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安全饮水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28 18:1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安全饮水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

篇1

一、目标任务

根据对2016年、2017年、2018年脱贫贫困人口、村组的调查,针对目前各个村现有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对人饮管网、沟渠治理、堤防整治、新增灌溉用蓄水池,从根本上扭转县贫困村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一)复核全县贫困户的农村饮水安全是否达标;加快制作发放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

(二)复核全县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退出的认定程序是否规范;水质检测报告是否入档;“四级认定是否完善”。

(三)自查全县贫困户安全饮水工程是否建立长效机制,水费收取制度是否建立落实。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达标复核

3月至4月中旬,组织力量,以大排查或其他方面发现有饮水安全问题的贫困户,农村饮水安全解决措施薄弱的贫困户,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或分散供水工程的贫困户,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范围内采取分散供水方式的贫困户为重点,围绕农村安全饮水“四项指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饮水安全达标情况复核工作,入户开展达标复核时填写县级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入户复核及问题整改工作清单,发现有问题的,立即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在6月底前整改完成。

(二)开展自查工作

自查“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建立后落实情况和对运行管理经费是否足额落实。自查农村供水工程水价核定与水价收缴工作;4月底前完成各种规模集中供水工程水价核定;6月底前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收费处数、水费收缴率达到相应比例规定;12月底前集中供水工程收费处数、水费收缴率达到相应比例规定的总体要求,自查是否落实本地具体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是否建立具体的推进措施。自查水质检测报告是否按规定入档,如有6月底前按照规定入档;自查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发放工作,是否按照规定制作、发放、张贴农村饮水安全用户明白卡,如有6月底前按照规定制作、发放、张贴农村饮水安全用户明白卡。

三、任务分工

从即日起到6月底,由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水旱股同志复核全县贫困户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和自查“三个责任”“三项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到立行立改,确保6月底前整改到位。在整改期间每月28日向州水利局报送复核及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表。在复核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复核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下乡与乡政府、村委会等协同入户核查,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脱贫现行标准进行复核,确保饮水安全户户过关。

篇2

一、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核定,我县20*年-20*年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2.6*万人(其中水质不达标0.68万人,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1.928万人)。从20*年-20*年,用4年时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解决全县2.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根据省、市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门的核定,我县分年实施计划为:

20*年解决1.1万人,20*年解决0.6万人,2009年解决0.5万人,20*年解决0.4*万人。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认真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一)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供水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取水、供水模式。应充分考虑所处地域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形式。在县城周边可依托县城现有自来水厂延伸管网;在人口居住较分散的山区,可采取引小型水库水、山泉水等形式,兴建简易小型自来水工程;对单一供水水源确实不足的地方,可考虑引提结合方式。切实做好水源的勘测论证工作,选择稳定可靠的供水水源。

(二)认真做好可研报告和各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各乡镇政府要在黟县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布局和建设模式,将待解决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落实到村组农户,建档立卡。县水利部门根据已经市批复同意的我县《20*年-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分年度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工程实施方案。工程的施工设计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设计由县水利部门审批,由各乡镇组织实施。

三、多方筹措项目资金,保障建设需要

(一)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补助资金45%,省级配套资金16.5%,市县地方配套资金38.5%。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多方筹措饮水安全建设所需配套资金,并切实落实到位。

(二)继续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村供水市场。同时,各乡镇要引导和组织好受益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投劳、以资抵劳、以劳折资,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入户工程的材料费和安装费,原则上应由用水户负担,对按规定可向群众收取的费用,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质量

(一)明确落实建设、管护责任主体。县、乡镇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责任主体,乡镇政府负责制定和落实好本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办法。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由县水利部门作为国有资产出资管理人的身份进行建设管理。探索不同形式的管理模式,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强化行业管理,农村饮水工程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应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不得改变工程用途,在拍卖、转让时要经过县水利部门同意。

(二)加强工程建设的工作指导,做到把好“四关”。县水利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所有工程都要组建项目法人,明确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并落实建后管理主体,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

一要把好前期工作关。各年度项目的工程实施方案、施工设计方案必须由有相应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要在科学确定饮水水源的前提下,按照技术可靠,造价合理,操作简便的要求,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案,每个工程都要建档、立卡、编号,明细到村和解决人数,实行名册管理。

二要把好建设关。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帐制、竣工验收制等“六制”。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时,应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具备相应资质或专业技能的施工单位,工程施工必须依据审批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项目管理。

三要把好工程建设过程控制关。控制“关口”前移,做到事前控制,主动控制,杜绝不合格工程产品的产生,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要把好工程验收关。工程验收按照项目经费下达批次进行。各年度建设项目应在每年11月底前完成当年的建设任务,12月上旬完成县级自查自验,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市发展改革委、水利局提出验收申请。工程验收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成立即整改,达到要求后重新进行验收。

(三)建管并重,完善运营机制。全面落实规划建卡、社会公示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管理的模式,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要有用水户代表参与,切实维护用水户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明晰产权,落实管理责任,建立水价机制,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用,实现良性循环。单户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管、自有、自用;联户工程采取民主决策,受益户自愿组建供水协会,民主讨论制定管护制度,确定管护人员;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由物价、水利部门按成本核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

五、加强领导,密切部门协作

篇3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

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227-01

1 基本情况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全县土地总面积3130 km2,

农耕地面积225.53万亩(其中保灌水浇地13.64万亩,旱耕地211.89万亩)。西吉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19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91 mm(E601)。截止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49.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76万人,回族人口27.87万人,人均纯收入2943.7元。大家畜存栏11.91万头,羊存栏15.10万只,猪存栏5.59万头。

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2.1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西吉县达到饮水安全的农村人口数量为29.8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8.66%,其中: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13.28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16.54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普及率38.1%;饮水不安全人口13.61万人。至2009年底西吉县达到饮水安全的农村人口数量为33.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6.67%,其中: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14.08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19.22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普及率44.26%。

2.2 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2.2.1 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8处。按受益范围分:跨乡跨村工程10处,村级供水工程28处;按水源类型分:地表水水源工程4处,地下水水源工程34处;按水源水质分:采用特殊水质处理工程1处,采用水源水质达标工程37处;按供水规模分:达到千吨万人供水规模的工程3处,千吨万人供水规模以下35处。38处集中供水工程总供水能力7988 m3/d,人均日供水能力42 L/d,受益人口16.54万人。

集中供水工程坚持服务群众,保证供水,用水缴费的原则,实行计量收费,以水养水,自我维持,自我发展。水费由各乡(镇)管理站负责计收,计收水费使用管理总站统一印制的水费专用收据。管理人员收缴水费时应如实填写水量、水费单价、总金额、用户名、表号、用水量的起止码、收款人的姓名,将收据联交给用水户,并为用户填写统一的水费收缴管理卡。用水户缴纳水费时必须索回票据,做到“吃明白水,交放心钱”。各水利工作站收缴的水费全部上交管理总站统一管理,用于集中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管护维修,并建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水费由管理总站按工程逐个进行核算,并报县物价部门批复后执行。为确保集中供水水质达标,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与县卫生部门联合进行水质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取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对水质检验进行完整清晰记录,并保存完好。

2.2.2 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有泉水改造、集雨工程和人饮机井、土圆井。全县泉水改造工程的数量达到600处,受益人口5.38万人;集雨水窖2.7万眼,配套砼硬化集水场1.96万处,受益人口6.47万人;人饮机井20眼,土圆井1.03万眼,受益人口6.60万人。根据对已建成的泉水改造工程使用情况的调查,由于工程规模较小,受益人口也较少,工程管理多采用村组自行管理,水费大约为0.8元-1.0元/m3之间,水量比较稳定,供水比较及时,群众非常满意。集雨工程和土圆井都实行由农户自管自用。但由于近年来干旱频繁发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泉水及土圆井出水量严重不足,年均达100 d-150 d。

3 今后发展方向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保证农村居民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

3.2 基本原则

1)优先解决规划内人口,统筹解决新增不安全人口。在总结和吸取近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到2013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要求,全部解决2004年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核定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结合近几年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情况,适当考虑确因不可避免的原因新增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2)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与监测并重。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防止污染和人为破坏;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环境责任原则,加强源头治理。对集中式供水工程,加强水质净化处理,落实工程验收的卫生要求,强化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对分散式供水工程,要因地制宜地建立水质检测和监测巡检制度,及时掌握水质、水量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坚持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分散式供水为辅,合理确定工程方案。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的有机衔接,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变动的实际,城乡统筹,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和规模,避免重复建设。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打破村、镇、农场行政区域界限,尽可能发展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供水,供水到户;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供水方式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或分散式供水。

4)建管并重,专业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相结合。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工程开工前,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管理机构,明确合理的水价和收费办法,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确保供水工程发挥最佳效益。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意识。

5)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原则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计划。集中供水工程入巷管道以上的骨干工程投资全部由国家补助,入户工程由群众自筹解决。同时,加强对社会投资的鼓励和引导,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3.3 目标任务

西吉县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3.92万人,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1.15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3.05万人,饮用污染水人口(属其他)0.27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9.45万人。另外,需解决95所乡村学校1.43万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0.16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0.33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0.94万人;需解决58所清真寺0.54万受益回族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0.06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0.11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0.36万人。

参考文献

[1]何云.浅析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J].中华建设科技,2011.

[2]那艳斌.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

篇5

关键词:参与式;安全饮水;卫生;健康

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即PRA)改变了以往一对一的问卷式调查方法, 通过相关利益者座谈会、知情人访谈等集体对话与讨论的方式, 由下到上(bottom-up)地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特殊的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结合问题树式分析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对策。2006年,调查组对志丹县金丁镇的王嘴子村、保安镇的张沟门村、杏河镇的牛沟村、寺洼村和郝家沟等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村,首先进行了相关利益者和关键知情人座谈会,对调研村组在地形与居住分布、农户生活水平及农事活动季节分布等进行了划分;接着对不同类型的农户进行分组,讨论农户饮水、卫生、健康等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他们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法;最后,依据农户分类的结果和比例,选择了若干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收益群体充分参与的方式,自下而上地分析了志丹县安全饮水和卫生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形成了改变目前农村供水和卫生健康状况的对策建议。

一、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人口概况

志丹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东接安塞,北邻靖边,南部与甘泉、富县毗邻,西北与吴旗相连,西南和甘肃接壤。全县辖6镇5乡91个行政村,共有人口12万。志丹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春季较长,干旱多风,并有寒潮降温天气;夏季短而高温,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年平均日照2 33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4.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7.8℃,年无霜平均142天左右,年降雨量平均524.5毫米。境内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适宜于苹果、杏子、枣、梨、沙棘、用材林和豆类、荞麦、谷物、薯类等。农作物有粮、油、菜、烟、果、药、杂8大类50多个品种,以荞麦、谷子、糜子、山杏为特产。

调查发现,农户的生计状况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接受调查的1 024户农户家庭按社会经济状况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中有富裕户63户,占全部对象的6.2%;比较富裕户24户,占全部的2.3%;一般户461户,占总数的45.1%;贫困户173户,占总数的16.9%;特困户303户、占总数的29.5%。全县90% 以上的农户生活条件艰苦,收入手段单一,大多数农户保留了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家庭收入主要用于医疗、教育和日常开支,种植和养殖没有形成规模,主要用于满足家庭消费。

二、农村供水、卫生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

1.供水现状

根据志丹县2005年6月完成的《志丹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显示,全县缺水月份在每年的农历七至九月份和次年的二至三月份。平均每年缺水两个月。全县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包括空中水——雨水、地表水——河流、地下水——井水)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数量短缺;水质多属微碱性和中度硬水,总硬度10~15度,PH值在8~8.5,矿化度、五项毒物含量均超过饮用标准,河段有机物、油类严重污染,属五类水,不宜用于饮用,地下水水质优良,适宜饮用。

调查发现,全县农村普遍缺乏人工供水设备和工程,仅有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集中在县城周边和乡镇附近。没有自来水的农户在雨季或不缺水季节主要水源为浅水井、敞口井水、河水、溪水以及泉水;在旱季或缺水季节用敞口水井、溪水、泉水,还有少部分农户用塑料布接雨水用。缺水季节,居住在山岭地区的农户取水往返距离最远达5公里,用时在2~3小时;一般地区农户取水往返距离在2公里左右。不缺水季节大部分农户取水往返距离在1公里左右。供水的主要问题是地表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地下水开采技术难度大、需要投入的资金多。

2.卫生与健康现状

全县81%以上的农户有自己的厕所。绝大多数的厕所为土坑式,少数的厕所经过改造,但除了沼气厕所外,其他形式的厕所都由于缺水而实质为旱厕。由于水源缺乏,废水排放危害不太严重,调研村都没有污水排放设施。常见垃圾为清扫的浮土、树叶、少量塑料袋、枯草、牲畜粪便等,垃圾大多随意堆放,有些会被焚烧或填埋,没有垃圾集中收集站。

调研村及乡镇卫生工作机构简单,方法单一。村里虽然有乡村医生,但医疗水平低,药品少,设施简陋。卫生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农户普遍缺乏卫生健康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常有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发生,大骨节病比较常见,但绝大多数的农户都不去就医,除非患有大病急病,才去县级以上的医院治疗。

3.农户对供水和卫生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户对目前农村供水和卫生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非常明确,为了彻底改变现状,农户以问题树的方式对所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主要原因有两点:缺水和没钱。

首先,水资源短缺。志丹县地理环境较差、气候干燥,地表水资源缺乏。目前主要饮用雨水和地表水,但地表水水质较差,部分水源被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不好,地下300米左右才有水源,打深井耗时费力、成本高,一般农户没有实力。由于水资源短缺,农户用水相当节约,出于节约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80% 以上的农户连最基本的饭前便后要洗手都达不到。由于不良习惯和水质不好引起的疾病比较常见,所以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次,资金短缺。志丹县自然资源匮乏,种植业、养殖业靠天吃饭,形不成规模,农民收入低下。收入低,子女入学率低,农民受教育程度平均只有小学水平,所以,思想意识落后,缺乏改善生活状况的技术和手段;农户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很多,只有有心人才会主动留意,绝大多数农户是被动接受者,但很少受到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改善医疗设施、改造饮水和卫生设施,都需要投入资金,巨大的前期投入使得农户依然陷于贫穷、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问题的解决

1.农户认为最好的解决途径

调查表明,100%的农户愿意改造现有供水系统,使用全年稳定可靠的供水或更洁净的供水或全天更多更充足的供水,并为改造工程投工投劳;87%以上的农户愿意支付从供水点到入户部分管道费用;90%以上农户愿意支付2元左右/吨的水费;工程类型根据村组结构采用打深井或集中供水的形式。

在饮用水改造的基础上,农户并不放弃原有的水源作为生活用水,这样就可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对厕所进行卫生厕所的改造。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农户愿意将现有厕所改造为冲水式卫生厕所,并愿意为厕所改造投工投劳。根据沼气厕所在本地的试点结果,60%的农户愿意将原有厕所改为沼气厕所,并自己筹集部分资金,但大多数农户资金不足。

2.调研组结论

(1)改善农村供水。贫困地区的水源、水质问题普遍存在,农户自身和市场介入的成本很高,所以农村供水具有了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口很大,国家财力比较有限,单靠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很难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因此,应坚持以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为主,同时,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或者采取政府与私人共同供给的方式。2006年初,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与世界银行签订长期贷款项目,同时获得英国国际开发署及妇女儿童基金会的赠款,用于改善贫困县的供水和卫生健康状况,志丹县也在资助范围之内。

在赠款和贷款项目的支持下,结合省政府、县政府的配套资金,农户通过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改水工程的推进。在志丹县王嘴子、寺洼、张沟门和牛沟村分别打一眼深井,采取“管井—高位水池—输配水管网—用户”的工艺流程,改造现有供水系统。经过改造的供水系统,可使附近的12个行政村、2075户受益。工程改造完成后,农户组织成立供水管理委员会,从事供水系统的管理和水费收缴工作。

(2)改建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根据农户改厕意愿进行卫生厕所改造。志丹县曾经进行过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项目的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志丹县的自然条件完全适合沼气池的正常运转。经过改造的沼气厕所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入厕条件,而且解决了生活废水的排放问题,同时沼气池产生的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燃烧后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作为厨房的清洁燃料。将厨房改造为利用沼气为燃料的卫生厨房,既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也可以减少因燃料燃烧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沼气池的副产品沼渣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沼液可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等,志丹县绝大多数农户看到了沼气厕所的诸多优点,决定采用沼气厕所。

(3)按照“六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运行,增加农民收入。志丹县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低下,收入手段单一,但自力更生、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使他们保持着养殖和种植的习惯,维持着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沼气池、猪圈、厕所“三位一体”结构试点成功后,志丹县建立了服务网络,成立了沼气建设施工技术队,并组织农户进行沼气技术培训,提供高效后续服务,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技术指导,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全县沼气建设步伐,增加了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共有沼气池8 206口,农户推广覆盖率达34.1%,综合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具备了“六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运行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根据杨文选等《西北农村实施“六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分析》测算,以沼气池为纽带的沼气生产利用链,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实施 “六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延长原有“三位一体”沼气生产利用链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的方式,提高传统养殖种植的经济效益,从而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户的生存状态,推动志丹县尽快进入和谐社会。

(4)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组织健康教育现场培训活动,让农户亲自体验健康行为、获得健康知识、更新健康观念。通过大众媒体、政府渠道、专家巡回等方式强化健康教育宣传,使人们形成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学校教育,先教会孩子,然后由孩子向家长传授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大病、疾病就医难的问题也将会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林万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历史、现状及改革[J].中国农村经济,2002,(7).

喝水的权利[EB/OL].news.sohu.com/20071210/n253929534.shtml.

志丹县“三沼”综合利用效益高[EB/OL].dashanbei.com/difang/194/102/18043.html.

篇6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析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基本情况

南通市通州区位于长江三角洲长江入海口北侧,苏通长江大桥的北桥头堡端。东临黄海,西倚长江,西南与南通市区相接,有海岸线16.2km。全区总面积1351平方公里,人口128.13万,其中农业人口117.01万,城镇人口11.12万(金沙镇区)。

南通市通州区深层地下水主要为第Ⅲ承压水含水层,该层分布广,含水层厚度10~40m不等。在通州的中部、南部、东部地区,由于过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已造成了海水渗透、地面下沉的负面影响。

南通市通州区地表水资源主要包括降水产流、骨干河道的长江引水及过境引水。全区常年平均降水1067mm, 年平均蒸发量801.9mm,多年平均降水产流268.6mm,年径流量4.37亿立方,降水径流主要集中在6~9月四个月。境内有6条一级骨干河道,28条二级河道,其他河道1600条左右,蓄水面积227.73平方公里。境内引水及过境引水多年平均23.41亿立方米。

根据《南通市通州区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全区20个镇207个村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28.4351万人,其中,饮用苦咸水11.9176万人,占不安全人口的41.9%,水压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16.5175万人,占不安全人口的58.1%。

二、存在问题

南通市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海水倒灌导致东部地区地下水供水的水质出现问题。全区共有11.9176万农村人口在饮用苦咸水。

另一方面,内河供水的水质及水源保证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受行政区划等原因的限制,部分内河水厂取水口设置于二、三级河道上,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小、水质差; 河床淤积、引水能力差,水源保证率低,在农业用水高峰期,河道会出现断水现象。

第三,少数乡镇供水管网的普遍老化、标准偏低问题。供水管网时间长的有二十多年,在多年的农村基本建设中,有许多也受到破坏,导致一方面自来水大量流失,回收率仅有50~70%,使水价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管壁锈蚀,使色度、总铁、矿化度等水质指标升高,地表、地下污水渗透进入管道,使供水水质受到影响。

三、规划实施

为切实解决该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通州区政府及时组织编制了《通州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该区采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区域供水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新铺延伸供水主干管道,增设加压站,改造原有镇村级供水管道,将自来水输送至各家各户。

通州区“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了三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总供水能力3.8万t/d,完成总投资13401万元。2007年一期工程首先解决沿海地区的居民饮用苦咸水问题;2009年二期工程和2010年三期工程基本解决水压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乡镇的饮用水问题。

2007年一期工程完成了工程总投资5334万元,解决三余、五甲两镇66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19176人,铺设镇、村供水管道460公里,建设增压站1座。

2009年二期工程完成了工程总投资4178万元,解决石港镇、兴东镇31个行政村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85741人,改善饮水不安全人口16035人。铺设镇、村供水管道923公里。

2010年三期工程完成了工程总投资3889万元,解决刘桥镇(含原新联镇)31个行政村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79434人,铺设镇、村供水管道966公里。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完善指挥机构。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省市规定 ,加强饮水工作的领导 ,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作为区政府亲民务实、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区政府办公室通政办发[2008]93号下发了《关于印发通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南通市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指挥部,由区政府区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城建和水利的两位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政府办、水利、纪委、发改委、财政、招标中心、建设、环保、国土、卫生、项目所在镇为成员单位。对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水利局负责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建设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的规划、可研、设计、报批等工作,上级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程招投标和质量监督管理;发改委负责工程建设规划的报批;建设局和供水部门负责区域供水衔接和各水厂的移交、回购等工作;卫生、环保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供水水质监测,定期检查供水水量、水质、供水时间;财政、审计部门负责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工作。

区水利局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处,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工程项目的规划、可研、设计、项目报批、招投标、资金拨付、进度检查、质量监督等。

工程项目所在镇分别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部,为二级项目法人,负责工程镇级配套资金的筹集、施工过程中的社会事务、群众工作和拆迁等保障工作,确保无障碍施工。

(二)、领导重视,着力推进。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听取汇报、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现场检查指导。区政府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州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规划》、《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切实解决建设方案、建设管理、资金筹集等重点问题。区政府及区水利部门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工地,加强技术指导和督查,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三)、科学规划,制定可行方案。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为此,为全面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职能部门把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放在首位,扎实做好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及供水实际现状,及时制定年度上报计划及年度实施方案,做到早运筹、早行动。水利部门多次与建设部门、自来水公司、项目镇负责同志和水厂负责同志对设计方案进行会商和审查,对所有输、配水管道的线路、管材的选定、施工标段的划分等进行了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带领设计部门多次到项目镇进行调研,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水源状况,与镇领导、水厂就建设方案、管材选定等进行沟通,对供水管网现状进行调查,进一步摸清现状,统一意见,达成共识。本着“投资省、方案优、操作性强、效益大”的原则,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充分发挥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效益。

(四)、工程实施规范操作,严格建设管理。

篇7

一、 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省批准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5339人,按不安全类别分为:砷超标2566人,氟超标7192人,苦咸水1781人, 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11454人,铁超标15225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4086人,水源保障率不达标7454人。分区域为:水泄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897人,龙门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652人,杉阳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9441人,厂街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4644人,博南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6167人,龙街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314人,北斗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4608人。估算投资大约为400元/人,其中:中央和省大约补助为300元/人,,州县及群众自筹大约为100元/人。因此估算总投资为2213.56万元,其中: 中央和省补助1660.17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553.39万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以永政办发[20__]47号文成立了由分管水利的副县长为组长、有关单位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组,并设办公室在县水利局,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领导组,加强了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的领导。

(一)20__年项目。20__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__年底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砷超标的2566人,其中:水泄乡砷超标的857人,北斗乡砷超标的855人,博南镇砷超标的854人。总计划投资100.5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6.47万元,省级配套10.32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23.75万元。目前实施完成投资93.1195万元。到位资金为93.119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6.47万元,乡级配套11.9843万元,群众自筹14.6652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工程部份已基本实施完成,正在进行零星扫尾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20__年项目已经要求各乡镇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县级验收。

(二)20__年项目。20__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__年8月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氟超标的7192人,其中:龙门乡氟超标的2379人,博南镇氟超标的1362人,龙街镇氟超标的3451人。总计划投资283.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5万元,省级配套26.08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72万元。到位资金为211.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5万元,省级配套26.08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测设工作基本完成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可在20__年12月底前进行管材招标工作及开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__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三)20__年项目。1、20__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__年8月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苦咸水1781人,其中:水泄乡苦咸水的1000人,厂街乡苦咸水的781人。总计划投资7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9万元,省、州、县及群众自筹22万元。目前到位资金为中央补助49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测设工作基本完成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可在20__年12月底前进行管材招标工作及开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__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2、20__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__年12月下达计划,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4425人,其中: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816人, 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609人。其中:杉阳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231人,龙街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585人, 龙门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609人。总计划投资222.9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8.33万元,省、州、县及群众自筹44.6万元。到位资金为中央补助178.33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的管材用量已经上报州水利局,由州水利局进行管材招标工作,整个项目计划于20__年12月底前开工,20__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四)20__年项目。20__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经上报实施方案,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24100人,其中: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8845人,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15255人。其中:水泄乡的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040人,龙门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664人,龙街镇的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1641人,北斗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500人, 博南镇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0__人, 杉阳镇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9441人, 厂街乡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3863人, 博南镇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1951人。该项目待可研和实施方案批准,投资计划下达后组织测设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无前期工作经费,可研、实施方案的编制及项目申报评审经费难以筹集。

(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点多面广,且单项工程投资小,带来实施难度大。

(三)在项目实施中,只有国家资金有保障,省州县配套难以落实,造成资金缺口大群众集资投劳任务重。

(四)项目下达计划较晚,因此项目实施有所滞后。

(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__年底进行规划,由于规划时间较长,而造成在规划中部分农村饮水不安全的群众已通过解决,而部分在规划中属安全饮水,但现已不安全,因此在实施中矛盾突出。

(六)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程序规范、要求较严、工作量大,部分乡镇水利工作站水利工作人员少难以按时完成计划工作。

四、今冬明春计划

(一)完成20__年的项目并组织验收工作。

篇8

20__年8月份开始,在全县农村范围内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水质检测工作,20__年全面完成乡镇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划定,2015年全面完成规模较小的单村和联户饮水工程水源点保护工作。全面开展县、乡、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污染整治,加强水质检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和保障率。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按照“政府主导、水利负责,部门协调”的原则,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水利及环保法规,切实履行水源保护职责,同时加强与环保、国土等部门的协调,全面完成农村水源保护工作。

(一)乡镇集中供水水源保护

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覆盖面广,供水人口多,是全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重中之重。各乡镇、水库管理所(站)水厂运营管理部门要做好集中式水源保护。20__年底全面完成乡镇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在水源地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在水源保护范围设立标志牌,同时做好水源保护宣传工作,提高水源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单村和联户饮水工程水源保护

单村和联户饮水工程点多面广,涉及区域、人口较多,各地要精心组织调查摸底,依据政策做好水源保护。2015年完成规模较小的单村和联户饮水工程水源点保护工作。在水源点采取必要工程措施,在水源保护范围设立标志标牌。

(三)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是做好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的关键环节。要切实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要求,按照规定的指标和频次做好水质检测。分期建设完善区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满足区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常检测需要。

全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治理分为调查摸底,全面推进和巩固加强三个阶段。

(一)调查摸底。实施时间20__年9至10月。各乡镇(街道)全年部署安排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水源地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台账。

(二)全面推进。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提出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20__年底全面完成乡镇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批复工作,2015年完成规模较小的单村和联户饮水工程水源点保护工作。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水利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卫生、环保、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__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时要做好日常水质检测工作,推进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

(三)巩固加强。实施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日常水质检测频次、水质达标,确保农村饮水水质安全,并建立长效机制。

(一)加强织领导。水利局成立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和水库管理所(站)长为成员、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二)强化投入保障。多方筹措资金,集中投入到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当中。一方面争取国家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另一方面争取从县级财政解决部分资金,并且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意义和政策措施,使治理工作在农村家喻户晓,动员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保护。

篇9

一、明确目标任务

据普查,我区共有11.0502万人存在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规划内3.1967万人,规划外6.3425万人,已通水未达标1.5110万人。省委、省政府决定从年起,在五年内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一期)主要解决规划内和规划外人口,2014~2015年(二期)主要解决已通水未达标人口。

二、统筹安排资金

按照国家487.5元/人的农村饮水安全现行建设标准,总投资5386.9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省级补助15%,其余资金由市、区配套及受益群众自筹。综合各县区及以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项目的前期工作所需经费约占项目总投资的2.5%左右,各镇(街道)要及时落实资金,确保前期工作按时完成。

三、规范建设标准

各镇(街道)要在“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工程布局,统筹解决区域内剩余的饮水不安全人口。

镇可着重于提升水质标准,解决山区村剩下的20%未入户群众用水,以及受此次台风破坏需重新修建的饮水工程。

镇可着重于提升水量标准,如金水源的接入,云峰水厂等早期水厂的村网改造等。

镇可着重于提升水压标准,完善加压泵站的建设。

镇与街道办事处可着重于提升方便程度标准,利用管道的改造与延伸,提高入户率标准。

四、强化责任落实

篇10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顺利实施和建成后长期发挥效益。根据《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政办发号)、《市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政办发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区范围内所有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公益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凡从事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区人民政府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调度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通力协作。

区水利局是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规划、组织建设、指导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工程建设的电力、用地、设计、品补等协调工作。乡(镇)水利站负责集中供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监督、维修报批、数据统计、政策宣传、合同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实施规划

第四条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的规划,以区《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为基础,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编制。

第五条实施规划以区为单位,由区发改局、区水利局、区卫生局共同编制,提请市发改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发改委、水利厅、卫生厅备案。

第六条实施规划按照“先集中后分散、先水质后水量、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编制;按照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的要求,尽可能建设跨乡镇(场)、跨行政村、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

第三章项目实施

第七条根据批准的实施规划,编制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并按工程规模分级审查批复。

第八条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细化到自然村,具体内容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人数及完成时间、水价核算、建后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要全面推行用水户全程参与建设、管理的工作机制。工程建设前,所在地乡镇(场)要进行广泛宣传,就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办法、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和水价等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工程建成后要组织用水户代表参与监督和管理。

第十条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应严格执行“三制”管理,依法实行施工招标与工程监理;一般供水工程应实行按合同施工与巡回监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质量标准,按图施工,不得任意修改设计方案,应做好施工记录,对已完成部分特别是隐蔽部分,必须经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第十一条工程建成后应设置永久性标志。标志要求统一样式,标明“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单位及工程简介。

第四章工程验收

第十二条工程建成后,由区水利局会同区发改局、区卫生局、区财政局等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工程验收重点是对工程建设任务、工程质量、水质达标情况、资金使用管理、工程运行情况等进行审核。工程验收时,项目实施单位应提交竣工报告并附决算报告、审批文件及有关图纸、表格等资料。

第十三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限期整改,返工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五章产权运行

第十四条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由区水利局代为管理国有资产。工程建成后,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由区水利局委托所在地村委会管理;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不满6000人的由区水利局委托当地政府管理;联村工程超过6000人或跨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区水利局委托所在地区直水利单位管理。

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经营权可转包、租赁,所有权可实行拍卖、转让。承包、租赁收益和拍卖所得用于已建供水工程管理和新建供水工程滚动开发。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企业和个人出资达20-30%,可获得经营权。

以群众和集体筹资建设为主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受益区集体所有;以社会资本投入兴建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出资者所有。

第十五条全区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体制。区水利局负责对工程水费收取、生产运行、水源保护等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为社会公益性工程,未经区水利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工程用途。

第六章水质管理

第十七条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供水水源的管理和保护,明确管护责任人,落实管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