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业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28 18:1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进行业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进行业务管理

篇1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分析     方法

        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为主要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以反映企业在过去营运过程中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财务分析是对企业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同时又是财务预测的基础。通过对过去财务资料的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企业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决策风险,因此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分析的主要依据是财务报表。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的依据主要是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财务数据,但它们并不是惟一依据。例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均可以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

第二、分析方法多样化。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第三、分析对象既包括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也包括企业未来的前景。那么,如何进行财务分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财务分析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明确目标,同样财务分析的目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一)、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诸如销售收入的大小,净利润的多少以及现金流量等。在获知上述各项财务信息后,可与同行业进行比较,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

(二)、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和状况,诸如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的价值、债务的多少、存货的数量、以及负债与主权资本的比例关系等。在悉知上述各项信息后,可提供企业管理当局了解目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以便评价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

(三)、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当局,必须拟定多项可供选择的未来发展方案,然后针对目前的经营情况,权衡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最佳选择。为企业决策当局实施投资决策提供服务,同时,也从价值方面对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二、了解财务分析程序

财务分析内容广泛,不同报表使用人根据其不同目的,选择不同数据,应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所以财务分析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分析程序,具体程序可以根据各自的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对象来设计。但通常一般程序如下:

(一)、明确分析目的

(二)、收集相关的分析资料

(三)、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按分析目的进行分类

(四)、计算相关财务指标

(五)、分析财务指标,找出原因,为评价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掌握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运用的方法,取决于财务报表的内容以及通过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方法

所谓定量分析方法,就是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财务报表中所列的有关财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解释。从量上评价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获利能力的定量评价,就要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计算出一系列反映获利能力财务指标。所以,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1、 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它是财务分析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

        一是构成比率,又叫结构比率:是指某一总体中的“某个构成部分量”占“总体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某个组成部分数额

        构成比率= ————————— ×100%

                                   总体数额

        比如资产结构比率。

二是动态比率:是指某一财务指标不同时期的数额相互对比,反映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本期数额

        动态比率=  ————————×100%

                                   基期数额

比如产品销售收入动态比率等。

三是相关指标比率:是指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求得各项评价的财务比率。

        用比率分析法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时,究竟应采用何种比率取决于各有关方面不同的分析目的。例如、银行在考虑是否对企业发放短期贷款时,主要关心的是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所以,特别关注流动性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而长期债权人则主要着眼企业获利能力和经营效率,以求掌握长期债权保障程度。所以,特别关注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如已获利息倍数、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它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

        因素分析方法具体又分为:

        (1)、差额分析法,通过分析变动数额的差额来进行分析。

        (2)、指标分解法,通过有关财务指标的分解来进行财务分析。

        (3)、连环替代法,依次用分析值代替标准值,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4)、定基替代法,分别用分析值替代基期值,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在实际的分析运用时,应注意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同时上述各项方法要结合使用,力求分析透彻。

2、 趋势分析法

        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比较有关项目的数额,以求出其全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并通过进一步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的趋势。具体运用时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重要财务指标的分析,对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可以计算定基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

二是会计报表的比较,具体又分为资产负债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

三是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这种方法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各组成项目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种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化,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

(二)、定性分析方法

所谓定性分析,就是根据分析者所掌握的资料和情况,凭借分析者的智慧和经验,对定量分析的结果作出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的分析结论,在此,分析者的判断能力至关重要。比如,企业资本利润率比同行业其它企业高,并且历年呈上升的趋势。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企业资本获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结论。

当然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运用,也可以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财务分析,在此不再详述。

四、坚持财务分析原则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一般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 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二)、 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剖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要孤立、片面的看问题。

(三)、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要注意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四)、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运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

        (五)、 要进行财务综合分析,就是要将企业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全面地对企业解剖和分析。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财务综合分析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等。

五、把握财务分析的本质

篇2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库存成本控制;方法

物流是改善生产力和劳动力的主要方法,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客户关系的主要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变化,物流开始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利润,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物流管理内容及库存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企业资源。销售部门是影响企业利润的直接因素,对企业开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物流部门也是影响企业节流的主要因素,对企业长期经营和利润管理具有很大影响。

企业物流主要表示企业内部物品的实体流动。物流成本表示进行物流活动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物流成本始终不能降下来,而且由于管理方式不当,导致企业利润经常受到不良影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物流资源是库存管理中所有资源的总称,主要由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及动力资源组成。

经过分析发现,企业物流管理主要进行以下内容: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客户服务、采购管理和运输控制等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众多企业都已经实施了一体化物流管理方式,提高了物流管理速度,可以结合各部门协调情况,利用管理各部门经营,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等方式,达到企业整体经营业绩要求,进而实现企业目标。

二、库存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虽然当前很多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时,都会向“零库存”发展,但是实际实现效果较差,国际上知名企如“沃尔玛”、“海尔”等零售业也都只是接近零库存。因此实施库存成本控制时,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并控制库存,在满足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将库存数量降到最低,满足企业经营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方面,合理确定库存产品。一般企业经营的产品最少也得几十种,大型企业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种。在如此多的产品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进行库存。因此,企业库存管理的核心就是选择好库存和非库存产品。

另一方面,减少不可用库存数量。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进行库存,但是并不是所有库存产品都可以随时满足实际经营和生产需求,这些产品在一定时间内都可以不进行使用。不可用库存数量已经成为影响库存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企业而言,途库存、滞留库存和因可交货订单等产生的不交货或不可用库存等,都是影响企业库存成本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库存管理目标应该提高可用库存数量,减少不可用数量。

三、减少不可用库存的主要方法

第一,缩短交货及运输时间。随着较厚和运输时间的延长,所耗费的费用也会增加。因此,可以缩短供应商到企业实际运输的距离和时间,合理控制运输和经营时间,可以结合产品特性(主要为产品价格、体重)等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交货及运输管理等均会对企业途中库存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还要加强管理。从商品实际运输特点分析可知,通常价格高、体积小、重量轻的商品可以选择空运,反之可以采用陆地和海运方式进行运输。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经过全面对比后,在结合商品实际特性选择运输方式,在综合考虑运输时间、运费费用等情况后完成运输,实现最优化运输操作,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第二,缩短运输距离。企业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库存质量,距离越短,交货时间越短,库存量就会减少,进而降低了库存成本。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减少运输距离都将厂子设置在伤害,主要目的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供应时间,降低库存。

第三,制定恰当的交货及支付方式。合理的交货和支付方式也是控制库存成本的有效措施。货物离开供应商场地会经过漫长的时间,此过程也包含了付款和交货所消耗的时间,只有确定出合理的交货和支付方式,才能减少不良风险及费用,降低了库存成本。

第四,降低淤滞库存。经过分析发现,强化生产线管理,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式,缩短货物在生产运输路线,可以降低商品库存。使用加强产品检测可以减低待检品库存。同时采用一定的商务措施可以减少淤滞留库存等问题发生。

第五,降低预留库存。采用控制订单的整批交货可以降低预留库存,整批交货订单虽然可以降低库存水平,但是给供货方产生了很大压力。因此,企业必须加强控制,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的基础上,向客户制定整批交货,同时,销售部、财务部和客户部门等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尽量减少因付款、客户延期等不良因素所产生的预留库存问题。

四、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一)库存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库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对库存管理引起重视,很多企业都将企业经营核心放在提高销售量和扩大产业规模上,导致库存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第二,企业没有结合库存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制定可管理制度规定,但是一直流于形式,不能认真执行。第三,内部管理制度较薄弱。库存管理是企业内容的核心手段,完善的内看内控制度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防止舞弊。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强化内部控制,一旦内控制度出现问题,就采用罚款或降职等手段进行处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强化库存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第一,构建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制度是约束企业员工行为,也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式,企业库存制度的建立,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实施,并随着企业今后的发展不断完善,可以采用库存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等实施库存管理。制定管理指标时,可以结合企业以往出现的问题及企业库存资金计划,加强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例如,各种材料物资等均进行一体化管理,半成品及产品由生产部门管理,各归口部门主要负责库存资金定额和管理方法。之后还要结合企业情况,分级下发要求,将管理要求和目标下发给各级单位,实施库存分级管理。

第二,完善内部控制,深入落实制度。(1)积极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必须建立库存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保证库存业务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强化采购、验收和付款控制;库存处理审批、审批与执行等都必须加强控制。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库存业务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应的责任,不能跨权审批;确定经办人员的权职范围及工作要求,及时处理不良情况,并积极向上级报道;禁止未授权机构或人员私自办理库存业务。此外还要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强化入库、仓储的保管,积极做好相应记录并凭证保管。

结束语

库存成本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很大意义。本文主要结合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同时还制定了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促进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君艳.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安徽财经大学,2015,(02).

[2]杨头平.企业物流系统成本分析与控制优化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10,(11).

[3]张平.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10,(03).

篇3

【关键词】“任务”;酒店管理;教学改革

一、任务导向模式运用于高职教育的意义

1.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突出专业建设的特点和优势。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这种教学中能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对于我们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特点和优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2.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从工作过程出发进行课程设置,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原则。职业教育强调职业,如果教育、技术、工作是三角形的话,从教育出发强调的是储备,从技术出发强调手段,从工作出发是强调需求。职业教育既然是面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人才,我们要从需求出发,就是职业性原则。在专业的建设方向上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酒店管理专业的本质和主题,围绕酒店管理与服务的融合与创新这一主题开展专业建设。

3.高职酒店服务操作的多样性与教学内容的偏差,要求我们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体现学生的学习规律。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想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学习特殊性,体现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规律,就必须学会选择,也要学会必要的放弃。工作过程知识具有很强的职业目标性,基于工作过程设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体现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律。

4.酒店管理专业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要求我们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学校学生常常习惯通过观察和动手学习。教师“教”的过程是主动的,学生“学”的过程是被动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身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目前的课程体系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设置酒店管理课程,在知识体系上不是过多的探究“为什么”,而是注重引导学生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内容。任务导向模式改用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的设计与完成目标为教学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在酒店客房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分割出查房、投诉处理、房务中心督导、物料与设备管理等四项“子任务”,在充分满足职业职责、技能要求的前提下,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之服务于岗位。

2.教学过程。任务导向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由“学会”到“会学”。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核心任务展开,各工作项目和工作职责都真实地来源于实际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训练项目满足了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3.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任务导向模式着重体现考核方法的灵活多样,贴近能力提高的培养和教学目标,同时把对教师考核和课程评价也纳入其中,更好地形成教学互动激励机制。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调酒技艺》为例,可以结合课程设计的方式让学生自创一款鸡尾酒,并引进专门的行业专家与任课教师组成考评小组,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成绩评定。这样的考核模式更适用于能力测量的客观评价,考核方法的改革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岗位要求。

4.教学目标。任务导向模式着重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相比传统教育中学生听课、实验、考试一条线几乎都是单独完成的,缺乏彼此间合作精神的培养,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把学习的目标放在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上,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任务”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施

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立足于人力资源市场的细分,精准定位于培养高星级酒店的一线基层服务和管理人员。只要把握好酒店人才需求的特征和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建立基于任务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前景将非常巨大。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在酒店服务专业中的运用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符合现代酒店企业运作方式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一个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与生产多位一体的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技术平台,形成一套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专兼师资结合,校企互聘的教学机制。

1.任务牵引下的专业建设要求。(1)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实训基地与师资队伍的软硬件建设为两翼,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深化和创新在订单式培养、基地建设、师资互兼互聘、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校企合作;通过整合与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为社会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职业岗位分析。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具体设计为起始岗位和目标岗位,确定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的高级技术服务人员作为起始就业岗位,确定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如酒店领班、主管)作为目标就业岗位。(3)岗位能力要求。根据以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目标定位,并借鉴国内外著名品牌酒店的员工手册与工作说明书,对一线高级服务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分析,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进行课程设计。

2.任务牵引下的专业建设思路。(1)建设途径。“任务”引领下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是基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拓展联合办学渠道,以订单班为切入点,通过企业向学校订生源规格、订实习生、订毕业生,学校向企业订品牌、订模式、订设施、订师资等方式构建“进阶培养、学工结合”的教学体系。(2)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教学,完成通识课程和通用技能教学,在校内教学;第二阶段:服务技能学习,完成服务技能的实训和相关知识的教学,以校内教学为主,部分课程在订单酒店现场教学;第三阶段:在订单酒店一线服务岗位的实习;第四阶段:管理技能学习,完成酒店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和管理实习。“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正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不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课程不再是普遍理论的复制而是特定的个人的事情”,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地是一种过程。特别是,由于职业教育的多变量性导致所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不一致、不确定、不稳定和独特性的特点,这昭示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正处在一个新的突破的前夜。”

参 考 文 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3

[2]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

[3]鲁琳雯.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2009(2)

篇4

关键词:污水处理,高效,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 U664.9+2文献标识码: A

在现代化城市中,随着城市污水处理需求的增大,污水厂需求量剧增,同时也带给环保企业巨大商机,促升了环保企业的成长,如其中的龙头企业光大、首创等。在一些城市当中,有些污水处理厂是成区域性的统一管理的,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这些本属于一个环保公司的污水厂不得不在同一城市里各自发散分布,污水厂日常工作中除了工艺调节外,基本的工作就是设备的维护及维修,而这种发散式的企业最大的难题在于维修,如何高效迅速的保证污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又兼顾的企业的维修维护成本,这便引出本文的课题——如何对区域性污水处理厂进行高效的维修管理。

如何看待高效这个词,在这里高效可以解释为用最短的时间付出最少的代价使设备得到最成功的维修。

污水处理厂维修成本包括以下部分:维修材料费,人工成本费,外协技术费,车辆使用费等,环保企业既然称作是企业当然盈利也是要必须考虑到的,因此企业在保证设备完好率的同时会尽可能的缩小自己的设备成本,区域性多厂运营的环保企业对于如何对污水厂进行设备运营,笔者认为较好的有以下三种方式:

模式一、厂部自行简单维护加整体外协。

这种模式适合于厂区较多但员工较少的企业。比如采用此模式一般一个水解酸化+A2O+深度处理工艺的6万吨规模得污水厂,厂内员工总数可定为15人以下。此模式不但能节省员工费用及员工人数,更可以使员工专心于日常工艺工作,节省公司员工的工资支出。由于所有设备工作均全包给第三方公司,整体分包可方便公司管理。缺点是由于维修人员为非厂內人员,因此无法第一时对设备故障进行排除,尤其是如PLC、液位计、流量计等出现“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的情况,除非维修人员驻厂,否则很难满足厂内要求,同时整体设备外包的话外协费用较高,也易因经济纠纷问题导致维修不畅,总之,经济问题是此类模式的软肋。

模式二、集中维修力量,组建维修部。

这种方法适合于厂与厂之间地理位置较近且有充足的维修员工的企业。在这种方案下,厂內的工作人数同样可以保持相对较少,但尽量视厂区大小,设备多少来预留数名设备维护人员,要求其有能力对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保养,有能力对厂內提升泵、反洗泵及推流器等进行维护提检,如此便可与维修部一起起到内外结合的效果。而维修部则要面对本企业在各厂的几乎所有大小维修任务,模仿外协公司的运营模式来根据各厂要求进行工作,但维修部也需具备某些条件,其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1、必须有对中控系统、plc、仪表有均较为熟悉的电气专员,现代的污水处理厂大多都采用中控系统,而涉及到程序、精密仪表类的设备问题一般都是比较关键、敏感的,因此此类技术人员必须配备且最好由维修部进行统一维修、统一记录、统一管理。

2、必须有足够的维修硬件支持,此类模式要求企业要有独立的维修车间,内置行车(要求可以提起厂内质量最大的水泵)、维修台、电机烘干箱及切割机、电焊机等。

3、维修部总人数要满足维修要求,各种螺丝、轴承、机封、变压器油等常见配件要配备充足。

4、企业内从上到下要有完整的检修流程,有缜密的设备管理制度,从维修任务的下发到维修完毕的整个维修过程要有清晰的记录。

创建维修部模式可以减轻厂內工作压力,专心于污水处理工艺运行,与模式一相比维修部可以充当内部的“第三方”角色,各种条件符合的话,费用和管理均要比模式一更符合企业运行,但缺点是由于维修劳动强度及技术能力的区别,维修人员待遇势必会比普通员工要高,另外若要及时的对设备进行维修,必将需要较多的人力、车辆,而这也会增加企业的支出,如若对维修人数和车辆进行压缩,就会造成维修部作业积压,厂內设备维修不及时甚至影响厂内正常运营的的情况。

模式三、游击维修力量,提高维修待遇。

此模式在模式二的基础上,将维修部的技术骨干分散到本区域的各个厂区,由他们带领厂內维修班组对设备进行基本维修,维修部继续保留,但只保留少数人员,利用硬件及配件配套齐全的维修车间来对水泵,推流器,离心机等设备进行大修拆检,要求各厂最少一名自控专员,一名维修部钳工专员,将厂內维护维修班的工作范围及强度加大,增加厂部自行维修设备的能力,如进水泵的日常维修、气动阀系统的维修、控制柜简单问题的排查等,高强度高技术的人员要求必然会导致劳动待遇的要求提高。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能够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处理,减少车辆调度,方便维修管理,而一旦有紧急,重大或者技术难度较高的维修任务时,可以将各厂精英召集,比如二沉池或生化池大修,需要大量机械骨干;或者厂内进行技术改造,需大量电气人员进行技术讨论及跟踪,均可以灵活对人员进行调动,且厂內人员对本厂工艺有所了解,对相关问题可以综合考虑解决。缺点在于对自控人员及钳工技术人员需求较多,对厂区维修人员的维修能力要求较高,视厂区规模为各厂需匹配最少一名电气,机械专员。电气专员要有掌控真个污水厂自控的能力,熟练PLC原理及中控室组态构成,对水泵、风机、脱水机、变频器、仪表等常见故障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机械专员要对水泵、风机、离心机构造有深入的了解,并具备相关技术能力,如能对离心风机电机高精密的同轴心安装,对于管路走向、法兰阀门的构造也需有一定的认识。

篇5

2006年,因台风、机场系统故障和人为因素等意外事件而使得应急预案、风险管理等概念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而这些都是业务连续性管理(BCM)的重要环节,是涉及一个机构自上而下全方位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诸多涉及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规定要求,如《巴塞尔II协议》、《萨班斯法案》等,中国金融业必须加快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步伐。

笔者所在单位是为金融、政府等对于信息化依赖比较高的机构提供全程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管理服务的专业公司,在为银行、保险等机构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感觉《巴塞尔II协议》不仅对银行、保险等机构的资本金充足率有很严格的要求,而且对风险管理的范畴也进行了拓展。在当前的金融格局下,尽管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破坏力却在进一步加大。

在欧洲,灾难恢复和业务连性续管理(BCM)已经由隐性走向显性,CIO开始把其当做重点日常工作,CEO开始有意识地将BCM纳入管理战略体系,而在中国,这一切则刚刚开始。

保障业务持续运营的BCM方法论

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BCM),是对单位的潜在风险加以评估分析,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威胁,并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来防止或减少灾难事件给单位带来的损失。业务连续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地减少业务破坏,并降低不良影响,保障单位的业务得以持续运行。业务连续规划是实现BCM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保障。

业务连续规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BCP),是灾难事件的预防和反应机制,是一系列事先制定的策略和规划,确保单位在面临突发的灾难事件时,关键业务功能可以持续运作,有效地发挥作用,以保证业务的正常和连续。业务连续规划不仅仅包括对信息系统的恢复,而且包括关键业务运作、人员及其他重要资源等的恢复和持续。

对于信息化依赖程度高的单位,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是其业务连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所支持业务的连续,从而实现单位整体的业务连续性管理。

以银行为例,构建业务连续管理体系,不仅需要着眼于IT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更重要的是确定或构建嵌于单位生命周期的业务连续管理目标、策略、制度、组织和资源。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不仅涉及企业的IT部门,还涉及到业务、财务、后勤保障等部门,同时需要与消防、电力和电信行业等相关的部门、单位进行沟通,以确保相应的配套资源。因此,灾难恢复系统和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项目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IT解决方案,它包含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系统、技术保障、财务分析、人员管理、灾备中心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是涉及到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由此也决定了灾难恢复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专业而复杂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业务连续管理过程。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各相关机构和人员只有严格遵循该方案执行,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

灾备中心的运营也是构建业务连续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灾备中心的运营状况直接影响灾备中心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所以,需要专业的运营制度和运营队伍来确保灾备中心能够正常运营。

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体系关注的内容包括:如何确定关键业务面临的各种威胁,灾难恢复的业务需求是怎样的,如何制定基于业务的灾难恢复策略和恢复方案,事件发生后如何进行应急响应,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灾难备份系统,如何进行恢复,如何进行危机公关和危机通信,如何演练灾难恢复预案,如何持续地维护BCM体系。通过灾难恢复行业近30年的发展,行业标准组织制定了BCM最佳实践的十个领域。

篇6

作为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在线商旅企业,诞生于1998年的腾邦国际,多年来主要专注于航空分销领域,已经成为继携程之外行业中的第二大企业。但去年2月上市之后,整个航空分销产业由于国际业务增长开始放缓,国内业务又受到各个航空公司管理制度收紧的影响,很难快速扩张。业绩的压力使得业务转型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市场调研,腾邦国际将业务扩展领域定在了在线旅游业务(OTA)和企业客户差旅管理业务(TMC)两大块。

期待外脑操刀

目标已经明确,挑战接踵而来。首先在人才方面,腾邦国际以往的人才过于集中在航空分销领域,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OTA业务中,如何引进和留住相关人才,进行栽培和提升,绝对是转型中最大的考验。同时,业务扩展意味着行业运作经验如何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这需要清晰的战略和管理体系作为保证。此外,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去构建一个可以支撑每年若干亿的业务规模的整体组织体系成为当务之急。这些都成为要迫切转型的原始动力。

在决定聘请外脑来操刀转型之际,很多公司的高层就已经十分青睐IBM。无论是IBM之前转型成功的经验,还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多年深耕,都使得IBM有能力帮助腾邦重新建立一个全新优化的管理体系来应对转型。因此经过多方调研和协商,2011年6月,IBM的咨询团队开始进入腾邦。经过短短一年的调整,腾邦国际不仅完成了业务转型并初见成果。截止目前,腾邦国际的在线旅游预订业务(OTA)取得高速发展,其中OTA机票和酒店均排名中国前五。另外随着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重庆、广州等分公司的逐步建立和区域销售服务网络的建立,腾邦国际也从一家区域性公司成长为全国性公司。短短一年,究竟在腾邦国际内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如何成功转型的?

实现战略蓝图

对于正待改变的腾邦国际,IBM的咨询团队很快制定出了清晰的战略组合蓝图,将其业务划分为H1、H2、H3三类。H1是腾邦国际成熟的现金流业务,即传统航空分销业务和OTA。H2是目前正在独立进军的业务,如大力发展TMC。H3是跟随潮流的快速增长业务,如腾邦国际刚取得的牌照移动支付业务,使它可以往整个产业价值链延伸等。

篇7

行业风险带来挑战

航运行业是周期性波动很强的一个行业,行业风险一直是航运企业所面临的固有风险之一。2008年开始的金融海啸,更让众多企业感受到了切实的风险,作为航运业的一员,该集团更是对此深有感触。其中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年中的11700余点,大幅下跌95%,曾经一度跌破700点的关口。这不啻为整个行业的灭顶之灾,尽管集团大力展开应收账款及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的影响,但是如果行业价格持续在这一水平,企业将面临严重亏损的境地。由于该集团与国内一大集团合并,航运及航运相关行业(如造船)占据了公司销售收入和利益的较大部分,因此在2009年初集团进行风险评估时,行业风险取代应收账款成为集团第一位的风险。

集团上下对于“行业风险是集团需优先关注的风险”早已形成了统一认识,但行业风险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如何进行评估以支持管控决策?对于这些问题,显然以往简单的定性分析并不能满足管理上的需求,因为管理层没有办法了解,当市场出现巨大变动时对于企业收入和盈利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应对。简单地凭借经验处理,很可能因理解不同,产生决策上的偏差。如果能提供管理者一个相对客观的指标,应当对决策有所帮助。

基于这种认识,集团选取了干散货航运业作为加强行业风险研究和管控的切入点,提出了以下项目需求:

围绕干散货航运行业风险,构建风险度量模型量化评价风险;

建立起该风险辨识评估的长效机制,包括相应的组织职责和工作流程。

找到难题的突破口

(一)选取风险度量指标

选取风险度量指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相关风险定义和所处市场特征,确定风险度量指标,从而明确后续风险辨识、分析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经过研讨,项目组一致认为由于干散货航运市场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其行业平均价格的波动——BDI(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的波动是其供需变化的综合体现。因而,在BDI的基础上,构建“BDI在险值”指标,作为干散货航运行业风险的度量指标。

这样的风险度量指标模型是基于基本面的模型,反映行业供需状况对航运市场价格(体现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上,即BDI)的影响。其假设前提是,航运市场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从长期来看,价格会围绕行业基本面波动。当然,航运市场价格有时候还受一些没有固定规律的外来扰动因素(如国际政治、战争、投机等)的影响,尤其是投机因素近来影响较大。在确定工作思路之后的具体工作中,项目组还是遇到了不少挑战。行业风险与企业内部风险不同,基本上是外生变量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对于这种外生变量,企业是缺乏掌控的,只能被动地随之转变经营模式及策略。在市场中短期波动中,投机资本的影响力很大,而如何追寻投机资本的动态,更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

尽管面临着太多困难,可是基本思路还是应当梳理清楚,于是项目组首先进行的是航运行业风险结构与影响路径分析,力求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找寻到传导连接点,这就需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影响因素是什么?影响路径是怎样的?影响程度能有多大?

(二)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的目的主要是指针对风险度量指标——BDI在险值,识别出导致其波动的行业子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和外部宏观环境中的风险动因。本项工作具体包括如下四项工作任务:

1 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该工作主要是收集、研究、筛选企业内外部信息,从而为此次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支持。在此项工作中,项目组通过收集外部公开信息、研究企业内部资料、访谈业务单位相关部门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信息,并对干散货航运行业和上下游相关行业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期间,共收集企业内部资料10余份、企业外部数据165个变量、40000多个观测值;访谈工作涉及灵便型船部、巴拿马型船部、海峡型船部、综合业务部、操作部、运使费部等。

2 辨识行业子环境中的风险因素

该工作主要是围绕风险度量指标——BDI在险值,识别出行业子环境中导致其波动的风险因素。项目组主要沿着行业供给和需求两条主线,将该行业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分解为若干易于监测、获取数据的子项变量。这些子项变量的波动,即为行业子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如铁矿石国际贸易量波动、煤炭国际贸易量波动、干散货船舶运力规模变化、拆船量变化等。

3 辨识宏观外部环境中的风险动因

该工作主要是围绕前面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辨识出导致其产生的外部宏观环境中的风险动因。本工作按照PEST(即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四个因素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分析框架,项目组对4个方面的风险动因进行了逐一扫描和识别,共识别出4大类、14个风险动因,如主要国家政局稳定性变化、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主要国家利汇率波动、相关行业景气度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主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等。

4 识别企业相关决策点

任何外部风险因素都是叠加于企业现有的行为模式之上发挥作用的,在同样的行业不确定环境下,集团的不同决策可能会导致行业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不同。因此在完成了前述工作后,项目组还围绕集团干散货航运板块的业务代表公司,对其企业行为进行了分析,识别了与影响相关的决策点,如总体运力规模决策、运力结构调整决策、运力获取方式决策、转租业务与揽货业务比决策等。

(三)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工作主要是为了理清前面所识别的各种风险因素和风险动因间的相互传导关系,从而圈定后续建模所需考虑的变量范围。

篇8

副总裁及合伙人,负责中国金融行业咨询业务。在公司战略、市场及销售战略、风险管理、客户服务战略、组织流程重组和成本管理等广泛领域为公司高管们提供咨询建议。罗曼先生是一位资产管理、经纪业务及股市方面的专家。目前为瑞士的一家家族资产全球管理办事处担任投资顾问,并为若干家私募股权基金提供经常性的投资建议。

编者按:

当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在公司业务方面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其增长的空间已经有限;同时,资本市场的发育将进一步增加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的比例;城镇居民的收入和储蓄水平持续上升;这些都促使各商业银行将零售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零售银行的市场正经历高速的增长阶段。对于各家国内的商业银行来说,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零售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保证其盈利性。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罗曼先生。罗曼先生就零售银行业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系统、全面的的阐述和分析。(中图分类号: F830.49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1-0020-04)

1. 目前,不少国内银行提出了成为零售银行的概念和目标。您能先对零售银行给出一个比较确切完整的定义吗?

答:零售业务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零星的、小额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具有分散化、需求差异大且不断变化、交易频率高的特点。借鉴国际惯例,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可分为五大类: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消费信贷业务、贵宾理财业务和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的投资资产至少为1,000,000美元,所提供的服务非常个性化;贵宾理财业务客户的投资资产大约在250,000至1,000,000美元,其服务的个性化不如私人银行业务,但优于消费信贷业务;传统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存取款服务等。

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的区别主要在于:服务对象和交易金额不同;平均资金成本不同;客户的流动性不同;风险发生率不同。越来越多的零售银行专注在零售银行价值链的某些部分。(图1)

图1

2. 根据您的了解,目前国内银行的零售业务盈利情况如何?

答: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及业务对未来收入产生的影响,各行目前在资产业务发展的重点都放在消费信贷与信用卡,而消费信贷中又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占整个消费信贷的近80%。但根据我们的项目经验,这两个产品却未必能为银行带来利润,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其成本构成,考虑如何增加其盈利性。(见图1)

图2

要分析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其实不难。(见图2)

在美国以外,包括欧洲各国,带透支功能的贷记卡比信用卡更为普遍。每家银行都需要有信用卡产品,以满足客户需要、避免客户流失;问题是银行是否需要独立完成所有的操作流程,有些功能是否可以交予第三方完成。我认为,信用卡业务的成功者将是那些已拥有庞大客户基础、并且从中找到需要信用功能的客户群的银行,或者是那些能够识别并且吸引目标客户的银行。

在负债业务方面,由于激烈的竞争,特别是人民币理财业务的迅速增长,正在挤压传统负债业务的利差空间,其成本已经接近内部资金的机会成本即银行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因此,我们认为国内的各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做强零售业务,提高盈利性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3. 零售银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是清晰的客户定位,而客户群细分则是基础的基础,如何进行客户群细分呢?

答:客户群细分能通过设计更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与服务来支持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同时,客户群细分能更好地帮助定价,以及选择合适的渠道来销售产品,这也能增加盈利性。所以,面对提高盈利性的压力,客户群的细分对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

通常在进行客户群细分时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

* 财务指标,例如收入、资产、负债等;

* 人口指标,例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国籍、教育水准、职业等;

* 业务指标,例如对银行的贡献度、使用的产品、其他行的产品使用情况等;

* 行为指标,例如生活态度、价值观、风险取向、产品需求等。

无论是在设计概要性的客户群细分方案或是详细的客户群细分方案,一般这些要素都会结合起来一起考虑。概要性的客户群细分方案通常是设计一些通用的服务理念,而详细的客户群细分方案通常则是确定目标客户群的市场方案。

为了确保客户群细分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利润,我们应该清楚以下的几个问题:

* 是否把握了最重要的细分要素(即:要素是否会过多以至于无法管理);

* 各项要素是否相互独立;

* 各客户群是否没有重叠或遗漏的部分;

* 是否有充足的数据;

* 这些要素是否都可以量化;

* 目标客户群是否是盈利的;

* 针对目标客户群是否能组织相应的市场行为。

以德意志银行客户群细分为例,德意志银行主要通过人口指标和行为指标来进行客户群细分,并依据该原则将客户细分为类。从下图可以看出,54%的客户来源于现代单身和现代家庭,但私人投资者却创造了51%的业务。(见图3)

图3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德意志银行采用了四个不同的品牌以及相应不同的业务模式。

4. 您刚才提到了品牌,这也是国内银行界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实现品牌形象的差异化?

答:一般来说,银行都有相当高的品牌认知度,在这一方面完全可以与汽车及奢侈消费品相比。但当客户被问及银行品牌形象问题时,只有不到25%的消费者能够将不同品牌形象与银行联系起来,他们感觉大多数的银行都很相似。但当被问及的行业是汽车或奢侈消费品时,回答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超过80%的消费者能够将不同的形象与品牌联系在一起。这个例子说明了品牌形象在不同行业的差距,有没有可能使中国银行与广大银行,象奔驰与宝马那样实现品牌形象的差异化?

真正的差异化并不能仅靠通过增加市场营销的费用支出就能够实现。所有国内的银行过去几年都在广告方面做出了巨大投入,但品牌之间的差异依然非常模糊。总体来说,各银行都需要实施新的品牌营销战略,我们认为银行的主要目标不应该是提高品牌认知度或促销某种具体的产品,而应该向通过精心挑选的目标客户群提供情感附加值。

品牌定位的决策必须由总裁做出,而不能授权给市场部。因为品牌形成与存在于银行的方方面面,从分支结构的设计、到服务提供的流程,再到工作人员的外在形象。今天大多数国内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先进的零售银行业务模式,内部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及决策机制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市场与客户导向。

进一步而言,银行应该考虑单品牌战略是否能够吸引多个目标客户群。不同目标客户群的日益差异化使单品牌战略的实施愈加困难。为了实现对多个细分市场的渗透,通常有必要创造一个品牌的组合。研究显示,这种战略显著地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然而建立一个新品牌所需的实践与资源,必须能够被由此所带来额外的收入和盈利所弥补。

形成品牌战略的第一步,必须对目标客户群、细分市场的业务潜力及竞争状况有清晰的理解。如上所述的以客户社会人口标准的传统细分方法(包括以性别、年龄、收入为标准)正在日渐被以客户行为模式和生命周期的细分方法所取代。罗兰贝格公司可以通过市场驱动分析、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分析及品牌诊断等方法,对客户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维度将客户列入不同分组。下图为罗兰贝格公司的Profiler工具对一个客户的分析。(见图4)

下一步需要通过对不同客户群的理解来制定每个目标客户群的品牌战略。银行的品牌战略应该与目标客户群的需求相吻合。但是品牌建设主要是将符合其需求的客户吸引到银行,不能过分强调其作用。调查研究显示,每个人每天都会被超过100条广告信息轰炸,但实际只会注意到2%的信息。

通过品牌战略的确立,就可以清晰地定义出营销组合的内容,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营销方式等。因为市场与竞争状况的不断变化,还需要对品牌战略进行定期的分析改进。

5. 组织结构是包括零售业务在内的所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制度保障,组织结构改革的意义和原则有哪些?

答:在国内传统商业银行体制下,采用总、分、支模式,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在各层面实行统一经营。这种管理模式固然有其优点,即管理的区域化使业务更贴近市场,但其致命的问题也在不断暴露。主要包括,由于分行形成内部的封闭循环,增加了运作成本和风险成本;在全行范围很难形成统一的业务流程与制度;由于目前各商业银行仍然是公司业务占主导,存在公司业务挤压零售业务资源或者以公司业务的管理模式管理零售业务的情况(根据零售银行的特点,零售业务的管理模式应更为集中化、自动化)。

因此,在银行的组织管理方面,根据客户对象的不同,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事业部垂直管理是国际主流银行的普遍模式。根据不同的银行,事业部制的模式也有不同,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见图5)

此外,我们认为在组织架构设计的时候,还需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分离前、中、后台,可以清晰职责、提高服务质量;明确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三条线内部保障与监督的独立性;业务活动专业化以加强管理扁平化,同时降低运作成本;将新的组织与新的激励考核机制结合起来。

6. 相比银行的其他业务,零售银行风险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答:为了实现优秀的风险管理,银行应该从战略、组织、流程、模型和工具等五个主要层面进行建设。

风险管理战略是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决定了银行在面临不同风险时所持的态度,例如是激进型、保守型还是稳健型。银行对风险的偏好通常会以在险资本的形式体现。

设计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将风险管理与业务分离,对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来说非常重要。在风险管理的组织内部,需要包括信贷审批管理、风险监控、模型设计、模型测试等职能,并且需考虑他们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业务类型、风险级别及风险敞口等因素,处理好在组织设置上的集中与分散、各层级的权限关系。

对于零售银行的信贷管理流程,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在流程设计时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认为在信贷流程设计时,需要遵从以下原则:要从工作的目标而非工作的过程出发,设计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责任人;剔除对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不增值的活动;在工作的过程中设置质量保证机制,以保证内部和外部客户的满意度;使决策点尽可能靠近需进行决策的地点做出,通过适当的授权提高整体效率;将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与最佳时间相比较,提高效率;将新的流程与新的激励考核机制结合起来。

由于零售银行的特点就是客户和交易数量庞大,特别是对于金额较小的交易,模型的准确和交易的自动化成为提高成本收益的关键。中国目前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各家商业银行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自己的风险模型。但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开始时间不长,缺乏足够的数据量;同时,由于没有严格的数据录入和校验流程,数据质量非常差,私营企业的小业主由于避税,通常还会隐瞒收入,所有这些都造成了目前在零售银行业务风险模型建设方面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定性的分析和人工的判断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很重要。这样也就对员工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7. 对于零售银行来说,网点是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如何进行网点优化?

答:针对网点优化,我们认为有包括四个方面的驱动要素,前两个方面旨在增加收入,后两个方面旨在降低成本。

首先,提高在网点的一线员工客户服务意识。提高客户服务意识,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客户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巧,这是银行在硬件投资上投入多少钱都无法弥补的。随着银行产品的日趋多样与复杂,如果一线员工没有受到及时的、专业的培训,他们将很难为客户提供很好的服务。

第二,促进网点的交叉销售而不仅仅是存取款。根据我们的项目经验,为银行带来利润的客户往往都是购买了银行多个产品的客户,因此网点应该加强针对盈利客户的交叉销售能力。

篇9

当移动设备的应用不仅限于通信娱乐的时候,更多人开始探讨利用私人移动设备进行办公的可能。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提出的新型办公概念,即企业允许员工使用自己的电子设备,包括PC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实现不限时空的办公。

但是企业在发展BYOD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企业数据与个人隐私如何精确区分;数量众多的移动设备型号、规格、操作系统,如何一一进行测试和维护;移动设备的数据存储,如何进行统一管理和隔离;移动设备的安全性问题如何保障,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很可能导致企业关键数据泄露或篡改,对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员工发生离职或调换岗位时如何清除全部设备数据等。

为解决BYOD难题,企业需要部署移动办公管理战略。企业移动办公管理(EMM)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移动设备管理(MDM)、移动应用管理(MAM)和移动内容管理(MCM)。企业并没有必要同时拥有这三个部分,但是企业需要保持前沿性的视角和意识,并且需要循序渐进的演进方案,通过在演进过程中不断增补相关功能。

企业移动化管理不是一套软件,而是一套体系。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移动化管理软件,选择合适的演进路线。

篇10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阿里贷业务对象的拓展与服务效率的提高,昭示着它正逐步迈向新的高度。相信其经营管理者作出如此决定,绝非一时意气用事,而是基于以往成功经验及对业务前景作了充分预期后才审慎实施的。

无疑,阿里贷属于民间金融交易行为。与当前许多商业银行手续烦琐、条件严苛的业务办理现状相比,与民间资本唱主角的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由于难以享有企业及个人征信资源、风险防控水平受限的困窘相比,阿里贷业务有着其先天优势。它既是信贷的提供者,也是企业做交易的平台。这种双重身份让其有能力及时掌控企业的各类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对企业风险进行精准判断,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自身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比例之内,另一方面,也有条件提高放贷速度,尽可能满足更多资金需求者的要求。

目前,在国内像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贷业务这样既顺应国家关于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壮大现代金融业的政策大势,又能很好适应互联网与移动互联金融化趋势,灵活有效地支持生产与消费的尚不多见。长远来讲,或许将来它能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平共处、相互补充,共同为方便企业及个人融资作出更为显著的贡献;而就当下而言,它的出现,至少有着双重积极效应。

一是“鲶鱼效应”。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阿里贷业务的不断推进,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这些年来,社会公众对我国银行业的诟病可谓不绝于耳,从对银行设定的种种霸王条款的腹诽,到关于银行暴利的指责,相关银行机构一再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尽管如此,一些银行机构依然故我,经营中缺乏紧迫感,尤其在如何进一步推进业务产品创新,更为便捷地满足个人客户及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上甚为乏力。如今,阿里贷业务稳步推进,若能从根本上使一些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受到触动,继而激发起其创新与服务热情,那么,对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啻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