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24 17:3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标准化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标准化解决方案

篇1

为何副本数据管理(CDM)和数据虚拟化对企业来说很重要?因为数据虚拟化解决方案缓解了生产数据副本造成的数据散乱现象。

由于应用程序开发、质量保证、用户验收、生产环境支持、报告和备份,企业通常为每个生产数据源生成8到10个副本。因此,一个5 TB的生产数据库会形成40TB到50TB的下游副本,而一家《财富》500强企业可能会有1000多个生产数据库生成PB级的副本数据。有效管理副本数据所需的存储量大得惊人。而数据虚拟化消除了所有的冗余数据副本,同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缩短了生成副本所需的时间,这就缩短了应用程序开发时间、质量保证时间和恢复时间。

如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致力于这个领域,更多的公司在进入这个市场,因而很难辨别厂商营销炒作的真伪。

在概念证明(POC)阶段,先要搞清楚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测试来证明?

POC之前先搞清楚这五大问题

1.支持我的环境?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目标是,找到一款很容易与贵公司的基础设施、数据源和应用程序架构栈整合起来的解决方案。这包括内部部署环境以及可扩展到远程环境或云环境。你还应该确保自己不被只支持单一源环境的解决方案牢牢锁定。你是否需要不止一种类型的数据库,比如Oracle、SQL Server、Sybase或MySQL等?是否需要支持某应用程序,比如Oracle EBS或SAP?是否需要多个主机操作系统,比如Linux、AIX、HP/UX、Solaris和Windows?该解决方案是需要专门硬件,还是可以在现有的系统资源上运行?

2.拥有必需的功能?

该解决方案是否拥有特定的内置功能,以满足预期的业务目标和要求,比如

■加快应用程序的周期

■是否有特定的接口和功能来支持应用程序开发人员

■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包括屏蔽、审计和监管链

■加快集成测试

■该解决方案是否支持快速质量保证环境和专门侧重质量保证的功能,比如破坏性测试所需的回滚(恢复原状)。

■将数据迁移到云环境

■该解决方案是否支持云计算基础设施?该解决方案是否支持从内部数据源复制到云数据源,反之亦然?

■改进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

■该解决方案是否支持长远和精细的恢复点目标(RPO)和快速的恢复时间目标(RTO)?

3.可扩展到新的使用场合

该解决方案通过在整个公司带来其他应用场合,从而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方面做得多好。比如,如果我的虚拟化数据与生产数据同步,以便用于集成测试这一应用场合,那么现在我能屏蔽该数据,将它迁移到公有云,让分析团队能够对相同的数据集执行商业智能分析吗?

4.推荐相关客户

该厂商有没有与我企业规模和业务需求相似的客户?我是否要帮助厂商开拓新领地、因而经历发展初期的困难,还是说厂商已经有金融、零售、制造、政府、高科技及其他行业垂直领域的领军企业如今在使用其解决方案?

5.根据证明阶段简易又快速

该厂商是否愿意在实际的POC过程中向我展示所有这些功能?对方是否能够在现场POC过程中做到所有的销售和营销宣传名副其实,并有定义明确的成功标准?

POC过程中运行的五大测试

1.时间点配置

根据确切的时间点配置环境。用什么方法找到确切的时间点?该解决方案让我可以具体根据分钟、秒钟或事务来配置数据环境有多容易?最终用户(比如开发人员或业务分析人员)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完成配置,还是说需要自定义脚本和多个人员(比如存储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才能完成?

2.环境的重置、分支和回滚

鉴于我已经配置好了父环境(生产环境的副本),我想做一些变化,配置该环境的分支(即子环境)。对子环境做一些变化后,现在我想让子环境恢复到1个小时或6个小时之前。这如何完成?最后,我想把这两个环境都重置到原来状态。

3.用最新数据更新父环境和子环境

我已建立了许多父环境,又从这些父环境另外建立了许多子环境。有什么方法将最新数据从生产环境迁移到父环境和子环境?这个过程可以由开发人员或分析人员来完成吗?要是有影Ⅱ向的话,会对生产数据有何影响?

4.根据同一时间点配置多个源环境

我有多个使用场合(商业智能、集成和灾难恢复等),我需要根据某一个时间点来对齐和配置多个不同的数据源。(比如说,根据当地时间下午5点对齐我的所有源数据集)。这该如何实现?

5.自动化,自助服务,审计功能

篇2

Quasar自动化公司致力于为食品和饮料公司设计、生产特殊的系统,以满足他们更高产量、更大灵活性和更大生产效率的要求。“当许多备受推崇的机械和自动化公司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即传统的加工处理和包装应用时,Quasar公司正努力投身于迎战最富挑战性的应用,生成相应的解决方案。”Quasar公司总经理Bob Hinchcliffe解释道。“通常我们没有现成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可依,因此我们常常需要自己创造系统,将一系列标准自动化元素融于定制的设备之中。”日前研发实验室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将3D视觉系统整合到一个六轴机器人中,使复杂的及形状各异的产品的装饰和包装过程实现了自动化。Hinchcliffe称“这就是我们通常与客户合作的运营实例之一。”

在这个应用项目中,因为产品本身的变化,本身会包含很大一部分人力劳动。“因此我们研发出一套相应的解决方案,采用视觉系统的3D表层数据来动态设置机器人程序,使机器人能够准确、不间断地将产品进行分类,与此同时精确地匹配项目的发展。”

该公司运营的另一领域就是食物切割,传统意义的切割系统包括了一系列装有往复式刀片、带锯和滚刀。而如今,最新的切割系统则采用超声波、高压水枪和六轴机器人系统。该公司称超声波技术是切割不同材质的最理想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那些采用传统机械切割系统会对其造成损坏的特别柔软和脆弱的产品。Hinchcliff称“将超声波处理和六轴机器人相融合,你就将获得一套高灵活性、高速、高效、稳定的系统。”

例如,位于Park Cakes使用的Quasar公司系统安装了两个六轴机器人,与超声波技术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切割蛋糕,还能切割蛋糕底座的纸盘。“该套超声波设备的供应商告诉过我们它不能切割纸张,但是经过持久的探索、加上不同的技艺,我们发明了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Quasar公司总经理B o b Hinchcliffe说道。该套机器人切割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自身能够以非常高的速度切割生产出大量的蛋糕产品。该公司目前已经在建造生产高压水枪切割系统,此后将被送到位于Lancashire的客户那里,用4个切割头切削芹菜。高压水枪不仅能提供干净的切割,而且能够排除像机械切割系统一样对食物造成损坏的风险,从而有效地延长了其保质期。这种机器人系统能够每分钟切割120个产品,与之前的机械切割系统相比增长明显,是个不小的突破。

Quasar公司这一整个系列的解决方案包含了整条生产线中所需的机器人、传送带、沉淀器、切割器、填充器、充气机和包装机等,为小蛋糕、芝士蛋糕、三明治、甜品和半成品食物等多种产品提供了相关处理。

篇3

HDS公司自身正在积极转型,由一个存储设备供应商转变为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那么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服务的角色是否也会发生变化?“是的,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存储厂商。我们拥有服务部门、软件部门,并且在大数据业务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Hicham Abdessamad表示,“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融合的解决方案,既包括硬件、软件,也包括存储、服务器甚至网络。”

包括HDS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可以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种集成了主要IT部件的解决方案对服务的要求会不会进一步降低?Hicham Abdessamad认为正相反。以前,用户仅购买存储或服务器等硬件,而现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显然更加复杂了。用户希望通过购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得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果,特别希望能够对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甚至需要软件定义整个解决方案,实现更多的客户化功能。从服务的角度看,购买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用户对服务的需求增加了。

“以前,用户可能需要的仅仅是一个产品,但现在,用户更看重产品或解决方案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Hicham Abdessamad解释说,“用户需要我们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一体化解决方案具有成本上的竞争力,而且对相应的服务等级也提出了要求。过去,我们只要把产品卖给客户,并帮它们完成产品的部署即可。但现在不行了,我们要帮助客户将方案中包括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全部集成到一起,并要按照客户需求的服务等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云计算时代,产品也成了一种服务,用户可以按月消费并支付服务费用。”

在传统观念中,服务和产品是彼此分开并有严格界限的,但现在产品与服务是融合的关系。这也决定了厂商与客户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伙伴关系,厂商必须为客户提供能够带来实实在在应用成果的解决方案。

篇4

推出:乘大势之趋

在2000年德鲁巴展会上,海德堡公司首次推出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一理念,在整个印刷行业引起了巨大反响。海德堡中国单张纸胶印解决方案总监夏靖解释说,在当时的欧美市场,印刷业务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印刷业的首要议题。他说:“海德堡顺应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概念,希望帮助客户重新审视运营模式,唤起印刷企业内部挖潜的意识,推动企业内部流程的整合以及印刷标准化和数字化的实现,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推进:全方位、精细化

海德堡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但涵盖了印前、印刷、印后各个环节,更是贯通了印企的整个生产和运营流程,在包装印刷、商务印刷、工业印刷、短版印刷等多个细分市场上都有广泛应用。而其“全方位”和“精细化”的显著特点更使得各个领域印企的生产效率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

“印通工作流程将企业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对其进行整合优化。这在全球印刷界是独一无二的。”夏靖特别指出,“以包装印刷为例,如何保证印刷色彩的稳定性?怎样提高生产和检测环节的工作效率?这些无疑是印企最关注的问题。而海德堡有一系列印通联机印刷质量控制系统――印通易控系统、印通色标控制系统、印通图像控制系统,印通在机控制系统等,目的就是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印刷图文和色彩实施有效,精准、可靠地实时控制。”

如果说硬件指的是创新的技术和设备,那么,海德堡一体化解决方案中的软件部分则不仅仅包含了印通工作流程和色彩管理,还体现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原装零备件的供应,印刷材料的配合以及从操作员培训到机长认证等方方面面。

夏靖介绍道:“海德堡是目前唯一一家能提供从小幅面到超大幅面,从双色机到多色机,甚至包含联机涂布,双涂布、紫外上光、冷箔转印等多种配置的供应商。”

从中国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到内陆省份,再到中西部地区,市场对印刷品的要求和对品质的认知并不一致。为此,海德堡在市场细分方面做得极其细致到位,无论企业从事哪类业务,海德堡都能基于客户的各种需要,提供与其定位相吻合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推广:因地制宜

中国与欧美的印刷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差异很大,因而,海德堡在为客户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夏靖强调:“今天,商务印刷和包装印刷都面临着批量小、质量高,服务好、价格低的趋势和挑战。追根究底,能不能将整个企业的运行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将每个环节的效率发挥到极致,决定了印刷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印刷市场尚未达到饱和,相应地,企业对于改进流程、减少浪费、减少人工。整合系统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强烈。不过,近年来,外单流失、人力成本显著上升、技术人才稀缺,从业人员流动性增大,管理难度加大……让印企管理者们感受到了重重压力,他们意识到必须要效率、要效益,并开始关注海德堡解决方案为他们开辟的出路。“从关注到接纳和应用,这个转变是循序渐进的。”夏靖指出,“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大力推广自动化应用,如今进纸飞达的自动化、全自动换版,全自动清洗等功能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企业中,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近两年引进青浦产速霸CD 102的用户们都反映:“强大的自动化生产、广泛的承印能力,薄厚纸张兼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要应付大量的短版印刷,准备时间要短,换版时间要短,废张越少越好。有了海德堡解决方案,这些目标都达到了。”除此之外,个性化解决方案也是海德堡助力中国印刷企业勇立潮头的有力武器。为了迎合客户需求,海德堡开展了深入研究,在硬件设备和工艺方面尤其下功夫,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多色机甚至是十多个单元的超长配置、联机上光、联机干燥、冷箔转印、胶印与柔印的结合……在诸如此类“长机器”及特殊配置机器方面,海德堡都取得了非凡成就。夏靖着重指出:“尤其是对于包装印刷企业来说,只有借助特殊工艺另辟蹊径,方能找到新的市场机遇和利润增长点。我们希望与客户共同努力,推动和引领中国印刷技术及工艺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

这些年来,海德堡一直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印刷业输送最新、最先进的理念和产品。在2013年ChinaPrint展览会上,海德堡将通过几大主题领域。全面展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最新成果。让我们共同期待海德堡在China Print 2013上的更多亮点。

China Print 2013海德堡亮点前瞻(一)

亮点一:印通力挽狂澜势头正劲

2008年,海德堡推出印通集成管理系统,将印刷企业的印前、印刷和印后整合,形成完整的生产流程和高效的管理模式。2012年,海德堡又推出印通商务管理系统、印通网络印刷管理系统,印通数码印刷管理系统以及完善的印通包装流程,进一步扩大印通的控制版图,真正实现不同环节之间无缝衔接。

虽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最佳代言,但印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来定制的“秘密武器”。无论对于包装印刷还是商务印刷,印通都游刃有余。

在China Print 2013上,印通仍将领衔海德堡解决方案,以全新面貌高调亮相。

亮点二:多面手・青浦产速霸CD 102

篇5

丽晶软件经过多年服饰行业商业过程研究,充分了解服饰品牌营运商和服饰生产商等的运作特点,为服饰企业提供了系统的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专为服饰、鞋、皮具、箱包、床上用品、饰品等行业企业制定,是服饰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服饰企业势必将信息化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丽晶服饰行业管理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决策者依托信息系统构建属于自己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丽晶服饰行业管理解决方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及优势:

・全面的商业智能分析,提供多层面数据分析;

・独到的配码方式、箱方式、标签方式物流管理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行业解决方案;

・根据服饰产品特性,设计了科学的货品管理模式、全面的货品档案,实现货品分类管理,结合货品结构、店铺陈列概念,为企业的货品管理规划提供全面支持;

・全部业务均支持条形码管理,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面辅料质量管理,减少原材料的质量损失,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保障加工成品的质量;

・严谨的成本预算系统,从面辅料成本、加工费用等方面全面控制预算成本,二级核算系统将大货的成本控制得更加严格;

・严格控制加工物料,帮助企业掌握实际成本,物料按计划采购,解决多订、漏订所造成的延误;

・按照生产关键环节,根据交货日期建立阶段完成的目标日期,帮助管理层掌握生产进度,提前做出调整,提高货期的准确性;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根据货品计划的面辅料预算和生产跟单控制;

・员工作业分析,评估员工的技术系数,综合质量分析,帮助企业检讨作业流程。

・灵活严谨的价格管理体系,支持多种、零售的各种价格政策,多层级全线零售店铺管理,区域集成管理,实现全面零售渠道管理。

2009年度

中国行业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

篇6

扩大“产业集群信息化”优势

伴随新经济的信息化浪潮,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省中小企业超过5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占就业人口75%以上;50%的中小企业处于信息化普及阶段;80%的中小企业希望获得实用、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此,在2006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作出“针对产业集群,以‘园区、乡镇’为龙头,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工作,共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精品示范点64个,各示范点累计销售集团标准产品17800项。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方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5+N”模式。“5”是指适合所有中小企业使用的标准化产品,即集团彩铃、移动总机、短号集群网、集体短信、企业邮箱等5种标准化产品,“N”则指为各行各业量身打造的专业级产品和个性化行业解决方案。自推出“5+N”模式以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全省各地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形成众多个性化行业信息化应用,如惠州“鞋业通”、阳江“五金刀剪网”等,加快了信息化应用进程。

增创“产业簇群信息化”新优势

“产业簇群”是指围绕着某一特定的行业,形成合作配套生产的专业镇或产业集群。目前“产业簇群”是广东最有特色和活力的经济力量:专业镇GDP占全省GDP的21.5%;以城市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如以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

为深度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2006年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制订了2007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策略。该策略针对广东省中小企业“产业簇群”特点,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拓展“四大体系”(产品、支撑、合作、推广)建设,点面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产业簇群”的信息化覆盖及应用水平。最终实现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整体信息化推广的快速实施、推进,开创移动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完善产品体系满足企业需求

2007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持续完善产品体系,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作为推广策略的实施方式,拓展“四大体系”建设体现在完善产品体系上,即针对信息化普及阶段中小企业的语音沟通与信息需求,整合集团标准产品(“5”)、成熟信息化应用(“1”)及个性化/行业解决方案(“N”),设计并提供符合当地“产业簇群”特点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5+1+N”)。

与2006年推广策略相比,这次增加的“1”是指为满足中小企业信息的升级需求――“双网”建站(移动+互联),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计划在近期推出“企业建站”产品。而“N”指的是各市分公司根据当地的“产业簇群”特点,基于信息化产品及技术,或者联合当地行业协会、合作伙伴等,设计并提供适合向“产业簇群”推广的个性化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如“鞋业通”、“陶展通”等,以满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第二、第三阶段的基础管理以电子商务等需求。

健全支撑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化营销服务是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健全运营支撑体系则是拓展营销服务的有力保证。在加强业务拓展与营销服务渠道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重点关注客户服务的便利性,以“信息化专家就在身边”为主题,集团热线、电话客户经理、集团客户网站专区三管齐下,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拓展渠道覆盖。同时,为了优化服务支撑体系,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采取“4层次8系统”方式来强化支撑系统建设,打造信息化快车道。

“4层次”包括接入层、平台层、管理层和服务支撑层等四大层次。据了解,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将通过行业网关三期建设,提升集团短信、彩信、USSD接入能力;拟通过省级和各地市平台的集团信息化统一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全省集团信息化硬件,软件,开发和管理规范的三个统一,提升业务的承载能力;同时,还将以行业五类终端管理平台的改造契机,实现终端的可运营可管理;此外,完善动力100门户网站销售、服务、业务宣传模块功能,实现对集团业务融合的系统支撑也将是重要攻关课题。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将不断完善集团客户业务管理体系,规范化运营集团业务,持续优化集团业务支撑流程,确保流程的快速顺畅。

以合作体系拓展扁平化渠道

推进广东省广大企业及行业集群的信息化应用进程,离不开政企合作和企业互助。而建立合作体系将有效促进产业链合作,形成资源合力,提升信息化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能力。

在推广策略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一方面继续开展与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专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的合作,通过整合这些行业解决方案和案例,打造行业内的信息化标杆,并在全省推广,共同推进行业的移动信息化。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优秀合作伙伴,建立SI的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对SI的有效管理,目标是建设一个规范的集团业务生态环境,建立优质的价值聚焦体系。

在建立合作体系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信息化需求,选择或发展专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如金蝶软件、中企动力及各行业协会,丰富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信息化合作模式的成果包括建设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以及开展“集团信息化营销伙伴招募行动”等,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用推广体系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和普及一直是广东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广东”的策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制订本年度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策略时,根据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采取媒体传播与推广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立体式营销推广并形成体系。

在2006年成功举办“百镇信息化巡回讲座”的基础上,2007年又进一步深化,继续与省信息产业厅、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举办了“百镇信息化提升工程”。活动于7月正式启动,先后在全省举办110场,其中一、二、三类公司各举办8、6、4场。活动针对各地的“产业簇群”特点,选定专业镇、产业集群开展活动,通过信息化体验、交流、标杆企业参观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集团产品推广、使用,提升“产业簇群”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覆盖及应用水平,受到好评。

“企业信息化”工程助力推广策略

据悉,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今年实施的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策略,源于其推广“八项工程”中的“企业信息化”工程。

篇7

欧瑞博是专注于智能家居产品和智能家居系统的创新型企业,该公司创始人&CEO王雄辉告诉记者,智慧家庭场景化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包括家电、电气在内设备的互联互通,二是让各类家电和电气设备更智能。其关键点是让消费者的家居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健康、安全,而且操作很简单。

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化发展

在记者的理解中,智慧家庭场景化实质是智能家居系统的产品化。智能家居的应用领域可归类为能源和环境控制、安防控制及舒适控制。尽管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在中国发展已经近20年,但早期的智能解决方案可以说不具备产品的属性。但现在,能够提供包括物联网模块、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组合应用、云服务等成套智能场景解决方案的专业供应商正在从后台进入前台,其所推出的场景化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已经呈现产品化、品牌化发展趋势,这就使其能够通过更为广泛的渠道实现落地,会推动智能家居在普通消费市场的普及。

当然,智慧家庭场景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也经历了不断进化的过程。欧瑞博CEO王雄辉告诉记者,智能家居所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让原有的家居产品有更好的体验。欧瑞博成立于2011年,从家庭中最基础的电气控制例如解决灯光、开关、窗帘等的连接做起,以此切入到智能家居系统的研发领域。

在消费者的家居生活中,最为基础的电工照明、安防传感等需求量极大,是高频强需求产品。国内基础电气行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产业升级驱动下,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来提升市场竞争力,而绝大部分基础电气厂家并不具备智能化改造的自主开发能力,海尔、美的等大品牌也并不关注这一市场。

欧瑞博通过对开关、插座、控制器等这些基础性电气的连接,构建起兼容、安全、支持多协议接口的物联网设备生态,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并深入至提供从智能设备、应用解决方案到智能云平台等服务,能够帮助传统的电工、照明、安防、影音等厂商实现硬件的智能化,不仅使传统厂家实现产品的结构性升级,同时也让这些基础电气厂家具备了智能化的能力。

智能家居系统本身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以系统来构造提升生活的舒适体验,其落地服务必然会存在个性化定制的问题,但个性化一定是基于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会不断升级,产品及技术必然也会不断发展,智能场景所涵盖的内容在不断变宽,所涉及的厂商会越来越广泛。王雄辉认为,家居智能化的发展也会非常的垂直,并且在垂直领域会做深做细,下一步欧瑞博就会重点在家庭智能安全场景解决方案中做深入的突破。

事实上,目前,开关、窗帘、照明等占据着国内智能家居领域最大的份额。据记者了解,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佰世越对中国带网关的整体智能家居系统和通过有线通信协议组成的整体智能家居系统的数据进行过研究,佰世越的数据显示,至2016年时,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应用更多的是舒适解决方案,功能应用中灯光应用占比最高,达到36.3%,其次是窗帘,占比23.5%,暖通空调占比16.2%,娱乐系统和背景音乐占比8.5%,安防占比5.9%,家电占比仅为3.2%,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系统方案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智能化场景的目标是达到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加安全、更加高效,而连接是基础,基于连接之上形成场景,再向上是应用与服务,即功能场景化、交互场景化、服务场景化等。王雄辉认为,智能家居的终极价值和终极模式是步入硬件即服务,而目前,智能家居行业尚处于从功能实现到交互体验、服务生态的全方位进化阶段。

当前,智能家居系统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已经势不可挡,但客观来讲,针对大众消费者提供一整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是一件非常难做、要求非常高的事情,需要对用户的需求有更为直接的感知,真正能做好的厂家和商家也并不是很多。因为,不同场景下用户的追求会有差异。例如,办公室场景中,对空调、新风、安防、照明等智能化管理更注重节能。而在家庭智能化系统中更强调舒适安全。商用场景通常是专业人员操作,家庭场景则是非专业人士应用,还包括儿童与老人。

相对来讲,智能单品仅需要把某项功能做到极致,就能够达到完美,但做智能系统集成是要把所有的产品进行融合,用整体方案来打动客户。通过连接使设备智能,需要融会贯通很多产品,并不能说是多难的技术,而是比较碎的技术。方案提供商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就在于能够实现用低成本方式使设备之间形成广泛的联接,而且是能够落地的连接。

欧瑞博王雄辉告诉记者,简单概述即连接方案必须要解决能力问题、成本问题和效率问题,这三个问题也反映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能力”。但“能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语,需要把各种产品融合在一个系统当中,设备的互联互通符合双方的标准,并让设备本身实现最好的性能表现及做好交互,实现更强的智能能力,而且系统还要达到更稳定的效果。

而做基础电气的智能化是一个苦活、脏活,看起来简单,但里面的生态链很长,涉及的产品品类多,用户应用量大,使用频繁且并发性大,对稳定性的要求极高,是有深度、有壁垒的行业。

因为,可以实现智能互联与和稳定的智能互联有很大差异,欧瑞博这几年其实一直就是在做让设备的互联能力更强,更加稳定这件事情。所以,在行业中也有一定的I先优势,目前针对智慧家庭、智慧办公、智慧酒店三大智能场景应用已经有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并在国内已经在50个高端地产项目中落地,有1600家集成商合作客户,承接面向大众消息市场推广及落地服务。

落地服务网络建设及服务能力提升成为关键

正如王雄辉所讲可以实现智能互联与和稳定的智能互联有很大差异相同,智能家居系统可以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和真正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样也是两回事。因为,智能家居系统与智能硬件不同,智能硬件可以单独销售,但智能家居系统则必须要有落地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系统化的服务。

特别是,智能家居系统不是单一产品销售,而是以系统的构造来提升舒适体验,消费者所关注的也并不是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原理有多深奥,而是系统对于他来讲可以达到什么样的舒适体验,这就对厂商的服务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同样会涉及到生产、营销、设计、施工、售后等,是一个产业链。因此,面对消费端时,用什么样的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智能家居系统的好处,用什么样的设计安装标准把系统做好且达到长期稳定耐用,智能家居系统的落地服务网络及服务能力尤为关键。而目前提供可落地的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大多是创业型公司,还没有形成如家电企业那样成熟的渠道资源与终端网络,因此,这其中也自然蕴含着具大的商机。

在2000年时,国内已经有智能照明、窗帘等智能单品,2008年后,暖通、空调控制、安防系统、多媒体影音系统逐渐加入至智能家居系统中,但受技术、产品价格、产业环境、消费者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智能家居产品在销售端缺乏体验式的感受,只是在一些相对高端、前沿的用户中应用,市场的发展极为缓慢。智能家居的渠道主要集中于暖通空{系统集成商、强弱电工程商等企业,商家的经营规模也并不大。

2014年~2015年,业内人士称之为智能家居元年,大量资本涌入,同时,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相关技术发展的推动,在整个应用层面已经可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能力,智能家居市场的定义、产品和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升级,企业跨界合作趋势明显。

因此,2014年~2016年间,有大量的家装公司、互联网家装平台、设计公司等开始引入智能家居系统的销售,在样板间设立智能家居体验方案,以促进签单率和提升客单价,智能家居系统的销售渠道正在进一步丰富。

智慧家庭场景中,各类家电产品在智慧家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家电零售企业对此反应速度显然要慢一些,相对而言,各类智能家电产品在家居渠道正在很务实地落地。例如,记者了解到,欧瑞博与欧派正在进行一体化家装解决方案的智能化升级,为其提供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智能睡眠、智能影音控制、智能家电控制在内的七大全宅智能系统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并提供智能主机、智能云平台和智家365(App)等技术支撑,并提供相应的培训,这就使欧派的专卖店渠道具备了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一站式智装在内的一体化家装落地服务能力。

据记者了解,目前欧派在中国市场有超过5000家专卖店,尽管这种智能家居一体化落地服务不可能覆盖其所有专卖店,但至少反映出,一体化家庭智能系统销售模式会成为家电产品的一个入口,对传统的家电渠道商来讲,无疑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曾经的PC互联网时代,电商快速兴起,实体家电零售企业受到重创。移动互联网时代,家电零售渠道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成为主潮流,电商从挑战者变为主导者,但却并末颠覆实体零售企业,而是促进了实体售企业回归零售本质,以用户为核心重构商业模式。当前,区域家电实体零售企业纷纷上马O2O,而且重点在通过O2O服务于用户,以把客户留在自己的线下及线下平台中。

篇8

埃森哲公司和SAP主办的中国高绩效银行峰会上,银行工业化理念成焦点。

近些年,银行通过增加新渠道、提供新产品和对客户进行细分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使得客户、后台业务和IT应用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银行不得不面对复杂性带来的代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埃森哲公司和SAP主办的中国高绩效银行峰会10月25日在京召开。

卓越银行的独特IT战略

埃森哲和SAP对国际上绩效卓越的银行进行的研究表明,卓越银行借助有效的IT系统解决方案,很好地化解了在市场上的差异化和运作模式简单化的难题,从而帮助银行对外能差异化运作,在市场上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对内则简化流程,并具有卓越的执行力。埃森哲和SAP基于对卓越银行以及汽车和医药等产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银行工业化的理念。

银行工业化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汽车业。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的复杂性,汽车业采用了建立在共享生产平台基础上的模块方法,通过全球标准模块和共用零器件的生产,化解了汽车生产管理的复杂性问题。

埃森哲亚太区银行负责人克里斯・巴伯认为,工业化理念可以应用于银行,设计银行的业务模式。基于这一理念,埃森哲和SAP在本次峰会上推出了一种卓越绩效银行平台模型。该模型定义了银行工业化的构建模块,提供了一个业务架构,详细定义了9种卓越绩效银行平台。

埃森哲和SAP对苏格兰银行、德国邮政银行和美洲银行等案例的分析表明,这种基于银行工业化理念设计的银行平台模型,使这些银行具有独特的IT战略。

更换核心系统

实现银行工业化

克里斯・巴伯认为,传统核心银行系统的局限是银行实现工业化的主要阻碍。

这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非参数化的产品和处理逻辑以及无法将新、旧系统整合。同时,埃森哲执行总监简斯・汉克通过对全球74家银行的调查,指出核心银行系统虽未阻碍但限制了企业战略的实施,影响了银行的发展和竞争力。其最大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灵活性较差和成本较高。在埃森哲和SAP组织的对银行的调查中,中国有9位高管和来自五大银行的100名分行经理及员工接受了调查。调查表明,中国的核心银行系统也同样存在一系列局限性。

因此,实现银行工业化的关键就是更换核心银行系统,突破传统核心银行系统的局限性。目前,亚太地区有约36%的银行计划在未来3~5年内更换核心银行系统。而这一数字在欧洲和北美洲分别为30%和22%。

卓越绩效银行平台

是否适用于中国

埃森哲和SAP提出的卓越绩效银行平台模型,为更换核心银行体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并在欧美都有成功案例。

篇9

这让服务器走入一个自定义的模式,也为存储、网络等其他相关厂商跨界进入服务器领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近几年,x86服务器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是有目共睹的,x86服务器与Linux的组合俨然成了一种标配。在企业级应用市场上,x86服务器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肯定。特别是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影响和催化作用下,x86服务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标准化的服务器平台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支撑,也让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厂商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还为其他厂商的跨界之举提供了可能。

开放与标准化是基石

服务器是企业级硬件设备中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一类产品,尤其是x86服务器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服务器的标准化进程。如今,开放和标准化已经成了x86服务器的代名词,同时也是IT发展的最终理想与目标。它追求扩展的灵活性、部署的快捷性、管理的简单性和成本的经济性,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服务器市场的进入门槛。服务器“开放的胸襟”使得其他厂商的跨界成为一种可能。

高性能是所有IT设备永远追逐的目标。在服务器、存储的性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网络却成了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的最大瓶颈。涌动的融合大潮推动了服务器、存储与网络的进一步整合,一些网络厂商凭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特长开始向服务器和融合架构领域渗透,其中成功的例子包括思科、华为等。

UCS(Unified Computing System)是思科推出的统一计算系统。作为一款应用服务器,思科UCS在单一的高能效系统中整合了计算、网络、存储和虚拟化资源。UCS中使用的就是思科自主品牌的刀片服务器和机架服务器。从网络领域跨入服务器领域,思科与传统的服务器厂商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如何平衡这种关系在当时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提供融合基础架构策略的指导下,包括思科在内的许多跨界厂商仍在继续深化其跨界战略。思科与EMC、VMWare组成了战略联盟,为行业用户提供云计算参考架构vBlock,从而也将思科的交换机与服务器、EMC的存储与VMware的软件整合在一起。这种融合的参考架构成了许多后来者争相模仿的对象。

华为并不满足于在网络领域取得的成功,转而将IT领域作为下一个突破口,大力投入x86服务器产品,并向多路的高端x86服务器市场迈进。

华为的专家曾明确表示,就是因为其在网络性能优化方面具有特长,所以才能将FusuionCube做成业内同类产品中延迟最低的一体机解决方案。华为从CT领域跨界到IT领域,服务器是其桥头堡。

凭借服务器产品率先在互联网行业打开的突破口,华为的服务器今天才得以在能源、金融等细分行业市场上开疆拓土。

品牌服务器势弱

基于集群化技术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今日的x86服务器不仅敢与小型机在性能、可靠性、可用性等方面媲美,而且基于分布式的应用架构,x86服务器也赢得了众多互联网用户的认可。

国内外的知名互联网公司,例如Google、Facebook,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都大量使用了x86服务器,在数量上总计能达到百万甚至上千万台。

开放架构的x86服务器相当于一张“白纸”,互联网厂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其上任意组合出自己所需的解决方案。像Google这样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互联网厂商甚至自己设计服务器,而不再购买品牌服务器,这也算得上是一种跨界。

开放和标准化大大降低了x86服务器的进入门槛,这为存储、网络等其他相关厂商跨界进入服务器领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网络、存储厂商已经涉足服务器领域,有的推出了自己的机架式或刀片服务器,有的则将服务器融入了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中。

HDS在其统一计算平台中就集成了刀片服务器,而大量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初创厂商对于服务器与存储融合这件事早就习以为常。芯片厂商AMD也开始跨界,通过收购的方式提供低功耗的云服务器系统。

软件定义服务器

随着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x86服务器的销售量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阶段内出现下滑,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的兴起,人们对于x86服务器的整体需求还是会保持增长。

随着标准化程度的逐渐加深,x86服务器对于那些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企业或互联网厂商来说已经不存在技术门槛。因此,这类用户可能会减少对品牌服务器的采购,转而更多地采用定制化的服务器甚至根据自己需求设计的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服务器领域的OEM、ODM也会迎来更多商机。

IT融合的大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服务器与存储、网络的融合。在某些应用场景中,服务器与存储已经真正融为一体,人们很难再用服务器或存储来命名或区别这类产品。服务器、存储与网络厂商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将成为一种常态。 作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定义的服务器将慢慢为用户所接受。软件定义很可能成为未来服务器一个很重要的创新思路。

惠普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了一步,它在今年的Moonshot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软件定义的服务器平台,它是面向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和优化的。

赛迪顾问点评

篇10

对网络管理者来说,传统的被动式网络监控和维护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校园网的管理人员希望能找到更合适的分析工具来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监控分析,并能找出对网络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及用户和业务的增长规律,在网络出现故障或即将出现瓶颈之前给出科学的预测,及时对网络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和业务需求。

流量统计和分析是网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流量的过载,攻击等异常情况,还可以对正常流量进行分析,帮助网络管理者了解各种级别的用户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为采用合适的商业模式提供决策依据。

流量透明化的现状分析

随着校园网的规模越来越大,IT服务的完善,网络管理者也会提出以下问题。

一、当前的上网流量占用多大带宽?这些带宽主要谁在占用?这些占用是允许的吗?在WWW访问之外,是不是有大量的FTP等下载?是允许的吗?

二、DMZ区的服务器有多少是内网用户在访问,有多少是外网用户在访问?如果是内网用户访问多,是不是考虑将其迁移到服务器区?外网用户的访问有时间规律吗?

三、外联的服务器是提供特定用户访问吗?哪个访问流量最大?最大流量占用的用户是合法的吗?服务器是否该扩容了?有非法用户访问这些服务器吗?

四、这些关键的业务服务器的带宽够用吗?是不是考虑一台服务器提供多个业务服务或多台服务器提供一个业务服务?除生产业务外,这些服务器是不是还提供其它无关的业务,导致影响性能?谁访问这些服务器更多一些?这些服务器哪个时间段最繁忙?

五、教职工和学生用于的流量分别有多大?用于上网的流量有多大?谁更多地使用互联网?是必要的吗?谁占用的网络带宽最大?这些占用是必要的吗?哪个用户在非法扫描网络?是否有用户提供非法的下载(WWW/FTP)服务?

要解决这些流量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其中一种是网管方式。网管方式通过启动SNMP来获取流量信息。但SNMP只能获取流量的字节数,无法获取字节的构成,更无法获取流量的发起方。该方法可解决流量的分布问题,无法解决流量的构成问题。该方式主要用于设备的管理,而不适用于精细的流量分析。

另外一种是数据包监听方式。该方法是将关注的流量串联到或镜像到分析仪器;通过分析仪器来获取流量的构成和细节。该方法可做到流量的精细化分析,做到2~7层的流量分析,但缺点也很明显,只有在部署分析仪器的地方进行流量分析,如果做到全网多节点流量监控,必须部署多个分析仪器,导致部署成本急剧上升。该

方式可很好解决流量的构成问题,但几乎无法解决流量的分布问题。该方式适用于对少量关键点的监控,不适合大规模日常使用。

最后一种是基于流技术的方式。该方式是让网络设备在转发数据流量的同时,生成特定的流量信息,然后将流量信息发送到特定的分析模块,进而实现对流量的分析。理想情况下,如果让网络中的每台网络设备均发出流量信息,那么就可以轻松解决流量的分布问题,同时解决流量的构成问题。缺点是各厂商提供的流分析技术都是私有技术无法通用。

网管方式无法进行流量构成分析,不再讨论。由于分析仪器的昂贵,监听方式不适用于大规模部署,而且分析到7层应用后,容易使用户隐私受到侵犯。而流技术的分析方式功能均衡而强大,对流量的分析只到业务字节,不涉及应用级,无隐私顾虑。

流技术方式更适合网络流量分析。但由于各厂商之间流技术方式大多采用的是厂商的私有协议,就导致了不同厂商设备在组网后流技术方式不兼容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国际化流量监控标准技术IPFIX(IP Information flowExport)应运而生。

校园网流量透明化管理

我校在进行流量透明化管理之前,整个网络接入用户的类型比较复杂,本来就不富裕的网络流量常被消

耗殆尽。在经过几次互联网出口和校园网骨干带宽进行扩容后,情况仍得不到解决,为了搞清楚这些流量都被哪些用户和哪些应用占用了,我们引进了锐捷网络的校园网解决方案,根据国际化流量监控标准技术IPFIX来对校园网的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

网络透明化解决方案包括流量采样设备、流量采集设备、数据分析处理设备(如图1)。利用IPFIX日志,网络透明化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网络监测、分析的方式,直接从支持IPFIX功能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中收集流量信息,可以灵活启动不同层面(接人层、汇聚层、核心层)的网络设备进行IPFIX流量日志收集,并将收集的内容以IPFIX格式的日志输出给Collerctor设备分析。管理员使用Analyser的分析功能,可做网络使用状况监控、用户行为追踪、异常流量检测等,同时基于功能丰富的报表,可做网络规划方面的决策。(如图3)

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首先是网络得到优化。可以使网络管理员及时掌握网络负载状况,网内应用资源使用情况,对核心网络的重点链路进行统计,各类TOP应用百分比,使用各类应用的网内用户、服务器的流量趋势

及统计值,迅速发现网络当前的使用状况和不同链路的使用率变化趋势,尽早发现网络结构的不合理或网络性能瓶颈,尽快作出网络优化方面的决断,最终实现网络的优化使用。

其次是网络规划参考方面。利用IPFIX流日志以及网络透明化长期监控网络带宽而形成的各类趋势报表,如基于设备接口的长期流量入出趋势,长期流量入出趋势分析,各类应用百分比,有助于网络管理员跟踪和预测网络链路流量的增长,从而能有效的规划网络升级。

第三是网络流量异常监测方面。利用网络透明化解决方案提供的某段时间内的流量、应用趋势分析,可非常直观的看到网络流量是否有突然增长或突然下降的现象,并进一步分析出是哪些用户产生了最多的流量、使用了哪些应用以至于网络运转出现性能问题。

第四是广域网流量监测方面。对于发展中的六盘水师范学院来说,WAN带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WAN链路流量增大,通常我们的做法就是进行投资以升级WAN链路,但如果我们能掌握WAN流量的特征,制定相应的策略,就能使WAN带宽得到最合理最充分的使用,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升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