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急救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急救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急救预案

篇1

1.1编制目的

为快速、高效、规范、有序地开展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我区卫生部门应对地震灾害的反应速度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预防和减少灾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护灾区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徐州市地震应急预案》、《徐州市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试行)》、《徐州市救灾防病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区境内,由地震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引发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引发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以及核和辐射等其它突发事件时,按照我局下发的相关预案执行。

其他地质灾害危及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1.4基本原则

1.4.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抢救生命和保护健康为第一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公众伤亡率及致残率,同时尽力减少财产损失和其他社会危害。

1.4.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做到常抓不懈。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建立完善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技术规范和各项工作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做到快速应对,依法、高效、规范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1.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区卫生局在区人民政府或地震应急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职责,按照分级负责、协同应对的要求,共同做好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切实履行起卫生部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

1.4.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的规定,认真履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职责,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通过培训演练进一步检验和修正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作为区卫生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定期检查,以加强监督管理。

1.4.5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卫生应急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和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形成统一指挥、责任明确、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区卫生局与交通、通信、环保、军队等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通过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应对,共同做好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1.4.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科研工作,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提供科技保障。要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卫生应急指挥人员、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人员、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要大力普及地震灾害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提高公众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篇2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b)-145-02

医疗安全与纠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妇产科的医疗纠纷在各医院中均排在前位。可能与医学技术的复杂性、治疗过程中的高风险性、治疗对象的非选择性、医疗操作常规的滞后性因素有关。因补偿机制不健全,医生的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医生在整个医疗诊治中充满各种风险,也缺少寻求援助的机制和法规。医务人员应重视新形势下的妇产科行业的医疗纠纷问题,否则医疗的正常运行、学科建设、业务发展及医生安危均会受到影响。

1 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

1.1 医原性因素

医务人员的言语或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

1.2 医疗技术因素

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低下、经验不足或技术能力不高而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1.3 药源性因素

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或无效用药都可能给患者造成药源性疾病,造成不安全结果。

1.4 产科的工作性质

产科是一个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随时随地接诊患者的科室,而分娩时的顺产与难产是在互相转化的,分娩的风险往往发生于瞬间,如羊水栓塞、肩难产、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这就要求医院手术室要保证能够随时手术,并备有充足的血源等,要有一支专业水平高、应急能力强的医疗队伍,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使分娩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1.5 组织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管理缺陷,如思想工作薄弱、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欠缺、设备管理不善等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

2 妇产科领域常见医疗纠纷的引发因素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实施了错误的诊断、治疗、操作,导致患者出现了不良后果而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发生争议,增多的医疗纠纷成为社会和的热点。

2.1 妇产科常见医疗纠纷

2.2.1 异位妊娠近年来,异常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在异位妊娠中输卵管妊娠占绝大多数,有宫颈妊娠、卵巢妊娠等多种复杂类型,异常妊娠发生误诊,以及处理失误所导致医疗纠纷不断升高,常见发生纠纷的几个环节如下:①病史询问过于简单,既往史、月经史、现病史等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一过性腹痛或无停经史的阴道淋漓流血在病史中亦有意义。②忽视某些特殊症状,如里急后重可能误诊为腹泻。③未做必要的检查,只有妇科检查才能发现宫颈举痛,后穹隆触痛等输卵管妊娠内出血特有的体征,不能因有月经而不做妇科检查。B超检查可以确定妊娠的部位、宫内宫外,也是重要的辅助检查。④不能正确选择辅助检查,进行HCG测定、超声检查、后穹隆穿刺、诊断性刮宫以及腹腔镜检查等。⑤忽视患者的生育要求,在条件允许时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⑥未能正确掌握期待疗法和保守性药物治疗的指征和正确实施。⑦治疗措施滞后,贻误时机以及对少见情况的疏忽,如宫内妊娠与宫外妊娠同时存在。

2.2.2 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纠纷发生的几个环节如下:①术前对情况估计不足,如术前没有可能得到病理诊断,没有进行临床分期,缺乏全面周密的手术计划,相关科室会诊准备等 .②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欠完整和妥贴。③术中切除标本未送冰冻或病理检查。④术中发生意外,包括输尿管、膀胱、肠道等损伤以及血管损伤大出血等。⑤术后交代病情不真实,不准确,对术后病情进展估计不当。

3 妇产科领域常见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3.1 医院建立完善的制度及诊疗规范

医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医师职责,制定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查房制度等,并定期检查监督,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主要保障。

3.2 医生要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医疗安全,医务人员不断自我完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行医,以德行医。作为医务人员,应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只要医患沟通、理解,医疗质量提高,相应配套政策等法规完善,定能减少和化解医疗纠纷,使医务人员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医学发展。

3.3 加强产科医疗安全管理的措施

3.3.1 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分析产科医疗安全的影响因素,随着孕产妇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诊疗期望值的增高,医务人员要正确认识产科医疗安全管理的误区和盲点,落实全程质量管理制度,为孕产妇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3.3.2 重视知识更新和医疗队伍建设:在高新技术时代,医院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理念、全面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健全的心理及身体素质。鉴于产科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每位成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孕产妇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要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技巧来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以周到、热情、高效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3.3 加强孕前咨询和产前检查工作并增强孕妇保健意识,加强孕前咨询,重视系列产前检查,有些高危因素在孕前就存在,如营养不良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得到及时的纠正,孕产过程将更加安全;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孕前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有计划的控制,可大大改善妊娠结局;对有不良孕产史的产妇进行必要的遗传咨询,如孕前及时的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可大大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降低新生儿并发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产科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李轩.浅谈医疗纠纷与文化潜意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39.

[2]张全贵,张达.科主任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40.

[3]崔勇生.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144-145.

篇3

【关键词】 医案;标志性症状;证候;肝郁气滞;中医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select the symbol symptoms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and analyze the change process of these symptoms. Methods Case study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first step is to establish the medical records database, then extracting those medical records of liver Qi stagnation, concluding the language expressions of diagnostic information and syndrome improvement, splitting the original complex syndromes, standardizing diagnostic information. At last, the change process of symptoms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syndrome diagnosis. Results Such alleviative symptoms were information points mark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iver Qi stagnation syndrome, including abdominal swollerpain, flank pain, irregular menstruation, depression, flank distension, breast swell. Conclusion This study extracted many symbol symptoms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liver Qi stagnation syndrome.

Key words:medical record;symbol symptoms;syndrome;stagnation of liver Qi;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中肝郁气滞证诊断标准为:情志抑郁,喜叹息,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等。经过治疗后,中医如何判定是否取得了疗效呢?以哪一个症状为主要观察点,该症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标志着诊疗过程是成功的呢?

研究符合中医自身特点的“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是发挥中医优势与特色的重要环节。“证候”是中医对不同生命状态的分类方法,是中医立法处方及判定诊疗效果的依据。中医疗效的判定是通过分析患者症状(包括体征)的变化做出的整体判断。所以,我们可以从证候与症状关系的角度研究中医评价诊疗效果的方法。

1 研究方法

1.1 近现代名中医复诊医案数据库的构建

1.1.1 医案的纳入标准

①在历代医案数据库中,近现代医案的书写相对规范,且大都描述了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如《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这些医案描绘了诊治过程中病情和四诊信息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2]为指导,全面挑选民国以来中医临床名家的医案专著。②医家判定为诊疗有效的医案:诸如医案中出现“诸症痊愈”、“稍事调养而愈”、“诸症均减”、“大势渐平”、“证情见改善”、“病情告愈”等描述。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医案。

1.1.2 医案的排除标准

①非复诊医案。②没有明确的病情判定结果的医案。③在二诊至终诊过程中添加新证候的病例。例如:初诊时辨证为肝肾阴虚证,在二诊至终诊过程中新添加了肝气郁结证,则该病例剔除。④对于在二诊至终诊过程中,如果由于感冒、饮食不慎等诱因导致病情出现变化,则该病例剔除。⑤医家判定为诊疗无效的医案:既没有出现好转症状,而新出现的症状又起到了加重病情的作用。

1.1.3 复诊医案数据库情况

该复诊医案数据库共收录235位近现代名老中医医案3 932个病例。

1.2 总结四诊信息变化和病情变化的语言表达规律

通过分析医案的语言特点,总结四诊信息和病情演变的语言表达规律。如原文描述为“痰鸣大减”、“神志渐清”可判定为相应症状缓解,“证有转机”可判定为病情缓解。

1.3 证候提取与规范原则

①尽量多地保留原有信息,使得将被提取的证候信息组合时,能更接近原文证候。如:脾肾阳虚可提取出脾阳虚、肾阳虚。②对于不能准确提取证候信息的部分,则保留原文,或舍弃。如将“脾胃不和”保留为“脾胃不和”;正气虚,非气虚证,可舍之;病位在“中”,不可理解为“中焦”,可舍之。③对于提取后信息严重丢失,分成的证候信息不能合成原文证候的情况,则保留原文,不加以提取与拆分。如“上热下寒证”。④有的医案没有明确的辨证,可从二级标题、治则治法中推出,但是推出的结论必须唯一。如“益气养阴”=气虚证,阴虚证。⑤不能依据症状推测病位。如根据“头痛”确定病位在“头”,根据“呕吐”确定病位在“胃”是错误的。⑥按语内容常为后人所加,不予录入。⑦注意经脉病与六经病的区分。“病在阳明”可能是“足阳明胃经”、“阳明病”、“胃”中的一个,不能判断则宁愿舍弃。足阳明胃经≠胃,病在阳明≠阳明病。

根据以上原则从原文证候中提取病例数≥10的属于脏腑辨证体系的证候共43个。其中肝郁气滞医案238例。

1.4 症状提取与规范原则

①对四诊信息进行合并、拆分、分类。如:对肌体瘦弱的描述有消瘦、风消、脱肉、脱形、大肉消脱、羸瘦、四肢瘦削、形体羸瘦、虚弱、羸弱等,可将“消瘦”作为正名。对多个症状混杂一起的名称进行拆分,如呕恶拆分为“恶心”和“呕吐”。②症状的整理遵循变量的独立性原则: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必须保证各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某一变量不能包含于另一变量中。如:眼睑浮肿、下肢浮肿、脚踝浮肿、全身浮肿等就不是独立的变量,必须统一为“浮肿”这一变量。③如果在二诊至终诊中描述到某一症状好转,如“纳增”,就可以推断初诊是“纳少”,应把“纳少”补充到初诊中;6 d未大便,则可以推断初诊时就存在大便秘结,其他症状也如此处理。④对于“诸症好转”、“诸症皆减轻”等描述,按照严格遵循原文的原则,判定所有症状均好转。⑤症状的拆分应遵循症状观测属性单一性原则,如脉细滑数,应作3个症状处理:脉细、脉滑、脉数;眩晕拆分为目眩、头晕2个症状。

1.5 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强调针对一个具体的实例逐步深入研究。由于本数据库所收集的中医病案存在严重的选择偏倚,所以,对于这些资料的整理应深入分析每一个独特病案的演变过程,从中提炼出体现中医疗效评价特色的信息点。探讨中医常见证候的复合特点,并讨论中医判断证候改善的临床特征。

2 研究结果

2.1 肝郁气滞与其他证候的关系

肝郁气滞证在临床上经常与以下证候复合出现(括号内数字是合并出现的频次):脾虚(43),肝脾不调(38),肝郁化火(19),肝气犯胃(18),肝血瘀阻(17)。

2.2 标志肝郁气滞证改善的临床特征

以肝郁气滞证的国家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为依据,从近现代复诊医案数据库中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对国家诊断标准中涉及的症状(包括体征)进行排序。分析每一个临床特征的变化属性及变化过程:从症状的剧烈程度、发作次数、诱发加重与缓解的因素、性质等诸方面分析该症状如何变化标志证候的改善。见表1。表1 标志肝郁气滞证改善的临床特征

3 讨论

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五行归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即人体肝脏犹如春升之气,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

3.1 肝郁气滞与其他证候的关系探讨

脾虚:肝郁脾虚是肝郁气滞的进一步发展。肝属木,脾属土,肝郁气滞常横逆犯脾,耗伤脾气而致肝郁脾虚。另外,也有素体脾虚兼夹肝郁气滞的情况。张仲景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气犯胃: 所谓“肝气犯胃”,是指生气、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即忧思恼怒),导致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塞,因而胃失和降。肝血瘀阻: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

3.2 标志肝郁气滞证改善的临床特征分析

①腹胀痛:主要从小腹、少腹等肝经循行部位的胀痛减轻进行观察。另外,由于肝藏血,与女子的月经有密切关系,所以,当月经期或生气诱发的小腹、少腹部胀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是标志肝郁气滞缓解的重要指征。②月经不调:素多忧思抑郁,气不宣达,血为气滞,运行不畅,阻滞冲任,血海不能如期满溢,因而经期延后。肝失条达,不能疏泄气血,以致行经期短,月经量少,甚至点滴即止。所以,观察月经是否按时而至;行经期是否逐渐恢复到正常时的3~7 d;月经量是否逐渐增多到正常值(每次30~50 mL)是观察肝郁气滞好转的重要临床特征。③胁胀痛与乳房发胀:女性乳房属足厥阴肝经。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气血不畅,肝司冲脉,经前冲气偏盛,冲气循肝脉上逆,肝经气血壅盛,乳络不畅,不通则痛,故乳房发胀。因此,月经或生气诱发的胁肋胀痛、窜痛,以及乳房发胀的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等临床特征标志着肝郁气滞证的改善。④抑郁:肝郁气滞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肝喜舒畅而恶抑郁。肝郁气滞证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所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喜静少言、缄默不语、悲观、思维迟缓、思想苦闷、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等临床表现的改善是判断肝郁气滞证好转的重要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图书馆著作权管理与保护 署名权 通知

1原告诉求与被告辩解

原告周诚望(男,黑龙江省图书馆退休干部)与被告辽宁省图书馆(简称辽图)、被告黑龙江省图书馆(简称黑图)、被告吉林省图书馆(简称吉图)因作品署名权纠纷,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

原告周诚望诉称:《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一书是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东北三省图书馆主编并自筹部分资金出版的。原告作为该书的策划者,于1986年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的东北三省图书馆协作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为副主编。此后,历时10余年,从黑龙江省图书馆古籍线装书的重新分编著录到全省古籍线装书目录的合片汇编,这些为编纂该书所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重要任务,都是在原告亲自动手和指导下进行的,原告尽到了副主编的职责。原告是该书的策划者、指定副主编、总编委会中黑龙江省编委会的主编和该书第一大类经部的主编,而该书编委会名单中却没有原告作为主编、副主编的署名。为此,原告周诚望提出诉讼请求:①被告恢复原告在《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会中第一副主编的署名,对该书遗漏原告署名的启事印成单篇寄给该书的所有参编图书馆并附入已出版的该书中,在该书重印时增加原告编委会第一副主编的署名;②被告在《光明日报》、《中国图书馆学报》及东北三省各图书馆学刊上刊登赔礼道歉启事,承认原告应享有的署名权;③被告给付原告作为副主编应得的报酬和奖励;④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费1 000元;⑤被告赔偿原告因制止侵权行为所支出的合理开支。

被告辽图辩称:原告没有署名的权利。其理由是:①目录一书系由三被告联办,是代表三被告意志,由三被告承担责任的单位作品。该作品在出版、出资等方面都是由三被告负责,三被告有完全的著作权。原告不享有该书的署名权,因此被告不存在侵权问题。②目录是单位作品,而不是原告主张的职务作品,原告付出的是劳务而不是创作。故建议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黑图辩称:对原告主张的事实没有异议,原告主张的在该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位置符合事实,原告请求恢复署名虽然合情合理,但是,辽图的答辩意见合法。

被告吉图未作答辩。

2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

综合分析各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和举示的证据及发表的质证意见,法院确认:

《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的“前言”和“后记”记载:1986年,在长春召开的东北三省公共图书馆协作会议上,黑图提出了联合编撰东北三省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的建议,得到了辽图、吉图两馆的回应。后确定三省图书馆协作编制《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由辽图牵头。

1991年11月12日,协作委员会办公室致函原告,称原告为副主编,通知原告为加快《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辑进程,拟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

2002年2月,黑图向《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会出具《关于编委会的设置及我省入选人员的意见》,主要内容为:《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负责人韩锡铎对编委会的设立、组成提出分两级设立编委会,第一级:三省编委会;第二级:分设编委会。根据韩锡铎的意见,同意分两级设立编委会,并提出黑龙江省入选三省编委会人员的名单:由本省主编馆、副主编馆及收目的古籍1 000种以上成员馆的有关人员组成:黑龙江省图书馆(8 833种):周诚望(建议任主编)。

2003年12月,辽图、吉图、黑图主编的《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将周诚望列为经部编委会主编和黑龙江省编委会主编。

2005年9月,黑龙江省图书馆原馆长王盛茂、《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主编、辽宁省图书馆原馆长韩锡铎、《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齐齐哈尔图书馆古籍部原主任王洪生、黑龙江省图书馆参考部原主任梁信义、《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经部编委会副主编兰天阳、《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经部编委陈爱燕、《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林学军、黑龙江省图书馆原副馆长夏国栋、黑龙江省图书馆参考部原主任张玉琴分别出具证言证实:原告周诚望退休前系黑龙江省图书馆研究馆员,一直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周诚望提议编撰《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一书;东北三省图书馆决定编撰《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后,确定周诚望为副主编;周诚望一直负责黑龙江省的《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撰工作,是黑龙江省图书馆乃至黑龙江省此项工作最主要的劳动者。

原告周诚望没有举示有关能够证明其作为副主编应得报酬和奖励以及因制止侵权行为所支出的合理开支等经济损失的证据。

3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后于2006年3月20日作出(2006)哈民五初字第10号判决[1]:

• 原告周诚望为《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会副主编;

• 被告辽宁省图书馆、被告黑龙江省图书馆、被告吉林省图书馆在已印制的《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中增加原告周诚望为编委会副主编的修正页,附入该书,并发送给全部参加该书编撰的单位,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履行;

• 被告辽宁省图书馆、被告黑龙江省图书馆、被告吉林省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上发表增加原告周诚望为《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会副主编、向原告周诚望赔礼道歉的启事,内容须经本院审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履行。如被告辽宁省图书馆、被告黑龙江省图书馆、被告吉林省图书馆逾期不履行,原告周诚望可申请本院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上发表本判决的主要内容,费用由被告辽宁省图书馆、被告黑龙江省图书馆、被告吉林省图书馆承担;

• 被告辽宁省图书馆、被告黑龙江省图书馆、被告吉林省图书馆在重印《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时增加原告周诚望为编委会副主编;

• 驳回原告周诚望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一千元,由三被告图书馆负担。

4判决主文的说理分析

综合全案分析,原被告之间的纠纷主要是基于对以下两个问题的理解产生了分歧:

4.1原告周诚望是否是被告主编的《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会第一副主编

根据黑龙江省图书馆原馆长王盛茂关于周诚望是《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一书的策划者,在三省协作会议上被定为副主编的证言,根据《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主编、辽宁省图书馆原馆长韩锡铎关于周诚望是《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的副主编,在编纂中作出了很大贡献,故曾拟将他作为主编之一的证言,根据协作委员会办公室称周诚望为副主编的公函,足以认定周诚望应是《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的副主编。另外,参与《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撰的王盛茂、韩锡铎、王洪生、梁信义、兰天阳、陈爱燕、林学军、夏国栋、张玉琴等人的证言证实,周诚望为《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的成书进行了大量的编撰、组织、指导工作和创造性的劳动,其劳动成果已为被告所确认并使用于该书,亦足以认定周诚望履行了副主编的职责,起到了副主编的作用,应享有编委会副主编的署名。事实上,法院作出这一判定的上述证据已得到各方出庭当事人的确认,并有黑图举示且经辽图确认真实的黑图向《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会出具的关于黑图编撰收目的古籍款目数量和建议周诚望为三省编委会主编的证据《关于编委会的设置及我省入选人员的意见》作为佐证,与辽图和黑图举示的有关证据一致。辽图在庭审中已确认上述证据和事实,与其在答辩中所持原告付出的是劳务而不是创作的主张相矛盾,因此,法院对辽图的答辩主张未予采信。

虽然本案没有提供周诚望与被告之间的书面合同,但是,该书协作委员会办公室致周诚望的公函和黑图《关于编委会的设置及我省入选人员的意见》足以证实,存在着被告确定周诚望为副主编的事实并根据编撰古籍款目数量将周诚望列为三省编委会副主编的约定。黑图是《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的主编之一,其与周诚望的约定对作为该书主编的各被告及其设立的该书编委会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无论辽图和该书编委会是否收到了黑图向《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会出具的《关于编委会的设置及我省入选人员的意见》,也无论该书是单位作品还是职务作品,即便被告拥有该书的著作权,亦受其组稿时向周诚望所作出承诺的约束。

辽图在诉讼中举示了大量证据证明被告享有《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的著作权,而庭审中原告周诚望对被告关于黑图、辽图、吉图合作编撰并享有该书著作权的主张也没有提出过异议,可见著作权的归属问题并非是本案争议的焦点。本案双方争议的焦点实为作品的署名权问题。本案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周诚望放弃署名等权利为被告进行编撰创作,而且也没有证据能够认定周诚望为被告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却不主张任何权利。不能因为被告主张该书的著作权,被告就可以违反其与周诚望关于该书署名的约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因此,辽图关于因为被告享有该书的著作权,所以原告周诚望就不享有该书的署名权,被告也就不存在侵权问题的抗辩主张与理不合,与法相悖,不能成立,法院未予采信。

4.2被告的责任如何确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确认辽图、黑图、吉图是《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的主编,应对该书承担责任。被告忽视周诚望为该书的编撰所作出的大量编撰、组织、指导工作和创造性劳动,在出版的《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中没有将周诚望列为编委会副主编,违背了公平、诚信原则,违反了自己的承诺,构成违约,侵犯了周诚望的署名权,依法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故此,法院认为被告应将周诚望列为《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编委会副主编,采取相应更正和弥补措施,并在适当的报刊上刊登向周诚望公开赔礼道歉的启示。但法院同时认为,周诚望请求被告在诸多报刊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启事不当;加之周诚望没有举示有关证明其作为副主编应得的报酬和奖励以及精神损害和因制止侵权行为所支出的合理开支等损失的证据,故法院对周诚望的这些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原告周诚望的诉讼请求部分有理,有理部分如署名权的诉请就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5本案对图书馆的启示

本案围绕着原告是否享有《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一书的署名权而产生争议,最后经法庭审理确认被告辽图、黑图、吉图三馆在署名权的诉争上败诉。通过对该案的上述分析,反思三被告在纠纷中的认知和行为,笔者认为可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以下几点启示:

5.1图书馆不能缺失基本的著作权法律意识

图书馆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在与知识产权各类权利的联系中与著作权的联系最为密切,著作权与图书馆可谓息息相关。仍以本案析之,被告一方混淆了著作权主体和署名权主体的概念。认为其享有《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一书的著作权,而原告对该书没有著作权,故而也不享有该书的署名权。著作权包含有多种权利,其主体情况复杂,作者仅是著作权的基本主体,是著作权主体之一。作者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除了作者之外,著作权主体还包括继承人、国际组织等。署名权是作者基于其创作行为而产生的要求他人承认其对作品创作资格的一种权利,是著作人身权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作者行使其他著作权权能的前提和基础,应处于著作权法的严格保护之下。依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2项定义,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的法律意义在于表明作者身份,确认作品是由作者创作的事实,署名权不能转让、抵押、继承、赠与,署名权可以独立于著作权的其他权利而为作者永远享有。故署名权主体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署名权主体是作者,但作者不等同于创作作者的自然人。

本案被告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而主张对《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一书有完全的著作权,却完全无视该条第2款的明确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第11条和第17条的相关规定,作者有3种情形:①创作作品的自然人;②被视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③由委托合同明确约定而取得作者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而且作者这一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作者不仅包括一切文学、艺术、音乐、戏剧或科学作品的创作者,而且也包括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或广播组织;狭义的作者仅包括进行文学艺术、音乐或戏剧作品的创作人。按照上述法律规定,创作作品的自然人与视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均可以是作者,成为著作权人,享有作者的署名权。本案证据表明,原告周诚望为该书的编撰进行了大量的编撰、组织、指导工作,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属于创作该作品的自然人作者的身份已毫无疑问。本案图书馆三被告对如此明确的同一法条的第一、第二条款割裂使用,或谓不知晓,或视而不见或有法不依,无论何种情形,均表明图书馆一方没有尊重作者的著作权,图书馆需要有基本的著作权法律意识。

5.2图书馆应加强著作权法的学习,树立守法诚信精神

科技的进步、作品创作的繁荣以及法治的完善,使得图书馆著作权管理与保护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也使得图书馆卷入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可能性增加。

图书馆从作品采集、收藏、加工整理、传递到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诸多环节都会涉及到著作权问题,如图书馆通过网络收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是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之一,图书馆在对作品进行加工处理时,作者的署名权问题无可回避;再如在网络环境下文摘索引变得容易,详略伸缩性大,如果过于详细,网上读者可能不再阅读正文,那么这些就会牵涉到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等权益。其他又如图书馆在对传统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传播时,又与著作权人的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相关联。即便图书馆自己编制的专题书目、文摘索引、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以及自行或委托他人开发设计的一些计算机软件、元数据库和对象数据库等,亦会涉及到自己著作权管理与保护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图书馆为被告的著作权侵权诉讼也时有所见,如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与网乐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诉肇庆市图书馆等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诉湖北省图书馆等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何海群诉温州市图书馆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吴挺诉宁波市图书馆侵犯著作人身权、财产权纠纷一案;李尚英诉山东省图书馆著作权纠纷一案;北京三面向版权有限公司诉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侵犯著作财产权纠纷一案;李明德等诉南通市图书馆确认著作权、返还财产纠纷一案;北京天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诉安徽省图书馆等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崔世勋诉辽宁省图书馆等侵犯作品署名权纠纷一案;樊元武诉上海图书馆等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殷志强诉金陵图书馆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等[2]。上述纠纷体现了我国仍有一些图书馆在依法治馆、依法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为此,图书馆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在有关馆员中加强《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具有良好著作权素养的图书馆馆员;掌握并运用好上述法律法规,增强图书馆尊重著作权的观念,强化著作权管理与保护意识;在涉及著作权的重大业务活动时,图书馆应向知识产权法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咨询,以降低和化解法律风险,避免或者减少著作权纠纷;守法诚信,使图书馆的发展建立在尊重包括以著作权为主体的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

5.3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使用作品和传播作品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依照相关规定,可以主要针对近两年来本馆涉及的著作权重大业务活动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通过汲取他馆教训和事后开展的自查自纠活动,及时清理著作权危机隐患,防患于未然,自觉杜绝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内化为图书馆今后长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职能,履行使命。

5.4建立和完善对有关作品的著作权管理与保护的自审、自律工作机制

从传统印刷型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或复合图书馆,图书馆发展的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化是其必然的趋势。图书馆依法管理和保护著作权是其无可回避的一项法律性、专业性都很强的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其必然要求。这项工作不仅是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同时服务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更是图书馆保护自己的需要。为此,图书馆应建章立制,逐步制定科学细致的著作权管理政策,建立和完善对有关作品的有效保护机制,建立组织或者至少要指派专人负责处理著作权相关事务,并与各部室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按照自审、自律的工作机制,理顺与本馆有关的作品创造和使用中的著作权社会关系及其他利益关系,不断提高图书馆著作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水平。

6结语

当前我国各类图书馆在保存和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启迪智慧、保障读者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一些图书馆长期以来对于著作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因循放任、疏于监管的现实,这种状况也使得图书馆潜藏着被卷入著作权纠纷的肇因。2009年10月28日,国家版权局、文化部、教育部等机构联合了《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把图书馆著作权问题提高到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它要求版权行政等部门依法迅速严肃处理图书馆有关著作权的侵权行为。随后,各地相应部门也对各自辖区范围内落实上述文件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我们相信,许多图书馆通过努力,完全能够协调好、平衡好与著作权人及读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让读者既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知识与创新的成果,又能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激励其创作与创新的积极性,这也必将促进有益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诚望与辽宁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作品署名权纠纷一案.[2011-03-15].

ipr.省略/public/detail_sfws.php?id=7448.

[2]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2011-03-15].

篇5

【关键词】 大批 地震伤病员 异地 现场接收转送

急救中心对突发灾害现场的院前救治通常有预案和一定的应对经验,但在短时间内接收并转送大批量异地地震伤病员缺少相应预案与充足的准备。本次研究结合组织领导、人员物资准备、转送协调等方面总结短时间内接收转送大批量四川地震伤病员的应对方法,并对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为以后处理该类事件积累有益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6日至31日764名四川地震伤病员分六批次来杭,进行现场接收转送的全过程。长途转送伤病员来杭的交通工具为火车与飞机。现场接收转送伤病员最多一次调用救护车207辆,医务人员621人。现场将伤病员转移到救护车上主要采用的担架是铲式担架与帆布担架。

1.2 接收转送主要方法 ①成立接收救治转送来杭地震伤病员领导小组:由卫生行政机关高层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领导组成;②制定接收转送救治预案,责任落实到人;③整合资源、统一指挥:调用省市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护车,由卫生行政机关授权杭州市急救中心现场指挥调用;④合理配置救援人员与物品:每辆救护车配置医生、护士各一名及基本的急救器械物品;⑤院内院外的有序衔接:伤病员预先分类、在途中确定好转送医院,使得现场转送紧张有序又不会送错医院;⑥培训志愿者充当现场搬运担架员,使用现场搬运有序高效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用方式转移病人的效率比较 使用铲式担架将病人从飞机或火车转移搬运到救护车上的人均时间为(5.91±1.69)min,使用帆布担架转移搬运病人到救护车上所需要人均时间为(9.12±2.81)min,采用铲式担架转移病人的效率明显高于矾布担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72,P<0.05)。

2.2 接收转送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 ①接收转送制定了专门方案,但预案制定匆忙,部分内容没有细化,没有进行培训与演练;②转送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医院内抽调,平时缺少院前专业化业务技能,部分医护人员在现场不敢搬、不会搬或者错误搬运伤病员,大部分不会使用、害怕使用搬运转移伤病员效率最高的铲式担架。现场搬运病人的志愿者由于培训时间短,缺少相应的实践训练,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现场搬运效率。另外,对搬运转移效率最高,搬运时对病人痛苦最少的铲式担架一开始装备不足,影响了搬运效率与效果; ③救护车内急救药械配置简单,不统一,缺少细化标准,存在没有标准化、统一化的问题;④车载担架不固定,部分救护车没有针对脊柱骨折的专用担架或平硬板担架,而只配置了一个矾布担架,导致骨折病人不能使用该类救护车上的担架进行转送;⑤个别救护车性能不良出现抛锚故障等;⑥由于大部分救护车与工作人员从院内抽调,院前转送缺少专业化安全防范措施与相应培训,以至出现救护车内个别医务人员转送过程中因救护车急刹而致严重的意外损伤事件。

3 讨论

自911事件后国外对突发重大灾害事件的医疗应对研究明显增多[1,2],但主要集中在医院方面,院前急救方面研究较少。国内自5.12汶川大地震后,相应研究急剧增多[3,4]。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迅速调集各类分散医疗资源,进行集中指挥,统一调度,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是本次转送任务高效完成的关键。因此,重大突发灾害事件的医疗救援与大批量伤病员的短时转送,必须通过行政手段,多个医疗单位的联合行动才能顺利完成。这是今后遇到该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理时必须要树立的观念,但通过本次研究对大批量地震伤病员现场接收转送的实践,得出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3.1 在应对突发灾害基础性预案的目录下,建议增设接收转送异地大批量伤病员的子预案 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与工作流程,确保今后处理该类事件时应急组织的迅速组建与统一、有序指挥。高度重视与细化跨省转送与接收大批量伤病员的子预案,制定大批伤病员的转送流程标准,将伤病员的筛选、转送、交接标准化、制度化[3],以减少病人在途中的风险,增加省际转送救援的协调性、一致性、高效性[4],防止多头指挥及高成本低效率现象的出现。

3.2 人员与装备的标准化统一配置 预案应包括各应急单元的配置标准,人员、着装、车载急救器械、基本药品、急救材料等应尽力做到统一,预先制定目录,下发到各级医疗应急单位,确保尽可能满足各类突发灾害的应急需求。如救护车内应配置固定车载担架,以防急刹时病人被动迅速移位造成损伤。除普通担架外,还应配置铲式担架或脊柱固定板,以保证对脊椎外伤病人的安全搬运与转送。除了常规设备外还应配置相应的非常规急救与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的配置问题。

3.3 加大政府投入,做好救灾人员与物资的储备 按卫生部有关急救中心救护车与人员配置数量的标准,目前远远满足不了对重大突发灾害事件的应对需要。重大突发灾害医疗应对必须多个医疗单位的联合行动才能顺利完成,在本次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明显暴露了装备不足、不到位的情况。大部分医疗单位基本没有应对突发灾害的专项资金与专项装备。个别医疗单位的救护车是通过临时紧急改装完成后参加的。因此,政府应尽快加大对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应对突发灾害急救装备的投入与人员补充,在财力、编制等方面给予倾斜,才是解决硬件不足的根本。如果基层医疗单位承办相应装备存在困难,主管部门应尽快通过政府层面进行协调解决。部分物资也可通过设立卫生应急装备物资大仓库的形式,平时由相应一个部门(如急救中心)保管,在演练与应急时各单位向该部门领取。

3.4 加强对应急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与应急演练,增加相应的人员及其技术储备 地震伤以骨折等创伤为主,其中包括不少脊髓损伤患者[4],对该类患者的院前救治与转送显得尤为重要,其救治转送直接关系是否会造成二次损伤,影响其伤残率与死亡率[1,2],因此救护人员必须掌握脊髓伤患者的搬运手法。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医疗救援培训应作为医护人员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将演练作为一种常规制度[4],每年组织医院内医务人员,特别是组织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院前急救5大技术、自我防护及院前急救器械(如铲式担架、脊柱固定板)的使用培训,并定期组织应急医疗队根据预案设置的重点科目、重点演练人员进行应急演练。预案设置的演练科目应结合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动情况,突出重点 [5]。真正形成一个能应对各类突发灾害的名符其实的院前、院内无缝、一体化的紧急救援体系。

3.5 加强对突发灾害事件的院前急救研究 本次任务中由于及时总结第一次现场搬运伤病员担架使用的经验和问题,后来及时改用单纯的铲式担架,应对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可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应对措施对应对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因此,及时总结经验,增加对突发灾害事件的医疗急救研究,加大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的力度与频度,可以取长补短,以提高应对效率。

参考文献

1 Rathore PA, Farooq A, muzammil S, et al. Spinal cord injury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highlights and shortcomings from the2005 earthquake in Pakistan[J]. Arch Physi Medi & Rehabi, 2008, 89(3):579-585.

2 Bernhard M, Gries A, Kremer P, et al. Spinal cord injury(SCI)-prehospital management[J]. Resuscitation, 2005, 66(2):127-129.

3 姚蓉, 杨晃, 何庆.“5.12”汶川地震伤员的大规模空中转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17(8):794-495.

4 孙微,屈纪富,张雷,等. 汶川地震后批量伤员的跨省转运救援[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17(8):804-806.

篇6

【关键词】

风险管理;急救;护理安全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其过程主要包括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衡量与评价、医疗风险处理、医疗风险管理效果评价[1]。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都是急、危重患者,面对群体伤害事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为了保障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过程中的救护安全,我科自2009年以来利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组织抢救突发事件29起,收治群体伤员238例,男137例,女101例;年龄7~76岁; 食物中毒106例,交通事故98例,爆炸伤21例,重物压伤13例;院前死亡9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27例,其余经抢救转住院或留院观察治疗。

2 实施院前风险管理的方法

2.1 风险识别

经充分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风险隐患主要为急救流程欠完善,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等几个方面。

2.2 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的风险评价

2.2.1 急救流程欠完善 应急体系不够完善,对人力、物质等资源未能合理的协调和统筹,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防范措施未健全。

2.2.2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 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 突发事件中危重伤病谱广,病情危重凶险,急救经验不足,协作性技术技能下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法律意识淡漠,没有风险观念。

2.2.3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 群体伤员因突然发生意外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加上创伤的剧烈疼痛,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与家属很容易产生激惹情绪,如解释沟通不到位,易发生医患冲突。

2.2.4 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未进行分析,患者的转运承受能力未评估或评估不全面。

2.3 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3.1 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安全管理监控小组,对急救安全管理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制定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预案,培养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分析急救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3.2 建立急救领导小组,制定院内急救预案 院内急救预案:①急诊科接到抢救通知时,立即通报科主任、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成立检伤分类组、抢救治疗组、病情观察组、护送患者组。②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按群体伤员病情轻重快速分类编号,把编号标牌套在患者的手腕上或贴于胸前,并根据病情轻重做出紧急相应处理,一切诊疗操作检查,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③护送组负责送伤员检查、住院、手术,护送前先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对危重伤员应有专人护送,携带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物品,并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④一般患者或经急诊处理后的患者,由病情观察组人员专人分工负责治疗护理,加强巡视,高度警惕沉默不语、表情淡漠的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避免忙乱遗漏患者。

2.3.3 持续专业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护士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2],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科室人员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安排护士去心电图室轮流学习,定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气管插管、心电除颤、心肺复苏等训练,掌握各项急救流程。科室实行“三定三不定”[3]质量控制方法,对急救技术进行检查,每季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演习,通过模拟训练,建立一支快速的应急抢救护理队伍。

2.3.4 加强心理素质稳定性的培训 急救重在“急”字,医护人员必须对病情做出判断,做到眼、耳、手并进。实施稳、准、快的抢救。只有在具备扎实的基本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遇到意外情况,才能不惊慌失措,才能灵活应用现场条件和设备,相互默契配合。除了平日加强急救技能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外,每周业务学习时,安排模拟情景训练,以锻炼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反应速度。

2.3.5 护理记录要全面、真实,急救护理文书涉及法律、赔偿等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到达时间、生命体征、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病情发展过程,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抢救患者或紧急情况下用药,完成每项操作后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单不符。

2.3.6 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实行告知 由于存在着医疗技术专业与患者认知水平的矛盾和患者就医的高期望值与医疗发展阶段性的矛盾[5],群体急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性有时难以预料,护理人员应突出“急”字,妥善合理安排患者,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不能轻易下“没问题”、“不要紧”等结论,以免病情突变,家属无思想准备,出现误解和纠纷,在使用急救器械时如心脏起搏器、侵入性操作等,应告知家属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3 效果评价

在29起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混乱现象,抢救工作分工明确,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对高风险环节,能及时控制缩短了救治时间,使全部患者得到妥善处理,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4 讨论

4.1 风险防范规范了过程的管理 风险管理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成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更科学[6]。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急救预案,成立急救小组,对高风险环节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建立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使急救人员各尽其责,进入应急状态,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护工作,保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4.2 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有计划的专科培训,执行急救任务后,有组织地对救治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急救人员的风险意识,能迅速发挥人员调配、物质供应、信息报导等职能作用,有预见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做到忙而不乱,准确执行抢救方案,使每一个患者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4.3 促进急诊救护质量的持续改进 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时,涉及部门科室广、人员多,在组织管理的同时进行质量检查,加强风险管理,每次抢救患者后总结讨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同时狠抓薄弱环节:如节假日的排班、新调入人员的培训等,全员树立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19(7):398.

[2]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

[3]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

[4] 张颖,高秀芬,史忠岗.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54.

篇7

(一)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及时控制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对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药品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中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

(四)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配合联动,社会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资源,有效防范和控制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县政府成立县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全县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

(一)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1、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分管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成员:县委宣传部、县卫生局、县经贸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等部门相关领导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分管领导。

2、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1)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3)负责事故的重要信息;

(4)审议批准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等;

(5)向县政府及市、省、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6)完成县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3、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其职责

(1)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对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放射性药品、品、毒性药品、、药用辅料、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材料等)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承担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拟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应急救援的信息、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2)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制定新闻信息方案及对外宣传口径,协调、组织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新闻信息及互联网信息的有关处置工作。

(3)县卫生局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负责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病员救治等工作。

(4)县经贸局根据应急需要,会同有关部门调集和征用必要的物资和装备,统一协调,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5)县教育局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对学校中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采取控制措施,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6)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及治安维护工作。

(7)县财政局负责及时落实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资金。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在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做好有关工作。

(二)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职责

1、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

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分管副局长担任。

2、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贯彻落实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部署;

(2)与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县、县级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建立联系机制,收集、分析、研究有关安全信息,提出预警、启动预案和应急处置工作建议;

(3)组织修订和完善预案,指导、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单位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检查督促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4)向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县政府、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做好信息审核工作;

(6)组织建立和管理县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对应急演练及应急物资储备、经费保障等情况进行监督;

(7)组织全县处置突发药品安全事件的培训和演练;

(8)完成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应急处置工作组及其职责

1、应急处置工作组组成

本预案启动后,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设立事故调查与咨询、行政监管、医疗救治三个工作组。在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立即按预案明确的职责要求,实施应急处置,并随时将处置情况报告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应急处置工作组职责

(1)事故调查与咨询组。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可由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或明确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组成事故调查与咨询组,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并在事故结束后作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造成的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2)行政监管组。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负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对有关药品、医疗器械的来源、数量、使用、库存及流向等进行调查,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质量有可疑情况的,及时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监督召回有关药品医疗器械,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3)医疗救治组。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四)各乡镇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机构及其职责

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机构,在县政府和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织和指挥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机构由本乡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

三、事故分级

按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全省及其他省(市、区)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发生跨地区(香港、澳门、台湾)、跨国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3、出现药品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的人数超过50人,且有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的;

4、出现3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5、国务院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认定的特别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

(二)重大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超出事发地市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水平的;

3、药品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已知发生率2倍以上;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0人以上、50人以下,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的;

4、出现死亡病例的;

5、省政府或者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局认定的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

(三)较大事故(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

2、超出事发地县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

3、药品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发生人数20人以上、30人以下,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

4、市级政府认定的较为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

(四)一般事故(IV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的;

2、药品医疗器械群体不良反应发生人数10人以上、20人以下,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

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

四、预警与报告

(一)预警

1、监测网络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息体系,建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监测信息网络,加强日常监管,逐步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通过不断完善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反馈,提高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2、信息通报

对有安全患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应及时向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通报。对于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及时组织召开新闻会,向社会公布,借助多种渠道和方式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使公众了解身边可能存在的药品安全隐患。

(二)报告

1、报告

(1)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戒毒机构等发现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后,应及时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

(2)事发地乡镇政府和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员接到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县政府和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和有关单位在接到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县政府、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向市、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2、通报

县政府、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和有关单位在接到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引发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险情报告后,应及时向与事故有关的乡镇政府和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员通报,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3、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重大和特别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同时实行日报告制度。

(3)总结报告。及时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包括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五、应急响应

(一)先期处置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时,有关地方政府和事发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将事故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上报。对上级部署的应急救援工作,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对于重大或特别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处置队伍,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好启动县级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预警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做好可能引发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对需要向社会预警的突发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及时预警。预警信息应包括事故的类别、可能波及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宣传车、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三)分级响应

发生一般事故(IV级)和较大事故(Ⅲ级),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及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启动本预案;发生重大事故(Ⅱ级),由县政府启动本预案,并服从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发生特别重大事故(Ⅰ级),按市政府和市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领导小组的指令执行,同时启动本预案。

1、县级响应

(1)县级响应由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本预案启动,县级有关部门预案必须启动,乡镇联动。

(2)特别重大、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发生后,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向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并按规定向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对事故评估确认的结果,提出启动本预案和组织应急救援的建议。

(4)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宣布启动本预案。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迅速到位,立即启动事故应急处置有关工作小组的工作,组织、协调、落实各项应急措施,部署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

(5)开通与事故发生地的乡镇应急救援领导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络,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

(6)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要设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工作。

(7)事故超出我县应急处置能力的,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建议县政府请求市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实施应急支援。

2、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报本级药械安全领导小组或上级有关部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不会进一步扩散的,经本级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审定,降低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四)响应终结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经县政府同意,由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六、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县药械安全领导小组的决定,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及时向社会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信息。

(二)医疗保障

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后应迅速组织救治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县经贸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资源,支援现场救治工作。

(三)人员保障

各级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故处置。

(四)技术保障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和相关领域专家承担。当发生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时,受各级药械安全领导小组或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托,立即开展检测、评估工作,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五)物资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应当保障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处置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所需财政负担资金,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原则,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财政应急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治安维护

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公安部门应立即启用治安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指导和支持现场治安保障工作。根据应急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调动力量参与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依法打击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七)演习演练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项实施、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指导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组织全县性和区域性突发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八)宣教培训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应急处理组织实施技能和水平。重视对广大消费者进行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具体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七、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善后处理工作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负责,县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对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偿。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下达救助资金和物资,民政部门要严格管理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政府、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的公开、公正和合理使用。保险监管部门要会同各保险企业快速介入,及时做好理赔工作。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造成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调查评估和总结

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事故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预警预防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按规定上报。

八、附则

(一)名词术语解释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1)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2)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3)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4)妊娠控制。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管理与更新,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及专家进行评审,视情况对本预案作出相应修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篇8

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 设置要求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 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 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 人员资质要求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 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现代服务观念 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 现代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篇9

一、疫情风险分析

物业为服务行业,服务公司为公开性办公场所,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大,防控难度高、强度大,且责任重于泰山。一旦疫情扩散,不仅仅是威胁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隔离等一系列措施会影响到业主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给我公司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给社会生产带来灾难与损失!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预防措施

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及教育培训工作,运用宣传栏、组织宣贯会的形式科普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定期进行环境消杀等措施。

2、应急措施

准备好应急物资并制定相应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以保证物资不被他用。每年度生产经营费用中规划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列出,按时拨付,确保应急状况下应急经费及时到位。对全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并对培训、演练进行记录,根据预案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及修订、完善。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置要以人为本,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再考虑其他,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应急指挥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应急管理机制。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各职能部门接到警讯后立即奔赴现场,按照预案既定方案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应对突发灾害。——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按照《BZ 203-01-2017 应急管理规范》要求,公司成立应急指挥小组(三级应急指挥中心),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项目负责人、班组长任组员。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

(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及集团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部署,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决定应急结束等工作。

(2)统一协调和调度公司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

(3)接受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部对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资源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2、安全保卫组职责

负责人员进出登记、体温检测;接待外来人员或应对外界媒体;负责隔离人员的监督监视;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项目的安全秩序;监督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督和预防次生事故的发生;生产、生活区域的安全警戒;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

3、综合协调组职责

根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协调外部应急力量;项目现场人力资源的调配;安排人员协调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将当地政府的指令、卫生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和要求,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4、医疗救护组职责

负责组建抢险现场的医疗救护站;负责项目现场防疫物资的领取与发放。

5、善后处理组职责

负责稳定员工情绪,确保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等工作。

四、处置程序

五、处置措施

根据传染病疫情事件的严重情况,分级实施控制措施,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扩大应急响应,积极寻求外部社会救援力量。

1、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根据防疫要求进行范围内封锁与隔离,建立防疫通道,对进出人群进行体温检测与防疫装备配备情况检查。对疑似病人予以有效隔离,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根据政府有关规定,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2、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部门接到应急反应的通知后,应按各自的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对部分健康的运行、检修和管理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减少外界接触,以保障上述人员不被感染。

3、现场应急指挥部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并随时反馈给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如升级达到启动高一级响应程序条件,应及时提高应急响应界别、改变处置策略,同时向上级和社会救援力量求助。

4、预案结束

在应隔离时间段内,已隔离病员均得到有效治疗,且未发生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由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官方指令统一部署,由组长宣布“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结束。

5、后期处置

疫情事件结束后,按照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则,及时做好生产、生活恢复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制。

6、总结归档

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各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篇10

本文主要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患者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设置要求: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留观床位10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设备要求: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人员数量: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人员资质要求: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人员培训: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1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1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个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

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患者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患者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患者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患者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患者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1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建立危重患者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制定质量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0;年褥疮发生数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sup>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sup>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sup>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sup>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