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的民俗文化范文
时间:2024-04-23 15:4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希腊的民俗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9月12日是世界急救日,急救技巧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尤其是在战争领域,外伤治疗和照料伤者尤为重要。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陶器显示,那时战伤包扎术就已出现。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本土民俗文化;动画设计;教育改革
上世纪下半叶,动画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兴起并发展,但是在中国,动画产业刚刚起步,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并不像欧美的那样迅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我国动画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动画设计的改革和动画设计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那这两个改革的方向应该在哪里呢?本土民俗文化被人们重新挖掘出来。
一、动画设计教育改革应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国家注意到动画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并开始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动画产业也开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国产动画片,动漫产业,以及动画动漫衍生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国产动画片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内容枯燥单一,缺乏故事情节,画面质量粗糙等问题使得很多人不愿意看国产动画片,国产动画片也被贴上了“幼稚”的标签。虽然也有《蓝猫淘气3000问》,《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赚了大钱的动画片,但是它们的质量却远不及日本和欧美动画。动画片质量低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动画设计教育的水平不高,要提高动画片的质量,就需要对动画设计教育进行改革。本土文化作为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可以为动画设计教育的改革开辟一条新思路。特色的文化更能融入市场,为市场发展所需要。通过动画设计的教育改革,使国产动画片更加直接地面向市场。各类动画设计的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动画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及时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模式做出调整,使人才更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动画设计更具地方特色和自身特色。动画设计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要求。
二、本土文化融入动画设计教育改革有着良好的前景
日本的动画中就融入了大量的本土民俗文化元素,这种本土的味道不仅吸引了日本本国人的关注和喜爱,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地区观众的兴趣,这是日本动画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动画片《海贼王》等反映了日本的海洋文化;《银魂》等动画则是与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相联系。欧美各国也很会发掘他们的地方本土文化,比如欧洲的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题材,文艺复兴和新航路题材,美国的印第安题材和西部牛仔题材。我国也有一些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动画片比如《宝莲灯》,反映了中华民族“孝”的传统。《大闹天宫》,《西游记》,《封神榜》,《天书奇谭》,《哪吒闹海》等动画片选材自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草原小姐妹》,《阿凡提》等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再如获得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的动画片《牧笛》的成功,形成了中国学派,其浓厚的水墨味,尽显中国画的文化特色。从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传统文化、本土民俗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动画片获得成功的一个共性因素。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这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我们应将这些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好,将本土文化融入动画设计教育改革中。本土文化与动画设计的融合,势必会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增加动力,对于中国动画市场,中国动画产业有重大的意义,也具有很美好的前景。
三、加强动画设计教育改革本土文化
加强本土民俗文化在动画设计教育领域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很难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要想对动画设计教育改革就首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将本土民俗文化的概念注入到动画设计的教育观念中去,让每位老师,每位同学都形成一种本土意识,并以这种意识为指导进行动画设计。在进行本土民俗文化在动画设计教改的探索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生产、拓展、市场营销,都离不开地方文化为背景和支撑来做广告宣传和精神教育。本土的民俗文化,是经过了祖祖辈辈人流传下来的文化,是具有无穷生命力的文化,是扎根于土地的文化,是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基石。当然,本土地方文化不仅具有社会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传统文化,地方本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素材,这些素材有的反映了中国的优良传统,有的反映了历史人物故事,有的反映了民族地方特色,有的反映了神话英雄传说。如此丰富多样的文化素材如果被引入到了动画设计教学中,一定会解决当前我国动画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素材也有其独特的市场价值,稍加创新,一定能够在市场中占据先机,就像日本和欧美的动漫产业那样。因此,动画设计教育专业应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将本土文化的魂注入到动画设计之中,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我们也应注意到动画专业除本身具备的艺术性外,它还是商业性的,更是文化性的。本土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加入不应该是盲目的,机械的,它必须以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基础,与当下的文化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从本土文化的发掘研究做起,挖掘出可以创新的地方,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并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产品。
(二)调整动画设计专业的教学策略
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动画设计专业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动画设计的专业学习比较浅显,开设的课程没有很高深的内容,大多是动漫速写、卡通形象设计、二维FLASH动画、三维动画等,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成为目前教学的现实问题。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将本土文化合理地融入到动画设计中去,开设与本土文化研究有关的课程,通过对民族精神、民族特色图案等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将其加入到动画设计教育中,让传统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另外,动画设计教育的改革更应该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动画设计是一门专业型课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学好专业的关键。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走出课堂,到外边采集素材,收集灵感。本土文化的再创造必须立足于本土之上,立足于实践之上。
【参考文献】
[1]张雨婷,王琼.适应市场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动画专业课程改革调整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9.
篇3
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百多万年,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横观人化,到了伏羲时代总结出了第一部大书《易》,即宇宙变易的大学问。“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以得细若气,微若声,然圣人因神而存之。”(《史记》)这就是因气设声律。“六律为百事根本焉。”故“太史公曰:在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右,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中国人用乐所再造的自然世界,是相当复杂而又独特的。先祖把捕捉不到的气和流动变化的思维、情绪、无形的神韵等,都用数规定他们的律,再用测定的律铸成有形的器(也就是艺术符号),然后运用这些符号编织成艺术乐章。
先人用乐舞进入的抽象自然世界,不仅仅是用来做娱乐的,主要是:“以律和五声,施之八音,合之成乐。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顺以歌咏五常之方,听之则顺乎天地,序乎四时,应人伦,本阴阳,原情性,风之以德,感之以乐,莫不同乎一。”即通过乐舞的作用,以求达到“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并用它组成人性、情绪、伦理道德、社会行为的有机调控系统。运用这种调控机制达到社会的安治和谐。这种让人在快乐中自我完善的艺术构架,确是具有独异思维特点的东方美学。不管乐舞的作用是否可以达到:“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前汉书》。或:“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乐记》)但毕竟得承认祖先在数千年前寻觅出:以道中轴、以歌舞为载体的艺术调控机制,确实是值得自豪的一大创造,留给我们的艺术创作启示、法则,以及艺术道德,仍然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从制律作乐,循章抃舞,诗歌以故事来看:中国人的创作主体意识是相当突出的,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艺术的科学思维,绝非“下意识的潜流”所能流成的滔滔黄河文化流,也非“非理性”所能理得清天、地、人这个艺术大世界的。这种用抽象符号编织成的艺术世界,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的感知和深入认识,显示了中国人高超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创作意识,其主体意识就是:有与无二字及其辩证关系。不仅在乐舞的虚拟表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主体意识的表现,即使书法、诗画的创作也无不明显地留记着中国人创作的主体意识,以无表现有,以有存其无。以达形、神兼备、兼美,表现出作者的人格、情绪和追求来。中国人的主体是有理性的物质体,中国人的艺术是在高度理性支配下创造的艺术。至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植柳柳成荫”的现象,可能正是律吕偶合,以致阴差阳错造成的偶然现象。要靠“守株待兔”去寻觅创作的成功,只有在“梦”里找到这种“潜意识”的满足了。至于“梦笔生华”的好梦,那正是理性辛苦寻觅,劳而获之的艺术财富。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性的主体,怎样去制造生存的社会和人的艺术!我们的祖先正是由十分清醒的理性支配,才造出合乎天、地、人的艺术来,并成为自我完善和调理社会善恶的乐(戏)艺术思维的主体。
自宥于自我中心。这一特点在中华民族生存的全部历史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这是和我们民族的天圆地方的自然观不可分的,也是与其“人”居天地之中、“人”顶天立地的生存意识和自信心分不开的。我们民族具有这种自尊、自爱、自信的积极意识,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远古有西王母族馈我白玉琯,西周有专门研究管理四夷之乐的鞮鞣氏,改夷补中。汉魏晋以后“胡马度阴山”带来了“吞刀吐火”杂技百戏。隋唐两代西域音乐,胡旋舞蹈,已是风靡朝野,更为宋元杂剧积累了雄厚基础。文化发展是个渐进和积累的长河,封闭意识是需要启开的,吸收营养也可以加快速度,但我们必须明白文化中的民族独异性是不可能湮灭的。像古代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多么残酷持久,谁又能把一种文明强加于对方?罗马,土尔其都曾占领过地中海沿岸几多世纪,奥林匹斯山上的文明印迹、文化价值消失了吗?大不列巅占领印度多么长久,“阿弥陀佛”在次大陆失去了他的灵光了吗?只要一个民族的人民还存在,它的“乡音”、民俗文化,也包括它的美学独异性就会滔滔流淌不息。这样的洪流是永远不会干涸的。我们要求的不是改变黄土地的颜色,只是把“君临天中”举向云头的鼻脸俯向“四极八荒”,采风配律,奏出我中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新乐章。笔者绝不赞成“断割”“再造”等虚无者的高论。若按某些先生之论,将中国乐(戏)文化来次“割头换血”,“全方位地再造”,岂不都造成了单一的“海派”色了吗?
篇4
大海上的伊甸园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东边紧邻欧洲大陆,西边则与非洲大陆遥遥相望,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各种文化充分交流、相互融合的宝地。火山灰形成的肥沃土壤和独特的地中海气候,令西西里适宜各种植物生长。那里到处是果实累累的橘林、柠檬园和大片的橄榄树林,犹如现实世界中的伊甸园。
由于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西西里岛居民十分热爱美食,并在其中融入了这个民族血液中天然流淌的艺术成分。温暖的阳光下,随意走进一家街边的露天咖啡馆,点上一盘Pasta con Sardine (沙丁鱼意大利面),享受醇香的酱汁加上鲜美沙丁鱼带给味蕾的组合式海洋冲击,会让你感觉犹如穿上草裙,头戴花环,随着微风摇摆起舞。再点上一杯Espresso(咖啡),任由略带苦涩的咖啡香和酸甜咸香的意面在舌尖碰撞,一秒便可将人从蔚蓝的大海拉回这片既现代又古老的土地。
迷人的建筑风格
自墓元前735年第一批希腊人来了西西里岛,他们就把希腊的文化、生活方式、宗教带到了这个人间仙境般的岛屿。但这里并不仅有希腊艺术,还有拜占庭的镶嵌艺术和迷人的巴洛克建筑。在西西里岛,“西西里巴洛克”建筑风格最为著名的代表是雄伟的教堂,庄严的府邸,火焰般的钟楼,还有雕饰着美人头、马首、狮头的阳台和雕刻华丽的栏杆。这些建筑有着淡黄如蜂蜜色的石头纹理。尤其是在清晨和黄昏时分,当金黄色的阳光在古老的建筑间流淌,犹如蜜汁一般在城市中扩散,会令游走在其间的行人目眩神迷。
甜品的诱惑
当你踏上西西里这片土地的时候,就会发现甜品店中的冰激凌太具诱惑力了。它们像会说话一样,笑魇如花地召唤着你。
在西西里吃冰淇淋是有诀窍的。不要到超市买盒装的产品吃,也不要到酒吧或者饭店里买那些香蕉船、水果杯之类华而不实的“庞然大物”,应该去街头的冰激凌店里买最便宜、最简单的蛋卷冰激凌筒。繁多的口味选择和让人迷恋的纯正口感保证会令你满意!
金灿灿的脆皮筒装满刚从冰柜盛出的冰激凌,颜色纷繁得如爱丽丝掉入的神秘仙境,还没吃到口便已让人觉得值回票价。不要小瞧这种“没牌子”的冰淇淋,因为不会冰冻得很硬,所以口感更加细腻、轻盈,称得上顺滑如丝。
西西里的冰激凌大体分为五类:
Gelato(意式冰激凌):以鲜牛奶为原料,配以各种水果,是一款最为传统的意大利冰激凌;
Sorbetto(雪芭):新鲜水果经冷藏,磨成冰沙,其中不含牛奶;
Yogurt(乳酪):由新鲜酸奶制成,口感滑润,还可帮助消化;
Soya Gelato(大豆冰激凌):由西西里岛冰激凌大师Mr.Russo独创,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和油脂代替一般冰激凌中的动物性蛋白质和油脂,不含胆固醇,无糖、无奶。对于牛奶过敏或是要保持苗条身材的人来说,实在是不错的选择,既消暑又解馋。
Affogato(功夫冰激凌):将一杯香浓的Espresso (咖啡)浇在榛子或朗姆酒巧克力冰激凌上,冷热碰撞,苦甜结合,别具风味,适合冬天食用。
生活与生命
富饶的土地大多有曲折而悲怆的历史。因为经过多个民族的统治,西西里人民更加珍视生命,拥有十分传统的家庭观念。复活节前的“圣周”仪式是西西里岛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在这期间,当地居民会全家总动员,一起加入到戏剧演出的热潮中,纪念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借此表达心中深沉的悲伤,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如果正好在这个时节来到西西里,一定要感受一下这庄重的仪式。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是了解一个民族最直接的方式。
意大利的“川菜”
最广为人知的意大利菜代表莫过于披萨和意大利面了。其实意大利的饮食文化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烹饪手法多变,极富个性。而西西里菜,则可以算得上是意大利菜中的“川菜”了。
相比于意大利北部而言,西西里菜的风格更有“异域风”。当地居民喜爱使用诸如迷迭香、茴香、薄荷叶、罗勒、杏仁、奥勒岗叶等各式各样的香料,而口味最重的则属辣椒了。欧美人对于辣的味道大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可是西西里的菜肴因为历史原因,深受阿拉伯民族饮食习惯的熏染,非常擅用辣味。
市集上的烟火气息
记得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讲过,遍布商贩的街市最能反映当地的饮食习惯。因此,当我们一行人抵达Catania(西西里岛上的一座大城市)后的第二日,便早早起床,去当地人常逛的piazza Carlo Alberto市集,看看西西里人到底都在吃些什么。
篇5
正直高洁的儒家精神贯通朝鲜500年的历史
以安东为中心,荣州、奉化等庆尚北道北部内陆圈的文化统称为儒文化圈,除了传统的两班(贵族)文化,还承载了诙谐的民俗文化等,在此处能够切身体验到高洁的儒家精神、平民的悲喜和民众的幽默。
安东 河回村
这里被指定为民俗村,河水沿村庄呈太极纹样流淌,村庄也因此得名。村中保存着众多文化遗产,其中的河回假面戏(河回别神假面戏)和船游绳火游戏等传统民俗游戏格外有名。
屏山书院
具有典型的韩国书院(朝鲜时代学校)特点,与悬崖和洛东湾相对而立。
覃C斋
1999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访问韩国时,曾在此采用韩国传统方式举办73岁寿宴。
庆州 良洞村
韩国传统民俗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班村(贵族)村落。庆州孙氏、李氏祖辈居住在此,已有500年历史。其中包括朝鲜时代的上流住宅,超过500年历史的古瓦家宅十分美丽。
书百堂
位于安谷中心山腹,是一处颇具规模和资历的大宅,是良洞村入乡始祖襄敏公孙邵于1454年兴建的月城孙氏宗家。
无忝堂
晦斋李彦迪之父李蕃的家宅,位于勿峰谷朝南的山冈,包括骊江李氏的大本支正房、侧房,无忝堂是祠堂中的侧房建筑物。
韩国世界文化遗产宝库
庆尚北道珍藏着韩国数量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庆州佛国寺、石窟庵、庆州历史遗迹地区、庆州良洞村、安东河回村等,都被认定为韩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庆州佛国寺
以光辉灿烂的新罗佛教文化为中心,与干练的传统完美结合,大雄殿、极乐殿、多宝塔、释迦塔、青云桥、白云桥等,充分展现了新罗人纤细的艺术之魂,让人充分感受韩国文化。
庆州历史遗迹地区
月城地区
月城曾经是新罗王朝的宫殿和政治文化中心,经历了一千年的岁月流逝,依然留存有许多可以推测当时新罗人的科学技术和创造力的文化遗迹。
南山地区
南山被誉为露天博物馆,凡是脚步经过之处,都遍布着千年新罗的遗迹,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融入了经年累月的历史、新罗人的审美意识和宗教意识,是艺术升华之圣殿。
大陵苑地区
总面积414000平方米,保存着23座新罗时代王、王妃和贵族等的坟墓。出土文物包括金冠、天马图、玻璃杯及各种土器等,是了解当时生活面貌的重要文化遗产。
黄龙寺地区
据说本想在此修建宫殿,后因传说有黄龙出没而兴建寺院。黄龙寺的规模堪称亚洲之最,后因蒙古人入侵消失,从基石等推测,可知其规模巨大,约是佛国寺的8倍。
山城地区
位于庆州郊外,是一处用于防御周边外地入侵的设施。此处的明活山城是周长约6公里的山城,展现了新罗初期筑城技术。
Tips
特别文化体验
在庆尚北道,除了传统观光,还有丰富的满足五感的维护体验和刺激的休闲活动。
荣州・传统婚礼
韩国传统婚礼包括中国的六礼,如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永州・云住山骑马自然修养林
骑马驰骋在林间,别有一番情趣。
闻庆・陶瓷体验、铁路自行车
闻庆陶瓷展示馆是学习韩国传统文化、体验传统陶瓷的空间。
铁路自行车,使用20多年前的运煤铁道,是新颖的自行车体验。
青松・冰壁攀爬
青松郡府东面内龙里冰谷的人工瀑布每年举办“青松周王山全国冰壁攀登大会”。
英阳・美食知味方体验
公开继承340年悠久传统的“美食知味方体验”的烹饪秘诀,感受韩民族固有的美粹。
奉化・清凉山溪谷泛舟
奉化郡临明湖面洛东江,在此可以享受道立公园清凉山超群的自然景观。
传统庆典
安东国际假面舞节
每年9月末至10月初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假面舞团队汇聚一堂,载歌载舞。除了欣赏安东假面舞,还能观赏到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民俗假面舞。
安东民俗节
为保护和发掘民俗文化而开办,每年10月初举行。在这里可以体验到战车游戏、踏人桥、风物乐表演大会等丰富多彩的韩国传统民俗节目。
安东韩纸节
每年12月31日至次年1月1日举行。韩纸是以楮树皮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纸。通过安东韩纸节,可以了解传统韩纸的优点,也可以参与到韩纸手工体验中,尝试用韩纸制作小镜子或杯垫等。
醴泉昆虫节
每年8月初举行。醴泉的自然环境清新、洁净,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测到许多昆虫,加深环保意识,大人们更可以感受久违的童年乐趣。
交通指南
庆尚北道位于东北亚韩半岛东南部,距离韩国首都首尔半径170-430公里以内,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乘坐上述交通工具前往首尔约50分钟至3个小时。
大自然雕刻出的艺术品
美得令人窒息的景观,蕴含岁月细腻的气息,是大自然雕刻的最完美的艺术品。
庆州 柱状节理
柱状节理是得天独厚的壮丽自然景观,海滨上1.7公里的范围之内皆是高10米以上的精巧石柱,犹如古希腊神殿的柱子般矗立排列。
独岛 烛台岩
位于东岛和西岛中间,根据观看的视角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有时能看到烛台岩,据说从西岛上看时好似一名等候出战面色凝重的将军,故此也称为将军岩。
尚州 擎天台
高耸入云的绝壁上松林繁茂,背面则是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滨沙滩,其间是碧水长流的耀眼绝景。
醴泉 回龙浦
回龙浦一带的山脉防御河水形成了陆地中的岛屿这一罕见的地形,清澈的河水与宽广的白沙滩海滨,构成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美景。
蔚诊 金刚松生态群落
金刚松被誉为松树之最,这里是韩国最大的金刚松密集地区,其中的5棵金刚松专供王室使用,朝鲜肃宗时期起禁止砍伐。
青松 注山池
周王山国立公园内,清澈的湖泊中矗立着树龄约150年的垂柳,散发出一种神秘之感。置身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
星州 城外林
星州邑城外的树林里生长着57棵树龄300-500年的柳树,被指定为自然保护植物。
收存千年文化的博物馆
历经千年的时光流逝,依然矗立在人们面前,带来令长久岁月黯然失色的生命感动。
庆州 天马冢
1973年发掘,是新罗特有的积石木椁坟。此王陵高12.7米,直径50米,出土了金冠、手镯等大量遗物和天马图,故得名天马冢。
庆州 佛国寺多宝塔、释迦牟尼塔
多宝塔和释迦牟尼塔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石塔,与寺院里面大雄殿和紫霞门之间的庭园东西方向相对而立。
庆州 瞻星台
高9.17米,下面直径4.93米,上面直径2.85米,为第27代善德女王在位期间修筑,具有各种象征和科学结构,同时也是一个美丽的建筑物。
庆州 南山神仙庵摩崖菩萨像
此佛像雕刻于七佛庵上的绝壁面上,右手托花枝,左手胸前举起,展现说法的姿态。
庆州 芬皇寺石塔
位于庆州市九黄洞,推定其修建时间为公元634年,被指定为韩国国宝30号。
篇6
关键词:中国乐美学民族独特性
由于中西文化大背景的差异,必然形成艺术思维方式、内容、概念、称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甚至艺术范畴之界定也是不同的。我们中国乐的美学独特性,有这样三大特点:一是自然抽象之再造;二是自我情绪之控理;三是自我自宥之中心。
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百多万年,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横观人化,到了伏羲时代总结出了第一部大书《易》,即宇宙变易的大学问。“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以得细若气,微若声,然圣人因神而存之。”(《史记》)这就是因气设声律。“六律为百事根本焉。”故“太史公曰:在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右,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中国人用乐所再造的自然世界,是相当复杂而又独特的。先祖把捕捉不到的气和流动变化的思维、情绪、无形的神韵等,都用数规定他们的律,再用测定的律铸成有形的器(也就是艺术符号),然后运用这些符号编织成艺术乐章。
先人用乐舞进入的抽象自然世界,不仅仅是用来做娱乐的,主要是:“以律和五声,施之八音,合之成乐。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顺以歌咏五常之方,听之则顺乎天地,序乎四时,应人伦,本阴阳,原情性,风之以德,感之以乐,莫不同乎一。”即通过乐舞的作用,以求达到“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并用它组成人性、情绪、伦理道德、社会行为的有机调控系统。运用这种调控机制达到社会的安治和谐。这种让人在快乐中自我完善的艺术构架,确是具有独异思维特点的东方美学。不管乐舞的作用是否可以达到:“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前汉书》。或:“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乐记》)但毕竟得承认祖先在数千年前寻觅出:以道中轴、以歌舞为载体的艺术调控机制,确实是值得自豪的一大创造,留给我们的艺术创作启示、法则,以及艺术道德,仍然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从制律作乐,循章抃舞,诗歌以故事来看:中国人的创作主体意识是相当突出的,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艺术的科学思维,绝非“下意识的潜流”所能流成的滔滔黄河文化流,也非“非理性”所能理得清天、地、人这个艺术大世界的。这种用抽象符号编织成的艺术世界,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的感知和深入认识,显示了中国人高超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创作意识,其主体意识就是:有与无二字及其辩证关系。不仅在乐舞的虚拟表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主体意识的表现,即使书法、诗画的创作也无不明显地留记着中国人创作的主体意识,以无表现有,以有存其无。以达形、神兼备、兼美,表现出作者的人格、情绪和追求来。中国人的主体是有理性的物质体,中国人的艺术是在高度理性支配下创造的艺术。至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植柳柳成荫”的现象,可能正是律吕偶合,以致阴差阳错造成的偶然现象。要靠“守株待兔”去寻觅创作的成功,只有在“梦”里找到这种“潜意识”的满足了。至于“梦笔生华”的好梦,那正是理性辛苦寻觅,劳而获之的艺术财富。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性的主体,怎样去制造生存的社会和人的艺术!我们的祖先正是由十分清醒的理性支配,才造出合乎天、地、人的艺术来,并成为自我完善和调理社会善恶的乐(戏)艺术思维的主体。
自宥于自我中心。这一特点在中华民族生存的全部历史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这是和我们民族的天圆地方的自然观不可分的,也是与其“人”居天地之中、“人”顶天立地的生存意识和自信心分不开的。我们民族具有这种自尊、自爱、自信的积极意识,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远古有西王母族馈我白玉琯,西周有专门研究管理四夷之乐的鞮鞣氏,改夷补中。汉魏晋以后“胡马度阴山”带来了“吞刀吐火”杂技百戏。隋唐两代西域音乐,胡旋舞蹈,已是风靡朝野,更为宋元杂剧积累了雄厚基础。文化发展是个渐进和积累的长河,封闭意识是需要启开的,吸收营养也可以加快速度,但我们必须明白文化中的民族独异性是不可能湮灭的。像古代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多么残酷持久,谁又能把一种文明强加于对方?罗马,土尔其都曾占领过地中海沿岸几多世纪,奥林匹斯山上的文明印迹、文化价值消失了吗?大不列巅占领印度多么长久,“阿弥陀佛”在次大陆失去了他的灵光了吗?只要一个民族的人民还存在,它的“乡音”、民俗文化,也包括它的美学独异性就会滔滔流淌不息。这样的洪流是永远不会干涸的。我们要求的不是改变黄土地的颜色,只是把“君临天中”举向云头的鼻脸俯向“四极八荒”,采风配律,奏出我中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新乐章。笔者绝不赞成“断割”“再造”等虚无者的高论。若按某些先生之论,将中国乐(戏)文化来次“割头换血”,“全方位地再造”,岂不都造成了单一的“海派”色了吗?
民族乐(戏)的特性,真如人面各异一样,那么希腊乐(戏)的特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正像英国美学家鲍桑葵在《美学史》序言里,对东方美学说过的那句话:“我没资格从事这件任务。”我们站在遥远的东方,向云蒸霞罩的奥林匹斯山与碧波荡漾、深邃莫测的爱琴海望去,除了对人类文明“儿童”的赞叹外,更深刻地剖析,只有靠他们的欧洲老乡鲍桑葵先生来说说明白了。他说:“希腊人却总是以那种冷酷的利己主义,抓住自己的利益不放,把每一个妨碍他的人都当作敌人,拒之千里之外,他们仅仅对两三个有兴趣中的一个兴趣保有专一的忠心。”(转第85页)(接第69页)英国绅士的话未免刻薄了。这个早熟的“文明儿童”在他的乐文化中确实是有些古板的,专注地发展了悲剧事业。而对同时期的阿里斯托芬的世俗喜剧,则给予了冷淡和轻视,直至罗马帝国建立之后,这种艺术才得以发展,形成了欧洲又一个戏剧——拉丁喜剧。但人们认识希腊,也使希腊人引以为荣的还是他的悲剧成就!希腊人通过模仿创造出自己的戏剧,用以传授、教训、和悦、。不可否认,他们的乐文化也是他们民族心态的“面孔”。相信欧罗巴也一样绝不会丢掉他们的希腊美学根,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希腊文化根的“蕤宾”,莎士比亚的悲剧就是来自希腊神授。尽管在元、明、清我们的戏剧已发展得相当完善了,但西方从来没有人主张把中国戏剧全套搬将过去。其实没有必要合二而一,还是各有各的特色,各自保持自己的根,组成一个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不同的地方,千秋万代后,这种不同,还会照样存在。这,与我们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不会变成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一样。当然,你可以染成其他颜色,但本色你是改不掉的。正如“贾湖古笛”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理。现在谈什么都是接轨,我们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哲学,造就一种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实践方式。如《梁祝》《黄河》《茉莉花》等,不但是中国人喜欢的曲子,同样外国人也能接受。特别是《梁祝》《黄河》,看上去是西洋乐器演奏的,但其作曲方式,百分之百是中国传统的。与贝多芬《命运》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中西文化大背景各异,必然形成艺术思维方式、内容、概念、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甚至艺术范畴之界定也是不同的。梁漱溟先生在其《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这样说:“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印度文化是意欲反身向后要求”;“而中国文化是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的”。像中国的十二律与十二个月;五声与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喜怒哀乐惧之关系等,都超越艺术范畴的界定了。然而中国艺术是十分强调这种关系的,其力求使自己与道(即易)能和谐,形成自己的生存次序,这种艺术哲学虽然复杂,但他仍以自身特殊的生命力长存于艺术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
[1]崔承海.地方戏艺术.1990年版.
篇7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俄成语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英语和俄语作为世界两大通用语言,影响深远。英俄虽然隶属于同一印欧语系,却属于不同的语族,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而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成语是语言的精华,都是在人们长期以来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两个国家的不同成语也体现了两国民族文化的差异,通过对两国文化的对比分析,从而理解并掌握其语言差异,了解成语,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语言文化的内涵。
一、成语的概念及重要性
英语成语(idiom)指的是短语和句子,以及用这一短语和句子来指代想要表达的整体意义,而非单个单词的个体意义[1],它们在社会实践中经过了世世代代的演变并且保留下来。从文化层面来讲,英语的成语内容丰富,它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俚语(slang)、谚语(saying)、熟语(catchphrase)和习惯搭配(habitualcollocation)等等。英语成语大多想表达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单个单词、单个短语或句子本身,与其内在的文化现象息息相关。对于俄语成语(фразеология)而言,它表示的是语言中固定表达与结构的总和[2]。俄语成语(фразеология)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logos和phrasis[3],被俄罗斯人译为(учебниеобоборатахречи)(短语学)。俄语成语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俄语成语包括谚语(пословицы)、俗语(поговорки)、名言(афоризмы)和成语性熟语(идиомы)[4]。狭义的俄语成语只限于成语(идиомы)和成语性的固定短语(устойчивыеоборотыфразеолоическаохарактера),俄语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罗斯人语言的智慧,是其民间艺术的精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到处都在追求一种“极简”主义,成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正是因为它言简意赅、铿锵有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被各个国家人民所接受,广为流传。因此,成语在语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成语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些深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成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广义的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水平。成语来源于民族文化,不断充实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又通过成语得以体现出来。语言便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成语除了反映了一种语言现象,也反映一种民族文化,具有民族归属意义。
三、英俄成语的来源与含义
(一)传统习俗。传统习俗即自古以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习惯风俗,同社会心理和民族情感密切结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在年轻一辈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具有指导意义,传统习俗具有稳定性和社会性,分析长期以来英俄两国的传统习俗对成语的影响,对语言的学习亦具有指导意义。英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苏格兰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民族文化[5]及传统习俗,它是一个既具有封建文化传统,同时又蕴含现代社会韵味的国家,英语成语作为英语语言文化中的精华,见证了苏格兰民俗文化的发展及演变,将其保存下来。关于英国传统习俗的成语有很多,例如:featherinone’scap(功勋卓著:很久以前,印第安人将羽毛作为勇敢的象征,每杀死一个敌人就会把羽毛插在帽子或者头饰上,以示荣誉)、abirdofoilomen(不祥之兆:出自古代的占卜之术,相传渡鸟嗅觉灵敏,能够在很远的地方确定死尸的气味;而猫头鹰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会叫喊,恶劣天气常常会带来疾病,因此渡鸟和猫头鹰都会被认为是不祥之鸟,寓意坏的消息或会带来不幸消息的人)、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时:英国人一直认为狗代表忠诚,是人类的朋友,对狗有很深的情感)等等。俄罗斯同中国一样,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在这一大背景下,俄语成语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俄语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当地的传统习俗,虽经历了世世代代的演变,但其内涵却历久弥新。俄罗斯人的婚礼习俗十分具有民族特色,有时在中国人眼里有些无法理解,在俄罗斯人的婚宴上,新郎新娘要在来宾的呼声“Горько!Горько!”(苦!苦!)中接吻,原因是俄罗斯人认为酒是苦的,新人的吻可以把酒变甜,俄语中有很多成语,例如:получитьотворотповорот(吃闭门羹)、ударитьпорукам(击掌为盟)等都来源于俄罗斯的婚俗文化[6]。除了婚俗文化,俄罗斯很多地区迷信色彩浓厚,一般不喜欢黑猫,他们认为出门路遇黑猫从自己前面走过是不会给他们带来好运的,含有猫的成语普遍具有贬义色彩,比如:Знаеткошка,чьёмясосъела(做贼心虚,直译:猫知道它吃了谁的肉)、Чернаякошкапробежаламеждукем(发生不和,直译:一只黑猫在两人之间跑来跑去),可见猫在部分俄罗斯人心中并不讨喜。与猫不同,狗在俄罗斯人心目中有好有坏,比如:Лезетвволкиахвостсобачий(原形毕露,直译:尽想混入狼群,却拖着一条狗尾巴)、Собакабрешетветерносит(恶言不入于耳,直译:狗吠之声让风一吹就散了)、собачьяпреданность(忠心耿耿,直译:狗的忠诚)等。(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泛指艺术范畴的文学,通过文字来表达的一种语言艺术,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生产劳动时便产生了,一个时代的文学会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其文学艺术形式所使用的语言艺术也被保存下来,那些形式固定的句子便有了统一含义,被后人所引用、传颂,成为经典。英国文学历史源远流长,题材丰富,能够在历史洪流的演变中经久不衰,其文学中蕴含了诸多典故,蕴含于成语中,例如来源于希腊寓言的:killthegoosetogettheeggs(杀鸡取卵,直译:杀鹅取卵)、来源于《圣经》的:flyintheointment(美中不足,直译:油膏里的苍蝇)、sparetherodandspoiledthechild(玉不琢不成器,直译:闲置了鞭子就会惯坏了孩子)等等。它们往往只是摘自一本书的一个片段或一句话,被后人当作典型传诵了下来。俄罗斯在文学艺术方面体现了俄罗斯特有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俄罗斯是一个文学传统深厚的国家,民间文学丰富,孕育了许多小说及神话故事,这些小说及神话当中的经典句子也产生了诸多俄语成语,例如:来源于寓言《猫和厨子》的аВаськаслушаетдаест(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直译:一边听一边吃)、源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всёсмешалосьвдоме(七颠八倒、乱七八糟,直译:家里一片混乱)、源于俄国剧作家格里鲍耶陀夫的喜剧的гореотума(聪明反被,直译:智慧的痛苦)等等[7]。
四、英俄成语的掌握
上文提到了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英俄成语中的一些文化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日常学习英俄成语有一定的启示,那就是要透过一个国家的文化现象去了解、去掌握其语言,或者透过其语言现象去深层的挖掘隐藏在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知识,通过了解一个成语背后所涉及的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等,对一个国家可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任何一句成语都有其特殊的来源及内涵,一个成语中的文化现象在一个国家具有褒义色彩,而在另一个国家的文化现象中可能就会有贬义的含义,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婚俗文化及猫与狗形象的分析;也会出现各个国家分别用自己本国的文学艺术来指代一些类似的现象,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些引自各自国家本土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它们都与其本土文化密不可分。本土语言与其民族文化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一特性,帮助学生掌握英俄成语。同时,对于当今世界的国际交流而言,体会英俄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必要环节,通过跨文化的视角来比较和分析英俄成语的来源及特点,了解潜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霍恩比(ASHomby),李北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34.
[2]张建华,王伟.现代俄汉双解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153.
[3]张豫鄂.对俄语фразеология(-гизмы)与汉语成语(熟语)概念之关系的梳理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4]王翠.俄语中几个表示“熟语/成语”意义的概括区格[J].俄语学习,2018,(5)88-90.
[5]黄丽辉.英语成语折射出的英国民族文化特点[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2.
[6]郑晓敏.浅析来源于民俗的俄罗斯成语[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131-132.
篇8
最古老的土楼
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的公路边,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四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考是闽西南现存最早的一座土楼。进入馥馨楼土墙,三座同样破败的土楼围成一个四合院状,里面摆放着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院内的建筑虽然破败,但整个院落却收拾得有条不紊、井井有条。馥馨楼现在的主人姓孔,自称是孔子后裔,为躲避中原战乱南迁,属福建“南孔”的一支旁系。据孔先生介绍,馥馨楼四周原本有一条四米多宽的壕沟,类似于古代城郭之外的护城河,起着易守难攻的作用,楼里人家则主要以吊桥进出。时期,主楼一角被火焚毁,楼外的壕沟亦开始逐渐淤塞,在100多年的岁月磨蚀中,最终萎缩成一条淤泥的小水沟,而在主楼顶层的一面墙壁上,至今尚有将士遗留下的墨迹。馥馨楼的墙体全部以当地粘土夯成,据说几年前孔家人想在楼后增开一个小门,但他们请来的几位石匠师傅,竟然起早贪黑地干了20多天,才终于如愿以尝――这其实也就解释了馥馨楼之所以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原因。
土楼的官家气派
湖坑镇的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中的数十座精美绝伦的土楼,着实让人流连忘返。因为人住在林先生本人所有的福裕楼中,我们的土楼之旅首先即从福裕楼拉开了帷幕。
福裕楼是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内的三座国宝级土楼之一,修建于19世纪80年代,融土楼与府第式建筑为一体,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官家气派。福裕楼最初的主人林氏三兄弟,主要靠经营条丝烟和烟刀生意起家,乃至富甲一方。永定的烟草种植原有很长的历史,而永定土产的条丝烟,在清代更有“烟魁”之誉,畅销江南各大城市且长盛不衰,非但一般烟商大发其财,普通烟农也颇有受益,林氏三兄弟即是烟商中的佼佼者。像古代所有的成功商人一样,捐官、起房、办公益事业,基本上是他们成功后走过的共同道路,林氏三兄弟也并不例外,其中一位首先捐了一个“朝政大夫”的名位,取得了建造这种宫殿式土楼的资格,于是,福裕楼在十万雪花银的经济实力与四品官员的政治地位共同打造之下,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三兄弟分居左、中、右三套院落,整体建筑前低后高,错落有致,远远看去犹如三座高山,隐含有“三山”之意,门前临水,背靠青山,与周围的环境搭配亦显得非常和谐,堪称是人工与天然的完美结合。
“土楼王子”与“小布达拉宫”
与府第式的方形土楼福裕楼相比,有“土楼王子”之称的圆形土楼振成楼,显然更能体现出土楼建筑的本质特征与作用。作为一种地方特色极其浓郁的建筑,土楼与数千年前的中原土城渊源甚深,与“以生土分段版筑法逐段延伸的建筑”更是一脉相承,由中原南迁的客家人面对着严峻的生存环境,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房子担负的实用功能,他们同时也考虑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而土楼除了能够抵御土匪的骚扰和进攻之外,亦有助于生活其间的乡邻紧紧抱成一团,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整体,并体现出一种长幼有序、亲疏有分、分工协作、各有所安的传统儒家文化氛围。振成楼原是一座八卦形的同圆心内外两环的土楼,外环楼四层共184个房间,内环楼两层共32个房间,其中外环楼用于一般居住,设八卦即八个单元,每卦各有楼梯,卦与卦之间则以青砖隔火墙分开,使之自成一体,具备了一定的隐秘性;内环楼是土楼的学堂与公共集会的场所,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也是振成楼的精华所在,其与众不同之处首先表现在一丝不苟的细节方面,诸如一楼的镂空屏门和二楼走廊的铸铁栏杆,尤其是内环楼中心的祖堂,有着石柱石梁的架构和三角形的大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神庙的外形,可供全楼人婚丧嫁娶、聚会议事、接待宾客以及演戏观戏之用,既符合中原传统的大家庭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兄弟一心,其力断金”的家族力量,又透露出一丝西风东渐的时代信息。
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土楼,还有一座奎聚楼。这座已有170多年历史的土楼,因其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又被当地人称作“小布达拉宫”。奎聚楼是当时的楼主林奎扬请翰林学士巫宜福设计的,其设计理念是将整座楼与背后的山脊连为一体,奎聚楼犹如“虎头”,山脊犹如虎身,远远看去就像猛虎下山,寄寓着楼主人“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的家族理想与个人愿望。奎聚楼集中体现了古代乡绅重教兴文的历史传统,自建成的100多年来,可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先后走出过多位进士和各级官员,实现了大门两旁所书的“干国家事,读圣贤书”的古训。
篇9
关 键 词:体育文化;民俗体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水流域;移民
中图分类号:G80;C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2-0019-04
地质结构及外在的天气、气候等原因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十分有限,进而严重制约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其中线工程以汉水流域中部的丹江口水库作为水源地,以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176.6 m,蓄水位170 m的最佳比选方案[1]。与此相应的是移民工程的启动,此次动迁安置移民总数约为33万人,动迁地主要集中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十堰市、郧县及河南南阳的淅川县等地,而安置地涉及汉水流域的各个地区,此项移民工程已于2010年8月前后完成。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及移民工程的完成,对促进华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也造成汉水流域各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流域内各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尤其是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所产生的影响,笔者于2011年2月15至20日春节期间考察了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郧县柳坡镇等地,于2011年4月3至6日考察了南阳市淅川地区传统的“三月三”庙会节,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原生民俗体育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剖析原委,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采取措施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文化生态的影响降至最低,维护汉水流域固有的文化基因,减轻外界力量对民俗体育变迁的过多干预。
1 汉水流域的民俗体育
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按其地域文化特色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及下游3部分。汉水流域上游地处陕西秦岭地区,多高山丛林,属梯田稻作农业文化区域。由于该地区多高山峻岭,交通欠发达,经济发展滞后,是我国中西部开发的联接地带。此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依托,由于雨水偏少,故只能以旱作农业为主,因而形成了长年对雨水的诉求,祈盼上天能普降甘露,滋润大地,造福乡邻,舞蹈成为人们与上天之间沟通的媒介,而最初为舞蹈伴奏的是罄与鼓。人们通过击鼓上通天地,祈求神灵的护佑,因此,形成多以鼓舞为形式的民俗体育,如天水的旋鼓舞、汉中的打锣镲、安康的花鼓坐唱、商洛的花鼓舞等,不同形式的鼓舞便是秦巴山区的人们为了适应农耕生产,将其心理意志、情感指向、思维模式、内在心智高度互融的结晶,将神秘的情感体验、互渗的思维方式在浓烈激扬的鼓舞中得以整合与宣泄,这种文化的多元造就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2]。人们希望通过以此种活动形式得到神灵的恩赐,达到造福人间的目的。
汉水流域中游地区主要以丘陵为主,属丘陵稻作农业文化区域,经济相对发达。由于此地集中了周朝的“汉阳诸姬”古方国,因此造就了多座历史文化名城,如襄阳、南阳、随州等,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久以来形成了富有古城风韵的多以灯舞形式为主的民间娱乐性传统活动。如郧县的凤凰花灯舞,南阳的云彩灯舞,十堰的秧歌舞,襄阳的双人旱船舞,宜城的麒麟送子舞、赶象舞,随州的花鼓舞等。这些民俗体育多带有宫廷礼仪之风,是庙堂祭祀娱乐形式的延伸,宣扬古代太平盛世及民众同乐的场景,蕴含了汉水中游居民迥异的文化性格与内在精神,由此也彰显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包容性和同一性[3]。人们在各种节庆假日期间载歌载舞,走亲访友,以此种形式庆祝丰收,祈福禳灾。
汉水流域下游以江汉平原为主,多湖泊,属平坝稻作农业文化区域。由于此区域雨水充沛,物产丰富,因此经济比较发达。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此地区的居民世世代代以在宽广的平原耕种及江河湖泊中打渔为生,因此对大地及湖泊产生息息相关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恩赐产生虔诚的崇拜,通过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4],因而形成与大地湖泊紧密联系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荆州的滚灯舞、潜江的草把龙灯、安陆的麒狮舞、云梦的三节龙·跳鼓舞、武汉地区的高龙舞等,人们通过此种活动形式在传统节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以期缩短与神灵之间的距离,祈求神灵的庇护。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影响
2.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改变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原生态
中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环境造就了表现形式和内在特质迥异的地方文化,而生活在该地域的人深受这一特色地域文化的浸染,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5]。[6]认为,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的,即对世居地的依赖性,人员的不流动性;聚村而居,村落间存在“孤立”和“隔膜”;重“规矩”而不重“法理”。这种对世居地的依赖性及村落的“孤立”居住,正是民俗体育文化产生的沃土。然而,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极大影响了汉水流域大部分地区,如动迁地湖北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及河南的南阳市等地,这样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社会的乡土性,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生存环境和文化空间。移民后的居住房屋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这一规划显然难以逃脱对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与规模效益的考量,建设时大量借鉴城市建设模式,“迁村并点”、“居住集中”等规划思想表露无遗,外在的整齐划一彻底打破了居民原有的和谐感和空间体验,而对农村聚居特色与乡土文化的忽视甚至破坏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7]。除此而外,移民还造成了原有农村血缘模式的淡化,同时也削弱了宗族传统的内控力,这些外在生态环境的改变显然对原有民俗体育项目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流行于十堰地区的玄武灯舞、凤凰花灯舞及南阳地区的云彩灯、丁河高台、打春牛等,这些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大量原住居民搬迁后呈销声匿迹的趋势。
2.2 库区原有民俗体育文化的消失与变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筑坝蓄水对汉水流域的外在影响是丹江口水库上游的大片地域被淹没,而水库下游大片地域的水流量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变化将彻底改变与汉江水资源息息相关的民俗体育传统活动方式,如汉水流域上游安康地区的纤夫舞。这种与码头文化相伴而生的民俗体育活动,是以两岸纤夫生活形态及沿江地理风情为蓝本,形成极具纤夫生活特色的舞蹈,动作形象逼真、气势磅礴、跌宕起伏,舞蹈表演突出汉江儿女迎难而上的粗旷表现,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是汉水文化风情有力的历史见证。但随着丹江水库堤坝的抬升,汉江上游水面渐宽,水流变缓,大型现代机动船只可自由通行,彻底改变了沿江两岸纤夫的生存方式,同时也使纤夫舞丧失了自己的活动主体。另外,在考察中了解到,随着库区环境的改变及大量移民的迁徙,使得库区原来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逐渐消失,如库区十堰竹溪的打莲湘、南阳淅川的丁河高台等民俗体育活动,由于起源地被淹而脱离原有的活动场景,从而导致与现代生活的隔阂逐渐拉大而淡出人们的视野。诚如冯骥才[8]所说:“现在中国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失,速度真是太快了。”
2.3 移民对祖籍地与迁入地民俗体育文化的双重影响
纵观历史上的多次移民现象,其共性规律便是搬迁易,扎根难。因此,移民到新家园后如何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如何适应新的谋生方式,如何传承原有的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间的交融是长期、润物细无声的,而且总是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靠拢、落后文化向先进文化渐进,因此,移民后的民俗体育能否在移民安置点顺利扎根并生存下去,必将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乾隆至道光年间汉水谷地与秦巴山地接纳了大量川楚移民,移民也将龙舟竞渡的习俗带到了陕南地区,但该习俗只存在汉水沿岸,与移民的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这主要由于陕南地区地势险峻,河流湍急,这一外在的自然地理环境迫使移民放弃了原有的龙舟竞渡习俗,而汉水流域上游的安康、城固等地因河道开阔,水流平稳,因此龙舟竞渡习俗也就顺理成章的生存下来了,应该说龙舟竞渡是川楚移民与陕南自然环境相楔合的产物[9]。
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外迁移民必然会对祖籍地与迁入地民俗体育文化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民俗体育文化产生相应的变异。外迁移民既不会将祖籍地民俗体育文化全盘带到迁入地,也不会全盘接受迁入地的民俗体育文化,而是将二者进行了相应的优选,即将迁入地的自然、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民俗体育文化接受下来,与祖籍地的民俗体育文化产生文化整合,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祖籍地,又不与迁入地一致的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10]。在南阳淅川“三月三”庙会节考察中发现,流行于汉水流域的旱船舞,就是世居在汉江两岸的居民迁移后为适应陆地生活而形成的具有水陆两性的民俗体育活动形式。旱船舞的表演以仿真为主,把各种水上行船的生活拿到地面进行夸张处理,达到虚实结合的再现性艺术表演效果。如表演中的拔锚、起船、拨水、大回水、拨浪、搁浅、卧船、翻身、跨船、下锚等动作,浓缩了地方色彩的民间舞蹈风格,活泼生动、富有情趣和美感。可见,不同地域形成较为相近的风俗显然与移民具有一定的关系,各地移民为了生存需要,无形之中接受了原住居民的风俗。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影响的成因
3.1 文化生态变迁的后遗症
广义的文化生态是指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显露的美好的姿态或生动的意态,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能和谐共存的文化存在形式[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已经成为一个既成事实,外迁移民时按照新农村建设进行的居住条件的统一规划,更是彻底搅动了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场景,城镇化建设也促使原有“乡土社会”的整体转型,市场化、商业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人际关系也日渐疏远,以血缘、地域关系为根基的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薄,进而导致传统的感召力逐渐低下,这就是韦伯所说的文明的理性化和“祛魅”的进程[12]。迁移后形成的现代化趋势对文化生态的持续、渐进性改造必然导致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变异。如果这一变异过程能够与时代节律产生良性互动将会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因子,进而产生耦合,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否则,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必将走向衰亡。
3.2 打破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圈的天然屏障
钱穆说:“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因此不同的地域往往会形成迥异的民俗文化圈,在这一文化圈中,民俗文化会以相对独立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于特定的族群之中,造成这一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于家庭或家族制度的不同、村落或外在自然环境的不同、行政区划或语言(方言)的不同。这些差异是该文化圈得以存续的前提条件,一旦外部条件产生变异,该文化圈的存续也就岌岌可危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圈的首要影响是外在自然环境的破坏,丹江口水库堤坝加高蓄水后将淹没大片陆地。显而易见的是移民成为解决库区居民生活的最佳途径,而移民措施自然导致宗族及行政区划的区隔、居住环境的变异,进而也会影响到原有民俗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内涵,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特定的地理环境是我国民俗体育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也决定着民俗体育的地域性和丰富性。由于迁移地基本是按照城市化建设的模式进行的,即大量居民规模式集中居住,使得迁移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从乡土型转变为城镇型,而原生态民俗体育是在散居闭塞的居住模式下形成并发展的。因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打破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圈的天然屏障,使得民俗体育的发展失去天然的自我保护环境,其最终结果必将走向灭亡。
3.3 迁移后新旧居住地的隔绝造成传承日渐式微
[6]认为:“以农为主的居民,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可见,迁移对世代以农耕方式为主的居民来讲,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在考察中发现,南水北调工程迁移居民中,绝大多数是接受过现代文化熏陶的中青年人,而一些年长的居民处于对养育自己土地的眷恋及祖先血缘的敬仰选择了暂时就近留守。因此,形成了熟练掌握民俗传统体育的老年人留守原居地,不甚了解或完全忽视原生态传统文化的中青年人居住新迁移地区的局面。这样就形成迁移后新旧居住地的隔绝,造成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传承日渐式微。另外,迁移地现代经济模式的发展已经打破了汉水流域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单一经济模式,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由于迁移地大多在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且毗邻中心城市,造成年轻人对多种现代文化形式的向往,对本土文化缺乏认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兴趣有减弱的趋势。由于大部分原生态民俗体育都属于行为民俗,其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言传身教”。但随着迁移地社会进程的加快,交通的便利造成大部分中青年人常年在外务工,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大城市现代的文明,从而对于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淡薄,对于村落民俗信仰仪式中原生态民俗体育了解的热情和兴趣降低。一些在幼儿阶段早期好玩、好奇、好热闹的心理会参与原生态民俗体育,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失去了解和参与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兴趣,造成传承的人群逐渐减少。随着留守在旧居的原生态民俗体育项目传承人逐渐逝去,使得汉水流域极具民族特色的地域性原生态民俗体育传承出现断层,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境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湖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在三峡工程后的又一个大的水利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因此方案的提出需要站在我国21世纪长远发展的高度与汉水流域区域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前景来周密计划。遗憾的是政府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时考虑更多的是对汉水流域中下游环境的影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仅限于对地下文物的考古,而较少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整个汉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文化与民俗体育所产生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因此,本研究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以引起各位同仁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同时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与传承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和维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高永年,高俊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59-64.
[2] 胡小明.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 体育学刊,2007,14(8):5-9.
[3] 刘旻航,付玉坤. 民俗体育认知研究[J]. 体育学刊,2010,17(1):84-87.
[4] 赵红艳. 体育崇拜的文化学释义[J]. 体育学刊,2009,16(3):23-25.
[5] 胡小明. 胡说体育文化[J]. 体育学刊,2010,17(3):1-6.
[6] .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96-98.
[7] 曾山山,周国华. 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内农村聚居研究综述[J]. 人文地理,2011,18(2):68-73.
[8] 陈永辉,白晋湘.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J]. 体育学刊,2009,16(5):91-94.
[9] 张晓虹. 清代移民与陕西汉水流域民间风俗的嬗变[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3):91-100.
[10] 倪依克,胡小明.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 体育科学,2006,26(8):66-70.
篇10
关键词:酒店建筑;发展趋势;经营特点
Abstract: Hotel, it is not only the consumer short living space, but also a way of life performance, represents a part of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and living standard. Since the hotel functionality, complexity,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re relatively high, so the hotel design is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design industry categor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otel,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hotel are introduc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hotel design will be to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 hotel building; development tre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主题酒店在中国兴起之因
“主题酒店”的英 文 为 themedhotel,意 为 被 主题化的酒店。世界上最早的主题酒店是1958 年建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 (california)圣路易欧比斯坡(sanluisobispo)的麦当娜汽车旅馆 。目前世界各地主题酒店已不计其数, 影响较大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帆船酒店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金字塔酒店、英国的甲壳虫主题酒店、 希腊雅典的卫城酒店、印尼巴厘岛的摇滚音乐主题酒店以及瑞典的冰酒店等等。中国第一家主题酒店是2001 年10 月, 在深圳挂牌营业的威尼斯皇冠假日酒店, 该酒店以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城市的历史文化为主题 ,由于在建筑设计上融合了文艺复兴和欧洲 “后现代主义” 的独特风格,充分展现了古今威尼斯水城的精神风貌,从而蜚声全国。将国外古老的城市文化移植到今天的中国,这在中国酒店行业还是第一次。
中国主题酒店之所以在二十一世纪初兴起, 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旅游 业随着国家年的改革开放及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酒店行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 ;二是中国旅游酒店是最早和国际接轨的行业,早 在 上 世纪 的1989 年,就推行世界酒店业的 “星 级 评 定” 标准。 因此,对国际酒店的一些新生事物和先进管理理、 念经营理念不仅能很快接受,也能迅速复制和消化;三是中国酒店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 及 旅 游消费群体对酒店及其旅游产品多样化消费需求 ,推动了主题酒店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二 主题酒店的设计与经营特点
主题酒店是酒店业激烈竞争的产物,“主题酒店”的产生推动和引领着世界酒店业向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一旦酒店的主题文化品牌被确立之后,要想保持文化品牌的价值持续性,就必须进行文化品牌的延伸,比如四川雅安西康大酒店,是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 中国主题酒店虽然在时间上起步晚,但中国人不甘于落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的民族精神,不仅让人民很快领悟了主题酒店的文化理念和内涵,而且在自我实践中,不断去探索,进一步深化了对主题酒店理念和内涵的理解。如中国主题酒店在建筑设计上有较好的主题文化意境,在建筑样式和风格方面注重酒店的主题文化表现,展现主题文化特色,比如香港迪士尼乐园酒店的城堡式尖顶建筑展示了迪士尼主题公园的独特风采;饭店的“五星宣言”最能体现酒店打造全国首家藏文化主题酒店的理念。
现代酒店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服务设施注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与人性关怀,高科技不仅能体现酒店的先进性和高效性,更体现了酒店服务的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主题酒店,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该不断地进行产品更新,不断地升级服务,必须具备个性特征和服务质量的优势条件。消费者的需求就是让人们在精神上享受文化愉悦的同时,服务上也体验现代高科技带来的高效和舒适,因此要将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于酒店的对客人服务与运营管理上,使酒店主题文化与现代高科技融为一体,这就是酒店个性化和主题化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酒店产业发展新的方向。由于我国旅游业还未达到休闲旅游的层次,发展并未成熟,因此主题酒店本土化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酒店业规章制度的日益完善,人们对酒店文化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休闲时代到来之前,中国主题酒店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依然会产生影响。主题酒店的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消费者对主题酒店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并开始有所了解。主题酒店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人力和品牌资源,还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能力以及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能力,主题酒店就是用自身的这些核心能力将酒店的独具特色资源进行转化和创新,整合凝聚成酒店不可战胜、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
三主题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主题酒店将无论是在建筑造型设计与室内文化氛围营造, 以及对主题文化的理解和把握都会有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运营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等方面也将不断提升。对此笔者认为未来中国主题酒店的发展趋势将突出以下三点:
1主 题 酒 店 的 “文化性”要求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题酒店将继续朝着个性化、 多 样 化、细 节 化 的趋势不断迈进。 主题酒店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型酒店,关键是在于主题酒店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即文化性要求文化性。不仅是主题酒店的本质属性 ,更是主题酒店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概括的说,未来的主题酒店将更加强化对文化氛围的营造,更加注重主题文化的深度挖掘 ,更加重视顾客对文化产品的体 验, 也更加重视主题文化的细节把握。如:第一世界大酒店的墙壁印有大象图案的壁纸(包括楼道和房间的墙纸), 使酒店进一步凸显了东南亚主题文化的细节和独特氛围; 各服务区域随处可见反映东南亚各国民俗文化的珍贵饰品、 文 物、挂 件,以及上百幅反映古今东南亚各国民俗的挂画 ,使整个酒店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东南亚民俗文化气息 ,并彰显了主题文化的独特魅力。 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主题酒店,必须把对主题文化氛围设计, 融入到酒店建筑与装潢的每一个细节 ,才能满足顾客对酒店的主题文化更高层次的要求。
2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拓展和延伸” 将为未来酒店运营管理者所重视任何一类商品要想使之维持长久的生命力、竞争力,除必须具备现有的个性特征和服务质量的优势条件之外, 还必须实现不断的产品创新,不断的服务升级,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主题酒店来说,“不断的主题文化拓展和延伸”就是不断的服务产品创新与升级。 长期 以 来,国内一些酒店步入不断 “换 脸”即 不 断“更新改造” 的误区, 认为只有建筑与装潢上的不断出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客人、 稳住客人。由此,长期以来中国酒店一直存在酒店酒店之间的 “斗富现象” 。其实,吸引客人、能留住客人并不取决于外在形式,而在于服务内涵的深度挖掘。 笔者认为,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拓展不是表现在定期的投入大笔资金进行硬件设施翻修改造,或变化原有的主题文化 ,而是表现在酒店的主题产品的深度挖掘及其服务上不断升级。 如:不断开展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就是很好的服务内涵的深度挖掘。 如第一世界大酒店定期举办云南及东南亚美食节、 泰国泼水狂欢节和原生态民俗风情表演等, 这些都是对酒店主题文化的拓展和延伸。笔者认为,一次成功的主题文化挖掘不仅能够给酒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有,利于加深顾客对主题文化内涵的理解,更有利于酒店特色商品的打造 ,更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主题文化”结合“时尚”元素,将 受 到 更 多 的关注所谓“时尚”即随时展而出现的, 代 表 时 展方向的“新思想、新理念”。 未来的主题酒店不会因为自己固有的文化特色, 而 拒 绝 吸 收“新思想”、“新理念 ”。基于笔者对未来酒店主题表现方式的研究,认为未来的主题酒店将在不断拓展和伸延主 题 文 化 的 同 时, 将半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 断 注 入某些代表时展方向的 “时尚”元素。 如,当 前 整个国际社会所提倡的低碳理念、环 保 理 念、 健 康 养身理念等,都会被未来中国主题酒店所接受。 目前,这种趋势在国内的主题酒店行业中刚刚崭露头角,如,URBN 上海酒店是国内最早引入“ 碳 中 和”概 念的主题酒店,以及北京的九华山庄以“ 健康 养 身”为主题的酒店等都在业界产生较大的影响,而 这 些 影响必将对未来国内主题酒店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建设性的指导。
结语
上述所列举的我国许多主题酒都是值得业界学习的典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 国 旅 游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主题酒店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机 会,并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在建筑设计, 酒 店装潢、经营理念、运营管理、以及酒店规模 等 方 面 走在世界前列。 因为,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 无论在历 史 文 化、民 族 文 化、民 俗 文 化、 饮 食 文 化、 养 生 文化、艺术文化科学文化、等方面都有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参考文献
[1]梭伦.经济型酒店营销战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