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趋势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欺凌的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欺凌的趋势

篇1

16年传承 千万家长的选择!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73764

【关于我们】

京翰教育成立于2000年,是由京城名师联合创办,专注中小学个性化辅导的专业教育机构。

历经十五年的发展,京翰教育立足北京拓展全国,已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天津、哈尔滨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100余所分校。累计服务数十万学生,成为中国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开设课程】

高中一对一辅导课程:

高考/艺考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金牌作文

初中一对一辅导课程:

中考/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作文

小学一对一辅导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奥数/作文

国际项目

澳大利亚游学/美国夏威夷游学/美国加州游学/大学精英留学/高中精英计划/京翰国际留学

【哪些学生适合来学 】

【为什么选择我们】

1.好老师 在京翰!

优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京翰教育的突出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京翰教育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合作,开创性的以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了“个性化教师”培训基地,采用标准化的流程,通过资格审核、师资培训、资质认证、考核评价、激励体系五个步骤打造京翰优秀教师,这就是京翰教育名师培养公式。

2.“定制式”教育,对症下药,药到分提!

京翰个性化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研究、分析、测试和诊断,进而根据学生的潜质特征和自我能力,为其量身定制教学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组织相关专业老师采用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方法和知识管理技术,配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达成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目标的教育培训体系。

为每名接受个性化教育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制定科学的短期、长期目标,确定符合学生特质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四个一”教学服务体系,全力保障效果的达成!

3.规范化服务流程,为学生的成绩保驾护航!

京翰不仅有强大的师资和科学的教学方案,我们首先推出四个一的服务模式,规范化的服务模式,学生放心,家长安心!一课一次的短信回馈、一周一次的回访、一月一次的测试、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京翰以人为本,为您负责!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73764

接听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0:00

拨打方式:先拨总机号码,听到语音提示后拨打分机号码。拨打过程中可能会有延迟,请您耐心等待!

【太原市校区分布】

太原市小店区南内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73762

太原市市辖区长风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73763

篇2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一】一、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

(1)放学 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

(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

(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

(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

(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女生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师对学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

老师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二】一、活动主题:

我将本次活动确定为“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

背景:上半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69%,初中成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我校近期也出现了几起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目的: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使同学们明礼守法,更好地认识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给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守则》,人手一份,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让学生宣读背诵《守则》,事先熟知《守则》内容,并思考校园暴力的表现及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先思考,活动过程中学生能更轻松的接受和理解活动内容。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校园欺凌

1、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围绕“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欺凌?”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所谓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

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多媒体出示2019年上半年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会根据平时的生活实际,总结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目击者称现场惨烈。

2月28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欺凌拍照上传空间。

4月9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被逼下跪。

4月17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

4月17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操板砖砸人手段凶残。

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捅伤。

5月12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

5月19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

6月21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

6月26日,河南信阳数百中学生赤膊群殴。

(二)抵制校园欺凌

此环节设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扼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的,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的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

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师;懂自救。

从施暴者的角度想:想后果;勿冲动;换位思考。

(三)校园欺凌案列分析

某中学一女生食堂打饭时,和另一名女生发生口角,没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后,还做出胜利的手势。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引案例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回答: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3、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

篇3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范文【1】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甚至我市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活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大队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积极阅读法律书籍,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沾染黄、赌、毒等恶习,不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四、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五、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六、要认识自身不足。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冲动,不要急躁,一定要静下心想想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向别人承认错误并改正它。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人都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避免矛盾的激化。

七、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八、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年。

倡议人:XXX

2016年**月**日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范文【2】

致广大师生家长及全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呈蔓延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如:20XX年6月8日,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20XX年9月20日,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学初一班级,历史老师李恒毅抓着女生章耀尹的头往桌子上使劲撞,随后用脚踩头,并掏出钢筋痛打该生,最后把章耀尹从座位上拖到窗边从四楼扔下致其死亡。这些事件给青少年的生理及精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有些校园暴力的行为手段之残忍及事件发生时旁人之冷漠,让我们深感痛心和愤慨!拒绝校园暴力,迫在眉睫!

青锋侠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及正义感。在此,向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发出倡议和呼吁!

1,倡议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同时作为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日,让全社会警醒,关爱青少年。让每一位在校师生,从自我做起,坚定勇敢的向校园暴力说不。

2,我们抵制和坚决反对一切校园暴力行为。全体师生及家长请放下冷漠、伸出你的双手,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共同参与反校园暴力活动,守护好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的道路。

3,对于曾经历过或经常饱受欺凌的同学们,请勇于参与到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活动中来,一起批判并借助社会和法律的力量来惩治校园暴力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还在欺凌学生的校霸及老师们,请收起你们的巴掌、收回你们的谩骂!你们将来也有自己的孩子,当你的孩子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又做何感想!不如立即停止一切校园暴力行为,负责任的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倾注我们的爱,共同维护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5,校园的管理者们,请立即做出行动!长期忽视,掩盖问题并不能解决校园暴力,请加强学校管理、构建校园安全,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安全的校园、文明的校风需要校方有力的监管和行动!

6,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校园暴力。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推进设立反校园暴力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惩治,让肆意施暴者受到相应的处罚。让身处欺凌环境的孩子知道他们如何寻求帮助和庇护!

也许你我身边还没有发生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但是谁能保证这种恶劣的趋势会不会蔓延到我们自己身上?因此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反对校园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防范于未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篇4

2010年5月,日本警察厅统计公布的2009年全国自杀人数为32,845人,这使得日本的自杀人数连续12年超出3万。尽管2010年的统计情况还未得出,但相关方面的表态并不乐观。因为不但自杀事件发案数和自杀人数没有大幅下降,自杀人群年轻化趋势还明显增强,20至29岁的自杀者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30至39岁的连续3年创新高。

为了解决“自杀”难题,日本社会上下也动了不少脑筋,在自杀事件高发区装备警示牌、监视器;在车站站台安装青蓝色灯泡;在全国设立咨询所或咨询窗口,对生活困难或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政府还颁布《自杀对策白皮书》,成立了“自杀对策紧急战略小组”,可谓是“全民总动员”,但总体收效不太。而从去年开始,一种“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则新闻报道,去年10月,东京都杉并区小学一名年轻女教师在给三年级小学生上数学课时,出了一道怪题,题目的大概内容为:“有姐妹三人。大姐自杀后,在为其举行葬礼上,二姐和小妹喜欢上同一男子。二姐怎么做,才可以再次遇到该名男子?”当时一名学生回答:“二姐杀了小妹就可以(在葬礼中)再次遇见他。”这名教师称之为正确答案。另外,在日本鸟取县米子市的市立初中,一名外聘的资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受力点”内容时称:“假设有一个人站在悬崖上,在他身上哪一点施力会让此人坠落致死?怎样施力会让他得救,怎样则会和他一起掉下?”当学生们听后大感惊讶时,这名教师又换了一种方式讲解问题说:“在身上哪一点施力会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

中小学课堂内容频频涉及杀人或自杀的内容,引起各方高度警觉。部分教育人士质疑,这些课堂内容会对中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深刻反思。

除此之外,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发现,日本中小学校内“强欺弱”现象近年来呈现明显增强趋势,中小学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激增。而且,随着网络和手机在校园内流行,新的“强欺弱”现象形式更具隐蔽性。一些学生利用手机短信或网络邮箱对其他同学进行谩骂、羞辱甚至恐吓,还有一些学生将某同学受欺凌的画面用手机拍摄下来,并制成动画上传到网上,使受欺凌学生在承受身体伤痛的同时,心灵上再度遭受打击,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而校方的管理松懈和处理事件时的态度暧昧又进一步助长了此类事件的发生。不少学生小小年纪就患上了忧郁症、退学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篇5

2.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不在公路上玩耍或追逐打闹;严禁学生骑电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上路行驶;不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等没有安全保障的车辆。

3.打架斗殴危害性教育。防校园欺凌等伤害事件发生,教育学生“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做好严防学生携带管制刀具进校园和定期排查工作,从源头杜绝管制刀具在校园出现。

4.加强饮食卫生、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饮食卫生安全,不喝生水,不吃变质、腐烂的食物,不抽烟喝酒、不暴饮暴食,以防发生意外。不乱食用野外采摘的野果、野菌等,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防毒虫、毒蛇等伤害,掌握简单的救治办法,发生意外及时救治。

5.防踩踏、防意外伤害、防突发疾病等活动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课间、放学或集会、就餐人员集中之时,上下楼梯要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不拥挤,注意安全。不准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等。教师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上课期间,教学大楼的所有大小门都要打开,一旦发生事故,便于及时有效地疏散,力争做到及时组织疏导和报告学校领导,发现前方人群拥挤,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不要弯腰或蹲下。如果出现拥挤踩踏的现象,赶快拨打110或120等。

6.防火、电、气等安全教育。注意用火安全,遵守防火相关规定,不乱使用明火,避免火灾的发生。不乱碰触开关插座,不私拉乱接电线,不私自拆装电器,按说明书正确操作使用家电、使用燃气,确保用电、用火安全。

7.防自然灾害等安全教育。学习掌握应对灾害性天气(风雨雷电、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和避险知识。雷雨天气发生时应留在室内,关好门窗,不宜使用水龙头和电视、音响等电器,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远离树木、桅杆。

篇6

关键词:新时期 中学生德育教育 时效性研究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和开展方向直接决定了中学生的性格、人生目标、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全面提升中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有效的提升。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完善中学德育教育教学的开展方式,将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全面的、高效的中学教育下,获得更加理想的成长空间以及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一、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研究

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研究,主要将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很多中学生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的提升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的提升,同时由于很多中学生为独生子女,因此其生活条件十分优渥。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中学生受到社会上所流传的不良风气――“享乐主义”的风气的影响,生活态度的积极性较为低下,自私自利、盲目攀比以及性格懒惰,是很多当下中学生所具有的通病,这一不良现象的产生,极不利于中学生的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性格合格品德的养成。中学生是中国未来进行良好的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引导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网络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宣传,加之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很多中学生的人身观和社会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致使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很多校园打架斗殴现象令人触目惊心,甚至很多女生也参与到了暴力之中,新闻报道的校园欺凌以及中学生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无疑是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缺失的结果,由此可知,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加强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小到决定了每个中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大到直接决定我国的社会的未来的发展。

二、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

在传统的中学生德育教育课堂上,课堂内容过于枯燥,完全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无法真正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使得传统的中学生的课堂德育教育的开展成果十分的不乐观,开展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完善新时期下的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提升中学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时效性。开展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主要可以将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

开展中学德育教学课堂,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将新时期的思想理念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促使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良好的符合时展需求。同时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抛弃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的弊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重视自我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以及自我价值的良好体现,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学生在德育教育课堂上,真正实现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良好的品格的养成。

(二)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

中学德育教育教学课堂无法获得理想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不明确也是主要的原因。由于很多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的开展等同于思想政治这一科目的学习,认为德育的教学的开展就是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政治科目考试成绩,这种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定位上的缺失,致使学生在德育教学课堂上往往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中学德育教育教学课堂无法获得理想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的结果也成必然。提升对于德育教育的地位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的提升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时效性。

三、结语

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很多中学生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的提升和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进而思考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和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是全面提升我国的人才综合素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慧磊.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甘志像.中学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5.

篇7

中学生消费观问题建议一、绪论

身边同学中很多都已经成年,面对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各种消费活动接踵而来。没有取得经济独立的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特消费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由于同学们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在他们当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良的消费心理甚至一些非理性消费。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指导中学生科学消费,满足同学们合理消费的愿望,提高中学生的消费道德素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当代中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历史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而他们的消费观也反映出了整个国家年青一代的消费观,同时其正确与否也关系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本文以笔者的实践观察为依据,深入论述了中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二、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校园微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学生表现出与普通社会成员不同消费心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追求时尚心理和爱美心理

追求时尚心理是一种追求商品的款式、色彩、功能、包装等合乎时代潮流、具有时代气息的心理。当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喜欢并容易接受新事物,反映在消费上,一些周边同学常常是新产品的追求者、试用者和代言人,消费主要在新款的学习、生活用品如电脑、手机、服装、饰品等的购买上,换代较频繁。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人生最美丽的阶段,爱美、求美是普遍的心理现象,他们不仅追求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美的享受的物品,也很注重塑造并展现自己的美。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一些中学生热衷于购买具有美学价值或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物品、用于自我仪容修饰的物品和购买为自己提供塑造美的服务(如做发型、美容等)。

2.趋同心理和求奇心理

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是指在消费时,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采取与多数人在消费内容和形式上一致的心理状态。周边同学产生趋同心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从众性较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观点和行为上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在一个群体中,在多数情况下个体都害怕被群体视为另类和叛逆而被瞧不起或受排斥,故而当个体的观点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时通常会选择从众,中学生也是如此。表现在消费上,同学们常常会产生与其他人相同或相近的消费方式方法、内容结构、消费场所等,尽管对自己不一定很合适。二是害怕上当受骗。一方面,在世人眼中,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同学之间自尊心、虚荣心都很强,如果上当受骗觉得输不起面子。另一方面,同学们消费绝大部分靠家庭,上当受骗会觉得对不住父母或家长。但是由于虚假广告、伪劣商品众多,自身对相关的消费知识比较欠缺,对商品的识别能力不强,因此在购物时特别是对价位较高的消费品的选择上,就自然而然以同学为参照以尽量减少受骗的可能。消费中的求奇心理是指要求商品新奇独特,别具风格。趋同固然是人们较普遍的心理,但也有人喜欢表现出与众不同,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我的独特。当代中学生独立性、时代性较强,尤其崇尚个性和主张个性张扬,因此在消费时,个性化、不落俗套、风味独特的商品往往是他们购物的又一重要标准。

3.价高物美心理

即认为价格不菲的商品才是物有所值的商品,低价是伪劣的象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市场监控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着商业欺诈、虚假广告、伪劣商品等现象,这些使生活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弱的同学们较难适应,在几经上当受骗后,使他们产生这样的心理:商品不好是因为它价廉,要有好的商品就得花高价。因此,不少同学购物时通常选择大型商场、专卖店而不愿去零售点或小商店,尽管后者的商品可能物美价廉。就是当大商场、专卖点进行打折或促销时,他们也会对打折、促销商品的质量、功效、流行寿命等产生怀疑。

4.炫耀心理和攀比心理

一些家庭背景好的同学,常常以吃得更美味、穿得更体面、住得更舒适、用得更高档、玩得更奢侈来彰显自己的优越、富有和品位,并期籍此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敬畏。特别是一些虽然有优越的家庭背景而学习不好、才能不足的同学,力图通过自己富裕的生活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获得心理的满足或平衡。而一些出身贫寒的同学,既羡慕别人的优越背景和体面生活,又害怕自己被轻视和欺凌,在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不顾自己的实际打肿脸充胖子,在消费中处处向富有的同学看齐。

三、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建议

1.加强理财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学生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月消费金额逐渐增加,但大多数同学只是盲目消费却不知理财为何物,因此中学生必须加强理财教育。作为学校来说,可以定期为中学生做理财培训、讲座,还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以后要进入大学中继续学习,在目前阶段同学的消费主要是在学校内部和学校周围,有关部门可以对校园周围的不合格商店进行严抓严打,肃清社会环境。学校可以加强校风校纪建设,营造良好学习环境。银行也可以开发适合中学生的理财产品,引导中学生消费,这样不仅可以让中学生有一个投资方向,也可以增加银行业务量,为银行培养大批忠实客户,可谓双赢。

3.充分发挥媒体力量

中学生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的人,对媒体的认同更加明显。媒体应该加强对健康消费信息的宣传,为中学生正确消费提供意见,加强对广大中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在对于侵犯中学生权益的事件上和一些不法商家的骗术上,媒体也应该加强报道,以增加中学生的社会经验。

4.中学生自我教育

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是加强自我教育,要不断积累消费经验,多观察别人的消费过程,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有关消费方面的活动,不断学习消费知识提高消费能力。要提高维权意识,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消费时应做好消费计划,量入为出,三思而后行。在买一些贵重商品时,可以同学几个人结伴而行,多听取别人的意见防止上当受骗。

篇8

潘嘉敏小姐,]册社会工作员,於2011年起专注发展香港的代际服务,香港仔坊会社会服务尚融坊林基业中心计划经理,积极与团队发展各项跨龄活动及服务,建立让不同年龄人士相认识、交流及互助的平台,其梦想是能用自己的创意及坚持,帮助更多人,贡献社会。

2016的10月31日,是潘嘉敏小姐从事社工工作五周年的纪念日,1826个日夜,她为这项利於民生的工作付出了无数心力;点点滴滴,交织成她成长的经历。同时,作为敢於创新的“80後”,潘嘉敏小姐经常就工作的性质和范围进行思考,希望从“社会工作”一词中诠释出更多的定义,发掘更多的元素,既改善或消除工作固有的问题,又能充实且开拓其中的内容。藉此实现自己投身社工的愿景:“社工,其实K不是服务那麽简单!”

善 可以通过多个途径

前言:潘嘉敏小姐的成长经历与同期的香港人是几乎一致的,生於物质充裕的年代,从小为学业而努力,考取好的大学,以期未来求得一份好的工作。然而她s在大学时发现,这条约定俗成的道路K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於是,她开始寻找、开始把目光放在不同的领域,希望搜索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直到那天,她开始关注起社会工作的范畴。

《艹鋈宋铩罚骸跋衷谙愀鄣摹80後’、‘90後’的年轻人,大多喜欢从事金融、地产等工作,而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s鲜有人踏足,请问当初是怎样一个机缘,能蛭引您加入这份工作呢?”

潘嘉敏小姐:“原本我入大学时是希望读一门关於科学的专业――生物讯息学,利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和计算器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的问题。简单而言,工作包括编写计算机程序来研究DNA,协助查出人类疾病的原因或进行了解癌症突变的分析。但我发现这个不是自己的兴趣,亦不是我最好的出路,所以大学三年期间,我感到很迷茫。比较幸运的是,我记得中学时,有位外籍老师曾经告诉我适合做辅导员、社工等工作,让我对此产生了初步印象,後来大学时期也有进修相关课程,慢慢开始关注这个范畴,K觉得该项工作与我希望帮助别人的愿望相符。几经转折,我开始把发展方向转移到社工方面。”

《艹鋈宋铩罚骸暗背醮涌蒲性的专业转换到社会工作,这个过程是否顺利?”

潘嘉敏小姐:“报读社会工作硕士课程後,我必需要通过考核才能修读,第一份考题就把我吓到了,问的是考生对於该年度财政预算案的意见,以及对议员的看法――这些都是我以前未曾留意的内容。但我想了一下,以前自己专注生物和化学时也试过以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便尝试着从科学的角度、理科的分析方法去答卷。之後的面试难度更大,跟我一起参加面试的人基本上都有相关的知识或者有过类似社会服务的经验。团体面试题目围绕校园欺凌这个问题,我提倡大众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及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综合教师、社工、专业人士、社会学教授、家庭、学生本身等多个方面,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方案。既要照顾受害者,又要兼顾学校等等。虽然回答尚算清晰,但我s觉得自己通过面试的几率不大,不过後来我收到了取信函,终於开展了做社工的人生。”

《艹鋈宋铩罚骸拔了成为社会工作员,您不惜放了原本可以攻读研究生的机会,精神可嘉。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後,您对社会工作有什麽样的看法?”

潘嘉敏小姐:“社会工作分很多范畴,长者服务、儿童及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康复服务等等,两年内一共需要完成十二个课程、九百小时实习及完成撰写论文。当选择实习机构时,大部分的同学已经选定了方向,亦已有想服务的对象或想加入的机构,但我想去接触不同的工作内容,所以选择到不同的机构实习。第一个是到英国服务当地的华人长者,难度在於帮助他们融入英国的社会,K做好他们与下一代的交流工作,毕竟那里的年轻人全部说的是英文,s未必懂得中文。第二个实习则是到医院辅导病人,我们通过使用不同的辅导技巧,开导病人接受治疗,或者帮助康复後病人重投社会,K做好预防复发的工作。通过实习,我明确了解自己希望帮助他人的理想,也不会介意自己要服务哪一个服务对象,我想只要有需要我的地方,或者能发挥我能力的地方,我都可以来帮忙,所以知道香港仔坊会有一计划提倡发展跨代共融,服务的对象不分年龄时,好像较适合刚刚投身社会的自己,所以就欣然加入这里。”

爱 能蚴迪侄嘀殖尚

前言:工作後的潘嘉敏小姐,由最初参与香港仔坊会不同的服务起步,如青少年服务及长者服务,之後机构正式开设香港第一间代际服务中心――尚融坊林基业中心,从无到有,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系列的工作中,她与上司及团队同事共同成长,大家群策群力又亲力亲为地辛勤付出。他们筹办为期3年的“流金颂―跨龄社区计划”,帮助年轻人与长者进行互动,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促进跨代共融;他们组织“教德乐”课後支援服务,寓教於乐,裨益初小学生的学习,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课N生活;他们还乐於与其他团体进行分享,传递了技巧,交换了思维,成就了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善举。

《艹鋈宋铩罚骸暗蹦真正参与工作後,对服务的理念有没有新的认识?”

潘嘉敏小姐:“香港仔坊会有十八个服务单位,在南区开展不同类型的工作。尚融坊林基业中心属於其中比较特别的部门,继“流金颂―跨龄社区计划”後,中心开展另一个三年计划――赛马会“连.龄”跨代共融社区计划,既在南区发展代际服务,亦会到黄大仙、青衣等不同区域服务。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明白到知识是最值钱的资产,好的工作经验是需要分享的,中心透过与不同的机构合作,举办活动、与大学合作发展代际服务模式,在不同场合分享计划内容、筹办研讨会公蜒芯砍晒等工作,把经验回馈社会。上一年我甚至有机会代表机构到台湾分享发展代际服务的成果。我们尽可能把改良的技巧和经验扩散开来,从而推动社会工作的进步。”

《艹鋈宋铩罚骸澳芊翊蟾潘得饕幌履是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这个理念的?”

潘嘉敏小姐:“以‘教德乐’课後支援服务为例,我记得2014年1月我们正式与学校合作,尝试改良原本在中心推行的服务。‘教德乐’主要对象为低收入家庭,此类家庭的家长一般忙於工作,无暇照顾家中的孩子,同时又无法负担替孩子们报读补习社的费用,所以我们的义工希望p轻他们的压力,以身教培育这些孩子,但因服务於中心推行,基於中心的限制,服务收效甚微,甚至未必能服务到最有需要的孩子。直到後来我们发现,学校的老师较清楚大部分孩子的家庭背景及其学习困难,便希望与学校合作,终於在2014年1月里有机会於学校服务,取得了理想的成效。由不同的工作经验,我慢慢了解分享工作手法、与不同人士讨论服务对象的需要不但可以持续改善服务质素,更可以迸发更多的创意出来。”

《艹鋈宋铩罚骸捌渲杏惺谗岜冉夏淹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呢?”

潘嘉敏小姐:“ ‘教德乐’服务的第一天,我们照顾了三个三年级、三个二年级及四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预料不到三年级有一个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恐怕会影响其他服务参加者,所以义工与我们想尽快找出症结,解决问题。在大家努力去了解下,知道这些孩子都是相互影响的,其中有的是因为家长下班较晚,所以孩子只能在街上[荡无人管束,久而久之就被外面的不良风气感染到。知道原因後,我们就鼓励这个孩子下课後到青年中心玩,充分利用里面电脑、兵乓球等设施,场内亦有职员当值,与他们建立信任的关S。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我们发现孩子改正了原来的陋习,家长也知道我们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照顾其孩子,因此更放心工作了。”

《艹鋈宋铩罚骸熬过五年的发展,您在社会工作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尤其能组织一群义工,共同无私付出,积极奉献,确实难得。您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凝聚社会工作的团队呢?”

潘嘉敏小姐:“管理的工作比前的工作要难,挑战性也大。虽然大家都在为服务发展努力,但观念和想法不一定相同。尤其当大家要订立一个共同的远景,藉此鼓励所有人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给予他们信心,K懂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是比较难的事情。不过对我而言,一切皆有可能,一路走来,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带领义工团队从最初的八人,发展至现在近一百人,未来预计能扩充至六百多人,所以要给大家确定共同的目标,而不至於顾此失彼,消磨一些人的积极性,K且要兼顾发展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代际服务,会带来更多困难,但我相信团队是能取得突破的。”

《艹鋈宋铩罚骸翱吹贸鲈谀忝堑呐力下,社会也会悄然发生变化,在这个趋势下,您希望未来能於工作中取得怎样的发展?”

潘嘉敏小姐:“现时中心的服务区域逐渐扩大,活动次数及受惠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能取得如此令人欣喜的成绩,对未来的工作也像打了一支强心针一样。我们要坚持服务的理念,把服务扩展至其他地区,与该区学校合作,希望於三年内可以有二十多间学校开展‘教德乐’课後支援服务。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能影响他人,且与大家建立共同目标,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所进步的机会,吸引更多人参与,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为公益做什麽,也了解‘教德乐’这个平台以及其中的意义,进而继续扩大服务网络,造福社会。”

《艹鋈宋铩罚骸岸造赌自身而言,您的理想是什麽?”

篇9

关键词新手教师 师生互动 生气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关注学校变革中的文化重建[1]、师生主体的情感归属,营造支持性、合作性、创新性的工作环境已成为改进学校,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然而,新手教师刚刚从象牙塔步入教学场景中,面对鲜活的学生、工作的压力、身份的转变、环境的适应、经验的不足等问题,常会感到疏远、孤苦、陌生、恐慌、无奈甚至是失望,加之,教育变革中“以生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实践中的“师道”总受到学生、家长的怀疑甚至是挑战,日常工作管理事务中师生间的权力博弈也相当激烈,“生气”已成为新手教师体验到的主要情绪之一。当教师经历过这些生气情绪后,有的教师越挫越勇;有的教师选择逃避;有的教师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老师;有的教师抱怨师范教育与课程改革的不切实际;也有的教师仍在挣扎,继续探寻出路。因此,如何化解并正确地调适新手教师的“生气”情绪,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诠释“生气”情绪,活化新手教师的发展动力,就成为教育者和学校变革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8名中小学新手教师(入职1-3年),就其师生互动中最常体验到的“生气”情绪事件做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分析方法,从外在支持条件与教师内在需求角度探究新手教师生气的主要表征、成因以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调适生气的切实需要,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变革提供反馈信息,为新手教师摆脱实践困惑与获得成长给予指引。

一、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表征

生气作为人类基本情绪之一,想必每个人都经验着,也体验着,但就生气的界定,学术界一直都难以统一。本研究在借鉴台湾张春兴教授对“生气”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认为生气是个体遭遇到强烈的刺激,诸如攻击、威胁、羞辱等,使个体活动受到挫折,尊严受到伤害,目标受到阻碍,标准规范受到亵渎,期望破灭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直接表现为生理、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的变化。通过分析8名中小学新手教师的有关描述,发现新手教师们常用无奈、心凉、伤心、讨厌、恼火、悲哀、恼怒、气愤、愤怒等词语,表示教师生气的不同程度。依据这些不同程度的生气词汇,我们大致划分出“生气”的三类表征即轻度悲伤、中度厌烦与极度愤怒。而三类不同的情绪表征或多或少地对师生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行为、教学品质、家校互动等方面的负向效能上。

轻度悲伤指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行为与教师的意愿、期盼、情感、认知、投入等方面的一致性存在差距,教师对其学生的行为却无能为力,教师会生气。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教师的付出不被学生理解与接受;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方式等得不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学生对教师存有隔阂,师生间交流不畅等。这类生气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自责、苦恼、隐忍,试图改变自己或寻求他人帮忙增进教师对专业、对学生的理解,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教师不自信。经过多次的努力仍无济于事后,加剧了教师的生气强度,在情感方面可能会走向讨厌、愤怒,在行为上出现厌教倾向。教师受到不公平对待后,在抱怨声中渐渐地少了热血阳刚,多了自我保护与自我解脱的心思,降低了教师的职业承诺与专业认同。当学生接受到教师的不自信甚至是无能表现时,学生会表现出技高一筹,轻视教师,轻视教师所教科目,放弃学习。而师生关系也表现出负面性地僵持,影响教学品质。

中度厌烦表现为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权威受到学生威胁、挑战,教师制定的标准规范被学生重复性践踏,教师以“为学生好”的付出遭到学生、家长的诟病,教师内心的声音又难以述说,又不得不接受,这时教师表现出恼火与悲哀。此类生气情绪容易使新手教师尽早地步入职业倦怠,甚至出现离职现象。

当学生在教师面前顶撞教师、骂脏话、欺骗教师、不服管教、屡犯错误、欺凌同学时,教师易表现出极度愤怒,也极易爆发师生言语或行为冲突,此类影响下的生气情绪具有延续性以及相互性。最为直接的影响效果是师生关系紧张,彼此存有敌意,相互排斥。教师愤怒时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与话语态度也易激怒学生,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并强化了负向情绪。愤怒事件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常表现出不理睬或劝其退学,学生对教师也是心有余悸。因此,愤怒在师生互动中具有破坏性,其结果不可弥合,严重阻碍师生彼此教与学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师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通过对8名新手教师连续性深度访谈后,得出有三种不同程度的“生气”情绪形塑着师生间的情感认知、身份认同与目标达成,也进一步左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访谈结果得出生气事件往往是教师信念、认同、行为走向消极被动的分水岭,生气情绪是教师信念、认同、职业承诺、行为方式改变的重要中介变量。探究教师情绪的形成有教师个体的差异也有社会其他因素的交互[2],本研究试图从社会性因素尝试解释教师生气现象。

二、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成因

事件本身所暴露出的矛盾与困境往往是由文化、制度、思维、价值观念、能力存有不适而引发的,因此,分析新手教师生气的深层原因还需跳出事件本身探寻文化、制度、思维、社会环境、价值观念、专业能力对个体的情绪影响。

1.纲常伦理下“师道尊严”的掣肘

当下教育变革提倡“以生为中心”的师生平等观,实则是对教师某种程度上的权力缩减,提高学生的话语地位,师生走向彼此尊重、互相担当、各尽其职的一种合作互惠关系[3]。然而,我国传统师生关系建立在“礼”的基础上,将其上升为伦理纲常中“父”与“子”的地位[4],于是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述;有“师道尊严”之礼;有“师者授业解惑”之职,也就是说尊重教师,听从并遵从教师的教诲是学生起码的道德礼仪,之后才能敬重学业,这种观念下的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就是权威。新手教师在受教育之时也是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所以在代际传承之中,新手教师也会潜移默化地将自我信奉的师道尊严作用于他们的师生关系中,即便教师们接受当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现实境遇中,教师仍有主导、管理、引领学生发展之责,教师仍希冀并期盼得到学生认可、尊重、赞赏,甚至是顺从。而当下的学生们伴随着少子化的趋势,孩子们从小作为家里“宝贝”的角色,习惯了任性、独立和自我,他们对传统某些“规矩”抱有视而不见的态度。因此,师生在彼此的理念文化上,用彼此的信念解读对方,容易形成一股持续拉扯的张力,误解对方,情感受挫。

比如C教师为学生的身体着想,严禁学生买零食,面对看到从小卖铺拐角出来的学生,问道:“是否买了零食?”学生坚定地说:“没有。”在不信任与面子的心理作祟下,搜查了学生的课桌、衣物,导致学生对教师的顶撞、质疑,师生情感破裂,彼此尊严受损。这一“生气事件”体现了教师传统固有的“教师为上,学生为下;教师为尊,学生为卑”的等级观念,教师在维护自己所谓“面子”时已失去了学生对教师“里子”的尊重,教师的偶然不公正或不公平事件促成学生对教师整体人格的误解,产生了不尊重之感,师生的矛盾便在点滴中积聚,负向情绪在彼此心理驻扎。

2.单向度规约下教师的“关爱受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敬业,要乐于奉献。相对学生对待教师的行为规范中,只提到了尊重师长[5]。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发现,学校的办学、管理、发展最终以教师为抓手,比如学校要抓学生的学业质量,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依据;再比如学生的违纪行为,学校不会单方面找学生,而以学生的违纪行为来考评教师,作为教师绩效的依据。因此,“关爱学生”已成为教师职业的内在操守与外在规约,新手教师刚进入工作,自然而然会有意识地关爱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却遭遇着学生的冷漠甚至是抵触,新手教师对关爱限度的拿捏表现出左支右绌。

比如H教师讲述“学生偷盗,教师为给学生留情面,私下沟通,用包容、教导、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却屡教不改”反而“继续偷盗,行为愈烈,直到入室行窃”的生气事例。在经历这种无奈困难后,新手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对鼓励、赞赏、表扬、关心等情感规则乃至情感策略开始产生怀疑,而此时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告诉他们要对学生凶,要狠,不然学生会骑在老师头上的建议,新手教师逐渐认同类似的教学陋习,怀疑大学所学理论的不切实际。加之,学校、教师对学生安全的重视,学生是骂不得、打不得,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甚至处处为学生着想,生怕学生一时想不开,于是教师反而成了学生的“服务者”与“配角”;学生成了老师的“上帝”与“主管”。也正是因为新手教师对关爱、热爱、尊重学生等相关职业制度的理解存有偏差,在付诸行动时,对师生间情感边界的把握存有困惑与不解,同时也展现出新手教师在处理师生情境互动中的脆弱与不成熟。

3.知行张力下角色的模糊与职责受阻

新手教师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任务是要和学生搞好关系,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教师也希望自己能够尽早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也正是这一殷切的需求,新手教师们为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总是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时不时地与学生们聊天,和学生们“玩乐”,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但又面临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等,教师不免扮演着权威者、管理者的角色。于是,教师时而是学生的朋友,所谓的“哥们、姊妹”,时而是课堂的管理者、学习的监督者,时而是学生事务的裁判者、权威者。不同的场景,教师变换着不同角色,担负着不同角色下的职责,但由于新手教师在不同场景下扮演角色的“气场”与“力度”不够,学生没有了敬畏,对教师角色转变亦不以为然,这就导致某些场景中彼此越界,当师生都在维护各自利益或目标时,交际的蹩脚,经验的生疏,师生较容易产生情感排斥、疏离,甚至紧张,最终导致教师的目标受到挑战,师生的权利受到威胁。

4.时空局限下师生情感的疏离

新手教师与学生接触或互动的时间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和学生行为习惯培育两方面,这两方面要不围绕课程或课堂秩序展开互动,要不围绕学生学业或在校日常管理等内容个别交流,除此之外,师生交流很少。一方面受学校课程时间安排和教室空间的限制,新手教师和每位同学互动的频率毕竟有限;另一方面受师生亲疏远近距离,身份角色的差异,相互责任的分工,新手教师很难对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做出准确的判断,也不可能深入到每位同学的心灵,产生共鸣。因此,师生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常常以事前留有的印象做出判断、记忆、定性、贴添签,以时间的流逝与互动的频次再次重识,师生难免生发误解,生气时有发生。师生互动过程中,双方总是从“陌生人”、“边缘人”的关系逐步走入“对话”、“协商”的关系,在师生频繁接触、交流、沟通与阐释的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慢慢地理解教师的“无为”与“自觉”,理解教师责任与关爱,使得师生互动走向彼此的“融合”。这个过程可能要历经一年的时间,他们彼此“斗智斗勇”,“对话与沟通”,“猜疑与信任”直到“包容与理解”,再到接纳与共情。总之,新手教师与学生互动中时空的局限必然存在,只有意识到时空的隔阂,积极跳出时空的限制,创造接触机会,师生间的关系才能走向和谐,师生情感才能凝聚。

三、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调适

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调适“生气”情绪除自身调节外,还需有其他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懂学生的心理,拉近师生关系

每个人都会用独特的方法在自己的圈子里寻求一个位置。学生的不当行为,可能是学生在自己的团队中为寻找自己的位置,设立了错误的目标,用不合适的方法与人相处,也可能有为了获得注意、获得权力、争取公平而自暴自弃或寻求报复等造成的。参与访谈的所有新手教师们虽尽可能地在师生互动中采取温和的态度与学生相处,但教师们往往缺乏坚持与果断应对的态度,难以就事情给出明晰的判断与解释,出现“教师每让一步,学生进一步”的现象,面对学生的挑衅,新手教师受“生气”情绪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被搅进了“零和游戏”中,反到增加了学生的满足感,学生们更是“变本加厉”。这就告诉新手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以非学生所预期的方式回应,不和学生玩“零和游戏”,让学生没有竞争对手,进而减弱学生的不当行为。当问及新手教师从哪些方面可以给予帮助时,教师们对当下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展状况、学生的需求等内容,共同表现出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了解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来验证、弥补教师的空白与无知,化解师生的僵化关系。但实践中的师生互动总是复杂的、情境的、变化的,对学生心理的理解与把握,一方面教师需借助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仍需要教师提升教学权威和管理艺术,善于总结、积累、反思身边的学生故事,聆听学生的故事。

2.获得家长的协助与支持,携手共进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更需要家庭的呵护与支持。当前学生处境复杂多样,在仅有的访谈数据中显示,现在的班级有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20%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老师的事情,回家后也不问不顾,教师留有作业如需家长签字或家长出题辅导学生的类似亲子活动时,有家长还会告发老师,认为教师失职;另有家长唯分数的观念特别严重,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这就说明,目前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仍比较落后,有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缺席、游离的状态。这些学生往往在习惯、礼仪、学习上都可能存有偏差,他们会以“街娃”的形象出现在校园里,偷窃、打架、不讲卫生,课堂中表现出“无所事事,吊儿郎当”的样子,新手教师既不敢爱也不敢骂,“温和的说教”对这些孩子不起作用,“严厉的呵责”学生还会动手打骂老师。而唯一能管制住这帮孩子的还是家长。H老师的经验是,“善于和家长沟通,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家长的立场委婉地请求家长配合老师工作,一同帮助学生向‘善’,这些学生还是可以转变的”。B教师利用家长的艰辛感化学生,利用“请家长”的方式暂时稳住学生,利用与家长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校情况(更多讲学生优秀的方面)赢得家长的信任。在师生互动中,尤其是新手教师能得到家长的协助与支持是提高教师效能感、消解“生气”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有待社区、社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3.专家对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引领,实现高效课堂

师生互动不畅,情感误解,部分原因来自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欠缺,难以适合学生的需求。新手教师们也认为现在“自我功夫还不够,镇不住学生。”所谓的“镇”指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对教师的赏识、信任与追随。一句朴素的追问“现在英语教学中有没有前沿的理论,如何改进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暗含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求效的艰难摸索和无助的等待,以及对新理论、新技能的渴望与需求,同时也告知了新手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专业的吸引是拉近学生关系的砝码,是新手教师得到家长、校长、同事认可的前提。而师生教与学的对接,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白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在恰当的发展区间内,幽默娴熟、生动有趣地将育人目的融入到师生日常活动中。新手教师面对自身经验的不足,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实现高效课堂,如何保持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积极状态,新手教师亟需专家级教师通过案例的形式诊断、点拨与引领,一同帮助新手教师们及早走出自我摸索的“黑箱”。

参考文献

[1] 于泽元.课程变革中的学校课程领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孙彩霞,李子建.教师情绪的形成:生态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4(7).

[3] 曹俊德.促进师生人际互动之权力观点分析[J].资商与辅导,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