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法范文
时间:2024-04-28 18:1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建筑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矶崎新;手法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建筑
矶琦新是二战以后日本建筑界的传奇人物。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突出的手法主义,并以自己卓越的才智,敏锐地察觉到了学术的新发展动向,对60年代以来困扰全世界建筑界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因而被人们津津乐道,并对当时垄断现代主义建筑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首先人们把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思潮称为现代主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各种艺术思潮统称为后现代主义,现代建筑到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后期至五十年代末下半叶,以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的学生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此外,还有以奥尔托为代表的“地方性”,“人情化”,以美国建筑师莱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所反映的浪漫主义的影响也不少。
第二阶段是过渡时期,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这个阶段,“粗野主义”和“典雅主义”平分秋色,勒・柯布西耶的风格进行了转变,成了“粗野主义”的代表人物,与此同时,还有年轻的建筑师史密斯夫妇,他们也是这一派的典型人物。“典雅主义”又称为“新古典主义”,以美国的建筑师约翰逊和雅马萨奇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六十年代末至今,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时代。后现代主义内部包括许多派别,矶琦新就是后现代主义中类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关于手法主义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已故的A・豪塞博士著有《手法主义》一书,在书中,他将手法主义描绘为《文艺复兴的危机及现代艺术的本源》。 “手法主义的精髓是夸张的,不能共存的,紧张而附有张力并且不可以调和的对立面相结合。”然而谢尔曼却反对任何关于手法主义与矛盾紧张状态或集体神经官能症有连带关系的说法,他认为:“恰恰相反,手法主义代表建筑师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权利,这种权利似乎是他从文艺复兴全盛时代的作品中重新获得的,凭这个权利来创造一件自始至终都属于艺术品的东西”我们从手法主义的创作方法来深究,发现它的创作灵感主要不是从大自然物体中获得,更多的还是来自其它艺术作品,它的无机的反古典美学,反单一化的叛逆性质形式与空间的多元性、二元性及肢解片段性原理,空间的深度感趋向和立面深度感的抑制等等,无一不渗透着与大自然相隔绝的人为因素,艺术表现方法的形式化和折衷主义等意识感,这是矶琦新的建筑为什么带有明显的折衷主义色彩的原因。
矶琦新的建筑手法主义作品都以隐喻为基础,矶琦新热衷隐喻是因为他追求生命感――即失落困惑和变化无常的感觉。矶琦新在建筑里用的较多的隐喻主题有:神圣的“天柱”,机械筒体、柏拉图实体、帕拉第奥式空虚、黑暗阴影、黄昏或黎明的黯淡光线、废墟、字母和人面形象……等。
隐喻以二元论为原则,也有用视觉对位和双重对比手法的。矶琦新作品中的重要形式主题均通过隐喻来表达。如神柱,机械筒体,柏拉图实体,帕拉第奥式都暗示着古典的风格倾向,而空虚、黄昏、黎明的黯淡光线和阴影之类又隐含非现实感和高度幻想主义。纵观矶琦新的主要建筑作品,我们以为他的手法主义设计主要有两种,我们称之为第一手法和第二手法。他的第一手法主要是运用天柱的抽象概念和梁架式巨型骨架形式。矶琦新的建筑追本溯源是由日本神话“天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横梁式结构的巨型骨架形式就是直接脱胎于“天柱”,再从“天柱”上衍生出两个分枝――新柏拉图立方体和半圆柱形隧道拱。矶崎新在其作品中采用的第二手法主要是那些设计于1970年以后,力图从传统的现代建筑原理中挣脱出来的那些作品,常用的有三种形式:立方体加法形式、立方体加圆柱体、连续的半圆筒体形式。
一 方体加法形式
其原理是基本构件为立方体,然后立方体以同样尺寸大小的形式重复使用,也可以用不同尺寸大小的形式反复使用,矶崎新使用的是后者,即形式母题相同而尺寸大小不同,这种方式被称为“反响”。在他的作品中A氏住宅中是立方体加上球体组合而成,它体现了男女的性状形象,这就是具有形式特征的一种隐喻,这一隐喻原形其实在列杜的“逍遥宫”设计中也可以找到,在矶崎新对福冈相互银方本松分行的设计中,建筑骨架采用了简单的方形,并作了降格处理,其临街的正面是对称的,共有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都由铝制面板并排在一起,转角各有一条半块板宽的边带。而长柱分行的平面几乎同方本分行一样,不同之处是它的两个侧翼向街面突伸,中间形成一个矩形的停车场。平面总体外廓仍是一个正方体,正立面的玻璃面是连续的正方形母题,并被划分成两个大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边长都是由铝板构成,二层的面积缩小。我们从矶崎新为长住分行绘制的原构思图可以看出建筑物的基本几何形体特征和通透的,无穷尽的表面网格是最先确定的,这是一种无穷引伸的结构图法。在福冈相互银行佐贺分行中,矶崎新开发了一种新的几何形主题。它的两个立方体形成错位对峙。六本松分行和长住分行的正面都是并列的四个大立方体,长住分行还附加四小大立方体,而佐贺分行的主体是一个长方体,中间又减去一个中等大小的立方体,因而形成了两个相同的立方体隔着被挖去的立方体空间而相对峙,佐贺分行的最终形式是从主立方体中以某种程式化方法减去若干单元立方体构件,结果使原始基本形式产生残缺成为不完整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矶崎新用减法从原始立方体中抽去单元立方体,这与矶崎新致力追求残缺片段的形式表现是一致的。78年矶崎新设计的福冈秀巧大厦的构图方式就不再是仿列杜的立方体形式了,而是根据现代派旗手A 卢斯26-27年设计的柴拉氏宅而来的。秀巧大厦的观念结构是由6个相同的立方体构成框架,又相互迭合成二层,以虚实对比的原理将立方体的形式母题以大小不同的方式同时表现。秀巧大厦的主里面有好几处与柴拉氏宅相同,墙体内凹的半圆形壁龛式入口,三层的两个窗,甚至上层一组立方体敞开式的“豪贵宅”也是柴拉氏宽大阳台的对应物,矶崎新将卢斯最原始的形式题材作了改变,使之具有人脸的外观,几扇门成了假牙,两扇窗户代表两只眼睛,在这里,人面的隐喻又再次出现。
二 立方体加圆柱体
75年,矶崎新开始了把立方体和大型圆墙体结合使用的混合几何图形的试验,九州市展览厅就出现了立方体和圆柱体的混合图形。圆形墙体为辅助形式布置在重复堆叠的立方体一端,而他在神冈镇舍的设计中,圆形墙作为了主导作用的形式题材。78年大分县的齐冈诊所采用了新颖的设想,在诊所内部插了一个笔直的半圆形空间,大分县辛岛宅则用几道延伸到街面的临空侧墙勾勒出不完整立方体里有一道圆形的玻璃砖墙,矶崎新在他的这种手法主义里的倾向是克制的,但与帕拉第奥美学一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重新回到了使用更为古典的形式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的路上来,是建筑师能在十分普通的建筑中带一种格调。
三 连续的半圆筒体形式
富士乡村俱乐部是矶崎新众多优秀建筑设计中的一例,优美的建筑形式,宛如女性阿罗多姿般得半圆拱顶管筒体。半圆管筒体两端的山墙面和入口门廊是以最初衷的基础方圆几何形为设计构图母体,富士乡村俱乐部被世人称赞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有帕拉第奥别墅风采理性美的优秀建筑。它的鸟瞰仿佛是个疑问号――形象了高尔夫球曲棍的表现,运用了手法主义典型的隐喻特征。俱乐部的底层架空上层空间开敞流通,和周边广袤的球场形成了互动,造出一幅动静皆宜的诗情画面;与大自然的绿野景观相得益彰,亦静亦动,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般酣畅淋漓,理性的建筑形式与怡然自得的自然风光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第二手法中,矶崎新除了以上三种形式,还对古典主义作了新主题的探索。可以说,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60年代和70年代变成了和现代建筑作斗争和向它提出抗议的时代,矶崎新在这场建筑变革的伟大历史阶段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处理方法多方面都与手法主义偕行,从而雄辩地证明了自身的手法主义特征身份,我们称矶崎新所处的时代是“后现代主义”崛起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矶崎新的手法主义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类手法主义,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观点。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今日世界以支离破碎散性,多样性和矛盾现实性等社会典型特征及建筑意义。
参考文献
[1] 外国建筑史编写组.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归纳是方法。该方法一般是通过分析、比较和总结个别现象所蕴含的的规律,上升为一般的设计创新方法。个别的、不同的建筑设计往往具备了某些共同特点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一般的建筑设计。如我国的对正脊两端的木构架建筑设计,经过千年建筑设计总结,发展为后期的龙吻设计形象。第二,演绎式方法。演绎式方法是由共同的建筑设计方式具体到个体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如哥特建筑必须按照教堂建筑的结构限制来进行设计,窗洞要小,外窄内宽。第三,归纳-演绎式方法。该创新方法被称作立假说式方法,调归纳式以及演绎式方法相互融合作用的逻辑思维类方法,也是研究新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方法。如柏林国会大厦的设计,既接受了历史主义风格的指导,另一方面又因地制宜,为满足采光、通风、节能等要求而设计出新的玻璃采光穹顶的建筑形式。
(二)非逻辑思维类建设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联想式方法。该法是通过人对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特点进行类比,并且将这种相似迁移运用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过程。如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就是来源于建筑师对海面的联想,通过联想对比提出了新的建筑设计形式。第二,灵感式方法。灵感式方法主要是建筑师们在经过长期的建筑素材积累以后,经过某些事触发突然顿悟提出新的建筑设计形式或方法。如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中国的佛塔形象。第三,逆向思维式方法。所谓逆向思维式方法,是同一般建筑设计定式相反而提出的合理的建筑设计创新效果的非逻辑思维类方法。如巴黎庞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形体艺术设计,一反传统的建筑设计定式,其将建筑内部的所有结构、设备、交通全部暴露出来,而且挂满了各种样式和风格的管道,富有独特的建筑魅力。
二、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环境类创新方法
第一,自然环境式方法。建筑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其建筑形态、功能和风格受到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如南方建筑和北方建筑从风格、功能和形态上都大相径庭,主要是当地的自然气候的迥异造成的。南方建筑显得轻巧通透、朴实自然,功能上注重遮阳、通风、防湿,而北方建筑则多注重采光、保暖,以平房、四合院等建筑为代表,外观显得大气磅礴。故而建筑创新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因地制宜。第二,建筑环境式方法。建筑有时候不仅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还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系诶套,我们需要将单个的建筑设计创新置放于整个建筑群落的风格环境去思考,学会与当地建筑群风格像融合,不能冲突。
(二)意象类创新方法
第一,形象式方法。该创新方法一般指的是通过创新建筑的外部形象来突出建筑的风格和理念。关于建筑形象的创新,主要有建筑形象的变异,建筑形象的组合以及建筑形象的还原。建筑形象的变异主要是早期建筑设计师为了在建筑中融合自己的某些理念而发生的,如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的红屋;建筑形象的组合主要是不同的建筑物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新的建筑群落,如矶崎新的“空中城市”的建筑群落概念;建筑形象的还原,现代主义的发展推动者人类生活的革命。传统的构图经过简化、抽象使人们获得了基本的建筑形象的表现手段,相对于日益繁复的建筑形式,这种简化、还原的建筑形象创新方法也会带来良好的效果。第二,空间式方法。空间式方法一般涉及的是以建筑内部空间的创新作为主要方面的创新方法。建筑内部空降创新包括单一空间创新和多空间创新。单一空间创新包括尺度与体量、形状与比例、围透关系、分隔处理上的创新处理。多空间创新则包括空间的对比与变化、重复与节奏以及衔接与过度。第三,功能式方法。随着人们的建筑理念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的功能主义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设计师可以在揣摩建筑应具备的功能基础上进行功能建筑创新,指导对建筑设备内容、各房间构成的设计。
(三)科技类创新方法
第一,结构技术式方法。该法是指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结构技术,以实现建筑设计创新,其是建筑设计实现突破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如“大跨结构技术”、“高层和超高层结构技术”。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建筑设计采用了悬挂体系的结构创新。第二,材料技术式方法。材料技术式方法一般指的是设计师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材料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的方法。建筑设计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是不同的,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以及与材料性能相符合的空间形式和表达,如古代的树木材料;现代的石头、水泥、玻璃以及合成建材,都可以用于实现设计创新。第三,设备式技术方法。该法一般指的是利用建筑技术的相关设备技术的革新而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建筑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其它设备,如采暖设备、通风设备、采光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创新与建筑设计的创新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三、交叉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自然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仿生学式方法。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
及工作原理的科学。仿生学创新主要从形式、结构和功能三大方面进行建筑创新。形式仿生建筑创新主要是设计师将某些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引入建筑设计的创新,如弗兰克.盖里在日本设计的鲤鱼形的鱼味餐馆。结构仿生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内部受力结构原理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如薄壳建筑结构的原理就是借鉴了蛋壳的受力原理。功能仿生法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生命功能原理引入到了建筑设计中,如伦敦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其螺旋式的外形建筑设计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海绵的运动机理。第二,生态学式方法。生态学式创新方法主要有结合生态环境法、引用生态技术法两个方向的创新途径。在结合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如英国威尔斯国家植物园大型玻璃温室,设计师们将温室设计的非常环保,最大限度的透明,阴影范围最低,游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内部环境。在引用生态技术法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建筑设计创新可以在利用声、光、电的技术基础上,引进生态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建筑创新。
(二)社会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心理学式方法。心理学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心理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综合运用心理空间设计方法。在基于心理空间的建筑设计创新上,主要更多地是考虑许多心理学原理,如一个竖向的平面或者墙,能够满足人类固有的自我防御倾向,其中顶界面心理空间设计是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方法。在综合运用心里空间设计方法上,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人的心理需求,综合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建筑心理空间设计。第二,社会学式方法。社会学式方法更多地是考虑了人文社会元素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如民族元素,不同的民族的建筑设计时会考虑大量的民族元素,如傣族的竹楼建筑设计,穆斯林的清真寺建筑设计,欧洲北方民族强调建筑的军事防御性要好等;历史传统元素也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如西方建筑设计或多或少带有宗教元素,东方建筑追求风水宝地。
参考文献:
[1] 贾兆平. 浅谈建筑设计的六种方法[J]. 今日科苑. 2010(02)
篇3
在科技创新的时代大潮中,我国的医药企业积极探索,勇于迎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那么,这个过程中,他们在成功中取得了哪些经验,又从失败中获得了哪些教训?
研发投入逐年加大
谈到发展,医药企业的领头人就会不约而同地提到新药的开发,因为创新研发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然而,新药研发正是我国医药工业的软肋。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扰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家发改委《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仅为1.02%,除个别企业在5%以上外,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非常低,与发达国家8%~10%的水平相去甚远。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近两年来,国内一些医药企业在新药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陶惠启介绍,早在2005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就达到了销售收入的8%,目前,还在不断加大投入比例,向10%靠拢。同样属于研发型企业的上海复星医药每年科研投入超过8 000万元人民币,并且还在逐年增加,研发费用的总投入已接近销售额的7%。研发投入的逐年增长当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科研投入如何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来说,这是个需要探索的难题,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科院院士庄辉就曾经说过,增加投入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晰的投入思路,要让投入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研发的能力和实力。
同样位于江苏省的另一家制药企业,其近几年的研发投入也累计达到了10多亿元。但是,据了解,该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并没有考虑风险经费,企业不给失败的项目买单,大大制约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这不符合科研的规律。”陶惠启认为,“立项前期肯定要慎重,但是也要考虑到失败的可能。”他们的做法是,不仅建立研发项目评审制度,加强研发前策划、设立开发奖和效益提成奖,而且从研发总费用中按一定比例划出一部分费用作为研发风险基金,用于科研人员的研发风险投入。凡是由风险基金投入的研发项目不与效益考核挂钩,只结合工作内容进行工作考核。
大力推进专利战略
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的核心技术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中取得专利、技术标准的项目比重有了显著的增加。科技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评价,从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颁授情况看,我国专利、标准战略的实施卓有成效。同样,在医药行业,产品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大天晴主管知识产权事务的副总裁顾莉萍说,自主知识产权代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一句空话。截至1月份,正大天晴共申请专利92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授权专利38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
5年前,陶惠启在研究国外制药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凡是效益好、有发展后劲的企业,专利药的比重都占到了75%以上。截至去年11月,正大天晴的这个数字达到了39.7%,虽然距离国外的数字尚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国内制药企业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顾莉萍等众多医药企业研发人员呼吁,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国家对科研在政策和资金倾斜上应有一个全方位考虑。同时,国家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市场导向上应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在药品审批和进入医保目录的时候,应把知识产权的因素考虑进去。药品知识产权的有关问题已经影响到企业发展。2年前,吉林某制药企业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发现,多家国内制药企业试图侵犯该企业“氨氯地平对映体的拆分”和“一类左旋氨氯地平盐的水合物及其制剂”两项专利。对此,该公司负责人向有关部门详细反映了情况,请求停止对侵犯该专利产品的审批。但不久该企业却发现,其中一些制药企业的产品已经被批准生产。
加强合作间企业的可控性
在国家基础研究领域和科技创新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与他们相比,以产品生产为主,市场化经营的企业处于优势。近几年,医药企业在加强自身科技能力建设、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整合大学、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更加注重产学研的结合。这种整合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同行资源合作的方式,在国内制药企业中并不少见。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聘用钟南山等多位国内医药专家为科研顾问,合作开展复方丹参片预防老年痴呆症、复方丹参片缓释制剂技术、抗菌消炎中药等多项课题研究。华药集团新药开发公司和德国HKI天然产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稀有放线菌来源抗癌新药的研究”,和美国MTTI公司合作的“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项目已取得进展。
正大天晴与包括中科院下属院所、上海医工院、中国药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进行了多年有成效的合作。“十五”以来,公司先后取得30个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其中一类药3个,二类新药7个:包括一类新药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二类新药速乐(噻托溴铵)以及一类新药“名正”(阿德福韦酯)。
据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设备齐全、人员专业素质较高是优势,但企业在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企业对项目的可控性差。科研院所的市场导向意识比较薄弱。因为实验室的成果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还有很大距离,中间涉及到设备、材料、质量控制等许多方面。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部分合作协议落实不全面,合作项目进展迟缓。
期待企业创新步伐更快些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医药研究领域,国家科研机构一直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这种创新体系自然有其优势,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如投入不足、投入的持续性不强、成果应用性差、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能力较弱等。
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投入、研发和应用三个环节主体的脱节。作为投入主体的国家不知道市场需求,大笔的资金拿出去不考虑回报;作为研究主体的科研机构不考虑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只考虑如何拿到研发资金和;作为成果应用主体的企业长期以来并不关心科技创新,而只在一些热门产品的低水平重复上“打转转”。
篇4
【关键词】地基;桩基础;灌浆;施工方法
1 地基的定义
地基(subsoil)指的是直接承受建筑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它是地球的一部分,与土层直接接触,承受房屋墙、柱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传给土层。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改善支承建筑物的地基(土或岩石)的承载能力或抗渗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要分为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有的工程,不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而只采取基础工程搭话有的工程还同时对地基的土和岩石加固,以改善其工程性质。选定适当的基础形式,不需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就满足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反之,已进行加固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2 地基设计施工的要求
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工程事故,且事后补救大多比较困难。因此,对地基处理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
2.1 地基设计的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规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2.2 地基施工的要求
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达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①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②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③地基无滑动的危险。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3 地基施工的方法
通常把埋深度不大,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行起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它可扩大建筑物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使上部荷载扩散。浅基础主要有:①独立基础(如大部分柱基);②条形基础(如墙基);③筏形基础(如水闸底板)。
当浅层土质不良,需把基础埋于深处的较好地层时,就要建造各种类型的深基础,如桩基础、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地下连续墙等。它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周围地层或下面较坚硬地层上。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深基础的施工方法。
3.1 桩基础一种古老的地基处理方式。中国隋朝的郑州超化寺塔和五代的杭州湾海堤工程都采用桩基。按施工方法不同,桩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是将事先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桩,用不同沉桩方法沉入地基;灌注桩是直接在设计桩位开孔,然后在孔内浇灌混凝土而成。
3.2 沉井和沉箱基础,沉井又称开口沉箱。它是将上下开敞的井筒沉入地基,作为建筑物基础。沉井有较大的刚度,抗震性能好,既可作为承重基础,又可作为防渗结构。1945年美国蒙哥马利闸采用沉井作为承重防渗基础。沉箱又称气压沉箱,其开关、结构、用途与沉井类似,只是在井筒下端设有密闭的工作室南侧,防止水和土从底部流入,工人可直接在工作室内干燥状态下施工。如1937年中国钱塘江铁路桥的桥墩采用沉箱基础;1963年扬川闸用沉箱作为闸的承重防渗基础。
3.3 地下连续墙,利用专门机具在地基中造孔、泥浆固壁、灌注混凝土等材料而建成的承重或防渗结构物。它可作成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防渗老干部 也可作一般土木建筑的挡土墙、地下工程的侧墙等。墙厚一般40~130cm。世界上最深的混凝土防渗墙达131m(加拿大马尼克三级坝)。
3.4 土基加固采取专门措施改善土基的工程性质。土基加固方法很多,如换土法、碾压法、强夯法、爆炸压密、砂井、预压砂井(堆载预压砂井及真空预压砂井)、振冲法、灌浆、高压喷射灌浆等。
(1)换土法:将软弱的土层挖除,置换以良好的土、砂、碎石或与建筑物相同的材料,然后压实或夯实。一般闸基用砂或碎石置换,称砂垫层或碎石垫层。
(2)强夯法:用几十吨重的夯锤,从几十米高处自由落下,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夯锤一般重10~40t,落距6~40m,处理尝试可达10~20m。采用强夯法要注意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3)预压砂井法:在地基内按一定的间距打孔,孔内灌注透水性良好的砂,缩短排水路径,并在上部施加预压荷载的处理方法。它可加速地基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稳定性,并使基础沉降提前完成。砂井直径一般25~50cm,间距2~3m。砂井一般用射水法造孔,也可采用袋砂井、排水纸板等,还可采用真空预压法,即用抽真空的办法加压,可取得相应于80kpa的等效荷载。
(4)振冲法:用振冲器加固地基的方法,即在砂土中加水振动使砂土密实。用振冲法造成的砂石桩或碎石桩,都称振冲桩。
(5)灌浆:借助于压力,通过钻孔或其他设施将浆液压送到地基孔隙或缝隙中,改善地基强度或防渗性能的工程措施(见灌浆)。
(6)高压喷射灌浆:通过钻入土层中的灌浆管,用高压压入某种流体和水泥浆液,并从钻杆下端的特殊喷嘴以高速喷射出去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喷射的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旋转,并逐渐提升;高压射流使四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结构遭受破坏,并被强制与浆液混合,凝固成具有特殊结构的圆柱体,也称旋喷桩。如采用定向喷射,可形成一段墙体,一般每个钻孔定喷后的成墙长度为3~6m。用定喷在地下建成的防渗墙称为定喷防渗墙。喷射工艺有三种类型:①单管法,只喷射水泥浆液;②二重管法,由管底同轴双重喷嘴同时喷射水泥浆液及空气;③三重管法,用三重管分别喷射水、压缩空气和水泥浆液。
3.5 岩基加固少裂隙、新鲜、坚硬的岩石,强度高、渗透性低,一般可以不加处理作为天然地基。但风化岩、软岩、节理裂隙等构造发育的岩石,须采取专门措施进行加固。岩基加固的方法,有开挖置换、设置断层混凝土塞、锚固、灌浆等。
(1)开挖置换:类似土基加固的换土法,将设计规定的建筑物建基高程以上的风化岩全部开挖,用混凝土置换。
(2)设置断层混凝土塞:将断层内断层角砾岩、断层挖除至一定深度,回填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塞。
(3)锚固:在岩石内埋设锚索,用以抵抗侧向力或向上的力;通常锚索为被水泥浆或其他固定剂所包裹的高强度钢件(钢筋、钢丝或钢束)。锚固法也可以加固土基。
(4)灌浆:主要有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
篇5
一、主要做法
2006年初,省农村信用联社和省新村办决定在赣州开展农民住房贷款试点,并联合制定了《关于在赣州试办农民住房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2006年下半年开始,赣州市10个县级联社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先后选择了67个乡镇进行农民住房贷款试点。2007年初,赣州市在总结各县联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了农民住房贷款业务。至今年3月底,该市农村信用社农民住房贷款余额达20 317户、32 40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建(购)房资金不足的难题,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赣州市各级党政组织将农民住房贷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引导,加大扶持。一是成立机构。各县(市)都明确规定,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即为农民住房贷款领导小组,县(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农民住房贷款日常事务和具体协调工作。二是财政扶持。该市寻乌县对农民住房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大大激发了农民群众贷款建房的热情。该县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县农村信用联社三家联合发文,对农民建房贷款贴息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财政实行全额贴息,贴息的期限为2年。具体操作是,从贷款办理之日起,贷款户按季度向农村信用社缴交利息,农户凭村委会开具的证明和缴息单到县新村办审核并兑现贴息。至今年3月底,寻乌县联社共发放农民住房贴息贷款183户、965万元,今年将兑现贴息60万元左右。寻乌县这一惠民举措在今年1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各界广泛关注。
(二)部门支持,合力推进。农民建房涉及到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些部门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从支持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来看待农民建房、来支持农民建房,形成全面推进的合力,大大推动了农民贷款建房。一是减免规费,二是提供设计,三是配套建设。对在规划区内兴建的住宅,其供电设施、电信设施均由供电、广电、电信部门统一拆迁,统一总线到点,安装到户。分户安装入户材料费按现行价格收取,免收安装工资;初装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原有供电、电信、广电等户头需过户的,只收取材料费,免收过户安装费。
(三)信用社主动,积极放贷。一是完善制度流程。各县联社根据《关于在赣州试办农民住房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民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明确了贷款对象、申贷条件、申办程序、贷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贷款管理等内容。赣州市办事处还专门设计了《农民住房贷款操作流程》,明确了农民住房贷款的办理程序、风险防范要点、岗位职责等,为农民申请住房贷款和基层信贷人员放贷提供了简易操作模式。二是创新贷款方式。实行“一户一策”,有效破解农民购(建)房贷款担保难问题。到3月底,该市共发放农民住房小额信用贷款10 170户、11 310万元;保证贷款4 877户、10 437万元(其中信用共同体贷款49户、57万元,抵质押贷款3 318户、9 239万元)。三是贷款优先优惠。在贷款对象上,实行“五优先”:参与“空心房”拆旧建新流转改造的农户优先;参与村庄改造的农户优先;参与移民新村建设的农户优先;遭受“6・8”、“7・21”洪涝灾害,重建房屋的农户优先(主要是受灾的信丰、龙南、上犹);有合法可靠的产业支撑和还款保证,预期收入稳定并具备偿还能力、有较好信誉的农户优先。
二、存在的问题
农民住房贷款业务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明显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矛盾:
(一)农民建房积极性很高与配套政策支持滞后的矛盾。赣州市推广农民住房贷款优惠政策后,各地农民建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要满足大量农户建房贷款需求还需要很多政策及时跟进。一是政府在扶持农民发展产业方面办法不多,农民建房的经济支撑不强。不少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农民,仅能维持低水平的生活,建房缺乏必要的自有资金。二是抵押担保难突破,仅凭信用获贷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即将实施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特别是农村没有开展房屋产权发证工作,农民不能提供有效的贷款抵押担保物,信用社只能凭农民的信用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三是政府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引导农民建房的作用发挥不够。
(二)农民建房资金需求量大与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农村信用社在发放农民住房贷款的同时,还承担着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农民建房资金需求量大与农村金融供求不足的矛盾在不少地方十分突出。2006年,寻乌县农信社为满足农民住房贷款的资金需求,在用足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先后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12 000万元,存贷比例虽然超过了100%,但仍有4 000万元农民住房贷款的有效需求无法满足。据初步测算,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后,2007年该市农村信用社仅满足农民住房贷款资金需求就面临8 445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农民住房贷款面广与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完善的矛盾。农民住房贷款分布千家万户,贷款面很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都较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对农民住房贷款有抑制作用。一是农业保险缺失。由于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无法预测因素多,导致农业保险赔付率高,商业保险机构不愿进入。二是风险分散补偿机制不健全。目前,政府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住房贷款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即使个别地方政府贴息但却难以弥补贷款本金损失),农民住房贷款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各种风险的考验。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农民抵押担保机制。国家应制定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制度,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对农民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并建立和健全农村房屋的评估、抵押、流转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建房和发展生产中资金短缺而又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难题,借助金融手段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二)建立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并从中切出一块资金用于对农民住房贷款,或进行贴息、或提供担保、或作为最终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完善住房贷款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实现农民住房贷款可持续发展。政府可设立农村专项发展基金,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通过贴息、免税、补助等形式予以扶持。
(三)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按“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变灾后救灾为灾前预防,有效分解信贷风险,使信用社更加放心放贷。借鉴农村医疗保险模式,通过政府出一点、农民出一点的方式,把组建政策性“三农”保险机构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形成贷款保障机制,有效分散信贷风险。
(四)增强信用社支农实力。目前,在其他金融机构退出县域以下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支持农民建房和农村经济的金融主力军的情况下,要满足农民建房和新农村建设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推动和引导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地方财政涉农资金和对农业农村的转移支付,应全部到农村信用社开户和办理业务;社保资金、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税费征收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农村信用社。同时,要清理和纠正不利于增强农村信用社融资能力的歧视性政策。
(五)形成部门支持农民建房的合力。各级政府、财政、税务、国土资源、城建、规划、供电、供水、电讯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出台更优惠的政策配合政府支持符合新村镇规划的中小城市和重点城镇、中心村镇的有关三清(垃圾、路障、污泥)、三改(水、厕、沼气)、六通(水、电、路、电话、电视、宽带网)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为更多农户建房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减免办理建房手续的税费、各示范点的征地补偿费、城市规划设计费、各种配套设施的初装费、材料费。公开农民建房时需交纳的规费项目。
(六)完善农民住房贷款可持续发展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推广农民住房贷款,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扩大农民住房贷款对象和适用范围,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农民住房贷款的便利和优惠。要进一步简化农民住房贷款手续,缩短农民获取贷款的时限;对讲信用、有产业支撑的农户,适当提高贷款额度,把支持建房与支持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对信用良好、家庭贫困的农户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农民还贷压力和负担;把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与农民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用财政资金或新农村建设资金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分散农民住房贷款风险,促进农民住房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建筑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TU11-4
一、 引言
建筑物理是建筑环境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建筑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建筑物理是培养高级建筑设计人才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物理知识,否则就不可能圆满的解决建筑中有关声、光、热的设计技术问题,也不可能保证建筑的设计质量。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本课程教学来看,学生对本门课程兴趣小,认识不到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感觉此课程内容无聊、繁杂,无实际应用价值,公式生硬等问题,由此造成缺课率高,及格率低,教学效果差等后果。
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此课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结合感兴趣的设计课程自主、自发学习呢?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成为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在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市场应用人才的需要提出新教学思路,以期对本门课程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 课程内容及特点
建筑物理是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体现了建筑设计学科的技术科学属性。建筑物理课程内容包含三大部分: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学和建筑光学。三大部分的每一部分都与建筑规划、设计甚至施工管理密切相关。特别是集成设计方法和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研究成为主流后,更体现了建筑物理等一系列建筑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建筑热工学主要关于建筑传热、保温与节能、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防热及建筑日照。根据国家的节能政策要求,设计院的建筑施工图里必须包含建筑节能设计,并且符合国家节能标准规范的要求(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节能标准及规范),否则第三方审图不通过。所以,建筑热工的重要性已经体现出来了。建筑声学主要包括声学基本原理,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室内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内容。国家也颁布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声阻抗率测量规范》。对声学的教学,大部分高校只停留在理论教授的阶段;对声学的设计,声学要求严格的建筑大部分聘请国外专家设计,而国内普通的建筑很少进行声学的设计和研究,所以,学生能接触到的设计实际案例很少。建筑光学主要包括光学基本原理,自然采光和建筑照明。国家正式颁布的标准有《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目前只有建筑热工的节能设计国家实施了图纸审核强制性政策,而对建筑声学和光学的设计审核并没有普遍控制,只是对特殊性建筑进行了控制。
总之,建筑物理知识对提高设计质量,促进建筑工业现代化就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在专业的教育中,必须加强建筑物理的教学工作;在设计工作中,必须充分应用建筑物理技术。
三、 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一) 理论与课程大作业结合的教学新方法
建筑物理内容比较清晰、明确,跟建筑学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大作业可以紧密联系,提高理论应用能力。
1. 以建筑热工为主导的设计作业
与设计教学教师沟通以《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为依据,布置公共建筑的设计作业。设计过程中,设计指导教师和建筑物理教学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的设计作业,做到设计、技术的良好结合,提高大作业的设计水平。以目前已出版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准则,布置住宅建筑的设计作业,同样,设计、技术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方案设计,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2. 以建筑声学为目的的设计作业
普通建筑的设计对声学要求不高,结合建筑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布置能够充分应用其理论的设计作业,例如:音乐厅、报告厅、演播室等。并结合相关的声学设计成功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刻的理解声学的原理和应用。
3.以建筑光学为主题的设计作业
以光为主题,结合某些建筑对自然采光、建筑照明要求侧重点不同的特点,布置相关设计作业。或者以建筑光学为设计理念进行年级内的设计比赛或参加国内大学生建筑设计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4. 体现建筑技术的毕业综合设计
经过阶段理论学习和设计训练,在毕业设计中,体现建筑节能、建筑技术的理念,追求三者的和谐结合,更深远的影响学生的设计思想。
(二) 理论与实际设计结合的教学新方法
这方面的思路主要体现建筑热工的设计,因为国家目前规定,建筑设计施工图中必须包含建筑节能的设计,并单独提出建筑节能设计说明,体现了节能方面的重要性。结合这一点,在建筑热工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寝室或组为单位,以设计院施工图审查为标准,共同完成某建筑的节能设计,并作为最后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 理论、试验、研究结合的教学新方法
建筑物理的声、光、热知识,除了设计应用外,更多的应用于研究中,结合这一思路,辅助简单仪器设备,做些相关的试验、研究,以试验报告的方式体现教学理念。并且,相关的试验应以自己的设计作业为案例进行,避免设计和试验的分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结语
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学新思路,理论指导设计,设计结合试验,试验总结研究。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让教师的教学得到提升,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加平.建筑物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S].
[3]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S].
[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节能,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能耗量也逐渐增加。面对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本文主要针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并针对各种新型建筑材料进行应用及发展进行分析,全方位结合市场需求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技术创新发展对新型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多维度评析。
二、发展节能新型材料的战略意义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同时现代化建设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广大人们群众也开始提高了日常生活水平,怎样把建筑物使用能耗实行有效的降低,把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提高,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如何把建筑节能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上述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建筑节能当中,节能新型建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合理的把各种节能新型建材利用在建筑当中,同时既可以把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进行提高,把采暖空调能源损耗有效的降低,还可以把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行一个最大化的改善。因此,对各种高品质的节能新型建材实行大力度的开发和利用,对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对于能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紧迫的需要和要求。
我国节能新型建材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品种、质量、规格、系列等方面能适应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是我国建材行业所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国际社会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观点,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我国开始重视绿色节能建材的理念。目前,我国科技部门开始大力支持绿色节能建材理念,笔者通过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了绿色节能建材的标准以及评估机制,我国绿色节能建材相关的内容和重点需要系统地确立,在建立绿色节能建材评估机制时要秉承科学的原则,绿色节能建材定量化评价指标要形成一种机制,并对全过程控制的观点进行明确,而且形成一种对应的评估办以及实施指南。
三、节能新型材料的应用
随着节能新型材料在我国的重视和推广,在建筑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结起来,其应用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应用各类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已从初期的以珍珠膨胀岩、制品蛀石、锅炉工业炉渣、石棉粉为主逐步发展为以棉矿物、棉玻璃及其制品为主。近五年来又大量发展了聚苯乙烯发泡制品、降胺醋发泡制品、酚醛树脂发泡制品等,还有少量的玻璃泡沫制品、石棉发泡制品,玻璃中空以及辐射低镀膜玻璃等。
2、应用大量塑料建筑制品
其中以各种乙烯聚氯管道、门窗型材发展最为迅速,每年产量已达40万吨,普及应用逐渐形成。上下水、用聚乙烯输气、聚乙烯交联、聚丙烯、聚丁烯以及铝塑复合管材的发展迅猛,大有替代镀锌、钢管、一般钢管和金造聚铁管之势。
3、应用采暖体系中的高效技术和产品
目前,中国室内采暖设备材料以柱形聚乙烯型为主(约占70%),其余为钢板、钢柱散热器、散热器钢管串片。后者单位重量散热量高达80w/kg,且具有重量轻的特点,在采暖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钢材用量是铸铁的1/4。近年来,开始应用地板管道辐射低温热水采暖,取得节能效果达到20%—30%,环境洁净舒适。
四、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应用情况及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条件,舒适、美观、清洁的要求也更加强烈。从而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景观材料的品种、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一大批装饰性良好、高效保温性、节能性的新型产品应运而生。
建筑防水材料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防水材料不再是那种纸胎油毡满天飞的落后局面,到现在为止,我国的防水材料有沥青油毡,其中包括改沥青油毡;具有高分子防水效果的合成卷材;防水建筑的涂料;密封的材料;防水刚性材料以及堵漏材料等这样五种类型的防水产品。防水材料在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品种门类齐全,规格多样,产品配套,多种档次的体系,开发了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的工艺装备,国外有的品种我们基本上都有能力生产。
五、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发展及应用分析
品种繁多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联系十分紧密,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在建筑材料品种当中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一个建筑物装饰档次是否很高取决于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质量以及配套水平,对改善城乡建筑的风格,人们的居住以及工作环境来说,都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较晚起步,但有较高的起点,其发展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目前已能生产达4000多种花色品种,产品门类较齐全。规模化生产的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
六、新型建筑材料创新及发展
1.新型建筑材料产品技术更新预测
随着进入人类智能化的时代,人们重视和研发智能化材料。所谓智能化材料,即材料本身具有诊断自我和破坏预告、调节自我和修复自我的功能,以及可重复利用性。这类材料当内部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时能将材料的内部状况反映出来,例如变形、位移、开裂等情况。
2.新型建筑材料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
对生态建筑材料进行研究的概念,还是从生态环境材料萌生的。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是生态环境材料的主要特征,并且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的把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给避免了;可以十分便捷的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作为生态环境材料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生态建筑材料的其含义进行分析,应该是跟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时机,就是在使用、生产、废弃和再生循环材料的时候,尽可能的使用最少资源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使得环境污染达到最小或没有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
七、新型建筑材料的创新发展及应用保障
1.扩大新型建筑材料应用领域的保障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生活的水平,针对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开始在不断的扩大,不管是我国国家体育馆,还是普通百姓的居民住宅,都应用到新型建筑材料,笔者因此针对新型建材方面提出一些要求:把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一些生产新型建材和产品的城市和企业进行挑选,挑出一些有基础的城市以及有实力的企业来重点发展和扶持,扩大他们的生产规模,形成一些配套能力强的制品企业集团,以及大型的生产基地。针对地区差异建筑不同的类型,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吸收和学习新技术,并及时发现市场前景好的一些新产品,尽量节约一些天然的自然资源,把能耗降低,而且在选择原料大量选择一些有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尽量采用对环境没有污染的生产技术,使得产品不仅对人体健康方面没有损害,而且还对人体健康有利;加强对一些多功能和社会效益好的产品开发。
2.促进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技术保障
合理加大对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科研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物质以及人才保障。建立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技术团队,并时刻关注建材技术发展前沿,跟踪新型建材科技的最新发展趋势,洞悉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锐意进取、积极创新,不断地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产品研发中,确保新型建材技术领先的安全保障。
八、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因此顺应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理念而研发的新型建筑材料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将建筑技术与人们审美理念相结合起来,充分从现代建筑建造、装饰中体现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生活品质的档次。
参考文献 :
[1]费继业.论述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0年10月.
[2]陈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展望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3]梁美.浅析新型建筑材料的趋势与发展[i].文学与艺术,2009(12):233—233
[4]叶萌.未来建筑材料展望.中华建设.2007(4).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念;发展趋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
纵观我国城市建筑,或方方正正,或造型别致,或高大挺拔,或矮小精巧,正是由于这些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建筑构成了立体的城市,体现了线条的美感与和谐。近年来,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外观设计的美感方面,更要求其满足人们居住和办公需要的基础上,更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这对于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
1.坚固性。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要求以坚固为基本思想,这一设计思想对建筑物与科学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通过结构的机械结合对其生长进行严格的限制,保证压力与值车工的平衡性,正是这种坚固性的设计理念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坚固是建筑物的根本。
2.方便性。建筑物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或者办公的各种需求,因此建筑物的设计应当具有的一定的方便性,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也可以说,建筑物的方便性是衡量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3.愉悦性。建筑物的施工功能需要满足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并不是简单的美学愿望,而是建筑物本身与具体的实用性能的满足,这是传统的建筑理念对于建筑物的一个基本要求,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无限遐想。建筑的美学设计在满足人们身体愉悦的基础上,对于人们精神愉悦的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建筑结构美的设计也成为了传统建设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有效衔接点。
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1.节能设计理念
节能减排是现代工业经济背景下的一大创新理念,其主要是针对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而产生的,核心在于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建筑业是具有较强综合性和系统性,其在运营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到多个行业,因此,建筑业产生的能耗也是十分巨大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环节,其在建筑节能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建筑物的朝向来看,建筑物的布局对于其采光和吸热等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按照通行的原则,将建筑物进行南北朝向的设计,避免受到太阳的东照西晒,使得日照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节能减排这一出发点来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注重新能源的应用。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对太阳能和地热能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为了使太阳能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对于太阳能技术与经济、环境以及人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综合和系统的考虑,将太阳能的利用充分融入到奇偶按住设计中,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结构的有效统一,这也是未来建设设计发展的一个理想趋势。地热能源的利用在当前较为普遍,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引进地热泵技术,这样则能够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并且实现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要求,具有十分理想的节能效果。另外,太阳能发电系统也是我国节能的一项重大创新技术,由于其成本较高,一般考虑在公共建筑和高档的住宅小区中进行试验。
2.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在我国建筑领域内的运用时间还不长,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以及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而使得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趋势,绿色设计理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①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半面形式及总体布局。②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③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④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⑥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的增加,为此,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我国建筑设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设计理念系统,并且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中。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促进了建筑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物的舒适性。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建筑物的舒适程度对人们的舒适感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就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物的内部结构进行充分的设计,对于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划分,不断增强建筑物舒适程度。
(2)生态型建筑设计。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快,在繁华的都市中,人们却越来越渴望与自然的亲近,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要求加入自然元素,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式建筑物能够与自然景观实现完美的融合,防止建筑物产生突兀的感觉,也有利于人们巨大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
(3)智能型建筑设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促进智能型建筑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为显著的便利性,这也是未建筑设计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有着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同时,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也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力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安全的住宅和办公空间。为此,在新时期,我们应当把握可续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思想,并且将其充分的融入到建筑设计理念中,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1(25).
[2] 柴瑞琳,李华磊.谈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及节能发展趋势[J].北方环境,2011(05).
[3] 方艳红.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及发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4] 邢光武.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和趋势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5] 葛华.新时期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23).
篇9
【关键字】钻芯法;质量检测;混凝土;强度
最近几年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建筑混凝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很多居民在买房时都要求甲方出示相关的第三方的质量检验报告。目前大多新建工程都采用在施工的过程中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进行标准条件养护或者同条件养护。但是这种方法只能间接的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其结果具有比较大的争议性。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因其对结构无损伤、操作便捷、测试迅速等有点被广泛使用。但是采用回弹法检测时,其结果有时离散性大,对混凝土的质量存在比较大的争议。这时往往要采用抽芯法进行二次检测。抽芯法检测能够直观的表现混凝土的强度,本文将介绍抽芯法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方法和要求。
1.工程概况
为解决某街地区办公面积紧缺的问题,经相关部门认可,某街置业有限公司拟对原有某街A5商业写字楼进行改扩建。用地位于某旗县某街A5地块的西北侧(现二层裙房部分),将原有裙房拆除后改扩建一栋六层与原北楼(B座)连接为一整体。新建部分地下功能为停车场和机电设备机房,地上为商业写字楼。
项目用地位于某地区某路东侧,某街与某街交叉口西北角。在《某街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中属于A5地块,北临A4地块,西临A6 地块,其南部为某街中心区。工程建设用地13767.8m2。用地为长方形,南北长约143m,东西长约99m。在2012年和2013年施工期间,因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受天气和一些其他因素影响,回弹结果离散型大,混凝土质量难以准确判定,后对其混凝土质量采取钻芯法进行二次检测。
2.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操作步骤
2.1检验容量的推定
在对结构混凝土进行钻芯检测时,检测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检验批次的划分,检验批次划分时要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相关条文的规定。多数情况,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都是根据结构设计进行分批次浇筑,因此在检测中,每一批次的检测应当都是选取同一批次浇筑的构件。当碰到确定检测批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应该要先确定所要检测的检验批的范围。
2.2根据工程量确定钻芯芯样的数量
确定钻芯芯样的数量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考虑的是检测的目的。例如:对成批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进行抽芯检测时,这就要求抽取的芯样不应小于20个不宜多余30个。而且当所抽取的芯样直径较小(小于100mm)时,取芯数量宜适当的增加;当取芯比较大块时,取芯数量可以适宜减少。一般的情况下要求在同一构件上抽取的混凝土芯样不宜少于3个进行强度检测;如果遇到截面尺寸很小的时候,应根据现场的情况,可以在每个构件上抽取一个芯样;若取芯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修正无损检验(例如回弹法、超声综合回弹法)的结果,则应增大取芯的数量,取芯数量以多余6个为宜。取芯数量还应综合考虑其他的特殊因素。
2.3确定钻芯抽样的位置
在抽取混凝土芯样时,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在抽样时要在保证目的的前提下,对结构造成尽可能小的损害。在框架结构中,一般同一层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都相同,在同一天浇筑的相同类型的构件有很多,所以在抽芯时供选择的余地很大。因此在选择抽芯位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框架结构的梁抽取芯样时,如果梁截面高度小于500mm时,钻芯位置宜选择在梁上受力小的位置,取梁弯矩为0的地方而且取在中和轴上。对于梁截面高度大于500mm时,由于梁跨中部位的弯矩最大,在跨中位置由于是下部受拉,混凝土起的作用很小,所以抽取位置宜选择在梁上弯矩为0处的中和轴上或者跨中位置中和轴下部的位置。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现场条件的复杂性,有时不能迅速的判断出梁弯矩为0的位置,一般来说在梁跨的1/3位置处,梁的受力比较小,可以近似的认为这是梁弯矩为0的位置。在抽芯前要用钢筋探测仪器准确的探测出钢筋的位置,在钻取的过程中要避免伤害受力钢筋。取完芯样之后要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将抽芯位置填补起来,以减小对原结构的损害。
(2)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抽芯时应该选取受力比较小的构件进行抽芯。在条件允许和符合规范规定的条件下,在一般的住宅建筑工程来说,其阳台的挑梁受力比较小,在阳台挑梁上取芯比较合理。
(3)如果在抽芯的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钢筋要钻穿时,一定要同设计人员进行商量沟通,力争找到钢筋受力最小的位置,以减小对混凝土构件的损害。在一般民用工程中,抽芯时一般不允许将直径超过12mm的钢筋打断。
(4)对混凝土柱进行抽芯检测时,抽芯的位置宜选择在柱中。在柱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下往上的次序进行振捣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情况的离析,导致上部石子比较少,下部石子会比较多,从而出现下部混凝土强度比上部要高。如果抽芯选择在下部,则检测出来的结果偏大;选择在上部,会导致结果偏小。所以抽芯时宜选择在柱子的中部。对于受偏心荷载作用的柱子,柱中位置一般是弯矩为0的位置,因此对于无论是轴压柱还是偏心柱构件进行抽芯检测时,都应在柱中位置进行抽芯。这样不仅其检测结果能够代表柱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其对结构的损害也是最小的。
(5)在一般的民用住宅建筑工程中很少用到预应力技术,但是对于一些大跨度的结构,其梁或者地下室楼板会用到预应力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抽芯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抽芯的深度要进行控制,深度不能太深,一般控制在120mm以内。
3.钻芯取样在钻取时的注意点
(1)为了能够让芯样能够准确无误的反应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钻取芯样时要尽可能的保证芯样不受损伤,钻进的速度宜慢不宜快,宜稳不宜晃。(2)在钻机进行钻进取样时,要密切关注钻机的工作情况,要保证钻机稳定的工作,同时要控制好冷却液的流量。(3)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固定好钻机的,保证钻进过程中人员和机具的安全。(4)取出芯样之后要立即进行编号并做好标记和记录,不能随便乱放和标记模糊,这样在后期实验时发现异常能够迅速找到取样位置或者进行二次取样。(5)在取完样、拍好照片、做好记录之后应迅速将在构件上留下的孔洞进行填补。填补一般是使用比原来构件高1~2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浇筑。如果在钻取的过程中出现截断钢筋的情况,宜和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后,将两头凿开一部分的混凝土并且焊接一段钢筋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修补的混凝土一样要注意养护。
4.结语
工程结构检测作为确保结构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中混凝土强度检测更是重点内容之一。通过针对钻芯法在建筑工程结构完整性检测应用而展开探讨,同时结合工程实例系统地总结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具体应用情况,提出了使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质量中应当注意事项,有效地提高检测准确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举措、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18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房屋建筑业已经取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房屋建筑中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因为房屋施工的相关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房屋施工技术,以保障房屋的实际质量。
一、房屋施工工程技术创新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1.技术改革创新是充分适应时代需求的必要途径
虽然我国在房屋建筑业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但是如果与西方较发达国家对比,我国房屋建筑相关工程技术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与滞后性,特别在创新房屋施工技术具体实践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国家文明程度与进步程度的基本准则。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可以给技术创新带来更好的管理与经济基础,同时,技术改革创新也能促进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我国房屋施工行业相关技术创新的当前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需求,该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在未来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提升技术改良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将技术改革创新作为自身努力的主要方向。
2.技术改良创新是施工企业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的必要手段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竞争都已经呈现出自热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如果被沦为弱者,那将会面临着被淘汰的悲惨结局。房屋施工企业在面临激烈的争时,如果盲目扩张,在技术方面跟不上,资源分散,就会导致专业化管理水平逐渐下降,最终企业会变得非常脆弱,以致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所以,房屋施工企业一定要认真思考整个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应对竞争的方法策略。然而房屋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处于持续优势,并取得稳定发展,那么就应坚持把持续发展作为导向,将技术创新作为手段,努力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目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去满足市场的相应需求,企业要充分地进行市场调查及预测,创立建
筑开发的新手段,建立好人员绩效评估机制,逐渐建立起适合企业现实需要与满足市场竞争需求的技术改良创新机制,并积极地将技术创新有效成果应用于实际施工中。
二、我国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1.安全隐患问题
目前我国房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致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该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应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相应的操作规范作业,该情况是导致房屋施工中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房建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太淡薄,且缺乏良好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第三,施工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非常低下,建筑施工现场特别混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第四,在实际施工中,所选用的具体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不达标,致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2.施工技术实际管理不当
房建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房建施工过程中,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房屋施工质量、成本、与进度等各个方面,同时与房建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出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有部分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施工技术实际管理水平低的情况,致使技术管理欠当,极易造成施工现场出现混乱,安全事故发生频发。
3.房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问题
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技术是重点之一,特别是在建筑框架以内或者剪力墙,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特别重视该几个部分。工程的实际安全使用中混凝土本身的质量会受到部分影响,所以工程施工中最首要的目标则是要进行管理控制,当前混凝土技术已在实际施工中开始使用,然而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频频出现问题。比如在给距离远的搅拌站运送混凝土过程中会影响到其质量,同时通过混凝土进行实际施工时,经常产生的问题就是振捣棒所插入部分深度不到位,这就造成了蜂窝麻面以、振捣密实度不够等众多质量问题。综上所述,严格控制所选原材料是管理混凝土工作首先做的。除此之外,还要控制振捣的实际间距,具体表面处浆振捣务必要有保证,在密集之处应采取人工振捣措施,振捣时要采用带刀片的一些振捣工具,时间不应超过所选混凝土的实际初凝时间。
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举措
1.坚持技术创新理念
市场经济本来就属于相对开放的环境,在该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企业,想要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在面临各种挑战时,都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然而对于房建工程施工单位来说,要实现技术创新就必须先要树立起创新理念。企业在扩大资本实力及资源积累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将创新理念作为引导,努力加强施工管理,促进工程各环节施工技术创新,尝试一些科学创新策略,并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或技术合作等方式,来实现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创新。如果离开了科技创新,任何研发及生产都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当今激烈社会竞争中,房建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稳住脚,就绝不能摒弃施工技术创新理念。另外,房建企业如果想持续营利,就应该树立起高效率的改革创新理念,然而高效率不单纯表现为技术创新的速度快、能力强,而且还应表现为技术创新在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时速度快、能力强。
2.房建施工企业应该使用低碳施工技术
低碳环保型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物自身使用寿命内,所选建筑材料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减少像化石这样的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当前国际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均采用低碳环保房屋工程建筑。低碳建筑所采用的是地能热泵与智能布线供电系统、节能门窗、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过程中水利用等低碳技术。低碳型建筑不仅能使建筑物中碳的排放量大大降低,同时还能减少工程中的实际能耗。
3.健全施工技术改革创新体系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自身机制,即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搭建创新团队,增强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度,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革体系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其市场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由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因此,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引进,更要加强对自已在工作的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后期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的施行,加强他们专业性的培训和培养,重点放在灌输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精髓,而绝不仅仅简单地检查监督工程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建工作的施工质量、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不断创新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代广.建筑施工技术.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 张立平.浅论建筑施工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09,(20)
[3]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谢尊源等主编.建筑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