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23 15:4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全课程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 安全监督集成管理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67-02
因为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法律法规与准则作为引导,进行监督的同时也构成了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部门,各个部门分别针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进行落实。因为组织分离、技术屏蔽以及流程分离的诸多原因也间接导致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工作上的分离,进而构成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双轨制的现象[1]。将二者进行集成管理,即将二者共同拥有的属性要素进行集合,并且将各单元中元素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建设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监督二者务必要具备其中一种公共性质,否则该元素则不会被集成体容纳,这样也阻碍了集成体的形成。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层管理进行分析,事先要对二者是否存在共通属性进行了解,也就是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容性,同时这也是集成管理的基本要求。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集成管理,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
1.1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发展目标相同
所谓发展目标一般是形成制度的必要前提,发展目标部件决定了制度本身的既有属性,同时也限制了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这也是制度的灵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工程日后使用的安全性而言,以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安全监督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性,其根本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免出现生产事故。尽管二者在工作时关注内容有所不同,然而其服务对象却是相同的,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发展目标,均是为了对社会公共利益与安全提供保证。
1.2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本准则相同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体现了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我国在工程责任主体处罚时,分别设置了行政处罚与行政措施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中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了罚款、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财物以及吊销相关证书等一些形式[2];而行政措施则主要是责令改正,也就是通过下达相关命令使当事人终止违法行为,限期将其改正的行政教育的具体行为。一般情况下,行政执法部门会针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情节严重程度,决定处以行政措施或是行政处罚。
2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
2.1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时间相同
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过程即工程实体生产的流程,所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主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的安全性,其主要关注的内容是在质量实体构成阶段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提升建设工程质量,以免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只要发生于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问题,均可被视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所以建设工程实体质量与安全生产二者均开始于工程开工,结束于工程竣工。
2.2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空间相同
为了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扰民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同时为美化环境、文明施工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在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封闭式管理。在施工现场封闭管理的期间内,也可以将现场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施工区与办公区。施工区和办公区之间要有极为明确的隔离带,同时在该隔离带上设置防护措施,使其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结合住建部之前所统计的数据,建设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人员均是因为安全事故的原因导致死亡,施工人员极易在施工现场由于高处物体坠落、触电等原因造成人身伤害,而这一现象均发生于施工区域内。在施工区实体质量的构成与安全生产在空间上体现了相同的特点,尤其是生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不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机械本身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一方面,二者也存在一致性。相关人员可以在洞口以及缘地带设置防护,以此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使其可以在施工的同时保证人身安全,进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这也体现了二者在操作方面的相同性。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防护网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对于操作人员而言,是保护其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以免因为高出物体坠落造成人身伤害,同时这也是二者在空间方面的相同性。
2.3 质量实体构成流程与安全生产措施呈现相对性
建设工程质量实体的形成,一般是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与安装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安全操作与安全管理者其主要是针对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过程安全而言。其一,在实际操作与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与安全性,二者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用到基本的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进行保障。从人机环系统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导致出现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自身不安全行为以及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合理运用相应的机械设备等一些生产工具进行工程施工,准确地使用机械设备,或是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均会造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准确操作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转,也是保证实体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该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施工过程均具有一致性,且造成的事故也极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过程上具有一致性。其二,安全施工人员也为建设工程施工的现场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便是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环节,这一环节中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建筑施工的现场围挡、工程的封闭式管理、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住宿情况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设备等。
3 结语
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局尝试管理的可行性,分别从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两方面都起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全面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金灿,李国臣.论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集成管理的可行性[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Z1):48-51.
篇2
关键词:高校 教学档案 管理
近年来,随着教学形式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按照高校教学规律的要求,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一些高校的教学和教辅人员,对教学档案工作缺乏充分认识,甚至于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有些人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他们自己心血的结晶,自我保存得相当好,没必要归档;有的教师认为,材料放在自己手中,用起来方便等。有些院(系)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中,不按照教务处要求整理材料,造成了教学档案收集不够齐全完整,归档材料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档案的建设和利用效率,从而也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其基本原则,进行科学分类集中统一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档案法》、《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等一系列档案法规的出台,各高校的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目前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些高校没有建立规范的部门立卷制度;有些高校各基层部门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有些高校频繁更换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等。
(三)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比较稳定且业务能力较强的专、兼职档案工作队伍。教学档案产生于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有既懂档案业务、又有责任心的人员来管理。但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这些人员更换非常频繁。
二.改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把它纳入教学计划、规划、教学管理制度及其各级人员的管理责任制中,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首先,学校有关领导应该经常过问教学档案工作,把教学档案管理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在经费、人员、用房、办公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定期检查和研究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学校档案部门必须督促、指导和检查全校教学档案工作,验收各部门移交的教学档案,按照《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教学档案的整理、分类、保管。
(二)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认识不到位,致使档案管理部门缺少相对完善的、系统的管理制度。例如一些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借阅等都没有明文规定。因此,要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登记制度(目的是及时掌握收集工作情况,避免应归档材料的遗失、散落),执行时限制度(强调及时收集,目的是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履行查对制度、移交制度、索要制度和督察制度等。
(三)打造高素质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
要建设优质高效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要大力做好档案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以人才资源推动档案工作前进的步伐。比如,选拔优秀的高校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给教学档案管理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召开交流会议、教育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业务水平以及现代管理能力,改善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发展提供高优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
篇3
(一)建立“精准化”理念,指导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的实施
“精准化”是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院系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1.精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院系教学管理中,时刻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激励和要求教师和学生,求真务实,积极进取,高标准、严要求,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2.精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以精心的态度,精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教学管理任务具体化、明确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管理效益最优化。3.精准化管理要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注意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人们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4.精准化管理通过对岗位职责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等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教职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岗位职责的规范和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教学管理能够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二)构建院系教学管理流程体系
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首先要建立教学管理流程体系,以科学地理顺教学管理各项业务。教学管理流程体系由以下两部分组成——教学业务管理流程和学习管理流程。
1.教学业务管理流程
(1)教学计划流程:院系(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流程、专业教学计划制订(修订流程)、教师教学计划编制流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安排流程等。
(2)教学检查流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流程,教学质量抽查流程。
(3)教学实施流程:课堂教学流程,实习(实训、实验)教学流程,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流程,成绩填报流程。
(4)教学科研流程:教研教改、专业研究课题申报流程,成果统计流程等。
(5)教学行政管理流程:教学档案管理流程,教师考核流程,各类教学评比流程,调停课流程等。
2.学习管理流程
(1)考试管理流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流程,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流程,正考流程,重修流程,补(缓)考流程。
(2)学籍管理流程:新生入学学期档案建设流程,学籍核对流程,学籍异动管理流程,,延长修学年限管理流程,转学流程,毕业生学籍档案整理流程等。
(3)选课管理流程:必选课流程,任选课流程。
(4)毕业管理流程:毕业选题流程,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流程,毕业答辩流程等。
(三)采取具体措施,实现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
1.建立健全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制度是有效管理的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制度作为执行的准绳。院系根据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文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院系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教师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制度。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制定管理、计划执行过程管理等;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行政管理制度、教师行为管理制度等;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包括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包括命题制度、试卷库管理制度、评阅管理制度、成绩管理制度等。考核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成绩管理、考场管理等;学籍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学期档案管理,学籍异动管理以及毕业生学籍档案整理等;课程管理制度包括组织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以及组织优质课程、达标课程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包括每学期的学分设置,学业计划安排,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周数安排等,这些管理制度作为流程化管理的依据。
2.建设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是院系教学管理过程的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组织者和协调者,也是规范教学管理的关键。院系教学管理人员要有一定专业素质,对学科特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所了解,能为院系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良好的作用。同时,管理者还应获得不断学习网络化管理、加强专业培养学习的机会,组建具有现代网络应用能力和专业基础功底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在院级教学管理中,合理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3.归类教学管理工作信息。每一学期,校级教务管理部门都会定时或不定时地一些与教学相关的信息与文件,将这些信息与文件分类管理,不仅方便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信息保存、查询与反馈,还可以简化一些相互交叉与叠加的信息,并将其简化,这是进行了教务工作流程化的基础。
4.建立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运作机制。成立教学管理流程化运作指导小组,负责流程化运作的培训、推进、监督等职责。
二、结语
篇4
一、高校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弊端及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弊端主要在于其缺乏一定的制度创新,教育观念仍然较为落后。这给教育管理制度创新设置了思想障碍,导致整个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缺乏民主化的牢固基础。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虽然仍然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它的弊端就是制约因素过多,教育疏导较少,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在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健全的地方,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师德管理条例也不够细化,致使整个教育教学管理活力不足,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任何一项教学改革活动,都离不开学校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其他层面的变革,而这些变革最终应该体现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上。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是应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更是适应教育管理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高校保持自身和谐发展的需要。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金融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各国高等教育之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竞争中,最为根本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又要依靠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来实现。同时,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也是不断增强我国大学生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突破当前整体划一的教学模式的局限,向着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三个方向发展,健全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与改革,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二、高校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路径
遵循制度创新原则。这些制度创新原则有继承与创新原则、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原则等。此外,高校还有一些需要重建的学校管理制度,比如说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辅助管理制度和少量学生管理制度等等。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具有创新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可行性,比如说雄厚的物质基础为研究的开展积淀了第一手资料,雄厚的师资队伍为研究的落实提供了优质软环境,建章立制的硬性化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环境管理相结合,以研促训,教研结合,实现了教学—科研—培训的教育教学管理运作机制一体化,而信息化硬件环境搭建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则实现了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最优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努力保障大学生权利的实现。这些权利,包括其发展权(其中又包含了表现权、选择权、犯错权、休息权和娱乐权)、自由权(其中又包括了思维自由权和疑问自由权)、民(其中又包括了自主管理权、知情权)、监督权、评教权等。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以学生权利为本位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设计相应的制度,保障学生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维护学生应有的权利,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新变化,从实际出发,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个性化教学,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推行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该制定相关的学分制,使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特点,切实强化并实施通识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并建立导师制,实施多种形式的选课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更新必备的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为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提供可行的新手段和新方式。此外,高校还应该创新学术管理制度,切实把握好高校各种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真正考虑到相关教育管理制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推动各项教学科研活动的高质高效完成。创新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建立全方位的目标评价体系,形成全面管、全面教、深入学的激励机制。如果要在全校范围内建构一个综合性的,能够涉及到学校各项工作、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高校就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评价观念,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引入现代化管理的科学理念和机制,面对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其进行更为全面、更为客观和更为科学的评价;与此同时,高校还要让教学评价形式更为多样化,不仅要有全国性的教学评价机构,还要有专业性的评价机构,以大力提高评价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纵深化发展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推进相关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和任务,就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必须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创新。但是,教育管理制度的革新,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而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下去。因此,高校应该尽快改革原有的教育管理制度,积极改进现有各种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以实现管理制度必要且有效的创新。这就是说,高校应该遵循一定的制度创新原则,在一定的制度继承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创新,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有效化解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实践性与整体质量,让人们对高等教育充满信心。因此,高校应该尽快对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深层次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以真正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并发挥出他们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让他们从心理上和理念上都能够认可这样的高等教育模式,从而真正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作者:徐红单位: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学院
篇5
关键词: 仪器设备;存在问题;措施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加大,高校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添置仪器设备。但是,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管理缺乏制度保障。许多高校仍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在设备购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发生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比如在购置设备时,出现一些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操作,违规问题严重。在设备使用过程,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核对,账目混乱,严重出现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
(2)重复投资,使用效率低,粗放管理大行其道。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和新专业,出现了一些学科交叉、专业交叉和课程交叉的现象,各院系为了应付教学评估,作计划,找资金,大量购置实验设备,给每个实验室都配置足够的设备,造成整个学校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同时,由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实验项目少,实验教学任务有限,一个学期只上几节实验教学课,设备形同虚设,利用率低。
(3)产权管理松弛,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兴办科技园、后勤集团等校产业,在实施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或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由于产权不清,又不实施有偿使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管理人员能力较差,服务水平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换代快,性能复杂,很多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造成很多涉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实验课程不能开设,影响了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维护专业人员不足,实验室常常出现需要维护的设备而没有及时维修,造成大量堆积的现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设备的维护知识,又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常常造成设备因一些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制。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实行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的三个层次管理体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处,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为校级管理层次;第二层次是设备管理部门,行使设备管理职责。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建立设备资料档案,实施总体管理;第三层次是设备使用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分户账、低值仪器分户账,建立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的登记、统计、审核,填报统计报表,反映所管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变动情况。负责各种凭证保管,做到账、物、卡相符。
(2)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成立设备管理监督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检查有关管理人员对法律、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数量,参与设备采购招标投标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和处置,审计监督设备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设备购置计划制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设备的购置方案,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报告,组织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进行论证,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设备购置制度。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统一采购,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保证设备质量;三是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学校应建立技术档案,按其使用目的、设备性能和实验课程内容等进行分类和登记。加强设备产权管理,实行有偿使用,保证设备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定期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要及时进行维护;四是建立设备调剂制度。对于长期闲置或效益较低的设备,应做好调剂工作,根据各实验室的需求,对设备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利用设备;五是建立设备报废制度。做好申请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规范设备报废管理行为,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收回报废设备的残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统一纳入学校年度设备经费,统一安排使用。
(三)创新管理方式,实行计算机管理
实行资料档案计算机化管理。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分类及编号》目录,把学校设备统一分类,统一编号,将其输入计算机,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按管理层次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实现动态管理。
加强原始资料管理。原始资料包括专家论证意见书、审批文件、购销合同书、涉外协议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和编目,统一管理,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并保存于计算机中作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资料。
加强网络建设。利用校园网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其作用:设备计划部门通过网络获得各使用单位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信息,及时进行计划调整,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可以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为校内、校际或社会用户能充分利用设备提供方便。
(四)加强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对外贸易法》,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学习,掌握设备采购技巧,合同签订方法,涉外税务知识,财税账务处理,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三是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讲座、论坛、相关专业调查研究,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陆宝忠.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会通讯,2007(6).
篇6
【关键词】实验教学 管理 保障
陕西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实验教学管理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广大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对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和改进,包括实验教学计划、质量、项目、过程管理和行政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基二[2009]11号文件精神,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一、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
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配备了达标的实验室、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果没有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最终将流于形式。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和会自制教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具备专业知识,热爱实验教学工作,能够全心全意为实验教学服务,熟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实验内容,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除了应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全部实验操作技能,应熟悉各类仪器、试剂的规格、性能、用途、保管和维修等知识。了解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及时提供各种实验的器材和药品,了解实验仪器的性能,规范操作实验仪器,努力做到仪器存放系列化,仪器保管科学化,实验仪器做到分类存放,贴有标签,注明名称编号,记好进出帐,同时做好实验室仪器标本的防腐、防潮、防尘,防蛀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管理,狠抓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真正把每一位实验教师培养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管理行家,教师学生的得力助手。学校只有选配懂业务和工作责任感强的教师做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选配专业对口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有序和稳定开展。组织实验教师认真逐条学习新课标和实验教学有关规定,明确各册教科书的实验内容及分组、演示实验项目和要求。认真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做到应开实验必做,努力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发挥仪器作用,使实验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教学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和制度的管理,有了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和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就一定能落到实处,实验教学的最终任务落实在实验教师和管理员身上,贯彻新课标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管理的保障
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学校要使现有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充分发挥其教学效益,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来保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领导、实验教师、学生和实验员明确职责和应遵守的条例。用《学生实验规则》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自觉遵守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用《教师实验守则》规范教师的实验教学行为,按实验守则办事,按实验规程和相应的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必须全程监督、巡回指导,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用《实验员岗位职责》使实验人员按照新课标要求,发挥仪器作用,认真做好实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用《实验安全管理制度》使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注重实验安全,确保实验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别是在化学实验中,对危化药品的使用,更要慎之又慎。如玻璃导管的连接,要按要求操作,防止导管断裂而划伤,对实验后的废水必须按要求处理,不可随便乱倒,防止污染环境等。用《教学仪器(药品)管理制度》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使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按管理制度和规则行事。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的设置和室内布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中的普通高中部分的要求。用《仪器损坏赔偿制度》来保证在仪器发生损坏时,照价赔偿。用《实验仪器定期增补制度》确保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定期进行剔旧和补充,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坚持实验教学考核制度,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全部实验报告,期中和期末考试应包括实验教学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使各项制度落实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才能行之有效的搞好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有序的常规管理之中。
三、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实验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篇7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课堂制度文化建设 研究
1当前中小学课堂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课堂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特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1课堂文本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
我们不否认,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文本制度建设,在许多方面了重大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一,制度是专横的,因为学校有关课堂的制度规范并没有征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同;第二,制度是病态的,因为它把重点放在纠正师生的“错误行为”上,而不是放在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上。因此,制度以“管住”师生、不让师生出事为工作目标;第三,制度是形式的,因为学校所强调的课堂行为规范以及所开展的训练活动,是特地“创作”出来的,它们只是学校的工作,而不是师生的生活。
1.2课堂制度文化民主要素严重缺失
学校师生能否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各种制度的决策,体现了学校制度文化是否内含民主要素。而农村中小学的现实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师生根本不参与决策与管理,他们仅仅是领导意图的执行者;要么他们也参与了学校的决策,但参与程度受限,表现出漠然的态度。他们认为让他们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像是“学校的虚假的赠品”,“学校想让自己假装参与其中而不会真正影响学校的动作”。学校中的学生守则、宿舍公约、教学管理制度等,多半是领导的决定。
1.3课堂制度执行力严重疲软
制度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更需要强执行力,否则就是学校特意“创造”出来的“装饰品”,不可能影响、规范学生的生活。当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学校的课堂管理制度虽很完备,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执行。久而久之,制度由于缺乏执行力而丧失引导价值、规范行为的作用力。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课堂制度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堂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生为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课堂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先进的课堂制度文化应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建设策略:
2.1科学理解课堂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课堂制度文化建设的方向。
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为此,农村中小学制度文化建设,首要的工作就是在师生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经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从而使学校制度文化有了灵魂。
(2)突出以生为本,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突出以生为本,体现人文精神,建立健全了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办公考勤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后勤工作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班主任工作、职称评审、评优选先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和更新,使学校课堂教学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3)强化文本落实力度,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课堂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为此,学校应依据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教代会、基层工会、团委、妇联、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管理机构,并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从而使社会、家长、教师、学生参与到学校课堂制度文化建设中来,促使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2准确把握课堂制度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转变观念,从“服从”走向“服务”
长期以来,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唯上”的现象。面对课程改革提出“以生为本”的新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诠释课程管理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从管住学生到相信学生的转变”。学校的任务不是为了“管住”学生,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而是充分相信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的发展。
(2)明晰内容,从“结果”走向“过程
一是注重备课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尽量减轻老师的备课压力,减少无效备课,彻底抛弃那种以检查备课教案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明确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教案写的多,字写得好,不一定说明备课备的好,注重备课的过程,学校管理者主动参与老师的备课过程;二是上课过程 从过去关注教师转移到学生,让老师从当好“演员”转变到做好“导演”。提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而不是简单的给与,让课堂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过程;三是学生的作业管理,提倡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综合学科、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探究性作业。
(3)完善制度,从“静态”走向“动态”
首先要建立教师课堂行为制度。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与角色行为要从学校的层次上提出来,并监督执行;教师要把表扬当作课堂最有力的武器,承担一切伤害学生自尊行为而来的责任;要给学生设置竞争平台,每堂评比“优胜小组”与当堂“学习之星”;设置多种渠道,比如课堂之外的图书、网络、媒体等,将学科与生活问题沟通起来,以提高学生兴趣;课堂上充分尊重主体地位,留足时间,留够空间,让学生发展自我。
其次要建立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则。小组合作制度、班级竞争制度、学习评价制度、角色责任制度等。
篇8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and the expert interview law th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constructs on the Hubei Province independent institute teachers carries on the diagnosis, analyzed the subject matter which the Hubei Province independent institute sports teachers constructed exist, and proposed the counter measures consummated and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s sports teachers to construct.
关键词:独立学院 师资建设 体育教师
key 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 Teachers construction Gym instructor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湖北省独立学院师资建设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研读了相关学术期刊和专著的著作3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涵盖了体育教学、教师基本情况、教师考核标准、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教师待遇、体育场馆及设备与器材情况、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和对学院体育活动开展的评价及建议等问题。对湖北省部分独立学院的在岗专职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回收有效率93.84%。
1.2.3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笔者访问了相关体育教育学专家2名,管理学专家1名和督导评估专家2名,并对本研究所涉及问题进行访谈。
二、结果与分析
2.1独立学院师资的构成
湖北省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专职教师、外聘教师构成。专职体育教师主要是招聘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退休返聘体育教师为主。由于各个学院的基本情况有所差异,外聘教师比例在20~60%之间,主要是由学院母体单位和其他一些高校的在职教师以及少数的在校研究生构成。在专职教师职称结构方面,副高以上职称、讲师、助教的比例分别是14%、25%、61%。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在学历构成方面,仅有18%为硕士研究生,其余皆为本科学历。性别构成方面则存在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女教师比例仅为23%,由于大学公共体育课主要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用人单位在相当程度上倾向于录用男性教师,这是造成体育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师资的考核体系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活动的依据,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正确评价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工作成绩,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促进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对考核情况并不太认同。事实上,独立学院体育教师肩负诸如教学、运动队训练、课余活动指导、科研等诸多任务,但在对其工作考核上却存在诸多不科学的部分,如考核方式单一,考核范围、考核标准不固定,考核指标的设计。
2.3管理制度
独立学院在大学体育教学实施、课程安排方面,主要依托母体学校公共体育部,往往出现对独立学院专职体育教师管理的缺位。同时,由于资金因素的制约,独立学院大多缺乏自有体育场地设施,一般是和所依托母体学校共享使用或租借使用,这种状况往往导致场地归属不明,管理责任不清,最终往往影响了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策
3.1根据自身定位,合理引进人才
目前湖北省各独立学院大多属于应用型、教学型学院。独立学院要按照自身的定位去选择人才。在发展初期阶段,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队伍配置主要应考虑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打造一支责任心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实际操作中,既可以引用母体学校优秀师资,也可聘用业务能力较强的退休体育教师,还应注重吸收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
3.2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一整套符合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教学考核和行为规范的,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并可以通过民办机制加以实现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物质层面上,对工作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薪酬、福利、待遇方面奖励;在精神层面上,对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应采取精神激励策略和方法。通过提拔、进修、深造等方式将有管理潜能的骨干体育教师提升到相应管理岗位加以锻炼,能够充分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3完善管理制度,呼吁相关政策扶持
健全、完善、科学的管理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基础,独立学院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人本”管理。同时,也应重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因为加强规范管理,不仅是保证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此外,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国家的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扶持。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力的政策支持对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独立学院体育教师队伍,无论在职称、学历,还是年龄、性别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结构不合理。外聘教师比例过重也是造成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2)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福利待遇、人事劳动保障、职称评定、科研条件、课题申报上等方面明显劣势和场馆设施简陋、体育器材的缺失给独立学院的人才引进带来了负面影响;
3)对体育教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师资建设不健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4)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流失的又一原因。
4.2建议
1)根据自身定位,合理引进人才;
2)着力培养专职青年骨干教师;
3)独立学院必须通过政策保障、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硬件”和激励机制、组织作风、管理制度等“软件”的有效结合,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环境,才能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大学体育教学较好实施;
4)完善管理制度,呼吁相关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篇9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测绘单位普遍存在生产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人手少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经常被忽视,各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在需要查找和利用人事档案资料的时候,出现人事档案资料查找不及时、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二)流程缺乏规范性。在当前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有些单位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规范性流程的认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随意性较大[2]。测绘人事档案存在部分档案没有进行分类管理、缺少档案清单、档案查阅记录不完整、归档目录没有专人管理等问题,使档案管理流程不够规范。(三)制度不够健全。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来说,测绘人事管理制度是相对滞后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制度更新不够及时,现有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能满足新时期测绘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人事档案制度的不健全阻碍了测绘事业的发展。(四)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不完善。近年来,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工作在逐年完善中,但仍未做到通过调阅档案各项工作可倒查可追溯,档案管理工作可无障碍交接,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基础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导致人事工作整体管理水平下降,无法更好地为新时期测绘工作的发展提供服务。(五)信息化水平落后。目前,测绘系统尚未建立测绘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人事档案信息补充和更新速度慢,补充和更新工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费时费力。此外,测绘系统有大量的涉密人员,测绘人事档案信息保密工作做的不到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二、做好测绘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人员对测绘人事档案的认知。加大测绘单位管理层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档案局组织的培训课程,加大档案资料管理宣传力度,提高每一名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对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保证每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都“不乱为、不妄为”,全面提高新时期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水平。(二)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流程。在新时期,要不断提升测绘人事档案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水平,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流程,为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进行人事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检索、查阅的过程中也要制定配套制度,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提高安全性,避免人事档案资料的泄露[3]。(三)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保证档案原始资料完整的同时,不断完善干部职工人事档案信息及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必要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及办法的编制和修订,通过学习调研、征求意见、组织研讨等方式,逐步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且认真按照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办事。(四)规范测绘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夯实测绘档案管理基础,打造严谨规范的内部测绘档案管理体系,完整反映工作开展情况及干部职工成长历程。根据工作内容,分别建立干部任免及批复、干部选拔任用纪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党费收支及公示、组织人事规章制度等6个档案体系,全面准确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如实记录工作开展过程。做好鉴定类、考核类、任免类等普遍材料的收集以及职称评定、年终表彰、干部审查、违纪处分等阶段性材料收集,在收集材料的同时,注意鉴别人事档案资料的真伪,确保测绘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提升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测绘人事档案的管理,应该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工具,借助扫描仪、信息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工具,将现有的档案信息数据化。应建立测绘干部职工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有效降低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物力成本和人力成本。信息化的同时,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确保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及真实性。
三、结束语
目前,测绘事业处于刚刚完成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做好测绘人事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测绘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更加高效的措施和办法,完善测绘人事档案管理,为测绘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妤.如何做好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19.1
2.吴启瑞.新时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9.317
篇10
一、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班级环境要体现如下特点:
1.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2.要主题鲜明,富有挑战性和个性。
3.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4.要经常更新以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传统的班级布置整齐划一,缺乏活力和特色。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例如,在本学期里我们开展了创设班级长廊的活动,我把任务交给各班主任后,班主任应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同学们为自己的班级的长廊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好点子,如在长廊上设计出班级的形象图案,班级的口号、公约等等。这样既开动了同学们的脑筋,又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协作能力。在我们对各班长廊的检查中,我们感到大部分班级都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出来。
二、激发主体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的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的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我认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设,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J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帮助后进生纠正不良习气。例如,有的学生做事责任心较差,对班级卫生工作马虎应付,甚至逃避值日。对这种现象,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对其进行处罚,但往往效果不佳。这时,我们何不换另一种方式来处理,采取一些灵活的激励措施奖励那些负责任者。显然,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后者更能达到既奖励先进又带动后进的双重教育效果。
3.开展小组间竞争,促进学生自律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渐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应具有表率作用。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任课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小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老师一旦讲出了承诺,就应该实现,不然怎么去教育学生讲诚信呢?
三、开展集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例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可以组织一次题为“向陋习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时可以先借助图片、文字、录像等手段,向学生列举国人在言行举止上存在的种种陋习,再让学生联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实际,说说身边人或自己有没有这些陋习,最后展开讨论,谈谈如何帮助人们改掉陋习,并付诸行动。
2.开展文体活动
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班主任可以结合节日或学习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3.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每月评选的“文明学生”及 政教处倡议的评比“五小小公民”和各种“星”的评比,还可以自拟名称如:“最诚实守信的人”、“最有时间观念的人”、“最具协助精神的人”等,树立典型。评选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另外,还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如:结合学习雷锋活动月,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等,促进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结合班级环境布置,开展“自创班级格言”评选活动,并择优张贴在墙上;以创建文明班级为契机,开展“班级建设金点子”评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