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表现手法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画表现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绘画表现手法

篇1

1、粉彩的特点: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坯胎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2、古彩的特点:

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炉”中约800—900度之间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因此又被称为硬彩。古彩的色彩坚硬耐磨经久不变,特别是矾红彩料使用年代愈长则愈红亮可爱。在画面上构图严谨、形象概括夸张,笔线刚劲有力,以单线平涂红绿鲜明的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显示其健康,质朴的传统民间艺术精髓。

3、青花的特点: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瓷的一种。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青花的画面以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4、新彩的特点:

又称为洋彩,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因为当时采用进口彩料,画面具西洋风格,故又名“洋彩”。新彩是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因此新彩被广泛使用在日用陶瓷中。

5、颜色釉的特点:

颜色釉瓷器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颜色釉是一种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适当的气氛中经一定的温度烧成后,能够呈现出某种固有色彩的颜料。它除了具备一般釉料固有的防污、不吸水等性能外,还有它的色彩艳丽多彩、五光十色,特别富有装饰效果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颜色釉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一般在约1500度左右烧成的称为高温颜色釉,在1200度左右烧成的为中温颜色釉和在1000度左右烧成的为低温颜色釉。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由于颜色釉艺术性表现比较强烈,因此在现代陶瓷艺术表现手法上,颜色釉占了重要的一席。

在陶瓷绘画表现手法的特点上,传统陶瓷艺术造型讲究规范,平衡,对称,器皿的口、项、肩、腹、腰、足的轮廓线以弧形为主,器型两侧的轮廓线的长短高低都要一致,釉面光洁细润,不能出现变形、斑点等缺陷。烧成瓷器的裂痕、卷曲、变形等问题都属于废品,可以看出传统陶瓷对于造型的表现相当严谨,追求完美的一面。而现代的陶瓷艺术造型的表现手法却更加注重作者通过画面向观众传达的意境和肌理效果,颜色釉用作大背景的渲染,青花因为其接近水墨画的效果可以用作衬景,或者远景的朦胧效果,古彩的彩色鲜明透彻大面积上石头的颜色,粉彩作为釉上彩的一种可以在画面中产生出一种淡粉淡粉的美感。新彩作为一种接近油画效果可以作为主体的表现精细的翎毛,各种不同手法表现同一画面中的不同内容。让观众们在欣赏画面时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画面的美感。不仅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而且更好的表现画面,因此,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将有望成为未来艺术世界的主流。

篇2

中国画是我国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风格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方式,并且中国画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受我国文化和时代的影响,中国画讲究意境,讲究笔墨的功力,这些都是在数千年的实践和文化的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绘画文化,这是中国独特的绘画文化,也是中国独特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是难以被超越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文化也开始随之发生改变。中国画开始在画风、材料等方面寻求新的变化和发展,中国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绘画题材,中国画在变形、色彩、材料运用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人对中国画的艺术表现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夸张的表现方法

中国画家对于绘画的观察认识、对绘画对象的形象塑造以及绘画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画家喜欢将绘画寓于生活中,在生活中观察和认识事物,并且在观察和认识的同时可以直接参与到所观察的事物中,亲自去感受观察的客观事物,从而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有利于绘画。画家在绘画的构思上也有自身特点,画家注重构思,在绘画前先要进行构思,进行思维上的构想,将绘画先在头脑中进行构思,然后再进行绘画,即所谓意在笔先,对画家来说,形象的思维是进行绘画的基础,讲究绘画中主客观进行统一。在造型方面,中国画的造型不注重绘画对象的表面,而是注重对绘画对象进行写意,注重在绘画中突出还会画画对象的神态和本质,绘画以表达画家情感和传递绘画对象的神态为主要标准,不注重全局。因此,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对绘画没有影响的、不重要的部分进行舍弃,对于绘画的重点部分或是对整幅画有重要作用的部分则重新进行布置,对这部分对象进行夸张或是变形的方法,这是画家在进行绘画时的重要法则,绘画方式比较灵活,将画家的主观情感通过绘画表现在绘画中。从一些画家的绘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画家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画风自由,不拘一格,在看似随意的绘画中表现出事物的神态。

冲破时空的表现方法

在中国画在,除了运用传统的构图方法外,画家还将一些装饰性的构图手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使绘画更具表现感。在绘画过程中,画家有时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表现方法,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的自然比例,还会用到平面化的绘画方法,并且,在绘画中画家还会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自己的理想状态绘画出来,画家可以将人们认为的杂乱、没有规律、没有联系的事物变得有条理、有规律,将没有联系的,甚至将不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事物画到同一副画中,也可以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故事画在同一副画内,但却毫无违和感,表现出绘画的另一种美。画家不局限于旧有的绘画模式,而是勇于创新,对绘画表现手法进行改变,采用远景近取等方法为绘画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法。通过这种冲破时空的表现方法,使所取绘画对象在绘画中不至于相差很远,可以使画面更加统一,使画面显得简单干净,表意明显,使绘画更具中国特色。

注重色彩表现

色彩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色彩与情感具有很密切的联系,通过运用色彩表现手法,可以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直观、形象的表达出来。色彩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可以表现出自由、无拘无束,也可以表现出细致的一面。同时色彩可以强烈,也可以淡雅、轻快。在中国画中,画家充分认识到了色彩的重要作用,不断对色彩表现进行探索,将色彩表现运用到绘画中,增强绘画的表现力。中国画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色彩限制,而是探索新的色彩表现手法,使绘画的表现空间更加扩大,增强绘画的意境。通过色彩的表现手法,增强绘画的美感,使绘画的表现力更加多彩,使绘画更具个性化,更加直接化。色彩表现在中国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小结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的。因此,中国画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征。并且中国画中含有很强的艺术性,其艺术表现也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画的特性 。中国画也具有自身独特的、鲜明的审美特点。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体现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因此,中国画特点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整体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画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会发生变化,对中国的绘画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中国画艺术表现特性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对中国的绘画产生很大的影响,促进中国绘画的进步。对中国画中艺术表现特性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研究。

篇3

一、绘画表现手法

庞村古建筑壁画绘画方式多样化,写意、工笔以及工笔夹写意的巧妙运用,展现古建筑壁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气韵。写意山水画、花鸟画中,画者用轻松随意的笔触抒发内心精神世界,同时也渲染了壁画所处的外部空间环境。山水画中近处流水、树木、小桥、屋舍宁静和谐,林木茂盛,山石树木间层次丰富,远处山川、小船施以点缀,明暗、远近关系,极具真实感。花鸟画画法工细,用流畅自然的笔墨勾勒形态逼真的静物。工笔画中线条细腻,用线极具特色,讲究笔墨技巧,巧妙运用笔与墨的互相映衬,完美的表现物象和意境。画中为体现不同风格的细枝末节,画者用不同笔墨一一刻画。比如表现雄壮有力、气势恢宏时,画者用线粗壮刚劲;表现动植物、器物等部分时,用线流畅自然;表现人物时,富于弹性的用线技巧使人物形象逼真。

二、色彩搭配

画者对色彩的掌握游刃有余,壁画中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图案的墨色浓淡相间,淡墨之间层次多,分明且富于变化,色彩过度自然。有的壁画墨色虽然简洁单一,但色彩的表现力很强。

三、绘画内容

首先,在绘画内容上,壁画依托古建筑展现了古建筑的功能和性质。其次,壁画内容诠释了其教化功能以及文化传承之用。壁画涉及的题材和内容广泛,有山水景观、戏文人物、草木花卉、珍禽瑞兽、龙凤麒麟等,还有民间流传广泛的历史故事、传统教化故事等内容,利用这些题材的绘画反映社会风貌和生活画面,宣传一种道德规范,借纹饰和图案以及纹饰和图案的巧妙组合,再配以题识,寓意祈求吉祥如意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2]。在平添古建筑文化气息的同时,也赋予了古建筑弘扬社会风尚的附加功能。例如,在《菊石图》(见图4)中,画者采用浓淡墨色相间的苍劲奇秀之笔,以石喻菊,以草喻菊,借菊、石表现顽强生命力。庞村古建筑壁画所使用的元素、主要内容以及含义见表1。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写意性;写实性;散点透视法;焦点透视法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91-02

自古以来,人类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大自然造化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是丰富人的视觉感受的根源,也引起了人与大自然情感的息息相通,并发生碰撞,产生火花,继而升华为精神层面的交融。因此,人类对大自然的吟颂和描绘亦源源不断,绵延不绝,已经成为人类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类生命激情、生命体验的感性表现,是人类的心灵之歌。作为大地的孩子,人类感受到大自然造化的优美与壮丽,感悟到她的伟大与崇高,于是以大自然这个家园为风景,借高山流水阴晴圆缺来抒怀,借江河湖海风雨雷电来言志,与山川对话,与大海交流,与大自然合抱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绘画艺术。

在美术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吟颂和描绘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它凝聚了美术家的创造才能,继而产生了大量的美术杰作,其中以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为最典型的代表,反映了东西方艺术家对大自然共同的喜爱与热情,以及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采取的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尽管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地域、生存环境殊异,长期处在相对封闭隔膜的状态,各自发展出辉煌璀璨的文化。而且在艺术领域中,中国山水与油画风景就是各自的文化开出的灿烂之花。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与源自西方的风景画尽管有各自不同的艺术体系与发展路径,尽管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但既然世界万物一体,人与自然本是同源、同根,东方与西方不同艺术体系在本质上必然存在某些内在的共同点,所以吴冠中先生曾将中、西方杰出的绘画作品比作哑巴夫妻,虽语言有阻,却深深相爱。若真能达到艺术的至境,油画风景和水墨山水其实是嫡亲姊妹,均系大自然的嫡传。

下面我就从“殊途”和“同归”两个方面来简要概述一下我的见解,因本人学识浅薄,固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不当之处,多多海涵,权当抛砖引玉之作。

首先,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及艺术精神层面上来看:

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所谓写意,就是偏重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强调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入。山水画既状山川之外貌,又写胸中之丘壑。在画家们笔下,变化万端的山体,起伏开合的山势,奔流的江河,宁静的池沼,都是人格物化的表现。而这种强调写意性的特点,是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观人生观紧密相连的。因为中国古代信奉“道”家思想,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哲学思想就奠定了中国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

而西方艺术因为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他们认为: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所以西方画家非常注重绘画的写实性。写实性与写意性是相对的。所谓写实,顾名思义即艺术家偏重于客观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把客观对象的色彩、外貌及其所受的光影关系都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所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形象、更直接地表现自然。正如印象派那样,忠实于阴、晴、晨暮的不同感受。据记载,莫奈在画巨幅睡莲时,因为要保持其视点不移位,甚至在地面挖了沟可让画幅下降入沟以便于更准确地描绘画面上部。这对于重视外师造化的中国山水画家对此绝对大不以为然,他们行万里路就是为了开阔胸中丘壑。比如偏爱写家乡小景的倪云林,其竹、石、茅亭,疏疏淡淡,则是通向文学意境的小桥流水,是艺术家试图通过作品来把握自然之“道”的心理轨迹。

其次,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层面上来看:

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最富有弹力的毛笔,以及对笔触、水分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画笔墨不易塑形,笔触变化无穷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主要是依靠水墨和毛笔用“线”造型,用“线”和毛笔的各式各样的皴擦来塑造各种山石及流水的特性。因此,水墨画像写字一样,长缨在手,挥毫自如。

而西方绘画使用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因为工具与表达媒介的差别,就必然导致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固西方风景画不同于中国山水画的“线条”,所以粘糊糊的油彩,如何来表达线的奔放缠绵,因为油彩拖泥带水,根本追不上水墨画及书法的纵横驰骋,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来引进流动的线的表情,恰恰是东西绘画表现手法不同之根本。因此西方绘画用油画笔和颜料来表现形体的块面和明暗,加之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来增强画面的体积感与真实感。所以我们看到的西方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再次,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观念的层面上来看:

我们可以比较中西的两幅作品:黄宾虹的《山中坐雨》和多比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山中坐雨》是一种自由的流动式的空间观念,这种空间观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视点,可以将不同视点观察到的对象同时组合在画幅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可见中国画的这种空间观念不是一般的物理空间观念,而是一种置于天地间非常自由灵活的空间表现,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多山下农舍掩映于群山林野之中、行旅之人漫步于溪桥湖畔边,画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毫不拘泥于现实的空间环境。这就体现了中国绘画殊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法”。

再来看看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多比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画家力图在平面上塑造出一种立体空间感,逼真的再现对象所处的空间环境,他只是在自然和风景画的空间转化中充当了一个载体的角色。他运用的是带理性的科学分析的焦点透视法,他的这种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其科学和理性思想的指导下的,是用明暗和透视来表现的。所以说,西方艺术家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的空间认识,并不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能够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

由此可见,中西艺术的确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审美思想和表现手法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人类艺术精神的表现,它们又有着共同之处,完全可以互为借鉴,共同创新协调发展,如果它们邂逅于同一大自然面前,同一江河湖海面前,风景画和山水画必然一见如故,心心相印,这也就是所谓的“同归”。即都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强调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功能的结合,都是通过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画家的思想感受,同时,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出现在两大绘画体系间的取长补短、借石攻玉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画和油画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曾给对方以有益的砥砺和启示,并促使对方产生巨大的变化。总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也随之进行着世界性的交融,由此可见,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向,虽然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各走着不同的道路,乃在于其性格之差异,无所谓绝对的优与劣,进步与落后之分,最终会殊途同归的。所以,中西绘画的融合,一则要保我文化之精髓,二则要吸取西方文化之精华。毕竟,古代东方和现代西方的价值、艺术体系的距离并不遥远,他们之间不仅会一见钟情,发生初恋,而且必然会相爱成亲,育出一带新人的,因此,在“地球村”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另一方面也要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精髓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发扬光大,真正让中国的绘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得到“村”里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欣赏。尽管此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3]周积寅.古代艺术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4]陈洛加.美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篇5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的艺术家在油画创作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艺术家对油画的创作伴随着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同,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的灵感就是源于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和体验。当然,社会受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倾向也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好的作品只有人们喜爱和欣赏才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今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文化水平日益提高,新材料、新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也愈加突出,伴随而来的新媒体艺术也蓬勃发展。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创作出来的媒体艺术形态,数字电视、网络技术、触碰媒体、动画技术都是在新媒体的发展下诞生的,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信息化、科技化、电子化的时代,动画产业也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在这种环境和流行趋势下,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着卡通动漫的身影,动画片、动漫产品、游戏产品、广告动画、媒体动画等元素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受众的偏好也促使了中国的油画艺术家们找到了新的灵感来源,即在油画创作艺术中加入卡通元素。“卡通”英语“cartoon”的音译,指用动画和动漫的形式创作作品。广义的指用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狭义的专指给儿童观看的动画或动漫作品。近年来,卡通化的艺术创作越来越多,其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嘲讽的意蕴,伴随着造型的夸张和变形,带给观者欢乐的同时又发人深思,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艺术创作者对社会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抨击,是当代社会文化的必然产物。早在北宋时期就在瓷器上发现了中国古代卡通化的官员形象,线条简练、表现夸张,具有很强的嘲讽意味,民国时期丰子恺、陈师曾也创作了大量卡通漫画作品在文学周报连载,也成了风靡一时的刊物。现在,美国、日本的动画、漫画产业也疯狂发展,蔓延到世界各地,中国的卡通动漫市场更是红红火火。面对着社会对卡通元素表现艺术创作的认可,我们的油画艺术家也早已开始了在创作中运用卡通元素的表现手法,油画卡通元素的运用迎合了社会大众的偏好,通过嘲讽、夸张的造型表达画家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也反映了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离开大众的审美取向是不能得到远大发展的。

二、中国当代油画包罗万象

油画艺术发源于14至16世纪的欧洲,历经了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的门类。早期的油画创作是对自然的再现,十九世纪末,开始追求对画家内心世界的描绘。二十世纪开始不断发展变化,其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油画传人中国后,也经历了多个时期,不同时代的历练,油画创作表现形式逐渐增多,显示出了广阔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油画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和重视,各种艺术形式,甚至中国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形式都被画家们融入了油画创作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后现代的思想浪潮也逐步影响到了油画乃至整个艺术创作的领域。卡通画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各个时期的洗礼,蕴含民族特色的卡通风格作品也早已深入人心,其绘画表现风格也使得很多严肃的绘画题材变得轻松愉快,给受众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中国油画艺术的千形万象使得卡通元素轻而易举的注入,不同年龄层次的画家对卡通元素在油画中运用的手法也是不一样的,年轻的画家自幼受到卡通片的影响,他们在对油画中卡通元素的置入更加的大胆、自信。同时,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也使得大众希望看到轻松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中国油画中融入卡通元素只是一部分画家对新兴艺术表现手法的热爱和追捧,不能代表整个时代油画创作的取向,但对于丰富油画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社会生活水平日益向前的表现。

三、时代浪潮下中国油画卡通元素运用的表现特征

1、题材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他们把自己生活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艺术创作的手法概括出来,在描绘自己过往生活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和大众生活相同的一些特征。如:岳敏君、张晓刚等人将个人生活的记忆转化为他们创作艺术的主题。岳敏君是“政治波普”的代表人物,十几年间,他以鲜明的创作形象和风格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符号,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反思艺术,反映社会的本质。他所描绘的“自我形象”动作夸张,紧闭双眼,开口大笑,充满自信,作品中流露出其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讽刺态度。眼睛紧闭代表了他对社会外界事物的不关心,充满了自信和傲慢的情绪,个人崇拜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张晓刚的代表作品《大家庭》系列,是其通过对家庭的描述,从而进一步诠释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系列作品之中暗含着难以形容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他的作品描绘的主人公男女似乎都是相同的面孔,面色灰暗,面无表情,画面给我们以质朴、无奈、恐惧的伤感,构图上看似乎又像是早年间的全家福照片。

2、色彩艳丽大胆

中国当代油画表现中,部分画家在创作时受到了波普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发源于英国,在艺术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的思想,后来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延续,是美国艺术家当时热衷的艺术表现形式。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和时尚的代名词,也是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他的创作元素取材于大众传媒,通过基本元素在画面上的重复排练,色彩大胆对比强烈,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波普艺术通过长久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在广告、服装、工业造型、大众传媒、绘画艺术等领域,中国当代油画卡通元素的运用就受到了波普艺术的影响。九十年代后期,王广义、方力钧、魏广庆、刘小东、喻红等一批艺术家开始创作带有波普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色彩大胆艳丽,时代感强。在1993年的部分作品中,他开始用强烈色彩视觉感表现画面,这也受到了当时中国艺术创作环境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城市环境就像是被明艳的色彩所环抱着,就连苏州园林也一改原本的淡雅被人们装扮成艳丽的颜色,他通过作品的色彩语言表达了对这种社会艳俗化的不满,从而加强对自我对社会的嘲讽感。通过卡通元素的加入,艺术家表现出一种玩世主义的艺术形式,用趣味性去指导作品,表达个人的生活态度。

篇6

国画意境写意中国画一直就有重意境表现的倾向,无论从表现手段,还是表现技巧,亦或是用色特点,都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一、中国画重意境的渊源

1.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

儒、释、道,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是中国哲学所依存的思想和美学基础。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标示了儒家以“自我完善”为目标的人生追求。它讲究的是外表与内涵的双层修养。道家思想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在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讲,道家思想有着自己对人对事的独特的观点,它强调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儒家、道家的这种思想,给予古代绘画以灵感,对绘画重意境的传统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美学意义上来讲,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所以,“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由此可见,“意境”理论的思想根源应该是儒、道思想哲学。

2.诗歌重意境的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重意境表现的,中国自古就有诗画相通的观点。苏轼曾经评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应该是对诗画相通观点的最好注脚。因此,不难看出,诗歌的重意境传统对绘画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国画意境表现手法上的变迁

中国画发轫之初,是以线条为重要表现手法,可以讲,线条组成了中国画早期发展的最初要素。线条要素是国画后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国画几千年发展中的一以贯之的表现手法。

1.线条,创国画古朴之境

古人云:“无线者非画也”。我们的先祖,一开始就把线条作为表现意境的重要手段,可能源于远祖古朴的简单的思想认识。这在原始绘画作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早期绘画作品是创作在岩壁、陶器和钟鼎上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帛画,只不过为数不多或大多没留存下来。这些作品就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比如,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土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观之,让我们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以说是情景历历;另外,青海大通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3组5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这些作品,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

2.浓墨与重彩,绘飘逸之势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缘起于唐朝。但是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例如,水墨写意画,利用浓墨重彩,达到“写意”的目的,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特定的趣味和情感。通过作家的出神入化的点拨,意境往往飘然纸上。像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张铁石,他笔下的山山水水特别具有灵性,简洁的几笔往往意境跃然纸上。比如,《黃金河畔秋意浓》,朦胧的远山与火红的枫叶相映成趣,江上点点渔船平添生机和活力,薄薄的暮色衬托出一副浓浓秋景图。整体给人一种飘逸的气质。当然,在国画中,水墨与线条是紧密相联、并列依存的。国画对水墨的强调,实质是绘画艺术由俗到雅的转换,是古代绘画文化意识的自觉,是绘画语言形式的发展与丰富。它为国画传神写意开拓了更广阔、更自由的驰骋空间。

3.简笔与素描,现随意之形

水墨漫画,即构思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或讽刺或赞美,但表现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兼具其雅致。较之一般的漫画,水墨漫画更具有观赏价值。这种漫画,表面上随意泼洒,率性而为,实质上,却体现了漫画的随意。况且,从意境上看,这种绘画,意境深远,极易引发观赏者深深地思索!它的出现扩展了漫画的表现、观赏领域与品种。中国的水墨漫画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者,如丰子恺、华君武、黄永玉等人,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国画的画工无需太过详细、复杂,主要表现为其意境。国画的精神在于随意,即跟着自己的意象来决定画的形象,无需大费周章得一一细细描绘。

三、国画意境表现技巧的运用

经过多年的积累,国画的表现技巧不断丰富,从设色角度讲,就分为重彩法、淡彩法以及泼彩法等,各种方法都能给我们展现美妙的意境氛围。

1.重彩法

这种画法多为工笔画,以青绿主色,故称“青绿山水”,也叫“大青绿”。这种设色只能在熟绢熟纸上进行。先用淡墨勾出轮廓红,再运用工笔画的种种设色方法,一层层地把颜色染上去,最后用浓墨勾勒开醒,点苔提神。在青绿山水中常用的方法有:衬托法、渲染法、笼罩法等,此处不再赘述。

2.淡彩法

这种设色适用于写意画法或半工半写的画法,它以水墨为主,色彩只起辅助作用。用淡彩法,墨骨很重要,墨骨画得好,画得足,物象在纸上立了起来,这时只要“轻拂丹青”,则能增强作品的神彩韵味。

3.泼彩法

这是种以泼墨法为基础,借用工笔花鸟画的“撞水”“撞色”二法,并从西画中吸取营养而创造出来的新技法。张大千、刘海粟是我国泼彩法造诣最高的大师。

总之,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重意境,重创新。其表现手法也不断革新,这些元素的发展为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内驱力。探讨国画表现手法对意境的作用,必将对国画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一笔.初探国画之“四意”[J].戏剧文学,2008,(04).

篇7

    关键词:写意 雕塑 中国画 表现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属性,也是中国哲学精神的重要内涵。而当写意作为中国美学的价值思想出现的时候,其实也是用其本意来揭示中国艺术的价值体系与价值追求。

    艺术造过程中的所谓写意,就是一种意象性创造,就是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形似,而着重表现其神采、神韵,传达其精神。哲学角度讲,写意体现了人类对于社会的审美认识。在中国绘画和哲学的发展历程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传统艺术家一般都不追求对于物象的逼真刻画,而是把握那个宇宙万物生命之源的“道”,为了把握 “道”就要突破“象”,因为“象”在时间空间上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继之,魏晋玄学对于中国文艺精神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玄学以其独特的意象、有无、形神等观点,对当时及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如着名的“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都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篇8

材料以及工艺的多元化发展

纤维艺术是以纤维材料作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在进行纤维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面对一个构思或一幅设计图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而一旦材料确定下来以后,我们就会选择相应的表现方法,因为材料的粗细、软硬、滑涩等各种物理性能都影响并决定着编织技法。我们只有选择相应的表现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为作品服务,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得到充分表达。

羊毛、丝等纤维材料质地柔软、色彩丰富且富有韧性、可塑性极强,所以它们的表现手法可以是多种编织技法灵活运用,创作出来的作品表现出细腻、富有光泽感、色彩丰富,层次微妙等特点:麻纤维由于较粗硬,拉力强,所以采用捆绑,缠绕等技法来表现粗犷的肌理效果尤佳;而对于一些片装材料则采用叠压、粘合,镶嵌、缝缀等表现手法。由于材料的选择丰富多样,也就决定了纤维艺术的创作手法灵活各异。凡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其极具个性的绘画表现语言,他将颜料的肌理质感夸张强化处理,大胆突破古典薄画法的模式,给人以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传统意义上作为绘画表现语言的油画颜料在今天其强烈的肌理塑造本身就成为被表现的内容。陶艺制作中手工操作的肌理感给人一种纯朴之美;镶嵌画中的块状肌理外观独具个性。由此可见,追求肌理感是艺术体验的表现语言之一,它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经验。而对于纤维艺术的塑造实体――纤维材料来说,其丰富的肌理外观塑造是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更是纤维艺术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

由于纤维材料的丰富多样、质地各异、独具特性,再加上各种工艺表现手法的不同,所以把他们运用于纤维艺术的创作则会表现出丰富的肌理外观。以羊毛为例:羊毛有生熟之分,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生羊毛显得粗硬,而经过高温处理、染色后的熟羊毛则非常柔软、

蓬松,织出来的肌理富有光泽感。另外由于羊毛的捻度不同,粗细不同,编织后都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外观。捻度较小的毛线编织后易呈现出羊毛本身的绒感,有时候根据需要还要经过外加工来强化这种绒感的肌理效果;捻度较大的毛线则更易追求编织后的纹理感,有时还可以把毛线合成双股或多股,来增加其肌理变化。较细的毛线所表现的肌理精密、细腻,而较粗的毛线所表现的肌理则显粗犷,同时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创作意图通过不同的工艺处理手段使毛线产生多种肌理外观。如人字纹、品字纹、井字纹、连珠纹、栽绒等编织方法以及打结盘绕等。各种工艺手法可互相结合,灵活运用,形成丰富的肌理对比效果。

纤维艺术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纤维艺术已超出了传统工艺和壁挂的范畴,更加重视观念的表达。受20世纪艺术思潮的影响,在意念与内涵上融入了传统与现代的因素,材料与技巧成为纤维艺术表达的桥梁。在现代室内环境中,纤维艺术的形态结构可概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璧面形态,主要以墙饰为主,属于二维空间的平面和浮雕效果的壁挂;第二类为立体形态,主要包括属于三维空间的具有立体造型的软雕塑和融入整个建筑空间环境的装置艺术。

纤维艺术的壁面形态主要以壁挂的形式依附于建筑空间的墙壁之上,这类作品牢固地占领着纤维艺术的主流,传统的壁毯与现代纤维壁挂虽然都是建筑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观念上有着很大区别,与传统纤维艺术相比,现代纤维艺术所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它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视觉和知觉习惯。由于传统壁毯在观念山注重摹仿,人们常常把它作为编织工艺品对待。然而,现代纤维壁挂却是艺术家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分析、观察、思考、选择后,利用材料加上独特的表现手法所创造一种新观念的艺术,并带有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和纯艺术的个性,表达了其超越材料与编织本身的精神创造。

在现代室内环境中,艺术家们通过材料与形态密切交融的自由创造,打破了传统纤维艺术单一形态,产生了脱离墙面而走向空间的立体形态,从而不断充实着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纤维艺术作品以其独到的肌理和厚度,及特有的可塑性和悬垂性,表现出独特的形态特征和艺术个性。

现代纤维艺术在注重材料传新和观念更新的同时,亦实现技术上超越。柔韧而富有可塑性的材料,为纤维艺术从平面形态向立体形态的纵深发展创造了条件。纤维艺术家们充分利用材料特性寻求形与形之间的高低、深浅、厚薄、层次和肌理的变化,使现代纤维艺术的形态从二维向三维空间拓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较之平面形态更具张力和感染力的立体纤维作品普遍应用在室内环境之中。纵观现代纤维艺术得发展过程,许多作品都具有很强的雕塑感,艺术家充分运用编织特有的肌理,使其作品凝重而深沉。

篇9

1 欣赏欧姬芙的作品,初步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体会作品的艺术美。

2 尝试对照实物,用吹塑纸套色版画表现一朵花。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红掌、洋兰、非洲菊等实物花各若干。

2 吹塑纸版画工具、颜料等。

3 幼儿有一定的吹塑纸版画作画经验。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向欧姬芙学习,仔细观察花的细节,尝试用吹塑纸套色版画加以表现。

活动难点

将观察对象的结构转化为作画步骤,把立体花朵的主要特征过渡到平面表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色、形、香味等方面交流花的主要特征。)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画家的作品。感受画家的作画风格,体会作品的艺术美。

1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欧姬芙,她非常喜欢花。她一生中画了200多幅花朵的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欧姬芙的作品(播放画家作品1~3)。

2 欧姬芙画的花和平时我们画的花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通过对3幅作品的观察,与过去自己画花的经验进行主动比较,初步感知画家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3 结合课件小结:欧姬芙画花的时候,就像一只小蜜蜂一样飞到花的面前仔仔细细地看,所以她看到的和别人都不一样。

4 欣赏画家代表性作品4~6。引导幼儿对花的局部及整体有目的地观察,从中感受画家观察花的细致和画花时的大胆,进一步感受其绘画风格,体会作品的艺术美,激发幼儿表现花的花蕊、花瓣等细节特征的兴趣。

①欧姬芙在花的最里面看到什么?花蕊像什么?花瓣呢?(欣赏作品4,欣赏花蕊的特写和花瓣夸张的表现手法。)

②猜猜这次为什么只画了花瓣?花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欣赏作品5,观察发现花瓣的颜色变化及纹理。)

③这次她画的是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欣赏作品6,感知作品中花朵的整体特征。)

5 小结:因为欧姬芙观察得非常仔细,所以画的每一朵花都好像是在放大镜底下看到的一样,很大、很清楚,也很美!

三、借助录像观察和操作示范,引导幼儿将观察对象的结构转化为作画步骤,把立体花朵的主要特征过渡到平面表现

1 我们今天就学习欧姬芙,变成小蜜蜂,去花的世界里仔细看一看。

2 播放录像,定格观察百合花的特征并讨论、示范。(通过引导幼儿由里到外观察百合花的特征和教师的操作示范,让幼儿对如何将观察到的对象的结构转化为作画步骤、把立体花朵的主要特征过渡到平面表现有直观的感知,为幼儿独立观察其他花并尝试表现积累操作经验。)

①这是一朵什么花?仔细看看它的花蕊是什么样的,像什么?(重点观察花蕊,结合幼儿表述边小结边示范在吹塑纸上刻画花蕊。)

②小蜜蜂飞出来一点,这次看到了什么?再飞远一点,仔细看看花瓣有几片?是什么样的?花瓣上有什么?(重点观察花瓣的颜色、纹理、斑点等,结合幼儿表述边小结边示范刻画花瓣。)

③观察花蕊、花瓣的颜色并完成上色、拓印。

四、引导幼儿尝试对照实物,用吹塑纸版画表现一朵花,学做欧姬芙那样的“小蜜蜂”。

滚动播放课件(欧姬芙作品)及音乐,教师巡回观察,适时进行集体及个别指导。

五、展示幼儿作品,组织欣赏与评价

1 把同一种花的作品展示在一起。

篇10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过程,它是美术创造者心灵世界与生活素材之间的碰撞与磨合。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表现出创作者内心的想法,是美术创造的两个重要步骤。在进行写实素描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学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有效的使用“再现”和“表现”这两种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来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切实的训练,提高写实素描教学的成效。本文以写实素描教学的再现与表现分析为题,对写实素描教学中这两种不同的美术教学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同时对两者之间的结合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学工作者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写实素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写实素描教学再现表现

1写实素描教学中的再现教学

在写实素描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再现”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绘画学习者的素描基本功可以得到切实的训练,为绘画学习者后续的写实素描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再现”教学,其本质是对自然事物外在形态的一种真实的模仿,“写实”是其核心的追求与目标,它是一种较为传统和较为基础的美术教学形式,许多美术学习者绘画生涯的开端就是从写实素描的“再现”训练开始的。在进行写实素描的“再现”教学时,要让绘画学习者掌握基本的素描绘画方法,从“线条”、“结构”、“形体”,三个方面来有计划、分层次的对学生的素描能力造型能力进行培养。首先,提高绘画学习者对素描线条的把控力,加强绘画学习者对素描线条美感的控制力度,对绘画学习者不规范的线条表现手法,如线条画的太短、头重脚轻、下笔过重、布局死板等问题,进行一一的修正;其次,从结构关系和明暗调子入手,强化绘画学习者对物体结构的理解,让绘画学习者能够通过准确的明暗度对比来进行物体结构的塑造,让绘画学习者能够对光影现象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加深对物体结构、质感、明暗的理解;再次,要对绘画学习者的形体构建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让绘画学习者在了解物体结构本质的基础上归纳出相应的形体造型规律,加强绘画学习者对物体“形”的把控。

2写实素描教学中的表现教学

写实素描教学中的“表现”教学是更具人文精神的绘画教学手法。“表现”教学突破了“再现”教学中对于自然物体外在形态模仿的潜在限制,更多的强调绘画表现者自身的情感诉求与思想观念,是一种带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时新教学形式,是对“再现”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写实素描中的“表现”教学手法,也需要完成用素描展现现实生活的目的,但是这种对自然事物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带有较大的主观表现意愿,绘画创作者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注入在其创作的素描作品中,从而达到一种“人画合一”的艺术境界。“表现”教学是绘画学习者绘画想象力的挖掘,它可以激发绘画创作者的艺术创新精神。实现绘画学习者绘画个性能力的发展是写实素描中“表现”教学矢志不渝的追求,“表现”教学强调绘画艺术创造过程的尝试与创新,鼓励绘画学习进行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践。写实素描中的“表现”教学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落实“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表现教学的过程中,绘画教学者更加注重对绘画学习者个性能力的挖掘工作,尊重绘画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切实的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绘画学习者形成自己的写实素描特征。同时绘画教学者在布置日常写实素描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要积极的鼓励绘画学习者把自身的情感与思想注入到素描创作全过程,依照绘画学习者实际的写实素描作品和其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从侧面了解绘画学习者对写实素描的理解与看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绘画学习者进行后续的写实素描辅导;二、注重对绘画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写实素描的教学工作不能够只停留简单的对素描手法的传授中,还要更进一步的提高绘画学习者自身的创新能力,让绘画学习者可以独立的进行写实素描的绘画创作,从对自然事物的简单模仿发展成为对自然事物的再创造。

3写实素描教学中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结合

素描绘画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绘画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绘画能力,只有切实的加强对写实素描的学习,才能为绘画学习者今后的专业学习和美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再现”教学和“表现”教学是写实素描两种最为基本的教学手法,它们各有所长、各具优势,写实素描的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对两者的有机结合,来有效提高写实素描教学的成效,让绘画学习者能够接收到更为全面的写实素描教学。“再现”、“表现”在写实素描教学中的有机结合,要切实的遵循先难后易、步步推进的结合原则。把“再现”教学的有序开展当作是两者有效结合的开端,让绘画学习者能够切实的掌握基本的写实素描表现手法,采用临摹训练和即兴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绘画学习者的素描知识和素描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然后再对绘画学习者的素描习惯和作品特征进行概述和分析,加强对绘画学习者个性创造力的挖掘和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表现教学手法,给绘画学习者布置相应的素描主题,让绘画学习者进行写实素描作品的独立创作,在绘画学习者学习在作品中表现自我,表达观念,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4结语

写实素描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教学工作,只有把“再现”教学手法和“表现”教学手法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给绘画学习者提供更为优质的素描绘画教学服务,让绘画学习者的写实素描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让我国的绘画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辉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文娟.探讨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J].艺术品鉴,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