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融资租赁协议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委托融资租赁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银行类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
银行类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主要业务是全额偿付的直接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出售回租,利差和租赁手续费是主要的盈利模式。其经营理念与银行相像,风险控制是以企业的信用记录、以往业绩为基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轴心,以租赁物权为保障,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
银行控股的租赁公司通常并不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往往是利用银行自身的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部门对租赁项目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租赁公司的管理\作更像一个银行的一个业务部门。
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
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运作模式呈现多样化,如直接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出售回租、委托租赁、杠杆租赁、风险租赁(或有租金租赁)、项目融资租赁等。其经营理念与投资银行更接近,对经营风险的控制往往是以企业或项目的未来现金流为基础,以收益与风险对称与否为轴心,以租赁物权为保障,不熟悉的行业不投,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以做大资产、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独立机构类的融资租赁公司的行业定位选择会根据自身优势及市场开拓的实际情况呈现多元化。厂商类的租赁公司的市场定位则会突出专业化,以促销厂商设备租赁为主。
主要风险种类的管理与控制
交易主体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方面,是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和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各交易主体是否依法设立,有无经营执照、是否进行并通过了年检;资金供给方是否是合法的金融机构,委托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支付渠道是否正常;租赁公司是否有融资租赁的经营范围和融资渠道;供应商和承租人的信用记录等。在正式交易之前,要取得相应的合法有效的法律文件副本并妥善存档保存。另一方面,是交易主体的变动和续存风险。企业的分立合并、股东变换、改制、破产、停业整顿时有发生,会对租赁的风险产生重大影响。在租赁期内,交易主体的变动和续存风险是企业进行合同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中要规定上述信息的及时告知义务。客户经理与相关的交易主体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现场检查,掌握对方的变化情况十分重要。
交易法律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首先,是交易合同不规范的风险。融资租赁公司要根据主要业务模式、不同租赁标的、不同行业制定完善、规范的融资租赁合同。对目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明晰、甚至有冲突的地方。其次,是法律关系不明析的风险。每一个交易环节的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和逻辑关系要清晰、合理。都应该有独立的法律合同或文件,不能以一个包罗万象的合作协议来替代。再次,是审查模式的合规性。业务模式创新要注意交易主体、交易会计、交易税收的合规性。最后,是要加强法律时效和业务流程实时管理。融资租赁业务期限长、合同种类多,文本多,具有时效性质的条款也比较多。保证每个环节的合同及时生效、资金的按时支付和各方权益有效性和时效的连续性十分重要。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对融资租赁业务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实现实时管理,做到事前提示、同步控制、事后反馈。
租赁资产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是租赁资产的购买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指:在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人行使租赁物和供应商的选择权,但出租人有做与不做的否决权;融资租赁是以物为载体的融资行为,虚高的租赁物购买价格必然会带来租赁物的价格与价值不相匹配的风险;投入过大、租赁物配置不合理、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承租人的使用,影响偿还租金的履约能力;租赁物供应渠道环节太多或是皮包公司,会影响租赁物的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同样会对融资租赁合同的正常履行带来不利影响等。为此,租赁公司应当与专业厂商直接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了解市场行情。对技改项目和不熟悉的行业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验证项目的设备选型、工艺配置的合理性,剔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可批性”成分。二是租赁资产的灭失风险。租赁物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因素造成的灭失、损坏、转移、藏匿、转卖的风险。因此,应该根据每个合同的和承租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投保运输、安装、盗窃、机损等险种,保障资产安全;合同条款增加对承租人人为造成损坏、灭失的处罚条款和保障措施;采取卫星定位、关机控制等技术措施,自行或委托机构对租赁物进行现场管理和定期现场巡查,避免资产的转移和藏匿;对法定登记的租赁物要及时办理登记,对非法定登记的租赁物可以采取所有权公证、或将租赁物作为向银行融资的抵押物办理抵押登记。相关的产权和登记文件要妥善保管。三是资产价值与债权的不匹配风险。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可能会发生租赁债权与租赁物的实际价值不匹配的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根据用户或项目的信用评估情况,采取租金先付或收取租赁保证金的方法锁定租赁前期的债权大于租赁价值可能产生的风险;在经营租赁业务中,应当根据租赁物的使用状况合理预估租赁期内不同时点的租赁物的实际价值,采取倒推法确定租赁期限和租赁期限内租金的支付额度和支付方法。尽可能保证应收租赁债权小于融资租赁物的资产价值,是减少租赁资产退出风险的前提。
交易货币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方面,是币种选择和汇率风险控制。在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和跨境融资租赁业务中,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筹措与购买合同币种相同的外汇,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可凭进口合同用人民币购汇对外支付。如果购买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的外汇币种相同,人民币有升值趋势,应该选择美元作为融资租赁合同的币种;在人民币有贬值趋势的情况下,承租人按租金支付的总额,办理人民币对融资租赁合同或进口购买合同的外汇币种的远期买卖。如果购买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的外汇币种不同,未来人民币不论是升值或是贬值,承租人都应该从保值的目的出发,根据对外支付的不同时限,使用融资租赁合同的币种通过银行办理相应时限的外汇币种的远期买卖,锁定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是租赁费率选择和风险控制。融资租赁合同的租赁费率是出租人对承租人或租赁项目的风险判断和收益多少的定价,也是出租人和承租人对风险和收益谈判的结果。租赁费率的确定一般都以同等期限的银行贷款利率为参照基数,一般分为固定费率?和浮动费率。选择固定费率,出租人则要承担市场利率的波动风险。出租人在同期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增加的利差会高于浮动费率。出租人应该在资金筹措和运用过程中运用利率调期等措施,避免利率变化带来的租赁收益的波动或损失。选择浮动费率,承租人就要承担租赁期内的市场利率变动可能导致的租金支付额增加或减少的风险。承租人也可以运用利率调期等措施,锁定实际支付时可能带来的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涉及流动性风险。银行类融资租赁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由于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比较容易解决租金分期回流或因租金拖欠产生的与支付到期贷款的时限和金额不匹配的问题,比较容易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非金融的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初期,一定要使自己的对外借款期限与租赁期限有相当程度的匹配,不能过度采取短款长用,自有资金存款要与对外借款余额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可以根据租金回流、新业务对外支付的情况再对不同期限的借款额度、自有资金现金保有比例随时做出合理调整。
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与控制
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部门是银监会,监管法规主要是《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其规定了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规则、监管指标、监管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管理部门主要是商务部。其中,对外资和内资融资租赁公司监管又各不相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监管规章为《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其中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资产负债比例监管,风险资产一般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风险资产按企业的总资产减去现金、银行存款、国债和委托租赁资产后的剩余资产总额确定;二是统计审计规定,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应在每年3月31日之前向商务部报送上一年业务经营情况报告和上一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三是行业自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是对外商投资租赁业实行同业自律管理的行业性组织。鼓励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加入该委员会。
篇2
关键词高校融资渠道资金筹措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资金的筹集渠道不仅包括财政拨款、收费、科研、产业和社会捐赠等传统渠道,而且还包括融资渠道。融资是指在资本市场上凭借信用并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和投融资方式主动筹集资金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找钱”。高校面向社会运用资本运作手段融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设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外,高校在资本运作的实践中,借鉴企业融资模式,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创新,这些可行的融资渠道包括BOT项目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融资、融资租赁和资产置换等。
1BOT项目融资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方式,是指政府及所属的公共部门或其所属的公共部门通过协议授予投资者(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攒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或其所属的公共部门。
我国高校继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并纷纷征地建设新校区,而现阶段仅依靠国家投入还有很多困难。因此,大量的资金需求致使高校新校区建设最大的瓶颈是资金短缺。同时,民间资本已经积累得相当可观,根据人民银行统计表明,截止2006年6月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3.13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为15.52万亿元,并且社会财富还在继续向民间集聚、倾斜。由此可见,民间资金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这为民间资金的BOT投资提供了条件。高校内许多基础设施如学生宿舍、食堂、学术交流中心或招待所、医院、体育场馆、科技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均可采用广义的BOT模式来建设。
采用BOT融资对高校来说有以下优点: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扩大利用非官方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投资者承担所有费用,不增加政府负担,并最终增加了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不承担任何风险,风险由投资者承担;学校可集中精力抓教学和科研,对后勤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化为依据市场宏观指导。
对投资者来说有如下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富余资金,并获得丰厚回报;高校基础设施使用市场稳定,投资风险比其他行业要小的多;由于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和高校教职员工,素质较高,易于管理和沟通;学生大都是现金消费,不会产生呆账、坏账,并可得到稳定的现金流。
近几年,高校也有应用BOT的例子。如北京市政府划拨土地和提供优惠政策,北京科技园国际学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公司,筹资12亿元来建设中关村国际学校。学校产权归政府所有,项目公司则拥有一定的经营年限;湖南教育投资公司以BOT式投资6000万元用于中南大学学生公寓、食堂等综合项目,学校提供土地,公司注入资金,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归学校,但公司享有15年的使用权;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采用“模拟BOT”项目融资方式,合作方投入基本建设资金3.3亿元,项目建成运营30年后,项目公司无偿把学院资产移交给南开大学。
2委托贷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银办发[2002]100号文件《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只收手续费,不得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
个人委托贷款是一种于学校、个人、银行三方都有利的融资方式。学校可借到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低且利率稳定的资金,个人可得到比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高的收益,银行可通过委托贷款总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并能拓展市场业务;个人委托贷款利率按约定的利率执行,相对比较稳定,不受银行利率调整的影响,可以有效控制财务成本;学校因委托贷款支付的利息,通过委托贷款这种形式,使学校教职工或其他个人成为直接受益人。
3信托融资
信托业务是指委托人基于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将自己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运用和处分的行为。2001年国家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一法两办”),为信托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标志着我国的信托业进入规范、有序和发展的通道。信托公司在发展传统产品的同时,也逐步探索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信托计划”,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高校的发展融通资金或代为其管理财产以实现增值。
高校信托属于公益信托,属国家鼓励发展范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信托公司和特定的公众投资者签订信托合同,筹集社会资金用以高校的软硬件建设,从而达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二是将学校拥有的闲散资产,比如教学金基金、科研发展基金、闲置设备等委托给信托公司,通过其专业理财使这部分资产实现增值。高校信托融资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
(1)政策支持。随着2001年“一法两办”的出台和国家第五次信托投资公司整顿工作的结束,我国的信托公司彻底告别了业务不明的历史,从以信贷、实业和证券为主营业务的收入来源“金融百货公司”,转向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为主要业务,以收取手续费、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金融中介结构。我国《信托法》第61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公益信托。
(2)高校资金的现实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对资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扩建,主要是改造老校区和建设新校区;二是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更新和配备;三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四是优秀人才的引进。无论哪方面的规模扩张,瓶颈就是资金短缺,这为高校信托计划的诞生提供了需求的可行性。
(3)收益及偿还本金可行性。高校收益的平稳,以及国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将会确保高校信托计划预期的收益。
4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在分期付款的基础上,引入出租服务中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性,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现代营销方式。通俗来说,融资租赁法就是“借鸡下蛋,卖蛋买鸡”。融资租赁是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尽管冠名“融资”还不如冠名“融物”,因为企业在租赁交易过程中不仅得不到资金,还要支付租金。但在租赁期间,承租企业可以拥有租赁物件的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益,足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融资租赁和其他形式的租赁根本区别就是,它是以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资金的时间,按照双方约定的利率计算租金的。尽管承租企业在这项交易中没有得到资金,但是必须按照占用资金的时间偿还租金。融资租赁在高校中的应用一般为后勤设施,如学生公寓,这也属于后勤社会化引资的一种方式,一般由投资公司开发,学校租赁,产权开始属于投资公司,而随着逐年支付租金,产权也逐步过渡到学校,并在租赁期满以象征性价格转让给校方。
5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运用于企业经营运作中,是一种资产经营模式。“资产置换”是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即上市公司的交易双方将经过评估的资产进行等值置换,将不符合公司发展的资产剥离出去,同时注入优质资产;控股公司置入的资产是优质资产,被重组公司置出的则是劣质资产。经济学中的这一概念、这一经营模式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经营,尤其是在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篇3
关键词 融资租赁 索赔权 合同相对性 风险 债权转让 通知
引言
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签订租赁合同,出卖人与出租人之间签订买卖合同,而出卖人与承租人之间并没有法律上的合同关系。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了方便交易,大量的交易是由承租人直接向出卖人主张交付标的物,在标的物不符合合同约定时,也是由承租人直接向出卖人主张权利,这种惯例与《合同法》240条的规定有出入,到底是实践的违规操作还是法律不适应实践,笔者希望通过对《合同法》240条的分析寻找融资租赁合同索赔权的最适格主体。
一、对《合同法》第240条的解读
《合同法》第240条规定:出租人、出卖人、承租人可以约定,出卖人不履行买卖合同义务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赔的权利。承租人行使索赔权利的,出租人应当协助。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与《合同法》第240条的内涵一致:在供货人有延迟交货或交付的租赁物质量、数量存在问题以及其他违反供货合同约定的行为时,对其进行索赔应区别不同情形予以处理:1、供货合同或租赁合同中未约定转让索赔权的,对供货人的索赔应由出租人享有和行使,承租人应提供有关证据;2、在供货合同和租赁合同中均约定转让索赔权的,应由承租人直接向供货人索赔。
(一)三方约定是承租人取得索赔权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颁布的《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比《合同法》更为严苛的承租人行使索赔权的条件,即必须在供货合同和租赁合同中同时约定转让索赔权,承租人才拥有直接索赔权。相比之下,《合同法》仅要求只要三方有约定,就可以由承租人行使索赔的权利。即索赔权只有在三方明确约定时,承租人才可能成为索赔权主体。
(二)出租人为索赔权的法定主体
承租人请求权的取得,一般分为约定取得和法定取得。我国对承租人索赔权的取得只规定了约定取得的方式,即只有在出租人、出卖人和承租人三方约定条件下,出卖人不履行买卖合同义务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赔权。如无约定,则由出租人行使索赔权,法律赋予出租人索赔权的法定主体地位。法定取得如《国际融资租赁公约》第10条第1款规定:供应商根据供应协议所承担的义务亦应及于承租人,如同承租人是该协议的当事人而且设备是直接交付给承租人一样。无论是约定取得还是法定取得,承租人可以直接向供应商主张相关的权利。
二、承租人作为直接索赔权主体的正当性论证
(一)突破合同相对性理论必要性
融资租赁合同主要涉及三方当事人,两个合同,包括出租人,承租人和出卖人,其中出租人与出卖人之间签订买卖合同,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签订租赁合同,要说明的是,融资租赁合同并不是两个合同简单的相加,虽然承租人与出卖人并没有法律上的关系,但是这三者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不可分离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交易的开放性代替了闭锁性,事实上,没有第三人效应的契约几乎是不存在的。实践表明,在某些情形下,如果恪守严格的合同相对性理论,将必然损害当事人尤其是第三人的利益,亦不利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合同相对性的例外制度可以衡平合同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利益,体现鼓励交易的现代合同法理念。 融资租赁合同中,我们可以将承租人作为出租人与出卖人买卖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来看待,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特点,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去选择出卖人与租赁物,出卖人直接将租赁物交付于承租人,由承租人直接享有对租赁物的使用、占有权,出租人对租赁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免责,这个义务由出卖人对承租人负担。结合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承租人是租赁物瑕疵的直接受害者,租赁物的瑕疵将直接导致其生产经营、产业链的问题,因此其作为该买卖合同中直接的相关利益人,将其作为索赔权主体是对合同相对性例外的最好例证,可以衡平买卖合同当事人和承租人之间的利益,体现对承租人的利益保
,鼓励交易的正常与效率进行。
(二)出租人行使索赔权加重其风险
融资租赁交易规定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与第三方订立一份合同,因此买卖合同的出卖方与租赁物的选择权实际上是由承租人进行选择的,出卖人直接向承租人提供租赁物,这种特性决定了出租人不应当承担租赁物质量与数量瑕疵的风险。这个原则在《合同法》与相关国际公约和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判例中都得到了确认。 我国《合同法》第244条规定:租赁物不符合约定或者不符合使用目的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再如《国际融资租赁公约》第8条第1款规定:除本公约或租赁协议另有约定外,出租人不应对承租人承担设备方面的任何责任,除非承租人由于依赖出租人的技能和判断以及出租人干预选择供应商或设备规格而受到损失。但融资租赁出租人在例外情况下仍要对租赁物质量、数量瑕疵负责,这种例外情况是指租赁物的选择和确定是由出租人做出的,或受到出租人影响而做出的。我国《合同法》第244条后半句规定:如承租人依赖出租人的技能确定租赁物或者出租人干预选择租赁物的,出租人承担责任。这一规定是基于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做出的。 由于出租人在租赁物的选择中行使了确定的权利,其对租赁物的瑕疵就应当承担责任。因此为了避免承担租赁物瑕疵的风险,出租人应当避免为承担选择或影响承租人作出选择。尽管这种瑕疵责任出租人可以向出卖人主张,出卖人最终承担瑕疵责任,然而这种风险在出卖人不能承担瑕疵责任时就会加重出租人的负担。
融资租赁出租人在租赁物有瑕疵情况下对承租人享有的债权只有在三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才能转让给承租人,实际上是对出租人转让自己债权的一种限制。因为我国对债权转让采取通知主义说。这一限制直接增加了出租人承担租赁物瑕疵责任的风险。如果供货商不同意由承租人直接主张索赔权,或者三方没有达成索赔权相关协议,那么按照法律规定与合同相对性原理,出租人才是索赔权的适格主体。承租人根据租赁合同向出租人提出相应权利主张,出租人应当在对承租人承担相应责任后再向出卖人提出相应主张。这里存在一个情况,如果出卖人不能承担责任,尤其是在其破产时,即使出租人向出卖人主张权利,出卖人由于偿付不能,出租人就会成为租赁物瑕疵担保责任的真正承担者。这与出租人瑕疵担保责任免责原则相悖。(三)约定债权转让与债权转让通知原则相悖
如果三方当事人没有关于索赔权的约定,索赔权仍旧只能由出租人享有。因为出租人作为买卖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相对性原则,此种索赔的权利应当由出租人行使。如果不移转索赔权,此时需要形成两个诉讼,即首先由承租人向出租人主张权利,因为承租人作为租赁物的直接占有者与使用者,其对于租赁物的瑕疵、功能上的缺陷等持有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其发现问题时,根据其与出租人的租赁合同来主张自己的权益;其次再由出租人向出卖人主张权利,因为出租人对租赁物的瑕疵不承担责任,出卖人作为租赁物的直接提供者,承担对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出租人基于其与出卖人的买卖合同主张权益。实务中,为了简便索赔权行使程序,出租人希望直接将索赔权转让给承租人,以节约权利行使的成本。 但是这种做法将会违背《合同法》第240条。
《合同法》第240条这种立法实际上采纳了“债权转让同意主义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91条主张债务人同意原则: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国家批准的合同,需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民法通则》第91条认为原债权人与债权受让人依法达成债权转让的合意后,必须征得债务人的同意,债权转让合同方可发生法律效力。这种观点所主张的债务人同意原则,对债权的流转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合同法》第240条规定承租人只有在三方当事人有明确约定时才拥有索赔权,这种在租赁物有瑕疵情况下对承租人享有的债权的约定转让,实际上是对出租人转让自己债权的一种限制。 出租人就上述债权的转让必须取得供货商的同意,是对《合同法》第80条的挑战。《合同法》第80条第一款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可见在我国债权转让采取通知转让规则。
笔者以为债权人处分权利要经过债
务人同意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对权利的行使和流转的极大阻碍。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第80条第一款是对《民法通则》第91条的修正,债权通知主义原则应当被适用。
(四)基于委托关系取得索赔权的解释
笔者以为出租人与出卖人之间订立买卖合同关系,实际上是为了“本人”,即承租人的利益而为的行为,因此笔者以为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在买卖合同中实质为委托关系。
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特性,买卖合同是出租人为履行融资租赁合同而订立的,且出租人订立买卖合同是基于承租人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的指示,承租人对供货人与租赁物有选择上的自由,出租人必须按照承租人的要求去选择供货人与租赁物。在该关系中出租人隐去承租人的姓名,根据承租人的授权与供货人签订买卖合同。出租人实施的行为的法律效果最终归属于承租人,从实质上说承租人才是真正的买受人。因此可以认定出租人和承租人在买卖合同中存在着委托的关系。
《合同法》第402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融资租赁实务中,供货人的其中一个义务就是向承租人交付租赁物。供货人应该按照合同约定条件向承租人交付租赁物。供货人履行此义务时,必须知道供货合同是用作融资租赁交易的。即供货人知道出租人与承租人已经或者将要签订融资租赁合同。 那么就应当推定其知道出租人与承租人的关系,因此该合同可以直接约束承租人与供货人,因此赋予承租人索赔权具有正当性。
三、对《合同法》第240条的完善
我国《合同法》第240条规定了索赔权由出租人、出卖人和承租人三方约定,经约定,承租人拥有直接索赔权。如果未经三方约定,索赔权由出租人享有。该立法加重了出租人的风险,同时也使索赔程序相当繁琐,对于承租人权利的行使也是相当不利的。为了更好地保护承租人与出租人的权益,笔者以为,应当借鉴1988年由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制定的《国际融资租赁公约》,赋予承租人直接向供货人索赔的权利:如果供货商未能交付或未能及时交付设备或所交付的设备与供货合同不符,并因此给承租人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有权就其损害对供应商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这是出租人瑕疵担保免责的前提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与现行法律相统一,与国际立法相接轨。
注释:
姚晟琦.合同相对性例外之原因分析[j].法律适用,2012年(3):119.
胡晓媛.融资租赁出租人风险承担及其控制[j].法学,2011(1):104,105,106.
王利明.合同法分则研究上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36.
安诩青,张骏.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辨析[j].政治与法律,2010(11):150.
陈家新、陈滢.我国民事立法的极不正常现象——浅议<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矛盾及修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22页.
秦国勇.融资租赁法律实务[m].法律出版社,2011:93.
篇4
浙江省融资租赁管理暂行规定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加强对融资租赁事业的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我省经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融资租赁系指由出租人融通资金为承租人提供设备,承租人按融资租赁合同规定交付租金,具有融资、融物双重内容,涉及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人三方当事人,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同构成的融资性租赁交易。
第三条 融资租赁业务由依法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经营,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融资租赁公司应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加出口创汇,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是全省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主管机关,对融资租赁公司实行领导、管理、协调、监督、稽核。
第二章 融资租赁公司的设立与管理
第五条 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确属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同其规模相适应的业务量;
(二)具有规定数额的实收货币资本金;
(三)有合格的经营管理和专业人员;
(四)具有完备的组织章程;
(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第六条 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必须具有符合下列规定的实收货币资本金:
(一)省融资租赁公司,其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如同时经营国际租赁业务的,应另有不低于500万美元的实收外汇资本金。
(二)市(地)融资租赁公司,其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少于20xx万元人民币。
(三)中外合资经营的融资租赁公司,其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少于800万美元, 其中中方出资不得低于50%。外方应承担融通优惠利率贷款的义务,并在合资经营的合同、章程内订明。
(四)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金融机构或其他公司,应设立融资租赁专项资金:省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市(地)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
第七条 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必须按照下列审批程序和权限报经批准:
(一)申请设立省融资租赁公司,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审查同意,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核批准。
(二)申请设立市(地)融资租赁公司,须经中国人民银行市(地)分行审查同意,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审核批准。
(三)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的融资租赁公司,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提出申请,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
(四)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金融机构或其他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批准,可以设立单独核算的融资租赁部。融资租赁部可以享受融资租赁公司的各项优惠政策。
(五)融资租赁公司申请变更资本金以及经营场址、经营范围的,须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八条 申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须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的申请报告;
(二)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组织章程,其内容包括公司名称、性质、经营宗旨、注册资本金数额、业务范围和种类、经营方式、组织机构、固定经营场址等事项;
(四)验资证明;
(五)公司负责人名单和简历;
(六)审批机关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九条 融资租赁公司在审批机关批准后三十日内,按规定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在开业之日起三十天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第十条 凡经批准经营国际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应当按规定向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申请融资租赁业务的进出口经营权,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申领《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
第十一条 未经审批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对擅自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
第三章 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范围
第十二条 融资租赁公司经营下列业务:
(一)办理国内各项融资性租赁业务;
(二)推荐、国外租赁机构、全国性租赁机构的有关融资租赁业务;
(三)与其他租赁机构联合办理各种租赁业务;
(四)办理融资租赁项目的有关贷款与投资;
(五)经批准经营国际租赁业务的公司,可办理进出口融资租赁业务以及与租赁直接相关的外汇业务;
(六)经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四章 融资租赁项目与租赁合同的管理
第十三条 凡用于工业、交通、农业、商业、旅游、医疗卫生、文教科研等行业的各种动产、不动产及其附属的产权和专有技术均可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国家另有禁止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融资租赁项目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性质的,应列入各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计划,承租人在向出租人提出融资租赁委托时,应当随附投资项目的计划批件。
第十五条 经批准的进口设备融资租赁项目,凡以国家外汇和地方留成外汇支付租金的,承租人应向计划和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列入国家或地方的分年用汇计划。用自有外汇及调剂外汇偿还的除外。
第十六条 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进出口设备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申领进出口商品许可证。
第十七条 融资租赁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融资租赁合同应具备下列主要内容:
(一)合同当事人的名称和地址;
(二)租赁财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和金额;
(三)租赁财产的用途;
(四)租赁财产的交付、验收、设置和使用地点;
(五)租赁期的起止日期;
(六)租金的金额、支付日期和方式,租金的担保;
(七)租赁财产的保险,维修、保养的责任以及毁损的处理;
(八)合同期满对租赁财产的处理;
(九)违约责任及合同纠纷的处理;
(十)合同生效条件;
(十一)当事人商定的其他条款。
第十八条 融资租赁合同中有关偿付租金和其他费用的保证:
(一)出租人有权要求承租人落实担保人。
(二)担保人应监督承租人按时偿付租金或合同中规定的其他款项;在承租人不能按时偿付时,担保人应按合同规定承担偿付责任;担保人履行偿付责任后,有权向承租人追偿所付资金及其利息。
第十九条 融资租赁合同一经生效,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生效后,出租人与供货人之间签订的购货合同,未经承租人同意不得变更;承租人对生效的购货合同,未经出租人同意不得变更,要求变更或终止合同的应经出租人和供货人协商同意。
第五章 融资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条 融资租赁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
(一)出租人在融资租赁合同有效期内对融资租赁财产拥有所有权,有权依法采取措施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承租人在融资租赁期内对融资租赁财产享有独占使用权,但以不损害出租人的所有权为限。
第二十一条 融资租赁财产的交付与保管:
(一)承租人选定的融资租赁财产可以由供货人直接交付承租人,或按合同约定执行;
(二)出租人应按合同规定向供货人交付货款,以保证租赁财产的交付使用;
(三)承租人按合同规定的日期、地点验收租赁财产;
(四)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对租赁财产承担保险、保管、保养维修责任及其费用。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租金的收取与偿还:
(一)出租人出租财产,有权收取租金,以补偿为承租人购买租赁物而支出的货价、利息、税金、保险费和其他费用,并取得合理的利润;
(二)承租人为取得租赁物的使用权,必须按合同规定如期偿付租金;
(三)对利用外资和国内外汇贷款引进技术设备的融资租赁项目,承租人应按合同规定以外汇偿还租金。
第二十三条 转租赁权与租赁债权的转让:
(一)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采取转租赁的方式,开展租赁业务。
(二)出租人将财产所有权转让给第三人时,租赁合同对财产新的所有人继续有效,不影响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规定享有的各种权益。
(三)承租人因工作需要,可以把租赁物转让给第三人承租使用,但必须事先经得出租人的同意。
第二十四条 出租人的责任:
(一)出租人未按购货合同规定交付租赁物或交付的租赁物与合同规定不符时,出租人应按融资租赁合同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向承租人赔偿损失;
(二)出租人在租赁财产有效期内,应保证期租赁财产权益的合法性,排除第三人对租赁财产权益的异议,确保承租人正常享受对租赁财产的使用权。
第二十五条 承租人的责任:
(一)承租人违反融资租赁合同规定的保管义务,致使租赁财产损坏与损失的,工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拆卸、改装、抵押、转租、出售租赁财产,出现损害出租人的租赁财物所有权的行为时,承租人有责任使租赁财产恢复原状或按合同规定赔偿损失;
(二)承租人未按融资租赁合同规定的日期、地点接受租赁财产,致使出租人增加保管、保养、仓储等费用支出时,承租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三)承租人逾期交纳租金,应按融资租赁合同规定从滞纳之日起每日按租金总额的3向出租人支付滞纳金。
第二十六条 供货人的责任:
(一)供货人违反购货合同规定,对延迟交付租赁物或交付的租赁物与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规格不符时,应按购货合同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并向购货人赔偿损失;
(二)如融资租赁合同规定,由出租人向承租人转让购货合同的追索权的,供货人未按购货合同规定交货时,承租人有权直接向供货人索赔,出租人也有义务协助承租人索赔。
第六章 融资租赁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七条 融资租赁公司,可按年末租赁余额的1%提取租赁业务风险基金; 金融系统融资租赁经营可按利差收入缴纳营业税。
第二十八条 融资租赁业务的租金,经财税部门同意,可根据不同租赁物在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限和每期应付租金额,进入生产成本,不再重复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基金。
租赁手续费,最高不超过租赁物总金额的1.5%。
第二十九条 国际租赁进口的设备,按租赁物的特定用途申请减免关税。
第三十条 承租企业可在归还银行贷款前优先偿还租金;承租企业租用进口设备,需用外汇支付租金的,可在出口创汇中先偿还租金。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没有涉及的其它有关融资租赁问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从之日起实施。
融资租赁的程序(1)选择租赁公司,提出委托申请;
当企业决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以获取某项设备时,需要了解各个租赁公司的资信情况、融资条件和租赁费率等,分析比较选定一家作为出租单位。然后,向租赁公司申请办理融资租赁。
(2)签订购货协议;
由承租企业和租赁公司中的一方或双方,与选定的设备供应厂商进行购买设备的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在此基础上与设备供应厂商签订购货协议。
(3)签订租赁合同;
承租企业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设备的合同,如需要进口设备,还应办理设备进口手续。租赁合同是租赁业务的重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融资租赁合同的内容可分为一般条款和特殊条款两部分。
(4)交货验收;
设备供应厂商将设备发运到指定地点,承租企业要办理验收手续。验收合格后签发交货及验收证书交给租赁公司,作为其支付货款的依据。
(5)定期交付租金;
承租企业按租赁合同规定,分期交纳租金,这也就是承租企业对所筹资金的分期还款。
篇5
[关键词]融资租赁;中小企业;风险管理; 杠杆租赁;售后租回
[DOI]10.13939/ki.zgsc.2015.42.064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并且贡献巨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出口、技术创新、扩大就业、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了,而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
1融资租赁概述
融资租赁,又称资本租赁、财务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企业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期限内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的信用性业务。
1.1融资租赁的形式
一是直接租赁。直接租赁是融资租赁的典型形式,通常所说的融资租赁是指直接租赁形式。二是售后租回。该种租赁是指承租人先将某资产卖给出租人,再将该资产租回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承租人一方面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现金;另一方面又通过租赁满足了对资产的需要,而租金却可以分期支付。三是杠杆租赁。杠杆租赁一般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贷款人三方当事人。在该种形式下,出租人引入资产时只支付引入所需款项(如购买资产的货款)的一部分(通常为资产价值的20%~40%),其余款项则以引入的资产或出租权等为抵押,向另外的贷款者借入;资产出租后,出租人以收取的租金向债权人还贷。这样,出租人利用自己的少量资金就推动了大额的租赁业务,故称为杠杆租赁。
1.2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租赁的意义
第一,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的产权关系不同于银行信用,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租赁公司在租赁期限内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这有利于降低融资租赁风险的锁定、分担和控制,避免发生资金挪用和转移现象。
第二,能获得全部的融资额。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时,借款的企业实际上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融资额,银行抵押贷款也只能获得抵押资产60%~70%的融资规模。而融资租赁不同,因为租赁物的价款由租赁公司全额支付,承租企业只分期偿还租金,因而企业能获得百分之百的融资额。
第三,能缩短融资时间。由于融资租赁本身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与申请银行贷款的烦琐程序相比,融资租赁减少了许多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繁杂手续,融资租赁手续简便、时效性强。
第四,能享受税收优惠。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法律上的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处,但在会计上计入了“固定资产”账户并计提折旧。
第五,能有效改善企业现金流量。融资租赁的租赁期限一般达到设备寿命的一半以上,通常要比银行贷款期限长得多。对于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延长资金融通的期限,从而使大部分资金保持流动状态,加大企业的现金流量;还可以减少中小企业的还款压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紧张状况。
第六,能避免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防范汇率、利率风险。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设备的价格必然不断上涨,而融资租赁的租金一般是根据租赁签约时的设备价格拟订的,在租赁期间保持不变,因而企业不会因通货膨胀而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相反,因货币贬值企业定期支付的租金的实际价值会减少。
2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社会认知度
一些中小型企业坚持传统的一次性买断设备的观念,对于融资租赁了解少,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导致融资租赁缺乏市场,阻碍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融资租赁行业的推广发展。
2.2缺乏理论研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较晚,融资租赁的形式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融资租赁的实践活动先于理论研究展开,因此,企业缺乏对融资租赁的理论研究。企业开展融资租赁活动主要是照搬国外一些企业经验理论的介绍,没有根据企业本身特点,没有建立完整的融资租赁体系。
2.3法律法规不完善
受到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融资租赁业长期得不到经济合同法的约束和有效保护,融资租赁业没有系统、统一的会计标准,融资租赁业税收标准不统一。国家没有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对融资租赁行业进行有效的规范,导致融资租赁行业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2.4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首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在这种环境下,融资租赁行业逐步发展起来,因此,有很多不规范的甚至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严重阻碍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其次,我国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管理处于多头监管的状态,融资租赁公司受到多重管制,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融资租赁行业的规范,导致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方向混乱,缺乏发展重点,行业发展违规违法现象多。
2.5租赁标的形式较单一
企业拥有好的项目是通过租赁进行融资的前提,因而,对于企业单纯的流动资金紧张或其他不以物权为载体的融资租赁,目前在我国还存在政策障碍,无法为企业直接解决资金难题。当然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逐步完善的情况下,融资租赁经营的主体势必会摆脱固定资产的单一模式,朝无形资产租赁、人才租赁及管理租赁等方向发展。
3改进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和理论研究
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首先要得到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认知和支持。加强企业对融资租赁的宣传,改变传统的融资观念,树立“设备使用胜于设备拥有”的观念,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同时,政府要加强重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实施税收减免,积极推动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针对融资租赁行业出现的新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色,制定相适应的融资租赁体制。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规范性建设。
3.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对融资租赁行业加强税收减免,降低营业税税率,统一营业税税基。允许企业自身制定设备的折旧方式,减轻承租人的经济负担。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的项目,国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避免对融资项目重复性征税现象的发生,只征一次税。
加强融资租赁行业信用保险的建设,建立“租赁信用保险制度”。租赁公司与商业信用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当承租人出现违约时,商业保险公司为了减轻租赁公司承担的信用损失,对租赁公司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同时,政府部门设立专门保险基金,对于租赁公司承担的信用风险进行财政支持,分散信用风险,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特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适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制定《融资租赁法》,明确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规范融资租赁行业的经济活动,对违反协议产生的信用问题,依法进行处理,维护融资租赁公司的利益。建立全国租赁协会,对融资租赁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加强诚信宣传,严格进行行业的资格认证,保证融资租赁活动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
3.3积极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租赁业务和租赁市场
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为此,融资租赁公司除继续做直接租赁外,今后还应积极创新,拓展业务层次,积极开拓租赁市场。第一,加大杠杆租赁、回租租赁、委托租赁、风险租赁、项目融资租赁等业务范围;第二,采用合作租赁、收益百分比租赁等复合式租赁方式;第三,开展多层次的融资租赁业务。
参考文献:
[1]苏迪尔・阿曼波.国际租赁完全指南[M].李志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马艳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12.
[3]周利英.融资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J].冶金财会,2012(11).
篇6
一、融资租赁发展简史
1952年,亨利・叙费尔德在加州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美国租赁公司。亨利・叙费尔德原在加州一个小食品厂工作,因没有资金更新带小型升降机的卡车,便采用了长期租赁的方式,以每月125美元的价格与经纪人达成了协议。从这次特殊的经历中,亨利・叙费尔德发现了融资租赁蕴含的巨大商机,并在当地商会的支持下创建了美国租赁公司。美国租赁公司的第一笔业务便是利用美洲银行50万美元贷款为当地商会购置所需的设备,开辟了租赁业的新纪元。
之后,融资租赁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迅速由美国扩展到欧洲、日本等。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基金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为改革传统的信贷方式,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获取高回报率,纷纷以各种方式介入融资租赁业,极大地推动了租赁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租赁公司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使得大型成套设备、飞机、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办公机器等成为主要租赁对象,租赁交易额大增,租赁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需求,融资租赁开始跨越国界,发达国家的租赁公司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支机构或合资企业,国际租赁成为现代租赁业发展的新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全球现代租赁业发展概况
从近年来全球租赁业发展情况来看,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租赁业继续呈迅猛增长之势。
(一)美国的融资租赁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租赁业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租赁市场上,融资租赁占统治地位,比例为85%,其中直接租赁占45%,杠杆租赁占40%,传统的经营性租赁只占15%。一般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医疗器械、产业机械采用直接租赁,而价值高昂的飞机、船舶、铁路车辆和大型生产设备则采用杠杆租赁。经营性租赁主要用于二手货市场发达的计算机、汽车及石油钻井平台等。
美国对租赁业没有专门的监管,对租赁限制的法律很少,租赁公司被视为普通企业,市场进入比较容易。
(二)日本的现代租赁业
日本现代租赁业是从1963年成立的日本国际租赁公司开始的,日本现代租赁业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而壮大,90年代初达到,1991年租赁交易额曾达到8.8万亿日元,之后稍有回落,1999年日本租赁比上年增长了3.6%,达723.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
日本的租赁公司以综合性租赁公司为主,大多数公司由金融机构和综合商社投资而成。另外,还有部分以销售本企业产品为目的的厂商租赁公司。
在日本租赁市场上,租赁对象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设备为主,租赁方式以融资租赁为主导地位,对一些通用物品一直采用租用(出租)制度。
日本是给予租赁业优惠政策最多的国家,政府充分利用租赁手段引导投资方向,实施产业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的困难。
(三)英国的现代租赁业
英国的现代租赁是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据1998年9月剑桥大学商业研究中心公布的报告称,租赁作为仅次于贷款的第二大设备投资融资方式,被52%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英国的租赁市场以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背景的租赁公司为主,主要从事具有节税功能的融资租赁业务,工业附属租赁机构以租购业务为主。
在英国,租赁对象不包括不动产和土地,专指设备租赁。
英国将租赁合同视为委托契约的一种形式,受普通法条文的限制,税务部门对租赁和租购有严格定义。
三、中国现代租赁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融资租赁公司起源于1981年,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技术和管理,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组建了第一家中日合资的中国东方租赁公司和第一家内资的中国租赁公司。因为两家租赁公司都需要进口设备,所以都需要经过外经贸部批准进出口许可业务。
1986-1987年,融资租赁的队伍迅速扩大,中国人民银行也注意到融资租赁的动向,开始介入融资租赁公司的管理和审批,国有的融资租赁公司开始陆续申报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也开始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中国的融资租赁管理体制从此分为两个板块,即由外经贸部审批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和由人民银行审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租赁公司。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主要利用国外股东的贷款开展业务,金融机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靠转租赁、银行贷款和吸收信托存款。1993年国家的会计体制进行重大改革,许多租赁的税收优惠政策被取消加速了租赁行业的萎缩。1996年国家税制又给租赁行业在技术改造项目中开了加速折旧的口子,租赁业暂时制止了下滑的趋势。由于泡沫的后期影响,到1999年时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租赁的渗透率回到了1984年以前的水平(0.26%),而此时美国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已是30%。
1999年6月,为了解决租赁行业的发展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召集国内租赁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租赁专家聚在承德研讨租赁的困境、发展和出路。从那时开始不到两年的时间,租赁的法律、监管、会计准则等相关的四大支柱,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租赁的外部环境得到彻底地改善。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也成立了自己的自律组织――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租赁研究会。
2004年人大《融资租赁法》立法工作搞的如火如荼,许多部委都开始认识和关注融资租赁。12年没批一家新金融租赁公司的银监会也开始重新审视金融租赁,重新出台了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开始设立了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银行业从此又重返融资租赁业。
近日,由中国租赁联盟、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等组织编写《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3185家融资租赁企业,这一数字比上年底的2202家增加了983家;全国融资租赁业注册资金约合10030亿元,比上年底的6611亿元增加3419亿元;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36550亿元,比上年底的32000亿元增加4550亿元,增幅为14.2%。
篇7
一家公务机厂商销售负责人告诉本刊,无论是从厂商,还是商,或者其他渠道,客户都有可能拿到最合适的价格,这取决于客户对公务机的个性需求,以及对公务机产品和品牌的选择与判断。
如何买公务机?
购买公务机不像买汽车或者家电那样简单,而是需要经过专业而复杂的程序,即使在发达国家同样如此。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廖学锋告诉本刊,一般而言,正规公司购买公务机会雇用一个专业的机构做出任务分析,包括出差次数、地点、人数等,来确定合适的飞机机型。同时做出财务分析,比如飞机购买后的使用成本以及对公司财务影响等。
在美国购买飞机程序已经比我国更为简化,但是一般的美国公司购买私人飞机都会雇用3~4家顾问公司。一家公司进行专业的任务和财务分析,这家公司根据分析结果来找到适合这家公司的飞机,签署购机合同,同时帮助找到专业的管理公司进行后期的飞机管理。另外两家公司负责对飞机内部设计,以及在飞机建造和内部装修过程中进行监管,保证飞机质量。购买飞机有的还需要融资,配备机组人员,寻找托管停机方等工作,因此需要多家专业机构。
购买公务机目前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从厂商直接购买,一般以订购为主,需要花费等待时间也比较长;二是从一些大机构及客户手中购买新飞机;三是从其他渠道购买的二手飞机。廖学锋指出,除了直接从厂商订购外,越来越多地客户愿意选择机构和客户手中来购买未出厂的新飞机,因为他们排队购机的机位更靠前,飞机价格比较低(一般可节约200~300万美元),且交机时间也相对缩短。
“飞机制造、需要2~3年时间,一些客户在向厂商订购飞机后会出现财务状况变化,公司变动等情况,也正因为如此,大量的订购但未交付的飞机开始进入市场,相对于直接从厂商订购飞机,购买这类公务机具有省时、且费用低的特点,极具吸引力,一些有资源和客户专门从事公务机交易的服务公司也开始衍生出来,已经成为公务机交易市场非常重要的购机渠道。” 廖学锋说。
厂商与孰优?
“一听说我们想买飞机,最近找上门来推销公务机的什么人都有,厂商、甚至个人;有时候我们都弄不清楚这里面有什么名堂。”河北一位准备购买公务机的民营企业家告诉本刊,他甚至打算做一个竞标以价格来评判。
目前进入中国的主流六大公务机厂商,除了巴西航空工业以外,另外五家厂商均在国内设有销售公司。巴航工业人士称这是为了把利益直接让给客户。
“公务机厂商在中国设立商主要受市场发展阶段的影响,公务机前几年进入国内并不为富人所熟知,而在国内早期做公务机市场拓展和销售,在政商两界如果没有一些资源和关系背景是很难卖出飞机的,而公务机厂商的派驻中国的负责人基本都是外籍人士,无法掌握国内的社会民情以及人脉资源,根植于本土的商应运而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一家公务机公司人士说。
随着中国富人对公务机购买力的强劲增长,各大厂商都在销售领域发力,组建更为核心的销售团队,比如赛斯纳就在国内以及北亚地区的划片设立了数位销售总监,负责本片区的销售事务,同样赛斯纳也未放弃商的渠道。
据本刊了解,公务机厂商在制定销售政策时需要平衡销售人员和商的利益,当商引荐的飞机订单合同确认后,需要向商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而给予公司内部人员的奖励则会相应降低。同样,如果是公司销售人员直接获得的订单,其佣金也将大幅提高。
“不过在目前市场越来越透明化,厂商价格政策导向更加明晰的情况下,商的日子并不如以前好过了。即使你没有从事这个行业或者设立公司,但你把手中的客户资源推荐给厂商,一旦订单合同签署,厂商同样会支付你一笔佣金,已经不止一家厂商的销售总裁这样和我提议过。”一位行业人士向本刊透露。
所以,购机者选择厂商或者商购机在价格上的差异很小,但有时也会在最终价格变动上会出现数十万美元到上百万美元不等的空间。“公务机和其他商品也一样,大宗的团购价格当然比个人单买价格优惠,但不是每个购机者能承受得起的。结算时以美元为准,汇率的变动对最终成本也会有所影响。”
融资方式两种选择
购买一架公务机的资金成本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不小,而融资租赁则可以减少大量资金的一次性投入。目前在国内市场主要分为融资性购买和经营性购买。前者的方式很简单,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贷款购买飞机,然后按期还款,一般贷款比例在70%~80%,分7年左右来还款,可以方便企业将手中资金投入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交银租赁人士说。
而以民生租赁为代表的机构则在国内拓展出经营性购买的融资租赁模式,即金融机构先大批购买飞机,然后再把飞机长期租赁给客户,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熟悉航空市场。
民生租赁目前已经在公务机租赁领域投入了超过50亿人民币,建立了国内乃至全亚洲最大的公务机机队,拥有的公务机数量超过100架,机队涵盖了国际上主流的公务机品牌和机型。对于几款市场热门的主流机型,民生租赁更是确认了大量订单,并抢占了有利的机位,对于急于购机的客户来说只能依赖民生租赁获得新飞机,并与之合作完成融资业务。
委托公务机运营商购买
“我认为,厂商及商的销售机型较为单一,客户无法较为细致的进行各机型之间的横向对比,同时在客户购买飞机后,飞机制造商及其商无法为客户提供后续的飞机托管、维修、相关人员培训等较为专业的各类服务。融资租赁公司销售虽然能够涵盖市场上大多数的机型,为客户选择有所帮助,但其同样无法为客户提供购机后的各类专业。所以目前由托管服务商协助引进飞机还是有优势的。”一位公务机公司高层如此总结购机渠道的优劣。
据本刊了解,目前北京航空等公务机公司都在积极开展这项业务。作为即将筹备完成的河南新通商公务机公司也接到了省内客户委托购买的申请。
篇8
【关键词】公立高校;多元化融资;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扩建,主要是改造老校区和建设新校区;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更新和配备;科研成果的转化;优秀人才的引进,无论哪方面的规模扩张,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短缺。
公立高校巨大资金缺口形成的直接原因:(一)扩招导致办学规模急速扩大、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二)办学规模扩大引发高校扩建、合并风。政府对公立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形成资金困扰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主要是:(一)政府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不足,根本无法满足扩招的需要;(二)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存在结构性问题,中央部属、重点高校投入多,地方普通高校投入少,而且不能及时到位。
1.我国公立高校经费筹集中的主要问题
1.1 渠道单一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我国政府和学者一直期望实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但实际上,公立高校资金来源目前仍是以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银行贷款为主的三元结构。
1.2 风险加大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融资风险、特别是贷款风险逐渐显现,2007年8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和下半年政策建议》中指出:“高校债务风险逐步显现,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吉林大学的财务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高校的融资风险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制约了高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多元化融资探析
国内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学生缴纳学杂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TOT模式、BOT模式、融资租赁、企业资助和个人捐献、销售与服务收入等几个部分组成。以下内容是对这几种收入来源进行分析。
2.1 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
国家财政拨款非常有限,国内学生招生规模和收费标准稳定使学费收入已经上升空间不大。如果迅速扩大全日制学生招生规模,拨款和学费收入虽能增加,但是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严重跟不上而且要进一步加大基建投入或租金投入。例如云南开放大学建设和云南“桥头堡”建设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首先通过扩大招收远程教育学生可节约对校舍等基础设施投入的费用;同时留学生收费的自相对灵活,通过扩大招收东南亚外国留学生可以增加学校的办学经费。
2.2 银行贷款
负债融资特别是向金融机构借贷是高校筹集资金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全国几乎每所高校都背负了一定程度的债务,少则上亿,多则数十亿。银行贷款筹资方式中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向政策性银行贷款或与商业银行签订授信贷款协议较适合。
2.2.1 向政策性银行贷款
我国有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通常政策性银行比普通商业银行贷款的期限长、利率低。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在高校融资中的优势较明显:第一,高校从银行贷款,主要是用于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呈现一种中长期的特性,从开行给高校贷款跟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的“两基一支”政策性投向是相吻合的,同时由于国家开发银行是专门经营中长期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因此从开行资金投向来看,跟高校贷款资金需求是相吻合的。第二,开行在做中长期贷款中,咨询财务顾问,围绕贷款做了一些金融服务,做得比较好。高校贷款应该说期限比较长,投入资金量比较大,前期设计论证,开行在这一块可以发挥优势。第三,国家开发银行在助学贷款这块做得比较有特色,助学贷款贷给学生的贷款,偿还率比较高,高校就没有必要拿出自己的钱为学生来担。因此开行做高校本身的开发贷款,或者给高校贷款,会比其他银行有优势。
2.2.2 向国家商业银行签订授信贷款协议
授信贷款是指和几家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采用这种方式贷款的优点是:对于高校来说可以贷到金额非常大的贷款;对于银行来说降低了风险。1998年,西南财大在全国率先吃“螃蟹”,向成都农行贷款修建第一幢学生公寓。2001年12月1日,南京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等五家银行行长共同签署了授信贷款协议,获得总计达50亿人民币的贷款信用额度,以推动南大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
2.3 资产置换
高校的资产置换是指通过经营学校自身的资产来筹集新校区建设所需资金的方式,包括转卖老校区、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设施、转让技术等。资产置换的优点包括:有助于高校快速完成自我重塑;有助于合理解决高校长远发展与教职工近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更新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向规模型方向发展;有助于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沈阳某高校为了扩大发展规模在2000年通过沈阳市政府划拨的方式,在位于沈阳浑南新区的大学城内获得了1150亩土地,用于建设新校园。同时,为了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将市内原有老校园西校区7.7万平方米的土地转让变现,卖给市内一家房地产公司,获得了3.2亿元的现金收入,再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得其余新建校园所需款项。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同沈阳市规划局和国土资源局下属的沈阳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签订了《有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书》,由政府收回土地的使用权,并以土地出让的价格代为拍卖,最终由沈阳市银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购得,政府又将拍卖所得款项中的3.2亿元返还学校。
在采用“资产置换”的方式时应特别注意处理好法律关系。因为从物权和产权角度看,高校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的划拨土地,高校无权擅自进行转让处置和收益。2008年国土资源部已经界定公立高校的土地置换行为是不合法的,应严厉禁止。但是在本案例中,高校并没有就土地问题直接与购地的开发商进行协商或交易,而是政府先对高校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再同开发商之间进行土地和金额的交割,最后又把资金划拨给学校。此做法值得公立高校在进行土地置换过程借鉴。
2.4 TOT、BOT模式
TOT是“移交―经营―移交”的简称,目前主要是面对国外投资者,高校可以尝试将其扩展到排除国内有实力的私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具体做法是: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高校把已经运行的基础设施移交给对方经营若干年,可以一次性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期满后,合作方再把设施无偿移交给高校。
BOT是“建设―经营―移交”的简称,由高校提供土地,由项目公司建设学生公寓、食堂等经营性设施;投资方通过经营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合同期满,高校收回设施所有权。
高校应用TOT融资方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经营权出让期的确定。应用TOT方式融资,必须依据高校总体规划,科学分析、合理确定经营权的出让期限。在确定经营权出让期限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基建周期、建设资金需求量和收入组织能力。如果学校基建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较大、收入组织能力较差,为确保基建项目顺利完工。宜选择较长的出让期限;反之,宜选择较短的出让期限。②经营权转让价格和融资标的回租价格的确定。 TOT、BOT项目融资需要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权的合理定价是必须的。由于在经营环节采用回租方式,经营权的转让价格确定相对简单,可采用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拟转让的项目经营权的真实价值。由于经营期间风险的不确定性。承让方一般要求比较高的回报率。在确定融资标的回租价格时,应在转让价格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进行修正,使价格趋于合理、可行。北京科技园国际学校应用BOT方式筹集12亿元建设中关村国际学校,以及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采用“模拟BOT”项目融资方式,合作方投入基本建设仅仅3.3亿元,项目建成运营30年后,项目公司无偿把学院资产移交南开大学。这都是高校应用BOT的成功案例。
2.5 租赁融资
在学校经费支出中,设备购置及学校自筹基建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重较高,如果全部进行贷款不仅会增加学校的负债,而且在学校资产不能抵押的前提下,学校很难实现全额信用融资,即使能从银行获得资金,进一步融资将受到影响或增加融资成本。因此,如果通过租赁的形式获得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既可满足教学的需求,又可避免学校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租赁的优势在于,学校可向出租人或投资商签订租赁合同,在合同期内只需支付租金就可获得使用权,租金与贷款利息一样,为分期支付,不同的是贷款需要还本金而租赁则不需要。当合同期满,学校可根据需要续租、退租或留购。融资租赁是在分期付款的基础上,引入出租服务中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性,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现代融资方式。融资租赁是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尽管冠名“融资”还不如冠名“融物”,因为企业在租赁交易过程中不仅得不到资金,还要支付租金。但在租赁期间,承租企业可以拥有租赁物件的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益,足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融资租赁在高校中的应用一般为后勤设施,如学生公寓,这也属于后勤社会化引资的一种方式,一般由投资公司开发,学校租赁,产权开始属于投资公司,而随着逐年支付租金,产权也逐步过渡到学校,并在租赁期满以象征性价格转让给校方。
2.6 争取社会团体、个人、企业和校友多方面的捐赠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设有发展办公室负责募集资金,机构十分庞大,其中学校筹款能力的大小和筹款金额的多寡,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地位。而我国只有为数极少的重点高校建立了融资机构,这种局面需要扭转。
学校首先必须建立筹款机构,建立校友会与民营企业合办专业等广泛争取社会捐赠资金.开拓来自爱乡人士、爱校人士对学校基本建设资助、教育基金赞助、奖学助学等资金赞助有利于缓解办学压力。其次应分解教育融资目标。应对学校融资总体目标进行详细合理的分解,把学校融资总体目标分解为中目标,中目标可细化成小目标,分解到各个院系,明确各院系的融资任务和目标并建立相应融资激励政策。 最后应扩大高等学校的融资区域与对象。学校不仅在所在城市,还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融资机构,融资对象范围要逐步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
2.7 个人委托贷款
个人委托贷款是一种于学校、个人、银行三方都有利的融资方式。学校可借到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低且利率稳定的资金,个人可得到比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高的收益,银行可通过委托贷款总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并能拓展市场业务;个人委托贷款利率按约定的利率执行,相对比较稳定,不受银行利率调整的影响,可以有效控制财务成本;学校因委托贷款支付的利息,通过委托贷款这种形式,使学校教职工或其他个人成为直接受益人。
2.8 其他方式融资
学校本身也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利用自身的智力、科技、设备和校产开展对外咨询和培训、组织和安排会议、出租学校设施、销售软硬产品、进行科研合作等,学校。
3.融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降低和防范高校融资风险应该是政府与高校两方面共同努力。
3.1 就政府而言
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做法,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化解高校的融资风险。第一,划拨校园用地。高校贷款的相当部分用于购买建设新校区的土地,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这部分土地的公共属性,应该由政府无偿划拨或政府财政购买的方式取得。第二,在适当时机发行教育彩票,以筹措足够的教育资金。政府可以采取单列教育彩票发行指标并以特种教育彩票作为发行尝试的方式。第三,成立政策性的教育银行。鉴于教育的公共属性,成立教育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集中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第四,帮助高校新老校区的置换减轻其债务负担。第五,政府应对高校利用自身的智力、科技、设备和校产开展对外咨询和培训、组织和安排会议、进行科研合作等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对从产业界获得的科研经费执行特殊政策。第六我国政府应加强支持和引导,制定社会捐助教育的专项法规,尽可能放宽捐赠的法律法规限制,完善税收激励机制,发展民间教育捐赠组织和教育捐赠基金会。第七政府可以在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界需求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帮助双方分别寻找到合意的交易对象,降低高校用自有资金投入研发的风险。第八政府应对高校建立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设立贷款风险预警指标,帮助高校合理控制贷款规模。有关部门要定期审查高校的贷款是否超过警戒线,对超过警戒线的高校,予以通报。将维持合理的债务规模纳入高校管理当局的业绩考核机制。并为高校贷款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3.2 高校自身方面
3.2.1 加强教学和科研,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困扰
从国内外高校来看,在经费筹措上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优秀的高校由于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良好的学术声誉作为支撑,因此经费筹集能力强,雄厚的经费又可以进一步支持学科建设和科研,从而走上良性循环;而较弱院校资金筹措能力弱,严重缺乏资金,对贷款依赖性强。“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如斯坦福大学一些大学之所以能够从普普通通的大学迅速崛起为世界名校,部分原因也在于此。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资金短缺的困扰还是应该努力优化课程设置与讲授、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水平引进和培养一批“大师”。随着我国加入WTO,教育的开放,竞争的加剧,那些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只能在低学费上增加吸引力,这必然会给经费的筹措带来强烈的冲击,这样越是教育质量不强越是经费短缺,越是无法增强教育质量,恶性循环下去,甚至影响大学的生存。所以大学只有努力防止重规模轻质量、 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筹措经费的能力
3.2.2 多种方式融资,减少对贷款的依赖
就高校自身而言,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预算约束,同时,优化存量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运用上文所提:资产置换、TOT模式、BOT模式、融资租赁、企业资助和个人捐献等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实现多元化融资。
3.2.3 针对存量和增量贷款风险的防范
(1)对存量贷款采用短贷变长贷措施
当前“银校合作”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贷款比例过高,如果代之以良好风险控制的中长期贷款,可以避免风险。“短贷变长贷”是能最快速缓解高校债务风险压力的措施。据报道,2007年由工行牵头,联合6家商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将江苏大学短期贷款9亿多元统一转化为5年期的长期贷款。同年辽宁省,通过与国开行协商,将高校贷款73亿元打捆转到国开行,实现了短贷转长贷。这种方式虽不能治本但大大减轻了高校当前的债务压力。
(2)对增量贷款尽量控制规模
高校财务部门应控制本校贷款规模,尽量减少新增贷款。高校可以依据教育部、财政部2004年7月共同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测定贷款的规模,尽力将贷款控制在规模之内,当贷款额度超出偿债能力、财务风险预警线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一般来说,高校债务负担率不宜超过150%,债务依存度不宜超过100%。同时,要优化贷款结构,将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相结合,根据校园建设进度及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贷款期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闲置,增加贷款利息的支出。在必须贷款的情况下,贷款优先投入到资金回收快的项目。学生宿舍(公寓)、体育场馆以及学生食堂等,与扩招直接相关,大量的生源可带来较高的资金回报。因此,应优先安排该类项目的贷款。对于高校三产,以及用来参与社会工商业企业间竞争的项目风险最大,更要谨慎借贷。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进行多种渠道融资,同时注意防范融资风险,这将是公立高校融资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兴河,张为.对公立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52-55.
[2]卫中.公立高校债务风险控制[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士论文库,2008.
[3]储祖旺.中国高校筹资问题研究[D].(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6.
篇9
从凉茶品牌之战说起
今年加多宝集团(以下简称加多宝)和广州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药集团)间关于王老吉的品牌之争,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之争。加多宝运作王老吉品牌时,是以租借协议的形式,向王老吉商标权属人取得商标使用权,且按合同向广药集团支付商标使用费。
企业无形资产的租借,主要是指资产的使用权的租借,如商标租赁。商标所有人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向权属人之外授予商使用权,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处置权,但商标所有权未发生变化。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独立的品牌战略,依靠租借商标,不可能建立企业自己的独立品牌。但是有的企业在发展之初,为了快捷进入市场,租赁商标也是可以选择的策略之一。加多宝集团在推出凉茶时,就是借用了在南方地区有着17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王老吉商标,并以王老吉作为企业产品的文化,打造凉茶市场特色。企业和产品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使得王老吉在经历了170多年的平淡发展之后,在加多宝运作之下,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成为凉茶市场的代言人。
在资产管理上,作为商标租借协议,租金只是一种流通费用列支。王老吉的增值过程在加多宝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是得不到任何反映的。这样一旦商标所有人收回授权之后,企业就会面临早期投入无法得合理补偿,品牌价值不能分享的境地。加多宝把租赁来的商标作核心建立凉茶品牌时,为自己的未来发展留下了极大的后患。如果当年加多宝在王老吉租约中是按融资租赁协议来管理的话,那结果就会显著不同。
品牌资产的特征
品牌不是商标,但是以商标为核心形成
作为一种识别标志,品牌是由一系列元素构成的,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包装设计等元素。这些元素组合的品牌是企业所特有的,或者说是企业专有的,但品牌元素及其组合并不能天然享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只有当企业组织将品牌元素经法定的注册程序,注册为企业专有的商标时,才可以享受到法律规定的独享权,以及由此派生的收益处置权。
商标是一种标识图案,由特定的文字、符号、设计、图形构成。商标注册一经审核通过,并经法定的程序认定后,就由注册人独家享有所有权和处置权。但是,商标只是一个法律用语,而不是企业营销中的具体战略,商标形式和企业赋予商标的特定内容和信息,便可能出现分离。即,受法律保护的商标,只是形式上的识别标识,而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是未在商标中注明的专有资产。这种专有资产,对企业营销活动有正能量,能够强化企业的营销实力,并且在企业营销中让顾客产生联想,给顾客以额外满足,且在与顾客的互动中,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性的客户关系。商标只是识别,品牌则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品牌的范围比商标更为广泛,不仅仅能起到标识的作用,而且还有承诺功效。好的品牌就是对顾客消费的一种承诺。
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不同于商标,商标的权属是显性的,而品牌的权属是分散在企业营销过程中,通过企业的营销实践环节而反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权属是隐性的,不可直接观察或测量。譬如,在伦敦奥运会后,一些知名的运动员就被有心人士事前抢注了商标,或是以运动员姓名注册了因特网网址,当这些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好的成绩,或是引起关注,注册人就可以向其他人转让商标或是网址。但是这里商标仅仅是形式上的,还不具有任何的实质内容。
品牌是企业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产物,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保护,但由于品牌是以商标为核心形成的,离开了商标,附着在商标之上的价值便随之消散。因而保护了商标权益,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品牌权益。从营销角度看,商标如果没有特别的运作和投入,商标不可能直接形成附加价值。
品牌资产的测量并不限于商标的价值
品牌建设的重点是建立一个与客户互动的,能提升顾客满意度的顾客关系。好的品牌,不仅仅能从物质上让顾客满意,而且,在精神上还能让顾客体会到被尊重的情感。所以有学者将品牌解释为“能为企业带来额外价值顾客关系”。
随着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品牌对企业的营销促进作用也会愈来愈明显。强势企业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强大的销售力,也可以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还可以确立企业在价值链中的议价能力和主导地位。正是由于品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品牌给企业带来的额外赢利能力,所以品牌可以视作企业资产。
资产的显著特征,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品牌管理支出在现阶段企业管理实践中,是被视作一种纯粹的销售费用,或是管理费用列支。在计量品牌资产时,现行会计制度,也只是以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计量的依据。且在费用实际发生时,多是以销售费用帐户列入营运核算。但品牌作为一种资产的属性,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品牌资产能给企业带来附加利益,归根到底来源于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其测量途径,并不仅仅限于商标的价值,国内有学者提出从“物流、服务、促销互动、信息传播”四个方面对品牌资产进行描述(李政权2004),并以此构建品牌战略体系。也有人从品牌对营销的影响影响角度对品牌资产进行评估,罗必凯品牌资产模型BAV(Brand Asset Valuator, Young and Rubicam)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测量:有活力的差异化;相关性;尊重;认知。这其中品牌的强度,或是品牌实力是品牌资产最重要的测量因素,尊重则是通过品牌消费而体现出来的地位和在市场中业绩表现出来。
品牌租赁与购买
企业无形资产的典型特征是这类资产不具实体特征,但也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一定由企业自主研发,也可以通过合作、租赁、购买等方式取得。正是因为资产的取得方式不同,因而在管理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企业资产租赁可以分为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两种。企业无形资产的租赁,主要指资产的使用权的租借,如商标租赁。商标所有人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向权属人之外授予商使用权,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处置权,但商标持有权未发生变化。
融资租赁最大的特点在于,租赁者在租约期内拥有资产的收益权和处置权,且在租约期满后,租赁者可决定对租赁资产的处置,退给出租人或是出购买设备。在王老吉一案中,加多宝集团在品牌建设和运作中,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和推广费用,使得王老吉商标成为一件市值超过1000亿元知名品牌。加多宝的运作,为王老吉创造了巨大的附加价值。如果加多宝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王老吉品牌,就可以为租期内的品牌投入提供一个相对的保护。譬如在融资租赁协议中,加多宝就可以事先议定租期到期后,品牌最终权属,或是一次性买断王老吉商标,或是租赁人和被租赁人共同商议品牌溢价的分享,这样就可以化解单一商标租用协议的风险。
品牌资产的购买,则相对简单。一般而言企业购买品牌多是出于竞争需要,或是企业扩张和发展战略需要,对市场中成熟的品牌资产进行购买。在资产管理中,多是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来完成品牌资产购买。但也有例外,如果香港冠捷公司的iPod品牌,在台湾冠捷公司公司把iPod除中国大陆地区之外的商标权转给苹果公司后,苹果公司在全球市场统一规划iPod品牌战略,这个时候香港冠捷拥有的中国大陆地区iPod 所有权就成为了苹果公司全球的品牌战略最大的障碍,而购买就成立一个不二的选择。品牌资产的管理,一般在企业资产管理中都是按交易价格计量品牌资产价值,并按规定的年限按比例提取折旧,进行摊销管理。品牌资产购买,操作相对简单,但在购买时存在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当购入的品牌文化与企业现有品牌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有冲突时,就会产生连带影响,进而对企业原有品牌资产产生负效应。如医药企业巨头罗氏制药,为了完善其产品系列,购进另一家公司的血糖仪,以罗氏品牌进行经营,然而在市场上人们发现这款血糖仪存在严重的产品缺陷,罗氏公司不得不召回,对企业的品牌资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实施品牌资产购买策略,一定要对购买的品牌资产进行整合,让公司的文化与购买到的品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合,才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否则就应保持足够的谨慎。
品牌的几种战略选择
战略是企业关于品牌运作的全局考虑和安排,一般而言,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有品牌(公众品牌、私有品牌)、贴牌(即通常所说的OEM)、代工。
自有品牌是企业营销实践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战略。我们在市场营销中讨论的一般都是自有品牌,根据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营销力不同,自有品牌战略又可延伸出强品牌和弱品牌战略。强势品牌通常在营销过程中,对品牌的投入达到一个相对高的密度,形成品牌在市场上的密集之势和对于竞争者的高压之势力,强势品牌的竞争力强大,而且给企业带来的附加收益也较大。但是,强势品牌在品牌营运中的巨大投入对企业的资金和财务状态有较高要求,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承受得起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可以采取避强策略,实施弱品牌战略。在一个较小的市场区域,或是在一个较小的细分市场寻求突破,以期在市场上谋求一个利基点,为企业营销带来附加收益。
私有品牌一般是与公众品牌相对,通常是是指专业的销售商所拥有的品牌。如沃尔玛的“简适simplybasic”品牌,就是在沃尔玛卖场的专有的品牌。
篇10
2003年7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3厅,信德电信国际合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德”)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通”)及其子公司中铁通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网络”)、中铁通信中心欠设备采购预付本金1000万元的诉讼案开庭。法庭当日并未宣判,将择日再审。
对于一桩经济纠纷,1000万元涉讼金额并不大,但原告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特殊身份与被告的铁道部背景,甚至吸引了境外媒体到场旁听。来自《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说,他关注此案所折射的“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处境”。
信德是成立于1996年的一家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其中德国西门子占70%的股份,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占30%股份。当时是为了给中国联通的四个GSM网络提供融资和运营支持服务。2001年联通上市时,其股权上的“中中外”问题曾引起中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主要参与者的信德帮助联通解决了与外国投资者的纠纷,为上市铺平道路。在此之前,正是经由联通的介绍,信德开始了与铁通长达三年的合作。
作为被告的铁通自2000年正式挂牌以来,就不断地卷入人事风波中。在开庭前一个月,铁通再度经历了一次人员重组。6月22日,铁通公司第五次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变更董事长的方案》和《变更部分董事方案》,选举铁道部副部长王兆成为铁通公司董事、董事长;康高亮(北京铁路局)、陈少鸿(广铁集团)为公司董事。会议同时宣布:“因工作需要,蔡庆华不再兼任铁通公司董事和董事长职务,耿志修(北京铁路局)、陈章连(广铁集团)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
另一被告中铁网络俗称“小铁通”,成立于1999年7月,是时任铁道部铁通筹备组组长的彭朋,在铁通还没有获得电信运营牌照的情况下为融资“写”下的前奏(详见《财经》2003年2月合刊号《铁通深陷股权僵局》)。一年后,即2000年12月26日,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蔡庆华和铁道部铁通筹备组组长彭朋共同创建了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即“大铁通”。
铁通成立后由铁道部直接管理,同时接受信息产业部的行业管理。旗下拥有136亿元总资产、103亿元注册资本、12万公里通信线路、7万公里光缆的铁通一度颇受投资者关注,但背后的“铁字”招牌却使公司在背靠铁道部还是独立成为公网的道路上举棋不定,在内部演化成一系列的人事更迭,与此相伴随,与投资者的关系也日渐恶化。继2002年底中铁网络小股东与大股东铁道部争抢公章之后,又被信德以欠款为由告上法庭。
在“第二大电信网”的幻影中
信德与铁通的合作,虽然带有机缘的巧合,但被铁通头顶上光环所吸引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1999年,当信德与联通合作的项目接近尾声时,铁道部下属的“铁通”正在筹建过程中,于是联通高层就向铁道部推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信德。
正跃跃欲试要步入电信舞台的铁通正在百废待兴之时,时任铁通筹备组组长的彭朋也希望以产权更为明晰的中铁网络公司为平台引入战略投资者。彭朋当时的计划是,将部分优良资产注入中铁网络,然后通过中铁网络在海内外进行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为铁通提供资金、管理和技术的支持。
“当时彭朋想让我们与中铁网络合作,并将其作为一个窗口和样板广泛应用到铁通的其他项目中。”信德电信国际合作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谷威廉(William P. Krueger)回忆说。于是,2000年1月8日,信德和中铁网络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根据这份文件,信德将帮助中铁网络以“结构化共享型的融资租赁”(Structured Participating Lease,简称SPL)的方式融资5亿美元,为建立铁通的基础网服务。
SPL协议的要点在于,通过这个由诸多子协议组成的协议,对项目投资人应得的回报进行分阶段的详尽规定。曾在美国华尔街工作多年的谷威廉认为,“SPL是一种灵活的参与股权式的投资方式,能让投资人有兴趣参与到铁通将来的发展中。”
谷威廉告诉《财经》,从一开始,大铁通就一直承诺和表示,中铁网络“拥有铁通最核心的资源,包括大铁通的骨干网,IP网络和全方位的运营执照,全国的网络资源”。业内观察家认为,信德当时将铁通视为“中国第二大电信网”,虽然中铁网络当时还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公司,但铁通的承诺还是对信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正是在这种吸引力之下,2000年8月7日,在SPL谈判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双方还签订了另一份合同,即《就提供设备购买定金的委托协议》,约定由信德即时向铁通提供有关购买设备的资金1000万元。协议约定:“双方同意如在2000年12月31日前甲方和乙方仍未签署融资租赁主合同以及乙方仍未完成设备的采购任务及签署相应的设备购买合同和租赁分合同,发生上述之任何一项,乙方应将已从甲方收取的资金全额退还甲方,并向甲方支付相应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息。”
此后,由于铁通与信德在SPL协议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中,双方又两度签署了关于委托协议的修改协议,将这笔1000万元垫资的还款日期推延到2002年12月31日。
信德方面表示,之所以破例为中铁网络垫付款项和给予延期,正是出于对SPL项目能够成功的信心和对其大股东铁道部的信任。有了彭朋的支持,加上铁通的承诺,信德全力以赴开始了融资的步伐。为了吸引境外投资者,甚至先期支付了600万美元用于项目开发。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对于一直全力支持与信德进行SPL协议谈判的铁通总经理彭朋,谷威廉的评价是:“他就像炉子中的火,燃烧着整个团队。”但谷威廉无论如何没有料到,纵使有彭朋这样的“一团火”,铁通特有的铁道部“基因”在带来吸引力的同时,犹如一把双刃剑,最终还是让双方从合作变成了对簿公堂。
2002年9月,在经过至少20个回合的谈判和修改之后,就在信德与铁通终于在SPL协议内容上取得一致的节骨眼上,9月7日,铁通董事会在北京召开临时会议,作出了解聘彭朋铁通公司总经理职务,聘任乔金洲担任铁通公司总经理的决定。“彭朋之火”瞬间熄灭,加之随后铁通内部人事的频繁更迭,最终使SPL协议搁置至今。
其实,铁通在成立伊始早已被戴上了一副看不见的枷锁――为了通过国家审批,铁通名义上是股份制公司,但实际上仍是一个由大股东铁道部说了算的“机构”。一切重大决策都需报铁道部审批,领导班子也大多来自铁路系统。
谷威廉告诉《财经》,当信德把已经签署的SPL协议交给铁通董事会时,“铁道部副部长兼铁通董事长蔡庆华拒绝了一切关于该项目的任何批示。”
一个早已为业内人士熟知的事实是,在铁通高层一直存在“专网”与“公网”两个路线之争:董事长蔡庆华认为铁通应首先专心为铁路运输通信服务再谈发展,而彭朋则希望建立一个具备明晰股权和便利融资渠道的公司,把铁通的公共业务尽快展开。
由于信德与中铁网络的这个合作项目是由彭朋直接领导和发起的,引入SPL协议无疑被“专网”支持者看做是与自己意图背道而驰的做法。
信德电信国际合作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仲勤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表示,不但外方总裁,就连中方也没有遇到过铁道部这样“内部矛盾重重,内部意见极其多,风险特别大”的合作伙伴,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体制造成的”。
实际上,在彭朋离职之后,信德花费大量心血设计的SPL协议就已成泡影。同样无法完成的项目还有很多。在彭朋任职期间引入中铁网络的新产业投资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小公司,在承诺无法兑现的情况下要求铁通归还投资。
在彭朋离职后的几天,担任中铁网络总经理的李齐才也被调离。
不拒绝也不批准
但令人费解的是,至今铁通公司并没有“拒绝”信德提出的SPL协议,也没有“批准”这个协议。信德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自从彭朋和下属李齐才先后离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铁通高层到中铁网络的经理人员的更换就像是“走马灯似的”。李齐才的继任者李大来虽然也到过信德公司数次,但每次谈到SPL协议时,只是表示正与董事会商讨;到了现在任上的总经理周明霞,干脆采取对信德询问合作前景的信件和来电采取不予回复和推脱的方式。《财经》曾就此采访周明霞,她表示“不能回答有关信德的问题”。
信德认为,既然中铁网络未根据完全签署的SPL合同签署和执行设备购买合同和租赁分合同,理应根据2000年8月签署的委托协议偿还信德垫付的1000万元款项。
姜仲勤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考虑到铁通背后的铁道部,他们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可铁通非但不见信德的任何高层人员,而且对于信德要求偿还欠款的要求和是否继续SPL的询问也无任何回复。
对于信德的责难,铁通方面的律师在法庭答辩状中表示,因为公司与信德没有签署也没有执行SPL协议,因此没有理由归还1000万元的垫付款。
就在彭朋去年9月去职后,铁通的创业人物蔡庆华也于今年6月4日辞别铁通,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但情况对于信德来说并没有任何进展。2003年6月被正式任命为铁通董事和董事长的王兆成依旧和他的前任一样,没有对信德公司的SPL协议有过任何批复和回应。
当《财经》就信德诉讼一案采访铁通公司发言人董斌峰时,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案件,而对于信德公司与铁通先前的合作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