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律常识范文
时间:2024-04-24 17:3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法律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问题;建议;发展思路
Abstract:The green building is the breakthrough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ed architecture and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to the architecture developing in future in our coun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een building in ChangSha was introduc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were analysed from current policys, technology standard, projects application and so on. In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and thoughts were take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angSha.
Keywords:green building;development status;problem;development thought
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061-02
1 前言
长沙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建筑能耗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业能否做到节能减排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而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给长沙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压力。长沙是典型的能源匮乏城市,如何避免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的过渡消耗、生态环境的过渡破坏,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则是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核心是“四节”和环保,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生;积极发展绿色建筑,作为加强城市建设过程中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扩展和优化,有利于资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降低建筑使用和维护费用。
2 长沙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长沙市自2005年开始,按照国家关于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在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2.1 组织机构
从2009年自今,长沙市先后成立“长沙市绿色建筑技术委员会”;调整更名“长沙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领导小组”为“长沙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李军副市长为组长,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咨询、评估单位中介机构库,遴选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长沙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等入库单位,承担本市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咨询、评估技术工作;2011年,长沙市被选定为国家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并于同年7月成立了长沙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长沙市建筑绿色化工作领导小组,为长沙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2 政策法规
长沙市一直把发展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长沙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规定》、《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以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加快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2011年下发的《2011年长沙市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点》,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工作思路,2011年7月出台了《长沙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同年8月印发《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建筑绿色化工作方案》,以全面推进长沙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
2011年,长沙市还编制了《长沙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十二五”规划》,拟定了《关于促进长沙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更好的指导长沙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促进长沙市建设领域发展方式转变。
2.3 技术标准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2月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要求,2008年,长沙市启动了以“绿色”为核心的《长沙市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研究》,研究制订了《长沙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试行)、《长沙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长沙市绿色施工导则》(试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长沙市实施细则》(试行)等28项技术规范,逐步建立起了具有长沙特色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2.4 项目推广
十一五以来,长沙市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以“点―线―面”的示范原则,逐步推广绿色建筑在长沙市的示范效用,以试点示范项目的经验带动长沙市绿色建筑成片、成地区发展。2009年,长沙保利・麓谷林语、太阳星城获批国家住建部和市级绿色建筑试点示范,2010年,保利・国际广场、华远・金外滩、梅溪湖中学等8个项目获批长沙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2011年,长沙绿地中央广场、长沙开福万达广场、绿地公馆等10个项目获批国家住建部、长沙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截止到2011年12月,长沙市获批的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共计21个,总建筑示范面积约495万m2。
2.5 宣传教育
为提高全社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长沙市通过展览、现场观摩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了大量绿色建筑的宣传工作。2009年6月至7月,长沙市举办“建筑节能宣传月活动暨绿色建筑推广活动”;2010年4月,“长沙市绿色建筑专题展览”在2010年长株潭房地产春交会上成功举办;2010年5月,长沙市开展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地现场观摩会,全市二级资质以上的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参观了以保利・麓谷林语和太阳星城等为代表的长沙绿色建筑项目,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和设计管理理念;2010年6月,长沙市举办《“我心中的绿色建筑”―绿色家园、绿色校园、绿色建筑・低碳生活创想大赛》,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绿色低碳生活实践;2011年5月,以“绿色建筑・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绿色建筑展览在长沙市第31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上成功举办;2011年10月,长沙市通过举办以“绿色人居,幸福家园”为主题的第32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搭建政府、企业、市民之间的交流平台,以倡导绿色建筑,树立绿色开发理念,并举办“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座谈会,畅谈绿色人居“长沙模式”,探寻长沙绿色建筑发展之道。
同时,长沙市定期组织对绿色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以满足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2010年5月,长沙市针对本地勘查设计、房地产开发和建筑节能产品生产等行业单位,举办了《长沙市绿色建筑技术讲座》,以加强长沙市绿色建筑技术交流学习;2011年7月,长沙市举办《长沙市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本地各级行政部门、绿色建筑咨询机构及开发、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或机构,拟全面提升长沙市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在全社会的认识度和执行力;2011年8月,长沙市住建委针对委系统组织开展了绿色建筑知识培训,旨在提升全委各干部职工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水平,强化对绿色建设标准的执行能力。
3 存在的问题
绿色建筑在中国是近几年才被人熟知,长沙市绿色建筑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标准、监督等基础工作薄弱成为长沙发展绿色建筑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3.1 激励机制不健全
长沙市发展绿色建筑,除申报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项目明确规定财政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外,尚未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开发企业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性不高,而绿色建筑开发周期流程较普通建筑复杂,使得本地绿色建筑仍处于被动式发展。
3.2 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
长沙市目前仅颁布了《长沙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试行)、《长沙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长沙市绿色施工导则》(试行)等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相应的政策法规仍未出台,关键技术标准欠缺,对长沙市绿色建筑发展指导性不足。
3.3 绿色建筑标准暂不是强制性标准
目前,考虑到绿色建筑发展在国内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家、各省市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采用的是鼓励措施,尚未作强制要求,开发企业选择余地较大,绿色建筑得不到全面推广。
3.4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无法启动
按照住建部的规定,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由住建部负责,同时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权限授予了部分省市,但长沙市不在此列。长沙市市正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其建设项目数量逐渐增加,若按照现行标识管理模式,则周期长,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也不利于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长沙市要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还需要争取住建部、湖南省住建厅授权开展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工作。
3.5 全民认识有待加强
长沙市虽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大量绿色建筑的宣传工作,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市民对绿色建筑概念仍比较模糊,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仅限于节能的、有植被绿化的建筑,全民认知度不高,其宣传方式有待完善。
4 展望与建议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建筑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推广。长沙与国内很多城市一样,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自十一五以来,长沙一直在探索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发展绿色建筑则成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选择。长沙市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4.1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尽快出台《长沙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关于促进长沙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政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全面指导和推动本市绿色建筑发展。
4.2 加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
结合长沙市总体规划,编制长沙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制定适宜本地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目录和研究目标,指导本市绿色建筑持续发展。
4.3 全面贯彻执行现有技术标准
定期组织开展《长沙市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研究》成果的培训工作,增强开发、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建设主体的绿色建筑理念,提高绿色建筑建设技能。
4.4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政府投资新建的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医院、学校等建筑、梅溪湖片区、洋湖垸片区、滨江新城片区、黎托新城片区中的新建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全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并加强项目建设监管,以试点示范经验带动全市绿色建筑发展;同时,推动旧城区建筑绿色改造,实现城区建筑绿色更新。
4.5 优化绿色建筑宣传方式
实施能让民众亲身体验绿色建筑的宣传方式,如合理建设汽车站候车厅、公共卫生间等绿色公共建筑,努力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感受和认识,普及绿色生活理念,促进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和认同,从而提高社会需求度。
构建生态宜居长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绿色建筑理念,才能打造真正健康、舒适、高效的人居环境,将建筑与城市生态、人文、生活互联起来,而这一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长沙定会在中国的版图上,凸显一颗耀眼的绿心。
参考文献:
[1]长沙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长沙市建设委员会.2010.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两大问题――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而这两者又相互紧密联系,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其中,建筑业是能源和资源消耗最大的领域。据统计,全球50%的土地、矿石、木材资源被用于建筑;45%的能源被用于建筑的采暖、通风、照明;5%的能源被用于设备的制造;40%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维护;16%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建造;60%的良田被用于建筑开发;70%的木制品被用于建筑。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能源消耗量已占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1/4左右。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在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中首次把“绿色建筑”列入60项战略发展项目之一;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把“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在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等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对于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从内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由此可见,绿色建筑是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发展绿色建筑对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大意义
宜昌市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宜昌建成区面积将由现在的1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200平方公里,人口增长到200万。要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在建设领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贯彻绿色建筑理念。近年来,发展绿色建筑已逐渐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绿色建筑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建设领域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对于宜昌市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具有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发展绿色建筑是宜昌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宜昌是典型的沿江山地丘陵城市,宜昌城区70%面积属于山地丘陵,可建设用地相对有限,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宜昌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问题。目前,宜昌正处于拓展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的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建设规模空前,必然产生大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不同程度破坏。因此,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室内外环保为内容的绿色建筑,是宜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2发展绿色建筑是宜昌市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的内在要求。
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契合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城市如果充斥着大量的高耗能、不宜居的建筑,与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方向背道而驰,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有内涵与品味的城市。
2.3发展绿色建筑是宜昌市建筑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契机。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带动整个建筑产业链条的优化升级,而且能培育一批具备绿色建筑理念、技术和生产能力的设计施工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在建筑市场未来的发展中牢牢把握主导权。
2.4发展绿色建筑是宜昌市建设“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必由之路。
宜昌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20强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一直以宜居、宜旅、宜业彰显着自身的独特魅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更应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使宜昌这个“宜人之城,昌盛之地”更加名副其实。
3宜昌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研究
目前,宜昌市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建筑业专业人士积极探索和研究,早日实现绿色建筑在宜昌“零”的突破并大力推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研究:
3.1优化建筑规划设计。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不能将眼光局限在由壁体材料围合而成的单元建筑之内,而应扩大环境控制的外延,从城市设计领域着手实施环境控制和节能战略。
在建筑布局设计阶段,各专业应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光环境等因素,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如CFD)对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获取最佳的通风换气效果,减少对人工空气调节手段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善室内环境和节约能源,同时,还要慎重考虑建筑物的选址、朝向、间距、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建立气候防护单元,以改善建筑热环境。另外,建筑规划中还要特别考虑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系由包围空间或将室内外隔离开来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所构成,包括墙、门窗、屋顶和地面。进行围护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宜昌的气候条件,决定合理的围护结构材料和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围护结构上门窗等通风口的大小和位置,在恰当的场合为窗选择合适的玻璃,并加装合适的遮阳设施;采用种植屋面做屋顶绿化也能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
3.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与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是洁净可再生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建筑上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对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光利用可以减少采暖、空调和照明所使用的常规能耗,同时减轻因电力生产所造成的环境负荷。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太阳能的利用,将其作为建筑节能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建筑物太阳能热利用是依靠光热转换,采用各种集热器将太阳能收集起来,并利用这些热能产生热水。太阳能热水系统就是以吸收太阳辐射能为热源的能量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获取廉价热水。
另外,太阳能的光电利用也是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太阳能用于发电的途径有二:其一是热发电,就是先用聚热器将太阳能变成热能,再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变为电能;其二是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方式在宜昌有较好的开发和推广价值。
3.4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是以大地为热源对建筑进行空气调节的节能技术。冬季通过热泵将大地中的低位热能提高后对建筑供暖,同时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通过热泵将建筑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建筑进行降温,同时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节能、对环境无害的绿色能源应用新技术,目前在很多地区都有应用。
3.5中水雨水回收利用。
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思想之一是提倡中水回用,即将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等)经适当处理后回收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雨水也可通过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方式用于洗车、绿化、水景补水或涵养地下水,以减小城市供水的压力。
4宜昌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及建议
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研究符合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应用导则,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以城市新区、示范小区、试点工程为载体,确定绿色建筑创建项目,综合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展示工程技术成果,总结工程建设经验,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4.1理念先行引领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代表了世界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有赖于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全社会观念与意识的提高,要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基本知识,提高民众的接受度。绿色建筑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不是高技术的堆砌物,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
4.2完善法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
推广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法规的引导和制约,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对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做出补充要求,增加奖惩条文。要加大强制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力度。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政府投资建筑应要求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增强绿色建筑的社会影响,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4.3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缓。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激励政策,建立市场机制和财政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4适用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上要因地制宜。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选择与创造适宜本土的绿色建筑技术,走本土化绿色之路。大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把适用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尤其是自然通风和天然照明技术要得到强化应用。可以推广且成本不高的技术与产品才是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的重点。
5宜昌市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目标预测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趋势和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宜昌市目前虽然还没有一幢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但是在某些技术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意义的尝试。比如在三峡建行办公楼里建成了宜昌市首个地下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使用效果良好;即将开盘的“大城往来”房产在设计中采用世界多种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从居住层面真正实现了全民“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生活”的人居生活空间。由此可见,宜昌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必将实现以下三个目标:观念上,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被各阶层各领域人士广泛认可并追崇;制度上,有符合宜昌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技术上,建筑领域各种绿色节能技术日趋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2006(8)
[2]李百战.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4]黄涛.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建筑中的定位[J].重庆建筑,2004(3)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导则[M].北京:建设部,科技部印发,2006
篇3
【关键词】网络平台;建筑民工;职业素养
2012年国发〔2012〕21号《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赣州要弘扬苏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赣南城镇化进程大大的依赖于建筑民工的辛勤劳动,但作为城市建设基础组成部分从业劳动者的基本职业能力素质一直良莠不齐。目前,赣州中心城区的建筑民工大多来自赣州市18个县,新生代民工的成长仍然沿袭老一代民工的成长方式,大多以“师徒制”的方式,由师傅手把手的传授,施工技术在多个施工项目上不断的成熟起来。但由于老一代农民工职业素养水平的限制、理论水平的缺乏、道德培养的缺失,除施工技术外,对新生代民工的职业素养水平培养非常有限,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经调研发现,目前赣州市中心城区新生代建筑民工普遍存在没有信誉、随意变更施工约定、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情况,综合体现为新生代建筑民工职业素养的缺乏。但新生代农民工也具有学习性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计算机或智能手机运用能力的水平都更强的特点。针对这些新生代建筑农民工的特点,以赣州市某公司为例,运用网络平台对新生代建筑农民工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力争通过网络平台的教育提高新生代建筑民工职业素养。
1 对赣州市某公司若干建设项目中的建筑民工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
此次调研涉及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共20个小问题,向赣州市某公司若干建设项目中的项目管理人员对18―40岁建筑民工的职业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目前赣州市中心城区建筑民工职业素养缺失的方面和程度,从而决定新生代建筑民工职业素养培养的方向和落脚点。
调研结果显示,65.3%的管理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较老一代相比,思维更加活跃,遇事往往采取较极端的方式解决;58.9%的管理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术水平一般,但大多做事浮躁,不踏实,不太会动脑筋,技术水平很难提高;80%的管理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意识很差,很难听管理人员的安排,以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特别是再三强调的安全施工,充耳不闻。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分析认为,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有三:1)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初中毕业,没有接受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离;2)新生代农民工从小的生长环境也不差,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缺乏,意志品质比较薄弱;3)缺乏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建筑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2 建设建筑民工职业素养网络学习平台
平台采用购买或者自主开发等方式实现。平台应采用采用B/S模式,必须具备的功能:(1)建筑民工模块:民工注册与审核;课程选择;课程学习;课程测试(2)教师模块:教师注册与审核;课程注册于审核;在线答疑。在平台上进行计算机能力提升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的主要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基础应用为主。
3 建筑民工职业素养培养内容的开发
针对调查现状,着眼于职业道德素质、安全文明施工、建筑施工技术和法律方面,对培养内容进行开发。
3.1 职业道德素养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价值准则,通过古代寓言故事、现代典型人物事迹、心灵鸡汤等教育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筑民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道德水准。
3.2 安全文明施工
(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的基本要求;
(2)施工现场用电规范,基本消防知识;
(3)高空作业、夜间作业、深坑作业等高危作业的安全隐患及作业规范。
3.3 法律常识
以典型案例,宣扬《民法》、《建筑法》、《保险法》、《合同法》等与建筑民工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将要承担怎样的后果、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基本消除法盲。
4 网络平台下的建筑民工职业素养培养评价与分析
笔者在此以某公司建筑民工职业素养为调研对象,考察近半年的职业素养培养对新生代建筑民工的影响,是否对公司的管理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起到预期的作用。69.8%的管理者认为,因网络平台比较方便,阅读网络平台上相关知识的农民工较多,能很好的补充一部分农民工比较缺失的知识。同时,在工作时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改变,比如更加注重安全问题,戴安全帽、不穿拖鞋上工地的人数有增加。但由于时间比较紧,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观察。
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日益丰富的今天,面对工作任务繁重的普通劳动者,运用网络平台去教育和管理是趋势,更是必经之路。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把众多劳动者拉到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网络平台,让他们在每天看新闻、玩游戏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这些实用的知识,提高个人素养,用正能量的事迹、评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赣州市某公司也会继续运用这一网络平台相关知识和信息,并将此手段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武器。
【参考文献】
[1]蒋凤昌.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2]王慧敏.中国“民工荒”问题研究[J].学术交流,2014,12.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the schedule, quality,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etc, so as to make construction project total goal to achieve the optim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west has had a long history and has mature perfect, however, project supervision has many problems, the paper on a discuss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监理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一个重要体系,是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工程监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工程安全质量问题居高不下,暴露出我国监理队伍的一些问题:
1.1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监理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
工程监理一直强调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监理。而《建筑法》尽管明确了国家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但仅将监理制度限定在施工阶段,实施过程中确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甚至出现不正当的竞争。所有这些都说明尽管我国已颁布的建设法律法规都涉及监理制度,但缺乏真正全面明确监理制度的法律文件,造成社会对于监理制度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1.2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
在实践当中,不少监理形同虚设,不按安全生产规程行事,监理
工作流于形式;有的监理一人承揽几个项目,不能真正做到全程监理;有的监理由承包商自行实施监理业务,只是象征性地履行书面程序。这些都埋下了工程安全、质量隐患。同时,监理人员普遍业务素质不高。对施工图纸不熟悉,对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不够清楚,对合同管理了解得不够全面,听任承包商自行行事等问题屡屡出现,监理的作用无从谈起。
1.3监理单位法律风险承担的能力不足
目前,随着我国大规模建设的开展,建设监理任务不断增加,责
任日益重大,产生的纠纷逐渐增多。从理论上讲,一旦工程事故发生,监理单位应根据自身承担的责任,对业主或第三方作出赔偿,监理单
位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有违反则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经济
损失。我国对于监理单位的注册资本的下限要求较低,且监理收费也
较低,监理单位的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往往导致
业主对监理单位的信任度降低,阻碍了监理业的发展。
2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制建设,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我国对此颁布了有关的许多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指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解决工程质量低劣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强化法制建设“,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有效地规范、指导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法律常识,引导公正守法地开展监理业务。监理企业和从业工作人员要廉洁奉公、洁身自好,才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以合同为条件,以技术为方法,将法律、法规、合同等视为建设市场管理的中心,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作为监理的重点,才能保证达到建设项目预定的目标。
2.2转换经营机制,优化监理企业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监理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
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自已拥有的技术、设备、专业特点自主定位,进行合理选择,或选择全过程、全方位监
理,或选择某一阶段监理。监理单位应该从企业自身找原因,坚持完
善自身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监理企业应具备两类工
程咨询人员:一类是技术型咨询人员,他们主要提供设计,进行技术
交底,以及在实施中协调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另一类型是管理型咨询人员,他们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投资、质量、进度目标的实现。同时监理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实行监理责任保险制度,适当转移责任风险。
2.3树立监理工作的原则,保证监理质量
监理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
首先,在工程质量上严格把关,按照合同中规定的质量目标,认
真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把质量控制当作监理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处理质量与进度、质量与投资的关系上,突出质量但追求质量与进
度、投资的统一。其次,对建设项目工期目标和投资目标要坚持合同约定,加强动态跟踪和控制。当出现违约或索赔事件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的原则,按合同规定及时解决。当发现违规分包或违规转包现象时,首先要如实向业主报告并申明监理对此问题的处理意见。当业主不采纳监理意见,不改变分包、转包现状时,监理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监理的权限范围,尊重业主的选择。
2.4建立监理交底工作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在委托监理合同签定后,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项目监理机构的专业监理工程师等有关人员收集有关资料,为
编写监理规划和进行监理交底工作做好准备,打好基础。监理交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监理的内部交底,即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总监理工程师除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监理规划外,还要亲自编写书面监理交底大纲,在项目监理人员确定后,向本项目的全体监理人员进行监理交底;另一方面是监理的外部交底,即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总监理工程师向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作交底。这项工作按《委托监理合同》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授予监理人的监理权利、监理权限及时书面通知承包人,总监应向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进行监理工作交底,这样做一是通过编写监理交底大纲,使总监对监理项目的了解更全面,从而使其主持编写的监理规划更全面,重点更突出,对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开展监理工作更具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通过监理交底这一学习过程,使总监和全体监理人员进一步熟悉、掌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技术依据,更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义务、职责、责任。
2.5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全方位、全过程监理的要求来看,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
的素质还不能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加以提高。另一方面,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也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都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只有培养和造就出大批高素质的监理人员,才可能形成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才能形成一批公信力强、有品牌效应的工程监理企业,才能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总水平及其效果,推动建设工程监理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1 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监理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高速公路工程监理一直强调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监理,甚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已介入。我国《建筑法》尽管明确了国家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但仅将监理制度限定在施工阶段,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一步将监理侧重于施工质量的管理,未针对高速公路行业进行针对性的规定。这些都说明我国已颁布的建设法律法规虽然都涉及监理制度,但缺乏真正全面明确监理制度的法律文件,造成社会对于监理制度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1.2 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在实践当中,不少监理形同虚设,不按安全生产规程行事,监理工作流于形式;有的监理一人承揽几个项目,不能真正做到全程监理;有的“监”而不“理”,由承包商自行实施监理业务,只是象征性地履行书面程序。这些都埋下了工程安全、质量隐患。同时,个别监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有的对施工图纸不熟悉,对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不够清楚,对合同管理了解得不够全面,听任承包商自行行事,不可能起到监理应有的作用。
1.3 中小型监理困难多,且不规范。在实际的监理业务洽谈中,一些中小型项目的建设单位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只需要监理单位为其提供技术上的咨询监理,而不愿将工期拨付款、投资等重要的监理任务委托给监理单位。此外,监理合同往往都是在业主与施工单位签定了工期承包合同之后再与业主签定委托合同,所以有些施工承包合同的简单化和不完整,使监理单位实际成了业主的一个现场施工代表的角色。
2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监理的几点建议
2.1 强化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制建设,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我国颁布了有关的许多法规和政策,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在“执法必严”上做得不够。解决工程质量低劣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强化法制建设,“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不履行职责的人,自我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敢违法乱纪,不敢从承建单位和承建个人接受任何好处,从而有效地规范、指导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法律常识,引导公正守法地开展监理业务。监理企业和从业工作人员要廉洁奉公、洁身自好,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以合同为条件,以技术为方法,将法律、法规、合同等视为建设市场管理的中心,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作为监理的重点,才能保证达到建设项目预定的目标。
2.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全方位、全过程发展。我国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目前仍然以施工阶段监理为主。造成这种状况既有体制上、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建设单位需求和监理企业素质及能力等原因。但是应当看出,随着项目法人责任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民营企业和私人投资项目的大量增加,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将对工程投资效益越加重视。从发展趋势看,代表建设单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将是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趋向。当前,应当按照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规律,积极扩展服务内容。要从现阶段以施工阶段为主,向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发展,即不仅要进行施工阶段质量、投资和进度控制,做好合同监理、信息监理和组织协调工作,而且要进行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监理。
2.3 突出监理的重要作用,优化监理企业结构。首先,突出监理的重要作用。尽管建设项目的类型众多,特点各异,但建设监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的基础上,对建设准备工作、勘察设计、施工至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控制和总体评价,通过对项目的监督和目标控制等措施,保证建设项目投资、质量和进度三大目标最优的实现。因此,监理企业不仅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建设监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而且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此外,监理企业应优化企业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监理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自已拥有的技术、设备、专业特点自主定位,进行合理选择,或选择全过程、全方位监理,或选择某一阶段监理。
2.4 监理工作要重点抓好合同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国家《合同法》、《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相继颁布实施,只有合同双方认真履行依法签订的合同,才可以为实现工程建设目标打下基础。监理应“因势利导”,把合同管理作为监理工作的中心重点,具体应抓好以下几项主要的合同管理工作。第一,依据合同规定,监督检查施工准备工作。督促协助业主及时搞好“四通一平”;按合同规定日期向承包人提供施工图纸、勘察资料、测量基准点、及时签发开工令。第二,依据合同文件――投标书中承包人的承诺,检查其进场人员和施工设备,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业主汇报并要求承包人重新调配人员设备,同时要重点检查特殊专业工程人员和现场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资质及规章制度。第三,建设项目执行的技术标准、施工规程规范,要优先使用“技术条款”中列出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程规范,并按此监督检查施工质量。最后,协助业主及时、全面、准确地履行合同义务,减少违约,减少争议,从而减少对方索赔机会。一旦出现争议和索赔事件,监理人员要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及时调查、取证和协调,尽快作出反映和决策,使工程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2.5 素质过硬的监理队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监理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它既要维护业主利益,又要维护承包商的合法权益,对协调业主和承包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监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监理素质包括监理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高的监理人员可以为承包商和业主提供合理化建议,既能超前监理,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绝不是在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后才发现问题或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造成返工和浪费现象,延误工期。监理人员政治素质也极为重要,思想觉悟高的监理人员都能严格执行监理规则,能够热情服务,秉公执法,把好各道工序的检验关,从而保证整个工程没有薄弱环节。所以加强监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监理队伍的政治素质是提高整个监理队伍素质关键,挑选过硬的监理队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
总之,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日益发展,工程监理已经成为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要搞好建筑工程监理必须实现监理制度化、产业化,使之成为建设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提高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