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篇1

一、弘扬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历史,应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精神,从百折不挠、出使西域的张骞到精忠报国、激情豪迈的岳飞;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谭嗣同,一个个英雄的事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倍感震撼。在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悲壮与崇高的行为感到深深钦佩的同时,我们要启发他们思考: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自己是否也能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成就一番伟业?总之,要加强初中生对爱国人物的学习、认识、探讨,让初中生体会到立志勤学、自强不息、奋勇前进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亡的重要原因。

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英雄事迹的时候应该创造浓厚的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内心认可爱国主义理念,真正理解爱国主义是在历史发展中沉淀的对自己民族、国家最无私、最纯洁、最深厚的情感。由感性的认识升华到理性的思维层面,初中生就会以这样的价值观来评判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衡量社会生活中的对与错、美与丑,并以此作为准则不断反省自己,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是昨日的现实,今日的现实必将成为明日的历史。我们认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把握现在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审视历史、正视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识,让他们能客观地、整体地、理性地看待历史问题,能深层次发掘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矛盾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历史与现实是密切联系的,人们在对历史的学习、思考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避免走入误区。

三、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篇2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对高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相关的创新精神进行有效的提升与培养,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教师没有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培养与开展,进而促使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念较低。对此,就需要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全面的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科学思想方法进行教育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科学的思想来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来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提升,并以此来促使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开展与实施。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的内容都讲述了生物学科的相关的发展历程,很多的生物学家都为此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类思想情感方面的材料通过运用相关的文字或者是图片来进行表述,就能够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有着导向性的作用,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强烈的冲击,进而培养并提升了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相关思想情感,加强了高中生对于生物科目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同时,在高中生物的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的内容虽表面上不带有任何的思想情感特征,但是却隐含着某种情感,通过对高中生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

2正确处理分析问题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开展应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式,进而来有效的对高中生在讲述生物知识的时进行相关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此外,在情感态度教育的时候,还需要对相关的事件及问题保留着能够正确判断以及分析的能力,对相关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与认识。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白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同时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及相关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讲解生物体中的化合物等来促使学生明白生物体中蕴含着多样化的化合物,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相关物质性以及与物质世界的联系及运动等相关的发展特性,进而引导高中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并树立起一种能够正确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辩证唯物的思想及意识,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正确的分析与处理相关的问题。

3正确看待运用科学成果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高中生对相关的科学成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及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有效的应用,进而促使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例如,可以通过在“种群及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以及我国的科学及生物工作者所做出来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及贡献,来引导高中生正确的看到我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福利等等。通过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高中生传输相关的内容及知识,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增加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增加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提升高中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4增强使命责任感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对学生讲授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对高中生进行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助力者,对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明确相关的职责,提升生物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感。对此,教师就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通过相关的引导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从而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生物知识的自我探究的能力与水平。此外,生物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还需要通过阅读及研究不同专业及范围的书籍来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来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高中生进行更好的培B与提升。同时,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之后还能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相关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有效的提升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5结论

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讲授相关的生物知识及内容,同时,还需要在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依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来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培养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通过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及分析相关的问题及事物,以此来有效的增加高中生的相关思想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提升,促使高中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生物学,2011(10).

篇3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居于重要位置,不仅具有独特的运行模式,而且要融合在其他各项工作中。高校工作千头万绪,有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工作、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等许许多多的工作,不仅是教学工作在培养人才,其他各项工作也都要为培养人才服务。看一所大学的水平,不能偏离高校工作的核心,关键要看人才培养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人才培养水平高不高,其中至关重要的判断标准是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正是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回答的问题。

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要认真领会关于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评价一流人才的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理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学生以德励才,以德成才,以德用才。正如在考察中国科学院大学时对学生们所谆谆教诲的那样,“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就要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拓新思路,解决青年学生面对的各种新问题,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更好效果。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在信息化时代接收着来自各种渠道的各种信息,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各自的人生经历、受到各种影响,有各自的追求和抱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以取得更多、更大共识的过程,不仅要面对群体的人,更要重视个体的人,这样才能使工作具有针对性,深入到每一个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了解、尊重每一学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围绕学生,就是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各项工作安排、各种制度设计、学校文化建设和各类设施建设等,都要以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关照学生,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没有遗漏,没有疏忽,不留死角;就是要在工作中关心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帮助、鼓励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化解困惑。服务学生,就是要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开辟多种路径,提供丰富资源,既努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共性需求和期待,又尽可能满足学生发挥才能和创造力的个性需求和期待,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有效性。

篇4

0 引言

 

古典政治哲学始于“苏格拉底问题”,古典政治哲学是政治与道德合一(政教合一),Leo Strauss向来被认为是古典主义政治哲学的坚定的维护者,而马基雅维利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始祖。①古典政治哲学的精髓在于政治即道德,道德即政治。通过古典政治哲学的创建和维护,人类在精神成长的过程中创建、维持朴素的价值观,认为德性乃是自然主义的道德的伦理学特征。古典政治哲学负载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哲学是国家本质属性的研究,而古典政治哲学更是封建时代背景下对统治者的价值追求,也是对人性的批判和探讨,古典政治哲学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居于统治地位,其理论一部分是逻辑推导的,一部分是形而上学的理论,古典政治哲学的方法是辩证的,其根本出发点是通过理智世界的分析把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进行正确的思辨,古典政治哲学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②③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复杂的社会思潮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通过古典政治哲学的学习,在人的灵魂与肉体二元论中理解世界的秩序,利用哲学的精神和力量,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寻求善的本质,消除感官世界的弱点,把理智世界和感觉世界划分开来,提高大学生的正义感,用哲学的根本原理来实现价值和灵魂的洗礼。

 

1 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原理分析

 

东方和西方的古典政治哲学是人类对精神和理性的一个重要的批判性探讨,古典哲学蕴含对人生价值和哲理的思辨,通过古典政治哲学的思考,把人类从理智世界和感觉世界划分开来,实现对人性正义的概念分析。古典哲学中,人的来源是正义的化身,在灵魂与肉体的二元类中,理念世界主宰者世界的秩序,通过感官世界建立正义的理念世界,通过古典政治哲学实现对善的本质的分析。④东方古典哲学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把老子之道和儒家思想进行知行分析,把柏拉图的思想体系看作是哲学的精神和力量。在人的价值和生存发展中,通过修身齐家实现,治国平天下。古典哲学的修身思想贯穿到整个人类的家庭、家族和种族的发展中,对人类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具有加大的促进作用。古典政治哲学倡导价值和尊严,通过人的尊严的保持,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追求,为个人的幸福而努力。可见,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学习,由此提高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国家的统治,同样对人类的价值培养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导向。

 

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分界点为“Machiavelli问题”以及对Machiavelli问题的解释,现代政治哲学藏到政治与道德无关,而古典政治哲学更加强调理性的价值追求,借助理性的发展,实现人类的思想和行动的统一。通过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为古典哲学强调的是人类的具体追求是什么,灵魂与现实的矛盾是什么。通过对人类本性的控制,在严酷的现实世界中,正式人类的欲望和价值的取向,在人类的价值追求中,崇尚“真、善、美”,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人类的欲望追求中,力求和平,在不能和平时,可以通过需求适当的助力而非战争。从这一角度较,古典政治哲学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中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价值参考,在自然状态下建立理性的生活态度、平和的价值追求、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相信人类来自善良的卢梭认为,古典政治哲学要求人要有契约精神,大家在道德范围内保障个人利益,维护自由、平等和人权保障。古典政治哲学的理性精神追求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取向和培养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在建立的契约社会中实现公平正义。

2 古典政治哲学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分析

 

随着世界多源思潮的进化和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和贪图享乐的价值追求正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通过古典政治哲学的学习,在人的灵魂与肉体二元论中理解世界的秩序,古典政治哲学倡导的真善美和和平的心灵追求等思想,能有效影响和促进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在古典政治哲学的洗礼下,培养大学生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乃是儒家之邦,中国哲学的奠基者为孔子和老子,分别为道家和儒家,作为古典政治哲学的重要分支,道家关心的是自然和谐和天地合一,在政治上的无为的态度,在功名和价值追求上为无为而治,该哲学主张虽然最终没有成为中国后来的正统的统治思想,但是其倡导的自然和谐的哲学观点仍然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较好的正面促进意义。

 

在当今网络社会环境下,各种思想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学习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儒家思想,义礼修身,严格尊卑老幼,保持原始的民主性和良好的价值取向,采用古典政治哲学思想指导当前大学生的价值求取向,可以在工作、生活、婚姻和朋友之间形成较好的行为准则。把礼作为修身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仁义对人,仁为精神,礼仪为主,礼是因循,仁是创造。通过古典政治哲学的修身指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使得广大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培养人们具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使得广大的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性格心理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取向,改变心灵容易受挫,孤僻、自卑的缺点。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寻求善的本质,消除感官世界的弱点,保持人格的尊严,既要承受上天的对苦难的安排,也要奋发图强,努力奋斗。

 

中国和西方的文明源远流长,古典政治哲学涵盖了中西方的智慧的结晶,中国的儒家正字思想具有强烈的伦理价值取向,对促进我国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自我完善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古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闻名的礼仪之国,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哲学思想,成为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的古典哲学的学习,以德化人,通过道德的感化,使得广大大学生认识到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类作为世界的一分子,大学生更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通过古典哲学的指导和引领,结合“修、齐、治、平”的政治主张,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尽责尽力。正如儒家的核心思想:“人若不尽其所能完成社会的责任,那么就无法有效发挥自身的特长和天赋”。因此,大学生消需要抵制和舍弃当前功利化和悲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思想,利用古典政治哲学在精神上培养自己的美德,在行动上履行忠恕之道,把仁义付诸实践,发展 “仁、义、礼、智”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兼善天下,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国家栋梁之才。

 

3 结语

 

古典政治哲学的精髓为“政治即道德,道德即政治”,古典政治哲学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古典政治哲学的学习,指导当前大学生的价值求取向,可以在工作、生活、婚姻和朋友之间形成较好的行为准则,以仁义对人,仁为精神,礼仪为主,礼是因循,仁是创造,在行动上履行忠恕之道,把仁义付诸实践,使得广大大学生认识到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5

【关键词】情感 情感作用 情感价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10-01

一、情感是什么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风尚的完善、完美的艺术享受都给人以诸如愉、满足感、幸福感等肯定的情感,而凶暴行为、侵略战争等则使人产生恐怖、不快的否定情感。

儒家思想看来,人是情感的存在,就是说,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述,情感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或存在样式。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首先要从这里寻求解决。这当然不是说情感是惟一的,人除了情感,再也没有别的,而是说,人就其为人而言,首先是情感的存在,情感具有内在性、直接性,而且对于人的其它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甚至起核心作用。

情感是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唐白居易《庭槐》诗:“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 [1]往往感情相同时往往会得到双方的共鸣。俗话说“同病相怜”便是如此,就狭义讲,患同样疾病的人,在一起时很容易谈病史及用什么药较好等;就广义讲,当人感情相同时,很快便能寻找到共同语言,一见倾心。

二、情感的作用

人非草本,孰能无情?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当自己的行为引起对方情绪激动时,总是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太过分了。此时应注意分辨是自己确实太过分了,还是对方情绪过敏了,或是对方故作激动等,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

对他人爆发的激烈的情感,能够处变不惊,心平气和,往往令人尊敬。如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当下级因故发泄脾气或个别人胡搅蛮缠时,处变不惊,心平气和可防止问题激化,留下回旋余地。

三、情感可贵

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情感是可贵的,因此,人也是可贵的。《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2],人之所以为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因为人有情感。在儒家看来,人的情感不同于动物的情绪、情感。人固然有动物性的情绪、情感这一面,但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人有不同于动物的高级情感,对此,孟子进行过论述。孟子举例说明人人都有相同的欲望,“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就是说,人人都喜欢吃好吃的,听好听的,看好看的。这是就耳、目、口等感觉器官而言;从耳、目等感望之相同进而证明人心也有相同之处,这相同之处就是“悦理义”之心。“悦”是一种心理情感,“悦理义”之心就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感。孟子所说的“理义”,是一种道德自律,不是从外面强加于人的他律,但它具有普遍性,是一种道德理性。所谓“悦”,是“自悦”,不是“他悦”,即是自己对自己的道德自律的喜悦,它是以情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四、如何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要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要首先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独特的感受,尊重个性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人们就会在这种轻松、愉快的交际或生活中彻底地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

首先,可以从风俗习惯学习中入手,各民族都一惯重视风俗习惯的学习,它是各民族良好的风俗习惯的继承,发展是时代相传的重要形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风俗习惯的学习本身在人们的品德教育中就显得更加重要,然而,风俗习惯的学习,在不同的情景下,在不同的对象身上,其地位、作用和效果是不相同的,在具有较长历史的城市和乡村中,风俗习惯的学习更为突出,与城市相比,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通过风俗习惯的学习所接受的品德教育机会多。因此,人生每一阶段是通过风俗习惯的学习形式和发展个体高尚品德的重要时期,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其次,立足现实,从多元化价值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观。在一个社会里,不同的民族、辈份、生活区域、家庭、使用语言、宗教、受教育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等,甚至不同的个人,都可能意味着不同文化的存在,价值取向也就不同。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加深对多元化社会德育的理解,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审视自己是否有价值偏见,重新认识不同文化在社会存在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改善人际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与习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对当前文化生活的特殊体验,使用交往双方熟悉的交流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使本地区的人们在选择人生价值观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集体利益。尽管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甚至社会环境错综复杂,也要坚持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以造福全人类,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国家、民族、集体利益。只要选择了这种价值观,对人生态度就积极乐观起来,想到前途就一片光明,增强自信心,纵使他们正确价值观真正形成,达到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价值观境界。这就是我们伫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发展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我们将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注释:

[1](汉) 王粲:《柳赋》,《文艺研究》,(1983.6)。

[2](唐) 白居易:《庭槐》,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参考文献:

[1](唐) 白居易:《庭槐》,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篇6

2016年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的体裁相对比较单一,全国卷一、全国卷二、浙江卷和四川卷都是记叙文,全国卷三是议论文。话题主要涉及亲人、同学和朋友。如全国卷一描写叔叔诚信经营饭店,全国卷二记叙与同学讨论暑假计划。浙江卷回忆孩提时和父亲的一些琐事,四川卷讲述与妈妈过母亲节。全国卷三探讨对自己青春期成长与父母的不同认识。同学们对这些话题均非常熟悉。且经常会探讨和思考这些问题。这样的话题讨论有助于让同学们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弥补纯知识灌输的不足。

特征二:试题设计趋向统一。突出真实情境

五套试卷的短文改错题创设了具体情境: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十处语言错误并改正,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任务设计具有真实性,特别是对在平时课堂中体验过同桌交换修改作文的同学来说,会比较熟悉,有助于同学们消除紧张心情。

短文改错题的篇章长度多在100词左右。最长为全国卷三(118词),最短为全国卷一(93词),差异较大。此外,五套试卷的短文改错题均为10分,一题一分。试题设置方式包括修改、增加和删除三种。比例均为8:1:1。

特征三:考点覆盖面广。分布不均匀

历年来,短文改错题的考点主要基于词法、句法和文章逻辑结构等,既重视语言用法的考查。也注意到文章结构的考查。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的考点分布广泛。其中,词法主要涉及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等11种,考点覆盖面广。此外,考点分布不均匀。五套试卷的短文改错题对词法的考查均在一半以上。对句法的考查只有一两题,有的甚至没有,如全国卷三。

建h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短文改错能力,提高高考的得分率。

首先,平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同学们在平时应注重加强阅读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汇、短语及句型。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语篇的把握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篇7

【关键词】“学生为本,价值导向”;品格教育;实施策略

1 新加坡“学生为本,价值导向”的理念

新加坡教育导向一直随时代要求更新:从1959年起——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效率导向,到1997年以后——能力导向,从2009年起——价值导向。

新加坡教育部于2009年推出21世纪技能的教育理念时,强调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将本着“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的理念,来武装新一代,让他们迎战未来。

他们认为21世纪技能的核心价值观:尊重、责任感、正直、关爱、坚毅不屈、和谐。

以价值观为基础,首先要培养的是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管理及负责任的决定;同时培养公民意识、环球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能、批判性与创意思维、资讯科技技能;最终将孩子们栽培成是非观念分明、适应能力强、坚毅不屈、充满自信、能主动学习、能在团队中作出有效积极贡献、心系祖国的公民。

2 对我们的启示——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新加坡教育导向特别是21世纪‘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的理念很值得我们深思。知识与技能必须以价值观为基础,一个人的品格将通过个人价值观体现出来。它影响一个人的信念、态度与行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增长,但对人的思想意识、道德素养、精神家园建设的关注,不如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多。人们对是和非、美和丑、善和恶、真和假有些混淆,在经济领域的坑蒙拐骗、诚信缺失,还有以牺牲环境、牺牲公众的利益为代价来增长自己的财富等等,都显示出我们在精神领域、价值观的建设、在道德素养的养成方面,有所缺失。

通过教育促进国家的文明和进步,是教育奋斗的目标。教育所要培育的人,应该是富而有礼、智而有德、力而有道、敏而有节,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有教养、有责任感的“理性人”、“道德人”,而不能是“有知识没品格”的“工具人”、“功利人”。这应该是教育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目的,也应该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为此,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品格教育。

2.1 品格教育的涵义

美国的品格教育研究所将品格教育界定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深思熟虑地努力帮助年轻人理解、关心和实施核心的道德价值观”[1]。

品格教育首先是品德的教育:强调是非善恶的判断;其次是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所必须具有的民主素养和服务大众的高贵情操,而学校应发挥功能,在教育中安排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养成服务人群的情操;三是品格发展:个人基本态度和基本价值观的发展,强调的是培养“品格”。

任何学校的品格教育都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从自己的成就中感受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善于关注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并善于采纳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推理;形成诸如善良、有礼貌、诚信、有责任心等道德价值观;使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并养成合作的习惯,愿意接受成人的积极影响。

2.2 学校品格教育的方式

2.2.1 认知方面

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时,需说明品格教育的意义,并强调品格对个人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不要教条式的告知学生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多安排情境、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到底怎么做比较恰当,掌握正确的道德与价值判断标准。

2.2.2 情感方面

让学生在心理上能真正感受到品格是有价值的,发展自己的品格与自己的道德,对自己未来发展是有帮助的。

2.2.3 技能方面

品格教育不只是一种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品格方面有真实的能力,而不是记忆,背诵品格教育的内容而已,特别强调的是真正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他人的价值观,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讨以及积极地和他人交流。这些活动都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2.3 学校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2.3.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道德文化

营造能够提倡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教导学生尊重和关心他人;创造既有民主又有约束的环境,用规则和结果去自我控制,学会负责:为学生提供学校或社区服务的机会,也可以请家长或社区加入学校共同努力树立好品格。

2.3.2 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品格教育

教师是关怀者,示范者及指导者。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尽量融入现今社会所发生的现象与品格教育的相关议题,找到学科教学与品格教育的切入点;在上课过程中实现学科教学与品格教育的交汇点。透过课程来教导品格,把品格教育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2]

2.3.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决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自尊心;让学生参与决策,参与班级管理、制定班级的规则制度并解决班级中的分歧,能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民主意识。

2.3.4 鼓励道德反省,教导冲突管理

可选取若干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如赌博、抄袭、偷窃、骂人等。这些案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分析讲解,组织学生就破坏规则、纪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事例进行反省,让学生明白诚实、平等、尊重他人等美德的重要,教导学生如何公正地解决冲突,不用威吓或暴力。

通过学校品格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懂得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与乐于助人的品格,表现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对同学朋友的友爱以及对他人的关心,表现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在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在于人民的品格和素质。新加坡仅是一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没有富饶的土地及自然资源,然而,它却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原因就在于他们重视教育,以学生为本,以价值观为导向,重视品德教育。未来决胜负的关键是品格第一,能力和学识第二。因此,品格教育的实施确实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重视品格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才能应对21世纪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杨海庆.谈大学生品格教育多元化融合培养模式[J].山东纺织经济,2013(05).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价值观;导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价值观的导入十分必要,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价值观的不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进行价值观导入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如下:

1.价值观导入的必要性

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交际手段。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伴随着阅历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大学生的价值观会不断的

改变,因此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导入十分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中西方人的价值观差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价值观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中西方价值观存在很大差异,在某些词语的表达和意义上就存在差异,这就使学生学习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对文化的理解不同,而存在价值观差异。笔者曾与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中国学生去美国朋友家做客。美国人的思想中,个人主义色彩较浓,而中国人往往希望做到更加礼貌,这是一个很大的价值观差异。在学学英语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的表达方式。如果学生只了解表面含义就会出现表达不当的情况。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不同国家的价值观融入到中国的价值观中,他们的并存使学生出现分歧,不知道到底哪种价值观更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必须先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学生不用摒弃任何一种价值观,而是采取取长补短的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完善的价值观。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到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性,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价值观导入的可能性

任何一种语言,一旦使用就具有一定的意义。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英语教学过程就会使教学与文化领域内价值观的导入和学习变成现实。

价值观的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在英语教学中能够进行价值观的引入是由语言与世界观和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对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无论什么语言,都有他独特的词语与使用方法,所以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这是这样的关系使英语教学中价值观的导入变成现实。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语言能够表达文化现实。人对语言的运用程度体现了这个人的文化水平,人们对于语言的表达正是他们与其他人分享价值观的过程。

(2)语言能够体现文化现实。语言可以体现和创造经验,媒介不同,语言被赋予的意义就会多种多样。

(3)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语言的文化价值具有特殊性。往往通过语言就可以区分两个不同的集体或个人。

3.价值观导入的操作性

3.1 价值观的跨文化理解

价值观的跨文化主要体现在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会造成价值观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对文化的分析,使学生

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文化的深层含义,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将两种文化有机的结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针对不同体系中的统一概念,比如孝心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分别进行分析,从而使其对词的体会更加深刻。文化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对价值观的理解和形成要建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3.2价值观的引导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来看待事物与沟通交流。并能站在对方的价值观角度内,了解文化的隐含信息。从而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在大学英语中导入价值观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态度层面:态度即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于教师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自己,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偏见,要加入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从态度层面使学生养成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进行不同文化的思考。

其次是知识层面,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先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深入挖掘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从而实现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充分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暗含的价值观给予提示。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以及学生平时发生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研讨,并分析其价值观。

最后是行为层面,仅仅从态度和知识方面引导价值观是不够的,而必须付诸行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配合不同程度的文化群体。教师不能排斥其他的价值观,从真正意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总结

目前,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在逐渐走向全球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差异,导致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别,任何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其价值观所在。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并且要对不同文化的细节进行分析,这就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技能,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媒体技术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7-01

新媒体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指的是电视、广播、报刊等,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电脑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1]。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学习能力非常快,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媒体技术易于接受。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掌握了微信、微博、网上学习等技巧,该技术已经渗透至大学生的生活中。在新媒体背景下,必须强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老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加看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的关注度不够,在经济利益、经济成分影响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会产生一定变化,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也会造成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让他们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学校对专业技能教育更加重视,忽略了价值观教育的作用[2]。

(二)教育缺乏针对性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教育系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出现了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若在课堂上重复讲解相关内容,便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对该科目的教学失去兴趣。在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未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育互动性不强,与学生的新观念和思想具有一定冲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挖掘其学习潜能。

二、新媒体背景下强化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要以学生认知方式、知识结构的特征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教育内容给予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重复、交叉内容的出现,挑选重点内容讲解,提高课堂效率,遵循讲授、讲透、讲深三点原则,另外,还需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不可过度拘泥于书本知识,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将网络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不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技术能够将学生视野扩大,另一方面,部分非主流东西也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影响,为此,高职院校老师必须将教学投入力度加大,可建设网站,建立校园网络,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网络媒体技术应用于其中,对教育软件进行开发,还能够利用QQ群、微信、论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

任何科目的教育都不能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实践教育也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也需注重实践教育,可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将专业特色、时代特征充分突出,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教育。

(四)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热情,学校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宣传核心价值观,将教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彰显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能力具有培养作用,可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高度责任感[4]。

(五)学生注重自我修养

高职院校学生要重视自我修养,学生的品行需要在后天培养中形成,高职生必须强化自我修养,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重视自我教育,增强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要融入群众、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将自律与道德规范相结合,注重将精神追求、物质追求统一起来。

高职院校学生要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义务服务活动中,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强化自我修养。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中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强化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有利于为日后高职院校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曹燕宁.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219-220.

[2]乔芬,李洁.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0):46-48.

篇10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J722.3 文献标识码:A

价值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它的概念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本身是不具备商品属性的,所以通俗地说,教育的价值就是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和重要意义。那么在此基础上,价值取向指的就是教育主体在自身价值观的影响下,在面对具体事物时候内心中的具体价值倾向和立场。简单地说,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价值取向就是教育者在教授孩子进行舞蹈活动的时候想要达到的目的和为这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和抽象的行为体现。换句话来说,价值取向和教学目标是息息相关的。

1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沿革

其实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者们就十分注重幼儿的教育和价值取向的研究。对于有的教育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易经》中就有关于蒙学的阐释,而蒙学在当代的体现正是学前教育。在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中,是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的,在书中的论述就是“蒙以养正”,它的含义就是说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以达到培养正确价值观念的目的。也就是在古代已经注重教育的价值所在了。这个正对于中国古代来说,就是指的“礼”。这里的礼是古代很广泛的礼,不仅指的是各种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貌,还包含孩子对于秩序的敬畏和遵守。这种模式延续了很久,直到清末西方的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学前教育才正式地开始。

2当前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学价值取向及原因

拘于篇幅和主题所限,我们今天不再对学前教育整体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究,仅以舞蹈教学为例探讨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成因。

首先,当前的舞蹈教学体现出一种功利化的取向。也就是说无论是家长要求还是教师自主进行舞蹈教学,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从中培养孩子的各种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而是想要孩子从小就具备一技之长为将来的发展增添砝码,甚至有的家长仅仅是为了攀比才让孩子刻意地进行舞蹈学习。

其次,当前的舞蹈教学体现出一种过分的技巧化的取向。舞蹈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很多孩子不一定适合舞蹈。但是教师为了向家长展现出自己的教学成果,往往在某些细节的动作展现上对孩子要求过高,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违反了客观规律,有揠苗助长之嫌。当然,这种错误的价值倾向也是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的延伸。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是当前的教育体制的问题。当前的教育体制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十分激烈,普通的文化课成绩再好,也总是有分数排名之分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增添砝码,只能够逼迫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其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社会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直接下放到了学前教育阶段。不能不说是国家教育的悲哀。

3未来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学价值取向措施探究

未来的学前舞蹈教育应当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孩子负责的,是真正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首先是以人为本。我们总是提以人为本,孩子也是人,在孩子的教育上自然要以孩子为本。在舞蹈教学上首先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对其不感兴趣,并且加以引导仍然没有兴趣,就不要逼迫孩子再去在舞蹈上有多好的表现。其次是要全面推进教育公平,不要让畸形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学前教育的阶段,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想要彻底扭转错误的价值取向,就要从根源上解决。最后要将舞蹈课程作为一种半教育半游戏的性质,主要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服务,而不要刻意地成为孩子身心发展的必须,保障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成长。要关注孩子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对于有天赋并且有兴趣的孩子进行深入地教育,对于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孩子,教育其将舞蹈当做快乐的游戏即可。

4结语

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教育工作者不能够生搬硬套,满足于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现成的教学经验,而应当着眼于更深层次的研究。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者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并且能否实现,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可塑性极大,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学前教育阶段也有其特殊性,教师在考虑教学价值取向的时候不能够仅仅考虑相关的一般性理论和实践,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特点,探寻出一条适合孩子们发展的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之路,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薛烨,朱家雄等.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