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发展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质量建设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质量建设发展

篇1

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和“动产抵押登记无纸化审核”,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办事便利化水平和政务服务电子应用效能。

在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工作中,为了方便各企业领取、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同时提高全市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使用率,市场监管局印制了下载图例、宣传明白纸,专门召开了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动员会议,抽调机关各科室精干力量,与各市场监管所同志一起,分所、分组、分片,进厂入户,面对面帮扶、手把手指导,帮助广大企业主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截止12月27日,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的推广应用,已免除2258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办理行政许可中提供营业执照原件;另外,免除3000余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监督检查中提供营业执照原件。

在动产抵押登记工作中,市场监管局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形式,广泛宣传关于动产抵押登记服务的法律、法规、办理流程、办理方式;同时在全局干部大会上明确要求各监管所、队执法人员既要当好企业的监管员,又要做好企业的服务员,把动产抵押登记政策走到哪宣传到哪,搞好对企业的融资帮扶和复工复产服务工作。为了方便企业,市场监管局积极优化动产抵押服务流程,推行“零跑腿”登记。依托全国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实现动产抵押登记在线对接,做到了即时受理,即时办结。有资金需求的抵押合同双方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在网上提交申请后,局工作人员可随时接到短信提示,及时查看线上平台信息,完善报送的相关资料,即时审核办理,实现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公示、在线查询一网通办。对网上提交抵押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完成动产抵押登记申请审批,确保即时完成审批公示流程。企业和银行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和查询相关公示信息,有效提高了其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办事效率,真正实现了全流程“不见面”,线上办事“零跑腿”。截至目前,市场监管局共利用网络平台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33件,融资金额共约11.37亿元。利用网络和平台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审核”处理,进一步发挥了动产抵押登记作用,促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a)-100-02

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了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学习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加大了行风整治力度,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转变了服务观念。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医院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成立了行业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院长任组长,行政副院长任副组长,业务院长、工会主席等院级领导和各职能科主任为成员。由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2 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督机制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关于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学习教育,使全体医护人员牢固树立了“患者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职业观念,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觉性,改善了服务态度,转变了服务意识,由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变,在百姓心目中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在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中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医院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着重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工作作风整顿入手,纠正干部职工工作漂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培养职工积极向上、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工作的工作作风;二是从学习作风整顿入手,增强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培养职工细致工作的习惯,重点抓环节质量,从工作细节入手;三是从生活作风整顿入手,以整顿“三基”:基本礼貌、基本语言、基本行为为主。

为全面展示医院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崇高医德”的风采,医院积极发动和组织职工参与省卫生厅与四川日报联合举办的省医院杯“健康所系――医护笔记”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笔记”18篇,先后在院刊和《资阳广播电视报》及专栏上发表。

进一步完善了行业作风监督机制。坚持了每月由质控员不定期对各门诊、住院部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病员对医院的反映,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医疗质量。坚持院务公开,广泛接受职工群众监督,提高医院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市物价标准,收费价格上墙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对医院收费、医疗质量进行了全面清理自查、自纠,严格按标准收费,杜绝了不合理收费、检查和用药。坚决取缔开单提成,狠刹回扣风,受到患者和群众好评。加强了对药品购销、设备购置、重大建设项目的管理,坚持大宗药品、大型设备购置和重大项目实行招标购买。凡医院后勤物资、医疗器械购置实行三人以上谈价购买,坚决抵制了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3 切实开展“为民健康,从我做起”活动

以全院集中或科室集中学习的方式,采取讲课、听汇报、观看录像等形式,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文件。由医务科组织学习了各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安全管理知识、医疗纠纷防范措施;请省人民医院专家来院讲授了医患沟通技巧;由护理部主任主讲了“医护人员礼仪”。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强化了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行为礼仪和沟通技巧,增强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向华益慰先进个人学习为契机,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在全院职工中开展了相关主题讨论活动。医院和各科室还分别结合实际分别召开了病区工休座谈会,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会,广泛听取了患方和社会的意见,取得了相互间的理解信任,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4 实行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积极开展礼仪知识培训。一是请院外专家来院讲课,特邀省急救中心主任胡卫建来院做《人际关系与沟通》讲座;二是院内自培,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礼仪知识培训;三是组织业务骨干外出参观及专业培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自培训的方式,增强了全体员工的服务水平。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向各科室印发了各级人员礼仪服务标准。护理人员通过温馨的服务温暖患者。注意改进服务流程,通过实行提前半小时挂号,增加医保划卡和新农合报销点等措施,切实改变门诊“三长一短”状况,缩短了病人在门诊滞留时间。推行首问负责制,方便了患者就医。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尽可能落实到每一个细微之处,架起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

5 严格管理制度,加大专项整治力度

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对药事工作的管理,对药事工作的规章制度作了进一步规范。对进货的厂方要求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三证齐全。新增药品建立了报批制度,杜绝了医生与药商的直接往来。全院推行药品医疗费用微机化管理,每月调查分析,奖惩兑现。公开费用清单,严格药品比例控制,加强质控管理,对不合理用药实行了单项否决制。药品实行网上跟标采购。对医疗器械、设备实行按3家不同品牌的供应商一次性报价并投标;万元以上的由主管部门纪委及本院人大、政协委员、药管委等人员监督开标;5万元以上实行由卫生局统一招标。

6 坚持边查边改,深化“双服务“活动,积极创建群众“满意工程”

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用心撰写自查自纠及整改报告。要求全院职工写出“干部作风整顿建设自查自纠及整改措施”材料,由院长、分管院长亲自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科室由科主任组织补课,深刻查找问题,重写整改报告。

医院紧紧围绕“与党同心,与民贴心”的主题,扎实开展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领导班子以“双心”实践活动和惠民活动为载体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切实开展义诊服务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心组织医务人员扶持、指导清水乡卫生院,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为民、利民、惠民、亲民”的要求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社会和群众好评。

积极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院推出了惠民举措:一是扩大内儿科住院病区,满足患者住院需求;二是实施电梯井改造,方便病人就诊;三是规范服务流程,实行节假日不休,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四是通过承担新的“光明工程”项目,让更多的贫困盲人得到实惠;五是启动“全省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尽快实施我院改扩建工程;六是加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展开“六位一体”功能,对辖区居民签定服务优惠合同,各类优惠让利60万元。

开展了集中整改,落实了整改措施,形成上下联动开展整改,构建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根据分析评议阶段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党支部制定出“整改提高实施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切实进行了整改。

我院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狠抓了以干部作风整顿、治贿为重点的行业作风建设工作,积极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流程,创建群众满意工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深受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所以,只要我们切实改进服务质量,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就一定能把行风建设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作政,蒲晓兵.注重医德建设 构建和谐医院[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2):142,144.

[2]昝加禄.医学教育实践中的文化逆因素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6,1(2):143-146.

[3]于洁,许苹,连斌,等.医院文化与医院核心竞争力[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1):53-57.

[4]昝加禄,昝旺.浅议医学文化的社会功能[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7,2(2):137-139.

[5]杨兴辰,许苹,连斌,等.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原则和条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1):58-60.

[6]李健全.医院行风建设工作[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141,145.

[7]刁辉钦.培养先进医院文化 打造良好形象品牌[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43.

[8]贝兰.论新时期医院医德建设[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52-153.

篇3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2020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发言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淄博市委书记 江敦涛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淄博市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实施“六大赋能”为动力,深入落实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实施产业赋能抓攻坚。聚焦产业结构偏重、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一主要矛盾,坚持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全力抓好265个市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培育20个左右优势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旗舰”“雏鹰”企业培育工程,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以产业组织理念精准突破“双招双引”。

实施科教创新赋能抓攻坚。聚焦创业创新不活跃问题,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以大学城、科学城、创业创新谷“两城一谷”建设为抓手,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快新材料实验室、新材料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梯次孵化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力争年内科技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达到600家。

实施金融赋能抓攻坚。聚焦金融产业规模小、支撑能力不足问题,下决心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培育引进一批关联性中介机构和优秀团队,加强与知名基金公司合作,加快做大金融产业规模,充分发挥金融的产业生态价值,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抓攻坚。聚焦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流程再造、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改革举措,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不高问题,突出强化开放意识,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自贸区建设,加快淄博综合保税区申建和淄博内陆港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实施文化赋能抓攻坚。聚焦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问题,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突出做好文旅、工旅、农旅、学旅等融合发展文章,以市场化方式强力推进38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篇4

2019年5月23日,测绘一院党支部在本支部党员活动室组织集体学习了局党委书记、局长章立清同志3月20日在局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章局长的讲话深入分析和研判了当前我局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战略目标任务。章局长讲话的主题是:坚持实干兴局,推动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章局长的讲话从七个方面对主题进行了阐述: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固树立推动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主责产业。

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体制机制。

五、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六、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扎实开展“严强转”专项行动。

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通过学习章局长的讲话精神,对我教育很深,目前,我们单位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单位要推动煤田地质事业的高速发展,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从领导干部到职工必须先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同为物测队的发展出力献策,克服懒惰、懈怠思想,牢固树立实干兴局、实干兴队的思想,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为物测队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动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我单位经历多年的发展,在找矿、探矿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而宝贵的经验,从人员到设备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单位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提高和提升我单位的地质技术服务能力,并充分利用这些先天优势条件在煤系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方面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努力争取在我队主责主业方面做出惊人的业绩,再创辉煌。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改革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有效的工作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优化配置资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对于我队来说,要推动我队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更要做好技术创新,做好技术储备,不断加强新的知识的学习,不断用新的理论知识、业务技术能力武装自己,做好在未来地勘行业做大做强的准备。

回首以往过去许多年来,我们曾创造出辉煌的战绩,虽然现在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只要改变思想,凝聚共识,理清发展的思路和理念,坚定努力发展的信念和步伐,在局、队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同努力,共同携手奋战,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共同迈向物测队美好的明天。

篇5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篇6

深刻把握新方略  精准落实强主业

——学习贯彻集团公司新发展方略专题形势任务教育材料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年初,集团公司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议,确立了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发展方略:聚合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动能转换、创新治理,打造绿色智能行业发展新标杆。未来三年是集团公司全面完成建设魅力山钢“第一步”任务目标、开启“十四五”规划和魅力山钢“第二部”新征程的交汇期,集团公司确定了“进军世界500强、年利润过百亿、树立‘高科技企业’品牌”,实现转型升级、综合竞争力、深化改革、信息化建设水平“四个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公司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深刻把握新方略、精准落实强主业”专题形势任务教育材料,希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教育引导职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贯彻落实好新三年行动方略,以实际行动推动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奋力实现做强做优做大钢铁主业目标,共同开辟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找准新方位  踏上新征程

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集团公司2020年度工作会议确立了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发展方略,即:聚合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动能转换、创新治理,打造绿色智能行业发展新标杆。当前,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正发生深刻变化,企业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集团公司找准坐标、审时度势提出新发展方略,可谓顺时应势、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从宏观环境看,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格局动荡,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世界银行发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显脆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连续下调世界经济贸易增长预期。中美虽已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对提振市场信心有重要意义,但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经贸摩擦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全国角度看,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推进,为企业转型提升、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钢铁行业看,长周期减量化趋势渐显,供大于求基本格局给行业平均利润带来更大挑战,行业将整体处于长期微利状态。钢铁企业间竞争呈现出新态势,多家钢企通过新理念、新生态实施资本层面的合纵连横,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盈利水平,钢铁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层次变化。

从企业内部看,过去三年,集团公司强党建、塑生态;谋发展、求突破;调结构、优布局;攻主业、延链条化;破瓶颈、增活力;控风险、除隐患;强管理、塑优势,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特别是近三年,公司上下坚定贯彻“多元主打、结构调整,闯开转型升级特色之路;奋战三年、提质增效,跻身全国钢铁强企前列”的行动方略,通过“去产能、上项目、搞改革、甩包袱、强党建”等重点举措,钢铁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由第三梯队跃升到第一梯队,各项工作实现全面提升,实现了“求生存”到“谋发展”、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依然存在弱项和短板。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标杆企业和竞争对手,山钢整体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还存在差距,面临“量”和“质”双重挤压,在钢产量、智能化、国际化、资产回报、资产负债率、创新发展等许多指标方面还有很多弱项和短板。倡树开放理念、营造共赢氛围不到位,强化战略引领、发挥系统优势不到位,放大突出长板、形成差异化优势不到位,夯实基础工作、推行精益管理不到位。在思想观念、市场意识、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成效等方面也有较大差距,呈现出发展质量还不高、基础还不牢固、动能还不强劲,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资本布局调整还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我们要主动把握大势大事,认清形势的严峻性和指标劣势背后的差距,保持定力、顶住压力,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

善弈者谋势。当前,集团公司已站到冲刺高质量发展新起点的历史方位上。未来三年,是全面完成建设魅力山钢“第一步”任务目标、开启“十四五”规划和魅力山钢“第二步”新征程的交汇期。实施新发展方略是集团公司在辩证分析复杂严峻的形势基础上,顺应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产业生态圈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基于山钢客观现实和未来发展,站在由“求生存”到“谋发展”、冲刺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指导山钢未来三年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2年,集团公司竞争力继续保持国内钢铁行业前列, 力争进入世界500强;三个以上产业实现区域主导或国内细分市场领先,其中钢铁产业粗钢产能规模和效益水平进入国内钢企前十名,省内及周边区域市场主导地位显著提升;努力实现高质量经营绩效,进入年度利润总额百亿级钢铁强企行列;全面完成《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全面实现以聚焦绿色化、智慧化、高端化、精益化、协同创新为内涵的转型发展,初步树立“高科技企业”品牌形象;完成钢铁产业生态圈顶层设计,不断展扩链接范围,优化提升构建层次,力争取得阶段实质性突破。

蓝图宏伟壮丽,愿景鼓舞人心。站在第二个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的新起点上,让我们充分认识“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奋力打造绿色智能行业发展新标杆”的重要意义,勇敢地承担新使命、新任务,共同创造山钢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领会新方略  明确新任务

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征程承载新梦想。

在集团公司2020年度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强调,今后三年,要通过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融合创新,提质升级,把四个“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落到实处。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陶登奎指出,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重大课题,要把新的三年发展方略作为指导我们未来三年工作的纲领,更加自觉、更加积极主动地抓好贯彻落实。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钢铁主业和核心竞争力,顺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变革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共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是顺应钢铁行业竞争新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已有举措的持续递进,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版、“五位一体”的升级版、提升实力的扩展版,是一个“智慧制造+智慧服务”生态系统。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要摒弃“大院思维”“独享思维”,打破传统公司经营边界、资源掌控方式以及规模扩张模式,用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解决产能依靠自我投资扩张冲动、环保加压大而行动慢、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形成开放的业务边界、以生态圈实现资源聚合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共享各企业专业化资源和能力,共同创造生态圈协同价值。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顶层设计、点位突破、借势拓展、动态提升的思路,赋能、扩容、优圈,以聚合资源为重要手段,以开放共享为基本路径,以安全高效为品质要求,涵括内部和外部、上游和下游、制造和金融、政府和企业等各相关方,加快以钢铁产业为基础塑成生态核心圈,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塑成动力源泉圈,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依托塑成产业配套圈,以“数智山钢”建设为支撑塑成信息衔接圈,层层嵌套,互为支撑,形成“产业+配套、平台+服务、技术+赋能”的良好产业生态,带动生态圈企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在新一轮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中,集团公司举旗定向、登高望远提出,“到2022年,集团公司竞争力继续保持国内钢铁行业前列, 力争进入世界500强;三个以上产业实现区域主导或国内细分市场领先,其中钢铁产业粗钢产能规模和效益水平进入国内钢企前十名,省内及周边区域市场主导地位显著提升;努力实现高质量经营绩效,进入年度利润总额百亿级钢铁强企行列;全面完成《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全面实现以聚焦绿色化、智慧化、高端化、精益化、协同创新为内涵的转型发展,初步树立“高科技企业”品牌形象;完成钢铁产业生态圈顶层设计,不断展扩链接范围,优化提升构建层次,力争取得阶段实质性突破。”这是打造绿色智能行业发展新标杆目标的具体体现。

实现新目标,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一步一步干在实处,才能昂首阔步走在前列。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必须坚定不移实现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国企前列。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凸显,本质化运营水平显著提升,建设魅力山钢“第二步”任务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钢铁精益高效、多元耦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圈构建取得阶段性成果,盈利能力跃居行业较高水平,初步确立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钢铁强企地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必须坚定不移实现综合竞争力走在国内钢铁强企前列。主要产业初步进入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国际化战略全面推进,在区域市场或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动能持续化、产业生态化、品牌高端化、运营国际化特征初步显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必须坚定不移实现深化改革走在省属企业前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建升级版,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1336”改革按时间节点要求全面完成,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竞争力、创造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必须坚定不移实现信息化建设水平走在国内钢铁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建设一批智慧制造试点工程,争创两个以上省级示范项目、一个以上国家级示范项目,完成两条以上传统产线智慧化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5以上,实现制造单元智能化、运营管控数字化、产业生态智慧化、信息产业高端化。

百舸争流自当先。让我们以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锐气,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豪气,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朝气,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在逆境中奋起,在追赶中超越!

肩负新使命  创造新辉煌

站在魅力山钢建设的新起点新方位上,集团公司全面启动第二轮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描绘了“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打造绿色智能行业发展新标杆”的新蓝图,掀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已经成功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数量问题,接下来,重点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质量问题。”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通过共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山钢股份作为集团公司钢铁主业的运营主体,是构建生态圈、打造新标杆的核心和关键,必须担负起首位落实、先行先试的责任。莱芜分公司作为股份公司的重要单位,必须扛起落实新发展方略、创造新业绩的使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决策部署,打头阵、建首功,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构建生态圈”正当其时。年初,集团公司召开2019年度商务年会,与国内外众多战略用户深入交流合作发展,得到了58家国内钢铁产业链重点客户,以及26家国外钢铁产业链重点客户的积极响应,会上达成紧密共识,共同合力打造开放包容、休戚与共的钢铁产业生态圈。倡导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和谐共赢,股份公司层面坚持生态化、开放化的发展理念,统筹上下游各类资源,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加速产业融合,打造钢铁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和谐共生的生态圈。通过构建以聚合钢铁产业资源为核心的融合发展体系,加速推进客户、人才、营销、生产、研发“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建立,探索形成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客户共享、人才共用,营销大合作、生产大集成、研发大统一的高效协同发展。当前阶段是我们加快推进生态圈建设的关键时刻,要积极做好区域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以工业园为平台的钢铁配套产业园建设,加快钢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大集团内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并整合相关社会资源,促进钢铁生态圈实现更大范围共创共进共赢,全面提高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实力。

“打造新标杆”任务明确。“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又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提出了四个“走在前列”的目标和要求。走在前列、争当标杆,既是高质量发展的考验,也是当下发展的重大机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按照公司三届三次职代会上王向东书记提出的“123456”的总体思路,王培文总经理提出的“五个必须”的要求,坚持“优化提升、进中求优”的总基调,保证各项任务如期实现、发展成果如期兑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不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竞争压力、行业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制约我们发展的问题依旧存在,需要我们携手共进,扎实做好“安全强责、环保解困、经营增效、稳定保底”等重点工作,以滚石上山的拼劲、攻城拔寨的韧劲,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生产经营再上新台阶,实现本质化运营水平新提升。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在进行大学教育过程中深入研究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是激发和规范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重要场所。作为普通高校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增长见识的场所,是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研究的重要土壤。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肩负起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储备。而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碎片化日益增多,电子书信息逐渐取代纸质图书。尽管高校图书馆正在向这一方向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中仍然存在传统服务模式的观念,没有针对信息化特点进行服务理念的变革,同时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内容不先进等原因也将使得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处于低下状态,这将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突破。以下将基于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高质量发展建议。

二、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深入重点学科及相关院系和课题组服务不足

受图书馆员人力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高校图书馆在重点学科内部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融合性不高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校的重点学科所处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持怀疑态度,重点学科与课题组之间的服务效用并不强。图书馆对重点学科专业资源、知识服务的深度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对于关键学科的微观层次分析和评估也很不够。同时,从调查研究来看,教师和学生对于现代图书馆业务与功能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对传统借阅书的认识上,从而使得图书馆建设与重点学科服务之间的难度提升。

(二)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相对简单,进而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并未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但随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的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也产生了新的要求。想要让图书馆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得到稳定的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价值就必须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但当下部分图书馆领导却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依然以最为基础的规章制度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并且在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上不够重视,进而导致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出现了无法驾驭新型的管理系统的情况,时常出现错误的操作行为,为借阅者带来了较差的体验感受,导致图书馆的人流量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折损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三)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低下

经调查研究,许多高校图书馆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缺乏,同时图书的更新频率也较低,加之图书馆内部的服务人员更多发挥着“看守”的作用,在借阅服务以及图书指导检索方面能力依然有待提升。除此之外,在借阅室内提供读者咨询服务,但借阅者在前往前台咨询书籍文献信息内容时,馆员对图书馆的具体图书内容却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进而将难以帮助借阅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内容。其次,则是现代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已经配备了自动化的借还服务仪器设备,但是不同的智能设备在借还流程以及功能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避免失误操作所带来的问题,图书馆人员需要提升自主服务的意识,在借还设备上详细粘贴设备的应用流程与应用方法,指导读者准确操作,避免读者因为多重原因无法在馆员工作时间内归还或是借阅书籍,打破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在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缺失的情况下,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将难以得到开发和创新,进而将导致高校图书馆资源难以得到高效利用。

(四)图书馆对重点学科服务推广营销不够

图书馆对于重点学科服务内容的宣传力度不够,仅仅是对图书馆新增加的一些服务项目进行了宣传,甚至没有进行广泛的市场推广,造成了教师和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缺乏深度认识。另外,在图书馆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中依然缺乏业务的专业化建设,这将对具体的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其间高校图书馆人员也没有全面地了解学术期刊的分类评价系统,特别是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指导不明确,以此造成了盲目投稿或发表错误等问题的出现。再者,则是部分教师对图书馆数据库的操作技能依然有待提升,进而导致书籍搜索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三、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深化对重点学科院系及科研团队的服务

随着双轨制的实施,图书馆应该根据工作需要实时地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成立一批专业化的工作小组,深入到重点学科内部,为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团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间需要主动进行ESI学科信息分析,为院系科学研究提供更加精确化的决策依据以及智力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教师和学生ESI期刊投稿指导,对学科建设的状态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及时ESI高水平论文及研究热点,进而使得科研团队的成果能够得到展现,其间需要及时地评价教师和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使其能够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下一步完善的计划方案。在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情况下,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目标自然就是以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为主的,所以必须要体现出图书馆的专业性、学术性、科学性以及知识库存的多样性,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教师、学生甚至是学校高层的学习现状以及阅读需求,针对性地优化图书质量。除此之外,服务者也需要重视来自教师层面的知识需求,一些教师主要是以课程教学为主,致力于能让自己的大学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或者是饱含深度,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与更好的思维能力,这属于教学型教师,而另外一些教师则倾向于进行教研甚至是科研,他们想通过研究来加速目前的教学道路进展,拓展目前的教学视野,或者希望阅读更多关于自身专业的深度知识,去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或实验,来推动自己的科研进度。由此可以看出,服务者想要以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形式来接触目标,需要能准确地知道他们属于哪一类群体,所以只有将这些高校中的群体进行细致划分,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并以此来改善自己的服务品质,革新自己的服务理念,才能准确找到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要目标,由此开展以人为本形式的服务体验。

(二)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

从实际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引入后,图书馆的馆藏方案、管理手段以及服务方法均发生了一定转变,尤其是服务方案。但很多教师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明白图书馆的服务变化,也不能及时通过相关服务优化原有阅读方式。因此,加强馆员自身对于服务知识、服务技能的培训,促使馆员形成主动为教师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为教师服务,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馆员可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服务变更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譬如在借阅室内提供教师咨询服务,鼓励教师前往咨询台详细咨询自己想要获取的书籍文献,馆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答案,避免教师在借阅室往返多次始终无法探寻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的现象。随着现代设备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因此需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面对当前多数学校图书馆图书情报专业出身的馆员很少的情况,要通过对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其网络化设备操作能力,同时要转变服务观念,将对教师提供有效的图书信息为己任,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步伐。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越来越智能化,计算机已成为了现代图书馆的普遍设备,因而加强图书馆馆员对设备的操作能力,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深化图书馆服务建设模式的基础。

(三)增强馆员主动服务意识

从实际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引入后,图书馆的馆藏方案、管理手段以及服务方法均发生了一定转变,尤其是服务方案。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变化,也不能及时通过相关服务优化原有阅读方式。因此,加强馆员自身对于服务知识、服务技能的培训,促使馆员形成主动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为学生服务,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馆员可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服务变更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譬如在借阅室内提供读者咨询服务,鼓励读者前往咨询台详细咨询自己想要获取的书籍文献,馆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答案,避免读者在借阅室往返多次始终无法探寻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的现象。馆员还可在图书馆内粘贴相应的标识语,譬如自动借还服务区域,在仪器设备上详细粘贴设备的应用流程与应用方法,指导读者准确操作,避免读者因为多重原因无法在馆员工作时间内归还或是借阅书籍,打破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着现代设备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面对当前多数学校图书馆图书情报专业出身的馆员很少的情况,要通过对图书馆馆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其网络化设备操作能力,同时要转变其服务观念,以对读者提供有效的图书信息为己任,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步伐。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越来越智能化,计算机已成为了现代图书馆的普遍设备,因而加强图书馆馆员对设备的操作能力,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深化图书馆服务建设模式的基础。

(四)加强图书馆服务营销推广力度

重点需要利用现代即时通讯软件,通过微博、微信群以及图书馆网站平台等线上方式提升强化图书馆服务营销推广力度,进而更好地打造图书馆的服务品牌。期间特别要加大对ESI学科服务的宣传与推广,努力将ESI学科服务建设成为图书馆服务高端品牌。图书馆将加大同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交流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部引进人才的考核力度,加大对高校ESI学科评价的深度服务,建立高校图书馆在高校ESI学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创新图书馆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增强图书馆培训内容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扩大专利、标准及其他专刊检索和分析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与学校科研发展同步,根据师生需要,及时调整并增加服务内容,进而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知识服务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将需要切实基于当前“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以及要求做好相应的服务模式的构建,进而使其整体的服务效用能够得到提升。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入重点学科及相关院系和课题组服务不足、管理人员信息运用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有待提升以及图书馆对重点学科服务推广营销不够等问题,提出组建重点学科服务团队,深化对重点学科院系及科研团队的服务;实现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继续教育,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服务效果;重视馆员队伍建设,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以及加强图书馆服务营销推广力度,打造图书馆的服务品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柯平,彭亮.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04):48-60.

[2]王文浩.高校图书馆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132-135.

[3]庞佳,李婧.高校图书馆参与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9):20-27.

[4]贾晓燕.现代化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07):378-379.

[5]龙泉.高校图书馆与MOOC用户需求的一致性及发展策略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5):90-94.

[6]高凡.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06):12-14.

[7]王文浩.高校图书馆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132-135.

[8]衣建东,徐亚.以高品质的信息素质教育和阅读推广服务助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12):73-75.

[9]刘晶.高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管理团队建设分析[J].知识文库,2019(13):180+182.

篇8

1、推进精细化管理,建设质量强企

2、推动“三个转变” 建设质量强国

3、提质增效升级 打造中国质量

4、提质增效升级 建设质量强国

5、全民重质量 共筑中国梦

6、增强质量意识 建设质量强国

7、全面提高质量 推动科学发展

8、恪守质量诚信 践行社会责任

9、提高质量效益 助推经济发展

10、建设质量强国 共享美好生活

11、推动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12、质量助推经济转型 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13、质量成就品牌 信用誉满全球

14、质量同行 诚信同心 未来同建

15、共建质量强国 同创美好生活

16、质量上台阶 生活上品位

17、共筑质量大堤 共享和谐生活

18、质量是民生之重 兴国之道 强国之策

19、质量是民生之本 质量是幸福之根

20、提升质量 追求卓越 共建美丽中国

21、质量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22、认证认可 传递信任 服务发展

23、质量提升 标准先行

24、人人创造质量 人人享受质量

25、落实质量责任 增强消费信心

26、提高服务质量 追求顾客满意

27、赶超质量标杆 争创一流服务

28、责任是质量的保证 品质是市场的保障

篇9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改进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77

电力行业的高质量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民生建设质量的高低。现今,面对电力行业的规模性、正规化、产业化的发展,以及用电量及架设电路的复杂化、跨区域化,电力配电的自动化及高质量的配电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建设方向。下面笔者将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简要的论述。

1 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的发展现状

(1)地区建设发展不均:电力配电自动化对于提高用电水平,提高用电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纵观现今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的发展现状,大体上可以发现,部分地区的已取得明显的发展成效,但是部分地区仍处在探索时期。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幅度的提升,电力自动化的建设及后期的电力管理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为电力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所以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现状相对于西部不发达的地区而言要先进的多。

(2)总体发展状况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困难:电力配电的自动化的建设及后期的电力管理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技术的支持,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资金及政策的支持。但是,面对现今电力管理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尚不稳定、技术的实际应用状况存在欠缺。而且,在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匀的情况下,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的总体发展状况不太完善,整体建设存在较大的困难。

(3)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电力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在功能协调、职能衔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电力行业的建设及后期的发展就本文的主题而言,大致包括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即通过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实现电力行业的高配置、低消耗以及电力管理的系统即对电力的运输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电力配置的正常运行。以上两方面必须做好功能的协调,管理职能的衔接,以节省人力、资金,提高整体运作的效率。

2 针对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的发展现状提出改进策略

(1)做好整体的规划工作,建设规模化的、全覆盖的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系统。电力自动化成为我国民生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建设方向。面对当前国地区建设发展不均衡的情况,相关政府工作部门要做好实际调查工作,加大对部分地区的资金投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对于电力自动化及后期的电力管理来讲,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的培训、基本结构的架设等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所以,做好整体的规划,对资金的支持力度做好分析,投入产出效应应及时 反应到政策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力图建立规模化的、全覆盖的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系统。

(2)要积极的开发高新技术,并将高新技术的开发使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切实使用到电力自动化的建设使用中,提高电力自动化的管理水平。电力行业的建设必须严格的根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及自然环境的状况进行建设,在许多地形崎岖、风力较大的地区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的使用高新技术,以降低建设的难度,提高建设的质量。所以,面对众多复杂的情况,相关工作部门必须组间专业的工作团队,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 ,建设高质量的管理系统,提高电力管理的水平。

(3)电力自动化的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检查更新,以保证硬件设施的完善。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完备性对电力的后期运行及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相关部门定时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电力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查,并及时替换落后、陈旧的设备,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且在设备的购买及使用时要实现与多个厂家的合作,实现跨平台、跨区域的合作购买,以保证设备的广泛适用性。总体而言,从设备的完善性上保证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建设的高质量及高水平。

(4)相关工作部门要做好电力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系统内部的协调性,划分职能,做好工作的衔接性,提高整体运作的系统性。电力行业的建设及运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切实做好各个部分的协调,避免工作人员职能的重合及利益的纠纷,划清工作范围,做好工作沟通,避免在工作时发生利益纠纷,人员的主观性建设对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及电力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相关工作部门必须做好人员的思想工作,使在其位谋其职,建设稳定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提高其建设的水平及整体的运作效率。

3 小结

电力自动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及民生建设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相关工作部门必须结合现实的发张展状况,做好资金的统筹工作、人员、技术的配备工作,力图建设高质量的、高水平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加强后期的电力管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及民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勖.浅谈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2]张立新.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

[3]李守志.浅论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施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3).

[4]马峻峰,代冲.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与前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

篇10

在仲量联行最近的调研报告中,更加关注影响中国物流业的各个主要因素,包括零售商的发展计划、制造业聚集区、物流基础设施以及未来交通网络规划,经筛选出20个主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在未来5年会吸引更多的物流运营商、物流地产开发商以及投资者。

物流一线枢纽: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以及天津。全部来自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区域。

物流二线枢纽:宁波、青岛、大连、厦门、苏州。四个海港以及苏州入选原因主要是来自于直接或间接与港口的连接,战略位置和港口、强大的消费市场及制造业基地的连通。

新兴物流枢纽:新兴的物流枢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内陆省会城市如成都、杭州和沈阳;另一个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汽车产业城市如重庆、南京、武汉、哈尔滨、长春和西安。

上海:高质量仓储设施吃紧

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的上海处在中国经济的最核心。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并日益成为世界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2007年上海港(包括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20万箱,成为世界第二大港。此外,上海的两大空港,浦东国际机场与虹桥机场2007年的客货运再创新高。

根据“十”,上海将投600亿人民币用于海港建设,主要集中在洋山深水港上,另外还将各自投入400亿元人民币用于虹桥和浦东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和市内道路建设。

与其他城市的发展进度和中国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比,上海对航空物流的投入与对航运的投入最为平均,显示了上海对海空两种交通手段相对平衡的投资关注,广大投资者也对此举所传递的信息心领神会:在上海,与航空相关的物流建设将和与航运相关物流建设同样受到重视。

上海主要物流枢纽分布在郊县各地。现代化的物流物业临近海港、空港及连接临近省份的高速公路交叉点。例如宝山和外高桥等传统海港区域有大量的仓储设施存量,但其中的绝大部分在数年内由于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仓储要求而被逐渐淘汰。洋山深水港目前正分批投入使用,而名为临港新城的回收土地组作为支持洋山发展的物流枢纽正在逐渐受到各方关注。目前已有数家国际投资机构,例如普洛斯、马士基和丰树进驻临港并开发各自项目。而浦东国际机场由于其乐观的发展前景也已成为国外发展商的目标,这其中最说明问题的例子就包括丰树和维龙。

上海的配送枢纽在所有物流物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原因是上海拥有全国最为庞大的零售消费市场。地处市区西北角与江苏省交界区域的西北物流园受到了为数众多的零售商的追捧,纷纷在内租赁或建造各自的配送中心。上海南部,例如松江区、南汇区和奉贤区,则因其连接浙江省的高速公路系统而同样成为零售商配送中心的选址热地。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易初莲花位于奉贤区的配送中心于2007年3月被嘉民国际所收购。

随着传统的物流枢纽愈加成熟,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自然而然便会变得稀缺。因此,开发商们正在走出上海,寻找尚未被发现的二级物流市场,比如江苏省昆山市和浙江省嘉兴市则因其尚有充足的土地供应量和比起传统物流枢纽来更吸引人的土地价格而逐渐成为热门。

2007年末统计,上海全市高质量仓储物流设施总量达到230万平米,其中西北物流园和外高桥地区占据了近半成。自从2004年开始,对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的需求一直与供应量保持平行,空置率保持在10%以下。由于愈加吃紧的土地供应,未来三年内投放到市场内的新土地供应量将远少于过去。由于需求还将进一步上升,有理由相信未来上海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的平均空置率将继续下降,吃紧的市场状态将很难得到缓解。

自2003年开始,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建设项目开始出现,导致自那时起的租金水平保持上升状态,上涨率始终在5%-6%之间。2006年及2007年巨大的吸收量使租金猛增20%,上海全市平均租金从0.85元/每平米・每日飙升到2007年的1.2元/每平米・每日。

展望市场,由于需求量依然居高不下,保税及非保税的物流设施租金仍然有上涨空间。同时,随着土地价格和建筑成本持续不断的上升,高质量仓储设施的资本价值的增加值将会大于租金价格,因此可以预期至2011年,针对高质量仓储设施的年投资收益会降低至8%左右。

北京:供需平稳

位于渤海湾的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零售及国际贸易对北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刚刚结束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同时也成为了北京发展物流业的重大机遇。自2006年开始的未来五年内,北京对道路建设的投入将达到了170亿人民币,在市中心内的各条主要道路都进行了拓宽或延长。同时,北京作为内陆城市无法获得较多发展航运物流的机会,因此为了巩固其在物流市场中的地位,“十”中明确了北京的交通发展将集中在空港,以及连接天津的道路建设上。之所以选择天津是由于天津拥有全国四个B型保税港的其中之一。在未来5年内,总计250亿人民币的投资会用于首都国际机场的扩建,而投入到道路建设上的资本也将高达人民币400亿。

根据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四大区域将被建设成为物流枢纽:空港区、通州、十八里店与丰台。通州物流园与北京空港物流园将成为这“四大”的中心。通州物流园周边集聚众多制造基地,自200 3年以来获得了极其快速的发展。

然而,物流园内的绝大部分使用者都是业主。直到2008年普洛斯建设完成了其28000平米的仓储设施后,物流园内才逐渐开始吸引了租客们的注意,目前普洛斯通州物流园内最大的租客就是联合利华。

北京空港物流园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自2003年起也经历着大手笔的发展,园内目前已建成的配送设施面积达到了15万平米左右。与北京其他物流基地相似的是,空港物流园内的使用者也以业主居多。普洛斯也在此位置建造了自己的仓储设施,并且被用作了北京奥运会的配送中心。

2007年末,北京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面积达到49万多平米,与上海相比有巨大差距,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北京作为内陆城市,用于海港的保税物流设施相对缺乏。2005年13万平米全新高标准仓储设施建造完成,2007年该数字达到了30万平方米。2008年,到目前为止,由于奥运会的影响,政府停止了所有建设工程,而当所有项目重新动工并完成之后,2009年估计将会有16万平米的物业进入市场。

北京没有海港,因此出口带来的对物流设施的

需求相对较弱。虽然如此,零售商和海运公司仍然创造了相对稳定的需求。2003年开始空置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准,因为业主使用了大部分面积,但主要还是由于仍然有较强的需求存在。

北京物流仓储设施的供给短缺一直存在,这也直接导致了2003以来年租金的大幅上扬,2005年上涨了18.8%,2006年上涨了15.8%。2007年年末,平均租金达到了每平米每天1.06元左右。

未来三年内北京市的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将带来稳定的供给量,因此空置率可能会升至8%-9%。而由于对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的需求依然强劲,租金年上涨率估计将超过百分之八。预计北京空港物流园由于其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会引领租金的上涨。而2011年,工业土地成本也将快速上升,使投资收益率降至8.3%。

广州:仓储设施的空置率偏高

位于珠江三角洲并邻近香港和澳门,广州作为中国最富有的省份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第三大集装箱城市。广州的零售业是广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来源,2006年零售业总额达到2595亿人民币,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作为最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广东省,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和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与中国整体情况相一致的是,零售业和制造业成为了当地物流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广州拥有发展基础设施的巨大机遇。未来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的高速公路的完成,将使制造重镇花都与南沙港之间的运输更为便捷。同时,广州市连接相邻制造业重镇,例如佛山、东莞等的高速公路也将提高从这些城市到南沙港的货运效率。

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内,广州市政府将分别投资220亿人民币及90亿人民币用于海港和空港建设,海港接近空港1.5倍的比例也显示了海港在广州的地位要高于空港。然而,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空港相比,90亿人民币的投资依然是最高的。因此,广州空港作为发展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的一大投资热点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广州到2007年年末为止,拥有348015平方米的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高质量配送设施物业从2003年开始涌入市场,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当地开发商南方物流在靠近黄埔港的云浦开发区建造了5万平方米的现代物流仓储设施。此项目以其当时无可比拟的质量吸引了众多租客,在完成后六个月内即满租。2005年之后,更多的投资者瞅准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也开始进行高端物业的开发。2006年,包括宝湾物流园和普洛斯云浦物流园在内的数个高质量仓储设施项目完成。普洛斯在云浦向宝供物流购得4万平方米左右物业,表示其对当地市场的信心。

2006年高端保税物流仓储设施开始进入广州市场。普洛斯在黄埔保税区建造了15800平方米的物业。同时,南沙港成为高端保税物流仓储设施的另一个热点。作为广州的新港,南沙港未来将取代黄埔港的位置,为此,南沙港被规划成以保税和非保税物业为主的物流中心。广州南沙国际物流公司独家开发,开发面积将达2.62平方公里。

广州市花都区,即机场区的物流物业市场,还未受到国际投资者的追捧,虽然广州白云机场拥有全国第三大年均航空货运量。此外,广州国光产业园是由国光集团开发的仓储设施中心,拥有着最大面积的高端物流仓储设施。

广州西部拥有成为物流中心的潜力,但还没有进行大面积的物业开发。其中,广州西部的芳村有望成为未来广州的配送中心。

广州物流仓储设施的空置率显示广州市场相比其他国内一线城市要宽裕的多,2007年年底平均空置率达到24%。然而,并不是广州的所有分类市场都有如此高的空置率。作为广州最成熟的分类,黄埔区拥有最大面积的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且入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这一分类市场中的租客包括新科安达、招商局物流等物流服务提供给海尔、百胜这样的制造商等。此外,空港物流需求也比较健康。南沙港由于其开发周期较短,还没有积攒起足够的需求来消化所有过去两年内新建的仓储设施,也因此成为了空余面积的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