农作物栽培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5-04 15: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栽培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作物的栽培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随着农业的发展,栽种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农作物的栽种直接关系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1 我国农作物栽培的发展史
农作物栽培是我国一门发展起源较早而发展潜力巨大的学科,追溯到古代社会,人类对野生植物的栽植开创了我国农作物栽培的先河,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6000-7000年前,古老的中国人便开始在长江流域中种植水稻。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农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唐朝的稻麦两熟制、南宋的稻豆、稻菜等以及到明清时期的三熟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技术的提升,我国农业栽培技术正在逐渐完善发展。建国以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农作物栽培科学,农作物栽培只是作物学的一个分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生产的需要,各类农业院校的建立都为我国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研发以及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我国农作物栽培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创立初期阶段:在我国农作物栽培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依靠的是一群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农业生产进行的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我国国土及自然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当的载重计划,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发展的平衡。
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作物栽培科学也得到了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在岗位上潜心研究,为农作物栽培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专业院校的建立也为农作物栽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这一时期节水抗旱栽培技术、种子包衣与根外是非、耕作套种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突破性的进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作物栽植技术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生产收益。
巩固提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粮食的增产增收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90年代以后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实现平衡,这一阶段在总结了前几个发展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巩固提升,改良了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高效、高产、优质、安全、生态为总体目标,秉承优质、无公害的阶段目标,实现农作物栽培的可持续化发展。
2 新时期农作物栽植的主要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人们在获得温饱之后,更希望获得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对农产品的要求也多高,不仅要提供基本的营养还要绿色有益人体健康。这就要求农作物栽培技术更加完善,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农作物的生产结合起来。根据我国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需求,我国农作物的栽植需要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完善,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经验相结合,将农业栽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持续高效地利用农业资源实现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灾害的控制技术。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需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从技术上实现科学环保。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需要与创新相结合,要将创新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农村是农作物栽植技术相对薄弱的地区,专家、专业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为农村农作物的栽植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3 新时期我国农作物栽植的发展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对于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农作物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结合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实际情况我国新时期农作物栽植的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高效、优质、高产、低耗、无公害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在工作中则是要实现农作物栽植结构上的优化,在农作物栽植过程中突出区域优势,坚持规模化的生产以及标准化的操作,此外要结合农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经营,尽可能通过简单的操作手段来提高农业栽植的效率。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优化农作物栽植结构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上升,对粮食储备的要求也更高,为了确保供需平衡,在新时期就需要做到农作物栽植结构的有啊调整,实现我国农产品供应的供需平衡。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应该在稳定粮食栽植面积的基础之上,结合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面向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燃料作物以及糖料作物、牧草种植的面积,最大仙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能够实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农作物的栽植,使得栽植结构得以优化。
3.2 突出区域发展的优势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之间的地形、气候等差异明显,加之以不同的社会发展因素以及风俗习惯都导致了地域之间的农作物栽植存在差异。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不能“一刀切”,要真正实现区域化和差异性,即根据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水平等来制定农作物栽植计划,尽可能发挥地域优势,扬长补短。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棉、油、糖、五大农作物产品的供给需要进行科学调研,合理分配,例如利用松嫩平原的地域优势主要栽植玉米、大豆,而黄淮海平原地区则蛀牙以栽植棉花、水稻、油菜为主,四川盆地则以栽植水稻、油菜为主,新疆主要产棉花等。这些农作物栽植的地域划分对于发挥地域优势,扬长避短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3 生产的规模化
以往的农业生产主要是小规模、小户型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也不高,因此产量和生产技术都比较薄弱,抵抗自然和市场的风险能力也较弱,生产利润较低。因此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要将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生产作为目标,通过培养栽植大户,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组织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在让农民平等自愿参与的基础之上增加土地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3.4 生产的标准化
标准化的生产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新时期要采用工业化的安全经营方式来管理农作物的生产,做到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明确和技术到位,尽可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标准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标准化的作业就是要将科学的方法贯穿在农作物栽植的全过程,不仅要从栽植做到标准化还需要在后期的产品及运营中实现标准化。
3.5 操作简约化
操作简约化就是指在农作物的栽植中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栽植技术来提高栽植效率,并且不断简化农作物的生产技术环节,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栽植质量,达到提高效率,减轻消耗的目的。操作的简约化并不意味着简单操作也并非是指用一些简陋的农具来进行农作物杂栽植,操作简约化需要建立在保证农作物的高产和质量的基础之上。
4 结语
总而言之,农作物的栽植是促进我国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一步,也是新时期适应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农作物栽植必然会向现代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革新传统的栽种方式,增产增效,提高农作物栽植的质量,做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1] 杨从党,我国作物栽培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向东,庞建新,汪胜军,王凤娟,李凤兰,戚凤秋,邓仰勇,朱长进,朱道民;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0期.
篇2
关键词 种子市场;现状;对策;印江县
中图分类号S3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88
1 印江县种子市场现状
1.1种子市场门槛低,导致品种多、乱、杂现象 2012年印江县主要农作物种子备案经营的企业涉及30多家,经营品种有193个,其中水稻81个、玉米112个,种子经销商143户。随着种子市场的开放,种子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种子监管的复杂化,《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有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无需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经销者进入种子市场门槛低,导致种子经营人数不断增多,种子市场不断繁荣,经营主体有个体种子经销商,外地种子企业分支机构,部分乡镇甚至出现小商店顺带经营和小商贩走乡串户卖种现象,市场构成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经营模式多为受委托代销、受多家委托代销和直接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种子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种子市场发展,但也加剧了低端种子经营户的竞争,导致种子价格战,相互换货,造成品种多、乱、杂现象,一些经销商追求高利润,夸大宣传新品种的增产潜力,使农民购种时雾里看花,无从选择,只好跟随购种,仿效购种,听信零售商的诱导购种。甚至有些终端商不管种子质量好坏,不看种子来源,不顾法律、法规限制,不搞跟踪技术服务,追求高利润乱调种子,造成种子市场混乱。选择优良种子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和前提,由于品种多而杂,主要表现在一个经营摊点品种多,有些未审定的品种,存在提早上市。
1.2部分经销商和种植户对作物的特征特性不了解 部分经销商对作物的特征特性不了解,不懂农作物栽培新技术、不懂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农民提出的问题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再加上农户本身素质不高,据调查有3%的劳动力在30岁以上,70%的劳动力在50岁以上,27%的劳动力在60岁以上,总体年龄偏大,而且很大一部分人不识字,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很难掌握,所以种植科技含量低,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不强,旧观念、旧耕作制度难改变,粗种粗管,严重影响产量。遇到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人们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造成一些品种大幅度减产。
1.3个别经销商为了逃避检查,推脱责任,采取隐蔽销售如用A公司的种子销售发票销售B公司的种子,甚至不开发票,种子串种现象多,一部分种子是经营户从本县以外的相关批发商手中调购“三杂”种子,既不到种子管理站备案,也不具有该批种子的原始植物检疫证书和质检证,给种子质量监管带来了难度。无照经营现象存在,在印江县种子经营市场中,有少部分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种子的经营者没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标签、标识不规范,同一品种的标签包装有多个,有的将审定编号印制在包装物内,给种子执法增加难度。
1.4种子管理经费不足,装备差 种子执法需要一定的装备,但印江县种子执法装备缺乏,如没有必要的照相摄录设备、计算机、交通工具等,在案件查处、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经营行为、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等工作中取证和整理较为困难,在市场检查和案件处理工作上较为被动,很难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也没有完善的检验条件和执法装备。
2 规范种子市场的建议
2.1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 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需要培养一批得力的技术员,发挥农民技术员、科技户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主力军作用。因此,要抓好村级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的专业培训。
2.2加强基地建设和新品种的展示力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和繁育、推广工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鉴定引进试验示范是良种更新换代的基础工程,作物良种的供应是种子生产的归宿,因此加强种子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让农民购到放心的良种,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政府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扶持建设一个大规模,上档次具有农田基本设施完善、科技水平较高、服务管理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种子试验示范场地,新品种审定后须先展示后再推广。
2.3加强种子经销商和种子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销售种子必须经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必须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种植栽培技术,懂法、守法,售后服务意识较强,经培训合格才能办证销售。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对种子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设立专门培训基地对种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对种子销售去向逐一登记,出具统一票据便于售后跟踪服务。进一步加强上下左右联动机制,建设高效运转的种子管理网络。
2.4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和品种管理 严格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逐步推行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加强种子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和日常管理,加大对种子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抢购套购、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提高品种审定标准,规范品种审定程序。完善品种推出机制,加快不适宜品种的退出。
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强化种子公益性管理职能,加强种子质量检验、新品种试验和信息服务网络三大技术体系建设。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在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增设种子管理岗位,重点加强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的建设。
篇3
关键词 设施辣椒;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功效;操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24-01
就北方而言,设施蔬菜栽培包括日光温室发季节周年生产,大中拱棚春提早、秋延后栽培及露地冷凉菜滴灌喷灌种植[1-2]。其共同特点是通过人工调控水、肥、气、热、光环境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对诸要素的需求,进而实现高产优质。制约因素是每年连作重茬,大量使用化肥等原因使土壤中有害菌类繁衍生息,导致蔬菜障碍性病变连锁反应[3-4]。如果应用生物反应堆技术,能达到“三减少三提高”,效果明显。
隆德县地处六盘山下,平均海拔高度2 200 m,自然屏障造就了特殊气候环境。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趋利避害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近年来,通过自治区着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反季节、标准化、无公害果蔬倍增效益。城乡居民日常菜谱更为丰富,更让广大菜农脱贫致富,生活质量提高。
众所周知,地球生物圈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释放出巨大能量,又相互制约交恶产生连锁性灾害。菜田特别是设施果蔬菜地,由于作物生长环境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加之连作重茬,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等,致使土壤中累积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土传性病虫害滋生繁衍生息,造成果蔬产量与品质下降。
2012年,隆德县引进试验、示范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通过在全县不同区域的60幢设施日光温室和450栋大中拱棚实施,取得了“三个减少、三个提高”的明显效果,即化肥投入减少15%~2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0%左右,有害生物减少60%以上;应用前期20 cm地温提高2~3 ℃,棚内气温提高3~5 ℃,产量提高16.8%,蔬菜提前上市7~10 d;节本增效14 349元/hm2。与此同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隆德县的应用,让全县1.13万hm2的2.25万t玉米秸秆变废为宝,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功效
1.1 提高CO2浓度
1.2 提高地温
北方地区冬季和早春夜温低寒,埋置秸秆反应堆后20 cm地温提高2~4 ℃,气温相应提高4~5 ℃。
1.3 以菌治菌
好氧性有益菌种在催酵秸秆物理化学转化过程中,生物繁殖出大量有益微生物,有效抑制和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降低作物发病率,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
1.4 培肥地力
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成分在分解腐熟过程中,会繁殖出大量代谢产物,是优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孔隙度增加,达到了培肥地力,养地与用地结合。
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操作方法
2.1 行下内置式
2.1.1 备料及挖填埋沟。作物定植前按秸秆用量为67.5~75.0 t/hm2,菌种为北京京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生物发酵沟专用菌种。于反应堆埋置的前1 d或当天,按1 kg菌种与20 kg麦麸、8 kg饼肥混合均匀堆积4~5 h后,加水适量,以拌好的料手握指缝渗滴水为宜。按温室或拱棚内径宽度等分各垄底宽为100 cm,沟宽70 cm,沟深30 cm,沟长与棚室长相等,新挖出的土壤分放沟两旁,待回填之用。
2.1.2 埋置秸秆。开沟完成后,将粉碎或铡截后的秸秆(玉米秸、麦秸、高粱秸等),逐沟平铺在沟内踏实,厚度达到30 cm,沟两头各露出10 cm秸秆,以利进氧气。
2.1.3 撒菌种。将配置好的菌种、麦麸、饼肥混合料,均匀撒在每一条埋植沟内的秸秆上,轻拍让混合料与秸秆均匀接触。
2.1.4 覆土。上述程序完成后,将沟两边挖出的土回填于秸秆上,形成厚度20~30 cm的种植垄,覆盖微地膜。
2.1.5 打孔。不论是起垄裸栽还是覆膜栽培,当天都要用12#或14#钢筋在垄上打孔2~3行,行距25 cm,孔距20 cm,孔深度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空气进入,增加供氧量,促进秸秆发酵转化。浇水后45 h,要检查孔透度和补打孔,防毒塞。以后每月打孔12次,每次打孔要与前次孔错位。
2.1.6 浇水。安装膜下微滴灌的棚室,增产效果最好。覆土后大行浇灌水量以湿透秸秆为宜。待秸秆、土壤沉实后,整理垄面,保持秸秆上土层厚度25 cm左右。
2.1.7 定植及定植后管理。按照当地节令适时定植辣椒,主栽品种为日光温室亨椒王、拱棚亨椒一号。集约化穴盘育壮苗,一般以地温稳定通过7~10 ℃时坐水定植为好,规格定植,标准化生产。浇足定植水后,闭棚室缓苗3~4 h,然后降
温至26~28 ℃蹲苗,门椒坐住前不旱不浇水,确需浇水也应该轻浇勤灌,忌大水漫灌淹穴,诱发辣椒疫病发生。以后的辣椒生长期内,适当再打孔1~2次。
2.2 行间内置式
由于秸秆未准备到位,或作物已经定植,可采用行间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具体操作方法与垄下内置式基本相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垄沟内埋置秸秆,必须距离作物苗20 cm左右,挖沟深18~20 cm,沟宽50~70 cm,平铺碎秸秆20 cm左右,沟两头同样露出秸秆10 cm,铺平踏实,均匀撒好菌种、麦麸、饼肥混合料在秸秆上,然后回填土埋置,厚度15~20 cm,浇水以浸透秸秆为宜。然后,按照行距40 cm,孔距25 cm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为好,翌年下茬作物栽培时,可垄变沟,沟变垄,再行埋置秸秆和定植作物。
3 结语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禁止使用非草食动物如鸡、鸭、猪、人等粪便,否则,会加速土壤中线虫繁殖危害;另外,使用化肥也会影响菌种的活性;并且应在定植果菜前30 d封棚扣膜。
4 参考文献
[1] 宋永子.辣椒栽培新技术――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47.
[2] 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甜椒、辣椒[EB/OL].[20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