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主体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本研修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本研修的主体

篇1

最近,针对学校校本研修推进情况下乡调研,听了汇报,看了整理的档案,觉得一些学校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存在偏颇,认识还很模糊,有的学校认为是教研活动,有的学校认为只要是在学校里开展的活动,如示范课、观摩课、家访、学生个案研究、心理辅导等活动都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档案什么都有,像个大杂烩,从资料中提炼不出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和重点。问及教师什么是校本研修时,有的教师说校本研修就是学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研究,只知道这是学校布置的工作,还有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内容多得无从下手,做的都是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他们觉得很累等。

在检查中,有两个学校的校本研修让人眼前一亮,找准了研修的主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所是乡下的一所普通高中,全校近100名教师,80%是中青年教师,该校就从青年教师培养做起校本研修,确立了如何让青年教师很快成长的研修主题。他们的校内研修有安排、有活动、有内容、有制度、有奖励。活动开展得扎实,每周研修活动雷打不动,教学艺术辅导、磨课、心理辅导,外聘能手专家做报告,外派青年教师参观学习等,还为青年教师开设了茶室、聊天室,研究解决了好几个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等。经过三年的努力,一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学校工作,原来已进入角色的在教育教学上很快崭露头角,不断取得好成绩,大部分成了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校长风趣地说:“好学生都报了城内的高中,他们招的都是城内学校没招的,中考成绩靠后的。咱拼不过学生,但可以在‘教师’身上做文章,用教师的成长去补学生这个短板。”目前,这所学校三年成了省级标准化高中。另一所是乡村的普通初中,四年内从一所乡下的普通初级中学成了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新课改实验校,他们的校本研修也是找准了高效课堂实验改革这个主题,围绕新课改让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在这个大主题下,组织全体教师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和有效资源,开展大家都能做到的,与工作紧密相连的研修活动。采取教研组内中心发言人研讨、示范课集体评议、导学案共备共研、校园网课后反思共享、常态化磨课等活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年下来,教师写精彩反思文章7000余篇,小研修成了大课题,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一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完成省级课题“课堂教学改革助推农村学校内涵发展案例研究”成果之一“横水一中‘135’生本教育模式:从‘改课’到时‘课改’的实践”。以上两个学校的校本研修,都是找准了突破口,定好了研修的主题。校本研修有目标方向、有组织领导、有活动安排、有制度保障、有任务内容,有序推进,高效运作,发展了学校,成就了教师。

校本研修说开了,就是教师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发展学校、成就自我的研修活动,这种活动须在学校有效组织下,不脱离教师的本职工作而进行研究。这种研修,不是跟时髦,不是跟风,不是死套某个模式,而是立足本校实际,依靠教师坚实有效的活动去开展研修活动。

篇2

关键词:校本研修;内需性;主题性;整体性;课程性

师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提升师资专业素养整体水平的基本途径是校本研修。目前,面广量大的农村小学尽管在管理上大多提出了“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等要求,却依然普遍存在着形式上有保证、举措上欠落实、成效上不明显的现象。为了找到有效改变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困境的对策,我们就“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现状”对4所学校242名教师开展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分析,着力找出造成校本研修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进行了相关的思考。

一、动力:校本研修的主体缺乏内需性驱动

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作是劳心的,一方面,社会需求、自我要求、家长期求、学生偏求等因素的特殊性使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在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学习习惯欠佳等因素的制约下,工作是忙碌的,广大教师普遍感觉时间不够、心力交瘁(占90.5%),久而久之,逐渐滋生职业倦怠,从而把校本研修这样一种团队协作、同伴互助式的业务研讨看成了“要我学”“逼我改”的“形式主义”,一定的抵触情绪油然而生(占17.8%)。特别要看到的是,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属于埋头苦干型,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课外辅导上,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占40.1%),因此,把“自己尽力”看成了教学的最佳状态,通过校本研修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严重缺失。

我认为,教师作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如果对校本研修没有内在的强烈要求,仅靠外在的制度约束是很难产生实质性改变的。所以,第一要务是从理念入手,让广大教师主动做到自我审视,寻找差距;转换观念,积极进取;践行研修,着力提升。

二、目标:校本研修的内容缺乏主题性引领

调查显示,不少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缺乏明确的方向,研修主题经常变换(占38%)。我认为,正是这种状态,使得教师往往因无所适从产生随波逐流或者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弱化了对校本研修原有的期待,也降低了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热情。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因此,校本研修在内容选择上首先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凸显本土性,这是校本研修的根基和土壤。同时,应该正确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时代性,这是校本研修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中寻找切入点,才能找到符合校本实际的研修主题和内容。主题一旦确定,就应该在校本研修中持之以恒,紧扣主题,抓住主线,深入展开,不断提档,让教师真正有收获,有发展,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以生为本,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必然方向,也是校本研修的核心主题之一。但是,这样的研修主题必须在校本研修本土性基础上找到最佳切入点。通过集体研讨,我校教师普遍认为,要实践“以生为本,学会学习”的课堂,首先要在备课中把握教学目标,其次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教学目标的把握,还是自主学习机会的创设,关键的载体就是要有“好的问题”。只有把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问题中,才会有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只有把机会留在问题的探究讨论中,才会有真正的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我们选择了以“‘教学内容问题化’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为载体,凸显主题,形成“聚焦”,确保校本研修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从而实现“点”的有效突破,累积研修成效。

三、机制:校本研修的过程缺乏整体性统筹

校本研修的常规阵地有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此外还有学科共同体、师徒结对等等,为什么这么多的组织形式却不仅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而且从集约角度看,还产生了抵冲性的负面效应?调查显示,校本研修形式越多,研究点就越多,深入研究就越少,研究精力就越分散,研究成果就越难显现。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占85.5%)。

笔者的管理实践经验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加强这些组织形式之间的整体性统筹。(1)要明确学校的阶段性研修主题,并以“课题”为统领;(2)教研组、备课组要紧扣学校的主打课题开展活动。例如,我校围绕“教学内容问题化”这个一级课题,通过备课组活动,重在研讨如何创设、选择“好问题”,以落实教学目标;通过教研组活动,着力从策略层面探究如何落实、拓展“好问题”;(3)共同体、师徒结对等活动,应该是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内容作更深层次的研讨和细化。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校本研修形式再多,也能做到思路清晰,重心明确,有条不紊。

总之,只有明确主题,贯彻主线,并寻求多种形式的有机整合,才能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才能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相应的“聚焦点”上;只有通过“聚焦点”的深入研究和有效突破,才能使教师体会到团队研修的价值,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只有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真正有所收获,才能使多种形式的研修走向深入,走向本质。因此,在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的过程性管理上,特别需要通过整体性统筹,构建更加合理的新的“校本研修”网络平台链,从而克服弱势,产生1+1>2的效应。

四、载体:校本研修的成果缺乏课程性构建

从校本研修的对象来看,直接成果是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但从校本研修的直接目标来讲,终端成果是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因此,校本研修的成果,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完善,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的过程性研究,其本质就是课程的开发、实施、调整和再开发、再实施、再调整。因此,校本研修要取得丰硕成果,就必须在课程性构建上下功夫。

但就目前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来看,恰恰忽略了研修成果的课程性(占55.4%)。所以,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在校本研修的规划中,必须落实研修成果的积累以及呈现方式。为此,我校基于最有价值的校本研修成果呈现方式之一是课程性资源库建设的理念。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的备课研究,实现对课程的第二次开发,有效构建起优质高效、动态发展的“教学内容问题化”备课资源库;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互动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比较科学的自主学习形态,建立“教学内容问题化”课堂教学资源库;通过“阳光银行”实践平台,创设、开展校本化的特色教育活动,并逐步积累、形成我校“阳光教育”校本特色课程。

篇3

一、高位统筹,有效推进

为了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双阳区教育局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双阳区区域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双阳区区域校本研修督导制度》《双阳区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大行动(提升)(拓展)计划》等指导性文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采用“五三”一体化的工作策略,即行政领导、政府督学督导、进修指导“三导合一”;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主体下移、主阵地下移、主要工作下移“三主下移”;统一课表、统一时间、统一检查“三统一”;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合作的有效性、关注互培的有效性的“三有效”。同时要求每个学校教学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每学年初,学校把方案、计划和校本研修活动日程表上交进修学校,进修学校按日程表参与研修活动,随时指导检查,最终形成了“教育局决策、进修学校牵头、教研员全程参与指导、基层学校全员参加,教育科研引领”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区域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运行。

二、研培共行,有效实施

为确保区域校本研修深度前行,双阳区采取“分层分岗,走出去请进来,送培到基层”的模式开展卓有成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全区先后派出领导、教研员、骨干教师100余人次到杜郎口、洋思中学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多次组织领导、教师参观省内、市内名校,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每年聘请省内教育专家为全区教师进行教材解读和教学实践引领。市教研室小学部全体教研员每学期至少两次来我区做校本研修、教材解读、教育理论辅导或订单式送课送培,专家的学术引领、专业引领为区域校本研修提供了专业支撑;每学期初各学科教研员、科研员至少为广大教师做一次学科理论、学科课标、板块教学解析及研究问题的筛选、研究方法等专题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基层学校为教师析疑解惑;校长或教学校长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基于问题解决的专题培训,为区域校本研修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应用,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聚焦主题的研修活动等。

三、建构模式,推广成果

几年来,经过各学区、各联合体的大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区域校本研修模式20余个,如153中学的“实施自主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研修模式;一实验的“儿童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等,提升了全区整体课堂教学水平。为了推广研修成果,小学以太平学区和山河学区为模板,初中以153中学、希望中学、152中学的校际合作为范例,分别召开区域校本研修现场会,推广成熟做法。2013年,应省小学教研培训部邀请,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聂国权分别为“国培”项目省级品生品社学科骨干班、省教学新秀班做了“农村小学区域校本研修”专题讲座,又在全省学科优秀教研组表彰大会上,做了题为“乡镇中心校辐射村小开展校本研修”的经验介绍。

篇4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为了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顺利完成“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即网络校本研修模式。所谓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就是依托教师远程培训网络,构建以培训院校为指导,以网络平台为支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大面积地组织教师进行在岗研修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

⒈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原则

(1)网络为核心的原则。在研修过程中,网络将成为研修活动的核心,无论是自主学习、组织研讨,抑或是专家引领、过程管理,基本上都通过网络来进行。用网络进行研修过程的管理,包括公告、通讯,进行数据统计,公布学习成绩,进行批评与表扬。 利用网络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学习资源。用网络放大“校本”,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校本研修的格局,构建县域校本新格局。用网络营造学习气氛,构建校本文化,凝聚学员之心。用网络记录学习资料,展示研修过程中的成果。网络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更是学习的核心课程。网络平台中教师的“个人空间”是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阵地之一(记载和展示教师校本培训的成果)。课程导师通过网络进行专业引领与跟进。

(2)主体学习原则。网络校本研修强调主体性,班级成员共同确定研修主题;课程导师和辅导教师确定学期研修计划;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学员个人根据研修主题确定学习的网络课程.

(3)放大“校本”原则。以县域为单位开展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以学段、学科为依据建立网络学习班级,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以网络班级为单位组织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实现“大校本”组织策略,为远程学习和学科研修提供课程资源、交互场所、跟进指导、学习管理和评价反馈的支持环境,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本研训中存在的研训资源缺陷、活力不足、动力不大、能力不够等问题。

(4)资源共享原则。远程培训平台为每个班级建立“课程资源包”,并根据需要随时补充课程资源,作为班级成员学习内容和校本研训资源;县域本土优质资源上传网络,作为网络校本培训特色课程;学员在学习和研训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资源作为成果上挂网络,供全体学员共享。这样,在网络平台上,构建了立体化的网络资源体系,大面积地丰富了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资源。

(5)长效学习原则。网络校本研修以培养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为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学习和研讨的核心内容,以网络为中枢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平台。广大教师随时随地可以登录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与同伴共同研讨,遇到困难,求助专家。

(6)导师专业引领原则。由高校学者、省市县教研员、培训机构优秀培训者、一线名(特)优教师共同组建网络校本研修导师团队。一个导师负责1~2个或者更多的网络班级,跟班进行长期的专业引领。在征求全体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导师和辅导教师一起制定每期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课程,为班级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源,组织和参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和学术讲座。

(7)多元评价原则。评价主体为远程培训机构、辅导教师、课程专家,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为网络研修情况、校本研修情况;网络研修评价按照课程资源学习时间、网络集中研讨、作业完成等项目预设评价标准,达到标准即可取得年度网络研修阶段合格成绩,网络研修成绩由远程培训机构协同县教师进修学校共同进行;校本研修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制定评价细则,协同学员所在学校以网络个人空间的记载及平时学校活动记录为依据进行评价,达到规定的标准即可取得年度校本研修合格成绩。每年度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培训专页上进行公示。

⒉开展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必须加强组织与管理

(1)要建立大校本的组织机构。县教育局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过程的管理以及学籍管理、学分登记,组织人员进行班级管理和专业指导。乡镇中心学校积极配合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检查、评价和督促工作,保证学员按时、按质完成学习和研修任务。

(2)要形成立体化的平台结构。建设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频道。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组建网络研修班级,为每位参训教师提供个人网络空间。

(3)要成立专业指导机构。由省级课程专家、县区级辅导教师以及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起组建专业指导和引领队伍,为学员学习提供业务支持。

(4)要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远程培训机构、县进修学校以及中小学学校校长一起组建项目实施小组,建立QQ群网络,及时为学员提供教务和网络技术支撑。

⒊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五个环节

(1)制订网络校本研修计划。在开展培训前,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广泛开展培训调研活动,深入学校、深入教师、深入课堂进行调研,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现状,全面了解教师对课程资源、培训形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培训计划,同时,搭建县域培训网络专页。

(2)制定网络校本研修方案。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围绕培训主题和培训内容,提交教育教学问题。问题收集后,首先进行“问题过滤”,淘汰质量不高、价值不大的问题“,选出培训需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其次是“问题分析”,通过严密分析,明确培训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最后是“问题诊断”,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由培训者完善培训计划,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3)建设网络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培训机构根据专题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方案,邀请课程专家和专家教师集体备课,建设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向全体参训教师征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校本研修资源,并上传网络平台,建成课程“资源包”和校本研修“资源包”。

(4)实施网络校本研修。围绕培训主题,通过资源学习、问题反思、问题研讨等环节组织教师参加网络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员的及时管理、辅导教师的及时辅导、课程专家的及时引导都非常重要,是保证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味的关键因素。学员所在学校要积极配合县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组织全体参训教师参加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做好“网下”与“网上”的有机结合。“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这样,实现理论和理念的内化。在这个环节,研修指导团队要根据实际,不但进行网上在线跟进指导,答疑解惑,而且下到学校,现场诊断,或组织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示范观摩。

篇5

一、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人人参与

校本教研就是通过行动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因此,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聚焦课堂。首先让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教学领导深入课堂,以参与者的角度帮助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后上报学校。学校对教师申报的课题普遍收集,认真提炼,求大同存小异,在个人课题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形成学年组课题,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具有普遍性的校级课题,在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的组织和引领下,进行全员研究。

二、完善教研制度,把教研落到实处

1. 完善校本研修的评价方案,确保校本教研向着制度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做到有管理、有制度、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开展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观摩、同课异构等研讨活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同时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展先进学年组评选活动,进行表彰奖励,组织优秀校本教研教学开放日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教研模式,发挥主体作用

校本教研不仅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1. 确立主题研修。学期初每个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学科研讨,确立研修主题。如“学生探究性自主阅读策略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讨”、“学生分层教学的研究”等,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思考研讨;既有课例设计,又有总结反思。

2. 课例研修。针对一个具体问题,以课例的形式,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组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进行对比研讨,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经典课例,以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3. 反思交流。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组织教师及时反思教学中有价值的事例,进行交流,重组备课过程,形成二次导学案。

4. 网络研修。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研修,并将研修结果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教研管理,开展有效教研

我们本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研究为核心,以教学指导为重点,以教学服务为宗旨”的原则,紧紧围绕新课程实施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独立研究与团结合作、交流分享并进的方式,把研究的重点延伸到课堂和教师之间,充分体现教师参与研修的主体性,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凸显校本教研的价值和作用。

篇6

[关键词]校本教研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100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郑金洲教授认为,校本研究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城市学校因为硬件完善,师资优良,经费充裕,开展校本研修比较容易。而农村学校由于许多先天的不足,在开展校本研修时,会遇到不少问题与困惑,对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小的阻碍。只有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计划,不断完善校本研修机制,校本研修才会助推学校发展。

一、校本研修中的问题困惑

1.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就我们学校来说,年轻人比较多,他们由于在乡镇工作,接受新信息需要的时间较长,观念更新、积极改革与创新的行动比较迟缓。很多年轻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敏锐地捕捉,有时即使能够捕捉到问题信息,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处理,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另外,由于每门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对甲学科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对乙学科可能一无是处。如果作为任课教师,不进行思考,一味地死搬硬套,一定会问题频现。

2.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1)教研意识淡薄。

只顾教学,教学是任务,越教越呆板,越教越守旧;不愿进行教研,因为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出现厌教情绪;参加教研活动回来,依然我行我素,不思进取;教得好却不会研,眼睛只盯着课本,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对与时俱进的新教材越来越无所适从……

(2)缺乏问题引领。

问题的发现,不是一时的灵光顿闪,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它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平时教育教学的认真反思,对平时的教育教学进行审视的表现。这样发现的问题才有分量,才有价值,也才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比如就某一位教师的一节课,大家集体听课,然后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确定最具价值问题。再集思广益,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二、开展校本研修的举措

1.抓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我校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研读一到两部教育教学名著,增加理论素养。特别要求必须熟读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理念。立足本校,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协作氛围,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切实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一校之长,对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更加必须有深刻认识,认真分析学校现状,通过派出去(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请进来(请专家、教授来校专业指导,传经送宝)的方法,不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不过自己更要身先垂范。

2.构建全覆盖的校本研修网络

(1)明确职责。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教导处、教科室则是具体实施部门,负责校本研修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安排。各学科组、年级备课组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每一学期确定具体的专业发展计划,解决研修中的实际问题。

(2)制订计划。研修计划应周密、详尽。除时间、内容、方式等常规项目外,还要有激励机制、评价措施等项目。

(3)狠抓落实。校本教研实施的关键在于有效落实。学校各职能科室应根据各学科组学年初制订的计划,定期督促落实,并建立台账,强化过程管理。将教师开展的教科研活动作为学校对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表优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实现校本教研的常态化、有效性。

3.邀请专业研究人员进行帮助指导

篇7

关键词:校本研修;广播电视大学;C#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6-3864-03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Platform in Television University Based on C#

LIANG Xiao-qi

(Shanghai Television University Songjiang Branch, Shanghai 201600,China)

Abstract: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as the advantage of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as well as a relatively mature dis 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y. The undertaking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will reflect teacher’s value in a comprehensive way, develop teacher’s potential, thus help to promote the autonomous, individual and profes 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teaching staff. The platform start from the reality of TV university campus, elaborate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technique of the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platform in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which is based on C# technology.

Key words: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C#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在普教系统已开展多年,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化程度较高,远程教育技术相对成熟。各级电大通过卫星、互联网和组织体系实现了有机连接,形成了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方便、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文字教材、广播(录音)、电视(录像)、CAI课件、学习网站等多种媒体进行自学,教师给予必要的面授辅导和全过程学习支持服务[1]。电大教师的授课均安排在晚上和双休日,白天不坐班,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限。若能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程度高、远程教育技术成熟的优势进行校本研修,将会全面体现教师的价值、发挥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自主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2]

本平台根据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实际出发,结合“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学习风格”等重要理论,构建“松江电大校本研修系统”,从而优化校园文化、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该平台适用于电大系统,中小学的校本研修也可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1系统主要功能

本系统遵循“适应性学习”理论,它可以为远程学习提供更为优越的前提条件,以不同于传统的方法使远程学习更为简单、高效、个性化。在松江电大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校本研修平台中,用户身份分为研修教师、指导专家和管理员三种。

校本研修是以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为目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活动。[3]该系统将树立“双向适应”的理念,不仅考虑各种模型及其技术的设计与实现,也力争尊重个别差异,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适应心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立足电大教师的需求,对“松江电大校本研修系统”的教师用户端功能进行如下设计:

校本研修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教师教育新形式,它是以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为目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活动。

1)专业学习模块:学习资源是该平台的核心。基本功能如下:对资源进行分类;按学习资源建立学习小组;订阅、浏览、下载、上传学习资源;对学习资源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2)跨专业交流模块:该平台为研修教师、指导专家和教学管理者三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动功能。交流平台按表现形式,主要有Blog、Wiki、BBS、邮箱等;按交流时间,主要有实时和非实时之分,实时形式主要为组内学习者共同探讨;按学习者组织模式,分为分散学习和小组学习;按交流媒体表现形式,有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

篇8

关键词:校本研修;途径;方式

G627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修炼,就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又注重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应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活动开展上想办法,用精细化的管理,打造校本研修特色。

一、立足校本,拓宽研修基本途径

(一)强化校本培训

1.领导重视。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研修则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推进器”。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带头落实,校本研修才能有效推进,不断深化,研修成果才有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

2.专题培训。学校应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五类培训。一是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二是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的管理能力培训。三是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四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五是以教育教学课题创新研究为主的教育教学科研培训。

(二)夯实校本研究

1.观课议课。要在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三个层面上,以“课前议课确定主题和重点――课堂观察和初步分析――课后讨论与对话――反思与改进实践”为操作流程,深入开展听“三课”活动和赛教评优活动。

2.课题引领。要以校内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设计课题,以研究课(活动)作为展示平台,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广泛开展“小课题、短周期、重实用”的专题研究。

(三)研发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n程开发与建设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提高质量”和“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着力开发并实施“吟诵诗文、艺术活动、”两类校本课程。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让师生积淀文化底蕴,内化传统美德,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内涵发展。

(四)细化校本管理

1.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氧吧”和“加油站”,使校本研修真正从“他律”走向“自律”,既要宣传动员,更要建章立制,既要跟踪指导,排忧解难,更要严格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制度在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夯实常规。要把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路子。通过“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这个教研网络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通报,使校本研修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3.科学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鉴定、调节、监督、管理和教育功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小组,负责对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过程进行及时指导,负责对教师教科研成果进行审阅、把关、报送和奖励,负责对教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情况进行督查考评。

二、紧扣要素,精选研修基本方式

(一)内化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引导教师交叉运用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三种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要求教师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思考、积淀,从中筛选出亟待解决和自己应反思的焦点问题。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行动研究。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导行、反思提高”的研修思路,运用“问题一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的操作模式,鼓励教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他人的智慧记录下来,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实践,积累基本经验,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能使教师汲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和力量。

1.“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是同伴互助最好的方式。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备课形成共同的教学设计印发给大家,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一种形式。

3.推门听课。领导与教师坚持推门听课,关注常态课堂。构建简约式互助研讨的快捷平台,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4.创新评课。重视听、评课的环节和质量是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听而不评或者敷衍评课都达不到借鉴他人长处,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目的,必须创新评课形式并设法提高评课效果。

(三)强化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之一。专业引领者在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观察教师的行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先进理论和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

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专题研究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等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案例分析等。

2.专家指导。学校除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和教育专著供教师学习外,还定期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

3.校长引导。校长定期开展教学讲座和报告,如专业发展之路讲座、教学改革规律探究、新课程理念介绍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

4.骨干示范。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送教到校,片、校赛教,上课点评,授课示范,经验分享等方式发挥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篇9

【关键词】 教师培训;送教下乡;有效培训

2015年秋,我县启动“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旨在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提高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前几年,在推进课改过程中,我们也曾经组织过送教下乡,国培项目启动之后,我们通过研读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感到我们以往的送教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参训面不够宽。以往送教,多是针对边远乡村学校的薄弱学科进行,参训教师多数是承办学校及其周边学校的部分教师。国培送教要求在项目周期内,实现主要学科全覆盖、乡村学校全覆盖、乡村教师全覆盖。

二是主题不够明确。以往送教,虽然也聚焦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上,但主题泛化,缺乏对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研究。国培送教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开展主题式送教,主题宜“小、微、实”。

三是环节不够完善。以往送教,主要环节是教学示范、观课议课,往往是“一锤子买卖”,缺乏跟踪管理。国培送教规定了“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责任主体,强调实现送教到校与校本研修的有机整合。

四是实施主体单一。以往送教,是县级研训机构或乡镇研训站组织实施,而国培送教由省级统筹指导,强调县级研训机构与高等院校的协同实施。

随着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研训一体制度的推进,上述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下面以初中物理送教下乡培训的“诊断示范”阶段为例,介绍我们的做法。

第一步,进行前置诊断,明确“为何送”。“需求即送教原因”,送教前,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参与校本研修,查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站在教师的角度,读懂教师的真实需求,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送教主题。通过调研,当前我县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于是,确定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这一送培主题。

第二步,研磨课堂讲座,明确“送什么”。“主题即送教内容”,主题一经确定,也就确定了送教的基本目的和内容。接下来,组织县级学科培训团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改进”等核心教学能力,修改教学设计,进行试教,准备示范课和相应的专题讲座,力求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出来。同时,注重“价值引领”,把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传递给每一位教师,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思想深处开展浇根式浸润式培训。

第三步,按照流程实施,落实“如何送”。在诊断示范阶段的集中送培环节,我们以“主题导引+教学实践+互动研讨+专业引领+跟进改善”课例研修为主要送教方式,重在促进教师素能改进和教学行为改善。按照这个思路,在送教主题的导引下,实施了以下流程。

课堂实践。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由培训团队成员上示范课,参训教师上展示课,可以采用同课异构,从相同中找不同,在比较中拓展思路;也可以异课同构,从不同找相同,研究一类类课型共性的教学策略。

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与课堂实践同步进行,对课例开展合作性研究。事先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如记录提问与学生发言的量表,记录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的量表等。上课前,将参训教师分成多个观课小组,每个小组确定部分成员为抽样观察者,其余组员自主选择观察点进行观察,为下一步研课做准备。

互动研讨。围绕所展示的课例进行议课,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分组讨论,授课教师进行反思性说课,每位教师参与讨论,在互动研讨中引发新的思考,并把个人观点汇集成小组意见;其次是集中议课,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培训团队进行集中点评。互动研讨是依靠参训教师自身的力量提升培训品质的重要手段,要用好用足。

专业引领。专业引领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围绕主题,根据本区域教学实际进行微讲座、教学论坛、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等。例如,在物理集中送培中,我选取两位教师,分别就教学难点突破和智能手机辅助教学进行了案例分享。在举行专题讲座时,我们要改变灌输及接受式培训,多采用案例分析、视频观摩、实验体验、互动讨论等方式,提升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

跟进改善。为了避免培训听着激动、听完冲动、回去不动的现象,需要对培训进行跟踪管理,让培训与教师的实际教学生活建立联系,促进教师学以致用。我们的主要方法一是教师个人制订训后行动计划,并对执行计划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二是任务驱动,在集中送教之后,布置校本研修任务,开展研课磨课活动。

通过送教实践,有以下三点初步认识:

1. 要以参训教师为主体。送教要根据教师的需求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培我所无,训我所需”。培训内容要贴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重点指向课程核心理念的矫正、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形式影响着培训效果,要依据培训内容确定教师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多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培训,专题讲座要理论联系实际。培训者要树立“教师即培训资源”的思想,发掘教师的先进经验,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把参训教师“卷入”到培训过程中。

2. 培训团队建设是基础。培训团队在送教下乡、校本研修培训中起着研发、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为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以择优组建为基础,以高校为阵地开展持续提升研修,为进一步发挥作用积蓄了专业能量,从而形成高校、县研训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3. 校本研修要贯穿始终。集中送培之后,怎样巩固培训成果?无疑,校本研修应是最佳方式,要用校本研修把送教培训的各个阶段串联起来。在校本研修中,要注重发挥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作用,把教师的自主发展、合作发展、引领发展结合起来。为促进校本研修的落实,我县制定了国培项目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考评办法,每学期末ρ行耷榭鼋行自评和学校评价。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群体之中,如果一个人与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并注入更新的生机。”教师教育也是如此,有效的教师培训必然要将教师个体带入群体,使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更明朗充实的教师专业生活融为一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个体独立变成伙伴协作

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教师的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家访、找学生谈话,及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靠教师独立自主地进行。这特性使教师工作成为一项独立工作,而非集体工作,教师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研讨的意愿和意识并不强。

在校本研修的组织过程中,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新小学努力打破教师“孤立作战”的局面,逐步引导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培植团队信念。通过这种信念引领团队中每位老师的工作,激励他们思考与实践、合作与竞争,建立共同的愿景并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团队信念产生的强大推动力,让每一位教师有所感悟,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团队中进行思想碰撞,完成经验共享,在成就各自特色的同时实现团队协同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自主管理、自我超越的团体,离不开骨干核心人物的吸引、感召和热心奉献。在这个团队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在教师团体的管理中起着中心作用。教师们围绕团队的共同愿景,每个人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发展自我、完善团队的责任。

目前,福新小学成立了五个“明师(明白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其中校本研修工作坊以组织策划教师研修活动为研讨中心,旨在引领校本研修的组织策划者探究“怎样的组织策划才能够给教师以真实的收获”问题。另外,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综合学科教学工作坊则负责组织学科研修活动,激发本学科教师的研究热情和研究潜能,提升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帮助教师形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良性发展路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专题学习”和“课例研究”为双翼,形成科学的研修活动体系,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学科工作坊的研修中,学校尤其重视集体备课,出台了福新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对备课方法和过程都进行了指引。在集体备课中,大家既分工又合作,明确各自在上课、说课、评课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确立课题、撰写教案、查找资料、反复试教,全组教师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引下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进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集体备课也逐步成为教师乐教、善教的源泉,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有力的推动平台。

二、外界输入变成潜能激活

传统的教师培训课堂主要是单向灌输式的。如讲座模式,培训者是指挥和控制中心,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手段单一,受训者没有选择教师、内容、手段、时间、地点、活动方式等的权力,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不强。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教师的能动性,没有发掘教师自身的智慧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