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业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馆业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馆业务管理

篇1

[关键词]图书馆关系管理 过程管理 信息管理

[分类号]G251

1 前言

图书馆需要改变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由:①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之间以及馆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大大缩小了时间和空间距离,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广泛使用,使图书馆业务更具有可管性和可控性;②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接口界面扩展了很多。除了传统的馆内借阅服务一体化之外,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虚拟的网络环境、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先进的终端设备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③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延伸和扩展。图书馆的数字化革命将传统的读者(Reader)服务发展到网络环境下的用户(User)服务,或许,图书馆将要进行的知识化革命将带来更深层次的客户(Customer)服务。因此,图书馆中的“人与人”和“人与书”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引入图书馆关系管理思想可以拓展管理模式、优化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需求。

图书馆关系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目的是优化“馆藏”、“服务”、“读者”之间关系,其核心思想是将图书馆馆藏及其相关人员,包括馆员和读者,作为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重要资源,通过准确的服务需求分析和完善的馆藏结构分析,以满足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图书馆服务效益最大化。

图书馆关系管理还是一种管理方法,综合运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数图技术、情报技术,为图书馆服务对象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关系管理系统要求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导向,以完善的组织形式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建立“人与书”的关系网络,更好地体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2 图书馆运行机制及其业务过程

多年来,图书馆机构设置没有大的变化,主要包括资源建设部(采访编目部)、读者服务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咨询部、系统开发部、后勤保障部、办公室等。此外,有些图书馆设置了科技情报所和科技查新站等机构,还有些图书馆专门设置了数字化部,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图书馆典型的机构设置与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书馆机构设置在信息社会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导致服务质量和效率偏低、信息沟通和反馈不畅、管理层级过多、资源浪费严重。网络化的环境影响了图书馆的运行机制,数字化的资源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图书馆需要大胆尝试改革运行机制,调整或者重组内部管理机构,改革人事聘任和分配制度。通过应用图书馆关系管理系统,压缩管理层次,逐步使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控制图书馆业务过程,克服按照职能划分部门所带来的弊端,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资源组织和信息服务的核心业务职能。

围绕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工作,可以大致将图书馆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前台业务,面向图书馆各种服务对象开展信息服务;另一类是后台业务,面向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开展信息组织。前台业务主要包括传统读者服务、现代用户服务和发展中的客户服务。读者服务部主要承担读者服务业务,以纸本书刊借阅为主,传承了传统图书馆的业务。信息咨询部主要承担用户服务业务,也可理解为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以数字的、虚拟的和网络的服务为主,担当了现代图书馆的业务。为了与读者服务和用户服务有所区别,将图书馆开展的非营利性有偿服务视为客户服务。科技查新站和科技情报所承担客户服务业务,以提供信息产品为主,开拓了未来图书馆的业务。

图书馆的后台业务是前台业务的基础和支撑,主要包括自动化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信息服务与咨询系统、馆际互借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每个系统的运行都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但是,各个系统之间的业务与数据往往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缺乏信息沟通与利用。

3 图书馆关系管理的结构模型

图书馆关系管理(Library Relationship Manage―ment,LRM)思想来源于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建立、维护和管理图书馆的人际关系、馆际关系和公共关系,加强管理主客体之间的协调与联系,对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馆藏资源、信息市场、技术支持等进行全面管理,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数据、跟踪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优化馆藏结构、控制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质量。

LRM系统由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三层结构组成,如图2所示:

界面层是LRM系统与服务对象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出信息的接口。通过提供直观的、简便易用的界面,读者、用户、客户可以方便地提出需求,或者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功能层由执行LRM基本功能的若干子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公共关系管理、馆际关系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等。图书馆通过资源组织、信息服务和技术保障等业务过程,馆藏信息、甄选订购信息、收集需求信息;支持层是图书馆的各个数据库系统、数字图书馆和网络通讯协议。

LRM系统以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和需求信息、图书馆的服务信息和馆藏信息为基础,在数字图书馆技术平台上,应用Web 2.0技术,建立、维护和优化现代图书馆的“人与人”和“人与书”关系网络,管理人际关系、馆际关系和公共关系,强调需求信息的收集、订购信息的甄别和馆藏信息的揭示,注重控制资源组织过程、信息服务过程和技术保障过程。其中,馆际关系管理在网络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实施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网络必须基于馆际合作。正确处理和有效维护馆际关系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基础。

4 图书馆关系管理的主要功能

图书馆关系管理是一种经营理念,处处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和评价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认同并尊重读者的个体差异,培养与读者的良好互动关系。在此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能够增加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最终实现图书馆和读者的双赢。实施图书馆关系管理需要开展大量的基础性的信息组织工作,健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逐步建立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体系。

4.1 人际关系管理

人际关系管理是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突出了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缺陷,为管理思想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虽然图书馆不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但一样追求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也需要发展,以适应并满足信息社会需求。

LRM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馆员与读者之间的

服务关系、馆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读者之间的交流关系等,其关系模型如图3所示:

网络环境下,信息推送和信息反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做得好,原因是得益于技术的进步。Web2.0技术为馆员合作和读者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需要通过LRM进一步规范化,最终实现程序化管理和自动化操作。

4.2 馆际关系管理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戈曼(Gorman G)曾将馆际合作的优势归纳为扩大资源、系统收集、确保专藏和节省经费四个方面。在网络社会,这种合作意义更大。网络环境下原生数字资源大量涌现,与印刷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成为图书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内容。要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采集适合图书馆馆藏的原生数字资源,依靠某个或某些图书馆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馆际之间的合作势在必行。馆际合作工程浩大、影响深远,需要依靠跨国界、跨行业、跨机构的各类人员的参与。加强馆际关系管理,有利于精诚合作,克服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LRM中的馆际关系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完全对等关系,其关系模型见图4。

CALIS项目是馆际合作的典范,能够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馆际合作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反映在馆藏建设方面,更多的反映在协调服务方面。通过LRM系统,从技术层面上建立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系统平台,从应用层面上明确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法律关系,最终构建整个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联盟,有学者称之为“网络图书馆”。

4.3 公共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利用各种手段与其内外各种公众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为自身发展创造最佳社会关系环境的活动。传播、管理、交际是公共关系的三个核心要素。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需要传播,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服务需要交际。图书馆通过这些活动,将恰当的内容推送给恰当的对象,最大效益地发挥图书馆服务职能。图书馆公共关系是指图书馆有计划地动用各种手段,向上与资源提供商,向下与服务对象双向沟通、相互适应、相互支持、协调发展,实现图书馆工作目标的一种传播活动和管理职能。

LRM中的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活动,是由图书馆管理者主导的对于主管部门、合作伙伴、资源提供商和服务对象的公关,其关系模型如图5所示:

中国图书馆学会开展的“新年峰会”、“百县馆长论坛”、“志愿者行动”等主题活动和制定的《图书馆服务宣言》都是效果显著的公关活动。图书馆公共关系包括宣传图书馆的宗旨,争取主管部门的经费;推荐图书馆的馆藏,争取服务对象的满意;联合其他图书馆,争取合作伙伴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争取资源提供商的合作等。

5 图书馆关系管理的过程控制

有效控制图书馆业务过程是实施图书馆关系管理的关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业务过程呈现多样性特点和复杂化趋势,实施图书馆关系管理和业务过程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5.1 图书馆业务过程的定义

过程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plan)、实施(do)、监测(check)和改进(acl)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一般地,业务过程是利用信息和资源将输入转换为输出,从而达到预定的业务成果的一系列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活动。定义中的七个基本关键词:输入、活动、资源、信息、转换、输出和业务成果概括了业务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利用这七个基本要素可以将业务过程表示为图6所示的元模型:

根据涉及的内容及其作用,图书馆业务过程可分为三类:①管理过程。主要指决策以及交流与沟通活动,此类过程涉及制定馆藏政策、调整图书馆业务、修改发展战略等。②运作过程。图书馆为了组织信息资源和开展信息服务所进行的具体工作。③支持过程。支持运作过程的过程或者说运作过程的使能过程。图书馆中的这类过程主要包括技术(系统)支持、人力资源支持、财务会计支持等。其中,运作过程是图书馆的具体业务工作,包涵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征订、订购、验收、编目、典藏、分类、聚类、标引、索引、存储、推介、培训、揭示、整合、评价等一系列核心业务,直接能够反映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效益,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

因此,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是以满足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为目的,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合理调配各种资源,有效控制业务过程,持续改进图书馆绩效的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5.2 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的出发点――面向服务对象

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的直接驱动力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满足服务对象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这种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需求;二是潜在需求。长期以来,图书馆重视服务对象的潜在需求,而不重视现实需求,缺乏对服务对象需求的实时分析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图书馆的依赖性程度持续下降。在当今数字时代,如何能够对信息环境的急剧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有效地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根本追求。

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与现行的部门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图书馆宣称“读者是上帝”,然而,在以职能部门为单位的组织结构下,馆员工作绩效的评价往往决定于部门领导,因而,馆员不会考虑如何让服务对象满意而是考虑如何让领导满意。业务过程管理是以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唯一绩效测评标准,这一根本性转变是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的本质特征所在。

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重新认识,并在必要时打破日常操作中一些过时的条条框框和基本假设。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许多已经成为人们思维方式的假设和限制条件已经不再成立。在这些条件的约束下不可能设计出最有效的业务过程,必须对这些约束条件重新审查和评估,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考虑达到目标的最有效的业务过程。这反映了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中的柔性特点和理。

5.3

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的落脚点――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水平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图书馆的生态环境,或者说图书馆的发展正面临转型:印刷型向数字化转变、藏书楼向学习中心转变、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此形势下,加强业务过程管理意义重大。通过规范的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不断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缜密的图书馆业务过程控制,把合适的资源与服务快速、主动、有效地推送给用户。因此,图书馆开展业务过程管理的落脚点就是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让服务对象真正体会到图书馆的价值。

合理改进业务过程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传统图书馆业务分工原则下,职能部门把图书馆业务过程割裂为一段段的环节,馆员关注的焦点是单个的具体任务,而不关心这些任务的最终结果。业务过程合理化包含三层含义:首先,业务过程是高效的。体现在完成特定的业务功能,达到特定的业务目标;其次,业务过程是高效率的。这意味着业务过程要以最为经济的方式(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等)完成任务;最后,业务过程具有柔性。这意味着业务过程需要能够高效、快速、低成本地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图书馆业务过程管理追求的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具体业务的局部的合理化,而是与图书馆战略相一致的业务过程合理化,符合图书馆的整体战略布局,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全局性和时效性特征。因此,在图书馆关系管理体系下,加强业务过程控制,有助于增强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篇2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业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必然发展走向,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开始积极努力的投身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当中。但是经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业务管理技术落后,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实际进行业务管理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不能构建出与业务管理各个环节相匹配的数据组织平台,信息采集平台以及物理存储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各项业务管理工作互相串联,管理效率极低。其二,业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一问题集中表现在管理理念,管理能力以及大数据掌握能力上,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图书馆业务管理人员普遍低,大数据业务管理技术成效并不显著,同时还会极大的提升管理成本支出,因此极为不重视大数据业务管理的研究。由于大数据业务管理技术起步时间较晚,相关的管理人员很难有效地掌握各项大数据管理技术,进而导致该种管理模式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三,业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现阶段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进行业务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系统时常会被入侵,进而造成业务数据信息泄露问题现象出现。而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业务管理人员极为不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同时也不能为业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设发展提供必须要的人资支持以及资金支持。

二、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探究

(一)加强图书馆业务信息安全管理力度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已经有效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了实际业务管理工作当中,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的提升了业务管理水平以及业务管理效率。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由于大数据业务管理模式主要依托的关键技术为网络信息技术,因此索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效地保证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关的业务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业务信息安全管理。为此,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业务管理平台的监督力度,避免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做出违规操作行为,进而对数据信息造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其次,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的审查各项信息的准确性,保证每一项业务信息都与实际相符合。最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工作,聘请一些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为业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须要的技术保障。

(二)构建大数据业务管理平台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有效地构建出大数据业务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极大的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效率,满足图书馆业务管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极大的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使大数据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自身图书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为了能够有效地构建出大数据业务管理平台,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构建出与图书馆业务管理相匹配的物理存储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便捷性以及高效性将各种数据进行流通分类处理,以此来保证业务管理的针对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能够将在种类繁多的信息当中,快速的搜集到所需要的图书信息。另外,必须要保证物理存储平台的定向性,准确有效地了解到物理存储平台的实际功能,以及业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平台的维护工作。其次,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构建出完善的信息采集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极大的降低服务器的运行负担,提升业务管理服务器的运行效率。为此,相关的业务管理人员第一要结合社会群众的阅读需求以及阅读偏好将图书馆的各种图书信息进行准确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本图书都设置出与之相匹配的数据源,以此来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到图书数据源。第二,必须要对所制定的数据源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这些数据源进行阅读热度排序。第三,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细致的划分,并将其转化为系统使用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简化处理,保证每一位用户都能够有效地了解到信息的核心内容。最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效地构建出业务数据组织平台,该种平台主要功能就是对图书馆的业务数据进行编排、维护以及更新管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诸多新型的大数据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例如,NOSQL技术,RDBMS技术等等,有效地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业务数据组织平台当中,可以极大的提升业务管理的统一性以及有效性。

(三)提升图书馆业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业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业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相关的管理人员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对内部的业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职前培训以及在职培训,同时在培训之前必须要使其能够有效地了解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其次,在对相关的业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的过程当中,第一要针对于受训人员的大数据应用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此来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有效地掌握大数据应用技术。第二,必须要针对受训人员的业务管理意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将一些新型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理念告知给每一位受训人员,使其能够秉持着信息化业务管理意识进行实际管理工作。第三,必须要针对受训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将一些新型的业务管理技术,业务管理要求,以及业务管理注意事项告知给每一位受训人员,使其能够在实际进行业务管理的过程当中有序的完成业务管理任务,进而促进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获得进一步发展。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6日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获取文献信息的准确度和广泛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必须在提高馆员素质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决定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管理者素质。数字信息时代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级图书馆馆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成败与兴衰。要求图书馆馆长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坚持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还要顺应时代潮流,具有战略的目光,开阔的视野,开拓创新的能力,廉洁奉公,是非分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为琐碎之事耿耿于怀,自强不息,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图书馆事业是一项造福国家与人类的公益事业。作为馆长,必须由衷地热爱图书馆事业。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沾沾自喜,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要有“吃的是草,挤出来是奶”的孺子牛精神。

(三)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图书馆的专业性要求馆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发展动态,懂得科学管理;同时,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科技、文史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与此同时,要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保持良好的知识结构,做到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正确把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规律和前沿动态,随时掌握最新的图书情报动向,并迅速做出正确的思考判断。

(四)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及较高的工作效率。善于运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开展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图书馆工作千头万绪,从重要的事情着手,确定哪一个工作比较重要,必须先去做;哪些比较不重要,可以缓办,依据重要性决定投入的时间,不断思考是否有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不考虑优先次序所产生的另一结果,经常是一无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搁的事情,等之后再提出时,往往已失去时效性。

(五)规范图书馆架位管理。图书馆业务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按照图书馆评估指标,生均图书要达标,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图书馆面积不足是困惑中小馆藏书的大问题,每次上架新书都需要倒架。因此,库位设计调整是一个整体工程。如何做到既规范又省力,管理者应在本馆图书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计算书架可容纳的册数,将预留空间做通盘考虑,避免做重复调整。

二、馆员服务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保证

(一)注重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队伍。馆员应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其所从事的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利用是创新的基础。馆员也应成为知识的导师,一方面让读者在“知识服务体系”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馆员对读者的教育、指导,就是知识的教育。真正认识到馆员具有指导、启迪、引导、咨询的作用,传授的功能,具有“导师”的意义。把人本管理用于馆员的管理,就是按照人本性的要求把提高馆员的工作质量、提高馆员的满意度及馆员的成长和发展等人性因素作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的调动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人为本是深刻认识人在图书馆中的作用,突出人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本质在于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激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与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三)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激励是调动馆员积极性,激发馆员创新意识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建立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优势。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因此根据人的需要层次不同,对人的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位晋升、改善环境、工作自由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激励机制。

(四)实现馆员自身价值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并承认人的价值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前提。馆员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图书馆内部人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本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在此指导思想之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存在分工的不同,管理者了解馆员工作的艰辛,承认人的需要,个性发展的合理性,创造条件满足馆员发展的需要,并将这种需要作为图书馆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本管理尊重人的价值,以建立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制度。它弥补了传统管理制度的不足,突破了制度管理的僵化局限,给人以尊重感,以一种自由活动发展的良性空间,让人在体验自由活动发展空间的同时,更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三、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决定图书馆管理水平

(一)以读者为本的管理体系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石。传统图书馆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多以规范读者的行为,使读者不犯错误为出发点,有太多的管制与约束,致使图书馆管理僵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巨大变化,与此相适应,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行为方式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建立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建立资源共享协调保障体系。文献资源建设是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构筑文献资源共享建设的基础。它的建设是否顺利和充分,关系到网络文献资源共享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关系到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成败。比如,北京自2008年高校成立了BALIS资源协调管理中心,下设四个分中心,标志着BALIS组织架构建设的完成,促进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目标能够更早实现,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使文献资源的买方和供方在文献资源利用方面等有更多的协调,同时对中小馆数字化资源配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l]张建林.试探新时期领导者决策能力的培养[J].赣江经济,1986.12.

篇4

关键词:老干部活动中心;图书室;业务管理

老干部在安享晚年的同时,同样需要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对于晚年生活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要在活动中心为老干部的学习提供一个更加便利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图书室。本文重点对图书室的业务管理展开探讨,进一步改善图书室的管理质量,对于老干部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改善当前图书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并且找出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革。

1、图书室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对图书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对图书管理的相关业务还存在较为生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管理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老年活动室的受众群都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的老年人,如果不能充分掌握图书室的情况,就很难为它们提供有效的服务。

其次,图书室最基本的配置就是图书,增加图书的数量是根本要求,老年活动室的受众面较广,并且阅读量也较多,同时兼顾数量以及质量是老年活动室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图书室中的书籍过于陈旧,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图书室面向的对象是老年人群,应该从他们的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但是当前图书室中的书籍却并不健全,这是由于图书室管理落后导致的。

再次,图书室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具备相应的管理方案,这样一来,就会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图书室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就会出现管理人员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做事,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图书室的秩序混乱,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对图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图书没有得到精心的养护,这些图书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进行衡量的,采用流水账式的图书管理方式必然会造成图书管理的混乱,从而导致图书室没有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无法成为老干部活动学习的重要场所。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才能使得老年干部安度晚年。

2、从实际出发,调整藏书,分工协作

加强图书室的管理,首先应该做到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年活动室的建设之中,将各项工作落实到给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身上,在对图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藏书的质量与数量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过去没有对藏书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在众多的藏书中存在书籍破损的情况,还有些藏书缺少必要的文献资料,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藏书质量的问题,图书室就很难达到应有的价值,更加不能为老干部提供舒适的场所进行学习。为此,图书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实现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开展明确的分工,将图书室的管理建设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图书进行管理,如果存在缺少图书的情况,可以在图书室之间进行互借的活动,丰富图书室中的书籍资源,通过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可以使图书室恢复到原有的生机,其价值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促进图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此外,还能够有效的改进图书室普遍存在的财力、人力资源、书库空间等一系列的浪费,以及利用率低等弊端。因此,选择好图书资源、,把好图书质量关,遵循藏书发展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老干部这一特殊群体,构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图书室的特色藏书体系,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的理念,为老干部服好务。

3、加强岗位培训

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对象获得知识的效能,影响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就要培养馆员爱岗敬业精神和礼貌服务意识,使之明确流通工作性质,认识到读者是图书馆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理由,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读者展开,能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努力改善自己的工作,通过设意见箱、发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读者呼声及对馆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取,认真改正,完善服务目标责任制,建立服务对象评价机制和图书馆员投诉机制,实施“零投诉”服务。工作中要做到积极热情、周到细致,时刻注意不因自己的言行给读者造成伤害,处处以读者利益为重,对待读者应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激情和亲情用心工作,以父母之心、兄弟之情去对待读者,努力做好流通服务工作。

图书室工作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人”。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图书室的工作质量。它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既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业务知识。那么,只有调整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对现有人员合理调配,落实岗位责任制,通过办岗位培训班,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业务水平较高的队伍。要求工作人员在服务中还要做到亲切自然,和蔼周到,耐心细致、尊敬文明。

4、加强科学管理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信息化发达的时代。图书馆的馆员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形式融科学化、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为适应时代的需要,现今图书馆的馆员不仅要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学校各科的知识,掌握通信、声像、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常见的硬件检修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配件日常维护知识.不断提高服务本领,才能更好地进行服务。否则就寸步难行,什么服务项目都搞不起来。

图书馆被人们称为知识的海洋。老干部罔书室的管理也应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他们活到老、学到老。每天都关心着国家的发展,求知欲望很强烈,所以,图书室只有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定、业务工作制定、读者管理制定、业务工作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其中包括书刊的登记、图书分类、图书著录、口录的组织等,这足图书室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5、结语

总之,运用面向2l世纪老干部文化工作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推出适合新世纪发展需要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图书室管理办法,适应网络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图书室在老干部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清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探究如何充分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4(17)

篇5

[关键词]创新服务 图书馆事业 服务理念 发展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04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图书馆也在随着时代的改革发展而变化和前进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通化市图书馆近几年的发展着眼,充分证明了创新服务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一、通化市图书馆的发展

通化市图书馆成立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藏书总量已达26万册,每年接待读者数万人次。多年来通化市图书馆注重职工文化素质的培养,职工文化素质整体有所提高,职工队伍全部达到大专或大学本科学历,具有馆员或副研究馆员职称的职工人数比例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我们通化市图书馆提出的为读者创优质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具体管理方面,通化市图书馆积极推行“借藏一体化、信息服务主动化、咨询参考经常化”等项服务措施,对除地方文献、工具书库、保存书库以外的书籍全部采用借、藏、阅三合一管理方式。实行类似超市化大开架服务,为读者营造宁静、宽松的阅读氛围。

通化市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为百姓筑起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树立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理念。为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在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的同时,针对现代图书电子文献资料、网络信息资源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使用手段不断更新等特点,设立了咨询台,在窗口服务台摆放了图书馆服务公约,使读者可以通过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文献图书检索。

随着图书馆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我馆还办起了图书馆网站,及时宣传图书馆服务动向,同时做好新书推介宣传,使读者通过这一平台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

二、服务创新

改革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通化市图书馆大胆打破常规,改革创新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几年来,通化市图书馆多次开展“资源共享工程――送文化下乡活动”到学校、社区、部队、乡镇为百姓播放科教片,并把一些农业种植技术等一系列科学种养方法刻成光碟,送到农民手中,深受农民欢迎。几年来先后在周边地区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服务站点24个,丰富了这些地区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三、创新服务和社会责任

通化市图书馆以创新服务为理念,以社会责任为目标,自觉把自己放在社会主人翁的地位,认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自觉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同时,把服务工作与社会责任相统一,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社会服务,以社会满意为最高标准。在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通化市图书馆举办了大型图片展览。展览集中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无畏无惧的民族精神。全市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各中小学参观了图片展,并到各基层单位、部队乡镇等巡回展出,参观人数上万人次,使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懂得要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祖国强大了,才能不挨打。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电台、电视台、通化日报等做了专题报导,受到社会各届人士广泛赞誉。

另外还根据通化地处长白山区的特点,做了一次大型而精美的长白山区特有植物图片展览,集中展示了长白山区特有的丰富的植物资源,使人们更加热爱这片厚重的土地,同时也填补了长白山区没有完整的植物图片空白。这为长白山区植物利用提供了直观的科学依据。

篇6

(1)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解决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困难,可以利用物业管理公司具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行高效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现代化图书馆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标准和新的服务方式,有了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图书馆的先进设备得到有效的综合性利用,利于延长图书馆财产的使用寿命,从而为学校节省维修和建设费用。

(2)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传统模式下图书馆的行政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为长期做到全面管理维护好繁杂的图书馆物业,并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满足高校学生和教职工等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需要采取市场化调节、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来实现。这是高校图书馆功能发生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2、关于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几种机制

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协作才能保障物业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2.1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监督机制

高校应全面考虑服务信誉和服务质量等条件,严格要求专业资质,选取实力强、信誉好、收费合理的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以双方签订的《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为依据,定期或随时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补充。此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应制订出一套具体有效的考核标准,对物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读者和馆员的满意程度,按期进行考核,建立档案记录。依照考核结果,在举行的定期例会上,参考群众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按合同期限内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决定该公司能否续签。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检查评估标准及赔偿问题等进行实施。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图书馆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雇佣的消防监控、设施维修等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有无上岗证;图书馆内勤杂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保险等情况,都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对物业公司的实际在岗员工数量、时间等与物业管理合同是否相符,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明确违约责任和经济处罚办法。

2.2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学校的规定,以及物业公司的企业标准进行物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包括安全防火制度、消防监控及门卫值班制度、卫生清洁标准等。让各个工作岗位,各项程序有章可依、按章办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还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保证物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物业社会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现代化图书馆内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等各种关键岗位技术操作要领和运行情况要全面掌握,并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这样在与物业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和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就能掌握主动权。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社会化后,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引入资质优良、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为图书馆服务,也可以使现有物业公司产生危机意识。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期限最宜为两年一次,这样能兼顾到双方的利益。

2.3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协调机制

图书馆既有监督权、管理权,同时也有向物业公司支付费用、配合工作的义务。物业公司刚开展工作,必然需要一个过程。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物业公司适应工作,让他们尽快熟悉馆内环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在日常工作中与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经常交换意见,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双方在工作中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开辟一个双赢局面。

3、总结

篇7

[关键词]职工书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14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0-0-02 

0 引 言 

职工书屋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保障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国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及公益工程。 

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书屋,在规模、藏书量、服务对象和管理人员的配备等方面有别于对外开放的图书馆,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职工书屋现代化管理水平。 

1 职工书屋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总体规划设计遵循方便、实用、简洁、安全的原则,结合实际,分析图书管理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提出系统设计策略。单位职工书屋主要面对本单位职工开放,服务对象明确,数量可控。书屋管理人员少,服务时间短。书屋藏书量不会太大,种类不会太多。因此,图书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①根据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数据采集和管理活动以及借阅者的计算机素质的要求,采用一个综合数据库是合理的;②具有方便的人员和图书管理,以及管理员、服务对象权限可控的功能;③系统内各类信息能实现便捷查找、分类、识别、快速检索;④系统应符合图书借阅管理规定,满足日常图书管理工作需要;⑤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需求进行信息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2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理念 

根据单位职工书屋需求设计人机友好界面,运用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思想,使用C#平台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完成用户登记、图书录入借阅等主要功能。 

2.1 运行环境 

2.1.1 硬件环境 

推荐配置CPU:Pentium 4 1.6 G;内存:512 M以上;硬盘: 

100 GB以上空间。 

2.1.2 软件环境 

Windows Server 2003;SQL Server 2005;NET Framework 2.0 

2.2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过程 

2.2.1 更新图书等资料处理流程 

2.2.2 读者借还图书处理流程 

2.3 图书管理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本系统采用了以下的关键技术。 

2.3.1 身份证采集 

身份证是每位成年人必备的证件,具有唯一性。面对可控用户范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八三一台职工书屋未采用大型图书馆常用的借阅证借阅图书方式,而是采用身份证采集器,有效地节约了管理成本。 

华视CVR-100U/D联机型二代身份证智能采集器是数据采集器的一种。它能快速鉴别二代身份证的真假,读者只需使用将二代身份证放置在采集器上,即可快速读取读者身份信息与预先录入信息库进行比对,通过后既完成身份确认。 

2.3.2 条形码扫描枪 

条码扫描枪也称条码扫描器,本系统采用手持式扫描枪对馆藏图书进行扫描,实现图书信息的录入、定位、借阅、归还等功能。 

2.3.3 多功能列表控件 

为了达到良好的人机交互效果,本系统采用了多功能列表,可实现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分组、关键字高亮显示、查询结果快速定位等功能,让使用者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自己感兴趣的栏目。 

2.4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2.4.1 图书管理 

通过图书管理模块,实现图书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浏览等功能,如图1所示。 

2.4.2 用户管理 

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用户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浏览等功能,如图2所示。 

2.4.3 借阅管理 

通过图书借阅管理模块,实现图书的借阅功能,如图3所示。当用户借阅图书时,必需使用身份证进入登记,此模块会显示用户已借阅的图书信息,没有过期未归还的图书时用户才可借阅,否则需要用户归还图书后方可借阅。 

2.4.4 图书归还 

通过图书归还模块,实现图书的归还功能。用户在归还图书时,只需要将书放入图书归还点即可,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图书回馆入库,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4.5 催讨管理 

图书管理系统根据管理规定,图书在有效期内没有归还,系统会自动提醒管理人员,用户归还图书后,才可借阅新书。 

2.4.6 扣款管理 

扣款管理模块,可以查看超过有效期还没有归还的图书借阅信息。超期系统将默认为用户已将书本遗失,用户将要按相关的规定进行赔偿。 

3 图书借阅系统设置 

系统中对用户权限进行了设置,分别为超级管理员、管理员、用户,同时根据职工书屋管理规定对图书位置、图书类别、借阅时限和借阅数量进行了设置,为规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 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 

4.1 操作方便 

当进入图书录入工作时,管理员可通过扫描条形码,录入相关图书信息,即可完成图书的入馆工作。用户借阅图书时,只需用身份证采集器读取身份信息,然后扫描借阅的图书,即可完成借阅图书借阅。用户还书时,只需要扫描图书条形码,即可归还图书。 

4.2 快速定位 

管理员可以通过本系统,输入用户名、图书条形码、书名、类别、作者和出版社等相关字符,通过数据库比对就能快速精确地定位到用户感兴趣的项目,实现快速查找定位功能。 

4.3 简单易用 

图书管理系统采用了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软件上提供了非常多的提示功能,任何图书馆管理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快速上手,进入正常的工作。 

篇8

近年来随着转企改制的不断深化,我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陆续由事业单位转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并逐步作为市场主体占据了全国出版业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数字出版、数字发行等全新业态,图书出版发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新形势下图书发行企业受到网络、手机、电子阅读终端设备等多种新兴阅读手段的冲击,图书发行呈现出传统发行与数字化发行兼容并包的局面。这两种发行模式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传统图书发行的前段流程是:作者提供内容、出版企业提供编辑加工、印刷厂进行成品图书生产,最后由发行企业宣传推广发行。数字发行中的经营主体包括内容提供商、技术开发商、信息运营商和终端设备生产商等,不仅内容加工的方式与传统方式不同,图书的复制和发行更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经营活动的复杂使得发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具复杂性和综合性。

其次,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许多发行企业进行了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式的大型重组,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也有所增加。企业在经营体制改革和规模扩增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难度逐渐增加。数字化发行模式的出现更进一步导致了发行企业竞争加剧,而数字化发行本身的盈利模式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发行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此外,图书发行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首先是工作人员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其次,大多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没有完整的财务核算办法;第三是出版企业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指标体系,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能力比较薄弱;第四,图书发行周期较长,资金回笼效率较低,发行企业缺乏资金运营管理能力;最后,财务管理上对库存商品等非现金资产的管理的忽视导致资产流失。

二、新形势下图书发行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面对新形势下发行企业的全新特点和发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固有问题,企业应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策略,发挥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职能,以便快速适应图书发行市场的最新形势。

(一)正确定位财务管理职能

过去财务管理部门在发行企业中属于被动的记账员式管理。新形势下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对发行工作进行财务预测分析,提供发行状况、经营成效和现金流等多方面的数据分析。财务管理部门应主动将自己定位为企业财务信息的源头,用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为上级部门决策和控制提供参考资料,发挥财务部门在发行企业中的管理地位,多提出成本控制意见和增收建议。同时与各部门及时沟通,在决策前、执行中和反馈阶段给予及时的配合,增强企业管理的效率和严谨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图书发行工作有着较为复杂繁琐的中间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完善的财务制度保证财务人员行使工作,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全面预算、成本费用控制、资产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内部审计、财务风险控制等等多种制度。执行过程需要进行职务分离控制,每一项业务涉及到的不同步骤分别交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处理。通过系统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可有效促进业务环节的对接,提升发行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三)优化资产管理措施

发行企业中传统发行与数字化发行同时存在,其经营活动中的资产管理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图书发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较为琐碎,然而实际销售可控性低,坏账率较高,数字发行则采用账款在线支付的方式,应收账款管理呈现出常态化特征,坏账风险较小;传统发行企业库存管理种类较多,时效性强,常为异地存储管理,而数字发行库存管理呈现常态化,库存具有唯一性;传统发行企业无形资产比重较大,版权管理较为复杂,而数字发行以版权管理为核心进行管理。

针对新形势下传统发行和数字发行不同的模式特点采用以下措施。应收账管理可增强客户信用管理,将图书销售与信用额度结合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考核制度;收集市场反馈信息,根据反馈内容确定库存产品的最佳存量,充分利用物流和电子商务进行存活周转,增强资金转化率;最后,引进最新科学技术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软硬件结合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

(四)规范化成本管理

数字发行业务的介入为图书发行企业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与此同时纸质图书的盈利增长速度却有所降低,纸质图书的发行成本呈现上升的态势。目前数字出版物的盈利模式尚未达到成熟状态,发行企业依然需要依靠传统纸质图书维持主体经营水平。而传统图书的能力能力直接决定于出版物的成本管理。发行企业应当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实行规范化的成本管理制度,在图书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设置量化的成本控制指标,及时调整财务偏差,提高发行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管理效率。

(五)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影响发行企业财务状况的风险因素包括由传统发行方式引起的现金流风险、企业投融资渠道变革后引起的筹资风险、回报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和版权风险。这些风险一旦成为事实将对发行企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企业应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衡量水平,建立应急的风险处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篇9

1.1LivingLibrary的缘起

LivingLibrary最早的活动源于丹麦一个名为“停止暴力组织”的非政府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举办了一次主题为“互相理解”的活动,为使观众更为深刻的领悟其主旨,现场出借75“本”LvngBook与观众互动,使得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便也直接促成LivingLibrary的出现。之后,LivingLibrary开始在北欧萌芽、发展,到2005年,这一概念逐渐得到欧洲社会各界的重视,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目前,LivingLibrary已传播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LivingLibrary的宗旨和LivingBook的选择国外开展LivingLibrary活动旨在减少偏见,鼓励团结,促进宽容和理解。其核心是对话,目的是通过对话促成理解与宽容,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由此,国外活动的主题涉及人生经历、熟知技能、家庭暴力、宗教、同性恋、变性人、精神健康、社会问题等方方面面。同时,多元化的活动主题也使得国外在开展LivingLibrary活动时对LivingBook的选择非常宽泛,一些具有特殊经历的人士均可被选择作为“真人书”,包括各民族及各行业的优秀代表、专家学者等成功人士,但也有很多属于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同性恋者、艾滋病人,以及不同宗教信仰者、不同民族文化者、丧葬经理、变性人、巫师等。

1.3LivingLibrary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008年4月,LivingLibrary这一概念由旅美博士曾蕾首次引入中国,同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15名图情专家作为LivingBook被与会者“借阅”,首次尝试了这种方式。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交大薪火、传承你我”的薪火相传LivingLibrary活动,成为中国举办LivingLi-brary活动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此后,LivingLi?brary便在我国逐渐推广开来。目前,国内LivingLibrary活动组织者大致有以下几种:

(1)高校图书馆。自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领跑后,目前全国已有多数高校图书馆举办过一次或多次规模不一的LivingLibrary活动,通过知网检索“LivingLibrary”、“HumanLibrary”、“真人图书馆”等关键词,所得结果也多与高校图书馆相关,说明在当今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基于高校图书馆研究LivingLibrary的还是占大多数。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开展的LivingLibrary活动较为规范,体现在活动的组织部门、开展活动频次以及LivingBook的甄选、管理、借阅等一系列环节上。此外,高校图书馆开展LivingLibrary活动面向的是校内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活动主题多为针对学生的留学、考研、实习、生活与就业等,在Lv-ingBook的选择上限制较多,活动内容也很难推陈出新。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做得比较成功的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等。

(2)个人。近年来,网上不断爆出个人创办“真人图书馆”的消息。目前已知的较为著名的主要有:在上海由雷万锋创办的“MeLibrary”、在北京的“星辰海真人图书馆”、广州的“梵行真人图书馆”等。在这些强调“创意”的LivingLibrary,茶饮、点心以及借阅纸质书籍均要收取_定费用,以平衡房租开销,但阅读真人书并不收费。只是,由于场地有限,每次活动仅面向_定数量的读者开放。他们招募LivingBook-般通过本人自荐以及会员、朋友推荐两种途径,以“有趣、有益”为原则。其Lh-ingBook多为故事性、实用性较强的类别,如旅行书、公益书、新知书、社交书、技能书等。

(3)公益组织、企业团体。其先行者是上海的“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从一个名为“盐和米”的公益项目到开展“生命图书馆”活动,该公益组织曾吸引了不少媒体前去报道。而今,据说因为经费问题,该项目已停办。目前,国内由公益组织创办的规模最大的LivingLibrary是“荒岛图书馆”,截止到2013年已在全国42个城市中拥有105家图书馆。荒岛图书馆是乐创益社区旗下的分布在中国各城市的社区公益图书馆,而它的发展得益于乐创益运营的其他项目对之的资金补贴。2012年4月22日,13家荒岛图书馆在12个城市同步举办真人图书活动,报名人数超过2000人,现场参加人数超过1000人。有包括新华网、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在内的超过20家媒体进行报道,超过10000人通过微博,豆瓣关注。

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最早成功参与该领域的是重庆图书馆。在2012年“4?23世界读书日”的时候,重庆图书馆特别策划了一次全民阅读“新”体验的活动一“借你一次亲密阅读--真人图书馆”,开创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此领域的先例,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活动树立了一个新里程碑。特别要指出的是,此次“真人图书馆”活动中,组织方邀请了刑侦专家、法医、美食节目主持人等特殊行业的人当“图书”,摆脱了功利性、商业化的论调,比较接近国外的活动宗旨。目前,LivingLibrary已逐步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普及开来,全国多个省市的公共图书馆均举办过规模不等的真人图书馆活动。2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的职能和基本服务特征2.1馆藏资源专业性强

社科专业馆一般为中小型馆,以全面收藏与所在单位的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文献为主,特别是最新学术著作是收藏的重点。这类图书馆藏书数量不一定很多,但由于它是针对一定的学科或专业而开展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典藏、流通等一系列活动,因此,收藏的文献系统、全面,学科高度集中,能够适应专业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2.2读者群较小、服务面较窄

社科专业馆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这些读者具有比较宽厚的学科、专业背景和知识面,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研究性、探索性和专业性,对文献资料的要求较高。另外,研究型读者自身也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于一般的文献查找和信息搜索,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因此,对于社科专业馆的馆员来说,仅提供常规的文献信息服务,已经满足不了科研人员的需求,而是要提供更为精深的服务。

2.3注重信息服务功能

社科专业馆的信息服务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是以提供一次文献为主的信息流通服务;二是以提供二次文献为主的信息检索服务;二是以对原有文献进行深加工为主的信息咨询服务。此外,某些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社科专业馆,会运用各种加工整理手段,对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二、二次加工等,提供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高层次信息产品。然而,专业的知识服务或知识提炼,都对馆员的专业素质有极高的要求。但目前,绝大多数社科专业馆在人员构成上存在“二多二少”现象,即职工家属多、非专业人员多、低学历多、高学历少、图书馆专业少、研究型人员少,馆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能够为读者提供高层次信息产品和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的社科专业馆并不多。

3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引入LivingLibrary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满足馆藏资源多样化需求,促进阅读多样化发展

由于社科专业馆在文献收藏上突出专业性、系统性,且受馆舍面积、经费等的限制,采购图书和电子资源在量上有所控制,故而,其藏书的全面性就大打折扣,种类不免单_。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习惯和观念、获取信息的方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时,对馆藏资源多样化的需求尤为迫切。LivingLibrary的定位在于:“作为一种丰富目前图书馆服务与传统馆藏资源的有效补充而存在。故而,添加LivingBook不失为一种补充“馆藏资源”的有效方法。并且,阅读LivingBook,是一种“让有故事的人用这种有温度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的过程,有人情味、有亲切感,对于提升馆藏利用率亦会有较大帮助。

3.2实现传统服务模式向“传统+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

面对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服务模式,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力求深广,才能满足现代读者用户的需求。目前,社科专业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大多固守传统,缺少创新,服务面较窄。LivingLibrary是最佳隐性知识传播平台。它所提供的服务,较以往图书馆以纸质文献、电子资源为主的服务,有明显的优势。从形式上讲,LivingLibrary较多地提倡思想之间的碰撞,主要提倡交流与互动,实现用户的深度参与。从内容上看,LivingLibrary通过LivingBook使读者在实质上获得了来自于知识和经验的多方面满足,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并且LivingBook作为能动的个体,可以就相同问题为用户提供多角度的信息。因此,引入LivingLibrary活动对于拓展社科专业馆服务功能、实现服务模式转变有重要意义。

3.3盘活社会资源,推动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

鉴于其服务对象,社科专业馆的发展方向即为“研究型人文社科专业图书馆”。满足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要求,除了像一般的专业图书馆一样立足本行业本机构,面向相关领域和行业,提供基于学科领域和专业领域的专业文献以外,还须具有支持科研院所进行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能力,这便对馆员的自身素质有了极高的要求。但如上所述,目前多数社科研究专业图书馆在人员构成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这严重阻碍了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进程。LivingLibrary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依托社会这所大学人才济济的特点,盘活社会资源,招募来自各行各业、学科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的各层次的LivingBook志愿者充当“参考咨询馆员”,与各专业科研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可以暂时缓解目前社科专业馆的人力资源问题,推动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进程。

4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实施LivingLibrary的问题与对策

4.1国内LivingLibrary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由于传入时间过短,我国对于LivingLibrary的研究尚浅,各种规范、制度都未能提出,国外也没有可借鉴的,需进一步探索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另外,在思维壁垒、功利主义和商业诱惑的干扰下,有些Liv-ingLibrary活动的本质不过是无聊的宣讲会、功利的成功学讲座,甚至是单身青年相亲会。

(2)LivingBook的招募现窘境。在国内,由于社会偏见和大众的思维习惯,大多数易被社会大众误解或抱有偏见的人和弱势群体并不愿意成为真人书志愿者。许多有价值的真人图书出于各种考虑,不愿把自己的特殊经历分享给大家,怕被人歧视,抑或是怕泄露隐私。因为在国外有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领域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公认不能触碰的,但国内大众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读者在提问和交流过程中,难免会把_些尖锐、敏感的问题抛向LivingBook,这无疑是对LivingBook的伤害。想要针对读者需求招募到有价值的真人书并非易事。目前,招募到的LvmgBook大多为有着特殊经历的年轻人,借阅者与之所能交流的内容比较有限、单_,也容易重复。

(3)缺少经费支持与区域间的合作。经费短缺,主要体现在非图书馆的组织者中,因其邀请LivingBook与租用借阅场地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部分费用全靠公益资金支持或组织者自费,从而造成他们在经费方面的困难越来越明显。非图书馆的组织者筹措经费困难,也从侧面体现了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社会大众对Liv-ingLibrary的认知有限。目前,我国LivingLi?brary活动的组织者大都是独自行动,缺乏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区域间的合作。同一地区的不同的组织者往往独自挖掘独特的“真人图书”资源,各自开展活动,不进行交流和共享,这不仅是财力、物力重复支出造成浪费,而且也加大了LivingLibrary的孤立性,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4.2社科专业馆LivingLibrary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因地制宜,制定LivingLibrary活动规范。社科专业馆应根据自身服务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宜包括如下内容:①规定开展LivingLi-brary的前提是遵纪守法;②界定LivingBook的选择范畴,制定知识层面、精神风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遴选标准;③制定LvmgBook的分类、编目、索书号分配规则等,完善真人书的管理;④制定详细的LivingBook借阅过程的使用、记录规则;⑤制定LivingLibrary活动后续工作要点等。

(2)提高LivingLibrary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依托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进行网络传播,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增加LivingBook的来源途径,丰富LivingBook的种类。建立开放的Lh-ingBook虚拟问答平台,根据LivingBook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其进行交流,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LivingLibrary活动、耐心地与读者进行交流。此外,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将LivingBook与借阅者交流的记录文件上传到网络平台数据库,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优秀的真人书资源。在充足的经费支持与拥有充裕的借阅场地的同时,建立L^ingBook资源库,这将大大促进社科专业馆LivingLibrary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加强区域合作。高校拥有在各学科深有造诣的专家;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社会读者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非图书馆的组织者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都可以给社科专业馆以借鉴与帮助。社科专业馆也应从自身优势出发,挖掘独特的LivingBook与区域内其他的组织者进行共享与交流,联合举办L1V1ngLi?brary活动,以提升其影响力。

(4)应重视将LivingLibrary与读者服务相结合。LivingBook与读者之间,更多地侧重于咨询与交流,而参考咨询只是作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一种方式,不能等同于图书馆的所有功能。再者,LivingBook有着自身无法修复的先天性缺陷,即客观性与可信度的无法验证。目前,LivingLibrary尚不能就客观性与权威性为出借的“图书”把关,难保读者不受到异化了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误导。对于社科专业馆的研究型读者而言,LivingLibrary本身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被研究、解释。因此,社科专业馆在实施LivingLibrary活动的同时,应重视将LivingLibrary与读者服务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使科研人员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到这种服务中来。

篇10

[关键词]业务外包 高校图书馆 核心业务

业务外包 (Outsourcing)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20多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业务外包(Library Outsourcing),是图书馆参照工业企业外包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指图书馆利用外部的专业化资源,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重复性的业务,以合约的方式委托给外部服务机构办理,由他们代替图书馆提供服务,以克服内部人员不足,降低劳动成本,强化核心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图书馆服务水平。这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图书馆现代化经营战略和管理理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开始重视和采用业务外包。

一、业务外包给图书馆带来的益处

1.业务外包能节约资金,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书商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书商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这样,图书馆的采编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因其成本低廉,已被很多图书馆采用。

2.业务外包能解决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

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人力资源的不足。

3.业务外包能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图书馆来说,核心业务就是图书馆所独特的、难以被其他行业所模仿或替代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业务。在信息机构林立的形势下,图书馆要立于不败之地,务必要分清核心工作和非核心工作,将非核心工作外包,是为了将专业人员更好地充实到核心工作中去,从而建立起图书馆的核心竞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功能以及服务质量,突出自身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特色与信息服务特色,进而提高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业务外包可能给图书馆带来的风险

外包后的服务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企业受利益驱动,有时外包之后效率提高了,质量却下降了。例如在编目外包实践中将编目工作外包给书商,书商的编目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操作,由于工作性质,他们只追求数量,很少关注质量,而且他们也很少有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这势必会影响数据的质量;每年招标的书商可能会更换,相应编目人员也会更换,这样一方面会加重图书馆的培训任务,另一方面经常更换新手难免会出差错,况且他们都是短期工,责任心及工作的主动性都会打折扣,会影响数据质量及业务的连续性和工作的衔接性。再如,将流通上架、整架、倒架的业务承包给学生工或临时工,而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更换比较频繁也导致外包服务质量低。

三、业务外包的范围

1.编目外包

编目外包是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是指图书馆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或与专业公司合作,将馆内编目工作委托给从事分类编目的专业机构,有的还进一步把贴书标、条形码以及其它加工业务一并承包出去,使得图书到馆以后就可以直接上架,提供给读者使用编目加工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加工处理的速度,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量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2.部分流通书库和阅览室外包

将图书馆的书库和阅览室部分外包给图书服务公司或本校勤工助学的学生工管理。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将书库、部分阅览室的一部分业务工作外包给图书馆业务服务公司,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再如清华大学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将15个书库全部交给80名勤工助学的学生管理,也取得较好效果。

3.自动化业务外包

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鉴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力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劲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4.后勤物业管理外包

高校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1)清洁卫生项目,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2)门卫人员,有些图书馆门卫人员年龄偏大,反应慢,责任心差,形象不佳。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就是将清扫工、门卫外包保洁和保安公司,取得较好效果。(3)设备维护项目,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复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5.信息服务外包

图书馆为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把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提供的一部分乃至全部信息服务外包给数据库服务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

四、完善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对策

1.制定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虽然会给图书馆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但不严格管理的外包也存在较多问题, 图书馆要实施业务外包,需要确定业务外包的项目并制定实施策略以争取外包的最大效益,并进行评估和确立外包方案,在听取和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写出可行性报告。

2.准确确定外包的范围

各个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应该根据学校和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图书馆人力、经费、技术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明确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专注于核心业务能力的发展,外包非核心工作。例如,对于编目实力很强、参与全国性大型联机合作编目项目建设的大中型图书馆,编目业务就要确定为核心工作;而对于编目实力不强的中小型图书馆就可以将编目工作确定为非核心业务,而将学科信息服务等确定为核心工作。

自动化外包方面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多数高校图书馆缺乏既懂图书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软件开发、网络维护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通过服务外包,委托专业企业直接向图书馆提供一整套应用方案,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还可以直接享受 IT 企业提供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不失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3.注重把好业务外包的质量关

图书馆对外包的业务要把好质量关。首先,谨慎选择业务外包商,必须对承包商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对其信誉度、实力状况等方面做客观的分析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承包商作为合作伙伴。其次,与外包商签订合同时要考虑周全。图书馆与外包商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互惠关系,加强双方在外包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取得双赢的效果。再次,图书馆还应对业务外包过程加以监督,对其计划的执行进度、质量问题要时刻关注,对外包商的业绩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制定标准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和验收,严把质量关。

五、结语

图书馆业务外包是图书馆界近年来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如何将图书馆非核心业务和服务进行部分外包,有效地整合图书馆资源,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快速发展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关注的热点。业务外包在给图书馆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馆情来实施和定位业务外包工作,尽可能地避免业务外包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我们应加强业务外包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使图书馆的业务外包工作不断完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娥,卢振波.我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现状及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0(3):33-34

[2]肖群芳.论图书馆业务外包[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5):63-65

[3]朱复成.美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得失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 (1):30-32

[4]党洪莉,彭泽华.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情况调查及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