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和完善,社会各方面对于依法治企,提高企业规范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表现出资产规模庞大,人员数量众多,内部管理层级太长的特点,在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压力尤其大。因此,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情况,重点就完善内部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完善策略
一、内部控制制度阐述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对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进行合理的运用,科学的调节、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保证经营行为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目标定位和内容范围: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依然认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就是内部控制的目标。随着这种目标定位符合于目前经济发展情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够只顾眼前的利益。我们知道,企业内部有四个经济主体,那么控制主体也应该有四种,分别是股东、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不同的控制主体,在控制目标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就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可以划分经营管理活动,将其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依据性质的不同,来赋予差异化的职责权限,对操作规程进行规定,对检查标准进行明确。
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完善策略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人员管理、薪酬分配、廉洁从业等各方面工作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系统出台并完善了各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内部管理制度构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进行运转,最终在财务上得到体现。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企业各项工作的合规合法性,只有建立起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才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成为现实。
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也主要围绕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工作进行,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度制度必须要与各方面工作实际契合起来,方能使制度的运用效率提高。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还需针对各企业自身情况从以下两方面做工作:一是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总监领导和控制电力企业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对前端业务部门的业务流转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定期进行单位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潜在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实施多元化的内控管理手段,企业内控管理在传统审批审核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现代化内控管理。
(1)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刚性,用预算管控实际工作。实行“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度、细化管理、强化执行”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公司各部门真正理解预算管理的必要性,真正做好需求预测。从预算编制着手,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预算方案,力争做到各项预算基本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强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监督,推动费用均衡发生,促进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并办理费用结算;严格预算执行管控,严格按项目计划办理各项结算,确保公司预算执行刚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定期进行财务预算分析,这些分析报告中需要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都汇集进来,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深入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实现财务工作的集约化。要想顺利的开展三集五大的集约化管理,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一是要对财务集约化管理进行深化,不断的优化财务体制,要对财务集约化的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对五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对涉及到的各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如职责的划分、流程的衔接、业务的融合等等;对于五大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新设单位或者种族单位,应该依据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严格的管理,对会计核算进行强化。二是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强化,实现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提高的目的,首先要对经营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重大经营发展问题进行统筹把握,比如电价、投资、效益等等,实现预算的准确性提高的目的。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其次,要对业务预算管理进行规范,保证计划能够有效的衔接上预算,对项目储备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再次,还需要对预算分析和管控进行强化,对月度预算管理进行深化,保证年度预算中包含了所有的支出,对资金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月度预算能够有效的衔接上年度预算。
三、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电网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大的内外部压力和挑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观念进行转变,对发展模式进行创新,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将企业内部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毛秀英.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11,2(22):123-125.
篇2
摘 要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使自身的发展更加规范化,电力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文中重点分析了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形成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 完善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电力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促进行业内部的规范化发展,形成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国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管理理念上仍不够成熟,改善这些不足,提升内部控制的水平,是实现电力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工作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经济活动的安全性,保护在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相关信息的准确和完整所进行管理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中的各个管理阶层都会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这可以有效的实现各个部门的制约和监督。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控制,也就是对影响项目发展的具体因素进行控制,例如: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企业的组织结构等;二是程序控制,也就是针对某个项目所指定的计划和策略进行控制,确保其不受其它因素影响,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三是对会计系统的控制,这也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这项工作要求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整和改革确保其与市场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改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亏损的问题,实现盈利的目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帮助企业更加顺利的推行各项方方针政策。最重要的是,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企业发生经济行为时所产生的各项信息都可以被充分的保护和利用,任何一笔资金的走向都可以被清晰明确的展示出来,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内部控制管理所记录的各种经济信息都是非常准确的,这可以为企业其它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帮助电力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目标。
三、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方面,电力企业目前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仍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意识的薄弱导致该项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足,工作的成果不明显。这种工作理念就像一个空壳,只有理论却缺少实际的架构,这样一来,各个工作部门非旦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反而出现了职责不明,工作程序混乱等现象。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不合理,这主要是因为在制定相关制度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没能对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现状进行正确的评估,在操作流程,人员安排等方面欠缺考虑,这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四、提高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方法
首先,电力企业一定要不断加强并牢固树立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这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对其可能面临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预测,有效的规避在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此,企业内部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管理部门,充分结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发展数据以及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势,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
其次,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加强宣传,运用企业文化,让各个部门都意识到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各个部门、各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工作的流程和程序条理更加清晰,也可以让各个部门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数据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电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再次,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完成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这可以全面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也可以降低相应的人力成本。目前SAP管理信息系统收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该系统内部包含完整的内部控制模块,既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也可以对企业外部的发展环境进行合理的预测。
最后,电力企业一定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力度。为此,企业可以指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其中可以对该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各个管理层的具体责任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为保证其有效性,企业可以不定期的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和审核,并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
结语:总之,伴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电力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管理和经营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充分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使我国的电力事业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雪.对建立及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3(31).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
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对商业银行而言,“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与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1]。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所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制约的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
商业银行作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高负债经营和无抵押负债经营作为其最显著的两大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具有巨大内在风险。具有健全的制度管理措施和完备的相互制约关系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在隐蔽性风险或问题发生的同时,自动地发挥出监督、制约、矫正、抑制错误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问题或使风险在隐蔽期内不至变大,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隐蔽性风险表面化时,处理问题就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了[3]。
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关注的侧重点趋向一致。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注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理顺操作流程、实行职责分离以及横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防范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风险管理则注重再造管理体系和流程,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的政策和技术体系,从容应对银行可能发生的危机,实现与收益平衡的战略目标。而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二者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目标统一。
二、德意志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国外商业银行内的部控制制度建设较早,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部控制制度发展到成熟阶段。因此,考察和研究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建设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意志银行于1870年在柏林成立,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是德国最大的银行,也是欧洲最强大的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是一家全球性全能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它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也从事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德意志银行具有较大的国际化程度,资本实力和全球竞争力较强,将其作为国外商业银行的典型个例进行分析借鉴,可以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内部控制成效、防范银行风险。
(一)德意志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德意志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是典型的双董事会制,由监督董事会和管理董事会共同管理。监督董事会由股东大会和职工大会选举的董事组成,有权对管理董事会成员进行任免,管理董事会向监督董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下设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对具体领域进行管理。德意志银行的监督董事会,从名称上看,侧重于履行监督职能,约有40%的董事来自职工代表,在银行管理过程中可以保护职工的利益,也有利于限制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和银行利益。
(二)德意志银行的风险管理。德意志银行风险管理的五个基本原则:1.董事会把整个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监督,监事会定期监察风险情况;2.集团风险委员会负责管理和控制风险;3.协同管理组织内部所有相关层面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交易风险;4.紧密联系全球风险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与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5.风险管理的职能自成体系,独立于业务部门。总行设集团风险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有:1.制定风险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并任命主要的风险管理官员;2.规划并贯彻执行集团内一致可行的“风险调整经济资本收益率”(RAROC)模型;3.管理风险组合;4.制定与业务发展规划一致的风险偏好;5.制定与风险偏好一致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管理方法。[4]
1.信用风险管理。德意志银行建立了全行统一的对客户群体进行评价的内部评估法、计分卡和评级标准,并将在参考外部评级情况所得到的内部评级结果与客户的市场表现进行对比。并且运用各种工具对信贷风险进行连续监控,使银行能够在信贷损失初现时通过相应的程序和预警系统,把风险识别出来,从而降低客户违约的可能性。对于大部分类型的交易,德意志银行把交易委托给专业的清算机构来完成,只有交易双方都完全履行契约中的义务,清算机构才对交易进行结算,以此降低结算风险。
2.市场风险管理。德意志银行认为,银行所有业务都面临着市场价格或利率上下波动的风险,而市场价格或利率的波动可能导致银行遭受损失,也可能使银行获得盈利。德意志银行合并使用风险敏感度、风险值、压力测试和经济资本等指标来管理市场风险并确定风险额度。
3.流动性风险管理。德意志银行建立了“资金矩阵”来管理流动性风险。根据到期时限的不同,银行把所有与资金相关的资产和负债按照时间进行排列,组成一个资金矩阵。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资金矩阵直观地看到每种期限的资产和负债是否匹配,以此识别和管理流动性敞口。资金矩阵为德意志银行每年在资本市场的债券发行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集团资产负债委员会根据资金矩阵的情况对债券的期限、数量和契约内容等发行目标进行审批。
4.操作风险管理。德意志银行通过评分卡来监测风险管理架构的状态,由集团操作风险委员会按季复核;使用内部和外部的损失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操作风险敞口所需要的经济资本。德意志银行通过建立备份系统和应急计划来尽量降低通讯、信息或结算系统所导致的操作风险,通过加强员工常规培训、落实操作规程和强化监督检查来减少操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另一方面,德意志银行也通过购买保险来抵御操作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良好的控制环境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基础,相比于国外内部控制环境,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主要集中体现于产权结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主要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而国外商业银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其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相互制衡。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复杂,机构臃肿,管理层级多,内部各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相互交错。而国外商业银行大多是股份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简单有效,职责分工合理,高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1.内部控制制度系统性不足。内部控制制度分开制定,导致各制度间相互割裂,缺乏统一与整合。商业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行政上相对对立,各部门独立制定规章制度,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数量众多,银行内各部门、各岗位甚至各项业务都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各个制度相互割裂缺乏整合性且目标不统一。[5]2.内部控制制度强制性不足。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高级管理层的监督约束略显薄弱,并且只重视内控制度的设计,而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予以轻视,进而出现违章操作、有章不循的情况。3.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性不足。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没有包括商业银行所有的经营风险点,在一些分支机构这种现状尤其突出。
(三)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1.风险管理机制缺失。反观国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风险管理机制缺失,从而导致风险管理中心无法独立权责不明,风险汇报和风险沟通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状况难以在银行内部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得到充分、全面的沟通,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2.在风险管理体制上区别明显。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相比,在体制上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确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法律体系的不完备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产权制度,欠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具有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3.在风险管理理念上差距较大。我国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往往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和风险管理环境变化的步伐,未针对不同种类的业务、不同地区的现状分别实施符合其特点的风险管理,而是统一操作,导致不仅业务风险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新的风险还容易随之产生;侧重于信用风险管理,而轻视市场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致使风险管理的片面化。
(四)内部控制制度对金融创新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银行业务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银行制度的建设,这使得商业银行会计的准确性大大下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金融创新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
(五)内部稽核制度不完善。内部稽核没有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内部稽核部门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没有独立于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在行政上从属于商业银行,在经济依附于商业银行。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稽核的时间往往滞后于业务实际发生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内部稽核的有效性。
四、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提高银行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创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增强商业银行依法经营观念,强化经营风险意识,树立内控人人有责的观念,首先要从银行管理层做起,各级行领导,尤其网点负责人,要真正担负起内控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一级抓一级,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员工系统学习内控制度,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促使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注重培育自律意识,自觉纠正经营行为的偏差。[6]
(二)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体系。随着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逐渐凸显,国内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资产成为非信贷资产而进入国际国内交易市场,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将越来越大,市场风险也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金融风险之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在这方面目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关键要做到:分类和归总本行当前及未来将面临的各种利率风险,包括再定价、收益曲线、基准与期权风险等,并追溯其全部来源;在科学进行利率风险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全行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将其按产品、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各自风险限额的控制。[7]二是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应该增强金融创新意识,加快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少利率风险的困扰。
2.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6月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提供了与国际标准相匹配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指引》也多次征求意见,力争把资本计量与审慎监管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要重视银行业务流程、交易系统、外包业务、案件防控方面的操作风险,设计清晰、合理、规范的内部流程,实行有效的授权管理,并进行持续的合规评价和改进,从制度上防范操作风险。
(三)对于制度的执行要“严格标准、全面覆盖、注重实效、持续可用”。在推广制度中,商业银行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由于总行制度不够全面或更新不及时,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总行相关部门完善或修订制度;由于分行操作执行存在偏差,而且影响到内控有效性的,需要分行进行整改;由于分行岗位设置与分工不符合职责分离原则的,需要分行予以调整。
(四)重视对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新金融产品推广和运作机制。为了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注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及时性,及时弥补风险。定期组织内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对业务制度、流程全面梳理;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查找目前业务规章制度中存在的流程不清晰、规定与实际操作脱节等问题,查找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管理疏漏或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方案,并监督整改。
(五)强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审计工作的战略重心要向全面风险管理和综合经营管理转移,审计目标从偏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转向经营审计。逐步建立起绝对垂直和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垂直的内部审计体制可以保证有效的审计报告能够源源不断地向银行管理层和银行监管人员提供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质量方面的信息,并自由地报告其发现和评价,在内部进行披露。独立性是审计部门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基础,客观性意味着,审计部门能够避开任何利益冲突,真实地反映审计结果;公正性则要求审计部门不得涉及银行的经营活动或直接实施内部控制措施。[8]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2007,7.
[2]任远.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4.
[3]倪锦忠,张建友,闻玉璧.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16.
[4]郑健军.德意志银行的风险管理[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5):48-50.
[5]张侠.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华章,2012(1):69.
[6]朱大地,朱大鹏,彭龙.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2):41-44.
[7]王占峰,刘丹,何一峰.商业银行“多维度风险管理”[J].金融研究,2007(6):63-68.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薪酬制度;激励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084-01
薪酬制度是组成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重要部分。薪酬制度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对外竞争力,并将外部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同时对内也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可以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于此,电力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处于制高点位置,只有不断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1 电力企业中薪酬激励的重要性
激发动机的原始在于需求,如果没有需求,那么激励几乎不可能成为其活力和动力的有效途径。通常需求的内容主要是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应用与企业的薪酬激励,也就是说对员工薪酬整体回报的需求。由于需求层次不同,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激励作用十分丰富,促进企业进场目标设置,激发动机同时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当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时,又要继续激励上一层的需要,因人而异的形成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激励方案。这要求企业必须将组织的目标与满足员工需要设置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对充满活力的需求理论充分掌握,同时还要对激励员工的相关管理策略特别注意。在当代社会中,不管人们有着什么样的需要,其目的基本都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实现自我价值、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充分展现自己。在电力企业中,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正好可以实现如上述员工的需求。其中,员工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表现在薪酬制度上可分为两种报酬。一种是是企业对其提供的金钱、福利待遇、津贴等,另一种是员工内在的工作成就感,取得良好的认可、个人价值实现、可望的晋升机会等。作为新时代的电力企业,应提出促进对组织目标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针策略。企业如果此相在竞争激烈的竞争中能稳住人心、实现企业目标,那么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薪酬制度中不断灌注以人为本思想,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同时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员工获得良好的满足感,提高工作热情,对企业充满信心,善于创新、敢于挑战。
2 建立科学薪酬制度的策略
当今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市场,电力行业也不再是一家独大,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没有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不能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
2.1 薪酬定位
电力市场是开放的,人才市场也是一样,当今社会,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但是以往的“铁饭碗”的格局早已被打破,用人单位用人自由,个人去留自由,没有更多的地域的限制。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的电力行业的差异化就表现出来,很多电力企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能力以及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导致电力企业的薪金以及福利制度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才往报酬更加高的地区流动,很多电力企业为此流失了很多人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损失。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各地区,各职位的薪酬制度进行一个调查,就一般来说职位的薪酬水平是根据市场水平来定的,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一些职务的薪酬水平就比自然资源相对较差的地区高很多,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盈利能力,人才的个人水平以及当地人才的现状等问题具体的分析思考,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关的薪酬水平。
2.2 职务分级设置
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职能部门的分级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方面首先就需要企业内部优化机构设置,确定好每一个部门的职权范围,制定好每一个部门的考核制度,业务量的规定,对于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精简职能部门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讲是具有相当战略性的决策,如果在企业内部出现,部分部门分工不明确,越权管理的现象会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杂乱无章,以至于有些部门甚至出现真空的现象,这样就严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影响企业的公平性以及企业的绩效考核。
建立精简且分工明确的组织结构对于企业建立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职位的不同考核办法来确定职员的薪金激励制度,对于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使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3 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现行的方法在电力企业中大致有三种: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职务工资制以及岗位学历工资制,岗位职务工资制以及岗位学历工资制。具体设计薪酬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设计: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特殊工资。
基础工资作为工资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与员工的生活休戚相关,对于这个方面,在设计的时候需要通过三个方面来确定激励机制:员工的学历;技能水平以及工作经验。正常情况下,员工工作经验越丰富,在职位不变的前提下,薪酬的水准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提升。
绩效工资,是对企业职工业务能力的考察,对于绩效工资的多少一般是更具业务员自己完成的业务量为准的,同时绩效工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体现,在此可以将绩效工资分为长期和短期,例如年度奖励,达标奖励等。个人的所创造的价值能够通过绩效工资很好的表现出来,这对于员工是一种直接的激励。
特殊工资,一般是企业针对特殊人员所设立的工资类别,例如公司临时聘用为解决,销售问题或者管理问题的专项人员所支付的费用。
2.4 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与薪酬激励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薪酬制度就显得无据可依,直接会影响到薪酬制度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考核制度需要完善且健全,对于考核制度的建立,电力企业不仅仅需要参考员工的个人业绩,同时需要参考很多相关的数据确保公平公正,例如员工个人的学习能力,员工的业务能力等。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认可感,为员工创造直接的财富,同时还可以形成企业内部良性的竞争机制,适当的危机感对于激发员工个人的潜能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可以实现整个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员工的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公司负责。
3.结语
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行业竞争会更加的激化,会有更多电力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金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是企业稳定内部人才吸收外部人才重要措施,更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渝艳.试析电力企业如何完善薪酬激励制度[J] 科技与企业,2012(11):89-90.
篇5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重点控制; 内部控制成本
2008年5月,财政部、审计署等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实行。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和许多非上市企业,正根据《基本规范》的精神,抓紧制定或修订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使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并节约制度成本,笔者认为,应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基本规范》提出了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实际上这五个要素囊括了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人、财、物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内容完整、体系复杂的有机整体。企业要按照五个要素的内容,构造一个非常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使能够做到,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更何况还存在制度的执行问题。因此,深刻认识、全面领会五大要素的内涵,在开展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实施重点控制,以确保控制的效果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做好重点控制,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明确,在企业现实经济活动中,哪些部门、哪些岗位是必须重点控制的。根据我国企业的现状以及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重点关注和控制的环节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与资金运动直接相关的领域
这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原则上说,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要与资金打交道,大多涉及到资金的运动。因此,凡是涉及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环节都应该成为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融资活动。融资规模、融资利率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稳健性问题。因此,必须从融资方式、融资规模、融资成本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在企业融资活动决策程序上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定。
二是企业投资活动。企业投资是进行扩张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企业的投资又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在投资方面发生重大失误,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灭顶之灾。对企业投资的关注与控制,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项目投资。项目投资关注的重点在于投资的领域是否与企业目前经营范围和方向一致或有较大程度的关联,对于那些无关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应严格限制。同时还要控制投资规模以及建设的年限,这涉及到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量的情况,关系到投资项目能否按时投产并取得收益的问题。因此,应重点关注并进行科学决策。二是证券投资。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这已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反复证明。企业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应审时度势,严格控制。除了要严格遵守决策程序,有效防范与控制风险之外,特别应将企业证券投资的规模、投资的品种、投资的时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以防在证券投资中出现重大失误。
三是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收支活动。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较强,控制难度较高的资产,大多数贪污、受贿、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均与之相关。因此,应将货币资金的日常出入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是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而大多数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单位主要是没有注重岗位分工和建立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从而导致货币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因此,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职务分离制度,做好库存现金控制、银行存款控制、定额备用金控制和财务印章控制等工作。
(二)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的部门和岗位
在企业现实经济活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权力部门和岗位。这些部门和岗位或掌管着企业人、财、物的进出,或掌握着基建工程的招标,或具有对外签署各种协议的权利等等。这些部门比较容易出现权钱交易行为,应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例如,在原材料和物资的采购方面,企业应对采购货物的价格、质量、付款方式、交货期等进行重点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采购人员与供货单位勾结、舞弊,导致不应有的损失发生。在产品销售环节上,企业应对产品销售价格、交货期、收款方式等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防止销售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而对企业造成损失。在基建工程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招标管理程序,并加强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防止内外合谋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在对外关系管理方面,重要的协议、合同等必须建立联签制度,并加强对公司印章的管理。
(三)与重要信息的生产和披露相关的部门和岗位
中国证监会2007年1月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指出,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临时报告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披露。同时,凡是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以及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而在企业现实经济活动中,这些信息在生产和的整个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人为操纵,使信息失真或由于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等情况,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或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对企业重大信息生产与披露过程的控制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生产人员(相关信息的提供者)的控制。主要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应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防止虚假财务报告的出现。二是对重大信息披露环节的控制。应确保相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及时地披露,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三是对重大信息知晓者的控制。防止重大信息在披露前泄露或成为个别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二、处理好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的关系
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是,必须看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制度的人出了问题,最终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好,各种管理制度也好,可谓滴水不漏,但企业还是出了问题。仔细追究,要不就是将各种制度束之高阁,要不就是执行不严。有些领导一句话就可能把制度抛之九霄云外。这种情况,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因此,要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应处理好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的关系,重点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要通过择优引进、强化培训等各种方式,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各级各类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在人员配备上,企业内控部门不仅要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而且要有技术领域、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形成复合型人才结构。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先进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将检查结果独立地和及时地报告有关部门和负责人。
二是对重点岗位和内部控制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三是要及时掌握企业重点部门和岗位人员以及内部控制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等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监管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和思想动态,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促使企业各类人员更加忠于职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还可以起到平衡攀比心态、弱化职务犯罪动机和提高职务犯罪成本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岗位的重要程度建立相应的岗位工资制度和业绩奖励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应对高层管理者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正向激励机制。在约束机制方面,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严格处罚,决不姑息,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处理好内部控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同时,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也必须考虑整体目标的要求。即在保证内部控制效果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费用、降低成本。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合理制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基本规范》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里实际涉及到控制目标的合理性问题。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得越全面、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越严密,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可能会越强。但是,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再全面、再完善,也不可能保证经营管理的绝对合法合规和资产的绝对安全。而另一方面,随着内部控制制度严密性的增加,企业投入内部制度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定会相应增加,而获取的边际收益会减少。这就要在成本与收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而增加的成本与其增加的收益相等。超过这个平衡点之后,企业再提高内控水平就没有经济上的意义了。当然,这个点的确定对不同的企业是不同的。一般地说,人才素质较高、管理较规范的企业,这个平衡点会低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也会少一些。而人才较缺乏,管理相对薄弱的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应该付出更多一些成本,其边际收益也会更高。
二是合理评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风险从本质上说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既然是不确定性,那就意味着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对风险缺乏科学的认识,要么采取的措施过度,会增加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么采取的措施不够,给企业带来损失。要合理评估企业风险,首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风险评估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由行业专家、经营管理专家及财务专家等组成。由他们根据科学程序、采取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企业风险做出合理判断。其次,要根据本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现状,对企业的重点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环节做出分类,并排序,根据其重要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对重点风险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三是对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测试、评估,并及时修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制定制度、实施制度、测试与效益评估、不断修正制度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一个会计年度之后,应该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对其成本与收益进行测试并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使其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大勇,李翠霞.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8,(5).
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当今一些施工企业的现状来看,财务管理是众多企业管理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企业若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强化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加大力度,在进步中不断地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其核算水平,扩大资金集中的管理范围。
一、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1、完善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施工企业一定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财产清查、内部稽核、内部牵制、岗位交接、原始记录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组织等一系列的财务制度,为施工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奠定比较好的基础,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有值得遵循的章程和制度。一个施工企业若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要建立企业内部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性,使得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作。
3.加强企业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质。一个施工企业若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就要先制定适合该企业发展的经营发展财务制度,随后还要带动一批财务人员积极贯彻执行财务制度,保证制度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同时培养一批具备良好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财务人员,使其遵守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客观公正的做好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同时可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培训,使得其核算能力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作为施工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对财务人员要求的职业道德水平也越来越高。
二、现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资金控制能力,且不能有效的处理债券债务关系。拥有资金控制能力,且能够有效的处理债券债务关系是作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职责,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在这两方面均存在不足,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均拥有较多子公司,因此其资金便较为分散,如果想使施工企业总公司能够纵览大局,就一定要提高其资金控制能力,而现如今,很多施工企业非常缺乏这种能力,甚至根本无法及时的了解子公司资金的动态,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总公司的资金风险,使企业无法更好的控制资金的来源及流向,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消极的阻碍作用,同时,一旦总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控制能力,那么相应的,也就无法有效的处理债券债务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施工企业无法很好地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其次,一般在工程完成之后,施工企业通常需要立即对需要结算的账目进行结算,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也就带来了结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再次,在应收账款方面,施工企业一定要注意控制其期限,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期限都已经超过了三年,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2.缺乏足够的资金管理能力,且无法有效的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除了资金管理能力之外,施工企业在财务方面还需要具有足够的资金管理能力,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不能有效的管理自身的资金,同时也无法有效的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因此,企业也就无法很好的保证其资金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同时,施工企业一旦出现资金管理能力缺失的问题,那么同时也将会导致其失去对资金的监督能力,而企业的资金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则很容易发生长期大额预提费用的状况,久而久之,企业则会因为资金问题而走向灭亡。
四、现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不明,资产的管理不当。目前,许多的施工企业都不能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因此会导致施工企业的当期损益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还会是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失去了原有的监督。在施工企业中存在着长期大额预提费用。其一,建筑单位提供原料结算效率特别低,造成结算账目严重滞后,施工企业为平衡材料成本便依靠预提费用来维持。其二,对于分包工程,一些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结算的,都是依靠预提费用来将分包成本平衡。受到资金和核算的影响,职工的基本工资和奖金未能及时的下发,这样以来,企业就会依靠预提的费用来平衡人工成本。这样长期以来就会使得企业当期的损益出现不实的现象。
3.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本过大。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取得工程信息到中标和合同的签订,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的时间,对于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都是越来越大,而一些未能中标的工程项目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总和一定是高不可估,这样对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施工企业内的业务招待费也存在着失控的现象,而业务招待费超支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施工企业的下属部门存在很多,地域分散,而且流动性很强,这样以来就睡使得业务招待费用超支现象的发生。
总之,通过文章的论述不难看出,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同样如此,想要使施工企业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完善其中的财务制度。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企业或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施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任延海.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J].科技信息,2000.
篇7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虽然我国通信公司自我发展比较快,但还没有实力完全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市场认可度不高。一个规范的、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认可度,提高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信心,适应境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客观需要。
2、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际化的科学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已经融入到通信公司经营管理体制中。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提升管理效率,有效保证公司经营效益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通信公司必须形成一整套内部管理体系,通过对贯穿于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自我内部调节,规避公司经营风险,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不仅是公司内部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问题,更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公司得以生存、避免内部运行失控和潜在管理效率损失的必然要求。
3、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流程是适应法律规范的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新的《会计法》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通信公司必须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以提高对投资者和市场的诚信度。因此完善的内部管理流程,不仅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使得对公司财务报告负有个人责任的公司管理层不会承担过失的风险,符合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公司治理的发展方向。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通信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大发展,公司的资金、人员、市场等都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公司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必须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司管理,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管理制度建设必然会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通信公司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订规范严密的公司章程,设置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订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内部管理工作有得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包括两个相对独立层次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层次是组织制度。该管理制度是为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投资者服务的,与公司的产权结构相对应,通过建立适当的委托、契约关系,保证公司外部投资人的利益能够得到公司内部人的有效维护。第二层次是管理制度,该制度是为管理者服务的,是帮助管理者完成委托人交给的管理责任,同时证明自己有效履行了受托责任,应对开发、维护和评价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负责。层次化的内部管理体系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的,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管理之下,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或管理盲点,而使管理流于形式,难收成效。
2、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管理观念
作为公司整个管理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除了与会计相关的管理,如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筹资、担保、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硬管理外,人员品行及价值观、员工能力培养、管理哲学、人事政策等软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公司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必须从公司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内部管理问题、从公司整体角度来定义和设计内部管理体系,打破传统公司内部管理的狭隘性,由局部的会计管理、财务管理扩展到整个公司治理权管理、公司资源和运营管理,真正构建完整的公司内部管理系统。
3、营造良好的公司管理环境
公司管理环境包括董事会、公司管理者的素质及管理哲学、公司文化、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等。管理环境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管理的贯彻和执行,以及公司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完善公司的管理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此,首先,通信公司不但要从形式上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而且要切实发挥以董事会为主体和核心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博弈规则的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使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真正受到保护。其次,要形成一个比较成熟、具有长远管理、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机制。第三,要加强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管理风格、操守及价值观等软管理的培养与建设,塑造长期、全面、健康的公司文化氛围,使其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则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第四,要强化公司组织结构建设,界定关键区域的权责分配,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公司具有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为公司内部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4、构建风险管理机制
通信公司必须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和机遇。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制订过程中,而且也贯彻在公司日常的内部管理过程中。构筑灵敏的信息系统与监控系统,对不利事件及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估和管理,当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和应变。管理层应向董事会保证已经采用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了必要的风险评估,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等对管理层的报告进行审核,公司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公司管理的全过程。
篇8
关键词:国有大型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就目前而言,内控管理制度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应用,然而,由于内控管理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制度不成熟等原因,致使我国各单位部门对内控管理制度的应用存在意识薄弱、执行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最终阻碍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给大型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内控管理制度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建立和实施统一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有施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精确度的保证和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国有施工企业实行内控管理制度是为了达到操作性、信息性和合规性三大目的。操作性是指企业每一种经营活动;信息性是指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合规性是指企业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为此,内控管理制度能更好提高国有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展开、财务信息的可信度、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一定的保证。
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内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能更好地实现国有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因为内控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国有施工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以及降低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最终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成长。其次,内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的关键点。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内控管理水平高低息息相关,为此,内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做好内控管理工作,为此,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第一,我国大型施工企业部分管理者并不特别重视内控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对内控管理的有效监督和评价。国有施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与时俱进,企业的发展将停滞不前。第二,部分企业管理者惯性把控制权、监督权和执行权集于一身。这种情况将导致一些管理者位于企业之上,所制定的内控管理制度将无法约束这部分的管理者。第三,虽然内控管理制度已在一些企业中得以运用,但因为企业不能充分认识该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监督不到位,致使内控管理制度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
(一)对企业内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企业管理层对内控管理不够重视的现象比较普遍,管理者大都认为内控管理作用不大,制定该制度只是一个形式,对企业并不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并没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内控管理制度的作用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就算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内控管理制度依旧形同虚设,因为基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不了解内控管理且把内控管理看作是监督机制的另一个说法。为此,就会出现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不向上级反映以及随意执行上级交待的任务等问题,最终将导致内控管理制度的作用付之东流,并导致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严重的将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协调
企业控制环境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员工对于主动参加和接受内控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深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惯性思维根深蒂固;行政管理的氛围浓郁,管理者习惯于独自制定决策,员工总是被动接受。为此,企业的大多数员工参加内控管理的意识、价值观等都无法适应内控管理制度的要求。企业中一个员工行为的失控,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命运,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的倒闭,就如巴林银行,因一个员工的问题导致了银行负债差额达到五千万英镑,为此,企业要通过内控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并创造一个合适的控制环境。
(三)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
内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内控管理的质量。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把内控管理制度作为进行活动的前提。内控管理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起到引导作用,然而,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完善、不合法地制定内控管理制度,而且把内控管理制度当作是为了应付国家相关部门检查而制定的无关痛痒的制度。同时,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但企业并无计划好内控管理的工作内容,最终使内控管理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四)内控管理信息滞后
内控管理信息滞后是因为信息与沟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各种有用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企业的管理层,从而导致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的现状,进而阻碍了内控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的、合理的内控管理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发展现状,而不合理的内控管理将会导致企业信息滞后,最终致使管理者不能准确作出有效的决策。就当前我国企业内控管理发展状况而言,内控管理信息一般都是单向的,这将会对企业内控管理信息的及时更新造成严重影响。如郑亚集团,因内控管理信息滞后,从而导致了集团的倒闭。为此,内控管理信息的及时更新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五)相关工作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国有施工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和其内部管理水平休戚相关,而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呈正相关的关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二是整体的业务素质。但是由于目前国有施工企业用人机制方面的原因,部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此外一些管理人员在上岗之前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整体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还有待提高。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内控管理制度
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管理者要端正对内控管理的态度,客观、正确的认识内控管理。管理者要优化内控管理的方式,制定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内控管理制度,并将内控管理制度镶嵌于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整个流程和各个环节。同时,管理者应通过内控管理制度来重点关注企业经营风险预防,从而更好地提高风险规避的能力,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水平。另一方面,管理者应通过内控管理制度来检测出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高度重视这些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及时解决问题。
(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能够不断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平。为了降低企业违法行为的次数,企业应当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首先,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以及内控监督机制。在完善制度时,要一再强调员工自身的职权,并对工作的流程做出严格的规定,特别是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必须要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从而防止个人专断独行。其次,企业要制定事前审批事后监督制度,完善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并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流程的监督。最后,企业要建立只对董事会负责的审计部门,在审计部门的监督中,要实施会计内控机制,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三)加大对信息化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越加重要。保证信息沟通的通畅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全面、正确的信息,并通过不断加强与各部门员工的沟通,能够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从而能够及时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企业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并对管理的理念进行创新。同时,信息技术在风险评估的提高和预警的准确度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从而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的现状,最终为企业的经营安全提供保障。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国有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好坏由其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并且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也跟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联。因而,于国有施工企业的管理而言,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国有施工企业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使管理人员能更好地开展企业管理工作!
五、结语
在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经营活动中,内控管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的经营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亏空或倒闭。为此,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才能促使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优良的内控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艳君.浅谈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6).
篇9
1.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概述
1.1.1定义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现,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内部财务控制是抑制财务会计造假、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强化单位内部财务监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1.2煤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容
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企业应当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实物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对外投资活动的内部管理制度;四是工程项目的内部管理制度;五是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六是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七是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八是成本费用的内部管理制度;九是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十是合同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1.2对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对煤矿企业管理制度研究的文献众多,其主要观点如下。
1.2.1煤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理论研究
龚敏在《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以机制保稳健靠管理增效益》一文中论述:“煤矿集团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财务基础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效的探索实践。”
张晓玲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一文中认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根本需求,他针对国内外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的现状阐述了我国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山西大同煤矿集团企业的特殊发展需求,创新的应用ERP系统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块。”
李怡在《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思考》一文中认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难以建立健全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管理者思想认识偏差;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冲击;三是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财务管理意识有待加强等几方面。
李翠平在《树立科学创新理念,抓好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文中论述: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是利用货币形式对公司的经营、业务活动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规范经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培养员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及提高员工的险防范意识作为基础,通过加强或完善内部稽核、培养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各项制度,全面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增收节支,促进公司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王峥在《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思考》中认为: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遵循合理原则有,一是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要注意政策性;二是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要注意科学性;三是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要注重全面性。
1.2.2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措施研究
王田宝在《煤矿非煤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一文中论述:“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有如下几点,一是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二是提高资金的营运能力;三是注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四是强化资产管理;五是严格控制企业的规模;六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
巩海霞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中认为:“做好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做到,首先,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既兼顾煤矿企业经济目标又兼顾社会目标的完成,不再单纯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次,转变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再次,科学设置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余美龄在《新形势下加强国有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中认为:“加强国有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做到,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二是不断修正、补充财务管理内容体系;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四是转变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李洪波在《如何建立和完善农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文中论述:建立农垦企业内部财务誉理制度的几个立足点,第一,财务管理体制将企业内部的经济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划分,第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原则》、《农业企业财务制度》的具体化,第三,财务管理基础制度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内容之一,它是财务核算的基础和条件。
综上,国内对于煤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较多,但其研究层次大都停留在理论方面、宏观方面,缺少与实践结合,案例分析方面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 监督机制 研究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在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也在逐步确立,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而我国目前许多企业旧的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完善企业监督机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是许多企业想要达成的目标。本文中笔者将对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实行现代化管理以及建立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对企业内部管理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若企业有着不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必然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进而造成企业经营、投资或者生产上失去控制,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必须符合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再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及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满足企业实际的管理需要。
2、在企业内部范围内,企业内部管理及会计控制制度相当于“法律”,必须使其具有广泛约束性,要做到人人遵守,若不遵循,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无法发挥作用。
3、应使企业内部管理及会计控制制度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各个相关岗位以及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关键控制点,应使其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相关性、系统性。
4、应使企业各岗位相互制约并且权责明确,起到明确责任范围并能内部牵制的作用。
5、在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精选控制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对控制手段、控制方法进行改进,避免不必要的程序以节省费用。
6、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外部信息实行动态反馈,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保持其持续的适应力。
二、建立及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能得到有效运行的保证。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内审人员也应独立于业务部门,使其能评价企业有关部门执行政策的合规性,能独立检查及评价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的效率及效果。
企业应重点关注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内审人员应对企业资产是否得到妥善保管及如实记录进行审计,应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真实且完整。另外也应重视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应对单位的单项及全面的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并审查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确保其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发挥作用,还应该对内审机构及内审人员加强管理,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应赋予其独立权限来保证内审的独立及客观。可以说,建立及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其通过内审人员的有效监督检查能督促企业采取适当的措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程序,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现代化管理,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要适应社会及时代的发展,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转变观念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比如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制度是由特定的管理者、管理措施、目标等组成的管理机制的总称,其目的是加强企业的财务监控及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行,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财务总监制度建立的财务监督委员会一般直接对董事长负责,体现了所有者的意愿,这一制度的关键是强化监督职能以有效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企业设立的财务监督委员会统一监控及组织企业的财务工作,财务监督委员会直接对董事长负责,这能促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实现财务总监及单位负责人的双重管理,这对保证企业信息反馈的畅通,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保证企业财务工作运行的有效以及企业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都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及完善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
可以说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的第一理念是以人为本、重智开发。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应该是重点开发知识资本,发挥管理优势,只有利用人力资本整合优势才能更好地推动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的实施,完善用人机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对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确保企业每个岗位的职责都完整而清晰。应对企业每位员工的任职资格、工作要求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工作目标等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要让企业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明白自己的工作方向以及工作职责,要能充分展现每位员工的才能,发挥每个岗位的作用。
2、企业应对德才兼备的员工加大培养力度,应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录用、培训及提升制度使优秀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建立这样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才能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3、应确保企业工作环境的和谐,确保企业交流渠道的畅通。比如企业的领导者及管理人员应多与基层员工对话及交流,企业管理人员应及时检查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应认真聆听每位员工的建议及意见,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的有效执行。
4、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工资晋级以及职务晋升制度。要特别注意防止用人随意、任人唯亲以及以貌取人现象的发生。合理的工资晋级以及职务晋升制度对企业员工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能促使其努力工作,遵守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也必将在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其实都是围绕财务管理而展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必然会增强企业竞争力,会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增加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进而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连芳.关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8)
[2]马定苍.企业应如何发挥其监督机制的作用[J].时代经贸,2012(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2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