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的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专业的风险

篇1

关键词:养殖;风险分析;畜牧管理

1养殖专业户风险的成因及特

分析养殖专业户风险的成因不外内部因素、外部因素2种,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养殖专业户自身的技术水平;外部因素则包括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及政策因素等,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及政策因素等。所谓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条件导致的养殖风险。畜牧生产包括了畜禽生活习惯、适应能力、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体现出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养殖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生物环境、自然环境均有特殊的依赖性,比如洪涝灾害、雨雪天气等,因此养殖专业户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自然因素的风险,比如做好畜禽的防暑降温、通风保暖,做好防涝、防疫措施等。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供需不均衡。市场是一个资源调节的杠杆,如供过于求,市场就会萎缩,反之会增强,因此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畜禽产品的流通范围也不断扩大。以延安为例,10a前延安的畜禽产品流通范围多在方圆300~500km,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现在延安的畜禽产品流通范围扩大了整整一倍,市场的扩大必然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市场风险也更加突出。政策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方面虽然以市场为基础,但是宏观调控在经济调节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针对农村各个产业出台了诸多鼓励政策、补贴政策,资金向农村流入,养殖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政府的政策会通过用地批准、小区建设、资金扶持等各个方面影响养殖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风险。

1.2内在风险

养殖专业户最主要的内在风险即技术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畜禽良种的引进。养殖专业户要具备专业的眼光、技术能力确保引进优良品种,为后续良好的生产能力打下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品种的引进是决定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疾病的控制。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再加之畜禽产品的流通范围不断加大,畜禽的疾病控制越来越重要。但是养殖专业户受自身生产条件、技术能力的限制,往往只能采取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接种疫苗控制措施,导致畜禽疾病控制效果不佳,增加了养殖生产的风险。技术措施。现在我国的养殖专业户多采用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在一个小范围内由多个养殖户共同饲养,但各个养殖户之间又互相独立,无法保证一些科学的养殖措施全面落实,也会导致养殖风险增加。

2养殖专业户风险控制策略

2.1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模式

目前适用于养殖的风险管理模式包括回避风险、分散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等多种模式,在实际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专业户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管理模式。其中回避式风险模式是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比如不从疫区引进畜禽品种、采用成熟的技术成果等。分散风险则是将风险进行分离或分散,避免风险集中,比如实行多项目经营、多地点投资、与他人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等。控制风险则是在风险尚未形成或初见征兆时即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比如严把疫苗质量关、消毒、环境控制、发生重大疫情后紧急隔离等。转移风险则是将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至他人,比如为畜禽养殖投保、向政府申请补助、与实力雄厚的企业或个人合作、关键技术承包等。

2.2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养殖专业户要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及预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及预防措施,以保证风险规避的有效性。对于养殖专业户而言,养殖业所面临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持续性的特点,因此要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不同的风险均做出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风险发生之前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损失,保证养殖效益。

2.3建立抗风险应急机制

理论上讲养殖产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当风险来临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抗风险应急机制,在风险产生的特定时期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市场变化、疾病传播方面,完善的抗风险应急机制十分必要。比如在发生流行性禽畜疾病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紧急注射疫苗,可有效避免更多的畜禽感染疾病,减少损失。科学的抗风险应急机制可以使养殖户在面临风险时保持理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3结语

总之,在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控制是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保证更高的养殖效益。因此养殖专业户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从源头上加以防范,降低风险的影响。

作者:李贤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篇2

1 研究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

职业教育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组织课程应打破任务之间的界线,突出任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职业教育要成为一种对学生有意义的教育,内在地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必须使教学变成能产生显性工作成果的活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

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项目课程已被职教界的广大同仁所接受。并在不少高职院校中付诸实践。项目课程的出现源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项目课程作为突破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建构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具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课程改革中被看好,并已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项目课程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可以认为项目课程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模式。

2 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2.1 营养风险的筛查和评估现状

研究证明,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等)的发生,同时也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更易受益于营养支持。由于临床营养师的缺乏,医生对营养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营养筛查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护士每天的工作中和病人频繁的接触,测量身高、体重、了解病人的进食情况等基础的收集资料都是营养筛查非常重要的一步,这对于筛选出有营养风险的病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SPEN)和欧洲肠外?c内营养学会(ESPEN)均建议应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对护理对象进行必要的营养筛查。发现病人存在的营养风险,以便提供恰当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2.2 护理人员对营养风险筛查的态度及认识现状

有关营养风险筛查实施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临床实施营养筛查的实际情况尚不令人满意。Foltz等研究显示,90.2%的医院或机构有营养筛查指南,但不同医院或机构实施的现状不同,其中45.9%使用标准的评估表格,10.6%的医院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Rasmussen等对丹麦857名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77%的调查对象认为患者在入院时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但真正实施的只有24%,52%的调查对象认为临床需要有效的筛查工具。

大多数护士面对营养问题有无能为力之感,作为营养支持的实施者在工作中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对营养问题没有主观能动性。目前,我国台湾等地明确了护士职责中评估环节包含对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估;内地总院也开始了对护士营养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

2.3 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开况

护士现有的营养知识主要来自于工作中的摸索、查阅书籍,多数是以自学为主,缺乏专业的、系统的、正规的培训和学习,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没有设置营养护理学课程,对营养风险项目管理过程更无从涉及,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3 研究目标

① 开发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作为选修课教材,用于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②通过项目课程开发及实施,可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项目课程开发能力,从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以达成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培养目标。

4 研究内容

①课程标准的研究。制定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标准。②项目课程内容的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项目课程内容,重点是护士营养风险管理的方法、途径和评价。制作PPT,撰写教案,编写学生任务单、评价表,拍摄教学微视频,完成教学资源库的构建。③项目课程实施的研究。实施项目课程,作为选修课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授课。④评估及反馈的研究。重点是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来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评估反馈修订完善项目课程。

5 研究价值

通过学习护士营养风险管理知识,提高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影响。编写供学生使用的护士营养风险管理的教材,推广临床营养风险管理的知识,与临床需要一定程度的接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营养方面优质的服务。通过本项目课程开发,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6 研究思路

在查阅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调查与分析,从而确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收集临床案例和其他资源编写教材,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实施,评估反馈后完善修订项目课程并进行成果推广。

7 研究方法

7.1 文献研究法

尽可能收集、掌握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相关的政策文件,并对文献全面梳理,为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及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的构思奠定基础。

7.2 调查研究法

结合呼吸科、胃肠外科、ICU等科室的工作现状,对护士、实习护生等进行座谈、问卷等调研。听取行业专家对学校教育相关建议,设计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

7.3 行动研究法

应用开发的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作为选修课在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中开展教学,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估反馈不断完善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以便更好地在同类学校中进行成果推广。

篇3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险因素;护患关系;预防措施

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护理服务中,由于患者大部分都具有发病快、变化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等基本特征,使得神经外科成为一个风险系数较高的科室。相应的,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也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风险性较大。因此,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相应提出有效的、正确的预防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

对造成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因护理人员自身及科室管理等两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①护理技术及经验欠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无法一次性准确完成护理穿刺等操作,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对于临床突发现象出现处理失当,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能力产生怀疑;②心理素质差:护理人员心理素质较差,一旦出现问题,常予以逃避,不能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③缺乏危机意识:护理人员对相关法规和条例缺乏了解,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机缺乏正确认识,导致护理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容易导致护理风险;④缺乏责任心:对护理工作缺乏责任感,不能全身心的投人工作,表现为工作不主动,出现低级错误等,导致患者不满,易引发护患纠纷;⑤服务态度:护理人员未能完成由以护理人员为主向以患者为中心新型护理方式的转变,不能准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因此在服务过程中缺乏同情心和耐心,护理中常表现为冷淡急躁,容易损伤患者的自尊心;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理过程中缺乏护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如不能及时准确书写护理记录或记录书写不规范,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会损伤护理人员的利益。

(2)科室管理因素:①规章制度不健全:神经外科护理的规章制度是确保护理规范和质量的标准。由于护理考评制、责任制及奖惩制度等不健全或不能落实,则会影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容易引发护理风险;②器械管理问题:对临床常用的设备、器械及护理药品等的管理及养护存在问题,导致临床急救时无法正常使用,延误急救时机,甚至影响患者的愈后;③进修制度不完善:因科室年轻护士较多,护理水平较低,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而科室缺乏有效的进修和培训制度,导致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不足,影响专业技术的提升。

二、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1、完善科室规章制度

为了降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系数,科室应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具体措施包括①以科室为特点,建立必要的护理考评制度、感染控制制度、护理质量控制制度、医疗安全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以逐步完善整个医疗体系。②要定时检查科室基础配备的正常使用情况,一旦发现损坏、缺失等情况,要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及时维修、补进;对需要进行消毒杀菌的设备要定期消毒杀菌,确保使用时能够做到无菌操作。③科室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学习、进修,通过聘请专业人士或科研专家进行讲座,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为了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总体技能水平,科室应该做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措施包括①要求年轻的护理人员要积极向护士长或经验较丰富的护理人员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吸收新的护理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能,以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②护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加强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以提升护理安全意识和,进而更好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护理服务。③护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要做到亲和以待,细心耐心,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力提供最周到的服务,进而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建立规范的护理程序,合理控制神经外科护理的风险

护理程序的规范、应急预案的制定十分有必要,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减轻护理压力的同时,对突发状况冷静处理。如果护理过程中出现过失,要启动有效紧急预案,将损失及伤害降到最低。同时,在出现突发状况后应进行追责,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策略。医院护理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神经外科护理考评服务模式,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努力降低神经外科护理部压疮、投诉、纠分、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对神经外科护理的深入研究,实现神经外科护理项目的有效突破,明确神经外科护理专业的评价标准,进而完善神经外科护理体系,合理扩大神经外科护理专业的考评范围,推动神经外科护理服务的科学发展,使得神经外科护理专业人才能够真正实现服务于社会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医疗护理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合理性分析和科学探究,对发现合理选择神经外科医疗护理器械的品种、医疗护理药物的用法用量,科学预防不合理的神经外科医疗护理手段等问题十分关键[3]。此外医院护士需要加大对神经外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有利于维护神经外科医疗护理患者与护士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为神经外科医疗护理的早日康复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卢志刚.神经外科医疗护理的研究[J].医学护理研究论丛,2014(2):10~11.

[2]尹博文.神经外科医疗护理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2012(5):14~15.

[3]李千红,张原香,陶玉兰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300-301.

篇4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实习前;专业认同感

在当今社会,护士的离职意愿较高[1],人才流失严重,护理队伍极不稳定。护理本科生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对护理专业已经有了较多认识,形成自己的专业认同态度。实习前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接受程度必定会影响护生的实习效果、护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高等护理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我校89名实习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专业认同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高等护理教育者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专业认同感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选择本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89人,在距离护生到医院实习2个月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护生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本科护生;通过高考录取的全日制普通在校大学生。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的护生;成人教育护生;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护生。护生全部为女性,年龄20~23岁;来自城市的学生37人,来自农村学生52人;独生子女22人,非独生子女67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②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2]:问卷由四川大学胡忠华编制,包括6个维度,分别是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专业期望,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总分为1~5分,最高125分,最低25分。每个条目的得分在1~2分认为是不认同,3分是一般认同,4、5分是高度认同。问卷专业认同总分25~50分为不认同,51~99分为一般认同,100~125分为高度认同。分值越高表明护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越高,反之则专业认同程度越低。本调查该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2,Cronbach α系数为0.87。

1.2.2资料收集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本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时间在距离护生到医院实习2个月。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征求调查对象同意后,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问卷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由调查者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9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由Epidata2.0双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频数、统计描述、t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护生专业认同感总体情况见表1。护生专业认同感总分为(80.42±8.65)分,处于一般认同水平,其中专业技能维度得分最高。

2.2护生专业认同其他方面的情况。认同护理是一门专业的护生86人,占96.63%,不认同护理是一门专业的护生3人,占3.37%;护生选择就读护理专业首先考虑的因素排在最高的是就业形势,有53人,占59.55%,其次是经济收入,有15人,占16.85%,;最可能影响护士学习护理专业积极性的因素排在最高的是经济收入,有36人,占40.45%,其次是社会地位,有16人,占17.98%;对专业思想影响最大的护理界人士排在最高的是本校教师,有34人,占38.20%,其次是接触过的护士,有32人,占35.96%;参加工作后有35人希望成为护理管理者,占39.33%,23人希望做好本职工作,占25.84%,16人希望成为护理专家,占17.98%,选择成为护理专职教师和其他的共15人,占16.85%。

3 讨论

3.1实习前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处于一般水平。护生专业认同感总分为(80.42±8.65)分,为一般水平。高于胡忠华的调查结果[2]和对男护生的研究结果[3,4],但比汪红英、郑鸿等人的研究的护生认同感得分要低[5,6],可能与学生来源、调查时机等因素有关。护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3年级是护生专业认同感处于最低水平[7],进入临床实习使护生体会到价值感,可能会使护生专业认同感提升。本次研究中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水平最高的是专业技能,得分(3.85±0.45)分,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我校护理本科生对专业操作和技能持积极肯定态度。护生对专业认知的得分(2.87±0.53)分,排在最低,这可能与护患关系紧张、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媒体的负面报道等社会因素有关。护生在专业情感维度得分也较低,有9人表示对护理专业不喜欢和很不喜欢,这可能与护生自身性格、个人兴趣爱好及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风险高的特点等因素有关。

3.2影响护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 就业形势是影响护生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最主要因素,有53人选择此项,占59.55%,其次是经济收入因素,这可能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护生家庭经济情况因素有关。最可能影响护士学习护理专业积极性的因素是经济收入。被调查的护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很多学生因为护理专业就业率高、学制相对其他医学专业学制短,期望能早日毕业减轻家庭负担,抱着这样的心理状态选择了护理学专业。35名护生认为本校护理教师对她们的专业思想影响最大,占38.20%。护理专职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她们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对护生专业思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加强教师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培养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3.3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护生的专业认同即指护生承认自己是护理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对这个专业的各个方面作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2]。大学不仅要为社会培养护理人才,更要为社会输送留得住的人才。为了提高护生的专业认同,应加强护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认同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一行,爱一行"。教师在教书同时,要注重提高护生的专业价值感和成就感,通过宣传优秀护士事迹,分析国内外护理现状及发展前景,使护生明确自身价值[8,9],认识到护士是结合专业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一体的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建立职业自豪感[5]。同时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规避临床带教教师将工作负面情绪传递给护生。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全婷.实习前护生离职意愿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2012,26(4):305-307.

[2]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7.

[3]符梅华,林雪梅,曾碧娇,等. 男护生实习前专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0):110-112.

[4]史仕羽. 高校男护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101-102.

[5]汪红英,毛红波,刘茜茜. 护生实习后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61-63.

[6]郑鸿.不同实习阶段护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13,27(27):3056-3058.

[7]刘建波,李章章,黄俭强.重点大学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36):3316-3317.

篇5

关键词 护理 职业道德 护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37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fessionalism, let it to stand out in today's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is our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educators must face the problem.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and spiri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is shouldering the burden to 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cultivate their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the future on medical job plays a vital role.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ethics; nursing students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各种行为规范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当然职业道德教育完全归于学校是不准确的,它需要家庭、工作单位和全社会一起努力。特别是中职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单位真正重视起来,需要中职学校与临床教学实习单位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到新形势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1 护理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

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①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护士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与健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尤显重要,因此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的改变,人们医学健康观的发展,护患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了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患者的权利意识及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护士的职责和义务了解的逐渐增多,患者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保持医疗卫生是事业的优势,护理工作者需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担负起保护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光荣职责。

2 护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是提高护生更好服务患者的保障: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旨在使护理人员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护理。③必须树立学生心中的典型形象,加强学生热爱专业、忠诚本职的思想。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患者的阶层、民族、年龄、性别、性格各有不同,患者病情又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以后工作的复杂性,也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不怕脏和累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忠于病人的思想,学到精湛的技术,树立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护理事业的理想。由此可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

(2)是提高护生就业水平的前提:在现代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得到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者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掌握和应用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技巧、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④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有效地使护生能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3 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由于受区域生源的影响,随着护理专业学生的扩招,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降低。面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困境与现实的诘难,护理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增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开展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培养、开展丰富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质量与培养效果。

这些积极的探索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同时也发现尚存在不足之处。对护士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的全面性把握不足,培养过程没有形成连贯性与系统性。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改革的关键点,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窠臼,致使改革的效果不能彰显,针对性与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课程重知识、能力的教育,轻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力度不足,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 护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4.1 入学教育中职业道德的培养

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手段,通过护理专业学生手册、入学教育大会、主题班会及德育活动课等途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手册中包含大量职业道德内容,如南丁格尔誓言、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简介,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感、人文关爱精神等职业道德水平获得提高。并且学生手册采取小册子的形式,利于学生长期保存,经常阅读与感悟。

4.2 制定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案

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探讨培养路径,制定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从创新入学教育手段、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职业道德培养的课外活动等多方面探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路径,力求体现全面性、创新性、针对性与时效性,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

4.3 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在教案中体现德育目标,教学过程种融入德育案例,在教学评价中,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保障职业道德内容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护理工作始终贯穿着职业道德思想,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护理专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4.4 护理专业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用高尚的思想情操去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加强自身的良好的行为道德修养。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带教老师要发挥用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论在理论教学方面还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带教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无意识地进行仿效。树立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医学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不懂医生的职业道德,也不懂护理专业工作者应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什么样的业务水平,这些是职业道德的基本。所以学校教师及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在教学、实习、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

4.5 开展丰富的校内外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的过程。社会实践是护理专业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多种活动,以参与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⑤课外活动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开展与职业相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系统性的职业道德培养课外活动。

4.6重视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护理专业工作者不能仅靠各种规章制度对自己的约束,应让职业道德行为形成习惯,养成自己良好的职业品格。护理工作者要勤奋学习、不断地探索创新,丰富自己的护理经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结合专业课程进修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必须在从业生涯中巩固和强化。在临床带教中,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带教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护生实习效果及今后发展,是完成技能目标的原动力。⑥通过见习、实习教育、岗前培训、临床带教等途径加强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实习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服务的职业操守。将职业道德表现列入实习生鉴定内容,在出科鉴定与实习鉴定中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实践表现作出评定。

4.7 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中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采取教育大会于班级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向护生传播必须养成优雅的风度,端庄的举止,才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者产生信赖感。护理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勤劳细致、严肃忠诚的品格,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弄虚作假。护理专业的学生需养成良好的个性修养,谦虚谨慎,在以后的工作中尊重、体谅、帮助每一个患者。要养成沉着果断,遇事不慌和灵活机动的好习惯,始终保持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拓展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岗位职责、风险认知、职业形象、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等。把握护理职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将最新的内容带给学生。举办优秀毕业生讲坛,宣传毕业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等优秀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5 结论

通过对用人单位及带教老师的问卷调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座谈会、电话访谈等多种途径,检验职业道德培养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快速提高,以及职业态度、人文关爱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大幅改善;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观强烈,综合素质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通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探索与实践,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陈惠珍,苏爱华,张玲等.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生职业道德培养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A):66-67.

② 徐晓雪,夏小红,林佳佳.浅析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382.

③ 史瑞芬.市场经济中的护理服务文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1-3.

④ 张秀蓉.浅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有效性[J].护理研究,2003.17(6):64.

篇6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医学护理应用多媒体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44-01

行动导向教学自国外引入,在国内多个方面被广泛应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确定共同学习目标,合理规划教学课程,并通过多媒体等工具模拟实际情景,设计教学环节、课堂考核,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通过教学者不断探索与临床护理者的经验总结,发现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符合当代社会教学需求。何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呢?行动导向教学是在以自我为导向学习环境中应运而生,结合实践和理论,在教学内容上以职业实践模拟作为导向,在组织形式上以临床项目护理任务作为导向,通过多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理论知识,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效果。传统模式医护教学过程偏向授课,听课,总结课后心得,学生的医护理论知识很强,却不会灵活运用。如:在护理过程中反复的询问病人问题或者不耐烦病人的描述,依照理论来理解病人的感受,并作出判断。然而行动导向教学内容结合了理论与实际,使得课程立体和丰富。如:教学环境中教学团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模拟环境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设置评分体系。评分体系包含倾听病人的诉求环节、是否执行医嘱、配发药物是否准确、用药注意事项、输液等专业事项环节,医患关系环节进行打分,并纳入其学习成绩中,培养医学护理专业习惯。经过分组后的分组后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分别扮演护理人员、病人、家属,尽可能的还原现实,病人有条理或者无条理描述自己的感受,护理者在其描述中找到可用信息,给予病人认可或者不认可的解决方法以及安抚病人情绪,家属对于护理者专业素养的认可或者不认可等会出现的现实问题中学会灵活变通,处理三者间微妙的关系,不断丰富临床护理经验。

2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规划课程

医学护理教学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既要参照传统教学模式又要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式,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引导,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和教的统一。在理论课程上,因为学生各自学习背景和教学资源整合存在差異,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理论课程,寻找最新和高学府护理教学视频,推荐学生观看或者在课堂中一起分享,共同讨论心得。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断的梳理和完善医学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将网络资源和课堂知识融会贯通,完善医护理论知识体系。在哲学有一句: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互通有无,理论知识积累越丰富,知识体系越完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知识的不足,以达到快速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丰富临床经验的目的。不少医护专业学校都会建立实训基地,设立实训课程,学生可通过实训课程设计的不同科目,例如:正确执行医嘱,友好的叫醒病人,输液时正确插管和拔管,以及如何让病人配合护理过程中的量体温,吃药等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在设计实训课程环节时根据不同的项目设计分数,设立考评制度。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环节,丰富临床护理知识,灵活处理医患微妙关系,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训中通过角色的扮演,病房巡房,设计每天日常工作图等,设计岗前培训式的技能教学为主线,按照课程规划和步骤有效的学习,从中获取护理专业知识,巩固医护基础知识的基础,并培训学生的应变能力,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和谐处理医患关系,做到专业护理。

3加强教育疏导,提升专业素养

一支优秀的医护队伍不仅需要自身有专业的护理知识,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会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病人。通过OSCE数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简单,工作经历存在不足,满怀着一腔热血和无畏参与临床护理,却很难预知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隐患,在护理过程中不懂变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败在了医护关系中,使得自身也陷入麻烦中。在教学中根据设定的目标和专业标准,设计保护自身和法律意识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将新闻中经常出现的医患,例如:不信任,打人,病房无法安静等问题通过视频分享,通过设计情景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果自身遇到了视频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实训课和环境的模拟,不断探索临床护理知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更好的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的沟通能力,提高医护专业素质。

4结语

行为导向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从中会发现效果也是显著的。因为针对于不同阅历的差异,教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规划中结合学生的医护学理论转而又知识和实践课程相互配合,提高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专业能力帮助病人,做一个优秀的医护者。

作者:张芹

参考文献: 

[1] 宋丽红.阶段式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在低年资护士集中技术培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2):68-69. 

[2] 曹梅娟.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2.27(3):51-52. 

篇7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00-01

护理安全对于整个护理的工作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同时也是展现护理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在整个康复工作中的恢复情况和生命安全,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一般具有很高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具有技术高、风险大以及发生事故率高等特点,同时,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应急的能力强、无菌操作程度高、知识面广泛。因此,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相比其他的科室的护理就变得困难。本文结合妇产科的护理情况,对护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具体的实验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入妇产科住院的456例患者,其中妇科患者有240例,产科216例。患者的年龄为l9~38岁,平均年龄为(26.7±3.2)岁。

2.实验方法

实验主要运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l2月之间在妇产科住院治疗的45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整个过程中的护理还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实验整理工作。

二、结果

通过对实验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人员配置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具体的表现特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安全隐患

1.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例如产前观察、产后出血和宝宝的出生等,都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然就会出现患者病情的记录张冠李戴、母亲和婴儿受到伤害等问题。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则是对产妇及婴儿的体征,症状等观察不够仔细;对突发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没有对护理记录进行详细的记录,就会导致用药错误或婴儿滑落、沐浴烫伤等情况的发生。以上的几种问题都是由于护士没有遵循护理制度,没有意识到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2.护理专业能力不够。妇产科的工作和技术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主要针对护理的专业性,这是因为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亲和婴儿的安全健康。但是由于我国医院的护理人员很大一部分是刚刚从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专业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常常会使得简单的事件处理变得复杂,严重的影响到相关工作的高效性。年轻的护士通常护理的业务还不够熟练,应变能力较差,例如静脉输液时不能将针管一次性成功的插到位,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降低了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信任度,使得患者和家属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另外护士还对护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刻,知识面不够广泛。现代的西药品种繁杂,新药更是层出不穷,知识护士对于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不了解。

3.护士和患者的沟通不足。对于一些产妇来说,心理上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一般比较弱,甚至对于相关的分娩知识都不了解或认识不够科学。在这时,如果没有护理人员的正确引导和交流,就会导致产后并发症的出现。对一些特殊的产妇,例如有先天性疾病患者,并且家属要求对产后的情况进行保密(如早产婴儿状况问题等),但是一些护士和病人交流时会不注意语言表达,将情况透露给孕妇,导致产妇产生比较大的情绪波动。这些都属于护士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问题。所以就要加强对这类问题进行专业的培训。

四、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对策

1、细节决定成败,有些隐患就是由于不重视的小细节所造成的,所以,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就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加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耐心,尤其是医护人员在处理一些工作的细节时,要时刻谨记“风险源自细节”。对于保证护理安全来说,护理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很耐心是最根本的保证。增强责任心同样也是进行安全护理工作和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的有效方法。有些护理的管理者和护理人员严重的缺乏责任心和细节护理的概念。甚至有些在工作中无视细节,漫不经心导致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不满。护理工作有其特殊点所在,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任何小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医疗事故。所以,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护士法》等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明确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充分地意识到护理行为是时时刻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工作。

2、完善业务能力,强化职业技能

护理工作是一份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都比较高的工作。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培训,始终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并且要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护理的技巧,不断改进自己不恰当的护理行为,要尽量减少因为自身的专业技术问题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按时记录护理文书,完整详细的整理记录急救产妇的时间。严谨的记录准确的护理日记,这是解决纠纷问题的重要数据资料和证据保障。新来的护士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主要包括: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章制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等考核合格后才可进行护理工作,并定期的进行考核。

妇产科的护理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了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社会形象。妇产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是受到各方面影响的,如果要提高妇产科的护理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析护理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从而建立有效地解决方案做起,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护理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以及患者等方面。因此,做好对妇产科的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需要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还要重视自身的行为素质和护理工作的细节,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并加强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和护理安全的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潘绍,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篇8

【关键词】护理人员,医院;医院管理

对于目前我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结构配置不合理,等级划分及岗位职责分类不明确的现状,近几年逐步完善了护士分层次上岗体制,科学界定了护士的职责范围,合理有限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降低护理成本,真正体现护士价值,促进了护理专业的较快发展。

一、分层次设岗

根据护士学历、资历、职称、专业能力,对护士按工作职责和临床角色分层次设岗,形成层状的梭形梯队架构。

1.1如何分层次设岗(1)第一层是护理员,占护士总数的10%,以生活护理为主。(2)第二层是助理和辅助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5%,以基础护理为主,一级奖金系数。(3)第三层是执行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5%,以基础护理及部分专科护理为主,二级奖金系数。(4)第四层是专科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0%,以专科护理、疑难复杂技术及护理质量的把关为主,三级奖金系数。

1.2建立准入条件

1.2.1护理员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掌握基础护理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1.2.2助理和辅助护士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临床护理工作1a,掌握“三基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并完成护理员的业务培训任务。

1.2.3执行护士具有护理中专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满4a,具有抢救技能、教学能力。助理和辅助护士工作满5a,可以晋级执行护士,并完成助理和辅助护士的业务培训任务。

1.2.4专科护士具有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临床工作满10a,具有科研教学、护理管理、专科护理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执行护士工作满5a,可以晋级专科护士。

并完成执行护士的业务培训任务。

二、各层次护士的工作职责

2.1护理员的工作职责完成患者生活护理工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做好探陪人员的管理、宣教工作。保证入出院患者的接送,完成患者各项辅助检查陪护工作。

2.2助理和辅助护士的工作职责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及患者住院环境、饮食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功能锻炼,完成培训要求。执行护士不在时能够胜任执行护士工作。

2.3执行护士的工作职责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完成培训要求。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承担基础护理带教、培训及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功能锻炼。指导实习生完成实习计划。专科护士不在时基本能够胜任专科护士工作。

2.4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负责专科护理,组织参加危重患者抢救,掌握难度大的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安排下级护士的工作,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定带教计划,负责专科教学和查房。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负责患者的全程康复。护士长不在时能胜任护士长工作。

三、审核及考核

按照医院制定的审核制度与考核标准,科室每月考核、审核、汇报1次,由护理部组织的全院护理考评委员会半年及年终进行审核与考核。

四、分层次设岗的效果

4.1达到了专业能力进阶通过实行分层次设岗的管理体制,上级护士在工作中完成了对下级护士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逐渐形成了护理梯队的阶梯结构,促进护理专业能力的进阶。

4.2科学界定了护士的职责范围实现了护理人才与岗位的最佳结合,实现护理管理模式的跨越,真正实现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减少了大量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以缓解护士人力不足,合理有限地使用护理人力资源,降低护理成本。

4.3在分层设岗的管理模式下,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形成护士的工作表现与绩效评价挂钩,护士的待遇与工作量、技术含量、风险挂钩,职称聘任、选拔护士长优先临床护理人员,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近3a护理零投诉,患者满意度均达到了98%。分层次设岗也符合“协同理念”,满足了护士和患者的需要,是一种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稳定护理队伍的好方法。

五、体会

实行护士分层次设岗后,对护士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和晋升后以劳永逸的人事体制。高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的护士有了用武之地,使一批护理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真正体现护士价值,为下一步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洁,叶文琴,周咏梅。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等级划分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14216.

[2]于兰贞,高玉芳,侯桂英,等。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层次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6):13214.

篇9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问题;对策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别,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儿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患儿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护理工作十分重要[1-3]。但是由于医院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医疗水平的差异,许多医院在儿童优质护理方面的做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 儿科护理风险的因素

1.1患儿 由于儿童病情复杂多变,且容易反复,造成护理工作繁重,有时没有时间来及时、仔细的解答家属的问题,就会使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和误解;患儿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各项检查,尤其是带有创始性的检查时因为疼痛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儿因为年龄小、自身认知能力差、不能正确地诉说自己的症状,加上儿科病情变化快,以至于不能对病情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患儿的身心发展不健全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是儿科护理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

1.2患儿的家属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一旦生病,全家人都紧张。特别是当患儿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危险的时候,患儿家属往往会出现情绪失控的局面,对患儿的康复也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3医院本身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身的条件以及护理人员的因素。许多医院相关仪器和设备的配置等硬件资源还很薄弱,而这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患儿年龄小且重视度高,一旦出现失误,会引起矛盾纠纷。心理压力大导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操作时的水平。②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综合起来,主要是收到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影响。

2 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2.1医院方面

2.1.1许多医院由于物价收费低廉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施分级护理的护理人员不足,但是实施分级护理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对于临床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划价、催费、收费、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从而造成落实基础护理的时间减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较多、周转比较快的科室,护士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优质护理。

2.1.2由于条件的限制,导致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很难。突出表现就是实施抢救用品准备不全、医疗仪器发生故障未及时维修、新仪器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而耽误治疗,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病房管理。

2.1.3医院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不能保证护理工作地有序进行,护理质量也会深受影响。

2.2护理人员

2.2.1专业技能不足 儿科护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都很高。近几年医院发展十分迅速,由此招聘了许多新的护士,虽然接受了正规的教育。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实践技能。许多护理人员在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不能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2.2.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 责任感是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条件,护理人员每天面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担负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任务,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不遵循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害。

2.2.3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许多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

3 应对策略

3.1医院方面 医院应该专门组织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实行无情管理、友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主题讨论,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价值核心与精髓,是高品质护理服务之根本,激发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如护理人员不足或护理人员冗余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应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对每个护理人员分配合理的护理任务。护理人员要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全程管理,严格遵照护理流程进行操作,保障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

建立并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即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资历情况,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三个级别,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要求,严格落实本职护理工作。

3.2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如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在书写病历过程中,要符合认真规范的要求,明确突出重点内容,可合理适当的进行简化,这既能做到对患者的护理情况有据可查,又能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时间。

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防范医疗风险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地参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班、护患沟通技巧学习班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多学习一些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特点,掌握护理的原则和重点,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中熟练的处理与运用。对新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但要会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还应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尽量避免因为盲目操作给患儿带来痛苦或者损伤。

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儿科的患者都是特殊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增强要积极、细致、全面地为患儿及家长服务的意识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儿,才能在医疗服务的行为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张跃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当代医学,2011(35).

篇10

1 目前我国护理学继续教育现状

1.1 教育形式单一和内容陈旧

1.2 学习流于形式

1.3 高级护理人员短缺和护理人力相对缺编

1.4 缺乏组织管理评价体系的保证

2护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模式从单一疾病护理逐渐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及临床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护理专业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及临床经验式的传教培养的护理人员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发展期待在职护士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拓宽、更新和提高,促使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渐为护理界重视。

3 护理继续教育渠道

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知识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随着护理学的发展,解决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是医院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因此探索多种形式高质量的教育模式尤显必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向及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编制科目指南,以加强NCE 内容的教学辅导,保持护士个人工作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业务水平提高,比如加强护理人员计算机、外语、法律法规、管理及新技术、新业务等知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国护理人员接受教育层次参差不齐,工作经历与承担职责各有所异,护理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考虑对不同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人才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注意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针对中年护理人员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在医院是骨干力量,但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且面临知识老化,适宜参加短期培训、专科进修等继续教育;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现象较显著,适宜参加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病案讨论、电化教育等;借助计算机网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通信技术、卫星电视广播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共享教学资源,为年轻在职护士提供一个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平台,且可解决工学矛盾,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方便地完成继续教育的规定,也是开展护理继续教育的可取方式。

4护理继续教育的内容

护理人文关怀是现代护理的核心,要求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护理继续教育不仅涉及护理知识、技能,也涉及医疗技术、治疗手段、护理道德素质等方面,继续教育应广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家庭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医学及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护理美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礼仪、法律学等多学科知识,以优化护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修养与职业素质,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理解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背景的病人需要,按照病人的不同特点提供高强化基础护理与人文关怀同步、传承与创新同步的护理服务,同时降低护患纠纷及医院暴力事件、血源性疾病感染、各种职业性物理、化学伤害和心理健康问题等护士自身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5完善组织管理,完善NCE 效果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