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扶贫工作范文

时间:2024-04-24 17:3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疾人扶贫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残疾人扶贫工作

篇1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扶贫基地历年来一直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工作理念,依托区大浮残疾人扶贫基地,在保证残疾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将个性化服务工作由救助帮扶逐渐向发展帮扶转变,通过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扶持他们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二、帮扶脱贫,从最困难人群做起

在困难群体中,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的残疾农民可谓最困难者。然而,在残疾人扶贫基地的残疾农民依靠市、区、街道和果农协会的扶持,通过从事特色茶果种植业增收脱贫。

肢体残疾人董志海种植着8亩葡萄园。朴实憨厚的老董今年满脸笑意,“葡萄去年才种,今年头一次收获,8亩田就收了近万斤!”“这些葡萄能赚多少钱?”低调的董志海犹豫了一下,报出了一个保守的数字:3万多元。一旁的村干部说,这还不包括葡萄园里种的蔬菜,以及另一片桃园的收入。而就在几年前,靠种菜为生的残疾人董志海,每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不过,最让老董自豪的还是他的葡萄品质好。“快来尝尝,这是真正的有机葡萄,施的都是鸡粪等农家肥。”老董说,自己能够种出这么好的葡萄,多亏了扶贫基地为他请来名师指点,“每次讲座我都去听,学了不少田间管理的绝招!”他告诉记者,为了帮助他脱贫致富,社区大幅减免了他的土地承包费,街道残联除了每年给他一定数量的物资帮扶外,还与当地果农协会联手,定期开设种植技术培训班,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辅导。由于品质好,董志海种出的近万斤葡萄全都被城里来的“采摘客”们席卷而去,“根本不用上街叫卖,9月初就被‘抢’光了。

三、以果树产业为依托,注重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扶贫基地将水果产业与生态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努力将果园建成生态果园和休闲果园。使各产业之间共同发展、共同推进。

四、认真抓好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工作

今年年初,基地把果园土肥水管理工作、果树修剪等常规技术和新技术的培训相结合,采取集中办班、分类培训和入户指导相结合,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与现场操作指导相结合,把培训技术熟于心、控于手、知其理。在培训工作中,特别注重了对种植专业大户、科技带头人的培养,发挥本地人指导方便、群众乐于接受讲解的优势,推动技术培训到户和到人。

五、切实做好物资供应,确保后勤保障工作

果园建设打凼是基础,种苗是关键,肥水保障是重点。物资供应点抓紧搞好农资调运储备工作,种苗和肥料做到不误时,不误工,保障物资供应。

六、进一步注重品牌打造,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

基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会带动作用,将鲜果实行分级分类包装后,集中上市销售。不断扩大果品销售覆盖面。现在基地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培育自己的品牌,目前白旄的杨梅、大浮的醉李、吴塘的柑桔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都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并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三品”认证。这些特色品牌有效地为贫困残疾人打开了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七、经营效益更加明显,生态产业更加拓展

篇2

2014年11月23日至29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及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联合督导调研组,对湖南、云南《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执行情况进行了督导调研。

调研期间,督导调研组深入湖南省邵阳县、隆回县和云南省永仁县、武定县,走访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详细了解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及需求,实地考察残疾人扶贫基地和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看望辐射带动的残疾人,并在乡镇召开残疾人扶贫工作基层座谈会,听取了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洪天云和程凯对当地党委、政府及扶贫、残联等部门执行纲要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加大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洪天云指出,通过调研,亲身感受到广大残疾人自强拼搏、努力进取、不甘落伍的精神,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都在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所需、所愿、所盼。他强调,农村贫困残疾人数量还很多,贫困程度较重,是扶贫开发对象中的难中之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残联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各级扶贫部门,一要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将国家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向贫困残疾人倾斜,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到残疾人和家庭身上;二要加强与残联的沟通与配合,想贫困残疾人之所想,急贫困残疾人之所急,共同做好残疾人脱贫解困工作;三要学习借鉴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掌握贫困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落实好精准扶贫各项要求,制定好“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提供有力参考。

程凯表示,各级扶贫部门始终关心支持残疾人扶贫工作,特别是国务院扶贫办近年来始终在国家层面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各项扶贫开发创新机制并予以强调。从调研的情况看,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贫困户基本纳入了建档立卡范围,并且已开始采取相应精准扶持措施,已经为贫困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强调,各级残联要以精准扶贫为契机,认真履职尽责,下大力抓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一是要配合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做好建档立卡,摸清农村贫困残疾人底数,做到精准扶持;二要加强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医疗卫生、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落实,强化跟踪问效,提高保障成效;三要履行职责,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敢于担当,勇于探索。湖南省残联在全省开展的“连千村帮万户工程”就是一种创新实践,省残联率先垂范,要求各级残联主动与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让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随时都有贴心人和有用的帮助,为带动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贫困残疾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值得各地残联学习借鉴;四要通过宣传和典型示范,加强对贫困残疾人的带动和引领,增强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信心。

篇3

整合资源,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

“自从在助残基地上班,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基地还实现一条龙服务,上门指导,负责销路,真是太好了。”残疾人受益者如是说。

永宁镇被扶持人王来祥、郭淑云夫妻俩,家里有6口人,父母年迈多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夫妻双残,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经济收入以种地为主,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能维持家中的正常生活。自从养殖了贵妃鸡以后,家中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扶贫助残基地建设的效果看得见。

进入“十二五”,延庆县残联认真总结残疾人扶贫工作经验,积极转变观念,大力扶持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探索了一条山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立了刘斌堡乡大枣种植基地、永宁镇聚聚鑫扶贫助残基地、四海镇茶菊基地、大庄科乡慈母川村麻核桃基地等12个残疾人扶贫助残基地。

康庄镇太平庄循环农业扶贫基地项目是基地加农业生产设施承包的运作模式。一是吸收残疾人户为合作社社员,成立残疾人管理小组,与残疾人签订协议,以保证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合作社不能无故辞退在岗残疾人员,加强和残疾人户的联系。二是农业生产设施承包。与残疾人签订日光温室大棚承包协议,产出农产品由就业基地统一出售,除去运输、用工费,包装费外,全额返还。三是基地用工。合作社对在就业基地从业的残疾人,实行统一管理与种植。对残疾人扶持的种植大棚和土地,合作社采取一帮一的运转模式帮助种植、管理和销售。四是合作社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帮助他们维护设施,以确保其正常生产。保证残疾人低收入户在基地能够通过劳动就业和承包大棚生产经营,有稳定的收入和安全的劳动环境。农闲时组织残疾人进行技术培训。

永宁镇聚聚鑫扶贫助残基地则以“基地+农户”的形式对残疾人进行扶持。为了使残疾人放心饲养贵妃鸡,基地与每位残疾人都签订了饲养协议,以高于市场销售价格回收贵妃鸡;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基地给予适当补偿。基地免费为残疾人家庭提供贵妃鸡的养殖技术,常见病防疫,分期、分批免费为他们发放贵妃鸡种雏50只。保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养殖的技术,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基地建立以来,集中扶持了1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基地劳动,这样,既增加了个人收入,又学到了饲养技术。

邀请专家,开展科技扶贫助残

2009年5月市残联在延庆县八达岭镇小浮坨村扶贫助残基地成功举行了以“送科技、送温暖”为主题的北京市扶残助残送科技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后,延庆县的残疾人多次得到市、县相关专家对种植、畜牧的讲解和指导,实现了科学种养殖的愿望,提高了生活质量。

篇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

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篇5

一、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山区大县,有各类残疾人4.2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4.46%,个中城镇残疾人9800人,乡村残疾人3.22万人。从劳动才能状况看,18岁以上有劳动才能和有局部劳动才能的残疾人3000人,占残疾人总数7.14%;完全损失劳动才能的950人,占2.26%,他们首要靠爸爸妈妈、兄妹、亲朋养育,或经过社会救援。从就业状况看,从业和个别就业(含乡村有耕地的)的2.2万人,占52.38%。从家庭状况看,全县有6825名残疾人处于贫穷或贫穷边缘形态,占13.8%。另有局部劳动才能、可扶持的17000人。贫穷城镇残疾大家均年收入在710元左右,乡村在668元左右。全县特困残疾人中有12000人归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证,从总体上看残疾人的生活情况是较坚苦的。

查询显示,随着社会的提高、各级县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证准则的逐步完善,我县残疾人的生活情况有了必然的改善,生活程度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明本质偏低,劳动技艺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当风险才能弱等要素的影响,局部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返贫,全县贫穷残疾人占贫穷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工作任务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证准则的任务还相当艰难。

二、扶贫工作获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县政府把残疾人事业归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社会各项事业同部署、同布置。为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情况,立足县情,出台了《关于施行涣散按比例布置残疾人就业的通知》、《县残疾人扶贫开拓施行方案(2000---2012年)》和《县残疾人优惠政策施行细则》等文件。各乡镇结合实践也制订了扶直残疾人的办法和方法,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维权、社会福利等方面赐与保证,努力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发明优越的社会情况和对等参加社会生活的时机。这些政策为残疾人不变脱贫,起到了积极的推进效果。

查询显示,全县累计扶持贫穷残疾人1666多人次,合计投入资金150多万元,使1400名残疾人脱贫;每年均匀走访慰劳残疾人100余户,送去慰劳金达180万余元;享用低保救助的残疾人12000人,暂时救助700人;结对帮扶贫穷残疾人210对。残疾人工作已融入“四在农家”活动,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建整扶贫联络村和社区为残疾人办实事,对残疾人做好服务指导工作。新乡村建立中,社会各部分均匀每年投入到建整扶贫联络村的助残扶贫资金达4万余元,向乡村残疾人发放适用技能书本达3000余册,协助150户乡村贫穷残疾人家庭施行了危房革新。

全县有1283名残疾人获得了分歧水平的康复服务和医治,经过开展“健康快车”行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复明10号”手术车扶贫项目,8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黑暗。残疾人参与新型乡村协作医疗人数达85%以上,有用缓解了残疾人看病难,因病返贫的问题。

全县涣散按比例布置残疾人就业208人,集中就业172人,个别开业254人,扶持12359名乡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举行各类职业技艺、适用技能培训班60期,培训城乡残疾人达4945人次;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助学资金16万余元,赞助280名残疾少年重返校园,全县残疾儿童任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5%。

全县助残情况分明改善,公德认识分明加强,基层助残意愿者步队进一步扩展。我县自2001年已延续深化开展“助残一日捐”喜欢心捐赠活动,累计募集助残资金75万余元,协助残疾人康复、处理生产生活坚苦,施行危房革新,遭到社会遍及赞誉。

三、残疾人贫穷缘由剖析

一是本身本质低。残疾人因为受本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前提的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了极大的限制,大局部人在乡村,散布在遥远及天然前提较差的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方便,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才能较差。因为受心理功用的影响,劳动方式单一,大都只能从事简略粗拙的生产劳动。不足劳动技艺,招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当风险的才能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景象遍及。例如:镇岩板铺村向家组的李正梅一家六口人,四个残疾人,他自己下肢残疾,老伴张中英因高血压改变成脑动脉硬化,长子李大平,儿媳张蓉智力残疾,全家基本损失了劳动才能。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首要依托县政府救援。查询显示,我县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2.45%,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另有差距。部分和大众助残认识有待增强,一些单位和部分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怀残疾人的问题,如不自动交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助残一日捐”喜欢心捐钱等。残疾人优惠政策在施行进程中也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别的,因为文明本质、经济程度和身体功用的影响,致使残疾人贫穷面较大。

四、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非凡坚苦的群体赐与特殊扶直,使他们的权益获得更好的完成,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效果。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讨宽和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状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处理,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关系到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变的政治问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感,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讨宽和决残疾人扶贫工作进程中碰到的新状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归入社会扶贫工作的大盘子中,统筹思索,一致规划,在资金、物资、技能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响应的扶贫办法。

2、不变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活的基本,要多方式、多渠道布置残疾人就业,在履行集中就业、个别就业,扶持乡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还,要重点施行涣散按比例布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归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证有劳动才能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布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保证金首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和个别运营、直接扶持残疾人脱贫等。加大对贫穷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财产带动的乡镇及村坚持残疾人扶贫基地,指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能,不变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证准则。

一是坚持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证准则。让贫穷残疾人享用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穷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获得长期的保证。

二是要注重和做好乡村贫穷残疾人危房革新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寓居情况看成主要工作内容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协助残疾人在出行便利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当地建房,使他们安身立命。

三是健全乡村新型残疾人乡村协作医疗保险准则。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系统来处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坚持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收集,便利残疾人就近医疗。建议对贫穷残疾人协作医疗报销比例再恰当提高。

四是坚持救助准则。县政府设立救助资金,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津贴,突发宿疾住院、重度神经病人长期住院医治、后代就读中、小学或特教育校无法交纳学杂费的残疾人均能请求到特困救援津贴。对因天然灾祸遭到损掉的贫穷残疾人进行救助。

4、持续开展喜欢心帮扶和“助残一日捐”喜欢心捐钱活动,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直。

残疾人是一个非凡而坚苦的群体,在构建调和工作中,对贫穷残疾人的扶直要优先思索,要大力增强教育和适用技能培训,要从资金、技能和物资上赐与自始自终的支撑,加强残疾人的“造血”功用。持续深化开展“助残一日捐”等喜欢心捐赠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把党和县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暖和送到残疾人的内心。

篇6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完善扶贫机制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

篇7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完善扶贫机制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

篇8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完善扶贫机制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

篇9

融入大局,把事业做大。坚持重大事项向领导汇报,重大活动请领导出席,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使残疾人工作既融入大局,又独具特色。要把残疾人扶贫纳入全市大扶贫,统筹安排,重点倾斜,使残疾人扶贫成为全市扶贫工作的重点;使残疾人就业成为全市就业工作的热点。善于整合社会资源,使康复工作成为我市卫生工作的亮点;我市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有过辉煌的历史,要继续与文体部门合作,使残疾人文体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把残疾人事业做大。

打牢根基,把事业做实。完善残疾人工作和服务网络体系。县(市)、区残联要做到“一体化的机构、一专多能的队伍、有机结合的业务、统筹安排的经费、综合利用的场所。”乡镇、街道残联要按照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建设,做到“有[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专职干部、有办公场所、有服务载体、有联系网络”。社区、村委会要全部建立残疾人组织,市残联各专门协会做到有机构、有经费、有场所。县(市)、区专门协会积极探索民办公助的工作机制。做好残疾人体育协会工作,发挥市残疾人创业者协会的作用,为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扎实推进各项残疾人工作。

扩充能量,把事业做强。各级残联要从为残疾人办实事出发,做好对上争取项目与经费的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的支持。把残联工作各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培训等方面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用足用活政策,省政府已决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方税务代征并将于近期实行。市、县(市、区)两级残联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在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依法征缴力度。广开渠道积极筹措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残疾人综合设施建设,市残联在“十一五”期间要集中力量兴建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创新特色,把事业做精。要善于在社会上造声势,工作中创特色,同行业里争位子,残疾人中树典型。

要善于借机、借时、借节造势,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宣传热潮。各级残联要将一些新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及时上报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积极开展“志愿者助残”和“红领巾助残”活动。在特殊学校、福利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等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组建残疾人自强模范报告团,深入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巡回演讲。

要创出工作新特色。建立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实现康复工作的低投入,广覆盖。保证残疾人集中、分散和个体就业三条主渠道畅通,各级残联要开展残疾人求职登记、能力评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和跟踪维权一体化服务。在全市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创建2--3个安置100人以上的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二个省级和5个市级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一批公司 基地 残疾人农户的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一批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

要争创全省残疾人无障碍示范城。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活动,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人能无障碍地获得公共传媒的信息。

要加快残疾人事业信息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建好黄石市残联网站,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各级残联要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契机,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摸清全市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建立全市残疾人数据库,为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篇10

目前,威海市共有残疾人73997名,占全市总人口247.225万人的2.99%。非农业户口残疾人15001名,占全市非农业户口的1.5%,占全市残疾人的20.27%;农业户口残疾人58996名,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占全市残疾人的79.73%。靠集体供养3015名,靠亲属供养25237名,靠自食其力45745名,分别占全市残疾人的4%、34%和62%。列入农村税费减免范围33081名,占农业户口残疾人的56%。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1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51元,残疾人人均纯收入1757元。残疾人的实际收入只占农民的37%,仅占居民的17%。针对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威海市委、市政府在坚持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并将“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大力推进残疾人的康复、就业、奔小康工作”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行文规定,“将残疾人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市级安排不低于50万元、县级不低于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工作”。市委、市政府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开展“扶残助学献爱心”活动,共捐款100多万元。自2003年起对因贫失学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实施长期的跟踪救助。市政府和实施了政府令,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行文规定,自2004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残疾人扶贫,县级财政按1:1匹配,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尽管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残疾人问题,但目前残疾人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基本原因有3条:

1. 康复服务总体水平滞后,导致残疾人缺乏体力条件脱贫致富。目前迫切需求并且适合采取康复措施的残疾人共有35757名,占全市残疾人的48%。这些残疾人在寻求康复服务的途径上,大致可分依靠康复治疗手段、康复训练手段、残疾人用品用具配用手段求得功能改善或补偿等三大类。康复治疗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贫困救助严重滞后,造成这部分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加大,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服务滞后的突出问题是缺少载体。如没有县级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中心,全市52个镇、14个办事处均没有镇级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滞后的突出问题是贫困救助数量太少。

2. 残疾人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太差,导致残疾人缺乏脑力条件脱贫致富。目前全市残疾人文化水平非常低下,高中以上仅占5%,小学及文盲多达70%。

3. 残疾人家庭生活总体水平偏低,导致残疾人缺乏财力条件脱贫致富。全市现有4383个贫困残疾人家庭,90%以上的家庭为给残疾人治病花掉多年积蓄,负债累累。

依据科学的发展,坚持残疾人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1. 政府主导,真帮实扶。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着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帮扶残疾人康复。要将残疾人康复经费落实到位,每年将康复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工作。要依托乡镇和社区公办医疗机构,创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要在2005年将县级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中心,按建筑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的标准落实到位。二是帮扶残疾人就学。广泛动员社会捐资助学,帮助残疾人和残疾子女解决因贫失学,造成家庭生活更加贫困的问题。三是帮扶残疾人就业。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搞好残疾人技术和技能培训。要积极地、多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要加大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工作力度,凡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由财政局代扣,差额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残联收缴,企业由地税代征。努力实现这项政府性基金应缴尽缴,并纳入当地财政社保专户具体管理,用这项基金为残疾人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调动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帮扶农村残疾人生产自救。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残疾人扶贫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要求下级财政按1:1匹配资金,从规范资金管理,做大生产规模,保证扶贫效果着眼,可以镇级政府为扶贫载体,每年扶持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户,力求当年脱贫率达到60%以上。

2. 部门负责,各司其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把弘扬人道主义,开展扶残活动,贯串于帮扶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全过程,并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各级计划部门把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做好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衔接平衡与协调发展工作,按规定程序统筹安排用于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中心建设的投资、贷款计划和资金补助。各级教育部门将残疾人教育纲要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贯彻执行《残疾人教育条例》,积极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将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救助。各级财政部门参与研究制定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法规,制定有关残疾人的税收优惠政策,逐年增加残疾人事业经费,为帮扶残疾人脱贫提供财力保障。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残疾人就业纳入劳动就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促进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的开发及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划下岗残疾职工的交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组织开展劳动监察,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就业和劳动报酬权益。各级卫生部门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精神病防治和碘缺乏病防治及麻风病防治、脑瘫、偏瘫肢体训练等项工作。各级经贸、外经贸部门对残疾人在生产、经营、技术、物资、贸易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各级科技部门和科协组织通过相关科技和科学普及计划对残疾人给予支持,指导适合残疾人脱贫致富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各级公安部门加强残疾人专用车和驾驶人员的管理,参与研究制定残疾人专用车和适宜残疾人驾驶的机动车安全标准及有关管理规定。各级农业部门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农村扶贫计划,参与《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在农业减负工作中,调查解决农村残疾人的负担问题,依法落实有关农村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各级外办部门帮助引进资助残疾人的国际援助项目。各级侨办部门协助做好华侨捐助工作,筹集残疾人福利基金。各级工商部门对残疾人开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给予扶持。各级国税和地税部门落实国家对残疾人组织和个人接受捐款的免税政策,保护社会各界给残疾人捐款的积极性。各级海关部门落实国家关于残疾人专用品及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捐赠用于残疾人事业物品的进口免税政策,负责对免税物品的后续管理。各级人民银行负责将残疾人扶贫贴息贷款列入扶贫贴息贷款计划,并协调有关金融机构予以落实。各级农业银行负责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的发放、回收和管理,保证每年康复扶贫贷款及时足额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