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24 17:3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工程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工程新技术

篇1

摘要:21世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球的经济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即使不同的大洲之间也可以进行贸易上的往来,这样的经济体系使得物流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已然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最好的新兴服务行业,在人们对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解决当下人们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创新我国物流工程以及技术的措施是当下物流行业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物流工程;技术创新;措施

随着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利用网络进行购物、订餐,使得网络消费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而网络消费也相对应的带动了物流行业,物流行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其工程的建设水平以及带给人们的便利能够直接决定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本文将针对物流行业现在的技术水平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一定的创新性建议。

1物流工程的定义

物流工程是新兴的一种综合性边缘科学,主要以物流为研究对象,包含物流中的所有环节,即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资源合理分配、物流的实际运作过程、以及对物流的控制管理。在物流的管理中,可以将物流与信息流进行统一的研究,物流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不断流动的过程,商品经过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过程最后到达消费者的手里,就是物流的整个工程。物流工程也需要通过系统的管理来实现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物流工程的提出是具有较深远的意义,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科技技术的发展,物流工程以及技术也需要进行提升,在现阶段物流工程发展速度较快的同时,创新出更多不同的形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就相对应的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2我国物流工程的发展现状

2.1欠缺概念以及物流设备

我国现阶段的物流行业,只能说是一项工作,人们对其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帮忙送货的概念上,固然物流的实际作用就是传递货物,但是物流实质上是一项工程,需要人们纠正这样的错误思想,通过系统的措施来体现物流是一项工程,需要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对物流行为做出约束,也需要进行工程细化的人员分配等,总而言之我国现在的物流行业对其工程性的概念意识还是相对欠缺的,使得物流工程的实际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其次就是现阶段物流工程中涉及到的基本设施还不够全面,使得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不够默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工程的工作效率,也会使得物流工程缺乏凝聚力,一旦出现问题没有明确的负责人,相互推脱影响物流工程的稳定发展。

2.2物流信息化的应用不健全

因为我国的物流工程是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人们对其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就已经投入到实际的使用中,再加上信息化的技术开展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得现阶段我国物流工程的信息化网络是不够健全的,存在很多影响物流工程顺利进行的问题,首先就是信息不畅通,信息畅通对物流工程发展的前提,因为物流工程的各个环节之间都需要大量的沟通,包括商品的信息、消费者的信息以及商家的信息,本身网络消费就存在着一定的隐私特点,如果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的确定,就可能会导致出现商品丢失、无法联系买家等问题,对物流行业的信誉度以及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物流工程的信息网络建设,就能够促进先进设备的实际使用,进而提高物流信息的畅通、快速传递。

2.3先进技术的使用不全面

因为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还不够全面,导致很多先进的技术虽然引进了,但是缺乏使用的平台,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还导致物流工程的发展始终跟不上现代化的进步。先进的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都是现代化物流的基础,先进设别是物流工程的硬件,而先进的技术则是物流工程的软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物流工程中保鲜技术就是相对落后的,很多的商品在需要保鲜的条件下进行物流运输,大多没有办法保证其绝对性的保鲜,需要物流工程引进先进的技术来解决当下物流运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商品物流的查询总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过创新其查询方式,能够提高商品物流的查询时间,提高物流工程的工作效率。

3物流工程以及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方向

物流工程的创新主要就是针对工程结构的有效控制、设备以及技术的创新,通过对应的创新措施,可以有效的加快物流的运输速度,缩短物流的单次运输时间,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

3.1物流工程的工程技术创新

工程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现阶段不够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化以及先进技术使用不够的问题,因为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完善信息网络不仅能够提高物流工程的工作效率,也是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首先就是提高网络技术的使用,在物流行业,信息是相对零散的,并且数量相对较大,技术人员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将所有零散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行系统的管理,并且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查询速度,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对于每一个物流项目都能够实现跟踪管理,避免了丢件现象的发生;其次就是应该扩展创新科学技术,目前除了用网络确定物流的相关信息外,GPS定位技术也可以应用到物流工程中,可以通过GPS对大批量的物件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了解其运输的实际情况;还有二维码技术,通过二维码可以实现快速的物流查询,还有利于管理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物流销售,也是时下比较受人们欢迎的销售方式,具有便利快捷等优点,人们还应该积极的探索更多的科学技术,将其运用到物流工程中;最后就是创新物流的相关设备以及包装技术。我国现在有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确实已经在包装技术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比如用小型的机器人取代人力,不仅系统性更强,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像这样的高端技术是需要大范围的推广的,对于我国物流行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物流企业也应该建立起与相关的高端技术相适应的物流平台,全面的提升物流工程的工作效率。

3.2物流工程的管理技术创新

在提高了物流技术之后,其物流工程的管理技术也需要一定的创新,通过提高物流的管理程序,使其能够标准化,增加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默契配合,从而使物流管理工程能够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以及高效化。首先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自动化管理主要依靠于信息化技术,通过对各个部门进行系统管理,从而减小部门之间的管理差距,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及时的更新管理信息,进而实现信息库数据的自动更新,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实施自动检测,能够准确的进行错误报告;其次就是将物流工程中的所有部门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使所有的物流部门都是为同一个目标进行工作,使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4结语

物流工程的出现以及兴起都是时代的必然需求,但是我们应该利用好物流工程,在现阶段已经呈现出的问题上,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修改,全面化的提高物流工程的工作质量,通过创新管理技术以及工程技术使物流工程能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赵叶,闫芳园.试析物流工程及其技术的创新思路[J].科技展望,2017(13):182.

[2]王国华,周云.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A].中国物流工程学会.物流工程与西部开发论坛论文集[C].中国物流工程学会,2005.

[3]高俊光.探讨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9):71-72,74.

[4]周云,贾颜亮.试论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J].科技资讯,2015(15):27.

篇2

学科交叉,突出特色

深圳是我国产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方,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一直有着旺盛的需求。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和需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与本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理念下建立了信息学部、工程学部、生命科学学部、物流与管理学部,文理学部五大学科群,学科群之间、学科群内部又均贯穿以学科交叉、突出特色的思想,重点建设海洋、物流两个特色学科,围绕清洁生产、媒体技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几个重点方向整合资源。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批学科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究室(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究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分中心(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分中心)、1个国家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分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深圳分部)、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分中心(网络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7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宽带网与多媒体实验室、物流工程与仿真实验室、深圳市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重点实验室、循环经济先导技术实验室、基因与抗体治疗技术实验室、热管理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有6个与海外高校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和一些校企合作科研基地。

以环境中心为例,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科的几位教师,分别从事饮用水安全和水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污水处理和水回用,水环境和近海海岸模型、环境材料研究、仪器检测工作等,每位教师各有特点,但是从环境学科层次实现了集成。同时,在学部层面,又完成了清洁能源环境材料、绿色制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等四个领域的大交叉,基于以上条件,环境中心与深圳市建立了多层面的合作关系,分别与深圳市水务局、环保局、发改局、规划局、贸工局、城管局、海洋局等合作,承接了大量项目其间,他们不仅建立了“循环经济先导技术”深圳市重点实验室还完成了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如今,该规划已经成为深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并获得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经过不懈的努力,该中心已经为深圳市5个行业15家企业进行过清洁生产试点和示范,并连续两年被广东省经贸委评为清洁生产优秀服务单位,他们针对4个学科选送的8名年轻教师也在接受清洁生产培训后,被授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资质。更令人赞叹的是,环境学科建立的工业生态和环境检测中心,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获得了国家CMD和CNAS资质,而且形成了服务于科学研究,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和服务于社会的大平台。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科的突出表现也为自己赢得了充分的肯定,2008年,该学科获得水体污染控制和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个项目。

窥一斑而见全豹。注重资源整合,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前沿探索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结合,高科技研究与软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环境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

也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集体体现。

校企合作,成果涌现

作为清华大学在深圳的窗口,为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使清华大学的众多科研成果在深圳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惟一的异地办学机构,其设立,不仅为清华大学提供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基地,也可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深圳的区域优势,面向深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探索和发展新型高校政府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机制,自2001年成立以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一直“以立足深圳,根系清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宗旨,在产学研结合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学科交叉,突出特色

深圳是我国产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方,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一直有着旺盛的需求。面向区域产业特色和需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与本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理念下建立了信息学部、工程学部、生命科学学部、物流与管理学部,文理学部五大学科群,学科群之间、学科群内部又均贯穿以学科交叉、突出特色的思想,重点建设海洋、物流两个特色学科,围绕清洁生产、媒体技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几个重点方向整合资源。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批学科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究室(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究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分中心(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分中心)、1个国家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分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深圳分部)、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分中心(网络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7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宽带网与多媒体实验室、物流工程与仿真实验室、深圳市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重点实验室、循环经济先导技术实验室、基因与抗体治疗技术实验室、热管理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有6个与海外高校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和一些校企合作科研基地。

以环境中心为例,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科的几位教师,分别从事饮用水安全和水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污水处理和水回用,水环境和近海海岸模型、环境材料研究、仪器检测工作等,每位教师各有特点,但是从环境学科层次实现了集成。同时,在学部层面,又完成了清洁能源环境材料、绿色制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等四个领域的大交叉,基于以上条件,环境中心与深圳市建立了多层面的合作关系,分别与深圳市水务局、环保局、发改局、规划局、贸工局、城管局、海洋局等合作,承接了大量项目其间,他们不仅建立了“循环经济先导技术”深圳市重点实验室还完成了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如今,该规划已经成为深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并获得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经过不懈的努力,该中心已经为深圳市5个行业15家企业进行过清洁生产试点和示范,并连续两年被广东省经贸委评为清洁生产优秀服务单位,他们针对4个学科选送的8名年轻教师也在接受清洁生产培训后,被授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资质。更令人赞叹的是,环境学科建立的工业生态和环境检测中心,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获得了国家CMD和CNAS资质,而且形成了服务于科学研究,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和服务于社会的大平台。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科的突出表现也为自己赢得了充

分的肯定,2008年,该学科获得水体污染控制和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个项目。

窥一斑而见全豹。注重资源整合,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前沿探索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结合,高科技研究与软科学研究的结合,不仅是环境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

也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集体体现。

校企合作,成果涌现

作为清华大学在深圳的窗口,为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使清华大学的众多科研成果在深圳及其周边地区得以转化,深圳研究生院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几年来承担企业研究课题2000多项,项目研究经费达1.5亿元,而该研究生院的各个中心也为此倍下苦功。

现代物流研究中心集“产学研”于一体,致力于培养国内高端物流专业人才、承担国家及地区重大课题,以及开发在国内有大的市场前景的软件产品,主要专业方向涵盖物流综合运输、物流信息技术、企业物流管理等,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建立学术合作关系,并选派学生去美国YRC公司进行实习。多年来,该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曾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然而,他们绝不止步于眼前的奖项,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甚为长远――形成在国内领先的优势研究团队,形成国内物流科学技术的最高层研究机构和高级人才培养的最佳场所,努力使中心成为国内顶级、国际知名的物流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并使清华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学科成为学校创建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

国家光盘中心深圳分中心坚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方向,从技术创新到集成创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通过与企业合作,该中心利用已有技术,成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清DVD,掌握了红光高清及高密度激光读取头关键核心技术、基于电子硬盘的数据保险箱技术,以及智能交互式教学系统技术。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立体视频研发基地进行的立体视频研究,已经推出立体手机样机,并研发出视频2D转3D实时转换技术。

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究室开展的光伏/风力发电逆变控制器开发项目是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扬水系统已经在边远地区的生活供水、农林浇灌、沙漠治理及城市景观系统应用中显示效果。

眼部OCT扫描仪研发项目同企业合作,把实验室成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戒毒新药――特祛多新是具有国内外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化学创新药物。

种种成果,无不精彩。这一切,是深圳研究生院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未来的起点。

探索新路,深化发展

自创办以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已累计招收培养各类学生9200余人。毕业生就职于政府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目前,他们已向相关企业派出13名企业特派员,颇受用人单位好评。然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成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校窗口的延伸。

通过高科技研究与软科学研究结合,该研究生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政策支持。几年来深圳研究生院承担50余项政府软科学课题,包括创新型城市研究、深圳产业转型、知识产权预警平台。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深港创新圈、科技创新平台、光明新区规划,住宅产业现代化等,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篇3

基地”。

今年以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部署和开发区“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将“大招商、招大商”确定为转调创的核心,紧紧围绕转调创的主基调,把转型发展的“倒逼机制”作为内生动力,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和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突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三大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注重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影响能力建设,以项目为支撑,以引智为重点,迅速掀起新一轮转调创热潮,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开发区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招大引强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突出引进“旗舰型”大项目和“四新一高”产业项目,打造产业链完善、集群优势突出的新兴产业基地。2012年新签约项目110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5个,过5亿元项目37个,过亿元项目85个。全国最大的汽车滤清器生产企业——永华滤清器、全国最大地下管网生产商——中国联塑、中国家居业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中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香港清华同方、中国最大的防盗门生产企业——步阳门业、全国最大绿色生物化工项目——美国蓝箭以及投资20亿元的深圳光电项目、投资17亿元的台湾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投资5亿元的皇山文化硅谷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

创新驱动

打造新型工业示范区

按照国际流行的“定位”理念,引导企业进一步明确品牌“定位”,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强化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营销创新,赢得广阔市场。一是强化技改创新。2012年新开工重点技改项目31个,完成技改投资42亿元;2013年技改投资突破60亿元,山东临工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山重建机、杰能新材料获国家火炬计划立项,施可丰、阳光锅炉、临沂市蔬菜研究所获批国家星火计划,山重建机等28个项目列入全省技术创新项目,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1.3%,全市第一。二是提升软件研发。把高科软件园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规划建设面积近千亩、产值过百亿的软件产业研发基地和新兴服务业聚集区。10余个高新孵化项目投入运营,软件研发企业突破60家。三是打造人才高地。牢固树立人才至上理念,打破传统人事机制,实现各层次、各领域人才“放量吸收”,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翔宇医药获批院士工作站,东部铜业正全力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同时,强化管理创新,大力推广“六西格玛”、“6S”、“5MIE”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城融合

打造现代服务标志区

落实商文旅引领战略,推动单一工业园区向综合性产业新城区转变。优化物流配套。规划建设了35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园,第三方专业国际物流、钢材五金物流、农产品流通物流、再生资源物流、家具木业物流集群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中国北方国际五金城、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全面招商运营,东部铜业直通式海关监管站投入使用。优化金融配套。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邮储银行、中国人寿保险等先后在开发区设立分支。2012年各金融机构在开发区贷款余额达245亿元,较年初新增70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额的25%。优化商务配套。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提升CBD中央商务区配置档次,打造高水准、国际化的总部商务平台。优化文旅配套。围绕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品位档次。沿西部沂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教授主持对皇山公园景观节点进行提升,规划建设国内首座东夷文化博物馆。

幸福民生

打造普惠文明和谐之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民生大会要求,围绕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工作,带着感情和责任改善民生,重点抓了十个方面为民工程。一是安居住房工程。新启动10个旧村拆迁,新建楼房86栋;按照“合村并点、优化组合、相对集中”的原则,建设十大社区1056栋楼房,8万名群众已回迁入住。二是普教优教工程。临沂外国语学校与加拿大SBS合作打造国际教育机构;临沂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第二附属中学先后揭牌,三所学校获评“省级规范化学校”。三是卫生健康工程。依托开发区人民医院,组建医疗卫生集团,全面推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全省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会议在开发区召开。目前区人民医院正全力争创三级综合医院、山东医专附属医院和全省优质服务医院。四是社会保障工程。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顺利运营,社会保险、救助、福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五是就业增收工程。启动“春风行动”,帮助企业现场招聘3000余人;政府出资新增就业培训1500人,累计1.8万人,力争每户家庭都有固定收入来源。

争创一流

打造高效服务型开发区

篇4

[关键字]资源 矿产 工业 环保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43-2

1 宜昌区域资源优势:

宜昌,古称夷陵,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为湖北省副省级城市。宜昌全市共辖五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总人口415万;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28平方公里。作为中部的重要城市,宜昌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宜昌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作为长江上中游分界点,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境内的汉宜高速公路、宜(昌)万(州)铁路、焦柳铁路,以及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沪渝高速(原称沪蓉高速公路),使得宜昌成为东西向陆路运输交通重镇,而随着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以及国家重点对长江中上游航段进行整治,长江干线重庆至城陵矶段将由Ⅱ级提高到Ⅰ级航道标准,通航条件大为改善。宜昌作为水陆中转中心也已确定无疑。

其次,宜昌具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宜昌拥有长江、清江等大小99条河流的重要河段,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电资源最富集、开发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目前已建或在建的有三峡、葛洲坝、隔河岩和水布垭等4座大型水电站。

宜昌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在市内发现的各类矿产地1000余处,矿种十类8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八类49种,占全国探明储量矿种总数(156种)的31.4%,矿床数377个。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1843亿元。特别石墨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鳞片石墨大矿,在全国品位居第一位,储量居第三位。而磷矿更是全国六大矿区之一。

宜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三峡自然风光也赋予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内,并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宜昌因其丰富的区域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许多优势发展条件,这给宜昌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广阔的基础,同时也使宜昌在区域发展规划上的选择自然变得丰富。2005年,宜昌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适合开设工厂的20座城市之一,2006年又被浙商评为十佳投资城市。

2 宜昌市工业发展现状:

宜昌工业经过"十五","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工业基础。如今,宜昌已经形成了磷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主导产业。

2.1 化工产业:

宜昌磷化工、水泥工业所需矿产资源配套程度高。化工一直以来都是宜昌市支柱产业之一。至2008年底,仅宜昌市夷陵区一个区县就有磷矿山企业45家,设计生产能力达到480万吨。宜昌拥有全国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湖北宜化集团

2.2 食品及医药产业:

宜昌人福药业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制造基地。安琪酵母拥有国家级酵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的安琪酵母、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稻花香白酒、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酒的枝江及图商标已经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3 机电一体化:

宜昌拥有全国唯一全系列大型插齿机生产商-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世界最大的金刚石锯片生产基地-宜昌黑旋风科技园。

2.4 新材料:

随着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投资60亿元的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的兴建,宜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基地。

3

宜昌工业发展规划现状:

2004年开始,中央政府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早就提出的三峡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宜昌带来了多重机遇。湖北省也把宜昌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基地。宜昌市政府自十一五以来所有的工业发展规划思路一直很明确,就是紧跟国家战略,紧紧抓住这次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产生雁型模式效应的黄金机遇,让宜昌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宜昌的工业发展规划则强调立足本土优势产业,在加强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高耗能重工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以来,电力、化工、食品医药是宜昌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而在十一五规划中,宜昌市明确提出发展重点偏向矿产,重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2008年,宜昌市又明确提出宜昌工业发展的重点是载电体工业。发展以高耗能、大耗水、环保型为特征的载电体工业。

宜昌的工业规划中将发展突破重点放在高耗能重工业和先进制造业无疑是其立足于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作出的选择。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则是出于其产业布局的需要,力图在产业链中占据上游地位,获取高附加值。这样的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号称国内最大的电解铝项目、深圳南玻集团先后落户宜昌。2008年4月18日,省政府批准在宜昌开发区设立湖北深圳工业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工业物流及装备制造业。

4

宜昌工业发展规划分析:

4.1 对物流和旅游缺乏重视和综合考虑

宜昌的工业发展规划缺乏对整个区域规划的综合考虑。宜昌在拥有丰富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同时,还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具有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极大潜力。因此,旅游业和物流业也是宜昌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产业。但是宜昌现有的工业规划除了必要的道路和港口建设以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性规划和措施来支持物流业的发展,这降低了宜昌对周围地区乃至周边省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此外,宜昌的工业规划重点扶持的先进制造业和重工业都是意在以丰富的水电资源吸引高耗能产业。这类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在生态系统承载的范围内还有待评估,如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同时实现与人民生活条件提高和旅游业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

4.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利因素:

第一,缺乏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宜昌的经济开发区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只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这样,宜昌开发区内的企业就算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也不能享受以上优惠。另外,由于宜昌开发区内的企业由国税局征收所得税,而国税局并不参照执行《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和优惠办法( 试行) 》, 因此宜昌开发区内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也不能享受到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有关所得税优惠政策。这对宜昌地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十分不利。

第二,缺少人才吸引条件,没有人才聚集效应。作为湖北省副省级城市,宜昌仅仅拥有三峡大学这一所综合性二类大学。宜昌没有形成足够规模的高新产业集群来吸引和容纳人才。以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为例,宜昌仅有东方微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企业,规模不过30人。高科技人才没有储备,也缺乏成长的空间。

第三,不是信息和技术集散中心,技术力量薄弱。2007年抽样调查显示宜昌经济开发区内有三分之二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低于6%,而剩下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无形资产大部分都来自于土地使用权。这清楚的显示在宜昌即使是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技术资产也十分有限。缺乏高科技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4.3

发展高耗能产业不利因素

第一,发展高耗能产业尚需仔细论证。高耗能产业一般拥有低附加值、对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敏感的特征,且竞争激烈。在目前全国节能减排成为工业主题的情况下,高耗能产业也很难得到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因此发展高耗能产业需要经过认真调查和仔细论证。以宜昌2003年准备上马的50万吨电解铝项目为例。该项目得到了宜昌市政府不惜一切的支持。而据统计,2002、2003年电解铝新增产量超过260万吨,全国25个省市都拥有电解铝产业。明显出现投资过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通知要求控制国内电解铝投资过热的现状。国家政策的变化和产能的急剧增加使得宜昌的电解铝项目一度搁浅。

第二,发电丰富用电难。宜昌虽然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所发电力全部外送而当地无法分享。三峡电力先全部通过国家电网外送,宜昌用电再由湖北电网输送回来。有关资料显示,使用"回头电"每年线损率高达7.6%。同时,所有电力上网统一调配使得宜昌也变成了缺电城市。随着宜昌用电量年增长达到25%以上,预测未来几年,宜昌每年电力缺口将越来越大。用电难的问题甚至逼迫宜昌这所水电之城不得不建设火电厂来填补电力缺口。

第三,高耗能产业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宜昌地处三峡库坝区内,生态环境非常敏感,高耗能产业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进而会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国共识的情况下,如何在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可持续发展也是宜昌急需考虑的问题。

5 总结:

宜昌具有丰富的区域资源,坚实的工业基础,并在工业规划中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在保持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需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同时,现有的宜昌市工业规划没有充分发挥和综合考虑整个地区所有的资源优势。规划的发展重点仅仅着眼于这两个产业,对其他更有潜力的产业考虑甚少,甚至有可能让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影响到本来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宜昌已经具备河港、空港、铁路、公路的综合交通方式和对外经济联系优势,已为宜昌市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宜昌的工业规划应更多的结合自身的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业,不要一味的追求东部沿海产业集群转移,力图打造一个重工业城市,最终会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 封林, 何伟军,宜昌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结点设计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8(7),72-74

[2] 龚光梅,王小宁. 宜昌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2007(6),24-27

[3] 李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宜昌市城市定位问题[J], 长江论坛,2005(2),28-30

[4] 王子,湖北宜昌实施"668 工程"做大产业集群[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7),B03

篇5

海西湾变造修船基地。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经过10多年发展,已聚集了百余家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及配套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规划到2015年,海西湾年造船能力将达到668万载重吨,海洋工程钢材加工能力50万吨,修船200余艘;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700亿元,年均出口额36亿美元,将形成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科研等为一体,高效集聚、配套功能最完善、规模最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

仓储企业落户物流园。前湾国际物流园主要由北港物流区和南港物流区两大部分组成。北港主要用于大型堆场和小型仓储,主要分布多家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南港物流园区则为前湾国际物流园注入新鲜血液,总投资约150亿元,设计集装箱吞吐能力2000万标箱,港区内吸引了12个物流、商贸项目落户,大大提高了该区现代海洋服务业的竞争力和集聚度。

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链。海洋生物产业园规划面积5000余亩,包括北部园区和南部园区两个生物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为主体,以海水养殖、海洋新材料与活性物质提取和海水养殖病虫害防治为辅,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物产业链。规划至2015年,园区海洋生物产业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蓝色海洋生物产业园区,成为全球海藻加工行业科技含量最高、加工品种最全、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合肥高新区建设千亿元公共安全产业集群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正式确定合肥高新区、无锡国际科技园等10个产业聚集区承担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项目。合肥高新区将以此为契机打造千亿元公共安全产业集群。

2012年,合肥高新区公共安全产业实现总产值183亿元,占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13.62%,相关企业160余家,从业人数近2.7万,亿元以上企业32家,其中上市公司5家。

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15年,公共安全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信息技术公共安全产业基地。(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国际电子通信产业园落户哈尔滨市

篇6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新技术;制度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在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今天的信息网络与知识经济时代里,竞争的日益白热化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和市场要求做出快速反应,而建立现代物流信息化体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物流信息化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

要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有以下三点要素必须要满足,而且还要利用合适的方法将他们有机的组合起来,处分发挥三要素各自的特点,并使它们互相补充,以发挥出三要素各自更多的能量。三要素具体说起来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简洁有效的管理制度。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说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现在的世界到处充斥着各种信息,必须有人去发现和总结这些信息,并从归纳总结的信息中整理出规律,然后将规律应用于需要这些信息的地方。对于物流来说,就要总结出物流公司所面对的客户对与物流的要求和他们的偏好。比如说,面对企业客户时,应该了解该企业需要物流来帮助他们完成什么工作,是原料的运输还是产品的运输。如果是原料的运输,要了解供应商的分布情况;而如果是产品的运输就要考虑企业客户的分布情况。还要根据客户以及客户的地理位置设计出最快捷方便的物流路线。此外,还要帮助中小型客户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比如说对于一些小型的制造类企业,物流公司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售后服务的工作,甚至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资料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市场和用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物流公司需要针对各种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常规事件的解决方法。这些都是对于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中包含的内容。要想达到以上各种要求,首先要求物流从业人员要拥有较高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为物流公司的客户会涉及各种不同的行业,只有对客户有所了解,才能为他们设计出合适的物流方案,解决客户在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这就要求物理从业人员必须对各行各业有一定的了解。再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在不断的应用各种新的技术和装备。这也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能够迅速掌握各种新技术和新装备,能够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装备使物流更加便利和快捷。

其次,是新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的应用于物流信息化的技术包括:RFID和GPS技术。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目前定义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范围内的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的产品,而且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感应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在物流体系中,所有的物流商品都应应用RFID技术,这样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掌握物流商品的出入库和转移情况。使物流的仓储环节更加高效。并减少人工分拣登记造成的人为失误。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目前GPS系统的应用已将十分广泛我们可以应用GPS信号可以进行海、空和陆地的导航导弹的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的精密定位时间的传递和速度的测量等。对于测绘领域GPS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全国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测定全球性的地球动态参数;用于建立陆地海洋大地测量基准进行高精度的海岛陆地联测以及海洋测绘;用于监测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用于工程测量成为建立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手段。用于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瞬间的相机位置实现仅有少量地面控制或无地面控制的航测快速成图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遥感监测的技术革命。许多商业和政府机构也使用GPS设备来跟踪他们的车辆位置这一般需要借助无线通信技术。一些GPS接收器集成了收音机、无线电话和移动数据终端来适应车队管理的需要。这样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掌握物流的流通环节,便于控制物流的运输速度。

利用RFID和GPS技术,将整个物流体系的流通和仓储环节实时掌控,利用无线通讯技术随时对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度,使整个体系更加高效的运行。同时也使得整个物流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而且通过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和反馈,使得运输过程中可以提前规避一些风险。

第三点是要有简洁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的强制手段使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接触和使用到的信息有效的采集、分析和反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信息体系。使各种信息能有有效地流转。同时,将整个物流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用制度来约束物流体系各个环节的所有数据必须有效采集,并分类合理存储。对于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应按照分类进行有效性分析,将有效的数据进一步仔细分析,合理存储。以有效数据的分析为基础,制定出物流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行为规范和各种事件的应对方法。利用有效数据分析结果,对于不确定事件和各种风险进行预判。并对所有预判的突发事件或者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和风险规避方按。利用有效数据的分析结果设计出符合客户要求的物流解决方案。

(2)通过管理制度加强整个物流体系的执行力,并将应对各种事件的反应时间降到最短。还要通过制度规范整个物流体系的各个环节和从业人员的行为,使得在物流体系中的所有行为都能够快捷有效,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篇7

关键词:新技术;运输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市场的大幅改革,各大企业对于自身发展方向重新做出了调整,由于市场份额变小,市场竞争变大,企业在提升自身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运用一些新技术控制运营成本,从而达到开源节流,控制风险的目的,运输企业的主要成本来源于物流供应链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运用新技术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一、运输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工作

运输企业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主要包含了采购管理环节、仓库管理环和运输配送三个方面,运输管理的全过程是相互影响的,其中的联系相当紧密,要做好供应链管理,就要从这三个角度开始入手,既要做好各环节的分项管理,又要做好三者之间的统筹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采购管理主要是对物品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含全部的采购环节,从采购任务的下达到产品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仓库管理首先要做好供应链上下端的统筹管理,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做好进出货物的登记、交接等工作。运输管理是对货物的运输过程进行管理,做好交接手续,保证货物的完好无损,并且要根据情况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像一些特殊货物,要采取特殊的手段进行保存,如一些食品类,需要做好冷藏,防止运输过程中食品发生变质,并且要确保货物按时到达指定仓库。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有多个环节,运输企业只有不断的优化供应链模式,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才能减少成本的输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二、运输企业运用新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运输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只有通过运用新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才能提升企业的实力,才能确保运输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供应链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优化运输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管对于优化企业的软实力和经济实力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服务至上的市场竞争中,优化管理模式,无形之中就优化了企业的服务水平,有利于企业快速的占据市场份额,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运输企业是以服务为核心的企业,只有重视管理,优化管理模式,才能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打开更加广阔的运输市场。目前,市面上的运输企业在物流系统的构建上由于受到地区、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物流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能够迅速的帮助企业找到物流系统中的核心问题,从而减少地区在服务质量上的差异,促进运输企业服务质量在区域上的平衡发展,因此,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构建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十分重要,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运输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管理有延迟性

在传统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的核心点是生产商,生产商决定了产品的特性、产品的特点,供应商物流采购等方面的工作都是以生产商产品的特性和生产量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策略。因此,传统的企业采购具有一定的延迟性,采购环节都依据生产而作业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生产商提供给企业的产品与市场所需总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产品特性上,由于生产商和消费者无法直接对接,生产商无法获得一线的消费者需求,因此提供给企业的产品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了生产商无法精确把控产品特质,造成了采购管理的延迟。

(二)仓库管理模式落后

仓库管理是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部分,仓库管理主要是对进货量、剩余库存量和发货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企业如果无法准确地掌握仓库基本情况,就会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影响企业的信誉度,同时也增加企业仓库管理的成本,造成库存积压,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传统仓库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有市场,对于市场的把控能力较低,同时,难以预见后期市场的变化,比如,市场中所需要货物比实际库存要大,但是这个时候库存中却没有货物,或者有可能出现相反情况,库存积压,这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因此,信息时代,对于仓库管理的主要优势在市场分析准确,能够为仓库管理、仓库进货出货提供有力的数据保证,从而为企业减少成本支出。

(三)运输信息对接延迟

在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中,运输信息堆对接延迟,直接影响了运输的效率,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货物首先进行包装、然后在进行出后,最后确定货物信息安排运输,整个过程中,信息的对接要及时准确,保证运输的通畅及时,确保货物运输动态能够被消费者、企业、供货商所掌握,但是在实际的货物运输中,信息对接有一定的延迟性,影响了企业的服务质量。

四、新技术条件下运输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策略

(一)创建现代化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现代企业在物流供应链管理方向上要进行调整,依据现有情况构建现代化信息平台,实现客户和生产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第一,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建立采购平台,转变传统的作业理念,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采购管理模式,将客户放在整个采购环节的中心地位,定期的统计消费者的需求,了解市场走势,并且根据现有数据统计和分析出下期产品的特性和需求结构,并且将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反馈给生产商,从而实现需求和购买的高度统一和融合,提升采购管理的效率。企业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构建了一个消费者和客户沟通的桥梁,有效地提升了销售效率,减少了库存成本。第二,创建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和发展战略,引进与自身管理模式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品从入库到发出,再到客户手里的全方位动态化管理,利用扫描软件对产品入库扫描跟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搭建起一个以客户为中线的产品动态流动网,不管是仓库、企业、运输部门度可以通过系统掌握产品的运输动态,从而根据实际状况制定运输计划。

(二)优化物流共享模式

对于运输企业而言,信息共享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可以根据大量的物流信息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分析市场走向,评价出客户对于产品的客观态度,并且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企业的产品生产或者是管理模式,从而减少企业的库存压力,做好仓库管控,减少企业的风险。物流信息本身就具有较为明显的商业价值,在信息共享问题上,企业依据情况收取费用,也可以与其他企业交换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以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出同一产品或者是不同产品的市场数据,从而利用市场数据制定销售策略,做好仓管库存管理,企业还可以根据物流数据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并且可以从中分析出客户流失的原因,从而重新制定销售策略,企业可以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增添物流动态、运输方式、价格查询等,吸引其他企业与部门对平台的关注。在现代的运输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中,企业要借助大数据不断的开拓市场,提升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网络渠道

传统的运输企业在拓宽网络渠道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障碍,但是现在是信息化市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线上和客户的零距离对接,了解掌握客户的信息,从而为仓库管理、市场分析、客户需求把控提供理论基础。运输企业要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拓宽网络渠道,就要大力的发展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整合线上资源,合理的利用线上的所有资源,构建一个系统的网络销售渠道,并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断服务,加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直接对接。在运用信息技术拓宽网络渠道时,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建立零售网点,构建连锁式的经营模式,连锁式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升运输企业的在管理上的规范化,确保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各连锁店的实际运营情况,二是建立专业的物流配送体系,加之以信息技术的深层渗透,进一步的扩大市场的接触面,专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不仅可以对接供货商,而且还可以直接接触到客户,因此可以从一线直接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情况,进而通过市场总结和归纳,反馈给企业,企业再根据反馈结果调整物流策略,从而不断的优化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供应链整体运营架构。

(四)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式平台

运输企业在近几年来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改变,终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运输企业发展网络多元化营销渠道,构建线上和线下的销售平台,通过二者的有机结构,达到去库存,减少企业消耗的作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模式,其实,对于运输企业而言,其核心点在于库存,再者就是销售,线上营销模式减少企业成本,线下的影响可以让客户进行零距离体验,可以进一步地让企业从中了解到市场的走向,从而做好库存管理。现在由于线上销售模式的转变对于运输企业的影响十分的明显,线上销售模式应该多角度发展,不仅重视线上零售发展渠道,更要注重线上疲乏销售渠道,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线上销售渠道的完整转型,进而达到拓展业务的要求。五、结语总而言之,由于现在运输企业竞争压力极大,运输企业要想长久在市场中立足,就需要在服务上进行不断的优化,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才能提升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渊.新技术条件下的运输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9):108-109.

[2]史永进.新技术条件下的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J].商业经济研究,2018(04):77-79.

篇8

1.我国物流工程硕士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内容探讨

2.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定位及其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3.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机制初探

4.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探讨

5.物流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6.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协作培养研究

7.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满意度实证研究

8.上海大学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9.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管理——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制定为例

10.基于自锁理论的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建设的分析研究

11.培养全日制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总结与建议——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12.基于“三维胜任力结构模型”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3.基于行业导向优化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4.物流工程专业硕士项目化培养模式研究

15.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策略分析  

16.一种基于仿真的物流工程实验教学改进

17.完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 

18.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 

19.应用Flexsim软件辅助《物流工程》教学 

20.论信息技术与物流工程 

21.应用于物流工程中的信息技术  

22.物流工程专业建设与“产学研”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23.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24.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初探 

25.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机制初探 

26.地方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7.LINGO软件在物流工程运筹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8.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9.我国物流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30.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物流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32.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探讨

33.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4.基于快乐教学的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5.《物流工程》课程“3+5+1”教考模式改革探索——基于台湾大学的经验借鉴

36.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37.物流工程与林业工程学科研究生交叉培养方向探讨

38.《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39.试论物流工程人才的教育  

40.煤矿物流工程合理化对策研究 

41.基于能力结构的物流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析 

42.物流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43.探讨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

44.基于CDIO模式的《物流工程》课程架构体系设计 

45.面向产业需求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46.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47.浅析物流工程管理技术 

48.我国物流工程硕士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内容探讨 

49.线性规划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 

50.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  

51.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工程专业为例

52.Flexsim在高校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3.物流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54.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 

55.物流工程实验室MES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56.基于行业导向优化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57.探讨分析物流工程管理技术 

58.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59.浅析物流工程管理技术 

60.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原则——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61.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满意度实证研究 

62.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  

63.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64.物流工程项目调度的最小贴现成本方法

65.物流工程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分析 

66.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67.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68.面向产学研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69.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思路浅述  

70.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71.物流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与培养体系探索 

72.物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方案的优化设计

73.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74.基于CDIO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75.高校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 

76.基于TOPCARES-CDIO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探究

77.物流工程发展趋势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78.普通高校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研

79.基于“三维胜任力结构模型”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80.新形势下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81.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构建协同教学平台

82.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83.物流工程发展趋势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84.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85.VR技术在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6.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87.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研究

88.案例教学法及其在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军事交通学院为例

89.物流工程专业PBL教学模式的构建 

90.发展建材企业物流工程的对策

91.浅谈物流工程监理 

92.面向社会需求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93.物流工程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94.基于“Kemp模式”《物流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的设计

95.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协作培养研究 

96.基于分形知识结构的物流工程人才能力生长模型研究 

97.创新技术在物流工程方面应用的研究 

98.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99.中国物流工程发展 

100.试论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 

101.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社会需求和工程实践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102.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实践与探索 

103.谈谈数学在物流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104.物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105.现代物流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106.案例教学在物流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07.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108.IE专业物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09.农林院校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10.物流工程投资中的净现值方法 

111.应用型本科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2.着眼综合大学建设目标,加强“物流工程”学科领域建设

113.浅谈开放实验室对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 

114.基于滨海新区需求的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115.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

116.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17.物流工程实验室优化建设研究

118.物流工程专业PCS-CDIO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19.浅析信息技术与物流工程

120.依托交通的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

121.新疆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122.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

篇9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物流信息化系并不是一个“花架子”,尤其对于正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蜕变的公司而言,物流信息化建设更是当务之急,但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仍缺乏政策的引导和规范。

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以下简称规划)已编制完成。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关于开展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目前已开展第一批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

“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就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整合、优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从长远来看,还要解决诸如物流与生态环境、物流与国家安全等战略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信息系统的支持非常重要。物流信息化的战略发展规划就是从科技角度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规划。”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阐明了物流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定位以及发展规划。

三大因素引发五大问题

当前,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以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共享、提供决策依据以及优化流程两种应用为主。据有关统计,第一种应用占80%左右,第二种占15%左右,剩下的5%的应用已经属于供应链物流范畴。三个部分的应用说明了我国物流信息化市场三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这三种需求所占比例的悬殊,则说明了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分析我国近年来影响物流信息化的因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技术的普及、企业的需求、行业的发展。戴定一认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其次,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一方面巩固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规范其贯彻执行,另一方面给流程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 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另外,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管理已经提升到供应链管理的层面,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旋律。戴定一把物流信息系统比喻为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协同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供应商与采购商,是供应链互利机制的技术保证方案。

在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戴定一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五个方面,分别为: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混乱,彼此难以互通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影响了物流市场的整合;开发商难以盈利;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公共平台进展缓慢,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缺乏发展战略的外部显现。由于国家战略规划的空白,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商长期处于“跟着现状走”阶段,缺乏对市场长期的战略性考察和布局。国家出台的“规划”就是对物流信息化作出的布局。

方向勾勒信息化蓝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对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的支持方向有八个方面:

方向一: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工程:这个方向的重点在于选择有影响力的主制造商,以点带面,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供应链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优化产品从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分销配送、售后服务、再制造直至报废回收整个周期的管理水平,缩短物流相应时间,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和物流总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率和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主要聚焦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和国防工业等行业。

方向二: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推动电子口岸、道路运输危险品监管平台和邮政业监管信息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仓储等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面向全国各经济区域、物流节点城市或交通枢纽的区域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方向三:重点领域物流信息化提升工程:该方向的重点领域包括石化、钢铁、煤炭、矿产品、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农资和农产品、粮食、棉花、食盐、烟草等。在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一方面能提高其采购、生产、营销和质量保障水平,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能提高政府部门应急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能力,促进重点生产、运输和流通行业与政府应急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方向四: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建设工程:该方向为不同行业量身打造了一个方案,在煤炭、钢铁、粮食等行业,推进其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的健康发展;在服装、出版物、小家电等一般消费品领域,开展网络购物与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建设试点;在农业种养殖和农产品营销,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集成试点。

方向五:军民结合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该方向的重点是“军为民用”,将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行业中,达到技术共享的目标。选择基础较好的地区、城市和行业,开展应急物流平台和物流监管平台的军民共建试点。

方向六: 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工程:推行“一票到底” 、“无缝衔接”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全程信息服务,促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连接,并推进多式联运管理的可视化和智能化,提高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篇10

关键词:开发区;大企业;产业倍增

一、河北省开发区现状

(一)总体情况

截止目前,河北省已建成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56家,其中包括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已建成100个产业聚集区,其中中心城市25个、县城58个、特色镇17个。从商务厅获悉,2013年1-3月全省开发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再创新高。工业增加值1245.14亿元,同比增长30.6%;工业总产值4458.04亿元,同比增长36.5%;财政收入213.17亿元,同比增长7.5%;外贸进出口4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出口24.9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3.48亿美元,同比增长3%;引进省外资金386.5亿元,同比增长9.7%;基础设施投入113.08亿元,同比增长126.8%;固定资产投资842.17亿元,同比增长4.8%。

(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根据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第一条规定:“为实施科教兴冀战略,促进和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建设,推进高新区的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国际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因此,不同地区的各类开发区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而将各类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如2012年12月,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四家升级开发区(园区),即:元氏经济开发区、灵寿经济开发区、高邑经济开发区和井陉经济开发区。这新增的这4家省级开发区中,元氏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化工 、机械制造与加工、轻工、仓储物流,正在形成循环化工、精密机械特色产业聚集;灵寿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轻工纺织服装,形成了轻工服装纺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仓储物流四个功能聚集区;高邑经济开发区包括城东工业园区和凤凰山开发区两部分,正在形成新型建筑陶瓷、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聚集;井陉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煤炭洗选配、仓储交易、物流等。

(三)大企业聚集

河北省开发区在吸引企业入驻方面,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即:在执行现行国家级开发区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贡献,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河北省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项目提供企业创新发展资金支持;在土地、税收、通关、结汇、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优惠的政策,在项目签约、立项、审批、建设乃至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提供一条龙服务。

以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聚集了我国最大的齿轮轴、凸轮轴毛坯制造基地,楔横轧企业中建设最早、质量最优、规模最大的河北东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制药工业50 强的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自主创新能力最强、产品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在线环境监测仪器专业生产的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高档纱线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中国规模最大的金刚石工具制造企业的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国际GMP标准、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模块式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基地的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内液晶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的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我国目前电子信息领域专业覆盖面最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骨干研究所之一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二、河北省开发区发展研究

开发区作为河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顺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应紧紧抓住国际产业优化升级的趋势,依靠自主创新的力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开发区产业竞争力,努力成为引领河北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地区和核心地区。因此,应分期分批有侧重的实施发展计划。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开发区应大力发展总部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等生产业。加快各地开发区建设商务区的规划,集中培育发展总部经济,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另外,还应鼓励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总部楼宇,积极引进企业设立总部,推动开发区的商务服务业发展。与此同时,应加快建设物流基地建设,搭建集内河集装箱码头、仓储、保税、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物流平台。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引进的力度,完善金融网点布局,优化信贷结构,扶持发展各类金融服务业态,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

与此同时,开发区也应优化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民生服务等生活业。如重点建设商业综合体、商业特色街、精品城等项目,加快商贸配套建设,发展连锁商业模式。另外,开发区应配套的培育发展会展会务服务业、科技研发服务等创新业。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是开发区发展的重点。如:包括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风电装备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的新能源产业;包括特种纤维制造、新型化工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等的新材料产业;包括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节能环保服务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的节能环保产业;包括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和网络及运营服务等的物联网及相关产业。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实施开发区经济总量倍增计划,河北省科技厅,2013年03月25日

[2]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河北省科学技术厅,2002年3月30日

[3]中国开发区网,htt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