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28 18:1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电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电发展规划

篇1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 模型优化方法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of the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It contains the problem of city’s distribution, on the meanings of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the models are used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simplify the models, and then propose the optimize methods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 At last,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the optimize methods, some available concludes were proffered in the project.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Models, Optimize methods,

1 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的电力工业正逐步由原来的国家垄断经营向自由竞争的电力市场机制转变。同样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现有的城乡电网己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过去我国对电力的发电和输电环节的投入较大,而对于配电系统的建设则相对滞后,致使城市电网的设备比较陈旧,网架结构薄弱,网络供电能力不足,供电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运行和维护费用高等等这些特点。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公司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运行、维护和建设电网的费用。因此,如何进行配电网规划以及在规划中协调好可靠性和经济性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世界的其他发展国家相比,我国配电网的发展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建设也相对比较落后。城市的配电网,特别是老的城市的配电网,已或多或少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对于电网的投资差不多一半都在电源侧,而对于输电线路的投资又多于配电网络的投资,因而也就造成了我国城市配电网的发展比较落后,跟不上整个城市经济建设的要求。

对于我国的城市配电网来说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普遍性的问题,如配电网架结构薄弱,电力设备陈旧、事故率高,线路过载严重、可靠性低、电压质量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点:

(1)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

(2)城市配电网技术落后,配电网络自动化水平较低。

(3)线路损耗率高,电压质量较低。

(4)电网供电可靠性差,电网规划不尽合理。

2 城市配电网规划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城市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主次网架不清晰,网络连接复杂,造成了用户电压不稳定,网络损耗过大,事故发生频繁等等问题。我国的配电网规划与设计,主要是由规划人员的经验和对一些电网的局部计算的来进行,在有限的条件下解决线路过载,负荷增加,电压质量底等出现的一系列的新的问题。那么对于规模日益扩大的配电网,这种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越来越不能够满足配电网的合理建设和经济运行。由此看来,全面的规划优化配电网架结构,一方面能够降低网络损耗,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投资和维护的费用。

3 城市配电网规划所采用的模型

以下三种模型是配电网规划中经常采用的模型

(1)单阶段模型

单阶段模型是一种假设负荷在规划的时间段内不变的静态模型,它无须考虑配电设备在规划期内投入的具体时间。

(2)多阶段模型

多阶段模型是一种考虑负荷在规划时间段内变化的动态模型。

(3)不确定规划模型

传统的配电网规划优化方法是通过选择其中一个预想环境,采用该环境下的已确定的参数求得该环境约束的,相对经济指标最优的确定方案。

4 城市配电网模型的简化

由于配电网规划所具有的多目标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动态性等特点,使得配电网规划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大规模的最有组合问题。因此不论是应用数学规划方法还是求解模型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化简。那么对于模型来说就需要进行一些条件的简化。

(1)只考虑单阶段配电网的规划,而不考虑动态多阶配电网规划。

(2)只考虑以费用为目标的单目标配网规划,而不考虑多目标配网规划。或是即使考虑了多个目标,但是通过其他目标规算成为费用目标,从而实现有多目标向单目标配电网规划的转化。

(3)对模型的非线性进行线性化近似。概括起来,线性化主要有两种:对目标函数进行线性化近似和对约束条件进行线性化进行近似。

(4)减少目标函数的费用项。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变电站的固定费用和变化费用,以及馈线的固定费用和变化费用项。

(5)减少约束条件数。在配电网规划中通常考虑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设备的容量约束,包括变电站的容量约束和设备的容量约束;电压降约束;可靠性约束;辐射状网络约束等。

(6)采用解耦的方法。主要包括问题的解耦和配电网络的解耦。常用的问题解耦方法有:采用Benders分解法将配电网规划问题分解成投资子问题和运行子问题。将配电网规划分成两个阶段:变电站规划和馈线规划。再将多个配电网规划问题分解成多个单阶段配电网规划子问题,分别求解各个子问题并进行相互协调。常用的配电网解耦方法是将整个配电网络按照变电站解耦成几个子网,然后分别规划并且相互协调。

(7)只考虑确定的配电网规划而不考虑规划的不确定性。

通过以上简化模型时考虑的几种条件,对于整个复杂的大型配电网来说,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复杂的配电网模型进行简化。

5 城市配电网规划的优化方法

配电网规划的数学规划方法包括确定性方法和不确定性方法。其中,确定性方法又包括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网流规划法;而不确定性方法有模糊规划法、场景分析法、风险度估计法等。

1.配电网数学规划优化方法

(1)线性规划法。在众多的规划法中,线性规划发是研究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一种数学优化方法。它在配网中的应用几乎涵盖了配电网早、中期的大部分研究领域。线性规划法又可以分为运输模型、线性规划、整数规划、混合规划等。

(2)不确定性规划法。目前,在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主要有三种方法。他们分别是:

第一种方法是模糊数学理论。主要是建立以模糊供电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计算电网故障状态下的模糊电量不足期望值计算模糊缺点成本最后利用遗传算法产生动态化解。模糊数学理论在考虑多种不确定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电网规划,能够达到一些理想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是场景分析法。场景分析法并不是对直接对配电网规划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建模,而是在未来规划的时间段内进行预想各种可能的确定性场景,然后在不同场景下进行进行常规的配电网规划。,考虑对各种场景都具有较高适应性的电网规划,从而得到对各种场景有较高适应性的最优柔性方案。

第三种方法是风险评估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情形进行评估和考虑,确定各个方案的风险率,然后进行确定性的电网规划,从而得到最优的柔性扩展方案。

城市配电网启发式规划优化方法。

(1)传统的启发式方法。传统的启发式方法通常基于系统某一性能指标对可行路径上线路参数的灵敏度,并根据一定的原则,逐步迭代直到满足要求为止。这种方法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结合“支路交换”进行的。所谓的支路交换是指:对辐射状配电网,通过添加一条支路来形成一个环,然后断开另一条支路以恢复其辐射状结构。重复该过程,直到任意支路交换都不能使目标函数减小为止。

(2)专家式启发方法。启发式专家系统可以说是传统启发式方法的发展。它与传统的启发式方法传统的启发式方法的不同式在规划中引用了专家的经验,这样一来就可以方便规划人员参与到规划决策中去。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专家人员不是用来代替规划人员的,而是利用存放在数据库中的知识和基础数据,并通过推理机推理,给规划人员以最优的规划方案。最终规划方案的确定还是由规划人员来确定的。

(3)随机规划方案(也叫现代启发式方法)。它包括人工神经网络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模拟退火算法SA (Simulated Annealing)、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rithm)、进化规划法EP(Evolutionary Programming)、Tabur搜索法TS (Tabur Search)、蚁群最优法ACO(Ant Colony Optimization )、等等。现代启发式方法是一种通用的优化算法。它的另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这些方法都能实现并行计算。由于现代启发式方法在求解组合最优问题时所表现的卓越性能,在过去的20十年中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它同样也具有不足之处就是当配电网的节点比较多时不可不免的出现“维数灾”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配电网优化规划的各种方法中,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数学规划和启发式算法两大类。在随机规划方案中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在现在的配电网规划中用的较多。

7 结论

在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对于规划问题计算效率似乎并不重要,但是如果在配电网规划中负荷节点多的情况下,若使用遗传算法则会不可避免得遇到“维数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实际上任何一种规划设计方案都是规划人员确定了设计思路和所处环境下进行建设的,所以说对于规划人员在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具体的限制因素发生变化时,其设计思路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要求优化规划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这样才能给规划人员的设计思路和调整方案带来较快的的响应时间。

通过一些实例分析表明:对于配电网的规划问题,尽管存在着大量的局部最优解,但是大部分局部最优解与全局最优解的结果相差不大,因而可以作为工程的近似最优解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康庆平 周雷 一个实用的配电网优化方法[J] 电网技术,1994,(11)

[2]刘建 程红丽 毕鹏飞 配电网的简化模型[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11)

[3]章海静. 配电网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 陕西电力, 2007,(05).

[4]孔维利 陈广娟 侯勇.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J]. 中国电力教育, 2007,(06).

[5]郑颂丽 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农村电气化, 2005,(09).

[6]宋晓辉 白晓民 配电网规划设计中潮流计算表格法[J]. 供用电, 2007,(01).

[7]陆慧泉配电网络规划探析[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01).

[8]陆慧泉配电网络规划探析[J]. 科技资讯, 2006,(33).

[9]李智宇 陈建福 张尧 基于优化分区的配电网规划研究及实践[J]. 广西电力, 2006,(04).

[10] 王江涛 刘建新 层次分析法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 仪器仪表用户, 2007,(04).

篇2

关健词:智能化电器;智能化开关柜;特点;发展趋势

文中从网络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今后以智能化电器构成的现代电力网将由电能传输和控制监测数据传输的两条通道构成,智能化电器将对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

1 智能化电器和智能化开关柜的概况

电器设备在电力工业还是工农产业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开关设备主要工作形态在开关柜中,其中电网要保持在35kV以下。开关柜属于有所电器的结合,主要是以控制电器运作开关为主。因此许多的业界人士把注意力转移在智能化开关柜上。它与计算机技术、数据技术、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密切相关。现在还无法对其准确定义,而我国科学家正加紧对其进行研发。

开关柜自身虽已实现智能化开关柜的要求,而单靠人力是无法做到的,我们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自我感知、学习、大脑的记忆等手段来适应计算机技术,以最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开关柜等最佳性能指数。

2 智能电器和智能化开关柜的特点

智能电器和智能化开关柜的特点是常规电器难以实现的,其主要靠先进技术来制作。

2.1 功能集成化、数字化

老式传统的开关柜主要依靠电磁式机械结构来运作,但在功能方面受到一定限制,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引进的计算机技术有着老式产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型智能化开关柜将计量、通信、保护等功能集合起来应用于计算机中,能轻易地代替老式电器的同时提高效率。

数字化技术制作的电器最大的特点是准确可靠,这种新型产品不会因为温度和电压不稳定而出现状况,也不会因为元器件的不同出现差异,因此数字化这种技术能够确保电器功能并使其更加精准可靠。

2.2 设计简单、维护方便

智能化单元是集计量、保护、通信、控制等所有功能于一体,当将智能化单元安装在开关柜上时,其中的设计和连线的工作基本都可以忽略,使用者只需要将电压、电流信号、出口控制信号和断路器位置信号等少量电缆与开关柜连接在一起,就能够快速完成布线工作,保证开关柜的正常运行。其余的各项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在操作实现,在简化了单元维护和校检的同时也为工作人员带来便捷。

2.3 可靠性增加

智能化电器与传统电气相比较而言更具有可靠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体现:(1)功能一体化,系统简化,可能故障点减少;(2)自检、自诊断功能的实现;(3)检测信息的增加,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对开关柜内的电、磁、热、机械、运动等各种物理现象与过程实施在线检测和优化控制,诊断其工作状态。

2.4 系统分散化、网络化

将每一开关柜智能单元的通信接口与值班员计算机相连,就可以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形式经过了集中控制式、功能分布式、面向对象分布式和面向对象的现场总线分布式的发展过程。

3 智能化电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3.1 前置各智能化单元

3.1.1 引入现代控制理论

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器方面的应用:电器的电流控制设备和供电系统、机器本身的工作性能以及状态都是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完成的。自适应及控制技术在电器方面的应用:电动机的自适应保护系统;变电站由于运作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得其保护定值的自适应修正。

3.1.2 开发专用集成电路

目前在国内研制和生产的电子产品中,其智能单元多采用的是CPU,但由于这种技术无法为专业程度高的电子产品服务,导致许多新型控制方法与保护算法无法实现。我国现在应该着重开发属于独立芯片和模块,建立独立知识产权,并且加大推广力度。开发专用的集成电路,形成我国独特的电器模式,推动新型智能化电器发展和进步。

3.2 重视网络软件开发

目前被汉化的优秀软件微乎其微,人力和机器衔接环节薄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统一制作标准,分工细致优化。

3.3 配套与相关原件的研究和性能提高

在开发新品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开关柜中非电量的检测进行充分探究,同时还要在线检测开关的各个性能,以此来避免“智能化开关柜”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3.4 抗干扰设计

抗干扰设计又名为EMC,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提高智能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这种抗干扰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EMC方面,老式的各类电子产品对EMC要求很低,且管理不当,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对该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着重强调了EMC在各类新型电器的制作标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提高抗干扰设计的质量确保高智能化电器和智能化开关柜对电磁环境复杂性的适应性。

4 智能化电器和智能化开关柜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应用方面同国外差距并不大,有许多优势可利用。若电器技术人员与电子技术人员相互结合,是能够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并符合中国标准与运行管理模式的优秀智能电器产品。在开发电器的工作中应该注重网络技术的发展,注重网络的标准性和开放性,今后以智能化开关柜构成的供电系统将由以一次设备组成的供电网和以智能化控制器组成的通信控制网有机结合而成。注意机电结合,提高电器的机械特性和电性能,提高电器自身可靠性。

5 总结

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智能化电器和智能化开关柜与其它先进国家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在电子产业方面较为落后。只有从技术入手才能提高电子产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深入市场调研,从而实现对新型智能化电器和智能化开关柜的创新研发,生产出属于我国独特的智能化机器和智能化开关柜。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提高我国智能化产业和科技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在不断进步:实施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平、透明等都已惠及了全国人民。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在发展目标中,职业教育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社会认可。科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务管理上 是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精神和思想的,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所走的道路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管理上的探索和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以此次《规划纲要》的学习为契机,以提高教学服务能力为推手,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远程教育网的资源共享,信息化现代化的城市班班通建设,当代教师再不是处在只能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三大教具时代。“一贫如洗、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也再不是现代教师的真实写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不再是句口号,每年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红火场面足以向世人昭示教师职业的巨大吸引力,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开始青睐教育事业,“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更加稳定了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篇4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2014年是核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时间点,核电产业的年度发展目标已经确定,有关部门对于核电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核电巨头也会将具体的发展规划落实到位,核电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不过,核电产业仍面临重大挑战,政策方面能否全面放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资本市场的概念炒作并不足以表明整个产业的发展态势,主力资金、游资助推股价只是从中获取利益而已。

一方面,风电和光伏产业大有企稳回暖的态势,风电装机容量、并网容量、发电量等各项指标表现良好,产业摆脱低迷期指日可待。从上市公司财报披露情况来看,龙头企业的经营状况大有改善,而2014年有关部门对新能源的重视力度会大大提高,并网政策、补贴政策、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有望全面落实,风电企业的发展态势会更加良好。与此同时,风电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核电形成一定冲击,二者之间的替代作用将使核电的地位大幅削弱,核电将面临着其它能源利用方式的围堵。

另一方面,内部核电暂时不重启的决定可能被打破,沿海核电产业的发展态势已经十分明显,核电设备的建设和投产速度、规模已经呈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而铀资源的短缺更是从根本上制约了核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核电行业并不缺乏核心技术,政策方面稍有松动便能有迅猛发展。但核电产业的发展潜力则相对较小,盲目上马核电项目并不利于整个能源结构调整工作的有序开展,核电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面临考验。

另外,无核化是世界核电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德国已经做出表率,制定了去核的时间表和工作步骤。仅仅将核电作为盈利性产业的想法太过狭隘,一年内我国暂停核电也并未加剧电力短缺的困境,并且从相关部门能源规划来看,其他能源利用方式的装机总容量基本可以满足电力需求。无核化的潮流不可阻挡,如何有效提高我国风电、光伏、页岩气、地热、水电的利用效率才是能源行业的核心问题。

中投顾问《2014-2018年中国核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2年以来,我国支持核电发展的政策进入了密集期。《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等指导核电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纷纷提出要稳步推进核电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尤其是2012年10月,国务院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恢复核电正常建设。中国核电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篇5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地方特色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社区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占全省GDP的54%;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40万人。到2015年,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社区用房满足工作服务要求,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5000个以上。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机制;2、基本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制;3、基本形成繁荣活跃的文化发展机制;4、基本形成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5、基本形成依法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文 化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2%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0%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5%以上。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文化服务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业年均增长20%,2015年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以上。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篇6

6月1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新能源发展规划将带动数万亿投资,“一方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还将包括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例如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等内容。”

江苏、浙江、上海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已分别在5月底和6月初次第推出,从各省的规划来看,底牌并无二致,均主打太阳能、风能和核电。

桌面上的是长三角新能源发展的蓬勃之势,桌底下的是三省市暗暗较劲。

浙江省发改委的一名官员分析说,各省之所以这么早都出台自己新能源规划,有两个最主要的目标。首先是,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3万亿的投资额度,各省都想争夺中央的资源,“国家几万个亿,每个省都分一点”。不过,在新能源发展方而,国家并不能给多少钱,最关键的还得地方自己支持。其次,地方还想借此带动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以及一些重要专利成果转移。

浙江具体针对新能源的产业规划正在酝酿成型,年内定将推出。

上述浙江省发改委官员表示,此前5月份推出的《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仅针对具体新能源产业,总的规划正在制定。

他分析说,一般意义上来讲,风电、太阳能带动的产业多,生物质能和沼气池比较难开展,对区域产业和能源的改善没有多大作用,对GDP拉动也慢。

因而浙江的新能源布局的序列仍然是以核电第一,风电第二,天然气、光伏第三。

“浙江新能源现在有点眉目的就3个点,浙江慈溪的风电,嘉善昱辉的光伏,以及三门市的核电”。据其介绍,浙江三门市拥有中国最大核电基地,三期装机容量是750万千瓦,第一期两台机组分别115万千瓦,已经开始施工,装机总量。

而浙江正泰能源在杭州新建的光伏基地已经投产,第二期在温州当地,将会联合8个集团公司,“要搞一个100亿到200亿规模的光伏基地,因为涉及土地,国家要批复,正在运作,因而还没有围起来”。

上述浙江发改委官员说,现在最大的瓶颈,就是新能源电价高出普通矿石电价一倍以上,这并不单是浙江一省的问题,江苏和上海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上述浙江省发改委的官员透露,长三角三省市彼此邻近,都靠海,海上风电,太阳能和核电的天然基础都差不多,只不过,后天禀赋上,江苏的光伏发展较早,上海的科技力量比较雄厚。

该官员说,新能源对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刺激,上海可能获利最多,因上海的科技优势明显,很多风力、核电装备都是上海的企业在生产,而江苏的新能源的底子较好。

他解释说,新能源主要靠政策推动,周家的政策路径并不存在多大差异,因此各省的起点相差并不太多,也不存在多大程度上的差异化竞争,很有可能会出现产业同构。

不过,他称,产业同构的问题不用担心,市场竞争机制会导致产业集中,现在政府强力推进,将来怎么样,将来再说。

长三角各省虽然差异优势并不明显,但在新能源方面的起点却差别很大,江苏是三省中“吃得最饱”的一个――2008年,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9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拥有8家上市的光伏企业,风力发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风电装备成套机组制造企业数最全国首位。

因而江苏发了宏愿,在《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中,江苏提出,新能源产业规模要进一步壮大,2009年要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2010年实现3000亿元,2011年实现4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销售收入实现3500亿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形成10000兆瓦左右生产能力:江苏新能源发展的序列为光伏产业、风力发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和核电装备。

相较之下,浙江的新能源目标较为务实,只是力争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5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50兆瓦,风力发电300兆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而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地源(水源)热泵空调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实现光伏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以上。

上海的目标基于二者之间,力争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其中核电、风电和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500亿元,新能源汽车300亿元,太阳能300亿元。

相比之下,上海新能源规划还有一个优势,即已明确了各自产业布局,这为其避开产业同构埋下伏笔。

其中,核电建设以浦东(临港)、闵行等为主的产业基地,浦东(临港)基地主要开展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的研发和总装;闵行基地主要开展核级锻件的研制;同时建设宝钢核材料供应基地。风电以浦东(临港)等为主,建设大型风电机组关键设备产业化研发制造基地。1GCC以闵行等为主,建设燃气轮机、气化炉等关键设备产业化制造基地。

闵行区是上海市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在上海市尚未公布新能源扶持细则之前,闵行区就已经印发了一份长达25页的

小册子。在这本名为《2009~2012年闵行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小册子中,闵行区一共27条扶持政策,分别针对新

篇7

一、江苏发展核电产业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江苏核电产业内部优势

1、核电站成功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田湾核电站厂址位于江苏连云港,是中俄两国在加深政治互信、发展经济贸易、加强两国战略协作方针的推动下,在核能领域进行的高科技合作,是迄今中俄间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2007年两台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锻炼了核电建设和管理队伍,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青年人才。项目实施过程中,为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和扩建项目积累了经验。

2、核电站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江苏田湾核电站工程建设推动了国内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输、保险、商业、服务、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宾馆、餐饮、房屋租赁等服务行业及日常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营钢材、水泥、化学消耗品等物资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电网、水气管道等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改造,吸引了国内知名的核企业、科研院所在连云港市设立常设机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活跃了市场经济,促进了环境保护,提高了连云港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活力、吸引力和知名度。田湾核电站作为我国首家获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核电站,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成为向公众宣传核电是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新能源的重要窗口,提升了城市形象。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田湾核电站的建设管理和建成后的商业运营,是连云港市乃至江苏省唯一一家运行一年实现增值税超10亿元的企业,增加了地方和国家财政收入。

3、核电清洁安全受到公众认可

据统计,江苏全省酸雨平均发生率已达30%,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江8个城市已经列入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两控区”。而核能发电所带来的环保效应非常明显。相对于燃煤电厂而言,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两台机组以每年50吨核燃料代替同等规模火电站600万吨煤炭,每年将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600万吨,减少灰渣40万吨以及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田湾核电站建设以来,通过广泛宣传,连云港当地广大居民逐步认识到了发展安全、清洁的核电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渐渐消除了恐核心理,增进了对核电的理解和支持。

4、核电装备制造业具有基础优势

江苏具有发展核电良好的产业基础。核电装备涉及的金属材料加工、重型机械制造、机械零部件、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等在江苏省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容易形成产业链。目前,江苏省已有一批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此外,江苏装备制造业有一批眼界开阔的企业家,有一群技术精湛的科技人员,有一支技艺高超的技师队伍,为发展这一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江苏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无论从起步时间、企业数量、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来看,在全国核电装备制造业中已有一定的影响,制造技术和配套能力较强,发展后劲充足。

(二)江苏核电产业内部劣势

1、资金筹措困难

江苏核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核电企业怎样筹措资金。核电建设的一次性投资成本非常高,而其运行和燃料成本相对较低。江苏发展核电产业,必然考虑核电一次性投资成本的资金和企业自有资本金问题。2007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规定,企业自有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不少于20%,按照15年内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核电建设规模大致估算,核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约为4500亿人民币,其中15年内项目资本金需求量为900亿元,平均每年要投入企业自有资金54多亿元。目前有资质建设核电的国内企业只有3家,其中中核集团2008年全年赢利48亿元,比核电建设所需的年平均54亿元的投资资金还小。

2、人力资源缺口大

江苏核电的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与核电有关的专业人才。但是江苏省内高校尚未设置核电专业。核电由于其专业化特征和安全性要求,学校教育还不能完全胜任核电建设的需求,必须经过一两个核电站全程建设、运营和管理。才能真正算得上人才。目前这一类型的核电行业人力资源,对于江苏核电产业来说,是极度缺乏的。

3、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含量低、企业规模小

核电装备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而江苏省的核电装备产品技术含量低,大部分属于二、三级设备和配套产品,竞争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支撑。江苏省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实力不强,除了几家大型企业实力相对较强外,其他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缺少核电设备生产许可证和设计许可证,只能做二、三级供货商,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不强。同时,这些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各自为战。信息互不沟通,缺少组织协调,形不成合力。

二、江苏发展核电产业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江苏发展枯电产业的机会

1、核电发展前景广阔

核电是优化国家和地区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力量。但在中国大陆,核电占发电量比例还不到2%。发展核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调整国家能源结构的需要。以煤电为主的高碳经济模式产生很多污染,目前无污染并且短期内能够大规模解决能源需求的只有核能。核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江苏发展核电产业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2、核电经济性不断加强

核电的投资方都希望投资能够得到经济回报。在发达国家,核电发电成本普遍低于燃煤、燃油发电,法国核电发电成本/燃煤发电成本的折现成本为0.69,德国为0.70,日本为0.79,比利时为0.56,意大利为0.69,此组数据足以说明核电的经济性。通常核电站核燃料消耗费用只占成本的20%以下,而常规电厂燃料消耗费用占发电成本的60%以上,随着全球燃料储存总量的下降,开采难度和全球需求量的增加,燃料费用必定上涨,发电成本上升,核电的综合效益将更为明显。

3、核电发展带来核电装备制造商机

在核电投资中,约60%的投资用于装备制造,按照修改后的《核电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投资约为8000亿,那么装备制造的市场规模就

是4800亿,毛利率约为40~50%,远远高于一般机械制造业20%的毛利,对于江苏的核电装备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二)江苏发展柱电产业的威胁

1、外方大幅度提高要价

鉴于俄罗斯将继续负责江苏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的成套设备供应,俄罗斯核能建设与出口公司代表耶西波娃曾表示,“新的核电项目的合同价格已经不可能跟十年前签署的田湾一期项目一样了”。根据俄方专家的预测,未来5年,与核电建设相关的设备和主要原料等价格将上涨200%。

2、其他新能源的发展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的,主要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中将光伏产业、风力发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的发展排列在核电装备之前,表明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排序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随着新能源开发力度的加强,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将是核能面临的主要威胁。

三、江苏发展核电产业的对策建议

在SWO十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推动江苏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成立江苏省柱电产业办公室

建议成立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的核电产业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调查了解江苏省核电产业状况,统筹协调江苏核电产业的有关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部委协调、标准制订、相互配套等有关问题,服务核电企业。通过购买国产核电设备,降低核电企业的建设成本。

由省政府核电办牵头成立核电装备制造行业协会,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定期最新核电产业动态和需求,统一开展人才培训,加强信息共享,组织统一攻关,共同招投标。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形成整体合力。由核电办和行业协会牵头,按照《江苏省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导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有序发展。

(二)规划建立大型枯电设备生产基地

建议由政府规划,企业投资共同建设江苏核电设备生产基地,基地可建立公共装配中心、公共测试中心、公共信息中心、公共人才中心,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有效整合生产环节,实现资源共享,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具有技术研发、咨询服务、设备生产等产业链条较为完整、集聚效应明显的核电产业体系。

(三)成立桂电人才培训中心

建议成立核电装备人才培训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有关部门合作,既培养中高端核电人才,又培养企业急需的特殊工种人才。为江苏核电企业和核电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人力资源。

(田)加大政策支持

江苏的核电企业和核电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大发展阶段,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在土地规划、科研经费、银行贷款、技改贴息、人才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扶持江苏核电企业和核电设备生产企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江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江苏核电企业的核电建设融资基本上为银行贷款;建立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建立核电产业基金,解决核电建设所需资金。

(五)加强与俄罗斯的杖电技术合榨

篇8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中国核电;核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熊伟(1977-),男,湖北荆州人,三峡大学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杜晓超(1976-),女,河北保定人,三峡大学理学院,讲师。(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43-02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在地震和海啸的连续洗礼之后发生氢气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漏,核电的安全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极大的关注,也使得各核电使用国开始重新审视核电的发展战略计划。目前中国是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福岛核事故之后,国内暂停了核电项目的审批,并展开了一系列核电安全检查。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两个核电规划的公布意味着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国内暂停的核电建设正式重启。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电建设作出部署: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科学布局项目——“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提高准入门槛——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

核能应用安全性及核电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核电专业的发展。2012年2月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2)2号),批准三峡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生。自此,全国开设核类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37所,开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有28所。后福岛时代中国核电的发展何去何从,核电专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这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发展核电的重要意义

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至今,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还不足60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持可持续发展,对发展核能的需求日益增加。与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相比,核电无污染、碳排放几乎为零,有利于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实施,因此成为我国达成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与传统能源相比,核电的另一优势是能耗少,1千克铀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吨标准煤。核电有着传统能源无法比拟的巨大经济价值。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300万~400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30~40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紧张等问题。

二、国内外核电现状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全球共有441台核电机组运行,总装机容量约为3.7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5.2%,日本为29.2%,美国为20.2%,中国核电比例只有2.57%。全世界有18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超过了20%。

在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之后,日本关闭了所有的核电站,最近有两座重新启动;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宣布放弃发展核电。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在内的更多国家并没有放弃核电的发展,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纷纷规划自己的核电项目。近期捷克、白俄罗斯、阿联酋等无核国家也启动或开始建设一批核电站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全球有60多个国家计划发展核能,包括30个无核国家,今后20年全球的核能发电量将会提高一倍。

中国目前已运行的核电机组有15台,总装机容量为1256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约占全球在建机组的40%,在建规模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不足3%,这与核电占电力总量16%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根据2010年修定的《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就在中国核电建设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出于安全考虑,中国国务院宣布暂停所有核电项目的审批,用了9个多月时间对全国41台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3台待建核电机组以及所有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综合安全检查,[3]并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努力提高核设施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核紧急响应能力,以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此次国务院审议通过核安全规划,已基本认定目前我国核电厂处于安全状态。

目前我国运行的核电站均是二代改进型反应堆。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在国务院四条指示下,我国对在运行核电站和在建核电站进行了安全检查,并按当前最先进核电规范进行核电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通过核电站安全检查及核电设计中提高安全措施的实施,表明我国现有核电站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国际上对于核电安全的评估一般是两个参数:一个是“堆芯熔化概率”,另一个是出现放射性大规模释放的概率。日本福岛核电站在设计当初是考虑了地震和海啸的因素,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设计的抗震能力是抗里氏8.2级地震,而且这次的9.0级大地震也在它的安全裕度之内;抵御海啸的预设高度是5米,而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却高达14米,这超出了设计预设。若是三代核电技术,能确保核电站的安全吗?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美国的合作方专门进行过一次模拟计算,如果福岛采用了AP1000的三代技术是可以经受住此次考验的。

日本核危机对全球核电业的影响终将过去,我国核电发展必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最大限度地防范核安全风险,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核电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安全、高效发展。中国发展核电的政策就是要在极端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并且要着力于第三代核电站的设计和建设。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压水堆三代核电主要有AP1000和EPR两种,共在建8台机组,中国占6台。其中美国西屋公司研发的AP1000三代核电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安全的核电水平,AP1000核电机组全球在建共4台,全部在中国;EPR核电机组在建工程共4台,2台在中国,1台在芬兰,1台在法国。

最新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在安全问题上具有更高的水准。发展核电不仅要掌握引进技术,还要开发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正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ACP1000和ACPR1000,以成熟可靠的技术为基础,借鉴吸收引进的三代核电先进设计理念,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先进安全系统,考虑应对类似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相关改进和措施,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

三、核专业人才培养

发展核电产业离不开核电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核电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核电专业人才的培养。2012年国家提出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这意味着对核电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核人才的培养,全国各大高校开设的专业有:核科学与核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等。近年来,开设核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部分高校还成立核工程与核技术学院。特别是清华大学专设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不仅是科研基地,也是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福岛事故之后,核电科学研究的方向也发生着针对性转变。2011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开办能源实验班,所学内容涉及能源的长期利用和使用安全问题,这是人才培养专业方向上首次涉及核辐射与核安全。

再来看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2007年开设核专业的各高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为例,2007年全国招聘应届毕业生50人,到2009年校园招聘计划达到851人。虽然福岛事故发生后,核专业招生和就业稍显遇冷,但是应对核电的复苏,人才储备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将推动另一波就业。

根据国防科工局之前的统计数据,2020年核科技工业需要核专业本科以上人才约1.3万人,其中,“十一五”期间6000人左右。按照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需要400人计算,到2020年新增30座百万千瓦核电站,需要核电人才在1.2万人以上。另外还有核电科研类人才,2010年全国核电就业人员中在岗核电科研类人才为7124人,预计2015年全国在岗核电科研类人才将超过10000人。据此估计到2020年核电站共需要核工程方向技术人员16000人左右,平均每年需求2000人,特别是高质量核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将限制核电的发展。

各方面信息反馈,就业市场急需大量高质量核专业人才,这一现象造成全国各高校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备受青睐。从2001年至今,高校新增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19个,目前拥有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招生资格的院校有28所。高素质、高层次的核人才培养倍受追捧。但人才培养不能只追求数量,还应关注质量。质量问题如何保证?要从最根本的问题出发提高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由教育部规划,清华大学负责,统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规范的工作正在开展。规范教学的同时,2012年10月教育部也对专业设置和规范进行了统一,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见表1,其中针对福岛事故新增“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

表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专业代码 学科门类、专业名称 原专业代码 原专业门类、专业名称

0822 核工程类 0805 能源动力类

082201 核工程与核技术 080502 核工程与核技术

080508S 核技术

080511S 核反应堆工程

082202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080509S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082203 工程物理 080503W 工程物理

082204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080510S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四、核电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专业发展除了受到该学科对应的科学发展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影响以及国家的学科政策和大学的学术管理体系制度等等一系列外在因素影响。鉴于核电的特殊性,专业方向除了包括设计、建设、设备制造、人员培训、电站管理、核燃料生产和制造,甚至乏燃料后处理等多方面问题外,还要考虑其经济性、安全性、防止核的扩散及环境保护等。

福岛事故之后,业界极为重视核安全。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将是核科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严重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例如堆芯熔化事故,往往发生概率非常低。而福岛第一核电站堆芯熔化最后导致核泄漏事件的发生,更加明确低概率事故是可能发生的事件。而在福岛事故之前,包括国际上大部分核专家在内,认为低概率事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以美国为例,据美国核能监管委员会2011年6月公布的审查结果,表明美国104个正在运行的核电反应堆中有超过一半的核反应堆没有制定严重事故处理计划;在所调查的核电厂中,只有42%的核电厂制定了严重事故处理计划。

从核电发展的历史看,从三里岛事故到切尔诺贝利事故,每一次重大的核事故都会带动核电技术的升级。日本福岛事故同样是发展更安全更先进核电技术的契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同样指出了核电专业发展的方向,各类核电研发、制造、建设的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有赖于核学科或核专业人才的培养。核电专业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后福岛时代带给核电专业发展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参考文献:

[1]叶奇蓁.后福岛时代我国核电的发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32(11).

[2]杨金凤.中国核电安全“体检”备忘录[J].中国核工业,2011,(5).

篇9

坐落于宁德三都澳白马港湾坞半岛的大唐宁德火电厂早就于2003年9月28日开始基础建设,项目总投资180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440万千瓦,分三期建设。2006年3月和9月,大唐宁德火电一期2台机组先后并网发电。

而作为福清首个大型发电项目,国电福州江阴电厂一期2台机组已于去年7月和10月相继投产,年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年产值逾20亿元。二期扩建工程拟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目前,二期工程通过可行性研究审查,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目前在建的福建LNG项目配套莆田、晋江和厦门东部3个LNG燃气电厂,总装机容量350万千瓦。莆田燃气电厂1号机组和晋江燃气电厂1号机组已进入最后的安装调试阶段,不久就能投产使用。燃气电厂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40亿千瓦时,对增强电网调峰能力、优化电源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等,将起到重要作用。

核电起点高速度快

今年以来,福建核电发展速度很快。2月,宁德核电站开工建设,这个迄今为止福建年设计发电量最大的电站项目建成后,4台机组年发电量预计达到300亿千瓦时,主要满足省内需求,并参与华东市场竞争。

一期工程年发电量逾140亿千瓦时的福清核电,也将于年底开工。去年底,福清核电项目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工程规划装机容量为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量420亿千瓦时。一期工程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年发电140亿千瓦时,总投资约267.6亿元人民币。该项目计划11月18日浇注第一罐混凝土,2013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2014年9月第二台机组投产。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郑珊洁表示,宁德和福清两个核电站的建设,将使福建省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核电基地,清洁高效的核电将成为主力电源,促进福建及华东电源结构优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

风力发电大力开发

另外,由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福建省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初步估算,福建省沿海陆地风能资源总储量4131万千瓦,技术开发量607万千瓦,近海风能资源储量估计为陆地上的3~4倍,是今后该省可开发的主要能源资源。《福建省后该省可开发的主要能源资源。《福建省“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福建省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万千瓦,风电比例争取达到2%。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预计全省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00万千瓦。

我省风能开发利用起步较早,1977年就被确定为国家重点资助的首批开发风能省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试制出产的55千瓦风电机组在平潭并入电网成功,是当时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并运行的最大风力发电机组。2000年起,我省先后在平潭、东山、莆田、漳州等地建成商业化运行风力发电场,成为我国发展风能较快的省份。

截至去年底,福建省已建成投产风电项目7个,累计安装风电机组176台,装机总量23.375万千瓦,累计发电3.04亿千瓦时。目前,福建在建风电项目22万千瓦,27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规划总装机79万千瓦。其中,福清三山、高山2个风电项目已基本完成单项工程及设备材料招标工作,部分机组年底将发电。

海西清洁能源基地呼之欲出

围绕能源发展战略,福建省超前布局,加快推进电网建设,全力打造海西电力高速通道。按照“十一五”规划,5年中,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610亿元建设和改造福建电网。省电力公司将原规划在2010年实现覆盖全省的500千伏大环网的目标提前至2009年上半年完成,实现福建主干电网由220千伏高压网架向500千伏超高压网架转变的历史性飞跃。

福建电网与华东电网联网的500千伏第二通道将提高等级,按照1000千伏特高压标准建设,预计于2010年建成投产。为适应海西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和国家电网公司把特高压电网建设延伸到南方的规划,福建提出,2015年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形成丽水一福州一泉州双回特高压通道。届时,福建省清洁高效的电能将源源不断地服务整个海西区域。

篇10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单位能耗启示

一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中国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发展,现正在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

(一)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标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15%: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风力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核电投产1244万千瓦,到2020年投产4000万千瓦。这两个规划目前已经明显不符合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其中将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发展规模都进行了大幅度调高。

(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份额目标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定了市场份额目标:2010年和2020年,控股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控股装机容量占其总控股装机容量的3%和8%以上。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给发电企业规定这一强制性指标,但这一趋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三)我国所实施政策激励

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在已经进入意见征求阶段的《能源法》中更进一步确立了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的基本战略方向之一。

二 单位能耗描述性统计研究

(一)单位能耗概念

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每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的能源:

(1)增加值综合能耗=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2)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产值(万元)。

(二)一篮子目标规范

2004年,国家开展了有关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和探讨,随后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明确了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三 国外单位GDP能耗演变历史及启示

单位GDP能耗已经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降低单位GDP能耗已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同样经历过单位GDP能耗的上升阶段,之后出现显著的下降。

(一)发展规律

工业化初期转向机械化大生产和家园建设必然带来单位GDP原材料需求的显著增加。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业化进程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原材料消耗强度仍维持在与GDP增速基本相同的水平。进入工业后期,人们对基本原材料的需求已接近饱和,经济发展从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更多转向文化娱乐、知识教育等更非物质层次,因此单位经济总量的物质需求才明显减少。

经济只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第三产业才能成为单位GDP能耗下降的长期途径。调整一、二、三产的产业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但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均收入有着因果关系,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第一、第二产业而孤军奋战。那种认为在人均收入尚低之时就可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想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一定困难。

(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