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程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工程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康复工程新技术

篇1

【关键词】轮椅车标准与法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轮椅车标准与法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康复工程研究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了轮椅车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台湾标准和国内多个行业标准,而《轮椅车标准与法规》课程目前没有通用的授课教材。

结合康复工程专业学生已修课程的特色,如人体生物力学基础、机械制图基础、Solidworks、UG、AUTOCAD以及机械加工实践操作课程等特点,作者对轮椅车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采用特殊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解,经过实践后,发现上课效果较佳,学生反映概念容易理解,标准条例中检测的项目和使用的方法印象深刻,课堂气氛较轻松,效果良好。本文将对《轮椅车标准与法规》课程授课时的教学方法实施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标准理论与应用实践密切结合

《轮椅车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中涉及到的主要项目,包括轮椅车术语、轮椅车分类标准、轮椅车静态稳定性、轮椅车冲击强度、轮椅车疲劳强度、轮椅车尺寸空间、轮椅车质量和操作空间、轮椅车行驶速度、轮椅车刹车效率、轮椅车越障能力、轮椅车测试中用假人、轮椅车表面摩擦系数、轮椅车座垫组件防火性、轮椅车电磁兼容性能测试等几十个标准,并且每个性能测试的标准又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台湾标准和行业标准等不同的类型。通过学习将轮椅车标准理论付诸实践,结合实践来理解标准理论,使学生掌握常用轮椅车测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装配要求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常用轮椅车标准,培养学生掌握常用轮椅车测试的技能和标准的制定及规范。因此,本课程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将一些小型设备和测试器械带入课堂进行展示和操作,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相关的生产厂家、科研机构和检测中心,让学生对轮椅车产品标准中产品分类、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装配要求、设计、制造、维修和检验等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找到相应的应用领域,学生就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针对所学的轮椅车标准的理论基础与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提出具体研究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及标准中可行的测试方法,让学生边看边学边动脑思考,并对部分可实施方案采用机械制图软件呈现。这样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就会有切身的体会,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有类似的标准和法规课程讲授,有条件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或将相关的教学设备搬入课堂,作者认为这种授课方式会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全新的认识。

二、授课内容既要与时俱进又要贴近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传授知识,但是忽视学生的培养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将该学科领域涉及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的新产品、新成果、新技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点灌输的同时,丰富知识面,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要求教师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更应密切注视轮椅车研究领域科学新动向,适时跟踪最新轮椅车测试设备或轮椅车产品及标准的开发与应用,不仅要把教材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善于结合最新社会动态、科技动态,及时地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理论信息和事实产品。譬如残疾人运动会上使用的竞技活动轮椅车、新材料研制的轮椅车、多功能高档轮椅车的设计和优化等。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现代轮椅车检测设备和新产品层出不穷以及相应检测标准需要进行不断的修订,知识量快速增长,特别是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和提供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借助网络信息教师和学生们在网上可以随时开展论坛,收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及相关信息,将这些内容与某些知识点进行结合来讲授,对新产品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剖析,发挥学生们的专业特长和个人特色,使同学们在学习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不断查找新的技术应用领域。

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篇2

8月14日,残奥帆赛圆满闭幕的第二天,来自菲律宾的残疾人运动员佩德罗・索利克没有急着离开青岛,他和队友游览了这个美丽的滨海岛城。令佩德罗没想到的是,一天里游了很多景点,所到之处都没有遇到通行困难,而且不少青岛市民都很友好地帮助他们,居然连一些小商店里都有无障碍坡道,很多洗手间里都有残疾人专用位置。索利克动情地说:“在此之前,只知道奥帆中心里的无障碍设施很棒,没想到城市里一样很通畅。我很羡慕这里的残疾朋友,他们生活在这样一座无障碍的城市一定很幸福。”

青岛,以一流的奥帆运动设施和残疾人专用设施赢得了世界的赞同与尊重。国际残奥委会运行经理简・泰依女士认为:“国际残奥委会的标准,在青岛都得到了完全的实施,青岛在这方面做的准备非常充分。”

近年来,青岛市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进步明显。截至目前,市区的主干道、主要商业街、城市中心道路、广场、步行街、商场等公共场所全部建设了无障碍设施,并设置了交通警示牌和无障碍标志牌。

不独青岛,走在山东的每一个城市,你都会感觉到对残疾人关怀的细致入微,无障碍环境建设已作为一种大众理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传播与加强。济南、青岛、东营、烟台、临沂等城市相继开展了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盲道近1万公里,坡道9000余处,电信、银行等服务场所设置了残疾人服务专柜,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得到改善。

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中,山东先后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友好往来与合作,扩大了山东省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与中国残联、山东大学联合成立了山东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取得新成果,全省为残疾人服务的功能不断完善。

让生活无缺憾

关心服务残疾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从各个方面给予关注。近年来,山东省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体、维权等各项工作,残疾人事业不断进步。

根据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山东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一是“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使6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2007年山东省有134个县(市、区)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5%。济南历下区、青岛四方区、东营东营区、威海环翠区继莱州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之后,又一批成为国家级社区康复示范区,受到国家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表彰。

在残疾人教育上,山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贫困残疾儿童少年“三免一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省残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红领巾助残”和“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在全省11个市的21个特教学校实施了福利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对贫困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了资助。山东省“创新模式、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做法被全国推广。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在校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为33442人。

山东全省各级残联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要求,以安置残疾人就业和扶持残疾人脱贫致富为目的,在规范已建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集培训、就业、扶贫为一体的基地数量和扶持项目,扶贫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全省新安排城镇残疾人就业17360人,农村残疾人累计就业136万多人。

“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同”

在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广大残疾人以超人的毅力和不懈的拼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新业绩,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在农村,残疾人努力学习种、养、加等新技术,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在繁荣农村经济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在城镇,残疾人珍惜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残疾人挑战命运,自主创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电子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战线辛勤工作的残疾人,拼搏进取,取得优异成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山东一大批残疾人在求生存、图发展的奋斗中,谱写了 曲曲自强之歌。张海迪、朱彦夫、孙建博、张群等自强模范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

山东省泰安市的赵光增下肢残疾,终日与轮椅为伴。9月7日,他坐着轮椅出现在环泰山健身跑活动的人群中,充满自信的笑容令所有人肃然起敬。比赛过程中,除了上坡,赵光增不借助任何外力,坚持完成了比赛,“全民健身是全民参加的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在大家中间,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同。”

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健身和健全人体育事业一样,不但能增强残疾人体质,还能进一步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要真正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就必须把残疾人纳入到全民健身队伍之中,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全民健身活动所带来的身心之益。

篇3

【关键词】 生物与健康产业 概念 内涵

1 产业概念

以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产品及所形成的产业是国际上新兴的产业,涉及现代生物技术本身所形成的产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的新产品,涉及传统生物产业与现代生物产业的内涵差别、产业规模等诸多因素,至今国际上有关生物产业的定义尚无明确界定[1]。国家发改委在《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中,将生物产业定义为“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统称,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2]。

生物与健康产业密切相关且互为交融。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疗保健服务业和医疗保健相关产业。医疗保健服务业由向公众和个人提供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保健服务的卫生机构和医疗保障组织组成。医疗保健相关产业包括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美容养生等延伸性保健服务,以及为医疗保健服务提品和支持的产业。

我国广州、宁波等市根据区域产业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生物与健康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为此,有必要探讨生物与健康产业的概念与内涵,依此调查产业的发展规模、水平、结构等基本情况,及时为各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2 产业构成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与健康产业内涵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3],我国相关的产业分类指导和统计管理等制度出台相对滞后,导致国家的生物产业产值通过参考国内外材料估算的方法获得[4],数据准确性差,甚至不能反映其中的核心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情况,国家亟须建立一套相关的政策体系。

2.1 国家产业政策

在产业构成上,2011年11月,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五大领域[5]。2012年12月,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七个重点领域[6]。然而上述文件对各领域的概念与内涵并无明确阐述。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海洋生物六个小类和23个条目,初步勾画了生物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组成。

2.2 产业内涵探索

全面准确的产业统计需要对产业内各领域进行细分与测算。2008年,国家发改委着手建立生物产业运行监测系统。2008年7月,该委召开“建立我国生物产业统计体系研究课题”讨论会,总结生物产业统计试点工作,提出生物产业统计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六大块内容,讨论完善我国生物产业统计体系。2012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提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统计目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分类统计目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方法研究进行论证,提出认真做好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加强信息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数据资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生物与健康产业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同时贯穿产业活动中研发、生产、流通和服务等多个环节,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该产业的子产业关联性强、产业边界模糊等特征日益凸显,对产业的分类和统计标准设计要求较高,相关的指导和管理政策一直未能出台。

3 国内部分省市相关政策

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生物与健康产业相关分类和统计办法的情况下,国内各省市纷纷结合区域情况开展相关尝试性工作,在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2011年12月,黑龙江开展全省生物产业统计工作,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五大领域,然而关于各领域的定义与具体范畴未见,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推进。2010年,南宁市发改委委托南宁市统计局和广西社科院开展生物产业统计体系与产业指标课题研究并于2011年3月通过了成果评审,界定了生物产业的统计范畴,提出了生物产业指标体系及具体统计方法,但具体内容未见。至2012年初,已有云南、四川等十多个省市初步设立了新兴产业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对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进行统计,其中以云南省、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宁波市对生物与健康产业的界定较为详尽。

3.1 云南省跨越一、二、三产业统计生物产业

云南省实施“生物经济强省”战略,2007年4月,省发改委《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生物产业(烟草产业除外)指的是从事生物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生物技术服务的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轻工、化工)、生物能源、生物服务业等。”2010年10月,云南省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云南省生物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试行)》,将生物产业界定为“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开展研究并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包括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领域。”该制度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为依据设置云南省生物产业统计指标及口径范围,对生物产业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产品销售和利税等情况进行统计,指标体系涵盖一、二、三产业。该制度将烟草产业纳入生物农业统计范畴,因为云南省是我国最重要、规模最大的烤烟和卷烟生产基地,烟草种植业、卷烟工业是该省农业和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草产业是该省最具比较优势、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是省财政的主要支柱,所创税收自1988年起一直位居全省各产业之首,最高年份占全省70%。此外,烟草产业还促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该省的重要产业。2011年,云南省生物产业总产值达410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关于产值的具体构成未见报道。

3.2 江苏省无锡市分十大领域统计生物产业

2012年1月,无锡市统计局、发改委《无锡市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制度(试行)》,对该市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十大新兴产业开展统计监测,该制度将生物产业界定为“包括生物技术产业和新医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新医药产业:是指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新装备等的开发应用为特征,是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中药、小分子药物和医疗器械、生物试剂、医用材料等。”在该制度的统计分类目录中,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制造、生物药品制造、中药制造、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制造、生物工业产品制造、生物农业产品制造、生物环保产品制造、生物能源产品制造、药用包装材料、其他十大领域,统计生物产业的总产值、新产品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数。但是,对于各领域的具体统计范畴及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关联未见,由市科技局与市农业委员会负责核定相关企业名录并组织统计工作。无锡市发改委公布的新兴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该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总产值(营业收入)为252.75亿元,同比增长9.1%。

3.3 浙江省宁波市采用汇总系数统计生命健康产业

2013年3月26日,宁波市统计局、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目录(试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依据,根据具体类别与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度确定不同的统计汇总系数,对该市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新能源、海洋高技术等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计。其中,生命健康产业包括生物制品制造产业、生物工程设备制造产业、生物技术应用产业三个子产业,下分十个领域。

4 生物与健康产业概念与内涵

在我国现行的生物与健康产业统计体系下,本文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基础,参考国内各省市产业界定方法,将生物与健康产业界定如下:

4.1 产业概念

生物与健康产业是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服务、健康服务产业领域。

4.2 产业构成

(1)生物医药产业: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与医药产业结合,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成部分或以其作为作用对象,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进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手段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涵包括生物医药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服务等。该产业主要包括化学药品原料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生物及生化制品的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以及制药专用设备制造[2]。

(2)生物农业产业: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以及生产农业投入品如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生物肥料以及生物农用材料所形成的产业。该产业包括农业生物种业、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疫苗等重点领域[7]。

(3)生物能源产业:生物能源是指由生物质转变而成的能源,是从能源作物、林业废弃物和有机废料等生物质中产生的能源,包括来自树木的木材能源和来自非木材的农业作物的农业能源,其中储存着可用于产生电能、热能、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化学能源。我国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糖、动植物油脂以及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气以及生物质发电等[2]。

(4)生物环保产业: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凡是与生物技术结合,充分利用生物的特殊功能进行生物净化、生物修复、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从污染治理、清洁生产、能源开发到可再生资源利用,多层面、全方位地为解决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荒漠化和海水污染等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均属于生物环保产业研究和应用的范畴,也是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2]。

(5)生物制造产业:包括采用微生物细胞、生物酶,以及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和细胞融合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及以发酵和酶转化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成果形成的生物制造业,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基础化学品与原料等的一种工业方式,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制药、造纸、纺织、采矿、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重要领域[2]。

(6)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指运用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服务的产业。

(7)生物技术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生物技术与其他要素为支撑,通过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应用、转化、转移、扩散,形成完整的生物技术产业链的服务活动的总和,是一种创造和传播生物技术知识,提供、应用生物技术知识服务的产业体系[2]。

(8)健康服务业:是指以现代或传统医学技术为主要支撑,以医疗服务、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健康管理为主体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学勇.中国生物产业调研报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北京生物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启航2009北京生物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伍业锋,刘建平.生物产业的界定及统计制度方法初探[J].统计与决策,2011,(20):35.

[4]龙九尊.专家呼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体系[N].科学时报,2010-9-13(B1).

[5]科学技术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国科发社〔2011〕 588号)[Z].北京:2011.

篇4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难中求进:20*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一)发展方向在城市定位中更加明晰。我们按照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要求,注重科学定位,狠抓规划引领,强化特色创建,城市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科学确立。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特点,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明确把城市定位为“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着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新兴工业城市、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构筑最佳创业城市、居住家园,及时调整战略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推进我市走特色竞争、率先发展之路。规划引领得到加强。建立城乡规划分级审查制,切实加强规划衔接,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完成市域总规、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概念规划、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入城口控制性详规等重点规划,认真抓好土地利用总规修编,编制完成凤林、峡口、新塘边等集镇总规和45个村庄整治规划。宜居城市逐步显现。深化“四城联创”,顺利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深入实施城市“三化”提升工程,完成江滨东路等8个绿化提升项目,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西山健身公园、三塔修缮亮化、西塘古民居保护等10多个文化融入项目;双塔大桥竣工通车,文化艺术中心一期、须江游览桥主体完工,文教路、西山路等工程顺利实施,江贺公路收费站与高速收费实现叠加;全面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深入整治市容市貌,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

(二)工业经济在理念转变中扩量提质。我们始终突出主攻工业,注重转变理念,全面实施以产业、平台、科技为重点的工业提升“六大工程”,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工业经济进一步扩量提质。工业平台整合优化。对原有“二区四基地”14个布点进行整合优化,确立中部特色经济区和城北工业新城为工业主战场的战略地位,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四都、峡口乡镇功能区为两翼的市乡二级工业平台开发体系。开发时序上,近中期以经济开发区山海协作园、十里牌和莲华山工业园为主,远期以城北工业新城为重点;开发机制上,对经济开发区实行“明确范围、划分税种、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激励政策。启动高新技术园区前期工作,收储十里牌工业园等优质工业用地1500亩,平台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二级平台新平整土地4507亩,新入园企业70家。产业培育重点突出。在原有12个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比较优势、产业导向等因素,明确将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以及高新技术等“4+X”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制定出台“工业提升36条”、“保稳促调12条”,集聚政策和资源大力扶持重点培育产业和企业,着手编制“4+X”产业发展规划,“4+X”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增长39.7%。龙头企业实力壮大。三友公司与广东雷士集团实现战略合作;联城消防公司吸纳1500多个*籍消防业主加盟,全国消防器材产品营销网络筹建有序推进;江化、红火、*虎、申达等企业到内蒙古、湖北、福建等地实施扩张性战略投资;虎山集团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点火投产;江变、恒亮等企业上市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新增规模企业56家,其中亿元企业13家。科技创新明显加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专利申请246件、授权120件,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成功举办中国(*)机电产业提升科技论坛和木门行业高峰论坛;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浙江名牌产品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4.1亿元,增长25%。节能减排有效推进。全面启动“811”环保新三年行动,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污染源普查,扎实开展印花浆企业等四大专项整治,顺利实施污水处理厂等22项重点减排工程,2个纯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现代服务业在重点带动中加快发展。我们致力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注重重点带动,加大扶持培育,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休闲旅游得到新发展。江郎山丹霞地貌“申遗”稳步推进,“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旅游“十百千”工程全面启动,清漾、和睦特色文化村一期项目建成开放,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加快建设,石门镇、碗窑村、清漾村通过省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验收。全年接待游客202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17%、18%。商贸物流有了新提升。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着手修编现代物流业、商贸商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认定和特色商业街(区)命名办法,加大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餐饮业、休闲娱乐业、物流业提升档次、集聚发展。浙西地区首家民营商业企业集团万商集团成立,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一期项目、城北大型超市主体完工,加贝、好又多两大购物中心开业。千镇连锁工程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兴合农资、刘氏贸易等公司被列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左邻右舍等公司加快跨区跨省经营步伐。金融、中介服务取得新进步。农村合作银行顺利开业,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妥开展,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6.02亿元,居衢州市各县(市、区)之首;金融服务中心贴近项目业主服务,成功引入市外银行贷款3.67亿元,增长66.8%;市担保中心规模做大,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5506.5万元。保险业、房地产中介、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加快发展,全年新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87家。林权流转中心稳健运行,流转集体林权7*4亩、交易额2072.8万元。

(四)新农村建设在深化举措中顺势推进。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三大主题,注重深化举措,深入实施富民惠民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高效农业优化做强。食用菌、蜜蜂、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食用菌种植3.1亿袋、增长24%,养蜂产值2.7亿元、增长10.6%,果蔬产值2.7亿元、增长21.8%;改造低产竹林、油茶基地7000亩;积极推广温氏“公司+农户”养鸡模式和生猪养殖“零排放”技术,出栏肉鸡681万羽,生猪饲养量达181.1万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同时,认真抓好粮食生产,推广农机作业面积43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富民工程深入实施。扎实推进农民素质工程,开展技能培训8490人、转移就业6525人。稳妥实施下山脱贫工程,9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加快建设,新搬迁山区农民3534人。全面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198个部门单位、企业与114个重点村结对帮扶,到位资金494万元,403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6325户。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率先在衢州地区设立农业贷款担保资金,发放贷款283万元;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专设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救助资金,发放保费补贴、灾后重建补助资金1156万元,支付保险赔款926万元。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深入开展“两线整治”和农村洁化运动,完成71个村整治,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81%。扎实推进“910”绿化精品工程,大力实施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建成林道210公里,新增省、衢州市绿化示范村35个。实施凤林三岗低丘缓坡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21538亩,新增有效耕地6822.6亩。农村沼气项目加快实施,建成户用、规模养殖场沼气池4.65万立方米。认真抓好千库保安、千里渠畅、农民饮用水、农村公路养管等工作。

(五)项目招商在破难攻坚中取得突破。我们坚持项目投入第一抓手、招商引资第一工程的理念,注重破难攻坚,完善机制,保障要素,项目招商工作难中推进。项目工作成效明显。全市谋划提出前期项目1099个,列入衢州市前期项目计划30个,黄衢南高速衢州互通至*北连接线、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至广丰公路等3个项目新增为省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加快推进,74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建68项,完成投资28.2亿元;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京台高速衢南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老48省道*段完成改建;220千伏清漾变、110千伏凤林变等电力工程建成投运,新农村电气化工程通过省预验收,城防工程贺村段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建设。招商引资实效提高。全年引进项目583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8.02亿元,增长9.2%,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4+X”产业关联项目253个,我市目前最大招商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型电光源项目成功签约。新招商项目有540个开建、351个建成投产,其中英博国光年产15万吨啤酒生产线竣工投产,总投资各2.4亿元的丽人纤维板、双氧水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3亿元的中鑫毛纺项目开建。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接省、国家政策措施,争取各类补助资金4.5亿元。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促进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外贸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6亿美元,增长72%,增幅名列衢州市第一。新批外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781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六)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全面进步。我们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注重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全年新增财力73.1%用于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五费”合征稳妥推行,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和报销补偿标准,为城镇居民报销412万元、参保农民报销4000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48元、150元提高到280元、168元,发放低保金985.01万元和物价补贴340.42万元;救助因病因灾困难群众1286人257.5万元;补助优抚对象、精减老职工19*人710.98万元;千名残疾人康复工程全面完成。390户农村困难户危房得到改造,第五批106套廉租房建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经验”向全省推广,发放直补资金776.7万元,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9个。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募集赈灾款物合计1300多万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突出抓好零就业家庭、被征地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836人,帮助189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优质教育更加均衡。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推进,市域幼儿园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坛石、贺村片完成布局调整;文溪实验学校、峡口初中新教学楼等建成启用,城北中学主体完工,*八中顺利迁建;职教中心晋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作业本费,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去年的230元、330元提高到300元、450元,省教育强市通过复查验收。公共卫生保障更加有力。卫生布局调整加快推进,20家建制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市公共卫生中心疾控楼结顶,第四专科医院门诊综合楼投用,“120”急救资源实现公办民办医院共享;实行免费婚检;有螺面积减少15万平方米,手足口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加强;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达标通过省验收。文体等事业更加繁荣。扎实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试点,完成大陈汪氏、溪东王氏宗祠及凤林塔等重点文物修缮,*婺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廿八都镇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集并推广市歌《多娇*》。举办全国企业羽毛球赛、首届工人运动会和工人文化节,清湖、新塘边、大陈被评为省体育强乡镇,荣获全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集体。《今日*》扩版,广电中心建成投用,市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获得国务院表彰,第二次经济普查全面铺开。安全维稳更加强化。“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深入推进,工作扎实有效,11个市级以上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安全生产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实现奥运期间上访“零进京”。规范整治“十小”行业,认真抓好问题奶粉重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农村公共安全协管队伍建设试点通过验收。切实做好防汛防旱、动植物防疫、森林消防、粮食安全等工作。同时,人口计生、气象、人防、通信、外事、档案、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双拥、工会、工商联、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都得到了新发展。

(七)政府建设在优化服务中继续加强。我们按照“创新、为民、务实、有为、廉洁”的要求,注重优化服务,创新举措,政府执行力得到提升。行政服务进一步优化。积极开展服务园区、企业、项目“三服务”活动,推行工业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和工业项目代办员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网管理办法,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行政服务和招投标两大平台建设,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实行涉企收费公示制,停征或减免8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机构编制工作有效加强,分设规划局、外经贸局,设立中部工业区开发办,撤销*坑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组建新的峡口水库管理局。开展事业单位整合规范工作,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乡镇(街道)机关“六小”工程启动建设;村规模调整平稳实施,村庄总数从557个减为312个,第八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7个社区办公用房基本建成,55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完成建设;县前、菜农撤村并居顺利完成。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反馈意见得到整改,惩防体系和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执法机关作用,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依法依规查处65件违法违纪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532件人大、政协议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解决率分别达100%、89%。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尽管遇到了非同寻常的困难,但我市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有效监督、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给予政府真诚关心、鼎力相助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建设的驻江部队、武警官兵、在江省市属企事业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发展不快,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农村设施滞后,农业增效不快,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三是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不小,与节能减排的新要求仍有许多差距;四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收支平衡的压力增加,与保稳定促发展的新要求仍有明显差距;五是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就业压力加大,安全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与建设和谐*的新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六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行政效能不高,与群众对优质服务的新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坚定信心:努力保持2009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和“两创”总战略的关键之年,并且恰逢建国60周年大庆。综观国内外发展形势,新的一年既面临严峻考验,又充满希望。一方面,国内外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我市经济将不可避免深受冲击,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面临“寒冬”;另一方面,国家审时度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也及时采取“保稳促调”措施,强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此,我们要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借机转型,顺势升级,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振奋精神,发挥优势,克难攻坚,力争新一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基于上述分析判断,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突出做强“4+X”产业,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突出壮大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改善民生民利,着力统筹城乡建设;突出维护安全稳定,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信心,破难攻坚,奋发有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省、衢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

一是要坚定不移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今年将是面临困难更多的一年,既要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又要充分认识危机中蕴含的重大机遇,迎难而上,合力攻坚,以百倍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增强干部的发展信心,引导干部深刻领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坚强决心,坚持以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凝聚发展信心,深化举措,推进工作。要增强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加大各级扶工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引导企业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在危机中寻找商机,选准项目和合作伙伴,借势借力加大投入,加快提升发展。要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切实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和援助,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提振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

二是要毫不动摇率先发展。率先发展是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要立足欠发达、经济总量偏小的市情实际,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争先意识,坚持“四个第一”理念不动摇,突出主攻工业,狠抓项目投入和招商引资,全力推进率先发展。要突出一个“快”字,既要充分激活内生活力,又要强化借力发展,能快则快、能上则上,积极打造增长极,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力争在发展速度上领先。要突出一个“好”字,既要量质并举,又要内外并重,注重挑商选资,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力争在发展质量上领先。要突出一个“强”字,既要在经济发展上争先,又要在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建设上求突破,着力推进富民强市,力争在综合竞争力上领先。

三是要不失时机转型升级。推进转型升级是实现“保稳促调”的关键之举。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转向,不失时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快结构调整,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要加强自主创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新体系,鼓励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速提升产业层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四是要齐心协力打造高地。打造发展高地是推进率先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全力优化服务,致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城市。要强化政策扶持,完善细化激励政策、优惠政策、便民政策等,努力营造政策“洼地”,切实降低商务成本,创造一流的政策环境。要强化举措创新,善于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强化高效服务,以超常规、超常态的工作精神、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致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使*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