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管理决策范文

时间:2024-04-30 18:0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常管理决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日常管理决策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得以完善,有关企业等市场部门销售的新型体制逐渐形成,其中以“大数据”的发展最为突出。为了紧随时展的步伐,各大公司和企业要想在自己的领域内持续稳定发展,使企业管理决策工作更加顺利,就需要不断变革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其中对大数据的应用进行优化和改革尤其重要。但是纵观国内外各大公司企业的管理状况,我们会发现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而缺乏对企业大数据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导致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所欠缺。本文将从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入手,对企业内部大数据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

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及分析

“大数据”一方面是指企业在对日常管理决策做出决定时使用的一种数据管理、统计方式,另一方面它是由多种形式、不同信息来源的数据组合而成,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实时性。

“大数据”又被称为“巨量资料”,需要经过新型的处理才会拥有较强的决策力以及洞察力,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企业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它由日益普遍的网络产生,而且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专门用语。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许多企业在接受了新思想潮流的洗礼之后,慢慢将大数据应用到自身的管理决策工作中,并不断摸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受到封建观念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关该模式的应用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企业管理决策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这篇文章将结合作者长期的工作经验对此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帮助。

一、“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企业管理决策影响方面的作用

(一)“大数据”的特点简介目前较为流行的大数据因其独树一帜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和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它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具有较强的规模性大数据的规模性使其得以广泛应用的首要特点。该特点体现了大数据的数量和存储量之庞大,能够对云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传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同时处理。另外,其数据体量从TB跃升到PB级别,具有较大的级别差。2.具有高速性大数据处理信息的数据快是其区别于传统体系的另一特点。经过长期实践,大数据的作用效率被定义为“一秒效率”,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来自不同计算机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处理,为工作人员反馈出合理、准确的信息。3.具有多样性大数据的数据类型非常繁多,包括网络日志、图片、信息以及某些地方的地理位置等。另外,大数据的数据结构包括结构化的数据表和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文本,能够有效实现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应用。

(二)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影响方面的作用随着云计算机和其他高科技的快速问世,大数据在社会各界的应用范围快速扩大,其在企业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更为明显。经过众多专业人士的长期研究发现,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力极大,并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能够改变企业管理决策的主体内容和范围等。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方面的应用使许多数据不再趋于静止不动,也不会仅局限于小范围使用,而是更加具有动态感。社会大众对大数据的大幅度使用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促使企业能够在短时期内获取大量准确的社会信息。另外,大数据较大的规模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管理决策的陈旧内容,使原本单一、浅薄的知识体系得以补充。第二,加快了企业管理决策的运行速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大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接收多种多样的信息源,这样能够为工作人员寻找、整理数据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管理者可以将空余时间投入到其它工作中去,实现时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决定还具有其他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其作用所在,并将其合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二、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影响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应的优化措施分析

目前,随着大数据在各个领域应用力度的不断扩大,许多企业已经将其视为发展自身效益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新型的大数据认识不足、应用力度不大、大数据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这些都将会对企业管理决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是根据对多家企业在应用大数据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的几点改进措施:

(一)提高工作人员自身对大数据的认识,加大应用力度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信息快速繁衍的当今社会,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者必须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认识到大数据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将其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宣传有关大数据的一些知识,确保每位管理者能够认识到大数据的作用,并正确应用。

(二)完善企业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完善对大数据的管理制度。相关项目工作人员要与计算机工作人员保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的关系,通过建立例会制度,使两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确保所搜集数据的安全完整,而且有利于项目管理部门加强成本控制,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三、小结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大数据在各大企业的发展中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对企业管理的决策力等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企业要正确看待大数据,积极将其引入到自身发展中,并结合其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决策力,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军.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4.

[2]栾红旭.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贸,2014,12.

[3]徐文飞.大数据对于企业管理及决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5,10.

篇2

医院经营成本指标是确定医院经济管理效益的重要指标,是指医院在日常管理运营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解释了医院对于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医院来讲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是材料消耗,这需要医院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对医药材料的动态化管理,依据医院的业务情况和实际消耗情况制定各个科室的消耗定额,并通过财务部门来进行定额管控。还需要结合库存,进行库存原材料管理,在保证原材料供应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库存积压,避免资金过度占用。在材料采购中积极引进招标管理,降低采购价格和采购成本。在保障医药供应的条件下,提高医药的资金周转率,降低库存量,减少采购的次数,并结合以往采购经验和自身实际需求确定药品主供应商,合理编制采购预算计划,控制药品的购置、储存、调配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升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还需要提升工作管理效率,强化职能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绩效。医院经营成本指标的合理确定,能够帮助医院管理者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对于医院来讲,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业务量越来越大,相应的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与日俱增,不仅如此,医院的成本核算还涉及着多种多样的、较为复杂的评价模型和测算指标,因此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有必要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数据。并实现多个系统数据的有效整合,将医院收入系统、成本系统以及物资系统、人事系统等相关系统的信息数据指标进行关联整合,并以此完成成本核算数据的整理、收集、转换、汇总,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共享性、便捷性,切实提升医院成本管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对于医院来讲,其成本核算是的是医院面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提升医院自身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完善各项成本控制指标。医院全成本核算也是一种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方式,管理的重点是提升医院管理效率,降低医院管理成本,增强医院管理效益,也是对医院内部组织的重新整合和安排。

二、科学设置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

对于医院来讲,实施绩效管理是其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于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效益,提高医院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医院绩效管理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评、绩效实施和管理、绩效改进等。与此同时,医院实施绩效考核管理还应当坚持在考核过程中医院跟科室两级负责,两级管理。医院管理者应当结合自身以前年度的绩效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科学设置医院的整体绩效考核管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科室划分和管理实际将绩效考核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到每一个相关科室部门,强化具体科室对于细化考核指标的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各个科室的自和积极性。各个科室的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绩效考核管理,在医院总的绩效考核目标下结合自身科室管理实际做好本科室的全成本核算经济模式绩效考核相关工作,并进行考核评价。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医院要想建立完善自身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首先强化对自身管理体系的构建,这主要是由于绩效考核的系统性,绩效考核会涉及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涉及到的科室及部门较多,也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也会涉及到科室及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正是基于此,有必要完善绩效考核组织管理,从领导到职工,从后勤到具体科室,形成自上而下、相互配合的完整绩效考核管理链条。

三、科学设置医院就诊病人费用指标及相关财务指标

对于医院经济管理来讲,医院病人费用相关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客观上有效反映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依照医院病人费用相关指标,科学判断出医院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对医院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科学规划。具体来讲,医院病人费用指标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门诊平均药品费用、门诊平均费用、病人日药品费用以及住院病人日均费用等,这些相关的医院病人费用指标可以为医院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有效平衡医院利润跟社会承受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医院在利用这些指标进行经济管理决策时,应当尤其重视其中的医药费用指标,这主要是因为医院的医药费用指标越高,则表明了医院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对于药品的依赖性就越大,医院自身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小,不利于医院未来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对于医院的日常管理来讲,偿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研究医院经营偿付能力指标,可以对医院未来时期内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一般情况下,该指标主要包含了下面几个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强化对医院的管控,及时化解医院日常管理中可能的财务风险,实时跟踪医院的偿债能力,确保医院未来时期内顺利发展。

篇3

一、抓库管制度标准化,夯实基础管理

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从产品进库制度建设、产品日常管理和产品出库制度建设、产品盘存制度建设等层面入手。一是修编和制定《标准化业务流程》等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措施,形成从进出库管理、仓储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全套规章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 库管业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产品储存有序准确。

实现库管业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产品流通畅通、高效的基础。库管业务管理包括产品入库、保管和出库三个环节,且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第一个环节把好产品接受入库关。根据入库申请单对入库的产品进行检验、点数、复核,防止少货、短数。接收入库的关键是验收关。对入库产品采取感官检验、双方到场的办法,一招入库凭证对入库产品的品种、产期、规格、包装进行全面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产品入库或差错事故。

三、 建立物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统一,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和效率。

现在很多企业还存在大量的手工帐,这些手工帐不仅不易保存容易丢失,而且给库房管理造成很大隐患。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处理物资信息的同时,应该注意建造综合数据的环境,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技术数据和事物数据对所有参与单位或个人均具有可视性和可存取性。简化的设计、灵活的应用,增加了管理者对物资信息的理解,加快了信息传递到执行部门的实效性。系统的设计英根据库存模型、预测模型等管理决策模型,库存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库存处理,计划内、外的库存取消,库存转移,保留和库存调整,以保证编制准确有效的物料计划和调配控制。仓库管理:库房依据功能不同设计不同的物理或逻辑单元以安排合适的存放位置,数量,调配流程等。

篇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员工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战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深刻的道德反思与栓省,力求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道德困境问题,逐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保证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的内涵及其特点,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失衡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揭示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如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提出了建议。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的内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是指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它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职业道德认可与评价体系。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可以规范管理者行为,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增强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的特点

l、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以及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维持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思想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道德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真正地树立起了人才第一的科学理念。

2、尊重员工诉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强调对员工诉求的尊重。管理者积极探求企业各层次员工的不同需求,并结合企业实际努力满足员工需求,实现员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增强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效果。

3、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他律是指管理行为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制度的限制与约束;自律则是指管理者道德的自觉与约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是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失衡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失衡的具体表现

1、道德意识淡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意识即管理者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管理道德及道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现阶段,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意识淡薄,漠视管理道德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只是空喊“以人为本”的口号,而不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措施去提升管理道德水平。

2、缺乏公平公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制度

当前,相当多的企业缺乏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制度,具体表现为:结果公正、程序公正和人际公正制度的不健全。结果公正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结果公平公正;程序公正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过程公平;人际公正则指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的平等与公平。

3、以人为本理念尚未树立

管理者依然坚持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忽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尚未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4、漠视员工诉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当作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盲目追求企业利润,不顾员工的生存与工作环境,侵犯员工的健康权利,不公正地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与工作评价,漠视员工各项诉求。

5、他律难以实现

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企业内部制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的外部限制与约束极为有限,管理道德中的他律难以真正实现。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失衡的成因

1、企业价值取向的偏差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企业新的道德价值体系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不少企业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企业谋利动机的恶性膨胀是我国部分企业不道德行为存在的直接原因,也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失衡的重要成因。

2、管理者素质低下

现阶段,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低下,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方式和手段简单、粗暴,管理理念落后,这直接导致了管理者的道德自觉与约束难以实现,员工诉求受到轻视,以人为本更是无从谈起。

3、员工的弱势地位

在管理者和员工的相互关系中,员工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法制观念的淡薄以及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使员工在面对日趋突出的管理道德问题时的维权意识较差。

4、管理者与员工缺乏沟通

沟通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组织信息的传递,使管理者无法真正理解员工诉求,员工也无从知晓管理者的真正意图及自己工作的真正职责。这必然阻碍管理决策公平、公正的实现并最终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失衡。

5、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其制度也不健全,这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道德约束。

三、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的必要性

l、满足员工需求

面对来自员工的压力和层出不穷的管理道德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积极与员工沟通,认识和理解员工当前的迫切需求与关注重点,尽快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满足各类员工的不同需求,促进员工满意。

2、提升管理水平的需求

为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树立现代经营理念。高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所以高效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必然要求高尚的管理道德与之相适应。

3、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人力资源视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管理者也认识到高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可以创造企业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管理者尽快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努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

4、塑造企业形象的需求

企业产品或服务被顾客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往往与企业的外在形象成正比。我国企业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和员工与顾客需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必须注重管理道德水平的提升,并以此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以人为本,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建设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束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制度的设计与运营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本质: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1、认识人性

认识人性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根本前提。从早期的“经济人”认知发展到“社会人”、“道德人”认知,管理中对人性的认识不断进步。只有正确认识人性,管理者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效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建设。

2、尊重人性

尊重人性是企业有效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根本保证,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必须尊重员工人格,平等地与员工相处。尊重人性是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制度的核心要素,是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的。在认识人性、尊重人性的基础上,管理者应努力做到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积极解决管理道德问题,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建设。

(四)建立双向沟通,满足员工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管理者与员工双向沟通的建立有助于理解员工诉求和公平、公正的实现。双向沟通的建立,可以使员工参与和影响管理决策,了解管理决策的制定流程,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及绩效评价的标准;同时,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员工对其本身工作的看法,全面理解员工需求,突出入文关怀,注重公平,这些方面都会对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统计 数据

一、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决策中管理者不仅要在总体上对工作进行宏观把握而且需要管理者从量上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把握,准确的统计数据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企业在对工作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对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综合把握,提出科学的管理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操作中将工作做到科学合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对于工作的流程以及工作的就、效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进行综合把握,做好统计工作。

2.在企业的发展之中统计分析工作可以成为管理决策者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准确的统计数据以及各项数据的指标分析能够在工作中做到统筹处理。对于数据统计工作的职业人员企业需要对他们进行综合培训,严格制定培训计划,只有合理的工作规划才能够促进统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做到运筹帷幄,恰到好处。做好统计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本环节决定着决策方向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企业对统计工作高度重视。

3.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分析工作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各项计划指标将不同的管理决策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最有决策方案,只有适合企业发展的合理的活动方案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及时纠正,只有适合企业发展的活动方案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煤炭企业开展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一个发展成熟的企业都有自身很好的管理体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将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各项工作完善为各个部门树立榜样,同时监督和管理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工作的管理,做到工作的时效性和高质量。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只有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能力,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有效进步,促进业绩的提高。

2.建立灵活的煤炭企业统计工作模式。灵活的统计工作模式,能够有效提供统计工作效率,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首先,统计人员应多与上级业务部门领导沟通,及时掌握与了解上级业务部门的基本要求、工作方向,以便于及时调整、改进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其次,统计人员应多与生产区队、生产技术科、机电科、经营管理科、财务科等生产有关部门、科室联系,以便于准确掌握生产运行的第一手材料,保证所收集的原始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再次,统计人员应及时了解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并根据其基本要求,不断的调整统计报表的指标和格式,使统计报表的形式与内容均能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达到统计工作的预期目的;最后,统计人员应该大胆提出自己对统计工作的想法与建议,并及时与领导沟通,改进与完善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以便于统计工作更好的服务生产经营。

3.数据统计过程中的精确度需要不断提高。只有高度准确的数据企业对其统计才能够发挥作用,才能够在工作当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精准的数据统计是所有工作的都需要的品质,只有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才能够在工作当中不断提高和促进整个过程的提高。只有全面提高整个企业的水平,才能够在总体的发展当中结合企业和工作人员的水平制定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统计人员较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很高的效率。在对统计工作中的统计人员的培训需要从数据的基本数据开始训练,只有基础工作做好才能提高统计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关于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一个综合的提高过程,需要全面提高。

4.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保持煤炭企业统计队伍的稳定。统计工作人员作为统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个人业务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执行与落实。首先,需要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提高基础能力,在日常统计培训中,重点强化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要求其能做到熟悉统计工作的各个知识点,掌握统计指标的基本定义,并能将其熟练的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统计指体系中;第二,加强统计人员撰写统计报告的能力。在日常培训中,企业领导应针对统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对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知识讲解,为其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研究统计数据,而并不是单单局限于数字指标的表达,以此提高个人撰写统计报告的能力。第三,保持煤炭企业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并合理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为企业的管理作出相对大的功效。在日常管理中,煤炭企业的主管领导,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统计工作中,对统计工作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要对所属岗位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对于这些工作人员需要对他们的工作提供一些列的工作安排,为他们的工作做出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各种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工作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当中数据统计工作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只有合理分配各项工作的基本操作,促进统计工作的进步才能发挥企业的优势。统计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可以为企业领导者做决策提供依据。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和如何有效开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建东.对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

篇6

关键词:高校危机管理 危机意识的培养 培养的途径

高校危机主要是指严重威胁高校或高校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一般认为高校校园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大致分为六类:包括自然灾害事件;人为灾害事件;卫生性突发事件;;校园伤害事件;公关危机事故。

高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影响所致,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进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已进入一个全面社会分化期。有研究认为,我国正进入一个社会危机的高发期,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更容易受到各种冲击,突发事件的频率增大。另一方面,自上世纪末开始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原本作为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在快速成长期内,原有高校内部的管理模式发生很多变化,高校自身也存在着的种种不完善之处,一些潜在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极易引发各类矛盾,成为直接引发危机的诱因。

目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理念和制度上的空缺,首先表现为危机意识淡漠,这同整个国家国民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灾难意识紧密相关,学校教育、管理中极少涉及危机管理问题,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训练,只能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得一些零散的管理经验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高校普遍缺乏整体的危机应急预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工作体系。

那么如何高校师生的危机意识呢,有哪些培养的途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 从制度上为师生培养危机意识提供保障

作为大学,要构建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和机构,建立高校危机管理决策、预警机制、训练机制、恢复评价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将为培养师生的危机意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依托。

二、在日常管理中树立师生的危机意识

1、把师生危机意识的培养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生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危机教育,树立危机意识。

把校园安全与校园文化建设、生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高校危机管理收到更明显的实际成效。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仅仅搞一些校园安全的防范、建立制度、应急演练,校园安全设施的隐患排查等工作,缺乏生命教育的工作同步开展,没有校园文化的有力支撑,是不能从精神层面上在广大师生当中牢固树立危机意识的,危机意识的培养工作甚至会流于形式。

2、在科学合理的演练中培养师生的危机意识

在高校的工作实践中,要防止危机、必须理性地认识危机,科学地进行预测,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危机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实现危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在组织师生演练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修正,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克服演练流于形式、走过场的情况。运用各种形式把安全知识灌输给每一个师生,使之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

危机难以避免,尤其是拥有几万人的高校,危机可能时刻存在。校园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防范危机,形成灵敏的预警体系,而预警体系的建设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更有赖于广大师生危机意识的提高。以制度为保障,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培养师生的危机意识,是大学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广大师生都培养出良好的、敏锐的危机意识,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大学危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段一珂. 高校校园危机管理探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2)

[2]黄晶晶. 我国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0(22)

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 物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正时时处于变化之中,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急需提升自身管理与服务水平,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影响,在此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重视,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参与到日常管理实践中,积极分析自身发展情况,结合发展规律,构建相应管理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单位管理层科学决策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应用领域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目前,管理会计实践应用领域如下:1、成本改造与管理――分配资源并释放资源;2、投资评价――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估. 提供最优方案的选择;3、管理与预算控制――监督和报告财务绩效和运营业绩;4、内部控制――为资产安全提供合理保证;5、战略管理――财务战略制定参谋、战略执行及监督。

二、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目的与意义

管理会计是单位为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将单位现在以及将来的资金流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其运营规律向单位管理层提供有价值信息数据,以实现管理层的科学合理决策。简而言之,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最终目标是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以实现科学化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单位健康顺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多数是来源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收入相对稳定可靠,单位领导层往往缺乏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导致单位财务人员对于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仅限于事后记账,分析能力比较差,难以将有效的信息运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中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资管理水平不够高,不够科学,致使物资管理职能比较薄弱,难以充分利用现代物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1、计划不准确――物资计划预算编制不科学,各部门申领物资时会多报甚至虚报所需物资数量及种类,导致物资需求计划远大于实际需求,计划难以做到准确合理,这不利于提高单位物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影响管理决策,制约单位发展。

2、消耗控制不严――发放物资期间,对物资的消耗管理松懈,制度不够严格,管理部门跟踪考核不够,存在多领和流失现象,缺少节约意识和成本理念。

3、库存积压物资多――库房存放了大量因更新型号被淘汰的物资,有效库存比例较低,库存物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4、业务流程操作不规范――物资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衔接性差,缺乏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影响库存资金周转。

5、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递和反馈――物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陈旧,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没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有用信息与数据不能得到及时分析与反馈,影响周转效率。

四、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分析

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需求,也有广阔前景。行政事业单位应推广管理会计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它来进一步降低单位物资管理成本,减少物资损耗,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就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提高对管理会计在物资管理中作用的认识程度,管理会计要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就要积极结合自身的管理职责、战略目标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定位,确定管理会计在物资管理中的目标,并加以落实。主要有下面几点:

1、强化计划性――管理会计要参与到物资管理的前期计划,与物资需求各方提前交流沟通,明确重点项目的申螅并结合历年物资收发汇总表情况分析,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所需物资经济、安全及时供应。

2、编制物耗预算――依据各部门近三年的实际物资消耗情况进行预测,确保预算合理,物资实际需求与物资计划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协调一致。

3、控制物耗指标――根据消耗预算指标,形成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物耗成本责任指标管理体系。

4、考核物耗成本――定期检查与日常控制相结合,奖金与物耗成本指标完成情况挂钩,并建立物资消耗核销制度。

5、精细仓储管理――开展清仓核资工作,全面、彻底清理库存物资,要在日常的物资管理中,做到经常性审查,及时注销坏账呆账,彻底理顺物资账目,确保账实相符。

6、电算化的应用与开发――利用计算机云终端网络加强相应的管理会计软件应用,充分开发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两大模块功能,开发出符合本单位物资管理需求的功能,建立本单位计算机网络全面信息化系统,做到库存数据实时更新且共享,并做好关键物资的红线预警功能。

五、实施效果及展望

2016年以来,我单位将以上方法应用于物资管理工作中,并充分利用物资管理系统U8云终端,做好物资台帐的实时记录与分析,能够准确预测“未来数据”,并为关键物资定制了红线预警功能,并将管理会计运用到了日常物资管理中,进一步控制了物资损耗,为单位的预算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当然,我国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或多或少还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信管理会计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并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篇8

一、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煤矿作业场所经常变化,不安全因素不可能完全预见,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应及时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对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充实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目标。

(一)计划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安全和开采技术条件而具体采取安全措施。编制计划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在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通风、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等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时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安全隐患和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落实,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技术管理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并能正确的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对于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所有仪器应有说明书,建立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帐(密闭墙台帐、火区台帐、局部通风机台帐、注水台帐等)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反风设施检查记录、瓦斯检查记录和瓦斯涌出异常检查记录等)齐全。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方法,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三)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四)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到90 %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二、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

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和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防尘和瓦斯管理等。

(二)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

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维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在进行矿井通风设计、调整通风系统和进行风量调节分配时,借助计算机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通风机优选、模拟各方案结果,对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转贴于

(三)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等。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矿井通风管理,能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通风区(队)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他们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一)计算机图形显示

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等。在图上标明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根据矿井最新情况加以刷新。利用计算机显示矿井通风有关图形更直观,更便与合理管理。

(二)利用计算机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

主要包括矿井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如风量、风压、风筒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各类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密闭的构筑位置及损坏程度。通风测量仪表的库存数量、使用、检测检修情况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包括风压、风量、耗电量、电机功率、效率等。

(三)通风管理制度及其执行记录数据库

主要包括有关矿井通风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立可多条线索查询的数据库系统,技术人员可准确、完整地检索到相关的内容。

(四)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

主要包括风量测定及全矿风量综合分析、通风阻力测定及阻力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通风机性能检测报告及性能评估分析、反风演习报告、煤矿瓦斯鉴定和分析、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矿井火区分布定位以及各参数测定时间和数据分析等。

(五)提供通风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信息

主要包括各类人员的具体信息。计算机通风信息日常管理系统将全矿井与通风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统一管理,然后通过网络使其在全矿或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决策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各种记录和状况,进行科学决策。

篇9

由于煤炭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实际开采强度以及工作量骤增,煤炭资源分布情况进一步恶化,造成了实际开采工作需要面临着较多的日然环境风险,如果没有有效的管控手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将会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世界范围内因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数额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对当今煤炭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随着安全管理数据仓库技术以及系统的不断应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此种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促进了行业进一步发展。

2安全管理数据仓库系统的主要构成分析

2.1数据源

数据源是此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保障部分,从中不仅能够有效的获取国家关于煤炭生产安全以及相应政策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信息,还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煤炭资源开采挖掘过程中各方面的数据,通过及时有效的存储以及分析来为实际的煤炭企业生产管理者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以方便展开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煤炭开采效率,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内瓦斯气体浓度、湿度、空气密度、矿压、顶板的支撑强度、煤尘、火等等方面的因素广泛存在并且对煤炭资源开采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准确的收集数据信息并且追踪来源,将有可能对安全管理工作造成重要的影响,从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影响煤炭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满足资源供给需求。因此,数据源的存在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准确清晰的分析影响煤炭资源开采工作因素来源,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保障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发展。

2.2数据存储及管理

安全管理系统对收集到的有效信息及时做出反应的前提基础就在于原始数据的收集存储工作是否合乎标准,由于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需要收集的数据种类多样、形式复杂、数据信息不完整等特点,造成了数据存储及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压力,如何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准确摘录并总结归纳有效信息,继而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就成为了数据存储及管理部分的重要职能,也是实际安全管理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工作内容。通常煤炭企业的数据存储以及管理是以部门及数据仓库的形式存在,即通常所说的数据集市。煤炭生产企业建立的安全管理数据集市能够将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元数据并按照不同内容以及形式形成数据存储的物理结构形式,提高收集信息的质量[3]。

2.3OLAP服务器

OLAP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大脑,也是核心设备,通过OLAP服务器的运行能够同时进行多种数据的分析、重组工作,以帮助管理者寻找到相应数据的来源构成以及发展趋势,由此将可能产生的结果等方面内容。OLAP服务器对自身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中服务器的选用以及维护已经成为了日常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也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应用后形成的共识,对我国自主开发安全管理数据仓库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4前端工具

前端工具能够满足煤炭企业各个部门的实际功能需求,种类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工具、信息查询工具、功能修改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数据集市的开发工具等,主要为煤炭企业三种数据用户服务:①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前端工具的应用来获取实际工作面的具体数据以及开采进度等计划安排来进行人员、工作内容的合理分配;②业务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获取日常管理决策的支持信息,保障挖掘进度的制定以及实施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③企业的决策管理层通过前端工具的数据分析工具来对整体煤炭开采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制定煤炭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以及生产策略,促进开采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推动煤炭企业进一步发展[4]。

3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成本;管理;医院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有组织地、系统地运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监察等方法,在影响和形成服务成本的各个环节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1]。经过多年的探索,医院成本管理已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但从实践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提高成本管理效益亟待解决。

        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成本管理观念不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医疗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医院成为市场的主体的一部分,其一切经营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成本管理也不能例外。一些医院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把成本管理看作是一个内部的财务问题,仅仅认为它是一项财务工作,导致医院成本管理与外部市场环境相互脱节,阻碍了医院竞争能力的培植,影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医院重医疗、轻管理,致使提高医疗质量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医院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就应当在讲求质量的前提下,也应当讲求经济效果和“成本”。尽可能地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合理地运用已有的人力物力,尽可能地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而医院的经济效果,也应该是成本管理的综合反映。少数医院把质量同成本对立起来,认为提高质量就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现实中往往也存在着为了获得眼前的短期利益而牺牲服务质量,不重视医院医疗技术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医院长远利益。

        1.2成本管理基础性工作不规范:一是实物管理不规范。医院存在重经费核算轻实物核算、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等现象。虽然对经费收支实行了统一管理,但实物资产日常管理相对分散。某些医院实物管理部门特别是重点实物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与经费收支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的实物会计核算制度,忽视了对固定资产占用资金、库存物资占用资金的管理,实物资产未能做到逐级、多层次、全封闭式的会计核算,使会计核算的循环出现缺口。二是行政管理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目前,医院对行政管理部门费用的控制是通过费用限额或预算执行情况来进行控制的。这种方法所采用的费用限额和预算都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本期费用的节约可能会造成下期预算的减少,使得大家对成本控制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会计核算的层次和明细程度也不合理,造成医院资产家底不清,科级统计核算不落实。如:经费向实物的转化缺少计划性,管理难度较大;经费向实物的转化缺少集中性,管理效益不高;经费向实物的转化缺少监督性,管理漏洞较多;经费向实物的转化缺少科学性,管理效率较低。

        1.3成本管理效率不高

        1.3.1管理职能弱化影响管理绩效。目前大多数医院成本管理系统基本上服务于存货计价、收益确定和奖金发放等目的,而缺乏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内涵,影响了管理决策目的,并且医院成本管理存在功能财务会计化,管理会计职能弱化的倾向[2]。事实上,成本管理更重要的是其管理会计功能问题,即应用成本信息为医院的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