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28 18:1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篇1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者社会的重要性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全国人民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对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的青少年来说,往往由于自己的社会心态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因而常常会出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紊乱现象。而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一直坚持着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同时,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的语文教学挂钩,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之形成健康、道德、和谐等积极的价值观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2当今青少年群体中价值取向的误区

当今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来说是可观的,普遍有着较强的自信心、积极地进取心以及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但与此同时,一些消极的价值取向也是存在的,有些取向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思想的逐渐成熟而逐渐改善,但有些则需要及时加以引导。

2.1倾向性职业追求的是权利与金钱。虽然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未踏入社会,与所谓的金钱及权利接触不深。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以及按劳分配、优胜劣汰等市场法则的出现,往往影响着青少年的求职取向。在问及他们的求职取向时,他们大多反映的是权利或高工资,而当问及他们所谓的权利与高工资是否代表未来的幸福时,大多反映的是未考虑过或是肯定的回答。如此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必将会使青少年在未来的人际及情感交流等方面大打折扣。

2.2生活取向追求的是享乐与满足。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人类的欲望也在不断的上升。而当今的青少年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从小的养尊处优使他们缺乏一定的分享意识,加之受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往往在生活中讲究要吃得高档,穿的时髦,花钱要大方,而且平时所用的东西必须是名牌而且要潮流。长期如此下去,只会导致青少年在生活中缺少一定节制,一味的贪图享乐,体验不到汗水背后的而辛酸。

2.3倾向性知识追求的是理论与高分。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争夺也是非常的激烈,青少年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人才资源,其能力的强弱与未来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误导,许多学生所追求的文化及知识只是片面化的高分,他们认为分数高就意味着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好,相对应的是自己的能力也就越强。而他们恰恰忽视的是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

3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展,中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段的改革,但有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而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独有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具体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3.1让成才案例探讨带动学生追求知识的方向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或阅读理解当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成才案例。在往常的课文分析当中我们可能更多注重的是文章主旨思想、写作手法、整体结构等客观表象的分析及讲解。但当我们深入文章时会发现里面蕴含有成才人士理想、志向、人生目标和成才路上的种种荆棘等内容,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他们成才之路的探讨及分析来强化自己的成才观念。这样一来,在强化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真正的人才不仅仅是依靠成绩来论高低的,而是综合发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性统一,并在应用的同时不断加以创新的。以此来带动学生追求知识的方向性具有非常实用的操作价值。

3.2鼓励引导学生抒写生活随笔,加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正确认知。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同,往往对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回到事实本质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对于性格可塑期的这帮孩子来说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由于现在社会的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教育都普遍重视,好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抒写生活随笔的习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现成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对周边的事物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我们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这些看法加以了解并整理归类,从而发现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认知误区,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引导。

3.3注重课堂情境创设,加强学生情感教育。2007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提出提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这也应涵盖了感恩、回报、尊敬、关心等情感意识的教育。而语文课堂作为一项极其活跃而又有趣味的教学环节,在分析课文或其他教学内容当中我们就可以有意在里边创设一些课堂情境,如兴奋、动情、激动、迫不及待等等。这样以来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生活,在对故事的深度理解当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意识。如此下去让学生在进行情感思考的同时,又增加了他们对周边事物的理性分析。

3.4在语文教学实践环节增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价值观。为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的不断要求下,语文教学实践环节在中学的语文教育中也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面临当今青少年群体普遍个人主义严重的情况,作为中学执教的一线老师,我们就很有必要将学生集体价值观的培养贯穿在语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当中。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自己体会并同化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集体与个人”等类似相关的辩论赛、知识竞答,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并加以分组竞争。通过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明白:自己价值的体现脱离不开集体,自己利益的上升必须建立在集体成绩的上升之上。

4结语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是他们在逐步的发展中强化自己的必经之路,而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及学生养成教育的基础教学环节,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我们老师作为培养青少年价值观的“催化剂”,不仅要将学生各方面价值观的培养贯穿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而且要不断通过各种实践去检验强化。展望未来,我们语文教学在社会的发展中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中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成分也将会不段增加。因而,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不断去透视学生的心理并对他们加以合理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执教能力,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同时,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幼儿 舞蹈教育 价值观 措施

一、基于当前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不断促进教育综合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性改革与创新。在这种大环境下,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校外学习机构以及社会团体都开始积极开展关于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方面的活动。基于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形式发展迅猛,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目前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呈现出特长花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多数的学前教育组织机构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将其往往只是作为一种兴趣课程安排在日常课程以外的时间段内。并通过开设兴趣班,吸收学生进行学习。尚未能认清舞蹈教育本身的重要意义。而且,这又造成了兴趣班收费的教育方式,使得原本的舞蹈教育掺杂了杂质,使教育变了“味道”。

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的舞蹈教育过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针对那些具有舞蹈特长的学期儿童进行教育培养,忽略了整体,使得舞蹈教育公平性丧失,造成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的范围缩小,并逐步成为了一种特长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于我国舞蹈教育之间相互违背的。

2、基于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呈现出技巧化现状

我国不少的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呈现出技巧化教育形式加强的特点,不少相关的舞蹈教育机构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并不关注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片面的追求和迎合学生家长的期望,将舞蹈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了学前儿童的舞蹈技巧训练上。但是,过早的是学前儿童进行技巧培养与学习,实际上是脱离舞蹈教育本身规律性的方法。更加不利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L。而且不少的舞蹈教育本身采用相当粗野的方式进行训练,对学前儿童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剥夺了儿童学习舞蹈的快乐,何谈舞蹈艺术。

3、学前儿童舞蹈教育表现出功利化

经过一些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现在很多的家长送学前儿童去参加舞蹈教育都是因为“总是想让孩子学点什么”或者是“某某的孩子都在学习舞蹈”这样的一些想法,使得家长就非常盲目的送孩子去参加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还有的一部分家长则是希望还是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使得学前儿童去参加舞蹈教育的时候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在相关的舞蹈教育工作中当中,有些人并不能很好的意识到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思想,比较重视比赛训练而对于那些日常的教学工作去却往往会忽略掉。让学前儿童成为了大人们竞争的牺牲品,违背了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最根本的价值。

二、实现我国学前儿童的舞蹈监狱价值转变的主要措施

1、将学前儿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舞蹈教育

在进行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过程中,应当将侧重点放在学前儿童本身上面,舞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舞蹈教育本身的特有属性,能够更好的提升学前儿童的身心素质发展,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想要更加实现这一点,需要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人性方面的培养。

1.1、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应当将儿童本身作为主体。

1.2、加强对儿童个体培养的重视程度提升,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对他们爱模仿、好动的天性不能一味的抹杀。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这个世界的变化与发展,以及更多他们并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因此,在进行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时应当更多的关注学前儿童的本体感受。

2、坚持公平原则的学前舞蹈教育

在对儿童进行学前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公平教育的方式作为教育的前提,向学前儿童提供舞蹈教育平等的机会,学前儿童学习舞蹈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舞蹈演员或者舞蹈家。儿童之所以学习舞蹈是为了能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审美情操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精神和心理都应当是放松的,是回归天性与自然的时候。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应当令儿童感受到快乐。学前儿童有学习舞蹈的全力,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条件与身份,都应当具有相同的机会接受舞蹈教育。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各自情况不同,也应当因材施教,使学前儿童在舞蹈教育过程中感受艺术的未来。

3、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前提是科学、快乐

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具有特殊性,其教育前提是形成健康科学、快乐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只有这样学前儿童才有可能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获得量好的收效。但是,尽管如此,舞蹈教育过程中本身具有的训练的严格性和科学性仍然是一切的前提条件。想要实现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水平提高,必须坚持上述中的两种方法,形成健康、科学、快乐的舞蹈教育。

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 价值观教育 课堂教学

社会呈多元化、快速发展,不仅给国家带来富强、改革,而且给社会带来全新思维、潮流多样多变。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完整统一的思想是必要的,因此当前形势下应刻不容缓的事情,即对广大人民进行思想及价值观观念的教育。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其思想最容易受到外界一些拜金、享乐、极端主义等负面观念的影响,而产生迷茫。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中,中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其多元冲击。所以,正需要以语文教育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人文熏陶。

一、中学语文与价值观教育

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并视为社会广大青少年的代表人群,也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对象。二零零一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就有这样一个观点:“语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让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品与健康审美。”因此中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首要教学目标。

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要求

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中学生求索知识,所以教师应该侧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锻炼。教师如何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新时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中学语文教师、价值观教育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写作中体现价值观

在中学任何学习阶段的语文课堂基础均为通过“写作”完成的。在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有明确要求:“第四学段的学生需要认识常见汉字,数量为三千五百个字左右”,不仅对学生的认字量有明确要求,而且对该学段学生的书写速度、规范也有要求,从而保障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

此外,我们在“课程标准”中还看到对学生毛笔字的训练要求,标准提倡中学生学习毛笔字,不仅使学生对书法的培养,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通^实践来促进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这便是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二)朗诵阅读中体现价值观

朗诵阅读一般通过书本或文字去了解作者及世界或他人的多元化情感经验,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掌握阅读、朗诵能力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在“课程标准”看到要求第四阶段的中学生在课内阅读量和篇数也有具体要求,至少在80篇的优秀诗文,而课外学生自行阅读数量不能低于260万字。所以,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涉及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涉及语文阅读中学习体会情感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讨论、总结均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而且在无形中形成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力、表现力,进而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说阅读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中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口语交际中体现价值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从第四学习阶段开始要对学生进行500字以上45分钟的写作训练,同时进行扩写、改写。在口语表述方面要求学生能阐述自己的观点,且语言具有说服力、条理清晰合理。

所以,不管是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是教育教学学生积极表达新生的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班上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实现对学生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培养。

人作为情感丰富的生物,当遇到情感激烈时,通常需要通过语言或文字去宣泄。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诉求中如何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现是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重视的问题。

同时,在写作或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利用语言进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并通过文字落于书面。因此,正确的、向上的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学生“口”入手,手入“心”,这样才有教育实践意义。

三、中学语文教师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教育改革、价值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唯有教师理解交易的真正意义,体现知识的专业性、传授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价值观教学走的更远。所以,教师应该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及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在未来也要从多个方面多元化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内涵等不断提升。同时,在课堂上,尊重教育对象,也是作为教师一个必备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价值理念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所以,上好一堂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对教育教学充分的热情,对于教育成果的积极探究,这些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同样,我们也可以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由教师的价值所决定的,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健康、有效、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结语

价值观教育是利用中学语文课程的优势,让价值观逐渐形成的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对价值观有一个明确、正确、向上的认知,进而养成健康的价值观,并指导生活。

教材决定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只有选择明确的教材文章,并能充分探索其中价值观教育内容,才能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领悟价值观教育,让中学语文课堂价值观教育打下基础;在教学方法作为教学主要途径,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思维融入教学内容中,让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的教育;而教师作为教育者,其决定了教育质量,教师的文化底蕴、品德都是中学语文价值观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此,价值观教育必须通过教材、教学过程、教师素养三个方面出发,只有这个三方面发挥作用,才能让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 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生发展有什么指导性的意义,特别是对幼儿以后进一步价值观的确立又有什么影响,游戏教育对幼儿学习有什么重要优势。幼儿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朦胧的阶段,他们没有所谓的三观。如何通过有效又高效的方式来树立幼儿的正确价值观需要我们进行深度的研究。

一、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的事物,包括所有的人和事物及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或者发生的结果而带来的对他人或者是自己的影响的总的评价,对与错,是与非,该与不该的统一总的看法。

一个人做事情之前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又该怎么来承担,这些都是价值观指引所产生的思考。它是一种个人行为方式稳定发展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个性习惯塑造的显性因素,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来指引自己做出怎么得行为。价值观是我们用来分辨好坏,明辨是非的心理倾向体系,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哪些事情做了是违法的,是被道德谴责的;哪些事情又会被社会所赞颂,被人称道。我们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引。

从出生开始,一个人的价值观就会在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大众媒体,互联网上、名人明星、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的观点和行为都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建立。

二、幼儿游戏中的教育优势

教育要从小开始,幼儿教育是人类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儿童的心智会得到启蒙发展,他也是儿童或者说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人类教育的最初阶段,我们的各方年发展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心智等很多方面发展还不健全,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比大人来说比较弱,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差。如果你用教育成人的方式来教育他们,这会是一道非常难得题目,不仅教育者吃力,幼儿也很难受,双方不会有一个好的教与学的模式。但是我们知道,因材施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孔子这个大教育家提出的教学模式对待幼儿同样适用。幼儿对于普通的教育模式接受不了,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记忆深刻,而且主动性也比较强,所以抛开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游戏教育更能让幼儿提起兴趣来学习。我们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奇宝宝,他们不仅有想象力而且创造力十足,在游戏中设置情景引导他们参与,制造愉快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轻松活泼地学习,健康成长。

家长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智力开发。例如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能够开发孩子的大脑,可丰富他们的常识,让他们拥有一些正确的处理方式的能力。所以,总结来说,游戏不管是对幼儿的心理还是生理,以及他们的心智发展的教育都有有效的教育效果。

三、在游戏中渗透幼儿的价值观

怎样在游戏中一点一滴渗透幼儿的价值观,需要我们慢慢培养,通过有效方式,切勿急功近利。首先,我们要选择有意义的游戏;其次,要传达正确的观念,进行正确引导;最后,我们要鼓励孩子,学会赞美他们。

(一)选择有意义的游戏

游戏有很多种,有的适合成人玩,有的适合幼儿玩。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玩的游戏,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如何在众多游戏中进行筛选,需要教育者(父母或者老师)下一番功夫。然而,选择什么类型的游戏又是一大问题,室内的还是户外的;益智的还是竞技的;动的还是静的等等,这里需要家长老师在游戏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不仅要选择对的,还要选择适合的,不同游戏间的相互结合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游戏选择上必须慎重

(二)渗透正确的观念

早期幼儿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试探性的。他们无疑是的做了几次以后,如果没人制止他们,他们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的,被允许的,他们就会一直这样做下去。然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好玩,再逗一逗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明白自己的所为,因此,很多孩子在早期会养成不良习惯。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的是非价值观基本是不成形的,可能对于是非对错他们根本分辨不清楚,或者比较模糊。家长老师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在合适的时机慢慢教导幼儿,告诉他们什么事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于是非对错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孝敬长辈,尊师重道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价值传输;要告诉他们在竞技的过程中胜负难免,要正确对待胜与负这个问题,胜不骄败不馁;要学会跟朋友家人分享;不能自私自利等等。例如,家长老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医生、警察、消防员、环卫工等等,站在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懂得每个角色的责任和权利,这对幼儿未来价值观成长和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鼓励赞美孩子

家长或者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当他们做对了或者做的好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适时的赞美,当然也要学会m度咱们,对于他们正确的行为要进行赞美,错误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等他们改正之后,在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只有正确有效的鼓励和赞美,才能让幼儿明白如何做正确的事,一点一滴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一定要从幼儿开始,通过他们所喜闻乐见或者更能接受的游戏方式进行一点一滴的价值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也会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

参考文献:

[1]琳达・艾尔,理查德・艾尔.塑造孩子的价值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蔡淑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浅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0).

篇5

关键词: 教育类电视节目 师范生 教育价值观 意义

电视节目指电视台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的作品。信息社会,电视节目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于师范类大学生也不例外。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将担负着培养国家有用人才的重任,师范生素质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价值观是教师专业素养构成的核心因素,因此,研究教育类电视剧对师范生教育价值观行成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一、师范生形成正确教育价值观的意义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判断、评价等的总称。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一种稳定的认识和看法,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密切相关,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并导致人们采取不同行为取向。

(一)有利于师范生充分认识教育对人和社会的价值功用,深化师范生对教育的认识。

无论何时,教育都与社会密切相连。教育使知识得以传播,使文明得以延续,使人口素质得以提高,从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教育,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各不相同,教育价值观在对师范生的教育认识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有利于促使师范生对教育的认识经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丰富深化对教育的理解,科学地从事教育活动。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发挥功用。

(二)有利于师范生确立正确教师职业信念,强化教师职业情感。

师范生将来要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教师职业信念是教育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他们自觉从事教育活动的精神支柱。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才能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在未来工作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现如今,常有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刺激着人们的眼球。我们不能排除教师队伍中不合格份子的存在,但绝大部分教师对这一职业充满了自豪感。师范生应在职业观念形成阶段就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这样有利于调动师范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继而产生强烈的职业憧憬由衷地向往教师这一职业,在日后工作中保持积极态度解决的问题。

(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制约师范生的教育行为。

价值观是立场,是一杆秤,帮助师范生判断其行为能让学生得到什么,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在教育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价值观对师范生的教育行为起着调控作用。教育价值观通过制约师范生的选择、评价活动,调节他们对教育的态度和倾向,从而实现对教育行为的规范。比如,在教育节目《一年级・小学季》中“小花”老师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在班上最调皮的学生马浩轩打架后,并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先把他搂在怀里,轻声问他有没有受伤,而后才严肃地说明问题。在“小花”老师的包容下,马浩轩的脾气在一天天收敛。可见,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方向灯”的指引,进而有科学的教育言行。

二、师范生教育价值观的形成规律:受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教育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每一特定时代的教育价值观都来自于他们生活的社会现实和需要,是一定社会生活方式、政治经济制度、传统文化塑造和熏陶的结果。如古希腊时期,雅典和斯巴达的社会环境不同,造就了“尚文”、“崇武”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中世纪,教会获得了教育的绝对统治地位,那么教育就要以神学为中心,到如今教育类电视节目中传达出的“一切向分数看齐”的教育理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范生的教育价值观。但无论怎样变化,教育价值观始终没有脱离现实而存在。教育价值观就在人们的理性认识和经验冲突中不断进行追求和创造。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研究教育价值观,要紧密结合社会历史条件。

三、教育类电视节目对师范生教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一)教育类电视节目对师范生教育价值观形成的意义。

1.积极意义。

(1)有利于引导师范生树立创新、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中国自古以儒家思想为重中之重,推崇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师要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认同,轻创新。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如教育类真人秀《一年级》中,老师规定,每次去食堂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高矮个排成一条直线,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进入食堂。为师范生展现了学校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就是培养“听话的”好孩子。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经验,进而倾向于重视权威,凡事以书本为主。应树立有创新意识的教育价值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目标,致力于“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不断发展创新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类电视节目中,师范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教育方式及价值观,为他们自身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注入新鲜养分。

(2)有利于为师范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

教育类电视节目有利于师范生价值观教育,主要体现在为师范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往师范生教育价值观大多来自于上一辈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教学活动,并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比较范围,现在教育类电视节目承载的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并且许多节目都以“真人秀”形式,请来现实生活中的教师、专家,呈现出多样的教学方式及价值观念,师范生可以从教育类电视节目中学习、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消极意义。

篇6

【论文摘要】新形式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式趋向多元化,出现了许多不良倾向,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搞好新时期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正确认识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向多元化,当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较之以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辩证地认识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有效地解决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搞好新时期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我们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1 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向往金钱,向往享乐,价值观出现了扭曲,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的实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竞争、利己思想的传播,当前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价值,过分强调自我利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往往从自己的价值立场出发,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忽视集体和他人利益。同学间团结互助意识逐渐减弱,做事情、交朋友都以能否为自己带来利益为标准,利己思想逐渐蔓延,社会责任感日益丧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他们普遍存在的一种趋向。

(2)部分大学生开始崇尚金钱,倾向于拜金主义。在金钱诱惑下,很多学生把挣钱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把金钱看为了衡量认识价值的唯一尺度①,将发财致富视为他们人生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贡献感逐渐淡漠,因而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挣钱上,对学习漠不关心,对班级集体活动概不参加,有的为追逐财富甚至逃课旷课,放弃学业选择经商…他们把金钱的多少视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标准。

(3)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崇高的价值目标,将人生价值目标定位于享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开始追求高消费的生活,做事情讲求排场、阔气,以个人享乐为目的,将理想、信念等抛之于脑后…他们不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后也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向往大都市,追求安逸奢侈的生活。他们将人生价值的目标定位于享乐,将个人价值看地高于社会价值。

2 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搞好新时期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不可否认,在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不足。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直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正确认识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我国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途径比较单一。目前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其他零散的课程活动来进行,很多高校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部署,开设了基本的德育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摆设。课程安排的时间与课程的重要性不成正比,不少学生只是为了赚取学分,为了通过考试而去学习这些课程,并不是自己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的需求而去学习。教学途径的单一性使得大学生很难掌握基本的价值观知识,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我国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偏向于理论的教育,偏向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以单项的讲授为主,更多地是单纯的老师授课,讲述课本的内容,学生听课,记笔记,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交流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做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看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导致缺乏一种宽松、民主和热烈的教学氛围。教学方法的单一,很难使教育的真正意义落实到学生教育中,学生很难在那样简单传教授课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教育内容比较空泛。我国高校教育缺乏应有的价值教育目标,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上比较空泛,理论内容居多,比较形式化,不形象具体,很难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其内容。目前高校教育基本上偏重于道德认知的理论传授,侧重于大学生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却忽略了大学生实际的道德困惑和价值取向的迷茫,缺乏对大学生现实问题的指导。同时,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重智轻德;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突出的政治价值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德行修养的倾向;生活教育、精神教育、环境与健康教育、审美教育等匮乏不足②。

3 不断完善高校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摇篮,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阵地,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占领网络领域。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很多大学生不满足课堂知识的讲授,开始通过网络来获悉知识,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空间越来越大,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占领网络领域,使其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引导作用,比如说,在网络上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素质,对网络进行科学地管理,进行正面的舆论宣传与导向,弘扬主旋律,弘扬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通过有效地技术手段来防止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从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其充分发挥在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导向作用。对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教育上,不能单纯的讲授理论,而要多采用启发的方式、参与的方式、讨论的方式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应该更多地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达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从而要引导大学生学会从实践的角度去认识、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革命老区,听取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去参加支教、扶贫计划,让更多的学生体验艰难的生活等,以此来触动大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 从而逐步确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要把握好教育的突破口和立足点。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应着重加强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加深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排除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当代高校教育的教育者,更要在新的起点上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高等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把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要将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制定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案,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要把高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学校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战场,家庭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阵地,而社会是一个大的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起着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或缺。因此,必须将高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使其充分发挥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引导作用,学校要引导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工作,而家庭和社会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21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竞争的时代,而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贯穿和体现人生价值观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袁贵仁著.《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59页

② 吴亚林著.《价值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237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所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人生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亚林.价值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北京大学学院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黄艾华、郝琴.论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d].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

篇7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110-02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变时期,也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青少年加强价值观教育对于其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都在迅猛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也在冲蚀着青少年的头脑,导致部分青少年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迷失,进入了价值观发展的瓶颈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用“德育”教育来给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用德育教育来探索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

一、德育教育的概述

(一)德育教育的含义及基本原则

德育教育源于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他把遵从一定的法则来培养自由人的活动称为“德育”。到19世纪中期,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斯明确把教育活动分为“德育”、“智育”和“体育”,这也是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要求,本着一定目的有要求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展开系统的影响,它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政治准则以及思想特点等转化为一种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十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德育”则是实现全面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德育教育的原则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德育教育过程的内在的规律性,是对德育教育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概括。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对于道德的认知和实践要统一并重。即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在严格要求同时要尊重信任。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严格遵守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同时在关心学生时要坚持民主平等、要尊重学生自身人格、信任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自主的发展。3)“”,有的放矢。即在保证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总方向相一致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5)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统一。在坚持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性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德育教育的任务,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要做到这几方面的内容,以保证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格的形成。其一,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对祖国成就的认同和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其对祖国同胞的热爱,这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和谐统一。其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自觉自律,坚持做到理想信念教育和自觉自律教育有利于他们坚持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这对于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三,科学的“三观”教育,这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四,坚持民主法制观念的教育,深刻他们对于宪法和法律的认识,树立青少年学生正确的民主法制观念。其五,坚持社会公德教育,促使青少年学生将社会公共道德的内化在自身的行为当中,为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做好基础。

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尤其重要。首先,可以从本质上完善青少年学生的内在品质。哲学家康德说过:人的天职和目的是向善以完善人性,使自身成为道德的存在。所以,加强德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就是对其进行一种质的规定,使其具备做到的属性。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青少年也越来越关注社会问题和改革举措,但由于他们对社会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还缺乏一定的认同,导致他们在做出一些价值判断时,多数会以他们自身经历的事实为依据。所以加强德育教育可以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一定的价值观念。最后,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越来越好,接受新事物的渠道越来越广,接受意识和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多元化的社会实况总会对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产生影响,许多学生喜欢选择与众不同的方式和行为来引起关注,甚至有时候还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就急迫需要德育教育的大力推进。

二、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现状呼吁德育教育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华民族也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我们的社会变迁、经济结构、文化发展都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在这种趋势下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由以前的一元化状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这种科技充斥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局面下,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迷失。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其中“主德”的传统文化精华对于人生修养和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当前这种独特的价值文化资源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却被束之高阁,依然不被重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就不会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科学态度。第二,对于价值观主体的迷失。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社会所呈现的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相互交错的多元的社会,在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下,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下人们面临着多种信息渠道,接受着不同文化和思想,其思想意识也变得更加开放,这有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但是伴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汇,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意识等也逐渐失去了主流价值观的统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被随之而来的文化虚无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所取代。第三,价值观教育方法迷失。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并没有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其授课教师基本上是一些难以胜任“主科”教学的老师担任,这种明显的不被重视造成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加重了价值观教育的低效率。

三、以德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主德”思想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其中“主德”思想是现阶段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渊源和积淀。首先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仁爱”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以孝悌为本的一种对人处事的原则,其基本思想是关心人、爱护人和尊重人。在各种思想文化多元发展的社会,用这种思想来指导青少年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次是“贵和尚中”的思路。“和”和“中”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主张“中”与“和”,反对“过”与“不及”,即运用辩证统一的方式来判断。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而言,有了这些精神和品质,就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地吸收和利用各种文化思潮和先进科学,早日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最后,是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对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促进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统孝文化的正确传播和传承,有利于青少年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面临的这种现状背景下,挖掘传统孝文化的现实价值并传播和传承这些价值,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自身成长,以及社会和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共建

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现实社会充斥多元化的思想和文化,青少年的价值观时刻受到这些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这已经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单独承担的了,所以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必须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共建模式,这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必须坚持的原则和价值观教育成功的关键。

首先是学校教育方面,必须承担起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地位。学校教学模式设置要重视价值观教育,要安排合适的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起价值观教育教学,对于教学模式和方式,不能再采取单纯的灌输式和纯理论式教学,而应该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价值观教学当中去,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用主动的创造性的方式来践行这个具有生命意义的学科。其次是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必须重视到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所接受到的第一个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最为信赖的人,对于青少年有着重要的榜样效用,家长对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作用非凡,不能再单纯地认为价值观教育是学校的任务和职责,家长也要重视起来,要加强和学校、老师的联系与沟通,要和学校有机配合。最后是社会教育方面,要把“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中去,正确把握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王仕民.德育功能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3]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观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07-01

在中学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政治价值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只有从小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保证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但目前学校的政治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目前在教育者中普遍形成了一种狭隘的教育质量观,政治生活只能附属于学习生活,学生仅仅成为学习的工具。目前存在着以成绩好坏评判学生优劣标准的倾向,教育者缺乏对学生政治生活的足够重视,从而学生政治生活开始出现弱化、甚至空白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民主意识的形成。

一、政治教育背景

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从小就有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因此,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机构,应当为中学生的政治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中学生政治教育弱化的现象不利于中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

时代要求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目前中国存在着政治认同感和政治服务观危机。当前中国公民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主要依赖于人民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服务观的形成。政治认同感是人们以特定身份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仪式上的归属感,其中最重要的政治认同是国家和民族,但是目前中国存在着政治认同危机。政治服务观是指政治发挥的管理职能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服务,而不同于以前的管制民众,但是目前人们政治价值观中仍然存在着参与政治就是为了做官的观念。

良好的学校的政治教育生活能够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确立,是中学生通过自身与外部环境交流,不断深化对世界的理解,不断自我发展,形成价值体系的过程。但是中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对中学生进行政治价值观引导以及培育,使广大中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中学生时代是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教育促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二、现阶段中学政治教育弱化的表现

第一、学习成绩成为政治生活的标准,表现在干部选举、学生评比以及各种活动的参与与成绩挂钩。大部分教师选择班干部、团干部时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并非学生的组织能力,在挑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时,均挑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备选人,甚至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都优先考虑学习成绩优秀者。这样在学生心中也形成了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够成为班干部、三好学生的观念。

第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意义弱化。升国旗仪式氛围不严肃,入团仪式不举行,已经是目前中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果这些仪式教育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政治情感教育,那么这些活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第三、重视纪律轻视服务的班干部管理活动。班干部为班级管理者而非服务者的观念往往在学生们的心中存在,不利于中学生政治服务观的形成。对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狭隘理解,弱化了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

三、政治教育弱化的原因分析

第一、狭隘的教育质量观。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优劣,从而重视考分高低,而知识之外的其他素质培养完全可以不关心。故在中学生的政治生活中往往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学生的政治生活沦为学习生活的附庸。

第二、教师对学生政治教育的忽视。表现在狭隘的教育质量观支配下,教师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政治教育活动。体现在不重视学生入团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教师往往认为组织学生入团以及学生的升旗仪式都是团委和学校的工作,与自身无关。这种态度直接造成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不关心。

第三,家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生活才是学生谋生的手段,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有出息,学生成绩是父母关心学生学校生活的唯一主题。故家长往往强调学校加强对学生纪律的管理,这样就强化了学校的纪律控制,弱化了学生的政治教育生活。

四、对中学政治教育的思考

第一、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要通过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感,在学校的仪式教育中,可以制造出仪式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教师须和学生一起对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在班级的主题班会中,让学生们自己组织,培育其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心灵产生震撼,让学生形成政治服务观,通过服务的体验促进学生政治服务观的形成。教师应该在可能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管理服务意识得以形成,从而形成政治服务观。

第二、引导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民主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政治生活的引导者,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培育学生以民主观念管理班级的能力,一方面要培育学生自我组织活动发展民主的能力。

第三、教育者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权教育,形成人权意识。人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民主政治生活,让学生形成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从而丰富学生学校的政治生活。一旦学生形成人权意识,那么可以促进学生民主知识的获得,民主精神的形成,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形成民主监督,有利于班级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学生正确政治服务观的形成,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国的崛起。但是目前教育者对学生政治生活的忽视,导致的中学生政治教育的缺失,迫切要求教育者加强对中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的重视。只有教育者真正认识到学生政治生活的意义,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建民主的生活,才能让中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成为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15―30.

篇9

一、体育教学中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价值观指的是学生对周围人、事情、环境等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事物的重要性和意义等。中专学生年龄较小,且经历过的事情较少,很难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也存在难度。此时需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等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事物。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和奋斗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体育有助于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形成一种行为教育,在体育锻炼中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通过体育学习来帮助学生淞⒆孕判模并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人生新起点。

二、中专体育教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影响中专体育教学中价值观形成因素之一是个体价值观取向,即学生对待中专体育学习的态度,抱着何种态度去学习中专体育,涉及到魅力追求、人际教养、娱乐缓解、身体促进和自我实现等方面。通过中专体育来实现强身健体和提升自身运动技能的目标,通过运动来缓解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团结协作,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体育属于美育的一种,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来体现体育的魅力所在,并可以塑造自身的体型美和运动美等。

很多中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劲头受挫,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发挥学生自身的运动价值,体现学生的运动特长。让学生在运动和锻炼中找寻自我,提升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在学习中努力和奋斗。

三、中专体育教学的对策

1.阳光体育和快乐体育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是针对要考核的跳高、跳远和赛跑指标等进行考核,根本没有将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目的体现出来。开展快乐体育和阳光体育,旨在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和运动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并让其感到身心愉悦,而不是想逃课。

2.层次化教学

切忌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要求所有的班级,并且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男生和女生。需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高、体重等情况进行划分,实行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的身体状况分为若干小组,实现层次化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

3.合作教学与审美教育

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与同学相处和交往,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并可以在体育中展现自身的价值,在小组中对任务和课题的探讨,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有助于加深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理解。了解体育的魅力,追求审美教育,例如在学习足球或者学习篮球时,可以了解足球和篮球的历史,为什么会沿用至今,从追溯对一项运动的来历,来提升对运动的兴趣,展现运动美。

4.体育运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实现体育与德育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的引导,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正确的看待体育运动的结果。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从而更好的理解和看待周围的事物,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小结

篇10

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平台

首先,必须要利用好课堂将大学教育工作落实。高校课堂教学通常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不同课程侧重点不同,但是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主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点在于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讲解与分析。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课程。而专业课程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来说,专业课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显示器。例如:一个大学生热爱学习,品学兼优这肯定与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程双重教育有关。因此,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平台,要从思想政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方面入手,为实现其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有效的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方法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接触网络信息已经是家常便饭。《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网民已经达到6.18亿,普及程度已经达到了45%,而其中学生群体是最主要的网络群体,所占例子27.7%。目前,我国60%以上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超过了2个小时。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关的教育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网络信息当中,不仅能够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网络的开发性与虚拟性,让网络不仅可以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也可以成为敌对分子宣传腐化思想的平台。高校非常有必要加强网络管理,培养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与政治意识,树立网络道德,要最大限度保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能能够安全运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高校内部可以制定《校园网络管理条例》,加强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

打造健康的“虚拟空间”,离不开网络互动。高校可以其采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互动的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利用网络载体就目前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学业问题、就业问题、情感问题等等进行讨论。高校教育者必须正确把握舆论的导向,要有关心人、教育人的心态,要从能够真正解决大学生问题这点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默移化地贯彻到讨论的内容当中去。在网络上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才能实现无意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正是因为网络独有的开发性、平等性、隐蔽性、虚拟性,大大加强了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交往空间,在学习、思想上都有了交流,从而打造健康的“虚拟空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情感等方面。

提高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能力

(一)主动提升自我剖析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缺自知之明的人,无论是处理个人私事还是国家事务,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身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必须要主动提升自我剖析的能力,自我剖析的内容是思想道德结构、个人的行为善恶等方面的内容。第一,大学生自我剖析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必须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要不断加强自我认识的深度,要时常坚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还能让自己的思维与行为同时进步。第二,大学生在自我剖析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作为自我剖析的准则。人不是一个人,而是社会的人,人的生活必须依赖社会。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社会的角度,要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否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不断地进行“反省”才能认识真实的自己,摈弃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让自己的道德行为不断完善,从而促进自己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积极树立自我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