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28 18:1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内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内部管理制度

篇1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农村账务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大有裨益。就目前农村固定资产管理而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账簿管理不严、票据使用不合规矩、固定增产利用率较低等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针对这些问题,对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村;固定资产;管理

1前言

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资产管理的不规范、不合理,继而导致诸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账簿管理不严、票据使用不合规矩、固定增产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的出现,就此不但容易导致机体资产的流失,同时会滋生各类腐败问题,影响群众与干部关系,影响新农村建设的稳定性和和谐性,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农村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闲置,资产利用率较低

调查中证实,目前农村多数固定资产有闲置的问题,导致资产利用率普遍较低。

2.2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不规范,存在集体资产流失的问题

村级固定资产的购置,未按规定进行核算、管理。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同样未按照有关规定报批。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固定资产有物无账,有账无物,导致集体财产的严重流失。

2.3未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管理不严,随意性大,责任不明确。管理人员缺乏,监管不力,未指定专人管理负责。

2.4固定资产账簿管理不严,时常有账外固定资产出现

现有的账簿管理不规范,总账、明细账、账面等等,与实物固定资产明显不符,甚至出现没有账目的固定资产。个别村落“固定资产”名存实亡,个别村落虽然设置这一科目,但是,相关的增减业务登记不全,时常出现账外固定资产。

2.5票据使用不合规矩,集体资金有损失浪费

村级设施工程建设期间,决算、核算等工作不具体。现付结算工作的开展,多数经几张清单就草草了事。情况较严重的,多估冒算,浪费集体资金的问题较突出。

3加强农村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健全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的责任制度

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包括:资产的使用、评估、统计、监督等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应逐步落实对应的责任追究制,指定专人负责专人担责。确保村级资产的完整,定期对固定资产清理,实现账务、账表、账证的一致统一。村级需要变卖、销毁的固定资产,需经人民代表集体会议表决通过。需要出让的土地、转让的财产、公共事业的兴办等等,必须经村两委集体研究,拟定具体方案,然后经集体讨论商议同意后,报请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3.2制定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账务处理要及时、准确、规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以收入抵算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现象,对账外资产要及时转入有关会计科目,谨防集体资产流失;村级固定资产存量、增减变动情况,要及时准确登记,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册,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对各种出入账的固定资产及时、如实记账。以保证账证资料的真实、合法、有效。

3.3完善固定资产账薄管理,更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

管理好固定资产账薄,做好资产总账、明细账、资产管理台账等等,能更好更准确地反应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

3.4严肃查处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

加强审计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对各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问题要严肃查处,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般问题,要按有关规定处理,属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依法依纪惩处;一般的问题,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照村规民约进行批评教育,追究责任。

3.5健全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形式与内容

加大村级固定资产公开力度,解决当前财务公开重资金公开轻资产公开的问题。进一步健全财务公开制度,要完善财务公开的内容,规范财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对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情况以及其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等的知情权。

3.6盘活利用好固定资产,壮大发展集体经济

村集体可以充分盘活资产,采取发包、出租、人股,甚至有的可以评估拍卖转让,筹集资金发展其他经济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4结论

在农村生产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管理是很重要的经营手段。新农村建设要搞好、搞活,发展起来就必须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在此,必须要清晰认识农村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采取健全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的责任制度;制定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完善固定资产账薄管理,更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严肃查处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批评教育;健全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形式;盘活利用好固定资产,更好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等管理措施,如此农村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必将迎刃而解,确保农村经济生产力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刘红艳.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冶金财会,2006,(11):43-44.

[2]屈艳清.浅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建议[J].当代经济,2011,(16):24-25.

篇2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过程中,乡镇担负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对其所管理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督职能愈显重要。本文从明确审计目标、整合审计资源以及深化审计内容几个方面入手,就新常态下如何做好乡镇财政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常态;财政财务审计;审计目标;审计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具有四个显著特征:调增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要遵循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三大规律。乡镇审计是促进乡镇防范潜在风险、深化乡镇财政管理改革、强化领导干部权力制约、促进乡镇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措施,审计过程也必须充分考虑新常态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一、以新常态特征为指引明确审计目标

新常态是一个平稳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乡镇政府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不能再以经济发展速度为唯一考核指标,在均衡发展的同时要强调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防范债务风险,审计目标的制定要以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作为基础依据。

(一)强化乡镇财政决算审计,提升预算的科学性。重点审核预算编制程序的合规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推进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等现代管理体制在乡镇的实施,为提升乡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发挥作用。

(二)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审计,提升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核非税收入收取的合规、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提升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为乡镇财力的集中发挥作用。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提升管理的全面性。重点审核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能发挥的充分性,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为乡镇从资金管理向资产资产全面管理发挥作用。

(四)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审计,提升运行的规范性。重点审核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竣工验收等建设程序的合规性,为促进乡镇重大项目建设的良性运行发挥审计作用。

二、以发挥最佳效果为目的整合审计资源

乡镇财政财务审计作为一级政府审计,必须整合审计资源,在创新审计方式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一是注重将将乡镇财政审计与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制度相结合。还要把政府现金收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统一规划到审计监督之内,其中,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归政府管理的财政资金、上级拨款也要列入审计监督范围之内,还要提高完善乡镇政府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乡镇财务预算管理、财政拨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产权使用等方面的审计审查力度增加,审计审查力度要有高效性、针对性,对国有固定资产要进行保值管理,保护资产被破坏,确保国有资产受到损失。二是在审计乡镇财务状况时要根据乡镇领导干部管理职责进行审计。制定新的立项时,要积极向县委组织部进行汇报,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查与乡镇财务审查统一进行。审查审计不仅要对乡镇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常规检查,还要对全部乡镇领导干部任期内决策部署权、资产管理权、履行经济职权以及内部管理制和自身的清正廉洁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审计,要根据乡镇财务的审计情况,制定出乡镇财务决预算审计于与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报告,分别执行提高效率。三是要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要重点审计农民增收开发项目、植树造林、农畜牧业养殖、土地补偿款等相关涉农资金。在审计乡镇财务涉农资金时,审计人员要深入农村进行核实调查,落实农民是否有相关项目的开发,农民是否得到乡镇资金补贴,相关资金是否被截留占用。充分发挥乡镇审计在专项资金审计中的作用。

三、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审计重点

(一)乡镇财政审计。

乡镇多存在预算编制执行不严肃、决算反映不真实、预算外资金记录不符等问题,乡镇财政审计应集中关注这些方面。乡镇财政支出预算审计重点:主要是审计预算收入进展、出库与入库、预算变化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审计预算支出的合法性与正规性。乡镇财政决算审计重点:审计本年度的税收进展情况,有没有违规的税收优惠情况,相关税务部门是否按要求进行费用提取,相关税收税款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交财政。乡镇财政预算外审计重点:审查预算外的资金收支情况,审查预算外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管理,审查预算为最近是否按照规定的收入与支出进行下帐。

(二)村级财务审计。

部分乡村会计业务水平较低,一些入账票据达不到规定要求。乡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执行不到位,出现一些不合格发票入账会引起官员的腐败问题发生,丧失了乡镇财务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主要通过对村级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内部监控制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来监督村级财务。如何针对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定期审计:主要是审查财务账本、发票、相关报表,在进行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时,要有针对性的对村级财务状况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的财务报表、会计行为是否按照规定来入账,是否具有真实性。

(三)乡镇政府债务审计。

财务审计人员要根据会计账目、相关发票、相关资料来进行审计审查,用事实说话,将查处的违法违纪财务问题进行上报。审计发现,乡镇普遍存在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挂账数额过大、时间过长的问题。村级内部监控制度的完整性和高效性审计:审查村级会计人员的工作安排,并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会计行为的集中审查,审查其职务是否与工作相关,是否违背内控管理制度,是否违规使用会计权利。

(四)涉农专项资金审计。

大多数乡镇财务专项资金都是县级以上多个相关部门拨款而组成的。通过审计发现很多没有按照规定来执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上下级财务部门沟通不协调,资金拨付不到位;一些乡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落实到位,存在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专项资金申请费用,造成了国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专项资金的审查的审计,主要是审查审计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的问题。一旦出现违法使用、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必须将相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政府投资审计。

近年来,基层乡镇政府,特别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乡镇政府加大了对本辖区范围内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及民生工程的投资力度。这些投资极大地提升了乡镇政府的便民服务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项目投资还存在着诸如招投标流于形式,管理督查不到位,建设程序不严格,成本核算不规范,规划不科学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劳民伤财标新立异,因此加强乡镇政府投资审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刘和涛.刍议乡镇年度决算审计.金融财会,2012(7):150.

[2]周桂君,任艳芬.浅议如何加强乡镇政府投资审计.中国集体经济,2011(下)(2):200-201.

[3]钟大生.乡镇审计审什么.审计与理财,2011(11):22.

篇3

[关键词] 富源县 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28-01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 富源县“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干部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管理难度较大。

1.2 思想认识落后。集体资产被随意占用,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的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1.3 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组织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集体资源低价承包、私自转包,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发包期限过长,集体收益减少。

1.4 乡镇(街道)经过几轮的机构改革,原有工作职能已经找不到做事的机构。2009年各乡镇(街道)按照省市县要求成立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职能划转,现在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在银行开户时只能使用“×××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务专用章”,无机构和法人。

1.5 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总等着上面的指挥棒,缺少探索精神;由于村级报账员报酬未纳入财政核算,由村级自行解决,报酬低更换频繁,村级“三资”管理工作开展的热情度不高。

1.6 农村“三资”管理范围不全面,我县自2009年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着重对资金进行了管理,资产仅对部分(如办公楼、学校及日常办公用品等)进行了管理,而资源性资产尚未管理。

2 富源县“三资”管理的解决措施

2.1 组建领导机构,明确工作任务。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农业、财政、审计、民政、国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设立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三资”管理日常工作。各个乡镇(街道)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到机构、人员、场所三到位。同时,各村(居)委会成立“三资”清查组,理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管的体制,在全县形成了由“县到乡到村到组”的四级监管组织。

2.2 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全县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服务中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个机构,完善了相关制度流程,配备了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按管理制度规定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农村工程项目、大宗物品采购以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资源开发利用等必须进入乡镇(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竞价或招投标。

2.3 强化制度管理。农村“三资”管理始终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同时制定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按照“三资”管理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了委托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监督等制度并上墙,认真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管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2.4 “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培训。清产核资是实现全面委托服务的中心环节,富源县“三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业务要求》,对乡镇(街道)“三资”管理工作人员开展清产核资业务培训,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共组织业务培训36期,总计1981人次。全县各行政村严格按照清查、评估、整改、公示、登记“五步法”,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做到先清账内、后清账外,先清资金、后核查资产资源。在村级“三资”清理登记完毕后,各乡镇进行严格审查,再由各村向群众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村委会负责人、村监督委员会、村小组组长、参与核资人等签字盖章后上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明细台帐,力争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项。

结语

在今后的“三资”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宣传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参与权,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增值保值,防止因管理不善、监督不严造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马金荣.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12(2):57-58.

[2]蔡宁.浅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2013(24):121.

篇4

个旧市在抓好乡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建设的同时,狠抓村级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点建设工作,通过打造杨家田、杨家寨等示范点,以点带面全力推进远程教育村级终端站点建设工作。

——超前规划,试点建设显特色。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和部署,个旧市委组织部超前规划,制定了“四机两室”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村级示范点建设方案。“四机”即室外有电视机、室内有CD机、有投影仪、有电脑。“两室”即建设一个“多媒体会议室”和一个“电脑室”,把示范点建设成为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服务群众的信息平台。按照“抓一个强一个、做一个落实一个、因地制宜、各展特色”的要求,各示范点在建设过程中创建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如,锡城镇的杨家田示范点,地处城郊结合部,村民要求获得信息的愿望较强烈,对此,该村采取了“进村”与“入户”同步建设的模式。而大屯镇杨家寨示范点则采取“远程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使我市首批建设的村级站点真正打造成了“一流”的示范点。

——完善机制,站点管理有保障。为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功能作用,在机制上求完善,在管理上求突破。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乡(镇)两级远程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层层完善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的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站点管理“10个台帐”和“四个上墙制度”,在确保站点有播放室、门口有牌子、墙上有制度、室内有桌椅、有电视机和机顶盒“五有”的基础上,使之管理规范,有“章”可循,运作高效。

——拓宽渠道,培训实效突出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培训,一是依托网络平台,邀请电信专业人员直接通过网络对站点管理员在软件系统、业务操作等方面进行定期培训强化。二是市委牵头与清华、北大等培训高校联手定制培训专题,由专家教授通过网络媒介,定期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农村实用技术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三是党员群众根据自己所需,直接上网浏览查阅。网络开通到家,“想要什么查什么”,方便快捷,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省时省力效率高,使党员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吸收到新鲜知识,享受资源,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有突破。通过全力打造杨家田和杨家寨两个站点,把其建成个旧远程教育标准化示范站点,通过组织全市相关单位人员实地参观考察,以点带面,来启发促进推动,辐射带动一批,建设提高一批,最终把全市所有村级终端站点建设成为提高个旧市农村党员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致富点,全面推进我市远程教育工作新进展。

篇5

1.1财务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管理能力受限

在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一定发展的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具体管理方式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阶段。但由于受到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因为选拔和聘用机制的不健全,造成部分地区任人唯亲的问题较为严重,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1.2财务管理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在大部分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管理工作相对松散,使得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农村集体经济的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部分地区个人无偿占用集体资金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内部管理职权界限不明晰,应该相互监督的职位多为1人担当,使得贪污、渎职问题成为可能,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3没有严格实行财务公开政策

财务公开工作是集体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财务公开不彻底的问题,不及时、不完全公开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在财务公开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弄虚作假的现象,导致干群关系较为紧张,造成党群之间不信任情况日益严重。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水平,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需要针对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2.1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财务管理队伍

1)严格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免流程,形成稳定的财务管理队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管理审批制度,对农村会计人员的聘用、更换和考核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在保证队伍稳定性的基础上,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质量。2)做好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利用定期培训、参加讲座等学习交流方式,增加财务管理人员学习和工作交流的机会,使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3)根据情况采取会计委派制度。通过县级管理部门基于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进行选拔、考试,面向全社会招聘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并采取就近委派的方式,在解决任人唯亲问题的同时,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2.2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

2.2.1提高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的意识提高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的意识,首先要求对传统农村财务管理的理念予以更新,不但要求充分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的意义,还应该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的作用,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透明度及相关管理流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2.2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保证财务管理透明度得到全面提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管理透明度的提高提供完善的制度保证,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效性、透明度等方面均得到保证。

2.2.3形成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从财务监督机制入手,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是财务透明管理的基石。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意识到财务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结合农村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并持续完善财务监督机制,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确保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得到制度保证。

2.3做好财务审计及管理工作

篇6

农村村级组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随着农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村级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没有很好地执行民主理财制度,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自身工作的开展,影响村干部在群众中的权威地位,不利于农村财会队伍的稳定。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措施,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不断加强和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地区村级财务管理不善、问题较多,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反应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既损害政府形象又影响干群关系乃至农村稳定,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管理混乱

货币资金管理混乱是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表现是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非财务人员插手现金,坐收坐支,村主要干部长期不报账、不结账,现金被贪占、挪用,致使会计没账理、出纳没钱管,会计、出纳形同虚设,多头开户、公款私存私借、白条单抵库抵现金的现象严重。

(二)财务收支管理混乱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财务收支管理混乱表现在:财务收支无计划,没有控制措施,随意性很大。1.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非生产性、非公益事业的开支大。部分村干部,打着搞生产、促发展的幌子,吃、请、送,以外出学习考察为由,游山玩水。2.对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不“量入为出”,民间借贷较多,由于民间借贷利息高,致使村集体的包袱越来越重。3.有些村对有些收入没有记账,有的村财会人员对村委主任、村长批的条子不审核就付款。

(三)会计档案管理混乱

一些村没有建立会计档案制度,从而造成部分村财务管理资料杂乱无序、残缺不齐。某些村委会的会计凭证,一直不按规定装订成册。对于一些重要单据,如拨付款单据,主管会计也不及时整理单独立卷保管,而是随便存放。各种会计档案没有按规定如期归档保管或销毁等。

(四)集体资产管理不严密

农村集体财产是全体村民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村民的共同财富。有的村不建资产总账,没有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被个别村民随意无偿占有,一些村干部擅自出租、出借集体资产的现象严重,侵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

(五)财务管理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

财务管理公开是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村民了解村级财务收支的一个窗口,也是村委会的一项义务。但是有些村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开的内容不够完整,欠具体,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和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不及时不具体,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对货币资金盘点情况不公开、债权债务情况表没有解释等。

(六)财会人员不稳定,业务水平低,配备不齐

村级财会人员不稳定,往往会随着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而更换,任人唯亲,村财会人员的地位得不到保障,担任会计的人员不敢坚持原则,对村干部的违规行为缺少约束力。由于农村难以留住人才,使大多数上岗的财会人员没有上岗资格证,这些人对财会知识知之甚少,造成账目混乱。而有些村不按规定配备财会人员,由村负责人兼会计或出纳,有的村配备的财会人员身兼数职,既管钱物又管经营,严重违规。

二、完善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稳定和提高财会人员队伍,规范农村村级财会工作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队伍,是搞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促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稳定和提高财会人员队伍,规范农村村级财会工作有多种途径。如,实行农村村级会计委派制或实行农村村级会计记账制,各乡村可根据本乡村的实际状况,对各村的财务管理采取其中的一种方式开展工作。

1.实行农村村级会计委派制

农村村级会计委派制是指由乡镇政府公开招聘会计人员,择优录用,委派到辖区内的村组,从事财务工作,参与村组的内部管理,代表政府监督村集体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乡镇政府负责。这样,会计人员便能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真实地反映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核算、成本费用等经济状况。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2.建立会计记账制度

在有些地区可以推行农村村级会计记账制度。农村村级会计记账制度,是指在“三个民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四权”(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处理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各村的报账员定期将收支票据送乡会计服务机构记账的会计管理方式。本质上,被的单位即各村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村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记账的部门,则凭其高素质的专业能力为村里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会计记账业务。保证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健全和完善农村会计的选拔任用机制,实行农村会计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出台的《农村会计执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现行的农村会计进行资格认证,优胜劣汰,并通过各种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对村级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促进农村财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建立农村会计任用审批制度,凡农村会计的任用、调换都要经过乡镇上级部门批准,以稳定农村财会队伍,保持农村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水平。

(二)大力推广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村级财务基础管理的规范性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业务实施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手段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技术手段上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按照国家财会制度的统一要求,完善会计科目,健全总分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存款日记账等基本会计账目,彻底根除“流水账”、“本本账”。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套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账户体系,统一规范村级的账目结构,防止账外账、小金库等不法财务行为的发生。可在政府的协调与支持下,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本地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软件,切实提高农村村级会计业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促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三)建章立制,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

建立良好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是搞好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必须按照农业部、财政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即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村级财务工作,统一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账簿、记账方法、会计报表,做到事事人管,人人有专责,避免赤字预算,严禁无票据或白条收付款,各项资金严格按规定用途支出,违规收支不予入账,做到账款、账实、账证、账账、账表五相符。(四)健全农村审计机构和职能,强化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

1.政府出台加强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明确农村审计的机构以及审计范围、任务、审计程序及职权、奖惩等,提高农村审计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促进农村审计落到实处。

2.县、乡两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审计干部任免制度和审计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建立和落实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制度,规定凡纳入委托管理的集体财务,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开发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等都要进行审计。如集体土地征用、上级划拨、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使用、村内“一事一议”、村办企业上缴、集体投资收益等资金的使用,都要加大其审计力度,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并对在审计中查出的侵占或挪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的,要责令如数退赔。情节严重者,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给予相应处罚。

(五)坚持民主理财,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强化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

坚持民主理财,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就是要将村级财务管理置于群众的经常监督之下,加强其外部监督。财务公开要做到及时、全面、具体、真实,真正落实好群众对村级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1.各村成立民主理财组织。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村民主理财小组由5-7人组成,由村民推选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威信较高,并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的人员担任。村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职责履行情况,年终要组织村民会议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工作不认真、职责履行不到位的,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可罢免其资格,并进行调整。

2.规范公开内容。公开内容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进行。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财务活动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村公益事业项目等方案的实施,都应向村民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村集体的所有财务活动,包括集体企业上缴收入和改制企业股权收益等,都要纳入公开。要细化公开内容,对收支情况既要逐项公开,条理清楚,又要逐笔公布明细账目,严禁以项目公开代替明细公开或搞“大而化之”的假公开。

3.公开时间要及时,做到月结月公布,设立固定财务公开日,日常财务活动要坚持每月公开一次,形成一月一公开的制度,对于重大财务活动应随时逐笔公布。

4.公开形式要多样化。公开方式要以公开栏为主,各村要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坚固耐用、防风防雨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等其他形式做好公开工作。

篇7

村委从农村工作大局出发,积极加强和改进“阳光村务工程”工作,以公开农村财务为重点,以完善公开制度为保障,以强化依法治村、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为目标,对照要求,进行自查,并采取措施扎实推进,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

村委统一思想,把村务公开作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村成立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村副书记领导小组。

二、健全村务公开各项制度

我村认真贯彻文件,不断修订完善了村的村务公开、村帐村的规章制度,规定明确公开的具体时间、内容。行政村全部实行村帐镇管,并按要求进行记帐,健全了规章制度,村民主管理制度。

三、大抓村务公开规范化工作

1、公开内容规范。我村认真贯彻落实文件,村务公开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按统一模式内容公开,做到村级发展目标规划、财务、集体资产情况、农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十八项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度,让村民在村务工作中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感。

2、形式规范。我村能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公布村务,方便群众阅读。按照全面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定期公布村务活动的有关情况。让村民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增强村委会办事透明度。

篇8

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今年农村工作实际,现对XX年度的农作工作和09年度打算三年规划作简要汇报。

一、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2、村级经济情况

3、新农村示范村争创情况

XX年成功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东升村,XX年成功创建二家,黄土塘村和勤新村,XX年年争取完成华东村、湖塘桥村、张缪舍村三家新农村示范村。

4、股份合作社改革情况

XX年-XX年年,成功组建了华东村、黄土塘村、勤新村、港下社区、陈市村、张缪舍村、湖塘桥村、东升村、东湖村、里西村、港东村11家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同时组建了港南村、山联村、黄土塘村、朝阳村1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5、失地农民保障情况

二、XX年度主要重点工作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X年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年,去年成功创建了黄土塘和勤新二家新农村示范村。为做好今年华东村、张缪舍村、湖塘桥村的争创工作,年初明确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总结经验,塑造亮点。不断总结示范村争创的先进做法和先进经验,认真总结提炼,充分发挥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引导各村结合自身特点和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理清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为各村在打造亮点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2)认真指导,细致服务。示范村5大项目28项指标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要求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制订计划,分类指导。做到上下衔接,横向协调,主动参与,通力协作。经常密切联系村委干群,听取基层百姓的心声,多提建议,多出点子,多提方案。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业务指导上给予全力帮助,做到“多支持,少指责”,“多帮助,少干预”。

(3)科学安排,加快推进。根据示范村争创要求,对示范村争创村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汇总。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通报示范村争创现状和争创难题,排查差距和不足。要确定专门工作实施方案,科学制订中长期工作规划,确定各阶段工作重点,研究出台相关工作意见和工作方案。

(4)建立档案,规范操作。按照新农村争创考核指标内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争创软件档案。督促示范争创村做好基础资料汇集,以备存查,确保基础档案真实、完整,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自查、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二次现场踏看,找出不足和差距。各村针对不足加快落实措施,把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班子成员。

湖塘桥村今年引进三家企业入驻,全年销售预计可突破1亿元;但与人均8万元的考核指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目前,已投入100多万元重点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与上海葡萄研究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设80亩生态提子园。

张缪舍利用传统服装业优势,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村内年销售超500万元企业有7家,全年销售可达2亿元,人均应税销售达8.56万元。

二是狠抓村容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村容整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村的做法大同小异,真正体现了因村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主要分为七大项目,分别是铺(铺设水泥路、柏油路)、拆(违章乱搭、鸡鸭棚)、清(河道、垃圾)、添(绿化、健身场)、穿(粉刷墙面)、填(自然村内小河塘,小坑)、建(绿化保洁队伍、管理制度)。

华东村对巷内河道投入150万元修筑石驳岸3500多米,河岸护栏洁白,道路整洁。

湖塘桥村对花园村庄顾巷头的道口进行摊铺黑色柏油路,粉刷墙面面积4万平方米,准备通过二年的努力将全村墙面全部粉刷。张缪舍村在村庄中心填埋小河塘,种植了香樟、茶花、桂花等花卉苗木,沿主干道两旁铺设了彩砖,种植香樟等绿化。投资40多万元筑建1000立方驳岸,并加装水泥护栏。

三是加强服务与指导,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华东村加强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组织人员上门免费提供参保服务。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组织党员联系户、村干部联系户和企业老板联系户,保证结对帮困实施到位。年内准备完善体育场所、图书室,增加藏书量。湖塘桥和张缪舍村鼓励全体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村大病医疗覆盖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率、最低生活保障率、结对帮扶率都达100%。湖塘桥村成立了湖塘桥村慈善帮困站。

四是打造亮点,拉动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华东村打造北庄自然村为人文居住亮点。北庄巷内河道清淤,绿化工程已完成。湖塘桥村村庄绿化基础比较扎实。今年,继续加大绿化力度,全力打造顾巷头花园村,投资70-80万元进行绿化改造,年内实现绿化率41%的工作目标。张缪舍村结合本村实际,紧紧抓住物业经济,投资外来民工宿舍、商住楼。新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工程已启动,建成后将形成580米长的中心小城镇。

目前三个村的争创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对照上级的达标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塑造的亮点不够明显,湖塘桥顾巷头村基础扎实,整治效果较好,其他二个村的村庄整治效果不够明显,一些基础设施和村庄绿化不够到位。二是市级以上品牌和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缺泛,三个村都只有一个市级以上品牌。三是企业职工社保率未全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扩面力度。

2、被征地农民保障安置

对照区被征地政策意见,积极研究被征地各项政策条例,妥然处理被征地生活保障与农民切身利益两者的关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历次被征地各项工作。今年,东升村的高三、高四,东湖村的前埝头五队,朝阳田东,由于历史原因,未得到及时失地保障安置。经过与村委、村民协商,以及对上争取,目前已得到解决,享受失地农民政策。

二是新征地政策加快落实。工业园区新行政中心土地保障安置得到落实,朝阳村徐家庄、庄上、七房巷村民组进入新征地保障。庄上、七房巷2009年1月起发放保障资金。锡张高速工程推进过程中,做好相关村组土地压废面积统计和汇集,确定土地补偿办法和人地分离补贴方案。新锡沙线黄土塘王家小桥新征地方案已初步确定,拟60%的村民进入新征地保障,目前由于村民组尚未推荐产生安置人员,暂时搁着,待村民组60%人员确定后继续推进。

3、股份合作社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对符合组建条件的村继续实施这项改革。

一是明确目标,制订工作方案。通过对各村资产、负债的清理,以及对土地流转经营的调查,今年年初,确定东升村、里西村、港东村、东湖村为今年实施改革的四个村,明确在黄土塘村、山联村、朝阳村组建1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随后,各村成立村股份合作社筹备委员会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筹备委员会。

二是抓好落实,稳步推进。今年下半年,对实施的四个村分成三个小组,展开人口调查、清产核资以及各类文件起草工作。至11月份,完成了东升、里西、港东、东湖4家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工作,累计11家;完成了黄土塘、山联和朝阳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工作,累计13家。

三是归档立卷,完善机制。按照合作社组建要求,指导各村对组建的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等各项内部运行机制。

4、市区二级薄弱村扶持

5、镇村二级分配考核

为充分调动镇村镇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干部为民多办实事,为发展经济多作贡献,圆满完成年初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做好村级镇管干部的分配考核工作。村级分配是以村级经济发展程度为前提,报酬与工作成效挂钩为基础,坚持以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全年报酬二段分配、财务收支预决算目标考核、管理费用限额包干、共性个性分类考核为原则,年初制订了XX年年度村级镇管干部分配考核意见。年前实行一段基本报酬考核,年后实行二段报酬考核和重点个性工作考核奖励。一段报酬以人口、土地、经济规模和日常政务党务工作为考核内容,采用考核得分分级定档的办法确定村干部的基本报酬。二段报酬以村集体收益、固定资产投入、社会经济发展、全镇重点社会事业项目为考核内容,采用考核得分以分计报酬硬结算的办法确定村干部二段报酬。

二是做好机关干部分配考核工作。机关干部分配考核是以区目标管理考核得分为前提,按照XX年年度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目标管理考核意见的要求,结合组织部门确定的干部分级定档,确定干部全年报酬。干部报酬的增幅原则上上有封顶,下无下限。新录用的公务员奖金三年到位,新录用的国家事业干部奖金六年到位,新提拔的一般镇管干部报酬三年到位。

三、09年目标打算及三年规划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镇100%的村新农村建设综合评分达到90分以上。

2009年新农村示范村争创规划:港下社区、山联村、陈市村、东青河村。港下社区要以港下公园为主题,利用市镇区域优势,打造花园型社区;山联村要以顾山的山容山貌为依托,利用自然风景优势,展现沿山村庄的风土人情;陈市村要以历史古街为源头,向西北延伸至孙家廊下,向西南延伸至黄泥坝,达到古街与现代农村风貌一体化的效果;东青河村要以重点企业及化工园区为总体规划,结合沿线村庄拆迁规划,实现现代工业与农村风貌的完美融合。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大项目二十八项指标明确目标,港下社区、山联村和陈市村争取得分94分以上,东青河村争取得满分。

2009年新农村示范村争创规划:港东村、朝阳村、东南村、新巷村4个村。

2010年新农村示范村争创规划:里西村、港南村、东湖村、亚光村4个村。

(二)百村富强工程

2009年规划目标:

1、村均集体经营性净资产580万元,总额达到1.04亿元。其中,华东村、湖塘桥村、里西村达千万以上,华东村达到1500万元,500-1000万元的有东升、黄土塘、新巷、港下、山联、陈市、港南七个村。

2、村年集体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6000万元,村均330万元,其中,勤新超800万元,东升、黄土塘、华东超500万元。

2009年规划目标:

1、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达到1.13亿元,村均630万元。

2、村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7600万元,村均420万元。

2010年规划目标:

2、村年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9000万元,村均500万元。

(三)股份合作社改革

2009年规划目标:

1、组建村集体股份合作社3家,山联村、东青河村、新巷村,计划明年6月份开始组建,到10月份全部完成。

2、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计划在东升村组建3家,项目为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在港南村组建3家,项目为红豆杉、香樟树种植,在黄土塘村组建4家,组建项目主要是黄土塘西瓜种植。计划在明年7月份开始组建,到11月份全部完成。

2009年规划目标:

1、组建村集体股份合作社4家,朝阳村、东南村、港南村、亚光村。

2、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

2010年规划目标:

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5家。

四、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一)加快推进社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坚持科学规划,勇于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创新思想,努力探索一些突破制度性障碍的思路方案。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整体规划,拓展村级发展空间,利用高速道口、区级道路等地理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鼓励投资兴建一些档次高、规模大、影响力高的物流、商贸市场等服务产业。注重营造社会资源向新农村聚集的政策环境,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新农村建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要合理定位,准确定位,长远定位。处在市镇区域附近的村要依托集镇优势大力发展三产行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和品味,提高地区性影响力。处在工业区附近的村要借助工业规模的影响力,加快培育一些配套性小型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奠定工业强村基础。总之,新农村建设既要讲究资源共享,又要注重特色兴村,既要讲究量力而行,又要注重抢抓机遇,引导各村闯出一要适合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现代化新农村发展之路。

3、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进一步加强宣传导向,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队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经济,摆脱落后,美化家园,摆脱脏乱差,让村民得到实惠,让村民看得见,摸的着。积极引导村民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勤劳苦干的优良传统和聪明才智,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坚决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彻底扭转“政府热、群众冷”的不利局面。

(二)加强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委、区政府推行的百村富强工程是一项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制度上为村级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把村级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为此,必须加快村级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探索和研究村级经济发展新思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总量。

一是要从探索研究村级发展政策上着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探索集体留用地之路。在工业集中区或其他功能规划区规划确定一定比例的土地面积或空间,优先让村级发展各类配套物业或增收项目。

2、要落实好非税收入的增量返还政策。以村级企业上缴的XX年度非税收入为基数,对当年增量部分由镇财政返还到所在村。

3、在服从政府发展建设规划和拆迁补偿原则的前提下,要鼓励村级企业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技术改造、规模扩能。

4、要落实好物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村级因出租物业缴纳的房产租赁税和土地租金营业税的区级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在次年一季度奖励返还到村。

5、要对村级集体土地、房屋年租金明确保底价。规定集体资产租赁合同期一般不应超过2年,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年租金一般不低于每平方米20元,集体房屋、电力设施等资产租金视情作适当上浮。

二是要从村级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上着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推行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完善村干部限额包干费用、民主理财等制度。

3、进一步抓好对集体资产的产权管理和审计监督。对村固定资产的转让、拍卖等一次性盘活资产上,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对拍卖资金不投入发展或暂时不能确定好的投资发展项目的不予以审批,先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再盘活资产,投入发展,防止宝贵的集体资产继续流失或变相流失。对村级集体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努力控降村级负债。

4、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资产营运、监督和考核体系,加大对集体资产流失事件的查处力度。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制度改革,挖掘村级发展潜力。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强村富民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前提。

一是加强调研,制定改革方案。

不断总结原有合作社改革经验,对村级经济展开调查摸底,坚持有条件的村先改革,无条件的村后改革的总体原则,明确明年“三大合作”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案。组织村委做好清产核资,人员界定以及股份量化等基础性工作,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二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以华东村作为改革典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村集体资产管理透明度,尊重村民的创新思路,发挥村民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聚集村级各类资源,刺激农民积极参与民间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投资环境。

三是思路创新,改革体制。

积极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的深化和完善,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大胆实践村企合作、农企合作、村村合作的新型模式,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引导农户向农业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利用江苏红豆杉、东升金菇源、太湖优质水稻示范园区等优势产业,实现农民与企业的良好合作,达到双赢的共同目的。

(四)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要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政府征地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社会矛盾。不论是历次被征地,还是目前的新征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要在坚持政策大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新征地第二年龄段社保缴费年限折算,历次被征地至退休年龄无法交满15年的第三年龄段人员的安置,征地时已到退休年龄并享受社保待遇的人员不纳入政府保养,被征地农民户口迁移,被征地农民优惠政策扶持等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二是要加快落实新征地政策,做到农民变为失地农民的平衡过渡。

在新征地政策推行过程中,一定要吃透政策要求,严格按照征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程序操作,做到操作合法,手续齐全,防止出现违规安置等现象。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要做好土地的分类和界定、人员安置对象的界定等基础性工作,防止出现错安置或漏安置等情况。在安置实施过程中,要拟定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补偿安置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要做好保障安置政策的解释和宣传,消除农民不必要的误解。

被征地农民保障各项政策的正确导向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生活情况,及时宣传和耐心解释,做到让农民失地放心,保障安心。及时平息和缓解征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激发矛盾。

四是要做好保障资金及时发放,确保农村社会持久稳定。

篇9

一、基本情况

我县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启动“新农合”工作,全县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11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7家,私立医院1家,村级卫生室140家。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和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把推行“新农合”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坚持把保障和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动群众,严格执行政策,强化规范管理,有效推动了“新农合”工作在我县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积极参合。一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过程中,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县合管办、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坚持每年召开高规格的动员会议,按照“六个百分之百”(宣传发动率达100%,群众政策知晓率达100%,进村入户率达100%,协议签字率达100%,基金征收率达100%,遗留处理率达100%)的工作要求进行安排部署,为“新农合”健康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二是广泛动员,采用会议、新闻媒体、印发公开信和宣传资料、宣传车、刷写标语、典型事例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并及时调整补偿比例及住院封顶线,完善新生儿补偿制度,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激发农民参合热情,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2006年全县共有14217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自愿参合率为90.76%,到2010年全县共有154458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愿参合率为99.29%,提高8个百分点,并且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参合率。

(二)健全医疗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建立了县级、各乡镇“新农合”的管理机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畅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方便快捷地为参合农民服务。二是严格“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制度,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资格审核,动态管理,对考核合格者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承担参合农民的医疗服务。三是陆续出台并相继完善了实施“新农合”工作的意见、实施办法,科学制定了参合农民入院身份和外伤病人受伤原因核定制度、查房制度、就诊程序和医药费用报销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制度、健康体检制度、大额门诊费用补偿制度、三级审核制度、医疗服务收费和报销补偿公示制度等管理制度。目前,又继续出台了“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制度,抗生素及大型耗材限价管理制度和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进一步维护了参合农民的权益,简化了补偿程序,优化了补偿办法,创新了“新农合”的运行机制。

(三)强化规范管理,确保基金安全。一是强化费用控制。对定点医疗机构的例均住院费用、目录外用药比例及药品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等指标作了硬性规定,超支的由医疗机构承担。实行单病种定额费付制度。全县共实施了30个单病种定额付费,凡参合农民发生符合规定病种目录的疾病住院,无论患者实际医疗费用高于或低于定额标准,均按定额标准结算。实行抗生素(注射剂)和大型耗材限价管理。二是加强监管力度。对定点医疗机构医药价格和服务行为的进行监管,加大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查处力度。2010年共核减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费用3.75万元,所核减费用全部转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三是对“新农合”各项运行指标进行分析,加强“新农合”基金监测、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存在的原因,及时整改,将“新农合”各项运行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安全。

(四)搭建信息平台,推进事业发展。以“新农合”信息化为基础,扎实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共一体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一是实现农民健康卡管理。全县2010年已发放合作医疗卡5万张,全面实施参和农户“一卡通”服务管理,运用读卡器刷卡确认参合信息、实施网上即时结报。“一卡通”将诊疗项目、药品目录及价格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固化,报销比例自动计算,“一卡通”的广泛应用不仅便利农民报销,而且对就医费用报销进行全程有效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二是科学整合利用网络资源。全县11家医疗机构都建立了医院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并与“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实行了“新农合”病人的网上即时结算,全县140家村级卫生室全部配备了电脑、读卡器等硬件设施,安装了新农合村级管理系统,连通了电信网络,基本实现了参合农民门诊统筹的网络即时报销。三是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全面启动。各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工作,建立纸质档案,通过培训专业人员安装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系统,对居民健康情况实行电子监控,全面推进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设进程。

二、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我县“新农合”的建立、运行,对推动农民身体健康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克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仍然存在差距。极少数群众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推行“新农合”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优越性,疾病防治意识不强,缺乏互助共济思想和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主动性。二是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设施和技术欠缺。乡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设备、就医环境、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农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优化定点医疗服务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譬如在给参合农民医治中还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现象,导致参合农民住院治疗费用增加。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由于人员匮乏,造成软件操作人员队伍不稳定;少部分村不通宽带,无线上网增加了村卫生室经济负担等,不利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健康、有序、稳妥地推进“新农合”在全县运行,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巩固提高农民参合率。一是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强化乡镇、村党政领导的职责,继续把深化完善“新农合”纳入乡镇、村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克服和防止厌战、松劲情绪,确保农民群众自愿参合率做到稳中有升。二是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利用各种载体和平台,大力宣传“新农合”的各项政策和典型案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宣传工作,消除误解和思想顾虑,不断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三是要继续创造条件,制定加大对经济困难的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救助扶持力度的措施和办法,让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更多党的惠农政策温暖。

篇10

[关键词] 会计;管理;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05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08- 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国际上很多国家都能自由贸易往来,很多企业纷纷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只有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而会计管理又是企业各项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会计除了进行例行的财务工作外,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但在当今时代如果依然如此,企业的发展无法得到有效促进,因此,我们应对企业会计进行重新定位,要对其管理职能进行革新,使其管理职能不断延伸和拓展。

1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内容

众所周知,会计部门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部门,它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过去企业会计更倾向于财务核算,很少插手企业经营管理。而在当今时代,会计职能如果依然不能有所改变的话,那么它就会妨碍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职能进行创新,除了对其组织形式、管理极限进行创新外,还要对其管理机构进行革新,具体来说,会计职能不仅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分析,还包括会计决算和会计控制等[1]。

2 会计工作管理的创新

2.1 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企业纷纷把着眼点放在了会计管理上,并对其职能进行改革与创新,目的是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通过创建科学有效的会计管理机制,将会计管理职能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而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会计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病,这样企业会计的财务监督职能也就无从谈起。面对种种问题,企业非常有必要对会计管理职能进行改革和创新。

2.2 创新的内容

2.2.1 会计管理的模式

目前我国会计管理模式主要有下面3种:

(1)分散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国内被大部分企业所应用,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够及时掌握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使用情况,通常情况下会在一线进行核算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会计人员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当中[2]。

(2)交叉型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比传统的管理理念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会计核算以及新会计法的交互性学习方面比较有利。不过这种管理模式一旦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会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因互相推诿责任造成混乱,对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3)统一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对以上两种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完善,能够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更加有效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方面的服务。

2.2.2 会计人员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的发展形势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会计工作人员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核心主体,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有必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对会计人员实施管理应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基础,为企业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让他们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2.3 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

目前,我国在会计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会计委派制。这一制度针对的是国有企事业部门,国家利用其所有人的管理权利直接向企事业部门派遣会计工作人员的一种制度[3]。会计委派制管理形式分为直接、间接以及双重管理这三种。

(2)财务总监制。这一制度的实施必须以企业所有权同企业经营权互相分离为前提,然后由企业投资人向企业派遣财务总监,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职能的一种制度。

(3)稽查特派员制。指的是由国务院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委派稽查特派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流向实行监督稽查的制度。

2.2.4 会计监管模式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会计管理工作,企业也要加强内部监管力度,应该围绕内部监管程序开展会计预测、检查、决策、分析、控制以及考核等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流进行全面管理,以此来有效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发展。企业以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前提,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清理及调整;要给予企业自主集资、自主投资、资产处置以及折售选择等方面的理财自;对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制定完善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成立企业内部监管组织部门,制定内部审核制度;以企业的经营策略为核心,以有关财务规定为标准,加强对资金、费用和物资控制以及内部审核制度的管理,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3 结 论

总而言之,会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效增收。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新时期,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经济条件,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财务数据,为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棣华.论会计管理体制及其模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