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扶贫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23 15:4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扶贫工作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曼秀伦敦”为你整理了这篇某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雷吼村地处于塘湖镇东北部,东与崇阳县高枧乡接壤,是一个边缘山区贫困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45户,1790人。其中适龄学生134人,其中幼儿园34人,小学67人,中学33人,县外就读18人。全村低保户62户100人,五保户7户7人。残疾人70人。留守儿童10人,留守妇女5人,留守老人8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814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其中因病致贫的148户,因学致贫的28户,因残致贫的有36户,因灾致贫5户。雷吼村2014年建档立卡232户878人。其中2014年脱贫26户107人,2015年脱贫62户261人,2016年脱贫55户193人,2017年脱贫82户279人,2018年脱贫7户28人。2019年脱贫1户4人。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应急局精准扶贫驻村和帮扶工作从建章立制入手,重点建立了四项工作制度:
一是例会制度。规定每周四为扶贫日,要求全体帮扶干部下村入户走访。
二是学习制度。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学习有关扶贫方面的理论、方针、政策,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
三是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县委和镇党委的统一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制度,帮扶干部每月走访贫困户至少2次,同时,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四是请假制度。切实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
二、吃透村情,制定规划
通过反复深入农户座谈,真实了解村民意愿,通过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联系村情、立足村情,结合建卡贫困户的现状。
一是制定了雷吼村扶贫规划,根据县精准扶贫指挥部要求,从精准脱贫、收入增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村级扶贫规划。
二是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年度减贫计划,雷吼村2014年建档立卡238户902人。目前国网216户809人,线下管理4户19人,贫困户212户790人。其中2014年脱贫24户105人,2015年脱贫59户243人,2016年脱贫40户139人,2017年脱贫81户272人,2018年脱贫7户27人。2019年脱贫1户4人。
三、真抓实干,深化帮扶
为进一步搞好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重点抓好了基础资料提档升级,建立和完善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台帐,包括建档立卡系统导出的《贫困信息表》和每月《国网疑点数据整改情况汇总表》等资料。并按照“户户过关、村村过关”要求,完善基础资料;做到真实准确、填写规范、要素齐全、进出有序、全程留痕。
(一)产业扶贫
1.2018年建设产业基地1个:油茶基地60亩带动贫困户10户39人.
2.2019年新建产业基地3个:油茶基地150亩带动贫困户37户147人;西瓜基地50亩带动贫困户38户164人;玉米基地50亩带动贫困户38户134人。
3.新型经营主体共1个,共带动5户20人贫困户就业。
4.2017年到户产业奖补资金101500元(87户)
2018年到户产业奖补资金385130元(共三批)
2019年到户产业奖补资金251876元(171户)
(二)就业扶贫。目前外出务工贫困人口354人;安排贫困户就业12人(保洁员7人、护林员2人、护路员3人)。
(三)住房安全
1.易地扶贫搬迁户共30户87人,其中:2016年易地搬迁8户12人,(集中6户6人)(分散2户6人)。2017年易地搬迁22户75人。(集中9户26人)(分散13户49人),入住率达到了100%,拆旧复垦达到了100%。
2.危房改造户共68户,其中:2014年危房改造6户,2015年危房改造10户,2016年危房改造12户,2017年危房改造19户,2018年14户;2019年申报危房改造8户(非“四类”4户),四类4户。
(四)健康扶贫。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部落实。4月19日,组织全村所有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
(五)教育扶贫。2019年享受学前教育资助16人、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两免一补”83人(其中小学教育56人、初中教育27人),高中教育学费减免及享受助学金1人,职业教育享受雨露计划2人。全村无一人因贫失学。
(六)兜底保障。2019年全村低保人数57户87人,(其中非贫困户6户8人)。五保对象7户7人。残疾人64人,(其中享受国家补贴的41人,重大残疾补贴17人,困难残疾24人),都达到应保尽保。
(七)生态扶贫。雷吼村共有国家级公益林500亩,生态林300亩,两项奖补资金1万元。(已发放到户)
(八)金融扶贫。2018年小额扶贫信贷共45笔,贷款金额共237万元。2019年正在续贷。
(九)公共服务。2019年,硬化基础设施项目库已申报完成,共计申报项目18个,主要涉及公共服务、新修(从大埚村至方琼纪念馆公路)、环境保护等。
(十)人居环境整治。围绕拆、清、改、种、建措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拆除违建3处,清理废土废物垃圾355吨,改厕75户;沿村级公路进行绿化植树,共栽植桂花树、紫薇树、红叶石楠500棵;道路硬化拓宽3.6公里,组织挖机刨土施工修整路面、沟坡4公里。
创新村册户档管理,将村册户档全部录入电子档,实行电脑管理。雨露计划按时间节点完成网上申报1人,易扶对象入住3户(3人),做到应住尽住,入住对象程序资料完善。11月5日,雷吼村顺利迎接市精准扶贫检查。同时,还组织结对帮扶干部分9批次进村入户,通过“屋场会”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医疗保障政策等,让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熟悉了解政策。
另外,我们驻村队员每月都准时参加雷吼村“支部主题党日”,进一步宣传扶贫政策。主动帮助村“两委”规划、实施、验收扶贫项目,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将好事办好,事实办实。
四、工作亮点
1、招商引资。雷吼村村民、方氏后人方小桃等人士对方琼纪念馆发起重修,原为忠臣庙,主要纪念一门三尚书—兵部尚书方琼、吏部尚书方迪、礼部尚书方琳。2019年5月,鸿森钢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小桃还在方琼纪念馆旁边投资5000万元,依山傍水建设一座红色旅行颐养文化苑,集旅游、养老、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一体,建设过程中带动全村210户贫困户务工增收,同时带动雷吼村旅游业发展。
2、脱贫之星。原雷吼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李国甫于2019年6月21日在雷吼村河马港水库防汛值守的过程中,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扶贫工作岗位上。他在雷吼村开展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期间,兢兢业业,严格遵守扶贫工作组纪律,是雷吼百姓口口称赞的好书记。
五、工作完成情况
1、精准扶贫:对全村212户贫困户790人(其中2018年7户27人)继续帮扶、加强巩固,对2019年计划脱贫户,1户4人加大帮扶力度。(已完成)
2、加强对150亩油茶基地、玉米基地及西瓜基地进行抚育管理。(已完成)
3、廖家岭大弯至八组公路沿线绿化栽树(桂花树、红叶石楠、紫薇)。(正在进行中)
4、精准灭荒370亩。(已完成)
5、全村主路路灯安装240盏。(正在进行中)
6、完成2017年道路加宽硬化3.6公里。(已完成)
7、厕所革命工作。(已完成)
8、落实4-8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
9、改善办公条件(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等),村级阵地办公楼改造(已完成)
10、集中安置点配备生产性用房,加装健身器材(已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大扶贫项目争取力度,让更多的项目、资金进入村。2020年争取县村居环境整治项目150万,正在实施当中。
二是突出增收产业培育,将规划变成现实,让百姓见到效益。
篇2
送温暖献爱心共建和谐校园
——城北小学2007年度红十字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助人为乐的好风尚、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认真贯彻上级红十字会精神,积极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努力把我校红十字会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密切联系群众、符合自身特点的社会团体,为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平安城北贡献力量。在新的一年里,为把我校红十字工作、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主要工作
1.积极贯彻《红十字会法》,并组织广大教师、学生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2.不断健全和规范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使学校红十字工作成为培养师生人道主义的主阵地。
3.开展丰富多彩的红十字校内外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拓展学校红十字活动运作空间。
4.注意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再创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宣传,扩大红会影响。
1.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学习《红十字会法》、《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2001一2005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切实搞好普法宣传教育。
2.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宣传红十字法律法规,宣传红十字业务知识,宣传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优秀事迹。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无烟日、全国助残日、全国爱眼日、全国爱耳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这种纪念日期间,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让红十字精神真正深入师生的心中。
3.积极向报刊、杂志、电视台、网络等媒体投稿,积极宣传我校红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先进事迹,以激发广大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加强基础建设,扎实做好工作。
1.抓好红十字会的组织网络建设,对新生和新教职员工及时办理转会或入会手续,建立会员台帐,进行相关知识及救护技能教育。
2.建立健全红会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确保红会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3.布置好红会活动室,健全各项制度上墙,配置会旗、卫生保健箱、红十字袖章等。
4.做好红十字会费收缴工作,按时、按规定比例上交红会会费。管好、用好红会会费,定期向学校报会费使用情况。
(三)落实红会精神,积极开展活动。
1.关爱贫困学生,建立帮困对子,落实帮困措施,做好扶贫解困工作,设立红十字服务点和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小组,切实定时开展活动。
2.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救灾活动。版权所有
3.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4.班级红十字小组组长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抓好健康教育和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无吸烟活动。
5.组织红十字知识竞赛活动和红十字青少年书画竞赛等活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月份:制定红十字工作计划;
2月份:组织向敬老院献爱心活动;
3月份:“捐红书、献爱心”活动;参加区百名师资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4月份:收缴红十字会费
5月份: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系列活动,学校宣传廊宣传红十字知识,组织教职工无偿献血活动;
6月份:庆“六·一、献爱心”活动;参加区“学会生存、珍惜生命”现场观摩活动;
7月份:特困生调查摸底工作;师生夏令营活动;
8月份:教育资助券登记工作;
9月份:教育资助券发放工作;
10月份:重建无偿献血工作卷;
11月份:爱心基金会经费使用情况汇报;
12月份:红会工作年度总结;年度统计表上报。版权所有
篇3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08所,在校生72027人。其中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786人;初中13所,在校生16989人;职高1所,在校生1224人;小学482所,在校生45155人;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872人。全县共有教职工3932人,其中专职校医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4%,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46%。高中毛入学率32.68%,幼儿入园(班)率29.01%。全县校园占地面积13752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859平方米,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7.28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5.0平方米。全县有寄宿制学校219所,住校生43119人,食堂用房11319平方米。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有力。一是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县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二是成立了由各学校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各完小校长为成员的工作执行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本学校(校区)的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三是配设了各乡镇的义务兼职校医。义务兼职校医由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担任,实行片区挂钩制,为各学校的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初步形成了纵横一体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保证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工作的长效监管和正常开展。
(二)全面完善工作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到位。一是落实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我局与各学校、幼儿园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学校、幼儿园结合学校人员密集的实际,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承担主要责任。各学校、幼儿园逐级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校点、到个人,实现层层监管,层层抓落实。二是实行局领导及职能科室分工负责联系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县教育局安委会设在教育股,负责综合协调,在安全工作中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四项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完善学校卫生安全事故及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明确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如发生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及传染病疫情要在半小时内以电话方式报教育局党政办,第二天上报书面报告,杜绝重大事件和疫情瞒报、延报或漏报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卫生安全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合法的处置。四是制定下发了《**县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同时要求各学校(园)制定相应的工作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处置程序,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事故和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妥善处置。
(三)深入开展知识宣传,保证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科学开展。一是督促和指导各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各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和通过挂横幅、警示牌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常规卫生保健知识、食品卫生与心理咨询、疾病防治、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卫生法、食品与健康等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师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全县各学校开展食品卫生讲座共56场(次),出板报450期,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食品卫生和疾病防治意识。二是广泛开展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结合“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局组织城区学校到富州广场宣传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交通安全等常识,发放宣传单83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的安全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以来,我局制文下发或转发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文件共18份,全面传达上级精神,做好各季节时令和非常时期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预警,指导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邀请上海市第十一批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贫接力队文山分队到我县举办“青少年儿童常见传染病防治”讲座,组织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城区各学校、幼儿园主管卫生工作的副校(园)长、德育主任及城区学校部分班主任、校医参加讲座,听取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手足口病等11种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促进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全力查排安全隐患,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整治到位。一是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进行大力整治。与卫生、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对学校周边食品店和流动摊点进行检查整治,重点检查各类不合格、霉烂变质和“三无”食品,严厉打击不法销售行为。开展了2次大规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学校门前食品摊点36处,依法取缔无证食品摊点23个,没收销毁盒饭300余盒,其它各类不合格食品10余种100多公斤,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加大学校食品卫生的检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组织人员深入各学校开展食品卫生专项大检查,重点检查学校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安全防范措施,共检查学校276所,食堂98个,学校小卖部53个,查出隐患76处,其中食堂卫生安全隐患14处,当场整改36处,勒令相关学校限期整改40处,并要求各学校(园)每月对食堂、小卖部、食品摊点进行食品卫生检查,认真填写《学校食品安全检查表》上报县教育局,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饮食安全。三是切实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及时安排,周密部署,指导各学校和幼儿园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排查和防治工作,全县无一例病例发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5月6日洞波乡中心学校出现甲肝疫情后,我局及时划拨甲肝病防控工作经费1万元,并派出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进驻该校,配合卫生防疫部门抓好疾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了甲肝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并及时发文通知各学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与卫生部门联合对学校周边卫生状况、水源问题进行清理整顿,保障师生饮水安全,确保了全县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近日,我局与卫生局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适龄少年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心学校及其以下学校均没有专职校医,对食品卫生及传染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是极少数学校领导对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足,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工作失误时有发生,责任心和工作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由于办学条件差,部分学校食堂设施简陋,无功能分区,加工流程无序,食品加工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部分学校食堂在采购蔬菜、肉类食品中,没有向销售方索取相关证件,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学校周边食品店、流动摊点较多,由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商人心理驱动,加之缺乏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所出售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而且这些店面、摊点已是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顽疾之一,整治行动一结束,马上死灰复燃,给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五是由于校舍不足,大多数学校存在学生上课、住宿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不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一旦出现传染病,传染速度很快,疫情防控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六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上没有开水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能喝井水或自来水,水质得不到保证;食堂餐具消毒工作薄弱,消毒设施不完善,消毒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都给传染病发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和方便途径。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建设。全面修订、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和管理细则,严格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尤其是要不断加强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制度。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程序。
二是层层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加强责任追究。把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学校领导自觉把健全、完善和落实学校安全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促进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三是落实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整改措施,防范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建立隐患整治责任制,做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应急预案“六落实”,对每一项安全隐患加强跟踪监督,随时掌握整改情况,直至得到解决。
四是主动抓住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兴边富民”工程、国门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和筹措资金,加大对学校食堂、教室和学生宿舍的建设力度,确保食堂符合食品加工卫生标准,确保学生上课、住宿拥挤问题得到解决。
篇4
继续以创建文明校为抓手,认真学习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落实创建文明工作,争取学校创建文明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㈠、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组织的管理职能。全体领导要既能“领”,又会“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勇挑重担,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作风上讲民主,关系上讲和谐,思想上讲开拓,管理上讲严密,学习上讲经常,工作上讲扎实。精诚团结,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㈡、加强德育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党政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把德育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要形成校长——教导处——班主任、科任教师三个工作层面,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上上下下、纵横交错、校内校外相互配合、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络。
2、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抓好德育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
工作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3、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能力。选派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学生,作风正派,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学习德育文件、德育理论、现场观摩等途径和形式,增强班主任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4、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努力上好政治课、思想课。政治课、思想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文明行为培养有着奠基的作用。教学方法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说教式转变为渗透式。二是从保姆式转变为指导式,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以形成道德观念。三是从单一化转变为层次化。四是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面对社会现实,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活。
5、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其年龄特点,要侧重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把“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班队计划。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环节,要
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不断充分和加强德育领导班子,建立一支“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队伍。
7、充分发挥班队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少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思想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工作。
8、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扶贫帮困活动。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各班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扶老助残活动。
㈢、认真做好“三德”教育
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先进教师的事迹,组织党员学习“三讲”、“四教育”有关内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入党,把他们政治上热情变为工作上的动力。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倡每位教师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表彰师德标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但要求遵守学校纪律,而且要
求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会文明生活,文明工作,文明做人。教职工无一人参与“黄、赌、毒”活动,无一违法犯罪现象。
㈣、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
学校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学校重要议程,想方设法增加投入。
1、为了满足教师看书需要,学校订阅党报党刊,同时给每一个教研组每个成员至少订一种刊物,开设教师阅览室,由专人看管。
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设职工之家,丰富教师文化生活。
3、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㈤、优化育人环境
1、优化育人环境,把教师能否做到平等对待家长,热爱学生,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之一。提倡使用文明语言,禁止使用教师忌语,使“您早、老师好、对不起、再见”成为学生自然口语,使学校真正成为孕育文明的摇篮。
2、加强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和卫生工作。各班组开展卫生评比,让学生养成人人讲卫生的好习惯,校园内无脏、乱的地方。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校园本身就是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乐园,我们注重发挥它“美”的特殊作用。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项细小的设计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艺术的熏
篇5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是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根本保证。
妇女占人口的一半,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着半边天的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镇党委、镇政府充分认识到搞好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把妇女儿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于95年专门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指导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具体做到:
1、目标明确。根据我镇《“*五”规划》中提出的到*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在制订全镇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时,着眼21世纪,立足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提出到*年全镇妇女儿童工作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妇幼卫生现代化、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社会环境全方位优化,妇女儿童发展创苏州市级领先地位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把《规划》指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实行目标管理。
2、工作网络健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是实施《规划》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利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这一重要机构,缔结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工作网络。在横向上,吸纳了*个党政职能部门参加,加大了领导协调工作力度。在纵向上从镇到各村均建立了有主要领导参与的妇女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制度。
3、工作制度到位。妇女儿童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为使整个工作规范有序,我们制订了严格的工作运行机制,各项制度相继出台,形成了“政策推动,目标管理,示范带动,表彰激励,现场办公”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妇女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资金保证。镇领导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加大对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资金投入。从“*五”期间,投资*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易地新建了*小学、*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标准改造了*中学;投资*多万元改善妇幼卫生条件,易地重建*卫生院,投资*多万元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用于道路硬化、绿化;投资*多万元改善妇女儿童文化生活环境,新建了*游泳池和*少年文化宫。
5、宣传教育广泛。为推动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意识和“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形成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良好舆论氛围,我们利用黑板、广播、橱窗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每年至少举办黑板报联展3期以上,开展宣传咨询一条街活动2次以上,开展《两规》、《两法》、维权等培训班4期以上,从而优化了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各方配合,齐心协力是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坚实基础。
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许多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各方面配合,齐心协力,强化了妇女儿童工作的政府行为,量化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优化了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联牵头,部门负责,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局面。
以党政和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核心的领导队伍,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专题会议,围绕《规划》的各项指标,专门研究部署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妇女儿童工作目标。
以教育、幼教、卫生、家庭教育等主要条线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围绕妇女儿童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几年中,围绕下岗女工再就业、妇幼卫生保健模式、0-3岁儿童保教工作、双休日及寒暑假小学生管理、儿童心理素质、家庭教育等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有100多篇论文在*市、*省、全国发表、获奖。
以各业务部门、业务骨干为主体的管理和操作队伍,围绕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制订实施方案。教育部门围绕儿童教育方面的指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学校九年制义务教学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初中入学率在100%,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100%。全镇创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中心幼儿园被授予苏州市示范幼儿园,*中学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卫生院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在新增添了一批新生儿保健设备和孕产妇休养设备的基础上,创建成爱婴医院。卫生防疫部门每年都要对厂、校医、保健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妇联、计生办每年组织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并在全镇普遍实行婚前、孕产期知识培训、婚前体检、孕产妇随访、更年期培训等。妇保所积极推广儿童免疫接种,建立了免疫接种档案,儿童的“四苗”普及率达100%。镇爱卫办努力改善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截止*年年底,*个行政村,村村创建成省级卫生村。每村享有安全饮用水人口覆盖率达100%,改水受益100%,改厕率达100%。并在创建成*卫生镇的基础上,创建成“*卫生镇”、“*先进镇”。文化广电站积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司法、法律服务所、派出所等继续加大对严重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加强了对舞厅、茶座等一些娱乐场所的管理。妇联、司法、老龄委、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并积极为妇女儿童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法律帮助;镇关工委组织发动全镇退休教师发挥余热,关心、支持少儿事业,成立家庭辅导站,免费为学生指导功课,并积极参与办好家长学校的工作。民政办、社保所等部门开展好扶贫帮困工作和女职工社会保险、生育保险等。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题是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重要环节。
随着形势的发展,妇女儿童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镇不断加大力度,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推进妇女儿童规划的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女工因优化组合而下岗在家,妇女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我镇妇儿工委面对这一新形势,分析了女工下岗越多,待岗时间越长,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将造成的不稳定危害后,迅速召开了妇儿工委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对策,开发潜藏的岗位,促使更多的女工上岗再就业。我们首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做到心中有数。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女工失岗不失志,找准机会第二次起跑。至98年至今,我们免费开办技能培训班7期,培训人次达300多人次,拓展家政服务项目15项,使123人重新上了岗,上岗率达85.3%。“*五”期间,全镇女职工8330人,占职工总数的70%,女性就业领域不断扩大。
二是加强新经济组织中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我们在注重加强企业改制过程中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的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新经济组织中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解决严重侵犯妇女权益的问题。对这些组织中的女职工职业培训,男女公平、公正、公开再就业机会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都进行监察,督促企业自觉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对侵犯女职工权益,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忽视五期保护等问题的,予以了严肃查处。
三是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妇女干部工作。我镇历来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妇女干部工作,把那些素质好、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妇女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培养,特别把那些潜力大年纪轻的优秀女干部,放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去压担子,一方面,我们为女干部学习锻炼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女干部不求全责备,而用其所长,避期所短,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在镇第十二届人大会代表中,妇女代表占总数的*%。在镇三套班子中,配备*名女副镇长。“*五”期间,年发展女党员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0%以上。
篇6
一、理清思路,统筹规划,明确阵地建设目标
*年初,我们深入各乡镇对村级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发现全县484个村有40%的村无办公用房,还有40%的村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党员无活动场所,群众办事不方便,导致党支部战斗力削弱,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为彻底改变村级组织面貌,我们决定采取“四抓”措施,全面启动了以阵地建设为重点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是提高认识抓宣传。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各乡镇党委把抓好阵地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会议、培植典型、创办样板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认识,形成齐抓共建村级组织的良好氛围。
二是明确标准抓规范。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和验收标准。主要是突出一个重点,即阵地建设;抓好两个建设,即硬件建设标准化和软件建设系统化;坚持三项原则,即村级办公用房建设要考虑人口集中、交通便利、高标准规划的原则;达到“四统一”要求,即统一办公用房建设要求,全面消除土墙房屋,达到砖木结构,有条件的村尽量建楼房,且不得少于12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达到村党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民事调解室“五室”配套。统一办公设备要求,各村有电话、有“双机”设备、有办公桌椅、有档案柜。统一党员活动室建设要求,室内必须有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员设岗定责一览表、“十星级党员”评选结果公示牌等内容,并规范上墙。统一规章制度建设要求。统一印制了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两委”议事规则、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务公开等20余项工作制度汇编,明确村级档案建设目录和要求,免费下发到全县各村。
三是明确步骤抓实施。为避免出现急功近利、贪快求洋的不良倾向,我们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分步推进、逐年实施”的工作步骤抓好阵地建设。综合考虑全县各村情况,首先在各乡镇选取一批基础好、实力强的村办样板,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然后结合开展联村共建、“末位村”整建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各方力量,每年转化一批后进村,规范一批中间村,提高一批先进村。目前,全县60%的村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四是加强领导抓督办。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和一个村,帮助协调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力争把联系村建成示范村。各级党委都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纳入每年基层组织建设和驻村工作的考评内容。县委组织部加强日常指导和督办检查,年终严格组织考评,有效地推动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工作。
二、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形成阵地建设合力
针对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锐减的实际状况,我们按照“协调部门扶持帮建一批、盘活闲置房屋改建一批、筹集资金新建一批”的思路,整合优势资源和各种力量,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机遇,联村共建。以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市定后进村和县定末位村为重点,组织省、市驻我县的52个扶贫单位和县直84个部门与其开展结对帮扶,积极争取各级部门扶持建设村级办公用房。2002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先后为我县的36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64个末位村、后进村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共为42个村高标准新建了办公用房,对58个村的原有办公用房进行了维修,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溢水镇涧沟村是省水利厅的扶贫联系点,原仅有一间办公用房。工作队进村后,投入资金17万元,帮助该村兴建了一幢800平方米的多功能三层办公楼,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办公和党员活动无固定场所的问题。
二是抢抓村组合并和村级学校布局调整机遇,整修改建。近年来,结合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村组合并,调整中小学布局,将全县484个村合并为现在的253个村,撤并村小学和教学点156个。对于撤并村和教学点闲置下来的房产,由政府出面协调,整修或改建为村级办公用房。田家坝镇九华村原是一个后进村,集体经济薄弱,长期无办公用房。2004年9月,该村小学与镇中心小学合并后闲置两层六间教学用房,镇党委、政府及时与教育部门协调,无偿划给该村使用,改建成村级办公用房。全县有36个村利用闲置房产,解决了村级组织无办公用房问题,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
三是抢抓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机遇,筹资新建。全县有一批经济基础好而办公场所不符合要求的村,积极鼓励他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新建办公用房,改善办公条件。同时,协调城建部门免费提供房屋设计图纸,组织国土、林业等部门上门提供选址和办证服务。目前,全县共有2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新建起办公用房,而且全部是楼房。擂鼓镇金岭村原有集体经济积累15万元,但挤在原粮站仓库里办公,房屋破旧不堪,而且是危房。去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一幢400平米的二层办公楼,同时加强室内规范化建设,成为各村学习的样板。
四是抢抓市县阵地建设奖励扶持机遇,激励援建。近年来,我们在用好上级拨付经费的基础上,每年拿出至少5万元的资金,奖励15至20个当年规范化建设较好的村,重点帮助配备电教设备和美化党员活动室。同时,要求各乡镇根据当地财力和村数,每年拿出一定的配套资金,对重点村实行重点扶持。得胜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近两年共投入15万元,扶持全镇14个村搞规范化建设,使村级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村级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成为全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乡镇。
三、整体推进,规范管理,充分发挥阵地建设效能
我们把“有处议事”和“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效能,全面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有人管事”。在全县各行政村办公条件大力改善的同时,比照机关单位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行村干部“轮值坐班”制度,保证上传下达畅通,方便群众上门办事。建立和完善村干部“一证四卡”管理制度,加强村干部的绩效考核,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解决村干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村民参加竞选的热情空前高涨。
篇7
扶贫要扶到关键处 帮困要帮到心坎上
省发改委派驻崖城镇小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生辉
尊敬的刘书记、张县长,各位领导和驻村工作的诸位同仁们下午好!
我是省发改委西部开发办公室的一名干部,于2013年12月被选派到礼县城关镇石碑村担任第一书记,2015年7月改任省发改委派驻崖城镇小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两年多的驻村工作(石碑村1年零8个月、小蛇村10个月),受到礼县相关部门和城关镇、崖城镇领导对我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请允许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发言题目是《扶贫要扶到关键处 帮困要帮到心坎上》,两年多的驻村工作,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紧紧围绕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八个全覆盖”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以加强村支部党建为抓手,调动村干部和党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以争取双联帮扶单位支持为突破口,加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村民致富信心;以扶持村上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为产业发展基础,带动村民致富,创建合作社,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的工作思路,牢牢牵起双联单位与联系村之间的“帮扶线”,搭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心桥”,积极推进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下面就我驻村所做的一点具体工作和体会向大家汇报。
一、规划引领,找准穷根定出路。要脱贫,就要找准解决贫困的出路。在石碑村驻村期间,针对石碑村交通便利、川地资源较多、离县城近的实际,提出了把石碑村打造成县城的菜篮子和肉铺子的发展定位。修订完善了石碑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两规划一计划”,为今后的发展理清了思路,确定了方向。2015年7月,到崖城镇小蛇村驻村后,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帮扶工作队爬山路、跨沟壑,深入小蛇村6个村组,到86户村民家里宣传政策、了解情况、采集信息数据,认真落实建档立卡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工作。依据小蛇村高寒阴湿,海拔在1940米-2100米,平均气温15℃;土地资源丰富,全村现有耕地1337亩,林地11751亩,草地1510亩,人均分别为:耕地3.53亩、林地31亩、草地3.98亩,确定了种植落叶松发展“绿色银行”,种植大黄、当归等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模化散养家禽的思路,编制完成了《礼县崖城镇小蛇村双联行动规划(2015-2020)》,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二、党建先行,强基固本抓核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和村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一是抓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及“一事一议”工作制度,组织制定了村“两委”班子坐班制度,在省发改委双联处室党支部书记指导下,完善了村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抓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衔接石碑村党支部与小蛇村党支部相互交流学习、结对共建。积极加强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党员队伍、综治调解、群防群治等队伍建设,使每件事有人抓,能抓好。三是抓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在石碑村新建党员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为一体的三层办公楼1栋,小蛇村新建的党员活动室主体工程也已完成;四是抓致富技能培训。加强村干部、党员工作能力和技能培训,将村干部、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变成“领头雁”,用他们的威信和奉献精神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三、项目带动,改善民生暖民心。深入征求村民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建议,请礼县发改局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勘查、论证、预算,再积极向省发改委汇报,请求帮助解决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截止目前,在石碑村投资建设的帮扶项目18项,总投资达1056万元。小蛇村投资460万元,完成改造升级洛礼公路至小蛇村通村路6.3公里和村内巷道硬化9条,共计2.59公里,硬化面积6475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室和村卫生室主体建设已完成。已完成批复、年内能开工的项目有:安装太阳能路灯、人畜安全饮水、改造节柴灶70户等双联和精准扶贫项目。2016年,已向省发改委申报修建小蛇村通村公路5.5公里,通组公路4.4公里,投资额约500多万。目前,小蛇村的面貌已经发生明显改观,从山顶远眺村庄,只见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镶嵌在村内巷道上成了亮丽的风景;阻挡村庄的大山被凿出了盘旋着通往山外的大道,新修建的村委会、卫生室,将为党员提供活动场所,为村民保障就医。
四、培育产业,促农增收强基础。有了产业,才是群众脱贫的长久之计。为此,石碑村两委班子转变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加快招商引资,推进返乡村民创办企业,先后引进、创办机砖厂、山野菜加工厂、畜禽屠宰场、混凝土搅拌厂等私营企业,每年能解决村上200余名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组织创办礼县联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筹建蔬菜基地拱棚30座,栽植优质核桃1500亩,扶持带动产业发展。在小蛇村,结合建档立卡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工作深入调研,经常和村民探讨寻找致富出路。当得知小蛇村曾有种植大黄、当归等药材的历史,积极请省发改委双联部门协调,建立了礼县鑫晟源生物公司扶持小蛇村种植中药材的机制,通过“公司+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公司免费提供种苗、运输,药材成熟时公司按市场价到村上收购,村党支部以合作社形式组织村民按户种植,今年试点种植大黄31亩,当归16亩。积极协助小蛇村鸿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烧酒酿造与散养土鸡的循环产业发展。
五、立足长远,智力扶贫强信心。思想上的穷根不挖,难以实现长远的发展。自己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启智扶志”齐抓,着力增强石碑村、小蛇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组织开展法律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次,培训1000多人次,配发书籍800多册;二是积极争取国家东部城市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项目、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春雨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项目,分批组织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30多人次赴上海、浙江、烟台和杭州等地学习,深入考察合作社发展模式,学习种植、养殖经验,并在村上开展延伸培训;三是积极向省体育局和兰州大学暖流基金会争取,为石碑村文化广场、村小学配置体育器材,给石碑村、小蛇村小学生捐赠书包及学习用具86套。
通过两年多的驻村实践,我感受到,要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和群众打成一片,谋划发展致富路;二是找准驻村和双联帮扶工作的结合点,勤走动、多跑路、争扶持,牵起村上与联村单位这根线,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三是抓眼前、谋长远、稳脱贫,确定一个发展方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各位领导,到礼县先后担任石碑村、小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好机会、好平台,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发言,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两年多的时光不长,却值得我一生珍藏。
今后,我将以这次交流会为新的起点,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同志好的经验和做法,坚定信心,再鼓干劲,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到位、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以上发言,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礼县江口乡塄上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李飞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篇8
今天省市领导一行莅临我镇检查妇女儿童工作,首先我代表某某镇党委、人大、政府对各位领导表示欢迎。下面我就我镇妇女儿童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也请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我镇下辖7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56亩,人口8225,其中妇女4315人,0—7岁儿童676人,男366人,女310人;0—14岁儿童1577人,男852人,女725人。近年来,我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在上级妇儿工委的业务指导下,以党政工作为中心,以积极实施妇女儿童规划,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为目标,把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和两个“纲要”作为促进男女平等、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总抓手,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全镇妇女儿童事业的快速发展。全镇妇女地位和参政议政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女能手、致富能人日益增多,妇幼保健水平显著提高,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条件日益完善,妇女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形成了妇女儿童工作的社会化格局,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纵观几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大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一是宣传形式多样。20__年至今,镇妇儿工委组织各级妇女组织在镇域范围内张贴“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画1000余份,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加大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在20__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镇妇联、镇计生站组织30多名女职工举办了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内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二是宣传力度加大。每年在党员冬训和“四进五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镇司法所开展培训班7期,参加人数达1000多人,内容涉及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法律,推动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三是宣传覆盖面提高。在市、郊区、妇儿工委的工作指导下,镇妇儿工作委员会利用妇女节、儿童节、“三下乡”活动等契机,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扩大基本国策宣传覆盖面,提高社会知晓率。
二、领导重视,明确职责,组织机构健全
妇女占人口的一半,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着半边天的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镇党委、镇政府充分认识到搞好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把妇女儿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专门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抓妇女儿童工作,具体做到了:
1、健全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是实施《规划》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利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这一重要机构,缔结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工作网络。在横向上,把6个党政职能部门吸收进来,加大了领导协调工作力度。在纵向上从镇到各村均建立了有主要领导参与的妇女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制度。
2、工作制度到位。妇女儿童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为使整个工作规范有序,我们制订了严格的工作运行机制,各项制度相继出台,形成了“政策推动,目标管理,示范带动,表彰激励,现场办公”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妇女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资金保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加大对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资金投入。从“九五”至“十五”期间,先后投资6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了6所小学和幼儿园以及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高标准改造了中学,实现了“四机一幕”进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室、食堂、宿舍、音体美等设施设备完善,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改善妇幼卫生条件,完善了卫生院设施设备,投资200多万元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用于道路硬化、绿化。
4、宣传教育广泛。为推动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意识和“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形成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良好舆论氛围,我们利用黑板、广播、橱窗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每年至少举办黑板报24期以上,开展宣传12次以上,开展《两规》、《两法》、维权等培训班4期以上,全镇参加妇女人数达一千余人次,从而优化了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各方配合,齐心协力,工作进展有序
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许多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各方面配合,齐心协力,强化了妇女儿童工作的政府行为,量化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开通了妇女儿童咨询服务热线,优化了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联牵头,部门负责,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局面。
以党政和 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核心的领导队伍,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专题会议,围绕《规划》的各项指标,专门研究部署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妇女儿童工作目标。
教育、幼教、卫生、文化、司法、妇联、民政等主要部门,围绕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制订实施方案。教育部门围绕儿童教育方面的指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我镇中学、中心小学达“模三”标准,某某小学、长城小学达“模二”标准,其他学校达“模一”配备标准,1—9年级全部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天网、地网、校园网”三合一的教育资源应用到了课堂。学校九年制义务教学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十五”期间,教育“两基”达标通过省市验收。20__年4所幼儿园达到省颁二类办园标准,2所幼儿园达到省颁三类办园标准。某某中学20__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同时被市本文来自文秘站网教育局确立为二类标准化示范学校,20__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镇卫生院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新增添了一批新生儿保健设备和孕产妇休养设备。卫生防疫部门每年都对校医、保健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镇妇联、计生办每年组织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并在全镇普遍实行婚前、孕产期知识培训、婚前体检、孕产妇随访、更年期培训等。镇卫生院积极推广儿童免疫接种,建立了免疫接种档案,儿童的“四苗”普及率达99。镇爱卫办努力改善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全镇享有安全饮用水人口覆盖率达100,改水受益100,改厕率达5。文化广播站积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司法、法律服务所、派出所等继续加大对严重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加强了对舞厅等一些娱乐场所的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和维权行动,提高广大妇女的自主维权意识,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妇联、司法、老龄、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并积极为妇女儿童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法律帮助;民政办、社保所等部门开展好扶贫帮困工作和女职工社会保险、生育保险等。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题,妇女儿童规划顺利实施
随着形势的发展,妇女儿童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镇不断加大力度,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推进妇女儿童规划的进一步实施。
一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妇女创业致富培训。我镇始终把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培训工程作为全镇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健全了全镇农民培训组织和网络,完善推广机制,在科技培训过程中尤其把劳动妇女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全面提高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从1996年至今,以“农民文化学校”为依托,以镇农技站为主体,以“农民夜校”和青农工程培训班“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为基础,大力加强妇女科技培训工作。在科技培训网络建设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时新增《洋葱种植技术》、《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教材,聘请有经验的农业专家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深入实地解疑难。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充分发挥服务职能,采取送科技下乡、办班集中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农户送去最盼望的技术。同时,建好基地网络,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们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对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新技术在基地传出、新品种在基地示范、新成果从基地推广、新产业由基地带起。全镇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7处,有力地促进了“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的进程。
自工程实施以来,我镇共培训农民学员4000余人,其中妇女占40以上。通过培训,使学员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大大增强,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显著提高,60以上的妇女学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野麻湾村的王晓琴1998年参加养殖培训班,1999年开始养猪,近几年又成为全镇的致富女能手。观蒲村的周建萍参加蔬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种植洋葱30亩,收入达到10万元。像这样的妇女致富能够还有很多,她们作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成为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是加强新经济组织中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我们在注重加强企业改制过程中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的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新经济组织中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解决严重侵犯妇女权益的问题。对这些组织中的女职工职业培训,男女公平、公正、公开再就业机会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都进行监察,特别是对我镇的骨干乡镇企业华奥炭黑有限责任公司投保了“雇主责任保险”,为每一名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对女职工“特殊时期”的工作做出必要的劳动保护,如女职工公休产假一般在90-100天左右,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给予减轻工作量或调整工作岗位等,督促企业自觉维护了女职工合法权益。对侵犯女职工权益,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忽视五期保护等问题的,予以了严肃查处。
三是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妇女干部工作。我镇历来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妇女干部工作,把那些素质好、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妇女人才选拔到 领导岗位培养,特别把那些潜力大年纪轻的优秀女干部,放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去压担子,一方面,我们为女干部学习锻炼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女干部不求全责备,而用其所长,避期所短,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在镇第十五届人代会代表中,妇女代表占总数的17。在镇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女副主任科员任计生站站长;在村两委班子中,各村至少有2名妇女任委员;新发展党员中,女党员4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16%。
四是切实加强扶贫帮困工作。我们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全镇贫困妇女孤贫儿童档案,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线,每月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使得他们达到全镇最低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对妇女,我们运用传、帮、带的方式,对她们实行技术技能上的培训指导,资金上的扶持,精神上的鼓励,同时开展“姐妹同心,结对同行”活动,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靠劳动、靠科技致富。对全镇孤贫儿童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切实维护好妇女的财产、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合法权益。我镇积极宣传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特别面向农村,在妇女的财产权益、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方面应享有的权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下发《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提纲4000余份。为提高村级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我们将一法一办法及《土地承包法》列为村级干部培训班重要的学习内容,由镇司法所就农村如何保障妇女在家庭财产、宅基地、责任田等方面的权益搞了专题讲座,提高了村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在工作中村干部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对出嫁到外地,以及男到女家落户的都依法分给了口粮田、责任田、宅基地,使农村广大妇女群众都能以法享有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我镇在推动男女平等、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和两个“纲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二是在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及配备工作中,还存在着妇女干部后备人选不足,妇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三是妇女就业及再就业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四是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女童辍学问题还不容忽视,防止出现反弹。五是农村妇女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科技致富的效果还不很显著。六是农村妇女和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篇9
一、县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2013年,我县累计完成扶贫项目总投资735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8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901万元、自筹和投劳折资2873万元。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2013年度解决的贫困人口是1.1591万人,完成市下达计划(0.9273万人)任务的124.9%,贫困人口由89287人(注:2013年省上按新扶贫标准核定人数)减少为77696人,贫困人口年度变化率为22.5%(注:参照2011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基数37841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7727.23元,增长幅度为14.9%。
二、开展考核的主要做法、步骤
(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考核自评方案。
通过召开扶贫干部座谈会、涉及考核工作县级部门协调会,围绕考核主要指标及具体考核办法,收集我县扶贫开发自评工作意见建议,迅速制定自评考核工作方案,明确时间任务,落实人员开展具体工作。
(二)深入实地查看扶贫开发基础工作及项目完成情况。
深入乡镇、村、组,查阅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情况,查看扶贫政策、扶贫项目和资金的落实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评价、建议和要求。实地查看连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新村、危房改造、村道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及成效情况,为迎接上级考核作好准备。
(三)仔细查阅档案收集考评数据。
认真查阅2013年度县委、县政府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和领导讲话;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及资金管理的情况;收集了解扶贫开发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扶贫工作责任制文件及责任书签订落实等情况。按照考核指标解释要求,实事求是填写考核数据,根据考核标准和实际情况逐项评分。
三、对照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指标进行自评
(一)组织领导情况。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调整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强化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年初召开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我县农村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审定了有关事项;召开了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县扶贫开发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方向,并对2013年度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乡镇、乡镇再落实到村;县组织人事部门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科级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年度考评及提拔任用依据之一。
2013年县本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7万元,在2011年(175.75万元)基础上增幅达18%。调动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社会扶贫、参与率100%、投入资金525.69万元,比2011年348.3万元增长51%;投入社会扶贫资金299.84万元,在2011年203.36万元基础上增长49%。全年在市以上媒体发表信息20余篇。
县委、县政府特别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将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和县发改局隶属的移民培训中心职责划入,负责全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系县政府组阁局、县政府工作部门。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扶贫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县贫困人口由37841人减少为26250人、贫困人口年度变化率为22.5%(注:因新旧扶贫标准数据悬殊,参照2011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基数37841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27.23元、增长幅度为21%(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25.18元)。
(三)扶贫工作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2011年11月底到2013年3月,中央、省委、市委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我县从六个方面进行贯彻落实:一是组织召开了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回顾了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调整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审定了我县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有关事项,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规划评审委员会;三是深入调研,掌握全县扶贫开发现状。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列入县政协年度调研提案,对我县南北端最远的五矿、迎安两镇,开展了扶贫开发现状专题调研,并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关于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思考与建设》(见调研第25期)。四是进一步核实扶贫统计基期监测数据,通过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程序启动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完成了程序衔接工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准确数据;五是组织开展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从县级涉农部门抽调专家组成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明确各自分工,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开展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及评审,年底前有望印发全县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六是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了保障措施,并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2.立足重点,改善民生,打造扶贫开发工作亮点。
(1)集中打造连片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列为全县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2011年省级连片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7260万元。建设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村建设、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等内容。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规模农业,打造脱贫致富样板。划定怡乐镇公平、和平等6个村为项目区,新发展连片酿酒专用高粱3200亩、怡乐大葱1000亩,促进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实施村道建设,打造农村“户户通”样板。在项目区内新建和整治村级泥结石路30公里,硬化村道13.6公里,新建入户便道10公里,生产作业道30公里,在基地内形成公路、产业路、便民路环线及网络。三是开展小农水项目整治,打造科学用水样板。在项目区新建渠系4.5公里,提灌站2个,蓄水池4500立方米,整治山坪塘9口,新建囤水田200亩,坡改梯1500亩,田型调整1500亩,解决项目区群众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问题。四是整治村容村貌,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计划在项目区内新改建农民住房165户,高标准打造村民集中居住示范点1个,三建三改及风貌整治300户,建垃圾池20个,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2)统筹兼顾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继2011年10月,获省革命老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306万元之后,今年,我县又获得该项目资金377万元。为使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更好地解决革命老区专项事务建设和民生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我局配合县老促会,于5月召集老促会理事单位负责人座谈,共同探讨2013-2014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对2011革命老区建设方案进行了评估。明确了2011年项目工程设计、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工程期限等有关事项。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在大井镇新福村碗厂坡新建余泽鸿烈士纪念亭一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六角形仿古亭,含走廊、回廊、装饰、行道树等,塑余泽鸿烈士塑像一座,建纪念碑一座;二是改善泥溪小学(校址在新福村)教育教学设施,建600平米文化墙、添置教师办公用桌椅10套、配置电脑5台及打印机1台、安装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电扇60把、改善学校食堂条件、安装天然气等、建图书室一间等;三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余泽鸿烈士纪念亭为中心,围绕川南游击纵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在大井镇新福村、泥溪村及仁和乡会龙、伏龙村等四个村新建和整治通村公路13800米,扩建并硬化泥溪小学桥头至纪念亭的公路1500米。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4个村33个村民组5863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项目区竹产业发展。本着着眼长远、立足民生改善,经济、社会效益两兼顾原则,编制了2013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青峰寺红色旅游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和“铁清镇犀牛村2013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前一项目拟在怡乐镇关口、滥池村、留耕镇人民村、四重村、重兴村实施,建设内容包括: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山门整治、新改建泥结石公路14.2公里,新建便民路5公里,新建集中供水蓄水池2口,改善滥池、人民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等。后一项目拟在铁清镇犀牛村实施,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三重四级通村泥结石路1公里,加宽整治泥结石路2.5公里,新建囤水田80亩,新建便民路4公里。2013年项目已完成方案编制、评审工作,进入招投标。
(3)整改规范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我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来,存在农户入社率低、借款比例不足、借款垒大户、贫困户借款率低等问题。针对问题,我县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整改:一是加强业务指导。调整充实县、乡镇、村领导及具体业务人员,安排比较固定、懂会计、会微机操作、责任心强的业务人员负责本项工作,加强协调和业务指导、培训、检查;二是强化政策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贫困村互助资金的管理方式、运作程序、入社农民的权利及义务、互助资金项目运行情况,提高群众对互助资金政策与操作程序的知晓率与参与率;三是强化项目监管。组织理事会成员和村组干部认真学习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规章制度,吃透政策,把握底线。防止因试点工作监管不严而导致理事会成员或镇村组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的安全;四是完善工作制度。按照要求,修改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规范互助资金从入社到借款、还款等软件资料的管理,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完善的互助资金档案管理资料。经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截止2013年底,投入资金总额622.228万元(其中社员入社资金125.22万元,财政投入资金485.22万元),入社农户6282户,占试点村在家农户53%,贫困户入社4845户,贫困户入社率达85%。帐面借款共发放5804笔,总额达1505.0681万元,其中:贫困农户借款3359户,累计发放借款1271.1711万元;贫困户借款占借款总额的85%,不含提前还款的还款率达100%,逾期借款为零。提供服务收入52.7896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试点村贫困群众贷款难、增收难、管理难、培育产业难、持续发展难等问题,发挥了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作用。
(4)建档立卡做实“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基础数据。按省、市部署,启动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完成农村低保、五保和农村扶贫户的建档立卡和微机数据库录入程序衔接工作。按照2300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统计,我县贫困人口尚有29838户8.9287万人(其中扶贫户16598户56403人,五保户2080户2398人,低保户5359户9497人,扶贫低保户5802户20989人),为政策衔接和管理衔接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
(5)发展产业提升贫困农户持续增收能力。按照“特色产业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农户整体脱贫”的目标,我县按照“北橙南竹”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扶贫工作作为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的重要手段。一是集中产业扶贫,在北乡四面山、水清、铁清、桐梓镇,以省级优质柑桔产业化基地扶贫项目为依托,通过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发展优质橙类和小水果。二是在南乡、怡乐、留耕、夕佳山、大妙、底蓬、仁和、大井、蟠龙等乡镇岩区及丘陵地区,成片发展竹、茶、小水果产业。三是全面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通过在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如迎安密本南瓜、黄泥坝萝卜、怡乐大葱、赶场山大白李、小坝沿江蔬菜、四面山獭兔养殖、留耕湘云鲫生态鱼养殖等,形成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四是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产业化扶贫的辐射面和带动力。
3.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争取并落实各级扶贫项目。
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带来扶贫开发工作新的机遇,面对机遇,我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编储项目,主动向省、市汇报,积极争取并落实扶贫项目,造福百姓。
(1)省级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省2013年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于5月落户。该项目总投资521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221万元,农户投工投劳2194万元,分别在四面山镇中桥、义安、新桥、新屋和五矿镇槐子榜、文峰、友隆、高山8个村两个片区实施。五矿镇片区将围绕区域内的葡萄、竹类资源特色产业,新发展优质葡萄基地370亩、杂竹基地750亩,新建生产作业道17.2公里,蓄水池20口,囤水田231.6亩。在核心产业基地实施公路建设,新建山重四级村级泥结石路8.82公里,新建人饮蓄水池1口,危房改造50户。四面山镇片区将围绕獭兔、柑橘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新发展獭兔种兔250组,新建生产作业道28.75公里、囤水田140亩,围绕核心产业基地新建村级泥结石公路13公里,新建中桥村集中居住区1个,首批入住农户20户。项目计划于2013年6月实施完毕,
(2)省级产业扶贫项目。我县获得2013年省级产业扶贫项目1个,该项目总投资45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在底蓬镇文武村实施,新发展竹基地586亩、新发展茵红李示范基地275亩,围绕产业基地,新建囤水田埂2.92公里、新建生产作业道9公里,整合硬化公路3公里,预计在2013年6月完成该项目。
(3)列入了市扶贫开发重点支持县行列。我县在市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中,被列为市级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我县获得市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75万元,包括2个市级新村建设项目、1个产业扶贫项目、4个定点帮扶村项目、危房改造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投入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07万元开展扶贫解困。年初,我县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决定每年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按一定比例增加投入,确保至少实施3个扶贫新村项目(含市级新村)。2013年安排了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07万元,进行贫困地区“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施2个县级扶贫村,改造160户农村危房,对26个贫困村开展村道、人畜饮水及便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构建部门协作各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1)深入开展“挂包帮”定点扶贫活动。继续抓好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定点部门的帮扶作用,利用挂点单位部门优势,从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进行帮扶。据统计,共安排109个单位,近400名干部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对80个县级贫困村进行定点帮扶,制定并印发了《县2013年社会扶贫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内容、考评方式和奖惩办法,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2)募集“爱心助学包裹”资金12.12万元。2013年春期第一周开始,我县“挂包帮”对口联系乡镇的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深入18个乡镇的69所中心校、基点校及村小,向贫困学校和小学生发放2011年“爱心助学包裹”877个。8月,经过精心筹备,我县组织动员了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开展了2013年“爱心助学包裹”资金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11.42万元,市级部门捐赠0.7万元,共采购学生型爱心助学包裹1152个,学校型包裹6个,将于2013年春期开学发放到位。
(3)启动第二轮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5月,我县启动第二轮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投入企业帮村扶贫资金50万元,按照“帮穷村、扶穷人、扶真贫、真扶贫、求实效”的原则,将资金锁定铁清镇新庙村、四面山镇龙泉村,大庙乡分水村,桐梓镇云峰村,夕佳山镇横石村5个村内,以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小额信贷形式,供贫困农户借用发展生产。
(5)实施扶贫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县扶贫移民局确定铁清镇五通村为部门扶贫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基地,在村内的计划生育家庭中的贫困户、独生子女户、符合政策生育的双女户中,重点选择计划生育新增户15户、联系户22户、帮带户38户进行帮扶。今年安排下拨2万元资金,对基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向计划生育新增户发放氮肥1200公斤。
(四)我县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
存在问题:
1、农村贫困面大,扶贫解困任务艰巨。
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核定脱贫人口为89287人,扶贫解困任务重。今年市上下达我县扶贫解困任务9273人,实际完成11591人,但这仅仅体现在统计数据上,与真正脱贫尚有差距。大扶贫格局尚未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尚在起步阶段。
2、扶贫开发项目任务下达较迟,多数项目需跨年度才能完成任务。
上级扶贫项目下达时间相对较迟,而编制方案时间短,方案批复后组织实施的前期工作时间较长,很大部分项目均要跨年度实施才能完成。
3、部分乡镇对扶贫解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未将扶贫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基层扶贫干部更换频繁,造成业务不熟,项目实施缓慢,轻于管理。部分扶贫项目未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个别乡镇,将部分扶贫项目落实到了基础设施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村、社和贫困户。
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任务;二是认真组织实施跨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及资金支持;四是加强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并加强绩效考核;五是加强扶贫移民工作宣传,营造良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氛围,努力构建部门协作、各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扶贫工作管理情况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我县共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1585万元,省级项目3个,投入财政资金1043万元,分别是: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80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项目工作经费6万元;劳务扶贫培训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6万元,贫困村互助社奖金资金21万元。市级项目20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7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分别是:新村扶贫项目2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4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6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定点扶贫村项目4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12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30万元;危房改造项目1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5万元,实施5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县级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9个,投入县级财政资金207万元,分别是:扶贫村项目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个,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1个,对160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3年各级项目自于2013年6月启动以来,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到12月底,项目均已完成建设任务的60%以上,预计到2013年4月全面结束,项目可提前2个月竣工。现已验收项目12个,除预拨资金外已兑现项目资金17万元,正在催促乡镇报帐,所有项目将于2013年元月前底全面竣工验收。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各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严格审批和备案程序,执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使用扶贫资金,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认真执行扶贫资金管理规定,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做到了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拨付扶贫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确保了资金安全。二是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利用县、乡两级党政网、政务外网、镇村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将扶贫资金规模、使用方向、分配原则、项目名称、实施地点进行公示公告,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加大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力度。
(二)日常工作。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市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对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监督项目实施质量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定为a级,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市级目标考核现未公布,县级获县委、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奖。
(三)机制创新。
篇10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全县预计(下同)完成生产总值7.85亿元,增长10%;人均GDP达3900元,净增800元,实现了“一年有新进展”的总体要求。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打造、产业化发展、政策服务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六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增长5.4%。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62万吨,增加1220吨。肉类总产量达到3.31万吨,增长6.9%。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建成马铃薯高产基地10000亩、苦荞基地2020亩、青花椒基地1000亩、奶花芸豆基地1.5万亩、脐橙基地566亩、杏李基地500亩、蜡虫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1000亩、核桃基地5000亩、花椒基地5000亩;实施了*山羊圈养乡长示范工程,“三棵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马铃薯种植规模达到9.6万亩,凯宏、普惠两家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建成投产,马铃薯商品率提高到38%,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全年共输出劳务人员2.65万人,创收1.27亿元,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争取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了九口乡申报省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工业强县战略步入正轨。积极规划建设拉木阿觉工业集中区,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柳洪电站竣工投产发电,坪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凯元磷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凯宏、普惠两家马铃薯加工企业和大桥彩瓦厂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特种纤维公司、建材公司产销两旺;坚持县级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工作制度,工业要素保障良好。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84万元,增长75.6%。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和现代流通、特色餐饮等民生业发展加快。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增长12.1%。狠抓消费市场稳定工作,及时兑现政策性补贴,平抑市场物价,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市场供给。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增长17.3%。
财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金融运行平稳。完成财政总收入3567万元,同比增长3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10万元,增长17.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5875万元,增长27.6%。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182万元,增长37.5%;各项贷款余额21233万元,增长11.3%。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项目促动、投资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8亿元,增长16.2%。“交通先行”加快推进,积极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通村公路建设252.37公里,完成通乡油路建设3.6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招、拍、挂”出让了17座小水电开发权。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解决了85个村的通讯困难问题。完成了县烟草公司综合楼、气象局综合楼、畜牧局办公楼及103个村级活动室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县电信公司至教师进修校梯步路的改扩建和市政公共厕所配套建设,完成了汇超花园沿河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县政府周转楼和县电力公司综合楼正在建设中。
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积极开展企业节能减排行动,认真实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治理水土流失12.93平方公里。完成5.76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以及社会造林、人工造林等成片造林任务。94520公顷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护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
土地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守土地“闸门”,严格执行国家禁止、限制供地目录,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纪行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增耕地129.5亩,确保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圆满完成“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任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坚持依法管理,稳定了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强化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突出抓好薄弱环节,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加大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力度,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4项;18项行政许可项目进入“中心”。政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粮食流通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资源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全面推行以资源入股为核心的资源开发新模式,构建共赢开发机制。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构建共享开发机制。重新编报了我县矿产资源规划建设,选择上报6个矿权出让方案。推进资源“本地化”加工战略,4户入县开发资源的企业在*注册公司、投资建厂,既提供了稳定的税源,又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完善目标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全年招商引资3.4112亿元。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14.3%,对GDP的贡献率为45.3%。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认真实施“科教兴美”战略。切实加强科技的宣传、推广和运用力度,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科技公关,16个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得到巩固,建立了2个*岩鹰鸡孵化鸡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实施“两基”攻坚工作和《十年行动计划》,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顺利完成了大桥、洪溪两所初级中学的建设任务和树窝、洒库、柳洪、俄普四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工程;“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兑现经费293万元,受惠学生达5万多人次;县财政拨出专款50万元,用于1000名新增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全县寄宿制学生达到7500人;2.58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5.6%和94.97%。民族寄宿制教育快速发展,高中教育稳步推进,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招聘教师78名充实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共有15.8万名农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8%。完善了公共医疗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二号病防治连续七年实现零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到*年全县已建成省级文明单位4个、州级文明单位31个、县级文明单位33个。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努力打造彝族文化品牌,成功举办**彝族年民风民俗展演活动。组织参加了“中国首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积极参加第五届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暨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共获得11个奖项。文献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实施电影“2131”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面。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驻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完成了国防动员工作潜力调查、军事训练、征兵、民兵组织整顿、民兵预备役登记、成立少年军校、《军事志》续修、维护社会稳定和抢险救灾等任务。人事、编制、统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价、农机、气象、外事侨务、语言文字、毕摩文化、信息化建设、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惠民行动”全面实施。坚持“五个优先”,把改善民生、富民惠民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大力实施“10+5”惠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着力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等迫切问题。年初确定的“惠民行动”全面完成。高度关注物价上涨,认真落实副食品生产政策,兑现能繁母猪补贴292.105万元,确保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68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0元,增长18.7%。
扶贫济困深入推进。坚持“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模式,狠抓“三房”改造、新村扶贫、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等重点扶贫工程。改造“三房”3506户,易地扶贫搬迁120户,修建吊桥7座,完成5个村的安全饮水,解决3个村的用电,完成5个村的村道公路建设。投资115万元,完成苦荞米项目和脱毒马铃薯项目。建成沼气池1100口,解决了1.2万人的贫困问题。1.28万人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改善。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全年下拨救灾款129万元,发放衣物6.5万件,确保了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同时开展了向灾区群众“献爱心”活动,切实解决了灾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36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5623人,城镇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11151人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实现财政供养。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大。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工作,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柳洪电站建设征地补偿、县城新区移民安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及时化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6件(批),办结81件(批),办结率95%。“五五普法”全面展开,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切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着力整治突出的社会问题,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狠抓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得到加强。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了监管严密、权责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连续3年在全州考核中获得一等奖,成功摘掉“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帽子,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采纳和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在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县政府共收到人民代表批评、建议和意见56件,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办理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对这些批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层层分解和办理。目前,已办理解决了“两基”验收遗留资金等21件;正在解决的有架设输电线路、解决照明用电等18件;因条件不成熟年内无法解决、列入今后工作逐步解决的有关于减免社会抚养费等17件。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的程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行政管理工作按照规范、快捷、便民、廉洁的要求健康运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得到全面落实,切实纠正行业和部门的不正之风。认真开展“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