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管理实务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管理实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管理实务

篇1

一、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客户关系管理,也称为电子商务中的CRM,是英文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的缩写。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是与发展客户和保持客户忠诚度有关的一种策略。[1]通常的CRM包括客户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它的目的在于建立与客户之间长期的合作伙伴或业务关系。CRM的最终任务是通过主动的市场调查和对客户反馈信息的分析处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单纯从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上讲,CRM是对客户的宣传、跟踪、回访及分类等。当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追求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大家在售后服务领域的新目标。

在传统的客户方式下,大多数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需要人工跟踪他们的销售路线,通过传真、电话或电子邮件手段等与客户进行联络,获取信息并找到有效的部分,通过向上级或主管汇报,得到审批后形成销售合同。同样,这种交流也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电话记录等方式完成的。

显然,这种手工操作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市场销售人员无法跟踪众多复杂的销售路线,销售周期长;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和不可避免的错误;信息的丢失;信息传输速度低,浪费时间,延误产品的提交期、甚至误失商机;企业会由于某位销售人员的离去而丢失重要的客户和销售信息等等。这还仅仅是在销售环节,而在市场、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客户服务等环节,这种手工的、非集成的、低速的业务处理都会产生类似的不良后果。

在电子商务时代,需要更科学地根据客户价值的差异性和客户消费需求的不同,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有针对性地配置企业的营销和相关客户服务及外派服务资源,CRM就是这样一种现代企业新的经营方式。如图1客户关系管理内涵图,电子商务时代中,企业通过易操作(Operational)、可分析(Analytical)、协同合作性强(Collaborative)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施使客户关系更加紧密联系、企业职员潜能得到极大地发挥、管理阶层决策者更能洞察先机,合作伙伴合作共赢,逐步实现了市场自动化和销售自动化等电子商务一体化目标,企业高度智能且易于使用的CRM解决方案将给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CRM系统的宗旨是:为了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同每个客户建立联系,通过同客户的联系来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这种“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认为,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特别是满足重要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可与每个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同企业之间的每一次交易都使得这种关系更加稳固,从而使企业在同客户的长期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CRM的核心价值在于:了解客户需求;知道哪些客户是最有利可图的,哪些客户是重要客户;什么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如何细分客户。

二、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

客户关系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商家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一)顾客分析

主要分析谁是企业的顾客,顾客的基本类型,个人购买者、中间商和制造商客户的不同需求特征和购买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顾客差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等问题。

(二)企业对顾客的承诺

企业对顾客的承诺,目的在于明确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在购买任何产品和服务时,顾客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经济利益、产品功能和质量以及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风险等,因此要求企业做出某种承诺,以尽可能降低顾客的购物风险,获得最好的购买效果。企业对顾客承诺的宗旨是使顾客满意。

(三)客户信息交流

客户信息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主要功能是实现双方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从实质上说,客户管理过程就是与客户交流信息的过程,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建立和保持企业与客户良好关系的途径。

(四)以良好的关系留住客户,取得顾客的信任

通过建立与保持客户的长期稳定关系,区别不同类型的客户关系及其特征,经常进行客户关系情况分析,评价关系的质量,保持企业与客户的长期友好关系,并可促进附加产品的销售。

(五)客户反馈管理

客户反馈对于衡量企业承诺目标实现的程度、及时发现在为顾客服务过程中的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六)帮助企业高层进行决策

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对客户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进行营销、销售、服务和关系管理,必然涉及到企业与客户的交互手段、企业内部框架的调整、企业管理流程的疏理等方面,从而帮助企业高层进行决策,使企业提高营业额,为企业发现和创造新的商机。

三、在电子商务企业运作实务中发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作用

客户关系管理本身并不是软件技术,而是一种管理策略、一种商业模式。但是软件技术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有力支持,而这一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支持系统亦称为CRM系统。

2007年9月,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全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软件总收入将以每年约1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且势头将会延续到2011年,而2007年全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软件总收入将超过74亿美元,较之2006年增长14个百分点。2007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实务中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需求升温的一年,而今后也将会是CRM系统持续发展的一段时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电子商务缩短了企业与客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因此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再是以订单为中心,而是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关系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变得尤为重要。CRM系统的核心是销售管理和销售核算,即把企业管理系统的前端扩展,直接跟客户进行接触,充分挖掘客户的潜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完善,提供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的全方位的电子商务系统成为可能。

在CRM系统中会十分注意积累客户资料,会记录来访者的姓名、联系电话、咨询的问题、服务请求的内容等,以便通过销售部门、技术部门的合作把潜在的客户变成真正的客户,在客户再次光临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或者通过客户分析发现新的生意机会。这些资料的记录和处理如果靠纸、笔和手工传递,其效果和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对于大规模网络服务是不可能的。而有自动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电脑系统,并将后台的ERP与CRM在管理技术上的结合,为企业在ERP基础上开发CRM,还可结合企业数据和数据仓库到复杂的工作流系统、到智能化的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系统等,为企业建立一整套面向增加销售利润的企业资源规划。

另一方面,CRM系统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体现出来。“呼叫中心”作为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我们把响应客户服务请求的部门称之为“呼叫中心”。呼叫中心作为一种能充分利用现有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新现代化服务方式,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很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电话银行、邮购、证券等行业,客户可以通过电话进行汇率查询、账户结余查询、转账、代扣公用事业费用等。随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网络技术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发展,呼叫中心的功能更加强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呼叫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国外的呼叫中心技术发展很快,大公司和政府都广泛采用呼叫中心技术来了解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要。CRM技术的引入将使呼叫中心的价值得以大幅提升。

目前,CRM可以按其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两个主要部分的内容来实现其重要的作用:

1.用户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大量细微的资料积累,

把企业客户和个人用户的基本数据以及与商务有关的数据积累起来并不断更新和扩大。这些数据的数量相当庞大,通过分析、归纳、判断可以得出宝贵的数据集。采用数据仓库将使调用数据的方式成为多维的,使用十分方便,从而为数据提取、挖掘创造了有利条件。

2.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数据挖掘、分析和决策p],CRM决策的成功取决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决策算法的准确性。

CRM的数据不仅来自于用户信息管理,还根据行业不同来自不同系统。例如通信行业有计费系统的大量用户数据、竞争对手的数据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现在都十分重视CRM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他们有的把CRM放在网管系统之中,有的放在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之后,有的则放在计费系统之后。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论,最好的办法是把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数据挖掘、分析和决策算法)放在上述三个或所有产生有用数据的信息系统之上,这样才能得出有创造性、全面性、竞争能力和成功把握的结论。决策支持系统必须有高层管理人员、数学家、工程师一起共同讨论研究,通过高速计算、海量数据、正确的算法做到知己知彼、洞察未来,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四、全方位推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方案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要点

客户关系管理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以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实体,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所以完善的CRM系统,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客户、竞争、品牌等要素协调运作并实现整体优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支持长期客户关系、不断挖掘新的销售服务机会,使企业最终实现销售收入、利润、以及股东价值持续增长的目标。

实施的途径和要点如下:

(一)研究、挖掘、培育客户

需求的多样化使客户选择的负担日益增加,供应商有责任帮助客户确定其需要和要求。这要求CRM系统能够描述客户的经营范围、经营网络、业务流程。通过CRM系统采集未来的客户信息和需求验证,对可能客户的简介编制和定位选择,描述客户形成的过程可以使企业捕捉到新的客户机会,客户挖掘过程就是把潜在的客户培养为可能的客户,并进一步变为支持者的过程。

(二)客户即时服务和响应

客户忠诚度几乎已成了网上营销的格言,网络公司常常用“客户忠诚度”来定义客户关系[4],电子商务时代让企业必须造就一个依托现代通讯基础设施的客户接待前台,满足与客户实时通讯的需要。CRM系统通过前台系统把客户要求分配给相关部门并跟踪、服务、回应;客户可以通过网络使用用户的数据系统查询自己的交易数据,这样做可以降低用户的响应成本,并有利于实现数据系统与客户一体化,进而增进客户忠诚度。

(三)交易的实时记录

电子数据交换在CRM系统中必不可少,CRM系统采用新技术顺畅地支持客户前端,包括移动电话、BP机、电视、LED等非PC类的用户终端,一切围绕更便捷地联络客户、服务客户,实现电子订货、交易合同、订单以及各类交易凭证的电子数据化,支持客户进行在线交易,并且自动把交易数据记录为往来帐供双方查询确认。

(四)客户追踪与客户评价

服务追踪、客户反馈和善后管理是联系在一起的。CRM系统可以通过对客户的主动追踪服务,支持接受、处理客户的反馈数据及相关善后工作管理;通过电子表格等工具进行合同执行评价、交易确认评价、客户选择分析、客户绩效审计和客户关系综合评判,有效的监督客户管理工作。

(五)市场竞争分析

CRM系统通过对行业竞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企业对同行企业间的竞争、潜在加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压力、顾客以及供应商的挑剔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对竞争者的分析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竞争对手,包括了解对手的特长与缺陷和现行战略,估计对手的未来目标和战略手段;最后作出竞争战略模型的选择。

(六)与目标市场的细分

CRM系统通过提供目标市场的工作流程,从市场细分化到确定目标市场,再到机会、优势整合分析,再到目标市场的定位。在流程中综合运用分析表、示意图等操作工具,使企业营销工作变得规范有序。

(七)市场营销组合分析

在以顾客为核心的商业社会中,随着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日益“个性化”,CRM系统要能体现4C’s营销组合的综合运用,即顾客(Customer’sneedsandwants)、成本(CostandValuetosatisfyconsumer’sneedsandwants)、方便(Conveniencetobuy)、沟通(Communicationwithconsumer)。

(八)产品组合分析

产品组合分析总结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CRM可通过矩阵分析法分析产品的销售增长率与相对市场占有率的关系,测评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实力,描述行业市场前景与企业竞争能力、刻画产品、市场发展阶段与企业的竞争地位。

(九)绩效测评分析

通过CRM系统,可以实现企业测评销售分区绩效、销售组织协议、销售经理绩效和客户服务功能。测评指标包含销售量、单价、货款回笼、市场拓展、客户满意度等。

(十)销售政策的制定完善的CRM为企业造就有利于协调和沟通的一体化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辅助企业高层决策和政策的实施。销售政策包含企业制定、调整和完善已有品牌的客户政策(对应客户评判)、佣金政策(对应销售业绩)、费用政策(对应竞争潜力)、渠道政策(对应渠道业绩)、产品政策(对应产品潜力)。高品质的软件提供实施这些方案的载体。

篇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整合模式;策略;发展

1物流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1物流保障生产

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现代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务过程中商品流通之本。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部分余料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整理则需要废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1.2物流服务于商流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应方转移到需求方,而商品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求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应方以适当的形式、途径向需求方转移,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网络点击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以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轻松的商流活动都会化为一纸空文。

1.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它们的购物过程。但试想,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者商家所送并非自己所购,那么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那么网上的购物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2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

2.1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现实交易的最佳载体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同样是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物资流动,其最大价值是进一步提高了现代物流速度。也可以说,物流速度是决定第三方物流业成败的关键。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物流电子化是电子商务概念的组成部分,缺少了现代物流的过程,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整。

2.2第三方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最有力保证

电子商务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等环节,从而实现了商品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了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但商品要迅速、准确到达,要靠现代物流来实现,尤其是规模化的物资进行迅速、准确的商业流动,就更是如此。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第三方物流的支持,第三方物流要成规模,也离不开电子商务这个理想的平台。

2.3电子商务是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

要实现电子商务,必须要有物流系统的支持和保障,要发展物流业务,也必须有电子商务的支持,这种相互融合的关系的本质是传统的物资流通技术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另外一个都不会有完美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可见,电子商务是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

2.4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第三方物流需求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者物流与消费者物流是物流的主流,因为相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说,企业自营物流更为经济;对于消费者而言,较低收入者的时间价值往往低于所购物品的价值,消费者更愿意自己承担一部分物流功能。电子商务条件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一是时间随机;二是地域分散;三是购买的物品种类多,再加上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个性化要求增加。如果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将进入两难境地:要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成本将增加到无法承担的地步;控制成本,则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其时间价值也随之提高,更愿意付出一定经济代价换取休闲或工作时间。第三方物流则可以解决企业和消费者的问题,通过对不同企业的物流内容和线路进行整合,能将物流成本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高频率和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则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随机消费要求。

3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模式

3.1综合物流模式

综合物流物流模式是由一家在综合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所有物流业务活动进行全权,由它全权调配物流资源,制定物流方案,协调调度各方运作。一方面,行使综合性物流的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上将运输、仓储等运作层面的业务委托给其他专门性物流作业公司,这样可以避免对场地、设施等固定资产的重复投资。另一方面,综合物流企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管理经验,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流程。既能为生产商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等物流服务,又能对销售商全权配货、送货物流业务,同时还能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这种模式比较适合BtoB电子商务,也适合BtoC电子商务的同城业务。

3.2邮政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是地域广、随机性、批量小,要满足这种要求,物流配送必须有一个全国性的配送网络,服务覆盖几乎所有地区。目前,在我国能满足这一点的物流企业只有中国邮政。中国邮政的网络极其庞大,几乎无所不至。其物流网络遍布全国每一个城镇乡村,营业网点地理位置十分有利,分布在每个居民区中,历史悠久,有一定品牌效应,且中国邮政长期从事包裹投递业务。在开展物流配送等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众多个人从业者,中国邮政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比较有发展前景的CtoC电子商务模式,拥有许多在网上开店的“个体户”,多选择中国邮政的服务。邮政物流模式的特点就是委托来源多、服务的范围广、批量小。缺点主要是信息管理方式落后,客户难以实时查询服务情况,工作效率低等。

3.3第三方物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结合模式

由第三方物流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牵头,整合两种资源,由交易双方选择指定的物流公司取货、验货、发货。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联盟,一方面能够较好地杜绝网络欺诈的发生,降低交易风险,使网上交易更健康、更贴近现实:另一方面能代表交易者与物流公司进行协商,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电子商务的推广。缺点是二者的结合较为复杂,操作难以到位。

3.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模式

在物流过程中,客户需要随时了解货物的配送情况,物流企业也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需求信息,随时准备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在传统模式下,很难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一方面是客户一旦将货物交给物流企业后面临服务“黑箱”,引起客户的顾虑,不利于客户有计划安排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不能及时获得需求信息,物流方案难以与客户衔接,造成服务不到位,导致客户流失。物流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与主要客户的管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双方信息实时交流,委托企业对物流过程了如指掌,物流企业对客户的服务需求也在第一时间获得,双方可以在最大限度范围内展开合作,实现双赢。

3.5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互相参股

电子商务企业将物流外包,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争取成本最低;二是得到可靠的服务。控制成本一般好办,可以采取招标方式进行物流业务外包,选择报价最低的就行。但可靠的服务难以保证。为了对物流过程有所控制,获得有保证的服务。减少顾虑,电子商务企业可选择参股第三方物流公司。反过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有稳定的客户,或者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也可以参股电子商务企业。这种方式更能保证电子商务企业获得可靠的物流服务。但在具体操作中,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突出核心业务。

4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前景和策略

4.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目前,我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尽管第三方物流前景乐观,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是以旧有的物资流通企业为主体。

4.2外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登陆

中美WTO谈判最为“惊心动魄”之处是围绕分销,及其相关活动-物流与配送进行的多轮谈判,这表明,中美两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分销、物流与配送是企业市场活动的命脉,任何一方都不敢轻视。中国已经承诺,在一定时间的过渡期内,我国商品分销服务市场将逐步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在过渡期后,基本上全面实行对外开放。

4.3发展对策

我国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应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方法和经验,结合我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于我国市场状况的现代物流。有如下对策。

(1)构建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与国际、国内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构建核心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等。

(2)进行资产重组,建立区域联盟。

实现资产重组可以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增强其活力;建立区域联盟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同时还能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其运作成本。

(3)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充分应用。

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信息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至于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理论和技术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同等重要。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

(4)与物流劳务的供需双方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西方,工业或商业企业与物流企业长期结盟形成较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已相当普遍。在日本,这种物流配送方式几乎占到社会总物流量的80%。我国企业应尽快建立这种战略联盟参与竞争,最好是强强联盟,这样才比较容易确立竞争优势。

(5)跟踪市场节奏,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

在当今市场变化越来越快的形势下,对物流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前景,给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可以预见,能否抓住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经济增长点,将是物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关键。

5总结

总之,要实现电子商务,必须要有物流技术的支持和保障,要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也必须有电子商务的支持。这种相互融合的关系的本质,是传统的物流流通技术、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完美结合,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节,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都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oustonH.Carr.Strategicimplicationsofelectroniclinkages.Informationsystemmanagement,1999,16,(1):32-39.

[2]AynurUnal.Electroniccommerceandmulti-enterprisesupply/value/businesschains.InformationSciences,2000,127:63-68

篇3

原文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内外部的运作方式将大为改观。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正是以上这些原因,企业管理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随着网络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化企业管理思想的出现,企业管理软件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特别是Internet应用的革命性变化,为广大企业客户,也为许多企业管理系统供应商带来崭新的机会。

首先,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内外部的运作方式将大为改观。由于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将有很大变化。在内部工作和业务流程的控制方面,企业将会主动地大量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交流。无论该项业务涉及的员工或经理是否在同一物理位置或网络上,业务的处理将会同样顺利进行。例如,传统管理系统模式下,一个财务或采购单据的审批,如果审批人/经理出差在外,单据的执行或入帐只有等待他回来或远程登录到系统。可是,有了电子商务模式,即使出差非洲也同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审批这个单据,而不必延误业务。但目前很多宣称电子商务的系统模块只是提供了Web页面的查询或订单输入,无法在全部环节面向新的需求。

其次,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传统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系统使用者,而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或可以移动的电脑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如:电话、电视、PDA、手机、BP机等等,要求新一代系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更加方便系统用户的使用。在ERP系统涉及的内部和外部用户当中,对这种优良的系统使用形式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

目录

1.跨平台运行

2.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

3.系统高度集成化

4.高度模块化

5.分布式应用系统

6.真正面向电子商务应用

7.多语种支持及个性化用户界面

8.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9.支持企业的工作流程定义与企业重组

10.面向个性化的设计

11.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

12.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有标准的对外接口

13.支持更广泛的应用界面

参考资料

《电子商务世界》,

篇4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会带来竞争优势,最近出现了电子商务、电子解决方案、电子政府等“e”化一切的趋势,但有调查表明美国过去二十年中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并没有明显改善知识工作者的效率和效益。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经济的性质已发生改变,企业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向基于知识创造的竞争优势转移,前者是变革相对较慢、以预期为基础的经济,一般信息系统就能应付组织信息处理的需要。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组织没能根据商务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战略,彼德.德鲁克认为这样的组织很大程度上为它们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模式羁绊,典型的如IBM和通用汽车,它们没能深刻理解知识和信息的区别。本文将从更实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知识可理解为“具有某种行动能力的潜能”,而信息则“与对象性质和执行效果联系更紧密”。这个观点和著名信息系统哲学家查尔斯教授的论著“咨询系统的设计”相符:“知识隐藏于使用者的头脑中,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而是知识工作者如何对一系列相关信息反映”。畅销书《知识创造型企业》的作者野中侑次郎强调“只有人能很好扮演知识创造的角色”,不论其处理能力有多高,计算机最多是一种工具,作为一种高效信息运送者和信息载体,在人类充分利用并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行动的能力。

2商务模式变革:从连续改进到企业再造

过去十年中商务环境转变的标志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向业务流程再造(BPR)发展,如图1示。与传统强调对现有过程逐渐改进不同,BPR侧重于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流程作整体性的重新设计。

从逐渐改进到企业再造

全面质量管理(TQM)业务流程再造(BPR)

改变程度增量激烈

起点现有流程从零开始

频率一次性/连续一次性

所需时间短长

参与方式自底向上自顶向下

典型范围狭窄跨职能部门

风险中等高

主要发起方式统计控制信息技术

改变类型文化文化/结构

但BPR也不能算作最终答案,它没有提供向基于Internet和万维网的商务的转变策略。SAP之类的BPR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了许多ERP系统,注重企业内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但也损失了信息处理的灵活性。一些新兴的软件企业如Siebel开发了外部信息流功能和信息接口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与注重内部功能集成的ERP系统互补,创造了一种无缝集成的电子商务环境。目前看来制约这种商务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系统的灵活性、信息接口的柔性(包括企业内外部)。

过去四十年中增强企业智能的信息处理模式经历了三阶段:自动化、流程合理化和企业再造。但这些还不足以应付商务模式变革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时代外部市场信息有时甚至比企业提品和服务的商务逻辑更重要。“原子经济”正向“比特经济”发展,“砖加水泥的百货店”正向“鼠标加水泥”发展,我们必须对传统经济因素从更准确的角度作出再评价,信息资产、知识资产、无形资产等让很多虚拟企业短时间内创造了传统方式无法想象的价值。新的、成功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基于网络的创业者大都知道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从成功案例来看商务模式的创新更是赢得全球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着要求我们必须应用新的价值规律衡量其供应链和客户关系,这就不仅仅是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要重新思考整个业务模型和组织间的信息流。

3从业务过程再设计到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边际收益递增”理论的提出者安瑟(BrianArthur)认为这是一个“重新思考和再造一切”的时代,企业都基于信息开展业务,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审查、调整业务开展的方式,以适应环境激烈改变。现阶段尽管延续以往的、按预先定义好的模式开展商务也能成功,但从长远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对环境的清晰认识,并相应地调整战略目标和开展业务的方式。史蒂夫(SteveKerr)曾在《计划评论》期刊上对业务战略的现状作过精辟的分析:“世界发展得很快,有时你根本没法预测...,因此我们更多强调对外界的快速响应,而不再是完全靠计划工作。我们对世界的变化感到吃惊,但这中吃惊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虚拟公司、商业生态系统和.com公司的快速发展就是业务规则变化的典型例子。环境的非连续性、跳跃式变化使得昨天的最佳实践也许成为明天公司前进的障碍,公司要根据业务和信息体系结构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和新知识。

4从信息处理到知识创造

知识管理论文和专著常把组织过去的历史知识作为预测非连续变化环境的工具,并以此决定将来的行动方案。但从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三种神话是:

神话1:知识管理技术能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应该说这种观点只适合过时的商业模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中业务呈现增量变化,高级主管们能通过检查历史数据预测发展趋势。但信息时代的商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应付,而不可能建立一套系统去对什么时间什么人需要什么信息作出预测。

神话2:知识管理技术能存储知识员工的智能和业务经验。数据库和群件技术能存储一些零碎数据,但目前还无法存储有意义的决策模式;而且信息特别是知识与应用环境密切相关,同样的信息在不同时间或环境中不同人会有不同反映。存储知识需要知识型员工有分享知识的愿望和将知识明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后一个过程太难实现。

神话3:知识管理技术能有效实现知识员工经验和知识的传播。这种论断也是建立在预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虽然信息技术能协助员工交换零星信息,但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决策中不能有效进行包含复杂数据结构的通信。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有编译好的数据信息,也不能保证每位员工愿意利用。过去的研究表明尽管有内容详实的报告和数据库,大部分高级经理都喜欢通过与他们认为知识渊博的人探讨交互过程来决策。仅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保存数据有利于理解信息,但妨碍了商务模式的创新,也不利于知识库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创造。

5向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迈进

将知识管理同技术紧密联系到一起只会对计算机硬软件厂商产生好处。最近《首席信息官》杂志的一份访谈录中提到“过多强调技术会迷失关键成功因素”。几年前Intranet、LotusNoes和微软的MS-Exchange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现在技术上谈的更多的是知识门户、智能和基于“推送”的技术(push-basedtechnologies);尽管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组织还是在寻找一些简单问题的答案:如何扑获、存储和转移知识?如何确保知识工作者共享知识?为了找到答案,组织必须清楚知识和信息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而对企业信息过量环境中的成功具有决定意义。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和网络主管争夺“眼球”、“注意力”和虚拟社区,在电子商务时代真正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因此要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创新、把知识成功应用到具有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中去。知识管理能通过结合数据、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和人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组织在非连续性变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与传统方式不同,这个定义从知识管理产出的角度分析了与商务模式创新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会有很多选择来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如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销售链管理等。

6根据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知识管理

目前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很多是基于过时的商务模型,这会对电子商务产生负面影响。下表说明了商务模型的变化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分析知识管理的基本假设,调整相应战略以适应新电子商务的需要。

传统商务电子商务

商务战略预测提高应变能力

信息技术集中式分散式

高层管理的角色顺从自我控制

组织知识过程应用创造与更新

公司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组织设计结构化适度“混乱”

6.1商务战略的转变

商务市场的发展变化要求从不同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输出信息。与传统强调和依靠长期预测不同,在“新”世界开展商务要多用“场景规划”(scenarioplanning)之类的技术理解未来的演变。但这并不是是说要完全消除组织的计划,而是利用场景模拟来发现备选方案的局限性。组织仍会制定计划,但不会完全依赖这些计划,这种观点在一些新诞生的、基于Intranet的公司中更明显,这些公司经常会审查其商业模式,敏锐地观察市场并积极响应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它们也能更快地创造知识,发现“商务理论”与动态变化环境的差异。

6.2技术使用模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增加,很多企业将一些规律的日常办公流程电子化到信息系统中,这些流程一般采取“最佳实践”的形式。但用静态的计算机系统描述动态商务环境的流程往往使业务处理不太灵活。随着商务环境非连续、跳跃式变化,信息系统往往成为组织进化的障碍。我们必须考虑设计能适应商务环境动态变化的信息系统。动态定价系统、比较购物就考虑了市场数据的动态发展和变化;但这样的系统仍需要按结构化方式具体表示市场数据。不论是外购还是自行开发,都要有效协调现有技术和新技术,跟上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迈肯锡的观点是:企业信息系统必须从支持事务处理、集成商务逻辑和工作流向支持员工通讯和在线学习的系统转移。这种柔性技术和系统才能支持实践社区(communitiesofpractice,cop),由组织雇员和外界专家组成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网络。毫无疑问,建设虚拟的消费者社区是要优先考虑的,福特和通用汽车就是这样做的。

6.3高层管理角色的转变

管理学学者和经理们不再过多强调业务开展的惯例,因为命令-控制系统和惯例往往不能适应商务环境的剧烈变化。高层经理要从命令-控制的角色向“感觉和响应”转移。如果说知识在信念和承诺方面区别于信息的话,组织应重点强调员工对组织远景的承诺,而不是强求适应规则和所谓的“最佳实践”。

高层经理应把组织看作员工社区,这种社区能产生不同信息,还要让他们访问组织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商务环境快速变化,高级经理的决策和底层实施是分开的。对信息存在多种不同理解可有多种方案响应业务环境的动态改变。

6.4组织知识过程的转变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最佳实践有利于处理可预料的环境,在信息系统的早期阶段就要开发最佳实践。但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要求“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一定保证所做事情正确”。在重新评价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重点要强调更新现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在商务中应用,而不是传统“旧经济”中在知识库中存储知识,需要知识的人从知识库取出后再加上重新理解的过程。

传统信息处理模型在给定一个问题后往往基于业务环境寻求解决方案。相反,在新环境中要从当前已有知识寻求解决方案,个人会从处理模型得出不同结论,但组织的远景规划确保了这些不同的理解向一个方向发展。

6.5组织资产的转移

彼德.德鲁克认为知识对个人、对经济都是最宝贵的资产,传统的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都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次要了,很多组织在重新评估其资产。现实中一些网络企业的实际有形资产有限,但获得了数倍于传统企业的价值。传统的计量方法不能有效度量知识资产的价值,网络公司和其它信息技术企业的成功来源于“回报增加”。传统生产因素受规模和范围的限制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的倾向,相反信息资产和知识资产遵循不同的经济规律而表现出收益递增的倾向。这是因为知识“外化”的结果,随着用户网络成员的增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也就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6.6组织设计的转变

传统经济遵循控制结构,新的商务环境要求组织保持适当“混乱”,就象凯利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描述的缺乏固定结构和外部控制。这种组织只有少量规则、一些信息和大量的自由。在新的商务环境中,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者能进行“自我设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并重新评估和审视方案的产生过程。这样通过鼓励实验、重新思考,这种过程促进了行动反思和新知识创造。通过这种方式质疑所有假设,不是遵循传统的最佳实践而是寻求更好、更适合动态环境的解决方案。

7结论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采购;库存管理;配送;配电网

引言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在物资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体系,包括计划、合同、采购、仓储、配送、结算等多个环节。为了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提升集团化运作和综合绩效,推进“一强三优”、“三标一体”现代化公司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决定实行“三集五大”,并大力深化落实物资集约化管理。所以,在配电网生产过程中如何最大化地保证各种物资的供应,并持续有效地维持整个供应链,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对提高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维持电网的安全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配电网物资采购管理

(一)电子商务的优点和特性

商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协调过程,它需要客户与公司内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间的协调,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它更要求银行、物流中心、通讯部门、财务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电子商务的全过程往往是一气呵成的。

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互动性,通过网络,可以与供应商直接交流,谈判,签合同,并可将反馈意见直接传达给对方,而对方则可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查产品种类及服务品质,做到良性互动。

(二)电子商务与配电网物资采购

在国网公司和网省公司进行集中招标后,各个下属电力企业也彻底地从不透明采购模式转变到了运用ERP系统和ECP平台进行配电网物资采购的新履约模式,尔后又陆续开发了超市化采购平台和统购统配平台作为这个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的完善。

(1)降低采购成本,减少采购环节,提高采购效率。首先,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可以突破传统采购模式的局限,货比多家,在比质量、比价格的基础上找到满意的供应商,大幅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实施电子商务可以使电力企业更加有效地组织内部资源,进行集中采购,减少采购环节;另外,采购人员利用多种电子商务网络平台进行供应商选择、产品询价、定货等活动,不需要到处奔波,可以大大降低人员劳力和采购费用。

(2)物资采购信息准确、全面。由于电子商务平台对采购数据统计管理的便利性和高效性,除物资采购员外,物流中心负责人和企业领导不仅可以随时地了解每一种配电网物资的价格、数量、库存情况、合同履约情况和订单执行情况以及相关工程项目中物资的领用情况,而且能以最快的速度应对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将采购信息和采购流程在网络上进行公开,避免了交易双方有关人员的私下接触。由计算机根据设定的采购流程和招标批次自动进行价格、交货期、服务等信息的确定,完成供应商的匹配工作。

(4)能够缩短采购周期,降低库存,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实行电子商务进行采购,电力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更加方便、准确、及时。交易双方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需求,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对方分享采购信息。

二、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配电网物资库存管理

(一)库存偏高的原因

(1)未形成配电网物资供应链管理要求的整体观念。许多供应链管理系统没有针对本企业的供应链管控绩效评价指标,各节点相关工程项目部门各行其道,导致供应的整体效率低下。

(2)信息传递系统效率低下。库存管理强调协作和信息共享,配电网物资供应链中各个相关部门的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物资管理部门的库存状态,都是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物资部门要对工程部门的需求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必须实时准确的传递合同、订单和招标信息。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缺少信息交流和共享,物资部门无法掌握物资需求部门的真正需求和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只好自行多储备物资。由于信息传递系统尚未完善,供应商了解到的信息常常是延迟的或不准确的信息,使短期内生产计划实施困难,供应链上无法实现存货互通有无和转运调拨,而电力企业物资部门承担着各种配电网物资的供应任务,只能持有高额库存,以缓解各种日常运维和抢修的物资供应压力。

(3)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供应链库存的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生产运作需要建立的一般库存,另一类则是为防范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建立的安全库存。物资部门在制定储备定额时,无法顾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确定因素是建立安全库存的主要原因。研究和追踪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是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1)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2)对配电网物资进行配送管理。配送是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物资需求部门的要求,在物流中心进行配料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需求方的一种物流方式。这一先进、优化的流通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企业物流成本、优化库存配置,保证及时供应,使物流中心能实现库存积压物资的“盘活利库”,逐步降低库存,最终形成库存物资的“零积压”。

三、结语

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引入电子商务的模式进行配电网物资管理,实行采购、配料、配送一体化,形成配电网物资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观念以及绩效考核指标,加强控制整个物流的上下游,在整个物资管理体系下让物资真正地“流动”起来,才能完成整个配电网物资长期、稳定的供应链,有效地控制物流的总体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红艳,光昕:物流基础[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36页.

[2] 包红霞,秦英: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6-89页.

[3] 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第105-147页.

[4]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篇6

Abstract: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requires supplier and retailer contracts to form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rough overall management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by the supplier inventory,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play their own business advantage, to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ply chain,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commerce environment, we must strengthen the nod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realize real-time data sharing, improve inventory model, strengthen cost control, construct the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construc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system integration and risk control and other issues.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商管理;信息技术;移动商务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supplier manage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mobile commerce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111-03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这一库存管理策略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此模式要求供应商和零售商合约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供应商统筹管理上下游企业的库存,由供应商代替下游客户管理其采购订单、配送等有关库存控制的工作,买卖双方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经营优势,下游客户的采购成本降低,供应商也可以避免“牛尾效应”带来的巨大库存压力,共同合作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实现双赢。

1 供应商管理库存概述

1.1 供应商管理库存概念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宝洁和沃尔玛两公司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策略。“供应商管理库存:通过信息共享,由供应链上的上游企业根据下游企业的销售信息和库存量,主动对下游企业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管理模式。”(引自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上游企业在对下游客户的市场情况、生产能力、库存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全面了解分析后,代替其客户对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也就是由供应商统筹管理上下游企业的库存。此模式要求供应商和零售商签定合约,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供应商代替下游客户管理其采购订单、配送等有关库存控制的工作,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对生产及流通过程中由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网链状供应链组织所涉及的所有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相对于按照传统用户发出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VMI是以供应商为中心,以双方最低成本为目标,它是将多级供应链变成单级库存管理,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把下游企业的库存决策权授权给上游供应商,由供应商行使库存决策的职能,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补货数据,供货商可以更有效、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下游企业只需要协助供应商制定库存方案,并借以逐步实现“零库存”,供应商的总体库存也大幅度减少。

1.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特点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改变了企业的库存控制结构与策略,双方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转移,从本质上看,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合作双方通过深度的实时数据交换,下游客户将市场数据、需求情况等反馈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信息的分析情况,合理控制库存,这是供应商管理库存这一模式的特点。

①降低成本,实现共赢。在VMI模式下供应商承担下游客户的库存管理职能,对下游客户而言,库存成本的节约是显然的。对供应商来说,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对市场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合理控制库存,降低了“牛鞭效应”所带来的库存成本,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其生产经营计划。

②集中库存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供应商可以利用其掌握的双方库存情况,在多个下游采购商之间协调供应,以总体较低的库存满足下游客户需要,提升其整体的服务水平。增强了供应链反应速度和管理水平,供应商通过与下游企业信息共享,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客户的采购需求,依据VMI库存策略,能够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供货,保证了供货的的时间、品种和数量,提高了供应链整体管理水平。

③分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双方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后,下游客户要将其库存管理的职能授权给上游的供应商,在享受到采购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会存在有一定的风险,比如物料配送是否准确、及时,原料价格是否会产生变化等等,因此,合作双方的充分信任就至关重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整合后,必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监督的局面,对于采购方来说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享受到供应链整合的优势,能够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业务,供应商则依靠其规模水平和专业经营在合作中取利。

2 电子商务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

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单一供销关系为例,VMI的应用模式一般是由买卖双方签订协议,采购方对未来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预测,供应商根据预测结果评估生产能力,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并按照约定配送货物,最后双方根据凭证和合约结算。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运行中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便捷,是买卖双方合作成功的关键。信息技术以及移动技术(EDI、GPS、POS等)的支撑,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运行效率,也使得企业在运用VMI时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下供应商管理库存运行模型如图1所示。

2.1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系统准备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必须有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如信息网络的组建和IT技术的准备,以此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目前电子商务中应用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的系统。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一套安全可靠、准确的的编码体系,也为供应链各节点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语言,解决了数据录入的速度和准确性问题。实施自动销售点信息系统(POS)可以实时掌握库存,避免缺货现象,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使库存水平合理化,对于供应商管理库存中信息的准确、及时性是必不可少的。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必须重新整合原有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构建物流配套体系。

2.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要素

①加强节点信息收集,实现即时数据共享。随着移动技术的进步,移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手机等无线终端进行数据录入、交换,它将互联网、移动通信、短距离通信等技术完美结合,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各种交易活动的同时进行便捷、即时、准确的数据采集和交换。传统的物流过程一般都难以对全程的节点进行掌控,数据信息传递滞后,在移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射频技术等现代信息工具对运行车辆、集装箱、货物单元等进行跟踪定位,并且在配送、运输、收货等物流环节实现全过程节点信息采集、即时共享,形成高效的监控体系和科学准确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消费者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共享,保证供应商管理库存运行的及时、准确和高效。

②增强合作,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VMI管控下,买卖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供应商可以获得下游企业的市场、库存、需求计划等信息,共同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在目标框架合约下,双方不断交流沟通、调整修正,合作模式持续改善,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③完善库存方案,加强成本控制。移动电子商务的充分运用,使得交易过程中信息交流更加频繁、数据交换量增加,要及时对物料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系统进行升级、维护,保证合约双方库存管理系统的稳定、高效,及时掌握库存、生产和订单等信息。应用条形码、POS、RFID等技术,让库存数据准确输入、及时更新。供应商承担库存管理的主要职能,要用尽可能低的财务成本将库存控制在最佳水平。

④构建协调沟通机制,建设绩效评估体系。企业供应链需要一个通畅的沟通协调通道,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减少“牛鞭效应”。同时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量化考核合约双方的权益,评价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运作情况,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

2.3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实施中的问题

供应商管理库存所带来的效益是长期稳定合作的结果,买卖双方企业应根据实施的进程不断的调整,避免矛盾的出现。产品管理应该实行标准化,产品规格及质量体系应保持一致,有利于考核评估。物流单元根据物流基础模数设计,装载工具实现互容、易于换载,减少物流环节,节约物流费用。库存系统进一步融合,做到JIT库存管理,库存水平、订货点水平、订单的处理和传送等工作能够相互兼容,买卖双方的管理层更好地整合自己企业的内部资源,积极和对方保持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保持供应链高效、通畅。

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相互间企业文化的交流,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个企业之间通过合约合作的模式,人员的交流和培训非常重要,双方企业可以定期互派员工到对方参观和学习,熟悉合作伙伴,增加双方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感,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高度共享。

3 结论

电子商务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有效地控制了供应链的库存风险,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实现共赢。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以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环境为基础,应加强节点信息收集,数据即时共享,加强成本控制,协调沟通机制,建设评价估体系。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还存在双方利益冲突所带来的隐形风险,实施中应注意系统融合和市场风险的规避。

参考文献:

[1]孙朝阳.A公司供应商管理库存MI模式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3):159.

[2]黎会.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质量[J].茂名学院学报,2009(1):81-83.

篇7

第二条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农村与城市商贸互通,促进自有产品资源向服务站汇聚,通过代买、代卖,商品代收、、布信息等方式提升村民创收能力。

第三条 服务内容

1、向村民宣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各项服务功能、宣传电子商务相关行业资讯、网络安全,培育农民网上购物、产品网上销售、网上购买服务等习惯。

2、为村民提供网上代购商品、代收快递服务。

3、协助村民解决有关购物过程产生的各种纠纷问题。

4、组织本村适销的农产品,推荐给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村民代售农产品。

5、为村民提供电子商务平台已开通的各项便民服务,包括水、电、气、宽带、话费等基础项目的网上缴费和农村金融服务,以及车票酒店预定、就诊预约、本地资讯获取等服务。

6、服务站人员在为村民提供商品代购、产品代销及其他服务时,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收取服务费用。

第四条 服务流程

1、商品代购流程

①填报需求:村民到服务站填报购物需求。

②协助购买:服务站人员协助村民完成商品网络下单及款项支付。

③代收与退换:服务站为村民提供网络商品的代收服务、提货通知、办理退换货服务。

2、产品代销流程

①服务站人员推荐当地农(副、特)产品到项目运营单位或其他电子商务平台。

②电子商务平台与农(副、特)产品经营人员进行业务接治。

③接洽成功的农(副、特)产品放到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同时服务站人员作为当地的业务联络员,协助落实相关业务事项。

第五条 代购的商品要及时交送,供应的商品要适销对路,勤进快销,加速资金周转。对商品要妥善保管,防止残损变质。服务站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不准出售假冒、变质商品。若代购过程中产生消费纠纷可协商或提请镇政府主管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解决。

第六条 服务站人员通过电商平台各类供求信息,服务站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内容应合法、真实可靠,文字用词要规范。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管理的内涵

所谓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管理,就是以电子商务模式为运行平台,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对企业的整个生产、销售链进行的最优化的控制过程,它是对传统物流理论的全面革新。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管理要求广泛收集客户需求信息,根据信息做出能保持良好利润水平的采购预测,及时与生产企业沟通信息,决定最优库存数量、最佳存货地点、订货计划、配送和运输的方式、自动补货系统等,有效实行物流跟踪与库存控制,降低流通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库存量。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库存管理。良好的库存管理试图在保持最小存货和提供最好服务之间达到平衡,它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多余的库存、频繁的存货脱销、拙劣的商品周转都会减少利润。

2、仓库管理。仓库的功能是整个分配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仓库管理包括存货地点、产品存放、挑选、接收、分配的管理,以及这些过程的质量监督。

3、运输管理。运输管理包括确定运输方式、运输计划、装载量计划、运输工具时刻表、路径计划、跟踪监督时刻表、交付时刻表、运输工具等,合理安排利用现有资源,使每个运输工具最大限度地运转,保证以合适的时间、良好的状况和最小的成本送货。

二、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管理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行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就目前情况看,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大部分企业电子化程度比较低。不少企业仅将企业概况、产品信息在网络上宣传,被动地等待顾客的需求。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依赖于这样的体系将使成本增大,不能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2、虽然各种形式的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发展迅速,但普遍来看信息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技术手段较落后,GPS、ERP等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运用的少;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也造成配送体系不完整和管理体制的混乱。

3、现有的电子商务虽然大大降低了店面成本和交易费用,然而对于存货和仓储这一环节目前还未有太大的影响,商品的储存费用还是一项比较大的开支。这样,会严重削弱电子商务模式理论上应该取得的经济效益。

4、专业人才还非常匮乏。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行业的发展涵盖了物流理论、电子商务理论、互联网技术以及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对涉及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尚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物流管理的要求。

三、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管理对策

1、组织创新。现代物流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管理组织进行整合成为大势所趋。现代物流业应把战略联盟作为指导思想,形成虚拟企业,才能优势互补。上下游物流企业必须建立纵向一体化的网络组织,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来协调相互关系,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充分整合各企业的核心能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求多赢。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现代物流业有巨大意义,不仅促进行业发展,同时引导行业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根据物流行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需要,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GPS、GIS、条码技术、EDI、数据仓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形成互联物流市场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受理、库存管理、调度分配、统计分析、财务结算、配送管理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应发挥指导和规划作用,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口岸等大型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工作,建设综合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具有一定规模和区位优势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

3、业务创新。在个性化业务方面,现代物流企业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通过电子广告、邮件、电话和其他互动式的网络媒介打造“客户服务中心”,预先实施大范围的市场营销,与客户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将不同层次的物流服务进行灵活组合,为其定制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根据客户的建议,找出企业的不足,寻找到能实现企业利润与客户需求相适应的营销决策,从而有利于公司及时改善交通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4、文化创新。在网络背景下,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决定现代物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全员学习和终生学习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共享的知识型企业文化。从不同的职业路径、不同的层次、以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和开发,提高员工和团队素质,增强整个组织的整体能力,促使组织内部各种能力的融合和优化。

5、制度创新。政府在现代物流业网络化创新的环境创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物流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需大量物流领域的政策法规、统计数据、领导讲话等内容,对行业协会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在网上服务方面,网站能够整合整个现代物流业的网上办公系统,并且提供若干行政事项的表格下载服务;政府还应发展电子金融,对信誉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优化城市发展的各个物流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在公众参与方面,网站应开设较为丰富的参与渠道,通过BBS、E-mail、网络电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建立市民协调沟通机制,完善媒体报道反馈和社会舆情沟通制度,加大对现代物流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四、结语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命脉,其流动、高效益的特性体现了对信息化的强烈需求。处在网络时代的大潮中,现代物流业更应加快自身的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行业的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才能在多变的国内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1.江西蓝天学院;2、江西外语外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武胜良.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互动作用[J].河北科技,2008.2.

[2]程戟.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改进与完善[J].企业信息化,2007.8.

[3]范学谦.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运作[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

篇9

1.电子商务条件下,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利用互联网络实施财务管理的安全性缺陷,进而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安全值,防范财务管理风险。“与传统的书面信函相比,电子化信息的固有弱点就是缺乏可信度,因为电子信息是否正确完整是很难由信息本身鉴别的。而且在互联网上传递电子信息,存在着难以确认信息的发出者以及信息是否被正确无误地传递给接收方的问题。因此要想在Internet上安全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人们就需要在Internet上增加一些安全措施,以弥补Internet本身安全性的欠缺,如信息加密、防火墙、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电子商务条件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促使交易通道更为便捷、交易费用降低、资金流转的效率愈渐提高,这一方面为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场所,另一方面也给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和风险。一是资金流向的动态性已经常态化。与这种资金流向的动态化相适应的,就是利率、汇率、期货、股市等金融市场的动态化和不确定性。因此,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要点之一就是要革新财务管理模式静态化的理念和思维,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通过互联网络走到广阔的金融市场当中,了解、掌握市场金融信息的流通状况和变动趋势,以便于通过综合分析,迅速及时地作出反应。二是要努力实现金融手段和信用工具的安全应用。在信息化和动态化的前提下,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都会波及物价、利率、汇率、股市等方面的变化,进而造成信用凭证的盈亏变化。这就需要积极倡导、发挥财务管理人员在新条件下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其以企业大局为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关心企业成长、壮大的角度来关心财务管理活动。同时激励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使其熟练掌握并纯熟运用新的财务管理工具和财务管理技巧,做好企业“保险柜”和“安全阀”。

2.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活动只有与互联网络结合起来,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交易行为和财务处理模式。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络作为交流、沟通、宣传和交易工具的,在此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其一是智能化,其二是透明化。就智能化而言,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智能化程度很低,大量的财务数据统计和财务报表核算几乎全部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这样,不但耗费财务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出现差错。电子商务条件下,传统的人工统计与核算被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所取代,传统的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趋势预测也被计算机的财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所取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中,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改进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推出更好、更新的产品,扩大产品销售量,努力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否则,依据优胜劣汰的法则,企业就会被挤出市场,遭到淘汰。”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财务管理系统,只需要根据系统自身的数据库程序,将财务计划和流转情况数据化,然后输入到数据库程序当中,利用其内置的优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实现财务数据分析和财务流通趋势判断的智能化,从而为进一步的财务管理决策行为提供参考和依据。这样,不仅避免了人工运算容易出现的差错,而且克服了人工分析判断的随意性和非理性因素。就透明化而言,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封闭性、静态化相区别,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和动态性要求必须建立通过互联网络相互连接的,将财务办公系统、实时监控系统、业务协同系统融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而将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需求者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络实现实时的交易和流通。在诸如集团公司和跨国企业当中,通过互联网络实现财务管理的远程化和实时化更是必要条件。因为集团公司和跨国企业下属的各个子公司本身就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因而就其财务管理而言,其财务信息和内部财务管理相对于母公司而言也是独立的。但其财务运营状况以及资金使用趋向都需要由母公司来作出安排和部署,这当然需要将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状况以及分散化的资金流动情况实时地传导至母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集团公司和跨国企业内部通过互联网络实现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管理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为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运营风险提供有利的财务信息保障。

3.电子商务条件下,运用新型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系统,可以协调各种可以利用的财务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再结合人的理性分析,让软件系统加工处理的结果符合管理者的意愿和要求,如此便真正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负责人在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与负责企业整个发展计划的经理及企业其他经理联系、相互沟通,充分考虑投资和筹资的相互关系,以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状况等因素,在合理的财务预测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并根据财务决策制定企业的财务计划。同时,对财务计划的实施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分析,以帮助企业尽可能高效率运行。”这首先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打破传统的责权分明的直线型管理模式,进而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一方面,财务管理的边界可以扩展至其他部门,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掌握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甚至于财务管理还要延伸至供货端和售后服务端,以便于从整体上掌握资金的流向和趋势,为企业发展的整体利益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供应、生产和销售部门的某些职能也需要延伸至财务管理当中,通过信息共享和实时互动来实现既有资源的有效、有序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条件下,一方面促使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从而使得责权利更加明确、对等,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职能的交叉化和管理界限的模糊化,使得传统的仅仅归属于财务管理部门的一部分核算和统计业务分散到企业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借助于互联网络,交叉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资源的多元共享和互动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活力。就财务管理而言,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管理职能的交叉化,有助于充分发掘企业的财务潜能,充分发掘各职能部门的财务优势,实现资金流转和财务流通效能的最大化。

作者:马越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篇10

【摘要题】电子商务

【英文摘要】Therepa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revealsthatourdomesticlogisticpracticeisstillinabackwardstate.Logisticshasbeenaproblemthatneedstoresolveassoonaspossible.Thisarticletriestoanalyzethelogisticsmanagementwithelectroniccommerceanddiscusshowtochooseafittmodeloflogistics.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