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概述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遥感技术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遥感技术概述

篇1

关建词:TM影像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专家分类 土壤侵蚀 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Q948 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149-02

植被覆盖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参数。从土壤侵蚀方面看,植被覆盖能显著减少土壤侵蚀量,这一点通过径流小区对比试验已得到证实。同时,植被覆盖度作为一个基本参数,在很多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得到应用。因此,监测地表植被覆盖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在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源环境调查和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是遥感技术进行要途径。自1972年第一颗人造资源卫星的发射,科学家们就尝试着研究和建立光谱响应与植被覆盖之间的相近关系,而包含90%以上的植被信息是红光和红外波段,并且是植被覆盖研究中的有利手段。其中由非线性和多光谱数据经线性组合而成的对植被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的各项数值称之为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同时它与生物量与植被的覆盖度等都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对卫星中图像的波段进行不同的组合,进而可以有效地反映和确定了植被的类型、植被的信息、植被的覆盖状况、生产量以及作物生产量等,从而对植被的覆盖和土地的利用、植被和土壤侵蚀等一些列的分级分类的相关研究和相关问题。

本文在ERDAS IMAGINE8.5、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运用TM图像数据,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详细资料,对研究区TM影像预处理方法、植被覆盖度信息的提取、植被覆盖度与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分类作了初步探讨。

1 研究区概况

南川市位于重庆南部,位于东经106°54′~107°27′,北纬28°46′~29°30′,幅员面积2609.67km2。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系中山丘陵地区,低山槽坝面积较少,地势呈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属大娄山脉褶皱地带,北部系川东平行岭谷。

全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39.8℃,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mm。

植被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阔叶林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地域性及垂直分布特征。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造就该市成为南北植物的交汇中心,种类繁多。农作物除粮油外,还有区域优势的中药材等农林土特产,其中金佛山素有“方竹之乡”和“植物标本园”的美称。

重庆市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统计,全市现有土壤侵蚀面积1143.81km2,占幅员面积的43.96%。主要以中度、强度流失为主。

2 实验材料与工作平台

在TM图像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及分类研究中,采用了以下几点材料。

(1)TM图像(127-40景TM七个波段的遥感影像,由Landsat-5号卫星获得,拍摄时间2000年2月)。(2)研究区1∶5万地形图数据。(3)研究区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4)研究区2000年1∶10万土壤侵蚀现状数据(由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所得)。(5)研究区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详细数据资料。(6)野外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

本研究应用的工作平台有以下几点。

(1)手持式GPS一台。(2)专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8.5)。(3)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3,ArcView3.2)。(4)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3 实验方法与研究思路

(1)用多项式几何校正模型,并采用以地形图校正影像的方法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2)采用植被指数法,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3)运用GPS进行坐标定位,将植被覆盖度调查数据与植被指数建立对应关系,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4)利用光谱信息和提取的植被指数,采用专家分类,对林地覆盖度进行分类,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植被覆盖度分布状况图。(5)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根据以上研究方法,确定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4 结果与分析

4.1 植被信息提取

研究区植被度信息的提取,主要通过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变换处理,将原始band4、band3波段灰度值映射为对应像元的灰度值,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度(NDVI植被指数)分布。要将植被指数应用于植被覆盖的研究,必须赋予NDVI值以相应的植被覆盖度含义,把植被指数转化为植被覆盖度等级,实际上是对植被指数的综合和简化。

4.2 植被覆盖度与植被指数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NDVI与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成正比关系,对于同一种植被,NDVI越大,说明地表植被的覆盖率越高,植被的长势越好。

二者的对应关系主要运用了手持式GPS定位,记录样地的经纬度,即在测量样方植被覆盖度的同时,记录样地中心点的经纬度,用记录下的经纬度与植被指数图上的经纬度相对应,确定样方中心点在图上的位置,通过AOI(Area Of Interest)工具面板,得出与样方覆盖度相对应的植被指数,从而建立覆盖度与植被指数的对应关系。

在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分别采用线性、对数、多项式(二次)、乘幂、指数五种趋势预测及回归分析,通过拟合得到植被覆盖度与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

篇2

关键词:内河干货船;LNG;初次检验

中图分类号:U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4-0052-02

最近几年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LNG替代传统燃油作为船舶动力燃料已经引起了造船和航运界广泛关注,我国混合动力燃料船舶技术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规范》(下文简称规范)、《内河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法定检验暂行规定》(下文简称规定)于2013年相继生效,标志着混合动力燃料船舶初次检验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我们湖州地区于2014年出现了首艘干货船改LNG动力船的实船改造,现结合实例,对改装检验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1.改装船舶简介

原船为单机、单桨、单舵柴油机驱动的钢质内河一般干货船,其结构为单底、单舷、单甲板、横骨架式,原船主机型号为Z6170ZLC-6,额定功率300KW,额定转速1200rpm,齿轮箱型号为J300,减速比3.5:1。

2.实船改装

船舶改装的总布置设计应结合内河干货船的特点还要综合考虑船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内河干货船,主尺度不大,各处所的空间有限,检验时重点检查储气罐、气罐连接处所和机器处所以及其他气体燃料系统的布置,是否满足LNG动力船对于各类安全距离和危险处所的划分的严格要求。本船仅对船舶发动机和机舱局部布置以及对储气罐存放处(货舱后部)部分进行改造,不改变船舶类型、船舶主尺度,改装后的船舶只适装一般干杂物,但损失了部分货舱空间。

2.1气罐处所改造

本船采用的是双层不锈钢制成的c型独立气罐,夹层空间充填珍珠岩绝热并抽真空。该罐外形尺寸约2220x2320x4220mm,几何容积3.16m3,最高工作压力1.04MPa,工作温度-162℃。内容器、外容器、气罐连接处所、内部管道、鞍座、外管道等的材质均为06Cr19Nil0。

气体燃料系统(含储存、充装、供给和使用等)布置原则是使其产生的危险区域尽可能小。内河船常见的布置形式是厨房、主机排气管布置在船艉,考虑到厨房属于失火危险性较大的处所应远离气罐和主机排气管与气罐压力释放阀排气口的安全距离,本船将气罐布置在货舱后部。改造方案将原机舱前舱壁FR17向船尾方向移至FR16处,货舱口围板前移至FR23处,并在货舱内增设一道钢质舱壁,FR16-FR23之间形成围蔽气罐处所。由于本船气罐在围蔽处所内,按照规定2.3.1.5,本船的LNG储气罐应横向居中布置在气罐处所内,储气罐与两舷侧距离为2.0m以上,储气罐的外壳距船底板为0.9m,距机舱前壁的距离为0.92m。根据规范2.2.1储气罐外部所有接头、阀件和水浴式气化器均集中布置在气罐连接处所内,此处所设有透气管口、压缩空气进出口、充装口、回气口等,处所操作面设有气密性门,气密门门槛高度300m。本船LNG采用围敝处所内储存,气罐是双层真空绝热的,内、外壳材质相同,同时气罐连接处所限界面材料与气罐设计温度要相同并进行隔热,那么本船围敝处所舱壁的材质可以不采用耐低温材料和隔热措施。

储气罐都必布置压力释放系统,本船LNG气罐外壳上应设置防爆装置,防爆装置应安装于气罐连接处所。气罐上每个压力释放阀应与透气总管相连,但内河船很难满足规定对透气管出口相关距离的要求(规定中透气管出口高度高出露天甲板的距离不小于B/3或6m,取其大者,如布置困难,可降为3m;透气管出口距离气体安全处所最近开口和机器废气出口的距离至少10m,如布置困难,可降为5m),本船空间有限,只能按最低要求布置。本船居住舱室前壁上设有窗口,不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应予以封闭。

燃料充装是LNG动力船比较危险的状态,本船充装站布置在开敞甲板,充装总管由储气罐处所引出经气罐连接处所向上至开敞甲板(充装平台)处。LNG充装接头和任何可能泄漏的位置(包括法兰)的下方设集液盘,集液盘为不锈钢制成,底部带有防低温隔热材料,检验时不要遗漏排放管,该管是充装作业时临时设置,它与集夜盘相连并向下排出舷外。检验时注意检查起居处所、机器处所、控制站的人口、空气进口及其他开口不应面向充装接头所在位置。

最后还需注意检查罐区的防火分隔。

2.2轮机部分改造

本船在原有柴油机的结构和燃料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一套LNG供气管路系统和柴油-LNG双燃料电控喷射系统。双燃料工作状态由电子转换开关控制。

本船机舱改造为本质安全机器处所,机舱内所有供气管路采用双壁管,双壁管形式须满足规范4.3.1.1(2),供气管路密封在钢质通风套管内,供气管路与通风套管之间的空间安装独立的机械式抽风机。同时气体管系还需满足距离船体外板应不少于800mm的要求,机舱外供气管路不应穿过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或控制站,如供气管路必须穿过,其应采用双壁管。布置在露天位置的供气管路均采用钢质护套予以保护,以避免使其遭受意外的机械损坏。本船发动机上方设有1个气体探测器,气体是在低压状态下通过发动机空气进气总管,进气支管进人气缸,本船的发动机空气进气总管,进气支管可免除双壁管要求,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发动机本体的供气管路应用双壁管。

2.3电气部分改造

明确船舶危险区域划分。以本船来讲,气罐内部、气罐压力释放管路、透气管路、所有内含气体的管路和设备为0区。气罐连接处所、气罐处所、距离气罐充装口、压力释放口3m以内的开敞甲板上的区域、气体燃料充装总阀的防溢挡板以内及挡板外向延伸3m为1区。距离1区开敞处所1.5m以内的区域为2区。电气设备、电缆不应安装在危险区域内。由于操作需要不可避免时,则应选择合格防爆电气设备,防爆设备的防爆类别和温度组别应不低于II A,T2。检验要特别注意机舱顶部电气设备都应为防爆电气设备。

另外,LNG船配套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LNG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所以配套设备的选用也是检验的重要项目。LNG系统中配套设备有低温阀件(截止阀、紧急切断阀、压力释放阀等),附件(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等仪表设备),风机风扇等。检验时严格检查产品和设备的持证情况并做效用试验。

篇3

[关键词]地质找矿 现代遥感技术 应用 价值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47-1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现代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借助影像传输,实时记录地表情况,还可远程观测地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地质条件和结构成分,进行达到远程评判地貌情况的目标。而地质找矿工作能够较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因此,本文对于地质找矿工作中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及价值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现代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是指借助飞机等遥感器技术扫描和辨别待检测物体,进一步观测待检对象,进而全面掌握待检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情况,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现阶段,卫星、红外扫描仪和雷达等是地质找矿工作较为常用的探测器,借助图像处理获取平台数据信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借助遥感检测技术测量待检地质的光谱以及扫描卫星,进而全面掌握待检测地的地质情况,为后续地质开采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这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其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检测精确度更高,因此,为提高地质找矿工作效率,我们应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

2地质找矿工作中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包含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这两种类型,本文将对这两种应用进行具体阐述。

2.1直接应用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法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地质找矿方法,具体通过岩浆热液改变围岩结构,从而提取信息。在成矿的影响下,生成围岩蚀变,在范围层面,矿化面积小于围岩蚀变。在空间分布层面,金属矿山和围岩蚀变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在具体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围岩蚀变是代表性的标志。

(1)围岩蚀变是在热液和原岩的作用下形成的;

(2)地质信息提取。一旦地质地貌发生改变,电磁波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的改变,它可负载地物信息。另外,地物的光谱特性和理化特性存在关联。因地质成分结构的不同,导致相应的波长光子存在一定的差异,吸收和反射操作也各不相同。通过波谱仪,对野外进行测量采样,对比分析数据库光谱,明确矿物类型;

(3)遥感技术主要凭借航空技术接收光谱,这一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上述信息,应实施干扰物光谱,以此来降低干扰程度。

2.2间接应用

(1)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

通常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的差异运动生成了矿产,大部分矿产主要分布在不同类型地质构造边界和变异位置,关键矿产则主要形成在板块构造不同类型块体相衔接或者临近边缘的位置,分析生成时间可知,矿产生成时间和地质构造运动时间相同,矿床的分布因地质构造运动类型的改变而变,且大部分均以带状样式分布。地质找矿工作中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凭借该地质特征完成的。因此,可在矿产形成部位,借助线形影响提取有关信息,同时还可在火山构造和热液活动的影响资料中,进行找矿信息提取,然后在综合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最终评定。

(2)植被波普特性的应用

地貌植被和矿床生成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随着时间的变化,金属元素会慢慢生成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经由地下水和土壤,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表面涂层,进而出现一定的变化。地表植被在吸收一定的金属元素后,外形颜色和生长趋势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植物,这种多样性的生物地质化特征有助于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只要提取相关信息,便能明确植被中的各种金属含量,然后参照植物对金属的吸收效果,明确矿产资源种类。另外,现代遥感技术还能借助图像收集,进一步处理光谱特征,一旦植被在反射光谱中表现异常,借助图像处理,可提取信息,再参照图像色调变化,准确推测矿区位置。

(3)矿床改造信息标志

生成矿床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外界环境和空间位置进行微小变化,引发部分矿床特性的改变。因此,分析对比不同阶段的遥感图像,并有效结合矿床和成矿勘测数据信息,便能直接明确出现质变的具体矿床位置。同时,通过对不同位置矿床的研究,可总结出矿床的整体分布规律,这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关键标志。借助遥感图像,还能划分不同类型的岩层,获得理想的地质图纸,这对于矿区的选择异常关键。

3地质找矿工作中现代遥感技术的价值

现代遥感技术具有检测精确度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显著优势,能为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为后续地质开采和全面研究奠定了基础保障。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现代遥感技术理论将更加成熟,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在现代遥感技术中,借助全球定位功能,可快速准确定位待观测地点,也可迅速处理待观测点的信息影响,这较好地实现了和GPS、GIS这两种技术的融合,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复杂、工作环境艰苦的工作,矿床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即便成型后还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和变形,因此,仅仅依赖一种找矿技术手段无法有效完成找矿工作,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有效融合,这不仅能够提高找矿工作效率,还能减小成本投入。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遥感技术为主,辅以地质、地理等系统信息的找矿方法。

4结语

现代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可远程观测地质情况和结构成分,还可提高地质找矿效率,我们应全面认识到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遥感技术理论将更加成熟,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现阶段,地质找矿工作中的现代遥感技术正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利用率不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进而提高我国地质勘察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建平,伍贵华,陈宏毅等.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地质找矿论丛,2012,27(3):355-360.

[2]马文富,莫福赳.有关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3,(30):262-263.

[3]于福春.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5-45.

篇4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籍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42-02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地籍的管理,地籍测绘也得以发展起来,地籍测绘作为一种技术工作,但其属于一项政府行为,利用地籍测绘这种技术上的手段,从而使政府充分的行使土地管理职能,其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质量、界限、权属和利用现状等情况进行测绘,从而对其面积和形状进行掌握,地籍测绘作为一种行政技术手段,在地籍测量及地籍管理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地藉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地籍测绘开始在地籍测量中进行应用,其不仅在数据采集上实现了数字化,而且在成图成果上也实现了数字化,其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对地籍图进行编辑,实地进行数据的采集,从而生成宗地图,建立地籍数据库,并输出面积汇总表,进行地籍数据动态管理等,通过地籍测绘,可以直接为各部分提供权威性的数据,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进行。目前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将其在地籍测绘中进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有效的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使社会效益得以进一步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是利用电磁波理论的一种探测技术,利用各种传感仪器,不需跟被检测人接触,便可知道被检测人的消息,其属于测绘技术的一种,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描绘。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及图像处理设备等。通过在遥感平台上装设遥感器,从而实现对图像的拍照、扫描等,所以遥感器可以是照相机、扫描仪、微波辐射计及合成雷达等。同时为了信息进行更好的实现与地面的传输,则利用飞行器器来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地面接受到的图像信息,则需要经过图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才能有效的将地物的性质和信息进行反映。经过处理的信息需要进一步利用光学仪器或是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后找出其特征,从而作为识别的目标。遥感技术相对于其他探测技术相比,其不仅探测的范围较大,而且可以迅速的实现对资料的获取,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在对信息获取时具有多种手段,获取的信息量较大,而且可以全天候进行工作,所以目前遥感技术其应用范围涉及众多领域,而且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作为新一代测绘技术,其在土籍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通过遥感测绘,可以很好地对土地情况进行检测,使国土管理部门很好地掌握土地的情况,而且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土地信息的实时更新,更便于对变更数据的掌握和管理,方便于分析和查询工作的开展。

在当前卫星和飞行技术装置快速发展下,遥感技术以此为依托得到更快的发展起来,其通过对地面及研究目标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实现对部分区域内土地环境及地籍资料进行获取的技术手段。虽然在上世纪遥感技术就兴起,但只有将航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部有效的结合后,才使遥感技术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目前航空遥感就是将遥感技术在高空飞行器上进行设置,从而进行相关测量。目前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遥感技术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开来,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通过遥感技术来对土地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记录,从而来实现对地籍相关资料的识别。

2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要完全按照数据库要求。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控制数据、地类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整理、编辑、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管理系统的进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地籍测绘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发展得以改善,同时也对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通过各种新技术的良好结合,使来源不同的土地信息都得以集中于信息管理系统当中,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更好的对系统内的土地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3.1 动态监测应用

目前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其所应用的技术不断的成熟,特别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GPS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更有效的提高了土地测绘的水平,更易于土地测绘工作的开展。在地籍测绘中运用遥感技术,有效的实现了动态监测,其能够随时监测到土地的变更、土地调查和土地的动态信息,从而有效的掌握相关土地调查资料,实现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难以识别的对象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以可识别的文字和图像表现出来,更易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合理对监测周期进行确定,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全新的监测,并将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好的信息。随时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核查,进行土地总体规划,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中违法情况,及时进行上报并查处,更便于对土地进行管理。

3.2 遥感技术应用

(1)数据选取:众所周知,地籍管理具备综合性、连续性以及高精度性等特征,当前的遥感技术对于数据的选取,一般通过美国和法国的Landsat TM、SPOT两种卫星数据来实现。当然,监测的精度一直是遥感技术最关键的,为提高精度需要,有时候必须结合相关土地利用图,作为监测的对比,并将人文、生态等相关指标列入地籍测绘资料中。当精度要求特别高时,必须接触 GPS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补充资料。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在地籍测绘中的意义很重要,遥感所得的数据,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机相关技术将之转化为可识别的信息,并予以修正,达到一定的精度。

(3)变化信息提取:所谓变化信息,是通过固定的时间段,土地相关资料发生变化时,是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最重要的应用,通过时间差,来判断不同的变化,从而可以为土地将来考虑,做出整体规划。

(4)监测精度评定:精度要求是评价遥感技术质量的重要砝码,通过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已测信息进行统计学研究,得出测绘信息的精确度,从而验证地籍测绘水平。

3.3 GPS 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建设用地中的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确定土地使用界线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测量使用界线范围内各类土地面积并计算用地面积等测绘技术工作,它为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土地、地籍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为:审查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图上红线设计―实地放样―复核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界图―填绘建设用地管理图―资料整理―归档,经反复实地踏勘、图上设计、权属调查后制定放样数据。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能避免解析法和关系距离法放样等放样方法的复杂性,同时也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公路,铁路等大型工程更为有效。

4 结语

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应用中十分复杂,目前在对遥感技术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人难点问题,所以还需要测绘工作者加强对遥感技术研究的力度。这就需要测绘人员要加强对遥感技术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其应用的技能,从而在实际测绘工作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使其能够促进地籍测绘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伟朋.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6).

篇5

关键词:遥感技术;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监测

通过运用遥感监测技术,我们能够很好的应对过去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比如时空阻隔,无法体现整体,费用过高等等,由于当前的生态不断恶化,此时高速全面的遥感工艺已然成为了我们最常使用的监测措施。

1 遥感技术概述

1.1 遥感的概念

所谓的遥感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类借助物体反射电磁波,来实现远程监测目的的一种技术。其借助观测设备,利用各种物体的独特光谱性能来实现观测目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1.2 遥感的分类

(1)如果按照探测波段来区分的话,我们可把其划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红外遥感、微波遥感。(2)如果按照搭载设备的平台来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其分成: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和地面遥感技术。(3)如果按照传感设备的运行形式来区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其分成:主动式遥感技术、被动式遥感技术。

2 遥感工艺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2.1 监测区间宽,综合全面

如果只是从地表观测的话,我们能获取的信息非常少,但是如果使用遥感设备从卫星上拍摄的话,很显然获取的信息非常全面,而且更加真实。该技术可以从总体上观测环境,确保监测工作朝着立体化方向发展,具有区间宽,综合性强的特点。

2.2 高效快速

因为该项技术使用的飞行装置都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它能够以较快的速率获取所需的资料,所以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信息的传递是借助电子光学设备来完成的,所以其更加的现代化,便于我们更好的创建数据模型。此时我们国家的信息总数较之于一般措施获取的信息总数要多很多。

2.3 措施众多,工艺优秀

该技术能够用来监测普通方法无法监测的区域,比如荒漠以及冰川等区域。借助该技术我们还能够获取红外等不同波段的数据。不仅可以使用摄像措施获取资料,而且还能够通过扫描方式获取所需内容。

2.4 速度快,时间短

对于固定的地区能够多次成像,可以获得最精准的动态信息。

3 具体应用情况

3.1 用来监测大气情况

借助激光以及电脑等先进科技,明确大气信号的传播特点,以及不一样的大气状态之中的信号的具体特点,得到遥感方程式,进而完善有关的理论。由于大气成分在不同的波段吸收电磁波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分别测试各个组分的情况。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使用该项技术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其中监测的重点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借助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污染。第二,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体现出的植被变化特点,明确污染情况,比如污染的存在区域以及程度和变化特点等。第三,和地表采样获取的信息比对综合,建立完善的定量体系。第四,借助飞机携带监测装置,在污染区域的上方获取样本,进而加以处理。

3.2 用来监测水体情况

对水体的遥感监测是以污染水与清洁水的反射光谱特征研究为基础,洁净水能够很好的吸收光,它的反射率不高。所以,此类水在遥感图像是色泽较暗。综合考虑空间、时间、光谱分辨率和数据可获得性,landsat8数据是目前水质监测中最有用,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此外,SPOT卫星的HRV数据、IRS-1C卫星数据和气象NOAA的AVHRR数据以及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也有一定的应用。水质遥感监测研究的内容包括:水体浊度、叶绿素、油污染、热污染、有色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等,其中在水体浊度和叶绿素的定量监测方面已比较成熟。

3.3 用来监测生态情况

生态环境监测又称生态监测,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它可以被用来测定较广阔区间的土地使用状态,同时还可以调查大规模的生态污染问题。

3.3.1 分析土地使用情况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早在1960年国外就利用TIROS和NOAA卫星数据通过制备指数来研究土地利用和土壤覆盖变化。最近几年,很多国家都开始使用遥感技术来分析土地资源,特别是土地分类工作方面利用的更是频繁。

3.3.2 辅助开展生态调查工作

众所周知,植物能够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环境状况。而且它还可以体现出所在区域的土壤以及水文等特征。借助遥感技术,我们能够获取植物特点。由于当前的传感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加之处理工艺不断完善,此时像是植被的成分以及数量等等的特性都可以借助放射数据来明确。NOAA气象卫星数据的优点非常明显,比如分辨率极高,而且所需的费用不多,不会受到外在天气干扰,因此被大量的用到植被监测工作之中。

3.3.3 调查生态污染情况

最近几年,由于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此时垃圾数量也在增加,这就在无形之中导致了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而借助遥感技术,我们能够测试到垃圾的放置情况以及数量等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的处理。遥感监测固体废物的堆置对图像空间分辨率的要求比较高,需达到3~10m的水平。

4 发展方向

4.1 遥感技术层面

(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方面,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的研发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热红外遥感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雷达遥感工艺的特点较为显著,比如它能够全天性的获取信息,而且有着强大的穿透性,所以被大量的使用。建立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2)遥感信息模型的发展方面,遥感信息机理模型的发展和拓宽,特别是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与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综合应用也将是一个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3)遥感数据共享方面,积极发挥出国际卫星体系的优点,认真开展交流与沟通活动,确保从时空层面上加以互补。

4.2 与环境监测结合层面

(1)积极发展监测技术,切实发挥出当前监测的作用,将遥感工艺和地表监测措施结合到一起,完善当前的监测体系。(2)开发集成GPS,RS,GIS,ES于一体、适合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综合多功能型的遥感信息技术。

4.3 不同环境要素层面

(1)大气环境遥感的定量化、集成化、系统化和全球化;大气环境的主动和被动式卫星遥感一体化。(2)利用新型遥感数据进行水质定量监测,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水安全定量遥感监测体系,由于水体类型不一样,可以建立对应的反演算措施;提升监测的精确性;开展监测模型研究工作;发挥出“3S”科技的优点。

参考文献

[1]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环境遥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康志文,刘二东,贾飚.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1(6):177-180.

[3]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篇6

1、遥感找矿技术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国际、国内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都不一样程度地获得了非常大的技术支撑,地质勘探业快速崛起,遥感找矿技术已经变成一项相对成熟的地质找矿办法。

遥感找矿技术关键是指应用遥感技术实施地质矿藏的发现、开采等项目。这技术的理论支撑是遥感技术,依照光谱分为能见光遥感、红外遥感与微波遥感。遥感技术用于地质找矿作业,可以全面、客观地记录与分析矿山的物质成分与构造,使发现矿藏的几率与速度大大的提高与改善了,而且分析结果更加精确与合理。

遥感找矿技术关键是根据大地层中的各类物理化学物质所产生的反射、透射等物理作用而形成的电磁波,来传递各类地质成分的特点信息。通常来说,具备稳定的物理构造与稳定的化学性质的物质具有稳定的光谱吸收特征,而不同的矿物质又具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能力。在遥感找矿技术中,我们运用波谱仪等遥感设备对野外收集的样品实施光谱试验,得到数据并对其光谱曲线进行测量,再和资料库中的已知光谱实施对比,能够确定矿物质中所含有的各类成分,并进一步判断其含量和纯度。这样,我们就运用遥感找矿技术,成功地为决策者开发运用矿山资源供应了可靠资料。

2、在地质找矿中遥感技术应用的理论根据

遥感技术能够综合几种地质遥感信息,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与物理内涵,在地质找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在地质找矿中遥感技术的运用,具备方便定位、立体感强、丰富的信息量、多波段、宏观性等优点,运用遥感技术分析地质找矿中的遥感影像,综合含矿载体与含矿结构的光谱特点、纹理特点、构造特点与结构特征。地质构件状况直接关系着矿产资源的产出与形成,一般状况下,在煤系地层中储存煤矿资源,其光谱特点关键反映了岩石的特点种类、地质矿产资源的结构特点,运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有关的环状与线性信息,全面的揭示地质矿产范围的地质系统结构。含矿结构的纹理特点与结构特点反映了地质矿产资源的岩石种类与地层层序的差异,不一样的矿物含量与成分反映了矿化的蚀变状况,一定规律的矿化蚀变组合经常指示着存在某种矿产资源的状况。

3、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3.1地质构造信息的解译

地壳内部的内在活动原因是构造运动,它和变质事件、热事件、成矿作用关联在一起,而内、外生矿床的产生与分布都不一样程度地受必然地质结构事件的控制。地质结构在遥感图像上经常表现为线性和环形特点。线性特点,是像片上呈持续或断续的线状或带状展布的影像,其有一定规律性的空间分布型式。线性形迹关键指断裂与节理等结构,它控制着岩浆活动和矿液的运移、保存,对导矿、运矿、储矿起着关键的作用。环形结构在地壳中以近圆形的结构环带为特点,很多是地壳内部活动的表现,对产生火山型、热液型矿床关联严密。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和构造交叉位置,常常是成矿的关键位置。经过对遥感图像上色调、阴影、形状的研究能够更直观的看出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对成矿预测有利。

3.2提取地质构造信息

通常状况下,地质矿产关键是由各类地质构造的不一样运动形成的。比如,火山或地震活动等。一般状况下,矿产的分布关键集中在各类地质构造边缘部位或形成变异的位置,非常多关键的矿产关键分布在不一样板块的结合部位或邻近边界的地带。从产生时间上分析,其相同地质构造的运动时间是维持同步的,矿床的分布会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改变而形成变化,而且,展现出了带状分布。凭借遥感技术从事找矿工作,关键就是运用这一特点实施找寻工作。像,在矿物质的产生区域,凭借线性影像对应的信息实施高效提取,同时,还能够对火山构造和盆地等地质影像资料实施合理的分析,并把找矿需要的有用信息从其中提取出,从而结合有关的影响原因,综合评定矿物的储备和种类等有关特点。

3.3植被波谱特点运用

一般状况下,矿场四周的地貌植被和所含有的矿物质具备一定的关联性,比如,金属元素随着时间的持续累积,会生成必然的微生物群落,而微生物同地下水等自然环境互相作用,会对地表的土层形成必然的作用,从而让地表发生一定的改变。地表的各类植被在吸收了含有金属元素的营养物质后,会产生一定的异变。当大面积发生异变后,凭借遥感技术对有关的信息实施有效地提取,从而分析出详细的金属元素,并借此判断这范围的矿物质储备等状况。

3.4识别地质岩石矿物

成矿的赋存条件多以特定的岩石组合与种类为物质基础,可见对于成矿而言,岩石的作用显而易见,而岩石、矿物本身的光谱特点也为运用遥感技术得到遥感信息用于辨别岩性供应了必要条件。一般用于识别岩性的办法关键为加强、变换、遥感图像分析,凭借图像中颜色、色调、纹理等加强后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分开岩相、划分岩性组合或岩石种类,像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通常状况下,当处于8-14μm的波长时为热红外域,反映的是岩石、矿物光谱中的发射特点,当其处于0.4-2.5μm时则为能见近-短波红外域,反映的是岩石、矿物光谱中的反射特点。

遥感技术在识别岩石、矿物中的运用也相对常见,像某矿产运用ASTER热红外遥感技术提取了某边缘试验区的硅酸盐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的岩性;而Crosta则以研究地区内的蚀变特点与地质状况为根据,基于USGS矿物光谱数据库,创建了单矿物的识别规范,并运用AVIRIS得到了遥感图像,从而把明矾石、白云母、高岭石等矿物提取了。由于以空间特点与地物光谱的差异性为基础的高光谱成像遥感技术具备数据量大、高的分辨率、超多波段等优点,其窄波段能用于矿物吸收特点的不同,配以重建地物光谱、量化并提取光谱特点、混合象元定量分析等,能完成对矿物岩石的有效区分,所以在识别岩石矿物中获得普遍运用。

篇7

关键词 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工程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119-0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摄影测量逐渐结合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技术,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其内容涵盖了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工程建设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就是对施工之前的地质进行勘探,其工作时间较短,工程效率非常高,节约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并且其测量结果也比较全面,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测量技术。

1 摄影测量遥感技术的概述

在工程建设初期,主要测量工作就是对地形数据的勘查与采集,传统地形图数字化与野外实地采集方式比较耗费物力、人力与时间,并且工作周期也比较长,导致延长了工程建设周期。怎样准确、高效、快速的得到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原始数据成为勘查工作的重要问题。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促进了工程建设勘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主要就是在不进行实地接触的基础上,利用物体传递的方式,将实地数据传递到传感器上,之后显示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而完成了对实地物体的测量与研究。通过对显示数据的分析以及一定的技术处理,进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

近些年来,摄影测量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专业团队的分析、研究与考察,已经逐渐发展为数字化的摄影技术。其主要就是对影像、数字进行自动的像片内定向、绝对定向、相对定向、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匹配数字影像、构建高程模型、制作正射影像、提取地物要素,完成全数字化的摄影测量,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数字摄影测量处理过程如下:其一,数字影像获取。利用摄像机或者CCD相机进行数字影像的获取。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经典摄影仪器对观测对象进行摄像,之后对获取的相片进行一定的数字化处理,经过特定数据分析后,展开相应的应用。其二,坐标量测。在进行坐标量测的时候,有很多方法,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决定。并且选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取得的测量结果精度也不相同,所以,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展开恰当的选择。其三,平差计算。在进行实际计算的时候,可以结合传统测量方法进行展开。其四,构建数字地面模型。在构建模型的时候,可以根据平差计算误差结果与空间坐标,结合不同DEM数据采集方式予以实现。其五,绘制等高线与正射影像图。

遥感技术主要就是结合电磁波理论,使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辐射与反射电磁波信号,展开采集、处理,最后成像,实现对地面各种物体展开探测与识别的综合技术。遥感技术的运用,可以高质量、高速度的测绘地图。并且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需要卫星和遥感图像进行双重配合。首先,在宏观方面,利用卫星系统对测量物体进行定位与判断,之后将相应的数据传递至感应器上,最后形成一定的遥感图像。有关专业人员能够从遥感图像上分析出有用的数据,在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就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现阶段卫星种类非常多,相应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是总体均具备以下共性:其一,测量精度高,信息量比较大,利用的价值也比较高。其二,同其它测量设备方法相较而言,此种技术更加经济。其三,不需要进行户外操作,进而降低了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作效率比较高,节省了部分人力成本。其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一定的判断。其五,能够达到动态观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判断,可以准确得到动态数据,进而分析工程建设情况。

2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随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本文主要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勘探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在应用此项技术的时候,通过对地质、地形、水文、气候等条件的勘探,对水利水电工程坝址进行明确;结合遥感技术获取的一些数字资料,经过专业人士的分析,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库区的稳定性,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完成。现阶段,我国在建设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时候,均应用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通过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获取工程上游实际水文情况与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在工程地质编录与河道演变动态监测等方面,遥感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主要就是将传统测量工作的外业操作变成室内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等区域,具有非常好的工作效率。通过多年的应用实践表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作为一项先进勘测技术方法,在增强勘测资料质量与选线质量、改善勘测工作环境、增强勘测设计效率、节约建设投资等环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是一些大型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时候,对野外摄影工作要求比较高,一定要保证天气晴朗、阳光照射适合,并且雾气较小、气流平稳,这样才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尽量选择在植被比较稀疏的季节,进行测量工作,这样才可以降低植被影响,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勘测工作,使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恰当的测量点,并且合理安排测量时间,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吴强明.试论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

篇8

关键词浅谈 遥感技术 地籍测量 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测区土地调查、等级和发证的统一管理;建立并完善新的土地调查机制,使城乡土地数据得到及时、快速、准确地更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建立土地,为国土资源严管措施的跟踪和监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地籍调查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利用状况,获取“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实现全国土地调查、登记和发证的一体化管理。而地籍测量则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地籍测绘主要工作是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界线、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和测绘其几何形状和面积。数字地籍测绘包括数据采集和成图成果数字化两方面,就是应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实地采集数据、编辑地籍图、生成宗地图、建立地籍数据库、输出面积汇总表、进行地籍数据动态管理等,直接为土地、城建、规划等部门提供权威数据。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显着效果,大大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 遥感技术概述

地籍测量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遥感系统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判读和成图设备是把经过处理的图像信息提供给判释人员直接判释,或进一步用光学仪器或计算机进行分析,找出特征,与典型地物特征进行比较,以识别目标。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以及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的特点,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地质矿产勘探、自然资源调查、地图测绘、环境监测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在地籍调查中对各宗地的具置、权属界线、界址点和面积等进行的测绘工作。由于地籍测量是以权属调查为先导,并在其基础上完成的一种测绘工作,因此测量结果一经登记具有法律效力。因为地籍测量的特殊作用,其测量过程具有一些固有的特点:①测量内容特殊:一般包括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的测量;②比例尺较大;③测量结果一经登记具有法律效力;④现势性:即测量的主要成果应该具有准确性、现势性,如果发生变更,则应当随时进行变更调查和测量。

二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

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点

遥感技术具有可大面积观测、时效性强、综合性强的优点,将其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可以同步观测较大范围的土地,得到宏观的土地利用图像,可以方便地进行综合性分析,由于遥感卫星的飞行周期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影像,现势性很强,可以及时根据新旧土地利用资料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缺点及改进方法

遥感手段目前做出的动态变化结果虽能反映一定时间的变化方向和趋势,但定量化研究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用遥感手段发现变化的类型与发生地,起到一个指示的作用,然后利用GPS到实地进行调查、监测、定位与测量,同时监测遥感的精度,将先进的遥感技术与传统的调查手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任务。

另外,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单纯利用遥感手段效率与精度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随着GIS的发展,人们可以借助GIS的支持,进行专题信息的叠合分析,可以直接监测变化图斑,进行动态分析,输出动态变化图和统计数据,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三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1.动态监测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进步、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已融进地籍测绘中,比如遥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以及GPS等定位技术,给土地测绘带来了更多的方便。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最直接的一点便是其动态监测。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运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的变更、土地调查和动态进行相关监测。在地籍测绘中,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是对土地利用率和相关调查资料,通过数字和图形等难识别对象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对难识别的信息进行处理,变成可识别的文字和图像,然后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合理确定监测周期,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全新的监测,各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做出结论。

地籍测绘相互资料便于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家整体规划和相关决策提供可行的理论资料。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违法用地情况,对于违法用地情况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查处。技术的进步,总是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动态监测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会越来越方便。

2.遥感技术运用

地籍测绘中,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通常由如下流程运作:①数据选取:地籍管理具备连续性、全面性和高精度性等特征,目前的遥感技术对于数据的选取,通常经过美国和法国的Landsat TM、SPOT两种卫星数据来取得。当然,监测的精度在遥感技术一直都很重要,为提高所需精度,有时必须与相关土地利用图结合,同时把人文、生态等相关指标列入地籍测绘资料中。精度要求很高时,要接触GPS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补充资料。②数据处理:在地籍测绘中的意义非常重要,遥感所得的数据,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机相关技术把它转换为可识别的信息,并修正达到一定的精度。③变化信息提取:所谓变化信息,是经过固定的时间段,土地相关资料发生变化的相关量的大小提取变化信息,是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最重要的运用,通过时间差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信息量,可预计出土地将来的变化规律,给以后整体规划提供参考。④监测精度评定:精度要求是评价遥感技术质量的重要砝码,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对已测信息进行统计学研究得到测绘信息的精确度,再验证地籍测绘水平。

3..使用遥感技术制作地籍图

遥感地籍图的制作,就是在计算机制图的环境下运用遥感资料编制出所需的地籍图,这是遥感信息在地理研究和测绘制图中的重要运用。利用遥感技术制作地籍图的技术流程主要体现为:先是选择合适的影像源,数据源不同特性也会不同,因此提取信息的方法也不相同,目前常用的遥感影像有Landsat-TM、SPOT等。其次要选择某种遥感软件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和影像的配准,当前常用的遥感软件有ERDAS、ENVI等。然后是遥感影像的融合,通过影像融合,希望不仅突出其中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还能保持良好的光谱特征。还可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线性拉伸、灰度变换等增强处理,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突出图像的细节部分,利于影像判读和量测。最后通过目视解译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法,把不同地物的形状和各个区域的范围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出来,就是形成矢量文件,提取过程中,地物类型可参照地籍调查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进行。

四 结语

地籍测绘工作很复杂,有必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完成。遥感技术的发展,方便了地籍测绘的工作,遥感技术运用于地籍测绘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的应用水平一定会步入新的阶段。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和分布。与传统的地籍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精度更高、效率更高、更经济实用、更直观实时等较多优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如遥感器分辨率的提高和综合利用信息能力的增强等,将我们的日常地籍工作中被频繁运用。

参考文献

[1]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51.

[2]张渝庆等.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北京测绘,2000年第3期.

篇9

关键词:遥感;土地管理;3S

Abstract: As a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is playing a decisive role in land management. This pape analyses several aspects of remote sensing dynamic monitoring in land management, urban cadastr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land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land management, and then looks ahead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remote sensing in l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technology situation.

Key words: RS, land management, 3S

1 前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土地的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已经制约着土地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深化,其工作需要逐步从常规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迈进,在各项基础业务的拓展上,积极稳妥的开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门迅速倔起的新兴科学技术,已在土地管理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土地详查到城镇地籍调查及耕地动态监测,几乎所有土地管理基础业务的完成都离不开遥感技术的支持,遥感技术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 遥感地管理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是对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等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进行监测,是土地管理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各级土地管理职能部门为了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利用现状,合理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土地执法的重要手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即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多技术、多信息源、多方法、高精度的监测技术系统。

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由三方面的技术学科组成:(1)土地科学(土地资源和土地管理);(2)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3)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像技术、图形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多种学科和技术的交叉和应用,完善和丰富着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

目前卫星遥感技术于土地管理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土地退化的卫星遥感监测

主要指对土壤的侵蚀、土地的沙摸化、土壤的盐渍化的监测。对土壤侵蚀的监测主要从侵蚀因子的识别(包括地貌因子地表组成物质,植被覆盖度和类型因子等)、侵蚀地貌发育的分析、侵蚀强度的分析等方面来把握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对沙漠化的监测主要是利用遥感资料对自然指标(土壤、水分和地表)、生物学及农业结构(植物,动物和土地利用等) 进行分析,并建立起植被的干早化与土地沙漠化过程和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数量上和程度上实现对沙漠化的监测。通过对土壤表层色调和湿度的监测同时结合对地形地貌的叠加分析又形成了对盐渍化土壤的有效监测。

(2)土地利用现状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这是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中的核心内容,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根据获取的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的差异来识别土地利用变化;进而监测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各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空间上的分布。

(3)土地质量的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价

土地质量的监测较多集中在土地自然特性的监测方面,如:土地的地学特性,土地的土壤学特性和土地的生物学特性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增加土地社会经济特性的监测)。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理论和适宜性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对所监测的区域进行农林牧用地的综合评价(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可开展土地的经济性评价),以人工智能为支撑形成“土地监测评价专家系统”。

在土地管理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土地规划编制、土地资源调查、耕地保护,还是土地征用和土地执法监察,遥感技术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它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2.2 遥感在城镇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项工作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很大,既涉及相关政策、法律,又有较强的业务性。需要法律、测绘、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全国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利用资料,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城市土地情况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权属的转移、用地类型和面积的变迁,而且经济发展越迅猛,用地情况变化越频繁。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变化与地籍管理落后的矛盾,部分地方在采集地籍调查数据方式上应用遥感图像为信息源,内业处理依据计算机技术建立图形与数据库,变更调查管理依据计算机来完成,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遥感技术在农村产权调查、城市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等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在农村产权调查中利用航空和航天数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成果精度,在大多数省份的农村产权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城市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采用遥感数据辅助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可以获取城镇地籍图和地籍影像图,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全市范围内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网络,这不仅有利于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还有利于土地权属管理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措施。

2.3 遥感在国土资源详查中的应用

土地详查是对类四十六个二级土地分类的调查, 需要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 很多地方采用常规测量方式,人员、设备无法涉足, 成为常规测量的盲区。而通过采用遥感技术则很容易能够获得常规测量盲区的高分辨率影像,通过对这些影像进行解译,并结合人工实地调查可以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土地详查工作任务。

3 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当前的遥感技术正向三高方向发展,三高即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其中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层次很丰富,可以探测出更多的地物,更方便地管理土地资源,而高空间分辨率及高时间分辨率可以更加提高遥感监测的准确性。另外,随着遥感分类技术和对地物的自动识别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分类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随着GIS和GPS的发展,现在趋向于RS、GIS及GPS三者的综合应用,即“3S”技术。“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总称,即利用GIS的空间查询、分析和综合处理能力,RS的大面积获取地物信息特征,GPS快速定位和获取数据准确的能力,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实现各种技术的综合,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目前随着3S技术的日益成熟,3S集成技术在土地调查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产品生成中,呈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大力发展“3S”集成系统,以RS为信息源、以GPS为空间坐标、以GIS为工作平台,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在线的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4 结语

迅速发展的数字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应用的第二阶段必然是动态监测。遥感由静态到动态,由定性解释到定量调查,这是它的必然过程。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必然会日新月异,多时相、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会进一步加强高精度、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时空一体化的基础上,“3S ”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成为必然趋势,其应用成果将更好地把握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经济社会资源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恩.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26):105-108.

[2] 阎雨,陈圣波,田静等.卫星遥感佑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 04(2):187-191.

[3] 张渝庆,范晶,高秋华.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 北京测绘,2002(3):36-37.

[4] 朱有法,谢德体,骆云中.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1)1:105-109.

[5] 梁辉池. 现代遥感技术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80)12.

篇10

关键词:现代环境监测;保护;遥感技术;运用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又被称之为RS,它是“3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技术归属于边缘科学的范畴,作为一项探测技术,RS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正因如此,使其在诸多领域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航摄是RS技术的基础,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当时该技术被称为航空遥感,当首颗陆地卫星成功升天之后,航天遥感时代随之正式开启。自RS技术出现至今,其经历了50年的发展,如今,RS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在很多领域内得到了应用,如农林、水文、气象、环保、国防等,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RS技术将会进入一个高速的l展阶段,遥感图像的空间、时间以及光谱的分辨率都将会有极大程度的提升,若能与“3S”技术中其它2项技术的相互渗透,将会使RS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2RS技术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优势

2.1监测范围大

RS技术是借助遥感器从空中以俯视的角度进行观测,由此使其能够对较大面积和范围的地区进行环境监测,同时航摄影像可以提供被检测区域内的环境立体图像,有效解决了地面监测中视野受限的问题。

2.2快速获取信息

因为遥感飞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实际图像和相关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正是因为这项技术优点,它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2.3适用性强

地球上存在许多人员进入比较困难的环境,如沼泽、沙漠、森林、冰川深处等地,要对这些地方进行环境监测是非常困难的,而遥感技术恰巧可以解决这项难题,能帮助人们轻松获得他们所必需却又很难监测到的环境信息,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监测范围。

3. RS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涉及很多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类: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土地环境监测等。在上述内容中,RS技术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为监测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以下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地环境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3.1水环境遥感监测

3.1.1浊度监测

太阳光照进水体,在一些浮游生物粒子、悬浮物微粒等的制约下,形成一定程度地吸收或者散射情况。水体是拥有自身光谱反射属性的,遥感技术就是通过监测水体在光谱影像中的不同来分析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关遥感技术研究指出,光谱衰减系统会伴随着水体悬浮物质数量的提升而扩大,且极易自波段0.50μm周围朝红色区域发展;入射光散射深度会伴随水体浑浊沙、悬浮沙粒径的扩大而变浅,同时水的反射率则不断提升,相对应的峰值不断自蓝光朝绿光、黄光方向发展变化。采用遥感技术对水体图像进行拍摄,对所得图像中波峰存在的具体区位展开观察分析,便可以明确地得知水体浑浊度的转变情况。

3.1.2海洋监测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1%,剩下的29%为土地面积,海洋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须加大对其的监测力度。自美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正式拉开了海洋环境遥感监测的序幕。海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资源,人们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海洋水体污染日益加剧,造成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反射光谱特征,由于上面的空间没有任何障碍,和RS技术监测大景观,在大范围的海水扩散监测中,不仅可以监测污染物的污染范围,还可以测量污染物的排放原因。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充足的依据。此外,海洋石油资源极为丰富,开采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海水污染,而在遥感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很好的研究和分析海水中石油的污染状况(确定污染地区、污染源、污染范围,可靠的估计在水污染地区的油含量)。因为水和油在光谱特性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在一定的油、水光谱区内分离,可以用微波辐射法监测海洋环境中的石油污染。

3.1.3城市污水监测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和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居高不下,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现代化污水处理技术的运用势在必行。因为污水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无机物,除此还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较多的悬浮物及重金属等。通常这些污染物的浓度以COD、BOD5、TN、TP、NH3-N等指标来表示。污染物消耗大量的水中氧气,使得水体长期处于缺氧或者无氧状态,致使水体变黑并发出恶臭。通过在红外传感器中使用RS技术,可以有效地采集水中所含物质的红外辐射光谱,从而可以获知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具体情况,配上现代化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准确有效的改善水体污染程度。

3.2大气环境的遥感监测

3.2.1有害气体监测

对于由自然或人为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硫及氟化物等有害气体,可采用间接解译标志进行监测。通常情况下,当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后,其对于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会有所降低,加之纹理、颜色等外在特征也会异于正常状态下的植被,所以可利用植被这一特点,对污染情况进行间接分析。

3.2.2臭氧层监测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O3能够吸收低于0.3μm的紫外区电磁波,基于O3的这一特性,可利用紫外波段对臭氧层中O3的含量进行测定。当大气当中O3不断增加时,会造成温度升高,此时可选用红外波段对大气中的臭氧层进行监测。

3.3土地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目前全球不断出现环境变化问题,全球碳循环的量化与气候变化的生物反馈,要求采集的数据对大面积土地覆盖特点进行描述。此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感技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制作陆地覆盖图,通过光谱的差别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在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中遥感数据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植被作为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解译土壤、水文等因素的重要标志,可以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反映。人们可以运用遥感图像对其进行临时分析,同时还可以将附近地区全面的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随着遥感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植被指标的准确度,如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等。

按照气候、可燃物积累及含水量等因素,促使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森林火灾可能发生的区域、时段及等级进行准确预测,这样可以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对已发生的火灾进行准确定位和判断,并第一时间选用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为灭火和救援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4结论

当前,环保工作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利用遥感技术加强环境实时监控,增强了资源环境动态监测能力及成效。在未来环境监测工作中,应加大遥感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