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提升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竞争力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竞争力;旅游企业;安徽省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分布广,在区位上承东启西。可是安徽旅游事业发展态势问题颇多,正如副省长文海英所概括的“两个不相适应”[1]:一是旅游发展的成绩与安徽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适应,二是旅游发展的态势与兄弟省、市竞相发展的势头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从旅游企业入手,分析安徽省旅游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及其竞争力的表现,并以此为基础,试图找寻问题的症结,找出提升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对策。论文百事通目前,在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上,李正中、韩智勇(2001)介绍了企业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和发展[2];邹宏霞(2004)认为,知识的创新、人力资源的把握和企业文化的架构才是企业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谭丽林(2005)结合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当前旅游企业的竞争环境,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策略[4];邱慧(2006)认为,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向内挖掘企业潜力两方面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梁赫(2006)则认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6];高航(2008)认为,企业除了追求经济,还应该在“社会责任”(CSR)上保持自己的竞争力[7]。在以安徽省旅游企业为案例的研究中,评价上多以“小、散、弱、差”为主,如汪德根、刘昌雪(2002)通过对安徽省的旅游涉外饭店市场竞争力的研究,发现安徽省旅游涉外饭店竞争不足和过度竞争同时存在的现状[8];闻飞(2005)等人通过省域旅游企业综合实力的对比,得出了安徽省旅游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位于第三集团的位置[9]。
一、企业竞争力
谈起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内多用普拉哈拉德与哈默(PraharadandHamel)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和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的竞争战略理论等来对企业进行竞争力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创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10]。一项竞争力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以下三种特性:(1)客户有用性,即对客户有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价值观最大化;(2)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或超越,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3)延展性。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过程。
二、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研究
(一)安徽省旅游企业现状
旅行社和旅游饭店是衡量旅游企业发展程度的有力工具。以旅行社和旅游饭店为例,安徽省旅游事业近20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如表1所示,近年来安徽省旅行社数量大幅增加,旅游饭店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较快,而且在星级标准上呈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截至2008年9月,安徽省共拥有星级饭店431家:五星5家、四星63家、三星156家、二星194家、一星13家。其中四五星高级饭店的比例仅为15.8%,呈现出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饭店结构。
目前,安徽省大部分旅游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可能因素主要是旅游相关产业的进入壁垒低、行业限制小和技术含量不高。由中国国情所决定企业竞争力制度因素较为重要(包括企业产权制度、现代管理制度等),而安徽省现代旅游企业、旅游行业组织尚未全面建立,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大集团,上市公司只有一家(黄山旅游集团),大部分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更不要说企业的品牌效应。产业投资主体又以国有资本为主,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使资本扩张与合并,企业兼并与联合存在困难。在安徽旅游发展中,旅游企业的牵动作用和招徕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如果仅仅单方面从数量上及时间段上看安徽的旅游企业的发展,无疑进步明显。但是如果从微观上、从区域上看,问题又突显出来。根据闻飞等人通过指标计算得出:“安徽旅游企业综合实力位于全国第25位,居第三集团中列,不但在全国31个省(市、区)旅游企业中排名落后,而且在中部地区排名中也偏后(中部8省中名列第7位)”[9]。很直观的反映了在整个国家区域中,安徽省旅游企业所处的竞争劣势位置,揭示了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表明了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是相对薄弱的。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差距,把比较区域缩小,把安徽放系更为紧密的长三角旅游圈(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再来对比安徽旅游企业的竞争实力。如表2和表3所示,通过分析各省市星级饭店的数量、平均客房出租率、旅行社数量以及全国百强旅行社数量等指标,可以看出长三角旅游圈内各省市旅游企业发展并不均衡。浙江省的星级饭店数量最多,平均客房出租率最高;而江苏省国际国内旅行社数量最多;上海市拥有的五星级饭店数量和全国百强社数量最多,而安徽不仅星级饭店数量比江浙沪三省市少,2004年全国百强社排名两省也没有一家旅行社入围(双百强评选包括营业收入、毛利润、入境旅游外联人天、接待人天、实缴税金、外汇结汇等六项主要经营指标考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安徽省旅行社在经营上以及安徽旅游业整体大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安徽省旅游企业的总体规模与经营水平在大长三角旅游圈内处于竞争劣势状态,直接影响到安徽省的旅游经济发展。
三、提升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内部培育企业竞争力
内部培育,即依照核心竞争力和公司战略的要求来对资源进行配置,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建立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1.建立自身品牌
安徽省目前还没有创立出一个品牌饭店,更不要说品牌饭店集团;国际旅行社已经数年未能进入全国百强;旅游景区也只有黄山勉强称得上走向世界,但仍然被旅游界称为“中国的热点、东亚与东南亚的温点、欧美的冷点”。品牌是最典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众所周知,旅游是一项体验型的活动,旅游企业输出的是旅游服务,其服务对象多是那些注重体验、注重精神享受的客户。因此,为了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就必须提供具有品质的服务。
2.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缺少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导致旅游企业恶性竞争的关键[8]。国内外实践都证明,创造了企业80%价值的是只占职工总数20%的核心人才,即中高级管理与技术人员。安徽省旅游企业在相当程度地上存在着“孔雀东南飞”的问题。“中专生最好、大专生勉强、本科生靠不住、研究生用不上”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多数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人才的缺乏必然导致管理的落后、观念的陈旧,也必然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此,安徽省旅游企业应主动培养有志于旅游事业的中高级人才,让他们尽快成为管理层的主力军。3.企业文化
旅游企业是以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核。这里所指的企业文化包括管理方式、营销战略等。它深深地渗透在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是其他企业无法学习和模仿应用到自身企业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旅游企业创造出信誉、名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给旅游企业注入生命活力。因此,企业文化成了促进旅游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长久化的根基。
(二)外部获得企业竞争力
内部培育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速度相对较慢,并且还要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等条件限制。相比之下,通过外部获得企业所需的竞争力要素,则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即可完成。
1.旅游企业重组
旅游企业重组后可更为有效地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剥离一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相关不大的资产,集中有限资本构建更强大的新的核心竞争力,使旅游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获得1+1>2的经济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企业在重组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竞争力要素,而不是短期的财务利益,财务利益固然不可忽视,但竞争力要素对旅游企业重组后的长远发展则更有意义。目前,由于受2008年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等多因素的影响,安徽省部分中小旅行社业绩下滑已是公开的秘密,从另一方面看,经过市场的洗礼后,旅行社重组洗牌的时机已到。
2.旅游企业集团化
在安徽目前已有的三大旅游集团: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旅游集团和九华山旅游集团。这其中,仅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在全国21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中仅位居中等,其余两大集团竞争力则更为有限。集团化经营可以对旅游企业实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以规模求效益,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积极意义在于:(1)集团化经营将交易成本内在化,能获得高的规模经济效益;(2)有助于实现专业化经营,从而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形成优势互补,优化产业结构;(3)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旅游集团在体制改革集团组建过程中,可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大量闲散资金;(4)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建立旅游企业的新形象,有利于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新晨
3.旅游企业战略联盟
市场除了竞争以外,还有合作。企业为了生存,要靠竞争来合作,通过合作来竞争。通过与相关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互补资源,加快旅游企业对服务、技术和有形资源等各种竞争力要素的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如旅游社的销售网络是饭店企业难以比拟的,营销能力薄弱的饭店企业与之联盟,不仅获得营销渠道,还可以共享市场,因而形成了比原有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复合核心竞争力,并将给旅游企业带来可观的回报。在安徽省政府推进“两山一湖”联动开发的形势下,黄山旅游股份公司和九华山旅游集团就应开展合作,在联合促销、联动开发旅游线路上相互配合,实现“双赢”[9]。
参考文献:
[1]文海英.努力推进安徽旅游业奋力崛起[N].安徽日报,2005-06-28.
[2]李正中,韩智勇.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7):54-56.
[3]邹宏霞.对增强我国旅游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湖湘论坛,2004,(6):70-71.
[4]谭丽林.论旅游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J].学术论坛,2005,(11):84-87.
[5]邱慧.浅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121-123.
[6]梁赫.论旅游服务质量是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以浙江旅游为例[J].集团经济研究,2006,(7):57-59.
[7]高航.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J].理论界,2008,(1):53-54.
篇2
PCB企业需要以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为准绳,展开一系列管理变革,
提高生产效率,减小一切可能的浪费,降低经营风险。
绿色制造呼唤精益生产
纵观全球经济,制造业已成为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但是,制造业在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以及在产品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消耗掉了大量人类社会有限的资源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使制造业减少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今天的制造商都面临着这样一种压力,即接受精益和绿色的双重策略来创造一个环境立场,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增加收入,并提高品牌形象。现行的环境法规对于制造部门来说并不陌生。《危害物质禁限用指令(RoHS)规定》、《废旧家用电子电器(WEEE)规定》、《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REACH)》以及《加利弗尼亚绿色化学计划》已经强制要求制造商对他们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环境影响进行重新检查。这些法规遵从的努力已经带来了更清洁和更安全的运营,减少使用和替代有害物质,增加产品的再循环和回收,并为供应商、贸易伙伴、员工和客户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现有的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项目,不仅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率的有效途径,同样可用来发展可持续的绿色实践,特别是在减少废物领域。在很多地方我们可以发现在精益生产中减少废物的绿色机会,如在物质成本、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设备效率以及减少排放等方面。实际上,通过整合精益和绿色计划,不仅能帮助PCB企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优势,制造厂商仍然能够获得成本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消减浪费 降低生产成本
精益生产就是丰田生产管理模式,是当代社会将企业管理的各种工具方法和理论、技术以及企业文化融为一体的产物。精益生产方式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方式,就是决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七个零的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它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本身就是针对削减浪费,它所涵盖的7种浪费几乎都与节能减排有关。从精益的角度来看,PCB企业在制造方面产生的能源、原材料的消耗都是源于生产过程之中,我们通过过程的合理化设置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多方面浪费,这就是精益。比如说“返工”,做了一个有瑕疵的东西就意味着要重新制造,这牵涉到原料、人工和时间的浪费。精益生产体系中的七种浪费中任一浪费的改善只需花费很少或者根本不花钱,企业就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精益生产本身就是绿色制造,因此PCB企业不是简单地为实现绿色生产而加强精益管理,而是发展绿色产业应该学习精益,把精益理念融入绿色生产。“精益并不需要绿色,因为精益所包含的各项元素从本质上来看其实都是绿色的。”
持续改善企业生产流程
精益生产方式,其核心就是减少浪费的哲学:减少闲置时间、转换时间、库存(材料、设备零备件)、低劣质量、不合格的供应商、不合适的个人绩效,成功运用此方式的企业,其竞争优势在于加工成本更低(各种资源浪费少、成本低),缺陷更少(质量好)、柔性更强(市场适应能力强)。按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生产现场管理必须合理地组织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信息流及时准确,使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的状态。具体地讲,生产上精心组织,管理上精雕细刻,工艺上精益求精,成本上精打细算,操作上精耕细作,精神上精诚团结。
在PCB生产过程中,任何不良品的产生,都会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方面的浪费,如产品报废返工、材料和人工损失、订单和市场信誉损失等。任何修补都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精益生产方式要求PCB企业能及早发掘不良品,寻找并确定不良的来源,从而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力求实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尽可能在生产的源头就杜绝不良品,采取防错措施, 防止不良原材料、半成品流入后道工序,追求零废品率。
精益生产方式所强调的是“Just in Time (准时化)”,也就是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做出客户所需要的数量的东西,生产过多或过早同样都是浪费。过量生产占用了生产空间,增加了中间搬运器材和管理工作量,加大了产生不良品的机会,掩盖了生产过程中的很多问题。6S活动的“三定原则”,包括定位(放置场所)、定品(什么物品)、定量(数量多少),为限制过量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并通过可视化管理予以强化。
“7大浪费”中“等待浪费”,体现在PCB企业的主要有等待物料、上道工序产品、设备维修、工具及其它辅助用具等。它可能会由很多因素所诱发,包括因库存量不合理而导致的缺料,因作业不平衡导致的等待上道工序产品交付,因机器故障导致的生产停顿等。要消除这些浪费产生的根源,就要通过精益改善优化物料供应系统,提升产线平衡率,提高设备保障能力。
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推式”控制系统,容易造成中间产品的积压,而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拉式”控制系统,能使物流和信息流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人为的浪费。因此,精益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精益生产方式改变了品质控制手段;消灭(减少)了各种缓冲区;增加了职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训职工并与职工交流;仅在需要的地方采用自动化;精益组织结构。
构建柔性生产模式
随着PCB行业竞争的加剧,很多中小PCB企业为适应市场,多品种、样板、小批量以及大批量订单来者不拒,目的是通过增加生产线的灵活性来适应市场。然而,这种灵活性生产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企业的一些固有问题,如机器故障、质量、不可靠供应商、时间进度安排等存在问题时,不但整个生产的灵活性会大大降低,甚至还会使生产系统中断。在此情况下,很多企业中通常的思维是增加厂房、设备、人员、提高原材料及零备件存货等来增加灵活性、适应市场。但这种方法未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反而使企业的问题未能充分暴露,使企业的问题未能找到解决办法,从而极大地浪费了资源,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标准化模式针对标准产品批量大生产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对于小批量、多系列、多品种交叉同时在线的标准产品生产优势将不复存在。PCB企业可以引入柔性化生产思路:对设备的柔性组合与浓缩、工具的兼容性配置、人员的技能精细化、布局的三维立体化、工序的柔性化调节。精选作业人员,在工具与工装上实现快速换型,工序中利用特制工序卡对材料进行快速识别,同时将多品种、多类型的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归类组合,形成一套新的具有多重适应性的柔性作业流程图。柔性化生产作业模式的引入,给PCB企业带来诸多优势:生产线简短,设备投资少,现场利用率高,中间库存及周转少,生产周期短,交付速度快,损耗小,效率相对较高,这也是工序价值流体现之一。
总结
篇3
关键词:企业;采购管理;现状;措施
采购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采购成本的降低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采购管理中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对企业采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树立科学的采购管理理念,加强采购内控管理。
一、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采购管理的概念主要是:企业采购管理是按计划采购订单,按要求制订发货计划进行价格管理,做好企业采购管理物品的选型工作,企业采购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采购工作的全过程,企业采购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定采购目标、制定采购制度以明确采购权限、明确采购标准和采购要求等,选用聘用采购人员,设计相关采购流程和表单,制定企业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等。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企业采购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企业运营效益,企业运营所需的原辅助材料要经过前期细致的调研、选型、比对,确定企业采购物品的设备选型,才能正式的采购并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采购成本的降低减少了资金占用,降低了仓储成本,在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购成本不仅包括采购成本、还包括储存成本和流动资金成本等,高采购成本将大大降低生产的经济效益。企业采购物料是确保生产经营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企业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企业采购组织不够健全
一些企业采购组织不健全,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招标采购工作,一些企业整体缺乏有效的采购制度,很多企业的购买决定权由企业领导所持有,缺乏具体的采购运营组织,采购过程不透明,缺少制度的监督与约束,没有对采购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制和管理。
2.传统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采购管理工作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一些企业采购工作人员对供应商的管理不到位,一些采购工作人员不深入了解供应商的情况,从而导致供应商的选择不符合要求,在合作过程中易出现一些问题,同时对供应商缺少评估,对商品质量和商家服务缺少评估,导致企业采购成本不稳定。
3.对采购工作的绩效评估工作不足
采购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一些企业采用传统采购模式未制订绩效评估办法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一些企业未确定适当的绩效评估方法,对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没有正确的评估。
三、建立现代采购管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1.建立有效的采购组织
采购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采购部门的建立可有效规范公司物资采购行为,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加强物资采购监督,完善供应链管理。企业建立起专门的采购组织,负责制订物资器材采购、招标采购及支付预算工作,负责制订、完善招标相关制度、流程。监督采购、招标计划的审批及实施,负责对年度招标采购决策负责把关,同时物资采购的纪检监督工作由企业的纪检监察相关部门来负责,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确保了招标采购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2.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家
对供应商家的择取十分关键,成立专门的招标采购小组,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工作。评标工作由相关主办部门确定评标人员及开展相应的组织工作,上课每月召开一次物资器材采购会议、集中确定各类器材的供货厂家、型号、数量等信息。
3.通过绩效评估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企业通过绩效评估有效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对提高采购行为的重要抓手。要确定适当的绩效评估标准,促进企业实现整体业务价值的提升,突破职能评估的瓶颈。如某企业在采购的考核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对采购进行考核:对于采购成本的考核主要是考核采购成本的可比降低幅度。采购成本可比降低幅度=(当期实际采购额-当期计划采购额)/当期计划采购额。其中当期计划采购额=∑当期实际采购数量×采购计划价格。采购物资计划价按财务部、物流部、采购商务部共同确认并报总经理批准后的当年度年采购物资计划价执行;物流部根据采购物资的类别、规格输入计划价格,计划价格输入错误由物流部更正,更正前不纳入采购商务部考核。考核价格根据上一年度计划价并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前一个月的ppi指标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公式如下:当年考核价格=当年计划价*(1+前一个月ppi指数*50%)如本期采购物资没有计划价(上年度无此项物资可比采购),年度内第一次采购不计入采购成本考核范围,但必须按照招标程序进行多家招标采购(或经过多家询价对比采购,并报公司领导批准),第二次以后按照财务部、采购商务部、物流部确认的第一次招标购买价格或多家询价采购价作为采购计划价。通过考核体系的构建,对企业采购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以把控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结论
在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采购管理中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树立科学的采购管理理念,加强采购内控管理,采用现代采购管理,规范了企业的物资采购行为,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加强了企业物资采购监督,完善了应链管理,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旭红.简论现代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2016,(35):157,160.
[2]宋军.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探讨[J].管理观察,2017,(10):45-46.
[3]肖群.关于煤矿企业物资采购流程的优化分析探讨[J].科技风,2015,(15):267.
[4]郑乐燕.企业采购管理的创新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15.
[5]张宏.H集团集中采购管理的优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8):271-277.
[6]金燕波,王小迪.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2):43-48.
[7]赵曼青.供应链体系中采购管理的作用与影响[J].金融经济,2017,(8):151-152.
[8]康燕.现代采购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32-33.
[9]麻林夕.企业采购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新西部(理论版),2016,(8):73-74.
篇4
关键词 工业工程 概念 特点 应用现状 应用必要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企业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有的淹没在改革的浪潮当中,有的却激流勇进,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规模并在不断的扩大。随着对外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很多企业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是关键。工业工程应用于企业则是企业迅速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工程的定义及特点
工业工程有简称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创始于美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工业工程它是研究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综合系统的设计、改善和设置的程技术,它应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来确定、预测和评价由该系统可得到的结果。由此可知,工业工程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的综合、交叉型边缘科学。
工业工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工业公车个是将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相结合,从而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和预防的方案。第二,应用工业工程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第三,工业工程的应用,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第四,应用工业工程的过程,其实是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重点管理,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尽管工业工程在欧美,日本早已普遍使用并且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一些外资和合资企业当中,比如上海大众,摩托罗拉等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企业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部分企业也开始应引入工业工程,它成为了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并为企业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广东科龙公司和美的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也在2000年的时候建立了工业工程部门,它的成立,将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工业工程应用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们看到了工业工程应用在企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建工程工业应用于自己的企业,纷纷通过ISO9000的认证工作。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对工程工业认识不全面,对自己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引入ERP、MRP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尽管工业工程的应用给我国许多企业带来了实际的效益,但是仍有很多企业对工业工程的知识及技能其知之甚少,特别是内地的很多中小企业,更别说应用。
三、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工业工程应用于我国企业能帮助企业解决效率的问题,无论是想通过它来摆脱企业面临的困境,还是为了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势在必行。工程工业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的发达程度越来越高,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尽管在某些单一的技术方面趋于领先地位,但是整体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竞争力相对低下。要想提高整体的竞争力,适应时代潮流,企业必须实施工业工程应用。
(二)企业外部需求
我国中小企业占多数,它们抓住改革机遇和企业家的胆识和谋略迅速发展,家族式的经营模式的弊端,在经营中日益显现。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这些企业面对的也不仅仅再是国内同行的竞争,同时也面临国外很多同行的竞争。提高效率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才是最佳路径,工业工程的实施可以说迫在眉睫。
(三)企业的内部需求
我国的各种企业尽管壮大,但是配套的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跟不上企业的迅速成长,企业如何摆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很多企业家在思考的问题。在我国,很多企业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企业的内部需求迫切希望工业工程的实施。
(四)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现在的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等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动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产品打入新的市场都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而实施工业工程则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四、企业中要如何应用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在企业中应用并得以顺利实施,需要聘请专业的工业工程师进行实地了解后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应该讲究策略。
(一)教育培训工作须到位
在企业内部实施工业工程,首先必须做好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在员工的综合素质,制定符合企业的特色的培训方案,确保员工能自主地接受全部的培训内容并运用于工作之中。
(二)从局部找到实施的切入点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就企业而言,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在企业中实施工业工程,可以从较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由局部的带动全盘在企业内部系统应用工业工程,最终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工作方式采用跨职能团队模式
工程工业在实际的实施当中,总结出了较多的工作模式,就目前在企业中的应用成效来看,跨职能团队模式已经成为了开展工业工程的基本模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第一,职能跨度范围大;第二,工作方式较为灵活,授权明确充分;第三,有效支持了管理决策。
(四)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企业在应用工业工程过程中,可以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校对于工业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往往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且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企业走合高校合作的道路,可以充分的利用高校的优势为其服务。
五、结束语
工业工程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普遍,但其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重视工程工业的发展应用,让工程工业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才强企;管理与激励;企业竞争力
新时期国有企业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疑必须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
一、人才的概念和特点
(一)人才的概念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学识和总体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取得突出实绩的群体,优秀人才是企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正像一位管理大师曾经说过,“把我的资金和设备全部拿走,只要留下我的员工,几年后,我仍然能创造出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企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二)人才的特点
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贡献者,其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
1、具有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人才一般都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或培训,拥有较高的学历,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由于有较好教育背景,人才一般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2、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人才往往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3、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人才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人才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
4、工作的流动性。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表现在技术的竞争上,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的竞争,这一大环境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了宏观需求。
二、人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在信息化企业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才,人才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他们已经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人才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他们创造的价值上,他们能够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业务流程,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三、构建人才激励的战略规划
1、转变观念,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资源。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将资金设备看作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树立起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
2、高度重视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企业应在其现有人才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着力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
3、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企业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配置和激励的规范化、制度化。
4、高度重视企业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的关键是要加紧培养造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培养规划。通过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新老衔接的人才队伍,满足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
四、实施人才管理所采取的激励措施
1、充分发挥员工独立自主性。由于人才具有独立自主性特征,企业应更加重视发挥员工对工作自主性和创新方面的授权。通过授权,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管理效率,并且也能满足人才工作自主和创新的需求。为了鼓励人才进行创新性活动,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
2、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由于,人才要求获得尊重的需求非常强烈,管理者应经常经常活动,加强人际沟通。把企业建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让人才参与相关的决策,激发其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企业获得快速发展。
3、灵活的工作时间管理策略: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大多人才从事思维性工作,对其工作结果提出要求和考核,无需对其工作过程进行监督,比较适合宽松式管理,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如弹性工作时间、办公地点不固定等。弹性工作制度不仅满足人才的工作要求,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
4、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前提,也是企业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企业在进行激励选择和设定应针对性地满足人才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更要考虑其发展潜能和成就感。当然,还应该注意对工作进行设计,因为对于人才而言,有意义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激励,使其全心全意地投入精力,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趋向一致。
篇6
关键词:制度管理;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直至现今社会制度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企业的制度管理也是众多工作内容中较为主要和关键的环节。制度管理的完善与否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并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为了实现企业社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有关制度管理与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方面的内容就成为了备受相关负责人关注的重点话题。
一、简析企业的制度管理
所谓制度管理,指的就是企业相关高层管理人员通过一定内容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消极阻碍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的在职员工的日常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对企业的经营运作流程具有相当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影响作用,以及对企业员工互相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具有一定的鞭策和鼓励作用,是在现今社会发展阶段企业制度管理表现出来的三方面最主要的特点。
在企业经营管理界,相关专家学者一直将企业的制度管理看做是能够促进企业社会经济收益显著增长的第一生产力。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面内容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备受相关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但只有制度管理被一直沿用至今。制度管理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二、有效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策略
1.提高重视、强化企业制度管理认知水平
企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想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制度管理工作来提升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大力提升企业内部员工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对制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企业员工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制度管理在企业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
在进一步提高并强化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制度管理的重视程度,最大限度的树立其对制度管理方面相关的内容之后,企业内部的在职员工以及管理者们将对企业的管理以及自身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可为与不可为得到更加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内部在职员工企业制度管理认知水平的强化和提升将为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显著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前提保障。
2.建立动态发展的企业制度管理体系
企业的管理主要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现今社会制度管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就在一定层面上表明企业的开设和经营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企业的变化与发展也就对企业制度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动态变化的需求。为此,企业高层相关工作人员如果相要更加有效的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完善企业制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建立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相适应的动态企业制度管理体系。
相关工作人员要在企业制度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制度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企业制度管理体系的设立要最大限度的保持与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相一致,不断修改和完善在企业制度管理体系中与企业自身发展不相符的内容。
3.保持制度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
在最后,企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注意要在企业制度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保持人人平等、公平以及公正的工作原则。制度管理工作的展开只有真正避免因人而异、制度管理权威性丧失的弊端现象的发生,才能有效降低企业内部在职员工对企业制度管理工作的抵触心理。得到企业员工拥护和支持的制度管理工作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和提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社会经济收益以及社会价值的显著提升,为最终实现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前提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制度管理是能够有效保障一个企业有序运作的重要前提。企业制度管理水平的好坏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中综合竞争实力的高低。只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企业制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完善措施,才能显著提升企业制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最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符亚男,李大鹏. 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1,03:26-29.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 品牌培育 创新能力 竞争力
一、我国民营企业快速成长
民营企业是指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和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全国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注册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户数已达800万家。有关民营企业的统计数字显示: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岗位数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经超过900万家,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从工业企业增加值看,2011年前10个月,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到19.6%,显著高于国有工业企业的10.1%和全部工业企业14.1%的平均水平,2011年前11个月,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国民营经济近年来成长迅速,并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了重要地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有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家族式”治理、管理体制落后,业主素质偏低、决策多有盲目性等。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有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融通困难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将使民营企业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二、民营企业竞争力在下降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原本具有体制优势和成本优势,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劳动力工资低、使用自然资源(如水、矿产、天然气等)支付成本低。这些优势决定了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民营企业的这些优势在不断减弱甚至消失,民营企业竞争力在不断下降。
在体制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体制的弊端在不断克服, 内部经营机制在不断完善,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焕发了活力,竞争力得到了提升。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在体制上的弊病则愈发彰显。
在成本方面,民营企业有些成本优势原本就是通过内部成本的外部化而得以实现的,如污染成本的外化转移,过度使用自然资源而不计或少计成本,企业员工福利成本转移等。显然这些成本优势是与国际国内大环境背道而驰的,也是不可能长久持续的,这方面的优势也正在消失。因此,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下降。
与外资企业或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更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的能源成本低、人工成本低、环境成本低的“三低”时代已经过去,而民营企业中加工贸易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所占比例依然较大,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数量依然较多。
民营企业只有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克服前进中的重重困难。自助者,天助之。
三、出路在于品牌和创新
1.品牌培育是民营企业生存之本
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集中的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标志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培养和发展自主品牌,是实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拓市场有力措施。
在国内市场上,企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价格战愈演愈烈,降价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导致了企业赢利少,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对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就不可能只停留在靠拼价格来吸引顾客的层面上,而应该树立起良好品牌。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产品同质性越强,则价格差异越小。企业只有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品牌,使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明显区别于同类产品和企业,才能使自己避开价格大战,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于江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在价格战中并不占有优势,品牌竞争尤为重要。
另外,在某些已经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和领域,市场格局已经趋于尘埃落定,强势品牌业已形成,后来者的市场机会已经不多,而在尚未形成强势品牌或仍处于成长期的领域,市场参与者则面临着大好的机会,民营企业如果正确选择了自己的细分市场,以自己的品牌进入,更有机会占据优势市场地位。
在国际竞争中,新技术革命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融合,导致国际产业分工重新洗牌,促进了跨国经营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国际资本输出更多地体现为品牌输出。品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作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含金量最高的一种力量,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公开秘诀。
企业无品牌就没有立足之地,市场无品牌就不成其为市场。面对品牌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仅仅依靠降低成本和价格,是难以在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必须不断地培养和壮大自己的品牌,并力争在市场上成为驰名品牌。
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品牌意识的形成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相适应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由于社会观念及规范等文化行为的不同,使得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诉求度、诉求点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上,才能产生现代品牌理念,市场经济是名牌创造和发展的摇篮,这已经由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几乎所有经得起时间和竞争考验的名牌全部诞生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市场经济越发达,名牌成长得越快,名牌越集中,名牌的品级越高。以美国为例,当今美国之所以能够垄断世界驰名品牌前50名中的31个,原因就在于其先进的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秩序和规则。
2.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动力源泉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过程中,民营企业的成长得益于卖方市场,有许多空白的市场空间可以进入。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市场空白迅速被填满。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只能靠压缩利润空间进行竞争。虽然民营企业可以凭借低成本、薄利润在国际竞争中暂时取得一席之地,但近年来各国都加强了对本土市场的保护,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民营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的市场行为。通过创新可以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使企业效能更强、效率更高,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虽然民营企业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部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依然是规模不大、层次不高,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发展动力不足等短板。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高低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化挑战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就必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企业发展的竞争机会和竞争主动权。因此,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是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
四、民营企业的品牌与创新对策
1.民营企业培育品牌的对策
首先,培育品牌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定位。品牌的竞争力在于特色,培育品牌需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在买方市场占明显主导的今天,大多数的市场都已经进入“红海”状态,或者正走在从“蓝海”去往“红海”转的路上。供给很充足、竞争很激烈,顾客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如果企业没有独特的品牌、缺乏清晰的定位,则很快就会被淘汰。
其次,展开有效的营销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多个渠道宣传企业品牌、建立营销沟通。对不同的沟通形式(如一般性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等)的预期效果和战略地位做出评估,并通过对分散的信息加以综合,将以上形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明确的、一致的及最大程度的沟通。
第三,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塑造战略。品牌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民营企业的最佳选择是采取渐进的、低成本的品牌塑造战略。例如,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可采用“低价格品牌”战略。知名品牌并不必然都是高价,民营企业的优势恰恰在于其低成本,而在我国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价格敏感度非常高的消费者。再比如,已经树立了良好口碑的“搜寻商品”提供商,可以将其品牌效应延伸到“经验商品”,以此扩大品牌影响力。
第四,借助他人名牌打造自己品牌。这是一种间接实现自主品牌的策略,典型的代表是“贴牌”生产。民营企业可以首先建设高品质生产、服务、运营体系,保证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的质量,利用为其他知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的过程,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渗透自己的品牌。另一种间接创造自主品牌的典型途径是,将自己掌握的某项优势核心技术用于别人的名牌产品,英特尔公司就是采用这一途径成功地实现了品牌塑造。
第五,打造国际名牌,走国际化经营之路。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配制。它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体制的重建,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品牌产品只有走向国际市场,争创国际名牌,走国际化经营之路,融入国际市场,才能成为真正的名牌,获取最大的竞争力。
2.民营企业修炼创新能力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创新型民营企业家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企业家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创业创新”专题培训,创新能力系统培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新智慧。
企业应立足现有科技队伍,着力加强企业科技人才的培训,优化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创新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可以经常性、制度性的选派科技人员到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进修、深造,经常性地邀请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来企业做报告,传授科技知识、解决技术难题。企业应抛弃人才选拔和使用上唯亲的家族模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对企业家、技术研发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基于企业绩效设计的企业家、技术研发人员分配制度,企业要给技术人员提供宽松和灵活的工作环境,通过设立创新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全体员工的创新行为。
其次,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健全创新合作机制,推进开放创新;推进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促进官产学研之间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让民营企业与合作伙伴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使民营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投入保障机制,从企业制度层面确保创新研发所需经费来源,比如可以硬性规定营业收入的一定比率要用作创新投入,并设立专门的创新资金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企业的创新资金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梁.只有自主创新才是立国之本——论“比较优势”和“全球化”不可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源泉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02)
[2]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篇8
思科搭建及时系统
思科公司在全世界有2 0 0亿左右的营业额,其中有40亿美元的产品在中国生产,这部分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与中国企业一样。思科在中国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使公司处于竞争领先地位的呢?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介绍,思科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和在中国采购的零件以及技术交流等整个过程全部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克服了交通不便、如“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上的供应链,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2年,思科为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在家里装了宽带网,也开始把I P电话延伸到员工家里。员工可能在家里办公或打电话,但号码却是公司的,通过公司的宽带网,他的电话是通过互联网拨到公司里去,再从公司打到外边。这样的好处作为例子,在“非典”期间思科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工作仍然在继续推动。同时也为不间断的服务创造了条件。
杜家滨介绍,思科刚开始实行可以在家办公时也不适应,但这样的好处很多,如思科原来在北京的七层的办公楼现在只需要三层,这就是它节省的成本。办公室里面原来每个人有固定座位,变成现在没有固定座位之后,就开始把电话系统做了一个改造,员工在家上了电话系统也跟在办公室里面上了电话系统是一样的,如果想知道这个员工有没有在上班办公,打电话给这个员工,在这上面就可以接到电话,同时也可以通过及时通讯系统与他交流。另外,思科的每个员工都有一个日程控制,这个日程控制是跟别人结合在一起的,所有的开会,所有时间的安排,大家都有共同的接触,可以彼此协调。公司里面也有一个电话网络会议中心,其实并没有增加额外的成本,只是在现有的电话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软件,使功能全部得到应用。(注:电信公司也提供相类似的功能服务。)
思科公司采用指标衡量利用互联网之后的节省,衡量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他们在流程设计中强调以互联网为核心,把主管的薪水、红利与实施互联网后的成效挂钩,产生了好的效果。
杜家滨认为,在整个产业当中,当你能这样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时候,相对来讲你的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就是竞争对手的落后。经过不断地积累,使企业本身竞争力提升。
联想打造电子商务供应链
联想集团公司副总裁张后启认为,电子商务就是把商务供应链用电子化的手段进行融合,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实施流程中的订单处理等业务。
他认为电子商务并不单纯是网站,网站最后要形成和客户之间的互动,互动的结果一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二还要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快速准确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形成订单,形成订单以后怎么能够缩短订单的交付期以及缩短每个订单的交易成本,这是非常重要的。联想与同类产品电脑公司的竞争比的是整个全程供应链运作的有效性,也就是两个指标,一个是订单的响应周期,第二个是整个产品在全程供应商上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因此,联想为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对供应链结构进行了整体优化。
联想每天要接收成千上万的订单,如果通过传真的方式,不能保证能让客户看清楚,而且随着客户越来越个性化,无法把很多产品推荐给他,这必然要通过网上的互动来选择,做满足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这样就不可能按照过去预测生产;同样在物料采购的时候怎样开放库存存货的界限,对供应商怎样及时的补货,运用电子商务整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企业内部,也实行网上报销。联想大厦6000人的工作,实际负责报销的只有2个人,到封底是怎么运作的?张后启介绍,联想的员工上班必须打开自己的电脑。联想很少用纸张,所有的单据都是在网上,通过一个报销单据填上以后,这个单据通过工作流程转移到上级经理,上级经理确认审批之后直接拿到财务,财务拿到电子报销单据。中国的财务一定是拿到原始单据符合以后有一个凭证,在凭证后附原始单据,经过复合以后才能签字报销,这几乎是很难想象允许如联想这样做的,这就面临一个问题,电子商务带来的是流程改变,财务拿到的是电子凭证的概念,另外每一个员工把原始的单据贴好了,以后有一个标识,按照什么制度,规定的费用,总额是多少,放在每一个办公的小区之内有一个财务专用信箱,这个信箱里面有一个小推车,每天沿着公司的几条路线走,把原始单据一个一个地收到小推车里面,然后交给财务,财务人员拿到原始单据以后在机器里找到原始单据,在原始单据里填上它对应的电子凭证,凭证号是什么,和我们现在的会计制度完全不一样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电子商务的形式。其它如领取办公用品、用车、用会议室等也采用电子化的流程。
联想已经实现百分之百的电子化订单,以订单通过ERP供应链,SCM供应链计划来排产分散在三个地方制造体系的统一安排和组织,然后和供应商之间实现整个VMI,通过产品和标准组件化的设计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应用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在企业内部协同的网站上实现了网上报销,办公用品,会议资源,车,知识的管理等等,是通过全面的信息化――面向社会实现电子商务。只有一个一个企业自己完成了全面的信息化,实现电子化的定单和处理的时候,才会有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的出现,或者说才会有社会化的改造全社会供应链的结构,针对不同行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才有可能有的放矢。
整个系统的结构实现了库存周转积压损失的减少,包括应收帐款周期的加快和应收帐坏帐的减少,协同办公,流程的改变和效率的提升,每年会给联想降低6个多亿的成本。全球PC的最低价在中国,全球上网最便宜的也是在中国,这种信息化在中国实际上是迅猛的发展,更多的是企业如何抓住这样的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利润也增长。这也是联想通过电子商务提升自己的核心力所带来的变化。
阿里巴巴建立信用体系
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认为,电子商务产业不能再依靠输血式的发展,必须具有自我造血能力,你要真正构建一个能产生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
2002年电子商务相对好转时,阿里巴巴及时提出“一块钱、一块布”。“一块钱”的提出其实是非常巨大的飞跃,这就说明阿里巴巴从输血式成长转变为造血式成长“一块钱”是指赢利一块钱,如何达到一块钱的赢利呢?就是用“一块布”的精神,作为电子商务企业核心是服务,怎样围绕客户,为你的客户创造价值,这是每一家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电子商务企业虽然手里拿的是一种很好的工具,但是本质是没有变化的,还是要找到为客户服务和为客户增加价值的点。 当时提出“一块钱”的赢利目标,实际在2002年底的时候阿里巴巴完成了几百万倍。
2003年,阿里巴巴提出“一天一百万”。金建杭说,这个目标阿里巴巴也达到了,一个事业部就可以达到一天一百万的收入,到2003年11月底的时候全年的赢利已经超过了一个亿。
阿里巴巴的会员已经达到了250万,遍及25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王增加到1千多大。陶里巴巴确定的目标是,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服务,将服务对象投向那些并不具有很多资源,尤其是缺少人才、资金、技术实力去运作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金建杭说,中国企业竞争力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应该考虑全球竞争已经从制造转向了营销的环节,如何提高营销环节的竞争力,走老路我们肯定比不过美国那些企业,他们走了两百年的市场经济,他们在营销领域的研究就够我们这些企业学习很长一段时间的了,我们跟他们竞争只能用新的方式,这就是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想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打造一个好的电子商务平台,使他们更快地具有跟国际大企业同等的营销方面的竞争力。
阿里巴巴是如何赢利的?金建杭介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在营业国际网上,中国供应商需要阿里巴巴的客户经理――登门拜访,看过这家企业,确定它具有成为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的资格以后才会让它加入。第二个是在网上进行,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这方面是在中国站上,主要是为国内贸易的企业服务,这些企业把它加入诚信通会员的需求提交上来以后进行审核。
篇9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 中华文化 汉文化
在竞争加剧的今天,如何在竞争中取胜,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重要性概说
企业文化的解释常常与企业的使命、经营哲学、价值观、经营理念等相挂钩。但是从具体的表现来看,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做事的一种行为和准则;有的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内心深处的那份良知;也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看起来不管如何表述,企业文化总是和企业的员工相联系,因为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有了员工企业的文化才有了载体。
从具体工作实践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必须考虑基层企业员工在精神和个性方面的独立性诉求,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去进行企业文化的完善优化和变革,这样才能真正把企业的文化要求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和思维上,形成内部的凝聚力,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外很多优秀企业都是依靠企业文化才得以发展壮大、成就辉煌的。如“民生文化”、“松下文化”、“大庆文化”、“索尼文化”、“海尔文化”、“IBM文化”等等。很显然,这些企业文化都顺应或者适应了那个时代公众或者员工的个性和性格特点,从而作为企业精神和员工信仰得以引领企业走向成功。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均有优秀的文化,500强的评委也总结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GE公司前任CEO韦尔奇认为,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这一点,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因此,对于民航机场业来说,一个适合时代,适合行业,并适合具体企业员工及工作实践的企业文化是迫切之需。
二、企业文化的譬语
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了我们要不要企业文化的问题,才能在工作中切实落实好。在这里,我们不妨用五个比喻来说明一下“企业文化”的功用。
1、发动机
企业用什么来激励员工,正规制度讲究的是物质奖励、金钱刺激,工资、奖金,以及股权、期权都是这一思维模式下的产物,这当然是重要的。然而,经济学对这一点洞若观火,知道完全靠物质奖励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因为任何东西包括物质刺激在内,其激励作用都是边际效率递减的。开始时也许有用,但在人的收入与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就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你不能只靠物质,也要靠企业文化等来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2、指南针
企业设立制度,是为了对企业的行为有规范。然而,市场瞬息万变,靠制度实际上很难跟得上市场的变化。这个时候,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多要靠企业文化引领。举个例子,农民在海尔牌洗衣机中洗地瓜,结果把洗衣机洗坏了,要海尔退赔。如何处理这件事非常考验海尔员工的智慧。按理,海尔可以完全不管。洗衣机嘛,不言而喻,当然是用于洗衣的,洗地瓜洗坏了责任在你消费者。但海尔也有一定责任,因为它没有说洗衣机是不可以洗地瓜的。这个时候,不是海尔的制度,而是海尔“真诚到永远”,强调服务至上的文化引领员工妥善地解决了农民的申诉。更绝的是,海尔在此后,居然发明了可用于洗地瓜的洗衣机,这使得本来可能演变成“公共危机”的一件对海尔相对不利的事件变成了喜剧。其中所仰赖的正是海尔的优秀企业文化的“指南针”作用。
3、消毒剂
许多人都看到市场经济好的方面的作用,但较少关注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其实,市场经济并非完善,而是存在“市场失灵”。除“市场失灵”外,市场竞争也容易导致人和人之间不择手段的竞争。这个时候,一种强调博爱、公义、诚信、友好的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企业以及市场的消毒剂。它让企业超越唯利是图,让企业员工在利和义之间,个人追求与团队合作上寻找到平衡。
4、粘和剂
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上,企业将不得不靠制度来防范员工的背叛或者任何有损于企业的行为。这个时候,企业将被迫安装许多“防盗门”来预防可能的损失。防盗门虽然能起一些作用,但成本高昂且效率未必见佳。因此,用企业文化去影响新来的员工,就像粘和剂一样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建防盗门的成本,这也许是更好的办法。历史上,清教徒互相之间做生意,中国的温州人更喜欢与温州人合作,潮汕人更喜欢与潮汕人合作,道理正在于此。
5、心灵鸡汤
好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员工带来愉悦以及极大的满足感,就像是心灵鸡汤一样。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家庭式氛围,显然在这样的氛围里,企业员工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三、从中华文化的发展看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被当时的外族侵入甚至控制政权的时代,最近的一次是满族对中原的控制而建立的清朝。一个少数民族控制了汉民族为核心的国家,这到底是谁的胜利呢?在当时看,当然是满族的胜利而汉族的失败。但是从长期看却是汉文化的胜利。清朝建立不久,就开始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并逐渐有意地学习汉文化,到了清朝的鼎盛时期,其实除了服饰和发式外,文化已经基本成为汉文化了。我们可以由此得到启示,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将上升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而企业的成功最终必然是企业文化的胜利。企业文化的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融合,或者说是强势文化吸纳弱势文化的先进因素,从而成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
汉文化其实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强势的文化,历史上有多次大的文化融合,其结果都是汉文化成为主导,而其他文化只能成为汉文化的附庸或者某种因子。发展到今天,汉文化已经在自身的发展轨迹上吸收了不同的文化营养,完成了多次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华文化”。我们从这些历史事实中可以看到,无论任何外族文化与汉文化竞争,其最终结果还是要被汉文化所融合。
篇10
关键词: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企业经营的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锐器。
内部控制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者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要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从总体上透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就要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才能及时控制和提早预防各种错误和弊端,有效的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内部控制要素涉及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大方面,这五大要素贯穿企业管理的整个流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在国内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也基于完善,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如单位管理层对财务会计管理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没有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造成混岗现象;未对业务风险进行正确评估,且应对风险措施乏力等,使得管理力度减弱,管理效应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这个框架只有搭建稳固,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内部控制要素的基本框架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规定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一般而言,最高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态度、理念、观点等在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单位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风险表现为各种潜在事项和因素,只有全面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才能正确评估、识别、管理与防范。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指单位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在业务流程中,要明确岗位责任以及清晰的业务流程。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是对业务流程的正确反映、计量、披露与传递。防止在控制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五个基本要素,涵盖了“人、财、物及组织”等各方面的内容,抓好内部控制要素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控制环境薄弱。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而单位负责人和管理层在塑造良好的环境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有些企业没有履行好对领导的监管职责,没能及时掌握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信息,在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上存在薄弱环节,内部责任分配不当,也缺乏对权力的监督,缺少相应的反舞弊机制,导致经营管理的许多漏洞和控制环境的失衡。
2、风险评估不到位。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对风险缺乏正确的评估,在市场发展态势中风险应对措施乏力,抗风险能力不高。
3、监督力度不强。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且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但只是形式、花架子,没有人认真地去考核检查执行的效果。财务监控也存在局限,使许多方面缺乏监控的力度,造成一种表象,使监控失去了意义。
4、责任分工不明确。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在我国,有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这可以从一些事务处理的“踢皮球”现象看出。然而,出问题的往往是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没法追究责任。还有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尚存,很容易滋生出舞弊。
5、信息沟通不畅通。有些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收集、报告和反馈机制。各部门之间缺乏默契,没有良好的沟通,贻误了许多信息在经营管理中掌握的及时性,从而导致问题的搁置,而耽误妥善解决的时机。
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就可以对症下药,从我们的薄弱环节着手,强化内部控制要素,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要想有一个稳定的控制环境,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运作模式。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加强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效果。
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从企业的角度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因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抓好关键人、把握关键部位、管好关键物件、控制关键工作岗位等。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对内控的认识。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它的结果只作为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考,对社会公众不起鉴证作用,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这一观念应立即更新,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向发展。
5、重视对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的宣传。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很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格外重要。《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负有执行《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今后,在制定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全员真正承担相应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电总厂)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水澎等.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