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24 17:3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美容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美容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并。

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

第五条申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

(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规作出的审批决定应自发现之日起30日内予以纠正或撤消。

第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九条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应当由登记机关指定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章执业人员资格

第十一条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医师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四)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二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

第十四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中介组织对主诊医师资格进行认定。

第十五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

第四章执业规则

第十六条实施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第十七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

第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

美容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用材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

第二十条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一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的从业人员要尊重就医者的隐私权,未经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就医者病情及病历资料。

第二十二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第二十五条医疗美容新技术临床研究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批准后方可开展。

第二十六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的审核。发现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开展某医疗美容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应及时通知该机构停止开展该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七条各相关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工作。

第二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医疗美容广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外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学科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医疗美容活动不受本办法调整。

篇2

事实上,疯狂的并不仅仅是这些追求所谓“完美”的人们。有需求就有市场,既然有人不惜代价想要得到“美”,当然就会有人挖空心思、不折手段为你“创造美”,更因为行业的暴利驱动,于是乎遍地开花的医疗美容医院、美容诊所、整形美容科室就这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了;所谓的韩式整形、法式美容,丰胸、隆鼻、抽脂也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台了。整个医疗美容行业,又何尝是病得不轻呢?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在查询最近的媒体报道时发现,想必细心的读者也会注意到,有关医疗美容的纠纷报道不 时可见。而其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一则报道是,某地一位韶华已逝的女演员,为了留住青春的美丽而多次整容,结果将娇容整成了“恐龙”。从媒体记者拍摄的照片看,整容者的现状确实是惨不忍睹。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美容方面的问题/纠纷,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为混淆了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这种混淆不但发生在患者/顾客上,也发生在一些美容机构上,特别是社会上各类美容院,而主管部门对这类混淆似乎非常怂恿,不加以约束和管理,以至这种混淆不但时刻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现在,随便打开当地一张报纸,映入眼帘占据主导画面的都是些医院名目繁多的医疗美容方面的广告。为了吸引眼球,招徕人气,轻易的乱肯定、乱承诺的词语无所不用其极,反正事后逃避责任的办法多的是。为了增加视觉刺激,尤其在丰胸、减肥项目上,为给人造成错觉,常常从一些时尚流行刊物上剪贴国内外不知名衣着暴露的女性照片来凑数。可以说,目前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相当混乱,政府部门对此没有进行任何的管理,医疗广告漫天飞,非法行医的现象相当严重,各种媒体(包括报纸和电视)见钱眼开,抛开舆论公信力,完全以盈利为目的,接受大量的虚假广告,误导患者。

未来对于中国医疗美容业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是一条金光大道还是崎岖小径?一个新行业在经过一个泥沙俱下的混乱时期之后,该如何走向良性轨道?中国知名的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也希望借此引起行业反思和警醒。

事实上,中国国际健康科学研究院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医疗美容的诸多问题,实际上主要产生于现行的利益分配格局,正是由于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趋动,出现了种种诟病,走向了畸形的道路,所以才会使得中国的医疗美容行业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背着“美容不成反毁容”的骂名,一项旨在造美的医疗服务,更是因此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这种种弊病集中体现为:

一、靠不规范广告吸引客源。医疗美容广告是医疗广告的主要构成部分。相当一部分的医疗美容广告不真实,对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宣传明显夸大,误导美容就医者。相当一部分宣传中的“专家”,实际就是非医务人员。而那些所谓的“不需手术、一针见效”的美容手术,更是被隐瞒了可能存在的后遗症。近期,不少打着北京、上海等外地“专家”牌子的人员,流窜于各地,从事一针注射式医疗美容服务,造成了无效、变形甚至毁容等后果。

二、拉虎皮作大旗。不少非专业人员通过各种关系承包中小医院的美容科,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审核,就打着公立医院的幌子,招聘一些非医疗美容专业人员开展医疗美容业务。这种“院中院”、“院中科”,以公立医院的名义打广告,对就医者极具迷惑力,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经营失败或亏损,承包者一走了之,许多受术者投诉无门。

三、无证、跨专业上岗。现在医疗美行业中大部分美容医院都是由福建、广东等一些地方靠着做妇科、男性科、不孕不育等暴利医疗项目起家的人在掌管着。如果有人去美容,咨询员先跟你预约时间,到时医院外请一个医生过来走穴。有的医院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就把外地医生的证书拿来充数。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外聘的,有的工作人员以前是普外科的、或是神经外科的、甚至是牙医,一到美容医院就成了无所不能的美容专家了。也有些医院、诊所的老总和经营者整天想着如何圈钱、拉关系,导致自己单位的医疗人员队伍纪律涣散,医德败坏,直接给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四、概念炒作雾里看花。大肆炒作概念,包装所谓的专家,是一些医疗美容机构惯用的又一伎俩。比如一些医院号称聘请韩国专家进行手术,很可能就是一个幌子。实际上,韩国本土整形美容专家加起来总数才500人左右,应付本国自身需求都远远不够,能够在中国工作的更是微乎其微。另外,有些医疗美容机构大肆吹嘘无痛美容、韩式双眼皮等概念。实际上,无痛美容就是使用麻醉,只是被医院换了个说法。至于韩式双眼皮就是采用的三点切开法,医院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因为手术风险低、痛苦小、容易做、好修补。

五、大肆赚取昧心钱。医疗美容是新生事物,许多市民对收费标准、技术要求效果标准并不熟悉,处于不知情的弱势地位,而不良医疗美容机构正是抓住这一点,大肆赚取昧心钱。比如偷偷进行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的注射隆胸、违规使用有关药品等等。原本一、二百元就能解决的小手术往往编造动听的理由,价格立马飙升到令人咋舌的成千上万。这还不算,当初为了吸引患者,那可是嘘寒问暖,一天几个电话跟踪回访,一旦等患者花了高价换不来基本效果引起相关纠纷时,嘴脸立马就变了。难怪有人愤愤不平的说,只要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做医疗美容整形广告的医疗机构,大都是忽悠人,不能信。他们在广告上花如此代价,这些花出去的钱是要几十倍、几百倍的从消费者身上快速赚回来的,为此,希望感性的消费者尤其是女性不要被广告迷惑了眼睛,千万千万要理性对待。

篇3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明确注解了医疗美容的定义:“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美容医疗应用技术是在医学美学尤其是医学人体审美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医学美学技术、仪器、用品来维护、改善人体容貌和形体美的一个应用性技术群,其内容包括:皮肤及毛发的医学美容技术,包含皮肤、毛发、养护、文身美容等;物理化学美容技术,包含激光、冷冻、电疗、磨削(磨皮)、化学剥脱(含中药)等美容技术;非手术塑形美容技术,包括不切开重睑、注射填充、吸脂塑形和其他美体技术;美容保健技术:包括按摩保健、药物瘦身、食物美容等美容保健技术等。

2010年11月5日,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中国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医疗美容技术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多年来,医疗整形美容行业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同步,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的医疗整形美容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通服务,一种大众化服务、形成了一种产业化的社会性需求。

1 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空间加大

马晓伟副部长在去年的讲话中透露,政府将加大对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的支持和监管力度,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推动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卫生部正在组织修订“美容医院和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和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同时还对临床治疗指南、临床医疗诊疗指南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进行完善。这次次座谈会是卫生部第一次针对医疗整形美容行业发展问题召开的行业会议,也是医疗整形美容行业发展史上最高规格的专题会议。马部长进一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关心民生的高度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的发展,加大对这一行业的支持和监管力度,切实发展和建设好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和队伍,既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既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又使得医疗整形美容工作的发展与医疗卫生工作整体目标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相一致。在讲话中,马部长更是把医疗美容技术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尽管医疗整形美容工作不是这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但是,作为医疗卫生工作中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以及“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疗机构重组改制”等这些医改重要举措是息息相关的。

2 行业本身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加大

1985 年行业只在广东、上海等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零星的成立了几百家小型理发店,就业人员也只不过几千人,就业人员平均月收入也只有 2-10 元,行业营业收入也只不过几百亿元。到了 1996 年,我国美容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就业 280 多万人,美容机构、店面上万家的规模,就业人员平均月工资上升到 200 元左右,营业收入也增加到千亿元。2006年全国城镇美容机构总数约153.2万家,而近 10 年,美容业市场发展又不断向前推进,行业规模呈现跨越式增长,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 800 多万人,美容机构增加到了 150 万多家,店面超过了 170 万多家,就业人员人均月收入已超过 500 元,营业收入也增加到 1762 亿元。2009年,我国从事医疗整形美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达20余万人,以开展医疗整形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如医疗整形美容医院、诊所和科室超过5万余所(个),年总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接受过医疗整形美容服务的人员累计达到300万人次左右,并且还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3 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发展深度加大

医疗整形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材料、新仪器的投入使用,为整形医学及“美丽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唇裂修补手术、瘦脸、垫下巴、割双眼皮、拉皮、脊椎矫正、断骨增高等多种整形方法,造福了诸多爱美人士。据中日友好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马海欢介绍,除了常用的假体、隆鼻硅胶等植入类材料及肉毒素、羊胎素等注射类材料等,“近年来,仿制天然生物材料或制备出具有生物功能甚至是真正有生物活性的材料,都给整形美容带来更多可能性。”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一大批设备先进、技术一流、人才济济的集约化、大规模、连锁经营的美容整形医疗集团代替了以前单纯的医院或者诊所。

中国未来的美容业发展模式,必将向着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深入,会有相当部分的美容机构,与国内外的权威美容品牌机构及医学、皮肤学研究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在专业化、细分化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从某一个具体领域进行纵向的深入与强化,如专业抗衰老美容、专业美体塑形、专业眼部护理等。以后的整形美容更要增加艺术设计的成分,中国整形美容技术未来将向“精细化面部雕塑”发展,同时培养一大批精于单一部位的专业医师。未来的专科医师将进一步分工,整形美容也应该进一步分科。比如有医生专门做鼻子整形,有人专攻面部轮廓。到那时,可以通过电脑模拟塑性技术、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对人体达到更精准的“雕刻”效果。

篇4

(一)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的主要对象

1.执业医师是主要群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登记注册成立的美容医疗机构或生活美容机构,均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2.美容机构亦应参保。指根据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都属于美容医疗机构。其中包括美容医疗机构开设的医疗美容科室。作为职业责任保险,这些相关机构也应该列入美容职业责任保险的对象。

(二)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应用范围

从技术、风险角度上看,生活美容是指根据顾客面型、皮肤特点等具体情况和要求,借助器械和化妆品并结合运用多种美容技术为其提供的美容服务。内容包括美容知识咨询与指导、皮肤护理、化妆修饰和美体等。而医学美容是指用药物及手术、注射等医疗手段进行的美容服务,其项目包括重睑形成术、假体植入术、药物及手术减肥术等。

(三)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的责任限额

对于每次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保险人就每一受害人的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单明细表列明的每次事故每人责任限额,其中精神损害赔偿不超过每次事故每人责任限额的30%,并计算在每次事故每人责任限额内;保险人就事先书面同意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等其它费用的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单明细表列明的每次事故每人责任限额的20%,另在保险期间内,保险人的累计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单明细表列明的累计责任限额。

二、我国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

据了解,中国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均没有涉及整容、美容的险种,少数保险公司有针对女性的保险条款中附加着关于整容、整形的条款,可以报销整形手术费用,不过约定的整形手术一般指发生意外后需要的整形而非美容整形,比如皮肤烧伤后需要进行植皮手术、鼻梁骨骨折后的手术等。也就是说此条款仅仅是指被保险人因为意外受伤而整容时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报销。在一般的人身保险中,整形手术的风险保险公司不买单。人身保险中将美容、整形、整容等列为责任免除包含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多数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是将整容美容等列为自费项目,而保险公司的自费项目是依据社保来划分的,所以整容美容被免责在外;其次,医疗保险主要是承保意外和疾病,大多数情况下整容属于个人行为,而且整容也并非疾病引起,所以也不在保险责任之内;再次,整容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另外还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整容美容市场并不健全,大多数整容美容手术并非在正规医院,多在美容院或不正规的医院科室承包,很多不具备医疗水平,只是普通商业行为。鉴于这几方面的原因,保险公司对于一些美容整容事故并不提供保障。目前,我国美容师职业责任保险已经推出了几年时间,真正投保的很少,可能是宣传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有可能消费者对此类保险仍无消费意识。大部分整容美容机构表示,自己所在的单位没有专门为消费者提供保险,也没有和保险公司有任何合作,仅仅在手术前与消费者签订某个合同,强调一旦手术不理想可以免费重新做。有的整容机构则表示,他们已经购买了相应的财产险,一旦发生意外,消费者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部分保险公司不为整容承保,仅凭借消费者与整容美容机构一纸“免费重做”的合同肯定不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的需求、保险公司的产品、整容美容机构的水准都将成为这条商务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三方都达到要求,才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三、完善美容医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强制性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

医疗整形、整容活动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必须为其引入风险转移机制,我国目前以自愿为基础的商业责任保险已不能满足责任保险改革发展的基本需求,所以当务之急可仿照交强险,根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通过立法规定所有医疗整形美容医院、整形医师都应当投保,将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这将会对投保人、保险人和患者均有利。对于保险人来说,实行强制性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保险标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大数法则在费率厘定方面的应用。实行强制性美容医师责任保险,保险公司应对医疗水平不同、信誉不同的投保人或者是根据美容机构里的医师的经验水平的不同实行差别费率,因此,实行强制性的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会促使投保人(美容机构)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提高美容医师的准入门槛,杜绝“三无”美容医师进入美容医院,从而提高整个医疗整形整容行业的水平。对于投保人来讲,实行强制性的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将会增加消费者对于医疗机构的信心;当发生医疗事故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消费者损失的责任会大大减少医疗机构面临的风险,从而更有利于其业务的拓展和经营的稳定性;对于消费者来说,实行强制的美容医师职业责任保险会使消费者手术失败时拿到一笔数额不小的保险金从而使其面临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成立独立的第三方医疗纠纷鉴定机构

医疗事故的鉴定是困扰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的严重障碍,就像交通事故出现后,由交警队认定事故责任一样,应建立独立于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之外隶属于政府的第三方医疗纠纷鉴定机构。该机构由医学专家、法律专家和保险专家等组成,依据国家相关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对医疗纠纷进行检验、鉴定、评估,出具合理、公正、科学的结论,医疗机构只负责对患方的初步接待及物证等有关材料的提供,使医院从复杂的医疗纠纷程序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第三方医疗纠纷鉴定机构的独立性,患者、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不必担心其结果的公正性,患者认可鉴定结果,保险公司可安心理赔。

(三)建立美容医师个人和整形机构信誉数据库

目前,由于医疗整形需求急剧上升,整容机构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很多不具备医疗整形资格的机构和“三无”整形医师充斥市场,因此,建立美容医师个人档案数据库和整形机构信誉数据库很有必要,这个数据库应该包含全国各家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的所有信息,包括医院各种硬件水平(基本医疗设施设备)以及软件状况(医师资历)等。消费者在选择整形机构时,应该详细查看数据库,经严格筛选后选择一家信誉好、技术条件硬的医院来进行手术。保险公司也可以根据数据库记载的信息来制定保险费率。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篇5

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显然都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该如何辨识这些违法广告,以免治疗不成反失健康呢?

2013年12月9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因虚假广告推荐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遭受损害,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相关规定请求广告经营者、广告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药品,使消费者遭受损害,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相关规定请求其与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规定》的明确可有效遏制明星的盲目代言,但对违法广告的辨识则还需公众的“火眼金睛”。

保健食品,使用也须当心

64岁的王先生老伴去世后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娇妻,为了让娇妻对自己更满意,他一直服用一些壮阳补品,开始还觉得真有效果,但在一次中他突然眼前蓝光闪烁,接下来气短,胸前剧痛,失去了知觉。“120”医生赶来急救后,老王醒来,仍述视物不清……医院对他做了系统检查,结论是:高血压、冠心病,药物性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后来,在他的保健品中化验出了处方药的成分――西地那非。医生说王先生这次发病就是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来只是服用补品,最后却诱发疾病,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保健食品的广告,如增强免疫力、提高记忆力等等,这些广告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呢?

唐毅(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局长):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本质特征是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我国对保健食品实行注册管理制度,对保健食品生产实行许可管理制度,对保健食品广告实行审查管理制度。应当说,经过依法注册、合法生产、守法经营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合理食用是可以信任的。

我国保健食品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目前市场竞争乏序,行为失范的问题较突出,违法犯罪活动较猖獗。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简称“打四非”)专项行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办各类违法案件 10698件,涉案货值愈5亿元。其中,很多案件都有非法宣传的问题。根据近年有关机构的监测结果,部分媒体的保健食品广告违法率在90%以上。所以说广告是单方面传播信息,不能偏听则信;商业广告以营利为目的,更不能照单全收。

有几种常见的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消费者要当心:

1.夸大功能效果。《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产品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传,应当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内容为准,不得任意改变。广告审查机关依据这一规定,对申请的保健食品广告有关产品功能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但不少经过审查的保健食品广告,在时篡改审批内容,扩大功能范围,夸大食用效果。有的甚至声称可以治疗疾病,并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绝对化用语,有的还许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不实承诺。这类违法广告的实质是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2.假借名义形象。《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第八条同时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利用和出现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或者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但不少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大量利用所谓学会、协会、学校或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甚至国家机关、世界卫生组织等名义和形象,以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和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内容推介产品功效,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有的还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等形式,邀请一些所谓专家、教授或老中医现场进行“养生”辅导,邀请一些所谓患者介绍病情、服用过程和效果等“现身说法”,诱导消费者“对号入座”,兜售保健食品。这类违法广告的实质是用欺诈的方式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3.施以小恩小惠。一些不法商家抓住中老年群体时间富余的特点和需要关心的心理,通过组织所谓“参观考察”“周边旅游”“体检”“义诊”等活动,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印发“保健手册”“产品介绍”“生活小常识”等非法广告资料,开展面对面或一对一“服务”,让中老年人得“实惠”、受“感动”、见“行动”,兜售产品。有的还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现场,给中老年朋友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错觉,在不知不觉中不惜一切购买其产品。这类违法广告的实质是以非法印刷品广告和蒙骗利诱的手段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如何正确选择和食用保健食品,消费者应把握七个要点:一是不要轻信广告,要依据保健食品审批确认的功能和自身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忌盲目使用;二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也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将保健食品看作灵丹妙药;三是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正常饮食;四是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五是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六是按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不适宜人群不能食用;七是不能食用超过所标示有效期和变质的保健食品。

广告药品,治病也许反致病

杨先生是老糖尿病了,但是长期的吃药让他觉得不是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广告说一种名为“唐福消渴降糖胶囊”的药品吃一个疗程就能药到病除,于是他按广告所说购买了一疗程,可是他吃了一个星期的药,血糖非但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

真是久病未成医,反而乱投医。一些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受疾病的长期困扰,所以难免抱着试试的心态听信广告宣传,但经常是一试就出问题,常见的药品虚假广告有哪些呢?

唐毅(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局长):

违法药品广告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难治的社会问题。实事求是讲,我国药品管理立法较早,通过多年的法治,药品市场秩序整体较好。但违法药品广告也“与时俱进”。过去那种裸的、直白低级的、主要通过传统媒体的虚假药品广告已被大多数消费者识破和抵制,当前药品违法广告主要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风湿病、哮喘病、皮肤病、肝炎等一些常见的、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用药虚假信息。欺骗性、危害性最大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1.非药品冒充药品宣传。即本身不是药品,本来不能治病,却虚假广告,大肆宣传其治疗作用和效果。如上所述的一些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常见的还有普通食品、消毒用品、医疗用品、保健用品、化妆品,及其他相关产品违法广告。这些广告产品经过虚假广告的美化,“名称像药品”“包装仿药品”“功效似药品”,几乎以假乱真,使不少缺乏专业知识、治病心切的患者误以为找到“祖传秘方”“特效药”而上当受骗。这类违法广告规避了审查监管,本质上是非法的。这类产品之所以宣传治疗作用并让服用者有时感到有效果,是因为不少都非法添加了有关化学药物,其作用和安全性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甚至隐藏着生产销售假药的违法犯罪活动。这类违法广告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且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

2.通过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甚至兜售假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类社会生活,也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当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互联网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虚假药品信息、违法药品广告和兜售假劣药品的主要阵地。按照我国有关规定,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和药品交易服务都应依法经过审查审批。实际上这些规定没有得到遵守,其约束力对互联网十分有限。从网上违法药品广告的表现来看,法律明文禁止的各类违法情形无所不有,可谓肆无忌惮、随心所欲。从网上违法药品广告的传播方式来看,一是采用链接技术通过文字链接;二是以健康咨询为名行非法之实;三是租用服务器直接。从网上违法药品广告的社会危害来看,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身心健康,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还挑战了法律和道德底线,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鉴于目前我国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服务的监管手段还跟不上,现有医疗用药能基本满足公众需求,个人建议不具备医药学和法律专业知识、信息了解不充分的消费者,一般不要在网上购药。

化妆品广告,绝对没有那么美

据东方网2月18日消息:韩国驻华大使馆18日再次消息,敬告中国消费者切勿相信网上任何有关韩国总统朴槿惠专用的化妆品广告,以免上当受骗。

近日,中国淘宝网等有些商家宣称,“IMAX”化妆品是韩国总统朴槿惠专用化妆品,且直接是从韩国进口。韩国驻华大使馆已经确认,此广告“纯属虚假广告”,IMAX化妆品不是在韩国国内生产,也不是从韩国直接出口至中国的韩国化妆品。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由此化妆品的虚假宣传也随处可见,可为何广告中的明星等确实肌肤光滑“诱人”,身材窈窕火辣,而我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达不到如此好的效果呢?这就是PS高手对图片处理之后的效果了,如把脸上的疙瘩、雀斑用海绵或者复制图章去掉,模糊、增白,把眼睛变得透彻、水灵,把身材裁剪得曼妙无比等等。

唐毅(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局长):

“产品100%纯天然”“去皱高达40%”“疤痕一涂即除”“丰乳3天见效”等等,类似的广告语在化妆品广告中已屡见不鲜,这些都属于虚假宣传。化妆品不可能完全纯天然,即使主要成分为植物萃取,也含有一定的防腐剂和表面活性剂。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化妆品广告中禁止出现宣传医疗作用或者使用医疗术语,禁止出现使用最新创造、最新发明、纯天然制品、无副作用等绝对化语言,禁止出现有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售等方面的数据等内容。

化妆品属于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其作用或使用的目的主要是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显然化妆品不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化妆品一般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两大类。特殊用途化妆品主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等化妆品,必须经国家批准,取得批准文号。

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常易出现虚假、夸大宣传和使用医疗术语的违法现象。如有些标榜纯天然,而实际上在产品中添加了违禁物质;有的虽然有一定护肤、美容和修饰效果,但远不如宣传的那样,什么疤痕、斑点都可以“祛除”,皮肤疾病能“一涂了之”、可以“快速长大”,甚至可以“减肥”“美体”“矫形”等;有些非法广告宣传的所谓化妆品实际上纯属假冒,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还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毒副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追求健美意识增强,我国化妆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化妆品的功能和用途需要重新审视,产品鱼龙混杂需要清理规范。针对化妆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正在从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入手,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自律,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医疗广告,不可盲信

小雅结婚两年了,一直没有怀孕,从广告中得知省会某民营不孕不育医院成功治疗不孕不育的案例很多,于是不远千里到该医院诊断治疗。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她被诊断为原发性不孕,医院劝她做试管婴儿。因医生告知的试管婴儿费用太高,经济拮据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到当地医院治疗,半年后她就成功地怀上了宝宝。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医疗机构的广告宣传,有些广告宣传可以说让一些“久病无门”的人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有很多人也是像小雅一样不但没治成病,还可能诊错病,那么一般医院的虚假宣传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呢?

刘志祥(湖南省卫生厅卫监督处):

“某某知名专家坐诊”“手术无痛苦”“治愈率99%”等等,这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医疗广告,有些医疗广告喜欢利用军队的牌子,如曾被查出的某中医药研究院肝病研治中心等。还有的医院会利用现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特点,购买排名关键词,让人们通过搜索引擎优先找到付费高的医院。医疗广告中常见的虚假宣传有:

1.夸大治疗效果。如使用“术后24小时,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只需一次手术,还您终身健康”等诱人动心的广告词。

2.夸大专家资质。医生资历不够,吸引不来患者,就用广告吹嘘,这也是一般民营医院惯用的手段。

3.夸大实力。给普通科室冠以“诊疗中心”等名目,显示医院规模、实力不俗。而按规定,医院广告的科室名称必须和许可的科室名称一致,不能有一字之差。

4.宣称专治“疑难杂症”。一些医疗机构大打“专治疑难杂症”牌,如“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皮肤病、不孕不育、男科妇科、糖尿病,甚至癌症等。

5.宣传治疗国家暂不准广告的疾病。按照国家规定,性病、牛皮癣、艾滋病、癌症、癫痫、乙型肝炎、白癜风、红斑狼疮均不得医疗广告。但现在,很多治疗性病的广告会以泌尿感染诊治中心、生殖健康专科、妇科特诊替代,诱使人上当受骗。

6.利用名人效应做广告诱导消费者。

医疗虚假广告除了以上惯用的伎俩外,还有些常常隐瞒诊疗实情,小病说成大病,开据大额药方和利用高科技的字眼糊弄患者等。

美容服务广告,猫腻多

去年,广东省消委会公布了该省2012年消费维权十大案例,其中东莞女子花百万人民币丰胸无效继而维权成为最受关注的案例之一。

据广东省消委会介绍,2006年7月,东莞市民杨女士为了弥补“胸部不够挺拔”的缺憾,在东莞市万江美丽传奇美容院工作人员的介绍和保证下开始尝试美容丰胸,并在短期内分两次共支付了16万元现金。随后6年时间内,即使美容院更换了经营者和企业名称,杨女士依然根据美容院的要求,分时段先后缴纳了数额不等的美容费用,共花费近百万元。

2012年3月,杨女士向东莞市消委会投诉,以“丰胸无效”为由,要求全额退款。东莞市消委会认为,由于双方事前未对丰胸效果进行具体约定,因而无法认定“丰胸无效”,难以支持全额退款,但美容院经营手法有涉嫌误导、欺瞒消费者的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经东莞市消委会和东莞市美容美发协会共同协调,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由美容院赔付消费者45万元。

美容美体一直是备爱女性关注的话题,一些广告的诱人用语更是让很多女性跃跃欲试。“一针塑形”“不手术,不开刀,立竿见影,半小时恢复曼妙身姿!”“三天彻底祛斑,签约服务,无效退款” ……这些广告词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呢?

刘志祥(湖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

近年来,关于美容服务业的虚假宣传投诉越来越多,这些投诉中又以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场所随意开展医疗美容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居多。美容服务业的虚假广告常见的一般有如下4种情况。

1.使用绝对化用语。如在广告语中使用“率先”“之最”“顶级”“前沿”等用语,没有科学根据地夸大某种美容技术项目的治疗效果,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2.不提美容风险。有些美容项目,尤其是一些整形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一些医疗机构在广告中把这些技术描绘得轻松平淡,一点风险也没有。

3.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概念,未经审批,非法行医。一些本只能从事生活美容(如化妆、护肤、发型和美体等)的场所开始通过各种途径非法开展医疗美容广告宣传,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

4.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医师不具备相关资质。医疗美容广告常会宣称一些并不具备资质的医师的“专攻技术”,所谓技术职称和学术水平纯属虚假。

消费者在选择有创伤和侵入性的医疗美容服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查看医疗机构资质。根据原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医疗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医疗机构内进行。所谓医疗美容项目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其中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指操作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的美容外科项目,如重唇修复术、眉修整术等),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操作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有一定风险,需使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静脉全身麻醉等完成的美容外科项目,如额部除皱术、隆乳术等)。

篇6

因此,任何有关干细胞的医疗手段,都尚未得到正式批准。

干细胞美容热潮

一种用人体自身皮肤干细胞来进行除皱除疤痕美容的技术,成为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它被形容成“用自己的细胞为自己美容”,在国外被称为是“一场除皱美容的生物革命”。但经过专家及国家卫生部门证实,不存在这一技术,干细胞美容是一个骗局,美容机构大肆宣传称干细胞移植技术能达到除皱、减肥、祛疤等效果以致使部分消费者受害的例子也在各见之于各大媒体,受到广泛关注。

同样, 医疗美容旅游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吸引了众多爱美人群。据相关报道,目前开展这类医疗活动的还有巴巴多斯岛再生医学研究所、莫斯科脂肪治疗医院、多米尼加共和国干细胞治疗医院等机构,这些机构开展的服务都是为富人注射来源不明的干细胞,以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还没达到美容这个层次

针对消费者和医疗美容机构热捧的“干细胞美容技术”, 中科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教授说:“全世界的干细胞研究目前只限于人类健康方面,还没有到美容这个层次。而且,目前干细胞研究更多是在实验室的研究阶段,还没有一项干细胞产品真正推向了市场,利用干细胞进行美容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炒作,是一种宣传。”

资深整形美容专家,陈焕然感叹:“在临床上,我每天要看10多个女性患者,这些患者里面有一部分是因为注射了所谓的干细胞针剂而引起了副作用。干细胞美容技术也就是近两三年出现的,但其宣称使用后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有效除皱、减肥,因此很多女性会禁不住‘美丽’的诱惑而上当受骗。可悲的是,相当一部分人目前还不知道注射干细胞的后果到底是怎样的。”

宣传的美容针剂都是未经批准的产品

有关干细胞美容的宣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胚胎干细胞”,另一类是“自体干细胞”。但是自体细胞移植都还尚处在研究中。

干细胞是一种能够分化成其他细胞的细胞,通过注射有望用干细胞来修复那些被疾病和创伤所破坏的细胞和组织。对此,专家指出,干细胞是人的组织里面细胞的一种,把它提取出来以后在体外进行培养,可以培植出各种组织细胞。但细胞是不稳定的,既有可能培育出“好细胞”,但也有可能培育出。“不好细胞”。即使注射了培育出的好细胞,细胞也会很快代谢衰老。在一些美容机构注射用的所谓干细胞,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干细胞。

“可以这么说,能够给消费者注射生理食盐水的,就算比较有道德的了”。 而一些无良美容机构收取的费用,则动辄上万元。而许多美容针剂,也都是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产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干细胞注射属于生物制剂,国家对此有相关规定,注射生物制品过程是有很多感染、污染途径,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注射“干细胞美容”后果无法预料

陈焕然称注射干细胞美容,有的人会出现红肿、疼痛的感觉,还有的人被感染而流脓.以上这些症状都属于比较轻微.严重一些的可能会引发一些身体免疫系统的疾病,比如红斑狼疮.这种免疫性疾病治疗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有些患者虽然在注射后的前几年里身体不会有什么直观的症状,但她们被注射过干细胞针剂的脸却是个"定时炸弹"mmm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由于细胞是活的,很多问题是不可预知意想不到的,所以目前谁也没有办法控制干细胞美容带来的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干细胞美容还没有进入临床应用,要做到安全有效和可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希望通过干细胞美容来抗衰老,目前只是一种梦想,离现实还非常遥远。专家认为。

相关链接

干细胞美容毁容案例

篇7

令人堪忧的美容业现状

所谓的医学美容就是运用医疗手段,对有先天性畸形、缺损、色素斑、血管瘤等影响美貌的疾病进行修复重建的病理性美容,以及以增进人的外在美感为主的生理性美容,如做双眼皮、隆鼻、隆胸、除皱等。此外,部分较小的整形外科手术,也可列为病理性美容手术:如矫治眉缺损、眉移位,鼻尖或鼻翼缺损,唇裂(俗称兔唇)手术后继发畸形,耳廓部分缺损、缺损等等。

改造不良眼型的重睑成形手术,是目前全国开展得最多、最普遍的美容手术,位居美容外科之首;占第二位的是隆鼻手术和隆颏手术;隆乳手术位居我国美容外科的第三位;占第四位的是脂肪抽吸手术。

医学美容,是各种美容方法中效果明显、立竿见影的一种美容方法。容貌丑陋者想求得“改容换貌”;其貌不扬者想“增姿加美”;面容较好者欲“锦上添花”;容颜苍老者想“青春永驻”,越来越多的人想去美容医院尝试一番。它不仅从根本上使人变美,而且维持长久,有的是一次“投资”,终生受益。不过,医学美容也有缺点,直观性强,要求高,难度大,目前还不能随心所欲,想把人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另外,要经受一定的皮肉之苦,要冒手术失败甚至破相、毁容的风险,甚至还有生命危险。近几年,有医学美容失败的报道并不少,有美容后反而变丑者,也有医学美容搭上性命者。

中国由于美容外科起步较晚,美容医师匮乏,所以具有专业水准的美容医院还不多见。在医学美容高利润的驱使下,众多只具备生活美容条件的美容机构,纷纷“越俎代疱”地干起了医学美容的行当。

生活美容主要指化妆美容,即运用各种美容化妆品,使人体有缺陷的部分得到掩饰而不显其丑,如用增白粉蜜或粉底霜遮盖面部的微小斑点,用腋香露遮掩腋臭;使无缺陷的部分锦上添花而更赏心悦目,如口红使嘴唇轮廓更清晰,胭脂使双颊更红艳。生活美容还包括服饰美容,即通过服饰的扬长避短来美化人的体形,亦包括美发,通过不同发型美化人的脸型。但生活美容发展至今,其内容已不仅限于化妆和修饰,还包括皮肤、形体的养护。所以,生活美容也含有保健美容的意义。

医学美容是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是运用手术、药物、理化等医学手段来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美,它包括治疗美容和保健美容两大部分。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学美容指现代西医美容,不包括中医美容;广义的医学美容泛指一切现代的西医美容和传统的医学美容,包括中医美容在内。西医美容注重外观,注重局部皮肤、器官形态的再造。西医美容在运用现代高技术进行整形美容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有一位皮肤科美容门诊教授指出:美容分为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两种。生活美容只能预防和减轻一些症状,不能治疗。色斑在医学上称为损害性皮肤病,治愈率比粉刺低得多。通过采用植物面膜的方法,疗程较长。时间、配方、疗效因人而异,但绝大部分都有效(去除或减轻),100%治愈或根除不可能,七天治愈更是谎言,因为皮肤原有色素自然代谢脱落通常需要一个月时间。与之相关的美容神话是黑黄皮肤转白。肤色是由遗传决定的,无法通过药物改变。其次,是使用纯天然植物、中药等产品无毒无副作用的神话。纯天然不等于安全和无毒,到医院治疗就可避免化妆品中使用的氢醌这样危险的禁用物质,医学美容是不包括化妆美容在内的。

由于管理不严,多数美容院、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美容厅都是在工商局注册后便开展医学美容业务。美容师来历不一,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连起码的皮肤生理解剖知识都不具备,其药品的质量和设施无人监管,且大多缺少一个经过严格消毒灭菌的治疗环境。在这种条件下,美容事故的频频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美容病”已成公害

如果你经常进出美容院的话,那么对下面一些“美容病”或许不会感到陌生。

做双眼皮后,两眼不对称,甚至成了三眼皮;纹眉、纹唇后损伤真皮,而形成严重疤痕;除皱手术后,刀口部位感染形成严重疤痕;下颌整形手术后形成肉芽肿;隆胸手术后,由于液体硅胶板结而导致全乳坏死、糜烂等等。

据专家介绍,近5年来由于美容失败造成全国年均毁掉大约一万张脸,而且还不时发生一些致残、死人的严重事故;这些事故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令人心酸的故事。

2000年7月,余小姐在报上看了一则内容为“无痕无痛减肥”的广告后,乘机专程从深圳飞到北京,在北京一家医院接受“吸脂美容”手术中余小姐被全身麻醉,吸出约一万毫升液体和脂肪。手术后,她的身体出现局部皮肤凹陷,腿部疼痛,以至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9月29日,余小姐不得不住进了中国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臂部、下肢皮肤凹陷畸形、双腿吸脂后跛行”,后虽然经过理疗和药物治疗,仍未见明显效果。这位身高1.68米,手术前仅56公斤重的余小姐痛悔万分,终日以泪洗面。类似余小姐这样的美容事故不计其数,丧失性命的也不乏其人。

因此,不要轻易提出手术美容的要求,对自己容貌、身体的要求不要太高,对于一些稍有点“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要老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追求美是人们一种自然心理,然而“美”是局部和整体的和谐,是外表的内在气质、涵养的统一。适当地“修饰”外表,是应该的。但更重要的是健康美、举止美、谈吐美,特别是心灵美。

我们见到过非常好的整形效果,也见到过非常糟糕的整形效果;我们既听到过兴奋的受术者讲述她们手术成功的故事,也听到过沮丧的手术者诉说她们后半生就这样被毁了。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整形医生对想要通过整形来寻找美丽的人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言难尽的“美容官司”

据一项报告显示,由美容引发的诉讼与投诉呈上升趋势,仅2001年上半年消费者协会接到的美容投诉就比去年增长了38.6%。然而由于全国美容业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办法,以致大多数医学美容官司较为棘手。目前,对此类纠纷究竟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法律界争议较大。如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美容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应属经营者,接受美容者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属特殊的消费群体。从二者的关系看应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法律依据;而如果站在美容机构的角度出发,那么医学美容属操作性美容,美容师与接受美容者是一种医患关系,应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来解决。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诉讼双方各执己见,法院不得不一审再审,而最终仍无法得出一个使双方满意的结果。

如今在京城,为“美”打官司的人也越来越多,仅西城区法院2001年以来就已受理了10多起美容官司。

43岁的文某在一家“美容院”做重睑手术后,两眼变得大小不一。而这家实为发廊的“美容院”也因此赔了4万元钱。

文某是哈飞集团职工,3个月前,她到常去的一家发廊做发型,见到原来当仓库用的里间屋也装修一新,门口还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纹 眉、纹眼线、漂白、割双眼皮等。老板娘告诉她,这里增加了美容项目,并说聘请的人“手把特别好”。文某动心,觉得人熟地方可靠,便说想做双眼皮。据文某讲,手术持续30多分钟,接近完成时听到老板娘和施术者嘀咕,这道线划得不准。她起身后忙问情况怎样,对方说这是小手术,不会有问题。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文某眼皮肿胀、化脓,发烧不退。肿胀退后,她发现做出的双眼皮一宽一窄,左眼明显变得比右眼大,十分难看。据调查,这家名为“集美”的美容院根本未在工商部门注册,也没有卫生部门的审批手续。文某只得聘请律师欲诉诸法律解决问题。后来老板娘提出的赔偿金额让她能够接受,双方才达成协议。

在另一起美容官司中,郭女士的遭遇更惨,她因为听信了广告上的所谓新技术隆胸就去做了美容手术,结果引起了严重的发炎感染,两年中不得不又做了多次手术,摘除了感染的组织,创伤深达胸肌,经鉴定已经造成了伤残。原来给她做手术的美容师根本没有从业资格和上岗证,事发后已经逃之夭夭,在法院的主持下,郭女士虽然得到了13万元的赔偿,但是她所受的伤害却无法弥补。

法院的法官说,以前这样的民事案件几乎没有,从这些官司中折射出的化妆品和美容整容市场的一些不规范情况令人担忧。美容纠纷目前已成为京城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大多纠纷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解决,而一些赔偿数额上万元的大事故,只能上法庭。专家提醒,爱美的女士要牢记三点:看美容店是否有执照;做美容的技师是否有上岗证和资质证明;要找信誉好的专业美容医院。

针对这种现状,有关人士呼吁应尽快制定出一个相应的法规,以加强美容市场的法制化管理,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由于全国美容业市场还不够成熟,管理还不够规范,作为美容消费者一定要三思而行,不要过分相信那些“美容神话”,以免酿成无法弥补的遗憾。毕竟,漂亮的脸蛋和苗条的身材并不意味着美的全部。

谁来为美容业“美容”

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涤生教授解释,美容外科是整形外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医学科学的一部分。而在中国,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还未被严格区分。卫生局只管医疗机构,不问社会美容院状况;工商局只查美容院的美发和一般生活美容,里面是否做创伤性整容手术他们也不管,因为无法可依,师出无名。

上海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倪思明承认,这是个真空地带。国内没有专科医师制度,专科没细分,卫生部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且在学术界,两者的界定也没有统一说法。但他认为,做整形外科手术的医生必须具有医师执照。

林晓曦博士却对两者范畴的区分颇有点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深入到真皮以下的部位应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因为这样的手术势必与血液接触,对手术室、消毒程序、工作人员训练都需有非常详细繁杂的标准,以及定期有审查制度,只有正规医疗机构才能较好地达到这些严格的要求。而美容院的环境则比较适合做皮肤护理等涉及表皮的项目。据了解,上海大部分美容美发店均由卫生防疫部门审批,具有理发和一般生活美容的项目。所谓生活美容,即在清洁皮肤的基础上,通过药物、按摩等手法,保持皮肤健康红润。但不少美容店唯利是图,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市区卫生局)审批,便擅自从事注射、小型手术等极易造成感染和疾病传播的创伤性医疗美容的项目。

美容外科有着上下200年的历史,是一门艺术性很强、医学美学有机结合的人体塑形医术,医生除塑造容貌美和形体美外,还要保持和突出求美者的个性特征和内涵。

张涤生院士说,人体的所有结构只有一次,任何美容手术都是一次性的风险“投资”,只许100%成功。但是,现在的美容院却把它当作雕虫小技,儿戏,随便弄弄,太不严肃了。

上海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邢新谈道,我们不轻易给人做手术,对方的形象、体质是否适合做,心理是否稳定等等,都要考虑。比如有个女子在外院做过几次隆鼻手术始终不满意,跑来要再修,我们觉得她心理不稳定不能做。还有的拿了明星的照片要“照搬”,我们予以拒绝。

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席、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王炜教授介绍,时下的美容师花个一两万元到培训班混一下,就操刀上岗。其实,一位从事美容整形外科的医师,起码该由医科大学毕业,经过2年以上的普通外科训练,再通过2年以上的整形美容外科培训。还应懂得求美者心理、具有高尚的医德和艺术修养的人体美的塑造者。

据悉,近5年来,在上海乃至全国,美容整形业飞速发展,整容观念深入人心,以“九院”为例,仅1999年全年整形美容手术合计11189例。门诊就诊者中要求美容的占92%。一个整形美容外科一年可创造2000万至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可见,潜在的市场有多大。

张涤生院士说,中国整形美容外科的普及速度很快,但深入不足,这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整形美容学术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病人被大量的分流,不少医院已出现病源不足的尴尬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地区从事整形外科的医师及兼职医师就达297人,以上海1200万人口计算,每4万人口中就有一位,若无外地求医者来沪,不少整形医师几乎不能满时工作。

林晓曦博士认为,如果说,目前我们与国外同行差距在10年左右,那并非是技术上的,而是材料积累、随访工作和学术水平上的。

篇8

(一)加大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监管力度,全市食品卫生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全力开展节日、抗冰、抗震救灾、奥运及重大活动期间卫生安全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监督机构按照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在节日、抗冰救灾、奥运会期间加强了餐饮、学校食堂(酒店、旅景点、车站、机场、码头)食品加工、配送、贮存、定点采购、建立索证台账,卫生许可、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管理制度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饮水与餐具消毒进行了抽样检验检测;一是在节日对提供群体性聚餐餐饮单位的供餐条件、菜谱进行审查和监督,对5台以上严格落实群体性聚餐申报备案制度,并将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信誉等级及现场卫生监督情况进行公示,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消费,据全市统计:出动卫生监督员7396人次,检查单位12017家次,查处违法案件64家,取缔无卫生许可证单位26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43份,责令整改1092家,罚没款4.25万元。二是章贡区、赣县、信丰、兴国、上犹等7个县(区)保障了抗冰救灾部队在赣期间的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据统计:出动卫生监督员2600人次,出动车辆623车次,检查餐饮、商场、饮用水4178家次,保障部队

6990人,监测样品185份,责令整改106家,查处食品卫生违法案件106件,罚款2.1万元。三是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我市迅速行动,先后派出3批卫生监督员共19人赴汶川参加食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受到各级好评。四是为确保5月14日北京奥运火炬在瑞金境内传递和奥运期间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我局党组成员、市爱卫会副主任林莉亲自对瑞金市接待宾馆、酒店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现场进行检查与督导,对菜谱进行了审定,并从市卫生监督所及附近县卫生监督所抽调9名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的卫生监督员与瑞金市14名卫生监督员,分别在9家接待宾馆、酒店驻点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同时各级在奥运期间对市政供水和宾馆、酒店、旅游场所、学校自备供水等重点区域的监督,水质消毒处理及水质监测、供管水人员持有健康证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据全市不完全统计:出动卫生监督员6301人次,检查餐饮单位14175家次,抽样检测10016份,对660家餐饮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罚没款18.7万元。五是市卫生监督所与市疾控中心在国庆期间对148家餐饮单位使用的餐具消毒效果进行了抽样检验,抽检餐具75292件、合格62906件、合格率83.55%。六是市卫生监督所及市疾控中心承担了20余次的重大活动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及抽检任务,据统计:市卫生监督所出动卫生监督员278人次,派出车辆320车次,监督频次达2145户次,支出卫生监督保障经费5万元;市疾控中心支出卫生抽检经费达15万元。

2、加强学校食堂、餐饮单位食品、饮用水卫生和奶粉专项监督检查。

一是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学校饮食饮水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学校饮食、饮水卫生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据全市不完全统计:出动卫生监督员

1268人次,检查学校1089所(学校食堂598所)、发现无卫生许可证183所;未建立原料采购索证114所、使用非定点屠宰点猪肉35所,未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40所,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责令整改和行政处罚,罚款金额

5.7万元。二是开展了全市大中型餐饮卫生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据全市统计:出动卫生监督员863人次,检查大中型餐饮单位6585家,发现无有效卫生许可证367家,未建立原料索证制度710家,使用不合格调味品2家,使用非定点屠宰猪肉25家,未实施量化分级管理121家,处罚155家,罚款19.21万元,吊销卫生许可证5家。三是“三聚氰胺”三鹿奶粉事件出现后,全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乳及乳制品专项检查,督促餐饮单位建立和完善乳及乳制品采购索证制度,针对问题奶粉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据全市统计:出动执法人员1438人次,检查餐饮单位2881户次,学校及幼儿园938户次,调查处理投诉

8件,查封问题奶粉10余公斤。四是开展集中供水单位的水质消毒与监测、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和学校食堂、自备供水、二次供水的饮用水安全监督检查;据全市不完全统计:出动卫生监督员930人次,检查供水单位及学校1520家,抽样检测760份,合格率为80%。五是为保证赣州中心城区市民吃上放心肉,市区两级卫生监督部门加强了城区餐饮业、学校食堂及集体供餐单位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猪肉安全专项整治,据统计:检查餐饮单位987家,其中大中型酒店71家、小型餐馆742家、学校食堂135家、单位食堂39家;检查冷库3家;监督户次1974次,出动监督人员3948人次,查处购买私宰肉餐饮单位4家,罚款0.8万元;查处食品采购台账登记不全的单位2家,罚款0.2万元;查处自养、自宰、自用生猪的学校食堂1家,罚款0.4万元;共销毁私宰肉38.5公斤。六是对市中心城区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市区两级卫生监督部门共出动监督员120人次,检查学校及周边店70家,发现无卫生许可证18家,并下发了限期整改意见书,实施行政处罚3家,罚款0.6万元,督促23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协同城管、工商取缔了8家临时摊点;查处并销毁“三无”食品11公斤。

3、开展健康相关产品监督与抽检和六小行业整治。

一是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化妆品和消毒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全市开展了为期15天的药店、保健用品店、保健食品店、化妆品、美容店监督检查,据全市不完全统计:本次行动共出动卫生监督员954人次,检查药店194家,保健用品店85家,保健食品店109家,其它223家,旅游景区7家。发现仿冒药品的保健品产品21个、消毒产品6个;虚假宣传治疗作用保健食品30个,消毒产品5个;不合格化妆品15个,冒用虚假产品批准文号产品307个,责令停止生产经营73家,责令公告召回违法产品89公斤,行政控制违法产品418家,行政处罚生产经营单位87家。二是根据2009年抽检计划的要求,各级对食品抽检样品21类,检测批次3974批,合格3684批次,合格率达92.70%;三是市区两级卫生监督部门配合赣州中心城区创卫活动,开展了3次对“六小”行业专项集中整治,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下达了限期整改意见书。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局长陈仪珍及党组成员、市爱卫会副主任林莉分别2次带队对存在问题单位进行督查与指导,并由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整治信息。

4、推进全市餐饮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程活动。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全市酒店、宾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进行量化分级,据统计,全市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8888家,发放卫生许可证7330家,发证率达87、8%;量化分级率达100%,现场公示率达100%。经各级评定:a级单位3家,b级单位41家,c级单位8844家,d级1029家;对41家酒店(宾馆、学校食堂)达到了食品卫生b级单位进行了授牌。二是由教育局牵头组织实施了赣州市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程活动,2009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赣州市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程工作方案》,成立了由教育、卫生、城管、工商、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赣州市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全市已投入1.6亿元对学校食堂等卫生设施进行新改扩建,《工作方案》要求,省重点中学、省重点建设中学、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城区寄宿制学校和80%县城学校(幼儿园)的食堂、厕所、学生寝室卫生条件达到三星级标准,50%中小学校完成食堂、厕所、学生寝室的规范化改造任务,各级卫生部门主动靠前,加大学校卫生监管力度,提升了学校卫生水平。

(二)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监督管理,保障群众就医安全。

1、加大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监管力度。

一是在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果的同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游医、黑诊所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技人员的行为;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行为,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认真受理投诉举报。据统计:全市检查医疗机构12627户次,建立监管档案6515户,受理投诉举报和调查处理线索293件,立案查处案件2024件,警告1001户次,没收金额4.9万元;罚款218.2万元,吊销诊疗科目21户,责令暂停执业活动138人,取缔无证行医109户。二是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监督工作的通知》,加强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日常监管和监督频次,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据统计,全市监督检查采供血和用血医疗机构共143户,警告2户,责令整改15户,立案查处1起,罚款0.1万元。

2、开展了医疗美容机构及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专项监督检查。

一是为规范医疗美容机构依法执业,全市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科目、人员有效证件等情况;据全市不完全统计,检查医疗美容机构共21家。其中:医疗美容医院2家,医疗美容门诊部1家,其它医疗机构9家,生活美容机构9家;取得医疗美容执业许可证3家。在监督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二是为防止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市卫生监督所对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人民医院10家医疗机构的内窥镜消毒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并对医疗机构的内窥镜消毒效果进行了抽样监测10条,发现

3条不合格。

3、强化源头治理,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实施星级评审与年度校验相结合。

为建立完善医疗机构管理长效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从源头上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一是各级卫生行政建立了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和校验及许可审批信息公示、许可档案管理等制度、落实行政审批责任制。二是市卫生监督所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实施门诊部、诊所“星级评审”暨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工作,对城区129家社会医疗机构进行了评审,评出“三星级”12家、“一、二星级”113家、“0星级”5家。对12家三星级进行了公示;对5家“0星级”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暂缓校验1—6个月,暂缓校验期满后仍不能改正,依法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继续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和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1、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卫生监督所对从事放射诊疗活动的33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80%的医疗机构在醒目位置有规范的警示标志,75%的机房门外设置可正常使用的工作指示灯。全市监督率为96.1%,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324份;责令停业2家,取缔1家。

2、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为加强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省卫生厅下发的《2009年江西省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对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中小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全市共268家中小企业(其中粉尘企业195家、有机溶剂企业18家、其他企业55家),监督检查264家,职工总人数17594人,接触危害人数9889人,设立管理机构192家,落实法人责任制176家,制订防治计划或方案154家,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专职21人,兼职241人。上岗前应检人数4187人,实检人数2693人;在岗期间应检人数9769人,实检人数2558人,职业禁忌检出35人,调离岗位35人,疑似职业病5人;离岗时应检人数519人,现有职业病50人;监护档案应建数9769家,实建数2558家;通过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建立健全制度,对存在的问题下达了整改意见书,对13家企业进行了行政警告。

(四)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

1、进一步探索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建设,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重心下移。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若干规定》和省卫生厅2009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考核目标,我市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重心下移,赣县、兴国、宁都、大余、南康、安远等6县在乡镇设立了卫生监督分支机构;宁都县24个乡镇,23个乡镇设立卫生监督站,经县法制办同意实施委托执法,积极探索城乡一体执法新模式;会昌、于都、信丰等县在乡镇或学校聘请了助理卫生监督员;章贡区卫生监督所选派6名卫生监督员在6个乡镇组成卫生监督组,选派人员的工资待遇由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以上举措,实现了卫生监督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目标,加强了农村卫生监督工作。

2、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装备建设,提高卫生执法服务能力。

按照《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标准》,逐步完成18县(市、区)中西部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执法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县、乡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平台建设,年终能力建设目标综合考评,全市乡镇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100%、卫生案件投诉举报查处率100%、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100%。

3、规范卫生监督机构管理

一是市卫生监督所为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按照《行政处罚法》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处罚规定制定赣州

市卫生监督所行政处罚内部执行裁量规定,避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随意性。二是对全市120份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评查,其中:卫生行政许可案卷60份、卫生行政处罚案卷60份(食品卫生案卷28份、医疗案卷26份、其他案卷6份),经评查卫生行政许可档案合格率达95%以上,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90%以上,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100%。三是为规范卫生监督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定下发了《赣州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强化考核手段,以考核推动全市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年终抽调市、县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组成6个考核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现场抽查等方式,按照《考核办法》的内容,对19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80分以上的7个,70—79.9分的9个,60分—69.9分的3个。最高分97.0分(含附加分5分),最低分65.0分。我市的做法受到省厅领导的好评,在今年全省卫生法制与监督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4、强化培训,提升卫生监督人员执法水平。为了提高卫生监督管理干部和卫生监督员素质,我市强化了卫生监督人员培训。一是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所所长共20人,参加了全省卫生监督管理干部培训班;二是市本级举办了2期卫生监督师资培训班,参加人数达80人;同时加强了在岗卫生监督员的培训。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氛围。

1、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在春节期间,市卫生监督所联合赣州铁路卫生监督所深入火车站及汽车站开展农民工《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宣传,宣传咨询1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9060份,发放新年贺卡4000余份,发放健康维权卡5000余份。二是各级卫生、安监、工会开展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题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全市出动人员91人、宣传车辆20车次;开展宣传咨询25次,咨询3381人;出墙报128期、悬挂横幅401条;新闻通报32次,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35次,公益广告58天;发放宣传单10600份。深入工矿、企业开展宣传活动25次,发放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材料5093

篇9

毒素除皱的由来

《中国药物大全》是这样注释肉毒杆菌毒素的:肉毒杆菌毒素“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属嗜神经毒素,毒性极强,在干燥密封和阴暗的条件下可保存多年,且无色、无臭、无味,不易被人察觉,能引起人体全身肌肉麻痹,除抗毒血清外,目前尚无有效解毒药。”其中,A型肉毒杆菌毒素“毒性最强,作用快,死亡率最高,抗毒素疗效也最差”,而经专家证实,用于除皱治疗的正是A型肉毒毒素。

早在1887年就有“肉毒中毒”的研究报告,它是人吃了沾染肉毒杆菌所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中毒,使全身对称性肌肉麻痹并导致死亡。

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一位医生注意到: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病人经抢救脱险后,其眼部症状如眼球固定,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时间才能恢复。这位医生便试验把这种毒素注射到猴子的眼肌使其松弛,导致猴眼长期斜视,进而又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人眼斜视并获得成功,从而开创了利用微生物毒素治疗人类疾病的先河。

就像许多在偶然中获得的科学发现一样,A型肉毒杆菌毒素除皱其实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由于它能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常被用来治疗眼肌痉挛等多种病症。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眼科教授琼・卡拉瑟斯(Jean Carruthers)在给病人注射这种毒素以治疗眼肌痉挛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病人脸部的皱纹消失了。她的丈夫Alastair Carruthers是一位皮肤科教授,也在UBC工作,于是夫妇俩开始合作研究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皮肤除皱的作用,成为A型肉毒杆菌毒素用于美容的创始人。

1989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A型肉毒杆菌毒素为临床新药,这是FDA第一次批准用作注射的微生物毒素制剂。

2000年,FDA又批准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颈部和肩部肌肉痉挛,但一直禁止宣传其防衰老和除皱功效。尽管如此,由于美国法律允许将经过批准的处方药用于其他治疗,因此“毒素除皱”便开始风行。

毒素除皱的神奇疗效

A型肉毒杆菌毒素应用于美容除皱,主要是阻断了神经与肌肉间的神经冲动,使脸部过度收缩的肌肉松弛,效果非常明显。

面部皱纹如眉间纹、鱼尾纹、额头纹、口周纹甚至颈阔肌纹的出现,除自然老化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表情肌的过度收缩所致。这些相关肌肉的起点或止点都与皮肤相连,而治疗由表情肌收缩引起的各种皱纹,正是A型肉毒毒素的“拿手好戏”。肉毒杆菌毒素最适合去除抬头纹、皱眉纹和鱼尾纹,此外还包括口周皱纹、下巴皱纹、鼻纹、颈部纹、眼睛下方皱纹等,甚至可以调整眉形。毒素除皱的神奇作用使肉毒杆菌毒素在美容界风光无限,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风靡美国美容领域,其年增长率高达142%,被权威专家称为“21世纪美容除皱的主要方法”。

神奇背后的尴尬

肉毒杆菌毒素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永葆青春肌肤的希望,但是,毒素除皱的方法并非是完美无缺的。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王荫椿研究员说,肉毒杆菌毒素的疗效持续时间一般只有3―6个月,还可能出现一些副反应,诸如眼睑下垂、眉下垂、局部肿胀、瘀斑、暂时性头痛、轻微恶心、短暂的睑水肿和小范围麻木等等,尽管这些暂时的副反应可以不治而愈。

美国媒体在报道中称,几分钟的毒素注射除皱治疗后,人就可能看上去年轻20岁。对这种说法,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整形外科杨红华医生表示难以相信,但她说看上去年轻几岁是完全可能的。另外,对皮肤过度松弛的人,这种疗法并不适用。

注射肉毒杆菌毒素还会影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活生生的面孔变成泥菩萨”,好莱坞不少导演抱怨说。随着BOTOX的流行,演员的面部表情没有以前丰富了,在35岁以上的演员中要找到会做出生气表情的已不那么容易。

美国经济衰退促进毒素美容合法化

FDA批准将“A型肉毒杆菌毒素”用于除皱,特别是用于去除眉间皱纹的治疗,在美国各界引起广泛关注。有媒体评论说,自治疗男性功能障碍的处方药“伟哥”问世以来,还没有哪种药物像A型肉毒杆菌毒素这样备受瞩目。

FDA认为批准“毒素除皱”合法化,主要是基于该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它援引对405名研究对象的测试结果说,A型肉毒杆菌毒素能有效地去除眉间皱纹,而且没有大的副作用,只有少数测试对象出现恶心、呼吸道感染、眼睑下垂和头疼等轻微症状。

但分析人士指出,促使FDA开“绿灯”的真正因素,可能在于“毒素除皱”已经形成了可观的市场,据美国美容外科学会统计,5年来“毒素除皱”营业额增长了20多倍,去年达到3.1亿美元。2001年有160万人接受“毒素除皱”,比上年涨了46%。据预测,FDA亮出“绿灯”后,美国“毒素除皱”在今年的销售额将升至约4亿美元,2005年可能会达到6.7亿美元。

如今,美国人对注射BOTOX的兴趣已经大大超过了隆胸。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的统计表明,在2000年进行的整形外科手术中,隆胸仅占3.5%,注射BOTOX的则达到19.1%之多。注射一次BOTOX需要花费30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其市场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毒素除皱”必须加强管理

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剧毒药,如果一次注射2000单位可致人死地。但美容除皱注射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只用25~50单位,是致死量的3%,属于微小剂量。注入肌肉之后,其选择并以高亲和力结合在神经末梢使肌肉松弛,几乎无多余A型肉毒杆菌毒素进入血液或脑脊液,不可能发生全身性副作用,所以使用起来非常安全。

但应该强调的是,A型肉毒杆菌毒素用于美容除皱不是一般美容行为或行业行为,而是医疗行为,甚至是高级医疗行为,并非一般美容院可为,操作人员必须是医师,有处方权且技术水平较高,熟悉面部表情肌的解剖,了解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结构、功能、性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处理,甚至需掌握肌电图知识等。

篇10

【中图分类号】 R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33-01

美容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医学分支学科。卫生部2002年颁发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而中医美容属于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连生活美容的范畴里也要有中医的介入。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内科教研室对美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寻找最为适合美容专业的课程设置定位。由于中医美容专业的特殊性,既要获得医师资格证,又要获得更多的美容专业知识,经过我教研室的长期实践,我们确立了课程设置的两个目标――通用能力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1]。而这两种目标的实现是要靠具体的措施实施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

通用能力目标即中医内科疾病常见病的诊断及辨证施治技能。职业能力目标即为损容性疾病的掌握和治疗。在授课之初,以通用能力为主。这里通用能力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病证内容的讲解,二是对于临床病例的书写。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先进行传统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掌握好常见病证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和预防调护这些要点,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达到能够获得医师资格证的基本条件。其次就是病例的书写规范以及内容的训练。因为执业医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病例的书写,第二步才是医学知识的笔试,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病历的书写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要求学生在给出病例时即能给出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能够在没有病历的固定格式下书写病历,做到不落项,能够运用专业术语,给予临床用药。

在职业能力上,我们也有自己的见解。授课内容上,在讲解每章的总论时要提出在这一章节患者可能出现哪些损美性表现,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理解。例如脾胃肠病证,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里,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发生病变则其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因此临床上患者就会出现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常见症状,而具体的损美性表现如脾气虚,患者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见身体肥胖,浮肿;脾虚气陷则可见倦怠懒言,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脾阳虚者,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或见肢体浮肿;脾不统血者则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寒湿困脾,肢体浮肿,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湿热蕴脾者,肢体困重,或见身目鲜黄,或见皮肤发痒。胃居于中焦,与脾相表里,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小肠主传化物,泌别清浊。大肠能吸收水分,排泄糟粕。故胃肠病证在临床上又可出现恶心、呕吐,泄泻,便秘,口臭和牙龈溃烂等损美性表现。了解了总论的具体内容,下面就可以根据病证的分证进行推断患者可以出现的损美症状。借以训练学生在了解总论之后,就能推断整个章节可能会出现的损美表现的能力。

2教学方法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也在进步,教育的观念、模式、手段和管理均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着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把国内外较为盛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法(PBL)、讨论式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虚拟案例教学法等引进了医学教育。

2.1多媒体课件教学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教学法,但它在授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却是很大的,它将文字、图形和声音集成在一起,提供多重刺激,使学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可更有效地融会贯通新旧知识,有助于记忆和理解中医内科学繁杂的知识,在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例如面色萎黄的表现是怎样的,神疲倦怠,肢体浮肿又是如何的,都会给学生一个形象的刺激,加深学生的印象。

2.2病案讨论教学法病案讨论课的教学贯穿于《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紧紧抓住病案这个联系理论与临床实际的纽带来开展讨论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一些临床病案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记忆病证的症状特征、性质、诊断要点,辨证论治,从而将内科学中许多证候相似、易于混淆、难于判断的疾病加深加强了记忆。

2.3虚拟案例教学法[2]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完全模拟案例教学法,只不过病人不是门诊或住院患者,而是模拟的患者,一是教师根据临床实际病例,自己充当患者;二是让患有本病的学生充当患者,如感冒、咳嗽、胃痛、腹痛、泄泻、便秘等疾病在学生中相当常见。前者在病史方面容易模仿,但在舌脉方面却难现真实情况,可用告知学生的方法替代。后者则完全与临床病例相同,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后者。学生需按临床诊断及辨证的思路,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获得“病人”全面的病史资料,最后总结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舌脉,做出诊断,确定治疗原则并开出处方。起初学生在进行时不能正确应用问诊方法,表现为问诊的内容不全,顺序不正确,有的问诊内容较广,但抓不住重点,辨不清证候。但随着训练的增多和熟练,效果非常明显。

3教学过程

中医美容专业中医内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我教研室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师的培养、设备的组建、教材编写的设想和教学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这些基础上,我们采取了具体的授课过程:

第一步,进行总论的讲解,重点、难点均为哪些,根据医师资格证要求应该掌握的常见疾病,然后再根据不同疾病可能会出现的损美性症状给与讲解。例如肺系病证,首先先交代学生这一章节需要掌握的病证: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肺系疾病对于美容的影响:肺病证。肺居于心中,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其功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宣降以输布气津,使皮毛得以温养,濡润,水道得以通调。若肺部发生病变,则会出现呼吸功能活动减退,水液代谢输布失常,卫外机能失职,在临床上就会出现咳嗽、喘促,咳痰,胸痛,喉咙疼痛以及声音变异,鼻塞流涕或水肿等症状,当然也存在损美症状。如肺气虚患者神疲倦怠,面色淡白;肺阴虚,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燥邪犯肺,鼻塞,流涕,皮肤干燥。总论过后,再具体讲解肺系病证中的常见病证。第二步,具体掌握疾病后,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临床的病史采集要点,争取获得较为齐全的临床材料,然后进行病历书写。书写过程一定要体现出中医的特点,即要用中医的术语写出患者的临床表现,关键是写出饮食、二便、睡眠、舌苔和脉象,还要在病历的临床诊断中写出疾病的中医病名,并给予治法、方药。第三步,进行与美容相关的中医内科训练。现在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有不少人存在着损美性症状,如痤疮、毛发不容、皮肤干燥、神疲倦怠、口臭等症状,对于一些能够在短期见效的情况给予治疗,让学生进行深刻体会,对于不能在短期见效的情况,教师要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临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到临床后再加深印象。可以说第二步和第三步,既是老师要交给学生的常识,又是学生要进行的尝试任务。第四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明确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掌握在教师手中,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最后由教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完成从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循环的教学模式上来。

此方案相继在我院2003级、2004级中医美容专业学生中试用,由于本教研室本着全面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标,并且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凌霞,李季委,逄居龙.中医美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的探讨[M].职业技术,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