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22 16:1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病预防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疾病预防概念

篇1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备考的重点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七年级语文病句修改方法及例题,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病句修改方法常见病句类型例析

1.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少主语

例1: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本句没有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是“对”。)

(2)缺少谓语

例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少宾语

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的后面加上“的精神”。)

(4)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例4:“珍惜生命,远离”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本句缺少了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5)成分赘余

例5: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去一个。)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1: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动宾搭配不当

例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把“的生活”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

例3:秋天的香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香山”不能是“季节”,应该把“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4: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聪明”不能修饰“手”,应该去掉“聪明”一词。)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5: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能否”和“关键”不能搭配,把“能否”改成“想”,或把“要”改为“能否”。)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6: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是“部分承认”,基本是承认了,即“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与要表达的本意相反。因此,删去“完全”“没有”,在“出”后加“了一些”。)

3.语序不当

(1)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

例1: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应该先“听取”建议后再“研究”,所以这两个词语应该颠倒一下位置。)

(2)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先时间后处所;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词前。

例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交谈。[正确的应该是: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关联词位置不当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面。

例3: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在主语前面,即“不管”应移到句首。)

4.句式杂糅

简单地说,句式杂糅就是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清。

例1: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5.关联词使用不当

(1)错用关联词

例1:尽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此分句是条件关系,“尽管”改成“不管”。)

(2)滥用关联词

例2:有的同学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对打篮球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3)缺少关联词

例3: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用了“不仅”,后面应该在“体形”前面加“而且”与之相呼应。)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同“语序不当”中的第三种情况。

6.不合逻辑

指在表述中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果、主客倒置的情况。

(1)自相矛盾

例1:他是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死难”与“幸免”相矛盾。)

(2)强加因果

例2: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上根本还是旧的一套。(没有因果关系,去掉“因为”。)

7.表意不明

(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例1: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以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2)停顿歧义

例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指代不明

例3: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大会。(“其他局领导”是指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指代不明确。)

(4)修饰两可

例4:局长吩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起色。(“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可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的词语。)

病句辨析的方法与技巧

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这部分知识,现总结病句辨析“七不放过”: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例1:经过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病因诊断: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主语残缺,应将“经过”放在“主任”之后。

例2: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病因诊断:此例中“和”可做介词,也可做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在这里造成表意不明,应将“和”改为“与”。

例3: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病因诊断:“在……中”用在句中表意不当,应将“在”改为“从”。

2.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1: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病因诊断: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不能搭配,将“它每年的发电量”改为“它每年发的电”。

例2: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病因诊断: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将“质量”改为“时间”或将“拖延”改为“影响”。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特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

例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病因诊断: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重否定表肯定,造成语义矛盾,应将“所缺乏的”或“不足”“不当”删掉。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句子中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1: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病因诊断:“质量的好坏”说的是两方面的情况,但“重要条件”只强调了“好”的一面,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将“的好坏”改为“过关”。

例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病因诊断:“能不能”指两方面,而“关系到”指的是一方面,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将“我们能不能”“出”去掉。

5.看到关联词不放过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例3: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病因诊断:此例中的“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跟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应将“和”改为“还是”。

例4: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病因诊断:“不但”放在主语“他”之前,淹没了主语,“不但”应放在主语“他”之后。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

例1:人类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

病因诊断:此例中的并列宾语“发现和进展”中“发现”不能和动词“取得”搭配,将“重大发现和”去掉。

例2:引进新技术后,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病因诊断:此例的并列主语“质量和数量”中,“数量”不能和动词“提高”搭配,将“和数量都”删掉。

7.看到有表达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与其他词语相矛盾。

例1: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病因诊断:句中的“都”是指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个数,故“都”与“平均”矛盾。句末的“90分以上”是约数,也与“平均”矛盾。可将“都在”和“以上”都删掉。

例2: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病因诊断:“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减少1倍,减少1倍就意味着把原数减完了,将“下降了1倍”改为“减少了一半”。

七年级语文病句修改训练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切实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要唱好一首歌,必须理解歌词的内涵,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文化的功底。 C.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校园艺术节”制作班级网页的任务。

D.克里竞选美国总统的另一张王牌,就是他中出生入死的经历,人们认为他是一位完美的军人。

2.从上下文连贯来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苦难的残疾人告诉我:“命运给了你一条崎岖不平的路, ;给了你一个碗, ;给了你永恒的夜晚, ,学会坚强吧!它比什么都珍贵。”

A.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展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B.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C.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

D.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

3.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4.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⑴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⑵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5.修改下面的病句。

⑴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

⑵齐晖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6.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集躁不安等。③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 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7.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④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8.改正下面报刊上和同学作文中出现的病句。

(每句只改一处)

⑴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⑵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⑶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⑷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参考答案

1.A

2.B

3.答案:①删去“处于”或在“发掘”后加“状态”②改为“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这种状况令人担忧”,或“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③删去

“已经”或“正”。

4.⑴去掉“地笑”或去掉“忍俊不禁地”

⑵ 去掉“否”或在“是”后填“能不能”。

5.⑴将“喜闻乐见”改为“喜爱”。

⑵ 将“把它”改为“被”。

6.③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

④将“有效的”调到“寻找”后面。

7.答案:①“委”改为“萎”。

②“大约”与“左右”重复,删掉其中一个。③“强烈增加”搭配不当,改为“急剧增加”或“大量增加”。④“生产”和“生活”是并列的,不是递进关系,应将“并且”改为“和”或者改为顿号。

8.答案:(1)将“也”改为“就”。

(2)应该是“一个天然的海水浴场”,不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3)把“防止”改为“做到”“保证”等。(4)将“重要”删去。

篇2

关键词:公共卫生监测;疾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在近几十年的公共卫生监测领域里,国内外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例如:美国的CDC和WHO研究机构,着重于单一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监测分析,运用趋势化的网络监测平台,基于互联网系统进行监测采集、分析和风险评估,以网络实验室与流行传染疾病相结合的监测系统,实现网络资源下的医学信息共享,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评价。本文在对公共卫生监测进行概念阐述的前提下,分析不同的公共卫生监测技术,重点对流感和结核疾病的公共卫生监测应用,有效地实现传染疾病预防控制。

一、公共卫生监测及其指标的概念

所谓公共卫生监测,即是指在某一特定群体中,设置有针对性、差异性和敏感性的医学指标,实施连续性的、特定方法之下的采集和分析,用医学指标和数据作为依据,以人群、实验室、医院、高危人群为监测对象,进行全程的、分系统的反馈和监测过程。这些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已形成了网络,例如:SARS、疟疾、疯牛病、出生缺陷等。公共卫生监测的指标有三大部分:其一,是生活饮用水的污染;其二,是公共场所、室内环境的污染源,诸如:化学成分的甲醛、有毒有害的放射源污染等;其三是新型、衍生的污染物。例如:在新型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一些新型合成的建筑装修材料。

二、公共卫生监测技术的疾病预防应用

(一)公共卫生监测中的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伴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从传统向先进转变,我国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之中,已经成熟地在医学领域,借用了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的功能,使用Web采集技术、RSS技术等,进行疾病症状的采集和监测,研究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推进了公共卫生监测领域的先进化,我国在2008年开启了疾病应急处理互联网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包括卫生官方网站、谷歌和各大论坛,通过这些网站,可以实现实时的公共卫生播报和预警,为疾病预防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渠道,有力地支撑了公共卫生监测体系。

(二)公共卫生监测中的信息分析技术应用。首先,在对传染病的识别和诊断上,主要采取实验室检测技术,其实验室内的具体检测方法,是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检测及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其次,在传染性疾病的症状监测中广泛应用筛选分类技术,分为人工、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数据分类技术。还有,公共卫生监测中的风险评估,是及早发现和识别突发的公共卫生风险的有效方法,在科学的理论验证过程中,逐渐确定出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即:德尔菲法、风险矩阵法和分析流程图法,这几种评估方法各有所长,主要运用了描述性、推理性和预测性的分析方法,对流行疾病的预防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公共卫生监测中的评估技术应用。公共卫生监测评估其核心内容是流行疾病的预防及完善,其评估具体步骤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评估过程中强调利益方的参与,并对评估监测系统进行描述和设计,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搜集重要数据,最后进行综合性的陈述和定论。

三、重点探讨公共卫生监测在疾病防治中的控制与应用

(一)流感的公共卫生监测防治控制。据现代医学研究得知,流感病毒存在变化和不确定性,其在基本的状态之下会发生新的变异,公共卫生监测即是要对变化的流感病毒进行标本采集,筛选并鉴定毒株,开展医学环境之下的抗原性分析,培育出预防流感的疫苗,其目的是尽早发现变异的毒株,避免病毒大流行。流感的监测主要是以实验室为基础,开展病原体的监测,尤其可以确定出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免疫水平的监测分析,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医学防治干预措施。

(二)结核传染病的公共卫生监测控制。结核传染病的监测是采用常规或特殊的方法,对局部或全部人群进行调查,运用结核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在各项指标的不同指征上,进行结核病的防治策略调整,通过概率的推理性监测,实现以少窥多、以局部测整体的最终目标。鉴于结核病传染的特殊性,其公共卫生监测突出已发疫情的监测和未发的防治监测两类:对于已发疫情的监测,运用年感染率和活动性结核病人登记率、死亡率等监测指标,进行重大疫情信息反馈与报告;对于未发疫情的结核病监测,用“涂阳肺结核”发病率、一岁以内婴儿卡介苗接种率为监测指标。重大结核病的公共卫生监测要采用专项调查的方法,指定结核病人的专用登记卡及专用监测报表,医院等部门要设立专职的人员对监测病人进行各种记录,并详加核查,以季度或年度的形式进行汇总上报,并在日常监测过程中为结核病人提供药品、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防治工作。

(三)公共卫生监测机构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应急机制。首先,要改善医院实验室的环境和条件,以公共卫生疾病监测指标为基准,增添监测分析装置及设备,同时,要配备与现代科技手段相适应的通讯及交通工具;其次,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及医疗救治体系,形成涵盖各级急救中心、急救站点、中毒救治的城乡一体化紧急医疗救治网络;再次,在公共卫生监测的信息机制上要加强建设和构筑,用信息化、网络化的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平台,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制定重大紧急情况下的公共卫生预案,实现统一、高效、权威的公共卫生指挥体系。

四、结束语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长期的、整体的社会性整治工作,为了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需要完备而可操作化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发现和搜集可以危及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危险信号,以科学的监测手段,对疾病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评估等内容,进行规律化的认识和把握,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构成及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尽早对发现的疾病苗头进行干预和防治,预防公害疾病的爆发,将危险的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孙卫,孙中海,刘利钊.创新疾病监测预警――利用区域健康档案数据建立疾病监测预警系统[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05)

[2]徐夏娟,胡晓云.公共卫生舆情监测与风险研究综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05)

[3]胡明霞,赵科福吴思远.12320电话信息分析及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中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0)

篇3

朝阳市朝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 该文首先对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实现步骤进行分析,再总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特点,最后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为提高其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打下基础。

[

关键词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计量认证;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81-0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需经计量认证后,才能获取合法检测的资质,而将质量管理体系当作大系统,对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过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计量认证的目的。通过“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起草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步骤,实现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同时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还需通过领导的重视,做到全员参与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更新老旧设备,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作等内容,实现质量的有效管理,提高疾控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该文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1 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

1.1概念

实验室质量认证指的是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实现提高疾控中心的实验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为客户服务的一种认证标准。同时还可按照《标准化法》《计量法》及《产品质量法》等法规,在质量检验机构的规范中增加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由众多的组织结构组成的,这些组织结构自身的职责、过程等即相互独立,有相互依存。质量管理体系包括4个层次,分别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其中质量手册指的是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质量方针、最终目标等的详细概述,并对质量体系内的文件进行描述,具体阐述实验室内的质量方针,将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明确;程序文件则是完成所有质量活动的方式或者方法;作业指导书为实验室采取的标准检验方法[1]。对实验室建立、保持和承担的检测内的工作范围、类型和工作量等质量体系进行明确,并将质量管理体系当作大系统,以详细理解计量认证过程中的运作方法和管理内容等,从而实现计量认证这一目的。

1.2实现步骤

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实现,主要分3步走,详情见图1。

1.2.1成立领导小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第一步就是成立领导小组,小组内的主管或者组长主要由疾病控制中心的领导担任,成员由疾病控制中心的各部门技术人员及其部门领导组成,将管理环节落实到位,共同构成联系紧密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成员网。

1.2.2制定工作计划依据领导小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制定出完善的工作计划,如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增强工作计划的可实施性和合理性。

1.2.3起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如金字塔,主要分为四层,最高层为制定出《质量手册》,将其当作体系管理中纲领文件;第二层为制定出《程序文件》,规范质量管理的管理者、内容、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等;第三层为制定出《作业指导书》,即对具体的实施作业项目进行详细指导;第四层为制定《记录》,采用表格、报告、签名等手段,对信息实时记录[2]。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特点

①全员参与性:实验室计量认证主要是由疾控中心的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并组织中心的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在设立疾控中心总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各部门也设立部门目标,从而将质量评审工作深入到疾控中心的每个环节中;②管理规范化:质量体系下计量认证让疾控中心的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程序更为规范,使其业指导书更为合理,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传统的强调检测报告审核的思想转变为“预防为主、加强环节把关”,并规范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使检验报告更合理;③强调服务性:实验室的计量认证需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并重点强调其服务性,从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3]。

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措施

3.1提高管理者的认识

在实验室计量认证的最初,疾控中心的领导就需要认识到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可通过学习、实践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全中心管理者或者部门领导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和质量管理的认识,同时提升管理者的思想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熟练操作的流程。领导者在提高其认识后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同时需合理安排和调配中心的工作人员,督促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计量认证的工作。

3.2强化计量认证人员的素质

计量认证工作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疾控中心需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及职位晋升空间,以减少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4]。需尽快完成主要职工的配备,并给予配备人员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机会,使其符合计量认证工作需求。人才引进可采取职称和考核两者结合的方式,确保能引入优质人才,并使其能在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具体方法为: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实施,从而提升全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其更符合疾控中心的人才需求。通过外出培训、学术交流、内部交流和讲座等培训方式,也可发动先进和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加强对中心内人员的培训工作[5]。

3.3增强各部门的相互协作能力

质量体系运行之初,疾控中心内各科室都需学习质量体系的管理内容,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并坚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全力与其他科室实施沟通合作,在制定质量管理文件的过程中,需增强各科室共同参与度,在执行中需明确共性问题,协商个别问题,从而完善质量体系的运行流程。

3.4更新仪器设备及实验环境

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人们对疾控中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经计量认证后,再进入市场,成为疾控中心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质量管理中,仪器设备的陈旧、老化问题,导致检验数据的误差增大;部分仪器存在操作不便的现象,也需要更新。因此,疾控中心需采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对部分老旧设备、故障多发设备实施更新换代,新购买的仪器设备,需安排人员进修学习,使其熟练新仪器的安装、校准和操作,并安排人员定期对其进行保养和检修[6]。

更新实验室的方法,主要是扩大原有实验室的房屋面积和操作场地,完善实验室的环境,并建立较好的实验室环境。对实验室的设施,如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照明和采暖条件及通风设施等实施维护,同时排除外周环境对实验室产生的干扰和不利影响,如微生物的菌种、电磁和灰尘干扰等,对于相领的实验室需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从而预防出现交叉污染。需为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具,实验室内还需配备应急设备,以保护实验室内检验人员的安全[7]。

4 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实验管理的水平和技能技术,并尽量降低实验室的检验误差,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现阶段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中需完善的内容有管理者对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认识、工作人员的素质、检验仪器设备的更新等,疾控中心部门做好相应的调整后,就能提高其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参考文献]

[1]何作凡,李汝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2):398-399.

[2]孙淑滨,陈秀荣.浅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5):134.

[3]刘静.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实验室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2,5(3):42-43.

[4]袁静.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26.

[5]吴红燕.计量认证对实验室工作的促进[J].水利技术监督,2012(1):369.

[6]贺冰.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1,1(5):172-175.

篇4

    1 当前现状剖析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意识极其淡薄,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都没有制定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条款。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让世界瞩目的非典肆虐着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农村,迫使我国不得不采取对外来人员或外地回归人员的隔离措施;2005年,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2008年后期,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食品安全问题,从“三聚氰胺”到“问题奶粉”,从“毒生姜”到“假羊肉”……问题食品频频曝光。据统计,上世纪末中国受食品安全隐患威胁的城市占全国所有城市的80%以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并未爆发更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然而其安全隐患却始终存在。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是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受天灾人祸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①流行性疾病;②食品安全;③环境污染;④事故灾难。

    2 对公共卫生管理概念的相关论述

    事实上,所谓公共卫生管理其实包括多项内容,且也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因此,严格来说公共卫生并非一个单独的概念。公共卫生体系主要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而本文所探析的公共卫生则仅针对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准确的说,是基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所开展的论述,做好公共场所、学校、劳动、放射、食品等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做好预防接种、消杀、从业人员体检、卫生宣教、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并监控辖区人群健康信息,指导并治疗患者,监测并报告相关信息;研究和预测辖区人群健康态势,制修订并实施防治规划,调整防治方案等。

    3 新时期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所谓新时期,是指自非典和“毒奶粉”事件后的一个新的分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单独个体,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在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训,并重置组织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3.1 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在工作实践中,公共卫生管理并非由卫生执法监督一家来承担,而应是中国这一庞大医疗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环境和预防疾病等手段来促进所在区域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一个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和社区卫生防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而,要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就必须要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第一级以国家级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第二级以省级医院为核心,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并设立信息联系部门,承上启下,加强对上级预警的管理和传达工作效率。

    第三级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其主旨在于加强医疗检诊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

    第四级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各种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诊断并提出初级预警,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统。

    在四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络中,其各级之间的关系在于沟通与协调,应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

    3.2 公共卫生管理职业化。如何建立一个健全、敏锐、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呢?不少公共卫生专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见解。

    有专家认为,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就必须要进行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中,硬件包括:要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设备、经费、人员和政策保证等;软件包括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政府下属部门的通力合作意识。笔者认为,制度完善是从容应对、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3.3 加强定期演习。如何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病、险情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就是更多的开展演习训练。

    在突发事件中,医疗机构的每个人都应该做应急体系中的“末梢神经”,都能够对危机做出及时和快速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意义,并加强管理效用。

篇5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R 183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27-01

【关键词】 传染病;知识;师资培训;学生保健服务

自2003年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所有突发疫情中,发生在学校的占78.1%,学校是目前传染病疫情集中的高发场所。为有效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笔者对长宁区中小学校卫生教师进行了传染病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辖区内61名中小学卫生教师,其中小学25人,初中27人,高中9人。

1.2 方法 采用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统一问卷调查表,由卫生教师按需求完成调查内容,共完成调查问卷61份,有效61份,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和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61名学校卫生教师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45.67±8.16)岁,最小25岁,最大57岁;平均从业时间为(15.49±8.74)a,最短1 a,最长35 a。卫生教师中11人为中专文化程度(18.0%),39人为大专文化程度(63.9%),11人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18.0%)。教师的专业背景包括医药卫生类46人(75.41%)和教育类8人(13.1%),另有7人同时接受过医药卫生和教育类的专业教育。取得初级职称的有29人,占47.5%,中级职称26人,占42.6%,高级职称2人,占3.3%。

2.2 培训需求情况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根据季节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其中预防控制措施被认为是最需要的内容(68.9%),其次为根据季节的针对性培训(57.4%)、流行病学知识(34.4%),最后是基础理论知识(29.5%)。有6.6%的教师认为流行病学知识不用培训,还有19.7%的教师认为基础理论知识不用培训。

培训形式中,教育局组织、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人员针对性地集中讲解被认为是最好的形式(59.0%),其次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课件网络自学(42.6%)、模拟现场实战演练(24.6%)和区公共卫生中心继续教育系列培训(22.9%)。有14.8%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培训是不好的形式,还有11.5%的教师不认可网络自学形式。

对于培训时间和培训频次,59.0%的教师认为每次培训应以1 h为宜,29.5%的教师倾向1.5 h;82.0%的教师认为培训频率应根据需要而定。

针对培训师资的需求,临床经验、实践经验是教师们反复提及的,培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也是教师对培训师资的要求。

对于是否需要根据学校性质分层培训,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学教师中,52.8%的教师非常同意,44.4%表示比较同意或同意,只有1人表示不同意;而小学教师中,只有20.0%表示非常同意,68.0%表示比较同意或同意,还有3人表示不同意。

3 讨论

学校卫生教师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健康宣教,所以预防措施、针对不同季节的培训是与卫生教师工作最直接相关的,需求也最高。同样从卫生教师的工作需要出发,认为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更能提供具有实际说服力的需求信息和经验。由于绝大多数的卫生教师都有医药卫生专业的背景,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暴露出对传染病的理论知识认识不够,缺乏兴趣,这也印证了基础理论知识排在需求最末的原因。

本次调查还发现,长宁区中小学卫生教师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的有27人,占44.3%,30岁以下的只有3人,占4.9%。由于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所以对培训形式需求更倾向于工作时间集中讲解和专业部门提供课件进行网络自学,与其他成人教育培训需求相一致[1]。由于教育背景和学历的不同对继续教育系列培训和实战演练的需求态度也有所不同。

如果仅仅培训具体操作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能是低水平的被动式工作,面对学生家长的质疑,缺乏科学有效的说服力。所以在今后的培训教学中不仅要列出重点、难点,强化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的薄弱点、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容要深入、细致,并要结合学校卫生实际工作需要,针对性、操作性要强,另一方面仍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少发、新发传染病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防病能力。

有效地加强学校卫生教师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将预防控制传染病关口前移,应做到及时就诊,避免“带病学习”,造成校内交叉感染[2-3]。目前卫生教师队伍无论从知识、技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防病工作和学生卫生服务需求。在吸收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培训[4]和规范培训效果评估的经验后[5],更好地在学校中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施榕,朱静芬,谢庆文.上海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远程教育开展状况及其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 222-1 223.

[2] 张智,张吉慧,苏孟,等.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6 ,33(6):1 005.

[3] 李颖.上海市长宁区学校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79-180.

[4] 孙晨光,张泽申.聚焦社区卫生改革、强化业务指导. 社区卫生保健,2006,5(6):460-461.

篇6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绩效薪酬;管理

一、岗位绩效薪酬的基本概述

1.岗位绩效薪酬的含义

所谓的岗位绩效薪酬主要是以职工被聘上岗作为主要基础,按照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所承担的风险等因素对岗位进行明确,且根据人事制度以及工资制度支付的劳动报酬。

2.岗位绩效薪酬的实施

第一,制定岗位说明书。在进行该项内容的时候需要针对单位的工作内容,对岗位进行细化,还要对岗位的工作要求加以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岗位计划书,当然还需要对工作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了工作内容分析、工作岗位分析、任职人员分析等。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像调查问卷、资料分析法等,实现量化分析。且之所以实施工作分析主要的目的便是形成岗位说明书,并进行岗位设计,实现分工的合理性与全面性、统一性。

第二,做好岗位评估。岗位评估方法比较多,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便是薪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使用也比较合理,其主要的思路包括:(1)选择岗位,要对岗位进行分析,选择关键岗位;(2)要选择报酬因素,简而言之便是等到单位的重要性达到某一个点之后,则会找出某一职位因素;(3)要对各个因素确定权重。在对报酬因素、等级因素分析之后,探究其重要性,其中所确定的权重往往会依据职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4)需要为特定职位确定点数,需要前3个步骤的基础上得出刚健岗位的点值,并且要对岗位说明书进行检查,要对薪点全部记录。

第三,对岗位绩效薪酬内容进行设计。一般而言,岗位绩效薪酬主要是由岗位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年底福利工资所组成,三类之间相互关联,能够发挥其主要的作用。

第四,确定岗位绩效薪酬发放的方法。岗位绩效工资是利用薪点法将每一个科室的薪酬系数进行测算,且要保证单位内部的最大浮动系数为1―1.5,奖励性绩效工资则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考核目标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年功福利工资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如餐补、交通补助、通讯补助、工龄等。

二、岗位绩效薪资创新发展的对策

1.岗位绩效薪资需遵循的原则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岗位绩效薪资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那么则需要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实际发展角度,要遵循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在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之后,职工的收入主要会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基础职务工资;其二是绩效工资。所谓的基础职务工资主要包括财政部门统一发放的工资,或者各个地方的补贴等,其余的则属于绩效工资。在此发展背景下,那么可以清楚表明基础职务工资需要按照季度的规定进行发送,或者指定有效的分配方案,这样一来才能避免出现不公平现象。

2.提高管理水平

从上文中可以清楚了解到,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尤其在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上,要想推动单位的有序发展,那么则需要提高其管理水平,如此一来才能顺应绩效工资改革的基本要求。从整体角度分析,将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与管理水平进行结合,主要是根据不同岗位而言的,需要不同岗位实施不同科学规范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需要对不同岗位进行规范管理,要积极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实际的要求进行分工,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可操作指标进行细化,这样一来才能提高决策水平以及管理能力。

3.做好各项配套改革措施

要想实现绩效管理的有序性,那么则离不开绩效管理制度,且在实施绩效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做好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举例说明:需要做到的配套措施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编订岗位等。除此之外,在对绩效考核分配进行推行的时候,还需要从全局出发与分析,需要对中心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相互结合,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职工价值取向,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将舆论导向真正掌握,在循序渐进中让员工能够适应其改革要求。当然,在配套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体现,这样能够提高贡献率,控制收入差距。

4.做好绩效管理机制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在绩效管理机制的实施中,需要实行单位与科室两级管理、两级考核以及两级分配。其中在单位对其进行科室考核之后,需要对工资的总额进行汇总,然后再有科室进行分配。其中绩效考核的分配结果主要取决于二次分配,这样一来也能够将科室自身的分配自加以体现。除此之外,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还需要采取绩效分配激励机制,只有真正融入激励机制,才能将员工的竞争意识激发出来。在科室落实相关任务以及目标之后,需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考核对象,制定有效的考核指标,需要采取定性结合定量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作为职工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某个角度分析,绩效是推动单位发展的主要内容,绩效是行为也是一种结果,需要跟随时展的要求,按照岗位以及职位的价值进行评价,将每一个层次人员的能力加以分析,根据评定结果对薪酬确定。除此之外,还需要依据岗位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奖项,包括绩效奖金、年度奖金、特殊贡献奖等,或者按照岗位性质,员工在岗位的价值等制定激励政策。无论从哪一方面分析,绩效薪酬分配方案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基本要求,并且还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机制,如此一来才能真正保证其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峰.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绩效薪酬管理探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04:377-379.

[2]贺伟,龙立荣. 薪酬体系框架与考核方式对个人绩效薪酬选择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11,10:1198-1210.

[3]袁鲜艳,王济源.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探讨[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06:67-69.

篇7

Hu Lingjuan;Chen Zhanlu;

Zhao Huiqing;Wu Feng; Li Ruifeng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Administration Schoo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摘要: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精华,通过对“治未病”内涵和概念的梳理,提出应根据临床实践需要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基础,阐述了“治未病”思想的价值导向是促进卫生资源趋向公平性和可及性,卫生部门应充分发挥“治未病”思想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指导作用,提升其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贡献率。

Abstract: The thinking about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essence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cine.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intens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t tables a proposal that the concept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the first is to prevent before the disease arises, the second is to prevent the deterioration when the disease arises, the third is prevention of the recrudescence of diease. The value-orient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acclerating health resources fairness and accessibility. Department of health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cine, promote it's affect on primary health care and health care system.

关键词: 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内涵 价值导向

Key words: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cin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tension; value-orientation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313-02

0引言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精华,而这一思想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关系。现有研究表明,至少从《内经》开始,“治未病”思想就已经开始产生。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丰富的理论框架。中医古典医籍《内经》中始终贯穿着“治未病”的治疗思想,它包括养生保健(属于医学养生学范围) 和早期治疗(治疗原则)两个方面[1]。而中医预防保健和“治未病”思想在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已经形成非常丰富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医预防保健和“治未病”的实践探索也一直贯穿始终。

1“治未病”的思想内涵和概念取向

1.1 “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概念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公众习惯上把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西医三级预防保健体系进行对比,把二者的相似之处视为等同。更有甚者,把“治未病”误解成“治胃病”与“治末病”等。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公众普遍对中医“治未病”思想难以产生认同感。另外,目前学术界对 “治未病”的内涵,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解,存在着四个阶段(层次)、五个阶段(层次)等几种观点。分为四个阶段,其实是在第一个层次中有细化为两个阶段:“未病先防”和“欲病救萌”,或者分为五个阶段,即又将其中的一个阶段分为两个层次。而在临床中却又很难将细分的几个层次区分清楚,妨碍了“治未病”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也有学者提出“未病学”的概念,并出版相应学术专著,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尚存在不足。这些争论,严重阻碍了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体系的建立工作。

目前,有关治未病诊疗评价体系以及实验动物研究还不多见;诊察手段落后;现行宏观辨证不足;学术界理论上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设计和研究等[2]。广大医务工作者也认识到“防病重于治病”,特别是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越来越重视,迫切需要“治未病”理论进行指导。由于对“治未病”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均处于自发状态,并没有学术机构组织进行系统的专门研究,因而,尚未形成一个以人群健康为中心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的、有机的体系。同时,“治未病”与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的关系也存在模糊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明确。

如何能够促进人们对中医“治未病”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中医的“治未病”从理念、思想发展成为更容易被世人接受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及中医未病学学科并指导预防保健实践,在疾病预防和保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值得现代人研究的。

1.2 “治未病”理论的三个层次及关系笔者认为,根据文献整理和临床实践,应将其统一为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不同层次或阶段,寓意简约,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灵枢》给出了“上工”、“下工”的区分方式,就是“上工守神,下工守形”。能够从神这个无形的东西的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就有可能成为“上工”。反之,如果守持已经成形的东西,并从这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只能是一个“下工”[3]。也就是说,“治未病”是非常高的一个层次,是“上工”才能完成的。从疾病的角度讲,“治未病”是疾病的三个不同阶段,从养生角度来讲,是人体处于不同状态时应采用的不同方法。归根结底,“治未病”理论的三个层次关系,都是紧紧围绕着预防和保健开展的,重在对疾病的“防”而不是“治”。这些思想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架构,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为深入开展临床应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治未病”思想的价值取向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们是“穷国办大卫生”,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十分有限。有资料表明,1980年到200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约100.6倍,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了74.4倍,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了65.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21.6倍,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增长了36.5倍。尽管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但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对医疗卫生的负担能力有限,人民群众的筹资能力也有限,难以承担高昂的医药费用,即便是发达国家也深受医药费用不断上涨的困扰。[4]因此,必须将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领域去。近几年,我国慢性病致死致残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许多病种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尽管其中大部分疾病是由可预防的已知危险因素造成的,但是现代医学对此束手无策,时代呼唤中医药在人类健康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迫切需要中医药“治未病”和预防保健的思想尽快应用于临床。通过开展“治未病”和中医预防保健,防患于未然,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缓发病,是最具成本效果的服务之一。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二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需要;三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四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5]这就需要从全局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正确把握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建立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13亿中国人民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医“治未病”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预防保健思想,以养生调摄为主要手段的丰富的方法体系,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以及包括食养、药物、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功法等一系列方法在内的综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卫生保健的需要。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的中医预防保健,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命观和健康观,也是积极主动的方法论,重在从整体上动态把握、维护和提升人的健康状态。为此,王琦教授提出现代“治未病”的三个切入点:一是打好基础――养生为要务,二是把握关键――体质是根本,三是抓住重点――关注疾病高危人群、发病先兆、亚健康状态。

3“治未病”思想对促进健康与卫生公平的作用

3.1 对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促进我国卫生资源总体的分布不平衡,基层卫生资源所占比重有限,尤其是投向农村地区的卫生资源有限,因此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水平距离发达国家和地区尚有距离。目前我们面临着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新的健康问题不断出现、健康水平存在差距和卫生公平性差等挑战, 迫切需要进一步丰富初级卫生保健内涵,不断创新和完善初级卫生保健的运行机制。实施预防为主的卫生服务措施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中,中医预防控制作用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治未病”思想是指导基层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基石,如果能够将中医预防保健思想和基层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把有限的预防保健资源向农村倾斜,一定会促进农村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

3.2 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一个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水映了其卫生公平的程度,因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保护人群的健康,使其免受任何健康危害的系统。公共卫生的重要原则包括:公共卫生的职责由政府来承担、公平是公共卫生最重要的道德准则、预防是公共卫生最强大的功能,只有全面遵循和贯彻初级卫生保健的价值观、原则和方法,才能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健康相关指标。[6]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致力于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医防治疾病更加强调“防”的思想,如果能够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将会在现有的以西医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一个新的体系,将会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目前,构建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时机已经成熟。“治未病”内涵尽管还要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但是其理论的战略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战略目标,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发展道路,也就是要把中医的预防保健思想贯穿到医药卫生体系的建设当中去,必须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中医预防保健思想,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卫生服务体系。不仅使政府能够承受,而且也保证群众负担得起,这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坚持以预防为主,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防治疗效确切而费用相对低廉的优势,从而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7,1362.

[2]刘进,李国信,李丹.治未病学术思想探源及研究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309.

[3]李俊德.中医“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和精髓[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3:125.

篇8

关键词:疾控机构 公共卫生 人力资源 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R 197.2 文献标识码:A

一、相关概念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全民福祉和公共利益。而疾控机构就是履行政府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保障民众身心健康的专职公共卫生机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对社会民众的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肺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社会民众的消费品,如:食品以及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免疫等,加强建立健全疾控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疾控机构公共责任,从公共管理角度分析探索如何保障疾控机构有足够调配使用的人力资源。

二、疾控机构目前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一)公共卫生医护人员基本人力资源不足,门诊医护人员缺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门诊医生不能固定坐诊,健康从业人员体检缺乏年轻护士固定抽血。遇到大专院校学生开学体检高峰时期,经常要借调医生护士来体检和抽血。各级疾控机构构成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预防体系,人力资源总量至2013年底为194371人,仅占医疗卫生机构人数的2.1%,平均每个省只有6000余人,严重影响全国各辖区实施计划免疫、健康体检、疾病监测、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自然灾害救援等基础疾病预防工作,阻碍公共卫生开展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顺利进展。

(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低,综合能力欠缺,不能适应当前复合型人才需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较为深刻,而一线医生与护士却更关心薪资、工作量与福利待遇。全市疾控机构医师少,按服务人口计算,全市每万人拥有疾控医师不足0.9人,且人员素质、结构方面远不能适应当前疾控和卫技服务的要求。特别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方面缺乏一些有经验、有技术的综合业务人才。

(三)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稳定,临聘人员经常出现跳槽现状,卫生保障措施不到位,处于游移状态。开发(新)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驻机构,其主要目的就是发展经济。卫生事业发展的财政、人员保障难以落到实处,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思想上认识不足,重医轻防,疾控机构人员编制过少甚至没有,基础设施差,技术能力严重不足。相关报道显示,南昌市新区领导对计划免疫工作不够重视,新区卫生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少、业务素质低、相关工作指标未达要求。

(四)慢病防治工作包含的精神卫生工作,一直处在空白状态,且一直处于无人无序盲区状态。精神卫生关系公众心理健康问题,实施的是政府职能管理,已归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相应工作。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内精神卫生现状呈现严峻态势,二十一世纪“精神疾病时代” 已来临。

2015年6月18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指出,精神卫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超过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今年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是“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作为江西省、市国家疾控慢病防治的专门机构却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值得反思。

(五)海洛因依赖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必须开展心理治疗促进吸毒者心理康复。在南昌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替代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为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并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将是今后社区门诊工作的重要内容,因其依赖者主要心理问题的改善,为美沙酮门诊开展针对吸毒者的社会心理干预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提示美沙酮门诊有必要配备专业心理医师或咨询师,针对心理特征提供个性化心理康复治疗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戒断症状,还应提供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干预,使海洛因依赖者身心康复并最终回归社会。

三、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疾控机构的基本现状与问题,Y合当前国家形势与实践工作进行思考分析,探讨对策。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抓好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抓好卫生人才保障以提供人才资源支持、建立政府多部门协调机制;抓好教学培训上岗一条龙、建立临聘员工留用奖励机制;抓好卫生战略部署的提高、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抓好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建立疾控人才提升激励机制;抓好疾控机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实际人力资源应用、建立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的启动机制。

(一)建立政府多部门协调机制。各级疾控机构要建立与上级政府的连接协调机制,联系省、市各大媒体,加大疾控机构自身网站、微信的主动宣传意识,加大力度为自身缺乏的岗位与专业打开招聘宣传窗口。特别每年年底省、市卫生学校和医学院校学生下临床实习之际,提前协调教委主动安排医生、护士、检验师来江西省、市疾控部门见习与实习,提前做好本疾控机构医务人员的试用实习与岗前培训,为来年毕业学生的留用、选拔与上岗做好准备工作。如此,每年定期培训实习医护生,整体规划建立毕业生梯队式培养模式而成为疾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的公共卫生人员队伍。

(二)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疾控机构公共卫生自身机构专业人员的培养训练,鼓励年轻的疾控人员提高学习积极性,结合本单位专业短板加强自我能力与学历水平,同时做好老员工对新员工的“传、帮、带”工作,在提高学历学位与职称的同时,组织轮训专门业务知识和继续再教育,邀请外聘专家学者来培训讲座授课,选派年轻疾控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相关专业与技术,成为岗位的多面手,建立学业考证与工资薪水挂钩,鼓励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走出去、请进来、广学习”,培养成为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懂经济、懂法律的管理者,成为当前我国新时期疾控机构所急需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临聘员工留用奖励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的长效工作状态可促进疾控工作的稳定发展,结合疾控临聘人员的经常跳槽现象,针对工作年限长短不同而制定临聘员工留用奖励机制。加班加点、好评服务且每隔两年加薪成为固定奖励。将服务质量与工资薪水挂钩,建立经济奖励,完善人才留用与管理。通过创建公平合理的“少劳少得、多劳多得”的基本工资机制,提升临聘员工的平等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单位内部公平的工作环境与整体对外的服务形象,保障疾控机构人员的长期持续留用,从而成为江西省、市公共卫生一线的工作主力。

(四)建立疾控人才提升激励机制。疾控机构是培养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地方,也是培养技术与管理全方位人才的地方。为鼓励当前疾控C构人才持续高效坚持一线公共卫生工作,需给予各方奖励政策,尽快建立第三方人才提升激励机制。激励高效人才需要国家与本单位的持续系统合力,高效人才激励机制的创建需要有良好的外部和内在的环境。对外,需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及时增加国家编制数量;对内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团结进取的团队氛围。建立以人为本快乐工作理念,促进疾控人才的自我提升与经济奖励结合的激励机制。评聘分开,打破职称终身制,促进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持续与创新壮大。

(五)建立精神卫生心理咨询干预机制。WHO(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体健康的一半就是心理健康。二十一世纪,精神疾病时代已经来临。在出席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工作。然而江西省、市精神卫生形势并不容乐观。东湖区疾控机构采用小组互助方式进行团体新干预取得明显效果,将带动公共卫生领域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技术应用及人力开发使用。截至目前,江西省、市疾控机构精神卫生工作还处于空白状态,需要重视并启动建立心理咨询工作和南昌市精神卫生工作,以避免疾控机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人力资源浪费。

四、结束语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当前面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等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疾控机构统筹解决公共卫生关乎人民健康的重大长远问题。如此,需要更多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投身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 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是影响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人口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公共卫生队伍对满足人民群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探讨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对促进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新契机,对疾控机构的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具有开创意义,为全面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学清,吕艳,沙磊,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6(31):31.

[2] 陈盛恩.南昌市疾控机构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5).

[3] 仇武新,刘丽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

[4] 张玉凌,韩斌 .南昌市开发(新)区卫生工作现状即对策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14(7).

[5] 熊志伟,刘明斌,徐丹,等.南昌市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

[6] 赵忠厚.新形势下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142).

[7] 李秀霞,黄时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5).

篇9

一、卫生机构专项经费的基本情况

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及监测(检验)机构、医学科研和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等。卫生机构承担的职能包括卫生应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政管理、农村卫生社区与妇幼卫生、爱国卫生以及中医药管理等。卫生机构承担的专项业务经费是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专项经费投入,主要根据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区域卫生规划和事业发展需要安排,通常与职能相吻合,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的职能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实验室检测与评价等政府对社会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而卫生机构承担的专项业务经费必然与其承担的职能息息相关,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承担的专项业务经费就有:公共卫生项目资金(通常包含地方病防治经费、慢性病防治经费、疟疾防治经费、急性传染病防治经费、流感监测项目经费、麻风病防治经费以及健康素养促进经费等)、饮用水监督监测专项资金、艾滋病性病防治专项资金等。

二、卫生机构专项经费的特点

(一)针对性

即政府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拨付的经费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如饮用水监督监测专项资金就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饮用水安全进行检测监测的专项资金。

(二)独立性

即每一笔专项资金应单独立项并进行独立财务核算,不得与其他专项资金或基本财务资金混用[2]。

(三)时段性

即专项业务经费不但对研究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也对研究的时段做出规定,这个时段可能是一年或三年,但必须是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的专项研究,而不可模糊时间概念。

三、如何管理好专项经费

(一)执行预算安排,工作细化到人

无论是中央还是省级专项经费,在下达经费时,与其配套的项目实施方案也通常一并下达,因此,在专项经费下达之初,财务部门应与承办专项业务的部门就专项经费的工作量及资金总额制定预算,制定预算时要遵循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并根据主要工作内容及预计使用经费编制详细的经费测算表,列明每一阶段工作内容、预计工作量及资金用量。其次将工作细化,并落实到个人,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出现偏差时有助于明确责任范围和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二)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

专项经费支持的项目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充分体现专项研究的特点与重点,并且与单位原有的业务经费合理区分,对专项业务要分清项目层次、突出重点内容,合理安排资金,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

(三)明确权责范围,规范资金管理

专项经费有时会出现管理误区,即由于未明确权责范围以及制定严密的监督考核机制,在经费下达后,财务人员通常只管钱,而业务人员只管做事,二者工作互不衔接、各自为政,一旦专项业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偏离预期目标的情况时,又往往互相推诿、扯皮,使项目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在专项经费中应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对资金的使用流程、报销手续进行严格规定、规范化管理。

(四)实行专款专用,建立追踪问效

专项经费应实行包干制,超支不补。必须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并建立追踪问效机制。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四、专项经费管理的会计流程

(一)制定经费使用规定

在经费使用规定中应明确专项经费的负责人、执行人及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并规定各自的工作范围、工作权限、工作程序。

(二)设置会计科目

由于专项经费有其独立性,因此应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对其进行独立核算,可在业务经费科目下设置以专项业务名称命名的子科目进行核算,便于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三)对会计人员职责范围的设置

专项经费要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应按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关的岗位职责,达到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还要务必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使每个工作环节能做到相互制约,最大程度的杜绝舞弊。

(四)对阶段性工作的设置和考核

专项经费有其时效性,无论专项经费是一年还是三年,或者短期不足一年的项目,都应按时段分配工作任务和进行考核[5]。如一年的项目,可按季度制定预算方案、分配工作任务,按工作任务、资金用途等内容定期对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财务人员还应定期与业务人员就项目进展进行交流,对未能按预算要求使用资金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每季度结束后对已完成的工作量和资金进行考核和总结,对未能按计划完成的要有情况说明及预算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文玲,韩仪,杨曦等.天津市卫生机构预算管理与经费分类核算一体化研究与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4;1

[2]沈扣林.如何做好乡镇卫生机构经费预算指标上划工作[J].中国卫生经济,2001;20

篇10

由此引出一个话题:现代医生除了传统的看病模式外,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可为公众健康服务?答案非常明确,那就是将健康服务业的整体内涵纳入自己的医疗服务领域。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无疑是对健康服务业的革命性引导和调整。

美国每年在健康领域的花费已占其年GDP的17%以上,加拿大、日本约占10%,我国仅占5%。难怪比尔·盖茨预测说:“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健康服务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健康服务业一直被以生物医学模式的医疗体系排斥在外,并错误地认为护理、康复、保健、养生、健身等健康服务业不是临床医学的主流,作为正统的以救死扶伤为荣的临床医学,没有必要与非主流的健康服务业和体系外的散兵游勇PK。这直接导致健康服务业一直被社会上所谓的名医、大师所利用,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