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管理目标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常管理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日常管理目标

篇1

1、阶段工作考核。与阶段性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相对应,阶段性考核主要是督促团队各级人员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计划和达到规定的目标。并通过阶段性工作考核,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纠正,以改进下一阶段的工作。同时,通过阶段性考核,对团队各级人员的能力素质、责任心、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有一个较全面的评定,便于进行阶段性的奖励,也有利于发现并观察有潜力的人才。

2、终端达标考核。不同的医药企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对终端工作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做为医药企业和医药市场来说,终端工作是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一个产品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时间内铺货率、优位陈列率、价格维护、终端建设、终端宣传、终端促销活动等都要有一个考核的标准,有利于团队按目标开展终端工作,以考核的形式促使团队重视终端的基础工作。

3、日常管理考核。好多企业对日常管理考核不够重视,甚至忽略了,多数是对没有按时上报各类报表进行单次的现金处罚,并没有纳入考核机制,使相关人员感到,日常管理没有按时完成,就是罚几十元、百十元而已,对管理工作不放在心上,造成日常管理工作弱化,组织纪律意识淡化,时间长了,团队就会懒散。要将日常管理纳入考核机制,对每个员工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累计考评记分,除了单次违规处罚外,还要与阶段性、年度性的奖励和个人职务晋升结合起来。不但要对个人的日常管理行为进行考核,还要对各个团队进行日常管理的整体考核,做为团队责任人奖励的一个考核依据。这样才能促进各级人员重视日常管理,即要从自身做起,还要团队整体遵守日常管理制度。日常管理考核主要是团队管理,业务管理,例会制度,市场督查,人员培训,办事处管理等日常工作。

4、销售任务考核。这方面各个企业做的最到位,也是最受重视。但多数是强调整体的销售任务考核,对于市场分销和纯销的考核就非常模糊,应该更加细化进行销售任务的考核分解和延伸,把销售任务的考核,从一级经销商延伸到二、三级商业分销考核,还要落实到终端纯销考核,这样的销售任务考核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否则就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会造成很多市场问题。要根据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将销售任务在渠道分销并在终端进行纯销拉动。需要制定销售任务的三级考核指标,即一级销售回款考核,二、三级分销和终端纯销考核。每一级考核都要有相应的措施和目标,进行从上到下针对各个市场下达三级考核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销售任务的完成和保护市场。

篇2

本学期开始,我继续担任毕业班06电商3班的班主任,应该说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快乐,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班级的日常管理,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下面我将本学期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如下:首先谈一下班级的日常管理。

虽然是毕业班,但是班级的日常管理仍然来不得半点马虎,并且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因为学生还有半年就要离校了,整体比较浮躁,班级很容易出现问题。在班级管理方面首先是确立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针对毕业生的特点,我制定了班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希望有实力的学生能参加专升本考试,争取有机会继续深造,为了一个美好的前途;基础稍差,或不想继续深造的同学,利用最后半年的时间刻苦学习,争取考出含金量高的职业证书,例如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书、自学考试等,为即将来临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3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日常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转变成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否培养出适应时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和改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新的形势,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指专门机构和队伍通过对学生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纷繁复杂, 这就要求学生日常管理队伍必须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条理清楚。

一、抓住重点,促进管理

1.注重安全稳定工作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首先要看安全稳定工作,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需要从“四个坚持”展开。

一要坚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宽,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要走出校园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容易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要坚持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二要坚持定期排查学生基本情况。注意有没有特殊学生、特殊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不麻痹大意,不抱侥幸心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三要坚持学生周末、节假日去向登记制度。周末、节假日往往是学生安全问题的酝酿期,也是安全问题的高发期,因此,可以实行学生周末、节假日去向登记制度,及时把握学生动向,分析安全隐患。

四要坚持夜间查宿制度。夜查宿舍一是限制学生上夜网影响学习,二是消除学生校外留宿的安全隐患。定期夜查宿舍,次日上报工作,对于凡是夜不归宿的学生班主任第二天要找其谈话,询问情况,进行教育改正,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处分。

2.注重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主题之一,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是促进高校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班会、团日活动、党课团课、感恩教育、讨论辩论、知识竞赛等教育或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班主任主动和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地对学生做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注重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工作

大学生的入学和就业是大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新生和毕业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大学生而言有其独特性,因此应根据新生和毕业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教育工作。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包括: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其在大学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生工作主要包括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两个方面。通过对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强化制度,完善管理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还应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来完善,从而实现校园和谐,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制度,通过相关制度来教育和约束学生的道德、纪律、和学习等方面的行为,切实做到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1]。

三、培养学生干部,协助管理

高校有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但是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仅靠辅导员的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干部来协助管理。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学生干部可以帮助辅导员管理好班级,帮助辅导员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有安全隐患及时反映给辅导员,在管理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保证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管理

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这新形势下,就需要学生工作者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精心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各种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能力[2]。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

伴随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思想重负,部分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也使得部分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和教育活动,正确地开导学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建立信息平台,优化管理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面对日渐繁重的学生管理事务与不断膨胀的各类学生信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建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构建学生管理工作者、任课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交流、沟通与反馈的平台[3]。对于学生而言,不需要跑到各个部门去查询自己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只需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系统验证成功方可进入查询,学生只能查看自己的详细信息,没有修改的权限,只有拥有用户管理权限的辅导员、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团委等才有权对其相关信息进行修改[4]。 通过信息平台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进而实现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

六、建设辅导员队伍,确保管理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们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新形势下高校要切实加强和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加强当前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它的完善需要学生工作者长时间地摸索和总结。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来说,只有不断地实践总结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才能去更好地更有效地去开展高校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管理的实效性探究[J]. 文教资料, 2011, 10: 215-216

[2] 刘艳红. 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如何改进工作方法[J]. 考试周刊, 2011, (19): 200-201

篇4

高校应该适应就业市场的发展,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用人单位渴求的人才,这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就业实际情况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呈现出很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就业市场各行各业,尤其是工厂生产第一线、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急需大量高等人才的情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大学生找工作难,很多学生所学专业学非所用,造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高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处于一种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异常状态。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例如传统的就业思想观念、用人观念等,同时,也是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和社会需要不对称造成的。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就业工作开展不仅关系着全国几百万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更关系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开展。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这个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就业发展的原因,又有高校教育自身的问题。

第一,高校制定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许多高校对于办学的定位过高,办学目标业基本一致。高职高专热衷于“专升本”,而升了本以后就有着眼于办成综合性的大学,再前进一步则是争取学校评上硕士点、博士点的授予单位,进而办成国内一流、国外有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多科性的综合大学为发展战略目标。对于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则认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相比其他综合性大学“低人一等”。

第二,高校专业的设置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不一致。高校的就业工作受计划经济体制传统的影响,不少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和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与人才供需机制相脱节,高校并未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机制,出现某些专业人才结构性供给过剩,导致某些专业全体就业困难。

第三,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发展。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依然沿袭着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模式,按所谓的二级、三级学科制订高校教学计划,所以课程安排比较单一,专业设置狭窄,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对于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就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知识、观念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系统培养和训练不重视甚至是忽略,即高校的专业课程安排严重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需要严重不符,导致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四,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高校许多教师教学采用的仍然是“满堂灌”式的上课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鉴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也主要采用闭卷的一张试卷纸定成绩为主,一张试卷并不能说明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所以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没法满足用人机构对人才的需要。高校毕业生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就业、独立创业和继续深造等多元化需要。但是高校教育模式、方式的同质化导致了我国高等学校培养人才万校一面的结果,虽然国家一再强调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办学质量提高,注重科学定位、特色创新。但是高校教育教学专业改革举措,例如教师的教改项目更多采用量化的质量评价指标要求(某老师发表了多少论文,发表了多少课题,然后依据此项作为教学教育的典型)。因此出现了大多数教改措施陷入了“争取科研项目———总结包装———再争取科研项目”的逻辑怪圈,使教育教改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高校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虽然许多高校在教育教学理念中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受师资、实践教学场所、学校设备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学中的关于实践的部分往往被弱化,导致了大学生在学习及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不强。

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目标定位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具体表现为高校指导思想的定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已经是市场在调节,不同的需求导向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途径和实现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113因此,市场的需求应该摆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况且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才的价值则必须在社会各领域经济建设中体现出价值来,所以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社会声誉等各个方面判断标准就是要靠毕业生的就业率、创业人数及就业质量衡量。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大环境下,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必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高校只有通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学校就业质量的提高,才能增强学院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高等教育“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改革需要政府引导及政策支持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关注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并对高校加以引导。在制订的相关教育政策时要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使各类型高校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学校定位,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知名、有国际影响的一流高校,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形成分层次、分类型的多样化格局。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结合政策和自身特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运行体制改革和组织机构改革。

(三)针对社会市场经济需求,适时地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在高校办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层面的要求,及时全面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这也是学校服务社会定位的重要体现。自从国家实施高校扩大招生政策以来,由于传统专业相比较新兴专业具有明显的设施条件和师资力量,所以专业规模急剧扩大,但是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一些新兴专业发展远远跟不上节奏。从而产生传统专业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而新兴专业供不应求的现状。所以高校应该依据传统优势学科专业调整专业设置策略,培育新专业的增长点,积极扩大满足社会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建立完善科学的专业进退机制,及时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使新兴专业的建设既适应社会需求而又不至于供过于求,同时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为新兴专业建设奠定好的基础。

(四)针对社会各行业的人才需求,优化调整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安排和教学内容更新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选择,从而适应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例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程度较高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他们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同样庞大,但是其毕业生就业问题并不像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这么突出,这其中不乏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能够适时依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高校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及时培养合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

(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学研校企合作在社会需求方面,企业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单位。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和人才输出的契机加紧学校及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高校与企业形成互利互惠的良性互动关系,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首先是校企共同制订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策略,以达到在培养人才的设计上确保人才的规格和质量的目标,满足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其次是开展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现校企共赢;再次是就业与毕业有机结合,把毕业生想就业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结合,毕业生的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就业岗位相结合;最后是制定订单式培养模式,即结合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按用人单位的人才素质需求培养。

三、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和提高高校管理者系统的思想认识

马克思在认识论中提到: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又对主体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思想认识是一切改革、实践的前提,提高思想认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寻求教学管理的新规律、新方法,建立教学管理的系统思想,从而形成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导向、二主旨、三目标、四成员、五作用”的教学管理政策。依照高校中教学管理规律和特性,可以把教学管理分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日常管理两大类。教学研究是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和理论深化的过程,再进一步寻找解决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建构系统理论体系,改进和创新各种工作流程;而教学日常管理又划分为学籍管理、选排课管理、考试管理、教学实践管理、教学监控管理等方面,是高校最为基础的管理工作。教学日常管理实践的根基是来源于经验,是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石,在教学日常管理中发现和寻找问题来源及特点。

教学研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改进教学日常管理流程,从而达到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目的。如果高校管理工作没有教学日常管理的参与,教学研究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如果高校管理工作没有教学研究的参与,教学日常管理同样也会变成重复的机械劳动。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再反作用于实践中,教学日常管理与教学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因此,把两者的重要性和系统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入研究二者的本质,形成“一导向、二主旨、三目标、四成员、五作用”的教学管理政策,即是以社会培养人才需求为目标,遵循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日常管理为两条主线,教学日常管理确立了高效、规范和人性化三个目标,而教学研究则确立了拓展、优化和创新三个目标,然后进一步解决教师、学生、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十五字”政策可以为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学实践提供思想支持,把高效、规范和人性化作为目的,以拓展、优化和创新为依据,持续提升高校管理的思想认识,例如智能排课、学生违纪处理规范化等。

(二)教学管理改革以个性化培养为准则

第一,选排课管理依据“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学生意愿,尽量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在学校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支持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能提高自身兴趣的课程和喜欢的教师,尽可能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选择度。学生个性化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乃至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新的改革势必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发生矛盾,所以在选排课管理上实施先排课、后选课的方法,选定上课时间、地点后再由学生进行网上选课,并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开设新课,让学生有更多的课程可以选择。与此同时,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建立这样的教学管理机制能充分满足全校学生选课教务管理系统,为培养人才诸多改革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第二,高校应该把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以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为依托,寻求优秀的师资力量,执行小班化授课模式,将先进教育理念放进培养人才计划中,增强实践教学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计划、科研计划以及实践计划,联系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际项目,并结合学生个体特点由专业导师的推荐,引导学生自行选择专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校人才培养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因材施教,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

第三,在当前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大趋势下,由于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增大,班级的概念会随之淡化,所以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体系将面临挑战。改革和完善班级监控体系,构建高校管理层、教师、监督员、学生为四要素的相互协作的监控体系,即由学生评教风、教师评学风、监督员听课和高校管理层进入课堂查课四种方式的管理体系。例如学生的教学信息不是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而是由教务管理系统根据每一门课程随机安排,由每个上课的学生对该课的课堂情况进行反馈,从而实现教学信息制度的创新改革。

(三)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的

高校应该把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作为目标,提升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管理中的比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随着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持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时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所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必须从培养人才的源头下手,制定培养人才计划,同时结合各学科特征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依据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联合社会上具有与此一致的企业,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在小班化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员给学生授实践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提升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语

篇5

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载体,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常规的教研重在抓好教学的备、教、改、辅工作,我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围绕“学科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具体目标,开展特色教育创建工作,力争三年形成学校特色,五年内把我校建成“合肥市特色学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特色背景

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育人环境、规范的学校管理、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教育资源、初见端倪的学科特色。

二、创建特色目标

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努力实现“三特”:“学生人人有特长、班级个个有特点、学校科科有特色;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通过五年时间,完成建成“特色学校”目标。

三、创建特色体制

依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本着“精兵简政、职责明晰、务实高效”的原则,学校内设机构也将进行调整,校长室下设“一办四处五部”:1.“一办四处”: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教研处、德育处。办公室:负责日常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来人来访接待、新闻报道、功能室与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特色办学的宣传报道等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研的常规管理、校本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特长生的培养、教研部工作的指导等;总务处:负责学校师生的安全、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教育教学与特色发展的后勤保障等;教研处:负责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等工作;德育处:负责学生的常规管理、德育、心理咨询、班级管理、文明创建、环境卫生、特色发展等工作。2.“五部”:文科部、理科部、外语部、艺体部、信息部,每个部设1~2名主任,享受中层副职待遇,具体负责所在部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发展、日常管理等工作。文科部:负责中小学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等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理科部:负责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理综等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外语部:负责中小学外语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艺体部:负责中小学的音乐、体育、美术、健康、心理等学科的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信息部:负责中小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学教研、学籍管理、校园网管理、特色教育、校本研修、办公数字化等工作。新机构成立后,原有的教研组自动解散。

四、创建特色方案

特色项目:“少年足球队”“少年篮球队”“少年乒乓球队”“少年合唱团”“少年鼓乐团”“少年书画班”“少年啦啦操队”“少年轮滑队”“少年理科实验班”“少年信息技术班”“青少年文学社”“日有所诵”等。

操作平台:通过常规教学、组队训练、参加比赛、课外兴趣小组、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素质、创建特色教育品牌。对所办的特色班进行归类,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所需师资原则上要就地取材,若有必要可外请教师。要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特色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具体要求:第一,家长、教师、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把“文化课成绩”与“特长培养”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第二,在组队活动过程中,既要看学生的天赋、兴趣和特长,又要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第三,学校要多提供场馆、器械和人力资源,家庭要加大教育投入;第四,教学和训练要制度化、常规化、正规化;第五,学校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篇6

关键词:日常管理 辅导员 方法 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78-01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琐碎、细致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说其琐碎,是因为其包含的内容较多,处理不好,会牵扯到我们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说其细致,是因为它不同于系统的党建工程、校园文化活动等那么规范,更不是简单孤立的工作,而是与其他一切工作密不可分、息息相关。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这也就为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提出了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1 讲究方法策略

1.1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学会思考、感悟、总结和创新。

首先,辅导员应该思考如何针对自己所带年级开展引导、指导性工作。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该在每学期初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引导并帮助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可供选择的学期目标。其次,辅导员应该学会感悟,让自己的工作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情投入才有回报,扎实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要觉得辛苦和寂寞,生活可以很精彩,关键是要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创造。再次,辅导员千万不要忘记总结,而且这种总结一定要落实于文字上。深刻的总结使工作更加系统、立体、充实、持久,总结会发现自己思想深度的变化,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会带给自己一个感叹,这种自身积淀的不断深刻无形中促进了个人成长。最后,辅导员要学会创新,这是保持学生工作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创新可以让活动别具一格,可以让参与者乐在其中,也可以让工作提高效率,但是,不在丰富工作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是漂浮的,不以有效的教育成果为目的的创新是空洞的,工作需要创新,需要的是脚踏实地、以人为本的创新。

1.2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有整体工作思路。

首先,要做分块、调心态,把握工作节奏提高效率。辅导员工作几乎没有空档期,经常很多事情堆积到一起,当多件事情需要处理时,很容易产生急躁厌烦的情绪,从而会降低工作热情。可以将大块工作先抓出来,如迎新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学金工作、总结表彰工作、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就业等工作早预期、早准备,延长工作战线,缓解集中工作的压力。例如学校评选国家助学金文件还没有下发,就开始组织收取贫困生证明,对贫困生进行排序。所以对于那些开展时间较为固定的日常工作内容,可以提前做足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工作系统化。其次,要抓全面,突重点,体现全面和重点的统一。要善于在抓全面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问题,例如,一年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本质与其他年级一样,但不同年级其工作重点肯定不同,大一主要进行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有关工作,而其他年级则不会将这些工作列为重点,所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全面工作和重点工作的统一。最后,要亲示范、勤引导,在工作中与学生共成长。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大胆放手,只给学生方向性的把握、思路和建议,具体协调、沟通、组织过程中不插手过多,但是学生们不会呈现1+1>2的效果,他们的集体协作意识还不够,作为老师这时候不能撒手不管,还需要亲自给他们示范,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加以解决。

1.3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

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如:定期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妥善处理特殊问题;严明各项纪律及规章制度,及时对违纪学生或者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现象提出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指导学生干部协助辅导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坚持学生周末、节假日去向登记制度及重要会议知情制度;坚持晚间查寝制度,防止学生上夜网或者校外留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格上课考勤管理,及时汇总处理逃课学生,改善学风;及时与领导和家长沟通、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问题,正确对待,及时处理,不能采取压、瞒、避的态度,必要时一定要联系家长,不要等到学生已经降级或者面临退学再联系家长,要经常性的联系家长说明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同时做好相关记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竞赛以及鼓励学生考研和考证;规范毕业生的实习管理程序,加强毕业班学生的日常管理。

2 明确核心要求

2.1 既严又爱

对学生整体要统一纪律,严格要求,对学生个体要耐心细致,富有热情。只有这样,学生工作的“面”上才不会失控,学生工作的“点”也就不会出问题。

2.2 言传身教

辅导员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什么工作也做不好,而且在学生面前不能发牢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讲话不能随意,要争取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

2.3 客观公正

处理学生问题,一定要客观公正公平,而且不能急躁,不能没经调查就轻易下结论,更不能凭个人想法及以往印象对学生进行简单评价。

会思考、常感悟、勤总结、善创新,掌握好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会让我们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受益同时对学生的培养也会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世珍,郑树青.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5).

篇7

一、负责组织实施学校的训练工作,指导各项目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

二、负责各项目教练员的日常管理、考核评估等工作。

三、负责各项目运动员的选材、输送、集训、进校及入、退伙等工作。

四、负责组队参加各级比赛,包括参赛的组织、报名、成绩统计、分析和总结等工作。

五、负责承办各级竞赛工作。

六、负责运动员的全国注册和省注册工作。

七、负责训练器材、设施的管理和更新工作。

八、负责教练员的业务学习、外出培训、科研论文的收集保存工作。

九、负责与国家、省各项目管理中心的联络、协调工作。

十、负责各项目的材料收集、文件管理工作。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日常管理 新媒体 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7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YU Yong, YE Yugang, XUE Yakui

(College of Scienc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Abstract The new media age brings new idea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The 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 march forward courageously in the face of new challenge. Medias of the study were wechat, fetion and microblog. The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of the patriarch-college-dormitory new mode was design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working practice was carried out, which promoted the working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new media; work mode

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是一项十分具体、繁杂而又细致的长期性工作,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90后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具有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独立自信、勇于表现、抗挫能力弱、辨识力不强等特征。①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信、QQ、飞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中,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以其传播平台的开放性、传播主体的平等性、传播对象的互动性、传播信息的虚拟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方式的多元性、传播内容的多样性等特点③④⑤而深受90后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他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为加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虚拟性、多样性等特征⑥⑦⑧⑨也使涉世不深的90后大学生不能及时、正确的鉴别和把握其本质,导致大学生被骗、被害的案例时有发生,虚实世界的差异带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屡见不鲜,这都给当前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深入认识网络,掌握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影响,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有益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摆在高校政治辅导员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1 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群体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以中北大学理学院500余名本科生及500余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重点针对目前大学生及学生家长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现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真实意愿;并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讨论分析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可行性。本次问卷共发出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1份。分别从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两个层面提出16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飞信、QQ、微信等新媒体手段;41%的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与家长日常联系;97%的学生家长使用手机通讯工具;29%的学生家长会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53%的学生不介意学校通过新媒体手段与家长联系;94%的学生家长愿意通过新媒体手段与学校实时联系。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强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切实可行且具备条件的,学生家长对此也是支持和赞同的。大多数学生家长还是希望通过新媒体手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行为,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同时,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承担者与实施者,其既是科学、高效管理的研究探索者,又是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创新实践者。同时,辅导员也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者,与学生有共鸣之处。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飞信、QQ、微信等新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也为辅导员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有益模式提供了可能,其可通过模式设计―实践检验―总结推广系列思路完善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途径,以增强其实效性,提升工作质量。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新模式实践探索

传统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模式具有点对面单向灌输说教、信息延迟滞后、缺乏互动交流、教育实效不佳等缺点,⑩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面向90后大学生的教育要求,亟待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模式。同时,公寓作为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在公寓内的行为直接影响高校养成教育的质量,而目前学生公寓内沉迷游戏、物品脏乱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家长不在身边,游离于校园外做出不良行为等等。

鉴于此,本研究利用中北大学政治辅导员进公寓的契机,实现了辅导员在公寓内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活动的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飞信、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联合学生家长对学生在公寓内、外的日常行为进行实时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新媒体技术三者各自的优势,实现公寓内、外学生言行一致的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此,本研究选取了中北大学理学院1000余名本科生及2000余名学生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飞信、微信、微博三种新媒体手段作为研究内容,提出家―校―公寓三方共管模式,针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心理干预、网络舆情监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学生日常管理过程包括日常事务、公寓行为、课堂行为、学风案例、常识普及、舆论引导等方面,相关新媒体条件下的工作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2.1 微信推送互动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熟练应用网络技术的学生及家长群体,可针对学生在公寓内、外的日常行为实现实时互动管理,工作流程图如图1:

图1

作为一个微时代下诞生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微信以其极致的多功能体验而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本研究中构建了家(学生家长)―校(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公寓(学生宿舍)模式的班级微信群、年级微信群、专业微信群以及学院微信群,以学生公寓行为(网络应用、卫生习惯、生活作息、文化建设等)和日常管理工作(上课、早操早读、班级活动、制度落实、特殊群体等)的检查与开展为研究对象,发挥微信新媒体即时推送、实时互动、多点共鸣、音视频情感沟通等优势,联合家长,第一时间将学生不良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多层面的学生―家长―学校循环“”型讨论群对学生的舆论督促力量更胜于制度约束,这对于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以及良好公寓行为的养成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飞信通知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网络技术受限的学生及家长群体,可针对公寓内、外的学生行为实时通知,工作流程图如下:

图2

飞信模式的优势在于信息接收端不受网络限制,学生及家长可随时收到短信通知,这对于手机通讯工具广泛普及的今天,提高信息数量、质量及效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基本实现了即时信息对学生及家长的瞬间全覆盖。

2.3 微博交流干预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网络虚拟班级建设,通过“人人是博主”的开放性管理形式,联合家长的教育力量,群策群力,提升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及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工作流程图如下:

图3

与封闭联络平台微信区别的是,微博是一种开放、高效的展示平台,其实现了博主与粉丝的差时交流与关注。本研究中构建了以“班级微博”为主的网络虚拟班级,实施“一周一人当博主”的工作模式,将现实班级工作有选择地搬迁到网络班级中,以博文的形式讲发展、谈建设、做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在班级建设方面的主体性,让每个同学都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并参与班级建设,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思想,协同学校一起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此外,透过博文及交流互动内容,班主任和家长还可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在第一时间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干预、思想引导、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努力将学生的不良隐性问题及时纠正和治愈。

3 新媒体平台下的日常管理工作总结

中北大学理学院“新媒体中心”成立于2013年9月,当年10月开始构建微信、飞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12月开始试运行。历经一年的调试应用,到2014年12月已实现稳定运行,且在班级学风建设、团日活动、宿舍文化、特殊群体跟踪教育、安全教育与管理、心理干预、文明礼仪养成等方面初显成效,学生旷课、旷操、违纪比例明显下降,宿舍良好行为习惯基本形成,班风、舍风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格局逐渐强化,部分团结、和谐、奋进的优秀班级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优质摇篮”。同时,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日常管理的热情极高,有些家长已形成“日刷微博日留言”的生活习惯,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总之,理学院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日常管理新模式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们的广泛认可,具有深度挖掘和积极推广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刘笑.90后大学生日常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5(10):257.

② 武月明.浅议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有效方式与途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548-550.

③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④ 张硕.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北京教育(德育),2012(1):41-42.

⑤ 毛近菲.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27(2):25-27.

⑥ 蒋蕾.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管理方法[J].理论观察,2013(11):132-133.

⑦ 汪E.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74.

⑧ 蔡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构建[J].科教文汇,2014.6(C):8-9.

篇9

论文摘要:预算管理制度在大型企业实施已久,并成为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考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更有企业将“全面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注入预算管理制度中,融合方针管理、预算管理、日常管理的精神于一体,经由一套科学分析方法,来编制年度预算,并透过财务体系确认绩效的达成。

企业存续的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利润,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日新月异的产品市场,企业如何能达成此一目的,则端赖企业组织是否对未来勾勒出明确的营运方针而定。有了具体的营运方针,还需拟订一套短、中、长期计画以及实施步骤,作为完成企业各阶段目标的指示灯。企业未来的远景,透过企业总目标、政策、方案的设定,使各部门根据总目标,具体规划该部门所应担负的责任范畴并予以数量化;该项规划过程即为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

预算管理制度在大型企业实施已久,并蔚为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考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更有企业将”全面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注入预算管理制度中,融合方针管理、预算管理、日常管理的精神于一体,经由一套科学分析方法,来编制年度预算,并透过财务体系确认绩效的达成。中小企业因限于规模、人力,实无法也不需依样划葫芦,但是,基本的预算管理观念则应贯彻至每一员工,使企业内有限资源,经由沟通协调,按事件之轻重缓急,作有效运用,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一、预算管理制度之功能

中小企业多属于家族型企业,由于是自家人的关系,平日对于费用的管控即稍嫌松散,若能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当可驱除此弊端。然而纵然执行了预算编制,但缺乏后续监控,仍会使预算制度流于形式,演变为怨声载道的扰民政策。因此经营者应先了解预算管理制度的功能,始能规划一套量身订做的预算管理运作流程一般说来,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可达到四项功能——宣示政策功能、交付责任功能、强迫规划功能,及评估绩效功能。宣示政策功能是透过损益预算与投资预算的结果,向全公司宣告未来经营的方式,比如销售预算的拟定,即传达公司未来一年核心产品、市场区隔以及价格定位等策略;第二项功能为交付责任功能,在预算拟定完成后,在公司既定总利润目标的前题下,透过损益预算来确认各部门所应担负创造营收或控制费用的责任范围;各部门主管于获知公司政策与部门所属责任后,应会同部门内主要人员共同拟订具体实施计画,以确保预算的达成。拟订计画的同时,除需检讨过去,研拟改善对策外,更应订定对策实施时程表,以定期追踪进度。此外若有需要其它部门配合的事项,应尽速与该部门协调沟通,以利计画进行,此即为强迫规划功能的真义;评估绩效功能系基于各部门对企业总目标均负有责任,因此以各部门实际运作结果的达标率来评估成绩,当属客观而公正的考核方式。当然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做为奖惩之依据,而是藉由绩效评估结果来了解预算执行之状况,随时检讨修正,以达成公司的总目标。

二、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制度之执行,除了妥善规划为首要步骤外,其间由上而下、自下至上,及各部门间平行沟通、协调的过程,更独具其重要性。如此经过群策群力,始能完成一套完整的预算,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之评估基准。一般而言,预算管理制度之建立可分为二部分,即为预算管理模式与预算管理架构。预算管理模式系指预算管理制度运作的过程,又可分为预算规划基础、预算规划内容、预算实施检讨等三大阶段。预算在规划基础阶段应是针对企业所处环境,加以剖析企业所具有的优劣势与整体环境衍生出之潜在机会与威胁;企业经SWOT分析,结合企业愿景,据以拟订短、中、长期计画、实施方案及相关之营运预算,此短、中、长期预算即为预算规划内容;预算经实施后,应定期予以检讨,并经由回馈系统进行修正。

三、预算管理架构

企业之营运系以产销作业为血肉,而以财务作业为骨干,因此预算管理架构亦依此划分为营业预算与财务预算二大体系;举凡销售预算、销货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及管理费用预算等均囊括在营业预算范围内;而财务预算则包括现金预算、资本预算等二项目。预算制度规划要点如下。

一套完整的预算制度应包括了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及预算检讨三个环节;其规划是否严谨,串连运作是否得当,则是企业目标是否能达成,预算制度是否落实的重要关键因素。

(一)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企业的年度大事。每到下半年度开始,企业就必须为次年度的预算编制做热身工作,将公司政策解读成各个不同的预算科目及数字。

1.订定预算编制时间表预算编制首应订定预算编制时程表,以确定在新年度开始时,所有业务运作均有所依循。

2.搜集资料预算编制准备之首要工作应为搜集当年度资料,并予以分析统计,作为次年度政策布达之参考。

3.订定各项政策与目标透过经营管理会议,参考过去统计资料,订定来年方针与目标。

4.制定预算编制表格财务人员应汇总公司来年政策与目标,据以制定各类预算编制表格,并召开说明会,说明预算编制之方法与注意要点。预算编制所使用之表格,应力求与日常管理报表格式一致,以利未来汇总、比较。

预算编制过程中,各级主管及各部门间之争议在所难免,预算修改次数之频繁自不在话下,然而良性的沟通与检讨以及合理预算之订定,对于预算编制过程及企业目标之达成均有极大助力。

(二)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应落实于日常管理工作上。因此为便于预算控制,最好能将年度预算分割成月预算,并于月报表中设计本月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字段,以便于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作比较,遇有重大差异,应要求该部门主管解释差异发生原因,提报因应对策,由管理者指派专人定期追踪该对策之落实性与有效性。

(三)及时进行预算检讨

预算检讨预算编制完成后,也并非不能修改,但是必需经过检讨过程,若为外在因素的变迁,致使原始预算数为一不合理目标时,应透过预算编制流程,免得做大幅度修正。一般而言,通常一季做一次预算检讨,是预算制度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在今日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如何能在不可知的未来,掌握绝佳契机,其成功关键因素就在于企业营运规划是否具有前瞻性,而预算制度为营运规划的一环,其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预算也并非万灵丹,有了它就保证企业经营成功;但不可诲言的,透过预算过程,使企业于平日就做好应变准备,藉以提升成功机会的实力;因此预算制度的规划与落实,应为中小企业强化其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6+2”基本原则 酒店企业管理 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戴士弘先生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6+2),其中的“6”是指:(1)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任务载体;(4)能力实训;(5)学生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原则中的“2”是指:(1)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必须要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2)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必须要注意“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6+2”基本原则可以代表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中可操作、可展示、可核查的内容,解决了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本文以“酒店企业管理”课程为例展示“6+2”基本原则在课程整体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和地位

“酒店企业管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酒店日常管理的工作过程与实践为基础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酒店管理综合能力,符合酒店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任职岗位群的要求。

2.课程对应的岗位

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体中心、人事部、营销部等部门的服务与中低层管理人员

3.工作任务

制订酒店管理的目标与计划,酒店员工招聘与考核,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运行成本的控制。

4.先修与后续课课程

先修课程是:酒店服务礼仪、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服务与管理;后续课程是:顶岗实习、毕业论文。

二、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能开展酒店基层管理工作:(1)能根据酒店服务内容设计酒店服务与管理业务服务流程;(2)能编写酒店管理执行计划,能组织落实计划;(3)会从事酒店员工招聘工作;(4)能制订酒店培训方案并能培训酒店服务员;(5)能制订和设计酒店岗位薪酬;(6)能制订酒店服务质量标准;(7)能制订和实施酒店餐饮采购制度和设计仓储管理流程;(8)能策划酒店节能环保和降低物耗的管理方案。

2.知识目标

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1)掌握酒店管理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2)掌握酒店基层管理活动的职能;(3)掌握酒店管理目标与计划的构成;(4)掌握酒店组织的部门的构成与职能;(5)掌握酒店人力资源与管理的基本原理;(6)掌握保证酒店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7)掌握控制酒店成本的管理技术。

3.素质目标

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1)形成酒店基层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服务理念;(2)养成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3)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4)自学能力;(5)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6)前沿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交流中心的日常管理为综合贯穿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院交流中心半工半读,将学生分配到交流中心的各个部门,下课后即到各部门上班。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围绕交流中心的日常管理活动来开展,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以课程涉及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以5个具体的子项目为载体,以项目所包含的12个训练任务为驱动,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课程考核设计同样强调形成性考核,体现综合应用能力。

1.形成性考核(占70%)

(1)平时成绩(占形成性考核的20%) 包括考勤(5%)、学习态度(5%)、课堂提问(10%)。

(2)项目成绩(占形成性考核的80%)

具体分值见表2。

2.终结性考核(占30%)

采取笔试(开卷)方式进行,运用所掌握的酒店管理的知识,写一份改进本部门工作的设想。

五、结语

基于“6+2”基本原则的高职“酒店企业管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仿真及全真的酒店企业管理工作(项目)为载体,以项目所包含的任务为驱动,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充分体现了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交互性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酒店管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