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要求范文

时间:2024-04-28 18:1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跟踪审计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跟踪审计要求

篇1

目前,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跟踪审计的概念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事项发生后,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或公共资金运行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进行的持续性、过程性审计。跟踪审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述是泛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执行进行的审计,狭义的表述仅指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的过程性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确定若干重点建设事项,由审计人员随着建设进程,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确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设,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其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我们暂不对跟踪审计的概念作出明确定义,但有必要对跟踪审计的内涵和特点作一阐述。

跟踪审计的本质是一种提前介入的实时审计。跟踪审计并不是事前审计,也不是事后审计,而是审计关口前移至审计事项发生但其尚未完成时所进行的实时审计、同步审计。跟踪审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预防性。跟踪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它通过审计的提前介入,及时发现审计事项中的苗头性问题,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即提出建议,防范问题发生;第二,过程性。跟踪审计是对审计事项全过程的审计。但对全过程的审计并不是全面审计或全部审计,而是对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审计事项的过程进行审计。与以往强调“结果”不同,跟踪审计更强调“过程”;第三,动态性。跟踪审计重在“跟”,区别于以往的事后静态审计,一定要强调出“跟”的动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优势;第四,时效性。跟踪审计“跟”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的萌芽,在问题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浪费与不良效果之前立即整改,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第五,威慑性。此特性要充分掌握,要通过审计的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性,形成审计跟踪的高压态势。

二、目前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几点困惑

目前,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几个方面的困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加大审计风险。

(一)审计监督与业务监管的界线模糊。跟踪审计要求提前介入、全程参与监督,审计成为审计事项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频繁地参与业务,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在对建设项目的审计中甚至可能排斥监理的位置,踏足决策者的位置。审计无意中参与到审计事项的决策与管理之中。审计不能缺位、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这种度的把握在实践中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不少困惑,经常会由于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审计监督与决策、管理、施工监理的合理的尺度而徒增审计工作量,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建议、审计整改与审计处理的博弈。跟踪审计的特点是提前介入,重在预防,要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这就要求在问题出现的萌芽阶段就要发现,并且有关单位应立即整改,这不同于以往的审计的事后处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浪费,更加避免了事后审计无法挽回损失的难题,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因此,跟踪审计不同于以往审计事后下审计决定的做法,而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频繁地提出审计建议和审计整改要求。与审计决定、审计处罚相比较,审计的处理处罚力度有所减弱,同时由于前者的法律效力不强,一些单位并不能够很好地执行跟踪审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未能做到按时按要求整改。这样,不仅影响了跟踪审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增加了审计服务功能的同时减弱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的权衡。加大跟踪审计力度,必然要加大审计成本。从理论上讲,跟踪的时间越长,跟踪的范围越广,跟踪的效果越好,相应投入的审计成本也越高。但这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目前审计项目多与审计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下,如何权衡跟踪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在考虑审计成本的前提下,跟踪审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最优选择呢?何时跟踪,跟踪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二者的最优状态呢?是困扰审计人员的一个问题。就目前跟踪审计的开展方式来看,有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跟踪审计和不定期跟踪审计;从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来看,有全程介入、适时介入、重点环节介入等方式;从跟踪审计的重点来看,则更是不一样。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能达到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的最佳组合,需要权衡考虑。

(四)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的考量。跟踪审计要求对审计事项的全过程进行适时跟进审计。这对审计的技术方法是一个挑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之后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因为是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审计人员参与了审计事项决策、管理、运行、维护等全部过程,如何合理厘清决策责任、管理责任与审计责任,需要认真考虑,加以研究。同时,在审计人员尽到审计责任的同时,又需要承担怎样的审计风险呢?暂不考虑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与知识储备之间的差距而带来的风险,由于跟踪审计的项目周期都比较长,不同时期的跟踪审计的重点和方式的选择也不一样,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与理解也存在差异,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三、强化跟踪审计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关键控制点的跟踪审计力度,做到内容突出。“重点突出”是对所有审计项目的要求,跟踪审计也不例外。但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审计事项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往往容易误解而形成全面审计。突出跟踪审计重点,不仅有利于提高跟踪审计效率,而且有利于厘清审计监督与业务监管之间的界线,优化审计成本效益。对一个审计事项而言,在全程监督的同时,必须突出对该事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监督。对于资金的跟踪审计,应将确定资金筹集、拨付、使用过程和环节中的关键点进行跟踪;对于项目,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为例,则应在摸清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打出关键控制点。一般认为,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表现为这样几个环节:(1)前期决策;(2)勘察设计;(3)招标投标;(4)施工准备;(5)隐蔽工程验收;(6)各主体工程部位验收;(7)材料与设备的采购;(8)工程款的支付;(9)生产准备;(10)重大变更;(11)竣工验收等。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应合理选择关键控制点进行跟踪审计,提高跟踪审计效率。

(二)加强对履职行为和程序的监督,做到程序突出。跟踪审计不同于以往事后的静态审计,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因此必须加强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审计事项中的履职行为和程序的监督。这也是从动态的角度体现跟踪审计的效率。跟踪审计开展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履职行为正在进行中,其履职的程序是否规范,效果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审计事项的进展过程,加强这方面的监督,会从程序和源头上加强对审计事项的跟踪审计监督效果。

篇2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问题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项目要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跟踪审计已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奥运场馆建设审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跟踪审计改变了以往事后审计“秋后算账”的滞后性和间接性,它要求审计人员从一开始就介入到工作中去,全过程参与、全过程跟踪,能够更好地增强审计的时效性,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然而,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如何既能较好地促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又能全面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能,降低审计风险,确实是一个新课题。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实践,认为跟踪审计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确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是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的众多监督方式中的一种,审计不是万能的,它同其他的国家和社会监督一样,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要实现好审计的监督功能,事先必须有着非常明确的、恰当的目的或目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大量的劳力、物力,最后却无功而返。实际上,跟踪审计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从而使审计工作迷失方向。如在跟踪审计中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甚至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等,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或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绩效情况等的审查,忽视了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从而会影响跟踪审计总目标的实现。

所以,要全面审计职责,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就要在搞好审前调查、做好审计计划、把握好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目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建设周期、力量投入等因素来划分跟踪审计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规避审计风险,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当前跟踪审计目标和重点,应围绕评价公共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工作,探索各种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而跟踪审计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全面了解项目决策和实施情况,及时实施监督和制约,避免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能及时发挥效益审计的“效益”,以签证为基础(起点),以评价为中心(节点),以监督为归宿(终点),从而使审计各项职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

二、审计监督不能越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往往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且在主管领导主持的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专项会议上,往往要求审计部门参加,并且还要在领导拍板的会议决定事项上签字认可。由于项目管理和审计的工作范围、要求不尽相同,虽然项目顺利推进了,站在审计的角度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当初审计己签字认可了,再查出、揭示问题,等于是在打自己的耳光,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因此,跟踪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反而使监督的作用弱化,从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恰当的。由于介入了项目管理,会产生利益冲突,因而客观性受损,审计风险加大。

因此,在任何环节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尤其是跟踪审计人员,有时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关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价和定性,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审计意见,及时整改。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混同于普通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比如有一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之类,或要求审计施工单位的月报作为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这些已超出了审计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或审计机关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跟踪审计只是一种“过程监督”, 审计机关和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利益博弈原因,在跟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对多”的局面,如果在跟踪过程中配合或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项目参建的抵触情绪,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现象,使跟踪审计工作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如果审计人员受审计就是找问题的职业思维定势影响,不是辩证地、发展地而是机械地、教条地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更深的矛盾,恶化审计环境,加大审计风险。

应该指出的是,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审计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后者是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服务者。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审计关系,才能使两者有效配合,才能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审计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更不是监工,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除发现重大违规违纪线索需要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外,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审计人员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和谐的审计关系,首先,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法纪意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项目进展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管理,重大问题的定性和处理要在内部形成共识,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和意见交换,使问题得到依法处理;最后,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

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要把全天候地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同时使审计能够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竣工验收;工程财务决算等。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对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提高了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个关键环节又要细化审计事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例如,在某高速路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组成比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审计经验,将工程量大、隐蔽程度高、事后审计困难的路堤填方工程确定为本次跟踪审计的重点项目之一,并根据路堤填方工程的施工及计量特点,将准确记录路基原地面标高以及填前压实标高明确为路堤填方工程审计的控制点。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恰当选择审计切入时机、合理采用审计方法及辅助工具,提高了审计成效。

五、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

从跟踪审计的外部法律环境来看,现行的审计法主要是规范的财政经济行业,对于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含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地方或系统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规章制度,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如《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就会出现审计时不好把握的现象。如跟踪审计时发现,施工合同结算价款没有按照中标价格确定,跟踪审计人员虽然发现了此事,但找不到法律依据,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如果稍有不逊,就有可能给个人或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从审计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方式,例如,一般的建设项目审计只需要项目审计结束后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而跟踪审计为体现审计的时效性,可能在审计过程中出具多份阶段性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出台适应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规范和准则来规范跟踪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而且跟踪审计中,由于对过程进行了监督,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造成在工程决算阶段审计时,很难出现大的工程结算审减额,影响了项目决算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内部应建立衡量跟踪审计成果的更好考核机制,来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必须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要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完善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各项资金跟踪审计的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重点、内容、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组织形式、审计结果公开及运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小林.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几个关键点[J].中国审计报,2009(2).

篇3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工程造价;运行模式

在进行工程建造时,若不能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非常容易导致建设单位对资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则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加上相应的审计方法,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资产形成和技术经济活动等进行有效的评估,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保护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利益,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1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内涵

所谓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指的是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或者工程项目的管理单位,对正在兴建的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资金消耗以及工程的操作运行等,都会全部进行记录和监督,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等现象。对于监督内容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项目的建设周期、所需要的总资金和质量要求等,另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施工方案,也具有提出要求的权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

2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占有率较高

同事后审计工作不同,跟踪审计工作由于其历时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其成本较高。另外,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其需要的审计人员数量较多,审计工作较为复杂,同事后审计工作相比,其工作量较大。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工作时,足够的审计资源是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充足的审计资源也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在进行跟踪审计工作时,需要对计量资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审计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审计工作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人员素质问题

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而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两种不同的学科,其中的工程造价审计需要较强的工程技术和造价知识,而财务审计工作则主要是审计师和会计师。对于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工作来说,其需要将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时,保证技术的全面性,防止出现违法行为。因此,跟踪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缺陷较大,导致我国的跟踪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对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进行优化的措施

(1)选择高素质的造价审计人员

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时,对于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审计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还要求其能同工程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对于工程的所有施工流程等具有全面的了解,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因此,在进行跟踪审计工作时,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素质的造价人员。此外,还需要定期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工程所使用的技术等具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不断引进具有丰富审计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2)时刻同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保持同步运行

在进行跟踪审计工作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审计工作和工程项目的建设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监控,保证整个项目的承包、设计和施工等全部在审计工作的范围内,且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监督手段。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保证每个环节都包含在内,防止后期进行事后审计。

(3)采用适宜的审计方法

对于工程造价来说,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不仅有工程、经济,还有财务和技术等众多内容,这就要求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统一的运用,并且通过众多的工程进行检测,经过多方面的创新和经验的总结,逐渐建立完善的审计系统。通过对跟踪审计方法的正确选择,使其能够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监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等,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能够提高审计数据的准确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4结语

综合上述所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工作是一项对技巧和技术等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不仅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还对审计过程中的方法选择等具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加强工程的跟踪造价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腐败贪污现象,整治管理部门。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对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工作的支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其应用水平,最终实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娜.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2,(14):268-269.

[2]徐凤珍,陈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研究[J].中华民居,2014,(3):435-435.

篇4

关键词:监督;定位;制度健全;廉政;风险分析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国务院48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再次从国家高度上给予审计监督定位,特别是提出要“推动审计方式创新,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可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这就要求我们用新思路全面深入的认识跟踪审计,对其中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的风险点了如指掌。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经验,下面对跟踪审计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职能定位不清,责权不明

在引入跟踪审计这种新的模式之后,在建设工程审计中,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经常会出现建设单位要求跟审人员参与到建设项目的管理决策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在跟审过程中直接对工程作出决策,或者跟审人员要求监理单位或施工方响应其决定,这貌似正确,其实是有悖于审计的基本职能定位。审计的职能最重要的贯穿于整个活动中的是监督职能,对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时与建设方或监理单位沟通,他实际是起到建议和咨询,而非越权决策的作用。审计人员应独立于项目之外,不应超越职能,越权行事,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增加风险防控点。

2 跟踪审计中“人”的因素的防控

跟踪审计过程,就是一个审计人员与各方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与静态的造价结算审计等相比,跟踪审计下“人”的因素越发的活跃。首先是跟踪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素养、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职业精神的独立性、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关系到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是有效还是基本有效,甚至是一次失败的审计。其次是建设方与跟审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腐败的行为,这是考验到审计人员的精神追求的层面,是否可以拒腐防变,也是跟踪审计中日益突显的一大风险防控点。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与建设方勾结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跟踪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也使得他们有机可乘。最后,由于跟踪审计是个活跃的不确定的过程,有可能会出现审计人员不能连续跟审的情况,这个中途换“人”的现象,对整个审计过程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实际经验中,直接导致审计人员互相推诿,责任不清,最后只得糊涂过关,实际监督力度非常薄弱。

3 跟踪审计中的效益原则与效果最优化的矛盾

在实际的工作中,建设单位总是力求审计人员可以最大化的投入到项目中,甚至可以全天候服务。在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解决途径,但是却也花费了巨大成本,同时审计公司本身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也会在工作中打折扣。这实际牵扯到效果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其实是要建设单位多花费心思去考虑的,应摆脱传统思维及不作为思想的影响。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找到重点防范控制点,着重监督,这要求建设方在事前、事中对整个项目细化分解,且事先与审计人员充分沟通,从而达到预期的监督作用,实现效益最大化下的效果最优。

针对种种在探索过程中的风险,如何应对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建设者提高决策水平,作为审计者提高执业水平,打好基本层面建设,再采取有效措施,使跟踪审计真正达到推进事业的目的。

3.1 制度先行,有法可依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国务院48号文均作出了明确指示,国家层面对审计的监督职能重视力度进一步加大,要求全面覆盖到经济建设各个部门。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探索预算执行项目分阶段组织实施审计的办法,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可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并且在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做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家的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加之跟踪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使跟踪审计有一个完整健全的制度体系,对我们的审计工作质量是巨大的的保障。

3.2 新方式需要新思路

审计从最初简单的数字核对,发展到今天的监督、建议、咨询功能等多种功能,可以说是质的飞跃。再用旧的思路对待,显然是南辕北辙。特别是像跟踪审计这样的新的工作方式,更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思路:

①关键控制点紧抓不放。用统筹的观点划分风险重要性程度,比如重点布防招投标、重大物资采购、重大变更、隐蔽项目等。从而既不放过发现重大风险点的环节,又有效地整合了审计人员资源,提升了积极性,节约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②建立廉政制度,各方人员签订廉政合同。使反腐倡廉的思想从开始就注入到整个过程中,在这个廉政风险控制体系中,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保障机制。可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倡廉教育,使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以及知法、懂法进而守法,使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紧绷廉政神经,拒绝诱惑。

③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现场管理,利用专业设备等先进审计手段实施审计。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推进对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可以说创新技术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推动将是革命性的。

3.3 合理的评价机制,客观评价审计成果

篇5

关键词:高校新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问题及解决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ollow-up audit the connotation, through to the track audit of the research, the present college track audit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stimulate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auditing work further standardized,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legal, so as to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goal. Hope this research can reasonabl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trol the engineering cost, saves the initial investment, improve the track audit work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new project and follow-up audi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F239.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的几年来,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是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最大、成果最显著的时期。为了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投资,使有限的基建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高校采取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规范建设行为、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跟踪审计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

1.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涵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单位对工程造价从项目决策到项目竣工结算及项目后评估阶段进行的全过程的跟踪过程。

传统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方式存在着时效性差、时间滞后、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的弊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实际造价。全过程跟综审计是工程项目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审计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管理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

现阶段高校进行工程项目审计出于内部控制的考虑或是应上级部门的监管需要,要求自己的内审部门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但由于审计力量不足,单纯依靠其自身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审计任务,许多高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代为执行,并通过签订审计业务合同来明确双方的责任。

2.高校新建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建设项目审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审计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1)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目标偏离。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介入并进行审计,提出的审计建议。高校的基建审计工作往往受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常常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在意识上凌驾于基建部门之上,变监督为管理,随时要求建设或施工单位纠正和改进,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的目标,过多干涉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使双方产生利益冲突,如果审计意见发表不当,就容易产生矛盾,造成审计风险。

(2)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文件、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跟踪审计介入的时间不同,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理论上讲是越早越好,但在一些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前期决策阶段审计人员很难介入,所以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开始介入的,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文件和招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就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3)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跟踪审计在一些高校实行已经几年了,实践中也制定了一些操作规定,但还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适合高校的规章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却相对滞后。这些都需要高校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支撑。

(4)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涉及的单位多、范围广、内容繁杂、建设周期长、审计任务重,审计风险增大。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高校专业审计人才缺乏,审计人员素质有限,这就要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来提高审计质量。而社会中介机构良莠不齐,选择不好就会造成失误,增大审计风险。

(5)跟踪审计收费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高校跟踪审计工作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协审。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考虑的仅是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就会造成矛盾,即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的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一些跟踪审计中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使问题不能在过程中得到解决,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此外就是至今还未形成一套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跟踪审计取得的一些效益无法衡量,而且很难量化,这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降低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会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跟踪审计的发展。

(6)审计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由于高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仅具有独立性,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如果跟踪审计没有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保证。相关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就不能很好地实施,许多高校的情况不容乐观。

3.解决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之进行完善:

( 1)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构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2)准确把握审计介入的时间。

跟踪审计主要表现在其审计过程的经常性,同时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没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也就是说跟踪审计选择何时介入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及重要性原则,视建设项目情况而定。准确把握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

跟踪审计使传统审计的程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4)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5)规范跟踪审计收费,优化跟踪审计人员配备。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因自身的审计力量有限,往往借助中介来进行协审,而跟踪审计又具有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特性,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说,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了跟踪审计的收费,审计机关才能更好的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专业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并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专业相对力量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项目审计工作。

(6)针对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全力引入竞争考核机制。

针对目前协审人员积极性不高,审计风险较大的现状,我们在正视短期内无法大量增加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人员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并全力引入竞争考核机制。对跟踪审计的审计事务所通过不定期综合检查促使其提高审计质量。在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深度的稳步推进。

篇6

【关键词】跟踪审计;工程造价审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07-0107-01

前言

跟踪审计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程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提前介入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方式在工程竣工验收后“秋后算账”的审计方式,有效避免了传统审计的滞后性和间接性,增强了审计的时效性,这是跟踪审计最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的持续性的综合性活动,怎样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方案,改进审计方法,有效实施跟踪审计,最大限度的发挥跟踪审计的积极效用,这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仔细研究探索,提出更多科学有效、切合实际需要的跟踪审计模式,推动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

1跟踪审计的含义与特点

1.1跟踪审计的含义

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对特定事项、特殊资金和物质审计采取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以预防性和建设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契合了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特点,进行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控制,旨在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防范建设过程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对工程建设项目活动进行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必要时审计机关可以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也可有重点地选择在工程实施的某些阶段实行跟踪审计,如仅在施工阶段进行跟踪审计。从实践效果看,跟踪审计在监督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防止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审计理念和审计模式的转变,推进政府完善制度、改进机制,有效发挥了审计部门保障和促进作用。

1.2跟踪审计的特点

在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中,跟踪审计与最终竣工后结算审计相比具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首先,跟踪审计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可以促进建设项目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审计风险,其本质来源于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双方博弈或者利益相关者多方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传统的审计方式是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审计机关根据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提供的结算资料进行审计,对工程中大量的隐蔽工程及施工变更,仅仅依靠书面的结算资料是很难如实精确地计算出来,一些不规范不完整的结算资料更是加剧了审计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跟踪审计将审计的着力点提前到事前,事中,强调过程控制,对于施工过程发生的重大变更、隐蔽工程、签证项目、非实体费用等可提前计量、记录、取证。相比传统审计方式而言,跟踪审计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得到信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避免事后发生争议。审计人员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活动,可以有效防范超预算和多付现象发生,增加了审计的透明度。跟踪审计将审计分为各个时段和不同的内容,进行动态审计,使得整个工程在审核过程中思路简洁明了,减少了后期审计工作量,也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另外,跟踪审计还有咨询建议性的特点。审计人员在跟踪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通过实际建设管理与审计目标的对比,可以及早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违规操作、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问题所在,促进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行为具有合法合规性,从而促进科学管理。

2当前我国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1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有更高的要求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复杂,跟踪审计对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它是一项综合性和专业性都特别强的审计业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工程管理、造价,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有高度的掌握与理解,还需要他们对涉及工程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全面广泛深入的掌握。由于建设项目各方利益诉求不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业务往来工作能力。而就目前人才培养状况来讲,既懂工程又懂财务、法律的人才较少,另外传统审计工作重点放在事后对数据和文字资料的审核上,较少深入施工现场,可能对施工新工艺和新材料缺乏必要的了解,思维模式可能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全面型审计人才的缺失,审计人员跟踪审计经验不足,传统审计模式的惯性影响,对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的应用和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2各利益主体对跟踪审计要求的多样性

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建设水平,而且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而施工单位则要追求他们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行业监管部门的目标则是工程建设项目要达到最好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监理及设计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建设项目各方对跟踪审计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相比传统审计模式,跟踪审计的审计外环境风险呈增长状态。

3解决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所出现问题的措施

3.1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首先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树立崇高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其次,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审计程序,让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制定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程序和实施细则,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最后,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注重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跟踪审计工作质量。

3.2跟踪审计必须保持客观性、独立性和公正性

跟踪审计必须保持其特有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在开展跟踪审计过程中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应正确处理好与工程管理,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保持审计的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二是将跟踪审计工作等同于传统的事后审计,将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工作隔离开,只关注工程造价,不能动态地监督全寿命过程各阶段运作是否正常,也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

3.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因此审计方案的制定必须与工程项目相适应,切忌生搬硬套,否则非但不能起到指导性作用,反而让被审单位认为跟踪审计只是走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跟踪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切实可行。

4结语

跟踪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必将对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产生重大影响。虽然跟踪审计在实践应用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中广泛地应用,这些问题终会被解决,并且会将跟踪审计方式更好地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follow-up audit;implement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54-04

0 引言

为了完善工程建设监督体制,最大限度地强化工程决策的透明度、预防腐败,提高建筑工程市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唯有如此,才能对工程项目的周期长、内容复杂和具有隐蔽性、多变性的特点做出积极反应,弥补单纯事后审计的缺陷。实际上,建筑工程项目跟踪设计指的是将现代审计方法应用到工程建筑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工序之中,用以对审计对象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评价,是保障投资主体经济利益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可见,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重要工作,其科学实施能够保障投资主体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也是指导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有序、高效开展的关键。

1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解析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指的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含配合审计部门协审的社会中介机构与专业人员),借助现代审计技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规范,对建筑工程项目从投资立项开始一直到竣工交付使用所有阶段和环节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和分析、评价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和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

从建筑工程的特征来看,对此类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要连续进行,但是在工程的不同阶段,其审计内容存在显著差异:

①在项目初审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主要体现在对项目概算的审计方面。第一,要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行审核,通过分析设计中所采用的标准、材料和工程总量造价,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总额的目的。第二,要对建筑工程量清单进行审计。这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对外招标时会工程量清单,对这一对象进行审计能够保障建筑工程量的错算和漏算处于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审计工作典型基础与前提。第三,要对建筑工程概算加以审核。在这一领域,审计工作设计到借助工程定额,对项目建设中用到的材料、人工和机械等产生的成本费用加以审核,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②在工程建设期间,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以合同为依据,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进度与结算程度进行审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应对建设项目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通过审核使分阶段支付工程价款的情况提供支付依据;第二,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和变更签证等问题进行审核。比如,在接到建筑工程变更申请之后,要分析造价变更的缘由,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项目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结算阶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主要涉及到对建筑工程决算书的审查,具体内容包括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勘察,以及通过计算工程量,消除其中计算不准确的部分。

1.2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规范建筑市场,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除了要节约建设资金、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外,还应强化工程审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总体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对工程现场观察物资的进出、设备安装和建设施工的全部过程,尤其要对工程设计变更等相关事项进行审计,以保证变更行为合法、合理。此外,通过对材料设备价格的审计,能够使之处于合理区间,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可能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

②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强化政府对基建项目的全局监督,最大限度的降低政府决策的不足,同时,还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降低因管理不善与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③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需要对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和建设施工、监理等全部环节进行审查,通过构建和实施有效的约束机制,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约束自身行为,使建筑市场处在较高的秩序等级;

④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求审计人员要经常围绕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审计,无论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和进度,都要处在审计人员的“监控”之中,现场发现的任何质量、资金使用等问题,都应该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最大限度的防止有损工程质量的事情发生。

2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任务与实例分析

2.1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和任务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分为开工前审计、事中审计和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审计等。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控制与真实反映工程造价,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提升投资效益。在不同阶段,其具体任务如下:

①设计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之前,需要对项目的审批文件进行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议书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范性、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客观性以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等文件是否齐全、合法、合理;对招投标程序和结果进行检查,开启是否合法、客观;检查和建筑项目有关的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看其是否合规和公允,是否和招标文件与投标承诺保持一致;检查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已经落实到位、资金的管理支取等活动是否合理、合法,是否为此设立了专有存储,保证专款专用,并检查建筑工程资金的规模和拨付程序是否可以满足工程本身的需求;其中,对那些借助国债或者地方性债务进行的建筑工程项目,要对其操作程序与使用范围进行重点审计;检查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中相关费用的缴纳情况,看其是否合规,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减、缓、免等特殊手续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如此等等。

②事中控制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需要按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进行事中控制,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下方面: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其专款专用行为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依据工程进度和相关条款进行资金拨付,是否存在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其中,要对往来资金中数额较大和长时间不结转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查,分析和研判预付工程款和预付备料款的使用情况,通过查明原因全面防止超付工程款等违规现象的出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费计取范围与标准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其费用支出不应超过概算控制的金额;其中,尤其要加强对设备和材料价格的管控,防止出现中途加价的情况,避免给项目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看其和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单位是否已经按照要求和协议履行了合同条款,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工程的情况。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更、增补、转让和终止事项,要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对项目概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存在超批准概算范围的投资情况,对那些不以概算批复的规定为指导,擅自购置自用固定资产或者挤占、虚列工程费用的问题坚决记录;按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相关单位或者部门建立健全和执行各项内控制度的情况予以披露,并及时督促和指导其构建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能够按照要求规范的运行,相关工程资金也能得到合法、合理的使用;对建筑工程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对资金的筹集手段以及投资进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对两者之间的衔接情况进行监督,看其是否存在大量资金的闲置情况,对资金使用不到位的情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停工待料等损失浪费情况进行检查。

③事后控制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来说,实质上属于工程管理审计的范畴,而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因此,审计工作在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进行延伸的同时,还应在事前、事中审计之后,通过事后控制是全过程跟踪审计更为完整。从这个角度讲,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依据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要求,使关口前移,实现全程监控的目的。比如,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通过事后控制,对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最大限度的规范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以便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再如,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事后控制阶段,要及时检查审计工作的底稿、招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等,要对施工合同和附件、现场变更和签证记录以及审计结果通知书等资料进行整理、登记和归档,通过建立审计档案,充分反映审计工作的成果。

2.2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例分析

为了解决办公空间不足的问题,某高校在国家投资的扶持下新建一座普通办公楼,建筑面积1390m2。建筑结构为地上三层,地上五层,采用砖混结构。项目于2013年开始建设至2015年12月建设完成并验收使用。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形式,对此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招标和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和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竣工决算审核与验算等进行了全面监督。其中,依照竣工图纸和计价标准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同时审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抽查,对施工检验进行记录并整理,得出了以下结论:在竣工图纸设计上,楼梯窗户护栏高为920mm,材质为不锈钢,长度为3.7m;塑料踢脚线的高度为160mm;顶棚采用纸面石膏板吊顶的形式完成。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之后,审计人员发现:楼梯窗户护栏的高度达到了要求,材质也均为不锈钢,但是窗户的栏杆长度缺位2.1m,与图纸设计标准相差较多,踢脚线材质为塑料,但高度仅为90mm,与设计要求不符;顶棚部分并未使用石膏吊顶,而是乳胶漆天棚。审计人员在对其进行了全面测量和详细复核计算。结果显示,决算费用为225万元,与原报决算的267万元相差42万元。这样一来,不但保证了项目投资费用的合理运用,也使得建设工程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督促与整改得到了全面体现。

3 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基础与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基础

完善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体系对投资方与建筑方至关重要,都是审计工作得以推行与实施、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进行以项目投资为基础,工程施工方和投资企业之间都被要求构建规范的审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全面推进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在当前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需要得到监督和检查,以便保证投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同时能够控制工程造价,最大限度的维护投资各方的利益诉求。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①施工企业要借助全过程跟踪审计对自身的成本加以控制,保证能够获取更多利润,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②有针对的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全面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推动建筑工程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3.2 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长期的建筑工程项目审计实践表明,在我国国内当前的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之中,管理体系模糊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思维亟待提高。此外,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监管不严和权力徇私等情况的存在,使得企业暗箱操作的情况屡禁不止,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此外,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中期检查和事后控制等工作,都存在与市场规律相违背的体系,一些建筑企业未能及时组织其人员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管理模式也相对粗放,效率不高,未能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有效投放项目投资,建筑企业和社会也难以以此而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建筑工程审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管理缺位的情况,一些监管部门也未能履行其对建筑项目的审计管理工作,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价值认识不足,未能使投资方和施工方实现经济效益的共赢。所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要求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规范,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审计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绩效。

4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进一步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是工程审计中的重要创新手段,在实践中已彰显出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为了借助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与相互协调方面有更为理想的表现,提高项目管理主体的管理水平,还需在以下方面同时做出努力:

4.1 注重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中,为了提高审计绩效,需要强化绩效审计和跟踪审计之间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科学实施,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为此,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同时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要通过跟踪审计,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衡量,对项目的建设、投资、管理等问题进行把控。对投资企业和施工企业来说,还应该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的监督审计体系,为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奠定基础。这样一来,不但能强化审计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建筑工程的投资企业和施工企业都应认识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审计体系的建设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给予更多关注,以提升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取得成效。

4.2 注重建筑工程的过程管理

对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对其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过程管理,即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蔽工程量、材料价款和工程进度款拨付以及现场变更签证单等内容进行审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和纠正的途径。

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对进场材料价格的确定。对进场材料的价格确定而言,应依照事先确定的合同条款和相关契约对其加以区分。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向市场询价,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市场行情的波动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②审查设计变更和施工现场签证工作。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时,要重点检查工程设计变更和施工现场签证手续的合理性,手续、依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看其施工合同与工程招投标文件是否依据要求做出。同时,要对变更工程量进行计算和核实,看其费用的计算方法与结果是否准确等。

③对于隐蔽工程量进行现场确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隐蔽项目,为此,需要对这些隐蔽项目工程量进行确认,看其是否属实,是否会对项目结算审计效果和最终工程造价形成破坏作用值。为此,需要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由审计方对隐蔽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工艺予以现场确定,将其记录在审计工作的底稿之中。

4.3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前面给出的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在以下方面给予必要关注,以保证审计工作最终取得良好效果:

①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制度与程序加以完善。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兴未艾,在审计经验方面还相对匮乏,审计程序、设计制度等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此,需要针对一些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试点,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和制定相关的规定与规范,保证审计工作得以健康进行。

②注重变更签证的确定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签证内容与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的验收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依据建设方对施工方提出的要求进行确定。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建设方、施工方等主要参与方按照跟踪审计单位的要求进行多方签字确认,避免给变更签证造成过多压力,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③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材料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此,需要依据合同文件确定材料价格,并按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原则,对材料选择与合同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和研判。比如,合同若以最终审计为准,就要对材料的规格加以核实。当然,还应该对市场材料的价格进行咨询,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市场波动而带来的损失。

篇8

【关键词】 高校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4-0125-03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建项目不断增多,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审计的周期越来越长,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将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及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介入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建设期的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监督、控制和评价活动。跟踪审计由于能够弥补传统审计的部分缺陷而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1.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

高校建设工程是一项集多样性、复杂性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进行跟踪审计,把传统的事后一次性审计转变为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多次审计。

2.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转变

传统的审计模式只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审计,而跟踪审计将整个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及时地对每个阶段进行审计,将各阶段相互关联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形成一个动态的审计监督模式。

3.审计范围更加广泛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不仅是对竣工、决算情况的审计,更注重对前期决策、招投标及施工等方面的审计,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全面。

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势必会产生许多局限性,如信息共享程度低、介入时间不合理、接入程度难把握等,进而影响到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跟踪审计所需要的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等程序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对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影响

将信息化应用于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必然会对传统建设工程审计带来影响。

1.审计线索电子化

在传统建设工程审计下,被审计对象大多是纸质的图纸、合同、招投标文件、价格清单、相关原始凭证、账表等。在信息化下,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数据的存储介质,需在纸质材料的基础上,将原始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导致了某些原始凭证在信息系统中不复存在;此外,审计人员所采集的有些信息,经信息系统进行处理,这一处理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到,使审计人员很难对业务进行追踪审计。

2.审计技术计算机化、网络化

信息化是面向计算机和网络的,传统的审计技术多以手工审计为主,不再符合审计信息化的需要,因此,跟踪审计的信息化需要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同步发展,将原始的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同时借助网络,实现联网审计、实时审计。

3.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复合化

跟踪审计信息化需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结合实际建立跟踪审计信息系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建设工程审计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造价、法律、管理、审计等相关知识,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二、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建立一个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此信息化系统应该纵向覆盖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从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直到竣工决算;横向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各个参与方。

通过建立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审计信息管理、审计项目管理等功能集为一体,审计人员可以进入系统及时收取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数据等资料,然后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实时审计、联网审计。

(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具体应用平台设计

高校应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设计为两级应用平台:一级平台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提供信息录入、交换和查询;二级平台为操作平台,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各阶段本职工作的完成。

1.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跟踪审计涉及学校规划处、招标办、财务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审计处等多个相关主体,各个主体间都有直接或间接信息交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跟踪审计顺利进行的基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审计处与校内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对接,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可以随时调动所需资料进行审计,实现审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如规划处将相关审计原始信息以固定的格式录入综合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将审计原始资料报送给审计处,同时报送相关纸质资料;中介机构与审计处之间信息得到互传,便于审计处随时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可以达到资源多方共享,信息共通。

综合信息平台按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结算报送值、审定值、审减值、审计类别、审计人员等列项编制。由专人负责整理登记每个项目送审的所有信息,由项目审计人员填写相关的审计报告信息,从而形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整体信息平台。不同人员的操作权限和使用权限是不一样的,为了保障信息质量及安全,系统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权限设置,实现项目所有参与者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所有信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共享,可随时审阅学校建设项目的各项审计情况。

2.跟踪审计操作平台

跟踪审计涵盖建设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验收等各阶段,由于法律、法规及人员资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跟踪审计在立项投资阶段基本无法开展,为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从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开始的。下面是信息技术在几个重要阶段的跟踪审计的应用。

(1)招标审计。建设单位职能部门在招标前,将相关资料分别以电子版和纸质形式送达审计处。在招标审计中,通过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审核相关招标文件、手续及其他资料是否满足招标的要求。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审核是招标审计的重点。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的传递,审计时只需调取上报的三维算量模型图进行复核,检查三维算量模型与图纸等设计资料是否相符,确定了三维模型,软件即可自动核实清单工程量,高效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为确定最终的价款,掌握第一手资料。

招投标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的一项主要工作,涉及项目的立项、招标、投标的全过程。招标项目的类型包括工程设计、勘察项目、采购项目、施工项目、安装、咨询等。系统主要包含招标投标业务的计划管理、招投标各环节的审批管理、专家库管理、从业单位资信管理及综合分析统计功能。

(2)合同审计。规划处将草拟的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及其他相关合同、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标合同修订、合同补充等相关合同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上传给审计处,审计处可通过信息系统审核合同的完整性及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书中载明的内容相一致,是否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合同中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条款,明确工程造价结算方式。审计处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将审计结果直接传给规划处,快速敏捷。

(3)工程施工审计。工程施工审计是目前高校跟踪审计中最重要的阶段,而且是跟踪审计人员投入精力最多的阶段,所以加强施工阶段的审计信息化操作尤其重要。

目前多数高校在不断扩建新校区,而高校内从事基建审计的人员有限。即使学校把建设项目委托给社会机构进行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也需要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工程量审核是跟踪审计最重要的工作,约占审计工作量的80%以上,直接影响跟踪审计的质量与速度。目前工程量计算最常用的软件是三维算量软件,是计算机以手工算量的思维代替繁琐复杂手工算量的工作过程,能实现快速三维图形建模,直观、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实现了工程量计算的自动化、智能化,自动汇总工程量。工程量审核一般按如下顺序进行:甲乙双方各自建立自己的三维模型后,先核对分部分项的总量,如总量有差别则核对每层的工程量,找到是哪些楼层的工程量导致的差别,然后针对有差别楼层的具体构件进行单构件核对,最终确定对错并确定正确的工程量。与手工算量相反,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任何数据都可以查阅出明细,并能直接查到模型的具体三维构件,一目了然。信息化跟踪审计使审计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工程验收的同时相应的工程量审计完成,最终可以在工程竣工的同时跟踪审计基本定案,真正实现了跟踪审计的目的,这是以往手工审计所无法想象的。

在建设工程实施中,设计过程经常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不断优化完善方案,而每次设计变更就意味着部分构件的尺寸、配筋等都可能发生改变,工程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工程变更、设备材料价格调整等都会影响工程数据的审核。运用计算机系统如三维算量软件,可以根据优化方案调整三维模型,不管多么复杂的更改,都可以马上更新计算,快速确定审定结果,省时省力。

(4)竣工结算审计。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建设工程验收转入正式投产使用的标志。竣工验收审计目的是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弄虚作假、虚列高估资产、套取资金等行为的发生,进而合理维护高校利益。

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完整地整理和归档建设工程投资资料,包括设备、材料等的耗用量和单价。与套价软件配合使用,选取定额计价模式或清单计价模式,自动套用定额,自动形成分部分项工程结算清单,操作更加简便。三维算量软件可以在完成算量后自动生成各种经济指标,轻松给出局部的各项经济指标,甚至是单个构件的指标。在工程竣工后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对比工程造价指标,评价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否有效。审计人员根据评价结果撰写跟踪审计报告等,并录入信息系统,为下一次跟踪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加快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为加快高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作用,结合目前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审计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对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式和工作方法带来了挑战,但是也为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将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对提高高校的投资效益,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提高审计信息化意识,切实转变审计观念,创新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争取各方的有力支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充分发挥建设工程审计职能,促进学校改革和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引进并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审计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两端:一端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关联对应时间数据,解决采集什么数据、如何采集的问题;另一端是不断开发创新,熟练应用审计软件建立审计数据库,解决采集来的数据如何利用。这就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基建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要求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审计软件,提高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的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可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基建及审计专业培训,针对目前高校跟踪审计任务重、外聘中介多、新老校区地域不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开发跟踪审计管理模块、更先进的审计管理软件,推进跟踪审计信息化的进程,强化审计项目管理。

(三)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

及时创新审计方式,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和监督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跟踪审计,采用远程联网实时跟踪监督与阶段性进驻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改变跟踪审计主要依靠就地审计的传统作业模式,并不断查找信息系统现有的问题和需完善优化之处,促进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资金的规范管理。同时不断探索并应用新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跟踪审计业务各领域,如探索应用“3S”技术审计建设项目用地及实物工作量的真实性、合法性,以解决审计人员现场勘查成本太大且不准确的问题,有效地提高跟踪审计的及时性和效率性。中国石油大学小黄山绿化工程跟踪审计中就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了绿化工程量准确无误,预防了施工单位的高估冒算。

高校审计部门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跟踪审计和远程审计。利用现有的三维算量软件、套价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更新软件管理系统,开拓创新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流系统、工程审计经验数据库和跟踪审计案例库等,从而更好地进行跟踪审计,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全面实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

总之,将信息化应用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是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其发展趋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意识,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以及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建立好审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操作平台,切实加强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蓉辉.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模式创新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1).

[2] 刘春红.高校基建资金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3] 杨忆,齐峰,臧潘颖.信息化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篇9

基建工程传统上广泛运用的竣工结算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它无法处理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的一些漏洞。跟踪审计则将审计监督、工程量的核实贯穿于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工程变更、隐蔽工程、材料设备价格等事后求证难的问题,由于跟踪审计的及时介入而得到有效的解决,避免了事后审计的被动局面,这就是当前跟踪审计广泛应用的原因。

(一)跟踪审计与结算审计的区别

1.审计介入时间不同。结算审计是基建项目竣工后审计部门对施工单位项目结算进行的事后监督;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签证、监督活动,是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审计实施方式不同。结算审计一般采取的是送达审计的方式,即由施工方送达竣工结算资料后在审计部门办公室进行审计核算,为了获取部分证据才去施工现场进行核实;跟踪审计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跟踪,对询价内容进行市场核实,对隐蔽工程验收在施工现场实时进行计量等方式。

3.审计实施的对象不同。结算审计是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施工合同对施工方报送的竣工结算书进行审计;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不仅要对施工单位结算书进行审计,还要对立项、设计、概算、施工预算、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变更签证、材料设备价格、隐蔽工程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审计。

4.审计职责不同。工程结算审计体现的是审计监督职能,跟踪审计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还具有审计咨询、鉴证、服务职能。因此,跟踪审计包含结算审计,寓监督于审计服务之中,体现了现代审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跟踪审计的优越性

1.能更有效地控制基建工程建设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较为普遍的跟踪审计一般是从施工阶段开始实施的,即从施工开始到工程竣工。经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笔者发现如果跟踪审计从设计阶段开始介入,则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效果会更好。如果从施工图的设计阶段开始介入,即对施工图设计、工程概预算、施工队伍招标、施工合同等环节的把关就会更加严密。根据资料显示,在满足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总造价的10%左右。因此,要尽可能促使优化设计,尤其要杜绝边设计边施工;对施工合同严格把关,防止进行结算审计时才发现所签合同的漏洞,增加投资风险。

2.有利于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控。目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存在着施工不到位、监理不到位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可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各方加强管理,降低质量风险。

3.有利于加强高校基建管理队伍的廉政建设。武汉某高校“工程腐败”案件的发生,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招投标法颁布后,建筑招投标市场逐步走向正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招投标暗箱操作、私下评标、随意更改评标办法、围标、串标等不规范的现象。通过跟踪审计,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监督,有效地减少工程建设中不良行为。由于跟踪审计具有竣工结算审计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几年全国高校应用较多,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国内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规不健全,评价标准不统一

1.相关法规不健全,审计依据不足。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是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和规范。但是目前针对跟踪审计的法规相对滞后,没有可操作的具体审计准则,如果有关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就不能很好地实施。2.质量标准体系缺乏,审计风险加大。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评价体系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定量标准,各个高校审计部门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由于跟踪审计的内容、范围、审计取证、程序、审计报告等都缺乏统一标准,给跟踪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例如在工程款的拨付金额、工程变更签证的确认、工程用的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询价等方面,评价标准不统一,而对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监理的有效性等方面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二)高校审计专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随着高校的基建投资越来越大,而从事工程审计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与工程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一些高校甚至还没有工程审计人员,即使有工程审计人员,也不是专业出身,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以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

(三)审计定位不准,跟踪审计风险增加

实行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实时审计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在基建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审计人员需要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但这一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介入到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内,审计人员越位参与项目管理,打破了基建工程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使审计方与工程建设其他方之间发生冲突和摩擦,加大审计风险。

(四)跟踪审计何时介入难以把握

跟踪审计是对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应从项目立项开始就参与,而相关法规没有对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很多高校把工程审计的重点放在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审计上,审减金额的大小作为衡量审计效果的标准,忽视事前、事中审计的重要性,而事后审计是一种静态的、被动审计,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没有相关法律支持对事后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罚。施工方按照法律法规签订的承包合同,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结算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合同条款中存在约定不明确,造成工程结算价款争议。审计人员很难对中标并经合同固定总价的内容进行审核,也很难对已经签字盖章的合同以外的工程变更签证进行审核,造成审计非常被动。另外,事后审计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对虚报工程量,隐蔽工程签证不实等问题,审计人员只能根据工作经验进行推测,无法查实,甚至把相关的签证变更单、验收记录等本无法核实真实性的材料作为审计依据,事后审计越过了本该接受监督的主要环节,许多违规行为逃避了处罚,产生了潜在的审计风险。因此事后审计就无法确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审计人员无事实依据审计,很容易与被审计方在隐蔽项目上产生争议,无从考究。

有效实施跟踪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审计规章制度,确保跟踪审计工作有效实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做好基建跟踪审计工作的前提,高校基建跟踪审计工作走向正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基建跟踪审计工作才能有序展开。在跟踪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符合高校实际的、切实有效的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完善审计流程和规范,职责权限通过制度加以界定,克服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要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基建工程跟踪审计行为,确保跟踪审计的有效实施,使跟踪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实现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要达到良好的审计效果,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审计队伍,必须对现有的基建工程跟踪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督促他们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处理业务的能力;另外,要让一些懂管理和施工技术的人员充实到跟踪审计队伍中,要求跟踪审计人员要勤下工地、深入一线,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积累工作经验。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业务量大、涉及面广的工作,客观上要求高校审计部门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审计人员队伍。所以,要重视高校内部基建工程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审计人员素质,以确保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和审计效果的实现。

(三)积极利用社会审计力量

应根据招投标法学校有关招投标的规定,通过公开招标优选社会上具有甲级资质、信誉高、审计力量好、具有较好跟踪审计业绩的审计中介机构。要求中标单位拿出详细可行的审计规划,常驻工地现场的工程师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一个项目至少配备一名注册会计师和一名专职注册造价工程师,专岗专人,不能冒名顶替。审计部门应对外聘造价咨询机构的具体要求和规定体现在合同中。聘用外审机构不是否认内审,而是使审计多了一层把关使监督更加有力,审计部门始终是审计的主体,外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共同介入。

(四)准确定位跟踪审计,明确各司其责

在实施跟踪审计前期,学校审计部门应本着既参与监督又不越位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跟踪项目实际情况,召开跟踪审计工作协调会,明确各个单位在建设项目中的职责,并形成会议纪要记录在册。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是实时动态审计,审计人员要全过程的参与工程建设内容,随时提出自己的审计建议,若把握不好,极易越位使自己变成工程管理者,使审计偏离监督者的定位。审计人员一定要恪守《审计法》规定的监督职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替代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同时,审计人员要秉承独立审计原则,这不仅是保持审计独立性的要求,也是廉政建设的需要。

(五)实行委托跟踪审计方式,更要加强高校审计部门的作用

实行委托审计后,校审计部门不再具体参与工程审核过程,但作为工程审计的组织者,应从管理上严格要求,在协调、组织、监督、规范上下功夫,组织包括从社会上优选审计公司,签订工程审计合同,确定审计方案和流程,组织审计项目部进入工地开展工作等;然后根据确定的审计方案对跟踪审计过程、审计报告和审计项目部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规范就是在新的跟踪审计环境下进一步规范流程,完善审计程序,由原来校内审计形式转变为委托审计形式,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使校领导及时掌握跟踪审计进度情况,对审计报告进行研究分析,由审计部门出审计建议书,对审计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校基建部门领导、监理、受委托的审计人员和审计处工作人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与施工方进行沟通。

(六)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方式选择

按照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的不同,跟踪审计一般可分为三类:重点阶段介入、关键点介入和全过程介入。重点阶段介入方式是选择基建工程重点施工阶段进行实时跟踪审计。在进行跟踪审计时选择竣工后不能审计或者工程量核实难度较大以及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影响较大的阶段进行跟踪审计。

其他施工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审。重点阶段介入跟踪审计是一种分散的审计方式,关键在于审计之前已充分了解项目情况,找出跟踪审计的关注点,一般会把基建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的施工作为重点。关键点介入方式是选择基建工程中的关键时段介入审计。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应综合考虑基建工程的建设周期、质量要求、审计目标等因素再确定介入时间,目前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多以项目开工建设为介入点。全过程介入跟踪审计方式是对基建工程从立项起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目前这种方式应用较多,全过程介入方式涉及工程立项、施工图的设计、工程施工、施工图预算、工程财务等各方面知识,综合性较强。以上可见,重点阶段介入跟踪审计能将基建工程中审计所关注的所有重点阶段纳入跟踪审计对象,相对于关键点介入跟踪审计方式扩大了审计范围,提高了审计效益,相对于全过程介入跟踪审计方式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关键点介入跟踪审计方式若选对时机,就能抓住基建工程的主要过程,但也容易忽视其他主要阶段;全过程介入跟踪审计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作用,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减少决策失误起到良好效果,但它有要求审计人员常驻工地、跟踪审计工作量偏大以及审计重点难突出等不足。

综上所述,全过程介入跟踪审计的方式优势明显突出,但它更适用于造价成本比较高的基建项目;关键点介入跟踪审计方式适用于造价成本适中的基建项目;重点阶段介入跟踪审计方式适用于改扩建项目和零星维修等造价较低的项目;关键点介入方式和重点阶段介入方式相结合,采用关键点介入方式从基建工程开工介入,在施工期间确定若干个跟踪审计关注的阶段作为重点阶段介入审计,能达到更好的审计效果。

(七)要加强材料、设备单价的审核

工程建设中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较为普遍,工程使用的材料来源渠道多,产品质量和价格差距较大,加强核实材料价格对降低工程造价有重要作用。审计时要坚持以招投标文件为基本准绳、以市场行情为重要补充的原则,尤其对未经招标材料单价进一步核实,在项目负责部门提供单价认可材料的基础上,协助外审单位对施工单位所报工程结算中材料单价进行询价、核实,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某校新校区高压电缆架空改入地工程,由当地供电局所属公司负责施工,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所报结算为85.03万元,在审查材料单价时发现主材电缆单价为636.8元/米,经询价该型号电缆报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因为电力工程属于特殊行业,该项目施工未经招标,如何核实材料单价困难较大,在项目负责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审计人员了解到校园以外区域的电缆入地工程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经该校领导积极协调,施工单位给审计提供了该型号电缆的政府招标单价为536.8元/米的书面证明材料,比结算所报单价便宜100元/米,属于优惠价格,经过与该供电部门沟通,对方最终认可了按此单价进行审计,该项目总长度1030米,仅审核单价一项,审减金额为10.3万元,约占所报结算值的12%。

(八)要寓服务于审计与监督之中

篇10

在目前政府工程多、规模大,而审计机关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充分整合社会审计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中介、内审机构的力量,科学合理组织审计工作,从而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整体效能, 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和审计成果, 提高审计机关着眼大局服务宏观的能力。审计组织体系按其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我国实行的是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社会审计组织管理体系, 不同的审计主体有不同的特点及要求。在工程审计内容上,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如都要对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在审计查证过程中的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范围甚至审计方法都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充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参审政府投资项目是跟踪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整合审计资源组织参审模式, 根据项目重要程度, 可尝试实行分类进行差异化管理。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由审计机关自行管理, 对于审计自身力量有限, 而其上级主管部门内审机构力量较强的系统内政府工程, 采用审计机关跟进指导规范,内部审计抓协调、中介机构抓业务的联合跟踪审计模式。如交通系统工程一般都具有投资量大、建设工期长等特点,推行联合跟踪审计模式,可充分发挥交通内部审计作用。

而对于审计机关自行组织管理项目, 在选择社会中介机构的方式上或通过公开招标,或通过中介库摇号,或通过聘请专家。既要考虑选择成本又要考虑公平公正、满足跟踪审计业务工作需要。公开招标由于选择面广、竞争性强,能够选择到合适的参审单位, 但由于公开招标有其特定的时序要求, 导致该种方式耗时长,某项目从起草招标文件、到跟踪审计进场,历时半年,所以仅适用于专业技术、审计经验要求特别高的项目;对于一般性工程项目则利用已组建的中介机构审计库摇号抽取,这种方式程序简单,但往往不能选到合适的中介机构; 而对于选择面窄、从业经验要求高的征地拆迁项目, 可通过公开选聘专家参与跟踪审计。通过差异化的协审单位选择方式,既能满足审计工作的特定要求, 也符合协审服务要求公开采购的趋势。

跟踪审计关键环节, 随着跟踪审计工作的广泛开展而在不断变化, 已经由工程实施阶段的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等,不断的在拓展。如近年来随着征地拆迁规模增大, 客观上存在用金钱换取拆迁进度,导致补偿成本节节攀升同时,征地拆迁具有一次性、金额高的特点,又有评估商谈性质,往往产生权力寻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征地拆迁跟踪审计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审计机关根据形势发展, 在过去传统跟踪审计重点环节基础上, 还需要对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强化,以适应现实工作需要。

一是拆迁入户调查环节。当前事后审计由于房屋及附属设施已基本拆除完毕, 或者协议已签订, 同时补偿款已支付,审计时接触的资料多为书面材料,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真实性考证难、纠正处理更难。因此,在项目中跟踪审计组要直接参与前期入户调查, 现场审查资料真实性。

二是补偿协议签订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进度随意变通,相关单位没有执行相关的议事程序和审批程序, 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侵占国家资金的空间。为了客观公正处理个案,严格执行政策标准, 跟踪审计过程中要求实施单位将待签协议报审备案, 符合规定再签协议。如某项目审计组每周召开两次专题会,对由各拆迁小组上报、各片区审查提交的个案进行集体审查, 对有可能突破拆迁安置、补偿上限方案进行集体会商。对符合政策标准的由跟踪审计组出具评审意见单, 作为与被拆迁人签订补偿协议的依据; 对片区组提交的超出标准的方案予以驳回,力求不违反政策规定。

三是设计变更环节。由于实行公开招标,施工单位大量利润空间被挤去,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通过变更、修改计价方式,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同时增加了不合理建设成本,这已引起重视,但随着市场投融资环境的改变, 出现了大量的BT、BOT、代建等方式,建设单位甚至设计单位的利益也参与其中, 在事后审计很难鉴别责任。如某项目多栋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代建单位(含总包)提出将现浇改为内浇外挂变更申请,跟踪审计组对其进行了成本分析, 理论上可节约半年工期,但建设成本增加15%,金额达数亿元。为此审计组向主管部门下发审计建议,最终取消了该项变更。

四是计量支付环节。在工程跟踪审计实务中发现, 一方面施工单位通过虚报工程量,套取进度款,增加了建设单位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监理等单位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往往造成超付,待决算审计时,由于支付比例过大,施工单位不配合,造成决算审计久拖不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跟踪审计组非常有必要对计量支付环节及时审核把关, 缩短竣工决算审计工作量和时间, 便于各方办理竣工决算和资金支付, 有利于推进各项政策、合同约定的落实。

一是业务指导要到位。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目标是依照委托人的委托要求,完成审计业务,审计依据审计定性更多地体现了委托人的意图, 也就是说委托人的专业政策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审计人员, 这就要求审计机关给予必要的业务政策指导。

考虑社会审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许多项目即使发现协审效果不理想,善后弥补也难以实现。为了不让专业复核流于形式,审计分工要做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充分利用专业长处,互补优点;二是克服可能存在的不足, 满足互相复核的需要;三是分工适当交迭、备选替代应对突况。在工程审计中国家审计专业人员必须直接参与审计, 包括到审计现场盘点复核, 对单项工程结算审核结果要进行复核。

二是借助审理制度的推广, 实行质量控制方式多样化。对参与同一项目审计有两家以上不同协审中介的, 由主审把关对两家审计结果核对比较, 从中发现质量问题; 也可以由主审组织利用监理力量在过程中对中介机构审计结果进行复核;还可以借助审理制度,从项目立项开始就明确专职复核审理人员,对项目实行资料审查、现场勘验、市场询价、审计报告全过程参与式审理,确保审理意见贯穿落实于整个跟踪审计过程中。

三是固化管理模板, 多重管理手段并重。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化,应以整个协审项目的流程和走向为主线, 做到流程控制制度化。通过从协审需求提出、协审单位选择、协审项目执行,到协审费用结算以及协审质量考核等环环相扣的工作节点设置,提高组织协审工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 为了有效减少不同协审人员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协审机构采购文件、合同、跟踪审计报告等每一环节实行模版化。

跟踪审计的处理方式, 包括审计建议、审计决定、审计专报等几种方式,关键是要把握好服务与监督平衡点, 不能沦为管理工具。同时要克服审计疲劳,就是对跟踪过程中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不再保持审计敏感性。通过巧用处理方式、多措并举,既能扩大审计成效,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如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同时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多方联动、密切配合,对加大审计力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重大事项上,通过审计专报报经行政首长拍板,避免矛盾激化。

一是便于动态控制, 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自动分类汇总。平台应满足审计机关对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的需要, 通过在OA 审计系统创建跟踪审计管理平台,全部实行网上自动分类管理,便于实行网上动态监控,并为审计综合分析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建立考核结果综合应用平台,通过拓宽应用渠道, 真正达到促进协审工作质量。结果通报制,邀请相关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主要建设单位、造价行业主管部门等召开协审工作通报会, 以一定方式公布考核结果;优先委托制,考核结果与委托项目挂钩,在重大项目或需要通过招投标选择协审单位的,应加大历年考核结果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使考核工作能真正激励协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