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趋势范文
时间:2024-04-24 17:3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市场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芒砀山为河南省东部地区的门户型旅游区。在河南省旅游空间布局“一条轴线、四大板块”的格局中,芒砀山位于“一条轴线”(即黄河文化生态旅游线,西起三门峡,东到商丘)的最东端;在“四大板块”(嵩山旅游板块、伏牛山旅游板块、太行山旅游板块、豫东平原旅游板块)中处在豫东平原旅游板块的最东部。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芒砀山旅游业起步发展到现在,旅游客源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旅游区已在旅游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据统计,赴山旅游的旅游者,2011年,省内游客占73%(其中55%来自于商丘),2014年,省内游客已经缩减到57%,该旅游区已在逐渐形成其自身影响力。但目前芒砀山旅游区的旅游消费内容还不够丰富,旅游消费额还较低,游客停留时间也较为短暂,旅游区缺乏住宿、游乐、购物等消费场所,旅游区的赢利模式还较为单一。
二、芒砀山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市场潜力优势。首先,该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芒砀山旅游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永城市,距离郑州、南京、合肥等省会城市不到400公里,距离商丘市区和徐州市不到100公里,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周边城市人口基数大,经济实力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其次,该旅游区经济支撑有力,旅游区所在的永城市是河南东大门,目前已形成以煤炭、面粉为支柱的“黑白经济”,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县域第一,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为旅游业发展创造雄厚经济实力支撑。再次,其资源价值可观度高,旅游区目前开发较为充分的是汉墓陵寝、名人遗迹两大核心资源,而餐饮文化、民俗文化、手工艺品、住宿设施、娱乐设施等基本未开发或开发不足,这也为旅游区的后发展留下了较大空间。
(二)市场潜力劣势。旅游资源同质明显是该旅游区不可忽视的问题。河南省以及豫东四省交界地区是文化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逐步很多,现已建成和在建的项目有洛阳开封清明上河园、商丘古文化旅游区、徐州汉文化旅游区等400多处名胜古迹,这些项目均坐落于旅游区周边,资源以及目标市场相似,因此形成了群雄逐鹿的竞争态势。另外,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空间受限,旅游区旅游空间与生活空间重叠,各个景点分散于社区生活空间中,有的景区周边被村镇包围,旅游线路组织与镇区内部交通以及过境交通相互交叉,使得旅游发展与旅游区拓展空间受限。
(三)市场潜力机遇。近年来旅游区交通条件逐渐改善。旅游区交通便捷,东傍京沪,西临京九,北依陇海,连霍高速穿区而过,距离徐州机场均不足100公里。2015年即将通车的国家高速铁路东西交通大动脉郑徐高铁经过芒山北站,建设中的济祁高速在芒山设置十字架立交,使得旅游区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芒砀山旅游业发展,芒砀山旅游区先后被列为中原“一线五点”旅游开发重点区域,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2011年,芒砀山旅游区又被列为河南省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永城市旅游支柱区和龙头区以及芒山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芒砀山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一)国内客源市场定位。游客的出游率与目的地空间距离密切相关,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距离越远,有效旅游需求(出游力)就越小。以300公里和500公里半径为分界线可以将芒砀山客源市场分为核心客源市场、重点客源市场和机会客源市场。根据永城市客源市场结构和旅游区客源分布特征,国内客源市场进行如下定位:核心客源市场(占50%):淮海经济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重点客源市场(占40%):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机会客源市场(占10%):其它省市自治区。
(二)海外客源市场定位。根据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结构和旅游产品形态,海外客源市场作如下定位:核心客源市场:东北亚(日本、韩国)、北美(美国、加拿大)、港澳台;重点客源市场: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西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机会客源市场:北欧(挪威、芬兰、冰岛)、东欧(保加利亚、波兰等)、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三)客源市场层次定位。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层次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定位:按照客源类型定位,观光游览客源、休闲度假客源、乡村体验客源;按消费层次定位,以中高档为主体,以低档消费为补充,其中低档消费近程市场为主,中档消费以中程市场为主,高档消费以远程市场为主;按旅游方式定位,以散客为主,团体为辅,随着市场的成熟度,家庭旅游、自助旅游、自驾车旅游份额将大大上升;按旅游者年龄定位,以中青年游客为主,以老年游客补充;按旅游者职业定位,观光游览、乡村体验、为大众游客,休闲度假型游客主要为收入较高的企业界和白领阶层及公务员。
篇2
要害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9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9年为例,2009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称规模。以2009-2009年的数据做分析,详细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9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9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015人次,到2009年达到867273人次,净增长为195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9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9、2009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698万美元,2009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9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9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称。作为中国闻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index.asp上数据整理得到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000人次。
二、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9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9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非凡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9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needed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needed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9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9年BNC的比重比2009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9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9年后增长较快,2009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9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9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9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9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9年的10.6%,并且2009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9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9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9年后,2009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9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详细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分级开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层,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3]做好海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以一级和二级客源市场作为宣传营销的主体,加强一、二级客源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同时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趋势,积极拓宽客源层。(2)在游客旺季,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开发层次[4],加强参与性、娱乐性、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开发。在这方面,可积极借鉴北京等旅游城市的胜利经验。(3)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产业集群建造,如西安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和临潼旅游产业集群。(4)树立西安整体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入境旅游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赵晓燕.旅游经济学[M].北京:经济治理出版社,2009.
篇3
【论文摘要】随着奥运的到来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为此,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必须适应时展,树立新的营销理念,实施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品牌营销战略,使旅游市场营销走向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从而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一、旅游市场营销含义
市场营销是指一个企业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产品开发、定价、宣传推广到将产品从生产者送达消费者,再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回企业的整体企业活动。企业的经营导向经历了生产观念导向、产品观念导向、推销观念导向、营销观念导向、社会营销观念导向五个阶段渐次递进的演变过程。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市场需要,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效益。可见,旅游市场营销是获得效益的重要环节, 对发展旅游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国民出境旅游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带薪假期的延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些都为我国国民创造更多出游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变得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然而,在此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下,我国的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营销中盲目进行削价竞争,营销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后服务、不能形成良好客户关系,以及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灵活运用目的地整合营销(IMC)理念,改变营销的思考重心,由4PS(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转向4CS(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建立一种由外向内的营销策划模式,做好市场营销。尤其在奥运的到来为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市场营销到来了更大的机遇,至此良机时,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将更加科学、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三、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1.大力发展网络营销。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旅游业也积极改变陈旧观念,挤身于网络营销的大潮之中。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电子网络这一载体的营销活动,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具有产品和网络两大优势:一是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步、远距离异地消费、消费者无法对产品预先感知等特性,成为最宜于网上查询、浏览、购买的产品类型之一;二是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申奥成功后,奥运带来的巨大市场为旅游网络营销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
2.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仍处于较低阶段,存在着信息源真实性和更新速度、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致使旅游网络营销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在此转变时期,只有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二)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旅游业“它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受到质疑,“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画但很敏感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有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因此我国旅游业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绿色营销。首先,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其次,确定绿色营销目标。再次,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旅游业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最后,开展绿色认证。从1993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比如我国浙江省、山东省开展的创建“绿色饭店”活动以及武夷山景区实施的ISO14000认证,为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注入了新的内容。
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旅游品牌营销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营销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
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的精髓应在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长。因此,必须首先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产品利于不败之地。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主题公园正是因为很好地挖掘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全国主题公园旅游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它却能以年均效益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发展。同时,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有基础的延续。其次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这是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依据我国旅游文化,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赋予旅游产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根据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标形象的要求、目标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传播的方式,所选择和组合的传播方式要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品牌的目标形象特点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要注意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研究,尽量花最少的钱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游公共部门(政府及各旅游行政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营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省和全国的整体性促销上,从而带动旅游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篇4
市场的主体构成,就是已经成为旅游者和即将成为旅游者的公众,就是他们旅游行为和旅游过程的基本需求。旅游市场的需求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整个的和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方式都总是处于不停的变迁过程中。由于旅游业无论从资源开发还是项目设计,都应以能够满足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和尽可能多的旅游者的需求作为立足点,因此,这一市场需求的基本趋势,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旅游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面对多样化的旅游选择,旅游市场中综合性满足的需求
进入90年代以来,旅游市场最突出的变化之一是,由于已经有了多样化的旅游可能,一般化的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在可见的未来必将越来越明显。来自现实市场的种种迹象也都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仅愿意选择那些更“独特”、更“奇异”、更“新颖”的旅游景点,而且,他们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即奇异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
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休闲生活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使旅游者对旅游地和旅游项目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一些新型传媒的出现,又使很多人足不出户却已能对很多旅游景点获得大致的了解,此外,由于休闲生活的越来越受重视,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很多人对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的选择都越来越“精挑细选”,传统旅游动机中以“到过某名山名水即可为荣”的心理满足已经有所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现在想要寻求的是旅游过程中的真正乐趣了。虽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乃至不同年龄、性别的旅游者,对上述满足指向会有一定的差异侧重,但希望在其旅游过程中能同时获得多重满足的需求却是一致的。此外,旅游行为的普遍化,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平均出游次数增多等,也是旅游者对综合性旅游项目的需求期待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旅游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人们普遍期望在单位时间和一定经济支出内能够获得尽量多一些收益。
点击查看全文
篇5
关键词:林州 旅游 营销 管理
近年来,林州市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引领点,以建设世界闻名、全国一流的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和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围绕旅游抓交通,围绕旅游抓城建,围绕旅游抓农业,围绕旅游抓工业,围绕旅游抓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一、林州市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一)林州市旅游资源概况
林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相对集中、结构完整。境内旅游资源单体1090个,数量占安阳市的53%,占河南省的3%。林州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经过多年的开发,形成了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4A级景区为龙头,以黄华山、天平山、太行屋脊、万泉湖、洪谷山、五龙洞为侧翼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教育游、太行大峡谷的绿色生态游和林虑山的蓝天滑翔游形成了林州市“一红一绿一蓝”三色旅游品牌。在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发展带动下,2006年至2014年间,林州市先后有黄华山、天平山、太行屋脊、万泉湖、洪谷山五个景区被评定为3A级景区。除已经定级的景区外,林州市还在规划发展着部分小规模景区和旅游资源,如冰冰背、猪叫石、仙台山、柏尖山、五龙洞等景区。
(二)林州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林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初始于90年代初,1998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20余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开放的景区8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国字号”品牌达到23个。全市现有旅行社14家,星级饭店1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4家),星级农家宾馆14家,其他各类宾馆饭店近70家,农家乐291家,全市总接待床位近1.8万张,较大规模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近30家,直接从业人员4200余人,带动相关就业近2万人。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27.4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4%。韩国游客由2013年的6万人次增加到10.3万人次,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成为继张家界、黄山之后接待韩国游客最多的山岳型景区。
二、林州市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景区规划不到位
目前,林州市大小景区(点)主要采用项目规划、单体设计,景区(点)之间各自为政,没有把景区开发纳入省、市乃至周边地区的旅游大格局中来考虑。按照景区规划要求,每一个景区必须具备总规、修规和详规,但我市一个景区完全具备这三类规划的少之又少。规划建设的不到位导致了景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既浪费资金又破坏景区(点)整体形象,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了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的完善。
(二)发展定位不明确,开发建设无特色
作为林州市的国家4A级景区,红旗渠的红色教育游与太行大峡谷的绿色生态游“红”“绿”交辉,形成定位明确、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但在全市旅游规划中,3A及3A级以下景区的发展定位及规划没有统筹考虑小规模景区发展定位和与大景区的互补协作关系,轻视了小规模景区是主体景区的有益补充的作用,导致我市小规模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无法形成自己的主打品牌和特色产品,故而缺少能有效、集中、生动地展示本景区旅游形象的载体,导致各种营销活动缺乏鲜明的主题而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三)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从林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来看,资金的投入仍然不足,目前,林州市3A及3A以下景区小规模景区中,除了实行经营权出让的太行屋脊、万泉湖和股份制的天平山投资力度较大外,其它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投入,并且市场化运作程度低,投资力度很小。由于缺乏强大资金的支持,景区开发建设步伐缓慢,导致形成大部分小规模景区“网上查阅有听头,走到景区无看头”的尴尬境地。
三、林州市旅游景区的营销和管理策略
(一)明确景区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首先,明确景区发展方向。要树立主体景区观念,结合不同地理位置和与主体景区的关联度、贴近度,进行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要素的整合,对景区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其次,要明确空间布局,搞好景区线路的整合。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各景区要从自己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打造特色旅游区域,实现小景区和大景区的线路整合。同时要根据休闲度假游的客观要求,向南延伸拓宽红旗渠观光大道,将黄华山、天平山、洪谷山等景区与主景区连接一起,形成“6”字型旅游线路,构建全市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框架。
(二)景区多样化的经营模式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要重管理,要管方向、管规划、管产权,管就要管住管牢管好;市场要发挥好作用,搞好资本运作,引进战略投资商,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只有大投入,才能实现大发展。目前,林州市大部分景区已经将经营权转让给公司或个人,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总体上限制,并对已出让经营权的,在总体上维护现状的情况下,加强监督和管理。
(三)提升景区品牌战略
要树立精品意识,以创A升A为抓手,加快景区的品牌战略建设与申报[2]。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提升景区品牌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服务思想和品牌建设思想。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旅游总体规划要求,尽快完成小规模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大小配合,有条不紊的发展方针。
(四)加强宣传,拓展市场
借助宣传促销活动打响景区知名度。各景区制定详细的宣传促销方案,明确自己的客源市场,利用多种营销渠道,把现有的景区整合在一起,做互补型宣传、协作型营销。一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在重点客源市场设立办事处和商,积极邀请旅行社和媒体来林采风踩线,进行旅游推介。二是采取常年促销和重点轰动相结合。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合理策划一些旅游项目,如旅游节庆、参加旅游联票等,开展经常性与重点时间段相结合的促销活动。三是开展区域合作,本市主体景区及周边地市景区战略合作,打造旅游联盟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共荣共赢。四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利用携程旅游网、驴妈妈旅游网、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开展集旅游景区形象与服务为一体的营销模式。
四、结束语
林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蒸蒸日上,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景区规划不到位;发展定位不明确,开发建设无特色;旅游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故在将来,为更好实现林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向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大景区学习,明确景区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实现景区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努力提升景区品牌战略优势,积极宣传开拓林州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邹统钎.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 2005, 20(3): 63-68
[2]张启珍, 张吉献. 申报建立林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环境综述[J].中国煤田地质, 2005, 16(5): 39-42
篇6
一、研究原理
目前,学界逐渐重视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预测,在入境游客量预测、国内游客量量预测等方面,建立了各种方法和模型。在对国内旅游市场游客量需求的预测中,常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引力模型及一般时间序列模型等,这些方法可以反映游客变化的一般趋势,但预测结果受突况(如SARS事件)的影响比较大。ARIMA作为统计预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由于ARIMA模型则能够较好地克服随机干扰问题,近年来,也被运用与旅游业游客量的预测中。
ARIMA模型全称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n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由博克思(Box)和詹金斯(Jenk-ins)于70年代初提出。其中ARIMA(p,d,q)称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是自回归,p为自回归项;MA为移动平均,q为移动平均项数,d为时间序列成为平稳时所做的差分次数。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模型被识别后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
二、研究步骤
(1)根据时间序列的散点图、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以ADF单位根检验其方差、趋势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识别。(2)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如果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并存在一定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如果数据存在异方差,则需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直到处理后的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值和偏相关函数值无显著地异于零。(3)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规则,建立相应的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拖尾的,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拖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截尾的,则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均是拖尾的,则序列适合ARIMA模型。(4)进行参数估计,检验是否具有统计意义。(5)进行假设检验,诊断残差序列是否为白噪声。(6)利用己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三、研究假设
(一)预测指标的选择
本文选择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模型分析,对未来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进行预测。
(二)研究假设
假设1:利用ARIMA模型预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是可行的。
假设2: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其预测值具有可信性。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选择1998-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5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实验数据(见表1),构成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采用ARIMA模型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至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篇7
近年来,在《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政策的支持下,休闲旅游市场快速发展起来。休假制度的完善、带薪休假的推行以及每周2.5天弹性作息政策的提出与试点,使得周末旅游市场成为休闲旅游市场中地位重要。再则,信息化时代,游客信息需求对于旅游者决策与购买具有很大影响(李莉,张捷,2013)。智慧旅游、虚拟现实等科学技术使得旅游信息服务日益多样化。而旅游景区作为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的主体之一,有必要认识到周末游客信息需要与节假日时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
二、周末旅游市场游客信息需求与节假日时期的差异
与节假日旅游供需不平衡、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旅游服务质量下降(覃江华,2003)不同,周末休息旅游市场具有适应消费者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等优势。总体而言,周末休闲旅游市场与节假日旅游市场存在较大差异(胡善风,2009),其游客旅游信息需求也应不同,为了验证这个观点,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
笔者从游客信息需求内容、信息认可程度、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设计了问卷,于2015年十一“黄金周”及2015年12月若干周末在南京夫子庙景区进行发放。正式调查前试发放问卷39份,量表经SPSS分析Cronbach's α为0.835,为可接受的信度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对比研究,发现了以下结论:
(一)周末游客可搜集到的旅游信息少于节假日游客,对于现有旅游信息服务评价一般,低于节假日游客。通过李克特量表分析,节假日游客对于信息内容的丰富层度(4.43)、信息的可信度(4.31)高于周末游客(3.27,3.19)。究其原因,与节假日旅游局、旅游景区相关信息多,可搜集到的信息较多关联较大;也和“黄金周”节假日游客对于热门著名景点的关注度较高相关。而周末游客认为旅游信息上存在着相关信息少、内容陈旧更新慢、权威性差等多种问题,对其满意程度较低。
(二)周末游客对于近距离知名度一般的景点关注度高于节假日游客。调查发现,节假日游客出行选择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占(65.36%)、本城市休闲娱乐中心(22.71%)、近距离知名度相对较低的景点(11.93%)。而周末游客对于临近省市知名度较低的旅游景点选择占(37.69%)远高于节假日时期。
(三)周末游客对于购物、娱乐等较高层次的信息需求高于节假日游客,多样化程度高。节假日游客对于食住行等基础旅游信息关注度较高,需求更为迫切。而周末游客的信息需求则更加多样,对于优惠产品、特色活动、娱乐场所、社交学习等信息内容更为关注,还进一步深入,会结合自身爱好对于特殊信息有着一定需求。
(四)周末游客对于信息的及时性、特色性要求高于节假日游客。节假日时间相对固定,游客对于不同时段的旅游信息要求度不高(3.16),更强调的是常见普遍且较多人提及的信息。周末在时间选择上更为多样,对于不同季节、不同特殊节日的相关旅游活动可接触的可能性更高,信息需求程度也相应提高(4.09)。
(五)周末游客在旅游途中搜索旅游信息的频率高于节假日游客,通过移动设备搜集旅游信息的频率也更高。周末游客倾向于旅游途中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搜索信息;而节假日游客会在旅游前进行更为详尽的信息搜索工作,虽然旅游途中也会用到移动设备搜索,但在信息上准备更周全。
(六)周末游客对于旅游信息服务要求更高,旅游信息对其影响较大,即兴而游得几率更高。周末游客时间较为充裕,旅游节奏更慢,进而更希望旅游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接受信息的过程贯彻旅游活动始终。周末游客获取近距离景点相关信息即兴而游得几率高达73.28%,而节假日游客则因长期准备出游计划,看到相关信息即兴改变原计划的可能性相对角低。
三、周末市场旅游景区信息服务建设策略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信息的来源之一,又是旅游信息影响的对象。对于景区而言,旅游信息是其提供全方位服务,传播景区实况,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打造旅游品牌不能忽视部分。因而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建设必不可少,周末旅游信息上的空缺更需要弥补。
(一)加强官方信息宣传,提供权威信息
旅游信息来源纷杂,旅游者辨别难度大,周末旅游市场尤是。景区可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通过官网、官方微信、微博、入驻相关的旅游平台等方式,将最真实可信、全面丰富的信息传播给旅游者。
(二)调查游客特征,针对性提供信息
不同景区定位不同,游客偏好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了解目标客户的特征,结合客户真正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例如摄影爱好者,可提供相关的摄影技巧、最佳取景点等旅游信息。
(三)提高科技化程度,多样化旅游信息方式
篇8
1.1济源、洛阳、郑州、运城、西安等城市
对于这部分市场来说,小浪底景区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数据显示,上述地区的游客占小浪底景区总接待量的71.9%,是当今以及未来小浪底景区的主要客源市场之一。其中,洛阳、郑州、西安等地一方面由于国企较多,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稳定,加上路程较近,所以重游率比较高。对这部分中等收入客源群体,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重点推出观光休闲类旅游项目,以增强小浪底的口碑效应,扩大知名度。另一方面,由于洛阳、郑州、西安是传统的工业城市,行业会议较多,而济源、晋城、运城等地区矿业资源丰富,存在着相当多的富裕群体,这部分游客很希望近郊有休闲度假的幽雅场所,小浪底景区的旅游开发应针对这部分客源市场推出以观光休闲为辅、旅游度假和商务会议为主的高档次旅游产品。
1.2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群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
北京、河北地区的游客占小浪底景区接待量的7.31%;湖南、湖北地区的游客占8.45%,这两个片区的客流量仅次于河南省、山西省等周边地区。这和北京地区、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密切关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北京、河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与小浪底景区的风格相差很大,因此,小浪底对这部分地区游客应该有较强吸引力,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近程市场的华中地区和作为中程市场的北京、河北地区,在目前小浪底景区的游客中仍占较小比例,发展空间较大。造成目前这种状况,除了空间距离的因素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小浪底景区对这两个经济发达且出游率高的客源地进行的宣传有限。
1.3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洲
这部分地区的游客消费能力很强,但是只占目前小浪底景区接待总量的5.4%。这一方面是受旅游区位能量递减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因此对以“水”为主要资源的远程旅游目的地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可以通过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区域可达性、突出大坝工程特色、创新以水为核心的旅游产品等方式,提高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游客接待量。
2游客特征
2.1人口学统计特征
本次对小浪底游客的调查中,男性占54.55%,女性占45.45%,性别比例较均衡。这和小浪底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有关,目前景区的旅游项目比较传统普通,专业性和刺激冒险性的旅游项目比较少。随着水上专项运动等旅游产品的升级,有可能使男女游客的比例拉大。年龄结构方面,15岁~44岁的游客占84.5%,这说明小浪底的旅游项目对中青年人(25岁~44岁)以及青少年学生(15岁~24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55岁以上的游客只占12.5%,比全国老年人总体40.5%的出游率低很多,由此可见,在小浪底景区未来的旅游产品设计和广告促销方面应加大对老年市场的投入。在小浪底景区的游客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游客占53.4%,具有中专及高中学历的占36.3%。游客的职业构成中,企事业和机关单位职工、商人、学生、官员和教师所占比例较高[3]。
2.2旅游动机
小浪底景区的游客旅游动机以观光游览为主,休闲度假、美食、探亲访友和商务会议也占一定比例(如图1所示),但是数据显示,不同类型的旅游动机之间的需求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因此,应在改进观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休闲度假、美食、探亲访友、商务会议、科考交流等产品[4]。
2.3停留时间和访问次数
游客在小浪底景区停留的时间较短,一天以内(不过夜)的游客占55.2%,过夜的游客占44.8%,这与景区的夜生活匮乏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小浪底景区的晚间娱乐项目比较少,而且缺乏特色,难以吸引游客在景区住宿,因此降低了游客的消费额,减少了景区的收入。在调查中,初次来小浪底的游客比率占49%,第二次重游的比率占26%,第三次重游的比率达到14%,到小浪底旅游超过四次的游客有11%。小浪底景区游客的整体重游率达到51%,小浪底景区的客源市场以近程为主,河南省以及山西省、陕西省的居民是其主要的客源产出地,在这部分游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近距离的学生以及探亲访友的游客,因此重游率较高。
2.4出游方式和了解途径
在小浪底景区,游客出游方式的选择差异不大。随团出游占12%,单位组织占21%,全家出游占31%,与亲友同行占23%,单独一人占13%。其中全家出游和单独一人出游占总数的44%,说明相当一部分游客属于近程市场。游客对小浪底景区的了解主要通过亲友介绍和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旅行商的推荐以及互联网。但互联网所占比例小于类似景区的平均值。因此,小浪底景区在主动宣传旅游形象方面还有上升空间,应加强在相关媒体特别是网络上的形象包装和宣传;同时要加强当地旅行社的建设,并与洛阳、郑州的旅行商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
2.5旅游消费
小浪底景区的游客消费量普遍较低,500元以下的占71%;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游客只占11.6%。这说明小浪底景区的游客以近距离的中低收入阶层为主;旅游项目缺乏创新,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3景区认知度
3.1旅游资源
游客对小浪底景区旅游资源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大坝、黄河河道以及进水塔、出水口等方面,对坝下公园、黄河微雕、外方营地等景点的了解相对较少,这说明前期的宣传多以“治黄工程”等新闻、科教形式进行,对以旅游为目的的宣传还需加大力度。
3.2形象设计
游客对小浪底景区的形象设计紧紧围绕着“水利工程”,对“浪漫欧洲风情”以及其他形象设计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说明游客到小浪底景区旅游的目的只局限于大坝、地下厂房等,对黄河风情、外方营地的建筑特色和人文风情知之甚少(如图2所示)。在景区未来的旅游宣传中,应注重对黄河文化、欧洲风情的介绍,这样势必增强小浪底景区的市场竞争力。
3.3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
游客认为小浪底景区以及周边居民态度友善的占63%,一般的占29%,较差的占8%,说明小浪底景区的旅游开发总体来说能够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今后,小浪底景区应进一步加强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在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等方面给予当地居民更多的优惠政策,切切实实让当地居民感受到旅游可以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当地居民配合景区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3.4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如表1所示,游客对六个单项和一个综合的评分都在4分左右,说明游客对小浪底景区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能力的总体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于交通、景区、住宿三项的评价都超过4分,但是对购物、娱乐这两个能够体现景区档次的项目评价不高。以购物为例,据游客反映,景区销售的旅游商品有土特产品、水产品、手工艺品、奇石等等,尤以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居多,但是游客难以见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因此不易产生购买行为。
4结论与建议
4.1产品升级
小浪底景区的长远发展应该突出“深度体验”,因此,旅游产品开发应依托在为游客创造近距离、全方位地体验黄河、体验多元的浪漫异域文化等方面[5]。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产品升级过程中应重点强调“水”“洋”两大优势资源,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推出体验黄河系列产品,通过让游客触摸黄河水、品尝黄河美食、在黄河上健身、在黄河上住宿、在黄河上海誓山盟等方式,感受人类治理黄河的奇迹;其次,推出体验浪漫欧洲系列产品,以治黄遗留下的欧洲风情别墅及社区配套为载体,打造系列浪漫产品,充分演绎中原少有、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
4.2形象突破
虽然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中国甚至世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单纯将水利工程作为小浪底景区的形象,不符合游客要求旅游目的地资源种类多样化的诉求,无法突出景区的旅游特色,难以完成小浪底景区对国内市场占有率的预期,对于国际市场更是无从谈起。为了实现小浪底景区的长远发展,必须尽快改变该景区仅仅作为治黄工程的形象,确立以黄河风情水文化和多元异域浪漫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型旅游目的地形象。
4.3营销创新
篇9
秀场――景区营销USP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消费重点将从产品和服务向体验转移,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境界。所谓体验式营销(Expenential Marketing)是指企业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对事件、情景的安排以及特定体验过程的设计,让客户在体验中产生美妙而深刻的印象,并获得最大程度上的精神满足的过程。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旅游也开始进入体验时代,对于景区营销来说,在旅游需求日趋差异性、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游客已经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更重视在产品消费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感觉”。景区体验营销就是景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客人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在景区实施体验营销不但可以使游客在传统的游玩中增长见识,更可以让他们得到难忘的愉悦记忆,给游客深刻的体验,可以增加回头客,以及更好地宣传景区的文化内涵。
“秀”,来源于“show”的音译,最早出自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以最佳表演舞台、表演背景、表演道具的演艺文化融入原始民俗,让文化创意与旅游相结合,使景区价值升华,这样的形式正愈来愈成为景区体验营销中的独特卖点(USP)。
秀动三部曲
科技之光一锦绣中华
《金戈王朝》真实还原的战争历史场面让游人亲身体验战火惊魂,《东方霓裳》雍容华贵的民族服饰展示让游人走进梦幻般地舞蹈史诗境地,《龙凤舞中华》一台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晚会,一次根本无法拒绝的生命感动。这三场大型秀是中国民俗文化村数亿元打造的演出盛事,用科技之光让游客尽情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风姿。
位于深圳锦绣中华景区的三场秀,在舞台上也充分利用了科技手段来活现场景吸引客源。大型人造瀑布展现恢宏气势、水火交融的奇幻景象。舞台与背景用高科技的手法不断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水中升降台横空出世行走式车转台实现互动。双层升降台实现立体表演,两条180度高空摇臂对接成空中表演通道,无不让人惊艳。而三场秀纵贯全天早、中、晚三时段的特意安排使游人不自觉地在景区停留了一整天,无形中增加了景区消费开支,提升了景区收益。
营销卖点:高科技的全景舞台 中国风的文化民俗全天候的分场演出
山水实景――印象刘三姐
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方圆两公里的阳朔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襄无际的天穹,构成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放眼望去,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化为中心的舞台,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然的感受。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影、烟雨的点缀、竹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随时都会进入演出,成为美妙的插曲。演出利用灯光形成红、绿、金、蓝、紫五色构成五大主题,演绎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
将演绎不着痕迹地融入山水,还原自然成为景区最大的营销卖点,《印象刘三姐》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注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带给游客以全新的视觉和身心的美妙体验。她也成功营销了传统与时尚共融的新桂林形象。
张艺谋的倾心打造,刘三姐的家喻户晓,桂林山水的世界闻名构成了《印象刘三姐》整合营销组合的大框架。三大品牌的巨大号召力,无不体现了景区营销在促销和公共关系上下的工夫。山水实景地营造,大胆地定价系统,建立了消费者对其的兴趣和关注,营销者充分利用了张艺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并做到了与当地政府的充分沟通。立足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开发,放眼于国际地位的提升。
营销卖点:甲天下的山水刘三姐的经典张艺谋的人气多民族的风情
心灵体验一禅宗少林
“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一部《少林寺》让这座深藏山中的古刹闻名天下,如今一个《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吹响了登封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号角。
禅宗少林实景剧场座落于少林寺附近的深山坳中,一期投资近1亿元,由策划专家梅帅元、国学大师易中天、少林方丈释永信、音乐才子谭盾联袂打造。表现溪山坐禅、踏水行歌的《水乐・禅境》,以少林木鱼功和风幡心动为主题的《风乐・禅定》,传达寺院风铃和山岳风涛的《风乐・禅武》,再现塔林四季和轮回鼓声的《光乐・禅悟》,以及拥有36亿年历史的嵩山青石制成的乐器奏出的《石乐・禅颂》,除了高科技的运用、露天实景外,坐禅垫、听禅乐、观禅武、悟禅道成了禅宗少林带给人们的一次震撼心灵的深度体验。
门票销售采用票务制,委托《禅宗少林》票务销售中心进行市场销售。并不断扩大销售队伍,编制销售网络,延伸销售触角,努力开拓旅游消费市场。以股份制产权为纽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剧目制作上,也完全按照市场运作方式,汇聚了国际国内音乐、策划、舞美、灯光、服装等方面一流的艺术人才,全力打造市场精品。
《禅宗少林》只是一个开始,3年内,演出现场周围将陆续建成男女分住的禅院和素斋餐饮点,人们可以在这里同和尚一起吃斋饭,听禅师讲中国文化,还能看一场关于禅宗的演出,成为体验少林祥宗文化的旅游目的地。这为如火如茶的秀场经济又提供了一种延伸产业链的模式。
营销卖点:少林的武术嵩山的雄姿谭盾的音乐悟禅的心境心灵的洗涤综述
分析上述三个在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景区大型秀的营销模式可以看出要让一个秀带动一个景区的整体利润增长需具备下列要素①文化创意与旅游景区的高度结合;②演出内容紧扣本土文化民俗;⑧充分运用高新科技;④主创人员的高知名度;⑤露天的山水实景;⑥深度的文化体验;⑦合理的定价机制;⑧可持续的产业链。
探索体验式营销链模式
景区的体验式营销,应当在一系列的营销活动过程中处处以游客为中心,在迎合游客的同时巧妙成为游客行为和心理的向导,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形成“票房销售-带动旅游-地产增值-商业服务-拉动就业-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股份升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票房销售:
景区的表演秀通常以大场面、大制作、大写意为基础。门票价格的制定具有灵活性,根据不同消费层次确定不同的价格,从而争取游客量和利润效益最大化。成功运营的秀都会带来不菲的票房收入。仅锦绣中华景区创园16年就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营业总收入26亿元,创利10亿元。
带动旅游:
景区的大型秀因其高度的体验性,紧抓游客心理, 使游客产生旅游动机,从而带动秀所在景区的游客量和游客收入。以阳朔为例,《印象刘三姐》的公演使得一度疲软的阳朔文化旅游收^从2004年的4.95亿猛增至6亿,促进了阳朔旅游的二次腾飞。
地产增值:
景区的秀带动了景区活力,聚集了人气,引来了旅游地产开发,促使景区周边地产价格超过一般地区实现增值。以阳朔为例,《印象刘三姐》公演以来不少投资商在阳朔开发景观地产,促使阳朔商品房价格从原来的1000多每平米升至近3DOO每平米,商铺价格更是高出了桂林市区的均价。带活了当地房地产经济。
商业服务:
景区地产增值后,会产生较大的商业服务需求,从音像制品、道具开发、服饰到餐饮、工艺品、其他相关服务,形成产品开发的产业链,尽其所用的扩大消费需求。在桂林,印象刘三姐歌圩景区周边大量的餐饮、音像制品、纪念品市场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链。
拉动就业:
景区的大型表演秀一般少说数百人,动辄上千人的表演绝大多数聘用当地原住居民,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再就业问题,并且使得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以登封为例,禅宗少林的开演使所在地代仙沟住民全部实现就业,收入翻了一番。
品牌效应: 一场成功的秀可以延长游客在旅游景区的停留时间,尤其发挥夜游经济和延伸产业链的功用,从而形成品牌效应。以登封为例,自禅宗少林公演以来夜宿登封的游客量显著增加,告别了之前客人不是回郑州就是去洛阳,把登封当过场的尴尬境地,极大促进了登封旅游目的地的打造。
吸引投资:
产生品牌效应后,秀场成为了景区甚至是城市的金名片,在招商引资中将被列入核心优势和特色资源。《禅宗少林》公演短短几个月收益明显,目前已经明确进入第二期、三期的投资,将打造一个集演出、餐饮、禅修、高端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股份升值:
篇10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 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 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 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 273人次,净增长为195 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 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ta.com/index.asp上数据整理得到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 000人次。
二、 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 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 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 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 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 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 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 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 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 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 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 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 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分级开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层,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3]做好海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以一级和二级客源市场作为宣传营销的主体,加强一、二级客源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同时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趋势,积极拓宽客源层。(2)在游客旺季,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开发层次[4],加强参与性、娱乐性、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开发。在这方面,可积极借鉴北京等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3)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如西安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和临潼旅游产业集群。(4)树立西安整体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入境旅游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赵晓燕.旅游经济学[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