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救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术前急救护理要点控制。方法:主要采取回顾性的总结方法,对术前急救的护理要点进行简述。结果:通过术前的护理,其中有2例因为多器官的损伤和失血过多导致多器官的功能衰竭出现死亡外,其余的患者都临床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7.4%。结论:正确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和护理,对整个外伤惟脾破裂的手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做好抢救的关键部分。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急救;术前护理;要点分析
在临床医学中,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症,它占腹内的实质性脏器损伤的首位[1],一般来就诊的患者病情比较危重,且发展快,经常大出血导致死亡。笔者根据所在的医院中2005年6月到2008年12月之间收录的78例脾破裂患者进行分析,现将将笔者的抢救和观察以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到2008年12月之间收录的7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6例。其中年龄在5-6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9岁。致伤整个病因主要有:车祸伤、炸伤、高空坠落伤、压伤、滑倒、砸伤、拳击伤以及锐器伤等等。其中单纯性脾破裂有19例,其余的都伴有其他伤,其中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的占有46例。对于78例全部行睥切除手术,除其中2例因为多器官损伤和失血过多致多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死亡之外,其余的均经过临床治愈出院。
1.2 护理方法
主要是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总结术前急救的护理的要点,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 入院时护理
对于入院的外伤性脾破裂与伴有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一般给予抗体克处理。并及时的给予氧气吸入,从而改善患者的组织缺氧状况,并需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1.2.2 休克护理
对于患者出现休克,需要注意输血和患者的护理,具体的操作要点如下。
1.2.2.1 输血护理
由于一般患者在出现外伤性脾破裂时,经常出现失血过多而造成休克的现象,因此需要补充血容量,一般在进行补血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快补充有效的血容量。一般紧急情况下,需要先给患者注入胶体或者平衡盐液体,并以每30min 的800~1500mL快速的输入,另外应尽快的采好血标本,进行急行交叉的配血,同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进行补充有效的血量;②正确的输入血液。一般在血库中取的血需要加温10℃-37℃为宜,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温液体进入患者体内而引起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的痉挛,从而避免出现休克;③正确的掌握血容量的补足指标。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密切的观察BP和HR以及肺部的情况和患者的尿量与神志的变化,并观察患者是否继续出血,同时控制好输血的量。直到患者的休克基本缓解之后,需要调整输液通道的供药途径。
1.2.2.2 护理
对于患者出现休克的现象,一般需要采取正确的进行护理,同时注意保暖。在护理中将患者头和脚各抬高15-30度之间,其目的是增加回心血量和缓解重要的器官供血不足情况,从而努力的减少因为缺血和缺氧而造成的重要损害。另外,护理的过程中注意切勿随意进行搬动患者,避免因为创伤部位的活动而出现大出血和休克,对于伴有开放性的伤口的肢体,需要给予止血处理。一般休克早期的患者多伴有躁动,如需加床档,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对于冬天需要注意保暖。另外对于有合并伤的患者,需要在转运的途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1.2.3 排尿护理
对于患者需要及时的做好患者的排尿处理,并观察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和输液量是否充足,同时了解纠正休克的程度,并掌握和及时调整补充的血容量与输液速度。一般如尿量小于25mL/h,则说明存在肾血管收缩与血容量不足现象,需要加快输液的速度进行缓解;如果尿量一般稳定在30mL/h以上,则说明休克已被纠正,同时肾灌注良好及血容量充足,需要适当控制的对液体的输入量和速度进行控制。如果尿量持续过多,则需要引起重视,防止肾功能衰竭。
1.2.4 病情护理
在急救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的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一般观察腹部有无讲行性的膨隆和腹痛有无进行性的加剧以及有无移动性的浊音和腹膜刺激的症状,如果出现以上的症状与体症,一般则提示可能有腹腔的脏器破裂与出血的可能性。此时护士需要协助治疗医生做好腹腔的穿刺,并做发急诊手术的准备。
通过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分析,如果男性患者的RBC低于3.2×106/mm3,而女性的RBC低于2.8×106/mm3,并且Hb低于9%。并且有继续下降的发展趋势,一般说明腹腔内有出血脾破裂的可能性,需要及时的做好救治工作。
1.2.5 术前护理
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遵嘱医师的指导,一般需要禁饮食和放置胃肠减压以及备皮,并做皮试和配血。一般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时送手术室手术,以免贻误手术的最佳时机。并做好术前的相关护理,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1.2.6 心理护理
由于导致外伤性脾破裂的重要原因大多数都是意外,而且病情比较危急,一般患者缺乏思想的准备,经常存在恐惧和焦虑,有的患者出现绝望的心理。因此护士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和安慰,并关心和体贴患者,让患者减轻恐惧感,从而使患者从容镇静,并积极的参加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通过术前的护理,其中有2例因为多器官的损伤和失血过多导致多器官的功能衰竭出现死亡外,其余的患者都临床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7.4%。
3 讨论
通过本文对我院2005年6月到2008年12月收录的7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术前的急救护理要点分析,做好外伤性脾破裂护理的工作重点在于规范化和程序化以及及时化[2],这些是整个救治工作中的关键。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救治关键在于护理,及时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术前救治护理的控制要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及时的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做好相关的护理;第二,抢救及时,一般对于急性脾破裂患者最重要的是抢救及时,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第三,正确的纠正休克,及时的给予患者氧气和导尿处理,做好手术准备;第四,做好心理辅导,由于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畏惧和恐惧感,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沟通,减少心理压力,从而积极的参加治疗[3]。
参考文献
[1] 周建琼.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护理[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I):40-41.
篇2
关键词:院前 急救 特点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57-01
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要接受区域性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与指挥[1]。区域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就急救电话中提供的患者病种与病情等信息,按照就近原则与医院的救治条件统筹调度急救站出车实施救治,其中急救站是各院的急诊科。医院急诊科不仅担负着院前急救工作,还负责提供院内紧急救治与急诊观察及急救用药等工作,医院急诊部门运转便形成了“一套班子,两个招牌”的机制模式[2],其中重要一环便是院前急救。当前,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现状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应该在了解院前急救工作特点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改进措施方能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水平。
1 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分析
近年来,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院前急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院前急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笔者认为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主要基于医护人员的科学、准确判断及护理工作人员的熟练操作,这是救死扶伤的基础,也是整个院前救治工作的关键及目标。笔者基于院前急救工作经验着重总结了院前急救工作特点。
1.1 工作性质急,时间是工作开展的关键。院前急救工作开展主要是接受市级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与指挥。区域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参照急救电话中提供的患者病种、病情及患者要求等信息,参照就近原则,在了解各医院医疗救治条件的基础上统筹调度急救站出车实施救治,这个过程需要把握时间最短原则,并且保证调度工作的科学、有效。同时,该环节也是院前救护工作开展的前提,是保证院前救护工作的基础。同样的道理与原则应用于医院急诊科,医院急诊部门不论何种时间或情况下,在接到出车救治任务后便要即刻安排救护人员与救护设备、车辆等,为出诊救治做好准备。院前急救工作具有工作急的性质,这些准备性的工作需要医院急诊科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做好规划,时刻保证急救设备的齐全与性能正常,保证院前救治工作的快速、顺利。基于院前救治工作时间要求特性,院前急救出诊时间要越短越好,国家对此作出了最长时间限制即出诊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院前救护车到达现场的用时不可超过10分钟[3],严格遵照时间便是生命的原则。
1.2 救治病种具有多样性与随机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运作活动都会带来意外事故,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化的灾害因素,各个社会领域中的意外事故具有不可预测性,事故一旦发生院前救护工作便要尽快展开。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各种方面的疾病,其中包括中毒性突发病,也会包括传染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均包括在急救范围内,增加了急救工作的救治难度与复杂性[4]。院前救治病种的多样性与随机性决定了救治设备与药物的齐全,还要保证救治人员中医生、护理工作人员的齐全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1.3 急救器材与药品的多元需求性。院前急救工作中急救器材与药品需求的多元性是由院前急救病种多样性与随机性决定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刻,急救电话所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急救车出诊时可能无法全面了解出诊急救疾病的确切情况,以致急救工作中所用急救设备、药品无法满足急救工作需求,这会影响到急救工作的开展。基于急救工作的重要性,为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要保证急救器材的齐全与多样,急救药品的数量充足与多样,这是院前急救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院前急救工作开展的关键保障。
1.4 院前急救工作对秩序要求。一般而言,急救现场具有混乱性。事故发生时事故当事人恐慌哭喊、家人的喊叫哭声、围观群众的喊叫声等噪音,部分场地还伴有警车等机动车辆的警报声等,这些噪音作用下会加重现场的混乱度,秩序陷入混乱是一般事故现场的明显特点。而事实证明,混乱的秩序会阻碍急救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也十分不利,于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院前救护工作对救治秩序便提出了新的要求。院前急救工作开展以前需要先维持杂乱环境秩序,便于救治工作流程的开展,同时院前救护工作的开展多是在救护车上进行,这需要救护设备齐全的同时,被救人的家属全面配合,以共同推进紧急救治工作的开展。
1.5 院前急救工作对人员配备的需求。院前急救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病种,救治工作配置的工作人员应该包括医生与护理工作人员至少各一人,而且对医护人员的医疗事故的处理能力也有较高的素养要求。救护车辆中配置的救护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这是急救工作开展的基础,科学的判断力与急救处理能力是急救工作开展的前提。医生在工作开展前需要大体规划救治方案,并在救治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紧急处理的基础上保证被救人员的生命体征。急救工作中护理人员也需要具备综合化的医学专业素养,并具有较快的应急反应能力,具备全程配合医生急救工作开展过程中提出的各方面要求,医生与护理工作人员急救工作中的配合默契度是整个救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以积极面对紧急救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 院前急救工作对急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紧急救治是院前急救工作的核心环节[5],院前紧急救治与护理工作开展水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护理工作的开展更是能够影响到紧急救治效果。因此,应该结合院前救治工作的新特点,着重提高紧急救治护理工作的水平。
2.1 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敏捷的反应力。紧急救治工作中的护理人员应该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与敏捷的反应力,在救护工作开展前应该做好救护工作的基础工作,其中包括救护工作所需要的药物、器材、救护工作所需要的工具等物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全面了解并熟悉救护车上各种药品、器材等物件的基本位置与数量,在医生展开救护工作的同时为医生救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指导与参考。这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是节省救治工作时间的关键,能够为被救治伤员的晟敏体征的维持提供保障。救护车上的护理工作人员还要注意加强紧急救治工作提供系统的救治管理,如定医疗设备、定药品数量、定物件位置、定管理人员等,护理人员应该争取全面提升救护车辆护理水平。
2.2 护理工作人员判断力要强。院前救护工作中配置的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基于专业的医护知识密切观察、发现患者或事故伤员机体问题,必要的时候提醒医生注意,并启发医生制定全面的紧急救治方案。救护人员还要全面掌握疾病紧急治疗的系统化的标准与程序[6],能够及时对医生做出的救治决定提供参考意见,全程推进紧急救治工作的开展,为紧急救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证。医疗护理人员还要具备混乱局面下落实护理流程的能力,伤患者意识能力的情况下做好心理护理,伤患人员还要适当安抚患者家属,争取为紧急救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护理人员还应该切实推进护理流程的落实。院前护理工作的总流程包括转送途中护理、途中监护护理及伤患心理护理等,其中护理人员应该在简单的紧急救治工作后配合医生做好家属解释工作,以解释的方式获得伤患人员家属的支持与理解。护理工作中要基于伤患者生命体征的保证为患者取正确、舒适的,并及时做好与医院门诊部医护人员的联系,为生命的救治争取最佳时间。途中伤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是为患者实施紧急救治的基础,途中的监护也能为门诊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毕国庆,赵磊.急诊急救工作场所的医患沟通的基本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6(3):160-160
[2] 张芸,姚波.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21):229-229
[3] 王中明,李建华.浅谈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97-397
[4] 赵春,李小静.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24(9):106-107
篇3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rise of high-rise building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technolog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tructure and workers' life safety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ment, and the technical complex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ome are far more than the permanent infrastructure and superstructure, slightly careless, it will not only endanger the safety of foundation pit itself, but also affected structures and underground facilities near, caused huge loss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 construction of common accidents, puts forward some supporting project management solutions.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51.4
引言:近年来,随着大批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开发商为提高建筑用地率,加之国家有关规范对基础埋置深度和人防工程的要求,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必不可少,有的地下建筑甚至有三四层,深的达十多米,于是,地下建筑开挖时的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必要的施工过程
一、施工中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措施
1、常见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突发的几点问题
常见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包括有:基坑内出现管涌、流沙等;基坑支护局部出现裂缝、沉降;工程所在地连续多日出现狂风暴雨;相邻工地降水、打桩、开挖土方对本工程的影响;开挖中出现地下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等。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要事先设立预案,发现有异常,即时拿出相应方案指导施工,并进行跟踪监测,验证方案是否有效, 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当预计事件发生后, 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解决。
2、 预防措施
在施工中一般做好以下预防措施。为确保止水质量,防止基坑开挖时漏水,止水桩施工前要对施工桩位及临近的障碍物进行逐一清除。为确保基坑不发生漏水和渗水现象,基坑开挖时,要做好桩间土的保护,如发现坑内漏水严重,要先在坑内封堵抢险,同时查明原因,进行整改。必要时可用高标号砂浆在桩间砌砖或在桩间进行挂网喷浆。为确保支护桩施工质量与桩周管线安全,在支护桩施工前,要查明下部管线并进行标注,开挖并架空处理靠近施工区的下部管线。为应对突发事件,现场要储备足够的钢管、水泥、木桩、草袋、水玻璃等物资和潜水泵、压浆机、注浆机等设备。一旦出现险情,马上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为防止周围地下水降深过大,要事先做好灌槽和回灌井。
3、应急措施
尽管在施工中以预防为主,力争做到事前控制,但在施工中仍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要做好相应的处理,确保施工顺利。当出现基坑漏水时,要针对现场情况在坑外采用压密注浆或深层搅拌来进行止水。当止水桩达一定强度后,才可逐步拆除坑内抢险封堵物。在拆除坑内抢险封堵物时,要密切观察原出水处情况。当支护桩出现位移量超过警报值时, 应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当措施落实并生效后才能继续开挖。同时要加大基坑及其周边监测频率。当出现周边道路、管线沉降过大时,也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分析查找原因,并在沉降区及周边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采用树根桩加固管道后才能继续施工。当出现道路和管道开裂时,应立即切断相应的气源、水源和电源,配合相关部门修复,并针对原因在开裂区加固土体后再继续施工。
二、做好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1、深基坑工程的施工
深基坑工程包括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施工失败,甚至造成事故。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对各施工要点要制定具体措施,并加强过程控制。例如,确定土方开挖方案时,应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拍照和录像,对地质勘测报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设施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对特殊土质需精心组织施工,膨胀土地区不宜在雨季开挖,软土地区分层开挖的深度不宜太大。若挖土高差太大或挖土进度过快,极易改变土体原来的平衡状态,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可导致土体快速滑移,这样不利工程监控,易造成坍塌事故。
2、深基坑周围土体止水效果的控制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带来的危险程度是相当高的。地下水的来源一般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雨水及基坑周围的渗漏管道水,由于水的来源复杂,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变化的影响,在制定止水方案时应从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和排水3个方面考虑,根据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地下水的成因,了解深基坑周围环境,对周边有建筑基坑,宜采用以堵为主,抽水为辅,否则会导致基坑周围土体与水体的流失,使建筑物不均匀沉陷,甚至发生坑底流沙、管涌等现象,增大了处理难度,拖延了工期,反之,以降水为主。
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其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进行止水帷幕止水施工时,如果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质量不好,深基坑开挖后会出现渗水较多的现象。若此时再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则延误工期、增加造价。因此,在该类止水帷幕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保证桩体质量。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保证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层情况变异较大的地区,因搅拌桩的桩径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止水失效。
2.2保证桩的搭接长度和密实度,杜绝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现象。
2.3不得随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否则会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也破坏了止水帷幕,导致地下水的渗入。
三、深基坑支护的信息化管理
基坑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等情况,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位移变化的大小、方向、变化频率,对照报警标准,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基坑底隆起的观测等。以上监测除每天进行目测之外,一般每8~10m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开挖后每天监测3次,位移大时应适当加密。
观测结果要真实反映所测目标的动态趋势,并绘出变化曲线图,以传递险情前兆信息,找出险情发生的必要条件,如地质特性、支护结构、临近建筑物、地下设施等,结合相关的诱发条件,如气象条件、开挖施工、地下水变化等,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决策,以排除险情。开挖较深的基坑时,还应测试支撑的内应力,当应力值达到设计值的90%(或支撑变形达10mm)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另外,因现场施工情况复杂,监测点极易被破坏,要注意对监测点的保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按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施工,并尽量做到边施工、边监测,还要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对称均衡,限时限量”的原则,杜绝盲目施工和野蛮施工的现象,加强对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控制,保证工程顺利、安全地完成。
参考文献:
【1】龚晓南,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篇4
关键词: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在线维护;技术要点
一、电力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及在线维护的意义
(一)技术进步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电力设备的应用也正逐渐朝着大型化、规模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对电力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是在设备技术含量较少,应用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不仅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检修维护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为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必须将逐步被状态检修与在线维护所取代。
(二)安全性的需要
对近年来电力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统计,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维护检修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所导致的,使得电力设备各种缺陷问题或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而为了尽量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好的方式就是工作人员通过状态检修技术与在线维护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远程化、智能化的管理,以实现对设备运行实时、全面的监控,以及对设备故障能及时发现与处理。
(三)经济性的需要
随着各种新型电力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以及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都对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以及维护检修成本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仍采用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必然无法满足电力设备可靠、经济运行的需要。因此,在电力设备中开展状态检修与在线维护工作,是提高设备维护检修质量,以及降低设备维护检修成本的必然趋势。
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及在线维护技术要点的分析
(一)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及在线维护技术应用的结构体系
以省级电力网络为例,其电网中各种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及在线维护技术应用的结构体系,可分为变电站层、地区工程师站层以及省级电网站层这三层结构体系。
1.变电站层。该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对变电站内,各种电力设备的模拟量信息、开关量信息、自检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通过调度专网进行远程传动,将信息传递到地市级状态监测中心。
2.地区工程师站层。该层主要包括了地市状态监测中心和地市状态检修工程站。其中,地市状态监测中心,主要负责接收变电站中电力设备的各种自检信息与状态信息,并能实现对各种电力设备的远程控制;而地市状态检修工程站,则主要负责从监测中心中单向接收和整理各种信息,并通过网络单向物理隔离层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安全与可靠。
3.省级电网站层。该层利用高速信息网络与各地区工程师站层相连接,以全面收集全省范围内各变电站中各种电力设备的状态信息与缺陷问题,并指导各变电站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科学的状态检修计划。
(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及在线维护技术的应用重点
当前,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及在线维护技术的应用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应当充分利用状态监测技术,并结合电力设备的历史运行资料和检修资料,以充分获取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状态信息;二是应当结合充分结合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测试与传动控制;三是应当全面收集各类电力设备的缺陷信息。
1.利用状态监测技术,以充分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
随着各种新型电力设备的应用,许多电力设备已具备了较强的自诊断功能,但是自检的范围还不全面,部分电力设备仍无法实现在线维护与远程状态检修,这就需要加强对这部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开关电源故障为例,由于其故障多是因电容故障或电解故障所导致的,而且故障发生时会引发温度的变化。为保证开关电源故障状态信息的有效监测,除应做好开关电源的温度监测工作以外,还应通过绘制温度变化曲线以及结合开关电源的实际工作时间,以推测出开关电源的大致使用寿命,从而更好的实施状态检修。
2.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测试与在线维护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力设备的测试与维护方法也日益丰富。为了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我们应积极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来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测试与在线维护。测试中所得到的各种测试数据结果,均可以通过高速通信网络或者专网直接传递给监测中心,而电力设备的各种动作信息、状态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监视中得到,从而实现了远程状态检修和在线维护的目的。
3.全面收集缺陷信息,提高设备状态检修质量
缺陷信息主要包括了同一型号、同一批次或者同一版本中电力设备所出现的缺陷问题信息。由于这些缺陷信息的收集需要很广泛的样本,不仅需要变电站加强对所使用各类电力设备缺陷信息、故障信息的收集,还应当以省级监督部门为主导力量,并结合各地区供电公司、变电站、生产企业,对全省范围内存在缺陷问题的电力设备进行统计与汇总,从而为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与在线维护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总结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部门中都采取的是以固定间隔时间为基础的计划检修方式。而伴随着近年来电力设备的应用逐步向着智能化、信息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检修方式将不可避免的出现过修或者欠修问题,而导致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的降低。因此,在电力设备的运行管理中,应当积极采取状态检修及在线维护的技术手段,通过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全面、有效的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设备的故障部位、故障程度以及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有效提升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延长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护理干预
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是临床外科常见的腹部手术,多见的急腹症之一,而进行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主要治疗手段。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笔者现将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为64.29±5.39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此组患者均为急性发作就诊,由于有部分因不了解自身疾病,老年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减弱,大多数患者存在着极度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恐惧、悲观的心理反应,紧张、急躁、抑郁的心理特点等。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时更加重紧张与痛苦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除了给予实施减轻和消除腹痛、腹胀的相关护理措施外,还应注意安慰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地关心体贴患者,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少避免不良刺激因素。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1.2.1.2术前准备术前为患者术区备皮,遵医嘱抗生素过敏试验、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1.2.1.3术前评估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15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仔细询问患者的疼痛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1.2.2术后护理
1.2.2.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安返病发,给予患者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由于患者属于急诊手术,术前肠道未进行充分准备,术后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因此为患者做好术后卧位护理[2]。给予心电监护,尤其是急性化脓、穿孔的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发生休克发生。认真听患者主诉,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循环功能稳定,对术后应用全麻术控制疼痛的患者应注意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观察。病人术后6h,血压稳定后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肠蠕动的恢复。
1.2.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防止发生休克。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相对迟钝,而且对疼痛不敏感,导致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不相符[3],因此护理重点应注意测量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腹痛和腹胀的程度。
1.2.2.3切口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及渗液现象。每次进行换药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如有异常现象应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1.2.2.4饮食指导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胃肠道刺激的较小,相对来讲肠道功能恢复的较快,排气后可饮少量温开水,随后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的流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营养均衡。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应适当延长进食时间。术后第1天如无异常,通常给予半流质饮食。
1.2.2.5健康指导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术后病情稳定后科取半卧位,并教会患者在床上做握拳、四肢伸展的活动,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4]。早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免术后肠粘连,下床活动时应有护士或家属搀扶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逐渐适当的增加活动量,循序渐进避免劳累以促进肠蠕动恢复为原则。
1.3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由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护理质量是由护理部对于护理工作的考核,满分100分。
1.4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要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患者必须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期间实施急救护理要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一般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切口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要点,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小蕙.浅谈阑尾炎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报,2012,(11):2.
[2]沈晓燕,詹健.急性阑尾炎伴发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9):783.
篇6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工作
急诊科处于医院的前沿,其中急救护理又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成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也是护理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急诊科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的知识、技能和急危重病人的心里特征,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促进人类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就急诊科工作谈点浅体会。
1.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操作规范
1.1强化制度意识;有章可循,制度管人,保证制度的落实,是护理工作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并贯彻融汇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各环节中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的提高,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
1.2严格执行签字制度;对新入院的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教,如;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有风险的操作如气管插管、胃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等;在治疗过程中,未经业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执意拒绝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无效时及时向医生回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同。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各项诊疗活动中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液、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病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安全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流程,确保急救转运中的安全管理。严格交接班制度。
2.加强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2.1掌握急救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医护人员在实践中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尤其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需增强对各种疾病的认识能力,具备相应的急救能力和技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急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理出头绪抓住要点,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我科每周安排专题理论讲座,教学查房及定期的疑难病例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常规化进行模拟实际抢救患者的程序演练,如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强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有效的提高了急诊护士临床应急处理能力。
2.2加强专业技术理论培训;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护理方面的程序和处理要点,提高相应的急救、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术。我院对急诊科各级护士制定了“三基”训练方案,护理部和科室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学习急诊护理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内容的讲座,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护理教学查房;定期或不定期常规化进行模拟实际抢救护理程序的演练;定期进行护理危重病例讨论;积极组织急诊科护士参加医院每年定期进行的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
2.3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组织急诊科护士认真反复学习护理记录要求,做到观察准确、及时、完整是急诊科护士临床护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护理文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医疗文件,是检查和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文字资料,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病人接受护理的惟一法律证据。
3.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护患沟通
注重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均为急危重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短时间内即可致命,此时患者及家属常有情绪激动,稍有疏忽,极易引发矛盾,故要求急诊科护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沟通技巧规避医护风险,消除纠纷隐患,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
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的好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对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a)-176-02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influence to prognosis
CHENG Limei, HU Zichun*, LIU Xianl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influence to prognosis. Methods: 120 case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8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and 52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not receiv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The time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after first onset and the mortality during in-hospital peri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MBI and FMA were used to evaluate ADL and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ime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after first onse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6.28±10.35)min vs (71.92±19.27)min, P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目前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例数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1]。而脑出血患者的肢体瘫痪程度更为严重,往往超过脑梗死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间窗为6 h以内,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的伤残率、病死率以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为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笔者对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医学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2],且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6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39~82岁,平均(62.18±9.28)岁;患者从发病到呼救时间为7~180 min,平均(53.29±7.27)min。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38~80岁,平均(61.95±9.02)岁;患者从发病到呼救时间为5~176 min,平均(52.91±6.93)min。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出血量及呼救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由家属或目击者将患者送入院。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的院前护理程序,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急救电话指导 接到呼救电话后,迅速通知急救人员携带物品立即出诊。通过电话中目击者提示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等信息初步判断病情。对于清醒者,嘱其不要紧张,嘱目击者不能随意搬动患者。对于昏迷者,嘱目击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中呕吐物,剪开颈部紧身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 现场急救 ①迅速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瞳孔、意识及血压等评估病情,确定护理措施。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减低呼吸道阻塞或吸入异物的危险。出现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体拉出口外,并在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严重呼吸道阻塞者应现场进行气管插管,连接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可确保急救药物早期应用,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这样既可避免因改变或患者躁动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又可保证治疗药物的快速输入。对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应及时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给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输注及速尿20 mg静脉注射。
1.2.3 安全转送患者 患者经急救处理后,应及时安全地进行转送,转运过程密切监护患者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确保各种导管及输液管通畅。同时提前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以开放绿色通道,做好急诊辅助检查及抢救准备。
1.3 评估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①FMA运动功能评定:正常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
68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7例(10.3%),52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0例(19.2%)。观察组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经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后,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出院后肢体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脑出血发生后6 h内血肿扩大的几率最高,至24 h后血肿扩大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防止血肿扩大、减轻脑损伤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建立了一套合理、程序化、操作性强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从呼救电话开始即进入抢救程序。在医护人员未到达现场时,通过电话使患者家属也提前参与到患者的急救中来,避免了“误吸”导致的窒息、不合适宜的搬动等错误处置,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机会和保障。快速准确的病情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对病情的评估与抢救同时进行,为提高抢救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在运送途中对患者密切监护并进行各种治疗措施,同时提前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开辟绿色通道,缩短了救护患者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急救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通讯网络建设,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是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②院前急救对护理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必须要有充足的保证[5-6]。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临床经验、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③制订规范的急诊护理交接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应当做到有规章制度、有交接流程、有交接内容[7]。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急救护理知识,并坚持定时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穿刺等急救护理操作培训和考核。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1996,74(5):281-283.
[3] 张桂芳,王艳.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20-121.
[4] 杨微,李欢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1,28(4B):26-31.
[5] 陈玉琴,万水兰.院前急救护理之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84-86.
[6] 张静.院前急救和运转改良流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内科,2010,5(5):496-498.
篇8
【关键词】群体性;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护理;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R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34-02
百草枯,化学名称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或二硫酸甲酯。属接触灭生性除草剂,兼有内吸作用。是人类急性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除草剂,对人体毒性极大,,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以肺损害最为严重。对成人的致死量为20%水溶液5-15ml或40mg/kg左右[1]。急性群体中毒具有突发性、复杂性、覆盖面广、社会影响面大、患者病情复杂危重, 性绪紧张 ,急救任务重、工作量大等特点[3], 因而快速有效的急救和护理以及全面的科学的组织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010年5月我院 成功地抢救1起(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现将急救护理及组织管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收治了1批共22例急性百草枯食物中毒患者,男性17例,女性5例,其中,成年人19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1岁;儿童3例,年龄8岁-13岁,平均10岁。患者均为少数民族,均因参加宴请,误服被百草枯污染的食物,发病后胃内容物送检,毒物检测确诊为百草枯。发病时间15-30分钟7例,30分钟-1小时8例,〉1小时6例。
1.2 临床表现:3例儿童均出现哭闹、烦躁、恶心、呕吐等, 19例成人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黄疸,4例出现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中毒性心肌损害的表现,19例成人均有肝功能损伤,2例出现黄疸。
2 治疗与转归
22例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急诊抢救后收入住院观察,给予禁食、静脉输液、护胃、心电监护、利尿、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治疗和护理措施,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1天,治愈率100%。
3 急救与组织管理
3.1 快速启动紧急救治预案:
3.1.1 立即上报:当接到救援电话后立即向相关科室和分管领导汇报。
3.1.2 成立领导小组及急救护理管理小组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首先问清事件发生的地点、人数及轻重情况,同时通知院总值班人员,由院总值班人员通知院领导及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并通知医教处、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护理部接到通知后,迅速成立了由护理部、急诊科、消化内科、儿科等科室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的护理管理工作小组,在短时间内紧急调配数名护士集中到急诊科,做好急救的准备。并通知全院各病区都做好应急准备,随时配合统一规划和调配。
3.1.3 合理调配护士,保障应急和急救工作到位护理工作由护理部主任统一指挥, 将护理人员分成急救组、分类组和治疗组等, 各组人员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急救组负责接收患者并做好现场急救;分类组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安排到不同的区域, 并进行编号,在患者腕部带上腕带,腕带内容为患者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等。治疗组由急诊科与相应科室骨干组成, 负责危重患者的治疗护理, 在患者来到之前将一切抢救物品准备完毕,患者到达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心电监护仪,并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尿量等并准确记录。因本批患者全部为少数民族,涉及少数民族问题,家属及亲友众多,故卫生局专门安排专家小组参加了抢救工作。我们也加强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做好记录等并及时采集标本( 血标本、胃内 容物)送检。对4例病情较重的患者除做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外,还给予了使用皮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本组22 例中毒患者, 由医院统一调配,均收入专科进一步抢救治疗,并调配出病房收入22 例患者进行相对集中的观察和治疗,有效地维护急救环境, 保持急救治疗的有序进行。
3.2 全面掌握中毒急救知识,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在执行群体抢救工作时,必须做到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对重症患者进行重点观察的同时, 不能忽视对症状较轻的患者的观察。消化道中毒患者往往有一定的潜伏期, 来院时可能表现症状轻,经过一定时间的毒物吸收,可出现症状加重[2]。护 士长要负责全面指挥急救 护理工作,有预见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准备,保证急救工作有序进行。对急诊科护士来说,必须掌握各种常见毒物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急救护理措施等, 并能作出相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由于此次百草枯集体中毒病例抢救中临时调集了各个科室的护士参与,所以为了保证救治的成功,我们及时制作了相关急救小册子,强调相关毒物中毒的救治原则和护理观察要点,做到了救治的有序。收治入院后,又在科室进行了相关培训,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百草枯中毒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3 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有效应对群体急性事件群体性食物中毒具有收治集中、护理工作量大、参与医护人员多的特点,且需从全院抽调非专科护士参与抢救,所以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致感[4]。医院护理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可以加强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及应对能力。本次抢救涉及11个科室,抽调15名护士,经过11天的治疗护理,使病人得到了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最后全部康复出院。
3.4 加强心理护理,关注心理变化急性中毒患者大多病情重,并且往往中毒后不了解严重程度和预后,都极度紧张和恐慌。本组病例由于是参加宴请时中毒,牵扯到了家族之间的矛盾,除中毒病人外还有大量的陪护,病人及陪护的情绪均不稳定,护理人员在救治过程中表现出的镇定、亲切、忙而不乱, 对患者来说都具有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由于语言交流障碍,卫生局还专门安排了本地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护士参与护理工作,保证了沟通的畅通。
3.5 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组中,患者全部来自少数民族,存在经济条件差、生活方式不够健康、语言沟通不畅等问题,并且患者家属和亲友众多,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影响。因此,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但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要让患者家属增长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并间接影响患者。由于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我们专门安排了同民族的护士和我们一起进行健康教育,确保了沟通的有效性。
3.6 重视护理细节的管理,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入院后,由于民族生活习惯问题,都不愿意洗澡、更衣,还有一位患者还在给8个月大的婴儿哺乳,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患者的说服教育,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患者的清洁问题,除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外,还通过赠送香皂、毛巾、牙刷等方法、安排专人负责协助清洁,更换干净的病员服,有效防止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我们采取了集体培训、护理查房、个案讨论等方式,使护士们通过实际病例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使全科护士在共同学习中得到提高。
4 小结
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序的护理组织管理又是护理措施到位和救治成功的保障。而在有效和有序的急救护理和组织护理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可有效应对群体急性事件;重视心理护理,关注心理变化,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慌;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重视护理细节的管理,可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救治过程中,采取集体培训、护理查房、个案讨论等方式,使护士们通过实际病例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可不断提高急救人员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现代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9
[2] 主思人,贾小颖 ,王丙先.群体中毒事件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考[J.华 北国防医药,2002,14(3):218-219
[3] 沙丽萍,王霞 .群体中毒的治疗和护理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02,22(6):379-380
篇9
引言
多发伤指机体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超过两个解析部位或器官的不同程度创伤,且这些创伤有至少一处对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多发伤并发症多且严重,常伴随颅脑外伤、骨折、胸外伤、腹外伤、休克等。患者出现多发伤,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易造成患者死亡。所以,挽救多发性创伤患者生命关键是急诊科做好抢救工作,而及时高效的护理配合可为创伤救治提供有利条件,对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1.院前急救工作重点
由于现场急救时间短促,为确保患者自身生命安全,应将现场观察工作做好,了解患者受伤原因和外力情况、受伤时间;受伤场地被血迹掩盖范围大小;最初发现患者时的位置;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好止血;做好呼吸骤停的准备,固定伤肢;严禁在重物下将患者伤肢拖拉下来,避免继发性损伤。
2.院内急救工作重点
2.1 做好伤情评估
①损伤部位多是多发伤主要特点,闭合伤与开放伤、明显伤与隐蔽伤都同时存在;不同系统受伤症状同患者体征有很大关联,有些伤员很难自诉伤情,再加上医护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开放伤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对于颈椎骨折、颈椎骨折合并颅脑颌面伤极易出现漏诊;股骨近端骨折可合并髋脱位;低血容量休克与心源性休克可以同时存在,有一部分伤患呼吸困难很难被察觉,其情绪主要是躁动不安,医护人员在认真观察之后应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②抢救措施是否得力、是否具有针对性直接对伤患到达急救室后的抢救效率产生影响。不管伤患伤情多复杂,大出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呼吸功能紊乱和呼吸道阻塞引发的呼吸功能衰竭对生命威胁较大。③由于明显创伤与隐蔽伤同时存在,医护人员因始终秉承先救命后治伤、检查和急救并存原则,防止检查过程因重视特殊检查而死亡。为争取抢救时间,医护人员应根据伤患各部位伤情严重程度和不同脏器及组织深浅给出正确救治顺序。若多发伤患者病情较急、危险高等,应在确保伤患生命安全基础上实施有效医疗措施,快速判断患者伤情,组织正确专科抢救。
2.2 做好急救护理
①给氧。为患者充分给氧,及时清除伤患口鼻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凝块等其它异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患者胃内容物误吸;若伤患属于舌后坠,应暂时拉出舌体并固定,将气管插管盘、吸引装置、气管切开包在床边,以方便急用。
②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快速扩容。为便于对伤患进行输液、输血,应分别在上肢、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处建立起超过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16~18号留置针具有穿刺速度快、操作简单、易于固定、管径粗,输液方便,可进行静脉穿刺。另一路应使用输血器,在观察输血速度同时,记录监测中心静脉压。
③止血包扎。严重复合伤患者,有很多都有开放性伤口,医护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出血情况,及时对活动性出血正确处理。如果是较浅血管破裂造成出血可以使用钳夹结扎出血;如果是四肢开放性骨折造成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患者,可用拇指按压出血伤口或肢体附近主要血管,对伤口加压包扎,使用简单夹板固定骨折肢体;如果患者出血创面较大,在止血时可以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对于紧急闭合开放性胸部伤,应立即组织相关专科会诊,指出需要进行的手术、暂缓处理、延期处理都在伤患哪些部位,@些都是外科急诊医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护士来说,应协助好医师做好初步清创缝合工作,进行抗休克。
④配血。完成好静脉穿刺后,应立即进行常规血液标本采集,这些对于分析重危患者伤情有重要作用,应及时分析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气。
⑤连接心电监护。为了第一时间发现伤患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分别对伤患血压、心电图变化监测,认真查看心功能状态。
⑥导尿。抢救过程中,应做好留置导尿,为了方便观察患者组织的灌注量,认真记录尿量,以此为依据调整输液速度,做好肾功能监测,了解抗休克效果。
⑦皮试。如果需要手术,应先进行及青霉素过敏试验,同时还要做好术前剃头和备皮工作。
3.护理要点
3.1 胸部伤为主的护理
胸部伤患者多发骨折体征较为明显,很容易引发反常呼吸,肋骨骨折每增加一条,胸腔脏器出现伤害概率就会增加10%。在反常呼吸胸部伤患者观察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患者呼吸运动情况;给氧;半卧位等;若伤患出现血气胸,应根据闭式引流进行护理,认真查看患者血性引流液的量;若伤患出现闭合损伤,应使用胸带固定,做好止痛,方便患者呼吸;若伤患出现并发症,对于肺部感染者,为便于排痰,应定时进行雾化吸入,同时还要做好抗炎治疗。
3.2 颅脑伤为主的护理要点
判断患者伤情是否严重,可以用伤员意识是否清楚进行判定。病情轻重结合患者意识状态改变判定,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若患者情绪转变为躁动或由躁动转变为嗜睡,应提高警惕,避免患者病情恶化。瞳孔可反映颅脑内压变化,由患者瞳孔变化判断是否脑疝、颅内出血、脑干挫伤等,应及时正确处理。
3.3 腹部创伤为主的护理要点
给氧,开通两条静脉通道,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氧分压、中心静脉压及心电图等变化,结合“一看、二摸、三测”原则判断患者休克程度;给予留置导尿,认真查看伤患每时尿量、颜色及性状,记录每时出入量,结合数据正确评估患者循环血量和血容量补充情况,尽快补充血容量,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篇10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