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管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业务管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国家大力投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物资材料投资约占到总投资的60%左右,其管理水平如何,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和质量影响很大。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工程物资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解决的方式一方面是通过招聘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是通过员工培训。尽管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从过去的“师带徒”、“企办校”到现在的“校企合作”,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工学矛盾依旧是制约培训工作的一大瓶颈,力不从心的焦虑仍长期困扰着新入职的员工。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系统的符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的培训体制机制,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质量控制、培训结果反馈等,四者缺一不可。
二、开发培训包的指导思想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与施工企业深度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调研,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分析员工岗前、岗中、转岗培训的实际需求,形成符合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员工培训包,并在校企合作培训工作中进行实践;
2.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实行“培训前分析、培训中控制、培训后回访”制度,聘请企业专家担任院外专业带头人,教师与物流企业技术骨干互兼互聘,加大师资队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训,形成专兼结合、梯队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培训队伍,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3.培训内容“变、全、新”
“变”,培训内容动态调整。培训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每次针对培训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全”,培训内容全面化。培训包涵盖了施工企业物机部门材料采购、运输、仓储、成本核算、机械机具管理、商务谈判、建设法规等12个模块,全面包括了物资管理的全部流程。同时,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还注重学员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学员综合素质,真正解决工学矛盾。“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新。为了保证培内容训新,团队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确定培训内容,使其满足于企业的需求;其次,培训形式新颖。如在培训方式上有集中到校培训和深入工作现场培训;培训形式上有专题讲座和情景教学,培训方法上有案例教学和仿真实操等等。这些模式打破了教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实现了学员自主管理与自觉管理,效果良好。
三、培训包的主要内容
本培训包就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符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的工程物资管理培训包,建立完善的培训体制机制,解决施工企业员工培训三大任务: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工程物资管理培训包”的理论知识部分,由专业老师深入施工企业一线广泛调研,通过问卷、座谈,对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准确定位培训内容,归纳总结出涵盖施工企业物资、设备管理全部流程的12个模块,针对性非常强。“工程物资管理培训包”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物资账务处理、物资堆码、盘点、设备维护保养、材料台账制作、谈判与沟通技巧等基本技能。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业建有“工程物资管理综合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和“校中厂(与中铁一局桥梁处共建)”,为学员技能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技能培训内容和施工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让职工所学的技能能为施工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真正实现为企业培训职工的目的,而不是将培训看成是离开工作的一种短期休息。“工程物资管理培训包”素质培训模块包括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等职业素养的培训。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以其整体的人格表现出来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能否充分施展出来,往往与个人的思想品质、创造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以及其它心理素质有关,这些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因而,培训包开发时要注意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的发展。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通力配合,共同开发,完全符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培训包三个模块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既考虑为施工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又考虑职工个人发展。可有效助推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必将成为专业教师承担企业培训的关键抓手。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优先级
作者简介:张中(1965-),男,回族,北京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北京 102401)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77-02
培训中心是电力企业的管理服务部门,其后勤服务管理具有一般企业的普遍性,但因其有非生产的特性,又显现出独有的特殊性。随着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的全面推进,电网的结构改革和深化发展要求培训中心更要紧跟电网企业的发展步伐,并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其后勤服务保障部门需具备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应对培训中心发展的需求,夯实培训中心的基础。服务差距模型(SQGM)为管理者提供了供需服务的管理框架,基于SQGM不仅有助于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找出造成服务差距的根源,以弥补各差距所造成的服务不足。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
1985年美国学者Parasueaman、Zeithamall和Berry在《服务质量的概念模式及其对未来研究的意义》一文中首次提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可作为服务组织改进服务质量和营销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分析服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管理者指明如何改进服务质量的方向(见图1)。
该模型指出了服务质量的五大差距:一是质量认知差距,即组织管理者不能准确感知顾客的服务预期;二是服务管理者所制定的服务标准与顾客对服务的预期不一致而导致的差距;三是服务传递差距,即服务生产与传递过程没有严格按照企业所制定的标准而进行服务产生的差距;四是服务沟通差距,服务宣传做出的承诺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一致而产生的差距;五是感知服务质量差距,即顾客感受到的服务质量与其所预期的服务质量不一致所产生的差距。第五个差距与前四个差距密切相关,具有因果关系。
二、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依据,探究企业后勤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弥合措施
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是后勤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管理能力也是培训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而后勤服务质量是使用者(部门、员工)预期服务质量与实际感知质量之间的差距,其差值大小反应了服务质量好坏,它准确地指明了服务质量管理的方向。根据质量差距模型深入探究后勤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后勤服务管理者的认知与使用者(部门、员工)期望之间的差距
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服务和服务竞争者的特性。其表现为服务管理者对具体使用者质量期望的感觉不准确,不能做到正确认知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即存在着感觉失真,管理者不能站在使用者角度看服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使用者的需求调研不够,信息不准确,管理者凭经验办事。二是未对使用者做准确的需求分析。三是没有实际勘察现场,只是通过间接地传递导致信息反馈失真,造成服务不准确。
弥合办法:提高服务管理者对服务和服务竞争特性的认知程度,加大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力度,精熟管理操作流程。对使用部门或员工做充分地调研,不能凭经验办事。如工程维修管理者在实施服务前必须实地考察,设备设施都要准确的判断其实际生存状态,弄懂使用者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招标询价前,让使用者主动提需求,保持培训中心选用职工代表监督员听审制度,效仿新闻会的听证员,增加其透明度。以此需求为基础制定询价书后再行招标,才能制定精准的施工维修方案;采购管理者首先依托资产员的资产信息(全面准确)制定月、年采购计划,要求各业务部门定期汇报采购方案,比较核实使用者需求的真实性,最后制定准确的采购计划上交给计划管理者,再上交给公司。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一次计划采购流程,这样既达到了公司倡导的物资集约化的目的,也满足了使用部门的真实需求。这一流程的完成需要采购主管、资产主管、各部门资产员和中心计划主管的有机配合,才能准确完成服务。可以杜绝各部门虚报或重复报的旧有习惯,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和使用者的攀比与不满情绪。
2.后勤服务管理者对服务质量的认知与后勤管理部门制订的服务标准不统一的差距
即使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准确理解了使用者的需求,服务管理人员对使用者需求的理解同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之间往往也存在着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源限制、短期行为、市场情况发生变化、管理人员能力限制等;管理人员对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企业目标调整、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服务可行性的认识程度等。
弥合办法:加强后勤管理者培训,尤其是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学习和认识。如设备维修主管要在现有设备情况下,依托资产管理员提供的资产全寿命信息,充分了解设备的使用年限来判断其维修次数和资产寿命。在有维修价值的基础上,掌握市场行情,对其维修费用做出准确预算以期资金节支,避免随意维修的短期行为。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应及早向资产管理主管提供信息,以判断资产残值是否报废,来提高中心资产的利用率和资产健康系数,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和效率。因培训中心具有培训授课的特殊性,则培训是培训中心的核心业务。对办公用电气设备和电子教具设备的管理应设置维护维修优先级,保障在授课状态下都能使其正常工作运转;工程维修主管要盯准企业发展方向,积极调研企业和各部门的功能走向,适时作出工程改建和维修改造的具体计划,并作出可行性报告向主管领导汇报前瞻性的计划。
3.后勤服务过程中基层服务管理员的行为不符合质量标准,造成服务质量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异
造成差异的原因:一是不同的基层管理员为使用者提供满意服务的愿望是不同的;二是同一管理员由于长期从事一种重复性的服务而感觉枯燥导致懈怠;三是部分管理员没有能力按标准来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弥合方法:强化学习企业文化和服务标准,加强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加强培训中心特色“家文化”的灌输。要求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要定期对其所辖资产进行查看并记录,建立资产状态记录薄(台账)。不能准确掌握设备状况而出现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服务失败。因此,必须加强重点设备的管理,出现问题及时报到维修主管以防差错,增强资产状况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超前性。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不合格管理员。否则,管理缺口会越来越大。
4.传递沟通承诺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一致
后勤服务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沟通的计划与执行不符,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在宣传服务过程中承诺过度。如:对计划不缜密,只限于网上;对承诺不慎重,只限于经验陈述。由此对后勤管理部门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让使用部门无法全面正确理解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和保障作用。
弥合方法:慎承诺,重兑现。后勤管理部门及管理者要加强与使用部门的沟通。各部室要相互协作,计划调整应及时通知使用部门,以使之做好相应的调整,同时要加强全程实施效果管理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方案,以满足用户要求。时间变化更要及时告知,加大服务过程的透明度,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与使用者进行充分交流,真正倾听用户的真实需求。采购主管制定计划化后,应该反馈给使用部门,使之清晰本次采购的内容,让使用者明白其所报资产设备不一定被采纳,因为还要核实真实性和紧迫性,并要求使用者回执确认,有异议者可向中心领导反映。这样既可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又可使使用者满意。增强其亲和度,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三集五大”的宗旨。
5.使用者的感知与期望的服务不一致
为了缩小两者的终极差异必须首先弥合前四个差异,因为第五个差异受到前四个差异的影响,具有数学上的函数关系和事物逻辑的因果关系。
三、结论
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于电力企业培训中心后勤服务管理实践,需坚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对服务对象的感知回馈,及时发现潜在的服务质量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制定或修正服务标准,以最终达到服务和需求的零距离,弥合服务差距,真正提高后勤服务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文.影响服务质量的几种差异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0,
(11).
[2]王啸岱,李莉.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2).
[3]魏丽坤.Kana模型和服务质量差距的比较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9).
篇3
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即培训成本估测、确定管理目标、培训成本计量、培训工作决策及建立制度保障系统。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一)预估培训成本
培训成本估测是员工培训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培训工作成本控制的前提。成本估测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量”的预估,其次是“价”的预估。
①“量”的预估:根据企业所处的实际环境及生产经营周期,对员工数量进行估量,并根据人数计算培训成本;
②“价”的预估:首先,预估员工培训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变动成本。其次,预估企业培训工作总成本。
(二)确定管理目标
确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专业定向成本管理、岗位培训成本管理及脱产成本管理。具体如下:
①专业定向成本管理:新员工入职后,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企业须为新员工开展岗前培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企业基本情况,明确自身岗位要求;
②岗位培训成本管理:为了使员工达到绩效考核,企业要对其进行培训,这部分成本即是岗位培训成本。确立岗位培训成本管理目标,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率;
③脱产成本管理: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有时可能需要部分员工暂离工作岗位,接受培训(包括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对这些培训成本实施有效管理,可有效减少财务成本。
(三)培训成本计量
将培训成本数量化,并对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主要内容和项目进行确认,具体成本计量方法如下(以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为例)。
1.岗前培训成本=(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每天培训时间[h]+被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被培训人员数量)×培训天数+教育管理费+材料费+培训设备折旧费。
2.岗位培训成本:工资成本=(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培训人员数量+被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被培训人员数量)×每天培训时间[h]×培训天数。假设武汉念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6月份新招员工30名,需要对这些员工开展为期2个月的岗前培训。假设新员工工资为30元/d,每日接受3h培训,模拟实习3h,每月按照26d计。培训教师1名,工资为每小时50元,其中教育管理费为1000元/月,材料费每人10元/月,培训设备折旧费300元/月,则6月份岗前培训费用=(50×6+30×30)×26+1000+10×30+300=31800元。假设7月份岗前培训费用与6月份相同,则为期2个月的岗前培训成本为31800×2=63600元。8月份,30名新员工正式上岗后,还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培训工作由3名业务骨干负责,100元/d,平均每天指导2h;新员工工资50元/d,每月按照26d计算。其中教育管理费为1000元/月,材料费每人100元/月,则8月份上岗培训工资成本=(100×3+50×30)×26×2÷8=11700元。假设9月份和10月份上岗培训费用与8月份相同,则为期3个月的上岗培训成本为11700×3=35100元。
(四)培训工作决策
重点对企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依据,并根据实际数据反馈选择出最佳培训实施方案,进而有效控制培训成本。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利用投资回收期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可收到良好效果。这是由于投资回收期方法简单易行,比较容易掌握,并可对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价值。但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忽略货币时间价值,得出的评价结果不能作为培训工作决策的唯一根据。因此,针对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在分析相关决策方案时,应充分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才能保证决策科学合理。
(五)建立制度保障系统
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属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保障系统,方便对其实施综合性管理。这个系统可详细记录企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活动具体实施情况,并对各类数据进行计量、整理、统计及分析。根据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定期编制相关财务状况,及时向经营管理者反馈一定时期内培训成本管理成果。
1.建立健全培训成本审核制度根据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实施方案,将相关培训费用进行细致划分,详细计算每项培训工作、每期培训内容所需要的成本指标。同时,遵循“动态化管理”原则,适当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严格控制培训成本指标。应用费用预算约束职能有效降低培训成本,将实际费用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完善企业员工培训专用账户财务人员应及时记录企业员工培训费用支出情况,包括相关项目费用预估额、培训时间、各项费用支出、实际发生额、人均培训费用、相应指标达成率等。注意在记录时确保材料真实、准确,根据培训专用账户,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各项培训费用使用情况,为指导企业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建立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不能脱离企业整体财务管理而独立存在,对于培训工作所消耗的费用(如设备、材料、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等),应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范畴。而培训工作结束后,员工仍具备较大流动性。因此,应为培训成本管理制度规定一定有效期限。
二、结语
篇4
1.专业人才少,高校毕业生资源有限
物业管理引入中国时间较短,行业缺少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物业管理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涵盖了经济、管理、财务、建筑工程、法律、心理学、治安消防等多学科专业的知识。能够系统学习物业管理知识的重要渠道就是高等教育,但是中国高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时间不过十几年,且以大专为主,具有本科层次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全国仅16所(2012年招生情况)。同时,物业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发挥高效的管理功能。近年来物业纠纷不断,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也时常激化,不能很好化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在加强高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从业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2.来源构成复杂,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构成,大概包括如下几个层面。首先是相关专业转行而来,例如管理类、工程类专业的人员经过实践和摸索逐步开始从事物业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对物业管理的系统性知识掌握不够。其次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包括中专层次、大专层次以及少量的本科层次。如前文所述,由于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规模有限,这类人员数量较少,年龄比较年轻,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还需要在实际岗位上进行锻炼。最后,还有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业军人以及其他行业人员进入物业管理行业,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与简单的服务管理工作。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偏低,职称结构中无技术职称以及初级职称的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在岗人员的整体结构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整体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
3.社会认知度有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作为服务行业,社会对其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很多居民认识到物业管理的重要性,但关于物业公司的权、责、利并不清楚,加上媒体对于物业服务的一些负面报道,更加深了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偏见。物业行业的服务性质以及现阶段发展的不规范,导致从事物业行业通常不被他人重视。同时,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尤其是大量的中小型物业企业,由于缺乏规模效应,盈利能力有限,难以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物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
4.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匮乏,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物业服务的主要工作涵盖了房屋与设备设施维修保养、保洁、绿化、治安、车辆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内容,需要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来共同完成。而能够组建、带动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优秀的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培养并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严重匮乏。在很多物业企业,管理者重干轻学,把物业管理行业看做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重视服务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企业员工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缺乏凝聚力,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5.地域性差异巨大,东南沿海先进理念值得借鉴
物业管理从中国深圳引入,伴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逐渐发展完善。目前,不论企业规模、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还是发展战略等,东南沿海城市走在了前列,北方整体上落后于南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从业人员的快速补充,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除了增强高校的人才教育,北方地区更需要学习南方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强对管理者与普通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快速提升在岗人员的素质,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促进物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物业行业培训体系
为了提高不同层面物业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服务品质,获得业主的认可,以及加强对物业管理常识的宣传,提升全民物业意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势在必行。
1.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业经理人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高级管理人才紧缺,进一步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培养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提升物业企业竞争力,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目前在岗的物业企业管理者,很多并非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对于这类人员,需要加强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系统地补充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在性质上属于“补课型”的培训。而针对专业的物业管理者,则应该继续强化其专业理论知识与核心能力训练,重点加强职业道德、企业战略管理、团队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性质上属于“发展型”的培训,让物业职业经理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引领行业发展。
2.注册物业管理师培训
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的目的是测试从业人员对物业管理的作用、内容、特征以及《物业管理条例》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中国物业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制度建设的熟悉程度,是属于国家设定的准入性考试,也是最具权威的物业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从事物业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物业管理师资格。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并通过了注册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才能说明对物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因此,为了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获得注册物业管理师资格,行业内应该遵循国家规定,围绕行业发展实践,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大幅度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普通员工培训
由于物业从业人员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尤其是普通员工,素质和能力差异很大,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提高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必须把员工的培训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只有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服务质量才能上水平上层次。员工培训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开始,不断学习应伴随着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培训的模式既可以“以老带新”,也可以聘请专家集中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与团队意识,打造学习型的物业管理团队。(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4.业主代表培训
鉴于社会上仍存在对物业行业的认识有限,甚至存在偏见的现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普遍认识物业管理,了解物业管理。可以通过采取公益讲座等形式,以业主代表为突破点,普及物业管理常识,让业主明白物业公司的权、责、利有哪些,通过业主代表的进一步宣传,协助解决物业纠纷以及提升促进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结语
篇5
2015年12月10日~11日,省农委举办全省农业系统财务管理能力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全省农业财务队伍建设,促进全省农业系统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确保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农资金使用安全完整有效。培训班邀请了省审计厅、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省农委财务处副处长郑红霞作了动员讲话。全省农业系统财务管理人员140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省审计厅法规处处长成京平、省财政厅会计处副处长王丙全分别就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行了全面阐述,省农委财务处副调研员梁向军就全省农业系统“三农”统计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5年省农委农业财务管理提升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政策宣传培训市(州)牵头组织实施,农业投入调查统计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进行统计汇总工作。随着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级财政也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资金监管任务日益艰巨。由于农业项目点多、面广、线长等原因,有的项目在落实过程中存在资金使用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极个别的项目存在弄虚作假、不及时足额拨付、截留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甚至有的利用项目进行权力寻租、。这些问题严重违背了项目设立的初衷,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果。
为此,省农委要求农业系统财务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要进一步规范支农项目管理,从立项、申报、审批、使用严格把关,没有预算不得支出;要进一步加强支农项目监督,力争实现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让支农资金有法可依,在制度内管理,强化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确保支农政策落实到位,项目资金使用合规安全;要增强全局意识,搞好团结协作,着眼内部、放眼行业,提高素质、推进工作,争做当家理财的好手、清正廉洁的模范;要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广大农业财务人员的履职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省农委财务处 供稿)
篇6
论文摘要:推进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是落实人才强国计谋、实现人才兴税的主要内容。全力培养高素质的税务队伍,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税收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必须提高税务系统培训教学管理专业化。
专业化的教学管理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税务系统而言,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培训教学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培训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机构,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对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安排,以保证良好的培训教学质量的系列活动。
如何优化教学管理工作,在税务系统培训中实现教学管理的专业化?笔者认为,可从强化常规教务管理、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以及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这三方面入手。
一、强化常规教务管理
教务常规管理是税务系统培训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税务系统培训工作有专业化、常态化的特点,因此教务常规管理应由专业的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对于税务系统的培训管理来说,常规教务管理主要包括日常教务管理、教学秩序管理以及教材和教学档案管理。
在进行常规教务管理时,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即教学管理专业化的信息化建设。税务系统培训是一项学员人数多、范围广,且培训工作常态化的工作,这就更需要计算机的辅助以提高常规教务管理的科学化。其次,应完善教育事故处理。教育事故是任何培训中都可能面对的突况,能否正确处理好教育事故是考验教学管理是否专业化的重要环节。教学事故包括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事故,一般分三个级别:一般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出现教学事故后,应弄清情况,分清责任,及时处理。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区别情节轻重并进行教学事故登记,提出处理意见报教务管理部门。如果教学事故由于培训学校的失误而引发,则应及时向培训学员致歉。
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税务系统培训与一般的培训不同,它的培训目的是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能力,因此应更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因此税务系统培训教学过程管理中应坚持学员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税务系统培训是职业培训的一种,主要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等,因此应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必须从编制培训项目授课计划、编写教案、上课等细节实现专业化。
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注重能力,这是税务系统培训的主要指导方针。培训项目的设置要使学员获得全方位成长的理念,以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从而学员可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投入到各项税收工作中去。因此要将税务干部的能力培育贯串到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实现教育培训由知识教授向能力培养的改变。
其次,要联系具体实践,学以至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税收工作现实,围绕推进依法治税及税收工作重点,更好地为税收事业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典型培训案例,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要把税务培训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最后,是完善机制。要税务系统培训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使培训工作更科学规范和富有成效。应发扬税务系统培训的有益经验,借鉴国内外教育培训的先进做法,使税务系统培训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专业化培训设置的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质量的控制即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教学计划与课程实施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控制。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是要健全各项教学质量管理的工作规范和对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的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收集、处理和反馈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教学质量管理分为教学质量管理和课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税务系统培训教学管理的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培训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客观规律把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以达到培训的质量要求。课程质量管理是根据培训班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统筹安排好课程讲授、习题、实验、实习、调查、考试等教学环节,以达到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应特别注重教学评估工作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评估工作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把教学评估工作作为税务系统培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要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系,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要求,与教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还应依靠现代科技,提高培训的科技含量,在培训的思惟性、实用性上下功夫,在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上做文章;通过情景模拟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行动学习法、研讨法等现代教育培训方式,实现培训教学的形象化。
四、强化职业道德培养
税务系统教学管理还必须紧密联系税务系统的实际及税收工作重点,通过提高培训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知识过硬、培训教学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可从增强培训教师的全局观、强化教学中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教学中增强对学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考核等手段,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税务系统教育培训的方方面面。
当前,我们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高度发展给税收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税务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税务干部熟练掌握税收业务技能,是应对经济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税务系统干部培训院校应从培养高素质税收专业化队伍的高度出发,明确人才培育方针,确定培训内容,为我国税收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辛继湘.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7
关键词:物业管理员工培训
物业管理行业出现在抚顺是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以后它的发展进入了迅猛阶段。截至2010底,全市共有物业管理企业117家,企业从业人员约3100人。全市由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86个。
由于日常所见的物业管理常规,主要是道路及公共场所的打扫、垃圾清运等,有人认为它是一项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受此影响,许多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年纪大、服务意识差,并受到很多业主的诟病。本文从员工的培训入手,分析如何改变培训现状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的服务品质。
一、目前顺市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企业战略相脱节
目前抚顺市很多物业企业只有在经营中出现问题了,才会进行员工培训,结果只能适应短期的需要。有的企业甚至在效益好或效益差时都减少或者不培训。所以培训根本就没有和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相结合,更没有将培训视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2、成本制约
目前我市很多物业管理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的限制,在经营中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优秀的现场服务人员要掌握专业服务工作,必须经过周详的培训。而企业工作人员离职率较高,如果经过正规培训后再派驻企业,势必会加重企业的成本风险。所以通常企业都既要迅速补齐员工缺口同时又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于是只能让员工接受在职培训,这样可以在了解职场环境的同时,服务和培训双管齐下,还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长此以往,会带来培训时间长、效果差、服务品质不到位等风险。
3、只重视知识技能培训,忽视做人培训
目前我市有部分物业管理企业轻视对员工思想道德和为人处事方面能力的培训,也有的认为如何做人是个人的事情。很多企业在经营中出现问题时,更多是从知识与技能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其实这样忽略了服务这个本质特征。在为业主解决知识技术性难题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是很多物业最应该重视的内容。也就是说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心态有待调整。
二、员工培训的对策分析
1、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公司在明确培训计划前,应对现有岗位素质描述。以此可以准确掌握企业员工的素质状况,也可作为制订培训计划的可靠依据。目前导致培训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变化、人员变化以及绩效低下等。工作变化可能由于引进新机器、新方法、新工作流程、新管理风格等;人员变化可能由于员工主动的选择或被动的接收所导致;而绩效较差是将绩效的应有状况和现实状况进行对比,确定需要补充的知识以及需要完善的技能和能力。同时培训相关人员根据培训的紧迫程度、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等因素,列出哪部分培训紧急、哪部分可以放缓;哪部分需要外聘、哪部分可以内训;并推出年度培训计划和做出年度培训费用预算等。
2、加强员工的自我培训
前面提到,由于受到成本、资源等条件的制约,企业能够用于培训的人员、时间与精力都有限,很多企业组织的都是管理人员或重点员工的培训,有的企业甚至不具备培训的能力。为此,企业应鼓励并强化员工的自我培训以获得提高和发展。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培训方法。抚顺市的物业管理企业大多采用以下方法:①由于企业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可以适时的组织座谈会,鼓励员工谈本职工作体会,并共同探讨工作改进方法;②鼓励员工继续深造,奖励深造者,促成人人爱学习,人人求上进的良性循环;③鼓励员工多读书;④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⑤利用网络,高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努力形成团队精神与协作精神。要想构建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应该从企业的自身出发,明确企业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总结、提炼与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并引起员工共鸣,做到其对本企业价值、理念和精神的认可。同时确立企业精神,把企业现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作风中的合理部分进行归纳、提炼,积极倡导、培养员工的优良精神风貌。并且注重创建企业道德规范 ,建立企业与员工共同遵循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
4、帮助员工调整职业心态
目前,有部分服务性企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员工,看低自己的工作。工作消极,服务态度很差,动辄就想离职,就要跳槽。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社会是个整体,各个行业相互依靠联结,360行需要各种人才,不要总认为做老板荣耀,做保安不光彩。所以在企业培训中要注意调整员工的这种心态。首先要使得员工自尊自爱,尤其要自信。只有先自已看重自已,认真工作,才能得到业主的认可。其次要帮助员工树立新主人翁精神,让大家端正心态,只要是在为自己和家庭工作,就有价值,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再次应帮助员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更具人性化、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让所有员工能够做到静下心来,努力工作。
总之,重视员工培训,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激发员工主动学习意愿,努力提升员工素质,使得学习和培训成为员工的主动要求,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辉: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企业导报[J],2011年第5期
篇8
附:关于加强城镇青年就业和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计划管理的暂行办法
根据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城镇青年就业和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管理使用的暂行规定》的精神,为了加强对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的管理,做到使用有计划,开支有依据,用钱讲效益,从财务上参与就业工作的决策,使这项经费更好地为城镇青年就业和就业训练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经费计划管理的范围
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计划资金的来源,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预算内资金,指上年度结转数,本年度中央财政拨款数和地方财政安排数。预算外资金,指借出的扶持生产资金在本年度计划回收数、上年结存数和其他收入等。
经费计划支出共分五项:(1)扶持生产资金;(2)安置费;(3)就业训练费;(4)业务费;(5)其他费用。五项开支范围和使用原则要严格按照《关于城镇青年就业和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管理使用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条:经费计划编制的原则
(一)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计划的编制,要贯彻“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在计划安排上,要促进集体经济和就业训练事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动员挖潜,落实安置工作和就业训练计划所需的财力。
(二)预算内外的各项资金,要统筹安排,充分调动各级经费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促进集体经济的联合与专业化协作的发展。
(三)各级经费管理部门在编制经费计划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本着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原则,提出使用经费的计划措施。在下达经费指标时,要同时提出使用经费的效益指标。
(四)在计划安排上,要保证专款专用,真正把这笔经费用到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和就业训练上,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条:经费计划编制的依据
在提经费建议指标,下达拨款指标和编制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计划时,要根据就业和就业训练的需要以及财力的可能,考虑以下因素:
1.预算年度内本地区计划安置就业的人数和计划培训的人数;
2.当年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安排的经费数;
3.上年经费结存情况和预算年度内计划回收的扶持生产资金;
4.上年经费的使用效益,预计预算年度的发展变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第四条:经费计划编制的程序
(一)各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在每年四季度根据就业和培训的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提出下年度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的建议指标数。
(二)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根据同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安排的预算拨款指标,(经费包给市、县的地区,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的安排数,下同)结合各地、市、县的具体情况在预算年度的第一季度内逐级下达预算控制指标,同时提出使用经费时必须达到的安置人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指标。
(三)地、市、县劳动部门根据省、市、自治区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级编制、汇总,上报年度经费计划,作为指导和考核工作的依据。
各地在编报经费计划时,要附有文字说明包括:1.经费的主要投放方向、扶持项目及其使用效果;2.主要的就业训练项目和措施;3.上年度经费计划的执行情况、经验和问题以及改进经费计划管理的意见等。
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培训;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强企业管理培训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1日
一、加强企业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所谓企业管理培训,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对金融、经济、商务以及经济法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与了解,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与业务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当前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培训等方式。首先,企业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及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各方面的管理知识与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培训,不仅可以有效弥补管理人员欠缺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有效提高培训人员的管理能力;其次,企业管理培训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面临着重大转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发展形势日趋严峻,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也越来越多。在这样背景下,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是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紧跟时展潮流的需要;最后,企业管理培训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转变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基本规范,提高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干部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管理知识和实践方法,从而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经济发展相接轨。通过企业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干部的业务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与方法,并将这些先进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目前企业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企业管理培训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培训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管理培训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上,企业对管理培训工作缺乏足够重视。虽然大部分企业认识到企业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意识到其紧迫性,导致企业领导往往会忽视管理培训,忽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甚至有些领导认为培训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财力及精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些原因使得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此外,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显著,对企业合理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未完全体现;二是培训的师资建设不足。企业管理培训面对的是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其教师标准极高,不仅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或业务能力。如果企业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就无法为培训取得成效提供基本保障。目前的企业管理培训在师资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许多教师学历水平低,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能力低等。有些企业为了节约培训成本,聘请一些仅仅有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这样就会导致整体培训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企业管理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和改善;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考核方式滞后。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与传统的学校教学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大多数采取形式、内容单一的授教模式,很多时候都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结合,难以激发培训人员的兴趣。最终往往都是以简单的笔试考核为标准,与具体企业管理实践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企业管理培训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培训理念的转变,提升对企业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要加强企业管理培训,首先要端正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培训的态度,提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加强培训意识。必须从企业领导管理干部抓起,通过改变领导干部对培训的态度及提高其对培训的认识,才有可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加强和提高培训工作。而干部领导层则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宣讲,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使员工明确企业管理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从而端正工作态度。总之,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员工,都要站在企业未来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度,深刻认识培训对企业管理能力提高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实现培训理念的转变。
(二)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从培训建设的供给方面看,改善企业管理培训质量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专业的企业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这一体系需要对申请企业管理教师资格有一个严格的认证和审核过程。其主要标准应该是综合性的,包含一系列明确清晰的指标体系,包括思想政治、专业管理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等。要建立培训教师后续培养的长效机制,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要求其有计划地定期参与后续培养工作,使教师不断吸收当今企业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最新成果,并通过实践管理活动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与时代接轨的企业管理培训思路。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吸纳国内外的管理专家人才,拓宽教师培养途径,企业也可以考虑参与国际形式的企业管理交流会,加强管理培训的国际交流。总之,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开展企业管理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深化改革培训内容与考核方式。现代企业的管理培训是一项层次高、内容复杂、任务重以及培训难度大的工作。因此,改革企业管理培训内容与考核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实现转变。在当前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信息获取方式多种多样的形势下,企业管理培训也应借鉴和利用信息手段,促进培训工作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要推进培训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核心在于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和培训人员互动,如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同时在互动中要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除了实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推进差异化的培训内容也是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要求企业管理人才分工不断精细化,相应的对培训也提出了性化要求。因而,培训的内容应当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培训的内容,使培训内容专业化、时代化。
虽然中国在逐渐融入国际市场以及全球化趋势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越来越严酷。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使企业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鉴于此,现代企业要加强管理培训工作,提高认识,并通过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培训内容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来切实提高企业管理培训水平,从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任瑞全,张合振.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企业导报,2013.1.
篇10
关键词:公路 路政管理 培训 创新研究
1.公路路政管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各级公路部门加大了对公路路政执法队伍的培训,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是培训的主体内容不能体现新形势下公路路政管理的特点,培训的内容仅限于一些公路法律法规以及案件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主体内容不突出。
1.2是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培训手段不够灵活,大多以集中授课为主,后续培训滞后。
1.3是由于处于公路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特殊时期,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对公路路政执法队伍培训工作的关注度不足、重视不够。
1.4是从这几年的公路路政执法培训的组织工作来看,公路路政管理培训机构没有系统建立,能够从事公路路政管理业务培训的人才缺乏。
2.公路路政管理培训主体内容创新
2.1新颁布实施的公路法律法规的培训依然是公路路政管理培训的主体内容
新颁布实施的公路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关系到整个公路路政管理系统的执法活动、关系到公路行业执法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公路行业执法的模式选择。因此,在公路路政管理培训中及时加强对新颁布实施的公路法律法规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理应成为公路路政管理培训的主体内容。
2.2心理健康培训教育
随着2004年全国开展集中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以来,各级公路路政管理部门顶住压力、克服了重重阻力,特别是奋战在一线的公路路政执法人员不仅工作时间没有规律性而且还由于超限超载车辆不配合执法检查面临危及生命的危险,超常的治超执法职业压力一方面造成路政执法人员生理、心理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由于生理、心理的不良反应连锁影响到执法人员家庭以及执法队伍的稳定。由于治理公路超限超载不是短期治理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这种职业压力对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的思想、行为模式有着一种恒久的不良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科学的研究,将公路路政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培训课题,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时期关心公路路政执法人员身心健康、稳定执法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对在公路治超执法高压状态下的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的思想、行为取向进行健康的引导,全面促进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的身心健康,促进公路路政执法队伍的稳定与家庭和谐。
2.3公路路政管理核心价值文化培训教育
铺路石精神是公路文化的核心,它是由公路部门所倡导、公路职工所认同并能理解的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公路行业及其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因而也是公路路政管理培训的核心内容。通过加强对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的核心价值文化培训教育有利于形成公路事业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爱岗敬业、廉洁奉公;通过积极培育公路路政执法核心价值文化,有利于在公路路政执法队伍中形成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法精神。
3.公路路政管理培训模式的创新
3.1着重打造一支公路路政管理培训团队,建立阶梯式培训模式
从培训体系的建立上着眼全局来考虑公路路政管理培训工作,要建立从交通运输部到各省级交通运输厅到市一级公路管理部门的培训体系。在各级培训体系中建立专职培训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公路路政执法法律法规、诉讼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交通运输部培训机构负责对省级交通运输厅、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培训机构的培训,省级交通运输厅、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培训机构负责对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培训机构的培训,各市级公路管理部门培训机构负责对本级全体路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这一体系的目标点是实现层层有培训专家、层层出培训效果。建立的关键点一是要扎扎实实建立培训机构;二是要建立对培训机构人才的培训机制,要通过派遣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到专业大专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参观考察、专题讨论等方式提高培训机构的人才素质;三是要重视对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人才的培养,建立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人才库,着力解决公路路政管理高素质人才缺乏的局面。
3.2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公路路政管理网络培训平台
以建立各级公路路政管理培训机构为契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建公路路政管理网络培训平台,该平台以全面支撑公路路政管理为战略、以提高执法人员执法素质为目标,通过建设网络技术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公路路政管理知识资源、智力资源, 建立集公路路政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执法文书制作、执法交流、信息共享等培训模块,供广大的公路路政执法人员学习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快捷及时、信息全面的优势,高效率地提高公路路政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公路路政管理培训是全面、及时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地对公路路政管理培训主体内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并扎实推进各项培训工作,才能及时、快捷、高效地提高公路路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展现出新形势下公路路政执法队伍崭新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