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范文

时间:2024-04-22 16:1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篇1

【关键词】 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5-01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科的患者往往存在病情较重、意识存在障碍、容易发生病情危变及并发症。做好安全隐患的及时解除,是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在几年来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加强防范措施管理方法阐述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1.1安全设施不完备内科患者大多肢体瘫痪、行动不便,如果病区没有完备的安全设施,摔伤、坠床、滑倒等多种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1.2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只重视每日的功能护理,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一旦发生护理问题,护士不懂得保存应有的证据,导致举证倒置的不力,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

1.3制度落实不到位、简化操作流程有的护士为了省工,自行简化操作流程,缺乏慎独精神,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规范化操作规程执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有的护理人员没有重视学习,单独上班时难以胜任较复杂的操作,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1.4缺乏有效的沟通临床表明,多数的医疗纠纷尤其是护患纠纷都与服务态度及沟通不到位有直接关系。从数据分析中发现,沟通不足是所有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

1.5护理记录不详细护士往往为患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忽视了详细的记录。许多医疗护理上的事情都牵涉到法律问题,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唯一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患者的病历。

1.6工作量与护士比例失调由于患者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多,造成护士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病床及工作量与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护士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一方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满足不了患者的要求;另一方面长期如此,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

2 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2.1创建人文化的病区环境针对患者特点,在病区的墙壁上装上扶手,病床加上床栏,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做好防滑措施,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发生。病床之间设有拉帘,以保护患者隐私,病区有可视呼唤设备,以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存在的问题。

2.2加强法制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

2.3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几代人的心血结晶。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熟练和规范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2.4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工休座谈会、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各种操作前、各种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予签字。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每日及时发放患者费用清单,对存在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以提高患者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

2.5认真做好护理记录认真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遵循“写你所做,做你所写”的原则,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

2.6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士们在医疗活动工作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家庭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士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就超负荷地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篇2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12-01

患者安全是当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启动的一项全球性工作。而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逐渐被重视。在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住院比例逐年上升,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和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其安全。对这一高风险群体在住院期间,积极寻找分析其安全问题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较常见的相关安全问题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阐述。

1 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1.1 相关因素分析:生理因素:由于生理功能退化,感觉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功能下降等原因,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肖春梅[1] 等的调查中发现,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比无跌倒史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再次跌倒。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的跌倒的风险增加[2]。疾病因素:患心脑血管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性低血压、椎动脉供血不足等,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他如贫血、骨质疏松、足部疾病、电解质紊乱等也易引起患者跌倒。药物因素:有研究表明[3],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容易产生反应迟钝和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跌倒的概率增加,特别是老年人服用降糖药和精神类药物后更易导致跌倒。环境因素:房间的采光、地面的湿滑、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不适合的鞋子、厕所蹲位没有扶手等都成为老年病人跌倒的客观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疾病影响会使病人出现情绪障碍,会导致削弱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老年患者高估自已的能力或自尊心强等因素都会增加跌倒的危险。人力资源因素:跌倒高发于夜间,且集中于患者床旁,夜班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患者无陪护等因素存在,均会导致患者跌倒机率增加。

1.2 护理干预对策:当老年病人入院后及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已被公认为有效和必要的防范措施[4] 。就患者年龄、行动能力、曾有过跌倒史、服用有关药物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对于达到一定分值的高危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监控。蒋小剑[5] 建立跌倒管理流程从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护理质量三级考评等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有效预防模式,值得借鉴。姚春香[6]等人的“防跌六步走”,即“一评”-评估;“二挂”-挂警示牌;“三告知”-告知病人和家属;“四拉”-拉上床栏;“五测”-测床高;“六放”-物品放于病人易取处,对患者的防跌倒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对病房布局进行无障碍安排。对用药方式进行正确指导等,使跌倒事件降到最低或无发生。

2. 误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2.1 相关因素分析: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误吸的风险增大[7] ,因为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咽喉部感觉减退、吞咽咳嗽的反射降低,在吞咽时易因吞咽困难而导致误吸。疾病因素:脑梗塞后遗症是导致误吸的原因之一。脑梗塞后遗症的病人常伴有反应迟钝、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如进食时过急过快,极易发生呛咳,致食物误入呼吸道。患者呕吐、心功能不全、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等都是误吸的危险因素。进食:不同的发生误吸的风险不同[8].平卧位风险最高。进食方式:李冰洁[9]等研究显示,鼻饲发生误吸的机率较高。而老年病人以鼻饲进食的方式较多。食物性状:糜状食物最易吞咽,糊状液体不易吸入气管。

2.2 护理干预对策: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是维持正常吞咽功能及正常咽反射,防止误吸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进食情绪,正确掌握进食的方法,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切忌进食时说笑,避免一次进食过多。指导患者掌握发生误吸时的自我急救措施。指导患者和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老年人应以细、软、碎、温度适宜为原则。有吞咽困难和呛咳的老年患者,以半流饮食而非流质。避免进粘性强的粉状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进食时:如病情允许,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进食后不宜过早平卧。鼻饲患者的护理:有机械通气患者鼻饲前充分吸尽痰液及口腔分泌物。鼻饲前确认鼻饲管的位置,并先回抽胃内容物以确认有无胃潴留,有潴留患者适当延长鼻饲间隔时间。有研究表明,插管长度比原来延长8-10cm可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率[10]。鼻饲是抬高床头30度,进食速度宜慢,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鼻饲后30分钟不宜改变及吸痰。有研究表明[11] ,使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可有效地避免鼻胃管带来的误吸反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误吸。

3 老年人服药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3.1 相关因素分析: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致使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出现中毒反应。老年患者服用药物种类多,据报道,同时使用三种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占50%,服用4-6种药占25%[12],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13] 。而且,伴随增龄引起的记忆力的减退,学习新事物能力的下降,对药物的服用目的、服用剂量、服用时间等通常不能够正确的把握,进而影响安全用药的原则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3.2 护理干预对策:评估老年人服药的能力:包括视力、听力、理解力、阅读处理能力、准时准量服取能力等。通过评估,提出给予途径、辅助手段和观察方法。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包括过去及现在的用药记录,尤其是引起的过敏和不良反应的药物。评估各系统老化程度以判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如肾功能、肝功能的指标等。规则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间隔:配合患者的能力及生活习惯,尽量让患者可以自行安全服药。必要时用醒目的颜色标志在药袋上。加强用药疗效的健康指导:仔细给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时间和方法,并可以采取卡片和小容器等帮助老年人对服药的记忆。

4 小结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还有许多,如压疮、坠床、走失、烫伤、窒息等,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熟悉老年患者安全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增强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意识。

4.2 加强老年病人的的护理。掌握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对高危老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位做好标志,以引起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4.3 加强对护理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行为的相关培训与指导。于春妮[14]等人对护理人员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相关行为不足,重点突出在老年患者的沟通、老年患者生理心理评估、老年患者功能状态安全管理、患者约束、疼痛管理等几个方面,需加强培训,且培训与指导的重点人群为护龄较低的护理人员。

4.5 展开健康宣教,防范于未然。护士对老年人及家属展开安全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预防安全隐患的方法,在现实中能够灵活应用,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4.6 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管理。有调查显示[15],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够防止医疗差错,改善医疗护理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春梅,李阳,党繁义.老年人跌倒与平衡能力下降的相关测试指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8):457-459.

[2] 张黎明,庄鸣如.老年病房长住患者不安全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10,27(3B):471-472.

[3] 覃朝辉,于普林.老年人跌倒与药物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099-3101.

[4] 曾琨.前馈质量控制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于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74-76.

[5] 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6] 姚春香,梁贤芳,关秀琼,李艳玲.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使用“防跌六步走”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2,7(9):439-440.

[7] 黄兆选.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究[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6):286.

[8] 夏文兰,白姣姣,夏露等.住院病人误吸发生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2848-2839.

[9] 李冰洁,张通.脑卒中后误吸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C].北京: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157-160.

[10] 林英.老年患者长期鼻饲引发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62-63.

[11] 万里红,谈正叶,钱美萍.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2,2(19):65-67.

[12] 许士凯.老年药理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566-567.

[13] 薛自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调查[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

篇3

济宁医院附属医院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呼吸内科中的相关护理工作首先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安 全隐患, 然后重点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希望能够有助于提高今后的呼吸内科护理的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呼吸内科所接受的病人一般都是存在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而这类患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并且还都比较虚弱,所以这就增大了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的难度,尤其是这种疾病的治疗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还比较高,这就更进一步的促使相关人员必须做好护理工作,当然,首先必须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能够影响到护理安全的一些因素,进而就可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恰当的护理,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主要思路。

1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1.1 患者自身导致的安全隐患

对于护理工作而言,其实一个双方交互的过程,因此,对于护理的效果来说,不仅仅需要考虑到护理工作人员的因素,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基本状况,这一点对于护理安全隐患来说也是如此,当前很多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都是因为患者自身引起的,具体而言,其中存在的比较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两点:(1)患者在护理工作中不配合,抵抗情绪比较强,不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进而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出现;(2)因为患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私自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措施也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出现。

1.2 沟通补偿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出现

对于护理工作而言,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当前的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交流较少的现象就会在较大程度上造成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匮乏,进而不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也会促使患者生出抵触情绪,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并且缺乏有效的沟通也不利于患者及时的了解自身的病情,对于相应知识的获得也存在障碍,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阻碍着患者的积极发展,也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出现。

1.3 护理体制问题也是造成安全隐患出现的一个关键点

护理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说其管理水平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加强,尤其是对于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当前的护理监督存在明显的欠缺,相应的护理监督机制极为不健全,进而导致护理工作的具体约束力不足,很容易造成各种护理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患者安全隐患的出现。

1.4 护理操作问题是导致安全隐患出现的一个直接原因

具体到安全隐患的产生来看,其必然和具体的护理工作实施效果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还是极为密切的,一旦出现任何的护理失误就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安全隐患,比如,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出现输液错误的话,就会直接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见,护理操作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的重要作用。

2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2.1 切实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护理工作的正确开展必须以加强护理工作人员以及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基础,这种沟通的有效性是极为必要的,并且也是极为困难的,不仅仅对于沟通的内容存在较为复杂的要求,对于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也需要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准确的把握,具体来说,在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方面,对于沟通的内容来说,应该首先告知患者其自身的病情状况,并且还要充分全面的告知患者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因为自身的一些行为而影响到其病情的变化;(2)另外一方面,应该在沟通过程中加强对于沟通方式和技巧的学习,既要把问题和内容说明白,又要考虑到患者自身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状态,并且要诚恳、真诚,这样便有利于获得患者的信任,而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就更进一步的确保了安全隐患的规避。

2.2 加强对于护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针对当前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极为明显的制度不健全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依据呼吸内科的实际状况以及护理工作的性质,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并且还应该重点加强对于监督制度的监理,力求能够较为全面的加强对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的监督和控制,针对一些存在护理问题的人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惩罚,避免安全隐患的生成。

2.3 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

护理工作的难度其实是比较高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种能力要求也应该是比较高的,因此,加强必要的培训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一方面是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力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避免出现疏忽大意的现象;(2)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这种技能所包括的内容就比较复杂,可以结合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所接待的病人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相应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加强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并且好药时时刻刻的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针对当前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安全隐患来说,必须提高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最终提高其护理的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金珠凤.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3(11):58

[2] 钱维建. 浅谈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 中国临床护理.2013,11(2):81

篇4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引进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前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引进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后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龄为20~73岁,平均为(46.5±2.8)岁。观察组中男性81例,女性69例;年龄为21~74岁,平均为(46.4±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得出,主要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使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有章可依。随着卫生部新制度的出台,一些旧的、不合理的制度未得到及时修订或废除,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部分医院及医护人员对新规章制度的掌握及理解不够,易造成护理安全隐患及医患、护患纠纷。第二,护理人员自身问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高、工作量较大,精神不易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部分护理人员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自身约束力差、工作态度不端正;专业技术不熟练,无法正确操作仪器,知识面狭窄,遇到问题时处理能力较差,缺乏创造性思维;一些年资较轻的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常出现错写、漏写等情况。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节奏较快,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手术室护理的性质决定了其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但是大部分护理人员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护理人员的自身问题给护理工作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易引起护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第三,操作不当。在接待患者时出现查对错误、接错患者、放错手术室等人为问题。脊柱损伤的患者在接送时未保护好脊柱,在移动患者时导致患者出现二次损伤。用药、输血及输液前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术后对物品、器械清点有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未对手术物品、器械进行查对,造成异物遗留。施术时,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在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谨,未严格洗手、消毒等,导致患者伤口出现感染。标本及污染器械未放入特定的区域,造成污染。器械护士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将标本丢弃,或未及时贴上标签,导致标本混淆,对送检结果产生影响。

1.2.2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两组患者均给予优质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引进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健全制度、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专业素质、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等。对照组患者在给予手术室护理时未引进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

1.3统计学

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对本文全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后,观察组出现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0.00%;对照组出现6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4.00%;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场所,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且涉及的器材、药品种类繁多,手术室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隐患,不仅对手术效率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可影响手术效果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相关研究表明,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分析,掌握护理工作中需加强的环节,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引进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结合卫生部颁布的新制度及自身特点,对旧制度进行及时修改和添加。吸取实践中发现的经验加教训,对标本管理、交接班制度等易出现差错的工作细节及制度进行完善。由专门的人员定期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出台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抓好制度的落实情况,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办事,切忌,仅做表面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另外,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有章可依,规定每位工作人员需遵守每一个环节上的操作规程,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第二,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人员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对手术室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手术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尽量不休班,手术少时可合理安排休班,休班弹性化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新老护理人员及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学历高低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专业技术不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教育及实践检验,以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技能。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职业神圣感及使命感,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方式。做好查对工作,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历及腕带信息,将患者送至规定的手术间。巡回护士及手术医师共同核对,确定无误后才能进行手术。的摆放需符合手术的要求,同时也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安全及功能位等,避免出现肌肉、神经及血管损伤。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在其受压部位垫上软垫,必要时进行术中按摩。

篇5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防范讨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安全可以综合的反映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以及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护理管理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护理工作跟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工作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近20年的临床工作及近9年的管理工作发现许多工作缺陷在每个护理人员身上反复出现,分析主要原因:①护理人员对发身在别人身上的一些小的工作缺陷不能引起足够重视,不会从中吸取教训。②管理者对小的工作缺陷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不能很好的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到问题的隐患。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任何影响护理质量问题及发生在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缺陷都作为一次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通过追踪质控检查发现相同问题护理缺陷重复发生率明显减少,在科室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参与对象

科室全体护理人员。

2方法

2.1制定护理安全隐患防范讨论表

2.2实施方法

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任何工作缺陷,安全事件都作为讨论对象,依照上表内容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讨论。举例如下:

例1护理安全事件

2月6日晨间查房发现40床使用微量泵底部有少量液体,当时检查微量泵各项指标显示均正常运行,输液通道畅通,擦除微量泵底部液体按原位放好,向家属交待注意事项。于2小时后检查微量泵底部仍有少许液体堆积,再次仔细检查发现药液从针筒进口处流出。

当时检查存在问题分析:①输液泵放置不平(放于中间略有凹陷的椅子上)。②输液泵位置低于输液肢体,但病人因病情关系全身高度肿胀,血压偏高。血管内压较高。接微量泵处使用三通管,另有一部液体滴入。③使用空针未仔细检查,可能出现针栓与针筒配置不紧密。加之上述两种因素,导致药液从针筒出反流出。④经更换针管、调整输液泵位置,调整输液速度后再次检查无液体反流出,可以排除输液泵故障。

存在安全隐患:①交接班时不仔细检查不容易发现上述问题所在。②药液泵入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③造成药液浪费,引发护理纠纷。

建议使用防范措施:①使用微量泵过程中严格交接班,除检查微量泵运行情况、泵入药液名称剂量、输液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渗漏外。还应特别检查微量泵周围有无异常现象。②微量泵置于平整处,不能有倾斜,并且位置高于输液肢体。③使用三通管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调整另一路输液速度,防止影响泵入速度。④严格检查空针、微量泵延长管质量。微量泵性能。

例2 护理安全事件

请大家阅读此护理记录:患者于11点突然出现全身发冷、寒颤。即加盖被褥保暖。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异丙嗪25肌肉注射。约20分钟患者寒颤停止,测体温38.6℃,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以下略。

存在问题或安全隐患因素分析:此护理记录没有记录清楚病人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上述症状,如当时是否在输液,输入液体的名称。有无送检药液。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将无法实现举证责任倒置,从而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经查当时病人输液已于发生寒颤前4小时全部输入完毕)。

建议使用防范措施:①记录此种病历时,应记录清楚当时病人的治疗情况,是否在输液,输入液体的名称,加入药液名称剂量、输入液量以及当时的特殊情况。②如果病人输液已完毕,应记录清楚输液完毕的时间,最后一部输入药液的名称,加入药液名称剂量。③记录清楚当时处理方法及结果。

3结果

通过近2年多的操作实施,我科应用此方法,在病人病情观察方面、护理病例书写方面、护理措施实施、护理人员行为方面等多层面组织人员分析讨论,使各级护理人员能从多方面了解到发生在工作中的一些缺点、缺陷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而提高综合业务水平,通过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控制评价,发现护理缺陷重复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

4小结

护理工作繁琐复杂、点多面广,不安全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随处可见,同一问题表现形式也会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当事者对发生事件记忆犹新,在以后工作中会引起足够重视。但通过观察发现其他人员对小的事件在"听说"后没有更深的记忆或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相同事件在不同人身上重复发生,屡禁不止以至于酿成重大差错事故。通过组织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讨论,最后签名,并采取一定的行政管理手段(如强调进行讨论分析后相同事件再重复发生科室将对当事人予以重罚等),强化护理人员对事件的记忆及重视程度,提高责任心,认真对待工作,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安全、有效。通过实施也体会护理管理者在安全隐患讨论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管理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组织能力,更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能经常深入一线临床护理工作,严格细致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洞察各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凡事从小事抓起,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护理质量零缺陷是目前最有魅力的护理质量控制意识,期望护理管理者能推介出更好的管理办法,在下一个A年内将护理差错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潘韶山、孙方敏、黄石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

[2] 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2):533.

篇6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脑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安全隐患以及临床应对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以来,在我院脑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将他们进行平均组别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60例。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安全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对比、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以及效果。结果:临床对比统计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为患者因素(19.17%)、护士因素(24.17%)、医院管理(15.83%)以及用药不当(7.5%)。经过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67%),两组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主要与护士、患者、医院管理以及用药管理有关,经过安全管理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消除安全隐患因素,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

脑外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是造成临床护理事故的重要诱因,也是现代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本文就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之间,在我院脑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以来,脑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年龄20岁~79岁,平均(49.4±5.3)岁;女性52例,男性68例。将12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平均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即给予患者一般性的脑外科临床护理。

1.2.2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具体为:①护士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针对性护理培训,增加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护理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②患者方面,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安全防护,加强基础护理,并予以全面性对的心理护理等;③管理方面,医院要加强对脑外科护理工作的制度建立和管理,将安全管理纳入到日常护理考评中来,并重点加强对药物使用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因素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

经过临床调查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均主要为护士因素(23.33%,25.0%),其次为患者因素(21.67%,16.67%),医院管理(15.0%,16.67%)以及用药不当(8.33%,6.67%)。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性不大,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71.67%,93.33%)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医院就诊时对其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3]。这其中,由于脑外科患者大多属于危重症患者,且病情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及事故,造成护患纠纷,给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带来较大的影响[4-5]。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脑外科护理的安全防范工作。本次临床研究显示,随机选取的120例脑外科患者的主要安全隐患因素为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以及用药不当。经过临床干预后,采用安全管理护理的患者,其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71.67%),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对脑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和降低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谢晶晶 单位: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芬.脑外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3):390-391.

[2]吕佳.探讨脑外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9):259+263.

[3]何慧.探讨脑外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339+342.

篇7

关键词:情景模拟法;护理安全查房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有时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各种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护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高度关注的重点。我片区首次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查房,护患情景模拟是让护士围绕某个中心问题,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情况,帮助护士形成正确的职业思想行为。我儿科片区根据儿科病患及儿科病房环境特点,通过多媒体运用,角色扮演,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创设儿科病房内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情景,让护士参与到情景分析,结合自己科室存在的共同的或不同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查房程序

以2岁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例,留陪为:患儿母亲,小学文化,依从性低。①主查人陈述患者的一般资料。②分四个场景进行情景演示。场景一:第1d患儿入院:护士A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并进行入院宣教,安全介绍及入院评估。家属焦急未认真听取入院的一系列介绍,护士A也未再次详细的向家属进行介绍,以致于引发患儿出现之后场景中的安全隐患。场景二:护士查房发现患儿未佩戴腕带,家属告知护士不戴的原因,同时配合多媒体图片及资料,护士讲解佩戴的重要性后,家属配合正确佩戴。场景三:第2d患儿输液治疗:护士A在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后加入药物,10min后家属质疑护士未加入药物?主查人通过多媒体图片配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第三方查对",邀请家属主动参与到护理操作的查对中,杜绝差错事故和家属的疑虑。最后由护士A和患儿及家属,再次合作演示第三方查对的具体操作方法。主查人总结第三方查对对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场景四:家属在床上睡觉,患儿跟着卖玩具的商贩走失,主查人及时发现,带患儿回病房,主查人根据多媒体配合的病房环境图片,为家属分析病房可能出现的或曾经出现的安全隐患,讲解正确的杜绝安全隐患的做法,并取得配合。场景五:病房出现火灾怎么办?通过多媒体配合,讲解病房里哪些因素能引起火灾?火灾发生后护士和患者都该怎么做?③总结:配合多媒体,主查人总结病房里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护士怎样主动的在工作中发现新的安全隐患,以及面对这些安全隐患护士平时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④讨论:根据儿科病房这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在场护士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各自思考讨论各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⑤发放查房满意度调查表,科护士长简要总结,点评情景查房的效果。

2 查房要求

扮演患者及家属的护士要深入分析患儿年龄特征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依从性,心理特征,逼真演示出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及要求,贴切到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扮演护士角色的护士要深入分析场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解决患者身心两方面问题。

3查房评价

3.1现场满意度调查 对参加情景模拟安全查房的人员发放查房满意度调查表,设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层次,一般和不满意均视为不满意,比较上半年已完成的传统安全查房与情景模拟安全查房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3.3两组现场满意度比较 见表1。

两组满意度调查表回收率为100%,实验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情景查房能使护士进入责任护士及患者的角色,更多的了解病房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发现及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4 查房体会:

①通过多媒体及五个模拟场景的结合应用,形式新颖,内容直观,趣味性强,给大家一种真实的视觉效果,印象深刻,效果理想,护士评价好。同时调动了护士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查房的质量。②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健康宣教能力,通过场景模拟,使护士知道我们的安全宣教不只是入院时的宣教,而要贯穿于患儿的整个住院期间。③有利于让护士更理解家属的言行:现今,医患关系的紧张,大多由于互不理解,当我们在场景模拟中,扮演了家属这样一个角色,置身于这个角色中时,我们更能理解家属平时对护士工作所表现的抱怨。④通过场景查房,向年轻护士展示了可能出现的隐患及正确的杜绝安全隐患的方法,形象客观,更容易被吸收牢记。

篇8

【关键词】 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孕妇的妊娠与生产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产科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也十分多[1]。因此,对安全隐患的预防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各项临床资料,按照风险防范前后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防范措施实施前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产妇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1.0±1.5)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防范措施实施后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1±2.2)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两组产妇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意义。

1.2 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2.1 产妇与产妇家属 通常产科的产妇以初产妇居多,一方面,产妇的分娩、哺乳、育儿方面的知识匮乏,在此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易对自身和新生儿造成伤害,再加上产妇在分娩前后一般会有短时间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得产妇的激素分泌水平不稳定、神经系统功能不佳,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事故。

同时产妇分娩前后的身体情况变化快,如产妇家属不遵医嘱,擅自或强行离院[2],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1.2.2 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是产妇分娩过程及分娩前后的基础工作承担者,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临床护理中的安全性。

新生儿接生、护理过程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重视,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或者产妇的异常情况以致产妇婴儿无法得到妥善治疗,可能对他们造成不可逆伤害。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否合格直接影响产科的安全。如产中助产士的接产手法、产后新生儿的处理(包括脐部处理、沐浴、穿衣)等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产妇与新生儿的产伤。

产程图、产程观察表、分娩记录单、新生儿出生记录单等如不能做到准确记录,就失去了意义[3]。如产妇婴儿受到伤害,无法判断问题根源,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3 防范措施 根据产科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增强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文件[4],严格做好各类文书、表格记录工作,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双方权益。

加强护患沟通。积极与产妇及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向产妇普及分娩、哺乳知识,帮助产妇解决问题,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医患关系。

转变服务理念,增强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细心、耐心、热心、有爱心,严格遵守产科病房的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职责。

提高业务水平。护理人员要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护理过程中有疑难困惑的时候虚心向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请教。科室为护理人员提供定期培训与学习机会,鼓励护理人员自学或接受继续教育,提高科室整体的业务水平。

2 结 果

将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百分制)与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产妇在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比较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孕产妇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产科病房作为高风险因素聚集地,使得其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较其他科室更大。大多数人对妊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和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旦出现危险,产妇及其家属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所以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与控制十分重要。

做好产科病房的安全隐患预防与控制,探索出有效的规范措施,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宦小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292-293.

[2] 魏晓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36):266-267.

[3] 胡常蓉,姜琴.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30.

篇9

关键词:安全隐患;质量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38-02

护理工作性质决定其事务琐碎复杂,人员接触多且复杂,存在多种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患间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损害,这些损害包括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出现的障碍或者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近年来,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缺乏信任,护患关系不和谐,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是减少护患纠纷不容忽视的课题。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对护理工作者存在安全隐患分析,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护士服务态度差:态度问题是患者不满的最常见因素,比如护士说话语气较硬,服务态度冷漠, 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护理操作敷衍了事。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由于身体疾病因素影响,患者更容易激怒,护士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护士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医院形象,若引起投诉案件,损害的是医院的品牌形象。

1.2护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若不能及时给予满意回答,或者态度有所怠慢,常让患者感觉到被冷落或者被歧视。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护士工作一般较忙,无暇顾及患者变化的心理情绪,更容易遭到误解。随着近几年有关医疗纠纷的新闻曝光,使患者对护士人员心存戒备,护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是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1.3护理记录欠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依据,是循证护理的首要问题,在医疗节分中起着关键证据。一旦护士在护理记录中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全面,表达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均可以导致护理记录失真。常常发生护士为患者解决的护理问题,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导致疏漏,导致护理记录欠规范。

1.4护士缺乏法律意识:护士最注重的往往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士在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实行遗嘱不严谨,不尽职责,很容易带来法律责任。比如护士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陈述不清楚,随意涂改,记录内容与遗嘱,护理措施不当等行为。

1.5专业知识不扎实:护士业务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的提问不能回答满意。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引进的先进操作仪器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若护士不能不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会导致抢救设备操作不娴熟,手忙脚乱,造成抢救不及时。将带给患者严重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对策

2.1增强服务态度意识:护理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是必要前提。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换位思考,多听来自患者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回答,真正站在病患角度想。针对情绪不好的患者,需要解释给予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情绪,在护患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取得家人的理解和信任 I。

2.2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护理管理者从道德教育人手,提高护士队伍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全员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文件,把法律意识贯穿到护理活动的整个环节,为病患提供安全护理。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意识,做到及时记录,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到安全护理。

2.3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的一份重要文件,记载了护士护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患者病情的真实记录反映,在法律面前也是一份重要证据。护理记录需要书写规范,完整记录,及时更新。护士需要对护理安全隐患高度重视并且全面分析,医院应该进行书写培训,做到书写规范和完善。

2.4提高专业技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且相互渗透,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导致护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再教育学习,扩宽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护理活动新动态,接受新概念。

2.5注重细节管理:注重实践与细节相结合,善于发现操作中细节,用多次强化刺激教育的方法去进行管理,这对规范、优化护理操作行为、对患者安全管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提高安全护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深入科室,多观察、勤思考、早发现,加强防范,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去发现操作中的不安全细节。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生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体会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进行质量监控,管理者只有从思想上有了清醒的认识,行为上进行改进,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和完善。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6

[2]苏兰若.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7

[3]谢佐卿,姚春花.手术患者潜在性损伤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6,6(3):66

篇10

关键词:综合医院;产科;加床;调床;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41-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2月我科住院孕产妇912例,其中113例住过加床,住加床时间1-3d,平均时间2.2d,从普通病床调入温馨病床109例,住院时间1-6d,平均时间4.3d,从待产室床位调至正规病床201例,平均1.3d。

1.2方法:科室设有护士备忘录,每日床头交接时由办公班记录交接班所产生的护理问题,内容包括与加床、调床相关的护理缺陷,将所发现的缺陷归纳成一种安全的隐患,然后在备忘录上相应的表格上以“√”表示,最后进行统计,对结果进行描述。

2结果

2011年5月-2012年2月我科因加床、调床引发的安全隐患45起。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3.1加床、调床原因分析: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本市内为医疗技术水平最好的医院,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生育期的到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住院分娩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再之院外转入的危重孕产妇较多,经常给我院产科造成孕产妇入院人满为患,正规床位不足,孕产妇往往只能在待产室或走廊加床,正规床位空出后,才能调床。特别是每年5月至次年2月份为分娩高峰期,调床、加床更为频繁,调床、加床似乎成为很多住院孕产妇必经的过程。

3.2加床、调床存在的安全隐患:频繁的调床、加床,在给医务人员增加诸多工作环节及工作量的同时也埋下诸多安全隐患。表1结果显示,住加床孕产妇及其家属产生负面情绪占20%,主要是住走廊人员走动频繁,无隐蔽空间影响休息,无固定卫生间,无地方晒衣物,生活不方便引发;漏移收集二便标本容器占15.6%;漏改新生儿手腕带床号占11.1%;孕妇鞋子、毛巾等物品丢失发生率11.4%;漏改床头卡号发生率为9.1%,漏移床头卡发生率为6.8%,漏改检查单床号发生率6.8%,贴错化验单发生率6.8%,未调整一览表床号发生率6.8%,未调整液体摆放序号发生率4.5%,漏改口服药杯床号2.3%。主要原因是频繁迁床、加床后未能及时改写、调整相关项目,这些都是医疗资源和护理人力不足,监督系统缺陷,不完善的规范和工作流程,个别护士自律谨慎不够等造成的。

3.3护理对策

3.3.1重视系统问题的分析和改进:发生了护理缺陷,首先考虑系统因素,因为个人只是系统的一个部分,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可在系统中找到根源,如护理缺陷的发生可能的系统原因,包括环境安全隐患,不完善的规范和工作流程,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用具匮乏或监督系统缺陷等。管理部门管理的关键不是追究谁出了差错,而是清理系统哪个环节出了问

题以及为什么会出问题,以杜绝发生更大的差错[1]。

3.3.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缺编或排班不合理,护士超负荷工作,巡视不到位对护理风险缺乏预见性,是出现护理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护士长应随时掌握加床情况,对加床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出现问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行弹性排班,对加床、调床的孕产妇一律写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并指定办公班与责任护士核对,确保忙而不乱。

3.3.3突出床旁交接班护理过程环节控制:把握当日迁床、加床的孕产妇治疗护理的重点环节,把出现过安全隐患项目的列入备忘录,如迁床,要及时检查迁床相关项目及备忘录项目是否调整,加床、迁床的安全隐患是否已消除。

3.3.4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自律慎独性:自律性是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具有“慎独”的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做到知己知彼、自律谨慎这才是避免护理失误、缺陷发生的重要基础。

随着广大群众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资源不足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杜绝差错,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2],也是医院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医务工作这个特殊行业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高于其他行业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努力培养每个医务人员都具备自律谨慎的素质,同时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的规范和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核心”的服务宗旨[3],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满意、放心、优质的服务就医环境,才能逐渐实现现代护理“零缺陷”的管理理念[4]。

参考文献

[1]邓鸣鸣.瞒报差错事故护士心理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9,24(13):62-63

[2]陈亚梅,施雁.病人护理安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2):3438-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