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范文

时间:2023-03-25 12:2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的演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字的演变

篇1

1、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逐渐稳定下来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

2、最早的文字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的,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汉字;书写工具;字体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到今天的现代文字,汉字在字形上、读音上和字义上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之间漫长且复杂的变化过程里,影响汉字变化发展的因素颇多,而书写工具的演变发展对汉字的演变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在文字诞生之前,结绳是一种古人用来记录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当绳子等事物帮助记忆没有办法满足需求时,人们创造了图画记录的方式。

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开始繁荣起来,人们通过在陶器上刻画符号来记录事情。 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殷商时期,王室用龟甲和兽骨契刻进行占卜吉凶记事,而被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之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形成的早期文字,是中国最早形成系统的文字符号。甲骨文的形成受书写工具的制约非常明显,甲骨文是由石刀和青铜刻画的,刀和石头有锋利或钝,龟骨和兽骨有粗糙和软硬,因而甲骨文的笔画很少有圆转折,以直笔画和直转折为主,字体大小不一,长短不一。

甲骨文

到了商周时期,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发展,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最多,所以又叫“钟鼎文”,甲骨文也随着金文的出现逐渐被替代。金文的发展与青铜器的发展基本同步,各个时期的金文,在字形结构和用法上都有相异之处。钟鼎一般都是达官贵人祭祀所用,象征权利与地位,其制作及其精细谨慎,因而金文于甲骨文的笔画来说更加流畅,曲线也较多,字形相比较也更加工整。商代的金文较为简短,以图形为主,这是商代金文与其他朝代金文的最大不同之处。秦、汉时代以后,金文的形式逐渐开始出现变化。从汉字文化的内涵看,早期的汉字形成所选取的书写材料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贴近,构字的内容涉及人与自然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

青铜器上的金文

秦汉时期,汉字由象形的图像表达发展为抽象的表达,这一重大的变革称之为“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在隶变的过程中,汉字的图像性表达发展为抽象的线条。离图像性越来越远,字形开始变化,竖画变短,笔画删繁就简。隶书的形成是由许多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当时的书写工具毛笔的普及与书写载体简牍的广泛应用是隶书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隶书在汉代逐步发展定型,成为主要的书写字体,为后期草书、行书、楷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古代文字最早刻在甲骨、陶器上的都不能称之为“书”。书籍的起源因该追溯到竹简和木牍的出现。在纸被发明前,竹和木是最普遍的书写载体,并且在纸发明出来后的数百年间,简牍仍然被用作书写材料。竹和木作为书写载体的起源没有得到考察,但是起源必然很早,在古代典籍的记录中可以发现,竹、木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书籍材料。

简牍

三国魏晋时期,出现了新的汉字书写载体――纸。纸张的普及丰富和精华了书写笔画,书写也变得更加轻松,提升了汉字新的艺术价值,也催生了流畅的草书和清新悦目的楷书。楷书又称之为正书,字体形态方正,笔画平直。楷书的出现统一和规范了书写笔画的特征和汉字的结构。楷书笔画清新,满足了大众的阅读需求,也是雕版印刷的早期通用字体。楷书是由隶书逐渐发展而来的,形式更加简化,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成为通用的标准字体,一直到现在。

毛笔在各种书写工具材料之中是对汉字字形影响最大的。通过毛笔的柔软和弹性,写出的字体造型多变,创造了新的字形,丰富了汉字的笔画,推动了汉字从生硬繁复的象形文字发展成为易于书写记录的线条符号。西汉时期人类开始尝试各种纤维造纸,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发明制造出来了可以使用书写的纸张,在汉魏时期与简牍同时使用。到了两晋时期,造纸术持续发展,纸张的使用也逐渐得到推广。虽然最初造纸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具都很简单,但制造出来的纸相比较于竹、木更加轻便,相比较于缣帛的价格更加适宜。

蒙恬制笔是由来已久的故事传说,但是并未得到证实。学者研究表明毛笔产生于在商周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商周金文中就有使用毛笔的痕迹。,彩陶上的图画和纹样也是由毛笔描绘在初胚上的,甲骨文也是先用毛笔写出,然后再用力气刻出的,但是最早的实物是在2500年前战国中期楚墓中发现的。

毛笔和纸张的出现,推动了汉字笔画的完善于丰富,形成了书法中丰富的笔画,使新的汉字笔画在变化中日渐成熟与完善。

汉字的记录有着多种多样的载体和工具,有坚硬耐久的甲骨和兽骨,以用尖锐的石刀和青铜进行篆刻;有便于书写的竹、木、帛和纸,用笔墨来书写;汉字字体有许多以材料命名,如甲骨文、陶文、金文等。汉字的发展与书写材料和书写载体的配合是离不开的。

汉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我们为了获得更高的书写效率,对书写工具不断的进行着改良,而书写工具的不断变化也影响着书写方式的改变,因此汉字的字形和笔画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 现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屏幕字体的时代,汉字的书写也发展成为了电脑输入,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写”也被现代技术慢慢取代了。每一次汉字的变革,都伴随着书写工具与书写载体的更新,所以要研究中国汉字的发展过程,就不能忽视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对汉字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1]钱存训,书与竹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3.1

[2]蒋勋,汉字书法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3

“仆”的本意是“奴隶”。由“奴隶”变为“仆人”,后来古人对自己的谦称也往往为“仆”,比如司马迁说:“仆非敢如是也。”意思是说:“我不敢如此啊。”一位仆人社会等级低下,往往服驾车之劳役,所以驾车的人也可称为“仆人”,比如《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意思是:孔子到卫国去,他的学生冉有替他驾车。

在此说明的是,以上的文字均是“W”的义项。另外,在古代还有一个“仆”字,这个“仆”字可不是我们今天的汉字简化字。这个古代就有的“仆”字是向前跌倒的意思,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里的“卫士仆地”,是说卫士向前倒在地上。

现在还在用的一句“前仆后继”,这里的“仆”字应该读为p(仆),也可以读为f(富),但不能读作p (璞)。

是:“紧急时就用穿戴盔甲的战士。”再比如《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这个“介者”指的是披戴盔甲的人。

“介”字后来引申为“个”字讲,比如:“一介行李”,也就是一个使者的意思,由“一个”之义,又可以引为藐小、微贱的意思。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自己是“一介书生”。

篇4

“向”字的本义是指“朝北的窗户”。《诗经》:“塞向户。”也就是说,要把朝北的窗户和门缝塞住和涂抹好,以抵挡寒风吹进房子里,准备过冬天了。从“向”字的本义又引申为“方向”或“朝向”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这个“宅”字即是“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中指居舍的“宅”。本为形声字。①是甲骨文的字形。上部象一座房子,中间的“十”形部分为“乇(zhè)”字的初文,表声。②是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相似。③是小篆的字形。④是楷书的字形。

许慎《说文》一书中指出:“宅,所托也,”这是指“宅,居也”的意思。“人之居舍曰宅”。可见“宅”的字本义就是“住处”。如《韩非子》“无宅容身”。

“宅”字的词义还有:①任职:居官。②顺:安定。③存:保持。如“宅心”。

“安”字是个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字形。外部是一所房子,在房子内坐着一个面朝左的女子,女子在房子内,遮风又挡雨,安全又舒适,“女居室中为‘安’”。②是金文的字形。形意均同甲骨文。③是小篆的字形。④是楷书的字形。上部分变成了“宀”头,下边为一“女”字。“安”字的本义就是平安。如《荀子》:“国安则无忧民。”意思是说:国家安定了,老百姓也就无忧无虑了。后来又引申为“安身”,就是容身、立足的意思。如《三国演义》中的:“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在古书中“安”字还可当疑问代词用,如《史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的“安”字可当“怎么”讲,意思是说:小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雁的远大志向呢?

“安”字的词义还包括:①安放,设置。②谁,何,如何。③姓

“灾”是个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字形。外部表示是一所房子,内部是一堆“火”,火烧屋内为“灾”。②是“灾”字的古籀文字形。上部的三条曲线表示河川,三条曲线中间的一横,表示河川被堵塞,形成“堰塞湖”了,很快就要决口发水灾了,这个字的下部仍为“火”,是因为古人认为水和火一样,都是无情的,都是灾害。③是小篆的字形。大变样了。④是楷书的字形。是由籀文演变而来,也成为后世的书写正体了。⑤是楷书的简化字形。实际上是又回到最早的甲骨文字形中,仍表示火烧房屋之意。

许慎在《说文》中认为:“灾”就是“天火”。“灾”的本义是“火灾”。后来又引申扩大了“灾”的含意,泛指一切灾害,如火灾,风灾,雨灾,旱灾,虫灾等等。

“宗”是个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字形,外部表示房屋,内部放置有祭祖的灵石或牌子,表示这就是宗庙。②是金文的字形。房舍之内是“示(灵石)”,仍当祭祖的意思。③是小篆的字形。④是楷书的字形。

《说文》中指:“宗,尊祖庙也。”由此又可引申为“祖宗”。后又引申为“宗族”,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车裂以徇,灭其宗。”这里的“徇”字是对众宣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车裂其身体以示众人,同时,灭掉他全家和有血缘关系的整个家族。在上古以宗为本,所以“宗”字也能当“本”、“主旨”讲。如《老子》:“言有宗。”这就是讲:你所讲的言论要有所本,即出处、根据。由此,又引为“宗师”。这是指受人尊敬、被奉为师表的人。如“一代宗师”。

“宗”字的词义还有:①朝见,归往。②桩,批。如一宗心事,大宗款项。③宗派。如正宗,天台宗。④姓

篇5

中韩经济贸易往来最初是民间行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与其相似,最初为民间研究,开始于2004年;经历了两年的民间研究后,2006年11月开始进行官产学联合研究,其中,官产联合研究历经四年,共进行了五轮研究;韩国总统李明博于2012年初访问中国,同年5月,双方开始进行双边贸易协定(FTA)谈判;中韩进行14轮洽谈后,最终在2014年11月完成了实质性谈判。全部谈判涉及双方经贸往来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贸易额大,覆盖范围广是谈判的主要特征。2015年6月1日,中韩两国将谈判落实在书面上,正式签署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也为中韩两国以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奠定基础。

二、吉林省延边州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延边州货物出口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延边州是吉林省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族自治州,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建设成果丰硕,对外经贸发展在吉林省内成绩突出。伴随着中国入世的步伐,延边州也根据自身资源的优势,加快了货物输出的步伐。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为延边州货物贸易的出口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从2001年开始近八年间,延边州货物出口额迅速提升,其中,2008年达到了进入21世纪十年以来的峰值,为148,455万美元;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延边州贸易进程受到一定程度影响,2009年货物出口额进入回落调整期;随后,中国政府采取出口退税、再出口退税等措施,对于货物出口具有明显拉动作用,2010年至今延边州货物出口额呈现出新一轮上升期。

(二)延边州实际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外商在延边州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起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延边地区开始引进外商在州内进行投资;由于当时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八年仅有64家外商在此进行直接投资,且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等地区。第二,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为延边州吸引外资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良好的国内环境是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鼓励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措施,良好的国外环境是中韩建交和珲春被列为延边地区开放城市。1992年至1996年,延边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加速上升,其中,1996年外商投资额为13,386万美元,首次突破1亿美元。第三,整体调整阶段。整体调整阶段分为回落调整期和恢复上升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延边州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回落调整期,打破了延边州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连续四年外商投资额显著降低;2001年开始进入恢复上升期,这源于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和延边政府实施了相关的政策措施。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延边州外商直接投资额发生短暂回落,历经一年多,外商直接投资额又开始稳步增长。第四,新增速阶段。2010年至今,延边州利用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加注重吸引外资,外商投资个数增长迅速,2013年外商投资额达到13,616万美元,签订合同数31个。

(三)延边州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延边州的全称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无论在自然山水还是人文史迹方面都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以后,延边地区的国际旅游业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体系不断完善,国际旅游业发展平稳增长,2002年底由于非典在中国蔓延,对延边州的国际旅游业产生一定影响;2003年在延边州旅游的外国人数急速下降;随着对非典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实施,2004至2009年国际旅游人数继续稳步提升;2009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旅游业需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延边州作为一个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区,更加受到外国游客的亲睐;2009年至今国际旅游人数出现显著提升,2013年旅游人数达1,104,519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22,886万美元。

三、中韩自贸协定对延边州的影响

(一)货物出口方面。货物出口数量增加,覆盖范围扩大。中韩自贸区启动后,韩国九成以上的商品将对中国逐步取消关税,2012年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91%的商品都在其中。2012年韩国从中国进口额为808亿美元;到2014年,中韩贸易额为2,905亿美元,其中,韩国从中国进口额为900.72亿美元,可以看出减税降税超过九成的幅度很大。延边州是中国与韩国隔日本海相望的地区,中韩自贸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将给延边州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等货物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同时,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货物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改善经济建设资金短缺状况,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就业率,促进延边州对外经贸发展。延边州在技术和设备更新上相对匮乏,中韩自贸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有利于其加强资金融通,吸引先进技术;延边地区在农产品和初级产品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出口相对单一,吸引外资后可以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就业是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重要因素,2013年延边地区从业人数为270,357人,延边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增加就业,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

(三)国际旅游业方面。丰富延边地区旅游产品特色,巩固和发扬延边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扩大延边州旅游市场规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韩国在民俗方面相似,使得共通交流更加便利;旅游的发展能够将我国延边州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传播到国外,加强对延边州的认识度,提升旅游形象;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习俗更能吸引韩国游客,旅游市场需求人数不断增加。在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过程中,吉林省接待韩国游客的人数已经在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524,902人。中韩自贸协定的落实,能够促进两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延边州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篇6

第十届中国水论坛组委会主席、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教授、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王俊教授级高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水利学科主任李万红教授致辞,中国水论坛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夏军教授致感谢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挪威科学院Lars Gottschalk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张勇传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士等出席了开幕式。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中国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院士、武汉大学夏军教授、挪威科学院Lars Gottschalk院士、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永勤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三峡水库科学调度的几个关键问题》、《关于我国北方水资源问题的再认识》、《水系统科学与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技术》、Consistent “mapping” of statistical streamflow descriptors、《受梯级水库影响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研究》、《广东省半个世纪以来的洪水、干旱与台风灾害演变特征研究》大会特邀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王俊局长、北京师范大学段青云教授、挪威奥斯陆大学许崇育教授、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王仁坤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徐宗学教授、中山大学陈晓宏教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陈进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周建中教授、河海大学陈喜教授、武汉大学杨金忠作了主题报告。114位专家在分会场作了学术交流。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本届中国水论坛围绕“变化环境下水问题与对策”,设立了5个分会场,重点探讨变化环境下水文演变规律、变化环境下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水能资源开发与水库群优化调度、洪旱灾害演变与对策等4个专题。论坛结合南方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域特点,科学解释变化环境对水科学的影响,展望未来水科学发展,从多学科交叉、多学科视野探讨解决水资源短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与措施,为经济、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水支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我国及全球水问题做出贡献。

篇7

[关键词] 炮制;附子;生物碱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5(b)-0027-02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急救类中药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功能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具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1],药物分类学中属于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临床上多用其炮制后的产品。因为附子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种,加工工艺也各有不同,形成了附子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得不到保证。为了研究不同附子炮制方法对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笔者应用建昌帮法、樟树帮法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炮制附子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实验仪器

色谱仪采用日本岛津生产的LC高效系列液相仪,分光计采用日立的T系列紫外可见光光度计,色谱数据参考浙江大学色谱数据库。

1.2 实验材料

附子原料购自安徽金种子中药材发展责任公司,经我院药剂科袁如柏(主管中药师)鉴定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对照品为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入,纯度均为分析纯级别。

2 方法与结果

2.1 附子3种炮制法的具体操作

2.1.1 中国药典法

附子洗净后置入胆巴水5 d后,大火烧煮浸液至透心,取出,清水漂洗,纵切片,厚度约为0.6 cm,再取水浸,附子调色成深茶色,上火蒸至出现油面以及光泽后,文火烘干或晒干。

2.1.2 建昌帮法

将盐附子浸泡于清水中直到附子中盐分完全去除,取出附子洗净,晾晒干后,将附子均匀地铺在细糠灰上,然后在附子上面铺一层干净的生姜薄片,片上面铺2张草纸,草纸上面再覆盖一层干净的细糠灰,覆盖少许稻草以及糠壳。最后在4个角同时燃烧,直至糠燃烧尽,灰变冷,取出附子,用锅再蒸10 h左右,晒至半干,纵向切薄片,自然晒干。

2.1.3 樟树帮法

把盐附子表面的粗皮用刀削净,顺序使用米泔水及清水漂洗,混入甘草、黑豆以及皂角,加水以小火慢煮,直至锅水中央清澈为准,随后去除辅料,晒干约八成,密封如缸2 d,同时保持缸内适当适度,按4分切片,加入薯粉活水搅匀,蒸4 h放凉,直至切片面出现结晶体,小火烤干。

2.2 各种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适量,精准称取,与甲醇混合,调制浓度分别为16.0,25.6,32.0 μg/mL,制成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色谱标准

3种方法制备的附子分别磨粉,混入浓氨水,再加入乙醚密闭,经24 h后,由超声过滤15 min,再以乙醚洗涤,除去渣滓,将虑洗液混合,挥干,使用前以微孔膜滤过,孔膜尺寸为0.45 μm。选择的色谱柱为XBP-C18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色谱相选择乙腈-磷酸钠,浓度为20 mmol/L,流速控制在1.0 mL/min,检测温度设置为35℃,波长为235 nm。

2.3 结果

2.3.1 各种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

2.3.2 样品含量线性关系、精密稳定度和可重复性研究

2.3.2.1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吸取对照品与甲醇混合液,其中对照品溶液分别为1、2、4、6、8、10 mL,按照样品进量对峰面积进行回归方程分析,其回归方程分别为:新乌头碱A = 683.836X-218.28,r = 0.999 9;乌头碱:A = 816.632X-520,r = 0.999 9;次乌头碱:A = 653.136X-811.68,r = 0.999 9。新乌头碱在0.031~0.320 μg,乌头碱在0.0513~0.513 μg,次乌头碱在0.064 2~0.643 0 μg线性关系良好。

2.3.2.2 精密稳定度测定 精密稳定度采取统一浓度下的多次检测方法,以及24 h再次检验,记录图谱样本RSD,结果表明其精密稳定度良好。

2.3.2.3 可重复性和样品回收率 取生附子样品0.1 g共5份,按照上面方法调配溶液,测定3种碱类质量分数及RSD;回收率测定依照前法取样品6份调配溶液,进行一次比对,测定RSD,取平均值。

3 讨论

众所周知,附子中含有较强毒性的双酯类乌头碱,在炮制过程中要保证这种毒性的充分分解,在本实验研究中笔者发现,火制法和水制法都能够分解双酯类乌头碱,其中,水制法在毒性分解的同时,容易造成附子中的一部分有效成分流失掉,而炮、煨等火制法能够防止有效成分的损失[2-3]。此次研究还表明,建昌帮煨制法保留的有效碱类含量最多。在实验加工过程中,适当加入了红糖及植物油等物质,进行色泽调配,从而使药典法黑顺片的回收率提高。

目前,《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规定了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上限,而未规定双酯型生物碱的最低含量,这导致市面上中药附子饮片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普遍很低,且不同厂家相差很大。具有最强毒性的生附子,而同时其强心和耐缺氧的功效也是最强的[4],但许多附子经过炮制后,主要成分乌头碱则会分解,从而产生乌头原碱,虽然大大降低了对人体的毒性[5],但同时强心功效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注意。

有关研究指明,附子在炮制过程中有偏向过度的现象[6],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临床疗效。所以本文中的3种炮制方法的炮制品的在临床功效方面仍然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2.

[2] 邓雅琼,刘荣华,邵峰.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乌头碱等3种成分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29-32.

[3] 王兆基,关锡耀,徐树棋,等.毒性中药生川乌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10,28(5):651-655.

[4] 杜贵友,方文贤.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1.

[5] 王瑞,刘芳,孙毅坤,等.不同附子炮制品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HPLC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10,26(10):1362-1365.

篇8

1、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现代汉字。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2、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 小学识字教学 文化局限 探究形义识字法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已经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比如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随文识字和生活识字;自读识字、字典识字与多媒体识字等,约三十余种,这些方法在识字教学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这些识字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如下:

1.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汉字的形与义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将语言的声音信号变为符形信号,记录在一定的载体上,成为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汉民族用于记录语言和思想的符号便是汉字,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还被使用的表义文字。所谓表义文字,就是集文字的音、形、义于一体的特殊的语言符号,或依形生义,或依义生形,形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教师在教学时本应该或依义探形,或依形探义,让学生通过探究形义的依存关系和形义的演变过程学习汉字,这才符合学习表义文字的特点。但现在的小学识字教学却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汉字形义之间的关系,使识字教学成为单纯记忆符号的教学。

2.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习汉字与学习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文化的表义文字,是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记录。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存最古老的汉字是三千年前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现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由象形变为象征,由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义到形声。遗憾的是,现在的小学识字教学忽视了这一点,教学只强调汉字的字音和字的现代意义,没有或基本没有探究汉字的本源意义,从而忽视了汉字的形义演变的探究,忽视了汉字的形与义一体以及在不断的演变中发展起来的汉字的自身特点,忽视了汉字本身富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

基于上述两点考虑,我们提出了探究形义识字法,旨在打破当前小学识字教学的文化局限,拓展小学识字教学的文化性。

探究形义识字法以“六书”作为汉字的分类依据,它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入手,通过分析汉字最原始的形与义的关系组织识字教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价值性三大特性。

一、科学性

1.尊重文化历史,立足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探究形义识字法从汉字的造字法入手,在探究汉字形义演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究汉字、学习汉字,并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尽量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学习“女”字,“女”字的甲骨文写作“”[1],是一个双手被捆绑着跪在地上的女子,这形象地表明了中国最古老的抢婚习俗。在古代,男人把女人的双手捆绑起来,扛回家里,从此,这个女人便成为必须一切服从男人的家庭主妇,这表明了古代女人受男性歧视的历史事实。学生在认识这个汉字的同时,既理解了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又习得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2.形象直观,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探究形义识字法要求我们依据汉字的形与义的相互依存关系指导学生识字,要形象而直观,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直观形状的认识远比对抽象的符号的认识速度快得多,探究形义识字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依据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形指导学生识字,这种方法形象直观,能够使学生学而不厌,能够极大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日(),一轮圆圆的太阳和一个圆点的指示符号构成;月(),由一勾弯弯的月亮和两个短横的指示符号构成;山(),是一座由三个山峰构成的山;而“水()”[2]则是流动的波浪。学生在识字中,先从汉字所代表的物的形状入手,认识了物则会写汉字,这不仅减轻了认识教学的负担,而且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先们的超群智慧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

3.形义相依,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规律。

探究形义识字法能够指导学生依据汉字的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符合表义文字的学习规律。表义文字的形与义相互依存,大多数汉字所表达的意义都能基本决定汉字的字形;依据汉字的字形来识别汉字,又能体现汉字形与义相一致的特点。如“本()”[3]字,由木()和其根部的指示符号构成,其本义就是树根;由此而派生出“根本”、“本来”、“以人为本”等常用意义。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甲骨文的写法能非常容易地记住简化字的写法,并且在记住字形的同时理解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同音字的混淆。

4.举一反三,突出了汉字的派生性规律。

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所识得的汉字,并不全部来自于老师的教授,很多都是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学会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至关重要。探究形义识字法尤其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它突出了汉字的派生性的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至关重要。如知道了“足”是人的脚,那么和“足”有关的字的意义就表示“脚”发出的动作或与“脚”发出的动作有关的运动,如跑、跳、踩、踏等。

二、实用性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现代汉语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但语法结构和词汇变化不大。3500年前殷商时代的某些汉字的读音与今天的读音可能不同,但其语义与今天的语义却基本一样。例如,《新华字典》所收词汇的含意,约有一半与两千年前成书的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词汇的含意基本相同。这为探究形义识字法的使用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可能。探究形义识字法的实用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形象直观,化难为易。

探究形义识字法将由笔划组成的汉字与汉字所代表的实物紧密结合起来,使实物成为识字的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汉字教学变得直观而具体,使学生对汉字符号的抽象记忆变成了对实物的形象记忆,再通过形象记忆的演变,进一步强化抽象的符号记忆,从而降低了汉字记忆的难度。如木()、禾()、竹()、日()、月()、山()、水()[4]等字,都是典型的象形字,因物赋形,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画的观察记住这些字的写法。

2.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探究形义识字法依据汉字间的派生关系进行识字,通过独体字的学习促进合体字的学习,通过一个字的学习促进了对一类汉字的掌握。如:与“火”有关的字均是火字旁;与“水”有关的字都是三点水旁;与“眼”有关的字都是目字旁;与“手”有关的字都是提手旁等。探究形义识字法对形声字的教学,最能够体现其融会贯通的特点。如“方”做声旁的字:访、防、仿等,类似的字的韵母都是ang;“口”做形旁的字:吵、吃、喝等,类似的字的意义都与口有关。

小学1-4年级累计认识汉字2500个,其中913个是形声字,这为探究形义识字法的实施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3.运用媒体,形象鲜活。

发达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探究形义识字法提供了条件,可以运用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形象而直观地将汉字的构成与形义演变的过程演示出来,为汉字的学习提供最便利的条件。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字、探究汉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演变过程的了解和对汉字的记忆,另一方面,能使识字教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4.与其它识字法穿插使用,提高识字功效。

目前,小学识字教学法已有30余种,这30余种识字教学法各有千秋。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单纯地使用一种方法,而是根据所教汉字的需要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在现在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把探究形义识字法引进教学中,尤其是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的教学,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价值性

1.文化价值。

汉字作为表义文字,和其他民族所使用的表音文字的最大区别是:自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每一个汉字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从象形文字的演变来说明这一点。许多汉字的结构都显示了先民们的生活和意识。例如:“驭()”[5],甲骨文形如一个人手拿树枝,抽打在马的身上,向马发出指令,使其前进或后退,向左或向右,让其为人所用,反映了我国古代把马作为役畜来驱使这一现象。“执()”[6],甲骨文形如一个人的双手被带上了枷锁,表示把俘虏或罪犯的手铐起来。“刑()”[7]字,小篆左边是个井,右边是一手执刀,有人执刀守井,目的是防止来井边取水的人因争水而落井;持刀者守护在井旁,人们畏惧,便排队取水,从而建立起了秩序。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载体之一汉字的字型与字义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探究形义识字法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历史文化世界有机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汉字的文化价值,也发挥了识字教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

2.应用价值。

探究形义识字法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运用该法教授学生识字,学生记得准记得牢,这能帮助学生识别许多容易忘记和容易混淆的汉字,从而减少错别字。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该法学习汉字,既能依形识字,又能依义识字。依形识字能够避免汉字字形的混淆;依义识字能够避免汉字的字义混淆,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出现错别字的三个问题:第一,混淆字形;第二,不理解字义;第三,同音字替代(亦可认为是不理解字义)。如“瓜”和“爪”是一组形近字,“瓜()”[8],是一株藤上结着一个瓜的象形;而“爪()”[9]则是禽类爪之象形。这样,从字的象形义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这两个汉字,学生就不会混淆这两个汉字。

总之,探究形义识字法是一种科学实用的识字教学法。实践证明,这种识字教学方法不仅能够突破现行的小学识字教学的文化局限,还能够在识字的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参考文献:

[1]王仲杰.探究形义识字法.线装出版社,2008.4:12.

[2]月,水,同上第42页.

[3]本,木,同上第57页.

[4]禾,竹,草,刑,同上第26,65,23页.

[5]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98.

[6]同上.

[7]窦文宇,窦勇.汉字字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11:99.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汉字教学中国文化文化内涵

一、从汉字的发展历程来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创造了表达简单意义和内涵的象形文字,并且将其刻在龟甲上来记录事件,这就是甲骨文。自此以后,汉字又经过了隶篆等多个演变阶段,其形象越来越简单,但是表达的含义却越来越丰富。直至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体汉字,虽然在形式上变得更加整齐规范,书写起来也更加的轻松容易,但是仔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简体汉字仍然保留了许多创始之初的特征,仍然可以看出许多象形字的端倪。因此,汉字不仅为我们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绵延未断的有力见证,犹如一枚深深的戳记,打在了中国历史文化厚重的躯体上,光辉而灿烂。例如,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山”这个字,其在象形文字中表示为相互连接的三个山峰,最中间的为最高峰,高中语文汉字教学中如何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蔡忠元两侧山峰则较低。这个字正是古代的先民们根据山峰的形状进行简化而创造出的象形文字,生动形象,令人一看就能够明白它所代表的含义。而仔细观察简体文字中的“山”字,显然仍然表示了三座山峰,只是将象形文字中的三角形的山峰,简化为一竖,但是具有象形文字的表意特征。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山”字,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出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类似这样的对汉字发展历程的剖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增加学生对汉字,乃至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说文解字,体会汉字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在我们看来,每一个汉字其笔画和结构在今天已经演变得非常简洁,所以常常让学生们误以为汉字就是汉字,仅仅是简单的表情达意的文字符号而已,从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但其实,每一个汉语文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汉字在创造之初的含义和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已经截然不同。有些汉字在被创造之初,仅仅只有简单的一个含义,但是随着人们的使用,已经赋予它更多更丰富的含义;有的汉字或许仅仅只是为了表达自然界的某一个事物而产生,而另一些汉字的诞生,其背后却蕴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变化,或者一个个精彩难忘的历史故事。这些都需要教师在高中汉字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一一讲解,只有追根溯源地全面了解一个汉字,才能够对其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也才能够让汉字的学习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厚。例如,在夏商乃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常常使用的工具有青铜铸造的鼎、剑、釜等工具,所以人们创造出了相应的文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出现了新的工具和物品,中国的祖先们又创造出了“车”“纸”“炮”等文字。从解析这些汉字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汉字所代表的特定诞生时期的社会历史形态,乃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这些都是汉字自身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需要被当下的人们不断探索和铭记。

三、通过朗读古文诗词,感受汉字的韵律之美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从各种各样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中,我们早就已经体会到了汉字的韵律之美。这种和谐统一、节奏明朗的音律并不是巧合,也不是多此一举,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正是因为这样极其富有音乐节奏之美的韵律感,使得诗人们所创作的文章,能够被人们自愿地口耳相传,从而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流传了下来。可见正是这样的文字音韵之美,才为我们保存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和诗词。因此,教师在高中汉字的教学过程中,不妨经常带领学生们进行诗词等古文的朗诵,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字音韵之美,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文章储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中国古代哲学智慧,而且能够达到陶冶情操,愉悦情感的良好效果。例如,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就将汉语文字的音律之美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有众多押韵的手法来保证音节的和谐,而且通过使用多个拟声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既模拟了琵琶女所弹奏出的琵琶乐,准确地表现了其内心世界,而且也使得整篇诗歌的韵律感更强,从而被当时的人们争相传诵,广为流传。通过一遍遍地朗诵这首长篇诗歌,学生们不仅对汉字的音律美有了更多的体会,同时对我国的诗词文化也增添许多新的了解和兴趣。

四、贴近时代,感受汉字所焕发出的新的魅力

汉字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一样,既要严肃也要活泼,既要遵循严谨的态度,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出时代性。我们现在可以发现,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汉字已经被人们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展示出了新的魅力。各种各样的网络热词已经屡见不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文化中兴起的这些网络热词,其中有些的确充满了网友们的智慧,不仅诙谐有趣,而且表情达意更加精准贴切。但与此同时,这些新兴的网络汉语中也有着一些文化糟粕的内容存在,这无疑会侵蚀学生的大脑和思想,不利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汉字教学中,也应该密切关注新兴的网络热词,教会学生们如何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做文明向上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避免被低俗的文字内容影响。例如,在网络上我们常常会看到网友们将古人的诗歌进行改编,从而使得其更加贴合某一个使用场合;也有些网友常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征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不仅有趣而且更加生动。这些都属于正确使用汉字,让汉字产生新的生命力的范例。但是,将汉字原本的意义进行恶心的扭曲来表达低俗的思想,或者丑化中华文化等行为是坚决要进行抵制的,这不仅是在捍卫我们古老的中华文化,也是净化社会空间的重要行为。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