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上的安全隐患范文

时间:2024-04-22 16:1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地上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地上的安全隐患

篇1

关键词:建筑工地;临时用电;安全隐患;规范

中图分类号:TU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150-03

对近年来统计的建筑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以往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事故中,由临时用电而引发的触电事故很多,可以归为建筑工地的五大事故的类别之一。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当对建筑工地临时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进行加强,并且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防范,从而避免和减少建筑工地触电事故的发生。

1 建筑工地临时用电的隐患

1.1 电源进出线不规范

为了规范建筑工地临时用电,有关部门特地制定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实际情况中,安装现场检查情况来看,却总存在一些施工单位没有遵循《规范》的规则,将电源进出线由电箱下底部引出,却直接引出于电箱的侧面或顶部,这就加大了引发短路或触电事故的概率,同时当电箱内有灰尘等杂物落入时,电箱内漏电开关以及接触器等则不能正常运行;另外,施工单位没有对处理电源线进出电箱口处的绝缘防护,绝缘防护如果直接接触到于电箱金属边,也未设固定的卡子,则会进而使电源线受到了除自重外的拉力。

1.2 接地保护不规范

①由于施工现场采用TN-S系统,设置了一条专用保护零线(PE线),实际在正常情况下,PE线上都不会有电流通过,与其相连接的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始终可以形成完好的接地保护,此即为TN-S系统的一个突出优点。但实际中,一些建筑工地的专用保护零线(PE)引出点的引出方式存在错误,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保护接地,其引出点是分配电箱的重复接地线以及第一级漏电保护的负荷侧,这种引出方式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得部分电气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进而会对整个建筑工地的临时用电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②电箱内专用保护零线连接没有采用螺母压接。

③埋设接地体时不规范,从而造成了接地保护的安全隐患。

1.3 电箱内接线不规范

《规范》中规定,总、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内都应设置电源隔离开关,总配电箱内,要按照“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分路漏电保护开关”的规则设置,分配电箱内,要按照“总隔离开关+分路漏电保护开关”设置,但实际中施工单位在总配电线内,经常仅装设一个总漏电保护开关,使其具备短路和过负荷保护功能;而在分配电箱内,总装设“总漏电保护开关+ 分路隔离开关”,这两种接线方式,如果负荷分支回路短路时,由于上级漏电开关的灵敏度较高,或是各线路保护整定时间和动作值不一致的情况,便会引发开关的越级跳闸,使总的停电面积扩大,进而对其他用电回路的正常稳定运行产生影响。

1.4 临时电源线搭接混乱

建筑工地实际施工时,往往会有一些施工机具有临时搭接电源短时工作的需求,而建筑工地的电工却经常会忽视这类临时负荷,寻求方便省事,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接线,进而造成了用电事故。在实际检查中,经常会发现将闸刀开关的胶木盖取下之后,将电源线挂在保险丝上这种现象,它一方面会使得闸刀开关的保险丝于空气,接触时容易造成触电事故;另一方面也使得电源搭接点容易氧化造成导线发热等。

2 隐患产生的原因

分析上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操作和接线存在的常见隐患,能够得出,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一方面决定于施工环境差、露天施工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等情况;而另一方面,则是由施工单位临时用电的不正确观念和随意性的态度造成的。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不良陋习的长期存在,根本上决定了隐患不能根治,最终酿成难以弥补的事故。因此。总体来讲,建筑工地临时用电的安全隐患是人、料、法、机、环等五方面在技术、管理、制度等层面不规范、不科学导致,主要原因总结如下。

2.1 工作随意凑合

分析建筑工地存在的常见隐患,随意性和凑合性十分突出。一些电工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所制定的技术规范以及措施去做,只在表面上保证电能使用,而没有分析内在的安全隐患;有些电工没有很好地掌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规范》的标准理解和掌握都不够,导致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时发生违规的现象。

2.2 工作态度不端正

在以上的安全隐患中,可以发现实际操作过程,有许多工作人员和电工存在很多图省事、怕麻烦的心理和不好的习惯,这使得在具体操作时,会出现该查的不查,该用的不用,大意马虎,糊弄了事,因此会引发很多事故。

2.3 施工环境较差

实际中,施工现场环境较差,时常会发生现场临时用电设备损坏、电线以及电动工具等失灵或出现故障等的问题,如果施工单位为了贪便宜,没有及时维修更换,会导致已出现故障的设备带病运行对施工造成影响;另外一些施工单位还存在购置时价格便宜,质量比较差,运行时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的产品和材料等。

2.4 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地临时用电服务于工程施工,属于辅的临时工作,因而往往不被重视。实际中,存在有的建筑工地的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另一些施工单位也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执行管理制度以及新规范,这就造成没有建立有关责任制以及对电工检查、测试、维修、操作等方面的规定,并且对操作人员没有进行必要技术规范学习及考核,使得他们没能在安全用电方面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3 临时用电隐患的防治措施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的使用增多,再加上用电设备移动频繁、工作环境条件恶劣以及负荷变动大等的问题,触电事故时有发生。自2005年7月1日实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以来,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条例,更进一步保障了临时用电的安全,防止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但是,日常监督检查中,总会发现部分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以及管理部门等等对新标准还不能熟悉掌握,甚至会出现违反新标准中相关条文的规定的现象,擅自对临时用电进行违规使用。

3.1 施工组织设计方面

按照《规范》,安装、巡检、维修以及拆除等的用电工程,应当由电工亲自完成,临时用电施工单位的组织,编制内应当有相应资质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工作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核,电工应持证上岗。建筑工地应严格执行“ 编制、审核、批准”的程序,对现场的临时施工情况经常作以检查,并且由相关部门验收用电内容的全面性、数据的完整准确性、并核实现场实际情况,督促临时用电方案落到实处。

3.2 用电管理制度方面

施工单位应当完善管理制度,电工操作属于特种作业,建筑单位应当认真制定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落实到岗位人头。实际中,施工单位现场电工进行严格的技术资质审查,必须保证每个电工都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取得操作证后方准其独立作业,并要考核获得了《维修安装电工证》,明确杜绝电工无证上岗操作。施工现场用电设备数量较多并且容量较大时,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的规定,由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3.3 现场督查制度方面

建筑工地实际工作时,应对施工现场督查管理制度进行强化,不要使督查工作只停留于形式。在实施督查过程中,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督部门,应对明显违反工程建设标准的行为即时制止,尤其是违反《规范》要求而违章操作的行为,应以书面形式责令其立即改正,必要时暂停其施工作业,等到所有安全隐患消除改正,并复查合格后,才可允许复工。

3.4 按规范正确使用电气设施

现场使用电气设施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例如:总、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应设置隔离开关与电源隔离,电工应认真熟悉履行本工种的技术规范;遵循《规范》的规则,将电源进出线由电箱下底部引出,实际应杜绝违章操作;安装板必须采用金属板,其应与箱体作电气连接,也能使用非木质阻燃绝缘电器安装板;电箱与开关箱前方不能放置影响操作、维修的物体,应有可以保证2人同时工作的通道及空间,工作人员应加强值班检查,认真检查电气线路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及故障和隐患时及时予以排除。实际中,用电线路的敷设必须架空或埋地,禁止私拉乱接导线;架空线路应沿电杆,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移动灯具需采用36 V安全电压的双绕组型变压器行灯;自动断路器以及熔丝的额定电流要经准确计算后正确选取,与导线的载流量相匹配,防止过重负荷。

3.5 电焊防火安全管理方面

建筑工地主体结构施工时,电焊操作人员应该时刻注意工地上的风向,确认是否会落下火种的可能性,尤其是高层焊接量大的情况下,如果高层有电焊火花落下,场内易燃物多时,应增加看火人员,同时在焊火竖直下方,应当尽量清理易燃物,电焊火花的落点应该及时消除火种。电焊时线接头要紧锁,焊线保证良好绝缘,当其与脚手架或建筑物等接触时,应予以及时保护,以防止漏电引发的打火。同时还应防止现场由静电起火和工具碰撞引发的打火,确保用电过程的防火安全。

4 结 语

保证建筑工地临时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它是高速度、高质量施工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采取措施加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按照规定的条款严格执行新标准,有效杜绝施工用电安全隐患,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在保证施工安全中已成为了很重要的环节。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以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条例,各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监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电工及安全监督人员都应认真实践,掌握并熟悉用电技术、规范及标准,避免违章用电现象发生,加强日常用电管理,真正意义上做到不断提高建筑工地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S].

[2] GB 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S].

[3] 杨成德.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和接零保护[J].电工技术,2000,(7).

[4] 李景禄.实用电力接地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5] 蔡铂.浅析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15).

[6] 赵学堂.建筑工程临时用电设计与实例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2001.

[7] 建筑电气设计手册编写组.建筑电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8] 彭圣洁.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9] 建设部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编.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0] 江见鲸.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 消防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54-01

1 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城市化进程让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加严峻。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当前,我国不少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消防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场所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些消防安全上的盲点,施工现场临近休息室、仓库等地方,地方狭小,如果出现了火灾就难以疏散事故现场的人员。一些施工人员在建筑工地临时搭建帐篷,更加增添了火灾隐患。缺少消防安全设施是很多建筑施工场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易燃易爆的物品,极大的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2 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人员没有科学的消防知识

不少建筑施工现场都雇的是农民工,他们缺乏专业的技能,更没有较高的消防安全意识。一些农民工经常在工地上生火做饭,让火灾隐患更加突出了。另外,因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没有稳定的工作场所,人员流动频繁,一般建筑单位都不想对他们进行太多的培训。

1.3 建筑施工场所没有做好消防安全管理

一些施工单位受工期影响不断赶工程进度,而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例如电气电线线路违规接拉,用火违章,没有及时开展防火防灾监督工作。还有一些单位没有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做好防火防灾措施。明火的使用很容易导致火灾发生,就像2009年央视文化中心(在建)大火一样,施工单位因为违法燃放烟火导致火灾发生,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并且,部分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很不完善,一些被雇佣的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上岗证,比如电气焊工种,对于危险已经易燃易爆的物品的管理存在漏洞。这些问题都是为消防事故埋下了大量的隐患。还有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就是工程施工不按照设计标准执行,少部分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擅自更改设计图纸,有的甚至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就开始动工,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也没有设计科学的火灾逃生通道。

2 如何做好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1 落实建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从消防部门做起,应该把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上的负责人召集起来,集中布置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好施工中各个环节的防火防灾措施。与此同时,加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消防技术水平。对于建筑单位来说,要和施工单位达成消防管理协议,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细化到工程项目上。不管是总承包单位,还是个别项目承包单位,都应该对负责的工程或者项目的消防管理有直接责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到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

2.2 做好防火监督工作,配备消防设施设备

一般来说,消防通道、灭火器材、消防水源、施工现场的用火情况、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存放、防火措施等等是消防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相关负责人应该随时监督检查现场的消防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违法用火情况,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巡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每个防火角落都必须有消防栓以及灭火器材,要正确的布置灭火设施,同时注明警示字样。施工现场应该安装消防水管,以防发生火灾时不能提供足够的水源。要在建筑工地的楼梯火灾出入口的醒目地方设立防火标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火灾时给消防人员以及逃生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阻碍。

2.3 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合格的消防安全技术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动工之前要落实消防安全协议,强化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并认真将管理制度落实到施工队伍中,比如不能私拉乱接电线、电器实施设备科学安装。当地消防部门应该认真监督审核施工单位的消防备案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建委应该联合执法检查施工单位真实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不予施工,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直到符合相关消防规定才能施工。当前,由于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施工变得更加复杂,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火灾施工,因此在施工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周全整个工程项目的消防安全措施,科学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施工人员的现场操作流程要有明确的、符合规定的要求,让他们做到安全施工,提高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问题总是存在着,多数施工人员没有科学是消防意识,不懂得怎样处理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没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的施工人员对于发生的火灾不能有效处理,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更会造成人员伤亡的悲剧。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及相关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监督好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尽量不必要的火灾事故发生,做到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 马玮玮.浅谈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

[2] 周军.试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0(4).

篇3

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尚不完善(1)违章操作电焊。在建筑工地上,许多部位都需要进行电焊作业,但由于很多电工并未进行专门的培训,又或者经过培训,但在施工过程中欠缺严格的管理,致使违章作业的情况非常普遍,再加上建筑工地在进行平面管理之时非常混乱,使得建筑现场到处都是可燃物品,这些可燃品在遇到炙热的电焊熔渣之时便会引发火灾。(2)对火种管理不严格。在工地上工人们经常吸烟,并且他们大多不具备很强的防火意识,使得一些人在可燃物品堆放处吸烟,一些人在有危险气体的场所吸烟,并且将正在燃烧的烟蒂四处乱丢,一旦可燃物与这些烟蒂相遇,便容易造成火灾事故的产生。(3)对生活用火不慎重导致火灾发生。例如,食堂做饭之时,烟囱中的炉火落在可燃的棚罩上,导致火灾发生;在做饭完成之后并未对炉火进行恰当的处理,从而引发火灾;可燃材料长期受炉火烟囱的烘烤,导致火灾发生。在冬季取暖之时,由于火炉烟囱将附近可燃材料烤燃,导致火灾发生。(4)混乱的照明用电现象。由于施工现场的作业用电大多都是临时的,电线的布置非常分散,所以在进行电源线敷设之时并未采取规范举措,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并且照明灯固定也非常不稳定,在照明灯离可燃和易燃物比较近时便会导致火灾事故的产生。(5)对民工宿舍消防安全不加重视。施工单位常常会对在建工程的外设置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予以忽视,并用可燃材料作为分隔物,造成火灾发生时,出现人员疏散困难的状况,从而导致群伤性的事故发生。

为避免在施工现场出现火灾事故,就必须采取一定的举措。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火灾隐患得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1)在施工现场设立防火巡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昼夜不间断的督查,并对用电用油用火加强管理,另外还需对乱扔烟头、燃放爆竹烟花等行为进行制止。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工地的用火审批制度予以严格执行,让用火保温施工作业与电焊作业能够分离开来,从而使电焊监护的制度得以严格落实。(2)在可燃材料库房、变配电房、宿舍等重点位置安装独立式的感烟探测器,与此同时,加强对有人员逗留场地进行管理。(3)对施工现场进行集中管理。设置专门的吸烟室、娱乐室、充电室、开水供应室等,统一安装36V的照明电在员工宿舍,将室内的空调插座安装在施工人员无法接触到的地点,以此从源头上减少由用电引发火灾的情况;与此同时,要在施工地严禁使用明火、严禁吸烟等,从而在火源上将火灾形成因素隔断,以此达到提升消防安全保障系数的目的。(4)留置一定的防火间距,将可燃、易燃材料保管仓库作为重点检查部位,并加强对其进行日常巡查和管理。消防部门要严把审批关、依法监督,从而避免火灾隐患的存在对消防设计审核不合格或未经审核的建设工程,作为建设消防主管单位一定不能向其颁发施工许可证,并将消防安全包括在检查范围内。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予以严格的执行,将自身的财务管理好,并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将生产中存在和潜藏着的问题与危险予以及时排除。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使用安全事故应急措施,对消防安全进行定期大检查,从而定位、定人的将消防安全隐患予以消除。

对宣传工作予以加强,并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演练。不管是安监、消防、辖区派出所,还是施工、监理、建设单位都有义务和责任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相关的培训工作,让他们都能提升消防安全方面的意识。确保施工人员对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度、法规方面的知识有系统了解,对各类消防安全的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都能掌握,从而使施工人员的使命管和安全责任意识都能得到不断提升。作为施工人员要使用大众化、通俗、简洁的教育形式,通过消防宣传图、火灾案例等教育资源,让全体员工都能提高自身疏散和扑救火灾的能力。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宣传栏、墙报、黑板报等来对火灾案例和消防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消防教育,从而使消防知识能延伸至工地的所有角落,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火灾逃生自救演练,从而使施工现场员工都可以做到“三懂三能”,也就是懂自救技能,能组织人员疏散;懂设施使用方法,能将初起火灾扑灭;懂基本常识,能进行火灾隐患的查改。

由于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大多都是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应比较低,因此,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自防自救培训和消防安全教育。此外,设置防火宣传标志和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并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让他们能定期举行消防演练,从而提升其消防安全方面的意识。

作者:包庆裕 单位:云南真宇消防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毋庸避谈,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桎梏,而引起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监管部门的责任,有施工单位的疏忽,从业人员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另外,不得不考虑环境问题对施工安全产生的影响。

1.1监管部门监察力度不够

由于部分监管单位和监管人员对施工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态度不积极,一味地追求建筑施工的速度,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置之不理或处理消极,执法不严,监管懈怠,不能有效地敦促施工单位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力度,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

1.2施工单位保障制度不完善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两方面的损害,一是建筑工人本身,二是施工单位所提供的器械和建筑物。由于器械方面的经济损失是由施工单位自身承担,加之国家并没有提出合理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施工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利益,这就让某些施工单位钻了法律的空子。施工单位盲干蛮干,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在侥幸中求安全,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监管疏松、纪律不严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节省资金,施工器材和安全保障器材或常年失修、或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往往并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施工卫生安全工作无从开展,安全生产建筑的责任机制不健全。对单位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又远远不够,抢进度,缩工期,不履行相应的安全职责,而只是片面追求快速度和高效益。从业人员仅仅与施工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并不能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安全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往往推卸责任,而建筑工程监管工作又鞭长莫及,导致从业人员成为最后的受害者。

1.3从业人员本身素质不高

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往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是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数量少,而且往往综合素质比较低,他们本身并不符合工程管理的需要,这使得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在这一环节上尤其薄弱;另一部分人是建筑工地上的从业人员,他们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人大多数是农民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缺乏安全常识,有的甚至操作技能不熟练,尤其是在建筑工期紧、生产任务重时,一线工人们常常忽略各种安全隐患,自我保护能力低,再加上施工企业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实施的安全措施不够,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1.4建筑施工环境差、施工安全设施缺乏

建筑施工环境差是由建筑工地所在地和建筑工程的特点造成的。据报道,施工环境恶劣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建筑工地一般场地比较狭小,不是在露天就是高空作业,附带着各种工种的复杂交叉,再加上施工的设施器材所存在的大量安全隐患。施工建筑业的个人安全保护设施和装备落后,几乎很少有工地为工人配备施工安全鞋帽等安全防护品,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造成了不容乐观的建筑安全形势。

2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2.1以人为本,加强监管

首先,政府要加强安全意识,把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当做重中之重,认识到施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加大对安全生产和建筑施工的管理,积极主动地加大监管力度,适时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建筑业进行有效调控,避免只重利益而忽视安全的错误观念。其次,各级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要敦促建筑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切忌监管流于形式。再次,政府建筑监管部门可实行施工安全黑榜制度和安全停标制度,加强对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的引导,利用奖惩措施,营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群体氛围,从而使施工企业接受安全管理的形式由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参与。最后,在日常监察监管方案上,要切实制定好安全监督方案,确保监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2建立健全施工单位安全机制

施工单位同样要转变“追求速度,缩短工期”的片面观念,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员工的安全教育作为建筑施工的一门必修课,在建筑施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劳务企业要在员工中加大施工安全的培训力度和安全保障资金投入,通过对员工实施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努力做到安全措施实施到位,安全教育注重实效,具体措施是:讲授施工必要的安全常识、声明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讲明各个工种易发事故环节、强调建筑施工队伍的劳动纪律。针对重点对象的培训主要是指对特殊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上岗前的专门考核。对新材料的使用,具体设备运用和工作对象的应对以及发现事故隐患时的举措,应进行特定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做到“防患于未然,关爱生命”。同时,施工单位要建立有效的事故安全应急机制。“预防为主,综合整治”,培养单位施工监管人员的应急素质,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保障事故发生后,应急到位,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只有居安思危、紧急应急,才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样即便是事故发生,也能有效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施工单位和各个劳务企业要响应政府监管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举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

2.3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作为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常常被施工单位所忽略。需要明白的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前文提到从业人员主要包含两大方面,那么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也应该从两个层面展开。1)加强对施工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在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人员要制定针对每个工程的特点和作业难点的安全监管方案,结合项目体系和施工进度,确保建筑施工重点作业部位的安全开展。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的勘察要亲力亲为,运用科学化理论建立专业化的工作流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监管实施方案,对各个工程项目认真负责地监管,实行集中整治,突击检查的方案。另一点,要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千万不可忽略安全隐患,真正做到施工过程中防患于未然。2)对于一线施工人员来说,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在参加公司组织的专业技能训练和事故处理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中,要学好相关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有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常识、相关的事故应急和逃生知识、工种专用技能以及岗位安全操作流程等。只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落到实处。

2.4改善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在露天和高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原则,时常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努力改善工地环境。无论在任何季节,无论是何种建筑工种,施工单位都要做好安全措施,在现阶段,要有效落实好安全技术规范,在施工现场配备齐全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带、安全网等,为每位施工人员配备安全鞋和安全帽,对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做好建筑安全危险系数预测和评估,投入资金改善建筑施工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安全防护技术的开发与推广,逐步实现施工建筑现场的科学化管理,研制适用于高空作业和特殊工种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机器设备等,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水平。

3总结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施工从业人员的自身权益,关系到建筑生产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国家到个人都要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增强建筑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技能,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尽可能地减少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许小平 单位:福建省九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献强.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7,23(12):56-57.

[2]邵江海,娄建祥.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民营科技,2008,14(4):170.

篇5

关键词: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lifting machinery is safety accident of multiple point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onstruction lifting machinery management, presents a system for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lifting machinery. It may improve the level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decrease the acciden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lifting machinerySafetySystem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起重机械是建筑工程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设备,但由于其拆装技术要求含量高、使用频繁、易疲劳等特点,它又是建筑工程事故的多发点。2009年5月,上海闵行区汇园路附近施工工地发生塔吊起重臂相撞坠落事故,致一死七伤;2010年3月31日,无锡盛世新城二期工地上正在安装的塔吊发生倒塌,致一死二伤。据统计,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率占机械伤害总类的80%。因此,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是建筑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1 现阶段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状况

1.1检测市场开放政策遗留的问题

由于检测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具有经济属性,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规范和调整;另一方面是更为重要的社会属性,它的检测参数是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质量和工程质量判定的依据。检测单位既是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也是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因此参照其他经济活动方式,单纯依靠市场行为来规范检测市场并不可取。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市场发育不完善,诚信意识、安全意识相对缺乏的现实情况下,检测行业的完全市场化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极大的潜在危害,同时会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1]。

1.2拆装市场现状

建筑起重机械拆装市场大多以私人挂靠或小单位作业为主,其中相当一部分安全意识较薄弱,拆装技术较差,重数量、轻质量,所安装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多。

1.3安装质量检测状况

目前,大多省辖市都有2~3家建筑起重机械检测机构,在当前建筑安全主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其检测行为就完全变成了市场化。

而检测工作既然有经济属性,检测单位之间就必然会有市场上的竞争,竞争的重要一环就是检测过程的竞争,这也就导致了某些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出现粗心大意、一带而过的行为,致使建筑工地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检测过程的松动和监管的不到位,很多技术实力不强、没有拆装经验的个人或单位受利益的驱使,也加入到建筑机械拆装、租赁市场中来,以价格竞争冲击并占据着部分市场份额,更进一步危及建筑市场的安全生产。

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建筑起重机械进行监管,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业内共同关注的难题。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的方法,统筹兼顾,实现信息化监督管理,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

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依托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可由安监站和检测机构共同研发),由安监站和独立的检测机构两部分组成,安监站负责日常监督管理,检测机构负责现场安装质量检测,施行“三个一”模式,即一个系统,一个监督,一个检测。三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信息互通,共同监管。具体表现为:

图1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

2.1安监站工作

就建筑起重机械方面,安监站负责设备产权登记、拆装告知、使用登记、拆装单位资质管理以及对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工作。但由于人员不足,其他方面安全管理工作较多,只能起到宏观管理的效果,在实际监督管理中,安全抽查是主要的监管手段。但监督抽查并不能涉及所有的在用设备和相应资料,因此,在实际监督管理体系执行中,检测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通过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安监人员可以从中获知工地现场机械设备的状况是否经过检测、检测的结果、整改情况等,检测机构必须将所检测的设备情况如实并及时输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尤其是对存在的整改项以及整改完成情况均有记录,做到可追溯。另外,安监站应要求检测机构必须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省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对检测机构严格按照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做好体系管理工作,确保检测机构能够公平、公正、严格地开展检测工作。

2.2检测机构工作

2.2.1检测机构的要求

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质量检测工作的检测机构必须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省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并应设置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的人员,保障检测的技术力量,应有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检测工作的开展,应有质量控制程序监控检测的有效性。

2.2.2检测机构的工作

检测机构负责安装报检资料的审核、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工作。通过这一检测流程,检测机构能够准确了解市所有建筑工地上起重机械的安全状况,并保留所有设备检测记录,可供随时查询。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都应开具整改单,要求整改,并再次到现场确认或提供整改反馈单、影像照片等确凿的整改资料;如发现较大安全隐患,应立即报知安监站,由安监站重点监督管理。

另外,检测机构每周都要将其所检测设备情况输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既方便了安监站的监督查询,又能保证所有设备检测信息登记在案,形成建筑起重机械信息化管理。

2.3市场作用

通过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依托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推行“三个一”模式,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可实现以下作用:

①能够通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掌握所有在用建筑起重机械的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方便其重点监督。

②通过查看设备的整改项,能够侧面反映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以便监督管理其检测过程。

③对拆装单位的技术能力可通过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有初步了解。

④可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进行跟踪监督。

3 结束语

当前,建筑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安全责任主体信用缺失,政府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检测机构就是政府对工程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检测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当前每个省辖市有多家检测机构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应加强体系建设和信用管理,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对检测机构强化监管,方能保证建筑市场正常安全有序生产。

目前,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已经在无锡当地有效运行,这在减轻监管机构工作量的同时,也大大约束了相关检测机构不严谨的检测行为,规范了整个市场的运行,降低了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从而保证建筑市场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迅猛,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高度越来越高,还出现了不少新的建筑形式,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露天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以及在有限的空间要集中大量人员密集工作,相互干扰大,因此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然而,还是会出现某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高层建筑的安全因素

高层建筑工程由于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等自身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几率大于一般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有触电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脚手架坍塌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五方面。根据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和产生原因,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删除某些次要因素,确定主要的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施工工艺、设备设施和施工环境。

高层建筑安全施工有以下特点:

1.1高层建筑作业施工高度高

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50米以上的高空与10多米高度的作业有质的不同。高层建筑楼面预留孔洞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平常不大注意的小石块从百米高空下落可以砸死人。另外,高空作业物料上下困难,施工中常用的自来水都要采用特殊措施才能上去,一点小小的火星就可能造成火灾。因此,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2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

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工作层次上都要求进行工作,上下层交叉作业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1.3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大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一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的与自然的因素都能使正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

2、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弊病

2.1安全管理方面的弊病

新进场工人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没有真正落实;项目部虽然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没有真正落实;承包单位不合理低价中标;必要的安全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安全防护设施大打折扣,甚至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2.2施工工艺方面的弊病

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时无指导方案,蛮干、瞎干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垂直面交叉施工安排不合理;无隔离防护措施,物体打击事故时有发生;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实际施工中仍然在采用。

2.3工人操作方面的弊病

特殊工种无证上岗现象严重;面对新工艺按老方法做,存在安全隐患,作业前无安全技术交底,工人蛮干现象严重。

2.4 机械设备方面的弊病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无专项方案,即使有方案但是没有按照方案实施,且超载现象严重;不重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无序,不少机械设备已到了甚至超过了报废年限,导致机械设备的事故不断。

2.5 现场作业环境方面的弊病

作业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但承包单位为了赶工期,强制工人冒险作业;现场自然环境复杂,还未探明就开工,埋下安全隐患。

3、高层建筑安全防护措施

3.1 触电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电工应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执行。施工现场配电箱及用电设施设备应接零接地,加强配电箱责任管理;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电,严禁一箱多机;实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配电箱和开关箱漏电装置应与用电负荷相匹配,严禁使用铜丝代替。

电工每天认真记录《电工巡视记录》,不能记流水帐。大型用电设备的保养检查应不少于每周一次,小型号施工机具的保养检查应不少于每月一次。高处作业前必须由电工先确定周围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隔离防护设施的安全性。

3.2 高处坠落安全防护措施

患有恐高症、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员不得登高作业,高处作业、悬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正确使用;高处作业、临边作业、悬空作业时施工现场应具备安全可靠的脚手架、操作平台等安全防护设施;夜间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足够的照明措施,确保高处作业安全;遇到6级及以上大风或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应禁止高处作业。

3.3 物体打击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时所用的小型号工具应随手携带或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得随意乱放,以防坠落伤人;施工中所用工具、材料不得随意抛掷,应使用工具包传递;外脚手架上不得堆放材料,按时清理外脚手架上的杂物;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减少垂直面交叉作业;楼层模板拆除时,临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模板、木方等坠落伤人。

3.4 外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脚手架安拆方案,经审批后实施;严禁使用弯曲变形、锈蚀严重的杆件、扣件;立杆基础、扫地杆的设置,架体与建筑物的拉接位置、数量、连接方式均应符合规范要求;脚手板必须满铺,离墙面不大于20cm,不得有探头板,卸料平台须经设计计算,科学搭设,并在明显位置标明允许载重值,脚下手架搭设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量化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违章作业,必须努力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素质。必须努力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素质。

3.5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1)坚持制度管理。应该从加强管理着手,从企业的合同签约开始,延伸到安装拆卸方案制订、安拆过程的监督和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等方面都制定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由于制度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切入点,有了规章制度,管理有依据,操作有方向,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应显示出其威力。

(2)以人为本,强化技能培训。在设备管理中,企业应始终以抓人的教育为根本。设备管理说到底是由人来体现的,因此抓好、抓住人的使用是兑现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方法。

(3)以设备为对象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设备自身素质得到充分利用,不仅保证了设备在施工生产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效地减少了设备故障,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要根据每台机械的情况,规定设备不同等级的维修保养制度,使设备在进场前都具有可靠的性能,这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转物质保证。

(4)加强对机械设备主要危险源的控制。针对违章违规作业情况,加强对施工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可有效地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投入,确保机械设备安装和拆卸,施工必须有施工方案,机械作业有操作规程,机械验收有相关制度。

(5)加强专业队伍管理和过程控制。对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机械安装拆卸应实行专业资质管理,对企业在专业人员配备、管理制度、装拆的质量及安全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使从事这类作业的企业都具有相应的条件,确保机械设备安装拆卸的安全。

(6)对使用年限长的设备进行检测评估。设备陈旧、机械事故发生率就会相应地上升,如果不切合实际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性报废制度,既不经济也不科学,如何处理好安全和效益两者关系是一个难题。应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进行检测评估,评估合格方能继续投入使用。这样可使旧设备的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程度。

同时严格按审批后的施工方案施工;特种作业人需持证上岗、体检;起重吊装前必须检查机械保险、限位装置是否有效,并做试吊;严格遵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根据工程特点对参加吊装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加强安全生产人员的教育及完善管理制度

4.1全员安全意识教育的培训

规范人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

(1)安全思想教育。以全体员工为主要对象,长期反复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从多角度对全员进行安全文化渗透。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唤醒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安全知识教育。应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抗灾避险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从而使员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活动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

(3)安全文化氛围。研究、规划和建立一些安全文化气氛浓、艺术性较强、有益于人们增强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的宣传标志,开展有益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4.2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1)切实执行企业负责制,各方面各层次人员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动作,队伍思想业务文化素质高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

(2)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形成上下结合,奖惩严明,对各层次能进行有效监督的企业劳动保护监督体系。

(3)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其规范、科学、适用并严格执行。

5、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经验

5.1在建筑工地实行“平安卡”管理制度

平安卡是一张内含芯片的卡片,形式和普通居民身份证差不多。芯片内涵盖了建筑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等。凡在工地进行一线作业和现场管理的人员包括建筑工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均应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平安卡凭平安卡进入建筑工地。未取得平安卡的,不得进入建筑工地。建筑企业、监理企业不得在建筑工地雇用未取得平安卡的人员

平安卡制度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了“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直到了一定作用。

5.2 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方案”

方案包括:施工用电、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临边及洞口工程、起重吊装、施工井字架。明确各个项目的检查监督部门和责任人,制作“重大危险源公示牌,牌上列明潜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控制措施等内容,在每次安全检查过程中针对这些项目逐项检查。

5.3 加强对的建筑安全知识学习

企业质量安全部可编制《建筑工人安全手册》发放到各个项目部;组织晚间不加班的班组观看有关影片;同时在工人食堂不间断播放安全知识光碟。

项目部定期出安全黑板报,讲解一些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工地安全先进事迹、安全罚款单等。保证工作中不忘学习安全知识。

结语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安全技术和提高广大人员的安全工作素质,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3]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郑石林

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安全;电力问题

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因此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在电力的使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严重阻碍建筑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做好建筑施工工地电力问题的分析,探索电力建设的新思路以及安全管理的新办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好电力安全的管理。

1.建筑用电安全隐患

1.1分析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危险隐患

1.1.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合理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缺乏针对性,在施工指导上发挥不了作用,施工人员只能凭经验来进行线路的架设,这样就会容易造成用电的不合理性,甚至留下安全隐患。

1.1.2 没有悬挂警示标牌

为了安全起见,在进行电力施工中,一定要悬挂警示,而且对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距离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护屏障要悬挂醒目的警示标牌,使用合格的防护材料如采用绝缘材料等。

1.1.3 随意设置照明系统

由于工地的工棚都比较矮,因此更需要确保安全,但是在工地上却存在这些威胁电力安全的情况:如安全电压的装设没有按照线路高度来进行;照明线路没有专用的回路;电线选择不合理,存在破皮老化且绝缘差;甚至随意搭设照明线路和灯具和私拉乱接生活用电。

1.1.4架设的配电线路不合理

在实际施工现场中,架设配电线路的不合理情况有:直接在井字架或外脚手架上架设配电线路;埋设电缆线路的深度不够;没有在上下左右侧进行敷设大于50 mm 厚的细纱;对引出地面2 m 至地下0.2 m 处的埋地电缆没有添加加保护套管;电缆线路过长;接头的防水性能不高等。

1.1.5工地接零保护的不规范

保护零线需要引到开关箱;保护零线需要重复的接地而且还要保证其接地的要求;没有摇表测试接地电阻;保护零线没有选用有标识区别的材料。

1.1.6 淡薄的用电安全意识

由于多数的电力操作人员都不是专业的,因此对电气的知识或用电的技术掌握不够好,甚至出现乱接乱拉电线、乱摆弄玩弄电器或带电的电器、胡乱修理电器设备;检修或操作电气设备没有拭干手上的水;操作跃格式熔断器没有选择绝缘工具:用剪或刀来割剪带电的导线;离高压设备太近或因作业碰触高压导线或其他带电的插销等。

1.1.7 没有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混乱的用电系统;采用差材料材质的配电箱和开关箱;没有正确设置箱体的位置,而且将建筑材料堆放在箱体的四周,影响了维修操作;箱体的尺寸不合理,箱内的电器过于紧靠;箱内的隔离开关没有装设;在木板上进行电器装置的安装;电器不但而且破损严重,甚至闸刀没有安装闸盖;配电箱和开关箱的标识不够清晰;在箱体随意引出电线,地箱体没有进行防雨保护。

2.分析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用电的措施

2.1接取供电电源

建设施工单位对供电电源的接取必须要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电气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有关的标准来执行,而且根据临时的用电负荷进行计算,根据用电负荷中心来判断适用的原则是不是靠近电网超负荷的。对公用低压配电的适当网点进行临时总配电的装置设置需要向供电局提出申请。

2.2选择供电系统

TN - S系统供电适用于需要专用变压器供电的施工现场;而TN C C-S系统供电则适用于公共低压电网供电的。

2.3接地及等电位

对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施工现场进行了保护接地措施的连接后,施工队伍就要连接所有以金属结构的设备和各种金属部件作为基础的总等电位,这样就可以有效控了制触电事故和火灾发生的几率。

2.4线路的安装和电力线的铺设

线路的安装及线路的铺设需要注意:一是,在杆上或墙上进行使用支架的安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来进行,而且安全距离一定要符合设置规定的;二是,为了避免电缆线受到冲击碾压,就要确保地面电缆线要进行穿铜管埋地的处理,从公用电网或附近线路上进行线路的引起或搭接必须要经过配电箱和开关等的隔离电器。

2.5选择正确的开关和配电箱

在施工工地中,由于容易损坏电气线路和设备的绝缘性,因此,无论选用哪种的供电系统都要对这些的电气设备及线路进行漏电保护。配电箱总开关的选用必须是符合可以同时断开中性线和相线的四极开关。而单相回路就要选择两极开关的;在工地上,由于发生紧急情况而经常要紧急停止正在使用的卷扬机和起重机等的用电设备, 因此为了迅速及时的断开电源就必须将紧急开关设置在设备配电箱中。

2.6日常的维护检查

经常巡视检查现场的供电设施、用电设备和线路等,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进行整改。定期检测供电设施、用电设备和线路等的绝缘性,要立即停止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或电线,并马上对其作维修或更换的处理。定期检测并记录好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2.7进行负荷的计算

施工现场负荷统计的计算必须在每个项目开始前进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并选择好电线以及电器类型。确保既可以保护可靠的动作也可以满足电力的需求。电线电缆的选择必须要依照使用的环境条件、负载电流通过的大小并根据电线电缆的机械强度、承载能力、经济电流密度和电压损失等。

2.8加强用电安全的组织管理并必须建立临时的用电档案

建筑施工临时的用电档案主要有:单独编制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一系列的审批手续;技术交底资料主要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与临时的用电工程维修安装电工以及各种设备相关的用电人员所交底的文字内容,而且必须要保证交底内容的完整性和针对性,交底双方的人员必须要进行签名和填写好日期。

2.9合理地安排施工设备的位置

对电气设备的具置要合理地规划,例如为了管理控制好电气设备,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就必须要保证搅拌站和起重机等的应力集中度。

2.10安装漏电保护的装置

一是要正确选择漏电保护的装置。由于建筑工地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要有高灵敏度的保护装置。二是在施工现场中,所有的用电设备但保护接零的除外,漏电保护装置必须要设置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三是开关箱要装设有漏电保护器。换言之,对临时用电的,分别在开关箱和总配电箱中进行漏电保护器的设置,这样就可以形成两级保护的用电线路。四是在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负荷侧进行漏电保护器要的装设。

3.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电力问题也会威胁生命财产的安全,如人员触电伤亡、电设备的毁坏、甚至引发火灾。在建筑施工中,电力的使用主要是临时设置的而且建筑施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会加重建筑施工用电安全的问题。因此增强用电安全意识,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施工工地出现的电气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发生用电事故,对施工安全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分析[J].建筑安全,2011,(05).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47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再安全生产中要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但目前很多企业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转来的劳务工,应通过加强工人主动防护意识和被动防护措施来保证施工安全。建筑企业在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必须对相应不同的建筑项目,设置不同的安全生产条例,严格规范生产,保证安全生产,并建设优良工程,树立起企业品牌和行业信誉,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危险性大的工程相对增多,这无疑对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针对这些情况,摸清现阶段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飞砂走石的作业环境。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受场地局限等不利因素、建筑产品体积庞大,又在空旷场地上作业,再加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如果不加强管理,不进行安全教育,易诱发安全事故。正是由于上述一系列不安定因素,目前建筑业成为最烈行业之一,也是事故多发行业之一。

(二)人员素质问题。各级安全管理机关,由于是从其他单位剥离出来成立的,监督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薄弱,安全管理技术素质相对较差,原则性不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低,远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

(三)安全投入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伤害保险等项业务,资金投入少或投入不足,有些地方安全生产费用至今没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成本中,建设单位不按时拨付工程进度款,造成施工单位安全费用无法按时投入,施工安全设施无保障。

(四)承揽工程的恶性竞争。目前存在着建筑施工企业,任务少的现象,致使施工企业为承揽工程,压级压价,不择手段恶性竞争,再加上越级或无资质承包,违法分包等行为,这些企业,往往单纯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忽视劳动者的条件、安全保护和环境改善,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2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3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

4 经常进行预防性试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5 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二)安全文明管理改善措施

1 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作业)体系。

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不仅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共处于一体,组成了安全文明的共同体;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与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也密不可分,组成了安全文明施工的共同体。

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的任务是缔造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和规范施工生产作业的安全文明行为。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包括创造安全文明施工场所和采用安全文明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两个大的方面,而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行为即进行安全文明作业和操作。

2 施工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是相辅相成的,施工安全生产不但要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井然有序。改变过去脏乱差的面貌,对提高投资效益和保证工程质量也有深远的意义。

3 安全监督管理改善措施。

(1)预防职能。“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它也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对生产过程做到实时监控,提前排除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找出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利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做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伤害和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2)补救职能。补救是要彻底消除已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它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督促企业(项目)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另一方面用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措施消灭隐患,排除产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和弥补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

(3)评价职能。建筑生产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提供标准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使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达到实现本质安全化的目的。安全生产评价是综合评价一个企业(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组织措施的完善性以及管理者和操作者安全素质高低等。

(4)教育职能。施工安全检查是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企业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的情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所进行的检查。通过施工安全生产检查,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全民的质量意识,推广正面的经验和吸取反面的教训。

(5)信息职能。建筑施工安全信息是政府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一项十分宝贵的资源,一旦失灵,会引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混乱。研究生产系统中的安全信息,及时向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部门提供,加强控制与反馈,实行动态管理,以提高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生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安全生产的目标

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业主应做到过程管理,协同监理单位全方位不间断的监督施工单位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控制,不能一味的要求缩短工期,节省建筑成本。力图杜绝各种多发事故,加强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杜绝职工因工伤死亡事故,有效控制安全事故,以施工安全质量达标为目标。2) 积极学习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应该意识到: 抓好施工工地的安全工作,不仅是工人生命安全的保障,同时也是保证建筑工期和减少不必要开支的关键,生命是不容忽视的,一时的疏忽会酿成大祸,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制度条款的贯彻实施深度,所以应反复强调,多次学习。使建设工程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自觉按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去做。3)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由建设单位牵头,有效地将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将安全质量考核数字化、标准化,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密切的结合起来,增强干部职工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觉性,做到安全生产有条例、有规章,可操作性强。而不是将安全生产停留在口头上,不是空洞无物的制度,从根本上推动安全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

2 安全生产管理手段

1) 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一起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各环节的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机械的利用率,深入贯彻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努力改善农民工工作环境,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安全防范手段; 加大安全科技生产创新; 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 建设更完善的执行—检查—改进—提高机制,建立建设单位的不定期监督约束机制。在信息管理上力争实现微机化,安排专人利用监控探头全方位的监控施工现场的每个部位和每个环节,杜绝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和现场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协调施工单位的安全员对于隐蔽工程,高空作业工程,安全隐患较多的部位进行巡查,坚决克服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违反劳动安全纪律的现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同抓安全工作,处处规范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协同各工种的施工进度,清理现场不必要的施工垃圾,减少安全隐患。

3) 建立健全奖罚制度,做到有条可依违规必纠,建立不定期检查与互查相结合。安全质量奖金到位,将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的调动工人干部抓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 安全生产管理流程

1) 要求施工企业在进场时就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以确保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都应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融入到安全管理中,建立健全责任到人和权力责任机制,制定一套科学可行人性化的实施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安全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生产操作标准,责、权、利应明确到岗位,不定期的实行有效的检查,评比,考核。

2) 本工程施工场地小,位置在学校内,靠近教学楼和操场,施工时间内学生很多,我们和施工单位负责人抓住主要安全隐患和关键问题,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通病制定科学、严格的防范措施,建立施工日志,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一起组织员工学习质量安全条例,增强自觉性和责任心,确保万无一失。

3) 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及主要技术工种人员应100% 持证上岗,民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

4) 工地上施工设备机械应达到安全性标准,机械合格率不小于80%,应确定安全操作规程; 我们同施工方安全人员一起检查,要求安全警示齐全,防护设施完好有效,保证防护设施数量符合安全条例要求,施工工序合理,材料堆放整齐,施工井然有序,吊装设备确保安全。

5) 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在工程施工的前期,组织各方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结合本工地现状和特点,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有的放矢的制定安全条款和措施,力图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力保零事故。

6) 在贯彻《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条例》时方法手段得当,奖罚结合,有力度有依据。当发现工地有违反安全条例的行为时,先发出口头警告,要求工地安全员监督限期整改。如口头警告无效请监理做出书面整改指令,召集各方开专题的安全例会,指出问题,明确态度,限期整改。当情况危急和严重时,应直接由监理签发停工令,或由我方协同施工企业采取紧急措施。当签发工程暂停令后,建设单位会同监理监督整个工程的整改过程,明确计划整改完成时间,并对相关的工序进行调整,各方检查达到安全标准时方可复工。不能因为赶工期而疏忽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4 安全管理标准化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无事故活动,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使施工全过程不影响正常教学,保证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安全管理标准化条例包括:

1) 确立安全员责任制,签订详细可行的任务书; 2) 制订安全施工的条款细则,既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又保证安全生产; 3)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点到面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4) 制订安全操作标准化规章,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使每个条款都有实质性内容和可操作性; 5) 做到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常态化,安全检查制度化; 6)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确定工伤事故处理报告制度,使每起工伤事故都有迹可查。

5 争建质量安全标准工地

校领导要求将建筑工地建成质量安全标准工地,我们与施工单位一起制定措施,力求做到:

1) 施工现场整洁,物料堆放井然有序,流程合理,“四牌”一图规范醒目齐全,设备保养良好,不将建筑尘土带出工地。

2) 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及防护用品,不得穿拖鞋及高跟鞋进场,禁止酒后上岗,夜间施工应有完好的防护措施和照明设施。

3) 开工前,施工方技术人员及主管应向我方进行安全、质量、环保、技术、防火防爆等全方位技术交底。对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制订一套完整详细的质量安全实施细则,对每个工种制订一套可操作性强、人性化的安全生产条例。

4) 每周召开有我方参加的安全质量碰头会,工前讲话,工中检查不间断。

5) 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力求做到生动易懂,细致深刻,不能流于形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接地设施,工地电线严禁有闸刀、接头存在,电线不能随意拉接、随意架设。高压用电设备应有可靠的防护设施。

7) 脚手架,跳板,梯子等作业设施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牢固可靠。架空作业应设可靠性强的栏杆及安全网;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 接电作业不得带电施工。一时疏忽终身悔恨,看似繁琐的要求和条例,是每个工人生命财产的保障。

8) 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归根到底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人为的野蛮操作,偷工减料,盲目的抢工期,施工机械和施工环境的不安全状况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从这些表面原由分析,深层的原因还是施工企业管理不善,不重视安全生产。所以安全监督应侧重于管理措施的实施,兼顾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承包单位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控,我们作为建设单位的主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自己的监管水平,才能胜任这一重要岗位。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管体制;监督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在我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的建设单位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很多的技术人员对于一些专业知识有些欠缺。不少的劣质产品流入建筑市场的同时,一些技术不过硬的建设队伍对于工程质量监管也是得过且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2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1建筑安全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能分化严重

传统的监管体制本身就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职能分散、技术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等等。建筑安全监督与管理机构的主管单位是安全生产管理局、各级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不过这些机构的职能只限于监督和抽查。对于绝大多数的质量安全监督站而言,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往往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这就使得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其应该起到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也就得不到最大的发挥,这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当前国内的建筑安全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传统的监管制度和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的步伐。[1]

2.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对于建设工程的安全来说,施工单位的监管体系是很重要的。不过,有一些施工单位心存侥幸,对于安全监管体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的安全措施也执行不到位,基层的监管人员缺失,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甚至是存在违章施工的情况。

2.3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素质低

伴随着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农民来到了城市,并进入到建筑行业来谋求生存,建筑工地上的大多数工人都是农民工。虽然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国家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存在较大的流动性,而且培训还存在成本的问题,所以很多的规定都得不到落实。这使得很多的工人并不具备必要的从业技能,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2.4安全投入不足,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

某些建筑施工单位中标的报价比较低,为了控制成本,减少了安全监管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得安全设备落实不到位,基本的防护材料也没有,施工现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5 监理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

工程监理市场混乱,监理人员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有的监理工程师甚至同时负责好几个工地的监理工作。这样的监理方式使得监理人员对于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不能及时的了解,很多的问题由于时间问题也不能被发现、改正,有些监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对于一些基础的法律规范、监管章程等等都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使得施工现场的一些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的排除,也使得施工现场发生生产事故的概率增加。[2]

3 加强房屋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3.1完善监督检验机构建章立制是开展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工程监管体系,对于管理章程要认真落实到位,建设方的从业资格、工程建设的材料的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是不是到位等等问题,都要逐一核实,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有效的监管之下。

各级检验机构也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检验水平和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建设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提交真实有效的检验报告。对于一些好的技术和好的材料,检验机构还肩负着推广的义务。但是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检验手段还很有限,从业人员缺乏,不少的检验机构还缺少必要的设备,这使得很多企业的检验环节形同虚设。对于那些已经建立了专业监测机构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监测机构做好工程的监管工作。

3.2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质量

对于施工使用的建筑材料,在工程开工之前一定要做好检验工作,只有材料的各项参数到达设计要求才能投入使用。由于各种伪劣产品充斥着建材市场,所以检验工作困难重重。建筑材料的使用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选择那些产品质量过硬的厂商,材料的采买要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施工工地的材料供应,材料的检验环节一定要严格把关,杜绝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出现在施工工地上。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要严把质量关,工程监理单位要尽职尽责,多使用先进的检验设备、技术,对于可能出现问题的施工环节要重点监督,及时的排除安全隐患。[3]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各个单位和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办事,共同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3.3 加强建筑项目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监管工作可以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建立一个现场监管体系,各项监管工作细致划分,落实到个人,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要实行终身制,即使工程已经交付使用,也要进行必要的抽查,对建筑的质量随时进行监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现场的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增强他们安全施工的意识,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安全,全程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对于每一个施工项目,首要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对于参加项目施工建设的每一个工程人员,都需要强化其安全责任意识,对于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要一丝不苟的执行,如有必要,可建立奖惩机制,以鼓励工程建设人员在确保安全以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工作。

3.4 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监督与管理

要想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的监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工程监管环节适当的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来进行项目质量检测,不仅能省时省力,而且还能推动监管工作朝着国际化、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监管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到位。科学技术的使用是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的,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等引入到监管体系中,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支出,便于统一管理,而且能够极大的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实现监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确保每一项工程的监管工作的阳光透明。

3.5 提高工程质量和监督侧重点

对于项目开发商的行为,在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要进行重点监督,以促使开发商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开发商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最终建筑的品质,所以要对开发商进行适度的引导,将其工作重心由商业利益转移到工程质量上来,在工程建设的策划、设计、预算、施工等等环节都以保证工程质量为首要前提。事实证明,工程追求低成本、工期追求最小化是造成很多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4]所以,开发商对于工程质量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对于施工工期要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商是一个建设项目的主导,所以对于开发商的监督工作是决定整个监督工作成效的关键。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的环境,让开发商认识到工程质量才是项目建设的根本,以建筑质量的好坏为评价一个项目成败的核心因素,实现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建筑本身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建筑工程相关的监督与管理机构一定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完善各项监管体系,将各项监管要求落到实处,尽最大的努力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绍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07).

[2]王元江.袁香.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综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