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风险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28 18:1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技术风险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技术风险预案

篇1

关键词:医院网络及信息安全;现存风险;应急预案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及发展,社会对于医院信息网络风险应对,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风险应对要求,医院信息网络技术重心逐步向分析现存安全风险及提出应急处理预案转变。我国多数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较为健全,以内外网核心交换设备及天融信网闸为基础,逐一构建涉及放射科、急诊、病房及门诊在内网络系统。其中,信息网络指电子信息传输通道,不止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更是共享信息、交换信息及传输信息的有力手段。鉴于此,本文针对医院网络及信息安全现存风险及应急处理预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医院信息网络现存安全风险

按风险来源,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可分为网络病毒、黑客攻击、软件漏洞及操作风险。其中,网络病毒可细分为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及破坏型,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外在表现性及破坏性等鲜明特点,复制力强且迅速蔓延于信息网络中难以彻底根除,直接威胁信息网络中传输安全性,一旦医疗机构杀毒软件过于落后或更新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加剧安全风险;黑客攻击可分为破坏性攻击及非破坏性攻击,轻者非法扰乱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重者非法入侵信息网络系统盗取重要信息破坏系统内数据,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一旦医疗机构所使用的信息网络系统最初编程设计科学性不足或缺乏全面综合考量,存在产生软件漏洞的可能性成为黑客等不法分子的利用工具,造成破坏系统及盗取信息等問题,甚至设置木马程序及网络病毒入侵信息网络系统,导致系统瘫痪或稳定性下降等问题,大大影响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同时,IP协议中非法分子通过预测序列号等方法,可入侵信息网络系统内部完成信息盗取及破坏系统等任务。此外,操作风险属于人为因素风险范畴,其产生原因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旦操作人员操作流程不正确或操作经验不足极易造成操作失误客观上加剧管理难度,甚至存在引入网络病毒的可能性。

2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风险应急处理预案

2.1重视网络隔离

一般说来,医疗机构网络病毒、黑客攻击及木马程序均来源于信息网络外部,而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性,以内网及外网为切入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利用网线接口切换内网及外网,通过设置内网及外网闸等方法,以达到有效隔离内外网切断外网木马程序、黑客供给及网络病毒,进入途径的目标充分发挥保护作用,并且不断扩大成本投入,增设非法入侵监测环节,每日定时检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内多台计算机,排除疑似入侵风险,一旦发现入侵问题立刻采取隔离措施,避免非法入侵威胁数据安全。

2.2完善网络协议

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定期清理信息网络系统设置相同IP地址或相同口令,将IP地址及口令与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中计算机MAC相绑定,避免不法分子冒领IP地址,进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盗取相关信息破坏系统安全性,甚至不法分子冒领IP地址或口令受缺少计算机MAC绑定,无法顺利进入医疗机构信息网络系统内部。同时,利用静态及动态相结合防护技术纳入授权限制访问等机制保护静态信息安全性,以达到限制不法分子随意查阅及盗取相关信息的目标。此外,通过数据加密等方法或借助RSA加密技术能实现动态加密。

总而言之,医疗机构内部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应急处理系统及健全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管理机制,对于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网络有力协调、明确分工及统一领导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并且纳入重大安全事故报告机制能及时有效处理修复相关重大安全问题。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伴随社会不断进步及经济不断发展,未来信息化技术以无线网络为主流发展趋势,而如何保证信息网络安全性已成为每一位无线信息网络用户的要求。因此,相关技术人员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立足于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及实际情况,以现存安全风险为出发点,控制不法分子非法入侵系统行为,确保医院信息网络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为广大医疗机构提供便捷、优质及快速的网络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赢得社会及患者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飞.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处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8):224. 

[2]李畅淼.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处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145-146. 

[3]刘锋,吴东东,姬晓波.医疗网络与外部网络信息安全交互方案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96-98. 

[4]姚力,冯娟,蒋昆.医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J].中国数字医学,2013(02):58-61. 

篇2

中化二建集团医院急诊科,山西太原 030021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追踪护理,详细了解患者诊疗、护理过程中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结果 针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后,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 ] 心内科;风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87-02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由于引发病情变化的因素很多,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致死致残率较高。患者病情的突然恶化常常超出医护人员的意料之外,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整个诊疗、护理过程都存在很多风险。易导致因护理不当而产生的医患纠纷,给患者和医院都带来严重损失。所以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的研究,提高护理质量是否必要。该研究就以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让入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追踪护理为切入点,发现其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印象,并进行及时处理,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50例为研究案例,其中冠心病患者236例;心肌梗死患者79例;心肌梗死患者35例。将3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1.2方法

采用追踪护理法法,分析整个诊疗过程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并对之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提出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

1.3数据分析与结果

通过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总结并制定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后,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给予评分。经统计治疗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达94.8%,对照组满意率为81.1%。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了维护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目标。见表1。

2 影响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

2.1患者因素

经过分析发现,患者因素是心内科护理中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①心内科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年龄较大、体质较弱,发病后机体能力、免疫力等下降严重。而且中老年患者一般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②患者对健康知识、病变常识等了解较少,对医疗护理的配合度不高,依从性差;③由于心内科疾病致死致残率较高且容易反复,对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加之缺乏一定的护理常识,对患者的治疗存在很消极的影响。

2.2医护人员因素

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都离不开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因此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是影响心内科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①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留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责任意识不强,则会导致严重的责任风险;②业务水平不高。心内科疾病种类多,护理工作较为繁重。但是由于许多护士的业务水平不高和应急能力较差,加上很多护士缺乏护理经验,遇到病情突变的患者往往束手无策或者等抢救器械操作不熟练、不规范等,将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③职业素养,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机会较多,如果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或者沟通不当,态度生硬。一旦患者出现情况,就十分容易出现医患纠纷。

2.3药物及器械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患者诊疗过程中用到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也较多。因此药物和器械是产生护理风险的另一原因。①心内科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其诊疗过程中用药的复杂性,尤其是中老年人对药性敏感,用药过程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医疗问题;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新的器械护理人员肯定存在操作不熟练的问题,新器械、新技术的普及也成为了潜在的护理风险。

2.4医护环境因素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各项医疗资源日趋紧张。护理环境逐步发展成为影响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①医院硬件设施老化、布局不当等。给护理质量的提高带来诸多不便;②老年患者的不断增加,病床的周转速度快,势必带来各项影响患者的风险因素,例如环境卫生、地面湿滑等原因导致的患者感染、摔跤等威胁。

3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对策

3.1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水平

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安全。最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针对护理经验不足的人员。培训内容应该包括业务培训、护理礼仪、责任意识、应急能力等。对与引进的新器械、新技术应通过及时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在日常或者急救中能够熟练使用。在护理礼仪中要重点培训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责任意识的培训,就是要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时刻观察、分析患者病情的能力。做到风险意识时时有,防范重点无遗漏,时刻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3.2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病房管理

患者入院后日常起居都在病房完成,病房的环境卫生等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因此必须强化对病房的管理。具体可以从改善卫生环境和严格物品放置进行。①对保洁人员进行风险培训,使其了解病房卫生、地面清洁、干燥对患者的重要性。做到一床一巾,一桌一抹布,保持床单清洁,干净,每天定时开窗通风;②对病房内物品分类放置,消毒的物品应悬挂,避免交叉感染。

3.3加强对药品和器械的管理

药物与器械引起的护理风险属于外在的因素,关键还在于人的管理上。要求护理人员对心内科病患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熟知,了解其药性、作用、禁忌症等。配置新药必须查看禁忌表,对与患者用药时间、用药方法、药量必须保证准确无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进而减少护理人员工作的风险。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首先要做到熟练操作,设备消毒灭菌有效,定位放置齐全完备。并设专人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操作演练,保障抢救设备应急性良好。

3.4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

心内科疾病突发性强,病情变化快。因此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才能将患者的风险降到最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例如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制定突发猝死应急预案;还有患者跌倒应急预案;停电应急预案等。并组织各级护理人员、主治医师等参与演练,要求预案内人员熟练掌握。通过实操考试等检验人员的应急能力。确保突况能够顺利采取应急预案,严格按照预案进行,杜绝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

[

参考文献]

[1]甄锡云.心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693-694.

[2]刘艳霞.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65-266.

[3]张文.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1):137-138.

[4]袁敏.如何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22-5233.

[5]王春艳.浅谈内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3(8):18.

篇3

经济的日渐发展促使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不断改变,肝胆类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患者病情逐渐复杂,这句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实际的治疗效率。本文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为提升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风险;原因;对策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饮食结构等方面也不断变化,这就使得肝胆类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肝胆外科患者的病因非常复杂并且病情发展迅速,大多数疾病都是急性病症,风险发生率非常高,对患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以及效益[1]。所谓的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确定危险因素,直接、见解的造成患者死亡,严重的则会造成患者损害以及伤残等等,这一系列不安全的事件也就是护理风险。

1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

1.1客观性因素。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肝胆外科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但是这类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并且发病非常急,这就使得患者在病情方面的变化非常快,因此,有效的治疗时间对患者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由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的手术方面准备不足或者是治疗管道接错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借此引发的护患纠纷或者是医疗事故等[2]。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手术治疗的准备不足或者是治疗管道接错等问题造成患者的伤害,同时还会造成患者的并发症,诸如,伤口愈合不理想、患者器官功能存在障碍,等等。

1.2护理工作人员存在问题。

肝胆外科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人员医疗道德或者医疗技术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也会造成护理风险不断加大,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或者是患者用药与医嘱存在出入使得药物用错或者是剂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护理风险。此外,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康复情况的观察,工作缺乏责任心,观察数据等方面存在着偏差,这些容易造成医生治疗存在问题[3]。

2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做好风险的应急预案。

风险预案工作属于事后的风险管理工作。一旦出现风险问题,更加完善的预案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损伤,目前国内外的医疗结构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诸如,导管脱离或者是静脉注射外渗等方面的预案,大多数预案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需要包含负责急救工作的医生和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注重质量控制制度以及急救操作制度方面的健全性,定期性的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工作。护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原因,医疗技术的日渐发展促使临床治疗新理论以及新设备不断发展,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有效的预防风险事件,同时医院还需要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定期性的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学习,通过座谈会、培训班等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培训计划,实现各专业、各科室之间的有效合作,注重护理工作人员的的定期性考核,将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培训等融入到考核结果中,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4]。

2.2注重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护理中,护理质量不仅受护士综合素质影响,还与患者治疗配合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更加充分的了解到患者各项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措施。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向患者告知手术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等,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认真倾听患者存在的问题,耐心的讲解,有效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还可以借助心理干预等来获取患者、患者家属的信任,鼓励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还需要开展有效的健康宣传活动,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患者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提高实际的治疗效果[5]。

3结论

总之,肝胆外科风险护理工作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肝胆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护理风险,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的降低医疗风险实际发生效力,尽可能的减少医疗纠纷,为患者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李国琴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李成凤.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02(06):132-133.

[2]赵芬.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2.02(2A):172-173.

[3]何永红,潘群,涂植芳,等.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2014.10(19):87-87.

篇4

1.1国外进展

风险管理源于银行业,是指对经济损失风险予以发现评估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美国是实施医院风险管理最早的国家之一,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作了一份关于美国医院医疗差错的报告,报告指出: 估计美国每年有4.4万~9.8万人死于可预防的医疗差错,远超过美国死于工伤交通事故和艾滋病的人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伤残和医疗护理的总费用每年高达290亿美元 这份报告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投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疗风险监管机制。目前美国医院风险管理较为完善,有严格的制度和管理程序。

1.2国内进展

国内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远。近几年,国内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纷纷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医院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进行科学研究,正在为建立国内医院护理风险管理规程而努力。

2相关因素

2.1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

肝胆外科常遇到一些复杂的病例和手术,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肝癌切除术等。这些病情都较重、变化快,有些病情还会反复,且手术患者常带有多种管道如引流管、鼻饲管等,会出现由于标识不清楚导致接错管道的现象发生,也可能出现管道脱出、受压、堵塞等护理风险。再加上,近年来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造成心肺等多个重要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加重了病情的复杂程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4]。

2.2护理人员因素

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5]: 护理人员必须按照护理核心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由于未遵从核心制度而导致的护理差错屡见不鲜 例如: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输液量大,用药品种多,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就可能导致给患者多用少用错用药或输错液体的危险; 如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可能造成对大手术后或重症患者评估不充分而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出现压疮烫伤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危险;如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可能会发生伤口感染。

护患沟通不良: 由于目前医护人员工作量太大或对解释病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出现一些误会 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履行好告知义务,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护人员的诊疗方案是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手术前让患者及家属清楚手术的目的、风险等,同时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要做好健康教育,讲解注意事项饮食情况等; 术后置管讲解其目的注意事项、拔管时间等,请患者配合。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往往是做的多解释的少,使患者及家属缺乏信任感,造成了患者不愿配合的情况,影响手术的效果

及患者健康的恢复 实践表明,能很好解释病情的医护人员很少有纠纷发生,相反不重视沟通工作的医护人员则常发生纠纷。

护理记录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依据,也是获取纠纷证据的主要来源。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简要清晰 但在实际临床中,护理记录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新入院的患者,入院诊断护理级别饮食和处理要点在护理记录单上不准确记录,内容过于简单,字迹潦、草涂。

改记录不及时漏记和补记[6]: 如大手术危重患者医嘱行预防压疮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吸痰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等,但护理记录不能反映措施落实与否,更无皮肤口腔和吸痰的观察与评估记录。

护理记录缺乏专业判断: 有些护士写护理记录是在抄医师的病历记录,缺乏主观判断及护理专业描述 甚至由于未及时提供患者病情变化的信息,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心理因素: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部分护士缺乏积极性,思想落后,不愿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技术,服务态度较差目前,年轻护士在医院中占很大比例,大多为独生子女,不愿吃苦,部分护士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同事间相处不融洽,加上待遇不满意,工作不热情,不虚心学习,服务态度冷漠。

3应对措施

3.1加强管理

建立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根据肝胆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成立护理抢救小组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护理书写质控小组等,每组4~5个人,由名1有经验的护士负责。另外,根据外科护理风险特点制定了多种应急预案,如: 预防特殊药物静脉外渗应急预案; 预防导管脱出堵塞应急预案; 预防压疮应急预案; 预防烫伤跌倒坠床应急预案; 预防交叉感染应急预案[7]。

3.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当今社会医学领域发展迅速,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高,因此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科室每月有计划地组织业务讲课护理查房,制订相关的专科培训计划; 同时加强与其他临床科室间的联系和合作,聘请外科室专业人员进行小讲座,如: 心电图知识化验结果的分析急救药品的使用等。护士长每季度组织。次护理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以提高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定期将工作业绩突出的护理人员送到高一级的医院进行进修学习,重视新进护理人员及实习人员的业务学习。

3.3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

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护理工作的客观记录 护士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记录,书写应客观准确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有处置用药全部记录在案; 如在抢救过程中无时间进行护理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记录,应及时补记,同时还应注明补记时间 针对护理文件书写常出现的缺陷如字迹不清随意涂改缺项漏填护理措施及过程记录不全等,通过培训学习正确的书写方式。同时成立护理记录检查小组,由科室成员轮流加入组成,定期考核护理记录的书写情况,如不合格进行警告下岗学习,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

3.4提高护患沟通水平,履行告知义务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不可态度粗暴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凋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因人而异地进行健康教育,对小儿应采取直观形象带有故事性的教育方法,有些内 容应让家长了解并掌握; 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采取书面教材讲解及征求意见的形式; 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多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行为示范教育形式。

3.5健全人身保险制度[8]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都开展了医疗风险保险业务。一般都由医疗机构或医师协会向保险公司购买医疗风保险。一旦发生风险,经法庭判决经济赔偿后,由保险公司出面负责赔偿。而我国大部分医院尚无这项制度,一旦出现护理风险,护士会遭受身心及经济两方面的损失,导致当事人及当事科室采取消极态度应对,护士工作缺乏积极性。出现问题后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吸取教训。如何避免问题而不是处理结果。因此,期待这种执业保险的引入,以达到增强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责任心的目的。

4结语

分析和认识肝胆外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强风险意识,通过建立风险预案,提高业务水平,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增加护患间的沟通及健全人身保险制度,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管理中护患矛盾的发生,降低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当然,护理风险管理与医疗后勤支持系统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仍需广大医护工作者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 :375—377

篇5

机械通气;转运;风险管理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重症哮喘等常因病情变化,常需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往ICU进一步抢救治疗。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家属的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容易失控,在机械通气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为了保障机械通气患者院内的转运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我科对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过程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足,缺乏相应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是做好事前预防的重要措施,而事前预防是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

12 医护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或未充分说明患者在转运过程可能存在的病情变化和风险,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家属不理解而引发医患矛盾。

13 转运前准备不充足。未提前通知接受科室做好接收患者准备;转运途中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准备不充足。转运前对综合情况的评估是转运安全的基础[2],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全面,未充分评估转送途中的病情变化,转运途中监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抢救时间。

14 护理人员缺乏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护理人员年资低,缺乏临床经验、缺乏危重症护理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导致急救技术水平低,应变能力差。

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转运工作流程。首先,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识别并确定在转运机械通气患者过程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了《危重患者转运工作流程》,规范了危重患者转运程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长不定期抽考,检查督促危重患者转运护理风险预案的落实。

22 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目前的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应[3]。医务人员把转运中的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4]。

23 转运前的合作与沟通。确认ICU医护人员已准备好接手患者的监护、治疗,并能详细了解病情及治疗计划。在转科前由本科室主管医生联系ICU医生,向其报告患者情况,必要时请ICU医生到科室会诊察看患者,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定、用药情况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等问题,然后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

24 转运前危重患者准备。转运前确保气道安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通畅,气管插管有外露标记及外露长度记录。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安全输注。躁动不安患者要做好约束或使用镇静和肌肉松弛剂,防止患者拔管或坠床。

25 加强对转运设备的管理及转运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转运时要求配备的仪器设备:①带有储存功能的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带有负压吸痰器),吸痰管,输液或静脉推注泵,呼吸囊,抢救箱备足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镇静药物等。所有抢救仪器设备均处于备用状态,由专人管理,建立使用、维修登记本;②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护士危重病护理技术。发生技术性护理纠纷的基本原因是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3]。因此,我院护理部自2008年开始在院内开展《危重症护理培训班》,组织各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危重症护理技能,我科亦先后派各位护士到ICU及急诊科进修一个月/人,以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及危重症护理水平,从根本上防止了机械通气患者转运过程中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③规定护送人员资格。在白班时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本科室工作三年以上年资护士陪同一名主管医生,转运工人一名护送,夜间由医院值班护理二线人员(各科室高级责任护士)陪同本科室医生,转运工人一同送往,转运途中医生负责病情监测,护士负责治疗用药 、管道维护和病情记录。

3 效果

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1年2月,对我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了护士、患者双赢的效果,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同时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本科转往ICU过程中有2例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出现痰液堵塞气道出现窒息,经及时抢救后患者转危为安。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在转往ICU过程中没有再次发生类似风险事故,融洽了医患关系。

4 小结

机械通气患者转运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的需要。但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重,复杂多变,在转运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容易引起医患纠纷。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注重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及规范危重症转运流程,可以达到安全、成功的转运,使患者及时得到必须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及医疗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 文英花机械通气患者转运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05,26(11):1162.

[2] 郑微艳S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现代护理,2005,11(1):65.

篇6

作者:郑柏湘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防范措施

加强风险教育和岗位培训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消毒供应中心三个强制性执行标准以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借鉴其他医院有关灭菌器爆炸事件,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做好灭菌设备管理和灭菌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消毒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提高防范工作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消毒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持证上岗,熟练掌握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各个部分的组成和结构,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以及该设备运行时所需要的水压、汽压、电源、开关机前的各项工作及设备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各参数的正常值及设置、小故障的排除、维护和保养、特殊声音的辨别和发现异常的处理方法等。加强压力蒸汽灭菌设备安全操作管理建立健全压力蒸汽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警示制度,由专门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灭菌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压力容器的管理规范和安全技术规定。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天设备运行前,消毒员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清洁,保证内滤网清洁通畅,防止尘埃堵塞。检查各压力表是否正常,指针位置是否归零。灭菌器柜门密封圈是否平整、有无损坏,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是否通畅。检查水压、汽压,关键检查其是否在工作范围之内,打开电源时,检查指示灯是否亮起,安全阀要定期提升。每月设备科专职人员对灭菌器门、气垫圈及附属设施空压机等进行维护与保养并做记录,以保证灭菌器的正常运行。注重运行过程的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认真做好灭菌过程中各项监控与监测。认真观察记录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避免容器的压力、温度频繁大幅度波动,随时检查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压力容器运行期间要及时发现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的不正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建立压力蒸汽灭菌器维修及保养制度,每天设备运行前认真检查,运行时密切观察,发生故障时查找原因,及时维修记录。保证每日清洁腔体内壁和过滤网,每周1次小保养、柜体外壁上油,每月1次大检修,每3个月清理1次疏水阀,半年校验1次压力表,每年校验1次安全阀〔2〕。运行时间、故障原因、维修结果和各种保养要及时、正确地记录,以保证设备功能完好和运行正常。建立医院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消毒供应中心与设备处一直实行实时联动机制,凡出现设备故障,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维修,当日问题当日解决。建立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理措施,出现大的故障或有危险现象时,启动应急预案,如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能自己解决的,立即报告护士长、设备处维修人员,挂上设备故障警示牌,设备处维修人员在5min内到达现场进行维修。如故障大、险情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层级上报,相关人员3min内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效果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正常运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加强监测,确保灭菌物品的安全。为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提供合格的各种无菌器械和医疗用品,我们将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维护、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全部纳入医疗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收到较好的效果。3年来,3台压力蒸汽灭菌器共灭菌22995锅次,B-D测试2190锅次,生物监测930次,全部合格。没有因为操作失误而致设备故障,设备的完好率高,也没有因为设备出现故障而延误灭菌,延误无菌物品的供应。无菌物品合格率100%,为医院的临床诊疗和护理、科研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篇7

通过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进一步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增强全员信息安全意识,认真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促进安全防范水平和安全可控能力提升,预防和减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二、检查范围

信息安全检查的范围包括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按照国家保密管理规定和标准执行。

三、检查内容

(一)信息安全管理情况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信息安全主管领导、信息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履职情况,信息安全责任制落实及事故责任追究情况,人员、资产、采购、外包服务等日常安全管理情况,信息安全经费保障情况等。

(二)技术防护情况

网络与信息系统防病毒、防攻击、防篡改、防瘫痪、防泄密等技术措施及有效性。重点检查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部门或行业正常生产生活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情况,包括技术防护体系建立情况;网络边界防护措施,不同网络或信息系统之间安全隔离措施,互联网接入安全防护措施,无线局域网安全防护策略等;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安全策略配置及有效性,应用系统安全功能配置及有效性;终端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安全防护措施;重要数据传输、存储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三)应急工作情况

按照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工作机制。重点检查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订、修订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应急技术支撑队伍、灾难备份与恢复措施建设情况,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及查处情况等。

(四)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重点检查信息安全和保密形势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和各级人员信息安全技能培训、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情况等。

(五)安全问题整改情况

重点检查以往信息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包括整改措施、整改效果及复查情况,以及类似问题的排查情况等,分析安全威胁和安全风险,进一步评估总体安全状况。

四、检查方式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以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组织自查为主。同时,市卫生局将会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部分重点单位和重要系统进行安全抽查。

(一)安全自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统筹组织安排本地和本单位的信息安全自查工作,制定信息安全检查实施方案,印发检查部署文件,明确自查范围、责任单位、工作安排及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并认真组织实施。自查工作完成后,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对本地卫生系统和本单位检查情况进行全面汇总、总结,填写检查结果统计表,认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评估安全风险,撰写检查总结报告。

(二)安全抽查

1.抽查任务

市卫生局将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部分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抽查,抽查单位和时间另行通知。

2.抽点内容

(1)现场抽查内容。重点检查被抽查单位自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2012年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网络架构、安全区域划分的合理性,网络边界防护措施的完备性,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的安全策略配置、应用系统安全功能配置及其有效性,重要数据传输、存储等安全防护措施。专业技术队伍应对重要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技术检测,深入挖掘安全漏洞,采用人工方式对安全漏洞的可利用性进行验证,帮助排查安全隐患,分析评估安全风险。

(2)外部检测内容。通过互联网对被抽查的网站系统、业务系统等安全风险状况进行外部检测,包括安全漏洞、网页篡改、恶意代码情况以及近年来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验证被抽查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五、时间安排

(一)自查时间安排

自查工作自本工作方案印发之日起启动,2013年9月23日结束。

(二)抽查时间安排

市卫生局牵头组织的抽查工作自9月23日起启动,9月30日前完成。

六、信息报送

(一)请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于2013年9月23日前向市卫生局上报检查总结报告,以及《地方/行业信息安全检查结果统计汇总表》(卫生局填报本地区卫生系统汇总后数据,医疗卫生单位填写本单位数据)、《信息安全检查结果统计表》和《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自评估表(试行)》等相关材料。

(二)报送方式。报送材料纸质版至市卫生局办公室,电子版请通过省卫生厅集群办公OA系统发送至市卫生局。如填报内容,请按照保密要求通过机要方式传送。

(三)在自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出现因检查工作导致的跨地区、跨部门或跨行业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向市卫生局和本地信息化管理部门报告。

七、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把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检查责任,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责任制,明确检查工作负责人、检查机构和检查人员,安排并落实检查工作经费,保证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注重源头,深入检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全面细致开展检查工作,注重采用技术检测等手段,深入查找安全问题和隐患。认真统计与填报数据,确保检查工作不走过场、不漏环节、不留死角。要高度重视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解决,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安全隐患。

(三)即查即改,确保成效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因条件不具备暂时不能整改的问题应采取临时防范措施,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各县市区卫生局应及时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报给相关单位,督促相关单位组织风险研判、并落实整改措施,对于逾期未进行整改的单位将予以通报。

(四)密切配合,加强指导

各县市区卫生局应加强与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检查工作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不断提高检查

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承担抽查任务的专业技术队伍和被抽查

单位应加强沟通,做好配合工作,保障信息安全抽查工作的顺利

开展。

篇8

【 关键词 】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Analysis of Hospital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Strategy

Chen Zhi Sun Hong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unanChangsha 410008)

【 Abstract 】 At present, the hospital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is faced with the risk of poor protection,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invas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hospital network security, we must improve the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management skill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security hardware management, and reasonable security risks, the establishment of risk emergency plan.

【 Keywords 】 hospital;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strategy analysis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医院已经逐步形成了门诊、住院系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集于一体的综合化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断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正常的信息流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混乱,影响社会安定。

2 医院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与问题

2.1 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差

一方面,网络系统是由人类编码设置的虚拟信息传输的系统,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性。在医院的信息网络管理中,常常由于对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上的疏忽,缺乏专业人员的定期维护和修理,硬件设施老化或缺失,都使医院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抗故障能力减弱。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对于光缆电缆的质量、走向、布局、防水、防断电漏电硬件设施以及服务器的质量等要求较高,同时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基础技术、备份和患者信息数据管理等都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医院人员对于信息网络开发技术的储备不足、专业技能的缺乏等,不仅无法对信息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甚至有可能出现软件相互冲突和信息资料泄露的风险,这些都有可能形成网络安全隐患。

2.2 医院内部管理存在的风险

首先,医院的工作人员意识上存在风险性。据调查,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中至少有百分之八十没有明显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没有合格的网络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医院人员在进行账号登录时,没有意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设置的登录密码都是有简单的数字构成,没有采取设置密保问题或者密保手机等防护措施;第二,医护人员在登录账号时并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同事之间账号互相交替使用,并且在医院以外的人员面前登录,容易造成账号密码的泄露,相关资料的流失;第三,一般的医护人员都认为信息安全应该完全由信息科人员负责,自己不同特别在意网络安全问题;其次,医院的信息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信息科人员对如何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的技能还有待加强,医院的信息设备更新较慢,没有形成良好的维护体系。最后,医院的领导层对网络信息安全不够重视,对网络安全的管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没有正确认识到其对医院及社会的危害性。医院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得医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医院的网络安全存在巨大风险。

2.3 外来侵入的风险

医院网络系统外部链接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医院的内外部网络通用。医院的信息设备通常都是内外网络通用的,这样就造成医院内部人员经常使用外部网络的情况,此时如果要进行改造,需要花费的成本巨大。同时,内外网同时使用会使改造时间大大增加,甚至有可能导致医院网络系统的瘫痪,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的运行。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是医院不愿意形成大型改造的原因之一。第二,网络的设置与管理上存在疏漏。医院人员通常不太重视网络的安全管理,对外部链接设备如光驱、USB接入以及WiFi管理等方面都不够重视。第三,对于来自外部人员侵入网络信息系统的监察力度不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黑客、骇客等不法人员能够通过高超的网络技术侵入其他网络系统,窃取商业机密。在这些方面,医院的信息科技术人员的技能仍然有待提高。

2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2.2 加强网络安全硬件管理

网络管理系统首先要能够 保证服务器的安全,能够对服务器及局域网的安装、安全性配置做出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例如对电脑硬盘的分区管理、操作系统的选择与修复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能够及时地进行补丁修复。在用户设置与权限上,加强安全登录、密码保护、账号登录异常管理;要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审核,对于重要的数据要加强防护;选用的防御软件对于异常用户、信息、IP地址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与阻拦。防病毒系统要有较高的覆盖率,可以加大投入选用先进、安全有效的防病毒软件,最好能够覆盖至计算机上的每一个结点,检查和查杀已知和未知的病毒。防火墙系统能够保证网络信息与数据不受到入侵,确保所有的应用数据都是授权访问,能够有效地对数据源进行控制,具有加密和反欺骗功能,形成安全的网络环境,抵抗入侵,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备份系统的设置要包括软件备份和硬件的备份,对重要数据和加密资料要进行多重备份,提高对风险的应对能力。选用质量有保障、稳定性强的计算机基础设备,增加监控设备,同时对这些设施要进行不定期的维护和更新。

2.3 合理预计安全风险,建立风险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的复杂性决定了安全的风险性,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风险。因此医院要提前预计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建立好风险经济预案,将意外风险的损失率降至最低。这要求医院要成立风险预案小组,小组人员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及临场病变能力、协调沟通与合作的能力。预案的成立必须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要切实可行,并且在每次的风险事故后要进行总结,更加完善预案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网络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负责的巨大工程,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与重视,全面加强对医院网络安全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卞保军. 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2:63+65.

[2] 刘君.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硅谷,2014,08:172-173.

[3] 何薇.关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23.

[4] 赵浩宇,段然,姬军生,汪鹏.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13,06:92-94.

[5] 王淼.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04:186.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02A613)。

作者简介:

篇9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将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已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工作。我们针对疗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安全系数,保障了疗养护理安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 疗养护理工作特点

疗养康复护理是一门跨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除具有医学护理学所共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内容的整体性、护理方法的多样性、专业知识的广泛性、护理工作的技艺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2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的出台,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和制度法规的健全,越来越制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法律的问题。由于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目前我院临床一线的护理队伍80%由文职护士组成,她们成分复杂,来源广泛,知识层次不等,适应岗位能力不同,管理难度大。而人口的老龄化,使来院疗养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年龄也明显增大,2007~2009年大于70岁的疗养员达1 024人,所患的综合性疾病和突发急症也在增加。而且我院地处海岛,院内高低不等的斜坡较多,雨天路面湿滑,疗养楼房依山而建,疗区分散,疗养员活动范围过大。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保证疗养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缺陷、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疗养护理质量。

3 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3.1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质控办人员、护士长组成。各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总务护士、护理骨干组成。科室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的风险管理进行组织、实施、监控、人员培训、信息的通报和反馈。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根据以往的护理缺陷和潜在性的风险,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并定期进行分析(包括风险的性质、频率、发生时间、地点、结果等)和评价。

3.2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针对护理队伍年轻,临床经验不足,缺少部队生活锻炼的情况,通过板报、院内网、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科室小教学的手段把经常性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对《军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护士条例》、《军队条令条例》、《军队疗养工作规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学习、讨论,并邀请法律专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讲解典型案例。在排班上我们实行新老护士搭配并结对子帮带,并加强八小时以外的值班,由原来一人值班制改为双人值班制;在疗养护理服务上,开展全程优质的主动服务、宾客服务和有情服务,责任护士对分管的疗养员做到“六知道”(身体情况、治疗情况、服用的药物、药物的作用、外出活动情况、健康宣教情况)。科室风险管理小组对每班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管理,不断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3.3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完善的制度是护理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为了更好地落实护理风险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专业教育培训制度》、《风险事件呈报制度》、《护理质量监控制度》、《护理服务投诉制度》等,并根据疗养院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疗养员在院疗养期间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疗养员外出不归、景观游览发病、迷路、跌倒、蛇咬伤、海水浴溺水抢救、停水停电、台风暴雨、山体滑坡等应急预案和报告程序。

3.4 加强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 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做到学习训练系统化、制度化、持续化、一体化。利用每年l~3月的疗养淡季,分批次安排护理人员到兄弟单位治疗医院的急诊科、心血管科、老干科进行学习培训;平时通过在院疗养的专家、科主任的专题辅导授课,岗位轮转、学术讲座、网上学习、护士长教学查房,以及“三基三严”的训练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

3.5 开展多途径监控 通过对每批疗养员召开一次出院座谈会;护理部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查房,两次课外查房,并经常性的下科督查护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疗养员外出活动的保障情况;护士长每月安排两次联合检查及夜查房,并建立科室护理缺陷、护理质量、业务学习登记本,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形势分析会,分析当月的护理缺陷、护理风险,总结护理安全情况;护理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讲评会,对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实行全院护士大会上通报等多途径的监控,做到人人重视。层层把关,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篇10

1护理风险分析

1.1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保健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 急诊科患者多且流动性大;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人员常处于疲劳状态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有限,现有抢救仪器、设备与急救物品、药品不能适应有些急诊患者需要;护理队伍不稳定、近年来地方医院招聘了大量编制外护理人员、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等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 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基层医院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理念,可能会存在抢救仪器管理不善,没有严格按管理程序要求进行责任落实,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抢救时间与记录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 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态度不好也会导致护患纠纷。

1.4.2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 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预检分诊、危重患者转送、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 急诊患者病情急且危重,需要马上救治。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没有做好标准预防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 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对策

2.1医院要加强急诊科建设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一个医院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从人员配备至设施建设均要满足临床需要。采取24 h值班,随时处于应急状态。行政部门应建立各种医疗应急预案,当大批患者就诊或突发传染病流行时,迅速启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在抢救患者时各部门工作要做到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应急领导小组的作用,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2.2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健全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及时总结经验 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要随时对工作中的成绩与存在不足加以分析,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评估工作中的失误,以警示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的发生。

2.3.3制定可行措施 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气管插管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2.4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抢救仪器的管理 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检查1次/w,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护理文书的管理 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完整,不得涂改,护理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