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培训反思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心理培训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心理培训反思

篇1

河北省2008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省5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目前,培训工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据一期培训完成后调查显示:63%的教师认为培训技能实用,效果良好;17%的教师认为自身基础差,而培训知识较难;20%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简单。同时,还有一小部分教师提的意见中希望能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和网络教研等方面的培训。调查问卷显示,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依然很强烈。尽然我们在努力搞培训,但是真正适用于不同层级教师实际教学的培训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分级、分层、分内容培训体系的建立还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下文就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与反思

面临的问题

教师既然需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那么信息技术培训本应该是受到欢迎的。但是,当各个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蜂拥而上时,教师的反应并不那么积极,大多数教师对目前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不看好,他们即使参加学习也只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本应是“及时雨”的信息技术培训却成为教师排斥、埋怨的众矢之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产生呢?

1.培训计划缺乏实效性

各级各类培训部门在缺少调查研究和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将各县区、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直接培训,由于培训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时,没有认真考虑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造成了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低的教师“吃不消”,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高一些的教师又“吃不饱”。另外,不同部门组织的培训有时内容大致相同,这种重复的培训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久而久之教师对此类培训失去了兴趣。

笔者作为此次河北省信息技术培训的负责人深有体会,我负责讲授的是多媒体技术与操作以及课件制作的内容。在授课前,我了解到学员信息技术基础相差很多,经过权衡,我只能培训初级内容。事实上,在县区报名此次培训时,我们就要求参加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以便开展培训,但结果是许多学校在没有理解意图的情况下随意选派,造成学员层次不一,甚至差别很大,部分教师在培训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要学的内容,大大打击了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2.校本培训环节薄弱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培训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旨在解决学校发展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校本培训应立足于核心培训模式,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选择一批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有较高积极性的教师组成培训核心力量,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全校全员培训,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由于地域、时间等条件限制,我们不可能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参加省、市级培训。因此就需校本培训来辅助培训的落实。即学校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后,回校开展校本培训,将培训内容延续到所有教师,这样才达到了培训的效果。但是,实际培训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培训后不了了之,不能够学以致用,更不会开展校本培训,最终使培训流于形式。造成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如领导重视、硬件环境、考核机制等方面。

3.信息技术理念培养欠缺

在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中,我们常常忽视教育技术理念的培养。信息技术培训要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掌握从事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此后是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目前,我市部分县区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优秀的教育资源填充到教育网络中。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优点,并不是将其融入教学,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填充课堂容量的工具,认为用课件作优质课、公开课就是好的教学,极大地反映出在信息技术理念方面的欠缺。

4.培训课程亟待更新

回顾过去,我们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计算机基础培训;二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集中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第三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培训。现实中,新课程整合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存在两张皮现象,即“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并存。将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的培训不多,造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所以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培训,势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反思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哪些培训是教师迫切需要的?未来的教师培训将面临怎样的趋势?这既是对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反思,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持续进行的培训工作的提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认真实践,转变培训观念,更新培训理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这些是今后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

1.合理规划,统一机构,加强自身建设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作为一项科学、系统的教育工程,必须纳入当地教育科研规划中,将培训内容在调查摸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列入培训计划,力求为各类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提供他们满意的个性化信息技术培训。

组织合理的培训机构,进而开展培训。目前,教育培训机构分散且独立,各部门各司其职,将培训都列为重点工作,但部门之间不联系、不沟通,直接导致培训资源严重重复、浪费。解决的办法只有建立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统一管理。根据职能分散培训任务,可以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和盲目性,使培训效益最大化。这种教育培训机构对培训者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培训者除了具有培训能力外,还应具备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者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并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开展研究,以寻求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2.转变观念,将培训重点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基本上都是计算机基础、互联网应用、PowerPoint演示、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对于教学理论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少之又少。教师们参加培训班后收获了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知识,但却不知道这些信息技术操作知识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我们的培训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完全划分,我们要融合,要在继续教育中全方位渗透信息技术,真正促成受训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培训的重点不应在“操作”,而应在“应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上,最好是分学科,以教学实例为抓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讲解,使教师学到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产生更直观的认识,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3.突破时空,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和培训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探索校园网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例如,在教育信息网上设立网络培训平台,配置信息技术课程培训资源,设立“在线培训课程”,让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自行确定学习方法和时间。避免了参加集中培训人数的限制以及二次培训教师知识量的缺失。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只要合理把握评测标准和规范管理程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4.多样测评,重视培训的过程性评价

评价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评价的目标体系、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培训目标的实现。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评价只是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今后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开展。我认为评价应该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第一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内容有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当前学习成绩等。这样的评价方式深入到学员的发展进程中,及时了解学员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也就有可能对学员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第二对教师教学实践进行评价,就是说,最终的评价还要考核到培训结束后,在指定的时间内,教师回到学校,能不能把学的东西进行二次培训,并指导其他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怎么样。如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次数、发表相关论文的篇数、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的个数以及学生的反馈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第三,评价要人性化。即培训评价既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一般的标准,又要有个性化的内容等,不要把评价作为“管、压”学员的法宝,而要成为让学员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激励机制。

《啊!我想到了》专栏参考答案

(1)使用Logo语言模拟Buffon投针实验的程序代码如下:

print "以下语句为画20条间距为20个单位的平行线,repeat后为一行,其中有多段代码"

pu

setpos [-200 -200]

repeat 19 [pd rt 90 fd 400 pu lt 90 fd 20 pd lt 90 fd 400 rt 90]

print "以下语句为随机投掷长度为20的针,repeat后为一行,其中有多句代码"

repeat 100 [pu make "tmpx random 30000 make "tmpy random 30000 make "tmpx (:tmpx-15000)/100 make "tmpy (:tmpy-15000)/100 make "tmpa random 36500 make "tmpa :tmpa/100 setx :tmpx sety :tmpy lt :tmpa setpencolor 2 pd fd 20]

篇2

这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包括对怎样做好班主任、教育教学常规、师德师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聘教师成长经验介绍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从教师起点的调整积极心态到面对新工作、新挑战;如何幸福的走在教育路上;从良好的工作习惯到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如何与家长、学生交流到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从如何反思教学到如何做个成功快乐的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中,几位局领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都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人们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应是真善美的替身”……可见,“教师”二字包含了许多崇高而尊贵的内涵。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我们的教师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许许多多教师都在默默地奉献着。作为一各新教师,我要向那些长年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吃苦耐劳、甘心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才智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各教师,要富有成效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 “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下面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在培训中充实:做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新兵,在很多地方找不到方向,摸不着方法。新教师岗前培训给了我们一缕阳光。培训辅导内容很多,有关于教育教学的,有关于备课上课的,有关于为人处事的,还有关于心理辅导的等等。这不仅丰富了我的教育理论知识,而且对我平日的教育教学也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指出了成长的途径。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我会努力的完善自己,认真的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二、 在培训中提升:本次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组织。首先师训科针对小学的特点和教师们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合理地安排了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内容,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这次培训又安排了两次课堂观摩。虽然是不同的专业,但是教学的方法是相通的。从观摩教学中,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其次,确保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质量,聘请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育专家进行讲座。这些教育专家们有着精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讲学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接受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提升,优秀老师的授课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新教师的汇报课也让我们从中知道了哪里需要扬长避短。

三、在培训中反思: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也许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培训中老师精彩的案例,犀利的分析,常常会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学行为。正如肖川所说的,“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做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途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我想我会把自我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以促进自己的成长。

篇3

(一)努力提升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师信念

1.积极参加各类教师教育学习及培训近年来,我国愈来愈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各级部门都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教师教育培训活动。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脱产学习来提升学历,提高专业水平。英语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级部门的各式短期培训来加强学习,如国家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师培训项目或者省、市、县各级举行的短期教育培训。此外,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教师可以参加网络远程教育培训或搜索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但需擦亮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认知水平除了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自学。教师应加强阅读教育心理学著作,关注英语教学的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实践多思考,提升理论认知水平。

3.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或短处。对于新手型教师或者教学遇到困惑的教师来说,可以虚心地向其他教师请教,吸取别人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别人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许一个细小的教学想法、一个微小的教学行为都有教学启发性。

(二)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学习情感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需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有效英语教师应当先了解并综合分析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背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先前知识的差异、学习动机的差异、智力的差异、学业能力倾向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其次,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和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适时地实施差异性教学。

2.为学生创设良好英语学习环境,提供宜于学习的良好英语学习氛围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英语教师可以帮助建设富含英语元素的校园环境和班级教室环境。以校园和教室为主的学校物质建设是教学和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也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隐蔽课程”之一。其次,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甚至发挥个人魅力,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降低焦虑。

3.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情感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促使学生注意力的形成,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意志,发展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等。以增强学习动机为例,教师要着力培养认知内驱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在动机,也要合理利用外在因素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个性心理状况及其变化,对于有碍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向和苗头,在教学中予以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4.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性费厄斯坦认为,自出生起儿童的学习就受到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成人的干预和影响,他把这些在儿童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叫做中介者。教师绝不仅仅是信息传递者,更应该是中介者。作为中介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认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与学习材料实现多面互动,最终实现自我指导。首先作为中介者,英语教师为学生和学习之间搭起一座起支架作用的“桥梁”,发挥好中介作用。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以适宜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创设条件为学生感知新知识扫清障碍;引导学生回忆提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引导思维,帮助学生清理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完成对新知识心理意义的主动建构,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其次,我国教学长期处于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的自我封闭式的“花盆”之中,产生了明显的“花盆效应”: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有效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元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符合我国英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模式。

(三)勤于反思,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即行为主体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客观回顾和自我评价,深入理解行为过程及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及动机,自我小结,以期在未来改进提高的行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对教学进行反思:

1.写教学日志英语教师可以将日常的教学行为记录下来,反思那些不利于学生情感和心理的英语教学行为和设计,进而为以后的教学作出正确的决策。

2.观摩和分析英语教师可以参与组织化或非组织化的观摩,观摩他人的教学现场课或录像,促使自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和别人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情感方面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或吸取教训。

3.问卷调查及访谈英语教师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师的教学、学生自我以及英语学习的内在情感和心理方面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中得不到的信息,因为访谈可以使教师了解受访者的内心活动和真实的想法,然后运用这些得到的信息反馈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

4.行动研究英语教师可以瞄准影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某个英语教学环节、步骤,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开展研究,然后研究这些教学环节和步骤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行动研究报告。

二、结语

篇4

国家第八轮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全面铺开以来,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反应等已获得很大的改观,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倡导“平等对话”中,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它等同于“问答”;在倡导“赏识教育”中,存在着“模式化”的鼓励与评价、坚决不用批评等教育方式;在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也仅是流于形式、不讲求实效,“浮夸之风”颇为严重;在实现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结构中,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坚持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主,存在着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

若就问题的性质来说,余文森教授认为这是纯粹形式化的课堂教学,这种课程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即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若就问题的缘由而言,笔者认为应归根于教师不善于去“关注”学生,即不善于观察学生、洞察学生、审视学生、判断学生、估价学生、激励学生等。总的来说,教师缺乏必备的心理素养,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准确把握存在于学生身上的“信息”,无法“审视”自己的教学,因为学生也是个跟教师一样有着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思想独立的社会个体,不是一件供人自由支配与主宰的“物品”,他需要教师用心呵护、用心体察、用心感受、用心教育……可见,教师心理素养的高低是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问题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对一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确保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但纵观改革的成效来反思对教师的培训成果,笔者认为在教师素养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一定的文化理论素养

“观念制约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同时,教育行为受制约于教师的教育素养。试想,同样是一节课,文化内涵较深的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教材的价值,并且能多元地引导学生来理解教材,知识联系广,方法点子多,教学的组织游刃有余;而对于文化内涵较浅的教师,虽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颇感“力不从心”,用词干瘪,只是生硬、机械地模仿、硬套,这就导致了许多教师不能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这往往会让教师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也就有了许多教师采取了“穿新鞋走老路”“固执己见”等应对教育改革的行为。

2.缺乏一定的审视与批判能力

从教学的本质而言,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认识过程,这种过程始终是动态的、变化不定的。为能确保这种认识过程在科学、理性的轨道上运行,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控。如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受制于其认知经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存在着许多缺陷,教师应能适时地对其加以科学的指导、有效的帮扶。但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是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热闹,一味地“赏识”、激励学生的各种表现,不能从更深层面进行审视与评判。

3.缺乏一定的心理素养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关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其内涵是很丰富的,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势必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在课堂上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要多“换位思考、蹲下身子平视”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感受等,这里强调的是教师为什么眼里仅只是装着自己及自己的教学、“跳不出自己来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严重缺乏对学生情绪的感知与审视。所以教师的心理素养是很重要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运筹帷幄。

4.习惯于个体的“心理舒适地带”

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一个“心理舒适地带”,即每个人都会藉以自己熟悉的范围和习惯的经验去做事,因为人们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会觉得安全、舒适、稳妥,而一旦逾越则可能遇上困难、麻烦、危险和挑战。所以很多人都宁愿生活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地带”中,期望能够平安、稳当地生活,这也是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不自觉践行新课程理念或拒绝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水平

在加强业务进修、科研创新和师德修养的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还应努力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加强耐挫力的培养与锻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减少对学生产生烦躁情绪和过激言行,增强自信心,磨砺坚韧性,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积极善意地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学会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快乐,从每一节课中体验成功,做到心平气和、与人为善、积极进取,乐观看待每一件事,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另外,还要多学习有关心理保健与预防方面的知识。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及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可以采取自我安慰、自我解嘲、适度宣泄等积极的自我调节方法,使自己保持良好、愉悦的心境。

2.学校要努力创造宽松、自由、博爱的校园氛围

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注重感情投资,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宽松的心理氛围,使教师找到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首先,学校应创造条件让教师能获得工作成功的可能,有效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也可通过多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广开情感宣泄的渠道,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其次,学校可通过有效的培训、研讨等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对外界的抵制能力,进而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以达到能自觉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

3.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

篇5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应该既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是教育专业方面的专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专业水平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源泉,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批专业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师队伍,而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即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专家引领下提升

专家引领是促进教师理论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积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就会落空。但是,专家的理论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至少不能圆满地解决所有实践问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弄清楚专家引领作用的前提下,认真设计专家引领的模式,让一线教师确实能够获得最大的帮助和提升。

二、在培训中提升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当初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教师的知识越多,学生掌握知识就越容易。教师在学生和家长中的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成知识之源而被吸引。教师的知识越精,他越能经常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越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的问题和不明的东西也就越多,问题就会提得越有头脑。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活水。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行业,终身学习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和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参与多种教育教学培训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

1.提升学历层次

提升学历层次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学历高一些人的知识和视野也会开阔一些,对某些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深刻一些。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教师自己的视野,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积累知识储备。

2.思想品德培训

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熏陶,让老师热爱本职工作。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精神风貌要好。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每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使他们确立高远的目标,唤起教师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影响力,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名班主任培训、名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心理C证培训等,可通过看优质课光盘、看网上优质课、派出去参加培训、请专家到校作报告、请专家到校指导等方式进行培训。

三、在实践中提升

只有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是不够的,掌握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实践体验,转化成教师自己的能力,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

1.在听课中提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让新的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求老师要经常互相听课,年轻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研讨课,老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示范课,要求听课老师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

2.在评课中提升

课后组内必须组织进行说课评课、课例分析,帮助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评课要求:谈亮点,找不足,提改进措施。谈亮点不要说空话套话;找不足要具体;提改进措施要换位思考,对症下药,要切实可行。

3.在课堂教学中提升

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新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转变,从教学方式到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

四、在反思中提升

教学反思是现代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能让理论与实践充分互动,是教学绩效行为。我们传统的教学反思都是围绕能否提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而开展的,这种反思恰恰会强化教育的负面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的反思教学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视自身思考和探究能力,提升专业修养,加强合作对话。老师不但要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并且要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依托实际问题来锤炼自己的反思能力,并用于教学中。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争取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1.反思备课

备课是课前思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的重大意义大家早有共识。如果把备课与反思放在一起来思考,那么我们不难看出反思与备课的关系,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可以为日后的备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谓“常教常新”,不思何来?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备课的智慧源泉。备完课后要侧重反思重难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语言和作业布置等,以此来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

2.自我说课反思

自我说课,即自己对自己说课,要求自己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中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内部思维活动充分地暴露出来。不断地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这样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完善,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这也是教学前反思的重要途径。

3.教后反思

篇6

一、初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现状分析

1.观念滞后,形成惰性

因长期安于现状,进取心减退,缺少反思,老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客体来塑造,故存在“怕、等、靠”心理,靠“吃老本”,在教学和科研上少有建树;有的老师说:“我日常教学工作繁忙,既要备课、上课,又要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哪有闲暇时间学习?”有的甚至说自己已经老了。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许多教师虽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了一辈子书,到头来却仍然是个教书匠,教学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年纪越大,工作能力越低。

2.教师培训流于形式

虽然国家每年都通过不同形式对教师进行了能力培训,但都是形式大于实质,如岗位培训、学历培训、各种基本功考核都存在一定的形式,形式重于结果,只要通过培训,大多会发给合格证,对不合格的也没有追究。以一位老教师为例,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经历过各种考核考试,大多不合格,现在仍然在教书,工资分文不少。

3.知识陈旧,结构失衡

本体性知识和一般性知识在深度、广度及结构上不尽合理,特别是在跨学科的整合与渗透能力尚待强化,课外知识涉猎不多,阅读、表达能力也有待弥补。

4.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欠缺

系统的条件性知识指导没有到位,对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电脑和因特网等还比较陌生甚至空白。凡此种种,造成了教师苦、学生累的尴尬,必然助长厌教厌学情绪的棘手问题,故“滋补”已迫在眉睫。

二、初中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对策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也将同样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标准、目标、结构、评价、管理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新知识和提升境界等,这将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对师资结构问题事实上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的,各级培训的模式也不是一句话能了的,学校唯一能做到的是让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来提高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谈几点肤浅意见。

1.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将专业发展与政治地位、经济挂钩

目前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他们大多接收新鲜事物的速度慢,有些甚至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对此,学校可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将教师的工作绩效、专业发展与政治地位、经济挂上钩,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快乐。本期我校制定了教师论文、赛课、教学实验成果、专业竞赛等系列激励机制,教师们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大多踊跃参加各项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教师学习纳入常规考核中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它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

3.让教师经常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不仅要是一个研究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杜威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提出适当的怀疑,而不是毫无批判的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实践进行反思”。他批判教育只是简单地教学生跟从现状,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具有对自己的信念系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系统、背景因素进行反思,从而使自己处于更多的理性控制之下,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作为反思型的教师,在新课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使自己朝着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呢?比如我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到位?本节课应如何设计?采取什么教学形式和方法?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等。只有通过实践反思,教师才能把握好“度”,才能真正、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篇7

论文摘要: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结构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兼职相结合;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应包括:专业强、观念新、心理素质好;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目标包括知识与理论、技能及理念的培训,重点是理念的培训;培养方法包括校本培训、远程教育、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后两者为重点。

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是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结构如何、有什么要求、如何培训,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结构

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普及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师资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 000~7 500名学生中至少应该配有1名心理学专职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教师,在美国叫"学校心理士"(school psychologist),在日本叫"心理专家"或者"学校心理相谈家",属"心理学专业技术工作者"范畴。

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学员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员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员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员或心理专家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心理教育,即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心理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二是心理咨询,即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协助学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对心理问题严重者进行鉴别诊断,以做到及时转介,这又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和训练理论,熟练运用心理咨洵和心理活动技巧。

(二)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力量

在专职心理健康教员之外,军队院校还需聘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员。兼职教员是指学院正式聘用的,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既能够有效补充专职教员队伍的不足,又能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

二、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

要保证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良好发展,必须拥有一支专业硬、观念新、心理素质好的教员队伍。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应包括:

(一)专业强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统计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应了解一些医学心理学、精神心理学、治疗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自如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心理教育、测量、统计、咨询、调查、研究的能力。另外也包括一些非专业能力,如言语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调控能力等。

(二)观念新

知识和技能之外,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大影响的是教员个人头脑中的"内隐理论",即理念问题。它随时随地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员的教育教学思维和课堂教学策略。教育家阿瑟·阔伯斯说过:"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什么。"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观念对塑造教师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在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教育观念的重塑。具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具有的观念是:

1、充分尊重学员的观念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员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员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在此过程中,首要的是接纳与尊重。要采取真诚、同情的态度,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接纳、理解对方,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反思等方法,帮助学员自我探索,做出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判断和选择。

2、最大限度地保护来访学生的利益的观念

要严格坚持保密原则。在不危害别人和当事人的前提下必须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经当事人的同意,不得将其情况向任何人透露(法律规定除外),这是对当事人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最大尊重,也是心理咨询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同时还是咨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3、致力于来访学生的自我成长的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整个教育过程都要致力于调动学员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其自我反思、自我改善、自我实现的能力,最终促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学会成长。

4、提倡个性发展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发展"。个性,是一个人得以区别于他人的标识,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力的原始力和心理依托,也是判定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自己的尺度。我们应尽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应尊重学员的个性和人格。学员需要有发挥其能力的自由环境,以便激起更充分的探索和思考。

(三)心理素质好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员自身应具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心态;具有豁达宽容的包容心;具有调节控制表达情绪的能力;具有理性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认知能力;具有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具有真诚、友善、开明、合作的人格;具有亲切、热情、宽容、善良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较好的处理与学员的互动关系、引导学员理性看待问题,同时也作为榜样潜移默化学员的心理状态。

三、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教育培训,不是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而是一种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要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员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

一是知识和理论的培养。包括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理论。二是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统计、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技能。三是理念的培养。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培训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仅需要解决知识和技能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观念、信念层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涉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作用、内容、对象、方法、途径等的认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行为。同时,理念还包括对人对事对生活对工作基本的观念。若持一种开放、通达、包容、理解的态度,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甘于奉献,尊重学员的人格和意愿,便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及积极的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二)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校本培训、远程教育、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其中,校本培训主要依托本院校相关资源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远程教育主要借助远程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和机构进行远程培养。重点是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

体验反思式培训和参与式培训是对传统培训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培训是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中心,以"专家讲授"为主要模式,以讲解和讨论为主要方法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传递知识和培训技能,但难以重塑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需要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观念、信念层面的问题,所以仅靠传统的培训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体验反思式培训是指以受训者为中心,让受训者先体验心理辅导活动、先实践行动研究,再在心理辅导与行动研究过程中,让受训者以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受训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心理辅导能力发展的培训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创造一种真诚、民主、合作、共情的环境,引导和帮助学员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心理辅导理念的培训中确实要突出教员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从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中不断进行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尊重接纳他人,建立真诚信任的人际关系,相信他人有积极向上的潜力。参与式培训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参与式培训强调受训人员的参与、体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多向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尊重受训者、受训者体验的是平等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其特点为:第一,通过需求评估,确定培训内容。第二,受训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不但在内容制定上而且培训活动的组织上也让受训人员参与,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和发挥其积极性。第三,全员参与。除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性之外,还要进行学院教员全员培训,要走普及化的道路。第四,多维评估。要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评价,要将自评与他评、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总之,在培训中,一要加强培训目标的人本化;二是实现培训内容的综合化,突破以往只重理论指导或只重技能训练的片面性,同时重视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三是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可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游戏、个案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铁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2]廖全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

篇8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 自我发展 途径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掌握外语技能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大学生就业及其发展,在更高层面上会影响我们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光荣使命也同时承载着过多的期望与压力。面临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标准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如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等。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信息素养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历层次有待提升,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不强,科研水平较低,教学任务繁重等。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各个高校的一个永恒主题。然而大规模、有组织的培训在培训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对于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大学英语教师又不具有普遍性,其作用也是有限的。面对新形势,外语教师在职自我发展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教师素质和自我发展的含义

教师素质被看做是教师所拥有的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现存特征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对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研究有很多,大致可概括成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师自我发展是指教师为了自身需求和愿望,在知识、能力、实践等方面所进行的持续学习和研究,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自我发展是教师基于自我意识,为了发展个体的内在潜能主动寻求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超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反思、自我剖析和自我调控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自我发展的途径

1.道德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目标。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言传,更离不开教师的身教。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道德的体现者,学生常常会借助教师的言行来审视社会和人生,来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往往会在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以自己的道德倾向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不仅会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性格、品质的形成有很强的感召力,也会促进教师对自我道德的自我反思,从而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并提高教育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道德素质自我发展的途径主要通过自身学习和教育实践来加强道德修养。在学习中加强自身修养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加深道德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科学、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要开展深刻的自我反思活动,要善于了解自我,剖析自我。通过反思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制订适合自我发展的道德修养计划。三是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来激发自我的道德情感。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主要体现在同学生进行的教育实践互动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会逐渐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并修正自己的观点,陶冶自己的情操。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能力指英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和理论,同时具有过硬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功底并娴熟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它不可避免地会传承英语国家的人文现象。因而英语教师应具有充分的跨文化意识,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文化知识,以提高他们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授受活动,教学中的认识活动也不是学生单向的认知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和加工的过程。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观,教师才不会把英语教学视为一个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孤立的过程,也不会把学生当做只会考试的机器。

专业素质的提升而非一朝一夕,他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自我发展的途径主要可通过自主学习和进修培训来提升。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如认为自己的语音面貌不是很好,就可以有计划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提升语音、语调。其次,要多看一些英语读物或英语电影来丰富自己的英语文化视野。最后,要抓住一些进修培训的机会来提升学历水平,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了解本专业最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3.能力素质。第一,教学能力。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的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监控能力。英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判断和设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其次要将设计好的方案灵活而又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准确、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组织者、监控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角色更需要教师具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组织能力。第三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并进行自我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

转贴于

自我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主要是进行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自我提问、教学日志、听课与观察、录像、行动研究等形式有助于发现问题和加强反思的能力。

第二,科研能力。以科研提升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以科研促进教学,教研相长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明确指出要“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外语教师首先应熟悉外语教学理论,特别是语言学的理论。事实上,语言学对语言本质不同的理解会影响或引起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把语言视为符号系统,教学目标就会设定在语音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教学方法就会偏重语言系统知识。把语言视为交际工具,教学目标就会设定在语言的意念、功能和情境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就会是功能意念法和情境教学法。把语言视为一套生理机制,教学目标就会设定在语言认知上,采用的方法以语法规则法和句型操练等为主。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的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活动是多种因素多变的、具体的组合,只有具备了科研素质的教师才善于在看似相同的教学活动中发现新的教学现象,并对它们进行假设和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投入科研的时间较少及本身科研能力热情不高,科研水平的提高一直是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自我提高科研能力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勤于读书,善于写作。其次找准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通过大量地阅读专著和期刊,形成对某领域知识的掌握。通过选择适合自己做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来开展科研研究。最后要充分利用研讨、交流、体验、讲座等培训机会来拓宽视野,其中合作科研应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它是教师们围绕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而进行的合作公关活动。从学习型组织的视野来看,他不应是一般的学术性组织,而是一个践行终身学习型理念的共同体,它具有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特点。

第三,信息素养能力。所谓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就是指教师在传递信息的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发展要求,自觉接受教育和进行修养而逐步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并不多,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知识进行学习和科研的更少。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完成PowerPoint的课件制作和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而这些应该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和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工具进行英语教学。

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首先要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形成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进行获取、分析、筛选、加工和利用信息。其次要自发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如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书籍,参加网络或多媒体技术的专题讨论或培训等。最后要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

4.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成功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角色适应力、情绪控制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同事、领导、生活环境、教育理念等多重角色考验着教师的适应能力。教师情绪控制力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积极、向上、饱满的情绪状态投入教育活动中。

篇9

【关键词】培训教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层次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039―03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1](以下简称“标准”),并以此为依据,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同年6月,教育部师范司审定通过了两套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建设方案。目前,这两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的初级和中级已经出版,并成为全国统一培训使用的教材。本文结合师大版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材,透视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结构和层次,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 从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

师大版教育技术初级[2]和中级[3]培训教材分别由八个模块组成,综合各个模块的内容,笔者认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结构可以概括为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理解和技术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1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对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教师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诉求,推动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革命性变化,催生了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师大版教师教育技术初级和中级培训教材均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主线。初级教材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特别是两种不同课型――授导型教学和探究型学习的设计,意在培养中小学教师不同课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中级培训教材围绕单元学习,介绍了如何规划主题单元,围绕特定专题设计研究性学习,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设计单元学习评价以及实施单元教学过程,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中微观层面即指向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2 知识理解和技术操作能力

《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师大版教师教育技术初级和中级培训教材依据《标准》,涉及到了教育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导型教学、探究型学习、研究性学习、行动研究等。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游戏、活动等引导教师去体会、理解这些知识。如初级培训教材模块2,就是通过研习案例、小组研讨后,进而介绍教育技术内涵的,使中小学教师在对基本知识有所体会领悟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同时,教材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技术,如PowerPoint、Word、Excel、FreeMind、FrontPage等,教师需要掌握这些软件,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如中级培训教材在模块1就介绍了思维导图工具FreeMind,之后各个模块中均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让学员利用该工具,使中小学教师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深入体会信息技术对课程的支持作用。

3 交流沟通能力

师大版教育技术初级和中级培训教材设计了大量的研讨、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教师的交流沟通能力。信息化环境下,BBS、Email、QQ、MSN、Blog等信息交流工具不断发展完善,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教学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初级培训教材在模块6专门介绍了邮件管理工具Foxmail,中级培训教材模块1中详细讲解了网络协同交流工具Blog,在其它模块也根据需要穿插介绍了一些信息化交流工具,以使中小学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与学生、家长和他人进行交流,培养教师的信息化交流沟通能力,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

4 反思能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4]新课程的创造性实施更是要求教师能够自我反思。可见,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也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点之一。写反思日志是培养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教育技术培训教材以及培训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写反思日志,尤其是中级培训教材,每个模块的“练习与反思”部分都列出了需要教师反思的几个问题,并要求他们在Blog上该模块学习的反思日志。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是另一种反思方法,有利于培养教师研究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高级培训力求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5 教育科研能力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应由过去的工艺型、经验型向研究型、创造型转变,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就能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这也正是教育技术高级培训所期望达成的目标之一。中级培训教材为此作好了铺垫和衔接,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尤其介绍了一种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内涵、特点和一般步骤。

二 从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层次

20世纪70年代末,伯顿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求生存阶段(Survival Stage)、调整阶段(Adjustment Stage)和成熟阶段(Maturity Stage)[5]。从教育技术培训教材来看,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来阐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层次。

1 求生存阶段

教育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更新速度快。在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必须适应这一领域的发展变化,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益,改善教学质量。为满足教育教学和自身生存的需要,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参加初级培训的教师,刚刚接触教育技术,对其了解甚微,他们关注的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术的操作应用。并且此阶段的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缺乏信心,不愿意进行尝试,甚至产生畏惧。因此,初级培训侧重引领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教学实践初步体会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帮助教师理解教育技术如何支持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2 调整阶段

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面向的是已达到或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水平考试的一线教师,它以初级培训为基础,但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是对初级培训的深化。中级培训特别重视学员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理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能够进行课程单元层面的教学设计,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资源创设高效学习环境,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另外,中级培训教材充分展示了目前教学中常用的各种新方法,如思维导图、Blog和行动研究等。中级培训中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技术知识和应用经验比较丰富,克服了畏惧心理,心情比较放松,并且会寻找新的教学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 成熟阶段

教育技术高级培训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使他们成为“研究型、创造型的教育技术应用能手”。经历高级培训的教师,其教育技术能力应该进入成熟阶段。此阶段的教师,他们对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教育技术应用经验更加丰富,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能够不断地追求并尝试各种新方法,更能符合学生的需求,能够处理大多数可能发生的新情况,灵活自如地解决各种教育教学问题,具有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

三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关系探讨

前文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结构和层次分别进行了论述,那么这些能力结构与层次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理解和技术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可以视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能力,是求生存阶段、调整阶段和成熟阶段都要求具备的能力,在求生存阶段就已获得,但在调整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种能力并不是对求生存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不断提升、发展变化的过程。

处于求生存阶段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知识和应用仅是一种浅层次的认识,当他们看到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做法时,不愿意尝试,即使尝试,也限于照搬或稍作调整就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处于调整阶段的教师,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技术知识和应用经验,他们不再满足于照搬和模仿,而会对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切性进行深入思考,对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表现出一种不断反思、调整和综合的行为,反思能力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

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使教师成为研究型、创造型的教育技术应用能手,是教师教育技术高级培训的一个重点。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理解和技术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是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基础,反思能力是关键。教师在对教育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超越,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育科研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此时,教师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处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育技术能力进入成熟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5-9.

[2] 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在听课之前,我总是认为新课标实施起来有些困难,毕竟各地条件不一样,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观念太强,他们倾向于应试教育,认为儿女只要考取大学就万事大吉。但我听了各位教师的课后才知道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阵痛,只要是对人民、对祖国有利的事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并将它做好。我们人民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有生我养我的祖国。如果不搞好课改又怎么会培育得出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呢?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培育学生创造力,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策略"等。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三、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这是名师们的主张。

他们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的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于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舒尔曼告诉我们,反思型的教师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考察、评判自己,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究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联,在对自己“不满意”的批判中,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改善学生学习行为,以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习成就。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是一个研究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

教师工作的岗位在课堂上,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环境,又是终生学习的场所。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在学校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课堂既是教师施展专业素质的舞台,又是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动力的源泉。

五、善待学生

1、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2、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3、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