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企业发展规划

篇1

   《海南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至2015年,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社会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城乡特色文化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创作生产出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市场价值和海南特色的文化精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

《海南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海南省建筑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海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海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先进实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全省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共享服务平台,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使普通市民能通过社区教育平台接受新知识;使普通农民能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掌握农业新技术新信息。

建筑业

《海南省建筑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建筑业总产值与增加值: 2011-2020年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应保持在25%以上。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省外建筑市场,储备发展动力,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中期阶段,省外市场建筑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10%;长期阶段,省外市场占比重为20%。随着总产值快速增长,努力提升增加值的含金量,保持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的上升势头,到规划期末争取达到10%,巩固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规划:在规划期内大幅提升行业覆盖度,业务范围覆盖21类勘察设计领域60%,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今后十年,除公共与民用建筑外,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海洋及岩土工程,以及公路交通、电力与港口等领域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推动我省海洋产业的大发展。

篇2

第一,重点抓好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施行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加速省域城镇系统规划编制,探究城乡规划与相关规划联接机制,高条理推进县级城市规划建设,统筹编制新乡村建设规划,指点各地加速村镇规划修编,树立统筹城乡建设的规划系统。还,增强城乡规划一致治理,加速推进城市公共基本设备向乡村延长,增强前史文明名城、名镇、名村维护,推进小城镇发展。

第二,重点进步保证房掩盖面。党中心、国务院高度注重住房保证工作,省委、省县政府对此也高度注重,延续几年将此项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之一。2012年将进步保证房的掩盖面,将住房保证工作作为“保增进、保民生、保不变”的一项严重工程。当前,省已挑选申报建设项目47个,方案建设廉租住房10644套。还,我们将抓紧什物配租和租赁补助发放,进一步提拔房地产行业治理程度,促进房地财产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重点推学习建节能。将持续推学习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工作,并持续推进乡村家园洁净举动深化开展,加速景色胜景区发展和生态情况建设。

第四,重点开展建筑业专项管治。扎实开展工程建设范畴突出问题专项管治。同时,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效劳主干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发展。研讨制定省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健全建筑市场运转机制,增强建筑人才评价效劳,深化工程质量平安专治,推学习建业持续健康发展。

篇3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把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放在战略高度中,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和其他部门密切合作,与企业的宏观发展战略相互结合,和其他管理部门共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促进企业发展。人力资源是人类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是发展、获取、激励以及维护人力资源的这一过程[2]。目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市场经济竞争达到了一定高度,因此人力资源要将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引导企业进行创新,将人才力量运用到企业中,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稳定高效发展。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着企业是否稳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科学与否关系着企业的整体绩效,科学高效合理的管理人力资源,可以给公司建立起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可以激励、保留、吸引人才,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共同发展、一起成长。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各项管理工作都有密切联系。它不仅可以促进领导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还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企业战略的制定以及管理,激励企业的管理人员实施科学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中的每个部门都良好的运转,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缺少对人力资源的政策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开发致使国内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只注重培训、招聘、调动、管理员工合同、薪资制度以及绩效评估等和企业内部有关的内容,忽略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发展中没有注重市场变化、市场环境、顾客需求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当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招聘、培训和考核人力资源等内容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人员变动情况复杂。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员变动情况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营房建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承接项目数量较多,涵盖地区较广,项目根据工程量和施工复杂程度不同工期长短也不同,短则半年,长则三至五年。项目前期进场人员、中期施工人员、后期扫尾人员所需管理人员的人数和工种又有很大区别,作为人力资源部需要根据项目的类型派遣合适的项目经理,并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调配管理人员,因此建筑企业中人员的变动十分频繁。在调动中需要考虑到人岗匹配、项目人员衔接、人才梯队建设、员工意愿、员工队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是人力资源管理来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机制是企业文化,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要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意识。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制定个性化的员工考核方案,量化考核。除此之外,还要为岗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岗位职工细化工作的标准,明确员工的任职条件以及资格,区分不同的岗位价值,对不同岗位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具体可以根据岗位不同,项目不同给予员工岗位股分红,项目超利分成等激励方式。

(二) 推进制度改革。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对工作机制进行创新。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规范劳务关系,对合同进行严格管理,推行任职聘请制度,深化劳务制度改革,使用多种多样的劳动形式,推行竞争上岗的制度。其次。要深化薪酬制度的改革,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薪酬市场的竞争力,吸引社会所需的人才,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配合监督审查工作。

篇4

人力即劳动力是企业生产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则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一种经营资源,在生产力系统中是最能动的一个因素,因而处于主体地位和支配地位。

1.铁道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客观存在的

铁道建筑企业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真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与同行相比都还存在差距。如果不迎头赶上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理念,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铁路建筑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人力资源管理是服从、服务于企业大局的需要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里,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将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企业若想做优、做强、做大,必须尊重人才、赢得人才。铁路工程行业已逐渐融入国际建筑市场,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国际化、国际间的人才吸纳和开发越来越激烈。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谁就会赢得人才的满意和忠诚,有了人才资源优势,谁就会越具有市场竞争力。

3.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企业带来了经营意识、管理观念的巨大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的价值将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

4.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对铁道建筑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力资源开发;二是企业人才结构优化;三是使用人才。铁路施工企业拥有三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其中,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的利用,归根结底是通过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实现的程度受企业人力资源中人力资本的数量、利用程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劣的影响。扩展企业人力资本,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是铁道建筑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依法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制度。特别是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高层领导体制与组织制度;第三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等等。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后盾,才能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铁道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铁道建筑企业如何客观地看待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就铁道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阶段

由于受管理制度的制约,在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用工体制下,有的人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和理想来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这种用人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主要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造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尚未真正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常言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确立以后,就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来。而现在还不能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认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仅仅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作一项事务性工作去做。

(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岗位工作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还较低,不能对所需人力资源进行深入实际的全面了解和细致考察;二是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不容乐观。绩效考核结果是员工晋降、奖罚的依据,但目前企业人员绩效管理现状较差,考核效果一般,有的甚至于流于形式,对员工的考核很难完全反映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管理人员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差,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四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淡薄。企业目前使用的大多是在异地聘用的近几年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背井离乡,常年远离家庭和亲人,工作艰辛,生活没有规律,有时甚至于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就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管理人员思想僵化,管理手段单一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我是管你的,你就必须听我的”传统思维方法,员工只能被动接受,创新思想缺乏,创新意识不强。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厚此薄彼,侧重于企业利益,较少顾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在管理制度执行上缺少有效的评价标准,很容易挫伤员工的劳动热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做好铁道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当前,我认为做好铁道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以下对策:

(一)提高认识,增强人才兴企的观念要把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才兴企的新局面。

1.要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打破传统招聘人员办法

当今时代,铁道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流动也随之加快,因此企业不但要制定短期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更要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实现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有机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在进和出的问题上,重点把好进入关,严格控制低素质人员进入,多引进高素质人才,并注重高、中、低搭配。在对一般技术人员招聘时,不要集中在一两所学校,防止人才同质化。要建立低素质员工退出机制,被招聘者要有一定的工作期限,期满考核,合格者留下,不适应者另谋高就。

2.重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自身体系

作为一个铁道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如果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就很难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需要做到: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要求建立和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综合才能、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二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评价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持续、渐进的过程,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对其中的误区加以修正,不断改进,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3.科学设计组织架构,合理整合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铁道建筑企业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设置,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置相应机构,制定部门职能。组织结构设置得是否合理,各部门之间责、权、利设计是否得当,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正常、高效、快捷运行的重要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要明晰各部门间的责任链,使责任链上的责任值环环相扣。

4.充分发挥员工智慧,参与企业管理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并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一方面可以集中员工的智慧,群策群力,以此提高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决策失误。另一方面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运行状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管理,以满足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加员工责任感,提高员工士气,形成思想活跃、气氛民主的劳动群体。如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设立意见箱,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可以确保上下沟通渠道的畅通;坚持企业内部经常性的交流,企业管理人员要经常与员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规划未来的发展。这样就会把握员工的心理动向,主动寻找管理上的差距;办好内部刊物,给员工提供研讨工作、发表意见、交流经验的园地;重视员工的培训,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

(二)确立合理目标,激励员工劳动热情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

篇5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 人才开发 市场 人才质量

在现代自由、开放的经济环境下,现代房地产业、建筑企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建筑企业间的竞争性加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国有建筑企业以其规模化、经济化和政策化的优势,取得了一席市场,但是在人力资源效能提升的今天,国有建筑企业内部的高素质、搞专业以及市场性的人才缺失,仍是限制国有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新时代环境下,国有建筑企业必须树立人才开发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观念,为开拓企业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最有力和最持久的人才效能保障。

1.市场环境下的国有建筑企业人才需求

1.1专业性精尖人才。建筑材料、结构等,还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环保等各方面,这就要求在建筑开发、施工、设计等方面具有专业性的人才。

1.2复合型社会人才。随着建筑业发展,建筑行业的任务包括施工、项目开发、工程管理等方位,这就要求建筑人才既要具备专业技术,又要懂得管理,既要懂得设计又要知道人们心理,既要习得项目又要进行人力资源调动等。小型工程所涉及的技术因素和人才因素,也对国有建筑企业人才开发提出了要求。

1.3市场性经济人才。不仅要求是建筑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还要求依据市场变动,进行企业发展规划和调整,实现企业控制与管理的职能,这就刺激建筑企业要具备市场化的人才,以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2.国有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才整体素质低

由于建筑行业的高工作量、高流动性以及环境艰苦的特征,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参加到建筑行业中,在国有建筑企业中,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仅仅占不到整体人员的五分之一,专业性的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技能素质较低,而在施工环境的作用下,供需矛盾突出,造成人员知识结构更新率低,这就影响了整体性的人员质量。

2.2人才结构不合理

从现阶段国有建筑企业的人才结构来看,其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其主要体现在:其一,专家型和复合型人才缺失。例如,高层次的人才,据统计,在中央管理的10家建筑企业中,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不足50人,工程院士不足13人,其所占比例远远小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其二,人才内部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体现在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不合理;另一方面,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

2.3人才稳定性不强

其一,国有企业的吸引力下降,造成人才流失,尤其是技术性人才转行。其二,国有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中,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很多有能力的员工选择跳槽来满足自身发展要求。其三,在现代经济的刺激下,国有建筑企业面对投标报价恶性竞争、工程资金垫付金额不断飙升,这就造成企业无力将优惠待遇提供给员工,在其行业环境刺激下,人才流失严重。

3.适应市场要求下的人才开发走向调整

3.1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国有建筑企业应当以市场的基础作用为根本,以企业的实际发展为基础,逐步健全内部人才市场,面向市场发展的多元性和动态化,进行社会人才接轨,发挥市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和作用,积极引进先进人才、激励专业性人才、提升现有人才质量、分流或淘汰富余人员,以促进市场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优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3.2实现“双高”人才培养

这里的“双高”人才是指专业性人才和复合人才。其一,在进行其培养中,要把握住人才专业走向和企业发展项目相适应,关键岗位与关键人才相对应,重点培养和全面带动相适应,带头作用与榜样示范相统一,充分将企业的顶层人员的素质提升。其二,把握人才发展方向,通过专业课程培训和实践,来提升建筑企业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面向社会发展要求,进行复合型人才构建,促使他们提升自身的市场分析力、英语能力、交流能力等。

3.3实现人才更新与结构调整

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下,国有建筑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想知识密集型转变,这就要求在人才结构上,实现人才数量向人才质量的转变,关注于建筑企业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以有效提升建筑企业人才的技能素质和管理素质。在企业发展内部环境中,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实现内部人员结构调动,积极提升新专业人员、年青专家的比例,进行部门间、项目间的人员优化组织与调整,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促使建筑企业人员效能的充分发挥。

3.4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国际接轨

在开放化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外在影响力也逐渐提升,其不仅要求国内市场的开拓,而且要求面向国际大市场。在新时代,国外企业对国内建筑市场的冲击力加强,同时,国内建筑企业也要走向国际市场,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企业总体目标相一致,以实现国有建筑企业人才的多元化、国际化、跨地域性的发展,所以,要积极提升人才的外语水平、项目管理国际化水平,为实现建筑行业的外部市场开拓提供有力支持。

4.国有建筑企业人才开发的有效对策

4.1强化人才意识,进行人才开发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国有建筑企业一定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认识,树立起人才价值观念,积极关注企业内部人才开发和外部人才引进。其一,认识人才的价值效能。其二,树立人才一线意识。专业性、技术性的人才是国有建筑企业效益实现的一线带动力,企业要充分意识到技能与技术的作用,加强企业骨干人才的开发与建设,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奖评手段、福利手段等,来提升企业专业型人才质量,促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效能,并以灵活的吸引力将他们留住。

4.2进行制度支持,促进人才优化

良好的人才制度是进行人才开发和人才挽留的保障,在现代国企改革的条件下,一方面要积极运用政府、国家的人才条文与改制制度,进行人才调整与留用,另一方面,要进行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国有建筑企业人才优化。其一,深化企业改革,提供有利于建筑行业人才开发的条文规定,如基础性设施的扩展,医疗卫生社会化配套措施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以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的人才扩充与专业性人才留用。其二,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要渗入竞争机制,以优胜劣汰的评价原则进行人才选拔和任用;实行人才等级评价,在专家、领导层、业务层以及基层等展开多标准的人才评价,并完善各个评价标准,打破以资论辈的观念,进行客观性人才运用。

4.3运用市场机制,调控人才结构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国有建筑企业必须在市场基础上,实现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源优化。其一,发挥市场竞争性效能,采用竞争机制,以有效地措施进行富余人员分置,同时,进行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引入,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绩效评估、人员结构调整等,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企业人才结构优化。其二,发挥市场开放性效能,强化企业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展开校企合作,扩充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实现定向人才培养;展开就业定位或是企业发展重点定位,通过网络、毕业生交流会等引进国际工程管理、金融、法律、外语、市场管理等专业的人才,提升企业的人才适应性;加强企业外部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专业人才,重点扩展桥梁、电气化、建筑设计等技术密集型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施工项目与设计,强化先进技术与技能的利用与革新,实现国有建筑企业外部形象和企业内部势力的双提高。

4.4加强企业管理,重视人本效能

国有建筑企业作为本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效能,其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国有建筑企业人才开发中,必须发挥国有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效能,以实现人才开发的质量性和实效性。

其一,以企业发展定向。从微观上来说,在国有建筑企业内部人才开发上,要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和目标,进行人才规划,并根据实际要求进行企业内部人员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调整,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消耗。其二,以人本管理为基。留住人才是现代国有建筑企业的重要任务,在其要求下,国有建筑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关心人才,了解人员心理所需,积极帮助困难人员等;做到爱护人才,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民主化管理,实现员工自身素质与技能的提升等;做到留住人才,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统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统一、工作绩效与奖励相统一等方式,来实现人员福利提升、工资优待、职位晋升等,以从全方位实现国有企业人才人本管理。其三,以环境建设为撑。强化国有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竞争型组织,对员工展开施工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全面培训,促使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注重团队建设,以项目管理、部门管理、团体活动等方式,以民主型管理模式,以人员平等交流等手段,实现民主、开放、和谐的企业环境创建,为员工塑造良好的发展和工作空间。

5.总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这就刺激其进行企业人才开发方向调整,同时,在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下,国有建筑企业必须以相关的手段进行人才培养,这就要求国有建筑企业明确现代人才开发方向和任务,充分运用市场、政策、管理等个方位作用进行人才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国有建筑企业工程设计人员人事测量方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提高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35 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8.7%,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 846亿元,增长30.1%。而大型国有(国有控股)企业投资562 110亿元,约占30%,显然提高大型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将提高大型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对策总结如下。

1做好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

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原动力。社会在高速前进和发展,而大型国有(国有控股)企业是社会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和实践者。只有企业发展了,社会才能发展,才能进步。在这些过程中,企业就要高屋建瓴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的10年规划5年规划中,结合企业的实际制订出远大目标,在1~5年的计划中进行逐步的实施,逐步修正,使企业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在近期实施的计划中,企业一定要针对自己的主打产品,在主打产品的深加工中,深挖潜力。主抓综合回收的“三废”利用,搞好系统综合配套,填平补齐,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2做好规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很重要,通过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的论证,找出项目的不足和缺陷,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对工艺、产能、环境评价、安全评价、国家有关政策的讨论,全方位进行研究,通过论证找到项目的可行性,再通过修正和补充来完善项目,最终通过论证,进入实施阶段。在论证过程中,发现项目存在问题较多,不能通过论证的,企业领导就不能“拍脑袋”,否则企业的效益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保证[1-2]。企业损失的可能就不是几百万,而可能是几千万,甚至是1个亿至几个亿。

3高度重视施工图设计,利用“三新”提高设计质量

提高设计质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过论证后,立即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决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阶段。设计质量的高低对投资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高素质的设计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按照新的设计规范,设计出先进的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流程,投资人才能取得既得效益。提前掌握了解大型设计公司的技术实力,防止大公司小实体,高资质低水平的挂靠企业。勇于把设计费投向有技术实力的大设计院所,以充分保证设计质量。

4搞好招投标

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科学、公平、公正地选择建安、监理和造价咨询公司来实施项目,这对固定资产企业的投资效益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来大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大,企业都呈跳跃式发展,而不是过去的滚动式,动辄投资几个亿。施工、监理、决算各个环节对投资都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一是施工方面。一个好的施工企业,不但能够按期完成工期,而且能够做好工程质量。在施工中处处事事为业主着想,能节约就节约,利用“三新”降低投资。减少安全事故,不出质量事故,建设高质量优质工程。为业主创造大量隐性财富。使业主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生产维修费用,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二是监理方面。高素质的监理公司,利用自己非常专业的知识特点,在施工前,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简化施工程序,利用自己全面掌握的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在建安工程的监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减少返工和窝工,提高功效,防患于未然。及时检查处理施工单位的各项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有效防止乙方浑水摸鱼,降低投资。抓好工期,保证工程提前竣工,使投资主体及早取得回报。可以有效防止与乙方沆瀣一气,欺诈投资方。同时,较少参与业主许多的现场事务,专心进行建安工程的宏观管理。减少决策失误。三是造价咨询方面。造价咨询机构及早进入工地,介入一定方面的过程管理,对施工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对使用的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以保证在将来审核工程决算时,心中有数。合理减少投资费用支出。及早改变过去那种建安工程竣工了,系统生产了,施工单位才把决算交来了,造价咨询单位才来进行审核,势必会增加投资。在审核过程中,投资主体要建立对造价咨询公司进行一定的制约机制[3-4]。

5全面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强化工作责任心和廉政建设教育

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有大量的技术精英,他们大部分是工艺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对建安技术懂得的不是很全面,而建安技术人员缺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这些人员长期没有从事施工活动,对建安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了解得不是很全面,因此全面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刻不容缓,应当适时让这些人员多到施工前沿去考察,了解现行施工“三新”技术,全面掌握设计和验收规范,做好宏观管理;及时了解施工用材的市场和人力资源行情,及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全面掌握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及时监督检查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的工作质量,防止意外现象的发生[5]。发现工期滞后,立即进行纠偏。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强化工作责任心和廉政建设教育应当提到记事日程,近几年来,由于业主工程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的各类事故频频见于报端,贪污受贿屡禁不止,常打常新。因此,廉政建设教育在工程建设领域要常抓不懈。特别是在进行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坚持“科学、公平、公正、节约”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有效地减少。

6结语

要想提高大型国有企业的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只有保证企业有长远宏大的目标,并能够科学认真进行论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立足主业,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三废),搞好系统配套,科学管理,加强企业自身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中介机构,才能保证企业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

7参考文献

[1] 丁士昭.建设工程经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马玉娟.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55-57.

[3] 陈建德,沈新红.重点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152.

篇7

对于我国施工企业而言,降低成本的关键是要降低施工成本,而降低施工成本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成本预算,以此作为确定投标报价的基本依据。在施工企业的投标阶段投标的最低底价的准确预算是工程项目投标的基础资料,但是,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现状来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面对残酷的招标竞争与企业之间相互垄断,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达到竞标目的,不计后果的压低竞标价格。这样不仅增加了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的盲目性,更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压力。

二、施工企业在建设施工中的成本压力

施工企业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的使用成本等方面。目前,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施工项目,压低投标报价竞标,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成本压力。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施工企业在低价竞标中做出的原材料预算已经无法实现,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压力的增加。另外,有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节约,原材料浪费现象严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人力资源资本的上涨也增加了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压力。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还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不预测的风险,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压力。

三、施工项目合同成本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着成本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合同的投标报价、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问题。合同的投标报价是对目标成本的一个基本预测。有的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目标没有准确的进行成本预测,为合同投标报价埋下了隐患。还有的施工企业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对大部分项目的投标,仍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中,对于投标的预计仅仅凭借以前的经验来完成。这种缺乏量化的预测与评估、处理问题简单的方式直接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之间的偏差。另外,在工程项目合同中,对索赔问题的时机经常延误,并且对本企业的索赔依据与法律效力并没有做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最终由于索赔的延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四、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对项目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需要有规划性与战略性,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必须加强对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规划每一笔费用,对各项费用的支出进行规划,使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同时严格审查每一笔预算资金,审核其合理性、规范性、是否在预算范围内。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进一步实现施工企业成本的最小化。另外,施工企业的预算人员还必须按照项目预算的内容对预算成本实施全方位、全程实时控制,切实规避经营施工中的项目风险,降低企业成本。

(二)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动态管理

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主要是指采用一定的成本费用载体对施工项目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最终形成能够满足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所需要的成本数据、责任成本考核数据、其他方面的成本信息。成本核算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最基本工作与职能,是后续各项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涉及到整个项目的不同时期与周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按月为周期来对施工单位进行评价与考核,从而实现与施工计划的对应。然后再根据每月的实际情况核算出每月的实际成本开支,以此来检验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这种动态核算管理将及时发现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三)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经济合同成本的全程管理

篇8

1.1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电子技术已经进入变频器时代。基于变频器的电子技术能够实现电能的变换和对电能的控制。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逐渐成为工程领域的主角,这一技术促进了高电压和大电流技术的发展。自动开关、智能电路控制器等设备随之产生,提高了工程领域的生产效率。电子技术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容量,使其性能得到优化。同时电子技术促进了器件和设备的智能化,缩短了工作时间,简化了生产环节,对工程效率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1.2电子技术降低了资源浪费工程领域概念

很难明确定义,因为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多个方面。当然,资源浪费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传统的工作环境中,很容易出现重复或多余的生产环节。而电子技术的引入,可帮助企业从全局出发制定产品成产计划,避免资源浪费,促进企业发展。

1.3电子技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技术的电子技术已经逐渐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模块化的发展使企业生产环节得到优化,提高了企业生产的安全系数,方便检修人员发现设备及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计算机技术带动了数字化的发展,电子技术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有助于减少工作失误。随着资源的大量开发,实施绿色生产战略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工业领域,资源浪费严重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倒闭。总之,电子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2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1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时间较长。电子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实现了其经济性和动力性。如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就是基于电子技术的汽车系统,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能够在路况不佳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且使汽车操作更加简单,减少了油耗和动力系统冲击,使驾驶员能够轻松驾驶,确保安全。地盘电子控制技术则对汽车防滑起到了积极作用,它能够对汽车轮胎进行检测,并安装了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确保车身处于保护和检测状态。另外,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还包括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通讯系统和多媒体娱乐装置等。总之,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使汽车逐渐实现智能化,安全性能不断提高。

2.2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使建筑设计更加精细化,减少了传统建筑信息处理的麻烦,促进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传统的建筑工程较为复杂,大量的信息处理增加了工程的难度,电子技术的出现则宣告了传统设计时代的结束。电子技术可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交流平台,从而使企业处理各项信息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且使企业信息透明化,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现状,对企业决策管理层措施的制定有积极作用。施工实时监控平台的建立是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的典范,企业可通过电子监控平台随时对施工进行监测,减少了企业安全隐患,同时缓解了企业人员拥挤问题,节约了企业材料和人员成本。当然,电子技术的应用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3电子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迅速,而在航空领域,设备和技术都具有高、精、尖的特点,因此,对计算机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在航空领域生产中,不但要考虑设备的性能、成本控制,还需要对设计的每个细节进行精细的规划。传统的技术模式无法为航空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在这种条件下,基于计算机的电子技术得以应用。电子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是航空电子智能系统,其提高了航空元件的设计精细程度。当然,电子技术在航空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技术,满足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并且,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控制我国航空生产的成本也十分重要。

3结语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是建筑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律,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从最本质上来说,要想改革首先得从企业的价值观的转变入手,因为思想是实践的基础和方向。再加上社会价值观不断变化,建筑施工企业也只有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革新,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需求,由被动地适应外界形式的变化转变为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外部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垫资、压价的幅度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经营管理机制已经很难适应,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出来。下面简要说明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目标偏离企业战略目标

项目目标定位与企业目标不一致,偏离企业发展战略框架,本位主义严重,重项目利益轻企业整体利益。项目经理部企业化,生产资料固化。企业协调控制能力逐渐弱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严重削弱。然而在实际中却出现了项目是利润中心,施工企业是成本控制中心的畸形发展状况,导致了项目是盈利的但企业却亏损的局面。企业欠项目的资金无法兑现,只好挂在账面上 ,甚至直接打白条。职工收入很低,怨声载道。这对企业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2.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沿袭的是之前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施工企业按固定建制组织生产,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的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3.对资源的管理相对薄弱

就目前国内各大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它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块还是比较薄弱的。有的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对劳动者工资管理的层面上。深入分析会发现,很多施工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此外还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制度。如今人才外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也体现的比较明显。很多国有施工单位中的中、高层骨干被民间私人施工企业挖走,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人才的流失这一个方面了,它还造成一连串的不利后果,因为他们带走的除了他们自己,还有他们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人脉和产品市场。

4.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低

据权威统计,在我国目前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从业人员中,有将近八成的人是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需要的体力劳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并不像其他行业那样高。这一行业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当然也不能吸引更多专业性高、素质高的管理人才的加入。还有一点就是企业不具备与同行业的巨头抗衡的竞争力,使得企业施工项目不连续,影响企业的效益,造成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大,人才的大量无序的流动也对提高建筑施工队伍的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抑制作用。

二 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方案

1.改革管理理念

商场如战场,建筑施工行业也不外乎于此。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在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明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这是管理理念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做到使三者最优化,因为使其中一个最优的同时势必会对其他的两个方面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确定每点时考虑到该点对另外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反复权衡,力争做到使三个方面都达到最优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是前提,在这两者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能够去考虑利益问题,满足目标值的相对满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的改革创新,必然会极大地推动整个企业经营理念的改革,形成一种不换理念就换人的良好氛围。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必须兑现。所谓做人做事需以诚信为本,只有兑现了承诺,才能赢得业主的信任,在业主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当然这就是对企业最好的宣传和广告了。

2.制定适应市场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

市场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经营管理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管理不能偏离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的框架,必须遵循经营策略。因此需要针对当前建筑市场行情进行认真分析,同时考虑同行业的竞争态势,本着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宗旨,合理选择企业经营项目的分布,使得企业的项目覆盖范围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同时也要与自身资源配置相匹配,尽量减少经济宏观调控对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认真调研业主的资信、项目的前景,不盲目出击。争取有利的合同条件,处理好规模扩张与利益增长的关系。

3.改革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要依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管理行为。制度建设,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处理好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经理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代表企业对外履行合约上的内容。二是对企业本身的职能结构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改革优化,分清楚企业和项目直接的不同之处,理清两种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发展战略、服务职能等要不断深入,对于那些行政方面指令或者命令要逐渐弱化。三是要引入绩效考核制度,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要秉着公平性、合理性、人性化的宗旨。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好既定的施工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

4.改革人才管理机制

人才管理机制的核心是项目经理的管理机制,因此改革人才管理机制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在社会对优秀的项目经理都求知若渴的大背景下,需要重视项目经理,同时也可以从自身拥有的人员中选择资质较高的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培养成自己企业的优秀的项目经理,形成自己企业内部项目经理的人才市场。对项目经理实施动态管理模式,用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促进项目经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第二点,要赋予项目经理适当的权利,在施工现场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提高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把握好责任、权利以及利益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保证项目经理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把职责履行到底。第三点,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在企业人事中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能者上位,庸者退之,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提供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大显身手,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加快企业朝着职业化、经济市场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买亚锋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研究 新西部 2010年第16期

【2】 聂凯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点探讨 水力发电 2004年11月第11期

【3】 付红星 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 华章 2009年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流机遇与挑战对策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郑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其管理成本在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物流的现代化管理,挖掘其管理方面的潜在效益。

一、郑州市建筑施工企业物流业管理的现状

1.建筑施工企业重供应、轻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大部分施行项目化管理,过于强调工期,施工项目负责人宁愿购买大量钢材、水泥等待使用,也不愿承担因物资短缺而造成的停工待料责任。

2.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费用居高不下据统计,郑州建筑施工企业材料费、劳务费分别占项目工程造价的比例为:56%~60%和17%~20%,远高于全国的工程成本比例。个别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竟然高达70%,这些无形中增加了整个工程造价的成本,削减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效益。

3.施工企业项目中物流管理体制落后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严重。物流一体化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这些体制问题,使改革阻力很大,达不到预期目标。

4.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化程度很低,很多施工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在物流方面尝试推行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但实质性成功的不多,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有些施工企业信息传递大部分仍采用临时的口头的传递方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可能影响项目施工的按期完成。

二、郑州发展施工企业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

1.郑州发展施工企业物流业的机遇(1)河南省和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2005年省政府确定把现代物流业发展列入“十一五”专项规划,作为我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重点。(2)郑州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需求根据郑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强化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向具有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现代化国际化的都市转变,将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深层次的物流需求。

2.施工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1)理论缺失,物流成本难以科学计算目前,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上,物流成本在也被分解成不同部分,缺乏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来反映物流成本。因此,郑州建筑施工企业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物流成本,更不能单独真实地核算并反映出来,所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真实全貌。

(2)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评价与考核体系,郑州市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局限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对物资流通环节成本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由于各项目部无法对物流成本详细核算,无法获得与物流成本相应的准确资料,致使物流成本无法从整体上进行计划与控制,无法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整合,因此,施工企业有效的物流管理评价与考核体系尚未建立。

(3)缺乏专门物流人才,物流规划不科学由于物流管理学科是近年来在我国才正式提倡并实施的管理理论,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一般性的商品物流管理,专业性较强的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基本没有专业人才,鲜见有物流管理理论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更少见有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规划。

三、发展郑州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发展郑州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政策性对策

(1)围绕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引入物流管理思想依据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改革规划,适时引入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管理定位并发展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物流通道,提倡合理配送,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施工现场材料储备,保证物资的使用效能。

(2)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从目前我国和郑州市建筑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应该解决的是基础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解决好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

(3)减少自我服务,依托社会物流资源建筑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

2.发展郑州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技术性对策

(1)提高施工项目仓库信息化水平,建立物流管理新模式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部分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管理,创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经济订货模型,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和仓库现有存量,签发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增加采购批次、减少进货批量,实行库存物资限额管理,努力降低企业储存成本。

(2)提高材料一次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二次加工量在组织材料招标采购时,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从而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现场就能投入施工生产,不再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

(3)树立物流总成本全局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施工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必须以系统管理的思想,整合物流供应链,优化供应链管理,与第三方物流互补,恰当设计与安排作业,实现物流与作业一体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优化施工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同时必须将施工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优化,降低流通全过程的物流总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州市企调队:《聚焦郑州物流业》.郑州统计信息网。

[2]辛展梅:浅谈施工企业物资现代化管理[J].铁道物资科学与管理,2005.3:18~19。

[3]晏晖:构筑供应链下的施工企业物六企业体系[J].科学与管理,2005.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