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22 16:1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十三五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1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完成总结之年,同时也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开端之年,____镇在“十二五”规划这五年中,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____镇政府团结依靠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本镇实际,围绕“打造旅游景观镇、建设美好新农村、主动承接城区东向发展”的工作目标努力奋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持续提升。截止2014年底,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64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达到950万元,支出94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同比增长13.6%;人口自然增长率7.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

2014年,我们紧抓经济建设不松懈,切实把握新机遇,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全镇发展300亩以上苗木花卉企业3家,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3个、家庭农场8个,新型农民培训320人。上半年完成土地流转27476亩,森林增长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380亩。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投资3800万元的飞马新型建材厂和投资近1000万元的10000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已经建成,入住企业2家,共投资达9000万元,已签约7个待建项目。商贸经济稳中有升。依托我镇区位优势及独有的“天天集”,大力发展商贸业。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并存,以批发、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同时运安码头、东城苑、中天商贸街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二)城镇建设统筹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征迁工作稳步开展。S340拆迁710户,东三环征迁270户,已全部完成。二是美好乡村全力推进。大力推进北照村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根据规划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中,中心村道路绿化和迎宾大道绿植栽种完成,路灯亮化工程已施工完毕,美好乡村初现端倪。三是秸秆禁烧成效显著。建立三级秸秆禁烧网络机制,“全天候”严防死守,实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既定目标。同时,做好秸秆的清运和利用工作,大力推广高温堆肥技术,每村建立了高标准的堆肥示范点。四是控建拆违紧抓不放。东三环和阜口路的征迁导致我镇控建压力增大形式严峻,两辆执法车全天候巡查,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2014年共处理违法违章建筑260多户,开出违建通知单300余张,拆除违章建设面积3.8万平方米。

(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民生工程精心实施。14个道路项目、1个路灯项目、范沟和河北两座危桥新建、110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按期完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各项补贴类民生工程等得到较好落实。各类民生工程资金已按规定发放。同时,立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____”的目标,重点整治公路沿线、河边沟塘和村庄周边,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环境;始终保持控建拆违的高压态势,加大了巡查力度,有效地打击遏制了新的违建。便民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城镇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农民建房等信息咨询、手续办理可在大厅“一站式”办理。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4482人、31374人。1374户、2354人农村低保户低保金按时发放,共发放低保金230多万元;全镇563个五保户生活得到保障;为54名大学生办理贫困救助,减轻了他们学费负担。66499名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创100%新高。社会救助提标扩面。上半年兑现医疗救助137人,发放救助金15万元;救助贫困孤儿451人,发放救助金14.76万元;实施白内障康复项目16人,发放精神病药费补助97人; “一事一议”项目有序推进。2014年全镇共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2个全部完工,工程总预算280万元。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一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镇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原民办

教师教龄补助工作扎实开展,第一批有物证的已经高质量完成上报工作,第二批无物证的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夕阳红歌舞队较好地传播先进文化、发挥聚集正能量的引领作用。二是人口计生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全镇共计出生人口990人,政策符合率92.3%,完成手术__2例,奖扶151人,发放奖励扶助金15.94万元。三是依法治镇扎实开展。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开展安全生产检查8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起,均已整改到位,未发生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四是阳光高效运作。上半年,来信25件,办结25件,来访57人,办结55件,结案率98%。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23起,无群体性矛盾发生。五是其他工作成效明显。国防教育动员、民兵整组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统计、关工委、工会、统战、农技、农机、共青团等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五)改进作风,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素养、工作水平和引领发展的能力。圆满完成村(居)委会“两委”换届选举,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工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三十条”、市“三十六条”、区“三十条”规定,动真碰硬反“”。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工作机制,规范招投标流程,全年共组织招投标工作13次,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和阳光操作。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树好政府自身形象,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支出规定,大力压缩行政支出。切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清理,健全和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3月9日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活动。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镇村干部走村串户宣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多方征集意见和建议,镇班子成员共深入基层130人次,走访农户320户,征求意见和建议110条,其中群众反映的实际生产生活问题80条;各村(居)两委成员每人走访群众不少于20户,征求意见和建议240余条,其中群众反映的实际生产生活问题180余条。二是认真开展学习教育。集中学习了《》、在兰考调研时的讲话、“三严三实”等内容,观看了焦裕禄、沈浩等先进典型纪录片,每位班子成员写出对照检查材料,镇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材料平均进行了8次较大修改,高标准高质量的对照检查材料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扎实开展“走基层、听意见、抓落实、办实事”活动。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广开言路,聚焦“”,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通过梳理,收集党委、政府班子存在的“”问题6个,收集民生问题意见建议39条。对以上意见、建议分类建立台账,边学边改,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工业欠发展、农业结构不优、商贸业散而小,镇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二是旅游景观镇建设步履维艰,美好乡村建设步伐缓慢,承接颍东城区东向发展的控制违法违章建设的压力较大。三是伴随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而来的矛盾还较突出,社会保障、维护稳定任重道远。四是行政效能、绩效管理水平还不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旅游、宜居、商贸三大功能定位,大力实施“打造旅游景观镇、建设美好新农村、主动承接颍东城区东向发展”三大战略,着力构建“西城、东农、南商、北工、中旅”五大主体功能区,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繁荣三产,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健康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镇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人民幸福指数有较大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大功能定位、三大战略和五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路,统筹考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定好高骛远目标,不干劳民伤财的事情,静下心来,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始终保持____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观光农业和专业养殖,使____的近郊特色尽快凸显。树立控建拆违也是发展的理念,下大力气规范群众建房,保持打击违法违章建设的高压态势。强力推进北照、武郢、同河、前楼四个中心村建设,尤其是使北照中心村在体量、功能上实现大的突破和飞跃。积极探讨创立发展工业的融资平台、招商平台,努力在发展工业方面做到扶持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力促运安码头、文炳商贸街、中天财富广场、安置区以及程家大院、皇家寺院、红色公园的建设,使____商贸、旅游的功能定位逐步彰显。

(二)强力推进结构调整,突出现代产业新特色。一是树立农业兴镇理念。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利用____镇的区位、

交通优势,整合人文和自然旅游等资源,大力发展精致高效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有机蔬菜、有机瓜果的种植论证和生产规模,以标准化生产创立绿色农产品品牌。二是树立工业强镇理念,培育镇域经济支柱。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力争年内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2个以上。____镇钢材大市场和运安码头预计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工业园区正在规划立项之中,力争到2016年开始依托项目带动园区建设,同时在“十三五”期间,我镇将再建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三是树立商贸富镇理念。选准突破口,采取市场运作办法,改造升级集贸市场,巩固扶持现有批零业,引进连锁、电子商务业态,不断增强____商贸物流市场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同时要进一步拓展____镇大棚街的建设,加强信息商业街的发展,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房地产、物流管理、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建立和发展专业批发集散市场。强力推进文炳商贸街、程家大院、皇家寺院、红色公园等项目的招商建设,使____商贸、文化旅游的功能定位逐步彰显。 (三)依托商贸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商贸宜居名镇。一是认真抓好土地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加大土地保护、管理工作,加大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打击力度,使全镇违法违规建设得到有效遏制。二是认真做好集镇规划管理。完善集镇规划,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整治乱停乱放乱扔乱倒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行为,加大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依托“天天集”优势,完善集镇功能,深化“农超对接”,引进有实力的物流、大型商超、高档餐饮企业,提升集镇品味,增强集镇的辐射能力。三是认真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建设。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加快程文炳宅院、北照寺恢复重建工程及安置区建设,实施魏沟口阻击战红色公园建设。加快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沿颍左大堤沿河湿地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整合湿地现有水面,发展休闲垂钓、休闲农庄等现代休闲农业。四是精心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完善中心村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北照、武郢、前楼、同河中心村由点向片发展,稳步推进西康东城苑安置区建设。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大改水、改厕力度,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改造、危桥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强力推进民生改善,/:请记住我站域名/实现幸福指数新提升。一是拓展提升民生工程。确保惠民资金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稳定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优先保障民生支出,推进制度创新,严格执行行政责任追究制,健全协调推进机制,确保民生工程任务全面落实。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工作,认真做好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和失地农民参保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完善五保、低保体系,积极创新五保、低保管理工作;按照便民惠民、救急救灾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工作服务水平,切实减轻特困群众等弱势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加强农村五保、优抚对象、低保的审核,切实做到民生工程真正惠民。

篇2

记者注意到,一些省市的国企改革步伐在元旦后明显加快,由落实文件转向实质推进,具体举措包括加快产能和产业链整合、增加混改试点、完善公司治理等。

如江苏省国资委1月2日印发《关于省属企业修编“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和制定创建一流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省属企业对2018年至2020年的发展目标、重点工作、责任主体、考核问效等作出具体部署。重点内容包括:明确主业定位,控制在三个(主业)以内,有条件的控制在一至两个;2018年底前将集团管理层级压缩至三级以内;2018年底前,计划内的“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出清;2020年底前,集团“四类企业”、“三类参股投资”的数量要在2017年底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

同在1月2日,山西省国资委《关于第二批腾笼换鸟项目的通告》,拟转让项目达41个,总资产规模逾700亿元,涉及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焦炭、煤化工、煤层气、电力企业的投资和管理等。上述项目分别隶属太原钢铁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阳煤集团、潞安矿业集团、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等多家企业。

篇3

关键词:珠江水运 “十三五规划” 多式联运

1.珠江水运现状

“十二五”期,珠江水运紧紧围绕“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集海运”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以及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航道升级工程,对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加密、延伸和提高,同时加强主要干支流航道建设,基本建成珠江水系“一横一网三线”高等级航道网。港口发展明显提速,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东部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珠江联通东西部,水路运输的优势使其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云、贵、桂地区转移的重要通道。

2.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基础

根据交通运输部加快“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为更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十二五”珠江水运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科学、合理推进“十三五”珠江水运发展,指导“十三五”期珠江水运建设,组织了珠江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3.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结论

3. 1需求预测

加大珠江口门枢纽港口内河集疏运能力后,预计珠江水运在“十三五”末期,客货运量将有较大的增长,预测2020年珠江水系货运量为10.6亿吨,货物周转量224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3780万人,旅客周转量为11.2亿人公里,港口吞吐量为77503万吨,外贸吞吐量为998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800万TEU。

3.2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将加快推进珠江水运转型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以航道、过闸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珠江下游通向云南、贵州的三个通道建设,全面完成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扩能升级工程,进一步扩大高等级航道网涵盖范围。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性重要港口的能力、装卸效率大幅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进一步完善,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开发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船舶进一步向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适应和充分利用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的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船舶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和节能环保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支持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和运行并开展二期建设,航运服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航运发展基本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3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继续推进西江航道扩能建设,打通北盘江-红水河及左江、右江连接西江的两大通道,增加高等级航道里程,加快干支流建设,珠江口出海口门航道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推动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发展,提升港口功能及集疏运系统。“十三五”期规划建设高等级航道整治1980公里(含“十二五”续建项目),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达90%以上;新增港口码头泊位150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15亿吨。

3.4建设重点

3.4.1基础设施建设

航道工程建设:包括①完成高等级航道的扩能升级;②加快珠江水系主要干流及支流航道建设;③进一步提高珠江出海口门枢纽港的集疏运能力和出海航道通过能力;④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⑤推进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建设。

枢纽及过闸设施建设:包括①重点推进珠江上游关键性枢纽过船设施建设,力争实现珠江水运“通上游”,目标,推动建设红水河龙滩和右江百色枢纽过船设施,力争基本建成;②推进中游水利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扩能建设,继续落实“畅中游”目标。③加强干支流航电枢纽建设,逐步实现“连支流”目标。

港口和集疏运建设:发展①港口建设方面。广东加快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广西以港口码头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发展;贵州、云南方口发展重点为临港产业带动港口发展。②推动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研究制定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推进集装箱铁水、公铁联运发展,提升港口辐射范围和有效带动空间。

3.4.2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珠江水系将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覆盖整个珠江水系,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一是进一步拓展网络和平台覆盖。建成珠江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电子图网络。二是建设和完善珠江航运经济监测系统。三是拓展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系统。四是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操作技能,培养科技信息化人才。

3.4.3港口功能拓展

加快推动港口物流业发展,增强港口在现代化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大对重要港区疏港铁路的投入和疏港公路补助力度。

3.4.4运输提质增效

加强港口设施、运输船舶、管理政策等协调配套,在增加运输总量的同时大力拓展集装箱、散装水泥、商品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领域。推动客运向旅游化、舒适化方向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4.5船舶标准化工程

加快完成老旧船舶和落后船舶的拆解改造进程,不断研究和推广应用优质船型,重点开展推动LNG动力等新兴船型建造投入使用。

3.4.6支持保障系统工程等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航道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航道养护,确保西江干线航道的畅通和相关船闸安全运行管理监测维护工作。

3.5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借鉴长江水运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泛珠合作平台建立高层协调机制,突破跨部门、跨省区、跨行业协调的某些难题,以实现珠江水运快速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的珠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根据管理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构建统一高效、权责一致、建管养相协调的西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

(3)加快推进珠江水系船型标准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旧船型;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专业化船舶运输危险品。

(4)建立统一的西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为保证航运畅通,以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联合调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对船舶、船闸、航道等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

(5)支持西江港口联盟健康发展。当前西江港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应继续分层次推进水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培养辐射内河航运能力,形成现代物流通道。

(6)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各省(区)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着力培养内河港口、航运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

(7)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对于主要港口后方土地的开发,可研究探索由港口、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协调机制。同时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和使用管理,杜绝未批先建等违规现象。

(8)加强支持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智能物流网络发展。大力推进珠江航运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珠江内河水运―珠航局召开2009年半年工作会议.

篇4

一、工作思路及规划任务

1、指导思想

立足县资源优势,按照“彰显特色、突出效益”的原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集中连片、区域化发展为重点,突破产业瓶颈制约,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秀美的新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2)、本着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

3、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按照上级安排完成特色经济林基地和林下种养各项建设目标。

4、主要目标任务

(1)、建立健全森林生态系统。继续实施好我县林业产业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持之以恒抓好森林资源培育,夯实我县林业经济发展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投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创新工作,努力提高造林绿化的科技水平;三是加强优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依法管理林木种苗市场,全面推广良种壮苗;四是切实搞好造林后期管理和中幼林抚育间伐。

(3)、加大林业产业建设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林业产业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其进行投入。

(4)、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推进我县林下经济建设一体化的格局。

5、实施重点

(1)、完成全县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核桃5000亩,新建木本药材600亩(木瓜、厚朴);

(2)、完成全县林下种植200亩(中药材),林下养殖3万头只。

二、可行性和必要性

1、良好的政策环境

县已制定了一系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的规划、实施意见等,对林下产业给与财政补贴,政策环境十分宽松。

2、高涨的发展热情

发展林下产业,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大大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区干部群众有着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3、技术力量有保障

通过邀请省林科院、州林科所的相关专家进行指导,为林下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效益预测

1、经济效益:建成后,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样能大大带动项目区百姓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对县林下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我县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批基层农业专业技术和专业种植能手,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3、生态效益:一方面可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有效蓄水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农村的自然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有效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增强,文明程度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

综上所述,县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试点县,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产业基地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结合11.2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实施,将引导本地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标准化的种植和生产,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从业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区安全生产“十三五”期间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实施风险预控管理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扩大标准化实施覆盖面。实施安全标准化达标工程,全面推动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的现场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到岗位、到员工,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和工作标准。依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配齐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立企业安全总监制度,全区的工矿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均需设立安全总监。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鼓励企业采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社会安全生产服务中介的作用,鼓励企业利用“安全顾问”、“安全管家”等安全服务外包的形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科技,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优先推广应用安全检测监控、紧急避险、安全防护、特种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等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

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一)完善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适时增加人员编制。监管任务较重的区级职能部门要相应成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落实监管人员。进一步加强街道安监队伍建设,要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配足配齐监管力量,提高履职能力,使其与承担的监管任务相适应。

(二)完善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条件

推进安全监管部门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加大对安全监管装备设施的投入,使街道安监机构的基础设施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现场监督检测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信息化装备、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设备等,基本达到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配备标准和要求。

三、加强网格化建设,创新安全监管方式

进一步完善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加强监管与指导,建立辖区企业安全动态管理数据库,全区各类工矿商贸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区、街道、村(居)网格化建设,做到安全生产全覆盖,并作为常态措施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内容,实现安全监管模式从传统被动型向现代主动型转变。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公示和承诺制度,及时向员工和周边公众公开本单位安全生产基本信息;每年初与当地街道或行业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通过新闻媒体公示;完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告未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企业名单,形成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行为制约。

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建设,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建设,成立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到2020年所有街道成立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加快依托消防应急救援专业力量为主体,依托企业建立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救护基地、消防训练基地、消防战勤保障基地及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五、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活动,宣传和普及安全防护、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与技能。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采取集体采访、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网站做客等方式,加强安全生产宣传。

实施街道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培训工程,到2020年街道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干部安全培训率达到100%。重点强化街道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工作,每年举办1-2期专题培训班,使其适应岗位工作要求。严格实行新进职工厂级、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安全技能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监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任职和上岗。实现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企业员工培训率达100%。

六、改善作业环境,有效防治职业危害

加快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初步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机制。实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督促企业优先采用职业危害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加强非煤矿山、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员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知识培训。实施硫化氢、氯气、氨气、苯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控制。

七、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制定完善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安全生产科技经费。表彰和奖励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篇6

2015 年9 月10 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工信部正在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支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大产业支撑能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近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为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工信部主要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相关工作。陈伟说,除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外,工信部还将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推进计划,促进规划、标准、技术、产业、安全和应用的协同发展。

据介绍,工信部将组织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通过相关项目和资金引导和支持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同时开发面向工业、电信、金融、交通和医疗等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陈伟表示,“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支持开发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同时,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3D 打印和个性化定制等的融合集成,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目前,工信部已经指导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组建由130 余家单位构成的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织起草了《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

篇7

关键词:颍泉区;林业;成效及问题;“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03-04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担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木材及林产品的双重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现代林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为推动全区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根据颍泉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要求,对本区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颍泉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市中心地段,南隔泉河与颍州区相望,西部与北部与界首、太和接壤,东靠利辛、颍东2县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2°56′~33°10′,东经115°30′~115°50′,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势平坦,主要地形为冲积平原。土壤为潮土、棕壤土和砂姜黑土,其中砂姜黑土约占60%。本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5℃,年日照时数为2 173~2 435h,无霜期223d,年积温5 380℃,年降水量820~950mm,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气候资源兼有南北方之长,适宜于多种林木生长。

1.2 社会经济概况 本区辖4镇、2个办事处,10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全区土地总面积64 330hm2,耕地面积37 938hm2。2014年,颍泉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08.8亿元,增长9.2%;财政收入达12.02亿元,增长27.7%,均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2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185元,均增长15%。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增长15.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20家;新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9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增长17%;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达32.9万t;累计流转土地2.25万hm2,流转率60.5%;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7家、家庭农场157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个,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1.3 森林资源 近年来,本区充分发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林业产业化战略,林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成果,2012年底全区拥有林地面积12 354.4hm2。其中,商品用材林11 980.9hm2,经济林面积195.2hm2,省级防护林615.9hm2,竹林面积6.3hm2,四旁植树折算占地面积1 095hm2。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8.63%,林木绿化率20.5%。2013年以来,全面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累计新增造林2 403.8hm2,完成绿色长廊工程建设40km,全区森林覆盖率增加2个百分点,达到20.63%。近年来,全区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城镇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村庄绿色率达70%以上,全区新建和完善提高农田林网3万hm2,占宜建网面积的90%以上。国道、省道、铁路和主要河流绿化率100%。全区森林总蓄积量83.4万m3,可年产木材5万m3,林业总产值是6.5亿元。

1.4 湿地资源 区内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共有4条外河、5大水系,29条大中沟河。其中,颍河、泉河、茨淮新河、黑茨河4条外河总长107km,均为淮河一、二级支流。在全区五大水系中,泉河流域面积316km2,近全区面积的1/2。沿泉河洼地面积171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7%,分别形成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种类型湿地,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298.6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464%;洪泛平原湿地面积15.86hm2,占0.025%;永久性淡水湖湿地面积22.25hm2,占0.035%;草本沼泽湿地面积20.55hm2,占0.032%;库塘湿地面积 9.48hm2,占0.015%;运河(输水河)面积20.26hm2,占0.031%。

1.5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主要成就

1.5.1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成效显著 据省级林业部门核查验收,全区共完成新造林2 403.8hm2,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18个。先后实施了105国道、济广高速、沙颍河、界首路、行闻路及大中沟的绿色长廊工程,绿化总长度158km,顺利通过省级验收,105国道和济广高速绿化被评为省级绿色长廊建设示范段。

1.5.2 “两高一优”林业基地建设 利用河流堤坝和道路两侧的宜林地,以及村庄周围空隙地,发展成片造林0.22万hm2,较好完成省市下达任务,2014年获全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经济果木林快速发展,古西湖现代农业园葡萄采摘、枣树行玉玲铛枣繁育推广、王勇包金梨种植等果树产业日渐壮大。

1.5.3 用材林经营加工情况 全区拥有木材经营市场6个,木材经营加工户108家,木材外运22 000m3,年产值2.5亿元,其中上规模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4家,从业人员2 680余人,年产值5 500万元。

1.5.4 旅游观光林业发展 依托生态林业建设,阜阳生态乐园与祥源集团合作,建设阜阳祥源生态旅游文化区,目标打造5A级景区。古西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获批3A级景区,泉水湾湿地公园批准为省级试点单位。

1.5.5 苗木花卉产业情况 我区拥有苗圃、花卉企业共45家,面积866.67hm2,从业人员4 000余人,年产值3.2亿元。涌现出春江花卉、阳光花卉、紫荆园林等一批龙头企业,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区林业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种配置不尽合理 杨树纯林占90%,乡土树种损毁严重,绝大多数村庄乡土树种树木日渐稀少。由于林种、树种单一,给病虫害防治造成一定难度,且经济效益较差。

2.2 村片林结构不合理 用材林比重大,造林密度大,低产林多,效益低。

2.3 农田林网树木乱砍乱伐严重 高标准农田林网面积小,棋子沟、菜子沟、方沟等疏浚后的大中沟没有及时造林绿化。林网乔灌草结合少,结构单一,且网格面积大,缺株断带较多,同时空档、死角依然存在,影响防护效益和林业整体水平。

2.4 城镇绿化水平较低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泉北地区绿化明显改观,但镇办绿化水平较差,城镇绿化明显滞后。

2.5 林业产业化程度低 全区年产木材50 000m3,但木材加工规模小,多为原木输出,资源浪费严重,效益差。此外,果品只是出售时令鲜果,贮藏加工不够,林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2.6 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投入不足,影响了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加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一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慢,林业生产科技水平低。

3 林业“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发展要求,突出“绿色发展”主体,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林为保障,以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按照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相结合的形态要求,科学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林业;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其对国土保护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稳增长、严保护、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保民生的林业发展目标。

3.2 建设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2)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3)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求发展的原则。(4)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5)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3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末,通过林业发展建设,实现农田林网高标准规范化、用材林丰产化、经济林基地化、经营集约化、科技服务网络化、林产品加工系列化、品牌化。使全区林种、树种配置更加合理,城镇和主干道实现园林化,城乡绿化一体化。完成主干道路、河流线路绿化44条236km,建设基地造林0.37万hm2,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16条577.3km,有林地面积达到16 085万hm2,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5%,立木蓄积量83万m3,林业产值实现15亿元,林业收入在农民收中比例有较大提高。

4 林业“十三五”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坚持生态优先,注重产业发展。以“三大基地”建设为目标,突出“四大片区”绿化重点,全力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主体功能区绿化为点,主干沟河、道路绿化为线,农田林网建设为面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

4.1 建设“三大基地”

4.1.1 建设花卉苗木基地 以春江花卉、阳光花卉等为龙头,积极引进培育花卉苗木企业,建设较大型花卉苗木基地,力争“十三五”期间发展到0.67万hm2。依托国家级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区品牌,在105国道西侧建设占地面积80hm2的花卉大市场,在街头、王府营、枣树行社区建设生产基地333.33hm2。通过市场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建立起花卉苗木产供销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4.1.2 建设经济果木林基地 充分发挥古西湖生态农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各镇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引进生态农业项目,示范带动农民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果木林生产。突出颍泉玉玲铛枣、包金梨、葡萄、薄壳山核桃等品种优势,做强做大经果林产业,“十三五”期间经果林发展到0.33万hm2。

4.1.3 建设商品用材林基地 近年来,杨树大量采伐,部分沟河两岸和村庄周边宜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大力推广泡桐、枫杨、榆树、桑树、楸树、柳树、槐树等乡土树种造林,建设优质商品用材林基地0.23万hm2。

4.2 绿化“四大片区”

4.2.1 城市规划区绿化 围绕打造绿城、水城统一编制颍河景观带、泉河北岸景观带西延、济河景观带、老茨河、阜涡河景观带,以及北京路西延、颍柳路、颍阳路、太和路、红星北路等泉北主干河流、道路景观绿化规划。实施栽植鲜花和建设园林小品等现代园林绿化模式,全面实施富安居街头游园、界首路景观带、古泉路绿化、商贸城段北京路等现有绿化工程提升等工程。

4.2.2 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片区绿化 围绕颍泉区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建设,按照树随路走、树随水走的思路,结合路网、水网规划,建设泉河北岸大堤景观带和防护林工程,南京路至坎河溜段建设景观带,坎河溜到界首接界大堤两岸每侧100m建设防护林带。全面完成256省道、030县道、032县道和009、010、014乡道,以及示范区内部路网经1-9路绿化。结合水利兴修,对菜子沟、西老泉河、黄沟、棋子沟、丁寨沟等大中沟和老泉河水库、黄沟水库、老湾寨水库沿岸进行防护林带建设。

4.2.3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片区绿化 核心区西起菜子沟,东到105国道,位于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东部最重要的位置,面积约17km2。结合示范带主干道路绿化,重点做好园区内部细小路网绿化工作。正在实施的7条路网绿化基础上,继续实施自然村之间道路、幸福渠改造等沟路绿化9条。依托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生态农业,种植绿化苗木、经济林等,提升园区绿化比重。

4.2.4 泉水湾湿地公园片区绿化 实施湿地公园建设,从泉颍闸到坎河溜闸全长13.1km,两侧50~150m,建设园林景观和湿地景观,打造泉北乃至阜城最为靓丽的风景线。结合老泉河及周边洼地综合治理建设四季花海项目,在中市办事处白庙、尚庄、坎河等居委会已经流转土地266.67hm2,按照花期和季相选择樱花、紫薇、木槿、紫叶李等花木分片栽植,林下种植油牡丹、月季、多年生草本花卉、水生花卉等,延伸湿地公园观赏性。

4.3 实施“五大工程”

4.3.1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抢抓2016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最后一年的机会,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重点实施茨淮新河、黑茨河、颍河、泉河滩地等绿化工程,鼓励大户流转土地进行植树造林,确保全面完成820hm2的造林任务。

4.3.2 绿色长廊建设工程 “十三五”期间重点抓好253省道、202省道、102省道、023县道、028县道、034县道、阜城外环路等绿色长廊建设,按照每侧15~50m标准进行绿化。特别是256省道两侧长廊建设,列入2016年计划,区内长度10km,规划建设每侧100m林带。

4.3.3 农田林网恢复工程 近年来,农田林网杨树大量采伐,出现很多荒沟、荒路。经调查,各镇办需建设林网116条,总长度577.3km,计划栽植苗木58万棵。农田林网建设采取林业局进行设计,镇办栽植养护,验收后从林业奖补资金中解决苗木费用的方式。绿化树种主要选择乡土树种。

4.3.4 乡土树种恢复与保护工程 随着乡土树种大树资源日渐稀缺,特别朴树、榔榆、乌桕、丝棉木、紫藤等常用绿化树木越来越少。结合农田水利兴修、旧村庄改造等将需要砍伐的乡土树种大树收储起来,在老泉河独龙湾建设基地进行异地保护。实施乡土树种幼苗繁育造林,利用绿景公司流转造林的林间空地,进行乡土树种苗木和绿化苗木花卉繁育,计划每年繁育珍贵乡土树种苗100万株,绿化小苗100万株,花卉100万株。

4.3.5 森林保护工程 以森林公安为主体,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有害生物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做好全区范围内美国白蛾疫情监测和防控动态报告,全面实施飞机防治,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的势头。实施美国白蛾等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建设项目,建立减灾御灾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红线,让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充分休养生息,全面增强生态功能。

5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5.1 投资估算

5.1.1 总投资16亿元 其中城市规划区绿化投资8.46亿元,占53.1%,主要用于颍河、泉河、济河、老茨河城区段、阜涡河景观带绿化工程建设及城区道路绿化提升;泉河生态经济带片区投资5706万元,占3.6%,主要用于泉河生态经济带片区内沟、河、路两侧绿化工程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片区绿化投资5 005万元,占3.1%,主要用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几条道路绿化及花卉基地建设工程、经济果木林示范工程建设;泉水湾湿地公园片区绿化投资4.92亿元,占30.9%,主要用于泉水湾湿地公园建设及其周边绿化工程建设;基地造林与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投资6 046万元,占3.8%,主要用于基地内沟、河、路两侧绿化工程和256、202、253省道绿化工程及034、028县道绿化工程建设;森林保护工程850万元,占0.5%,主要用于美国白蛾防治工程、乡土树种恢复保护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林产品加工投资6 000万元,占3.8%,主要用于科技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等;林业科技推广培训2 000万元,占1.3%,主要用于林业科技推广和专业培训。

5.1.2 资金来源 区、镇(办)政府财政投入和受益群众自筹部分资金,林业企业招商引资,通过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以及通过市级融资、区级融资的方式进行投资建设。同时通过不同渠道,争取国家及省、市专项资金和专项贷款资金。

5.2 效益预测

5.2.1 经济效益 本规划实现后,仅以新增经果林、林业庭院经济户、用材林培育,林产品开发和低产果园改造5项效益预测,年可新增产值1.5亿元,林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将提高一个百分点。

5.2.2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可以大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轻旱、涝、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对作物的危害。林下间套作物、牧草的开发以及抚育间伐薪柴及薪炭林的增加,改变了农村能源消耕耗结构。大量的树叶除作饲料外,可沤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堤坝生态林的营造,使水利建设逐步走上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道路,提高了排蓄功能,延长了工程使用寿命,降低了疏浚频率,减少了疏浚费用。经果林、商品用材林的发展可带动多项乡镇企 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人均林业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城镇、村庄绿化及庭院经济户的发展,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绿化面积的增加,减少了噪声、有毒粉尘和气体污染,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发展。

6 保障措施

6.1 突出生态建设,着力推进国土绿化 坚持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努力夺取“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决战决胜,确保全面完成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加大长江防护林建设力度,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继续开展“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创新产权模式和国土绿化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6.2 突出创新驱动,着力深化林业改革 围绕保护生态的目标,扎实推进林业改革。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服务体系,规范林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建立生态资源监管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调控制度等,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举措。

6.3 突出共建共享,着力增进绿色惠民 探索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既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又能确保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经营、绿色增长、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大力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效益。精心搭建市场教育平台,引导珍惜苗木花卉和高效经济林木、珍贵树种等苗木培育、林下经济、“互联网+林业”等新兴林业产业发展。抓住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创办家庭林场,发展林业专业大户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更多的市场经营主体。

篇8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研究机构,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委托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

二、申请单位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

三、课题内容

重点围绕关系“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包括国际环境影响、国内发展条件变化、各领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申请单位选题时,可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刊载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也可围绕《目录》确定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自行确定研究题目。

四、具体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要根据自身研究优势,精心筹建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鼓励组成跨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联合申请。

2.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此条件的,须有两名同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

3.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课题组负责人。

五、申请、评审事宜

1.申请单位可登录网站:http://,从《“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专栏》中下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2.申请单位根据自身研究优势选择课题,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申请书》,并于2014年5月5日之前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方式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以邮戳时间或邮件发送时间为准),电子邮箱地址为,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十三五’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字样。

3.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课题评审小组,从研究的创新性、深入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申请单位的申请书进行评估,重点评估课题研究方向是否可以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择优遴选课题承担单位,并于2014年5月20日前通知承担单位联系人。

六、课题进度要求

1.承担单位接到遴选结果通知后,于2014年5月26日前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签订项目协议书。

2.承担单位应于2014年5月30日前完成课题研究大纲,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审查。

3.承担单位根据审查结果,对研究大纲进行修改完善,于2014年6月底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提交中期研究报告,并根据要求做好中期成果汇报的准备。

4.承担单位根据中期评审反馈意见深化研究成果,于2014年8月底前提交最终研究报告。

5.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重大课题验收相关管理办法,对最终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正式向承担单位印发结题报告书。

七、课题研究经费

根据课题研究具体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一般在10万元左右)。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邮编:100824)

联系人:俞晓波、王莉

联系电话:(010)68502572、68502575

传真:(010)68501657

“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

1.“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2.“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

3.“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

4.“十三五”推进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研究

5.“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研究

6.“十三五”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

7.“十三五”工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研究

8.“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与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9.“十三五”信息经济发展研究

10.“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11.“十三五”服务业发展重点和机制研究

12.“十三五”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健康发展研究

13.“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重点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14.“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

15.“十三五”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

16.“十三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17..“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

18.“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19.“十三五”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

20.“十三五”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

21.“十三五”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22.“十三五”公共服务重点和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23.“十三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风险防范研究

篇9

规划力、决策力、执行力构成了一个地区发展和治理的实际能力。区域战略规划是一个地方发展思路的表达,建设议程的设置,治理价值和取向的择定。

好的区域战略规划促进发展,差劲的区域战略规划则折腾、延宕发展,造成地方社会经济长久的低迷和徘徊,需经长时间的调整才能“重振河山”。因此区域战略规划的质量和境界,是影响一个地方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变量。

按照中国现代化的时间表,十三五末期(2020年),我国一是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要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三是初步建成法治政府;四是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是更为艰巨的,是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取得重大进展。根据这些重大战略目标,进一步厘定区域发展主线、科学设置中长期发展议程,就相当重要了。

区域战略规划的第一境界是“商业境界”。规划和规划的实施主要局限于对包括购物中心、商业街、商务楼、工商企业、主题广场、专业市场、娱乐地产、住宅等进行规模化商业布局,重心在于对商务、物流、园林、交通等硬件进行规划设计。尽管涉及内容林林总总,但主线是商业地产、楼宇建设、产业布局,具有突出的“物理性”发展思路和取向。

区域战略规划的第二境界是“经济境界”。突破拘囿于商业地产、产业园区、楼宇建设、开发区营建、产业布局的局限,而能对整个区域经济作出相对整体的规划布局,如确定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比例、人均收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在内的经济发展目标等。在这一类型中,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产业基地、工业区、特色产业园等为主体。好一点的规划,能对区域经济中心模式、发展中轴、产业集聚带以及重点开发基地、重点发展领域作出较好选择和安排;而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或推进,通常占有较大比重。我国目前许多区域战略规划大体处于这一阶段。

区域战略规划的第三境界是“生态境界”。从单线性的商业模式、经济理性、产业布局,提升到“自然-生态”为主线的综合发展模式,把规划建立在良好生态的维护和治理上,不以生态破坏为代价来推动一时的发展,实现经济-环境、产业-生态、人-自然的协调共进。这一境界的规划注重对经济发展软、硬环境的分析,对诸如人口密度、技术密度、劳动密度、资源密度等基本要素、条件以及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文化教育状况以及人与自然的承载关系等,有较为全面的统筹和考虑。

篇10

成都“九措并举”助力全面创新改革

武汉探索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新体制

苏州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基层政府治理架构

长春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

盱眙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威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四川破解产业园区体制机制障碍的实践探索

关于功能区体制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江西探索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

对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对社会政策内涵及发展的认识

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趋势研究

福建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探索

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城市治理体制创新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社会立法和社会政策的八个问题

公立医院治理模式改革的国际经验和趋势

“混合所有制高校”治理新模式初探

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制建设与改革动向

济南启动三级试点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

权力下放与权力集中的连续性:践行者的视角

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沛县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综合执法改革需把握三个重点

银川启动编制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

锡林郭勒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

五莲县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权利与义务研究

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关于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初步思考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简约便民阳光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

成都探索构建引领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新体制

央地政府公共价值差异:测度与分析

大连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探索

无锡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吉林市简政放权之路:减事项放事权强监管优服务

海口以资源下沉为突破口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互联网+”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政府购买医疗保险领域公共服务制度安排的思考

政府购买服务监管的个案研究——以B市助残项目为例

宁波市江东区制定行政审批权力清单管理规范标准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路子——宝鸡市的改革实践

河北实施省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