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科普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病预防科普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办事处科普工作总结
牌楼街道的科普工作坚持以__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主要任务,在街道辖区内形成人人崇尚科学、鼓励创新、___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通过一年来各届人士的共同努力,使得我办的科普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一年来科普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充实科普志愿者队伍,利用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挖掘辖区内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科普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科普工作队伍中来,调整了牌楼街道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并把科普工作列入街道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科普工作纳入村(村区)的综合工作考评中,并签订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提高,科普意识得到加强。
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一)在__月份深入开展了《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的宣传活动,在辖区的欧典广场、___学院、广场发放宣传资料___份,办事处及各社区(村)书写永久性标语9幅,办宣传专栏___期,在欧典广场、中天广场、王牌路小学开展文艺表演3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开展科普周活动。
1、本次科普活动周宣传活动,书写标语15幅、办科普专栏___期,发放科普宣传资料___余份。
2、以科普知识进院坝,科普知识进社区为重点。__月__日—__月__日在石峰村、万安、牌楼等社区开展了科普知识进院坝和街头宣传活动,为农民朋友和广大社区居民送去科学种养殖技术、举办了疾病预防、交通、雷、电、地震等安全防范、节能减排知识等讲座共3场,参加人数___余人次。
3、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__月__日在牌楼社区加友超市门前开展医疗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和义诊活动,接待咨询和义诊___余人,发放卫生知识手册资料___余份。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__月__日___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___余人,参加由街道科协主办,中医院罗代全医师主讲的常见疾病防治以及地震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震后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并开出健康处方___余份。
5、积极___群众观观科普画廊。__月__日在牌楼街道科普活动室、欧典广场、广场、___学院观景台等地巡回展览科普画廊,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绿色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消费宣传观念,创节约型家庭和绿色社区。
通过__月__日至__日这一周的科普宣传活动和科普知识推广,使辖区居民增强了科普意识,学到了的科普知识,促进了辖区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三)认真做好节能宣传月活动
按照万州节能办[__]___文件精神,结合科普工作,在辖区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宣传各项活动。
1、为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辖区各界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立了节能宣传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加强此项工作的指导,具体科室由综合科、城管科、社会事务科室负责开展节能各项活动。
首先对机关在办公用电、汽车用油、燃气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排查和规范管理,落实专人监督、管理机关能源消耗情况。其次,是与___个社区和___家企业签定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
篇2
一、项目目标
总体目标:以社区群众、学校学生为主体,以卫生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传播卫生应急相关知识,开展相关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素质,以达到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具体指标:以社区、学校为单位卫生应急宣传覆盖率达80%;社区骨干卫生应急知识掌握率提升30%;公众卫生应急知识掌握率提升20%。
二、组织管理
成立市卫生应急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项目工作由市健康教育所牵头,市疾控中心应急办配合。项目办公室设在市健康教育所,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落实。
三、工作内容
(一)基线调查
在项目开始阶段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公众基线调查,调查400人份,对象为社区群众、学生,内容为卫生应急知识与能力,为项目开展效果评估做准备。实施时间5月下旬。
责任分工:应急办负责调查问卷内容,市健康教育所负责调查及数据处理。
(二)大众传播
1、《健康教育墙报》(卫生应急专刊):以洪涝灾害、突发传染病卫生应急为主题,印发《健康教育墙报》(卫生应急专刊)一期,向全社会宣传普及卫生应急科普知识。发放张贴至全市社区/村以上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及公共场所单位。6月上旬发行张贴到位。
责任分工:应急办负责宣传内容,市健康教育所负责设计、印刷及发放。
2、大众媒体(报纸):以洪涝灾害、地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卫生应急为主题,在《日报》、《晚报》刊播1期卫生应急科普专题,向社会传播相应科普知识。
责任分工:应急办负责内容,健康教育所、办公室负责报社联系。
3、网络媒体:在市卫计委网站和疾病预防控制网站热点关注栏目,向公众传播卫生应急科普知识。执行时间为6-7月。
责任分工:应急办负责。
(三)传播材料
1、宣传折页: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及洪涝灾害卫生应急科普知识为主,印制30000份。
责任分工:应急办提供内容,市健康教育所负责发放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宣传展牌
制作30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科普知识,市本级、两区各10块,在社区开展卫生科普宣传展览。
责任分工:应急办提供内容,市健康教育所负责设计、制作。
(四)社区动员
1、骨干培训:6月下旬,组织一轮以社区卫生应急骨干为目标的技能培训,内容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社区急救卫生应急,为每个社区培训2~3名卫生应急骨干,总数约200人。培训内容主要有《卫生应急沟通》、《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疾病应急》、《火灾应急》等,师资由省健康教育所、市疾控中心、市急救中心、市消防支队科普中心等单位组成。
责任分工:市健康教育所负责组织。
2、知识竞赛:利用《晚报》/网络媒体进行一次卫生应急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责任分工:应急办负责竞赛内容,市健康教育所负责组织实施。
(五)社区/学校干预
1、社区/学校讲课:6~7月,要求市内各社区,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要求,开展一期社区/学校卫生应急社区讲座。
责任分工:应急办负责课件提供、技术指导,健康教育所负责组织实施及资料收集。
2、巡回表演:组建应急表演/展示小分队深入基层社区进行巡回表演和社区群众培训,计划6~7月在张湾区、茅箭区各2场,经济开发区1场。
四、工作要求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宣传及干预活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卫生应急等专业优势,做出特色,尤其要重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确保健康教育活动在社会上有影响、有成效。
篇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催生“幸福像花儿一样”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关注民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平凡生活中的更多美丽通过我们来传递,是我们媒体人义不容辞的担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过程中,我们编辑记者深深地感受到武汉社区居民有着迫切的美化环境、抒发幸福生活感受、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顺应愿望,2010年《生活全报道》联合武汉市科技局等单位共同推出“幸福像花儿一样”年度最大型的电视互动科普活动,共向武汉市民送出20多万份精心挑选的花种,先后有一百多个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参加,在鑫飞达自行车点竖起600块巨幅海报,2个月的时间里有几十万家庭参与活动。
“幸福像花儿一样”在激发市民种花、养花美化环境热情的同时,也让爱心广为传递。许多市民在通过电视互动学习科普知识的同时,也将自己精心种养的花卉拿出来与更多的市民、街坊分享,并且将自己家庭的幸福故事、邻里之间的和谐友爱,通过《生活全报道》等媒体广为传递和加深,更多的人参加公益事业表达自己的友善。
武昌区楚才社区的刘大姐将自己的200多颗腊梅花种子通过“幸福像花儿一样”电视专栏送给了100多位市民。
以花为媒“幸福像花儿一样”弘扬科学、友爱、和谐、幸福,更多的人开始换一种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人分享后的感动、激情、快乐。
滨江苑的陈先生将自己种植三年、就要开的昙花送到电视台。平常开车只要10分钟的路程,陈先生这次开了1个多小时,慢慢地开车是怕把就要开的花苞颠簸掉了,不为别的就只为能让更多的观众看到难得一见的昙花一现。
“幸福像花儿一样”活动期间,《生活全报道》先后共采制了800多分钟近400条新闻、专题节目,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普及两型社会、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等城市发展理念以及花卉种养、身体健康、疾病预防等科普知识,让武汉市民在感受自己动手美化家园乐趣的同时,也获得科学的“活”化知识。
“幸福像花儿一样”成为《生活全报道》提升自我、扩大影响的最新实践,“幸福象花儿一样”活动先后受到省市领导表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新浪网、荆楚网等媒体都给予高度关注和报道。
篇4
1.1电化教育在门诊专科候诊区设置闭路电视或多媒体展板,将相关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知识,建立良好健康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科普知识,以及特色专科新技术项目以形象生动的录像形式播放,使患者在候诊时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可减少候诊患者焦虑、烦躁的心理。必要时对患者观看时提出来的疑问,由候诊室专科护士以补充的形式给予指导[5]。
1.2开展咨询活动定期安排常见病相关的专家咨询活动,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给予详细、耐心解答,使患者通过与专家交流、沟通获得与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6]。同时定期组织相关科室的专家开办门诊健康教育大课堂,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详细讲解预防知识、护理知识、并发症、治疗、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控制疾病的发展[6]。
2结果
随机调查200例门诊患者,结果减轻了焦虑情绪184例占92.00%;治疗护理依从性好196例占98.00%;保持良好生活方式170例占85.00%;提高患者疾病对认识148例占74.00%。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满意198例占99.00%,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
3讨论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是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首要场所,门诊患者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患疾病也不同,要使每位来门诊就诊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态,提高全民素养,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康复,就要做好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7]。
做好门诊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保健意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患者思想负担,减轻焦虑情绪,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患者自我监护、自我监理、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8]。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心理负担,尤其对知识缺乏以及和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死,此类疾病的根本治疗方法就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通过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该病的治疗、护理及预防,这样医患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9]。本文结果显示,随机调查200例门诊患者,结果减轻了焦虑情绪92.00%、治疗护理依从性好98.00%、保持良好生活方式85.00%、提高患者疾病对认识74.00%。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满意99.00%、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
篇5
一、以增强疾控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检测水平。
1、加强国债项目建设。在市政府、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完成。中心综合大楼建设规模为3100㎡,辅助用房500㎡,2006年7月竣工验收,于2007年3月23日中心实现了部分科室搬迁,结束了我市卫生防疫工作50多年来无工作用房的历史,为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创造了基本条件,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增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2、争取贷款项目。在市政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争取的荷兰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购置实验室检测设备获得批准。目前,正在做好所购设备的洽谈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到位。届时,我市疾控中心的装备可望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3、完成了HIV和无菌净化实验室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艾滋病、病原微生物等综合检测能力。
二、加强疾病监测、积极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是一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要求高而难以预测的工作,为使疫情处置及时、效果明显,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精心组织、未雨绸缪,确保了我市未发生重大或有影响的传染病疫情。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支应急处理工作机动队和6支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应对疫情的发生提供组织保障。
2、制定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和实施方案。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高致病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等防控方案,为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规范。
3、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认真组织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业务培训48期 ,对应急处理机动队和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重点进行疫情和中毒处置工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毒等内容的专项知识培训和模拟实战技术演练。此外,中心选派5人分别到省CDC和省劳卫所进修3个月和1个月,还先后34次选送132人参加卫生部、省卫生厅和省CDC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对下级疾控机构及市直医疗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和疫情信息报告培训46次,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专题讲座28场次。
4、加强疾病监测和重点传染病的预警。为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我们坚持派专业人员到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和搜索传染病疫情;密切关注和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及时分析和通报疫情信息;坚持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点监测督导,实行周报制度;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主动加强霍乱疫源检索,06年来,在昌江河段设5个监测点,每周一次对水源、全市餐饮业、农贸市场甲鱼、龙虾、蛙等各类海鲜水产品检索霍乱弧菌,共采水样411件,海鲜水产品593件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先后8次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直各医院和大型厂矿医院的肠道门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做好霍乱疫情监测月报表、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月报制度。
5、加强传染病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4·25儿童免疫接种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和“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大型咨询活动20次,并应对传染病发病季节的不同,提前针对性进行防病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7000余份,展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展板15块,接待前来咨询的市民152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服务队”下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放各类宣传画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单11000余份。并开通了防病知识咨询电话,为市民解答相关疾病预防知识。
6、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我们对全市16所学校和市直幼托机构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督导检查,同时下发《关于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及《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并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与省CDC一道共同完成了35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工作。
7、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国家和省级监测点项目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在省CDC的指导下,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老鼠、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了密度监测和鉴定工作。监测工作得到省CDC领导专家的肯定。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点,按《全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每月能按要求进行采样,收集各类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共采集猪鼻拭子138份、猪扁桃体137份,检验结果均未检出猪链球菌2型。监测点工作。去年8月份起,我市被列入伤寒、副伤寒省级监测点,按《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伤寒、副伤寒监测实施方案》(施行)。除开展常规监测以外,还开展了病例监测、重点人群监测、菌株耐药性监测,至11月上旬共监测病人18例,饮食从业人员66人,并按时上报监测报告。
8、免疫规划工作。认真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工作,五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开展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考核4个县(市、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综合科,分别对1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进行了接种率入户调查,对7岁儿童查看卡疤,共调查1276名儿童(其中:基础免疫642名,加强免疫634名)。完成了乐平、浮梁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达90%目标考核验收工作。
三、认真履行艾滋病防制职能,切实抓好艾滋病各项工作的实施。
篇6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甬党〔*〕16号)、市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甬政发〔*〕13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研究就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预防保健网络不断健全,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些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妇女病和职业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建立和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十分钟服务圈”,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在全市先进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其它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暴露了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够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辖区卫生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公共卫生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全面加快公共卫生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实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举措。因此,各街道办事处及区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
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以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群众健康素质为目的,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社区卫生工作,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整体提升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常态运行机制和应急运行机制有效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体系,使公共卫生和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技术装备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变与控制能力、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社会公共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程度与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深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起“网络健全、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网。
(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按照“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要求,全面建立区、街道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及日常办事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督查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的各项工作,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强化属地管理。
(二)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以转变职能和理顺关系为核心,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和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现有卫生执法机构及队伍的作用,按照人口、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区域性卫生监督机构,逐步建立起区卫生监督所为中心,二级卫生监督分所为支撑,部门配合协调,街道、社区参与协管的、与中心城区地位和要求相符合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卫生综合执法,拓宽卫生执法领域。加强对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和场所的监督、检测,建立公共产品的卫生安全预警机制。全面实现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和长效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卫生、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以及医疗机构等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维护公共卫生秩序,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为核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危险因素监测和现场流行病学工作,提高现场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和各项基础性工作实施水平;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减少新生儿缺陷和妇女病保健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剥离与疾病预防控制职能无关的业务。继续推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要强化传染病日报和普及网络直报制度,加强信息收集、分析,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在保障传染病控制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同时,疾病控制逐步转向慢病防治和行为干预上,为创建健康城区打下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区慢病和综合防治网络,加强对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管理和考核评估,不断拓展新的工作内容和领域。健康教育工作以健康科普讲座、健康科普资料、健康科普活动进社区,创建“星级健康家庭”、“星级健康教育单位”、“五星级健康教育社区”等“三进三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网络健康教育为平台,积极争取部门配合,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
(四)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平台,整合资源,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高度关注弱势人群,逐步解决“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三年内,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全面建成社区卫生“十分钟服务圈”,居民健康建档率达9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系统管理率90%以上,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全科医学培训率95%,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率达100%,通过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考核验收,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达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目标。各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建设中,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房屋等各方面的便利。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切实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卫生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加强社区卫生工作上来。要建立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制,强化督查和考核,把公共卫生工作完成情况列入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区发展计划、卫生、经济发展、财政、人事、体改、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各部门的职责,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二)抓好“二个重点”,促进“三大工程”建设,确保公共卫生体系发挥应有效能。强化区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二个重点”的建设。根据卫生监督重心下移的工作要求,按中心城区商贸为主的区情,加强人员的配置,与此同时逐步改善装备设施,每个卫生监督分所配置一台工作用车和一套现场监督取证装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区疾控中心现场处置、危险因素监测和流行病学流调能力,紧紧依托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优势互补,差异性发展。要抓好卫生信息化工程。构建区、街道、社会医疗机构计算机通讯网络,全部实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和个案管理,建立海曙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年完成以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为中心,包括监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应急处置系统、资源保障系统、公众交流服务系统等6大应用系统和相互关联,资源共享的人口信息、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疾病监测、卫生监测、医学情报等6大数据库。要加强卫生人才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改善现有人员结构,到*年,全区要培养和引进若干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一批大专学历以上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2名公卫专业人员。建立一支20人左右规模的,由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有关学科业务骨干组成的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全面提高我区公共卫生队伍的整体水平。根据国家、省制定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组织编制标准,区编委应会同区卫生局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实行定编定岗,严格实施公共卫生医师和卫生监督员准入制度。要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工程的作用。在街道建立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发动辖区居民开展爱国卫生、群众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群防群治。同时在社区组织一支由卫生部门培训的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
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体检;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4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人们预防疾病、发现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对体检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尤为重视,体检已从单一的普通体格检查转向全面体检、保健、教育等综合性体检。健康教育已成为体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团体共 32715人,其中男21750人,女 10965 人;年龄23~82岁。根据体检者不同健康状况及需求提供不同项目的检查,体检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妇科、眼科、五官科相关检查;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酶、肿瘤标志物、血粘、EB病毒抗体等;辅助检查包括B超、心电图、动脉硬化、胸片、多普勒、胃镜、CT、磁共振检查等。
1.2 方法
在体检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根据不同健康状况及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实施不同内容的全程健康教育。
2 结果
体检结果示:32715人中各项体检指标均正常者8179人,仅占总人数的25%;而发病率最高的为高脂血症约占38%,其次为高尿酸血症占32%,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肝囊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肝胆系统疾病人员较多,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异常的情况也较多见,女性中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宫颈疾病呈高发现象。通过对体检人员所得疾病的情况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使健康体检者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了基本有效的预防保健知识,减轻了心理负担,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健康教育
3.1健康教育的内容
3.1.1 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体检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导,精神紧张、不良的精神刺激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高血压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体检过程中注重对精神紧张人员的安抚和开导,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真正地认识“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
3.1.2 饮食健康教育:指导体检人员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营养的低糖、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刺激性饮食,不饱食。适当补充钾、钙、镁等矿物质;控制热量摄入,减轻体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过多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3.1.3 运动健康教育: 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中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爬山等有氧运动为主,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最好,运动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好处。
3.1.4 防病知识健康教育: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以及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包括疾病病因、症状、治疗、发展、愈后等知识的讲解。
3.1.5 生活习惯健康教育:全面指导培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坚持健康的行为: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生活、控制体重、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培养良好性格、保持心理平衡。
3.2 健康教育的形式
3.2.1即时教育:在医生、护士进行体查、采血等操作过程中,以朋友身份在谈话中随时融入各种疾病预防知识和教育内容。
3.2.2 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根据不同季节,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预防、保健知识进行宣传或充分利用医院滚动屏幕及电视录像播放健康保健知识、科普知识。
3.2.3 制作、发放宣传资料: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乳腺疾病等的主要症状、发病机理、预防措施等简明扼要地汇编成册子,并根据不同的体检人群有针对性地给予发放或将资料放置在候检处专门地方,供体检者主动查阅。
3.2.4 健康教育处方:总检医师汇总体检者所有检查结果与资料后,给每位体检人员发体检综合报告,报告中除介绍各项体检结果外,还针对异常指标项目,给予书面健康指导,包括如何预防、如何就医治疗、怎样科学饮食、适度运动等内容。
3.2.5 建立健康体检档案:为体检单位和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对该单位的患病率、发病率以及患病、发病顺位、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统计,将结果反馈给单位(个人资料反馈给个人),与他们一起分析健康情况,针对单位环境因素、工作状况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等可能导致的发病,提出指导性意见。
3.2.6健康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体检人群,结合体检团体的需要,为单位和企业进行相关健康知识讲座,现场解答提出的健康问题,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防病保健意识。
4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渴望通过健康体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掌握有效的预防保健知识。而健康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体检中,积极有效地应用健康教育,对达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的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减少疾病发生,对疾病预防和恢复起着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健康体检工作的重要部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对促进全民健康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一、引言
不断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每次灾难发生时,都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送到事发地点,对灾情进行紧急救助。
在突发性很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地区,往往平时没有赈灾物资储备,或储备的数量和种类有限。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应急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因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具体研究应急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二、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
应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实现其物流的效益。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结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1-3]。
1.应急物流的特点
(1)非预见性
重特大灾害,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物流的需求也变得不确定,因此很难事先做好应急物流规划。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除了需要在配齐这些物品,还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这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3)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于重大灾害处理应遵循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特点。
(4)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5)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对SARS的战斗开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不断了解而确定的。
(6)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在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战役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2.应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流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加强应急事件的预警,加强应变机制的演练,才能做到应急物流实施时有条不紊,快速反应。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2)建立应急物流预警机制
在赢得各式各样的应急物流战斗中,应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与演习
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国家立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规范普通民众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为与不可为。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
要成功实施应急物流,除了满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动员和“绿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动员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活动。“绿色通道”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在地区间、国家间建立并开通的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
为了更好的发展应急物流,也为了今后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已是当务之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破坏坏性和持续性,因此,一旦事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正常的生活。
有效的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1美元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可节约29美元的医疗费。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每年可减少巨额的医药费用。从预防开始,防治结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
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政治动乱甚至内战的情况。宏观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社会、新闻媒体、公众面前的形象。应利用各种公共关系,明确公共管理机构的立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稳定公众信心,团结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观政治涉及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应成立突发事件应对小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动建议,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物资和人事调动畅通无阻。
3.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会精神,这是国家、民族面对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要用知识和科学培养正确的突发事件意识、精神准备、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尽快用科学的文化取代滞后的非科学文化和迷信。一个社会如果公众在信念、意愿、好恶、目的等社会态度方面对突发事件具有科学判断,就会形成一种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共识,就会自觉行动。培养良好习惯,如SARS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讲究清洁卫生,实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习减少,崇尚大自然,网络视频会议网上购物交易娱乐学习等网络经济生活提升,引发了一场社会风俗革新运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信,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因特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探讨和学习,以及对2003年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的关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每个国家都应努力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有条不紊,高度准确及时的预警,人员物资快速响应,随时到位,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对严重的“非典”和手足口病的处理,显示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措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等不够完善的一面。应向一些在此方面做得好的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比如日本、台湾地区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姜大兰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165-166
[2]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131
[3]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孙其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123-127.
[4]刘建民:关于应急物流保障的思考[J].物流管理,2008,(10):33-35
篇9
吴以岭院士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络病学学科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研制出一系列创新药物,获得5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励。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络病理论指导心脑糖重大疾病和通络治疗阻抑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开辟了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有效治疗新途径,解决了一系列血管病变临床治疗难题。吴以岭院士提出“健康需要管理,身体需要经营”的新观点,对中医“治未病”和心血管事件链的治疗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最近吴院士就一系列患者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最近记者采访吴以岭院士,就他为什么提出“健康需要管理,身体需要经营”这一新观点进行采访。他娓娓而谈,古往今来多少人孜孜汲汲追求名利,呕心沥血夜以继日的经营着事业与财富,殊不知当事业财富有成时,却身患重病甚至英年早逝。多少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要比经营事业与财富更认真地经营自己的身体,建立自己的健康目标和生命预期,从饮食起居、工作习惯等各方面养成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自己身体处于健康—亚健康—疾病—疾病程度及预后,并采取系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他以心血管事件链是一个从青少年开始的几十年的漫长病程为例,指出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整理如下:
问:不熟悉医学知识的人如何经营自己的身体?
答: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目前研究重病治疗多,研究疾病预防少,疾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不足,致使许多不懂医学的人们不知道如何进行疾病的预防和经营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倡导非医学专业人员需多学习一些疾病防治的科普知识,从青年时期就要确立自己的健康目标和生命预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工作方式,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饮食不节等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问:心血管疾病事件链是什么概念?了解它对我们健康管理有什么价值?
答:心血管事件链是美国专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是一个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历经30-40年的漫长病理过程,从工作压力过大和不良生活习惯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因素到动脉硬化的形成,从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是一个前因后果、因果相连、递进发展、不断加重的病理过程。其实在事件链的某一阶段特别是前期,如果了解你处在哪个阶段并采取系统有效地防治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发展。
问:“治未病”——如何实现未病先防?
答:古代中医讲:“上工治未病”,是指高明的医生一定要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并在早期阻断疾病发展,未病先防是指体检没有发现疾病的健康人群也不要忽视健康管理,了解科学的养生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主持的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证实: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精神紧张情绪焦虑烦躁,过度疲劳引起的身心疲惫症状,饮食不节吸烟及环境污染等,导致体内的代谢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产生了将来会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前体物质,这时候改变生活方式、放松压力、调节饮食、戒烟等均可调整自己身体的代谢状况,美国专家提出“零级预防”,我们提出“超前干预、辨证施调”的方法,即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整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三高”疾病的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可以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血管内皮是血管壁最内层的一层细胞,它就像是一道护波堤保护着血管不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损伤,因此内皮细胞的损失是动脉硬化的开始,然而目前尚缺乏保护内皮细胞的特效药物。国家973项目专家进行的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保护血管内皮为其突出特色,因此当“三高”发生后,为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的发生,可以服用通心络胶囊进行预防。
问“治未病”——如何做到既病防变?
答:既病防变是指清楚了解自己身体处于心血管事件链的哪个阶段,如何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避免病情的发展恶化。假如你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代谢综合征,应当采取有效地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的治疗药物,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假如B超或血管CT显示你已经患有动脉硬化斑块,请注意报告的是硬斑块还是软斑块,软斑块属于容易破裂的斑块,打个比方就像个薄皮大馅的饺子,一旦破裂就会引发心梗、脑梗的发生,所以软斑块就像埋在血管中的定时炸弹,一定要引起重视和治疗,更不要以为血管狭窄程度还不严重而忽视它的治疗,因为70%的心梗、脑梗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发生在狭窄程度不到50%的软斑块破裂。既往专家提出的“金三角”方案,把阿司匹林抗凝、他汀类药物降脂与通心络胶囊保护血管三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起到抑制斑块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研究发表于《美国生理杂志心脏循环生理》,其编辑部评论指出:“该研究为未来发展成冠心病心梗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凡是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都可以应用通心络胶囊,该药具有降脂抗凝作用,和西药联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如果不能够服用他汀类药物,亦可以单独使用通心络胶囊。
问“治未病”——如何做到病后防复?
答:如果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除了抓紧治疗促进病情好转,更重要的是二级预防,预防再发。急性心梗治疗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介入治疗特别是安放支架已经普及,但不要以为放完支架病痛减轻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动脉硬化斑块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同时存在,放置支架的地方是狭窄最严重的部位,还要预防其他斑块前赴后继,“金三角”方案就是控制斑块减少破裂和心梗再发的有效措施。同时,许多病人放置支架大血管开通后,由于微血管病变导致心肌不能实现有效血流灌注,就像河渠开通垄沟堵塞,田间仍然干涸缺水一样,缺血心肌还在发生着一系列病理改变,导致心脏扩大、心衰、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通心络胶囊可以减少心肌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指心肌无血流灌注),减少心室重构和心衰的发生,减少心肌电重构和心律失常,改善长期预后。当心梗发生后,尽早持续应用通心络胶囊将有助于缺血心肌的恢复。
问:什么是心律失常?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答: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异常,其发病与类型非常复杂,心律失常不仅给人们带来心慌、胸闷等不适感觉,每年我国有50万人由于心律失常而猝死,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心律失常一般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快速性往往见于各种早搏、阵发性房颤等,缓慢性主要见于心跳过慢,每分钟低于60次甚至低于50次以下,如果发生于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更要引起重视和治疗。近20年来心律失常西医治疗进展主要是射频消融、安装起搏器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多数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副作用较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仍然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快慢兼治”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被称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大进展,对该药进行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早搏、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生,还可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高心率。如果一个患者同时具有心跳慢和早搏或阵发性房颤,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治快又治慢的特色优势填补了这类患者药物治疗的空白。
问:什么是心力衰竭?如何有效防治?
答: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是保持血液在全身正常运行的泵血器官,各种心脏病发展到心力衰竭意味着进入生命终结的前站,务必引起重视和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往往突然出现心慌胸闷气喘、吐粉红色泡沫痰,需要立即入院急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出现心慌气短、行动乏力、动则加剧、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等症状,除常规西药治疗外,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最新研究证实,该药可明显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又可以逆转心衰等病理改变,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最近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循证研究发表于国际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的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美国专家评论指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医药开启了心力衰竭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英国The 评论称:“中草药为心衰治疗带来新希望”,《美国今日医学要闻》也指出:“中药复合物有助于增强衰竭心脏”,该研究被专家评价为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慢性心衰患者坚持服用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可以较快的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问:有些患者既有动脉硬化冠心病,又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如何进行防治?
答:动脉硬化是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基础,心肌缺血是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基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同时发病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明显增加死亡率,三者同时发生就更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尤其应引起重视和治疗。这类疾病治疗应当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西药给予改善缺血、控制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中药通心络胶囊抗动脉硬化改善心脏缺血,可促进缺血心肌的恢复,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又有改善心功能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又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如果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或患过陈旧性心梗,又患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可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上述三个中药,联合用药对一些治疗效果不佳水肿难以消退心慌气短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多数可起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问:您是中医络病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请问络病理论对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有什么价值?
答:古代中医讲“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是指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难以治疗的疾病,包括了现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重大疾病。由于历史环境技术条件的限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络病治疗始终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治疗方药,通过30多年的系统研究,我们首次建立起络病理论体系,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研发出用于血管病变防治的系列创新药物。中医特别讲究经络气血流通对健康的作用,所谓“络通气血通,无病一身轻”,减少络病的发生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张弛有度的工作,科学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做到未病先防。通络治疗对于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更具有指导价值,我主持的国家973计划项目由8个大学的专家团队参与,主要是研究通络治疗心、脑、糖重大疾病及阻抑心血管事件链的有效新途径。络病的发生发展与心血管事件链密切相关,要遵循“健康需要管理,身体需要经营”的科学养生防病治病规律,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做好健康管理,经营好自己的身体,享受健康长寿人生。
问:您工作如此繁忙为什么还要坚持每周二出络病门诊?
篇10
从普通的纺织厂工人,到红遍大江南北的“神医”,张悟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不过,这样的神话却经不住轻轻地一戳: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毕业生,其实没有张悟本这个人;张悟本那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国家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项目健康讲师”等,根本为杜撰;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和公共营养师国家职能考试中,查不到张悟本的个人信息;“悟本堂”的经营范围跟“医”不沾边儿,张悟本及其员工也未在卫生部门注册,根本没有坐堂接诊的资格。
现在,公众总算恍然大悟了,而与此同时,人们不免疑问的是,谁成就了张悟本的神话?谁该为此事负责?
当然,或可将之归责于盲从跟风的那些民众,归责于包装炒作张悟本的策划公司和出版商,归责于电视的养生节目……但对于这一切,多年以来,有关监管部门为何熟视无睹,制度为何没能给予必要的约束?
张悟本从事健康讲座近两年,从基层社区一直讲到大众电视,无专业资质却可以大谈治病心得,那么,卫生等部门放弃职责,迟迟不介入,是不是一种失职?
张悟本所写《把吃出来的病吃同去》一书,有很多明显的专业硬伤,相信只要是稍专业的人士,都能指出其中的谬误。这是一个监管空白。
按照有关法律,非法行医是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质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例如开具处方药等。这就是说,张悟本收高价咨询费,卖高价保健品,虽没有非法行医之名,却有非法行医之实,这是不是法律上的一个漏洞?
《把吃出来的病吃同去》一书发行量数百万册,仅此一项,利润之巨不难想象。张悟本及其背后的企业。涉嫌欺骗公众,赚取了惊人的钱财,可事情被揭穿后,民众却无法求偿,监管部门也难以处罚,法律对这种不当得利无能为力,是不是一种尴尬?
显然,“张悟本现象”所暴露的,是一个监管和法律的灰色地带,不仅是张悟本,在这个养生、食疗风靡的时代(科学的养生和食疗当然有益),也滋生了不少如鱼得水的“张悟本们”,一个个养生利益链条背后,是巨大的名利,更有公众健康所遭遇的潜在风险。
但是,无论如何,在正常的社会,只要涉及公众的生命健康,绝不允许“灰色地带”的存在。疾病的治疗,不管它以什么名义。什么方法,它都必须纳入同家严格的监管,而不能游离于专业和法律之外。
就“张悟本现象”而言,需要厘清的问题包括:食疗与治病,他们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如何建立专业操作机制。防止媒体和出版部门误导公众;夸大食疗作用、传播错误食疗知识,根据其后果,有关责任人和单位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