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22 16:1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

篇1

【关键词】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26-03

【作者简介】邹响太,江苏省连云港市板桥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56)校长,高级教师。

201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提出,各地要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和交流。近年来,乡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乡村学校教研组形同虚设,教研走形式,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的教研活动;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赶时髦现象严重,研究的问题与实际相脱节,造成了“两张皮”。校本教研的功利化的趋向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课改进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解L地区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现象: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呈现的滞后状态

1.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丧失主体性。

从调查来看,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处于从属、次要的位置。多个学校关于校本教研的工作方案制定缺乏普通教师参与讨论和建议。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不能反映出教师的个人需要。许多校本教研在普通教师看来只是完成了学校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与自己发展没有太大关系。这种主体性丧失,必然导致乡村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抵触情绪,影响校本教研的活动效果。

2.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丢失主动性。

首先,推进策略影响乡村教师主动性发挥。许多乡村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未能系统阐述其教育价值,不能从理念角度加以引领,仅仅靠行政推动,采取强硬的措施推动校本教研的开展,使得教师往往是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影响了创造性。其次,评价方式影响乡村教师主动性发挥。校本教研的考核评价方法简单,缺乏激励性和发展性,不能体现教师对校本教研专业追求,教师参与的热情因此就会被不断降温。另外,考核奖励方案不公平,使得教研成果被不公正分配和奖励,导致了一些教师积极性受挫,从而丧失了校本教研的主动性。

3.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迷失方向感。

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可具体化为“唤醒和维持教师的职业情感、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有些乡村教师由于对校本教研的教育价值缺乏充分认知,未能理解校本教研对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的意义,缺乏教科研的兴趣,从而丧失了方向感,参加活动被动应付。

4.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缺失成就感。

主观上,有的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急功近利,不能持之以恒,参与了许多研究,往往是无功而返。有的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能聚焦于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好大喜功,不能脚踏实地开展研究,很难收获研究的果实。客观上,农村教师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所研究的问题常常观点陈旧没有新意,很难获得同行的认同。加之针对乡村教师研究成果的专项评估和奖励比较少,乡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很难体验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广大农村教师就丧失了成就感。

二、原因:乡村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的管理缺位

1.对校本教研的认知缺失,行动不积极。

从调查来看,部分乡村学校的管理层不能充分认识校本教研对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更不能充分了解校本教研的丰富内涵、核心内容和活动形式。

有的乡村学校存在功能主义观点,认为“教学水平的高低不是研究出来的”,导致重教学绩效轻教研成果,出现“教而不研”现象。有的乡村学校存在形式主义,导致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出现“研无实效”现象。这种对校本教研价值的认知缺失导致了实施校本教研的行动不够积极。有的乡村学校校本教研是只停留在纸上,显示在计划总结上;有的是应景式实施,上级部门检查就开展做做样子;有的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定时定地点一起拉家常;有的l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常常被临时工作替代。

2.校本教研的方案宽泛,落实不到位。

有些乡村学校的校本教研方案笼统宽泛,没有体现校本研究的本质特征。不同的学科制定的校本教研的活动原则、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应该区别对待。即使同一个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学生特点也是应该有所侧重有所不同。而调查中,有的乡村学校制定校本教研方案没有基于校情、学情、生情和学科特点而有区别的开展,整齐划一搞一刀切。

另外,不同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方案制定中也没有得到区别对待,没有进行必要策略说明。这种宽泛的规划或方案,很难落到实处,必然导致活动的形式化、表面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校本教研的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乡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形式非常单一,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分年级的备课组活动和按学科的教研组活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校本教研的提法,直接按照学校教研工作进行计划安排。其活动的内容也仅局限于集体备课活动,局限于校内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局限于开学初交流教学计划、学期末上交教学总结等。

三、行动:促进乡村教师主动参与校本教研

1.以人为本,确立教师校本教研的主体地位。

乡村教师应当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怀着发展个人职业素养和共同需求积极参与各种校本教研活动,这种参与不是源于学校管理者的行政干预,而是源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自主需求,源于教师充分表达自我的意识以及教师开展相互对话以达成理解、形成共识的自我愿望。

因此,学校在组织管理校本教研中牢固树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一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校本教研的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变革教师的职业意识、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唤醒和维持教师的职业情感,通过合作、指导、学习和研究实现共同成长。二要转变职能,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的管理主要是服务保障、价值引领和促进合作,促进校本教研的各种活动成为教师追求职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校本教研的核心功能从“组织管理”向“教师发展”回归。

2.创新机制,促进教师校本教研的主动作为。

一是建立考核机制,为缺乏专业发展动力的教师压担子,明确量化校本教研目标任务;二是建立培训机制,为缺乏专业发展目标的教师指路子,指导他们制定活动计划、树立发展目标;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为缺乏专业发展引导的教师做样子,用身边人身边事树立专业发展的榜样;四是建立保障机制,为缺乏专业发展机会的教师搭台子,开展各种校本教研的专业评比,让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展示机会、获得成就感。

因此,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形式要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在教研组常规活动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的过程要由闭门造车向开放兼容转化,校本教研的活动推向校际合作和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校本教研的主体要由单打独斗向共同提高转化,开展教师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教学和合作研究,促进共同发展;校本教研的实施要由行政推动向价值引领转化,由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探究转变。

3.分类指导,引领教师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

乡村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让广大乡村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的本质特征是主体性、互动性和生成性,让广大乡村教师明确校本教研的任务,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让广大乡村教师理解校本教研的目标是相互学习、协同研究、共同发展。为此,乡村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的分类指导。

一是加强以学科教研为类别的指导。乡村学校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校本教研分别加以指导,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盲点,指导教师甄别问题、收集资料、展开研究、形成反思。

二是加强以教研内容为类别的指导。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提供不同的策略和技术支持,促进乡村教师提升自身学科素养和教育能力。

三是加强以教研载体为类别的指导。乡村学校要对不同的活动载体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保证顺利开展活动,并不断提高研究效果。

4.以“合作”为本,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共同提高。

校本教研的成效并不在于出现多少个学术骨干与带头人,而关键在于多数教师的状态,在于整体水平和教研氛围,形成“多元、合作、交流、分享”的教研文化,成就大多数,才能充分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一是开展合作性教学。合作备课,有助于教师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充分发挥资源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鞭策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上趋向专业化成长。

二是合作磨课。一起提前研读教材,查阅资料、设计思路、撰写教案,最终能达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相互启发,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三是合作授课。教师与资深教师之间师徒合作,基于“同课异构”进行研讨磨课、示范教学、课堂观察、教学反思,以此促进彼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高。

四是合作研究。多位教师开展备课、磨课、评课、学术沙龙、同课异构等专题研修,共同开展课题研修,这样的共同研究内容具体、过程可控、结果可用。

四、思考:落实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的责任主体

1.乡村学校校长是乡村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

首先,乡村学校的校长主导校本研修的决策。校长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的校本研修作出恰当、清晰的决策。其次,乡村学校的校长主导校本研修的行动。校长要和乡村教师一起修订研修计划、确定研修形式、认定研修内容,形成研修机制,建立研修网络,考核研修目标。

另外,校长要创设一个有助于乡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内外环境,通过协调关系,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模式创新,拓展研修空间,促进协作帮扶,为校本教研构筑一个系统的、动态的、人文的教育生态环境。

2.县区学科教研员是乡村校本研修的指导者。

教研员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的发展层次,设计出不同的教研培训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科学评价农村学校的公开课、汇报课、研究课、竞赛课开展效果,提出指导意见和改进策略,促进农村教师对教与研的理性思考。

3.区域学科骨干教师是乡村校本教研的重要他人。

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成功经验反哺教育,对乡村同行进行示范引领。

篇2

一、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 员:z 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

二、校本培训主要内容

除要求教师参加深大师院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区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外,我校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师德师风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读书活动、名师讲坛、名师咖啡厅、网络“咖啡厅”、课例研究、教研组内培训、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信息媒体使用培训、班级和宿舍管理培训等。

具体培训项目安排如下:

1.师德师风培训

每周周五下午,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由校长室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通过自我研修、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不断提升人格素养和专业素养,有效实践“比工作业绩,看奉献大小”的岭红价值观。

2.读书活动

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相适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统一购买教育理论书籍,在教师放寒假前下发到教师手中,要求每位教师写读书心得,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3.名师讲坛

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系”为主题,聘请校外专家,在高中部5号报告厅,开展名师讲坛活动,一校三部视频联播。

4.名师咖啡厅研讨

以“如何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和研究的组织”为主题,确定名师为中心发言人,其余教师结合各自实际,进行研讨,网上直播或录播,三校区相互借鉴。

5.网络“咖啡厅”

利用校园网平台,开发软件,设立网络“咖啡厅”,开展网上读书论坛活动、网络专题讨论活动、网络课例研讨活动。

6.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

继续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向青年教师提出了“德艺双馨”的要求,并给青年教师配备教学业务师傅和班主任师傅,举行“师徒结对”仪式,签定“师徒合同”。

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定期组织全校教龄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参加学科课、板书、教案和信息技术四个单项的比赛。通过“试讲-评课-再试讲-再评课”的反复摔打与磨练,让青年教师明显进步。

7.教研组内培训

针对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差异举行教研组内培训,因材施训,使各层次教师都能得到不同层面的提高。

8.信息技术培训

本年度,安排三次培训,一是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二是网络“咖啡厅”的使用培训,三是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培训。

9.校本课题的研究

继续开展年度校本课题研究,实施“课堂教研策略”和“‘问题’课题化策略”,将理论教研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0.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课、示范课、或视频录像课等典型课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分享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

11.班主任培训

由政教处组织实施。或外聘专家培训或校内交流培训,以期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班级管理能力。

12.安全培训

由治保室组织实施。对本校部分教师(如体育教师、实验员等)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

13.观摩考察

本学年度,拟安排生物组、数学组教师到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的特色学校,以听课、座谈的方式学习培训,以强化我校学习型教研组、研究型备课组建设。并通过观摩学习收获、感悟报告会,以促进全体老师共同提高。

三、经费投入及条件保障

学校制定“校本培训经费预算方案”,培训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在区教育局下拨经费的基础上,学校再拿出一定费用,在设备、资料、校内研讨、外出考察等方面满足校本培训的顺利进行,并在目标管理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对团体和个人予以奖励。另外,在培训活动的场地,所需的设施、设备上予以保证。

四、校本培训的考核评价

(一)把校本培训列入年度教研组、年级组目标管理考核

围绕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以建设品牌教研组和研究型备课组为契机,把校本研修纳入《教研组目标管理书》和《年级组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考核评价细则,进行“工作目标”和“质量目标”两方面的考核评价。

(二)建立考核登记制度

学校制定《校本培训记录表》,记录校本培训情况。学校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组等不同层面组织的校本培训,均要严格考勤。学校每位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每学年不得低于20个学时。组织者要按要求填好《校本培训记录表》,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填写好《继续教育培训记录册》。

篇3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资队伍素质,2018年暑假,根据教育局安排,我镇将于8月21日开始教师培训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于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教师。

三、培训分工

暑期教师培训包括镇级集中培训和各校校本培训。镇级集中培训由中心学校派送或实施,校本培训由各学校具体落实。

四、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镇级集中培训

全镇分三个会场,中心学校委派人员核查各校教师考勤(各校自带考勤记载表交中心学校工作人员负责签到),各会场作息时间为8:00时至11:00时,下午教师撰写培训心得等,

8月21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钟璐、张军峰),中心学校项东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8月22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钟璐、张军峰),中心学校项东组织。

8月23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高红兵、杨丹),中心学校申先黎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二)分校校本培训(8月24日-27日)

1.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为主题教育。

各学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为主题,开展主题讲座、演讲比赛、撰写体会等活动,全面领会新时期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时间不得少于1天。

2.教学业务培训

教学常规与技能培训

各学校要针对教学常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小学以校或中心小学为单位统一组织,中学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不得少于1天。

学科专题培训

为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校本培训应采取专题讲座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蹲组领导要亲自过问,学科教研组要认真筛选培训课题,严格遴选培训教师,确保培训效果。不得少于1天。

3.班级管理与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各学校要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班主任论坛等形式,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培训,夯实班级管理技能,创新班级管理形式,提高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水平;要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生发展进行研讨。不得少于1天。

4.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全员培训

各学校要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平台8月15日开通机会,组织教师集中研修和自主研修,重点学习备课磨课,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整合,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5.分享交流

教师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培训心得,学校组织交流评比,促进教师及时内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培训是暑假期间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校长要亲自抓,抓具体。各校要提前安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安排好培训日程,于8月20日前报中心学校谢远均收;要精心组织好每天的培训,强化纪律,确保培训工作扎实开展。

(二)明确专题,责任到人

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取决于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的遴选。暑期前,学校要通过教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途径,筛选培训内容,确立培训专题。由兼职教研员、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班主任和教师等认领培训专题,或由学校指定培训教师和培训专题,每位培训教师务必提前准备,精心备课,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并在培训前半个月交由学校审核,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机制,改善环境

各校要在暑期校本培训前,对培训会场进行升级改造,要安装空调和饮水机,调试好电子白板和音响,确保培训环境干净、整洁、温馨,让教师学得安心、舒心。要根据培训效果和参训情况,对教师进行考评考核,从而建立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督查,确保效果

中心学校统一部署,包校领导要深入学校,对校本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8月24-27日,每天下午五点前,各校分管继教工作的领导要将培训现场和考勤记录(注明具体日期)的图片和视频发送到唐镇继教工作群,作为学校培训工作考评的主要依据。

(五)落实经费,严格考评

各学校要根据培训专题,为培训者和参训者购买必要的培训资料,提前配发,便于培训者、参训者备课交流。培训结束后,将利用开学检查的时机,对各校的培训工作进行考评(要有署假教师培训专档),把考评情况纳入年度教师教育工作量化体系,作为评选先进的否定依据。

 

 

 

篇4

【关键词】蹲点调研 有效调研 校长资格培训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55-02

校长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面临一些陌生的教育情境,需要校长在最短时间内开展调研、迅速掌握信息,并对进行处理,发现问题症结并给出对策。为了帮助校长具备此项工作技能,在校长培训中我们尝试“蹲点调研”这一培训方式,取得一定成效。现结合具体工作,谈谈笔者对有效开展蹲点调研的思考。

一、从调研目标看“有效调研”

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从一定的研究目的出发,深入教育实际,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向有关人员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达到了解事实、发现问题,并解释有关现象的发展趋势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一种方法。

蹲点调研是在某所学校开展的调查研究,即以某所学校在学校管理某个领域开展的实际工作作为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因此,蹲点调研的目标至少有两个:一是结合所蹲点的学校,对所要探究的问题的实然状态有所理解,并对后续的行为改进提出有深度的建议。二是对调研的技术有所掌握。具体来说包括:学会如何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应遵循哪些研究伦理、采取哪些手段、如何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

基于这样的目标,在选择蹲点学校时,我们就不必拘泥于示范性学校,学习的任务也不止是学习示范性学校的先进经验,而是要通过有效的研究手段获取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在评价调研成效时,也不能被蹲点学校成功经验所遮蔽,而是考察研究者是否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手段获得最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对研究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即也原有基础上是否有所生成、有所构建。

二、确保“有效调研”的实践策略

1、对蹲点调研的基本内容进行框定

调查研究的内容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确定调查研究的主题,即设计研究内容让学员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因为学校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作为学校外来者的调研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对学校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为此,实施短期的蹲点调研最好实现确定调研主题,让所有参与调研的人员围绕着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第二个层面是确定具体调查研究的内容,我们根据调研报告撰写格式,将调研的内容大致分为学校在*主题方面的基本做法、成功经验、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后续改进的建议四大方面。

三、对调研方法进行范例指导

当前教师队伍中接受过教育科研方法专门训练的老师并不多,为此,在校长培训课程中,需要对调研方法进行介绍。

例如,在活动实施方案中,我们向学员们推荐了实地观察、听取学校领导汇报、设计问卷对教师、中层干部、校长等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与教师、学生座谈、查阅文献资料、观摩课堂教学、参与教师的教学生活等调研手段。考虑到不同的调研主题所采取的有段有别,我们在调研之前,除了总体介绍之外,我们还出示了一所学校的调研方案,帮助学员理解设计思路。

1)根据调研主题选择调研对象

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专项调研时,需要对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学生进行调研。而如果调研主题是学校校本研修,则需要对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普通教师进行访谈交流。

2)根据调研主题选择查看的文献资料

因为大多数被蹲点学校对外来者总是抱有一定的戒备心理,不会主动地呈现自己的问题,因此调研中经常会发生很多必要的资料没有提供的现象,为了确保调研的有效深入,在进入调研现场之前,调研组在调研方案中必须明示需要调研学校提供的文档资料,而不至于被蹲点学校牵着鼻子走。如对学校的校本研修进行专项调研时,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有:学校校本研修三年规划、年度(学期)研修计划、研修总结、各教研组的研修计划、学校针对不同教师层次制定的研修方案、研修活动记录,研修课程资源、教师研修反思日记等。

3)根据调研主题搜集或自创调研工具

调研之前,需要对调研主题进行学习,尤其是对理想的目标状态有清晰的把握。而要了解理想的目标状态,可以参照一定的工具。例如在对校本研修进行蹲点调研前,事前查询全县校本研修考核评价表,明确理想的校本研修需要达到的具体指标。在进行德育工作调研时,可查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等。但是不能迷信调研工具,尤其是对学校在规定动作之外的一些体现学校特色的成效,要积极予以肯定。

4)对问题的表述方式进行指导

调研之前,最好根据调研主题设计要调研的问题,并且考虑适当的顺序,问题不能重复问、不能跑上来就一个难题难倒别人,而是要像唠家常一样循序渐进地引导调研对象进入角色并主动应答。同时还要考虑适当的提问方式,例如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在对教研组长进行调研时,先是问“你们日常的教研活动中碰到的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有个别组长始终一言不发,估计是不愿意把问题公告与众。于是,调研组巧妙地换了提问方式,变成“你理想中的教研活动应该是怎样的?”这一问才使得所有教研组长都打开话匣子。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答方式,起到的效果却大相庭径。

3、对调研伦理做必要的提示

培训班中开展蹲点调研与教育行政部门开展调研有本质的区别,行政部门多是检查工作,给予等级评分。而培训班搞蹲点调研是要挖掘学校的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借助调研组的团队合力来分析问题,引发思考,训练思维、帮助学校解决难题。因此,调研人员要秉持积极、谦和的工作态度,进入蹲点学校之后,不能时时去抓问题,而是善于躬身求教,引导学校不断地展现成功经验,提升他们工作幸福感,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当面对学校所遭遇的困惑时,不吝惜将自己所知的成功经验与调研学校共享。在调研活动之后,要尽快完成蹲点调研报告,并反馈给蹲点学校,为学校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4、精心策划经验交流会确保培训成效

调研后的深度交流包含两个环节,第一是调研组内成员在调研活动之后,合作完成调研内容记录册。调研活动记录册的具体项目有:调研活动方案设计安排、调研学校基本情况、成功经验(案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的对策、调研后的感受。

第二环节是由各小组选取代表交流蹲点调研的成果。交流汇报分两阶段展开,第一阶段中,我们要求同一调研主题的学校先进行组内交流。在组织分配调研主题时,我们预先安排好2-4个学习小组调研同一类主题,例如校本研修主题,我们有四个组分别去幼儿园、农村初中、示范性高中、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蹲点。这样便于同一主题的研究小组对比借鉴别组的经验,例如如何组织调研活动,如何采集信息、如何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第二阶段是班级交流,就是同一主题的调研小组选派一组进行班级交流,这样最后选派的班级交流的小组都介绍不同的调研主题,班级学员既有点的深入、又有面的把握。

而深度交流中,我们不仅仅是让小组代表介绍调研过程和收获,还安排了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环节,台下学员可对汇报者所述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发问,组员可以帮助汇报者现场作答。发问有不同的类型,一是对不明白之处进行追问,力图了解更详尽的信息。二是对调研者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性建议。例如,象山二中组在介绍学校德育管理措施与成效中,有关军事化管理的相关措施受到学员的质疑,学员们纷纷就“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否是限制人的不良行为?疏与堵的手段各有什么优势?军事化管理短期内的成效与学校德育管理的代价如何权衡?”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5、对各调研组的成果进行深度加工

汇报交流之后,并非意味着培训已结束,而是要对各组的调研成果进行仔细的研读,肯定优点、明确不足、共享优秀成果。尤其是培训教师要从学员作业中挑选出优质的调研活动纪要、调研报告、调研活动记录册、调研方案,刊登在班刊或放置在网络研修平台上供学员学习共享。另外,需要对每一个调研小组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阅,对调研活动记录册、调研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注,并通知调研小组查阅评改建议,以明确自己调研存在什么问题。即让每一个调研小组都得到培训教师悉心的个别指导、让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最大程度上得到共识。

篇5

在专项督导和2012年以来每次到北大湖中心校及村小的随机督导过程中,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与校领导和师生的访谈以及师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北大湖中心校对村级分校实施一体化管理的全过程及取得的成效。5所村级分校每年至少有3-4所分校获永吉县教育局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或教学质量提高奖,北大湖中心校官地分校连续6年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可以看出,北大湖中心校对村级分校一体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较高的推广性,是相当成熟有效的典型经验。因此,永吉县督导室主动挖掘这个典型经验,提炼其优秀的管理经验并大力推广,以期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追根溯源,提炼管理经验

在发现北大湖中心校这个典型经验后,县督导室深入学校,追根溯源,梳理了学校在管理方面的做法,并帮助学校提炼出了值得借鉴的管理经验。

我们在与学校领导座谈中了解到,2008年底,学校领导班子多次研讨、分析后一致认为,要解决好村级小学短缺学科没有教师上课、村级小学内部管理不统一等问题,就必须利用好中心校的教师资源和学校管理策略,让中心校与村级小学实现资源共享。

2009年3月,北大湖中心校开始在村级小学短缺学科实行走教送课的办法,使村级小学的学生与中心校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2010年,永吉县教育局出台了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后,学校班子更是多次召开例会,研究如何结合校情将文件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通过五次班子会、三次村级小学校长会,决定从五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五个统一内容),最终研究制定了《北大湖镇村级小学“一体化”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及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北大湖中心校对村级分校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使各分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还总结出可以借鉴推广的一体化管理经验。

在硬件建设上实现标准化。目前,分校校舍在美化、绿化和暖气化,实验室、微机室等方面均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建立了“村小校长信息群”和“教师信息群”,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分校物态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也都与中心校相同。

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实现精细化。每年年初,中心校校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及分校校长专门召开例会谋划全年工作。从作息时间、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到德育活动、校本研修等,都做到同方案、同要求、同时同步开展。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实行科学的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和信息反馈,坚持日检查周评比月考核,按照考核细则,对分校校长和教师进行科学评价。按照“两个方案”统一组织分校学科检测。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专业化。进一步完善镇内教师交流和走教制度,中心校以走教或聘任代课教师等方式每周为分校送课,分校教师全程、全方位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各种校本研修活动。同时启动了资源库建设工程。分校教师利用资源库各项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下的同步备课、同步教学。扎实的校本研修和校本科研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分校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了分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搭建平台,推广典型经验

为更好地总结推广北大湖中心校一体化管理经验,为其他有相似背景的乡镇中心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责任督学与北大湖中心校一起探索推广经验的策略,发挥责任督学发现、推广典型经验的作用,不断提升督导水平。

运用督导手段,搭建交流平台。永吉县教育局出台《关于实行乡镇中心校对村小一体化管理的意见》两年后,县政府教育督导室采取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和综合督导的方式,通过督导后集中通报,为各乡镇中心校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召开现场会,创造学习机会。2012年10月25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全县各村小校长、中心校兼职督导员共45人,召开了中心校对村级小学一体化管理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交流了两个一体化管理经验,围绕学校内涵发展、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及平安办学等专题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受益匪浅。

借助媒体宣传,拓展社会效应。2012年以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通过县、市、省级教育督导网站,利用国家、省、市相关督导检查之机,大力宣传北大湖中心校一体化管理经验。另外,还向江城日报、市县电视台等媒体推介北大湖中心校一体化管理经验。

反思督学角色,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1.责任督学对自身角色要合理定位

责任督学下校督导一方面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思路,督促整改;另一方面要真正设身处地从多维度观察、从亮点处发现,与学校共同提升办学水平、拓展办学思路、打造办学品牌。

在对北大湖中心校的督导工作中,责任督学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典型经验的发现者”,然后将这样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的一体化管理经验大力推广。同时,以此为契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在学校深入开展,成功助推乡镇小学、县域学校的均衡发展。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

校本培训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一种在职教师培训形式,是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育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从多年来的培训实践看,校本培训符合我国教师队伍庞大、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脱产培训优势互补的培训方式,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但由于各中小学校长的重视程度、培训者水平、培训条件等差距较大,加之评估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一些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准确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要发展。而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中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教师走向“专业”的前提。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确立和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来说,由于教师个体之间存有差异,因此给教师进行准确的专业发展定位十分重要,它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影响课程实施的走向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应分类进行。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学校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加强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可以在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和课题研究等方面予以培训。

2 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否真正解决了本校问题或改进本校教师工作,是校本培训有效性的标志之一。

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缺少对教师成长规律、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究,往往导致培训内容随意性强,缺少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制订了校本培训方案,但一些农村中小学或盲目按照上级培训要求,或凭校长想当然进行“应付式”培训,培训内容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的个体需要,最终导致了校本培训的低效。

有效的校本培训内容应定位在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选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教学反思与教学叙事的撰写、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等。培训重心应落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上,解决教师的困扰,这样的校本培训,肯定受到教师的欢迎,参训教师也会乐此不彼,积极参与。

3 积极发挥同伴互助学习作用

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对问题的独特看法,这是教师培训中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校本培训中教师是平等的,他们兼有双重角色,既是培训者,又是受训者,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实现在互动中发展。如有的学校除了师徒结对的常规做法之外,还进行研究式听课,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来交流,带着策略去实践,循环往复,共同提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前所长、国际著名教育改革专家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说道:“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

4 突出自我教育与管理作用

校本培训中,需要教师个人自定目标和计划,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其方式有个人自学、自研、自考等。在农村学校缺乏名师指导的情况下,校本培训是一种适合教师个人发展特点,比较个性化的研修模式。

教师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只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把校本培训的成果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校本培训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和实施。

5 加强培训主讲教师业务培训

校本培训的培训者是各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引领者、指导者,一般是由班子成员、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名优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作为培训的主讲教师,首先应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此,必须重视培训者的培训工作。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推荐培训者外出培训,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回校后向全校教师做学习汇报,传授“真经”,实现“一人充电,共享光明”,达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6 开展校际联动校本研修交流

每一所学校都拥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开展校本培训时,要加强学校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做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协作双赢。小学与中学之间、乡镇学校与县城学校之间,都应“对外开放”,采取选派城镇教师送教下乡、农村教师进城镇学校学习,城区示范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等方式,充分发挥区域内学校的培训资源优势,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师资资源不足等问题。这样在没有影响正常教学、需要经费不多的情况下,就能达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目的。

7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修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资源是多方面的,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可以通过“天网”(互联网)、“地网”(校园网)和“人网”(学校教研活动、各类交流等)等方式进行。而计算机网络培训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研修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它既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自由选择的学习内容,也可以促进小组或团体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大大增强校本研修的自主性、便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关注教育教学的“热点”、“亮点”,就能拓宽视野,与时俱进。

8 建立校本培训考核评估机制

校本培训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建立考核评估机制。考核评估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等方式。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全局统筹、规划、指导、监测和评价工作,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保障各校校本培训经费以及师资等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培训机构对于区域内的校本培训要进行全盘规划,对于农村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进行宏观指导,同时全程监督学校的校本培训,并对于各校的校本培训成果进行评价。

农村中小学要基于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针对教师专业需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宽松良好的培训环境,通过教研为主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搜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与意见,不断对培训行为进行调整,制定具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激励制度。要为每一位教师专门设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与职务评审、聘任、晋级、晋升、评优等挂钩,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校本培训中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许伟等著:《校本培训创新:青年教师的视角》,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2] “贵阳地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加强校本培训 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 周文胜:“县级师训机构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4] 初晓华:“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的研修模式”,《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5期。

[5] 蒋福良、董剑峰:“教师网络研修的实践与发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2期。

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办校质量。使我校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二、工作目标:

1、强化科研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教育工作队伍。

今年县规划办将对科研骨干教师进行后续培训;对广大教师进行通识性科研培训。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始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同时,也要做好校级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人人懂科研,人人能科研,科研有课题,科研见成效。

2、优化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的常规划、科学化、规范化。

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促进各教研组工作日常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研究方法科学化。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做到有记录,有记实,有过程性材料。

3、深化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加强课题实验课及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

对已经结题的研究成果和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交流推广应用,以学校工作博客和校本研修论坛为载体,拓宽交流渠道,提升推广层次,加大应用力度。

三、工作措施

1、教师业务学习每双周一次,具体时间、内容根据工作情况安排。

2、做好“十一五”第三期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推荐工作,做好到期科研骨干教师继任的组织协调工作。

3、积极准备,迎接规划办领导深入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通识性培训,做好时间,场地等具体安排工作。

4、积极组织教师研讨论证,争取立项一项市规划课题。

5、推广科研实验课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选派出一名教师做课题实验课公开课。并在其中产生去县赛课选手,认真做好选课,备课,导课,上课的指导工作。

6、征集所有参加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实验反思。

7、加强国家、省、市、县科研成果的征集工作,并择优在学校校本研修论坛上发表。

8、组建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组,选拨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制定工作计划

3、配合规划办对“十一五”科研骨干的考核、认定

4、组织科研实验课初选,选定选手,准备实验课

四月份:

1、校内实验课赛课初选

2、征集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五月份:

1、参加全县实验课大赛

2、论文征集

3、“十一五”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培训筹备工作

4、成立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小组,选拔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六月份:

1、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教师培训

2、课题申请立项

七月份:

总结工作

九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配合规划办做好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考核认定,继任科研骨干教师认定

3、征集各级各类成果

4、征集教育科研反思

十月份:

1、准备参加科研经验及成果交流会

2、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准备课题开题报告

十一月份:

1、校内科研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评选

篇8

2020年我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高教社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也得到了各基层中学的通力协作,项目进展顺利。现就我校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2020年我们承担的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参培学员60人,参培率100%;在全体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下下,辅导老师兢兢业业,学员们学习积极性高,培训过程严谨、轻松、愉快,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达到了培训的真正目的,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培训期间,我们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优秀教研员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员带来了一场场学术盛宴;开展了学员交流研讨、示范课、说课评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学活动;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效果良好。经过历时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混合式学习,全体学员为国培交上了圆满的答卷,明晰了专业发展路径和方法,涌现出了一批研修成果和优秀课例,切实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并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主题开展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一人多轮等多形式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站位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力。为确保我县“国培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进修学校,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修学校、接培学校、基地学校的校长全程参与了集中送教活动,特别是中学的三位主管校长,全程参与导师团每次送教前的交流研讨会、送教后的总结分析会,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可以说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项目的重要程度,也是本次国培项目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

为加强管理,使项目取得实效,分别出台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对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明确要求:葫芦、冯家寨、大平台三个学校必须把“国培计划”纳入常规工作,列入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参培教师返校研修过程中必须在所在乡镇进行推广使用,真正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凡培训未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得参与各类评先评优。从而在制度和组织上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项目的重要程度,也是本次国培项目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

(二)优化团队,保证质量

这次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我们组建了项目指导及实施团队,形成了指导团队、专家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三支力量。

管理指导团队包括局乡校(校长)三级行政管理团队和班主任、协作组三级班级管理团队,这支力量主要起到了行政推动和组织管理作用。

专家团队由外聘专家、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和我校专职培训教师三方面构成:我们按照“围绕需求定课程,围绕课程选专家”的原则来选聘专家名师,选聘的6位高校专家教授都是由主办单位推荐,我们选聘3名中小学名师和优秀教研员是通过当地的名师资源库,结合其现任教情况选聘。

后勤保障团队也是由县乡校(后勤校长或主任)三级构成,这支力量主要是为学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保障。

培训团队各自任务具体,职责明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证了项目实施各环节行动路径清晰,组织分工具体,方法措施得当,目标落实到位。

(三)加强防控严格排查

一是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明确专人负责,把学校联防联控的工作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培训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学员,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输入扩散。培训期间一律佩戴口罩。二是每天对校内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对报告厅、办公室、厕所等公共场所逐一清洁打扫,并实施消毒防疫。三是对进入校园的所有人员,一律进行实名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和出示健康码。

(四)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为把本次国培项目做优做实,使我县承担的送教下乡培训能够按照培训指南要求,不走形不变样,我们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有:《学员手册》、《学员守则》、《班委会工作条例》、《优秀学员评选条件》、《学员请销假制度》、《学员学习考核办法》。为了细化管理,学校还制定了《培训方案》、《培训管理细则》。班主任组织学员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员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及后勤服务保障。做到精心管理,规范实施,过程落实,不走过场。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位学员认真学习,按时活动,积极完成交办任务,班主任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学员进行考核,确保了学员出勤质量。学校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在培训过程中,在管理上没有出现问题,与管理制度健全和管理人员执行到位有很大的关系。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全方位保证了项目能够有规可依,按规实施。

(五)精心谋划,务求实效;

1、科学遴选项目接培学校和参训教师

接培学校的选择:依据“如何上好一堂课”研修主题,我们几次开会研究接培学校,以求项目效果最大化。我们广宗有8个乡镇12个中心小学,南北狭长,乡镇中学有大有小。基于便于学员管理、便于学员集中、学校基础设施好、地理位置好、发展水平好便于协作研修这几方面,结合学校实训条件、教师教学能力等情况统筹考虑。

参训学员遴选:在送教乡镇辖区内,主是是基于三方面考虑:青年教师积极性高、培训需求相近、助力提升空间大。故而选择了葫芦、冯家寨、大平台三个中学的数理化学科教师参训。

2. 训中抓重点,学以致用。

在培训期间,还指派专人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对学员到勤、学习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管理。我们安排管理员和坊主就坊员在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对坊员所做的作业进行批阅,定期对坊员在线学习情况进行通报,及时通知“后进”坊员及时在线学习,使每位坊员的成绩都达到90分以上。线上学习,是坊员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研修网平台为坊员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如何让坊员按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取得线上学习效果,县进修学校管理层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除了在“微信QQ群”及时发成绩通报外,还汇总坊员所在学校的集体成绩,全县通报。

在整个培训期间,专家团队从教学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三个方面为学员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文件解读、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现有课程结构分析、教学设计与评价、说课的程序与技巧、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PPT的制作与美化等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接培学校的需求,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对学员进行指导,从课程结构设计、幻灯片、说课稿、录制说课视频等多方面对参训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完善指导。专家团队还采用讲授、示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员们的思路,通过举办小型说课会,为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实实在在帮助受训老师们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和“建好一门课”的问题。

3. 及时督导,扩大效果。教师培训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它不仅需要先进的培训理念、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团队、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同时还需要严密的管理监督保障。在本次培训中,为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在培训的管理监督方面也采取了比较得力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一是主管校长负责制和学科管理员制,每个学科为一个小组,都推选一名管理员。全面负责本小组学员的学习、生活及沟通联系工作。二是严格考勤,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培训的质量。此次培训严格考勤制度,原则上不允许替换、请假等事宜,各基地学校根据学员跟岗阶段的考勤及其表现给予评价反馈,这种约束机制保障了良好的出勤率,没有出现无故缺席的现象,将培训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三是积极引领各位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体,开展交流研讨、经验介绍、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参训学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同生共长。培训在管理员的组织带领下,以学科小组为单位,通过研讨、小组活动、微信群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就本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成长体系等多方面的热点问题充分讨论、互动交流、发言研讨。

项目特色:

突出创新,彰显特色

特色一:实行“切块打包”责任制。

“切块打包”是参训学员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管理,而讨论时按学科进行分组,由各学校主管教师培训的副校长负全责。从参训学员的通知、召集、报到签到、领取资料到乘车、听课、上报材料,主管校长全程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签到率、听课率和按时上报资料,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培训效果。每一次活动,都要求活动基地有方案,有督查,所有细节均有主管校长负责落实。

特色二:局领导全程参与,调动积极性

主持人在活动中有序而灵动地组织、串联、协调活动的各个环节,胸有成竹地驾驭活动的进程,与其他授课专家教师配合,机动灵活地处置授课中的各种情况,可以有效地保证学员参训期间学习的高效、保证与授课专家的沟通畅通。我们特意选派县教育局师教股股长祝海兴同志全程担任集中培训主持人工作,负责组织课堂纪律、简介专家、穿插引导和组织答疑。

三个学科,各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出任管理员,主持分组讨论活动,帮助学员养成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互动交流、注重实效的培训学习习惯并跟踪培训全程,课间组织一些热身活动,处理协调临时事件。以学科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各小组分别提交作品进行评价。制定可执行的方案,组员之间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问题。集中分学科教研。在对教学设计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由各学校教师代表登台献课,大家观课议课,再进行反思,对已有教学方案,从教法、学法、课堂评价等方面做了修改,在课堂实施方面做了优化调整,最终在大家集思广益基础上,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多次的展示、汇报、小组讨论等,让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增强了的团队意识,有助于老师们去培养自己的学生。这保证了培训中的每个环节实施到位,从而催生出了培训的实效。实践证明,这样做学员积极发言,课堂效果好。

三、关于今后培训的设想、意见、建议

(1)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反思本次培训的不足之处,尤其要重视学员的反馈意见,查缺补漏。在培训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培训设计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确保培训质量。

(2)及时部署,通畅运行

本次培训项目管理团队及基地学校通力合作,以一种高度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圆满的完成此次培训任务,肯定态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任务的调配。今后的培训提早进行任务的安排部署,减小对基地学校工作强度分散,保证培训的顺畅进行。

篇9

20**学年度是成功教育委托管理在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校校情以后,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之年。这一学年学校以办学规划为行动纲领,遵照分步实施、及时调整、重点突出、稳步推进、争先创优的原则展开各项工作,工作初见成效。

本年度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20**年**市卫生合格单位;区文明单位;年终考核一等;“三服务”工作优秀工会;区中小学优秀网站;区优秀家长学校;区先进大队部;区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三等奖;区安全工作台帐评比三等奖;教育特色项目三等奖等。

(一)校务公开日趋规范,文化建设积极推进

1、校务公开,机制健全。本学年度调整充实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监督小组人员;进一步完善与细化了校务公开制度;针对校务公开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随时召开工作会议予以解决;学校重大决策由行政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建立了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创新了校务公开的形式;每学年一次由教代会代表对校务公开作测评,有效保障校务公开工作开展。

2、政务网公开,内容充实,调整及时。政务网公开内容既有各部门各方面的内容,也有各级领导视察调研我校的情况报导;既有教师学生的风采展示,也有学校教育教学重大改革的决策方案。内容基本做到了周周有更新,重大新闻能及时上传。每学期平均上传信息有五、六十篇。**年4月,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和区教育局的工作布置,我校进一步规范了“信息公开”专栏。虽然这次工作面广量大,时间紧迫,但在认真研究,吃透精神和要求的前提下,细致分工,这项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信息量多而且及时。

3、党政班子团结协调。党支部全力做好教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为“聚焦课堂、聚焦教学、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夯实了基础。正像教师们说的那样:“校长书记一人作词,一人谱曲,十分和谐”。

4、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成效。我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反思、有继承、有创新。以“文明组室创建”为抓手,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人人参与,集体共建。本学年度,语文教研组获得“区三八红旗集体”;王雅琴、沈素华等教师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5、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树典型、学先进、助成功”活动。本年度,我校开展了“好老师介绍”、“好字系列评选”、“感动**”事例推荐、成功教育读书活动、成功教育小故事征集活动、“红五月继先辈志,党团员今展风采”等系列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地树立了新风,弘扬了正气。

6、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本学年度,在全体行政人员的群策群力下,学校制定了《关于调整我校教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标准的通知》、《学校章程》等规章制度,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德育工作重视常规,主题教育形成特色

1、夯实常规工作,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获得“**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八项评比制度”的行为规范示范班的评比活动,以巩固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主题月的教育形式,抓好了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重大节日,进行思想教育,做好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的清明节系列活动和“扬传统文化、尚和谐自然”的端午节系列活动等,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关注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帮互助的温馨学习氛围;结合时事,开展了“博爱行”等赈灾捐款活动,让学生深深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2、建设“温馨教室,和谐校园”工程。

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程意义,制定了学校创建方案。各班以“营造书香校园,享受读书快乐”为主题建设温馨教室。“温馨教室”布置、评比、展示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教师生涯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氛围,让教室、校园成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3、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定期进行班主任的经验交流,有效开展德育工作;重视班主任教科研工作,做到善于反思,勤于练笔。

4、深化家庭教育,重视德育研究。

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形成"全员、全面、全程"参与德育的良好格局,继续做好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好了各个年级的家长会、并根据《校本课程》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提高家长家教的水平;积极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全校共评出23个家庭为学习型家庭,他们的事例在家长会上得以交流,以点带面,提高全体家长的家教水平;继续开展了《家庭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引领了家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5、突出德育特色工作,强化两纲教育。

联合社区、家庭开展了各类课外活动,“三位一体”地扎扎实实地推进了两纲教育,形成了“依托影视资源,实施两纲教育”的学校特色,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另外,我校还积极落实和推进《**学校十大教育系列》。通过教职工大会、年级组长会议、年级组会议等形式,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年级组长制定了工作计划,定点、定时、定人地开展年级组各项教育活动,并及时总结,及时宣传;班主任开展了“十大教育”主题教育(班会)课活动,一堂堂优质的教育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重视德育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和有效,使德育教育活动化。

开展了全校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和主题队会的评选活动;以“海洋**”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联合学校团队工作,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抗震救灾募捐活动”、“清除乱张贴”等课外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成效大。

(三)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体卫艺科比翼齐飞,全面发展成果喜人

1、学校有较为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制订了教学常规管理操作流程,重视质量研究,引进“安脉”质量管理系统,效果良好。教学管理人员坚持上主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有的甚至达到100多节。

2、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制定了《**学校教学基本环节改进方案》,分管校长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各教研组认真研究、学习,主要学科先行制订了相应的备课、作业改进计划,举行了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和“学生优秀作业”的展示活动。制订了学校优秀教研组评选标准,组织了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教研活动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突出重点,抓细抓实。主要落实了两大重点:集体备课和“攻关、过关”。教学五环节重点落在备课上,通过“同伴互助差异提升”备课展示活动来引领全体教师关注备课活动的质量,这样的活动校级层面组织了两次,即六、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备课展示活动;区级层面开展了一次,即四年级语文组向区内部分教师展示,活动受到区有关专家的好评。“同伴互助,差异提升”这一种集体备课的校本研修模式,目前已得到了教师们的赞同,学校行政领导和**支教老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备课组进行教学研究;质量分析重点落在“攻关、过关”上,考试后,组织了各层面的质量分析会。本次分析依托“安脉”质量分析系统,不仅关注平均分、合格率、优良率,更关注基础题小题的得分率,甚至关注到某一学科不合格的学生。通过细化分析,各年级组、备课组研究“攻关”策略,制定“过关”方案,组织学生“过关”测试。

4、以活动为载体,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共成长。圆满组织了主题为“享受教学,快乐成长”语文节。活动分中小学语文组两个层面,参与活动的对象有教师和学生,教师活动以讲座和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活动以学科竞赛为主。通过活动,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享受语文教学的魅力,收获成长的快乐;组织了校级、区级、市级各学科学生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20**年第十三届“华罗庚数学”金杯赛(**赛区)中七年级**、**同学分获获一、二等奖。

5、校本研修有计划,有成效。以成功教育教与学电子平台为载体,加强对课件使用的研究,并向周边学校辐射,组成校际联合体,强调课堂教学的“低、小、多、快”,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完成了“校本研修专辑”的组稿工作,对我校的校本研修进行了提炼总结,形成了我校校本研修的七种模式。通过行政听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评选等多种形式,加强校本研修,成效显著,有1名教师成为区学科带头人,5名教师成为区学科骨干教师,1名教师成为区德育骨干教师。

6、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不断在提升,学校现有2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11个校级课题。教师教科研参与率达90%以上。本年度我校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20多篇。张娇的课题《初中生五种识记英语单词记忆法的运用与研究》正式立项为“20**年度区级青年教师课题”。

7、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学生辍学率为0;五、九年级毕业班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区组织的统一考试中,其他年级的学科处于同类学校中上水平,进步显著。

(四)体卫艺科比翼齐飞,全面发展成果喜人

1、学校组建了多支兴趣小组,有效地组织开展好了“阳光体育运动会”、“阳光晨间锻炼”、“冬跑”、“集体舞”等活动,并在区级各类体育项目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如在20**区中学生武术操比赛中获一等奖;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了中学团体二等奖、小学团体三等奖的成绩;体育工作考核中学组三等奖;区校园集体舞(创编)大赛获小学组三等奖;。

2、学校重视安全措施保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了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成为区安全、卫生优秀单位;在20**年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竞赛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3、我校注重做好了“六病”的防治工作,坚持晨检制度,无任何传染病的发生,无集体或个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学校食堂等级达到B级,食堂工作受到市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卫生室获区合格卫生室;学校红十字工作验收也达到了区级标准;。

4、举办了学校艺术节,开展了才艺大奖赛、合唱比赛、“真彩杯”书画赛、“迎**”书画大赛、爱海洋书画大赛等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上了浓浓的一笔。同时,也参加了很多市、区级比赛,有4人获得市级铜奖,5人获得区一等奖、5人获得区二等奖、10人获得区三等奖。举办了校科技节,开展了“车模制作比赛”、“木工比赛”“布艺比赛”等活动,科技教育在活动中深入学生的心中。在市、区级各类科技比赛活动中,学生获得的奖项不计其数,约有5人获得市一等奖、15人市二等奖、17人市三等奖、15人区一等奖、21人区二等奖、51人区三等奖的成绩。学校也被评为**区第四届科技节先进集体。20**年承办了**区“**杯第二届水仙花造型展”活动,并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市青少年科技报对我校的科技特色做过专版介绍。20**年我校被确立为市“**”试点学校。

(五)总务后勤优化服务,安全卫生再上台阶

1、认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投入到后勤工作中来。

2、认真落实好上级有关的收费规定,坚持收费公示制度,杜绝乱收费现象;坚持收支公示,增强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3、在校舍的维修,校园的美化、绿化等调整及校园内各类财产、水电设备的维修等方面,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对各项维修基本上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修理,保证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4、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观念,把安全工作始终放在后勤工作的第一位。成立了校园安全隐患巡视小组,由后勤人员分工每天巡视校园,发现损坏隐患之处及时上报、修理,消除安全隐患。另外,明确门卫岗位责任,认真落实对外来人员登记、核查、汇报、追踪制度,保障学校安全工作。新晨

篇10

【关键词】行思教育;质量提升;校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3-0038-02

【作者简介】仓定志,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005)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字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三批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从学校校本文化实际出发,基于对教育理想和管理智慧的个性化追求,提出了“行思教育”的办学主张,以“促进师生发展而行思”为核心思想,通过行思课程、行思研修、行思管理的实施,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找到了一条智慧路径。

一、行思课程:凸显学生本位的个性发展

质量的落脚点是学生。学校把“以质为本”作为发展内核,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积极整合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彰显生本课程建设的个性。

1.文化课程走向多维立体。

一是提升“四色文化”融合度。在“四色文化”基础上开发出系列教材《红色童心》《金色童年》《绿园新语》《银滩情韵》,建成与之相辅相成的“四色文化馆”。二是扩大“四力行动”覆盖面。坚持“和谐德育”理念,确立“引领儿童价值成长,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德育内核,提炼出“感爱力、自信力、耐挫力、自控力”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点。三是探索“四建阅读”创新点。创建阅读基地、组建阅读社团、搭建阅读平台、塑建阅读品牌,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教育环境,探索出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课堂模式与指导策略,深入推进书香工程建设。

2.活动课程走向整体联动。

一是突出“少儿社团”建设。从学生的主体要求出发,强调“学生需要”,把少儿社团这一崭新的文化载体建设为亮点工程。二是丰富“五节两周”内涵。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校园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普周、节能减排行动周,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校园节日风采舞台,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活动天性,奠定了学生阳光成长的基石。三是探索“综合实践”范式,持续推进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各年级活动有方案、有过程、有反思、有报道,动静结合、校韧饨岷稀⒔逃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多个品牌活动项目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前期“1+1+X”自选课程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探索出各年级综合实践范式,目前正尝试研发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3.特色课程走向自主创新。

近年来,我们紧紧立足学校优势项目,在做精、做优、做强上下功夫,使得校园足球、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校园足球捷报频传,科技教育独领,艺术教育芬芳满园,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在江苏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有两个节目荣获一等奖并参加全省优秀节目展演。

二、行思研修:践行师本自觉的研修方式

质量的起源地在教师。优质师资团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我们积极打造以教师为本的研修模式,营造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自我实现的良好环境,为教师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让教师研修走向自觉。

1.完善团队化发展机制。

以学科组团,由名师领衔,借核心带动,求共同发展,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流动的教师群体中,形成稳定的专业发展力量。一是做实教师社团。立足市级、校级“名师工作室”,完善“校区学科中心组―校级名师工作室―市级名师工作室”的三级名师发展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半亩方塘”读书社、“智慧树”数学俱乐部等教师组织在教师团队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各校区、各学科的教师团队化发展。二是做新教研平台。利用校园网站,突破时空界限,组织开展“相约周六”网络论坛、“校区同台”在线沙龙等研讨活动。三是做活教研策略。举行“校际合作教研”,实施“项目集体攻关”,在凝聚教师合力的基础上促进集团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

2.打造品牌化学科基地。

集团统筹,在各校区成立了相应的学科基地,牵头举行各年级各学科的合作教研,通过教材研读、课堂观摩、问题研讨、微型讲座等形式,促进校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在江苏省教研室和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江苏省小学数学特色教学交流研讨会中,我校以《关注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行思课堂・数学教学》为题作了经验交流,以“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为突破口,构建“行思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引起与会专家代表的广泛关注。

3.开辟共享式资源空间。

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科学统筹安排并整合物力、财力资源,均衡配置到各个校区,确保各校区各类硬件资源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优化校园网络环境,践行“互联网+教育”理念,以“一库四室”建设为龙头,不断创新实验室应用、江苏省“E学习”项目试点研究,保证各种教育装备的高效运行和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一库”是指学科精品资源库,“四室”是指电子备课室、特色项目室、名师讲课室和互动论坛室。在这样的平台中,教师把优质课例资源,包括典型教案、网络课件、备课资料、优秀题型等上传供大家分享与研究,同时又有效构建出教学研究的互动空间。

三、行思管理:完善校本特色的调控体系

质量的加速器是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策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质量调控体系。

1.立足教学常规的基准。

让教学管理制度先行,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教学常规、教研组工作等制度,深入推进“教师阅读促进工程”“教师基本功提升工程”等,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尤其是抓实、抓新、抓优“教学五认真”,重点是推行“五步电子备课法”。五步即教材解读―个人主备―资源共享―个性设计―教后反思,一人主备,全体交流,所有过程全部在网上实现,所有教案均上传至各年级备课室。下一轮的备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再作取舍、补充和完善,有效发挥了资源的叠加效应。

2.把准科学评价的基点。

制定《实施素质教育考核评估细则》《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等全面的、可操作的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估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调控制度和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从有效教学的需要出发,推行“四活化”检测规范,即活化命题方式、活化检测方式、活化检测内容和活化评价方式。改学校命题单一模式为多元综合模式,将笔试与口试、听力、动手测试等相结合,将学生自测、互测与教师检测相结合。推进学科能力抽样检测,成立各学科质量监控组,制定所有学科能力检测方案和标准,跟进各学科教学过程,在期中和期末对音、体、美、信息、科学等学科均组织抽样检测。对于学困生,各教研组都建立档案袋,填写跟踪表,详细记录学习情况,及时补差与辅导。