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热点范文
时间:2024-04-23 15: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市场热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旅行社对旅游地的科学合理的营销,对于顾客、旅游地和旅行社而言越来越重要,能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旅游产品;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旅游目的地并提高热点旅游地的质量和知名度;成功的营销也能够提高旅行社的效益。随着旅游者的增多,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的共同努力营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人次较多,旅行社组团快,在旅游者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即热点旅游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或研究进展
对旅游营销工作的研究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是旅行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赵西萍(2005)系统的讲述了旅游营销,是对旅游营销系统和全面的概括。孙安彬(2001)提出树立现代旅游营销理念非常必要,只有树立新的影响理念才能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并积极创新。阳宁东和周幼平(2003)提出只有在解决了使用权的基础上,旅行社才会开发新线路防止搭便车的现象。史雁军(2006)提出要提高企业的个性化营销的能力,把旅行社的营销推向了个性化的发展方向。Dolnicar,Sara(2007)给在成熟的旅游市场和互联网普及率高的时期的旅行社提供营销战略,建议旅行社是专注于特定的专门服务和具体领域的市场。对于旅游营销工作,现在国内外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新兴起的商务旅游,对于传统的营销工作也有一些研究,但是旅行社对具体的热点旅游地的营销的研究比较少见。
二、长沙市旅行社对省内热点旅游地营销的基本情况
热点的旅游地主要包括湘西凤凰,张家界武陵源,郴州的温泉和山水,邵阳花瑶古寨、高州温泉、魏源故居,株洲炎帝陵,南岳衡山,湘潭韶山。还有一日游:长沙,韶山,衡山,岳阳。还有季节性的旅游景点如常德桃花源。旅行社一般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一般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新兴产品的出现。旅游景点都是不可复制和不可变更的,现在旅行社能改变的主要是组团的方式,有传统的包团,以及现在新出现的主要是散拼团,对于较远的旅游行程还会采取包机等组团形式。自助游逐渐兴起,旅行社对散客的营销也成为了热点旅游地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对象。
旅行社主要营销的旅游产品,一般都是热点旅游地,会把热点旅游地放在优先和重点的营销对象,在门市部的DM单上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销售人员会优先介绍。旅行社会采取建立采购协作网络,联合促销和组合营销等方式推出热点线路。
三、长沙市旅行社对省内热点旅游地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线路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对湖南中青旅,湖南国旅,湖南海外旅行社,长沙江河旅行社,长沙金桥旅行社,长沙市神州旅行社,湖南省天洋旅行社等国际国内大中小的省内旅游产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推出的旅行社线路和旅游目的地几乎相同。通过对比发现大部分旅行社推出的旅行线路都是差不多的,在组合上也非常相似,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创新严重不足。
(二)旅行社产品营销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博弈困境
旅行社只是实现旅游的手段,不是旅游的目的。旅游者旅游往往先选择旅游吸引物,再通过旅游吸引物选择其中介机构。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旅游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旅游者成为稀缺资源。为了抢占旅游客源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旅游供应商纷纷到旅游客源地进行宣传促销或者通过网上营销直接给顾客以最优惠的价格和方便的购票途径,促使旅行社进行营销的获取的利润空间小。而且旅行社对目的地进行营销提高知名度后,旅游目的地的收益要大于旅行社。
(三)旅行社产品销售渠道困境
旅游恶性竞争,价格战问题突出。现在旅行社主要是以价格战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投机行为则加剧了旅行社业的价格,旅行网上营销系统的出现是顾客对价格消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使各旅行社更加重视价格的竞争,甚至出现“零团费”、“负团费”等旅游团,使旅行社深陷“价格战”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营销渠道品扁平,促销方式单一。目前长沙市旅行社销售渠道普遍呈现“旅行社―门市部―顾客”的单一化特征,营销渠道扁平,大型旅行社内部划分出多个门市部,分别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扰乱市场价格,降低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旅行社的促销方式比较单一。广告的载体也侧重于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而在电视、网络媒体上的投放力度还不够大。现在旅行社还是非常重视传统人员推销(例如电话和短信营销),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营销工具则相对运用得比较少。由于旅行社的资金和技术困境,网络营销也运用的较少。
四、长沙市旅行社对省内热点旅游地营销的建议
(一)建立旅行社产品品牌机制,进行差异化竞争
旅行社要获得长期的发展优势,在线路的创新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必须培育自己的品牌,而线路的品牌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服务品牌才是企业的内核。建立个性化服务体制和旅游服务的特征要求必须提高销售和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对热点旅游的营销不应趋于相同,各个旅行社更应该开发潜在的热点旅游地,应该进行整合建立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立体式服务网路体系,建立差异化竞争体制。
(二)创建合理的销售渠道,运用多种营销方式
长沙市需要形成一种既充分发挥竞争作用又兼顾效率的旅游行业组织,建立一个具有旅游批发商和旅游商分工体系,降低旅行社设立分社、门市部的营销成本,从而实现组织客源的规模效益。旅行社应合理利用广告、人员推销、门市部门、营业推广营销与公共关系等促销方式,实现各种促销方式的有效组合。长沙市旅行社应强化与省内景区、交通、宾馆等旅游资源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旅行社行业之间的合作,占据旅游资源的优先开发、使用权,进而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三)加强旅行社客户管理,建立客户VIP系统
客户管理可以强化旅行社品牌形象,培养自己企业的“忠诚顾客”。长沙市旅行社可建立专门的客户网并对老顾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回访,组建会员俱乐部鼓励老顾客参与本社的相关活动,还可借鉴会员积分制等各种手段来巩固顾客对本旅行社品牌的忠诚度,同时旅行社也可以借机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能够开发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形成关于热点旅游地产品的独特系列,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对于热点旅游地的营销,旅行社可以采取现有客户介绍新客户有奖的活动,即加强了于老客户联系又开发了新客户。
(四)进行网络营销,树立新的营销观念
虽然长沙市有些较大旅行社开通了网站,进行了一定的网络营销,但是大部分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营销,由于资金限制和技术限制网络营销只是作为辅助工具,网络营销是旅行社未来的发展趋势。旅行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开发旅行社手机软件,官网微博,微信,并积极利用现有的平台如0731团购网,聚划算等进行网购。对热点旅游地的营销应树立全球营销、知识营销、绿色营销和以人为本的全新营销观念,灵活采用柔性营销、定制营销等创新方法。
五、长沙市旅行社对省内热点旅游地营销的前景
篇2
关键词:2009年、陕西省、旅游、预测、建议、市场
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双重冲击,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步入调整期,产业发展一度出现回暖迹象但又重新跌入低谷。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同比保持增长但速度大为放缓,入境旅游市场同比为负增长,国内旅游在三大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半年,陕西省旅游业则总体持续保持良好的态势。
一、2009年上半年陕西旅游业市场分析
1-6月份,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685.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07%;旅游收入334.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6.99%。陕西省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在国内、出境、入境三大市场中占据更大比重。【1】
西安市上半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6.0552万人次,同比下降18.71%,创汇1.48亿美元,同比下降17.7%;接待国内游客1770万,同比增长29.57%,国内旅游收入133.09亿元,同比增长32.65%。旅游业总收入144.95亿元,同比增长26.34%。西安市旅游业经济运行特点表现为,海外客源市场1-5月均呈现下降态势。5月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开始大幅回升。6月接待海外旅游者5.1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6.81%,入境市场呈现止跌企稳态势;西安市国内旅游每月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态势,接待国内游客1770万人,同比增长29.57%,国内旅游收入133.09亿元,同比增长32.65%。【2】
商洛市拉动旅游业的主体是国内旅游,1-6月份接待国内旅游者326.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0%和158%。【3】
陕西省旅游产业何以寒中透暖,能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与去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对东南沿海冲击较大,但是对西北,对陕西的影响有限。
2、扩大内需、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已经明显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复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物价指数平稳都有利于陕西旅游业回暖和发展。
3、规划指导得力,发展旅游业的氛围浓厚。政府及时有效地对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思路做了战略调整,由过去强调以入境游为主,调整为以增加国内需求为重点,加大了国内旅游工作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出台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刺激旅游者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我省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4、打造旅游精品,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
5、凸显特色,发展红色旅游。开辟了6条具备跨区域功能的复合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综合配套的红色旅游体系,成为陕西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6、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拉动了市场。挖掘古镇名村文化,带动县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已命名的国家级旅游强县1个,已命名的省级旅游强县22个,正在创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3个,名村11个。全省“农家乐”经营户已发展至9957户,全省县域旅游接待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县域旅游经济总收入超过510亿元人民币。
7、宣传促销到位,在国内旅游市场黄金周游客增长幅度明显。元旦、五一、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爆;周末西安市周边休闲游市场火爆;长线旅游景点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8、行业管理严格,旅游环境更加完善。在西安新开、增开国际航线的带动下,周边近邻国家的入境游客开始增多。今年4月和5月,西安-昆明-新加坡航线开通,并增开了西安-首尔国际航班,韩国、新加坡市场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除了亚洲国家入境人数的增加,欧美市场也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好降幅有所减缓。
9、实施优惠政策,调动游客兴趣。继续实施对旅行社接待人数、外联人数和旅游包机、专列的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国际旅行社把工作重点放在入境旅游市场开发上,在促进入境旅游发展中提高自身的效益。同时,完善了陕西旅游信息资讯网,启动“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加快旅行社、酒店、交通等服务行业的联网运作。
二、2009年下半年陕西旅游业发展预测
1.发展环境:发展旅游消费作为国家战略更为明确,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趋于缓和,甲型h1n1流感成最大变数。
2、陕西旅游经济总体上在低位平稳运行并朝上行方向发展,预计第三季度将出现更加明显的回暖趋势。2009年下半年,如果人民币始终保持升值态势,那么将会极大刺激出境市场的发展。短线旅游仍会兴旺,成为拉动旅游业重要的一只力量。陕西旅游业将会出现入境旅游市场仍有增长但不会很大,而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依将持续增长,并且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基本格局。
3、国内旅游市场的人数和收入比重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旅游市场特别是短程休闲市场成为增长亮点。
三、发展陕西旅游业的建议
1、要大力促进旅游消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度假等消费热点,引导多样化旅游需求,拉动社会消费增长。
2、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特别要高度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城镇化、同城化效应对旅游需求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3、要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宽旅游产业融合面,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着力培育本土大型旅游集团。
4、要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完善法规环境,优化观念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继续加大对毗邻省市县的旅游宣传。
6、继续实施对本地居民游本地景点的优惠政策。
7、积极做好下阶段旅游市场开发等准备工作。要及早研究和预测明年全国旅游形势,及早部署今年下半年十一黄金周以及中秋等旅游黄金季节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8、旅游商家还没有开发出适合农民旅游的营销产品,这是真正制约农民旅游市场打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陕西旅游业要想在2009年有所作为,实现最大市场份额,就应关注发展最广阔的农村市场。
9、在入境市场,建议旅行社主打一些新兴市场,比如南美、中欧市场,相对而言,这些地区的国家离主流经济较远,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还有,就是一些新兴的国家,像俄罗斯、捷克等等,这些国家的经济处于稳步上升阶段,金融危机只是放缓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因而预测以上市场会成为今年入境游的小亮点。
参考资料:
【1】《上半年陕西旅游业逆势增长 实现旅游收入334亿》,《陕西日报》,2009年7月16日;
篇3
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长远来看当然是要改善供给能力,解决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第一项工作是解决困扰旅游业发展多年的交通等基础设施问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第二项工作是营造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实现旅游客源的结构性分流。当前我国旅游的特点是热点太热,冷点太冷,大部分游客集中在少数几个热点上。今后,要结合西部大开发,挖掘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从空间上实现客源分流。
一、以资源开发等项目为重点,实现多元化发展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以需求拉动为主要特征的。在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两轮市场需求的冲击,产业发展也随着需求的变化从被动的接待型转向产品开发型。
第一轮需求冲击来自国际旅游市场,它催生了70年代末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旅游业。这一轮的需求冲击是一个外生的变量,增长快,密度大,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层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旅游业很难在短期内做出全面反应,只好采取适应需求策略,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尽量寻找弥补缺口的平衡点,在产品的开发组织和产业体系的构建上不具备任何自主性,一切依赖资源自发发展,听凭需求流动的安排。由于这一时期的国际旅游需求集中指向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中国旅游业便被动地接受了这一安排,以简单、粗放的观光接待型旅游为主,靠迅猛增长的国际旅游市场创造了80年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奇迹。
篇4
【关键词】 亲景度;入境旅游市场;湖北省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以及旅游外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实力的重要指标。入境旅游者由于其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观念、教育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性别、年龄、职业、闲暇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会对某类旅游目的地产生偏好。研究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有助于了解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偏好程度,进一步掌握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发展潜力及动态趋势,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有效地组织和开发旅游产品,并针对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提高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不断开拓和巩固海外客源市场。
国内学者马耀峰教授首先引入了亲景度的概念及其模型,并利用亲景度指数对我国西安以及一些热点旅游城市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王力峰、汪德根、李景宜、孙根年、杨志勇、唐苏华、张艳等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指标对桂林、苏州、新疆、黄山等地入境游客源市场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亲景度运用于旅游客源市场定位研究比较缺乏。基于亲景度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和定位,并提出针对性的开拓对策。为湖北省有针对性地开拓入境客源市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湖北省入境旅游业已从起步阶段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也逐步完善起来。从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可以看出,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整体呈现的是蓬勃发展的态势,由于2003年的SARS事件对于整个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是个较为严重的影响,湖北省也不例外。以2003年为时间节点,湖北入境旅游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9~2002年为平稳发展阶段,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从1979年的11542人次,增至2002年的1024312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也由230.75万美元增加到28390.95万美元;2003~2007年为快速崛起阶段,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由405214人次猛增至到1318179人次,外汇收入也从13626.93万美元迅速增至41264.00万美元。
根据我国旅游统计,一般把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构成划分为外国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三大块。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包括外国人、港澳台同胞。20世纪90年代初期,港澳台市场是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1990年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澳台同胞人数占当年入境总人数的76.64%,外国人只占到23.36%。90年代中期以后,入境旅游市场中外国人比例直线上升;1994年外国人占总入境市场的53.95%;2007年这个比例高达到了81.72%,港澳台同胞占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锐减至18.28%;1994~2007年这14年外国人旅游市场平均占湖北省总入境旅游市场的73.22%。随着外国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中外国人已经成为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二、湖北省客源国市场亲景度分析
(一)亲景度模型
亲景度模型,是用于研究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对国内某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偏好程度,着眼于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其数学含义是某客源国游客在目的地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之比,其实质是两个百分比之比,即偏爱指数。亲景度反映客源国游客对目的地的喜爱程度。其数学含义是某客源国游客在目的地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之比其实质是两个百分比之比。该理论用于国内旅游市场时,由于没有考虑旅华游客占其全部出游人数的多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分析时还应结合实际客源国游客数量。亲景度模型的公式表达为:
根据亲景度的大小,可将客源市场分为亲景客源市场(P≥1)和疏景客源市场(0≤P
(二)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旅游统计数据可知,湖北省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包括亚洲市场(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欧美市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大洋洲市场(澳大利亚)等,数据获取中,2001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有失真情况,故舍去200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亲景度模型计算客源国市场的亲景度,鉴于一年的亲景度数值反映不出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分类,故取2000~2007年亲景度的平均值(表1),对湖北省入境游市场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亲景度差异显著,年际变化大
2000~2007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呈现较大的震荡起伏,近年亲景度普遍走高。亲景度最大的为29.2(德国,2007),最小为0.02(俄罗斯,2002)。就2007年度分析,亲景度最大的为德国(29.2),最小为澳门(0.08)。强亲景客源市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为洲际市场,且亲景度较大,说明这些客源市场的游客对湖北的选择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偏好程度。德国游客的亲景度历年来都最大,2000~2007年平均值达到9.24。其原因在于:湖北省具有的地缘优势,三峡大坝工程的吸引力,恩施州文化生态的魅力。2000年至2007年,湖北共接待德国游客674328人次,占湖北接待入境游客总数的11.85%以上,仅次于美国的16.09%居湖北旅游客源市场的第二位。
弱亲景度客源市场包括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些主要都是洲内市场,都是旅华的主要市场,对湖北的亲景度却普遍较低,2000年至2007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亲景度基本是在1上下震荡,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四个客源国是中国的近邻,值得关注。疏景客源市场包括台湾、菲律宾、韩国、澳门、香港、俄罗斯,除俄罗斯外,这些都是洲内市场,都是中国的邻近地区,然对湖北的亲景度却很低,以平均值看低于1。2000年至2007年,疏景客源市场占湖北接待入境游客总数的25.07%,这个数值也是较低。
2.亲景度整体震荡剧烈,呈上升趋势
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震动较大,起伏较为频繁,亲景度不稳定,尤其是2007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出现急剧的增长势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亲景度越大,上升幅度越大,德国的亲景度从2000年的6.50上升至2007年29.20,是增长最为显著的入境旅游市场。欧美市场的亲景度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位置。亚洲市场却不是非常理想,就其游客总量而言,也不是较多水平,一直在较低位置徘徊。
3.影响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变化的原因
(1)湖北省旅游业面临“东西夹击”的挑战。东部沿海省份是我国旅游业较发达地区,其良好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水平、较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对湖北省旅游业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对西部实施倾斜政策,西部省份已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培育,对湖北省旅游发展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2)受“非典”突发因素的干扰,国外游客对中国的选择度会出现起伏,这直接影响到湖北省入境游情况。
(3)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给以湖北带来的机遇,促使湖北经济事业的发展,导致海外投资的增加,引发入境旅游的上升。
(4)近年来湖北省赴日韩、北美、欧洲四国(英、德、法、意)巡回旅游宣传促销,宣传了“来湖北、游三峡、探神农、登武当、逛武汉”旅游品牌形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效。
亲景度的引入,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对客源市场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更科学地进行旅游市场开拓服务。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首先要巩固欧美市场,深度挖掘亚洲市场。政府应加强促销力度,按照市场细分的要求,主题鲜明地进行宣传;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加快人才培养,构建人才梯队,加强旅游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耀峰,梁旺兵.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5(1):35~38
[2]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苏红霞,马耀峰.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5):146~149
[4]王力峰.桂林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 2004(5):688~691
[5]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100~105
[6]李景宜,孙根年.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其研究[J].资源科学.2002(6):91~96
[7]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2005(1):121~125
[8]杨智勇,王春枝.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6):141~145
[9]唐苏华,杨兆萍,刘旭玲.基于亲景度、竞争态的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6):128~132
篇5
一、人口老龄化给我们的旅游业带来的启示
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老年人在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大半生后,退休时节他们最怕被社会所淡忘。许多老人对社会怀有极强的责任感,只要他们感到自己还能被社会所接纳就足够了。另一方面,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类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这样老年人选择旅游便成为一件自然的事了。
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998年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年龄结构来看,超过51岁的老年人的比例占全部来华旅游者的22.3%,仅次于商务旅游活动为主的中年组的46.5%。根据最近一次世界老人年旅游大会的资料,美国人口中约有1/5的人年龄超过55岁,他们当中有47%的人有过远程出游的经历。可见,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
从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来看,在旅游人群中,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并不低,而且消费潜力大,特别是发达国家。据预测,1990-2000年美国总人口将增长7%,而5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长11%,他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另外一方面,他们的开销却比年轻人少得多,子女已远离他们,社会保险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许多身体健康者往往选择昂贵的航空和游船来旅游,给旅游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从我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习俗来看,据对北京几家大的旅行社办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老人情况的调查,其中相当数量的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出国梦”。此外,我国许多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也可出国旅游。
从对日益扩大的老年旅游队伍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老年旅游的旅行社和旅游服务组织。更有甚之,许多旅行社在推出热点路线时,还对年龄作了限制,使广大老年人望“景”兴叹。可见,开创老年旅游市场,为老年人旅游提供专门的服务,是旅游企业谋求发展的一种机遇。
二、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其身体、阅历等情况与其他年龄组差异很大,所以其参与旅游活动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各种媒介,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2)以纯旅游活动为主,区别于青少年组的休闲旅游活动,更不同于中年组的带有特定商务目的的旅游活动。与此相对应,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龄组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50%左右。(3)以团队旅行活动为主,往往老俩口结伴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这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是老年旅行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老年旅行团不同于一般旅行团的一个显着特点。(4)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对老年游客吸引力最大的两类旅游产品。(5)旅行距离受局限,通常是旅程长的目的地参游的老年人趋少。
三、当前开发国际国内老年客源市场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由于老年旅游市场有区别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在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时,要以这些特点为依据,有的放矢。
老年人对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安排慎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针对老年人作促销宣传时,尽量内容丰富详尽,并且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老年人旅游受身体状况及经济能力的限制,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旅游线路时本着“短而精”的原则,行程路线要短,旅游景点精炼而特色鲜明,内涵丰富。鉴于老年人对旅游目的地文化意义情有独钟,应在这方面多花费些精力。老年旅行团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要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这就对我们旅游服务的硬件和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配随团医护人员,及时与旅游途中和目的地的医院挂钩。对导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在老年心理、老年保健等方面有所了解,如安排老年人用餐时,尽量安排香、脆、软和含糖少、营养高、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安排活动时本着稳健的原则,强度要适当。
(二)从国际市场看,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老年人的出游比例不同,在开发老年市场时应采取“全面出击,重点突破”的策略。从国际范围来看,继续巩固我国在西欧和北美的市场,大力开拓周边和大洋洲的老年旅游市场,适当发展非洲和东欧的市场。
篇6
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动员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促进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人员就如何规范整顿我市文化旅游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举行这次百日会战活动。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文化旅游市场整治工作会议和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安排部署我市文化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进一步净化文化旅游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规范社会文化旅游市场秩序营造有利条件。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百日会战集中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注重正面的引导和扶持,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使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形成了包括网吧文化娱乐市场、旅游市场、图书报刊市场等在内的综合型市场体系。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繁荣,不仅使人们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且优化了投资环境,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发展和繁荣文化旅游市场过程中,针对文化旅游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文化旅游市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上级管理工作部门的部署,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文化娱乐市场方面,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区网吧整合专项行动,使我市网吧经营场所由家,压缩到家,压缩比例达以上,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整治力度,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在图书报刊市场方面,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对各类非法出版物进行了有效清理,对印刷企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查缴非法盗版书刊万余册。另外我们还开展了乡镇非法电视台专项整治工作和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检查工作。这些整治行动,打击了文化旅游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以网吧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秩序比较混乱,一些网吧业主为了自身利益违规经营,未成年人上网和超时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二是贩卖非法出版物,私设乡镇非法电视台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文化旅游经营单位不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存在着许多事故隐患。上述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文化市场秩序,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损害了国家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为此,中央、省、市都把文化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之一,加以安排和部署,并明确提出了整治和规范工作的任务、目标、方针和措施。对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我们作为文化旅游市场主管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文化旅游市场白日会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下最大的决心,用最大的力气,集中解决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整顿和规范好我市文化旅游秩序,服务我市经济发展大局,建设文化强市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市场整治百日会战深入开展
根据中央、省、市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实际,我局制定了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百日会战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打击违规经营、确保安全生产为目的,以整顿和规范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两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开展文化旅游市场各项整治和大检查活动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争取春节前使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的改观,文化旅游市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准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网吧市场的专项整治。网吧行业是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要通过这次专项行动,彻底改变网吧违规经营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使人民群众对网吧行业的社会形象有根本性的转变。要努力提升网吧品质,严格按国家有关要求,对网吧设备、环境、管理等条件认真认定,实行网吧行业标准化管理;要努力提升网吧经营者素质,实行网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要努力提升技管能力,利用现有技管设施加强监控,人防、技防结合;要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一家,处罚一家,绝不姑息。
2、开展网吧、歌舞、游戏室、星级宾馆、餐厅、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文化旅游场所安全大检查。要进一步强化督查,督促和推动文化旅游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防止和减少其他各类安全事故,双节期间社会文化事业平稳健康发簪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4、开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手机视听节目服务的整治活动、查处无线电干扰器、打击乡镇非法电视台。按照省广电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安装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重点做好打击乡镇非法电视台工作,要主动开展清理、排查、取缔活动,积极协调当地公安和无线电管理部门,坚持“露头就打”,维护广播电视正常播出秩序,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5、开展《××新闻》整转工作大检查。
6、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安全大检查。
活动具体安排分五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从12月10日-20日。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任务,认真开展动员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提出整治的重点和标准。二是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12月21日-元月21日。对照专项治理要求,围绕行动方案,开展自查活动。三是集中整治阶段,时间从元月22日-2月22日。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本辖区内的文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和整治。四是整改提升阶段,时间从2月23日-3月13日。针对市场混乱、监管不力、群众反映强烈和安全生产隐患较大的问题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办法、有步骤地进行整改。五是检查验收阶段,时间从3月14日-3月24日。市局将组成检查组队各单位各部门进行抽查验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百日会战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百日会战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强,标准高,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尽职尽责,严格执法,努力形成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严格责任追究。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文旅局已成立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这项工作。各县区文旅部门、局属单位也要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以确保百日行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对于在整顿和规范工作中,行动及时,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对行动迟缓,治理不力,失职渎职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治理的,文化旅游市场混乱得不到扭转的地区,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切实加强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更好的担当文化市场管理和整顿规范工作的重任。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
2、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渠道和形式,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迅速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取得广大群众对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的支持。电台、电视台、广电报社要开辟专题,大力宣传行动效果,形成高压态势,为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地社会舆论氛围。
3、加大监管和执法的力度,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行动效果。活动开展中要以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加大对文化市场整治的力度。尽快从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深入的开展整治活动,坚决遏制住文化市场混乱的势头。要加大执法力度,每个阶段工作开展的同时都要组织几次大规模的突击检查活动,打击违法经营活动的嚣张气焰。要把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作为整顿和规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快从严查处。对危害大,影响恶劣,事实清楚的典型案件,公开审理;对线索明确的大案要案,要追根求源,一查到底,坚决予以以查处,决不手软;对违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决不能以罚代刑,大事化小,更不能包庇纵容,姑息养奸。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要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争取长治久安。如果发现文化经营单位有安全隐患,要及时下达检查通知书,并将有关情况书面告之公安消防部门。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不能为整顿而整顿,为治理而治理,而是要通过整顿和规范,使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根本的好转,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防止出现那种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一死就放的怪圈,努力形成整顿促繁荣,繁荣巩固整顿的良性机制,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整顿与管理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合法、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活动,进一步繁荣我市的文化旅游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
篇7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意,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
2.1旅游营销理念的变革
随着市场营销从早期的生产观念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社会营销观念阶段,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注重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旅游营销理念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绿色营销观念、生态环境观念、品牌服务观念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2.2营销职能的演变
旅游营销的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强调旅游营销的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3营销组合策略及营销模式的延伸
随着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传统4Ps策略已滞后于旅游营销功能及理念的演变,因此美国著名市场学家菲利浦·科特勒于1984年提出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意义得以逐渐体现。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要去影响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营销组合还应融入权力与公共关系两大要素,特别是将公共关系的手法运用到营销组合中,运用以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为基础的新的营销传播模式,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纽带、培养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来源:3.2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特别是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3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与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
4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4.1完善旅游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
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
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2组建高素质的旅游营销队伍
旅游企业要重视旅游营销队伍的建设,把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建设的主要工作,选择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热爱旅游事业有开拓精神的人作为营销人员。企业要完善用人机制,把好录用关,提高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层次;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环境,把人才的流失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4.3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获取经济信息和营销信息两个方面,通过营销信息系统,可以反馈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并针对不同营销效果加以控制,为决策层提供最新的营销动态,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使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者的工具,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及时、服务超前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传统营销也有其长处,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把旅游市场营销做得更好。
篇8
[关键词]旅行社新休假制度营销对策
今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新休假制度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旅游消费者余暇时间的调整,继而引发旅游市场中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动。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纽带和旅游客源的组织者,及时研究新休假制度对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的影响,从供需矛盾、旅游消费热点、出游方式和国内外市场等角度探讨市场营销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黄金周”下旅行社的经营现状
我国的“旅游黄金周”最早出现在1999年,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十一”、“春节”等3个法定节日都延长为7天,人们形象地把这3个时段称为假日旅游的“黄金周”。我国休假制度的调整,为公民除由提供了时间保证,也为刺激旅游消费和扩大旅游内需创造了条件。该休假制度在之后的九年中一直沿用,在此传统“黄金周”下旅行社的营销模式呈现出一些特点,如国内旅游需求持续增长使广大旅行社将国内长线游作为重点营销对象;出境旅游规模扩大,旅行社开始跨国经营等。然而,在此模式下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旅行社经营理念受到冲击
尽管我国不少旅行社已经意识到树立“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重要性,但实施力度还不够,尤其在面对巨大的市场利益诱惑时,很多旅行社还是片面实行以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导致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劣质服务问题时有发生,如减少计划内的旅游景点、减低住宿标准等。这种为追求利润而牺牲产品质量的行为,为旅行社可持续经营埋下了隐患。
(二)中小旅行社数量日渐增多,但经营局面不容乐观
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规模结构一直呈现中小国内旅行社占大多数的特点。随着“黄金周”对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刺激,加之旅行社业进入壁垒低,更巩固了这一行业结构。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环节经营深度的不足,因而形成有限接待量和低利润率之间的恶性循环,使得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艰难。
(三)形成了单一的旅游产品设计,有较大的局限性
“黄金周”的七天长假使旅行社的产品设计偏于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团体包价”为主,散客游产品比例小,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比例也很小;二是“长线旅游”为主,缺乏中短线产品,线路设计有待改进;三是多见“观光”旅游,其他旅游所占比例很少。
二、新休假制度下我国旅游消费的变动趋势分析
从旅游经济角度看,旅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或需要,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并可能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5]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为满足自身享受和发展需要,对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的综合,是在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随着收入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而产生的高层次消费。[6]闲暇时间是对旅游需求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和决定性作用,旅游需求同闲暇时间同方向变化。当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时,旅游需求量就相应增加;反之,旅游需求量就相应减少。[7]对旅游消费者的现实和潜在的旅游需求以及消费或购买力的分析,是旅游企业各项营销活动的出发点。旅行社对旅游消费变动趋势的准确把握,不仅有助于其制定及时合理的营销策略,与旅游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且有助于提高游客管理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
在新休假制度中,从今年起每年共有5个3天的小长假,分别是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节,还有两个7天长假即春节和国庆节。其中,春节放假日也有所调整,除夕成为法定节假日,全年节日总放假天数由原来的10天增至11天。可以看出,在新制度中,“五一黄金周”缩短,节假日的次数增加,呈现化整为零的特点。这样的调整必然会影响我国旅游消费趋势的变动。
(一)长线市场萎缩
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8]它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规模极限。受到旅游容量的限制,“五一”长假取消后,已经饱和的“十一”和春节两大“黄金周”无法承受更多“五一”分流游客,因此长线市场接待量萎缩。在国内长线中尤以西部的新疆、等线路较为明显;而在我国比较热门的出境旅游长线中,欧洲、澳大利亚等线路会受影响。
(二)短途旅游将占主导地位
随着近几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扩大,人们的旅游消费选择不断趋于理性化。短途旅游一方面价格适中,普通的家庭容易承受;另一方面因为时间短、路程短、环节少,旅行社的服务也就相应地体现了“浓缩的才是精华”的道理,让游客达到满意,所以短线游日渐受到人们的欢迎。新方案中的“五一”、元旦、端午和中秋都适合选择短线游;出境线路中的港澳、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份额也会有所增加。
(三)民俗游成为新宠
文化对个人有暗示、提醒、制约的力量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文化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9]它支配了旅游者的需求、消费结构和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旅游的观念态度等。基于我国传统历史悠久和民族风俗多样性的背景,民俗文化在旅游需求及消费市场中的发掘潜力很大。从今年起,清明、端午和中秋都将有一天的法定假期,再加上周末,可以形成3个3天小长假,除了清明节不太适合旅游之外,端午和中秋都成为了新的出游时段,体验民俗风情成为新的热点。
(四)出游方式转变
首先表现为交通工具的改变。在以往,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是火车,然后是汽车、飞机和轮船。新方案实施后,受时间调整的影响,中长线旅游将更多的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而在日渐受到关注的近距离旅游中,自驾车旅游人数的比例随之增大,这是因为一方面自驾车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汽车拥有率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去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年均增速在20%左右。其次是散客旅游比例增大。短途游中的近距离城郊或农家乐出行方便,人们多会选择与家人朋友一起出游。
三、基于新休假制度的旅行社营销对策
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其生存和发展与旅游市场的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旅游活动本身的特殊性,使得旅游市场与其他行业市场相比,具有全球性、异地性、波动性和高度竞争性等特点。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消费趋势可以看出,新的休假制度对旅行社的营销策略提出新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
旅行社应该真正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经营的根本出发点,并将“网络营销”、“绿色营销”、“文化营销”、“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渗透到其中,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目标,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树立自己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以科学的管理规范员工,营造有利于员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实现良性竞争。(二)中小旅行社明确市场定位
针对我国旅行社业中小旅行社占大多数且经营不乐观的现状,明确中小旅行社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中型旅行社应该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行专业化经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粉市场旅游者的需求。小型旅行社的调整是采用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制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其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与制结合,即通过制来实现网络化。
(三)完善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结构
1.增加短途游的推出,适当调整中长线路设计
针对新方案中的“五一”、元旦两个小长假,旅行社要对以往的中长线路作适当调整,推出多种精炼的短途游线路以顺应市场。在刚刚过去的第一个“五一”小长假里,贵州省各旅行社的出游线路已经由长变短,从游客报名情况看,1至4日的短线游成为热点,尤其以省内及周边回归自然、踏青、体验休闲游为主。北京有些旅行社把三亚、北海、桂林、漓江等比较远的旅游城市以及港澳游等4-6天的旅游也纳入到小长假的游览范围中。
2.积极开展民俗游,弘扬民族文化
以端午和中秋两个传统民俗节日形成的小长假,旅行社可以设计突显其民俗特色的旅游路线。端午期间就有旅行社推出三峡、屈原故里秭归、嘉兴、洞庭湖汨罗江以及华东城市赛龙舟之旅等线路,很受游客欢迎;而对于中秋节,旅行社可以将“赏月”作为产品的最大亮点,推出诸如漓江水上赏月之旅、古镇观月之旅等线路,不仅贴近民俗游的特点,行程设计上也比较有意境,适合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客出游。
3.优化产品设计,以实现旅游时间比最大化
对于假日调整后出现的5个3天的小长假,旅行社应该在产品设计中尽可能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如:改变交通工具;选择旅游资源丰富密集的地方作为目的地;合理安排景点游览顺序。
新休假制度的实施给旅游市场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旅行社要在准确分析旅游消费需求变动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从长远出发,做好市场定位,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只有这样,旅行社才能充分把握机遇以赢得市场份额,并实现行业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清津,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3]李丹,刘晓萍,杨悦,黄金周对中国旅行社业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4]李剑锋,邵国军,基于新假日方案分析的旅游消费变动趋势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
[5]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8)
[6]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54)
[7]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9)
篇9
一、国际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
1、生态旅游的兴起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
生态旅游这一阶段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正式出现了“生态旅游及其产品”的提法;②生态旅游处于由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性旅游时期,是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③生态旅游还没有形成规模,只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④各国对生态旅游还不够了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
2、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叶)
这一时期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特征是:①在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的或非官方组织,目的就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②发达国家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③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④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之间的矛盾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生态旅游研究进展较快;⑤某些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注意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努力为社区谋福利。
3、生态旅游的稳定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今)
生态旅游地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分布地区遍布世界各地,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主要体现在:①生态旅游发展遍及整个世界范围,生态旅游规划更加规范,生态旅游市场针对性越来越强;②政府扶持政策多样化,为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③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如生态伦理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美学等,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④生态旅游市场和生态旅游产品的细分也日趋合理。
二、国际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展望
1、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1)数量变化趋势。目前,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旅游业及中国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旅游业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而生态旅游业以平均20%的速度增长。笔者利用1990-2005年WTO的国际旅游人数统计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所提供的回归模型对国际旅游人数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由此预测2015年的国际旅游人数。经拟合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国际旅游人数的变化进行预测。
设国际旅游人数(Y)随着年代序列(X)的变化而呈现一种线性的变化关系,则其数学模型为:
Y = b0 + b1 X
原理求出上式中的待定系数b0是常数项;b1是待定系数
经计算得出国际旅游人数随年代时间的变化的回归模型为:
Y = -39550.6 + 20.106X
R Square = 0.967 F = 174.562
由此可预测出未来5-10年旅游人数,2010年将达到822.248万人,2015年将达到922.778万人。
(2)结构变化趋势。生态旅游市场十分脆弱,政局动荡、客源国旅游趋势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可能成为影响生态旅游的因素。
从地区结构看,国际旅游消费仍呈现不平衡状态,欧洲占旅游消费市场一半以上,其次是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其他如非洲、中东和南亚只占少数。生态旅游发展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不平衡的格局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欧洲、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是生态旅游消费市场的主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消费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最终达到平衡。
从产品结构看,邻近城市的乡村和自然的旅游目的地将增加,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希望在短距离、短时间内体验生态旅游带来的乐趣;世界遗产成旅游热点,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自然文化双遗产;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针对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差异性,推出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2、消费特征变化趋势
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不同于一般旅游客源市场,从人文统计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对国际生态旅游者进行描述。
(1)人文统计特征。①年龄:不同年龄的生态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有不同的偏好,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比一般生态旅游者(正在或正准备参加生态旅游的人)年龄要大。如:有经验生态旅游者中35-54岁的人占56%,而一般生态旅游者中35-54岁的人只占43%。②性别:男女生态旅游者所占比例趋向于相等,而对于某一特定的旅游活动,男女生态旅游者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③文化程度:生态旅游者受教育程度比一般旅游者要高。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的人正由高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向较低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转移,即生态旅游正逐渐由专业旅游市场向大众旅游市场普及。④家庭构成:大多数都是双人夫妻家庭,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家庭带小孩比例(24%)低于一般生态旅游者家庭(35%)。
(2)行为特征。从旅游动机来看,生态旅游者多以大自然为取向,到原生自然区域参观体验。从团队构成来看,生态旅游者趋向于单独旅游。从旅游花费来看,生态旅游者比一般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从旅行时间来看,约有40%的一般生态旅游者偏向于两周以上的旅行时间。
针对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未来生态旅游市场消费特征将出现如下变化: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已不是区分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显著标志,生态旅游将逐渐趋于大众化;②旅游者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希望在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强烈刺激的生态旅游经历;③将出现更加细化的专项生态旅游市场,如探险生态旅游市场等。
3、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趋势
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应符合一国或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发展也应考虑到规划和开发中来,规划是否成功依赖于社区的合作与支持,未来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趋势主要体现在:①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开发开始关注社区经济和当地居民的永续发展,有效保护地方特色文化,通过增强旅游者环保意识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②规划和开发的焦点集中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社区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最小化方面;③旅游地生态保护技术日益先进,选址、规划、设计、固体垃圾的处理、污水和集水区的保护等方面的环保标准将应用于生态旅游开发,成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依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手段和社区生态文化的传播手段体现多元化格局;④生态旅游研究成为热点,包括旅游环境敏感度和旅游容量的测定,开展区域生态旅游的潜力分析和限制因素的探讨,对生态旅游地进行环境监测和对游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旅游功能区的合理规划,生态旅游区产业的适宜布局,各区管理措施和各项配套的生态治理工程的确定,旅游产品的生态化设计和生态旅游的经济学研究等等。
4、生态旅游经营发展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人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展望未来,生态旅游经营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①针对客源市场细分化的特点,将出现大量旅游市场研究机构,其信息渠道广泛,成为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智囊团”;②旅游企业行为生态化,生态旅游标识的认证将受到旅游企业普遍关注,他们将普遍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设施和新技术;③各国注重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院校先后开展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或课程,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向导将越来越多,他们兼导游和环境保护宣传者于一身;④绿色营销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中,利润不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将环境和生态保护列为企业经营的目标之一,绿色环保意识融入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⑤国家旅游管理机构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整体促销战略和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包括中小型生态旅游公司以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非政府机构为基础的生态旅游经营活动的宣传;⑥在国家旅游组织和主要旅行和非旅行公司之间经营的合作性日益突出,地区销售组织和行动在国与国之间将增加。
5、生态旅游管理发展趋势
2002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为生态旅游产品提供评估标准,对生态旅游最佳实践进行甄别,并为全球旅游企业、社区提供培训课程、评估与操作手册、市场营销与推广情况等支持体系。
篇10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入境旅游 旅游决策行为
为了更好地对丝绸之路地区远程国际旅游市场入境游客出游决策行为进行研究,笔者于2006年~2007年先后对西安、兰州、酒泉、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喀什和西宁、银川等丝路沿线几个重要节点旅游城市的入境游客进行了4次市场调查。本次共回收调查问卷1100余份,有效率为91%,获得了有效、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和解释,其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一、入境游客的结构特征
通过本次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得知,丝绸之路入境游客中男性占55.3%(低于全国65.2%的比例),女性占44.7%;其他年龄结构的数据参见图1。通过分析有以下几个特征:入境游客中44岁以下所占的比例只有23.8%,远低于全国同段年龄60.4%的比例;45岁以上高达76%的特征说明,地理区位偏远、以文化遗产旅游为主的丝绸之路对中、高年龄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空间距离大等客观因素造成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较弱;45岁以上的入境游客不论从经济状况还是知识、生活、社会阅历而言,都是丝绸之路地区的主要客源层。
从入境游客学历上来看,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占近60%。这充分说明社会的高度发展,各国高学历人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地位高、工作好、收入高、见识广,再加上社会福利(带薪假期)带来的优厚条件,使他们成为出游率最高的阶层。同时也说明丝绸之路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对高学历人群的吸引力较大。
从职业所占比例特点来看,入境游客职业的主要构成是由公司商务人员、退休及家庭主妇和服务业人员组成(合计为77.9%)。
二、旅游动机及影响因素
对于旅游来说,由于其异地性,人们所处的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距离越远,区域文化差异越大,就越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理和主观想象,从而促发出游动机。
1.渴望来丝绸之路旅游程度分析
在来丝绸之路旅游的入境游客中,有4成多是来华旅游4次以上的,而有7成多是初次来丝绸之路旅游的(见图2)。通过对入境游客渴望来丝绸之路旅游程度的调研得知,渴望和非常渴望的人数占绝大多数,达到83.1%。充分说明了入境游客的渴望程度。
关于“您是否想通过新疆前往中亚等国进行丝绸之路跨国旅游”的调查所知,入境游客中有57.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去;并有50%的游客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贯穿丝绸之路旅游(见表1)。
2.影响来丝绸之路旅游因素分析
入境游客对影响来丝绸之路旅游的9个因素做了如下评价(见表2)。
通过以上评价数据分析得知,入境游客一方面受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结构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旅游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目的地旅游资源(景点)和目的地价格以及交通距离对游客的影响程度是非常大的,而时间和气候的因素对入境游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由于旅游服务质量的普遍提高、城市设施与自然环境的改善,使得入境游客对目的地服务、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下降。
另外,虽然有57.4%和50%的入境游客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进行丝绸之路跨国旅游和“贯穿”丝绸之路旅游,但影响其完成这个愿望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花费时间太长,如“贯穿”丝绸之路需要50天左右,与之紧密相关的就是高额费用和安全及交通状况等因素(见表3)。
三、旅游认知途径的分析
分析入境游客对我国丝绸之路旅游的认知途径,是我们了解入境游客旅游决策和选择市场拓展策略的重要依据。
1.入境游客获取旅游信息途径
在本次的调查中显示,入境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从旅游商(61.1%)和亲友介绍(23.8%)以及利用互联网络(18.5%)的渠道获得信息的。与我国情况不同的是,欧美旅游者从《旅游指南》中获得信息的比例高达近20%,而从报刊杂志广告中获得信息的比例还不到10%,而我国出境旅游者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却是报刊杂志广告(43.7%)和亲友介绍(36.6%)。这说明我国出境旅游业的旅游商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专业性强、普及率高的出境游《旅游指南》类书籍很缺乏,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但可喜的是入境游客和我国出境游客利用互联网络的途径获得信息的比例基本相同 (见图3)。
2.入境游客认知的丝绸之路城市及旅游景点
入境游客对我国西安、敦煌、和新疆的乌鲁木齐、吐鲁番等旅游城市的知晓率很高(见表4)。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以旅游而闻名的小城市(敦煌、吐鲁番)知晓率远远超过一些大中城市;二是西宁、银川和兰州这些省会大城市的知晓率还不是很高,说明这些城市虽然在客观上没有闻名世界的旅游资源而受到影响,但在向国外旅游宣传推广上还需加大投入。但同时令人高兴的是新疆的库尔勒、库车、和田、哈密和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天水等城市都在入境游客的调查中提及。
另外,入境游客最喜爱的丝绸之路旅游城市是敦煌(41.2%)和西安(35.9%),其次是乌鲁木齐、吐鲁番、酒泉、喀什、库车和西宁等城市。
在入境游客对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点的知晓调查中,知晓率最高的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80.4%)和秦兵马俑(77.4%),而其他的景点的知晓率相对较低,依次为西安的大雁塔、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新疆的天山天池、克孜尔千佛洞、青海的青海湖和宁夏的黄河等景点。而入境游客最喜爱的丝绸之路旅游景点也是敦煌莫高窟(36.8%)和西安秦兵马俑(28.9%),其次是敦煌的榆林窟、鸣沙山和乌鲁木齐的天池、吐鲁番高昌故城、克孜尔千佛洞、火焰山以及戈壁大漠等。像新疆的苏巴士故城、楼兰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喀什湖、甘肃的榆林窟、青海的门源和宁夏的沙坡头等都有游客提到。
3.入境游客停留天数和旅游消费
入境游客在丝绸之路停留天数以4天~7天(65.3%)和8天~14天(21.0%)两种为主,而且有70%入境游客的旅游大部集中在西安、敦煌两地,而且以日、韩游客为多。原因一是与近程市场的日、韩等国游客出游习惯和空间距离有关;二是被称为“小丝路”的西―敦―西线路越来越受到入境游客的喜爱;三是西安―敦煌间交通的改善,由原来需要几天的行程变为2天~3天即可往返。而在丝绸之路停留天数8天~14天或15天以上的游客大都是欧美游客或散客,这与欧美远程市场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和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经济收入不但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实现旅游愿望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同时还会影响旅游消费的构成。来丝绸之路的游客花费以12000元人民币/人以上为主,占总比例的76%。另外,有35%游客填写了问卷中关于家庭收入的数据,根据计算并按实时汇率折算得知,平均家庭年收入为67万元人民币。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一是长距离的交通费用和多于常规旅游天数的费用,来丝绸之路旅游花费远高于其他旅游城市;二是来丝绸之路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较高,为能到丝绸之路旅游起到一定作用。
四、入境游客旅游流空间分布和动态规律
丝绸之路旅游流东强西弱,集中于丝绸之路东部的陕西,并向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辐射。丝绸之路入境游客旅游流主要集中在西安、敦煌和乌鲁木齐三个旅游发达区以及以西宁为起点的青藏线间流动。
丝绸之路入境游客根据旅游地形象导向模式进行旅游路线选择,受旅游宣传促销影响很大。传统的西―敦―西“小丝路”,西―乌―西、西―兰―敦―吐―乌等“大丝路”至今还是构成丝绸之路入境旅游流的主体框架。
入境游客旅游流既越来越向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集中,也越来越向新兴的旅游热点地区分散。如除向西、兰、敦、乌等旅游热点城市集中外,也向新兴的西宁、银川等城市分流。
五、对策与建议
综上分析,首先,中外文化的差异是吸引入境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交互活动,入境游客有着强烈的客主交互愿望。目前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载负明显不足。没有充分利用旅游这种形式,去宣传和展示深邃的丝路文化。入境游客的文化交互期望和丝绸之路文化要走向世界的客观需要,要求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能有效利用旅游这种文化交互通道,把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推介给外国旅游者。
其次,在市场开发上,还应挖掘潜在的客源市场,增强对35岁以下青少年市场的营销力度,这个市场文化交流的实质意义要远胜于经济利益。其主要目的是让外国市场的年青一代认知丝绸之路,体验东方文明,为今后的旅游市场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再次,要加强入境旅游市场促销的针对性。必须克服因时空等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竞争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旅游产品上下工夫。在做好日韩港澳台和东南亚等近程旅游市场的同时,加大欧美澳等远程旅游市场的营销力度,使丝绸之路的入境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稳定和提高。
最后,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入境游客对饭店、餐饮、旅行社的满意率较高,充分说明丝绸之路旅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对公路交通、景区厕所和旅游环境质量报怨较多。这种现象到现在虽有改观,但还没有彻底解决,这应引起旅游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6)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包广静李春燕:地域文化与旅游互动机理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35)6:127~130
[3]刘阿英赵蔚:正在兴起的旅游新客源[J].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