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控制方式范文

时间:2024-04-24 17:3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算控制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算控制方式

篇1

关键词:电视剧 预算 控制

在电视剧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后,电视剧的生产经营活动越发显示出其市场特性。因此,如何运用预算这一手段来合理地预测电视剧的成本,准确进行成本核算,有效的对制作成本加以控制和管理,是电视剧拍摄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从电视剧拍摄成本的形成入手,把预算控制与成本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预算控制纳入成本管理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电视剧生产所遇到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技术性方法也迫切需要制片人在实践中去探索和运用。

从财务内控角度来讲,预算控制就是在相应规章制度建立的基础上,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流程,加强预算立项、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管理作为电视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内容,在建章立制上,必须依照国家的财经法规、预算原则和方式方法。单就电视剧制作成本的预算控制管理而言,必须针对电视剧的制作特点及其成本属性和宣传工作的特殊性,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与电视剧预算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从成本角度来讲,在电视剧生产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因此,在宣传管理上,必须建立电视剧选题、策划、立项等方面的报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电视剧制作工作流程,建立客观公正的电视剧质量评审体系。制片人必须熟悉各类电视剧的制作流程和各项支出的市场行情标准,从电视剧制作的源头入手,了解电视剧的基本情况;从建章立制的角度,建立与电视剧预算控制相配套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电视剧制作的各个环节,为电视剧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奠定基础。

财务建章立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电视剧制作成本的预算控制而言,财务上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下五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1.建立科学的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是控制和监督剧组各部门经费消耗的主要手段。电视剧制作成本的定额具体包括稿费定额、各部门预算费用定额、设备(车辆)收费定额、质量考核标准和其他费用开支定额等等。科学的定额制度是电视剧预算控制和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

2.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

由于电视剧的制作成本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电视剧经费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必须明确其日常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比如伙食费标准、住宿费标准、稿费标准、劳务费标准、审片费标准、接待费标准等。这些费用开支标准应根据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结合电视剧制作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3.建立严格规范的财务审批权限

财务审批权限是剧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中最核心的纲领性文件,它是规范财务行为、处理财务关系、明确财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电视剧的预算管理作为电视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电视剧经费预算的审批和成本费用的审核报销上必须遵从于财务审批权限的规定。

4.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是“管算结合、算为管用”的有效手段,是综合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制定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确立成本核算,明晰成本核算项目,规范费用归集,严格费用分摊,及时准确地核算电视剧的总成本和部门成本,为电视剧成本预算的考核与奖惩提供可靠的依据。

5.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考核机制

电视剧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难点就是确保预算执行符合预算计划的要求,使各项成本费用指标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要达到这一目标,光靠制片人和财务部门的工作是不行的。只有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约束机制和预算考核机制,才能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电视剧成本预算控制的几个必要环节

对电视剧制作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必须按照预算控制的一般要求,从预算的环节着手,对电视剧制作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加以规范和管理。

1.立项是预算控制的源头

电视剧拍摄必须要事前申报选题,通常经过反复策划、多方论证,再经过一定程序审批同意后,才能立项,然后电视剧制作部门着手编制制作经费预算,再投入制作。因此,电视剧的制作要从立项开始就介入预算控制。

2.预算编制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成本预算编制是预算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同电视剧制作需求相结合的首要环节,是预算计划职能的最初体现。事实上,成本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电视剧的正常制作和成本费用的控制成效。成本预算编制方法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法或零基预算法等。

3.预算审批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预算审批是预算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它包括预算审核和预算批准这两个层面上的工作,二者各有侧重。预算审核是公司领导和制片人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侧重于从财务政策和费用开支合理性上加以审核和把握。而预算批准是各级领导在财务预算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财务审批权限的规定履行预算管理职责的必经程序,是预算控制职能的主要集中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当预算管理人员接到了部门申报的电视剧经费预算后,首先,必须尽快地熟悉电视剧的基本情况,了解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和生产流程,摸清和掌握预算构成情况;其次,再根据财务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的规定,按照各类定员定额标准和费用开支标准,从财务政策和专业的角度,对预算中的每一个项目加以审查和核实,对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和判断,及时全面地提出预算的初审意见或建议。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制作公司财务审批权限的规定额度逐级报批。

4.预算执行力度体现了对成本费用的约束水平

预算的执行过程实质上是电视剧制作成本的形成过程,是预算约束成本费用水平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必须针对电视剧的制作特点,对不同性质的成本费用,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来加以规范和管理。具体的管理办法、措施有以下三点:

(1)建立长篇电视剧专项资金按月申报制度

长篇电视剧相对于短篇电视剧而言,它的电视剧形态、制作周期、制作方式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特点决定了长篇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一直是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要求电视剧拍摄部门按月申报临时电视剧经费预算的使用情况,其目的在于突出预算的计划职能,让财会部门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合理安排资金,让领导从宏观上把控电视剧预算经费执行情况。

(2)建立财务委派制度

实行财务委派的目的,就是将财务工作延伸到部门,将财务管理深入到各项工作之中,以加强财务的监督力度,增强财务的服务意识。

财务委派对电视剧制作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电视剧部门实行财务委派,重点对电视剧部门的日常发生的成本费用加以控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算分析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对预算额度较大的电视剧,由财务部门委派人员进驻电视剧组,对预算执行进行实地监控,具体负责预算借款、单据审核、费用报销、收支结算和参与合同洽谈、签订,负责预算执行的对比分析,完成预算和决算评价分析报告。实行财务委派制度是规范预算执行、加强成本管理的有效办法和措施。

(3)对电视制作所需的置景等大额成本支出项目实行议标制度。

通常情况下,置景费是特定形态的电视剧的成本费用。这部分费用一般数额较大,在其经费预算和制作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另外,置景费大都是一次性消耗,重复利用率较低。在操作上,过去往往由电视剧美术部门或制作部门单方面进行,很少让财务部门介入参与,缺乏公开透明度。为了改变这一操作方式,要求剧组的相关部门在其预算额度内提出置景的具体要求,由美术部门创意设计、制作方案,再由制片人召集导演部门、美术部门、制片部门、财务部门等集体议标会审,确定经费额度,然后由制片部门实施监督。同时,还要求电视剧制片部门加强置景材料的回收利用,以降低成本,节支增效。

5.预算分析与考核是奖惩和改进的基础和手段

作为事后控制的预算分析与考核,是指在电视剧成本核算提供的实际成本的基础上,与其预算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预算超支或结余原因,总结、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对照事前签订的制片人责任协议书并据此进行奖惩的过程。

通过预算分析与考核,可以综合反映电视剧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提示预算结余或超支原因,为调整电视剧预算和进行奖惩提供依据;通过预算分析与考核,可以发现预算执行和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挖掘支出增效的潜力;通过预算分析与考核,还有利于激励制片人改进工作,提高电视剧制作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分析与考核是财务部门履行预算管理职能的一项常规工作。一般情况下,要求按月对部门、各门类经费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对长篇电视剧经费预算的分析考核,以电视剧制作周期为考核期限按电视剧进行考核与奖惩。值得一提的是,对预算的奖惩,不能单一地凭借预算结余或超支的数额实施“节奖超罚”,还必须与电视剧的质量、收视份额、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责权利三配套、质量投入双挂钩”的制片人预算考核奖惩机制,以适应电视剧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甫、吴丰军.电视制片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于丽.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3]俞剑红.中国电影企业运营模式研究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篇2

【关键词】施工结算 争议 预防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的施工结算是一种动态过程,在项目实施阶段也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到项目的施工结算工作,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工程的变更等。在工程竣工结算的编审过程中由于编审人员所处的地位、立场、目的不同,以及编审人员的工作水平差异,导致工程竣工结算编制与审核存在争议。因此竣工结算直接关系到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和业主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加之建筑行业的经济关系比较复杂,种种因素导致工程经济纠纷越来越多。所以,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做好施工结算争议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意义重大。

施工结算的编制依据

施工企业所承包的工程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施工内容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后,采用有关的工程定额、专用定额与工期相应的市场材料价格以及有关预结算文件等,及时向业主(监理)提出并上报工程竣工后的工程结算文件。常见施工结算的编制依据如图1。

(图1)常见施工结算的编制依据

其中,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内容是:业主方有关工程的设计变更、追加、削减和修改的通知单。其他材料代用、调换及现场决定工程变更等项目的原始记录。现场签证单的内容是:施工图预算未能包括的工程项目,而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工程项目,将这些项目按实际耗用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填写工程签证单,并经业主(监理)单位代表签字加盖公章,还包括经签证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证书。除图1的内容以外,还要进一步收集其它几个方面的资料,如零部件、加工品的加工订货计划,工程联系单等。当前,工程领域的资料种类繁多,究竟哪些资料可以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尚无统一的说法或规定。所以,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费用人员要做好工程原始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工作,为施工结算工作打好基础,保证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二、产生施工结算争议的因素

1. 在招标阶段的风险因素

在招标阶段业主要通过编制招标文件降低自身的风险损失。设置的规则体现在招标文件中,包括参与投标的投标人资质等级、招标控制价、评标方法和由业主拟定的主要合同条款,另外,还要提供给投标人相关的项目信息,包括项目施工现场的勘察情况、施工图纸、项目的规模、项目资金的来源、工程量清单、项目所需要的主要施工技术、对项目的工期和质量要求等。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以招标文件的要求为行动指南,策划投标方案和中标策略。所以,业主招标文件中各项内容都是影响施工单位中标后,在施工结算时与业主产生争议的因素。

2. 在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因素

建设工程合同可分为,施工承包合同、专业工程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合同中不仅规定了发、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确认了双方之间的风险分担范围,而且是双方约定的法律性文件,无论在施工过程中还是施工后的索赔、争议处理等事件,都要以合同为依据进行确定。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施工合同不能顺利履行。所以在合同签订时,内容的不完整性和一些未遇见性的因素,将引起施工结算争议的产生。

3. 在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

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工程变更、工期延误、不可抗力事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将引起施工结算工程价款调险。发、承包双方遇见这些变更时,很难达成一致,施工单位希望从工程变更及物价波动中获得额外收入,而业主希望控制或减少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这就必然导致争议的产生。

4. 在竣工阶段的风险因素

在竣工阶段,施工单位的主要工作编制竣工结算报告,业主或其委托的结算审核单位对竣工结算报告进行审核。在这一阶段,业主与承包方双方都将尽努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尽可能增加收益。所以,在竣工阶段也是引起施工结算争议的阶段。

三、施工结算争议的预防和控制

1.在招标阶段对施工结算争议的预防

在招标阶段,招标人要在编制招标文件中拟定评标方法和主要的合同条款,这是投标人确定是否参与投标以及制定投标策略的主要依据。施工单位在招标阶段,依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和企业利益以投标人的身份参与竞争,依据招标人的要求进行报价,招标人的评标及管理策略都是不能完全掌握的。所以,施工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在编制投标文件前,先是研究招标文件中的,投标者须知、合同条款、设计图纸、工程范围、供货范围、设备规格、工程量表、技术规范要求及特殊要求。然后,针对投标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市场劳动力与材料供货及其价格、设备租赁价格信息、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研究。在进一步复核工程量后,要清楚哪些项目易产生风险,哪些价款在施工过程中能存在调整,调整的范围是多少,是否能在中标后努力地将工程造价向其预期的目标进行调整。最后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响应。所以,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必须提高自身的投标报价水平,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以自己的综合实力完成工程建设,实现自己的利润目标,保证投标质量和企业信誉,预防和减少因投标造成的施工结算风险。

2.合同签订阶段施工结算争议风险的预防

施工合同不是非常完美和灵活的,业主在合同签订时,总会通过履约保函、工程保险或明显的不合理条款将风险最大限度地转嫁给承包方。这就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合同不能顺利履行,使合同纠纷不可避免。因此,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主要措施是合同风险控制,要考虑到自身的承受能力,一是通过激励与约束条款的设置较为灵活的合同条款来降低纠纷的产生,在处理纠纷事件中倡导以合同条款为依据,选择恰当的纠纷解决措施,降低合同双方的损失。二是通过合理分析类似工程经验及该项目所能发生的风险预测,在合同签订阶段进行协商,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合理划分风险范围。

3. 施工阶段施工结算争议风险的控制

施工阶段给施工结算带来的争议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变更。引起工程变更的因素很多,包括工作范围的变化、设计变更、现场条件变化、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的变化、工期的延长、工程质量增加、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价格变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不可抗力等。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费用人员要与业主(监理)增加业务沟通,确认、跟踪、收集、整理工程变更等信息和资料,按变更的责任原因做好资料的分类管理,为施工结算及相关的索赔费用,提供有利的事实依据和原始凭证。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各项基础工作,做好施工结算争议的风险防范工作。减少和避免因过程资料不完整和漏项,造成的结算损失和争议。

篇3

关键词:房建预算;成本控制;探析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在房建工程中,工程预算所起的作用

工程预算不管是对于房建施工还是对于整个房建工程的有效管理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工程预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一般涉及到三个阶段即设计、决策与实施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当中设计阶段对成本预算及控制起着导向性作用,结合设计方案可初步推算出工程大致消耗费用,然后根据推算结果得到决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施工当中让构建成本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这对于房建工程而言是其建造的有力保证。

它对房建工程中所使用的投资方法以及措施能够起到直接控制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中的成本造价、工程质量以及效率。在进行房建施工的时候,应该加强控制预算以及管理工程所需的成本,给设计部门完成施工计划制定、工程投资金额结算、施工合同建立以及完工成本结算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这种过程能够提供投标、管理以及施工方案这三种信息给投资工程,并且能够为企业进行相关的考核提供若干重要的依据。当然,它还可以使手工企业能够统筹管理房建工程,能够使各种类型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使企业的施工管理得到强化,能够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地展开。因此,在施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预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影响对工程的成本进行预算的因素

2.1不完善的房建预算制度

工程预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对相关房建工程进行预算制定的时候,编制人员经常会遇到借用其他专业定额的情况,包括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会借用部颁标准;在进行房建施工的时候,对于定额的设置一定要立足于相关的工程项目。在预算过程中,借用定额的参照标准,会因为没有深刻的了解以及考虑地域条件、施工的具体情况和施工的技术等,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2.2施工中需要的的原料的价格发生了改变

在进行房屋建设的时候,所需要原材料,其价格大概会占据总工程造价的70%左右,所以,原材料的价格的改变会给工程的成本预算增加可变因素。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要对数十种甚至是上百种原料的价格进行相应的风险考虑。因为施工周期持续时间比较长,在这一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市场极有可能会有波动,市场的波动能够有效地改变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所以随着施工的一步步推进,建筑工程的成本势必会发生改变。

2.3成本预算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工程设计变更的影响

在房建施工的现场不排除会有一些突况出现,这种突况有可能会导致工程设计需要更改。但是工程设计更改比较随意,这就极大的影响着工程预算的准确性。通常的情况中,应该要执行严格的审查以及投资预算工作才可以让房建开始施工。

3对房建预算进行改进的相关措施

3.1对预算制度进行充分有效地完善

预算管理体制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体制,所以更应该使其得到优化,应该将制定预算的人和实施这一预算的人有效地分离开来。原材料的价格变化是存在着某种趋势的,要对这种趋势进行充分有效的掌握,在设计房建预算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着重对研究工程进行调查分析,在施工条件、工艺和材料等方面的预测必须准确。当房建预算确定之后,所选择定额的标准必须展现出合理性、公正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等这些它应该要有的特点。

3.2对预算管理的力度要加强

公司中的预算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工程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都是对房建工程预算进行编制和管理的主要部门。要想制定出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房建工程管理体系就一定要使相关部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房建工程的预算管理好。

3.3对预算的监督管理要加强

房屋建设预算工作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中比较混乱,那么企业就一定要将管理监督预算审编的相关工作有效地贯彻落实,促使监督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在施工现场或者是工程预算方案等方面,监管的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更加强硬的工作态度,以保证在工程现场的实际施工过程是严格根据预算方案的内容进行实施的。

3.4提升预算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毫无疑问,工程的预算和工程的设计是两项存在着区别的工作,在设计的工作中,整个项目工程不会因为局部工程的一丝改动而发生变化,但是预算若有变化,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或者是他们的责任感相对比较缺乏,那么就会使工程中出现错误采用单价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因为粗心而放错预算中小数点、费率或者是数字的位置,这些都会使前期所做出的工程预算全都作废,要重新编制所有的工作,会极大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人为因素在整个工程预算的工作中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的,只有加强工程预算人员的业务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才可以为准确的进行整个工程预算提供保障。

4控制成本的相关措施

4.1对房建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进行房屋建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比较常见的房建结构体系,分为水平分体系和竖向分体系。水平分体系是一种大跨度的板--梁体系,那么竖向分体系就包含了异性料结构、框架结构以及砌体结构等。在房建工程中,工程的成本会因为所选择的工程结构不同而发生变化,房建成本最科学和最合理的方法就是最低的成本控制,预算工程师要结合施工单位的资金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工程的工期规定,对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之后选择出最适合的一种结构体系。

4.2房建基础形式的选择要合适

房建工程基础形式的施工成本可能占据整个投资的40%左右,因此,为了有效的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当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的成本还能够将施工的周期缩到最短,能够更加高且便利的维护基坑。如果在房建工程中遇到了软土的地区,就应该选择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在一般的房建工程中使用的是条形基础或者是筏板基础这两种形式。在工程中应该根据筏板的厚度以及基础梁界面的尺寸的影响力度来选择承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基桩,这样能够起到降低基础荷载的作用。

5总结

在房建工程的初期就要进行工程的预算工作,只有将工程预算方案准确的制定出来,才可以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工程成本的控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相互配合,它贯穿着整个房建工程的始终。因此,各个部门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从而增强施工成本的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邹燕,肖璐.工程项目关键控制环节分析:基于成本 、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维度[J].财会月刊,2010,(23).

篇4

关键词预决算;市政工程;控制方法;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emphasis on municipal engineering fiel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fields and control methods.

Keywords budgets and final account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trol method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市政工程预算是以货币形式来反映市政工程的价值。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对于搞好基本建设计划和投资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推行投资包干和招标承包制等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应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权威性。为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统一预决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消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1、市政工程预决算的主要内容

1.1审查市政工程量

建筑安装市政工程造价是随着市政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设计图纸、定额及市政工程量计算规则,专业设备材料表、建构筑物和总图运输一览表,对已算出的市政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市政工程量是否有漏算,其它分项市政工程可作一般性审查,审查时要注意计算市政工程量的尺寸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1.2精通市政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市政工程量的准确度是决定市政工程决算质量的前提,因此,必须熟悉和了解定额中的各项说明和计算规则的含义。施工单位编制的市政工程决算,往往通过障眼法等手段在构造交接部位重复计算,在审核中如不熟悉计算规则,多算冒算的市政工程量就难以察觉。

1.3熟悉定额中分部分项市政工程内容

审核人员首先要熟悉定额每个项目中注明的基价中包括和不包括的项目内容,特别是一些综合定额项目。但有些施工企业在编制决算中对前列项目中已包括的内容重复立项,审核人员如果不熟悉定额内容,就会使其蒙混过关,增加市政工程造价。

1.4审核定额子目

对于一个市政工程项目应该套用哪一个子目,有时可能产生很大争议,特别是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子目单价,施工单位常用的办法是就高不就低地选套子目单价。所以要明确分清定额中的同类市政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

1.5材料价格的审核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材市场上材料价格差别较大,如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单位代办采购,却忽视了对市场价格的调研,必将为施工单位进行实价虚报创造有利条件。

1.6经济鉴证的审查

经济鉴证是在施工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产生调整的市政工程量和材料差价,一般施工单位编制市政工程决算时往往多计取调增项目的内容,少计或不计取调减项目的内容。

1.7取费标准和其它费用的审查

取费标准是否符合定额及当地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规定,其它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双方签订的市政工程合同的有关内容,各种计算方法和标准都要进行认真审查,防止多支多付。

2、市政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2.1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有待健全

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需借用部颁标准,房屋建筑工程需参照工民建定额等。这类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企业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影响,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建议依据地域差异和工程实际施工水平的不同,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定额进行调整,即在基础定额之上,增加相应的难易系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另外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和管理。

2.2计价体系有待完善

根据以往预结算的经验,主材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70%左右,而工程材料、设备,品种多、数量大,具体价格又往往因购买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且同一品种的材料设备由于产地不同,导致价格有差异,所以用什么样的价格是摆在预算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所市场行情;其次,要明确价格的组成要素。为了统一价格标准,减小预决算的差异,首先,不论材料、设备数目多少均以出厂价为准,材料预算价格数目少的采购时为零售价的不调增:数目大的采购时为优惠价的不调减;其次,是明确定价的对象、即材料没备规格型号及生产厂家。要确定价格,必须询价,找价格依据,因此,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价格信息中心,建立健全材料价格信息网络,及时测算价格,完善价格信息,通过生产、供销、贸易、大型建设施工单位联系网,广辟信息源,加强信息引导.及时编制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补充定额.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可靠依据。

2.3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待避免

1.工程设计图纸表达不清、内容不详会导致大量设计变更,给结算带来极大不便,使预算和结算造价相差太大、给工程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带来很大麻烦、要准确、合理地编制工程预决算,必须做好前期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图纸的错、漏、碰、缺,增强施工图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这样才能有效抑制“三超”现象,使工程预算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市政图上的细节问题设计人员容易忽视或省略说明,做预算时应当注意。为了不影响工程造价,图纸会审前预算员应详看图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防患于未然。

2.高套定额是指做低标准的工作,套用高标准定额。例如:在市政工程的基础项目中,人工挖土方定额项目套用人工挖基坑定额项目,以现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来说,同样为挖普通坚土(深度均在1米以内),人工挖土方定额单价为732.39元/100立方米,而人工控基坑定额单价为:1150.41元/100立方米,又如把普通混凝土定额套用成钢筋混凝上定额项目,二者都套用了高的定额单价,从而提高了工程造价。

3. 工程量虚增

(1)在基建工程的某一分项工程中,多计算工程量。例如:在路面工程中,实际用280块地砖、而在决算中却列了350块;在绿化工程中,种植植物50平米、却列了100平方米、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隐蔽工程中应尤为注意,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有熟练的工程量计算技能,同时,项目主管部门要有严格的隐蔽工程现场记录和签证。

(2)工程量重复计算。某一分项工程在某定额项目中已列入决算,但在决算的其他定额项目中仍可以看到此项工程量,就是干了某一单项工作而重复要了两次钱,无形中增加了建设单位的负担,多支付不必要的资金。

(3)注意定额项目本身包含的工作内容。在某些定额项目中已包含了一些表面似乎没有的项目。例如:在整体面层中的水泥沙浆地面、水磨石地面中,每100平方米面积均包括95米的踢脚线,而决算中,施工单位常常把其二者分开来做,同样增加了建设单位的负担,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4.众所周知,在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代用的情况。结算一般可由已审核、审定的预算和由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而引起的增加工种结算组成,而增加工种结算往往漏洞多,管理难,人为因素多,结算争议大,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的预决算编制人员对现场签证采取不论其是否合理,只要有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签章均照算,结果造成结算不准或与工种实际造价不符。因此,结算编制人员应对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技术措施认真分析其合理性、准确性、并征求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总监的意见,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进行结算编制,从而减少相互扯皮,确保结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地反映工程造价。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工程预算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技巧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在工程预决算管理中,管理人员一定要认清现阶段工程预决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并结合工程项目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适时加以有效的控制措施与方法,逐步革新与完善我国工程项目预结算工作的管理效果,促进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荣.影响建设工程预决算编制准确性的几个因素[J].安徽建筑,2000,(04)

2.吴威.关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铁道运营技术,2006,(02)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控制对象;内容;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对内部的管理和会计进行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特殊方式,电算化内部控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的推动内部控制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和改进,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电算化的会计内部控制摆脱了传统会计工作的束缚,而是采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从事大量的会计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就对会计工作进行了巨大的调整,大部分的财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核算中脱离出来,加强了对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重视,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对象

传统的会计环境下的工作,是依靠大量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以职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一系列工作的展开都是围绕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缺乏整体性的考虑。可见,传统的会计工作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会计工作的严格性与准确性上,是对经济事务的管理和控制,利用电算化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由计算机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并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业务范围的扩大,电算化背景下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依靠电算化系统进行的,通过对数据和资料的输入、收集和整理,利用系统生成相应的报表等一系列的数据结果。这样,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除了需要会计人员对基本的动手工作进行操作以外,还要检查和管理电算化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维护的技术。可见,内部控制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的改变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对象。

(二)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审批审核工作

会计工作的关键是要将各种费用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而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是在一系列的复杂手续和制度的指导和监督下,对费用是使用做明确的授权和记录,这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会计工作体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电算化的会计内部控制对岗位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和配置,大大的简化了操作和控制的程序,同时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下降,削弱了审核审查权力。

(三)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信息的储存而后处理方式

传统的会计工作对资料和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借助纸张作为介质,然后在人工记载的基础上进行处理,多体现为手工的账簿和表格,不仅工作繁琐,而且对数据的真实性难以进行调查。会计电算化使各种数据和信息体现在电脑上,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磁盘中的数据会出现篡改的情况,这也是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一个难题。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很大程度的简化了工作的流程,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认识不到位,基础薄弱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特定的权限人员进行盖章,存在着一定的严密性,但是电算化的会计内部控制对问题的考虑不周密,存在很大的风险,例如财务人员可以利用对财务数据的管理进行非法操作以达到个人目的,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样不仅难以发挥电算化管理的优势,还加大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加大了内部稽核的难度

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监督,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审核,但是可能在审核的过程中出现机密泄露的情况,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对信息系统的稽核需要借助复杂的稽核技术,这就对会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具备较高的电脑资料处理能力,便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这样就加大了审核工作的时间和费用投入。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在系统软件的应用中出现忽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诈骗等违法活动。系统工作人员没有对系统软件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致使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犯,造成信息的外泄,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瘫痪,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工作。

三、会计电算化视角的内部控制方法与策略

会计电算化符合会计发展的要求,自身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企业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改变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利用会计电算化作为防范风险的工具,实现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结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原则

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必须做到不兼容权限分离的原则,实现对权限的严格控制,避免系统操作人员的步伐操作给企业带来损失;相互制约原则,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控制,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监督,并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安全保密原则,会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必须坚持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强对软件和硬件的管理和控制,设置多级的保密措施,避免机密性资料的流失;内部防范原则;避免个人垄断的问题,加强对系统的监管和控制。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途径

1.进行合法的控制

合法的控制是企业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支持和保证,因此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确保一切管理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中,要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和监督,明确各项开支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对不合法和不合规的行为及时的采取制止措施。

2.进行授权和分权的控制

由于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关系到各个部门的利益,并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将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细分和调整。首先,要加强权力与责任之间的联系,不仅要行使权力,还要履行义务,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其次,要做好对权利行使的监督,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督促,真正的做到办事有标准和工作有检查,进而实现对各个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

3.进行不相容的职务控制

要实现对企业内部的有效控制,需要分离不相容的职务,重要的职务由两个以上的人承担,起到相互牵制和相互核对的作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内部工作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对经济活动的授权和执行职务进行分类;执行职务和审核职务进行分离;记录职务和审核职务要分离;保管和记录职务要分离。

4.进行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

为了实现对业务程序的有效控制,需要对程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以及复核。这样便于实现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总结,利于业务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同时,业务程序的标准化控制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还避免了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

5.加强内部的审计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对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对进行的经济业务进行复查,避免出现错误或者是舞弊行为。一方面要对记录内容与事实进行查实,另一种是对记录的资料进行查实,发现存在的失误并予以纠正。通过这两种复核,保证了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了记录情况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评价,检测各类软件的可靠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提高会计财务的管理水平,此外企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更好的查缺补漏。

6.进行人员素质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依赖于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人员素质的控制。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掌握会计控制的一些基本技巧以及计算机技术,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责任心,不利用职务的便利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在企业中要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的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企业的整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实践表明,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计算机的出错率非常低,但是由认为出错和舞弊的现象频发,并能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制,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网络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范.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11).

[2]马春红.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 2009(03).

[3]王树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0).

[4]侯青枝.论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篇6

关键词:企业 计算机信息网络 安全风险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217-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网络,以此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联结形式具有多样性,而且终端分布不均匀,使得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很容易受到黑客、恶意软件以及其他不法行为的供给,所以使得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企业计算机信息网路系统的安全风险

由于不同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企业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区别。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还是外部的广域网,都存在着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因此,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1.1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中,由于受到自然灾害或者是非法攻击等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风险。在通常情况下,火灾、水灾、盗窃以及等因素都可以称之为外部风险因素,这也是造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遭到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主要的破坏层面以硬件系统的破坏为主。同时,由于使用人员非法建立的文件或者是记录,并且通过某种手段企图将他们作为有效的文件或记录,也会对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造成潜在的风险。有的操作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希望以此来达到对数据的分析和程序的利用。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中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主要是来自黑客的攻击,黑客的攻击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是网络攻击,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进入到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企图破坏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第二则是网络侦查的方式,他们不会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而是通过窃取、破译等方式来获得机密信息。无论是使用哪种方式,都会对企业的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

1.2 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一般只是指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这往往是由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一般常见的内部风险主要有: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登陆系统的账号和口令等随意转接给他人,没有访问权限的人员进入到企业计算机系统中会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的产生;由于计算机软件本身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也会成为黑客攻击的首选目标。有的软件中留有“后门”,通常都是由软件开发公司留下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一旦后门遇到攻击,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另外,防火墙等产品自身的安全等级如果达到不到信息安全的等级要求,也会对系统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2、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风险控制方法

只有对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法。为了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就要从信息的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形成完整的数据控制方法,达到对系统安全风险的控制。

2.1 数据信息的输入和传输

在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输入阶段,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一般可以通过加密技术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再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这样则能够避免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遭到篡改或者是窃取,从而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当前常用的加密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文件加密或者是文件夹加密等方式。

2.2 数据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当企业受到由外部传输而获得的需要处理的订单信息时,需要利用预编程序质量对于该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处理完成后的信息再次输出时,便可以将信息输出到企业所运用的如磁盘、交卷等信息媒介,这时惬意应当关注的是对获得的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如果需要对信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则需要控制用户对数据的使用情况,同时也应当掌握用户对数据的存储状况,这也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风险控制十分必要的一环。

2.3 结果数据信息的保存和处理

这是风险控制的最后一环.即对数据使用过后的处置,如存储的方法和地址、保存的时间和清除等。有些用户不再使用的数据应妥善处理.防止被一些人当做“废物”加以利用,即对这些被废弃的信息加以研究,获得有用信息,这对系统的安全构成一种威胁。

2.4 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

上述风险控制方法在计算机风险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确保计算机设备的各项功能获得有充分的发挥。网络管理对于网络资源的最优化、监控和有效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3、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共安全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要保护计算机本身的设备安全,同时更要注重对计算机内部信息和数据的保护,因此,我们应当从多个方面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此来保证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安全性,保证企业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祝峰.如何构建安全的企业信息网络[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04).

[2] 张希武,陈宇.全面提升企业信息网络整体安全防护水平[J].网络与信息,2011(10).

[3] 王旭东,王萍韵.谈如何建立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运行管理体系[A].2002安徽省电力工业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C],2002.

篇7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都普遍建立了预算控制工作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相关方面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站在企业预算控制部门的角度,讨论如何组织全面预算的编制、实施和考核的内容较少。

一、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全面预算控制工作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

在全面预算控制体系中,最高的权利机关属于所谓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以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经理班子等核心决策人员组成的这个委员会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指明了方向,人、财、物等这些企业稀缺的资源也要围绕这个方向进行配置。实践证明,“自上而下”的预算方式是目前被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所以,做好年度预算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具体负责预算编制的管理部门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情况作出分析,结合中长期目标,分析企业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在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向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汇报并获得指示和支持。

企业领导的支持,不仅体现在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要负责审议全面预算目标的合理性,还在于对预算控制关键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支持,并维护预算控制部门的权威。

二、中长期规划与年度预算相结合,用年度预算及时调整中长期规划,用中长期规划指导年度预算的编制

中长期规划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年度预算是中长期规划落实和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必须要结合行业的发展形势和企业实际,研究制定本企业战略规划,通过实施年度滚动预算,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资源配置方式,确保战略落地,并不断得到验证和改进。

企业要根据年度预算的完成情况来及时修订中长期规划,根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修正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控制体系

预算控制体系是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责任分工为基础、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管理层级密切联动的全面预算控制工作体系,为全面预算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我公司的预算控制体系由以下两个维度构成:

一是预算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已经实现了与传统财务管理部门的分离,专门负责预算编制、实施、分析和考核的工作。公司每个职能部和分子公司也都有专门的预算控制员岗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公司预算控制部门牵头指导、遍布全公司所有单位的预算控制网络体系,使预算和控制的工作顺利贯彻落实到各个单位。

二是在年度预算的编制中,各职能管理部门要根据职能归口管理,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费用的预算审核工作。职能管理部门的归口管理,既体现了职能部的管理专业特长,使预算指标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也进一步强化了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权威。

四、积极推动对标管理,有理有据,突出做强做优

要坚持把对标管理理念引入全面预算控制,探索对标管理与全面预算控制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强化各类定额、标准的制订工作。二是要广泛开展预算目标对标工作。三是要强化预算管控的对标工作。四是要积极推行与优秀企业的对标管理。

实务中,很难找到两家企业的情况是基本相似的,这就需要扩大样本企业的数量,深入合理的分析各个样本企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行业标准。比如,我公司就是在认真分析了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海马汽车等经济型自主品牌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后,总结出了可供参考的管理费用率、人事费用率、销售费用率、毛利率水平等行业先进或者平均标准的,为客观分析本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现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五、有上有下,适当考虑各单位对预算配置的自

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公司的预算管理部门发挥的是统领和总控的作用,选择确定主要预算目标并编制方案,作为各部门、各层级、各单元预算编制的目标指引。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公司下属各部门、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不影响总体目标和关键指标的预算及工作,预算控制部门应该及时作出沟通并尽量尊重具体业务部门的意见,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争取各单位对预算工作最大的配合、理解和支持。

六、对预算的审查要从事实出发,做到有长有压

实务中,预算控制部门很容易给大家留下就是“砍预算”的部门印象,一些不能很好的理解预算控制意义的部门甚至因此而产生抵触情绪,从而给预算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建立预算控制部门与公司各个单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对于公司推进全面预算控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与预算的使用、归口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做到有砍有保有增,不合理要坚决砍,认为不足或者公司有更高要求的工作也要相应的调增预算,同时对与此预算相关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七、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做好预算执行监控与分析工作

一是加强预算的刚性约束,上级预算控制单位正式下达的预算应具有严肃性,一般不得调整;企业确因市场经营环境、监管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预算编制基础和假设产生重要变化,或发生重大临时预算项目,或出现重大不可控因素等,可以申请调整预算,但必须履行相关的预算审批程序。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监控,预算控制部门要加强与各执行部门的沟通,动态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反馈预算执行的进度与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与问题;严格预算执行审批程序,严控预算外项目,预算管控应逐步由金额控制向项目控制转变。

三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建立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及重大事项应急分析制度;客观分析预算执行差异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修正预算执行差异,防止出现预算编制和执行脱节现象;对于重大预算执行差异,企业应就此展开审慎的分析调查,认真查明原因,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总结,认真分析以前年度预算控制与执行中存在的经验与不足,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先进单位或先进业务板块的示范效应,不断改进预算控制机制,持续优化全面预算控制工作。

八、有考核才叫全面预算管理,要制定与年度预算相结合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全面预算管理”中“全面”,主要的内涵就是说预算一定要有检查、分析、评价和考核。预算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预算的完成情况并非越少越好,其背后体现的是工作要求。

在预算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些关键经营绩效指标(KPI)以对各单位工作进行考核。以KPI为主要指标的预算执行结果考核是落实各预算责任主体权责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面预算闭环管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价值创造功能的关键环节。探索实行预算执行结果的非合理性偏差问责制,做到职责到位,责任到人,激发企业全员参与价值创造的积极性。

创新预算考核方式方法,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考核评价模型,提高预算执行结果考核的科学性,发挥预算考核对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是企业的预算控制部门在每年的预算编制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指标的赋值是否合理,指标的分解是否合理,对于企业年度目标的完成非常重要。否则,就很容易出现下属各单位的指标都完成了而企业总体的目标却没有完成的尴尬局面。

九、成本改善课题

在年度预算管理控制工作的同时,我公司创造性的开展了“成本改善课题”的工作。就是通过正面鼓励的方式,激励各单位积极改进生产流程、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成本改善、管理改善活动,努力实现降本增效,压缩可控费用,保证年度目标的完成。经过验收按时完成课题的单位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从开始实施全面预算控制到基本成熟完善过程中,数据、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才可以建立判断和实施预算控制的标准。此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文化传承和业务特点,预算控制部门一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和流程。

十、预算控制工作人员

篇8

关键词: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全国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都对环境敏感度较高的企业构成了较为刚性的环境目标约束。全面预算控制(也称预算管理)是企业使用的最基本的管理控制手段,如何使这个手段发挥更好的作用、更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在传统战略目标的导向下,企业在开展预算控制工作时,只考虑力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导致企业出现以自然资源耗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缺乏环保责任意识的局面,最终造成总体经济的低效率与畸形发展。企业环境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其经济效益也受影响。因此加强环境管理成为当前企业的重要而迫切任务,而在理论和实践中,作为环境管理重要工具的企业环境管理会计(EMA)主要注重的是把环境影响因素纳入企业成本管控、经营和项目投融资决策、业绩考评,对能为企业强化环境管理提供价值引领与统筹规划的环境预算控制缺乏探究和应用,成为EMA研究和实践的明显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构建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并将其作为企业EMA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价值。本文将初步探讨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框架的构建问题,并对企业如何更好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1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及其构建动因

1.1企业环境预算控制相关概念

企业目前所采用的降碳环保方式通常从污染治理、清洁能源、节能设备及低碳技术使用等方面出发,但这些技术性方式投入成本较高,企业仅通过这些方式所能实现的环境管理效果存在限制,因此必须拓展其他有效途径。从管理角度看,通过运用管理制度和工具,如采用多种EMA手段控制环境成本、纳入环境因素优化生产经营和项目投资决策及实施业绩考评,特别是实施环境预算控制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从而实现提升环境管理绩效的目标。环境预算控制是通过编制和实施相关预算的方式科学确定和合理分配环境收入和相应成本费用、强化对环境资产负债等环境资源及其影响的管理、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企业管理行为。环境预算是企业规划和控制环境影响的工具和基础,也是企业整个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环境预算控制体系作为组织、规划、协调、执行和考评环境管理活动的体系框架,对企业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及执行效果的好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均须纳入环境预算控制中。

1.2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构建动因

1.2.1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这些又都与绿色发展紧密相连。绿色低碳发展是从速度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后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诸如资源高耗、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为此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实践在制度创新的保障下开始试点。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宣布了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2014-2019年七个试点城市碳交易市场配额成交量从约2000万吨增长到10282万吨二氧化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2%。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表1体现了2021年不同类型交易的市场表现。随着2020年9月“双碳”目标的提出,2022年成为中国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极为重要的一年。降碳减排工作的系统化和制度化将进一步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成为加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需要。1.2.2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要求资本市场在注重公司经营状况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法规演进如表2。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出版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企业界的观点》也指出:企业应运用生命周期原则于产品设计及服务提供上;会计系统要能将个别产品可能出现的生态负担进行计算并纳入企业决策中;企业应透过EMA系统倡导无偏见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将其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在我国,从2021年起《财经》杂志联合中创碳投每年都会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榜。综上,来自资本市场中的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外在压力将迫使企业更加重视环保降碳,构建起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1.2.3企业成本效益驱动企业发展经济同时促进环境效益并不矛盾。企业在环保与治理过程中会考虑环境管理的收益或损失,进而寻求效益提升与治污成本之间的平衡点。随着生态环保要求的趋严,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环保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责任问题,将环境预算纳入全面预算控制可以充分发挥预算控制的作用,不断优化环境管理工作,使企业树立绿色环保的社会形象。

2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构建设想

目前来看,无论是企业的战略目标还是日常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传统预算内容中,均未考虑环境管理活动及其影响。但面对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少企业已感受到环保降碳的压力,产生了加强环境成本管理、将环境因素纳入决策和考核的内在需求。企业环境预算控制是企业全面预算控制体系中亟需重视的部分,必须在传统预算的基础上,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融入到现有的预算控制体系,实现对原全面预算体系的改进和突破。

2.1企业环境预算体系的内容及编制

企业环境预算体系的设计首先应确立一个编制起点。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应结合国家环保部门对能源使用和环污排放的政策要求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故应采用战略目标作为环境预算编制起点,做好本期环境管理规划和确定环境目标收入和成本,然后把生产经营和资本预算中发生的与环境活动相关的收支等环境预算编入全面预算。企业决策层将环保等因素切实融入经营战略目标,是开展环境预算控制的前提和归宿。企业构建了完整的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框架,并与其他预算进行数据和功能对接,不仅强化了全面预算控制的效能,而且增强了环境管理的力度。企业环境预算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2.2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组织构建

组织保证是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运作和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企业应明确环境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主体并设计相应的组织安排。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预算控制工作,其组织体系应采用以自上而下为主线的模式,提高预算控制的效率。具体组织框架如图2所示。企业在预算管理(编制、审定、监督、协调、信息反馈、考评)组织和执行组织(责任中心)中设立相对独立的环境预算组织有利于对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做出更为客观有效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保证企业环境预算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性。构建相对专门的环境预算控制组织能保障企业环境预算编制的效率和执行效力。

3企业开展环境预算控制的难点

3.1制定的预算目标缺乏战略性

传统的企业全面预算通常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目标,缺乏总体战略长远引导性,极易导致短期行为,执行下去会损害有些利益相关者(如社会)的利益。为了实现目标经济利润,企业可能会极力压缩对于履行社会责任及环保降碳等的必要支出,从而损害企业社会形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3.2环境预算控制组织机构不健全

对污染行业的企业来说,由于严重的环境问题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环保治理等活动已成了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及相对独立的控制组织成为实施环境预算控制的前提条件。而传统的预算组织体系中并未设置有关环境预算控制的相关组织,为达到责权利明确的效果,企业需要设立相对独立的环境预算管理组织和执行组织,至少应在现有预算组织体系中增加负责环境管理和执行的专人或功能来落实环境预算控制工作。

3.3环境预算考评奖惩机制不到位

在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中,环境预算控制是承接环境管理决策与环境管理绩效的关键管理机制。但当前不少企业在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中,其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又往往是其薄弱环节,这严重制约了实施环境预算控制的绩效。

4企业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企业通过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可以系统地规划和执行环境管理行为,发挥这一管理工具的环保效力,但在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使其效果更好。

4.1匹配目标,健全组织,促进模式优化与创新

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在应用初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阻力,这就需要企业提高认识,坚定可持续发展决心,制定具有与总体战略相匹配环境预算目标,并设立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和执行组织切实保证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顺利实施。同时应完善环境预算控制的运行体系,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模式优化与创新。企业高管层更应突破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理念,树立绿色环保低碳意识和社会责任,与各利益相关者达成有效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完善和执行,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管理会计领域革新的外在要求,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内在需求。

4.2借力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激励作用

由于我国民众、企业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起步相对较晚,所以仅靠企业自觉行为的环保效果还不能立竿见影,况且绿色环保生产经营意味着高技术、高成本、高投入和回收慢等问题加大了企业资金运转压力,因此在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时应积极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引导作用,借力于国家出台的环境法规制度政策和奖惩机制,给企业以扶持,尤其要发挥好市场的激励约束作用,增加企业环保收益降低环保成本,如加大环保降碳的补贴力度,出台相关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减轻企业环境管理成本压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企业环境预算控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3抓住可持续发展机遇,提升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也凸显出各利益相关者日益增加的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需求及期望。企业通过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提升环境管理效果,从而把握战略主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应对生态环保和资源问题的挑战转化为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的新机遇。此外,企业通过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提高绿色环保发展水平,进而同国内外领先企业相对接,更好地参与到共同关注的可持续发展业务中,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5结论

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自身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和全社会对环保的关注促使企业必须通过实施环境预算控制管理等制度工具提升环境管理绩效。企业应以环境战略目标为起点,把生产经营和资本性投资中发生的与环境活动相关的收支等纳入全面预算,并建立起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完整的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框架。当前企业在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中必然会遇到不少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涂建明,李晓玉,郭章翠.低碳经济背景下嵌入全面预算体系的企业碳预算构想[J].中国工业经济,2014(03):147-160.

[2]徐琨.碳预算设计及其绩效评价———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9(07):24-27.

篇9

【关键词】工程预算 造价 控制要点 控制措施

众所周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造价控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当前工程企业中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并且大多数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只要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就能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对工程造价控制而言,预算作为核心标准,更是落实造价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凭证。但是,根据当前施工企业来说,在开展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时,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结果。因此,为了更好的落实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就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提升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质量的同时,才能保证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结果的合理性和完备性。

一、开展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的主要意义

(一)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施工开始之前,工程预算是否具备合理性,将会给整个工程预算工作以及施工结束后的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当施工规划工作结束之后,预算工作需要在开展施工工作之前,对施工各个环节所消耗的成本进行预算,进而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预算都不得高于规定范畴,并且还要建立预算空间,防止出现预算超支的现象]。根据上述描述,可以实现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能源以及施工人工M用等支出成本进行合理把控,进而将施工成本进行合理的节省下来,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还能提升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给后续账目的整理提供凭证

在施工开始之前落实工程项目预算控制工作,可以给后续施工的交接以及结算工作营造便利条件,并且还能给日后账目提供凭证。施工企业在完成施工工作后,需要开展工程结算工作,合理规范的工程预算可以把整个工程的全面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其中包含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之后对施工前后的预算与实际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进行整理。由于只有在施工开始阶段之前开展预算控制工作,才能给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三)保证评测结果的精准性

在开展企业投标竞争工作时,工程预算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工程评测结果。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主要是借助企业竞标的形式来获得土建项目,在竞争的过程中,工程预算结果的精准性和规范性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在施工工作中的消耗成本。而评测结果将体现出施工企业是否可以将这项工程顺利的完成。由此可见,施工企业要想将自身竞争优势进行全面的发挥,在开展预算工作时,就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涉及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探究,保证可以做好此工程项目。

二、当前施工企业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

作为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主体目标和任务,其核心要求就是保证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结果的精准性和规范性。然而,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缺少合理性。而使得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多种,但是,站在总体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方面因素,一个是主观因素,另一个是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人员没有全面意识到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甚至可能是,从而使得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结果缺少真实性和精准性,客观因素种类比较多,其中主要体现在当前施工工程规模普遍较大,包含施工项目较多,施工现场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现场调查不充分,从而使得编制难度比较高,也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让预算编制管理人员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经常存在失误现象,进而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不具备精准性。

(二)没有做好影响造价预算结果精准性的调查工作

针对当前施工企业来说,在开展工程项目造价预算管理工作时,预算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项目预算摸底调查工作,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等,防止出现漏项错项的现象,进而影响预算控制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大多数预算工作人员在开展预算摸底调查工作时,存在少算、漏算项目的现象,这就导致工程造价预算不具备精准性、真实性和完备性,同时也无法将整个工程项目全部的消耗成本进行真实体现,进而使得预算控制在施工管理中丧失了引导效果。除此之外,因为工程施工工期比较长,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人工费用等会随着市场的改变而出现变动,这就要求预算工作人员做好市场调查工作,针对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设有充足的预算空间,从而保证成本预算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在此环节中,普遍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得工程实际施工成本和预算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误导了施工企业,也给企业的在项目成本管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管理困难。

(三)预算控制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具备一定的繁琐性,因此要想保证此项工作结果的精准性,预算控制工作人员就要掌握专业的能力和技能,特别是控制力方面。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时,大多数预算控制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并且综合素养普遍偏低,进而使得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或者编制结果与实际差异较大。

三、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流程及控制要点

(一)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流程

工程造价控制主要包含了五个时期的控制,第一个是工程决策时期的控制;第二个是工程规划时期的控制;第三个是工程招投标时期的控制;第四个是工程施工时期的控制;第五个是工程结束时期的控制。而控制管理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性。其中,全员性主要指,在开展控制管理工作时,需要工程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到其中;全面性主要指,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贯穿在整个工程项目中,从工程决策期间开始,到工程竣工结束,都要实现全程监管;动态性主要指,在开展工程施工时,需要随时对造价管理的落实过程进行监管,并且找出管理工作中国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利因素,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升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水平。站在某种含义上来看,开展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和控制。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要点

根据上述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开展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流程来看,工程造价控制也含有其核心要点,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完备的工程造价数据是保证工程造价预算编制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要想顺利落实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首先就要进行预算编制。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将工程中全部的项目支出以及成本消耗情况进行评估和预算,而准确的预算和评估离不了工程有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如,施工设施以及施工材料价格的改动、施工现场环境、施工现场气候条件等。第二,施工规划图纸以及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全面开展的前提条件。身为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人员,需要在全面掌握施工规划图纸以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找出施工规划图纸中存在的变更问题,从基础上防止工程造价超支现象。第三,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水平。针对工程项目来说,施工材料成本以及施工设备成本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据主要的位置,特别是施工材料具备丰富性特点,价格也有所不同.所以,造价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预测工作,进而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四、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把控措施

(一)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才能保证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因此,预算编制已经是当前做好造价预算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首先,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考察,也就是说,预算编制需要把实际情况当作依据,不得抛开实际来开展造价预算编制工作,在满足此项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各个环节的审查和调研工作,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其次,开展工程量核算工作。工程量核算作为预算编制控制要素,这主要是由于工程量核算在整个工程项目预算编制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做好其把控工作,可以有效保证预算编制结果的精准性。所以,做好工程量核算的审核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核算方式,从而保证核算结合的完整性。

(二)提升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导致预算控制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因此,提升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定期对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提升他们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能保证预算控制结果的规范性。此外,施工企业还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并且将激励政策和员工的绩效挂钩,通过此种方式,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工程造价整体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提升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整体水平。

(三)做好工程预算管理工作

针对建筑工程来说,不但具备分部分项多、消耗材料多、施工工序繁琐等特点,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由各个施工环节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特别是施工现场某些状况如果没有得到真实的反馈和全面的处理,就会给施工进度带来影响,一旦施工期限延长,必将会消耗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因此,这就给施工队伍之间的合作性以及各个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监管,防止出现失误或者处理问题的效率偏低等现象,进而给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还要加强施工现场、施工规划图纸以及施工变更信息的监管力度,尽量降低工程变更后给工程造价原始预算带来的影响,引导项目变更朝着经济效益实惠的趋势发展,做好项目的追踪工作,进而保证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时,总是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没有做好影响造价预算结果精准性的调查工作、预算控制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水平。因此,要想保证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预算控制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掌控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核心以及重点,通过采用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提升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做好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等方式,来提升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笔者资历有限,如果本次研究存在些许不足,还望同行业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杨洁,孙浩杰,李建学. 试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J]. 门窗,2016,(07).

[2]叶雨农.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16,(20).

[3]靳慧霞.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5,(49).

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集约管控

一、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预算集约管控,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统驭作用,加强预算管理的调配力和控制力,加强预算考核与绩效评价,强化预算编制、控制和分析,通过与业绩考核和同业对标工作的配套联动,使财务预算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不断增强。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流程尚需优化完善

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及综合计划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跨专业、跨部门的流程衔接还不够顺畅,前端业务环节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中的支持度、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

2、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控尚待加强

月度预算的准确度不够高目前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与项目或业务预算的关联主要是依靠人为判断,预算编制业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不足,现金流量分类有待进一步细化。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与融资计划的衔接尚需加强。

3、预算信息化管理需要加强

预算、控制功能尚待规范应用;与财务管控其他模块需进一步集成融合。

4、预算分析手段需要改进

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相对滞后,预算分析局限于财务层面,没有与业务事项建立紧密的衔接关系,预算分析对经营决策的支撑能力需要提高。

三、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做法

1、推行“大预算”管理模式,优化预算配置。

积极探索计划预算体系创新,建立“大预算”管理模式,企业预算管理在原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应建立覆盖企业收入、费用、资金、工程等各个领域的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突出资金预算的核心地位。推进计划和预算的统一性、协调性和科学性,实现企业上下“一盘棋”的计划管理格局,实现了科学主导编制计划,增强了预算的管控能力。重视电网规划,将成本效益原则纳入电网发展思路中,强调“优化投资、讲究效益、持续发展”,综合考虑电网发展的协调性、有效性,在编制电网滚动规划时,全面评估地区电网规划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投入产出。

2、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全面预算管控体系

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完善了《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加强组织领导,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有效搭建业务预算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规范行为,充分发挥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建立了事前有标准、事中可控、能控、事后监督的制约机制,构建起结构合理、基础坚实、支撑有力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3、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计划有机融合

推动业务部门严格执行项目储备制度,充实项目储备规模,加强项目库管理,确保项目储备规模不低于年度预算的120%,为科学提报业务需求、合理安排资金奠定基础。结合前端业务部门储备项目计划,通过项目集成,完成业务预算编制。完成财务系统与项目、物资、人资的集成,实现财务系统与基建管控模块、生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

4、强化财务集中管控,深化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

全面推进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应用,应用月度预算与资金计划和资金支付的集成,对现金支出“按月逐笔”细化控制。将各项收支预算从旬细化到日,并与月度预算执行情况考核通报制度相结合,实现按日进行预算控制。

(1)实现与业务管理的全面融合。拟将项目进度管理与资金支付进度管理统一起来,建立项目进度与现金流量支出预算的关联关系,以便为月度项目预算编制提供准确数据;以年度总预算的分解预算为基础,全面统筹安排业务预算,合理控制各类业务的均衡发生,提高现金流量预算与前端业务管理的集成度;

(2)提高现金流量预算的精细度,根据管理需要在做好现金流量预算编报的基础上,按照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将各项支出细化到日,提高现金流量预算精度,使预算支出进度与资金支付曲线更为吻合,提升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率。

5、资金支付平台有机衔接,实现闭环管理

根据实际业务要求,实现按明细项目进行控制执行,资金支付业务类型与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类型一一对应,填报部门与责任中心一一对应,所有付款业务需关联预算发起申请,进一步强化月度预算对业务部门支付限额的刚性控制,当申请金额大于预算时,系统警告不得付款,实现无预算、超预算不得付款。

6、加强预算执行与监控

从业务源头严格预算控制,通过ERP系统、财务管控模块将预算控制功能部署至各项业务发起系统中,在业务发生的源头在线实时进行预算控制,实现预算控制关口前移。

预算控制方式包括单个科目刚性严控、多个科目汇总值刚性严控、柔性警告,对不同会计科目、不同业务类型施行有差别的预算控制方式,同时满足不同业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构建“全方位”集成控制平台,提升预算执行效率为实现预算对业务的全方位控制,优化预算控制手段,以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

7、加强预算分析,提升管理水平

针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从财务出发延伸到经营过程,侧重于分析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策略。客观的分析了公司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制约经营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找准外部约束条件和内部管理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根据诊断分析结果,落实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的具体措施,推动经营效益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四、主要成效

1、形成“全局一盘棋”的计划预算管理格局。

将所有的计划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项目资金渠道,做到计划和预算的完整、统一,实现计划和预算有效衔接。

2、项目计划的投资效益明显提高。

“大预算”管理模式优化了公司投资规模,既提高了项目计划安排的科学性,也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项目储备与预算衔接,深化细化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有效提升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水平和预算管控能力。

3、实现了财务成本与生产作业之间的有效关联。

将成本管理向生产各个层级延伸,提高了生产一线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参与度,提升了成本标准的精益度。同时,以ERP系统为载体,实现了财务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作业管理,实现了从单纯的生产成本管理延伸到电网资产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4、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主要成效。

提高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效率,促进预算控制关口前移。通过财务管控与业务系统间的信息集成,改变了以往手工录入的方式,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并实现月度预算控制资金支付,增强了预算的刚性控制作用。

5、预算集成控制平台主要成效。

通过信息化的预算集成控制平台,实现了对业务预算的流程控制和精益控制。预算控制重心不仅是损益成本控制,更强化了资本性项目的过程控制;预算控制环节从财务结算延伸至计划立项、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前端业务,在业务发生环节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成本管控。(作者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财务资产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