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法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法的概念

篇1

目前,钢结构建筑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厂房建设、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由于钢结构具有性能稳定、施工便利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研究、开发钢结构建筑,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笔者阐述了钢结构建筑的概念,总结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前景。

一、钢结构建筑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1.钢结构建筑的概念。无论是哪一种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支撑整个建筑质量的称重骨架,这在建筑上也被称为建筑结构体系。所谓的钢结构建筑就是以钢材作为建筑结构体系的主要材料,以此结构而建成的建筑就是钢结构建筑。实际上这个概念是与木结构建筑、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建筑相对应的。2.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国家的支持下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近年来,钢构建筑开始大量应用于大型建筑体系中,如厂房、体育场馆等。其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钢结构建筑开始实现国产化。我国的钢结构建筑起步较晚,在发展的初期由于受技术、施工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实现国产化,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大多采用中外合作的模式,建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上海金茂大厦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建筑企业凭借多年的建设经验,开始自主研究、开发和建设钢结构建筑。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2)钢结构建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物的质量及工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钢结构建筑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并以安全可靠、节约工期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建筑中,包括商业建筑、娱乐建筑、民用建筑和体育设施建筑等等。尤其是体育设施建筑,国内最近几年新建的体育场馆,无一例外地应用了钢结构建筑技术。另外,轻钢结构建筑的异军突起,扩大了钢结构建筑的应用范围,目前,一些小型建筑工程也开始应用钢结构建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前景

虽然钢结构建筑已经大量出现,但是总体来说,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挖掘,可以说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钢结构的建筑特点迎合了现代建筑的发展需要。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质量小的特点,能够建设一些跨度大、负荷大的结构建筑。这一点是一些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所不具备的,因此在其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建设工期。由于现在地质活动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期,解决建筑抗震的问题是当前建筑业的一个热点问题。而钢结构建筑恰恰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这是因为钢材在应力幅度内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不会因为突然增加的重量而断裂。在日本等一些地震多发国家,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建筑首选结构,事实证明钢结构建筑也是地震中被破坏最小的建筑。随着钢结构技术的发展,目前钢结构建筑已能进行标准化生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较低,只要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焊接和螺栓安装规范拼装即可,从而大大缩短施工工期。2.国家大力支持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的大户,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解决建筑能耗和污染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国家开始推行环保建筑、绿色建筑理念,而钢结构建筑恰恰满足了建筑行业的这种发展需要。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在钢结构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噪音问题,也不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损害,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建筑。不仅如此,钢结构建筑即便需要拆除,建筑材料也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产生固体废物污染,有利于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从提高建筑物环保性的角度出发,这种建筑形式也更加符合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3.经济发展对钢结构的需求十分旺盛。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大跨度、高规格的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体育场、大型厂房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质量要求高、工期短,并且对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的要求也较高,而传统的建筑形式很难满足这一要求。无论是钢混结构还是砖混结构,由于其施工时间较长,也难以解决建筑物的大跨度和空间节省的要求。而钢结构建筑却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目前来看,我国新建的大型体育场馆几乎均采用钢结构建筑模式,一些大型厂房也是采用这种建筑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大型体育馆建设为代表的大跨度建设项目,对钢结构建筑的需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比较旺盛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钢结构建筑市场在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因此,钢结构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2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方法;概念设计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达,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尤其是住房方面。现阶段,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得到不断的发展,高楼大夏不断出现。在建筑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看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整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墨守成规的现象,缺乏创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具体为:结构平面图、屋顶或屋面结构图、大样详图、楼梯结构图以及建筑基础结构图等。与此同时,建筑设计师还应应用概念设计的思想来进行创造性设计,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长足发展。

2 建筑结构设计的几种基本方法

2.1 建筑结构平面图绘制

在绘制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图之前,笔者需说明的是:是否要输入相关的结构软件展开建模。若建筑所在位置是在抗震设防的6度区烈度内,以建筑抗震的设计要求为根据,则无需展开截面的抗震验算,可是要与有关的抗震措施规范相符。而对砌体结构而言,若时间不足,则无需在软件之中建模,可直接设计。但需要注意整体受压及局部受压这个问题,在必要情况下需展开人工复核[1]。防御局部受压的措施应是按规定在梁下进行设梁垫或者是设构造柱等。若时间较充足,则应输入建模,这样利于通过软件展开荷载导算。除此之外,若建筑所在位置是超过抗震设防的7度区烈度,则必须输进软件建模,一般在绘制建筑结构平面图时,若无建模,则可在建筑图之上直接绘制结构图,在这个过程中,需删除对建筑无用的部分,利用软件建模的图层功能可以直接冻结有关层,进而再构建新的建筑结构图层,例如圈梁层、板钢筋层、构造柱层以及文字层等,这样可加快绘图效率,利于在不同建筑结构平面图之间进行移动、复制、拷贝及删除。

2.2 屋顶及屋面的结构图绘制

若建筑为坡屋面,处理结构的方法有梁板式和折板式。前者适用不平整的建筑平面,板跨度相对大的、屋脊线弯折或者屋面坡度较为复杂的坡屋面。反过来,则是适用后者。在板配筋时需要有全部的或者部分的板负筋进行拉通,以此来抵抗拉力。基于构造的需要,板厚需≥120厚[2]。除此之外,梁板折角位置的钢筋布置必须要大样的示意图。笔者建议使用剖面示意图与大样详图来绘制坡屋面板的平面图画法,以利于建筑施工人员能正确掌握图纸。

2.3 大样详图绘制

一般可在建筑的详图之上直接绘制大样详图,不过需确保建筑详图十分准确。也可在先前已做的详图之上进行局部的绘制改进,需强调的是要在保持建筑外形情况下尽可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受力合理以及施工的方便。要确保标高及外形的尺寸;要弄清建筑标高以及结构标高二者关系,需减的则减,无需减的则不减[3]。

2.4 楼梯平面图绘制

楼梯梯板需控制好挠度,梯梁需注意梁下的净高应和建筑的规范要求相符,梯梁位置尽可能让上下楼层位置一致。局部不合之处可应用折板楼梯。在内折角处,折板楼梯的钢筋需要断开,以分别锚固,预防局部应力过于集中。阁楼层位置的楼梯因有分户墙,则需设抬墙梁。需注意梁下相关的净空要求,同时梯板宽度也需注意。首段梯板基础需重视基础沉降的问题,在必要情况下,应该设置梯梁。

2.5 基础平面图绘制

基础需合理选择混凝土的标号,需与结构的耐久性规范相符;基础配筋需与最小的配筋率规范相符;条基交接处的钢筋设置需有选用的详图;条基交叉位置的基底面积严禁重复利用,需调整基础的宽度;局部墙体之中局部荷载较大时,需基础宽度;如果基础图中无法明确定位构造柱时,则要给予准确的定位。

3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3.1 概念设计的概念

概念设计指的是以清晰完整的结构概念,无需通过数值计算,以整体的结构体系以及分体系间存在震害、力学关系以及结构的破坏机理、工程经验所得的相关基本设计的原则、思想为根据,对结构以及计算的结果展开科学分析,同时全面考虑建筑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计算假设之间存在的差异,对结构以及构造展开设计,让建筑物的受力协调及合理[4]。

3.2 概念设计思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概念设计思想,可以大大拓宽结构设计的思路,弥补结构设计及计算理论存在的缺陷。以往建筑结构设计师仅是注重提高结构的抗力,导致混凝土等级日益增高,配筋量日益增大,造价日益增高;建筑结构设计师仅仅注重不超出最大的配筋率,导致肥梁、深基础以及胖柱等不断出现。而目前的概念设计理论则是以概率理论作为基础,其和破损阶段法、经验估算法等比较更加科学合理。应用概念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质量。在建筑设计方案的设计阶段,建筑结构设计师看根据经验以及专业设计的理论,在脑海之中展开一个更为优化的过程,将概念设计的方法应用于设计中,可快速对结构体系展开有效构思、抉择,同时也开拓了建筑师及业主所需的空间形式以及其的构造功能、使用功能等。所得方案概念清晰并且定性正确,经济可靠性高。

3.3 概念设计在应用过程中需遵循的规律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需要遵循如下的几个基本规律:(1)设计方案需合理。明确设计方案需应以建筑的规范要求为根据,结合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荷载分布状况以及地表结构的类型等多种因素展开全面分析,进而再提出经济可行的基础方案。在设计时需要充分挖掘出地基的潜力,认真核实工程地质条件已经具备的相关材料,最后再展开地基变形计算,做出正确的地质勘察报告,以确保设计方法科学合理。(2)结构方案要合理。要综合考虑工程的相关设计要求、材料供应以及施工的环境等和建筑、水、电等专业的有力协商,展开结构选型,以保证结构体系的受力正确以及传力快捷。(3)计算简图需合理[5。在结构计算中,计算简图是必须用到的,合理的计算简图,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计算简图需具有相对应的构造措施来进一步保证,计算结果的误差要严格限定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4)要正确分析计算的结果,以确保设计师做出合理判断。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全面且系统化的工作,需要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及灵活的创新思维、认真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需完全掌握结构设计的相关基本方法,同时对概念设计的概念、应用规律等有高度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们设计出一个合理舒适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艳辉.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231-232

[2]高鹏,乔可义.重视概念设计,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154-155

[3]毛俊玲.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1(04):178-179

篇3

实际施工人应特指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即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借用资质情形下的实际承包人。

最高人民法院做的解释如下:实际施工人这个概念,想表达的内容是无效是建筑施工企业合同里实际干活的人,为了区别有效合同施工人这个概念,所以管它叫实际施工人。

【法律依据】

《建筑法》第四十六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施工资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强制性规定;合同效力

承包工程者完成发包人委托的工程项目的施工,发包人按期验收并支付报酬的合同就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一种特殊合同,不但要满足合同生效的基本要求,也要符合强制性规范的要求,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资质就是一项强制性要件。本文以我国现行的行法律、 法规为依据,浅析施工资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影响。

一、施工资质的概念及性质辩析

⒈施工资质的概念。资质即资格,民事主体在某行业所具备的能力、潜质、资格、技术、经验等,取得主管部门对其颁发的具备从事该行业的资格凭证。现阶段在我国有关资质的定义是,公民具备某专业的技能、知识,主管部门对其颁发的从事相关行业的准入凭证,如医师资格证书、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等。规定,从事有关建筑活动的单位、企业,根据其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对其进行资质等级的划分,在资质合格的情况下取得等级资质证书后,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之内从事建筑业的相关活动。

⒉施工资质的性质。①施工资质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按照《建筑法》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有营业执照并且具有施工资质的情况下才可以从事建筑经营活动。如果企业法人的经营范围除了建筑施工外,还有其它不需要审批许可的目的范围,也即是该企业具备建筑施工外目的范围的权利能力,那么该企业就具备了一般民事权利能力;②施工资质与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民事义务。那么建筑活动企业法人在取得施工资质即特殊权利能力的同时,也就取得了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特殊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企业没有施工资质,也就不具备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能力,当事人在无民事行为能力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也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③施工资质与法人的经营范围。经营范围是指公司设立登记时所记载其生产和经营商品的类别及服务范围,能够反映法人业务的经营方向和活动的内容。从事建筑施工经营的企业法人不仅仅需要具备一般经营范围的手续,只有在具有施工资质证书的情况下才能够取得合法的建筑施工的特殊的民事主体资格。如果施工企业法人所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不在施工资质等级规定的范围之内,按照相关规定,就可以否定合同效力;④施工资质属强制性规定范畴。所谓强制性规定,就是法律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并且不能随其意愿随意更改或者排除,如果违反也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施工资质就属于强制性规定。因为施工资质不但是取得建筑施工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的前提,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的民事主体资格的问题。同时建筑法律、行政法律法规对施工资质有禁止性的规定,如果建筑企业违反施工资质中的强制性规定,就要收到相关法律的惩罚。

二、强制性规定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为无效合同,可以起到阻止或者减少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能够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秩序。但是在确认合同无效时也要维护合同法的首要原则,即契约“自由、合同效力”的原则。究其根本,强制性规定影响合同效力的根源是“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利益的三个层次的分类,其中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都必须为国家利益让步,国家利益又包括国家政治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如果当事人的合同违反国家利益,就属于无效合同。

三、施工资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影响分析

⒈施工资质强制性规定属管理性或效力性辨析。建筑工程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利益。存在施工企业将建设工程层层转包、分包渔利,施工中不按设计规范、偷工减料,甚至出卖资质及执照等现象,严重影响建筑市场秩序。所以相关法律就应用而生,例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资质进行强制性规定。是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还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与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密切相关,如果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如果企业违反规定,不会影响到合同效力,仅仅收到行政处罚,如果是施工资质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在违反规定的情况下不但会受到行政处罚,还可以否定施工合同效力。从法律解释上分析,让欠缺施工资质的企业签订的施工合同继续执行,建筑工程完全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危急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欠缺施工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承揽工程,也会扰乱建筑市场的秩序,甚至使其出现混乱的局面。所以从建筑法上来说,施工资质不但具有行政管理性规定而且具有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从利益上分析,国家对施工资质等级的管理主要是为工程的发包人提供便利,从而能让其选择合适的承包人,此时,施工资质发挥的是“公共服务性”的性质,在这一层上说没有充分的依据否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所以不能简单的界定施工资质属于那种,应该齐全相关的细节法律,从而方便界定法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⒉违反施工资质强制性规定的类型及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无论是采用法律解释或者利益权衡的方法判断施工资质的强制性规定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的影响,最终还是由仲裁员或法官进行诠释。诠释的标准是:①是否取得施工资质。《建筑法》规定,如果承包人不具备相应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资质,那么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②是否超越施工资质等级。有关法律规定超越施工资质等级承揽工程合同无效;③如果借用施工资质,那么借用施工资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建筑施工合同被判无效后,相关承包人要归还因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如果不能返还,也应该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所遭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错,就各自承担各自的相应责任。

结论

施工资质是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的资格,如果违背《建筑法》关于施工资质的规定,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为无效合同。为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对只以利益为目的的违法合同要严肃查处。资质是行政法规、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承包人的资质条件。不过严格的的资质管理制度应该减少行政法规对民事活动的干预。但是建筑业蓬勃发展下工程质量故事频发,工程非法转包的情况下需要严格控制行业准入的条件,发挥挥资质强制性规定的作用,规范引导市场的行为和维护施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法律解释学导论---以民法为视角》[M],法律出版社年版,2009.

[2]钟瑞栋:《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公法与私法“接轨”的规范配置问题》[J],法律出版社年版,2009.

[3]沈德咏、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关于合同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J],人民法院出版社年版,2009.

[4]廖正江. 《建设工程合同条款精析及实务风险案解》.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5]曲修山,何红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处理事务》.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篇5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二、总结

篇6

关键词:监督管理;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镇化不断深入也有效带动了我国建设工程事业的发展,而后者工作的不断完善也为前者提供了基本保障,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然而,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技术难度的不断增加,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刺激社会公众的神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保障民生安全,维护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生产,建筑工程生产由于位置固定、建筑结构复杂、产品多样化、施工作业非标准化以及动态性特点,决定了其安全管理问题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1]。此外,项目部与公司相分离、多个建设主体共存以及建筑单位目标导向的安全管理都会对建设工程安全问题造成比较大影响。在目前建设工程施工实践中,为有效保障项目质量施工安全,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监督注册,由质量监督站审核登记表中的相关内容,确认可行后方能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安全隐患;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建设、施工及监理等各环节的工作管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环环紧扣、滴水不漏;图纸会审及材料把关,确保图纸设计符合施工实践需求,对于建筑材料也应该使用现代检测技术确保质量达标;施工管理,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具体施工环节的操作实践进行监督,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从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实践看,对于其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1、安全监督保障不力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保障,主要是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加以控制和实现的,主要表现在:1)法律法规政策,在安全卫生管理领域,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建筑工程工程领域,《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规范作用[2],但是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存在缺陷和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交叉、重复和漏项问题,需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进行逐步完善。同时,政府在相关工作管理中,重事故处理而轻过程防范,导致很难为建筑工程提供安全保障。

2、企业安全管理薄弱

从企业管理层面看,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突破解决,如技术安全问题,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诸如卢浦大桥、奥运场馆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工程也给企业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3],如果后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革新发展,也很难有效保障项目质量安全。此外,很多企业安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管理层的综合素质,未能从体系建设和技术培训的角度加以规范调整,特别是缺少对具体施工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培训,使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未能有效付诸实践。

3、违法惩罚效率低下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地方保护以及人情关系的影响,很多建筑工程的信用档案和信息记录与实际信息管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在对社会公布相关问题时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查证、认定和公布程序的不规范也使得对相关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很难做到科学规范。此外,即使曝光了一些违法问题,对相关管理单位和人员的处罚也未能做到客观公正,违法成本较低,没有起到有效的震慑规范作用。

三、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建议

1、完善监管法律制度

需要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加以规范,结合建筑施工生产实践,由相关专业机构组织调研论证,针对《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在工程建设实践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不足提出修正意见,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践进行不断完善和修正,使其具备更好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可操作性,应切实听取了解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想法,对相关观点看法进行综合整理,做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使相关保障措施切实落实到实处。

2、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作为建成工程项目的实施者,企业需要要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对该领域内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通过不断技术革新来为项目施工安全提供支持保障。在有效提供技术保障的基础上,施工企业更应梳理工作流程,强化贯彻安全管理意识。对于管理层,应将质量与效益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应突出质量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从整体宏观角度对项目质量安全隐患做到合理把握,并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对于操作实践层,应将相关安全意识落实至具体实践操作中,注重做好每一环节的细节工作。

3、加大违法惩罚成本

法律政策是前提,管理规范是指引,而惩罚措施则是最好的保障。规范检查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针对违反《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行为和相关安全事故,应从而处罚,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增加相应的违法成本,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管理工作实践也能起到很好的震慑和规范作用。

结语

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建设工程事业的日益繁荣,随着建设工程数量以及技术难度的不断增加,其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文章在简要介绍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旨在有效促进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健生.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强化管理[J].民营科技,2012(04):300.

篇7

关键词: 绿色建筑问题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建筑, 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 集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为一体,推崇健康的生活理念。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低碳排放, 并综合考虑到减少垃圾生产、降低能源的消耗等因素, 使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因此,绿色建筑又被人们称为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有三个特点。一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并且是高效利用。二是强调人类居住地的舒适度和环境质量。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 并且要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因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 所以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正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建设部05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提出对绿色建筑的标准是: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提供高效、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我国目前的工程管理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因此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作为建筑发展的领导者, 对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明确职能的定位,界定出职能范围,运用可行的对策,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工程健康有序的发展。

1.1 观念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不清:我国绿色建筑的概念定义, 分为过程说和目标说两种, 在学术界持以上两种观点的学者分歧特别大, 同时也对社会中人们的认识造成了混乱。“过程说”是指绿色建筑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 是伴随在全寿命周期中每个阶段的持续概念。“目标说”是指绿色建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是伟大的目标,但仅是理想中的目标,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对绿色建筑概念存在分歧认识不全面, 是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概念认识的基本现状。其次, 政府与开发商在绿色建筑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开发商就是以营利为最终目标, 在绿色建筑的选材上他们选择风险小、利润大的高端产品作为切入点;而专家及政府官员出于自身职责要求,呼吁人们追求适度的舒适就好, 提倡中低端的绿色建筑材料。在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出杠杆的调节作用, 导致市场中的理性选择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1.2 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属于粗放式阶段,在工程管理体系上,很多的规章制度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台的。对绿色建筑的支持政策, 只有《节约能源法》和《建筑法》。这两部法律已经出台很久, 与现如今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不适应。而且现阶段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绿色建筑的施工做出具体的规定, 在施工中遇到不符合规定的施工项目也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 导致绿色建筑工程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在绿色建筑施工中,仅仅是对建筑的设计环节有一定的监管,而在质量监督及建设施工方面的监督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很多打着绿色建筑旗号的项目, 其实都是高能耗的项目,却也可以通过验收。

1.3 缺乏专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专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影响到绿色建筑行业是否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目前也制定了相关标准来衡量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比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但是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我国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部分建筑,并不适合我国所有的建筑,并且在规章制度间相互比较独立并没有形成较好的融洽性和衔接性,甚至有些规章制度是相互冲突的,不仅没有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为评估体系的建立带来了问题。

1.4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

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活动, 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 并熟悉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履行职责。但目前的状况是很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根本不达标准,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管理知识。建筑大都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 所以很多部门并没有重视起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当前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达标, 不能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的局面。

2 解决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2.1 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第一步制定出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 加强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现有能源的实际现状,制定出绿色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然后需要完善绿色建筑的服务体系搭建与国外的交流平台、发展科技中介组织, 推进绿色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2.2 完善法律法规

因为市场并不能对所有市场活动都可以进行有效调整。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所以必须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首先,要修订相关法律例如《建筑法》,在修订中,要加强与绿色建筑切实相关的立法, 对建设、开发、运营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关规定, 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的准入机制。其次,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例如认证制度、建筑评估等。对绿色建筑还要强制性的进行绿色建筑认证, 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可以授予绿色建筑的标志, 让人们可以区分出绿色建筑和非绿色建筑。很多的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存在问题, 而由于有关单位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在今后有关单位要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执法力度。首先,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建筑企业的监管; 同时一旦发现施工中存在不符合规定问题时, 一定要给予严厉法律制裁。

2.3 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

首先, 要建立严格的绿色建筑行业准入制度。对于没有资质的企业,决不允许进入到建筑行业中, 在准入机制上就要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绿色建筑行业,坚决不审批,并责令取消,防止某些普通项目打着绿色建筑旗号欺骗客户, 同时对社会的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其次加强对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的控制。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施工、设计等过程都应严格控制, 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够执行绿色建筑的有关规定。

2.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绿色建筑中管理人员素质将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和质量,所以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不论是外部监管单位中管理人员,还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都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企业要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而管理人员应通过自学逐步加强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小结

绿色建筑中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是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由于其初始阶段的投资较高, 使想在短期内收益的开发商们无法下定决心是否投资绿色建筑,所以一直很难予以推广和普及。在很多情况下,在建造和拆除过程都影响了现存的自然资源, 取代之的是非自然人造系统;在建造及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占据了填埋废物总量的一半;在建造中所散发出的微粒、灰尘、空气污染物等物质都会造成人类的健康问题。而使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方法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填埋废弃物数量、对场地环境产生的干扰。同时,还可以将建筑物在建成后对室内空气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底。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头较好,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此方面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把问题解决好,保证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陈汉文, 张宜霞.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3):48-54.

[3]俞雪花,阳建芳.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1(16):46-49.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范法规;安全;预防

1.1违背一般规范现象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施工图设计违背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住居与“公建”窗台最低高度要求混淆或未考虑地面装修因素等,使窗台实际高度不够;因对标注高度位置理解不对,使楼梯栏杆高度不符规范;因对新规范不熟或安全意识不够,使栏杆竖向间距过大;总图未绘出地界以外关系或设计疏忽,使总图中日照间距未留够;不熟悉梯段的规范最小宽度要求,使梯段宽度过窄;对一般规范条文要求不以为然,使室内楼梯少于三级;因建筑图未绘出楼梯剖面或空间概念差,使成片商品住宅楼梯平台下净高不够;因对踏步规范限值不清,使住宅楼梯踏步设计太高,超过规范限值要求;因未注意到有关规范条文,使一层人口台阶不设平台或平台与室内无高差不好使用;因缺乏经验或未注意规范要求,使非封闭阳台缺地漏和坡道无法排除飘落雨水等等。

1.2违背强制性和防火规范的现象

因规范不熟,甲方不懂或进行干预,使楼梯数量及宽度不够,尤其是三层以下建筑只设一个楼梯的违规情况较多;因对规范条文理解不清,使门的数量、宽度及开启方向不符要求,尤其对只设一个门的房间的违规情况较多;因对规范要求的净尺度理解不清,使供消防车通行的门洞高宽尺度不够;因对材料的耐火极限理解不清,错选了常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因未考虑不同性质建筑的防火极限要求,如对底层商用住宅、底层车库住宅、底层商综合楼的楼板的设计选用不当;因不清楚规范对有关疏散梯的要求,将踏步夹角过小的圆弧楼梯、自动扶梯、甚至螺旋楼梯用作疏散楼梯;因对新的强制性条文理解不透,常被动迎合甲方,底层车库、厨房的外门窗未按要求设置防火挑檐;因对上人与非上人的屋面防火要求认识不足,使上人屋面的屋面板耐火极限不够;因防火分区意识不强或概念不清,对一般的公共建筑、地下室未作防火分区或使公建楼梯首层直接对外出口过远;因对防火门耐火极限概念模糊及使用范围不清,错选了防火门等等。

2“违规”的影响及后果

2.1造成改图、修改设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影响工程进度

如若在施工前发现违规现象,尚可通过改图、修改设计或重新认定方案等一些补措施加以纠正弥补。但是,被动修改图纸或重新设计所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其一,在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修改时会受到很多因素制约,而不一定得到满意的效果;其二,拖延设计周期,造成设计工作效率低下,影响设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三,拖延施工会加大施工投人,延误工程项目的投入使用,给业主和社会带来不小的损失。

2.2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甚至酿成事故

工程一旦竣工,使违规设计既成事实,所造成的损失就更大。轻则影响使用,不能满足应有的功能要求,形成难以挽回的遗憾;重则可能酿成事故,对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影响设计企业信誉

无论是修改设计或施工返工,还是建成后的遗憾或不幸事故的发生,都会给设计企业的信誉带来一定的损失,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3.“违规”的根源

在市场竞争中,各设计单位无不将设计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而非常重视。校核、审图、总工、总建筑师层层把关签字,但因各种原因往往仍有各种大小不等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3.1不规范设计仍然存在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设计任务也逐年繁重,为赶进度而粗糙设计的现象时有发生,设计管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设计市场出现了紊乱。加上开发商出于私利进行干预使设计的不规范现象日益增多,并伴有事故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建筑主管部门及时制定和完善了各种建筑设计规范,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颁布有关强制性条文,且于1999年前后在设计过程管理中增加了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审查,使施工设计在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上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证。但由以前的设计形成的陋习尚未得以完全纠正,特别是由于某些设计一单位的技术力量有限,内部的传、帮、带及内部审查不力,使设计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

3.2我国建筑学教育有待改进

我国建筑教育历来重视建筑审美修养及创作构思技能的培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历来的建筑教育也忽略了另一面,即建筑法律法规的教育和人员全面业务素质的培养。由于年轻的设计人员因在校时受到的引导以及自身缺乏经验,很难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强有力的规范意识,而影响全面业务素质的提高。他们往往是要经历多年若干挫折以后,才会有所觉悟并加以重视。

4.预防“违规”发生的措施

4.1加强规范的学习,强化规范意识

对现阶段的设计人员来说,首先应加强规范意识,并努力强化学习。全面系统学习并熟悉有关规范,掌握并记牢常用的规范条文。这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和提高设计质量很有必要,具有现实意义。大学教育,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开设规范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列举实例、实地现场教育、建筑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进行结业测试等等,让未来的建筑师们尽早建立强有力的规范意识,加强其社会责任感。

4.2将相关规范条文贯穿于从方案到施工图全过程设计中

在工程设计实践中,设计对象和任务是千变万化的,因投资、地理、地势、环境、气候、功能、规模、文化意识、建筑师的个人手法、标准等等的不同而很少有雷同的建筑。因而每项设计都需要我们的仔细分析与对照,分别符合不同的规范要求。例如某商务广场建筑,其中功能有多种,建筑面积共约2.4万平方米,其中一二层裙房约为7800平方米的家具超市(其中有连通二层的中庭和屋顶采光窗),超市屋面上为供住宅用的屋顶空中花园和约4300平方米的二类小高层住宅及约有8000平方米的多层住宅,尚有约1400平方米的供地下停自行车、汽车的半地下室,并在其中设有室内外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中心、配电室等等,这就牵涉到多种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店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等等。对于其中的大小条款约束均应一一对照把握,尤其是施工图阶段应反复核实后做出合理、满意的详细设计。这是一个合格工程的最起码的要求,切不可麻痹大意。

4.3把好设计企业内部设计审图关

设计单位内部的审图把关非常重要,设计人员,尤其是年轻的设计人员难免有疏漏、顾此失彼的时候,审查把关也是传、帮、带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根据审查情况,定期组织设计人员学习,总结归纳也是强化规范意识的很好措施。此外,一定的行政管理措施也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当然,除设计单位内部的校对审核外,主管部门的审图把关、抽检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能依赖之。

篇9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没有处理好经营、效益、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确立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有的企业领导只是在口头上讲“安全第一”,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认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就行了,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检查,或是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解决,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重视程度不够,这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

2.2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工作滞后

按照规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专用经费的提取必须专款专用,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执行到位:一是未提取或提取不足;二是对已提取的经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将提取的安全生产经费认为是额外支出,把在安全生产上少投入作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手段。不能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还有部分建筑企业将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精简、合并,专职安全人员配置不足。有的虽配备了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监管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履行安全员的巡查纠错等职能。

2.3岗前培训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企业三级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大量既没有进行岗前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基本常识,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严重。

3 安全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3.1对施工人员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加强。要想搞好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3.2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2)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3)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3.3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意外伤害保险。确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等,完善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运转模式。

3.4对房屋建筑施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安全事故中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意外导致的,而大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所以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隐患,并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学;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建筑法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6-02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引入

面对着人才市场对高职人才的旺盛需求,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正在积极探索适合顺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盲目的理论知识学习灌输,教学效果较差,于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工作流程是“明晰目标”“设计任务”“学生完成”“成绩评定”。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建筑法规》教学中的应用

以往《建筑法规》的教学是从建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对我国现行的建筑法规从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勘察设计法规、招标投标法规、工程建设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建筑师条例、著作权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几乎每本教材都很详尽地论述了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却是教学显得繁冗沉重,面对众多的专业术语与枯燥的专业语言学生往往失去兴趣,“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成为了课堂催眠的武器。而面对学生“老师,我们学这门有什么用”这样的疑问,老师往往会觉得失望和无奈。其实,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是不断地运用法律知识来处理事务、协调关系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呢?在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选择了一本以任务驱动模式编排的教材。在教材中,将传统的知识模块以“项目”的形式编排,在每个项目中首先安排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接着介绍要完成布置的任务需要的步骤,最后再介绍要完成每个步骤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是鉴于教材中,某些任务设置不是完全合理,笔者调整了某些章节中布置的任务,使任务的设置更加实用,并且更能突出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同时,在每个项目教学的最后,笔者都要引入几个案例,作为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考查。以“项目2建筑工程许可法律”的教学为例,在授课开始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如下:假如,你是一个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今天公司决定对公司的资质进行升级,要派你去办理这个事务。然后,笔者会向学生提出问题:“当遇到这个问题时,你会怎样行动?”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和讨论,当他们心中充满层层疑问,并迫切需要知道答案时,笔者才会进入第二步的引导,告诉学生,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如下几个步骤:首先,了解“资质”的定义;其次,了解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有哪些,你所在的单位现在处于什么样的资质等级,要升级到哪个资质等级;然后,明确各资质等级需要在资金、设备、人员及业绩方面满足的条件,以此为依据首先判出所在单位是否达到这些要求,如果达到了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了;接着,掌握建筑行业资质管理的部门有哪些,办理相应的资质要去哪个部门,不能跑错了方向;另外,明确办理相应资质需要携带的材料,不能丢落,避免徒劳而归;最后,要掌握资质升级办理的流程,告诉学生,胸有成竹后才能有条不紊。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以具体案例为背景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掌握课堂表现及知识的运用情况给出平常成绩。经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把章节中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解到,而且课堂教学不会显得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实现了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三、反思与分析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任务”应富有趣味性,通过趣味性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激情。“做法律顾问”、“办理施工许可证书”、“去替单位办理资质升级”、“担任业主项目工程承包的法律顾问”、“担任监理方的法律顾问”、“扮演项目经理,处理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参与投标工作”等就是很好的任务选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一个跟一个地产生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学生对这种教学法很乐意接受,对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很好地了解,而且也能掌握得比较好。在与以往传统的《建筑法规》教学工作的比较可以明显地发现,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一改往日枯燥、长篇幅的文字灌输,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变抽象的概念、条款为在实际中能灵活应用的技能。笔者认为,这点在高职教学中尤为重要,由于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性、目的性要比本科学生存在着一定差异,而且高职学生接受完3年的教育便面临着一个严肃的就业问题,他们的就业优势有相当一部分在于对从业技能的掌握,而与他们前途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所接受的基本从业技能的教育。任务驱动式教学正好迎合了这一需要,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体会到学习知识的用处,而且能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然而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改进的问题。首先,任务的设置是一个技巧性的内容,而有些任务并不能把所处知识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都能涉及;另外,如何组织学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牟琴,谭良,周雄峻.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J].现代教育技术,2011,(6):44.

[2]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129-130.

[3]曹翌.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39-40.

[4]欧善生.高职教学应从传统式教学向任务驱动式教学转变[J].广西大学学报,2008,(S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