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23 15:4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市场前景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篇1

[关键词]商务旅游;商务旅游市场;市场规模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53-02

一、商务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传统商务旅游市场

1.一般商务旅游市场

一般商务旅游市场主要指传统的旅游活动,包括会展旅游、商务谈判旅游、营销旅游和培训旅游等商务旅游活动。其中会展旅游是商务旅游中最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

2.政务旅游市场

政府公务人员旅游是商务旅游的又一市场。中国公务员的人数堪称世界之最,多达近七百万人,这使得每年由于公务人员的各种会议、视察和调研活动所产生的商务旅游发展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

3.学术旅游市场

学术旅游市场是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的市场。尤其是在国家日益重视教育和科技的背景下,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参加活动的人数也逐渐攀升。我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转移到我国来举行,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并且其稳定的周期性特点对于旅游市场开发十分有利。

4.特殊商务旅游市场

特殊商务旅游市场主要包括由于参加特殊活动而形成的旅游行为,比如各种大型体育活动、文艺演出以及其他类型的庆典和纪念活动。

(二)现代商务旅游市场

1.商务会议市场

商务会议市场是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会议、年会、论坛和展览会等。这些会议大多是在能够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会议室和会议设备等全面服务的酒店、会所或者度假村中举行。

2.奖励旅游市场

奖励旅游是指企业为了增强凝聚力、奖励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而组织的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结合培训和业务学习,让员工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3.展览交易旅游市场

展览交易旅游通常是指为了参加展览会而产生的旅游行为和消费活动。通常展览会都是大型活动,出于展示城市形象、企业产品及技术成果等目的,展览会主办方通常会大力宣传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参展和交易,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交通和酒店业的发展。

二、国内外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世界商务旅游市场概况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交往及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务旅游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尽管与传统的休闲、娱乐和休假旅游相比,商务旅游在旅游市场中所占份额还相对较低,但是其创造的市场利润却不容低估。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很难统计出商务旅游市场总体规模的确切数字,但是根据从各种途径搜集到的资料,可以推算出商务旅游市场已成为高速发展且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

1.根据澳大利亚旅游预测委员会的报告,在未来10年,来澳旅游者的数量将比目前翻一番,达到1040万人,其中商务旅游者增长速度最快。

2.据统计,我国每年商务旅游消费超过24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居亚太地区之首。

3.西班牙马德里展览协会估计,西班牙展会每年展场、住宿、餐饮及观光等所创造的总效益可达32亿欧元。

4.目前商务旅游的利润率高达20%~30%。2011年全球商务旅游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而2003年,仅为4000亿美元。我国商务旅游市场规模估计在117亿美元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务旅游市场,2012年增长速度将达到6%。

5.新加坡旅游局(STB)计划2015年将商务旅游及会议、展览与奖励旅游业的收入增加至105亿新元,同时维持该领域在旅游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二)世界商务旅游市场的地区分布情况

总体来看,商务旅游在全球的发展很不均衡。欧洲经济较为发达,举办会议及展览有悠久的历史,在商务旅游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商务旅游者的地区构成来看,欧洲的商务旅游人数最多,约占全球的60%。亚洲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旅游市场开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其商务旅游人数仅次于欧洲,以20%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二。美洲凭借北美洲较强的经济实力,亦处于商务旅游发展的前列;非洲和中东地区,虽然商务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商务旅游的人数仅占4%左右,但是整体呈增长趋势,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三)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队伍的规模也在逐步壮大,并且这一群体具有普遍收入高、素质高和职位高等特点,出于注重维护客户关系以及公司外部事务等原因,商务人士进行商务旅游日益频繁,这使得以会议、展览和培训等为目的的商务旅游需求大大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商务旅游的支出已经超过100亿美元,约占到亚洲商务旅游市场份额的1/5。

2.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对于国际商务旅游企业而言,我国已经成为其业务扩展的重点市场,目前,众多知名商务旅游企业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除了美国运通这样的旅游业巨头外,部分航空公司及连锁酒店管理集团也纷纷涉足我国商务旅游市场,这些企业的加入使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商务旅游是随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综合实力增强发展起来的,商务活动发达的城市往往成为商务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各地政府也通过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举办各种推介会等方式推进本地商务旅游的发展。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成为我国排名前三位热点商务旅游城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在我国商务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4.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专业化服务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的软肋,由于起步较晚,很多商务旅游企业的服务还停留在代购机票、代订酒店等单一服务阶段,缺乏如国外成熟的商务旅游企业提供的全方位、专业化的系统服务。即使是在商务活动十分活跃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往往因为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而制约了本地商务旅游的发展。

三、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商务旅游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左右,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4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9.46%,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商贸活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必然会带动商务旅游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二)对外贸易快速增加,扩大了商务旅游市场需求

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恢复强劲增长势头,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致使外需疲软,加之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促使我国加大了对外投资力度,国际间商务交往越来越多,商务旅游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三)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为商务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

201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1100亿美元,虽然增速放缓,但是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外资的大量进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国际会议及商务活动来我国举办

我国作为旅游大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大中城市,已经成为国际会议、展览等商务活动的首选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较为完善的商务旅游服务系统,将会为开拓商务旅游的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各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和展洽活动的举办,商务旅游的基础建设将逐步完善,商务旅游服务系统也将日益齐备,这将吸引更多商务旅游人士。

[参考文献]

[1]王飞,张海玲.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前景广阔[N].广州日报,2004-02-15.

[2]盛正发.我国商务旅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2006(14).

[3]俞海滨.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商业时代,2005(35).

[4]陈建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旅游业的战略对策[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2).

[5]刘春济,朱海森.我国商务旅游及其市场开发策略探讨[J].旅游科学,2003(3).

[6]杨丽.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1(6).

[7]贾莲莲,朱竑.商务旅游研究述评[J].思想战线,2004(3).

[8]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民族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旅游网站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收益递增个性化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现已成为亚洲旅游大国,今后20年,中国还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2004年全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08亿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18%和10%。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00万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24%和11%,有望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汇收入达255亿美元,有望超过德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5位。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每年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之多,每年出境、出国旅游者也将有1亿。

我国国内的旅游市场潜力同样不容小觑,虽然现在国内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还很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的旅游意识正不断被激发起来,2004年数据表明,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9.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9%和3.1%。

2020年后我国的旅游业将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段,届时电子商务和网络产业也将趋于成熟,200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逾9000万,网上消费市场商机无限。在这种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络的迅速融合将不可避免,并创造出难以估量的价值,网络旅游将推动IT领域内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将为旅游业界带来新的生机。

2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很多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原来只不过是普通的计算机网络公司或依托计算机网络公司而建,但同旅游行业的结合,赋予了其新的市场前景,成功的实现了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转型:有与订房中心或旅店合作,提供网上宾馆客房分销的;有与机票、车票点合作,提供便捷客运服务支持的;有与各地星级酒店合作,为各类商务差旅活动提供休闲服务的;有与旅行社合作来为客户提供特定的旅游线路、完善的旅游地安排及导游服务的等等。经过一种或多种转型过程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还可实现根据客户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助旅游路线,预订票务宾馆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还可提供各种可选的支付方式。

通过技术创新转型之后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在技术这一生产要素上的投入大大提高,使得其具备了成本优势、网络效应和束缚用户的常规效应,所有这些特征导致了收益递增的产生,其本质体现了从一种领先到进一步领先的趋势。如携程网并购国内酒店预订规模最大的北京现代运通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酒店预定业务公司,而后者是国内第一家利用800免费电话进行酒店预订的订房公司,很快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携程的月订量就猛增到15万人次,一个月仅酒店预订的交易额就有6~7千万元。

3产品策略分析

旅游产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无形性和静态性,特别是其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信息形态方式表现。因此信息技术的参与对旅游业的影响重大,其中网络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这种信息形态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旅游业和互联网资源经技术创新后融合成的旅游网站,使传统的旅游运作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并创造出了新的产品价值。它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优势,互动、开放、动态、整合各地旅游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同时还利用了电子商务的模式,通过架构在旅游商务网站平台上,使交易操作程序简便,交易环节兼并压缩,交易成本大幅节省,交易的效果也将变得非常显著。

我国现在的旅游网站良莠不齐,比较有实力的品牌网站数量不多。大多数旅游网站还仅仅局限于在网上做一些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介绍或是客房票务预订,商务电子化程度太低,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还不能全面涵盖游客日益增长的对吃、住、游、行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更无法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要求的旅游产品。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要兴建起个性化自助服务的商务网站平台及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可提供专业便利的全程个,这才是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得以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以旅游产品销售的主要内容之一酒店客房预订为例,传统的宾馆客房预订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不能实时向客户反映客房的订购状况。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基于B/S的网上订房系统数据库应与其上游宾馆内部的客房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向前集成,在不改变宾馆数据库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及时掌握上游客房状态数据,抹平“牛鞭效应”。旅游网站与饭店确认预订的环节实现BPR(业务流程重组),与客户的互动交流实现CRM(客户关系管理)为消费客户提供更具时效

、更经济、更富特色的服务。同时旅游网站的访问量也将会因此而大幅提高,使得更多的宾馆愿与其联盟合作,随着后备客房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就越加广泛,旅游网站的吸引力也就更大,访问量得以不断攀升。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旅游商务网站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不断挖掘产品内涵,做强做大,实现收益递增。

4盈利模式分析

4.1以基于B/S的电子商务网站为平台

在这个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信息,如在酒店客房预订中,酒店的地理位置、周边的设施环境、旅行的交通选择、离旅游景点的行程,都能够迅速在这个网站上查到,并由客户自行选择适合自身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其个性化的要求。目前全国旅行社的总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其余95%都是散客。这种情况便于旅游网站以电子商务模式来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并具备较高的盈利潜力。在操作过程中,传统的旅行社跨地域经营是具有局限性的,但旅游网站以互联网为基础,经营范围广阔。在产品形式上,前者以组团观光旅游为主,后者定位在商务旅行、自助度假旅行,主要面对散客;从服务手段来说,前者通过店面进行,后者则通过网络、电话。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散客旅行的趋势越来越显著,旅游网站的盈利优势也越来越大。

4.2走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化规模之路

架构在互联网基础上使旅游网站在线上能较快扩展其影响力,再通过线下配合实现盈利。旅游网站与旅游服务企业合作,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等,将他们的业务电子商务化。再组建旅游网站周边线下单位,以拓展网站线上部分的功能和业务,如话务中心等。通过采取并购、合作、加盟、自办等手段,来加快自身电子商务化的规模,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规模效应和收益递增。

4.3利用技术创新开展多元化经营

传统旅游行业融入新工具新流程进行技术创新,不仅保留传统原来做法的长处,还把传统的经营运作通过高科技升华,产生规模效应,并研发出拥有核心技术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旅游网站还将技术创新后的产品系统化并细分市场,在保证现有业务领先的基础上,进行诸如团队、会议预定等相关新业务的多元化延展,深度挖掘网上消费市场潜力,形成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并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工作来运作自有品牌,加强网站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充分提高盈利能力。

5制约因素分析

5.1认知制约

如今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但旅游产品供求双方对网上营销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旅游网站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电子商务化程度还很低,如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等还停留在探索阶段,更缺乏对客户认知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引导。要知道网站正与“认知产业”打交道,尽管产品本身价值不高,但观念价值连城,网络经济进入为技术所统治的时代。

5.2环境制约

尽管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很快,但就其周边环境的发展而言还不是很纯熟,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还存在一定缺陷,网上交易和支付技术也未能真正解决,因此网上交易缺乏安全和可靠的环境,导致网上营销信用度无法保障,对大众缺乏吸引力。客户更愿意在网上浏览和搜索信息而不是进行交易,进一步阻碍了网站深层功能的研发挖掘。

6发展对策研究

6.1创新旅游信息管理工作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分散,因此旅游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非常重要,只有熟悉旅游专业知识和互联网用户特征,才有可能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还要密切关注并及时获取业内最新信息,在网站实时。

网站内容应保持全面而且最新状态,特别是面临旅游高峰期。站内信息要便于检索,语言版本要开放。界面应美观实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增强网站的动感效果。网站还可以增设交互拦目,与游客进行网络交流,拓展特色栏目的深度和广度,体现网络开放、互动的特点,增强客户的参与意识。

6.2开拓旅游电子商务模式

旅游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网站应将服务项目进一步深化、细化,不断提高现有服务质量和配套服务来提高网站信誉,展示自身可信度,提供完备的会员注册、升级、折扣体系,延伸客户关系管理到网上。

同时网站应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支付手段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旅游电子商务支付的瓶颈问题,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便捷、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

6.3明晰电子商务法律知识

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合同约束力、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保护、网络服务商责任等。

7结束语

旅游网站能够将旅游与电子商务的价值在更高层面上得以升华,使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消费、研发创新等活动在网络的背景下产生新的方式及流程。旅游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已经成为许多游客出行前必要的选择和参考,只是目前网站的各方面还不够完善、游客还不能完全依赖网站来进行旅游活动的策划和

消费。对此我们应积极研究发展对策,改进现有功能,开拓新的服务,使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晓波,伍华,芦庆梅等.网络时代虚拟经营的基本模式和管理原则[J].科学管理研究,2002(1)

篇3

关键词:体育旅游;问题;对策;2008北京奥运会

Researchtheexploitationofourcountrysporttourism

StudentintourismmanagementHuZhongyong

TutorLiuQingyou

Abstract:Withfastdevelopmentofthemodernsociety,sportstourismisacceptedbypeoplemoreandmore.Thesporttourismisonekindofprofessionaltourism.inimmediatefuturedifferentiatestogenericenjoys,Beautyappreciation,Recreationistraveled.Itispeopleinordertohaveahandinandobservesphysicalcultureactastheaim,eitheronekindoftourismmaneuvershapethattakessportasthemainsubstance.However,inChina,Sporttourismisstillatthebeginningstage.Contrastedtothecountrieswhicharehighlydevelopedineconomyandtourism,therestillexistsomeproblems.Tosportisfirstofalltraveledtoactthecomparativelymorescientificdefinitionbytheoriginal,Afterwardstheformtothesporttourismdoesdivides.TightlythenanalyzeSWOTtoourcountrysporttourismtofindouttheproblemthatisatthemoment.Finallyuniting2008BeijingOlympicGamesadjustourcountrysporttourisminthedaystoexploitation,thedevelopmentandproposestherelevantcountermove.

Keywords:Sporttourism;Problem;countermeasure;2008BeijingOlympicGames

体育旅游是特种旅游中的一种重要形式。2001年2月22-23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联合主办的“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召开。体育旅游成为继生态旅游后又一旅游界关注的焦点。现在,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令世界各国瞩目的旅游项目。在中国,体育旅游也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成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并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概念及类型

目前我国对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比较缺乏,如理论框架、概念群、类型、开发理论等,本文将结合体育学、旅游学对体育旅游概念、类型进行科学界定,通过多学科渗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旅游开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概念

对体育旅游作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是进行研究的出发点,但就笔者目前所接触的数十篇文献来看,有的对什么是体育旅游闭而不谈;有的将体育旅游与其它休闲活动混为一谈;有的是过于抽象,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要给“体育旅游”下一准确的定义主要是定位比较困难。从旅游角度定位,可以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即区别于一般观赏、审美、娱乐旅游。这种定位有利于产业分类和统计。如果定位在体育,则应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休闲体育或假日体育,是人们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或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有一定道理[1]。目前,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发展趋势。体育进入了多个行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出现了体育的内容和特点,体育产业日趋呈现复合型交叉性的特点,给定位带来困难,也给其界定带来困难。这也是目前对体育产业定义认识离散性较大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应该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界定体育旅游。按照这一观点,体育旅游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其产业的地位。从满足统计的需要和产业分类的需要,现阶段,可以从专业性旅游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以此为逻辑起点。则可用逻辑学中“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的方法给体育旅游一个简明的定义: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在“体育旅游”这一被定义的概念中,“旅游活动”是属概念,即体育旅游是属于一种旅游的活动形式,“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是种差,即说明此旅游而非彼旅游。

(二)类型

1.根据体育旅游资源的性质分类

根据体育旅游在我国的现实发展状况,我们将体育旅游资源划分为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两大类:

(1)体育旅游自然资源

它是指自然界所赋予的、已存在并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经过开发利用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包括地貌和水体资源2种,见表1。

表1体育旅游资源类型(根据资源性质分类)

地貌型山地型峡谷型高原型盆地型平原型沙漠型

水体型河流型湖泊型瀑布型海洋型海滩型冰雪型

(2)体育旅游人文资源

它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体育元素经开发利用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大型体育比赛资源;大型体育中心、训练基地类体育旅游资源及体育建筑类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很大程度上满足参与者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旅游心态。

2.根据体育旅游活动形式分类

(1)健身类

是指旅游者直接参与某项体育活动,以达到健身与旅游目的的旅游形式,如滑雪、高尔夫球及一些城市的体育主题公园等。一般可单项组织,拥有较多的参与者,且具备参与的重复性。

(2)观战类

是指旅游者被异地重要体育比赛吸引而前往现场观摩的旅游。观战类旅游在发达国家极为盛行。如欧洲三大足球联赛、美国NBA联赛及奥运会比赛等均吸引众多的异地观众前往观战。在国内甲A足球联赛的关键场次中,国内球迷有组织的前往观看的情况也时有报道。此类体育旅游的参与者一般是有特殊的兴趣且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士。

(3)尝试刺激类

是指旅游者将体育刺激看作是享受,去参与生活中难以经历,但又标新立异,使人特别兴奋的体育活动,如蹦极、漂流、攀岩、海底探险、自驾车远行等[2]。刺激类体育旅游有一定的冒险性和挑战性,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和挑战欲望,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旅游消费。

二、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者不只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开始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游泳、滑雪、观看大型比赛等。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鉴于此,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体育健身游”,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随着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并激发广大国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

(一)优势

1.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我国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在北方,吉林省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等。而黑龙江省有青云雪场以及亚力布雪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50多个,为开展生态滑雪旅游提供了好市场。由于我国的海岸线绵延万里、类型多样,著名的海滨城市就有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在此旅游可以进行海浴、划艇、潜水等一系列体育旅游娱乐活动。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另外,我国有许多名山胜景,人们在进行山地旅游的同时,一方面可以进行森林浴、漂流等各种回归自然的体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名山大川的山地外观形态具有多样性,也为登山、攀岩等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还有在贵州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举行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在银川举行了国际摩托车旅游节;在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名胜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蹦极跳馆等。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旅游视野,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3]。

另外,我国还拥有优越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如赛龙舟、火把节、赛马、斗牛、摔交、射箭、泼水节、武术等。在我国,几乎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的摆手舞、龙舟赛等[4]。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旅游者参与其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如果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体育民俗旅游将对国内外旅游者构成巨大的吸引力。

2.完备的基础设备

我国现有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0余座省市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度假区和度假村接近1000余个,他们都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设备优势,按照体育旅游者参加系统健身娱乐的要求,设置完整的健身娱乐区域和设备。例如青岛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以海滨健身娱乐项目为特色,在天然海水浴场内,建立了20880平方米的多功能游乐场所。海上乐园拥有游客可自已操作的橡皮艇、水上摩托艇等健身娱乐设备。度假区还配备了高尔夫球场、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等健身娱乐场所,基本构成了立体健身娱乐框架。这些事实说明,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劣势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还远不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缺少对体育旅游的统一规划;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等。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1998年,我国体育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约56亿——60亿人民币之间,而发达的美国一年的产值约达250亿美元[5]。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体育旅游的直接投入较少。比如在宣传促销、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等,都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的需要[6]。加之体育旅游地区发展不平衡,使中国的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而且还有一些高档的体育旅游设施的建设与中国目前的生产水平相比有些超前,市场堪忧,造成资源的浪费,有效需求不足。

(三)机遇

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的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再上一个台阶。从2002—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因奥运会每年额外提高0.3-0.4%。据专家预测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旅游因素占0.85个百分点。从已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来看(见表2)[7],中国地大物博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其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所能带来的收入必将空前可观。

表2前几届奥运会吸引的旅游者人数或取得的旅游收入

年份举办城市旅游者人数或取得的旅游收入

1980莫斯科3万人

1984洛杉矶23万人(入境旅游者)

1988汉城22万人(入境旅游者)

1992巴塞罗那30万人、30多亿美元(入境旅游者)

1996亚特兰大51亿美元

2000悉尼>65亿美元

数据来源: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2002)

同时2008北京奥运会可以调动国内民众对体育旅游的热情[8];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软硬件水平;迅速提升我国的体育旅游品牌形象。比如,2001年为了配合北京申奥,国家旅游局推出“体育健身游”主题旅游年,全国各地组织了60多项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和80多项专项体育旅游产品。估计,北京每年将递增20%的境外游客,奥运会期间还渴望有100万人次的增量,全年境外游客可突破500万人次[9]。

(四)挑战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加强,国际体育管理公司、国际旅游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带来先进的观念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国内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和举办更多的体育活动[10]。这样以来,一方面,我国体育旅游目的地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争取国外企业落后本地;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加入将导致现有的国内体育旅游市场割据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重新瓜分。国内新兴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与传统体育旅游地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

其次,中国入世后,贸易壁垒解除,使许多临近国盯上了申奥成功后的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外国的参与给中国在如何开发体育旅游方面带来了压力,提出了挑战,这首当其冲的便是韩国和日本。韩国曾举办过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体育旅游设施齐备先进、经验丰富、社会经济承载力大,加上今年2002年成功举办了世界杯,其国际知名度明显提高。日本经济发达,体育场馆齐全,专业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众多,在成功举办了2002世界杯后,在国际上可谓家喻户晓,在这一点目前中国与之有一定的差距。它们的介入将吸引中国的部分客源,所以中国必须正视挑战、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适度开发不同档次的体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迎接挑战,做最大的赢家。

三、我国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起步较晚,发展还远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高品质的体育旅游资源

首先是体育场馆、设施投入不足,就全国而言,能够作为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部门的体育场馆还数量不多[11];其次是体育项目内容单一,缺乏特色,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体育旅游的需要;第三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现代体育的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拥有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很高的竞技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各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体育旅游的发展。

(二)对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体育旅游开发引发的最为直接的变化形式之一是城市形态的变化,因为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体育旅游城市地位的确立,城市的改造和规模扩大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城市格局也在随之而来的旅游流。高密度的交通流的作用下遭到破坏,缺少可持续性的发展意识[12]。

同时旅游者的大量进入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改变,由于城市设施最初主要是为本地居民设计的。一旦有外来游客的进入,势必会加大城市负荷量。而当游客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在南京十运会期间已经有所体现。

(三)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且尚无培训标准[13]。体育旅游专门人才不仅是体育旅游的发起者与倡导者,而且是体育旅游的组织者与管理者[14]。加大体育旅游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加速培养急需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要促使从业人员重视语种之间的差异和民族心理研究,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培养、人文历史和民族体育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四)缺少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

旅行社肩负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品营销、旅游活动组织、旅游全过程服务、旅游收入分配及提供旅游信息等多项任务,没有或缺乏专门体育旅游组织机构是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15]。一些由体育部门经营的旅行社率先打起了体育旅游的招牌,但只是将体育旅游作为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一小部分组织营销,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旅游的全部问题。

(五)体育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体育产业目前尚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阶段,存在很多非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做法[16]。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协作,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令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

(六)缺乏对体育旅游的宣传

现在不少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体育旅游的宣传,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营销策略,将体育旅游概念深入人心,形成体育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盈利、再开发的良性循环。

四、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对策

面对当前的机遇、挑战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我国今后体育旅游开发特别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体育旅游开发时,应系统渗透“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这一特色品牌开发体育旅游,并结合以下方面考虑:

(一)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众多,湖泊棋布,名山名湖,峡谷,瀑布,海滨等举世闻名,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优越条件,要重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具体对待

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不过要因地制宜,比如: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17]。

2.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注重结合现代人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开发多种有利于人们参与的体育旅游消费产品,如苏州乐园式、高尔夫球、滑雪旅游、度假村等等。

3.结合民族特色开展旅游节

如民族特色的旅游节有: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

(二)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19]。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康体健身,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强兼备两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在体育院、系或旅游院、系设体育旅游专业的方法来完成。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开始试办体育旅游专业,就是一种尝试。

(三)加大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力度

体育旅游既然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那么体育旅游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体育部门或旅游部门的事。只有两个产业的相关部门紧密联合,才能共同打造体育旅游这块大蛋糕。第一,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20]。2002年,天目湖啤酒杯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在江苏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举行。天目湖的青山绿水和体育赛事的完美结合,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而且还顺利地通过了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在著名旅游地举行大型体育赛事对宣传促销旅游景点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也证明了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合对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

(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积极的产业导向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有许多特殊的条件要具备[21]。要建立一套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管理系统,形成浓厚的体育旅游大环境。要研究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行业中与旅游的相关的规则,出台包括旅游发展与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旅游规划的准则,使体育旅游同国际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22]。要依靠法律手段来加强对体育旅游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监督与管理,有效地调整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经营行为。要抓好一批有开展体育旅游经验的旅行社,政府要在开发、规划、管理、宣传、促销中发挥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各类体联、体协和俱乐部,为开展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专项旅游活动,如借助旅游局推出的2001年“体育健身游”的主题,开展自行车、滑雪、攀岩旅游等,为2008年奥运会烘托气氛。

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即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因而许多国家不惜斥巨资投入旅游宣传,特别是体育旅游的宣传[23]。据瑞士洛桑大学调查表明,每年到西班牙的游客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人数占60%以上,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占出国游55%,荷兰占52%,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7%,法国年均增长7%[24],由此可见体育旅游越来越成为世界潮流。但是,我国体育旅游远不如国外红火,这是因为我国长期推行竞技体育政策,忽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加上政府对体育旅游宏观管理上的缺乏。要使我国体育旅游赶上国际潮流,需要大力进行前期市场开发,特别是加大体育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把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出的体育旅游产品,通过各种媒体告知受众。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

五、结束语

总之,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其开发利用不仅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充分利用旅游与游憩规划学和体育学提供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结合外国的成功经验有目的地发挥它在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以提高旅游者的体育价值观,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同时,我们应借北京奥运契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加大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加大体育旅游营销力度,使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狄彩萍,李明.对体育旅游理论的初步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1).

[4]陆元兆,戴昌松.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体育科技,2000,(3).

[5]Gibson,H.J.Sporttourism,TheRulesoftheGame[J].ParksRecreation,1999.

[6]黄燕飞.我国体育旅游前景初探[J].体育文史,2001,(3).

[7]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2008奥运会对山东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初步研究成果,2002.

[8]吴畏.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J].燕山大学学报,2003,(4).

[9]莫再美.体育旅游与2008年奥运会[J].四川体育科学,2004,(2).

[10]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4).

[11]李香华,钟兴永.我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与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2,(4).

[12]胡永红.论体育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J].辽宁科技,2004,(5).

[13]王桂忠.韶关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02,(4).

[14]Bramwell,B.SportTourismandCity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1999,(1).

[15]常华军,韩晓燕.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1).

[16]陈永军,李敬辉,朱先敢.体育旅游开发之初步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7]谢芳.试论中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3).

[18]朱竞梅.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0,(2).

[19]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0]刘凯,丁勇.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1).

[21]钱志卫.开发体育旅游之我见[J].中等职业教育,2004,(2).

[22]何乔锁.体育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3]陈峰.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