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应对范文

时间:2024-04-23 15: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欺凌的应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欺凌的应对

篇1

>>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研报告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 国外中小学校的快乐教育 中小学校园规划的思考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杜绝校园暴力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提升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浅谈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监控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构建中小学校园网的思路与策略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弥补美育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对策的探析 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对策研究 谈成都市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对学生个人造成的危害 浅析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及其应对措施 再谈京剧进中小学校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66-68.

[5][12][17]李峰,史东芳.挪威反校园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5(3):91-95.

[6][16]童小军,漆光鸿.美国学校欺负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8):9-14.

[7][11][15][21]胡妍,朱丹.南非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的“全校参与”模式――《学校安全体系工作手册》解读与启示[J].科教导刊,2014(8):233-250.

[8][9]陶建国.韩国校园暴力立法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3):55-60.

[10][14][20][23]李冬梅.看日本如何防止校园欺凌[N].中国教育报,2016-05-20.

[13][18][22][25]陶建国.瑞典校园欺凌立法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15(12A):3-6.

[19][28]罗怡,刘长海.校园欺凌行为动因的匮乏视角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2):29-33.

[24]朱曦.特殊权利保护下解决学生欺侮行为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6(2):34-37.

[26]郑明达,艾福梅,袁汝婷.校园欺凌已成社会问题[J].小康旬刊,2015(16):88.

篇2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中小学生欺凌,为建设阳光安全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为全面落实《大荔县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杜绝校园欺凌事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成立预防校园欺凌领导小组,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责任分工,制定工作预案,健全相关制度。由学校校长、安全干部、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校园欺凌处置小组,对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处置。

二是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专项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通过分发防校园欺凌告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普及学生、家长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补充,强化在校学生法治理念和遵纪守法意识,提升青少年法律素质。

2.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守法意识。通过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不对他人实施欺凌,受到欺凌时正确应对,见到欺凌情况及时报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举行“反校园欺凌,建和谐校园”主题黑板报展示活动。利用黑板报这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和教育平台,积极营造反校园欺凌氛围,发挥黑板报育人功效,多角度宣传了校园欺凌的安全知识。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校园欺凌的危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也增长了学生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更增强了学生的守纪守法意识。

4.开展主题班会,强化法治意识。从从案例入手,介绍了近期在各地发生的校园暴力伤害事件。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欺凌及其危害,学习如何应对和预防校园欺凌,了解实施校园欺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从而自觉远离校园欺凌,争做争做文明守纪学生。

5.开展法制视频的展播活动。通过几个微视频的展播,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视频中,了解更多的法制安全知识。不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保护防范意识,还加深了孩子们对于防拐骗、校园暴力的认识,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三是禁止校园欺凌,重在预防

1.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使全体教职工了解了预防校园欺凌的措施和方法,增强了处置能力。

2.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加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和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强隐患排查,做到学生无缝隙管理。定期对管制刀具等各种危险物品进行清查,对学生间的纠纷及时发现和化解,严防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加强校园巡查,发现校园欺凌倾向及时制止。关注学生并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

四、发现欺凌事件,及时处理

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校无重大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对于小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疏导,及时解决。

校园欺凌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侵犯,比身体侵犯更严重的是心灵上的歧视,所以我校将一如既往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我们的学生,关心、帮助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篇3

>> 治理校园欺凌的法律视域分析 校园暴力的法律规制 校园欺凌的罪与罚 论法律教学的道德与价值引导作用 校园欺凌与“善良教育” 自恋与网络欺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校园欺凌与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范 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的道德准则与法律规制 校园军训还须法律规制 中国民间资本引导的法律规制初探 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法律规制研究 日本将通过道德课堂防止校园欺凌 消弭校园欺凌关键在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校园欺凌及其预防与干预策略 行政垄断的危害与法律规制 广告的伦理缺失与法律规制 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与促进 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课程视角 提高校园欺凌的成本 “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林斌.台英校园霸凌防制政策之比较分析:教育法之观点[J].教育经营与管理研究集刊,2014(10):1-26.

[7]林斌.日本校园霸凌防制政策:教育法之观点[J].教育研究月刊,2015(6):94-113.

[8]许育典.学校法制与学校行政[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2014:315-316.

[9]台湾“教育部”.校园霸凌防制准则[EB/OL].[2017-06-13].http://csrc.edu.tw/bully/bullying.asp.

[10]宋雁慧.中学校园暴力及其防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3.

篇4

关键词:瑞典;校园欺凌;立法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A-0003-04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因其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稳定而引起各国普遍关注,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1]。瑞典将校园欺凌界定为学校的学生经常对其他同学实施排挤、暴力、侮辱、歧视、谐戏、嫌弃、破坏持有物品、诽谤、监禁等致使其身体或精神受到损害的行为。瑞典1993年修改《学校法》时,规定了教师有预防校园欺凌的义务,以防止任何形态的欺凌行为对学生造成侵害。《学校法》规定,为确保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以及健康成长,必须保障学生拥有能够安全学习的环境。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当秉承民主主义价值观、人的生命不可侵犯、尊重个人自由和尊严、所有人平等、相互协作等理念。2010年瑞典全面修改《学校法》,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和规制制度,规定了教师和校长对欺凌行为有报告义务及法律责任,明确了国家学校监督团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的作用。为落实《学校法》,瑞典教育部设立校园欺凌预防项目,学校可全部或部分实施这些项目,教育部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瑞典校园欺凌立法和实施项目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预防和规制校园欺凌方面,我国有必要借鉴瑞典的立法和实务经验,构筑我国校园欺凌预防和规制制度。

一、学校、教师和有关机关对校园欺凌的法定职责

《学校法》的预防校园欺凌制度适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所有学校。该法规定,学校经营者以及教职员工有义务防止学生遭受欺凌,学校经营者必须每年制订详细的《禁止校园欺凌计划》,规划第二年将着手实施的具体措施。在新的一年开始阶段,须对上一年度相关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说明。同样的要求是,教育部也必须定期对全国学校的校园欺凌预防和规制措施进行调查,评估实施效果,并分析各种措施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法》特别强化了教育机构的报告义务,规定教师以及其他员工发现欺凌现象时,有义务向校长报告,校长应当立即向学校经营者报告,收到报告的经营者必须及时进行事实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欺凌行为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学校经营者防止和规制校园欺凌行为属于法定责任,但他们往往因缺乏获知欺凌行为的相关信息而难以采取措施,因此,立法上赋予了教师、校长等的通报义务。《学校法》还规定教师和学校经营者对协助事实调查的学生,或者对教师和校长违反通报义务而进行告发或提出申诉的学生不得实施报复行为。

教师、校长、学校经营者违反报告以及事实调查义务,致使欺凌行为给学生造成损害的,学校经营者应当给予损害赔偿,损害赔偿额由法院根据损害程度进行认定;违反立法上的其他义务造成损害也应给予补偿,只有侵害是轻微的或者并未实施报复行为的才免于赔偿。在此类诉讼中,即使受害的学生败诉,只要当初时有合理的理由,也可无需承担胜诉者的诉讼费用,甚至法院还可以令学校经营者承担败诉者的诉讼费用。立法上减轻者的证明责任,者只需提出遭受了欺凌行为或者受到学校一方的报复这些大致事实即可,学校经营者则必须对不存在欺凌行为或报复行为负担举证责任。从《学校法》的规定来看,学校承担欺凌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遵循无过错原则,只要学校未能防止欺凌现象的发生就应承担责任,而不看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学校方面不能以尽到管理职责为由进行抗辩。

《学校法》对国家学校监督团在预防和规制校园欺凌方面的作用也进行了规定。国家学校监督团是独立于教育部的机构,其任务是对学校经营方面的效率以及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进行评估,对小学至高中阶段的私立学校的建立作出许可[2]。该机构有权基于评估结果对学校经营者提出劝告和建议,令其修正有关问题。当学校经营者不按照要求修正错误时,该机构可以作出罚款的决定,甚至可以对私立学校给予取消办学资格的处罚。国家学校监督团设置幼儿及学生监督官(barn och elev ombudet),监督官主要职责是保护幼儿及学生的人权。监督官有权对学校发出防止校园欺凌的劝告,当发生欺凌事件时,可以提出应对欺凌行为的措施。监督官还与地方自治团体进行合作,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此外,监督官还有权受理关于校园欺凌的申告,并对此进行调查。在征得被欺凌者同意后,幼儿及学生监督官可以以学校经营者为被告代替学生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如果被欺凌者不满16岁,诉讼应征得其父母的同意。

二、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规诫措施

《学校法》规定,教师和校长在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为了规制相关行为可采取符合法律规定的各种规诫措施,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均应制作书面记录。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给予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规诫措施是为了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从有效的对策角度来看,与其把对学生的处罚作为主要手段,倒不如强化学校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基于这一理念,瑞典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规诫措施更为人性化。

基础学校、萨米人学校、基础养护学校、特殊学校、高中学校、高等养护学校可以令在班级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退出教室,直至授课结束。上述学校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监督下,令其放学后留在学校最长一个小时,或者提前一小时到校。经调查后确认存在欺凌行为的学生,校长可以提出书面警告,警告书中必须写明如果不停止欺凌行为将采取的措施,该警告内容必须告知学生的监护人。

对于6岁生的学前班、萨米人学校、基础学校、基础养护学校、特殊学校、高中学校以及高等养护学校的学生,在学校采取有关措施未见效果、或者出于保护其他学生安全学习的需要,校长可以对其采取调换班级或者在该校其他场所授课之措施,并通知监护人。不过,这一措施实施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周。在前一措施无效或者无法实施前一措施时,校长可令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暂时转学,但必须与转入学校的校长进行商议并通知监护人,暂时转学措施最长不超过4周。

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基础学校、特殊学校以及萨米人学校,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校长可以作出暂时停学的决定:第一,出于保护其他学生安全学习的需要有必要给予停学处分;第二,学校在采取有关措施后仍然无法制止欺凌行为;第三,对停学的学生耽误的课程能够进行补课。停学处分的目的主要是在停学期间考虑要采取其他何种措施更为有效,因此,停学处分不得随意适用,并且一次不得超过1周,半年内不得实施2次以上。在作出停学决定前,必须为学生的监护人提供陈述意见的机会,若学生不满18岁,必须将决定通知社会福利委员会。停学期间学生的监护责任归于父母,不过,学校必须对停学学生的补课进行合理安排,不得耽误学生的学习。

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学校、高等养护学校以及以移民为教育对象的瑞典语教育学校,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校长也可令其停学(停学决定应当立即生效),停学措施原则上不得超过2周,只有在停学时间短无法达到规制欺凌行为的目的,或出于其他需要应当延长的,才可延长停学时间,不过半年内停学不得超过3次。同样,这种停学需将有关决定通知监护人和社会福利委员会。

三、学校实施的欺凌行为预防项目

对校园暴力进行事先预防,将其制止于萌芽状态,远比事态发生后采取临时救济措施更为重要,这已被国外学者所公认[3]。1993年的校园欺凌立法要求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欺凌预防对策,以使校园欺凌法制得到有效落实。从1993年开始,瑞典逐渐在全国的学校实施教育部的“校园欺凌预防项目”。该项目的实践性目标是:第一,提高欺凌行为的问题意识,积累应对知识;第二,构建学生的父母与教师之间积极且真挚的协作关系;第三,创制明确的欺凌行为预防规则;第四,强化对被害人的保护。基于上述目标,教育部要求学校从学校层面、班级层面、个人层面实施综合的对策。

在学校层面,召开由校长、教师、心理学家、社会福祉学家、学生家长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全校会议,研讨校园欺凌问题,制订长期预防计划。学校完善课间和午休时的监督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度过休息时间,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发现欺凌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设置校园欺凌热线电话,为遭受欺凌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进行心理治疗,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由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研讨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教师之间结成预防和应对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班级层面,由学生制订班级规则,约定不实施欺凌行为,对遭受欺凌者提供帮助,关照容易被排挤的同学。班级每周召开一次班会,讨论如何维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并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结成学习小组,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建立友好关系。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室内外活动,通过旅游、夏令营、舞会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召开由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参加的会议,讨论校园欺凌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

在个人层面,教师一旦发现欺凌现象,立即与行为实施者和被欺凌者进行谈话,命令欺凌者不得实施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进行保护。如果欺凌事态比较严重,应邀请双方家长共同商讨对策,制订解决方案。借助有影响力学生的力量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欺凌问题,选任个别学生作为监视员,及时向教师报告欺凌行为。邀请欺凌行为实施者和被欺凌者的家长参加咨询会议,倾听专家的意见。

瑞典教育部2011年1月28日公布了《校园欺凌方法的评价》报告书,这是在对全国部分学校实施的校园欺凌预防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后形成的报告。报告书认为,学校导入的预防对策绝大部分发挥着有效作用,但是也有个别措施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逆效果,比如,选任学生作为监视者、经常召开全校的欺凌问题会议、强化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教师与加害者和受害者个别谈话等一些对策效果并不明显。此次评估活动,还进一步明确了导入欺凌行为预防项目时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些学校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对教师的培训以及明确的愿景和计划;学校选择项目以及评估实施效果时,缺乏从学生的视角考虑问题。项目的导入由校长和学校经营者单方面决定,缺乏听取教师的意见,因此,一些预防项目的内容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状况。

四、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瑞典通过立法强化校园欺凌的预防和规制,学校制订预防和规制计划,教育部定期检查各学校的实施计划,公开检查结果。对欺凌行为人尽管可以实施规诫措施,但目的并不是处罚学生,而是为了发挥教育作用,创造安全学习的环境。我国同样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且近几年来愈加严重,但目前尚未对预防和规制校园欺凌问题从国家层面构筑相关制度。我国有必要借鉴瑞典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预防机制。

1.提高学校对预防校园欺凌意义的认识

我国教育机构一直以来忽视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规制,只有当学生之间发生明显的暴力行为时,学校才有可能介入,对其他类型的欺凌行为几乎疏于管理。学校和教师非常缺乏校园欺凌预防方面的意识,认为学校只要做好学科知识传授即可。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应当发挥保护学生基本人权、通过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基于此,我国有必要通过完善教育立法,强化学校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理念,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学校的社会性作用。

2.将预防校园欺凌纳入经常性学校教育

瑞典各学校根据立法规定实施校园欺凌预防项目,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检验。我国可借鉴瑞典的经验,将预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一部分,编制通识性校园欺凌预防教材,并配合视频宣传资料,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学生经常性地宣讲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预防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还可以根据教材编写一些情境表演剧本,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过程中体验遭受欺凌者的心灵痛苦以及加害者的自责感。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应当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学生自觉地不实施欺凌行为的意识。

3.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瑞典在实施校园欺凌预防项目时,注重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成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国的学校过于注重学习成绩或特别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人格教育、社会关系教育、合作与交流能力教育不足。我国中小学校应当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学会与他人相处,正确处理发生的问题,掌握融入社会的基本常识和手段。

4.提升教师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

瑞典各学校在实施校园欺凌预防项目过程中,注重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相关能力。我国亦有必要利用适当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提升发现和处理欺凌行为的能力。教师的素养不仅仅在于具有良好的知识传授技巧,还在于能够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为班级或学校创造和谐环境,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若教师缺乏此能力,可能会造成学生间的矛盾激化、学生与教师情绪对立、学生厌学等现象,因此,提升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5.建立社会合力预防校园欺凌机制

瑞典注重借助社会力量预防校园欺凌问题,甚至在制订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时邀请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学生家长参加,共同商讨对策方案。在我国,杜绝或减少校园欺凌问题仅依赖学校是无法实现的,同样需要借助社会的各种力量。我国有必要研究如何建构一套学校与政府、社会、家长顺畅合作的机制,优化预防校园欺凌的大环境。

6.研究校园欺凌的立法问题

从瑞典经验来看,如果缺乏校园欺凌的立法,很难减少或杜绝校园欺凌现象。我国应当尽快启动校园欺凌立法工作,对立法模式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制订符合我国社会传统、经济发展情况的法律,保护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避免青少年因遭受校园欺凌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社会观,确保学校的教育能够培养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国家公民。

参考文献:

[1]李婧.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53-157.

篇5

学校还是净土?

校园欺凌案例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诸如不堪入耳的谩骂侮辱、手段残忍的撕扯打斗,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频繁被曝出,并引发舆论哗然。

2016年4月,重庆彭水一初中生被同学持刀捅死的事件,就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据当地官方通报:4月28日13时许,桑柘中学学生沈某(男,14岁)与同校学生赵某(男,15岁)在校内因同学间纠纷发生争执。争执中,沈某持刀刺中赵某胸部,赵某被送桑柘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4月22日晚,有网友视频,内容为数名女生掌掴一名女生。在不到100秒的视频中,女生被掌掴32次,其间一直没有反抗。事件一经媒体报道,便引发公众热议。4月25日,湖南永州市道县政府官网通报称:“掌掴女生事件系琐事引发。目前已对涉事的多名学生进行处理,其中,3人被处以治安拘留,另4人管教。”

上述校园欺凌事件并非偶发。近年来,校园暴力呈次数增加、结果恶化、涉事人员低龄化等趋势。有媒体统计,仅2015年,媒体报道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近百起,其中以发生在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居多。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根据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国发生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城市、农村均在其内,频次十分密集,绝对数量巨大。现有案例大多数发生在学校外人烟较少的地方,在学校内的多在教室外,如操场或走廊。发生时间是课间或者放学后;绝大部分的欺凌案件均为多(欺凌者)对少(一两名受欺凌者),受欺凌者在曝光视频或文字描述中多选择沉默和忍受,不告诉老师,也不求助于家长。

校园暴力最终引起了教育部门重视。教育部统计,2016年5月至8月间,共有68起欺凌事件发生,这些事件都已处置完毕,相关责任人都作了严肃处理,欺凌事件频发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为进一步遏制校园暴力事件,教育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八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于2016年11月出台。同时,还将对欺凌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根据相关要求,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欺凌者心态

在中学时期遭遇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其后果有时是毁灭性的。邢佳怡小学毕业后,从城区学校转到了城郊的机关子弟学校。因为成绩好,被老师选为课代表,每次会登记不交作业的同学。这样的身份,使得邢佳怡不到两个月,就成了几个学生的欺凌对象。

扯头发、扇耳光、被关进厕所里,男生打,女生骂,在寻求老师的帮助时,老师却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邢佳怡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写了一份遗书。最终,邢佳怡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欺凌。在她长高了10公分,又长胖了10斤之后,她选择了反击。在又一次被群殴之后,她举起石头,打破了其中一个人的头。当时她想:“要死也要一起死。”这之后,没有人再敢打她。但让她痛苦的是:只有和加害者一样施暴,才能保护自己。

邢佳怡说:初中被欺凌的经历,让我整个人生都被毁了。我没有办法恋爱,看见异性就恶心反胃,当与人对视时,我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遭遇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有可能是一辈子的噩梦。但欺凌者又是怎样的哪?早已走出校园的杨阳称自己读初中时是“班霸”:拉帮结派,恃强凌弱,如果遇上心情不好,恰巧在路上碰到同校平时“不喜欢”的同学,上前就打。他说:“被打者通常都是好欺负的‘老实人’。第一次打人,我是被高年级的一名同学叫去‘凑人头’打群架的。后来,成天和那帮人混,耳濡目染,对施暴渐渐变得麻木,根本就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没法理解当初自己的行为。”当别人问杨阳,那时候为什么要放纵自己成为“班霸”时, 他说:“那个年纪的想法总是很幼稚,或许初中坏男生都和我当年一样,喜欢打架斗殴,以为欺负弱小就“酷”,像古惑仔一样;总觉得出手越狠就越帅,打得越凶就越有魅力,越能被同伴认可,甚至是崇拜。尽管后果是被学校处分,甚至开除。”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童小军表示:成人对校园欺凌现象很少能看到位。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成人的观点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对于受欺凌者,“打回去”;对于施暴者,以后不许这么做了。然而,对于受欺凌者来说,很少能够“打回去”的;对于施暴者,一句“以后不许欺负人了”,也难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何打破“僵局”

对校园暴力的治理,从2016年5月就已开始。5月9日,教育部网站消息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16年4月至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2016年9月至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专项治理预期达到的效果是“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此次专项治理包括多方面的措施。诸如,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此外,学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术预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各校要及时发现、调查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国务院印发《通知》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中学,装了108个摄像头,覆盖了校园各个角落。一旦发生欺凌或其他事件,校方就能立即发现。诸葛亮中学保卫科长刘作明表示:保卫科和派出所城管社区、联防队一起,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每周排查一次学校周边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预防校园欺凌。

浙江省平湖中学多次开展关于“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欺凌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去理解被伤害者的内心感受,讲解校园暴力的定义和类别。为了让学生在遇到校园欺凌时懂得如何求救,教师鼓励学生开启头脑风暴模式,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自救知识比赛。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下发一份关于校园欺凌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的反馈,分班级确定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班级安全队,化解可能存在或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每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此外,还定期与家长交流。

《通知》特别指出: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针对日趋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官方就校园欺凌出台防治“组合拳”――包括了三大方面的11个举措,涵盖了预防、处置和远期的防治部署。重点针对群殴、辱骂、拍、持刀威胁等校园欺凌事件做出治理要求。

“从我做起”就是防范

九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

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并非发生在校园内,学校周边多是这类事件的频发地。在这次官方打出的“组合拳”中,强化校园周边治理的举措颇为重要。《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此外,公安机关要在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学校周边,设置警务室或治安岗亭,密切与学校的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学校排查发现学生欺凌和暴力隐患,并及时预防处置。要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欺凌和暴力问题,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通知学校和家长,及时干预,震慑犯罪。

2016年11月21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学开展了“学法知法懂法,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法制教育专题会。该校法制副校长、襄州区双沟镇派出所副所长李永新,引用实例,以事论理,以案释法,针对近年全国各地发生在学生间的校园欺凌事件所产生的诱因、性质、特点和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解剖和分析;同时,就同学间如何和谐共处,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远离违法犯罪,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向同学们提出了建议,互动环节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秋季开学以来,双沟镇中学协同当地派出所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纳入警校共建工作。学校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宣誓承诺、法制教育、家长会等方式加大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宣传和教育,组织人员在学生上放学路上、课间校内校外巡查同时,充分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及广大学生的作用,把学生间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品行不端、行为不良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和帮扶,心理教师跟进进行心理辅导。

据甘肃省教育厅披露,近年来,临泽县紧盯校园欺凌现象,大力实施阳光教育,认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营造了稳定的校园环境。组织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认真学习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全县规模以上校园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校园电视台、电子屏、宣传栏等公开校园欺凌救助和监督举报电话。依托家校联系平台,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相关培训,宣传国家、市区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要求,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陕西省柞水县制定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全县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幼儿园,均成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该县要求:以校为单位,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政策和治理措施;利用升旗仪式、法制教育大会等形式,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发挥心语室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16年11月1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6团二中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宣传,并开展“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签字仪式。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事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专家观点:依法明确惩戒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表示:“不论从前期的观念培养,还是后期的惩治措施,我国对待校园欺凌事件的水平都有待提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中国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高发,与多方面教育缺失有关。针对目前的校园欺凌事件,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处理时,采取内部处理方式,有的甚至在涉事学生家长出面摆平的情况下不了了之,这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另外,校园暴力多发还与学校心理教育薄弱有关,一些校园欺凌事件就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会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极端手段。”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宗宪表示:“首先应该要加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责任。虽然法制副校长制度在各地施行已有一段时间,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建议把社区民警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人选,并将学校工作纳入到社区民警的本职工作。”

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会会长尚华表示:“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应该赋予教育部门应有的惩戒手段。”尚华说,国家应针对校园恶性事件专门立法,细化解释鲜有法律,案发后强调施暴者父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新闻链接:美、日、韩应对原则

美国:50个州全部具有反校园霸凌立法,πT鞍粤璨扇×闳萑烫度。校园霸凌所有参与者包括围观者都要承担最严重的惩罚,即便未满18岁的青少年,也可按成人犯罪定案。

篇6

据悉,今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根据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 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也显示,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其实无须数据也知道,校园欺凌一直存在,而且与以往的时代相比更多更凶猛。任意一个视频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校园欺凌的直观影像,因为网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校园暴力不仅挑战人们的底线,也经常挑战人们的眼球。

很明显,一些治理得较好的国家主要是通过法律来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而不是主要通过训导与宣讲。并且,一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后,会对相关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与跟踪,以免日后影响其心理。这两方面无疑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传统社会,子女更多被视为家族与家庭的产物,而不是首先将其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带有一定权利的个体。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四种保护中,家庭保护就排在第一位,但是家庭保护不可企及校园,这正是校园暴力与欺凌发生的条件。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学校要么压下去以免家丑外扬,要么在家长之间协调解决,赔偿了事。法律保护几乎总是为这些处理方式让位,而且对于涉事的未成年人也通常处罚较轻,这使得他们内心并没有一种硬约束告诉自己不能欺凌同伴。

当然,这并不是说家庭在解决校园欺凌的过程中不重要,相反它是异常重要的。我国从国家层面的治理,只能是完善制度与相关法规,更多肯定是一种事后惩罚来建立起约束。但是,欺凌通常含有情感在里面,比如侮辱与受辱,侮辱他人的人,其家庭教育水平与质量是可想而知的;而受辱的人,尤其是任由别人欺凌的孩子,其中一些也带有懦弱的特征,并不敢反抗或是大声说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缺失,可能因为小的时候并未重视给孩子诉说的权利,又或是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关心不够,须知,一些校园欺凌是反复性的。

我们认为,解决校园欺凌,需要多管齐下,首先通过专项治理收集各种常见问题,尽快推进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同时,家庭教育缺失的应该尽快弥补,比如进城务工家庭身后的留守孩子。存在暴力教育的家庭教育则需要更新理念,从小应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公民教育,友爱、平等与尊重教育应该得到重视。另外,校园也应该在尊重教育方面发力,首先做到老师尊重每一个孩子,以身作则,同时不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包括情感与内心世界。校园欺凌只是一个现象,它的成因有很多,从这些原因入手解决问题效果会事半功倍。

篇7

一、学校基本情况

首先,我把学校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黄毛村是整个金鸡乡比较复杂的一个村。它包括萝卜山、大水井、喜鹊林、大洼子、石灰窑、磨石坎、上大寨、下大寨、山洼子、高铺子、车家庄等12个自然村。全乡大多数的山区自然村都属于黄毛行政村。因此它也是省级贫困村。跟其他学校相比,由于环境特殊,学生的居住地和学校相隔都比较远,导致黄毛小学在学生安全工作方面面对的问题多,面对的难度大。

目前我校现有学生185名(其中寄宿生61人)。全校共有1——6年级共6个教学班。教职工15名,外聘的保安人员一名。

二、学校的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根本保障。同时它也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多年来,我一直校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了安全、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学校在安全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安全工作管理体系

为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安全员具体抓,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年级分工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管安全的管理体系。

(二)建立健全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各种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障我校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长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每学期的常规安全管理制度和每天的常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工作制度,如教师每日值班制度、值周教师制度、门卫制度、夜间巡逻及门卫制度、校内外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制度、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安全信息及时报告制度以及食堂物资定点采购、索证和登记制度,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等等一系列涵盖了学生管理、门卫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安全用电、健康体检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不留盲点。同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对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

为了在火灾、地震、流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应对,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有针对性的制定各种突发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事先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抢救组等临时性机构。并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地震事故、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理拟定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

(三)落实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与各班主任、科任教师、食堂从业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同时,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各方面的承诺书和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家长各方面都能承担起安全的责任,形成学生安全管理的合力。

2.严格落实门卫管理制度,把好入口关。严格门卫管理制度,把好门卫安全第一关。严格来客登记制度,凡是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对有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一律出示身份证进行如实登记,同时必须现场测验体温,进行扫码入出,有疑似发烧症状的,不得进入学校。即使食品配送人员,也必须在校门外进行物品交接,严禁进入校园。在校园周边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告。

3. 落实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定期按照制度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和每学期结束放假离校前都要认真开展了校园与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每个月定期开展一次校园及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每周各班级对本班的教室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加以整改。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或有危险性的物品进入校园,每周定期进行排查,严格防范校园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加强学生课间安全事故的防范。

将学生课间课后的课余活动时间列为安全管理的重点,严格落实值班教师职责、值周教师职责和科任教师职责,严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追逐打闹,或玩不安全的游戏,防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意外安全事故。

5.加强住校生管理。住校生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又一重要环节。学生寄宿在学校,学校的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内容和新的挑战。这几年我们在宿舍管理上不断改革,把宿舍管理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一是制定了《教师值日值班制度》《住校生宿舍常规》《领导日常带班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每一分钟的细化管理。二是实行值班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职责; 对住校生的管理实行每天至少有4位老师值班,同时明确每天的带班领导和值班组长,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打架事件,更没有出现过伤及学生人身和财产的事件,宿舍成了家长放心学生欢心的“家”。

6.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食堂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好食堂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食堂人员的健康状况考查,技能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配备了专职食堂管理员,加强对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制定严厉的奖惩制度,定期组织食堂人员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学习和体检,健全卫生消毒制度,食物保管验收制度、食堂内分工负责制度。特别是严把“三关”,一是是严把食物采购;二严把食品操作流程,对食品实行专人负责,随时抽检;三是严把餐具天天消毒,保证食堂环境卫生,清除“四害”,做到事事处处严格管理、严格操作,无一事故发生,让学生和家长满意。

7.加强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我校邻近观光路,平时来往车辆较多,平时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校把安全问题列为每周周前会的必讲内容,同时也在每周的周一升旗仪式上作重点的强调。加强对全体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各班级助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交通常识的学习,对学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学生年龄特征,班级,家庭电话,直系亲属等都建立档案,便于随时联系。

住校生回家、返校途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安全工作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住校生的乘车安全,学校严格把好五关:一是司机资格关;二是车况关;三是学生乘车秩序关;四是当日值班老师的责任关;五是家长教师交接关。

(四)用好各种防控设施手段

不断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安全措施。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前我校已安装了一套监控设施,共20个摄像头,对大门、教学楼、厨房、校园餐厅达到了24小时全程全覆盖的监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都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对综合楼、教学楼、教师宿舍的用电线路和楼道的灭火器,期进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 ,及时进行维护。本学期学校又重新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各类线路、灯具、电源做到了定期检查维护,无私拉乱扯现象。

(五)开展好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1. 落实学校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动。每学期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强化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为安全教育日。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安全教育月。在此期间,学校、各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中小学生安全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使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2. 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德育活动、学科渗透,校园广播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3.每学期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制、消防、交通、饮食等系列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宽容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利用周一升旗、例会、校班会等对全校师生集中进行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典型安全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4.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板报宣传、知识讲座、黑板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开展防溺水、防雷电、防交通事故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熟悉安全法规,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防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发生。

5.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实践演练活动。为了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技能,我校每学期都开展防震安全逃生疏散演练、消防安全逃生演练、灭火演练、防恐、防暴演练等各种形式的演练。每个教师和学生必须明确要求与路线,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演练取得成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救护能力。为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能力打好基础。同时学校做好各方面应急处置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按不同季节确定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是各种病媒生物活动、繁殖旺盛期,也是各种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的流行性传染病易发和快速传播的季节。学校就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同时,要把这种安全教育和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进入秋冬季节以后,天干物燥,火险等级也相应升高,火灾安全隐患突出,非常容易发生火灾。学校要重点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的安全教育。

夏季降雨量充沛,也是洪水、暴雨、雷电、台风等灾害天气的多发季节,这些灾害天气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同时,夏季天气炎热,也是农村儿童溺水事件的高发期。学校不但要根据本学区地理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灾害天气方面的安全教育而且要加强学生溺水预防的安全教育。

同时,夏季气候炎热,微生物繁殖很快,食物容易发霉变质,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学校不仅要适时加强学生的食物中毒预防教育,还要把这种教育和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秋冬季节,气候干燥,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还要加强学生的防煤气中毒教育,防止学生在家烤火取暖的过程中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七)加强落实对留守儿童、特异体质、特殊心理和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和保护。

(八)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安全排查,严防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发生

1加强思想教育,积极预防校园欺凌。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开展有关校园欺凌问题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学生明确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 

2.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校沟通平台”“班级微信群”等平台向家长加强宣传,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师生对校园欺凌危害性的认识。邀请派出所、司法所、法制副校长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4.召开教职工会议,提高教职工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能力。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5.完善规章制度,明确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控责任。及时制定和完善校园欺凌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制定《“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责任意识,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校园欺凌” 处置的职责。

6.加强排查,将校园欺凌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思想,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化解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防止事态恶化。 

7.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处理,开展教育惩戒,充分发挥事件的警示作用。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本校学区包含的自然村比较多,居住都比较分散,住校生往返途学校途中的安全工作问题难度比较大。别在雨水、山洪频发的夏季,学生往返学校的途中极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年轻家长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家照看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老人占很大的比例。个别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尔使用拖拉机、电瓶车等进行接送,接送过程中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监控设备主机磁盘容量不够大。有的监控录像只能保存14天,待于进一步完善。

4.监控摄像头覆盖面不够广,教学楼、综合楼走廊仍有死角,至少还需增加6个摄像头。

5.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学校的部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篇8

>> 论我国中小学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预防对策研究 浅谈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略谈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成因及干预对策 中小学校收支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深思日本中小学校园暴力频发的成因 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弥补美育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对策的探析 中小学校园欺凌应对策略的国外借鉴 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对策研究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建议 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芬兰、瑞典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中小学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戚谢美,王静.用法律消除校园歧视现象.教育管理与评价,2011(9).

[3]胡建成.校园歧视透析[J].教学与管理,2001(6).

[4]王志勇.“‘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的结题报告[EB/OL].百度文库,http://.

篇9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应对媒体的密集关注,如何面对舆论和公众的不同声音甚至是指摘,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处理好了,能增加家庭和学校、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信,为教育赢得宽松环境;处理不好甚至处理失当,则可能会增加很多额外的压力甚至不好的后果。提高舆情处置能力,处理好学校和学生、家庭及社会的关系,尤其是避免撕裂这种关系,也是教育能力的一部分,是实施良好教育的基础,否则,信任一旦被打碎,关系一旦被撕裂,教育的效度和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事件发生后,处于事件漩涡中的中关村二小,压力之大,肯定超出了学校的预想。这个压力首先来源于一个阶段以来,整个社会对校园欺凌现象持续关注。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舆论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持续关注和讨论,如果没有这种关注和讨论塑造出的话语场,中关村二小受害学生家长的一纸网文,很难获得这么大的舆论回响,而且这么快、这么密集。另一个压力源,就是事情发生在北京。北京密集地汇聚着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权威媒体和传播机构,会聚着权利意识和参与感极强的各种职业群体,呈现着交错的社会结构和复杂层级交汇出的纷杂声音,具备迅速形成强大舆论声势的各种现成条件。

过于集中的舆论关注,很可能演变成事实上的惩罚性围观,进而加大了学校从容处理问题的难度。当几乎所有媒体在有限的时间段里都聚焦到这中关村二小这一事件上,就汇聚成了一种异乎巨大的超越新闻的力量,这就大大超过一所小学的承受能力。不要说是一所小学,就是层级不低的政府和公共机构,面对这种强悍的围观,也不能保证应对得那么从容。

篇10

关键词 女中学生 欺凌行为 心理归因 积极心理学 规避策略

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热议的话题之一。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在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女中学生越来越成为欺凌事件的主角,她们欺凌的方式和手段甚至比男生更加残忍。排除外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因素外,女中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更是促使她们欺凌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女中学生的欺凌行为进行心理透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女中学生欺凌行为的特征

1.排他性的欺凌动机

女生的欺凌行为都源于一些琐碎的小事。例如“她为什么要比我长得好看?”“凭什么那个男生要喜欢她?”“她说话的方式真让人讨厌哎,我真的看她不顺眼。”这些小事激发了女学生的报复心理,促使她们展开了一系列具有对性的欺凌行为。在这种针对性的欺凌行为中,被欺凌者是特定的,女学生通常都在伺机等待,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便开始实施欺凌行为。

2.侮辱性的欺凌内容

侮辱性的欺凌内容包括语言上的侮辱和身体上的侮辱。语言上的侮辱主要是女生会对被欺凌者的道德声誉进行诋毁。身体上的侮辱来自女生欺凌者对他人肢体上的伤害及性器官的抹黑。

3.聚众性的欺凌形式

学生之间都会由于年龄、地域、爱好、兴趣、价值观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比较接近而组成一种关系密切的同辈群体,女生之间更是如此。同辈群体除了有积极的正向功能外,也有着消极的负向功能。例如:“我要去欺负一个人,你们不帮我就不是我的好朋友。”这种同辈群体负功能促使女生实施欺凌行为时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给同伴施压迫使她们加入欺凌的行列中,为自己呐喊助威,具有明显的聚众性特征[1]。

4.持续性的欺凌伤害

男生的欺凌行为一般只需要发生1~2次,就可以满足他们的报复心理。但倘若女生看某一个同伴不顺眼,有了欺凌的念头,那她们发生欺凌的频率将是不间断的、持续性的。她们会在一整个学年甚至在整个学生生涯中对被欺凌者实施攻击,很多时候她们欺凌的终极目的就是希望被欺凌者难以忍受,而最终转学。这种对被欺凌者持续性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更是造成了“昨天欺凌行为的受害者常常会成为明天欺凌行为的加害者”现象的发生。

二、女中学生欺凌行为的心理归因

女中学生正处于较为敏感的青春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她们的情绪起伏较大,易发生情感纠纷,反抗心理强烈但抗逆力较差,性意识开始萌芽但性知识储备不足,心理闭锁与渴求关注相矛盾,人际关系易失和。因此,女学生更容易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促使较高频率的欺凌行为的发生。

1.自我客体化是认知不足的导火索

所谓自我客体化是女性从第三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身体看作物体,开始重视身体的外貌特征,而不再是身体的能力属性,表现出习惯性的、持久的监视自己的身体并与社会理想体型对比产生差距,便形成了身体羞耻、焦虑,最终导致抑郁、药物滥用等心理健康问题[2]。“我看上去美不美?”这是很多女性挥之不去的念头。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女中学生,她们对于容貌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极点。她们希望通过梳妆打扮来吸引同性或异性的注意力。所以一旦有某个同伴的颜值超越她们本身,并成功吸引原本自己想去吸引的对象的时候,女生便认为自己遇到了挫折,并抱有遇挫折必侵犯的心理,开始对那个同伴实施间接或直接的欺凌。这是明显的认知不足:一是女生“挫折”这一定义的认知不足,二是学生对欺凌行为本身以及欺凌带来的后果认知不足。

2.嫉妒心泛滥是情感偏激的助推力

嫉妒心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这不是一个病态的问题。但嫉妒也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核心问题,每当两个人能够相互进行对比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而且由于嫉妒的缘故,人可能会变为破坏者[3]。这时的嫉妒心是一种混合心理,其包括恐惧与愤怒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反映出同一个问题:恐惧或愤怒别人优于自己。女学生心思缜密,一旦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同伴尤其是女同伴,就很可能激发出自己强烈的嫉妒心理,而这种强烈的嫉妒心理容易造成她们出现焦虑、抑郁、疲惫、无助等不良情绪,促使她们在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一旦女生不能有效驾驭、控制自身的情感,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缓解自身的情绪问题,她们就会很容易通过向他人实施欺凌来转移自身的负面情绪,以求得释放感。

3.角色定位偏差是人格异化的催化剂

长期以来,女中学生一直被贴着温柔、乖巧、善良的标签。但随着学业压力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那些原有的标签早已不能满足女学生对自我角色的期待。女生逐渐有意识地拒绝自身相对弱势女性身份,而以模仿男生的方式去获得强势的感觉。但对于女生自身来说这种角色转换是矛盾的,在父母老师眼里她们需要扮演乖乖女的角色,而在私下她们需要成为“女汉子”去羞辱别人。长此以往若这种角色定位偏差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女学生的人格就会出现狭隘、孤僻、不具有罪恶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种倾向一旦处理不好将会进一步促成她们人格的异化。而这种人格的异化将直接影响女学生在个人态度、情绪、意志和理智方面的自控力、自制力,成为促使女学生欺凌行为发生的根源。

三、规避女中学生欺凌行为的策略

女中学生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是促使其欺凌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心理学视角来考虑如何提升女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而积极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视角。

1.营造积极校园文化,丰富女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学生精神活动正常运作的重要场所。女学生常常有着丰富的情绪体验,她们的情绪体验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女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使得她们无法正面直视自身的情绪化问题,容易造成她们对他人语言或身体的攻击。而其积极的情绪体验通常伴随着愉悦的主观幸福感,这种主观幸福感能有效帮助女生克服学业等方面的压力,提升其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不断扩充其心理张力,以优化其心理品质。而情绪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感染性和传导性,在积极的文化氛围中,女生能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并将这种心理氛围分散到同辈群体中,从而有效降低欺凌行为发生的频率,因此营造积极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增加经费的投入以改善校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在硬件设施方面可以为女生建立单独的心理健康俱乐部、阳光小屋等,帮助女生找到合理释放自身不良情绪途径;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女生建立积极交流的校园平台,提升她们的交际能力;在软件设施方面,应营造出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倡导感恩文化,让女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同伴等各方的关爱,帮助其学会关心自我和他人。学校还要针对女生群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文体活动。让女生融入集体文体活动,不仅能使女生身心放松,提升其积极情绪和愉,也能增强她们的集体意识,提升集体荣誉感。

2.实施积极课程,培养女学生积极人格特征

积极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Hillson和Marie(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e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4]。通过培养女中学生积极人格特征,可以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主观幸福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乐观精神,优化其心理品质,减少欺凌行为发生的频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课堂,因此通过开设积极课程能有效帮助女生将积极人格内化为个人成长的必备积极品质。积极课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性别教育课程,第二类是幸福课程。性别教育课程首先是帮助女生了解基本的生理知识,揭开性的神秘感。其次帮助女生树立正确的性别平等认知。要帮助女生认识到男女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是存在先天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女生在充分发挥自身性别优势的同时积极向男性学习,克服自身在人格上的弱势,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5]。而幸福课程帮助女生从美德和善端出发,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自身的心理问题,并将积极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激发自身内在品质,提升自身积极精神,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的状态。

3.构建积极教师队伍,关注女学生独特心理需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承担着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积极加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积极人格特质,才能真正体验到主观幸福感、事业成就感、生活满意感,并拥有自信、激情、乐观、创造力。在工作中,教师能有效抵御繁重教学工作的压力,发现自身的美德与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教学才能;在生活中,教师能在繁杂的生活琐事中保持自己的积极心态,学会通过体育锻炼、心理咨询等方式来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其次,教师要具备积极的人文关怀。诺丁斯(Noddings)说过:“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赖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6]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淡化自身的权威意识,主动在课下与女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女学生给予鼓励与支持,表现出对她们的殷切希望,并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女学生提供参与活动、比赛的机会,促进她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4.进行积极心理咨询,生成女学生心理安全维护路径

心理咨询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定期举办女生心理咨询活动,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女学生建立积极咨询关系,对其心理安全生成教育式、预警式维护,能有效提升女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式心理维护即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充分给予女生信任和尊重,鼓励女生将自己的问题大胆地说出来,同时咨询师根据女学生的问题,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并在下次回访咨询时对女生的任何进步和努力都要给予鼓励和赞美,帮助她们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学会感恩与回报。预警式心理维护即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根据女生的阐述,准确判断女生心理隐患的程度,及时联合校方人员、家长建立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机制。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女生有轻微不良情绪,可以启动黄色预警机制,做到防微杜渐。当咨询师发现女生有严重不良情绪和轻微欺凌动机,可以启动橙色预警机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里。当咨询师发现女生有严重欺凌动机和报复心理时,应启动红色预警机制,在最短时间以最小代价帮助女生消除心理危机。另外咨询中心不仅要增加面对面咨询次数,更要拓宽咨询渠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咨询平台,并对已经咨询的女生进行及时的回访,及时与女生的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女生调整心态,努力培养女学生的积极品质,提升女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使其体验积极心理咨询的魅力以轻松应对来自学业、生活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程.女性之间的暴力:一种被忽视的性别暴力[J].北京社会科学,2016(1).

[2] 郑盼盼,吕振勇,Todd Jackson.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5(1).

[3] 赫尔穆特・舍克.嫉妒与社会[M].王祖望,张田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4] Lazarus R 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Past,present,and future.Psychosomatic Medicine,199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